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

第1篇: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一、当前我国幼儿园体育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幼儿园在体育方面的改革发展方面形式较多,方法多样、百花齐放,可谓是轰轰烈烈。归纳起来无外乎是如下四种类型:

第一种,玩乐体育。这类在国内幼儿园中最普遍,玩乐体育把体育定位为户外活动,其理念是“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强调体育活动要“自主、自选、自由”。

第二种,民间游戏体育。这类幼儿园体育是把往昔成人童年时玩过的身体游戏,杂耍活动都在幼儿园里恢复起来,并作为园本特色体育。其理念是:“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第三种,野趣冒险体育。这种形式的体育把“拓展训练”、儿童公园里的一些游乐项目引入幼儿园,作为幼儿体育的创新。其理念是:“玩出个性、玩出乐趣”。

第四种,竞技挑战体育。把篮球、足球、轮滑、体操等成人竞技运动引入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运动技能训练、进行比赛、联赛。其理念是:“运动要从娃娃抓起”。

二、幼儿园体育应有的核心理念

幼儿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国家、民族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中国的未来需要具有优秀身心素质的一代国民,这应当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体育责无旁贷的任务,什么样的幼儿园体育才能真正地担当起了这个重任,值得我们中国幼教人深思。

2015年,曾对儿童体育工作提出了“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要求。我认为这才是幼儿园体育应该追求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目前幼儿园把“快乐童年”“传承民间文化”玩出个性、乐趣”“培养小运动员”作为体育理念与价值追求,是否抓住的幼儿园体育的责任、是否抓住了促进幼儿发展的核心?值得大家思考。

当前我国新生一代男、女儿童,在身高和身体素质方面,还是存在些许问题,如何改变幼儿健康水平欠佳的现状?靠“玩乐体育”“民间游戏体育”“野趣冒险体育”“竞技挑战体育”可以上述解决这些问题吗?我认为这需要进行逐一分析,以明确幼儿园体育的真谛。

三、各类幼儿园体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玩得开心、自由,还孩子“快乐童年”的幼儿园体育,其思考点是“以儿童为中心”,立意是建立在“当前幼儿园的孩子受约束多,孩子不自由、不快乐”的假设之上,要以“自主、自选、自由”的户外活动作为一种补救,其实这类户外活动形式上看是户外活动、而不是体育,它与体育本应具有的“强健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核心理念相去甚远。

其次,把往昔成人童年记忆里的乡土身体活动游戏、杂耍表演等活动重新复演在现在当今幼儿园孩子的生活中,是把幼儿带到了穿越时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年代的过去。这类休闲娱乐的玩耍、杂耍传统游戏与强调增强体质为目标的幼儿园体育相悖。这些民间体育游戏都只传承不发展、不创新,与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幼儿园体育要求科学、现代、创新的要求严重的脱节。

其三,把儿童公园里、野外拓展训练的一些器材、设施安装到幼儿园,把上树、爬绳、划船、秋千、走铁索、钻地洞、打野仗……等野趣冒险这类身体活动作为幼儿园体育,本质上还是属于休闲、娱乐、玩耍活动。这种幼儿园体育,一方面,安全隐患多,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另外一方面,内容形式固定,缺乏科学性、其教育价值并不高。

其四,将篮球、足球、轮滑、网球、体操等竞技运动项目引入幼儿园,对孩子进行训练,目的是展示、表演,比赛得金牌、奖杯。这种竞技化、成人化的体育对象是幼儿园中挑选出来的少部分孩子,普遍要向家长或幼儿园收取费用,其功利性很强,且训练方法多简单、机械,运动强度、密度大,对抗性很强,对幼儿身心健康会产生不良的消极影响。

客观地说,目前幼儿园的这些的体育活动,都与“野蛮其体魄、文明精神”的体育核心理念相去甚远,体育的教育功能与健身效果不佳,这类体育没有改变我国幼儿健康水平,没有提升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是缺少了体育灵魂和真谛的“低效体育”、“假体育”。

四、如何落实体育的核心理念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核心理念落实,需要“真体育”。“真体育”应该是理念正确的、方向明确的、方法科学的体育。什么是“真体育”,如何通过真体育落实“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核心理念?我认为,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把握幼儿体育的正确方向

幼儿园体育不应该是玩乐游戏、竞技比赛,而应是“通过大肌肉的活动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幼儿园体育应该面向全体,完成如下的目标:

(1)促进身体的充分生长发育;

(2)养成健康的体态;

(3)发展基本动作;

(4)提高对冷热环境的适应力;

(5)养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

2.培养幼儿可持续发展素质

幼儿是儿童的早期,也是人生的初期,幼儿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阶段,理应肩负儿童未来成长、成人、成才的奠基重任。我认为,体育在幼儿阶段应该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做这样三方面的奠基:

(1)加强体能锻炼,提升力量、速度、敏捷、柔韧、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

(2)指导幼儿掌握基本的运动方法和技术。运动是一门科学,不同的器材与运动都具有特的关键知识与技能,幼儿掌握了这些关键知识与技能才可能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3)形成优良的品质。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其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人的一种精神。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培养孩子不怕苦累的精神、活泼开朗的性格、善斗不屈的意志和遵守规则的行为。

3.要注重幼儿体育的科学性

幼儿处于儿童的早期,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发展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他们在运动系统,心、肺机能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都不适合成人化、竞技化、大强度、高密度、对抗性的训练和比赛。我认为,幼儿园体育要坚守如下三个原则:

(1)不可损伤、损害幼儿的身心;

(2)避免形式化、模式化、单一化;

(3)去功利化、商业化、市场化。

第2篇: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实施保教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二)幼儿为本

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三)能力为重

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建议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制定幼儿园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幼儿园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幼儿园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第3篇: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概念界定结合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核心能力”进行的研究,均强调“核心能力”在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着“排他性”。本文中“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即指在了解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能够科学设计、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游戏活动,支持和引导幼儿游戏,合理利用资源进行环境创设,将综合性的知识内容生活化地贯穿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等方面的能力。

(二)与学前教育职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两者均紧扣住“核心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各高校而言,“专业核心能力”是每一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内涵。“职业核心能力”强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服务于相应职业岗位的“专业性”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与前期准备,职业核心能力是对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实践巩固与检验。

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及提升策略

作为职前幼儿园教师培养“沃土”的学前教育专业,其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及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还要能科学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等。本文将对照《标准》中学前教育核心能力相关内容,与《丽江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核心课程选择与设置、核心能力评价标准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一)确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一般都是各种幼儿园、早教机构,以及儿童服务相关的单位。这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以及卫生与保健知识等,具备相应设计与组织五大领域活动的专业技能,具备处理其他事情的综合素质。在《标准》中强调,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等七项专业能力。但因专业核心能力具有“排他性”,以及学前教育的特殊性———突显幼儿园工作保教结合、游戏活动是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基本方式及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所具有重要的隐性教育意义,幼儿园教师的核心能力应该聚焦于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在《标准》中,与之相应的“核心能力标准”分别是:第一,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即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第二,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即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第三,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即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方案》对“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不同维度划分。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包括教学教育能力、幼儿园保育能力、幼儿园服务管理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能设计并组织幼儿活动、能创编幼儿舞蹈、能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会朗诵优秀儿歌、会讲优秀儿童故事、会唱优秀的幼儿歌曲、会跳儿童舞蹈、会弹一手好琴、会画一幅好画、会写一笔好字、会制作幼儿玩教具等。对比分析《标准》与《方案》中关于“核心能力标准”的目标及内容,发现核心能力目标与范畴均存在差异。在《标准》中,强调幼儿园教师应突显“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在《方案》中,强调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幼儿园保育能力”、“幼儿园服务管理能力”。第一,“环境的利用与创设”方面,在《标准》中强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最大限度与幼儿互动完成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中则未将该能力作为专业核心能力,仅强调“能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核心能力之一,更多侧重于“职业核心能力”。第二,“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方面,因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及学前教育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等,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绝大部分的学习是贯穿其一日活动中,这也是学前教育区别于其他阶段教育的一大重要特点,所以,“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之一。而《方案》中,并未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日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培养作为其专业核心能力其专业核心能力目标。第三,“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方面,《标准》中强调,支持和引导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之一。《方案》中既没有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这一内容作为专业核心能力目标与内容,也未将其作为职业核心能力目标与内容。而是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忽略了游戏作为幼儿园活动的最基本形式这一大特点。可见,《标准》中强调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紧扣住“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而确定能力目标及内容范畴,比《方案》中相应内容更加全面,这可为新版《方案》修订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二)选择与设置核心课程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标准的确定,“课程设置”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核心课程设置,它决定着是否能够为选择相应专业内容提供依据,决定着是否所有的课程内容均能科学围绕着人才培养方案中目标及核心能力标准等开展。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也必须围绕“核心”展开,即所谓核心课程设置。在《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以西安工程技师学院为例》一文中强调,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思维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内容。基于此理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培养准学前教育教师的持续性学习能力,尤其加强以各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为基础,培养每一位学前教育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同时,因为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即将面对的工作的复杂性,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仅要设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还要设置《幼儿教师心理学》等课程,以培养准学前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承受能力。经对《方案》的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班级与管理》《幼儿游戏与指导》等。在《方案》中核心课程更多地围绕着每一位准学前教育教师即将面对的幼儿及幼儿教育进行设置,忽略了在《标准》要求下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要秉持“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不仅仅要遵守基本的职业准则与规范,还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与细心等,这就要求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是身心健康的。尤其是近年来虐童事件的出现,更应该让我们关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所以说,在《方案》的制订中可以参考《标准》及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应该设置《幼儿教师心理学》这一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它将很大程度上为每一位幼儿园教师解决心理困惑。

(三)丰富核心能力评价方式基于对“教育评价”内涵的了解,可以将对专业核心能力的评价的理解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活动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满足社会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程度所作出的判断活动。根据不同的教育评价分类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可以分为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等多样化评价方式。第一,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方面,根据《方案》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周期,应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三年内每一学期、每一学年是否均达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进行阶段性评价。在毕业前,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毕业综合考试,主要测评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体的技能项目,如舞蹈、钢琴、手工、简笔画等是否能够达到考核标准。第二,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方面,每一门理论课程的考核均属于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考核与评价。通过对实践课程环节———见习、实习、课堂实践以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反馈等均属于实践评价。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理论、实践考核都可作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否达到专业核心能力目标的重要评价依据,是检验《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的选择与设置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尺,尤其是各实习实训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是对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将“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很好衔接的重要标准。

第4篇: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思想,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幼儿教师一日工作规范》、《幼儿一日生活规范》,强化幼教管理,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园本”教研,不断提升园所质量,确保幼教事业健康发展和保教质量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

(一)、强化幼教管理,提高办园质量

1、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各类人员考核细则,实行量化管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感领导、制度管理,强调从情感入手,尊重、信任、理解教师,用“心理置换”的心态正确对待一切,让“爱”充满校园,“严”与“宽”并存。对教职工的德能勤绩考核中规定的项目要定期进行量化考核,对于一些调查问卷、评议表、家园联系表等设计要内容详细、规范,并进行汇总和反馈分析,让各类表格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2、密切家园关系,促进家园的良好合作。一是通过开放一日活动、家访、与家长交谈、家长园地、家长会等,向家长及时传递幼教信息,宣传幼教知识,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并广泛听取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二是认真做好幼儿成长档案的建设工作,通过文字记录、幼儿作品、影像资料、各种测验和调查结果等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认识幼儿教育、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注重自身学习,教育思想观念新,教研意识强,领导班子团结合作,作风民主,精干高效。

2、要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有保证教师主动继续学习的管理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教职工参加各级相关培训,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不定期组织教职工外出参观学习,要珍惜每次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学,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来。其次要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关心爱护幼儿,仪表端庄,言行文明,以身作则。

(三)、强化保教工作,提高保教质量

1、继续贯彻落实《幼儿教师一日工作规范》、《幼儿一日生活规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农村家长素质偏低,文明礼仪差这一现象,本学期把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其次要注重“细节”管理,在细节上求发展,可以利用晨检时间给幼儿剪剪指甲、帮幼儿穿好衣服、梳梳头发、系系鞋带等细节活动促进家园关系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做好园本教研,提升教研质量。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日常教学研究。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说,建立以园为本的教研机制是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一个平台。一是每周至少保证1次对全体教师的基本功、教材进行培训,并定期对教师的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特别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薄弱的教师的个别指导,在组织听课的同时重点抓好评课、议课环节,让每堂课效果扎实有效。在此基础上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把它作为本单位的自立课题进行研究,本学期重点是研讨体育、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重视科研课题研究,突出办园特色。

3、加强教育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成长。继续探讨如何根据主题教育活动创设有利于幼儿获得更好发展的环境。一是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注重全员幼儿参与。主题布置要以孩子的高度为主,较高墙面可以留白,并注重墙裙部分的利用,主题布置要体现幼儿园的特色、幼儿的特色和农村的特色以及国家大事、季节时令等,要有品味,有文化内涵和教育内涵。

4、做好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幼儿初步的健康意识,让幼儿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保教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做好新生入园前的健康查体工作,确保健康儿童入园。并定期按规定对全园幼儿进行健康查体。其次继续进行幼儿体育达标活动。第三,利用家长会、家园小报、宣传栏、健康教育课等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讲座与宣传,让幼儿和家长掌握必备的健康教育知识。

5、以活动为载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发展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加强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促进幼教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三、保证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严格幼儿教师德能勤绩考核,严格过程管理,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使幼儿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2、切实抓好园本培训工作,定期对各单位培训情况进行考核,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

3、认真落实

第5篇: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工作经验;教师管理;幼儿管理

幼儿园管理工作应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工作理念,以有效的过程管理保障全体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和幼儿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办学品牌效益,我们必须科学规划幼儿园教师管理和幼儿一日活动管理工作,促进幼儿园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如何提高幼儿园管理工作质量

1.教师管理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建设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园区管理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年纪尚轻、教育资历尚浅、教育经验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水平不一,幼儿难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为进一步提高这些年轻教师职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刻不容缓。园区应针对新上岗的年轻教师开展职业培训,实行“以老带新”培训工作制度。所有新老师必须接受普通话、简笔画、粉笔字、钢笔字、唱歌和舞蹈才艺等项目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能予以上岗。每周的周一开定期例会,对上周幼儿园管理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同时对新老师培训结果进行考核。每次考核选出一名表现优异的“标兵老师”,给予公示鼓励,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业绩挂钩,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

能力不是用人的第一决定要素,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幼儿园教师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允许一些教师进步得稍微慢一些,但绝对不允许他们抱有好高骛远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一般的老师,只要他愿意进步、愿意学习,我们可以为他提供成长和进步的平台,组织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在幼儿园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必须要重视那些职业技术成熟教师的思想认识管理工作,让老教师的精神状态一天强过一天,使他们保持职业热情。赏罚分明的考核制度是激发新老教师职业动机的有力途径,园区要经常举行评比大赛,就“孩子们最喜爱的教师”“家长最放心的教师”“教案评比”“教具评比”等进行选拔。学期末要对评比结果前三名的教师发放奖金、证书,让教师享受到工作成就感,激励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升华教育工作质量。

2.幼儿管理

幼儿是教育的主人,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最主要对象。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到最一流的教育、享受最一流的服务、获得最一流的管理资源。当代幼儿教育优先考虑情感态度教学目标,注重发展幼儿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在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过程与方法。在幼涸肮芾斫逃方面,我们应当尝试在一日活动中发展学生能力、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霸王”“小公主”,平时被爷爷奶奶捧在手心上,被爸爸妈妈呵护在怀抱里,因为孩子年纪小,所以家长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们做、什么事情都不敢让孩子们尝试。幼儿年龄在3~6岁之间,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和思想成长的启蒙时期,这一阶段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对于他们一生发展都极为不利。父母长辈过分的溺爱导致很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吃饭挑食、自理能力差、性格自我,在认真完成幼儿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应当注重对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养成教育,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在开展幼儿一日活动的过程中,园区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园、日常饮食、如厕、午睡、上课、游戏、离园等活动,指导教师可以允许幼儿尝试独立完成。入园前要和爸爸妈妈说再见,见到老师要问好;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不能浪费粮食、不要挑食,碗筷要放到餐具回收处;及时如厕,如厕后要洗手;午睡时不能与同学打闹,要将衣服整洁地放置在身边,起床后自己叠被子、铺床、穿衣服;上课前自觉拿出学习用具,认真听讲,不东张西望;参与游戏时不与同学争抢,学会互帮互助、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共同完成游戏;离园前要和老师打招呼,路上不和陌生人说话,到家后及时报平安。

二、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幼儿园管理工作改革实践中,我们需要动员多方面管理力量,发挥教师、家长和社会管理资源的力量,促进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幼儿园管理应该重视学生安全问题,加强幼儿饮食健康、幼儿一日活动安全和往返园区安全监管工作意识。

幼儿园管理工作需要动员全区教育力量,通力协作、彼此进步,才能为孩子成长成才提供保障。当前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在发展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不能偏居一隅,而是要集思广益、打开门路,实时更新管理工作观念,积极引入创新管理模式,一步一个脚印,让园区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第6篇: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一、儿童受虐的现状

幼儿身心发展不成熟,具有爱玩的天性,对规则的遵守、指令的服从等处于不稳定状态,会表现出顽皮、不懂事、不听话现象,这要求老师对幼儿的耐心引导、细心呵护和爱心帮助。但是幼师打骂、甚至虐待儿童的现象不断地被媒体爆料出来,反映了幼师的总体素质、以及幼儿园和社会监管方面的基本现状。笔者通过网络手段对“虐童”现状进行了案例调查,如右表所示:

当前幼儿受虐的主要特点有:(1)地域分布广。无论幼儿教育发展较好的大城市,还是幼儿教育刚刚起步的乡镇幼儿园都有虐童行为。(2)多发生在私立幼儿园,教师多不具有资格证。公立幼儿园发生虐童的现象较少但也存在,幼师来源杂乱、私立或不被承认的幼教机构发生几率大。(3)事发原因荒唐、惩罚手段多样且狠毒。调查显示:虐童的直接原因多是由于幼儿的不听话、顽皮、不配合,或幼师心情不好、好玩等。虐童的手段五花八门:割耳朵、封嘴巴、扎针头、后背刺字、轮流鞭打、狂扇耳光、猥亵等。(4)发生的频率高、难以制止。据调查显示,虽然各地教育局加大了监管力度,甚至依法惩办了相关老师和幼儿园,但是虐童现象频繁发生,并无停止迹象。如:2012年出现了多起虐童事件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各个地区也加强了监管力度,但是到2013年春季就已经出现了多起虐童案例,仅虐童就出现了“20天内至少8起”的情况。

二、屡现虐童现象的原因分析

虐童现象屡次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儿童的不听话、不配合等方面的因素引起,但是主要系于老师、幼儿园和社会环境。

(一)幼师本身职业道德的缺失

出现虐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儿老师,幼师的职业道德决定此类现象的是否发生。陶行知曾经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虐待儿童的案例中不乏有高学历教师,有的甚至也具有教师资格证,但是职业道德的缺失使这部分人不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据调查显示,凡是涉及虐待幼儿的教师都缺乏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爱心、耐心、奉献精神等基本的职业道德,而最缺乏的就是爱护儿童的爱心。幼儿园教学可能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但必须要拥有爱心,爱心是幼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组成部分,缺乏爱心从而导致职业道德的缺失是出现虐童现象的主要原因。

(二)幼儿园自身管理不完善

虐童事件频发给幼儿教育敲响了一记警钟,也暴露出幼儿园遍地开花、管理无序、监督脱位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三种幼儿园中:(1)不合法或无执照的幼教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之下,有部分人抓住父母都甘愿为孩子花钱的心理,开设不具备相关执照的私立幼儿园或非法幼教机构,目的是攫取钱财而非教育儿童,导致部分幼教机构根本就不能从事幼儿教育。这种幼儿园,主要以社区幼儿园的方式存在,具有离家近、收费低的特点,但是其硬件设施不足、师资标准低下、监管体系漏洞百出,易导致虐童发生。(2)私立幼儿园。当前我国开办私立幼儿园的准入门槛较低,造成幼教质量良莠不齐,教育设施、师资水平、考核管理等方面无法保证,而教育局或监管部门只能对其进行例行性检查,无法排除其潜在隐患,这使得一些合法的私立幼儿园欠具备真正培养幼儿的资格,成为出现虐童现象的主要滋生地。(3)部分公立幼儿园。园长或相关领导在监管方面存有疏忽,也能导致虐待幼儿现象的发生。例如:有的园长对监控录像监管不细致,到家长找到幼儿园的时候才发现有虐童现象的发生。

(三)社会监管体系有漏洞

从社会层面上讲,虐童现象的发生还与幼师的招聘制度、职后培养与管理、相关法律的缺陷与实施等方面有关系。

1.幼师招聘不合理。幼儿教师是虐童现象的始作俑者,而幼师的招聘是使一个普通人转变为幼儿老师的第一步,招聘制度直接影响幼师的质量和标准,从而关系着虐童现象的发生:(1)公立幼师的招聘中,着重考察知识技能而忽视或者难于进行具体的思想品德鉴定,能够导致潜在虐童老师的存在。(2)私立或其他不正规机构中,过分追逐经济利益,招聘标准底而无法保证入职教师的素质水平,从而成为出现虐童现象的主要根源。

2.缺乏相关的职后培养和管理。有些人蒙混过关成为幼儿老师之后,幼儿园或社会上的相关部门缺乏考察和培养,这部分人一旦具有体罚儿童的倾向就可能导致虐童的发生。当前幼儿老师入职之后,参与很多方面的学习活动如各种技能竞赛、研讨会议、学术讲座等,但是较少涉及师德培养。而对幼师道德素质的成长与完善缺乏针对性措施和相关性考核,任由其按“良心”教学,也可以导致虐童现象。

3.法律上的缺陷。“目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专门的学前教育法律,其最高层次的专门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仅处于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第四层级,法律层次较低,法律规范的效力较弱。”具体表现在:(1)相关具体法律的不完善。国家尚未实施学前教育立法,相关法律不够细致、有关虐待儿童的法律细则未出台,导致难以定义虐童行为、出现虐童现象后无相关法律依据进行处理。据调查,出现虐童现象后,其处理方式多以支付赔偿金的形式进行。(2)已有法律实施力度的缺陷。调查中发现,有些幼儿园出现严重问题之后才被发现不具备办园资格,这反映出当地相关部门的监管执行力度存在疏忽。

4.家园合作方面的欠缺。据调查,出现虐童现象的事件中,多出现家园交流生疏的情况,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儿童的行为观察不够细致,不能发现轻微体罚现象,从而逐步纵容了严重的虐童行为的发生。并且,在出现虐童现象之后,有些家长选择逃避行为,只顾及自己孩子不再受虐,也助长了虐童行为的发生。

三、抑制虐童行为的策略

(一)加强幼师自身的师德素质建设

幼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与虐童行为是否发生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加强师德素质建设、提高幼师的情操修养与职业道德,有利于抑制虐童行为。其一,提高幼师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师德素质。据调查,有的幼师并未受到师德教育,甚至出现“不知道自己在虐童”的现象。私立幼儿园和不合法幼儿园中的幼师道德素质有待于大力加强,而应该在学生时代就进行有意识培养并实行相关考核才能有所保障,高校应该“把德育放在较其他各类教育的优先位置,并同时让其发挥主导的作用”。其二,完善在职幼师自身的道德素质。对于在职幼师来说,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发展完整人格,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完善师德素质。

(二)完善幼儿园管理体系

幼儿园是出现虐童事件的发生地,因此,完善幼儿园管理体系是抑制虐童行为的有效途径。(1)明确权责,加强园长责任制建设。幼儿园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杜绝人事监管上的漏洞,尤其对于民办性质的私立幼儿园,必须“实行园长负责制,投资者仅作资金方面的扶持,避免幼儿园管理中受到过多利益和商业因素的干扰”。(2)规范园内硬件监管体系。必须建立统一的、专人负责监控网络,这对完全处于成人监管的幼儿来说,是对其人身各个方面安全的有力保障。(3)建立师德考核制度,制定个人德育发展档案。幼儿园在注重教学技能、科研评估等方面的同时,应建立师德量化考核体制,促进个人的道德发展。“从道德规范的角度来看,师德是可以进行量化考核的”,幼儿园建立自己的师德考核办法是可行的、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个人德育发展档案,对于教师的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构建层次化的社会监管机制

社会层面上的监管体系是防止虐童行为发生的重要外在屏障。与虐童行为相关的因素除了幼师、幼儿园外,还主要有家长、当地教育局和最高层次的国家政府部门,要逐层分级地完善社会监管机制,起到预防、监督作用。

1.推进学前教育法定化和义务化进程

有效抑制虐童行为的发生,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相关法律作保证,而对政府来说,“对幼儿园的管理与监督,既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法定权力,也是其法定义务”。只有在法律中明确地规定有关虐童方面的细则,才能更好地规范幼儿园秩序、抑制虐童行为。在日本,“设有专门的制定法来保护和预防儿童受虐,最典型的是将语言暴力也纳入了虐待的标准里”。将学前教育义务化,有利于幼儿进入师资质量保障、管理规范的公立幼儿园,必定推动公立幼儿园的兴办和私立幼儿园的规范,客观上减少了当前幼师招聘中出现的“随意性”现象、普遍提高了准入职幼师的质量,从而在源头上降低了出现虐童幼师的概率。

2.加强地方监管,完善考核督导体系

首先,地方教育局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具体的关于幼儿园中可能会出现的体罚、虐待等相关行为的细则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据调查,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中大多都有相关条例,但是比较宽泛、不够细致,且执行力不强,有的甚至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如虽有“不准侮辱、虐待幼儿”的条例,但是没有指出侮辱、虐待的标准,以及行为后果,操作性不强。其次,要建立幼师的个人成长档案,将日常表现、工作态度及家长的反应等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中,缩短教育局与幼师个人的监管距离,并针对虐童现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帮助幼师提高师德认知。第三,应与行政司法部门合作,加强对本地区的监管,严禁非法幼儿园的创设,加大对私立幼儿园的督导力度。据调查,有些幼儿园出现了大问题而受到社会关注之后才被披露为非法幼儿园,私立幼儿园也出现了因为缺乏常规性督导而滋生虐童的现象,这反应出了监管督导方面的漏洞和缺失。

3.完善家园合作,积极发挥家长的反馈作用

除幼师之外,和幼儿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频繁发生虐童现象与家长的监督不力、责任缺失以及出现虐童现象之后的简单了事不无关系。(1)应主动与园方联系,保持密切沟通。当前家园合作过程中往往是园方主动和家长联系,而家长主动和园方联系的情况较少,家长应定时、按周期地主动询问幼儿的在园情况,在信任幼儿园的同时也要掌握幼儿的状况。(2)对幼儿进行每日观察、询问。家长应对幼儿的身体作每日睡前检查,一旦发现红肿、刀痕等情况及时搞清楚并进行相关处理;应观察幼儿的情绪表现,掌握其心理动态,一旦发现如厌食、情绪低落等现象应及时解决;应每日都与孩子进行语音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在园情况。(3)出现虐童现象后,家长应该追究到底。家长应本着对自己孩子负责、对其他孩子负责的态度,一旦发生虐童现象之后应该通过正规渠道捍卫幼儿的权利,而不应该抱着“以后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就行”的态度采取退学、转学或简单个人赔偿的方式了事,要为杜绝虐童现象而尽心尽责。

参考文献:

[1]袁勃,熊旭.20天连发8起校园案判死案例很有导向性\[N\].华商报(手机看新闻),2013-05-30.

[2]庞丽娟,韩小雨.中国学前教育立法:思考与进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董国强.运用德育弦论解读“德育为先”理念的本质内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

[4]田华英.从虐童事件透析民办幼儿园管理的缺失\[J\].大观周刊,2012,(47).

[5]安仲森.高校教师师德量化考核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22).

[6]余雅风.从平等权视觉看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8,(7).

[7]慕全智.从法律视角看虐童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3,(1).

第7篇: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高素质的园长,能正确把握幼儿园发展方向,引领幼儿园特色发展和内涵建设。要成为高素质的园长,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要善于学习,树立学习第一需要的意识,做一名乐学好思的智者。我们以树立幼儿园园长“进取意识”为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园长培训活动,力求专业、多元、有效。如专业性较强的专题讲座;综合性较强的有暑期的集中培训班;操作性较强的有组织骨干园长去省师培中心和苏州幼师挂职培训;考察性较强的有组织园长外出参观学习活动,赴宁波北仑区、南师大学前教育集团考察先进的办园体制、管理模式,去上海思南路幼儿园、中福会幼儿园等示范性幼儿园体验优秀的办园理念和特色形成等经验。在这系列的培训活动中,园长们珍惜机会,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将所学所得与实际管理工作挂钩,进行反思与实践。园长们在学习中做到人到、眼到、手到、心到,通过多视角观察,分析和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周全而准确地作出判断。努力做到从现象看本质,从表面看实质,提倡批判式地学习和反思,在不断通过与外界交往“吃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二、教科研引领到位,提高园长课题研究水平,使园长成为敢于创新的勇者

管理活动的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创新过程,勇于创新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鼓励园长要有创新意识,做一名推陈出新的勇者。在《区域推进学前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准备阶段、申报过程、研究实践阶段,我们多次请来专家引领,与园长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提供学习机会;多次召开养成教育课题讨论会、推进会;鼓励各园所积极加入课题组,制定各园园本化的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结合园所特色展开子课题研究,在研究、实践养成教育思想的进程中,整体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从而使园长在教科研中不断强化引领者身份,培养他们把握时机,勇闯新路,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和进取心。园长们以科研为导向,将推进养成教育与深化园本特色有效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很快在两者之间寻求到了共同点、平衡点、溶合点。如健康教育特色鲜明的幼儿园,很快就将养成教育理念深化、贯穿其中,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学前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实践研究》,他们从幼儿健康生活态度的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展开实践研究,结合小、中、大班的年龄特点,将实施的重点分别放在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饮食习惯上。幼儿园结合多年在语言教育领域潜心钻研的成果,开展了《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发展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幼儿园积极探索“如何在推进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的提高”,深化园本艺术教育特色;幼儿园尝试利用自主性区域活动的形式,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规范使用语言的习惯、灵活掌握语言的基本使用技能、形成良好的语言综合素质;幼儿园着力于《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养成的实践与研究》;幼儿园利用高校幼儿园的资源优势,致力于研究“幼儿科学态度的养成”。各园所在推进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深化了办园特色、夯实了园本特色品牌的基础、加快了园所特色发展的速度,而这些都和园长敢于创新、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三、推进养成教育,为智者先行搭建平台,打造本土化幼教品牌

第8篇: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职工;队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12-01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思想素质

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我园为例,我们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并重的原则,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努力培养教职工爱岗、敬业、奉献精神。随着我园教职工思想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园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进取,爱岗敬业的学习型组织。

二、营造学习氛围,提高业务水平

(一)铺路子,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观摩课,要求教师学习后的交流,写体会,并学以致用,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二)搭台子,提供展示机会

幼儿园要经常开展教学练兵活动,如全园性的教学观摩研讨、班级早操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保育员技能大赛,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比赛,撰写论文等,让保教人员在竞争中学习、成长,提高幼儿园保教人员的整体水平。

(三)压担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给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如担任班长、承担公开课,担任团、工会干部、环节干部,主持幼儿园的各种大型活动等,使教师的动力和压力同在,不仅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也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在各项活动中得到锻炼,进一步提升素养。

三、抓好园本教研

建立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我园有这样的计划: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平行班听课,隔周进行一次集体理论学习或研讨,根据园内教师呈现的不同年龄层次,实施“青蓝工程”,搞好“传、帮、带”,不断提高年轻教师设计教育活动过程、驾驭教材的能力。再者,根据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对教师实行三级管理,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促进不同水平教师的发展,让教师在不断的自我肯定中成长,避免“一刀切”,挫伤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抓好集体备课、平行班听课的有效性,促进教师在备课实践反思整改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合理地安排观摩活动,围绕教研主题,适时安排不同侧重点观摩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讨论、总结,并有效改进。

四、努力打造幼儿园教育教学特色

(一)我园特别重视英语教学活动

我们在全园营造参与、学习英语的氛围,播放并学习英语歌曲、学跳舞蹈、学习日常用语,创设英语文化环境等,利用多种渠道多方面了解英国文化,让英语教学成为我园特色。

(二)我园注重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我园注重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根据不同年龄段提出适宜的培养目标,列入教师教学日计划。在每日课间操时,“小小广播员”在播音室内喊口令整队,操后评价各班做操表现及教师领操的情况。每位带班教师在班内开展“说新闻、讲故事”活动,幼儿勇敢、清楚、完整地在全班幼儿面前讲故事、念儿歌、说感受,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信心,并开展演讲展示活动,使其逐渐成为我园教育教学的特色。

五、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为了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我园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制定并完善了各项制度,如各岗位人员职责、保教人员一日工作常规要求、教职工工作质量考核方案、幼儿园安全保卫制度、先进集体及个人评选方案等,开学初组织大家学习、重温,使每个人对自身岗位职责及考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严格落实制度,激励与惩罚并举,营造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比如,我园对教师的考评抓住教育教学两个主要环节,即:过程推门课和结果月底教学考核,推门课就是考核组成员随机进班抽查听课,作出个人等级评定,月底考核组成员综合评定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等级:优、良、一般;月底教学考核就是把幼儿按发展水平上、中、下三个层次分组,教师串讲本月部分教学内容(考核组指定内容),考核组根据三个层次幼儿的学习效果,综合评定等级(一等、二等、三等),每月兑现奖金。这种关注全体的考核要求,能促进教师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进步和提高。

有效落实班长责任制,将班级工作效果与班长绩效挂钩,将连带责任加到奖惩制度中。这个责任制最直接的表现是开班组会。班组会是提高教师团结协作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优化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每班由班长组织开展,每两周至少开展一次,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师的保教目标、方法等。

幼儿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今日幼儿,明日栋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立足实际,开阔视野,带着思考积极治园,为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幼儿园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一、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

我们采取“看、查、听、问、谈”等方式,从办园条件、园务管理、保教工作、内涵发展等几个方面,从随机抽样的35所农村学前教育学校中发现:独立建制园和民办一级园有相应的部门管理负责人员,教学班实行两教一保;小学附设幼儿园有一名园长主管,教学班实行一教一保或一班多教(一名教师固定,多名教师轮流上小学和幼儿园的课);民办二、三级幼儿园由园长主管,教学班实行一教一保或个人包班,无部门工作人员;教师队伍中18岁至40岁占90%,40岁至59岁占10%,本科学历占12.3%,专科学历占49.7%,中专及幼师学历占32.5%,幼师以下学历民办幼儿园占5.5%。教师和保教人员中,临聘人员占75.5%。从总体上看,农村学前教育办园规模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低水平的教育管理距离家长渴望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存在较大差距,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二、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一是农村幼儿园多数由社会力量投资承办,政府投入的人、财、物相对较少,政府的主导地位远没有确立;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级园主要集中在中心城镇,边远农村则相当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心示范园的辐射作用,农村幼儿绝大多数只能到空气混浊、拥挤嘈杂、设备陈旧的家庭作坊式私立幼儿园活动、学习、生活。

(二)小学附设和民办幼儿园条件简陋

一是园舍布局、设计不合理,活动室采光、通风条件差;二是幼儿活动场地窄小,没有软化;三是缺少保健室、盥洗室、办公用房等服务用房,缺乏美术、图书、音乐等功能室;四是保育费的20%-30%不能用于改善办园条件,园舍、设施设备达标率较低,现有设备多数简陋、陈旧,存在安全隐患。(三)师资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一是民办园中多数是中职毕业生;小学附设园中多数是小学老教师;公办园中,临聘教师和临聘保育员多。他们普遍学历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少幼儿专业素质培训。二是小学附设园教师不能与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民办园教师待遇相对偏低,为追求利益,部分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班额严重超标并实行一教一保或一名教师包班,教师工作强度大,临聘人员年内流动约占60%。三是教师的在职培训费用由幼儿园或教师自行解决,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和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四)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办园模式不规范

一是多数小学附设园和民办园为了多招生不得不满足家长幼儿一入园就认字、写字、学数学、学英语等要求。二是小学附设园的学校校长办园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致使转制后的幼儿园依旧存在学前班的管理模式,部分学校将年龄较大的小学老师教幼儿班,这些老师缺乏学前教育知识,教学小学化,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四是民办幼儿园管理体系多以家庭作坊式办法管理。

(五)幼儿园保教工作存在弊端

一是多数二、三级幼儿园保育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不到位,不能满足幼儿饮水、食品营养、卫生保健等成长的需求。二是没有使用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要求的正规教材,教学内容也没有以“五大领域”为主,部分幼儿园甚至以教一年级部分课程为主,存在“小学化”趋向。三是作息时间、周计划、月计划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只为迎合家长的要求和意愿。四是多数学校没有幼儿操作的材料,玩具、图书、手工制作,没有活动区、角的设置,没有幼儿成长记录、对话、作品等展示。五是部分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目标混乱,课堂教学不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以“幼儿为主体”,以“填鸭式”为主。六是多数幼儿园没有独立的食堂、保健医生、活动场地。(六)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部分学校消防制度和措施不健全;二是消防设备、器材不全,部分民办学校消防通道不符合规范;三是部分学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防溺水等措施有待进一步规范;四是校车存在超员载人和维护保养不按时等安全管理漏洞。

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经济欠发达,区域特征明显,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现有的幼儿园难以保障人人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需求。因此,学前教育必须切实转变观念,从总体上实现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发展、粗放发展向精细发展、模仿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不断满足家长、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求。

1、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严格实施幼儿园评估标准和办法,加强幼儿园整体规划和布局调整,科学引导、扶持和发展民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是要抓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事业规划、土地征用、经费投入、教师编制、劳动保障、无证取缔、幼儿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幼儿教育发展的常规工作。三是加强小学附设幼儿园的管理、监督、指导和检查,切实规范过渡后的幼儿园园务管理,落实附设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同等待遇。四是职能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对学校办园方向、办园行为要进行定期的管理、督查和指导。五是制度扶持发展乡(镇)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六是按照市人事部门颁发的幼儿园编制标准,根据幼儿园规划、幼儿人数,由县编制办、教育部门共同核定本辖区各幼儿园编制数,并逐年增加幼儿园中公办教师的数量。七是发挥组织,协调、管理职能,以乡镇中心园为龙头,开展片区研训活动,向所在片区的其它公、民办幼儿园做示范,示范其管理理念、模式、制度的先进性和有效性;示范其一日保教活动的规范性,以及月计划、周计划的科学性;示范其消防安全、园舍建设、设施设备、卫生保健、育人环境等方面的具体落实与改进。

2、落实临聘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一是设立幼儿园教师职务系列,把农村幼儿教师的职称评聘和资格认定纳入教师序列。二是加强临聘幼儿教师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采取从幼儿教师的月工资中扣出一部分、从幼儿入托费中补贴一部分和县财政以奖代补资金等方式落实合格临聘幼儿教师的“五险一金” (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建立健全幼儿教师收入保障机制,规范用工制度,健全最低工资制度,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职进修培训、评先评优、职务评聘、工资福利等合法权益。五是规范临聘幼儿教师社会公开招聘程序,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严格把握进口关。

3、尽力保障幼儿教育事业经费的正常投入和使用。一是加强收费管理,增强幼儿园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和监督,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合法规范的规章制度,以满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确保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二是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支持,保障幼儿园园务建设、县级师资培训、学前教育奖励基金、低保困难家庭子女保育费减免补助、农村边远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扶持等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实施资金配套政策,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幼儿园,新建、扩建幼儿园用地、园舍建设、设施改建等应纳入规划,并严格按照国家幼儿园建设标准的分步实施。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促进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4、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

(1)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当前,非公办幼儿教师作为幼教师资队伍的主体,其地位、待遇和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为此,加强非公办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是幼教师资队伍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国家要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对于在岗幼儿教师,必须限期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方可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限期不能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予以调整或辞退。农村幼儿园充实新的幼儿教师,必须从具备资格的人员中招聘录用。

(2)建立培训、激励、奖惩机制,充分利用学前教育研训部门的培训作用,有计划地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园长和优秀幼儿教师,助推名园长、名教师,造就一支优秀的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按照“优质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幼儿教育考核办法,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促进学前教育和幼儿教师的共同发展。

(3)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加强职校幼儿专业的建设,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将幼儿教师(园长)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类培训。

5、制定科学的幼儿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办法。

(1)根据幼儿园等级分类,加强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督导评估。“坚持分类指导,促进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完善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体系,把功能房的完善使用、设施设备的更换添置、户外活动场地的规模、保教人员的资质、工作人员的配备、图书资料的装备、教材的规范、教具和操作材料投放的数量、育儿环境的创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等作为重要指标考核评估。

(2)强化管理与效益的内涵关系,加强对幼儿园园务管理的督导评估。一是发展规划重针对性、实效性和幼儿素质发展要求指标;二是组织机构重职责明确、运转科学有实效;三是管理制度重规范完整、切合实际、适时更新、实用实效;四是卫生保健重制度落实、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落实、膳食管理工作有效、生活常规指导有方、安全常规管理精细、应急演练适用;五是教育工作的开展重教育观念与实践有机结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师基本功的特色与专业提升、师生关系与师生互动、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开展、校本研训的实践、家长对保教工作的参与、一日活动的安全实施等方面;六是对交流互动活动制度化、系统化和对周边幼儿园的指导示范作用的幼儿园要有奖励性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