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泡沫经济现象范文

泡沫经济现象精选(九篇)

泡沫经济现象

第1篇:泡沫经济现象范文

【关键词】国际视野 股票市场 泡沫现象

引言:通过历史上的多次泡沫现象由出现最终到破裂的经验教训可以知道,过度膨胀的股市只是一种虚假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股市泡沫。因为股市泡沫会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所以研究股市泡沫无疑有着重大意义。从国际看自身,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后,我国股票市场也在发生着变化,不难看出我国股票市场也存在着泡沫。

一、股票市场泡沫对经济的影响

(一)抑制对实物资产的投资

一切的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回报、利润、保值、增值。股票市场投资可以实现提供比实物项目投资更高的回报率。所以很多人就会增加对股票的投资,导致了对实物投资的减少,最终造成实物经济部门的负乘数效应。尤其是在股市泡沫期间,股票投资回报要远远超出实物投资数倍,最终很多资金流入股票市场,甚至很多部门的资金也转投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泡沫情况下高额的利润迷惑了人心,抑制了实物资产的投资和发展,一旦泡沫破灭,这些投资将化为乌有。

(二)加剧金融风险

通过历史上的多次经济泡沫现象来看,不难看出,股票市场泡沫会导致大量的投机活动出现,由于股票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增大,进而导致利率不断上涨,在高利率诱使下银行扩大信贷,降低了信贷质量和要求,大量金融资金流入股票市场,加剧了股票市场泡沫的破裂。过高的利率让很多实体经济无法承受,企业发展受到了抑制,降低了企业风险抵御能力。随着投资量的不断加大,股票市场泡沫破裂在所难免,一旦泡沫破裂,就会导致大量的企业和个人陷入困境,最终破产,并且银行发放的巨额不良信贷,无人偿还,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三)威胁社会和国家稳定

股票市场泡沫自出现以来就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股票市场加速了社会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从世界股票市场泡沫发展历史来看,股票市场严重的情况下,将直接引发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如美国、日本在发生股票市场破裂后,导致了股票市场崩盘,引发了金融危机,大批企业破产,很多人下岗失业找不到工作,人们生活水平开始下降,社会贫富差距被加大,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一片萧条,导致了经济倒退。

二、国际股票市场泡沫分析

(一)美国股票市场泡沫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屈指可数的发达国家之一,可以说美国在各个领域都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股票市场前景一片大好。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的交易额已经从两亿股增加到了12亿股。就纽约证券交易的全部股票市值在1925年只有270亿美元,但仅仅经过4年的发展,就已经达到了870亿美元,这种飞快的增长速度让人担忧,很多学者预言市场即将崩溃。到了1929年9月5日当天就有200万股票抛向市场,10月21日股票抛售量就已经增长到了600万股以上。仅隔3天,股票市场开始出现恐慌性的抛售,3天内就有1300百万股抛售,几天内所有股票跌破50点,价格几乎垂直下降,无法挽回。

(二)日本股票泡沫

虽然日本在80年代经济开始出现下降,但在日本政府的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渐渐的日本经济有了起色,日本股票市场开始有了生机,人们纷纷投资股票市场,日本股票市场开始持续上涨,1986年3月日经平均估价突破1.5万日元大关,1985年至1989年期间,日经平均估价从13113日元升到38915日元,短短4年多就增长了两倍以上。股票市场估计总额也从196万亿日元增长到630亿万日元。这种增长速度十分不理智,日本政府为了制止资产价格的进一步增长,实施了金融紧缩政策。一年内连续3次上调利率,并在次年再次上调最终不到15个月的时间里从2.5%提高到了6%,这直接导致了日本股票市场大跌,最终,1992年日本股票市场几度跌停,从此日本股票市场破裂。

三、基于国际视野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的泡沫现象

通过以上对股市泡沫危害的分析与对国际股票市场泡沫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股市泡沫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经过对股票市场的调查发现,事实证明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存在了严重的泡沫现象,我国股市的泡沫现象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并且必须在泡沫破裂前制订相关对策。自1992年到2008年以来,我国股市就经历了多次动荡,我国股市的波动频繁而剧烈,而且我国股市价格的波动和基本价值波动并不吻合。通过调查分析得知,虽然股票市场股价大幅度波动,但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却相对平稳,在2000年沪深股市市盈率比往年增长了50%到60%左右,但是平均每股收益却与往年同期持平。不难看出股市价格和企业基本价值不符,这就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泡沫。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股票市场泡沫与股票的供求关系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股票市场缺乏对环境和市场的管控。供需失衡、缺少管控直接影响着股票市场泡沫的形成。因此想要保障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股票市场泡沫防治也应该从股票的供求、股市环境、市场几大方面入手。并且为了避免股票泡沫破裂,我国政府也必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用制度来改善股票市场和股市环境,实现股市泡沫监控、预警,实时掌握股市泡沫动态,合理控制泡沫的膨胀,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梅玉.股票内在投资价值理论与中国股市泡沫问题[J].湖北工商学院,2012,13.

第2篇:泡沫经济现象范文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完全由国家决定,不受市场影响,而且金融交易近乎为零,基本不存在泡沫现象。但进入90年代以来,深沪股市的建立和房地产市场的开放,使我国经济中也呈现出了一些泡沫,尤其以90年代初期海南房地产“热”为代表。

我国股票二级市场上的泡沫是众所周知的。我国股市上有很多股票的市盈率都达到50倍以上,大大高于美国的水平(NASDAQ的平均市盈率虽已经高达90倍,但美国工业类股票的平均PE(市盈率)仅为25倍,运输业股份的PE平均为12倍,银行业平均为13倍,公用事业股为20倍)。今年ST板块的几番上涨,也有力地说明了我国股市的投机性极强,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泡沫。

在股市泡沫严重膨胀的同时,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较之房地产泡沫,犹如小巫见大巫,这是由于体制漏洞而导致的疯狂炒作的结果。而且,股市炒作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居民个人,而房地产的炒作主要是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的,资金量大,泡沫膨胀更加厉害。时至今日,海南等地房地产泡沫导致的后果依然是触目惊心的。

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都是泡沫的表现形式。在我国,除了这两种泡沫以外,还存在更严重的泡沫形式,即由于实体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而造成的泡沫。这种泡沫集中反映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作为中介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银行、存款人和企业之间的资金循环才能正常进行。企业效益不佳则会给银行带来风险。若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清算价值无法还清贷款,银行会出现坏帐,若拖欠贷款,则会形成呆帐。企业风险只是单个风险,但当它通过不良贷款转嫁给银行以后,就成为金融系统风险。我国企业由于体制原因、经营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使我国经济潜藏了危机。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我国有些专家对泡沫经济的含义补充了新的内容。有些专家认为,在发展经济中,不顾需要和可能,盲目地过量生产或过量投入,造成了产品或建成项目的大量积压,也是一种泡沫现象。例如,我国1992年~1993年发生的房地产过热中,有的城市盲目地超过经济承受能力和市场需求去搞房地产开发,结果造成了大量土地、房屋闲置和“半拉子”工程。又如,有的领导在近几年作发展国民经济报告中曾经提出,我们要求的是扎扎实实地发展经济,要挤掉水分和泡沫。有的领导还指出空置商品房的增加要特别注意防止房地产业出现泡沫现象。以上新补充的内容,已不是西方国家讲的“疯狂涨价”那种泡沫,而是超过需要和可能的投入和增产而造成的大量积压,直至包括重复引进甚至引进“洋垃圾”而无法投入正常生产和使用等内容。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对于新兴的网络经济不要轻易以“泡沫经济”为其盖棺定论,新经济在增长阶段有一些“泡沫”是正常的。“经济总是在有泡沫―无泡沫,多泡沫―少泡沫这样的过程中发展的。”

经济中出现泡沫并不意味着泡沫经济的出现,经济泡沫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地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体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时,才会导致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会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泡沫经济所造成的虚假繁荣现象,会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破坏经济均衡;泡沫经济所造成的混乱的信用关系,会影响金融系统的运行,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并引发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

二、研究虚拟经济的意义

第3篇:泡沫经济现象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泡沫经济;预警;防治;系统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房地产业的大起大落,199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社会物价总体水平下降,但我国房地产业却呈现出强势运行的趋势,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逆势上扬,是什么因素导致房地产投资与销售增长速度之快、房价增长幅度之大呢?因为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人们对房地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关心。房地产泡沫问题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最具争议的焦点问题。政府也开始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预防房地产过热。然而,由于房地产市场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加上对其投资或投机行为又受到“预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房地产泡沫的论断难免有失偏颇。如何科学地对房地产泡沫进行检验和测度,如何建立一个房地产的参照价格体系,如何预警与防治房地产泡沫,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膨胀与结束

(一)房地产泡沫的定义

泡沫是指实际价格脱离理论价格。房地产泡沫是指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即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不符,偏离了理论价格,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二)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

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及市场化、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政府管理水平、金融监管体系、投资人的风险意识、购房者的理性程度等密切相关。房地产泡沫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背景的孕化。市场经济是产生交易投机的前提条件:经济货币化、经济增长,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出现为大规模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提供了资金支持;金融自由化、信息化带来的资本流动加速对价格波动和价格泡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经济规制失衡则为泡沫的形成提供了制度支持。在市场中,投机是一种普遍行为,房地产投机与土地投机紧密相连,在中国1992、1993年的房地产热中的土地投机是房地产投机活动中的主要投机方式,适度的房地产投机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繁荣和活跃,但投资规模的过分膨胀是导致泡沫程度加深的最主要原因。当房地产市场投机超越一定的程度和数量界限,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机或严重的价格操纵行为时,并引起市场其他投机者的不断盲目跟进,同时房地产价格不断飞涨,市场风险不断累积,最终引起房地产泡沫的崩溃。

(三)房地产泡沫的分类

房地产泡沫从房地产业的构成角度可分为以下四类:

1.土地价格泡沫。土地价格由于市场投机炒作等会出现虚涨,这种虚涨的部分就属于经济泡沫。如果土地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飞涨,就有可能发展成泡沫经济。2005年调查报告指出,在2005年中国购置土地面积中未完成开发土地面积近1.7亿平方米,可土地价格却成倍增长,北京、深圳、大连、青岛等地表现尤为突出。

2.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部分的供给增长属于虚涨,也构成经济泡沫。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将导致房价猛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中国某经济监测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14亿平方米,个别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超过10%。

3.房地产投资泡沫。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广东惠州就出现了房地产投资泡沫。从1992年到1993年,有上千家房地产公司向惠州蜂拥而来,广征地,大投入,全面开发,房地产交易猛增。199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0.28万平方米,交易宗数6997宗,房地产投资额43.9亿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了26%、250%和920%。然而这种违背了市场规律的过热现象终不长久,从1993年下半年起,一批房地产公司先后关门或倒闭,留下了许多半拉子工程,也就是“烂尾楼”,惠州市房地产业及其区域经济进入了低迷时期。一般来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

4.房价虚涨泡沫。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此外,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如果房价飞涨,开发商攫取暴利,购房者难以承受,由此也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

(四)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膨胀与结束

房地产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一种资产商品。在这种市场上,价格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买卖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且,这种预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性质。这就是说,房价越是上涨,就有越多的人由于价格上涨的预期而入市抢购。而抢购又会使价格进一步上涨和预期增强。因此,只要有足够的人入市购买,在源源不断的货币流入的支撑之下,很快就会出现“大牛市”。但是,气泡不可能一直膨胀下去。在过高的价位上,一旦房价止升回跌,很快就会加速下行,导致房市崩盘。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这句上世纪广东流行的口头禅,令海内客商搅起了惠州房地产狂潮,上千家房地产企业云集惠州,可最终泡沫胀破都“折戟溃逃”,使惠州成为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三大房地产热重灾区之一。在惠州房地产泡沫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1992年初期,房地产市场的启动,为惠州的发展引来了大量的资金,这种投资机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资金不断涌向惠州的房地产和建筑业。资金的不断引入一方面使得惠州的房地产价格以更大的速率上升,另一方面也极大的带动了建筑业、娱乐业等后向产业的发展。只是由于房地产开发规模远远的超出了惠州经济发展对房地产的需求。才使房地产泡沫急速的膨胀得失去了控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房地产泡沫的结束带给惠州的是近10年的经济低迷。

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会引起整个国民经济的泡沫,泡沫虽是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泡沫经济的结束方式往往是和经济的承受能力相关联的,同一规模的泡沫在不同的经济中会对经济产生不同的潜在影响。惠州市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惠州持续了近十年的经济萧条,巨大的银行呆帐、坏账,经济增长停滞,大量的社会失业等。实际泡沫以破灭结束的表现方式也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1997年7月以前,美国与东亚各国,虽然同样存在着泡沫经济,但其反应则完全不同。东南亚国家股市盘子很小,经济承受能力差,经济泡沫对他们的冲击相当大,可美国经济泡沫虽然膨胀的厉害,但美国经济规模大、基础好,游资的冲击虽曾使美国股市短期波动,但并未引起泡沫破灭,并能继续带动投资、消费和经济持续增长。

二、房地产泡沫的预警与防治

(一)房地产泡沫的预警

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涨幅不大、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这些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如果房地产泡沫过于膨胀的话,造成虚假的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及虚假的经济繁荣则是不利的。房地产泡沫预警的目的就在于要量化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膨胀程度,首先要测度房地产是否出现了泡沫,然后根据实际经济的承受能力找出房地产泡沫的临界点,一旦泡沫接近或者超过这个临界点,就发出泡沫预警信号。

我们建议选用几个指标来测度房地产泡沫,分别是房价收入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房屋空置率、房地产单位价格增长率、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率等五个指标。

将这五个测度指标的实际值与临界值比较,如果实际值超越了临界值,就认为是发出了预警信号。若发出预警信号的指标越多,房地产泡沫变化的概率越大,对超过临界值的预警指标加权求和,测算出房地产泡沫变化的概率,据此便可对房地产泡沫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和监控。房价收入比的国际惯例是在4~6倍之间的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不存在泡沫,超过这个比例,则认为存在泡沫。而我国房价收入比从1994年以来一直是高于8倍,2002年甚至达到10.9倍。我国房价收入比远远高于国际认可的标准,.房价收入比的比值的高低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即便是同一国家,发达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与欠发达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也不同。根据各地房价、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的比较来衡量房价收入比是比较合理的。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房价收入比在7~8倍是合理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的临界值为2.5%;商品房空置率指标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是10%的临界值;房地产单位价格增长率的临界值是2.5%;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率的临界值是2.5%。以广东惠州为例,套用这五个测度指标来考察惠州的房地产泡沫情况,我们发现:房价收入比大约是9.3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约为2.2%;商品房空置率约为9.6%;房地产单位价格增长率大约是2.9%;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率大约是1.9%,由这些数据表明,惠州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平衡、空置率合理、价格基本是稳中有升,惠州楼市属于有适度的、可促进经济繁荣的房地产泡沫。

(二)房地产泡沫的防治

第4篇:泡沫经济现象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泡沫经济;预警;防治;系统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房地产业的大起大落,199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 社会 物价总体水平下降,但我国房地产业却呈现出强势运行的趋势,房地产投资和消费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逆势上扬,是什么因素导致房地产投资与销售增长速度之快、房价增长幅度之大呢?因为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人们对房地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关心。房地产泡沫 问题 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最具争议的焦点问题。政府也开始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预防房地产过热。然而,由于房地产市场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加上对其投资或投机行为又受到“预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房地产泡沫的论断难免有失偏颇。如何 科学 地对房地产泡沫进行检验和测度,如何建立一个房地产的参照价格体系,如何预警与防治房地产泡沫,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膨胀与结束

(一)房地产泡沫的定义

泡沫是指实际价格脱离 理论 价格。房地产泡沫是指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即土地和房屋价格极高,与其使用价值不符,偏离了理论价格,虽然账面上价值增长很高,但实际上很难得到实现,形成一种表面上的虚假繁荣。

(二)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

(三)房地产泡沫的分类

房地产泡沫从房地产业的构成角度可分为以下四类: 2.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部分的供给增长属于虚涨,也构成经济泡沫。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将导致房价猛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中国某经济监测中心的一份 研究 报告指出, 目前 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14亿平方米,个别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超过10%。 4.房价虚涨泡沫。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此外,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如果房价飞涨,开发商攫取暴利,购房者难以承受,由此也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

(四)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膨胀与结束

房地产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一种资产商品。在这种市场上,价格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买卖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且,这种预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性质。这就是说,房价越是上涨,就有越多的人由于价格上涨的预期而入市抢购。而抢购又会使价格进一步上涨和预期增强。因此,只要有足够的人入市购买,在源源不断的货币流入的支撑之下,很快就会出现“大牛市”。但是,气泡不可能一直膨胀下去。在过高的价位上,一旦房价止升回跌,很快就会加速下行,导致房市崩盘。 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会引起整个国民经济的泡沫,泡沫虽是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泡沫经济的结束方式往往是和经济的承受能力相关联的,同一规模的泡沫在不同的经济中会对经济产生不同的潜在影响。惠州市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惠州持续了近十年的经济萧条,巨大的银行呆帐、坏账,经济增长停滞,大量的社会失业等。实际泡沫以破灭结束的表现方式也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1997年7月以前,美国与东亚各国,虽然同样存在着泡沫经济,但其反应则完全不同。东南亚国家股市盘子很小,经济承受能力差,经济泡沫对他们的冲击相当大,可美国经济泡沫虽然膨胀的厉害,但美国经济规模大、基础好,游资的冲击虽曾使美国股市短期波动,但并未引起泡沫破灭,并能继续带动投资、消费和经济持续增长。

二、房地产泡沫的预警与防治

(一)房地产泡沫的预警

房地产 经济 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涨幅不大、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这些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 发展 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如果房地产泡沫过于膨胀的话,造成虚假的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及虚假的经济繁荣则是不利的。房地产泡沫预警的目的就在于要量化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膨胀程度,首先要测度房地产是否出现了泡沫,然后根据实际经济的承受能力找出房地产泡沫的临界点,一旦泡沫接近或者超过这个临界点,就发出泡沫预警信号。

我们建议选用几个指标来测度房地产泡沫,分别是房价收入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房屋空置率、房地产单位价格增长率、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率等五个指标。

(二)房地产泡沫的防治

为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应该逐步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国有土地的管理力度,要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土地投放量,在土地市场化出让方式中,要增加公开招标出让土地的方式,让开发商有足够时间进行理性的 分析 和判断

2.加强对土地价格的监管和调控,保持国有土地买卖市场的稳定,有效地控制土地价格的过快上涨;

3.继续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功能,加强政府的市场调节职能,完善法制建设,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抑制土地投机和土地闲置,完善房地产市场结构,合理引入外资,加强行业监管;

4.积极发展并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随着住房公积金规模的扩大以及愈来愈多的公积金投入到个人住房消费中来,住房公积金在区域经济中对房地产经济的调节作用非常明显,住房公积金对防止房地产泡沫过度膨胀起到一种止泡剂的作用,可更好地促进区域房地产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5.建立有效的房地产泡沫的测度、预警及防治系统,通过构建一系列指标体系来反映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并给出警示,促使政府及地产公司等及时采取措施。

【 参考 文献 】 [2]肖建月.需求主导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 影响 及政策启示[J].市场 研究 ,2005,(8).

[3]张丽英.对房地产泡沫的几点思考[J].宁波党校学报,2005,(4).

[4]徐礼伯.试析“房地产泡沫”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第5篇:泡沫经济现象范文

关键词:房价波动;风险辨识;房地产市场泡沫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10-0013-04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由于房地产占国民经济比重日益增大,并且与产出、通货膨胀具有强相关性,以及通过信贷渠道对银行系统稳定的重要影响,从宏观上进行房地产价格波动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因此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了房地产与金融系统稳定和宏观经济稳定方面。而问题是几乎所有定量的风险管理技术都是应用到个体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这些技术有VaR技术、Merton模型、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缺乏应用的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技术,其中准确的度量风险是利用有效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因此从宏观层面提出对房价泡沫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辨识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房价风险度量方法设计

(一)房价风险的界定思路

风险现象指不确定性现象或信息不完全现象。由于立足点不同,关注的风险也不同:对于股票等金融资产所处的金融市场,投资者关注的风险在于收益的波动,并且是高效的市场,具有非常高的流动性,所以采用VaR技术进行分析的时候采用的是日数据,统计学分析精度高,技术侧重于预测未来风险;而对于房产类的市场,具有相对平稳的长期运行的趋势,如宏观经济运行一样,有一个典型的运行周期,它的风险所在在于相对于长期运行趋势的偏离也是相对于均衡的波动,对于宏观政策制定者来讲,它关注的是价格波动风险而不是收益风险,并且是非有效市场,流动性很低,数据基本上是季度数据和年数据,由于数据有限性,另外受政策干预也很强,所以房价泡沫风险侧重于通过度量当前风险度准确地判断市场。

本文建立了度量房价泡沫风险的分析框架,由于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有产出(GDP)和通货膨胀率(通常用CPI的变动率来反映)两个指标,因此相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房价泡沫风险辨识指标也分为两个:一是基于产出的房价泡沫风险值,用以度量超出实体支撑的房地产价格波动风险;二是基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房价泡沫风险值,用以度量房地产价格波动引发社会资源配置失衡产生的风险暴露。

(二)基于产出的房价泡沫风险度量方法设计

房地产价格与产出的强关联性,可以判断出房地产市场发展需要实体支撑,超出实体支撑一定程度后,泡沫一定会破灭,这也是为什么泡沫分为理性泡沫和非理性泡沫的原因。

房价(缩写为HP)泡沫风险值定义为HP相对于其长期运行趋势的最大的偏离,数学定义如下:

对HP,GDP取自然对数,并对其长期趋势进行H-P滤波方法拟和,得出序列(HPtrend,)和(GDP-trend,),可以得出两序列的相对波动率曲线(VHP,)和{VGDP,},并且两曲线具有可比性,那么,波动率风险可以表示为:

VHP=lnHP-HPtrend (1)

同理:VGDP=ln GDP-GDPtrend (2)

本身VHP,VGDP就可以定义为非条件HP-at-Risk和GDP-at-Risk,指它们相对于趋势的波动。那么基于产出的房产价格波动风险HaR定义为HP超出GDP波动的那一部分,这部分是条件HP-at-Risk(conditional House Price-at-Risk),数学表示为:

HaR=VHP-VGDP (3)

出现超出一定比例可以定义为HP存在泡沫,可以根据国家之间差异具体情况而言,一般10%-20%以上可以定义为泡沫(正向指泡沫,负向指泡沫破裂市场低迷)。

(三)基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房价泡沫风险度量方法设计

另一个是基于物价指数的房价风险值,用以度量资源的局部失衡程度。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价格引导资源配置,而泡沫使资源配置局部失衡,泡沫是大量资本涌入房地产市场造成房地产价格大大超出一般物价水平增长幅度导致的。资产价格相对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波动体现了局部失衡的程度,反映了潜在的风险暴露。CPI指数可以很好地体现一般物价水平。CPI不仅体现商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还能体现其他的一些指标变动,如货币供应量、居民购买力、汇率等引起的整体价格水平变动情况,同时国际上通用的做法也是将房地产价格分为名义房价和真实房价,真实房价是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房价。所以房地产价格相对于CPI的波动可以反映真实房价相对于其他商品的相对波动,体现了资源配置局部失衡的程度,反映了潜在的风险暴露。因为CPI指数是相对值,所以对HP序列进行转换,取与CPI相同基期,将房价绝对值换算成指数形式HPI,使两时间序列具有可比性。换算公式如下所示:

HP/HP*=HPI/100 (4)

HP是基期所对应的房价。对HPI和CPI长期趋势进行H-P滤波方法拟和,得出序列{HPltrend}和{CPItrend},可以得出两序列的相对波动率曲线{VHPI}和{VPI},即是波动率风险,也可以叫做非条件HPI-at-Risk和CPI-at-Risk(Uncondi-tional),数学表示为:

VHPI=HPI-HPItrend (5)

同理:

VCPI=CPI-CPItrend (6)

那么基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房产价格波动风险HaR2定义为HPI波动超出CPI波动的那一部分,数学表示为:

HaR2=VHPI-VCPI (7)

与上面相似,出现超出一定比例可以定义为HP存在泡沫,可以根据国家之间差异具体情况而言,一般房价风险指数10-20以上可以定义为泡沫(正向指泡沫,负向指泡沫破裂市场低迷)。

三、实证检验与应用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说明

GDP,CPI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省略;HP数据来源于各国的官方统计网站:英国(1962-2005 yearly),Office for National Staffs-tics;美国(1967,1-2005,4 quarterly),Bureau of theCensus;香港(1993,1-2005,4 quarterlyl,Census andStatistics Department;日本(1955-2005 yearly),The

Japan Real Estate Institute.

(二)基于产出的房价泡沫风险值度量

“房地产市场需要实体支撑”有如下依据。

依据1:很多研究表明房价与产出两变量具有强相关性。

依据2:通过单位根检验,HaR均值回复至O,说明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围绕经济周期波动,房地产市场由于价格增长超出实体而虚长的财富最终还是会缩水,最终与实体经济发展相一致。2004年Nobel Prize获得者Finn E.Kyd-land,Edward C.Prescott也指出,经济周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基本趋势的波动,而不是经济围绕着基本趋势波动。图1a定量地揭示了基于产出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与房地产市场破灭程度。由图1.1a可直观地看出英国历史上3次房地产泡沫,分别是1970-1975、1977-1980和1988-1990,而第一次风险值最高,超出实体经济波动20%。同时可以看出2003年、2004年风险值升高,2004年超出10%,可以判断已经存在房地产泡沫。

由图1.3a和图1.4a可以直观地看出历史上著名的香港房地产泡沫和日本地产泡沫。香港HaR在1997年非常高,接近30%,且HaR曲线90%概率水平下均值回复至0.001,说明香港的房地产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一直是超出实体经济运行的,也就是说明1997年的泡沫至今还没有完全被实体经济吸收。日本的地产泡沫1990年超出实体经济运行80%,而泡沫破灭的风险值也是最大的,达到-20%,使得日本经济长达10年一直处于实体经济运行以下,2002年刚刚开始复苏。

(三)基于一般物价水平的房价泡沫风险值度量

通货膨胀体现一般商品价格水平,房地产价格超出通货膨胀运行部分体现局部相对于整体价格偏离,反映局部失衡程度,产生泡沫风险。由图1b可以看出,房价的波动要比一般物价水平剧烈得多,在上升期,各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远远超出其他市场的发展速度,房价飙升,市场繁荣,房地产市场持续加速波动,此期间房地产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平均水平市场风险大。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程度远远超出以往,2005年风险值超过10%,香港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以后,房价回升,2005年年初风险值接近20%。

(四)两种风险度量工具综合分析

综合来看,可以直观地判断泡沫与市场风险类别,政府可以在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宏观调控:

情形1:两个指标都高。这说明资源局部失衡,且这种资源失衡程度超出实体支撑,过多的资源涌入房地产市场造成房地产泡沫,如图1.1,1.3,1.4透明圈内部分所示。图1-3可以很好地揭示香港1997年房地产泡沫风险情况,1997年第二季度,局部失衡超过40%,超出实体支撑超出20%,泡沫破灭后引发了长时间的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图1.4所示1990年左右日本地价波动幅度非常大增长得离谱,并且两个指标惊人的一致,说明地价泡沫完全是资金大量涌入土地市场造成的。同时由图1.1可以看出英国2003-2004有典型的此种泡沫迹象。

政策建议:此时房产市场的泡沫,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控制资金继续涌入房地产市场进而控制泡沫继续发展,或者采取措施以减少泡沫破裂的损失。这些政策包括有针对限制房地产业贷款,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等各种手段,或是给予其他行业优惠政策等。

情形2:当HaR很高,HaR2相对平稳。这说明整体物价水平偏高,表明通货膨胀严重,整个经济有过热迹象。如图1.1阴影圈内部分所示英国70年代初期价格上涨一度超出宏观经济发展速度20%。

政策建议:此时不仅房地产市场有泡沫,整个经济发展都存在不稳定性,需要整体的调控,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比如减少货币供应,调高利率,紧缩财政政策等。

情形3:当HaR2很高,HaR相对平稳。这种情况不是很典型,只有美国出现,而且与情形1接近,但还是与情形1有细微差别。此时虽然资源配置局部失衡较为严重,但基于产出的房价风险值很小。如图1.2美国的情况所示:美国的房地产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没有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危害。2005年的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基于一般物价指数风险值达到历史最高超过10%,说明有大批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造成一定泡沫,很可能存在大量投机行为。但基于产出的房价风险在4%左右,虽然也处在其发展历史的高位,但相比较其他国家的典型的泡沫而言,处于实体可支撑范围。

政策建议:此时应该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调整,打击市场恶性投机行为,阻止泡沫继续膨胀引发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情形4:对于泡沫破裂急剧向下波动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

(五)上海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波动风险度量

定量度量上海房地产市场风险。房地产市场具有局部性,对区域的房地产市场的分析采用相对应的区域的GDP和CPI。

数据的来源与说明:上海GDP,CPI年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局(1952-2004 yearly),2005年度GDP数据根据上海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较上年上涨11.1%计算得出。通过对跨度5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趋势拟和增加运算精度。上海房价月度数据来源于中指研究院房地产统计数据库(2000,1-2005,12 monthly),加权平均将其换算成季度数据。由于缺乏上海GDP,CPI的季度数据,所以本文将计算得到的VG-DP,VCPI年度数据进行扩展,采用年度平均数据作为当年四个季度数据,对计算的精度虽然有影响,但从全年看,对其趋势的估计影响不大。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HPI以2000年2、3月份为基期,HPI=HP×100/基期房价,CPI数据是以1952年为基期,等于100,将其转换成2000年为基期,然后将2000年以后年度数据扩展为四个季度数据,求相对变化率。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2005年第1季度资源配置失衡程度已达到10%,超出实体经济运行部分属于正常范围,不到7%,第2季度则泡沫现象明显显现,资源配置失衡程度已达到30%,超出实体经济运行部分达到15%,经过一系列的宏观政策调控,第3季度有所下降,但风险值仍很高。第4季度两个指标基本降到了合理的水平。这次泡沫属于局部资源配置失衡导致的,所以,发展其他的投资渠道,刺激其他行业的发展,引导资金流向是调控的重点。

从图中也可以看到,在2001年年初一度出现房地产泡沫现象,但资源配置失衡程度没有2005年年中严重。本文认为原因在于当时股市运行态势良好,当时我国证券市场市值已经占到GDP总值的5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增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加入WTO,创业板

的推出,开放式基金的设立等吸引了大批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弱化了资源配置失衡引发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程度。

四、结论与建议

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国内外没有关于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定量度量工具和方法。本文从宏观经济风险管理和金融系统风险管理的角度,借鉴金融风险度量工具VaR的概念提出HP-at-Risk的概念,建立了度量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房地产价格波动风险的分析框架,通过基于产出的风险和基于物价指数的风险两个指标,分别度量其超出实体支撑的风险和市场局部失衡的风险。

这两个指标很好地揭示了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产生的泡沫和泡沫的破裂,且定量地度量了泡沫和泡沫破灭的程度,结果直观明确,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一)通过对HaR的平稳性检验,得出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运行规律: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形成的均衡――经济周期波动,房地产市场由于价格增长超出实体而虚长的财富最终还是会缩水,最终与实体经济发展相一致。

(二)通过两项风险指标的综合分析,判断泡沫的不同类别,采取区分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当两个指标都高,需采取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当HaR很高,HaR2相对平稳时,则需采取针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全范围的调控;当HaR2很高,HaR相对平稳,应该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调整,打击市场恶性投机行为,阻止泡沫继续膨胀引发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三)英国、香港房地产市场有过热迹象,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也达到历史高位,均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文最后对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检验出上海房地产市场在2001年和2005年出现泡沫,并明确论证了两次泡沫的差异,给出了现实的合理解释。特别指出的是分析得出2005年上海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是由于资源配置局部失衡导致的,应该通过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尤其是要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分散资金流向的方法解决,验证了目前国家相关宏观政策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Flanklin Allen and Dauglas Gale,Bubbles andCrisis[J],the Economic Joumal,2000,110(1):236-255.

[2]张晓晶,孙涛.中国房地产周期与金融稳定[J].经济研究,2006,(1):23-33.

第6篇:泡沫经济现象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对策

     引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伯格曾把房地产泡沫解释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我们可以简单的将房地产泡沫定义为:房地产价格连续上涨而导致的价格远远高于房地产的内在价值。

    许多经济学家警告称,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2年,中国也开始面临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危险,如果不幸成为现实,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可预料的影响。近期,中国政府便连续出台了调控房地产系列政策,然而收效甚微,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仍然维持在同比10%左右的增速(如表1)。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泡沫程度如何以及如何应对房地产泡沫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表12010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1—7月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变动表

    一、我国房地产泡沫评价指标的选择本文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房地产泡沫的涵义、成因及统计资料的可得性、可操作性并借鉴国际通用指标,主要选取房地产投资开发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房地产贷款增长率/贷款总额增长率、房价收入比、房屋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等五个指标来评价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现状。我们根据国际通用标准,结合我国房地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的实际情况,研究文献,参考大部分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判断标准(如表3),获得指标大于其警戒线,即为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现象。

    指标1:房地产投资开发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本指标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是否合理。该比值越大,说明房地产投资挤占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资金的比重越大。比值过大就会造成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泡沫经济严重。

    指标2:房地产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该指标是测量房地产相对实体经济(gdp)增长速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可以衡量房地产行业扩张程度,显示房地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偏离程度,进而反映房地产泡沫发展的趋势。该指标值越大房地产饱沫的程度就越大。

    指标3:房地产贷款增长率/贷款总额增长率。这个指标是用来衡量房地产业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数值越大说明房地产业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越大。房地产过多地依赖于银行资金支持,则说明其泡沫越大,就应该提高警惕,严防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

    指标4:房价收入比。该指标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该比值越高代表支付能力就越低。当市场中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处在上升状态并且没有存在市场萎缩的迹象则说明这个房地产市场中投机需求的程度较高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

    指标5:房屋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这个指标衡量房地产市场的供应情况。商品房施工与竣工面积分别代表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其比值用来反映商品房未来供求差异。指标值越大则说明供大于求,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可能性越大。

    二、我国房地产泡沫的综合测评

根据上文确定的房地产泡沫评价指标及其警戒线(如表3),利用统计数据(如表2),我们通过计算确定了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体泡沫情况(如表3)。

    表2 2000—2009年有关评价房地产市场泡沫状况的基础数据

    注:指标4在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房屋面积为80,家庭成员个数为3人。

    通过表3和图1—1、图1—2,我们可以获得以下结论:(1)2000—2009年房地产投资开发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值均超过了14%,这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投资过度的向房地产业集中,房地产投资泡沫不容乐观;(2)2000—2008年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比值没有超过警戒线2,但是2009年突跃到了2.04,说明房地产业近期存在着泡沫现象;(3)2005—2006年房地产贷款增长率的贷款总额增长率比值超过了警戒线,实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现象,2001—2003年、2007年和2009年该指标的数值虽然没有超过2,但是都超过了1.5,是潜在泡沫危机的表现;(4)2000—2009年该指标均超过了警戒线6这表明现阶段我国房价的涨幅已经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相当的泡沫;(5)房屋施工面积和房屋竣工面积的比值仅在2000年和2001年没有超过警戒线3,其他年份都超过了警戒线,而且比值越来越大,可见已经存在相当程度的泡沫,并逐年加重。如上所述: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房地产泡沫,并近年有加重趋势。

    三、应对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对策建议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泡沫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适度泡沫对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一种润滑剂的作用,会有效地刺激经济的发展,但是,泡沫过度的膨胀会演变成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裂,所造成的危害将是很大的。因此,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适度的泡沫,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一旦破裂必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通过对2000—2009年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泡沫现象已经出现,为了遏制房地产泡沫的继续膨胀,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从金融领域入手,建立高效有序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防范房地产泡沫最有效也是最容易操作的方法是从金融领域入手,加强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信贷监管,抑制投机。金融机构是房地产市场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其供给是达到控制房价上涨目的的必要措施。金融机构要不断提高自身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应要不断完善信用制度、抵押制度、担保保险制度等,提高资本充足率,控制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特别要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合理控制和调控房地产信贷规模,防范金融风险。对开发贷款从严审批,严防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虚假按揭的行为,同时加强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审核,对多次购房的应实施抵押递减制度。另外,可以拓展房地产融资渠道和培育创新融资机制,从而解决房地产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现状,起到分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作用。

    (二)适时推进房产税征收,保证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曾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制度缺陷就是没有房产税。房产税主要是针对商品房保有环节征税,在税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房产税与购房成本有关。一旦开始征税,商品房的持有成本将从无到有,其投资属性将被大大削弱,这将从根本上打击投资与投资性购房,进而从长远角度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5月3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然而,全国推行难度较大,发改委应联合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成立项目组,进行广泛调研与论证,尽快出台房产税征收的实施细则,可以先在个别城市试点,逐步推向全国。

    (三)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宅产品优化供给政府应该控制高档房屋建设,引导和鼓励开发商建设中低价位的小户型住宅,如限制部分土地仅造平民住宅,对招标土地建成后的住宅价格设置上限等。大规模地推出经济适用房,确保广大中低收入的家庭实际享受到真正的补贴。加强城镇廉租房建设,解决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

求。这种多层次的住房供给体系可以为不同消费人群提供不同价位的商品房。在当前房价超出广大居民住房购买力的情况下,保障性住房可以起到限制房价的作用,政府还要不断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广大居民的住房购买力。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专项支出、土地出让收入补贴、公积金的增值以及社会捐赠等方式建立起稳定的专用住房保障基金,专门用于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

    (四)增加信息透明度,稳定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信息的不对称不仅会扭曲市场对房地产供求关系的正常反映,也是房地产市场盛行投机炒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既有市场因素也有非市场因素,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才能稳定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针对市场因素,要强制房地产企业披露信息,如土地价格、建筑安装成本、绿化和配套费用、各项税费、利润率等信息,实现房地产业的公开透明运作。同时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不仅是政府,行业自律协会、媒体、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等主体也应发挥各自的作用。针对非市场因素,政府部门要加强政务公开制度的建设并将政务公开法制化。既要做到行政信息公开也要做到行政公开。包括有关房地产的各相关法律行政制度的公开,政府采购公开,标准化管理制度公开。各级政府尤其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各地块地价的公开,金融监管部门,如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对利好消息的及时完整的公开,防止房地产商恶意提高房价,增加购买者的理性化交易行为。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房地产运作预警系统,引导市场向理性方向发展为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向理性方向发展,政府必须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要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有关房地产方面的信息,研究房价的波动及其市场运作规律,从而对房地产市场趋势做出判断性预测,定期市场分析报告。该市场报告应该是公开的、无偿的、在确定的渠道上发行的,并真实合理、及时准确的反映房地产业的运行状况。不但可以合理引导企业正确投资,避免房地产过热现象的产生,而且还可以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尤其会检测房地产泡沫程度,能及时发出警报,以引起决策层关注,通过土地供应、税收和改善预售管理等手段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有效地避免我国房地产业市场“泡沫”的进一步扩大。

    作者单位:英国拉夫堡大学

参考文献:[1]王西军,刘传哲.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实证分析.价格月刊,2006(10):16—18.

[2]李佩珈.房地产泡沫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测度.建筑经济,2008(11):79—82.

[3]马辉,陈守东,才元.当前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08(34):25—33.

第7篇:泡沫经济现象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百业待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只有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就是一例。房价虚涨泡沫。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此外,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如果房价飞涨,开发商攫取暴利,购房者难以承受,由此也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可见,房地产确有经济泡沫,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但绝不能把房地产业等同于泡沫经济。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房地产泡沫与泡沫经济

1.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

房地产泡沫是经济泡沫的一种,但经济泡沫并不等于泡沫经济。经济泡沫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它虽然也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害和浪费,但经济泡沫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予以缓解或消除的,但泡沫经济是与市场机制无关甚至相反的一种对经济发展极为有害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顾名思义是指经济运行状态像泡沫一样,繁荣的表面终究难逃破灭的结局。泡沫经济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但泡沫经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价格涨落,而是专指由过度投机而导致的商品价格严重偏离商品价值、先暴涨后骤跌的现象,是社会资金过于集中某一部门、同一商品反复转手炒卖而导致该部门短期内扭曲膨胀、生产部门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而长期衰退的一种必然结果。

2.泡沫经济的运行机制

泡沫经济之所以能够创造虚假繁荣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特殊的运行机制。在正常的市场机制中,商品价格上升必然会导致商品需求下降。而泡沫经济则不然,它会出现违规律的变化,价格上涨,市场需求增加;价格下跌,市场需求下降得更快, 正所谓“买涨不买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是因为人们购买这种商品不是为了消费, 而是为了投机获利。当人们普遍认为某种商品价格会上涨时,人们就会抢购这种商品;他们同样知道该种商品价格将来会下降,但是他们坚信自己能赶在价格下降以前将持有的商品卖出去,因为市场上有比自己更傻的人。同一商品的反复交易会迭加商品价格,使其远远偏离商品价值;而价格上涨坚定了大众的信念,又会吸引更多投机者的加入,直到某一天,市场没有足够的需求时(或是因为信心不足,或是因为缺乏资金),市场出现价格可能将要回落的信号,人们猜测投机已经走到了尽头,于是大量抛出商品,而市场需求不足、商品价格瞬间下跌,市场从此一撅不振。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泡沫经济演变过程。

当然并不是所有商品都可以成为泡沫经济的载体,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这种商品的供给是稀缺的,市场始终保持供不应求局面。其次,交易便利,费用低廉,这样投机的热情才能顺利得到实现,市场利好的消息才能不断被扩散出去,市场需求和价格能以很快的速度被推到高潮。房地产正是这种商品之一。

另外,泡沫经济的发生还需要足够货币供给支撑。因此,泡沫经济的上演总是需要以宏观扩张的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宽松的信贷政策为依据。无论泡沫经济曾经如何绚丽多彩,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难逃破裂的结局。因为再宽松的银行信贷环境也要受到信贷规模的限制,汲养泡沫经济生存的资金链注定要断裂,从而导致泡沫经济连锁反应。

二、房地产泡沫的防范

1.加强土地供应的控制,抑制土地过度投机,控制增量、盘活存量

一方面,严格执行土地储备制度和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增加土地出让的透明度。政府根据土地市场行情适时收购土地或增加土地出让,以便调控土地供应增量;同时也可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控新投放市场建设用地的用途,如可确保中低价位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用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合理、严密的房地产税收制度,引导土地持有者合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政府可以通过征收土地闲置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保有税等,鼓励土地持有人积极投资开发,提高土地投机的成本,刺激低度利用土地者转让土地或出租土地,以调节土地供给、盘活存量。

2.加强房地产价格监测与调控,限制房地产投机和炒作

建立健全城市基准地价与地价公示制度以供市场交易参考,建立房地产交易价格评估制度、商品房出售网上申报制度,监视土地交易价格、调查地价与土地交易情况,对取得优惠政策受让的土地再交易进行严格限制,以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对房地产价格的监测与调控。严格商品房预售审核管理、防止以预售为名的土地投机,严查开发商品房惜售行为,限制商品房期房和经济适用房转让,加强税收征管和恢复征税、控制炒房。如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实行高契税政策,二手商品房转让征收商品房增值税或个人所得税,商品房期房转让增收期房转让契税等,限制购房投机和炒作,鼓励自住,控制购房投资和投机需求。

3.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机制

各级政府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研究,科学设立符合当地房地产市场规律的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和主要指标的量化区间,有计划地建立符合自己城市特点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防范房地产泡沫。通过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市场供求总量、结构、价格的调控;通过市场信息、引导和规范,增加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控制人为惜售和炒作行为,引导企业理性投资、消费者理性消费;通过对楼市的动态监测,评价市场的运行情况,预测分析未来的市场走势,向政府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适时、适度调控市场的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4.利用货币金融政策调控市场,规范房地产融资行为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紧缩房地产信贷额、限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提高购房首付款比例等货币金融政策,调整房地产投资额与投资结构。应根据保守、确实、安全等原则来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在评估抵押物的抵押价值、确定融资比例或贷款比例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以避免呆账、坏账损失与信贷膨胀。同时应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手,提高我国的银行业自身抵御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制度建设人手.完善个人信用制度、抵押制度、抵押保险制度和抵押二级市场的发展,这样才能防范房地产业信贷泡沫,有利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三、结语

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微幅上扬、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等,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没有一点泡沫的房地产业是不能繁荣的。而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造成虚假繁荣则是不利的。关键在于要控制这些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不致形成为泡沫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采取引导性消费的政策进行推进,才能使房地产业健康成长。合理的房价上升是正常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第8篇:泡沫经济现象范文

五月以来,全球股市见顶,商品市场见顶,美元见底;同时,美国失去最高信用评级,穆迪下调日本信用评级、欧洲债务危机久拖不决、英国因紧缩政策消减福利而引发动乱,中东动乱此起彼伏……

跌宕起伏的全球金融市场和不断加剧的政治动荡,预示着2011年的秋天绝不寻常。和我们之前的预判一致,我们注意到全球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2007年金融危机的延续,是2009年初以来经济复苏态势的终结,或者说是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开端。

虽然我们对未来抱有乐观的信念,但经济内在的规律性让我们无从否认衰退周期的必然性。如果说金融市场是实体经济的先行指标和晴雨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走势正在告诉关注未来的每个人,二次探底已经开始,在复苏阶段形成的全球资产泡沫将逐一破灭。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对泡沫的破裂做一个预览式的扫描。

全球股市泡沫破裂

道琼斯指数已经于2011年5月2日高点12876点见顶,下跌趋势的级别和之前从14198点到6470点的跌势相当,因此,我们预期在新一轮的熊市中,道琼斯指数将以6470点为目标。

德国DAX指数已经于2011年5月2日高点7600点见顶,下跌趋势的级别和之前从813l点到3588点的跌势相当,因此,我们预期在新一轮的熊市中,德国DAX指数将以3588点为目标。

日经225指数在2007年危机后的复苏过程中并没有上涨多少。而新一轮的跌势早已从2010年4月开始,下跌目标指向6994点以下。

上证指数早已经于2009年8月反弹到位,最高点位3478点。从3478点开始的振荡下跌走势表明,未来上证指数的下跌将以1000点为目标,我们预计有望在未来两年内见到这一点位。

商品市场泡沫破裂

就cRB指数来看,在2011年4月691点的基础上,cRB指数仍有望创出新高,之后转入下跌趋势。

伦铜已经于2011年2月15日的高点101084美元/吨见顶。目前正在8500-10184区间内构筑头部。之后则将跌向3000美元,测试2007年金融危机时创出的低点。

原油已经于2011年5月2日的高点114.83美元/桶见顶。目前已经转入下跌趋势,下跌目标则指向2007年危机期间创出的低点32美元一线。

唯一的例外是农产品。能够推动CRB指数在高位停留的,目前看主要力量集中在农产品。

外汇市场泡沫破裂

外汇市场最大的泡沫当属美元的熊市泡沫。从2000年算起,美元的熊市已经持续了11年。美元指数最低接近70水平。当前,美元大幅升值的市场条件已经成熟,我们预期美元指数有望转入牛市,上涨第一目标位于90,第二目标位于120。我们有望迎来延续5年的美元牛市。

资产泡沫――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缺失下的无奈结果

泡沫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具体指某种价格水平相对于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向上偏移。资产泡沫是指资产价格中不能被基本面(如现金流、折现率等)因素所解释的部分,其对现实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是金融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现实的资产市场上,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经验现象是,在没有显著基本面变化的情况下,资产价格却会持续上升,从而产生资产泡沫现象。

现在现实的经济问题是,美国推动复苏的经济刺激政策是否正在催生更大的泡沫。美国金融机构事实上正在通过政府补贴走出困境。量化宽松政策的目标在短期内是避免银行体系的崩溃,在中长期内是刺激增长。量化宽松政策的目标是美国政府将新旧银行业务剥离,通过向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使新的银行业务重归正常,引导资金进入有价值的投资领域,特别是私人部门。但美国的传统产业已经过于成熟,有效需求不足,而新的革命性变革,以及具备担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尚未出现。因此,大量低利率资金投放市场的结果,可能最终并不是流向有价值的投资领域,而是被迫回流美国政府债券和资产市场。

第9篇:泡沫经济现象范文

【关键词】理性投机泡沫 噪音交易者模型 非理性 投机泡沫的混合理性

一、有关资产价格泡沫的定义

1926年出版的《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任何高度投机的不良商业行为”。1978年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指出投机促成泡沫形成,泡沫可能导致金融危机。1993年日本经济白皮书中指出,“泡沫”一般来讲是指资产价格大幅度偏离经济基础条件而上升的过程。1989年,布兰查德和费希尔(blanchard and fischer)定义:理性泡沫即市场价格超过其基本价值的部分。1988年,迪巴和格鲁斯曼(diba and grossman)将理性泡沫描述为价格中除去内在价值的那一部分价格。总之,虽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对泡沫概念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

二、泡沫研究的发展阶段

从研究的进展来看,可以大致分为有重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7世纪开始至20世纪80年代之前,以对泡沫的描述和定性分析为主。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到80年代末,泡沫研究进入数理模型分析阶段。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非线性理论的引入使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描述和定性分析阶段

1688年,约瑟夫.德.拉.维佳(joseph de la vega)出版了经典之作《困惑之惑》,从投机角度提出了类似于当代“博傻理论”(great fool theory)的思想。1841年,苏格兰学者查尔斯.马凯(charles markey)在《惊人的幻觉与大众的疯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一书中首次对1636年荷兰“郁金香狂热”、1719-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等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和分析。1994年,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在《泡沫的故事》艺术中描述了包括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垃圾债券热以及1987年的股市崩溃等金融事件。

四、数学模型的运用和新理论的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起,数量方法的引入标志着泡沫理论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之前,1967年哈恩(hahn)、萨缪尔森(samuelson)和希尔.斯蒂格利茨(stiglitz)已经从理性预期出发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系统可能出现泡沫。1979年,布兰查德和沃森(blanchard and watson)证明,在投资者理性预期下,资产价格方程的解中仍有可能出现泡沫成分,并将其命名为“理性投机泡沫”(rational speculative bubbles)并在1982年提出的爆炸性泡沫模型。1987年,桑托尼(santoni)认为理性泡沫至少具有连续性、膨胀性和不可能出现负值。此后,格兰杰和斯沃森(granger and swanson)在1994年用“一般化随机鞅”的概念给出了理性泡沫解的集合,几乎可以囊括目前学术文献中常见的所有理性泡沫解。特别地,在部分均衡下,迪巴和格罗斯曼(diba and grossman)在1988年证明了,对于有限责任的资产而言,从来不肯能存在负的理性泡沫。夫鲁特和奥博斯特菲尔德(froot and obstfeld)1991年证明,一种特殊理性泡沫(内生泡沫)的存在性,因为这种泡沫的产生仅仅与基本经济变量(如红利)的变动有关而不依赖于其他别的因素。在一般均衡下,蒂罗尔(tirole,1985)和韦尔(weil,1985)证明了,在计划期无限、市场参加者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泡沫。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泡沫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噪音交易者理论(black,1986)。在这个理论中,布莱克提出非理性的“噪音交易者”概念。1990年,de long、shleifer、summers和waldmann提出了著名的dssw(1990a)噪音交易者模型,指出当噪音交易者对风险资产未来价格存在认知偏差时,风险资产价格将偏离其基本价值。1989年,camerer提出信息泡沫的概念,他认为如果交易者有不同的信息或者用不同的模型分析经济现象,使得价格没有反映所有信息,资产价格就有可能偏离其基本价值,出现泡沫。在1990年出现了正反馈交易模型(dssw3)。指交易者在股价出现上涨后买入,或在股价下跌后抛出,即“追涨杀跌”造成价格波动。1984年,shiller指出,投资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投资者的行为也会受到社会变动的影响,引发金融市场上的“时尚”现象,从而对资产价格造成影响。west(1986)将时尚称为“近似泡沫”(near bubble)。1988年,kraus和smith证明了“太阳黑子理论”,即使投资者对资产都有完全相同的信念,那么,关于信念的信念(belief on beliefs)称为一种类似太阳黑子的不确定性,造成价格对价值的长期偏离,他们称之为“伪泡沫”。另外,关于泡沫的检验与测定,最为著名的检验方法是希勒(shiller,1981)以及勒鲁瓦和波特(leroy and porter,1981)提出超常易变性检验(excess volatility test),常用的方法还有,恩格尔和格兰杰(engle and granger,1987)的协整检验,韦斯特(west,1987)的euler方程检验法,怀特的市盈率比较法等。此外,夫卢德和嘉伯(flood and garber,1980)通过对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分析,首次给出了确定性泡沫直接检验法,而弗如特和奥布斯菲尔德(froot and obsfeld,1991)则通过对美国股票价格的分析,进行了一种内在性泡沫的直接检验。

随着研究的发展,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两种因素的融合使理论的解释能力大大增强。

五、进入90年代之后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以分形和混沌理论为代表的部分非线性理论的引入,泡沫研究进入新的阶段。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状态,泡沫理论的研究处于第二阶段尚未结束、第三阶段刚刚开始的状态。

六、小结

以上梳理让我们对泡沫理论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地认识。金融危机仍在全球肆虐,我们期待泡沫理论研究能够以此为契机,在实践中有更大的飞跃,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葛新权.泡沫经济理论与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