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

餐饮安全的意义精选(九篇)

餐饮安全的意义

第1篇: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抽样检测;风险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2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丰富,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抽检工作,能够及时发现高风险食品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保证餐饮食品安全,特对我市2013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2013年自治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品种分为必检品种和限选品种,喀什地区需抽检共7大类8个品种,200个样品,其中喀什地区自检品种4大类125个样品。其中,必检品种包括:熟肉制品、非发酵豆制品、煎炸用植物油、自制调味品(火锅底料和辣椒酱、辣椒粉)、自制饮料和餐饮具等6类;限选品种为凉拌菜(含沙拉)。

1.2 方法

1.2.1 送检样品

按照新食药监食【2013】9号要求,将煎炸用植物油、自制调味品和餐饮具三类送检样品采集后,先后4次送往新疆分析测试研究院完成检测,共送检样品75份。其中煎炸用植物油15份、火锅底料15份、辣椒酱(辣椒粉)15份、餐饮具30份。

1.2.2 自检样品

按照新食药监食【2013】9号附件12012年自治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计划表的要求进行检测,将熟肉制品、非发酵豆制品、凉拌菜和自制饮料四类自检样品125份,委托喀什市疾控中心进行了检测。其中凉拌菜30份、熟牛肉30份、非发酵豆制品30份、自制饮料35份。

2 结果

本次食品安全检测中,熟肉制品检测品样30份,有4份熟肉制品检测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3.33%,不合格项目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非发酵豆制品检测样品30份,苯甲酸、山梨酸、次硫酸氢钠甲醛(吊白块)三项均小于检测限;自制饮料检测样品35份,其微生物指标均合格;检测凉拌菜样品30份,均未检出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 讨论

食品安全是大家都关注的话题,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才能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安稳。如果人们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势必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容易造成恐慌,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和管理意义十分重要。

本文笔者特对2013年自治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开展进行回顾性分析,除熟肉制品检测存在不合格外,其他抽检食品均符合新食药监食【2013】9号食品安全指标。而4份熟肉制品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的原因是生肉在宰杀或运输过程中,易受到致病菌的污染,盛放生肉的器具洗涤消毒不严格,再盛放熟肉制品易造成熟肉制品污染。上述四家餐饮机构在产品加工过程中,盛放熟肉制品的器具受到污染是重要的传染因素。同时,喀什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监测不合格结果及时向相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通报,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这样,确保我市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好评。

第2篇: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餐饮卫生 卫生意识 管理制度 加强宣传

一、当前餐饮业卫生方面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餐饮业的增长率要比其他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餐饮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有利市场份额,有着极其光明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目前的餐饮业卫生状况还难以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卫生需求,餐饮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和有关部门的监管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我国地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居民饮食习惯差异较大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在企业规模、卫生意识、卫生条件、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食物中毒事故仍屡有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餐饮业经营者对食品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尤其是一些小型餐饮业加工场所卫生条件较差、加工操作不规范、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不严格,甚至存在无证无照经营的现象;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状况较差,学生、建筑工人饮食健康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三是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起数、人数较多。四是消费者食品卫生意识不强,部分消费者贪图便宜和方便,盲目选择一些存在卫生隐患的无证摊贩、小摊点就餐,同时还存在发生食物中毒后不能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等问题。

二、提升餐饮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措施

1、提升餐饮行业人员的卫生意识。良好的意识能够带动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践行合理的工作准则,潜移默化中引领着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提升餐饮行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餐饮店的服务人员的健康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服务员的外表形象以及语言卫生必须能够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从而给顾客留下良好的卫生印象,这就需要餐饮店负责人要以身作则,以自己优秀的管理经验以及个人形象影响员工、带动员工,保持整体的讲卫生、讲文明的餐饮业形象;其次,要注重在日常的工作进程中培养员工的卫生意识,要不断地加强卫生管理,相关负责人要经常检查餐厅内外卫生状况、厨房和厨师的卫生状况以及服务员的卫生状况等,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责令其立刻改正,以防留下后患。与此同时,餐厅经营者要经常将“卫生素质,人人有责,互相监督,共同提高”的思想灌输到员工给员工,让每一个员工既能够监督被人,又能够接受别人的监督,在共同监督和帮助的情况下促使餐厅的卫生日益完善;再者,要不断地强化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时时刻刻的通过情境模拟、实习等方式,促使员工意识到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并且将有效的竞争机制引入到培训进程中去,对于获得优秀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充分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以便在更大的程度上调动员工积极地参与到餐饮业卫生建设和管理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

2、强化卫生管理制度。尽管已经存在了比较完备的餐饮业的卫生管理制度,但从不同的餐饮独立经营机构的层面来看,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仍然有待完善。这就需要餐饮业的负责人要结合自身餐饮店的经营状况以及市场发展的要求,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卫生部门规定的管理标准,从餐厅环境、餐具、厨房、员工服务标准、食品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作出合理标准的硬性的制度规定,为餐饮服务机构的各项工作提供强而有力的参考依据,督促各项工作朝着更规范化的方向迈进。还有,餐饮业负责人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借鉴精华,合理地吸取其他餐饮机构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并且鼓励员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积极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为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改革提供活力。除此之外,餐饮业的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借助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有着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卫生制度的强化所需要的不仅是有关部门的规定、不同的餐饮行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其他服务部门的共同参与,因此,餐饮机构要积极地与工商部门、城建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各社区居委会等进行沟通和交流,将这些部门的要求纳入到卫生管理制度的完善进程中去,确保卫生管理制度更够更加符合新时期餐饮行业发展的要求。

3、加强宣传,强化监督。要想切实提高餐饮业卫生管理水平,政府部门要不断地加强宣传,强化监督,让社会的大环境共同监督和促进餐饮业卫生管理。宣传就是把影响食品安全的科学知识、管理制度、解决办法以及先进经验等内容灌输给广大餐饮业的经营者以及社会公众,让他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运用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卫生宣传周、发放宣传资料以及卫生图板巡回展等丰富的活动,并且结合电视、广播、网站以及报纸等宣传媒体的力量,将宣传工作与教育和新闻联系起来,切实的加强宣传,让全社会共同关注餐饮业的卫生管理,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程度。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不同的餐饮机构的监督力度,对不同的餐饮服务机构进行分类管理,派遣专业人员对餐饮服务机构开展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并且协助各饭店、餐厅做好卫生整治工作,使得各个餐饮机构都能够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标示、统一设施,在各项卫生管理达到全部规定标准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长足发展。

三、结束语:

在时代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餐饮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了更多有利的市场份额,谋求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进步的同时,餐饮卫生管理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如今,我国的餐饮业卫生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积极采取措施,这些问题并非难以解决。政府部门、餐饮经营者以及社会大众只要共同努力、协作,餐饮业的卫生管理水平就会日益提高,促进餐饮业的社会价值在更大的平台上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第3篇: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卫生饮食;绿色饮食;碗筷消毒;饮食健康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一、加收碗筷消毒费实证分析

(一)加收碗筷消毒费之质疑。“消毒套餐”的出现搅动了餐饮消费市场,引发了各种争议。质疑一:加收1元是否合理。餐馆开门营业,就应该保证让消费者使用的餐具安全卫生。餐馆把本来该由他们自己承担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来,这很不公平。从餐具消毒公司了解到,消毒公司提供的餐具每套只收0.8元,餐馆从每套餐具赚取0.2元。质疑二:其他餐具有没有消毒? “消毒碗筷是要付费的,那是否意味着餐馆提供的其他免费餐具是没有消毒的呢?质疑三:限制顾客选择?一些餐馆只提供需要付费的消毒餐具。餐馆应尽到提前告知义务,服务员应该在顾客用餐前,就告诉顾客这碗筷是要收费的。质疑四:我们是否需要这样的选择权。餐馆对消毒餐具收取消毒费,餐馆认为自己的行为合情合理:用与不用,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过,从顾客的角度来说,餐馆为顾客提供清洁安全的消毒餐具,本来就是天经地义,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质疑五:谁监管消毒公司?消费者普遍担忧,消毒公司资质如何,运作到底由谁来监管。餐具消毒外包给专门的公司是新事物,也是目前监管的盲点,市场又有需求,只要消毒公司有营业执照等证件,完全可以开门营业。怎么监管消毒公司运作?技术上很容易实现,但是到底谁具有监管资格,怎么监管还没有法律依据。

(二)加收碗筷消毒费之现状。据《兰州晨报》报道,2005年10月以来,兰州市部分餐馆向消费者强行收取1元钱消毒碗筷费一事,引起社会普遍关注。针对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兰州市物价局展开清查行动,执法人员到兰州市永昌路的重庆刘一手火锅店等10多家火锅店检查,现场指出几家火锅店向消费者收取消毒费属于违法行为,并分别给予1,000元以下的处罚。由此实例引发两种声音:一种观点认为,集中消毒餐具的使用,有效地预防了肠道传染病,而且可以减少一次性碗筷的使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餐具消毒本来就是餐馆的职责所在,而餐馆却无端地向消费者加收餐具消毒费,这种做法是极不合理的,是不是说那些不收费的餐具都是没有经过消毒的,而如果真要是这样,那谁还再敢到餐饮店去消费呢?从上面的案例看出,加收消毒费引发的争议焦点在于它是否该由消费者买单,餐饮业向消费者加收餐具消毒费的做法是一种转移义务的侵权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二、碗筷消毒价值分析

(一)碗筷消毒的经济环保价值。根据调查显示,制造450亿双筷子需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砍伐大约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一次性木筷对森林资源造成惊人浪费,且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难以处理,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中国烹饪协会作为全国餐饮行业的社团组织,一直重视餐饮业的节约化发展,不遗余力地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2001年协会专门组织召开了“停止使用一次塑料餐具的现场交流会”,大力倡导和推动餐饮业的“绿色经营”。套装消毒餐具无论从环保还是卫生方面考虑,都应该推而广之。另外,餐具统一集中消毒可将原来一家一户的简陋作坊式消毒转变为专业性消毒,提高了餐具的消毒合格率;其二,降低了餐馆餐具的消毒成本;其三,提高了消毒设备的利用率;其四,促进餐饮业构建循环经济系统。

(二)碗筷消毒的法律价值。目前对于消毒公司的监管还是一个盲点,加收碗筷消毒费作为新事物的出现,没有法规可以依据,如果能够及时运用法律规制,将为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使我国立法不断完善。首先,对于消毒公司的监管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依据。其次,制定出餐饮业价格和政策,调整财税政策,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制体系。各地餐饮业建立的评估学术交流等组织,制定了一些公约,如不适用一次性材料、造成环境危害的物品、一次性桌布等,印发节能降耗培训手册,通过技术推广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加强了技术交流,在推进高效节能新产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规制加收碗筷消毒费法律考量

餐饮业将消毒费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是当前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推行碗筷消毒的最大阻碍,《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餐饮经营者作为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应当承担餐具消毒费用,而不得将义务转嫁给消费者。部分餐饮业对餐具另外收取费用的行为属于巧立名目,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即便使用了收费餐具,也可以拒绝“埋单”。

(一)碗筷消毒是餐饮业的随附义务。餐饮业不光经营餐饮酒水,还卖消毒碗筷的使用权,一套1元钱;自带酒水去饭店就餐,有饭店还收开瓶费。这些都是经营者应该免费提供给消费者的义务,即经营过程中的“附随服务”。现在不少经营者,热衷于把“附随服务”再一次卖给消费者。四川省消委指出,再次出卖“附随服务”,是企业利用其经营中的优势地位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也是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作为法定义务的承担方,餐饮企业应当承担餐具消毒费用,而不能将义务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就餐时,餐饮企业提供达到卫生标准的餐具、餐巾等配套服务,是长期以来已获得社会共同认可、约定俗成的基本服务内容,是经营者的附随义务,也是消费者接受就餐服务的前提条件。服务产生的费用是经营成本的一部分,其费用已包括在菜肴价格内了,经营者再卖附随义务是不合法的。《合同法》第60条规定:“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仅仅履行合同本身规定的义务也是不够的,还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履行与合同相关的诸如相互协助、通知、保密等附随性义务。”附随性义务是主体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分割,主体部分就无法存在。如:消费者去饭店就餐,经营者提供给消费者不仅有饭菜,还应该有安全和卫生的座椅和碗筷,不然消费者无法就餐。座椅和碗筷就是经营者提供给消费者的“附随性义务”。经营者把附随义务从整体服务内容中分离出来另行收费,是不合理的,是重复性收费行为,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和利润,却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原则,也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理应禁止。

(二)加收碗筷消毒费是霸王条款。霸王条款,法定称谓是“不平等格式条款”,主要是指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的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告示或者行业惯例等。其中一个特点是,扩大生产经营者的权利,限制消费者权利。通常是根据签订合同的消费者是否有选择权、自由权,对方是否处于垄断地位来加以判断的。其表现大致分为五类:1、排除、剥夺消费者的权利;2、经营者和消费者权利义务不对等,任意加重消费者责任;3、违反法律规定,任意扩大经营权利;4、经营者减免自己责任,逃避经营者应尽义务;5、经营者利用模糊条款掌控最终解释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因此,将碗筷消毒费强加到消费者头上是站不住脚的,餐饮经营者作为法定义务的承担方,应当承担餐具消毒费,而不得以霸王条款的行式强加于消费者。

四、构建碗筷消毒法律机制

(一)相关立法保障机制。消费者在餐馆就餐因为使用消毒碗筷健康权益受到侵犯,餐馆理所当然要为此承担责任,消费者将在餐馆用餐后开具的发票和医院查明的因使用消毒碗筷中毒病历,可将餐馆送上被告席,同时消毒公司也可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列入被告席,他们将为此承担责任,这是理想的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外就餐很少会索要发票,当权益遭到损害时举证就比较困难,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在特殊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司法解释和国内的学理解释均把这一规定视为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应该由餐馆和消毒公司承担,在他们无法证明自己没有导致消费者健康权益受损时就应承担责任。餐饮业中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尽管在未来的途中是不可预见的,但一旦在未来的某个当下发生并致害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因果关系原则(即归因原则),并依据风险与决定之间的密切关系,找出肇事者,使其承担责任。这种逻辑推断,遵循的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欧洲所形成的思想实践一直秉承的一种本体论的认识论;在这种认识论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按照因果关系的图示而进行的,在这种以单一线性时间顺序排列的因果关系链中,未来是我们自己的决策而产生的。尤其在法律政策及法学里,人们依据“肇事者原则”来分配负担与界定责任。用乌尔里希・贝克的提问方式,就是:(1)谁定义并确定产品的有害性、危险、风险?责任在于谁?是那些风险制造者,那些从中渔利者,那些潜在的受影响者,还是公共机构?(2)涉及到了哪一种对原因和行为者知与不知?对于他们来说,有可以提交的证据和“证据”吗?(3)在一个环境风险的知识必定是有争议的和随机的这样一个社会,什么可以算是充分的证据呢?(4)谁决定对受害者的赔偿,决定用什么来构成未来灾害限度控制和规则的适当形式?

第4篇: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餐饮服务提供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扶优与治劣相结合,对全县小餐饮店实行拉网式排查,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力争在年月日前,全县小餐饮店达到店内“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制度完善,安全保障”目标。

二、整治对象

本方案所指的小餐饮店是指本方案实施之前存在的符合餐饮服务“即时制作,即时消费”的基本特征,加工经营场所在150平方米以下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包括小餐馆、小吃店、小饮品店等)。

三、整治方法步骤

(一)动员培训阶段。对全县范围内小餐饮店

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掌握小餐饮店证照取得、经营场所、服务范围、卫生条件、业主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建立监管档案;对调查发现所用房屋为违法建筑或在房屋征收冻结、拆迁范围的小餐饮店,一律劝退或依法取缔。组织召开全县小餐饮集中整治动员会议,学习整治方案和整治标准,发放小餐饮整治公告,明确整治时间、内容、要求和措施;分片分区对小餐饮业主进行全面培训,重点组织学习《县小餐饮店整治标准》。

(二)整改规范阶段。各小餐饮店对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县小餐饮店整治标准》,结合实际,于月日前制定整改计划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并自行整改。自月日开始,县小餐饮店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采取“明确人员、明确责任、明确区域”的分片包干工作机制,严格按照整治要求对县城区和两个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小餐饮店进行督促整改。各镇也要成立整治工作组,按整治标准和时间要求,对本辖区内小餐饮店进行整治。

(三)验收许可阶段。县小餐饮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县小餐饮店整治标准》,组织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对县城区和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小餐饮店进行验收;各镇整治工作组负责本辖区小餐饮店的初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复验。对整改后符合《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第三类的,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在类别中标注“小型餐馆”字样;达不到《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但符合《县小餐饮店整治

标准》的,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许可号为“鲁餐证字(临)”,在类别中标注“小餐饮店”字样(有效期6个月);对经整改仍达不到标准和集中整治后又出现的无证小餐饮店,予以劝退或取缔。整改工作结束后,由县小餐饮店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小餐饮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报送整治工作总结。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小餐饮店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整治活动的统筹协调、督促整改、检查验收。县食安办负责督促相关部门抓好小餐饮店整治工作的落实,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整治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小餐饮店整治工作,具体负责整治工作的组织、分解落实、资料汇总、现场检查和工作总结。工商部门负责对已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小餐饮店发放营业执照,配合做好无证小餐饮单位的查处工作。县卫生部门负责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县环保部门负责餐饮单位的环境综合治理。县环卫绿化管护中心负责餐厨废弃物的管理工作。县公安、城管执法、房管部门负责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小餐饮店整治工作。县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各级各相关部门执行整治工作纪律,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县新闻部门负责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宣传小餐饮店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成效,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各镇(街道)按照县政

府统一部署,制定各自整治方案,抓好工作落实,全面做好本区域的小餐饮店整治工作。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开展小餐饮店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餐饮安全、环保、法制意识,让小餐饮业主在强大的社会舆论推动下自觉完成整改工作。要培育小餐饮店中的示范单位,以点带面推动小餐饮店整治有效开展。要建立健全信息制度,及时小餐饮店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经验,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有关部门要及时受理、调查、处理,对反面典型要公开曝光。

(三)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各镇(街道)、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配合,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要注重发挥有关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县小餐饮店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督导和信息报送,促进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黄新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小餐饮店整治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自行撤销。

第5篇: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

一、建设现代军营饮食文化的重要性

(一)开展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可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官兵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

饮食文化的核心是“养”。搞好部队饮食,建设军营饮食文化,不仅是保障和增强官兵体魄,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和提高官兵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促进和谐建设和文明建设。主要包括营养、素养和神养。做好营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改善营养结构,保障身体健康,增强官兵体力;做好素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营养配餐、文明就餐,丰富官兵知识,改进生活习惯,促进作风养成;做好神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优美的就餐环境、精细的饭菜质量、和谐的服务关系,使广大官兵在享受就餐服务的过程中,有着一种轻松的、有意义的精神享受,培养高尚的情操。

(二)开展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可进一步增强部队凝聚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很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军队也不例外,战斗力虽然和武器装备、战术有关,但是自古以来军事家都认为“军心”才是决胜负的关键。军营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军心的体现,对需要高度战斗力、组织性和灵活性的部队,军营可以说是军魂的体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往今来,饮食都是军队第一位的保障,是部队后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军营伙食不仅关系到战士的体力的健康,也往往左右部队的士气和军心。这是因为人类的摄取不同于动物,不仅要满足饱腹,获得能量,它也是文明和文化的体现,和人和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密切关系。因此,军营饮食文化历来都是军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军队的行动效率和军心的士气。

(三)开展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可进一步增强部队战斗力

国家面临的威胁,军队必须具备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的能力。饮食保障作为基础性保障,无论是从眼前看还是从长远看,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特别是现代战争,交战双方都更加注重用文化的力量实现战斗力的倍增。军营饮食文化具有强大基础性、渗透性、引导性作用,能够提高作战斗志,有利于增强官兵体质、有利于战斗精神的巩固和提高,有利于战斗力的高效生成和持续释放。因此,要保证我军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提升部队战斗力,必须大力推进军营饮食文化建设。

二、积极推进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军营饮食文化新理念

军营饮食文化既是一种物,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或理念。为此,我们教育广大炊管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部队官兵服务思想,热爱本职工作,要树立全新饮食保障理念,要大力提倡健康饮食、文明饮食、安全饮食的舒适饮食。部队军需部门积极行动进来,必须尽快制定饮食文化建设标准和操作规程,合理指导基层办伙,做到计划在前,行动跟随,抓好落实。各基层伙食单位要系统学习建设饮食文化的要求及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找准本单位在建设饮食文化中存在的薄弱问题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各项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工作。

(二)改革饮食保障方式,有针对性做好饮食文化建设工作

军营饮食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间饮食文化和社会饮食文化,它是在特定范畴内,为武装集团完成特殊任务而形成的物质保障的精神总结,也是军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营饮食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军”字做文章,突出军队的根本职能,突出军营的文化要求,突出军人的个性特点,有“兵”味、有“野”味,使饮食保障在部队训练、演习、作战以及各项大项活动中,体现集约化、野战化、营养化和功能化特点。作为航空兵部队来说要紧紧围绕外场飞行,积极改革外场饮食保障模式,树立面向外场、服务飞行保障理念,全方位做好饮食保障工作。

(三)加大饮食文化方面的投入,搞好军营现代化饮食设施设备建设

军营饮食文化的物质基础,既包括食堂、餐厅和与之相配套的厨食具等设施,也包括主食、副食、调料、燃料等物资,还有部队所特有的制式炊事装备、野战炊事器材和野战食品、特种食品。一是注重基础设施设备投入。按照“健康文明安全、设施环境舒适、文化氛围浓厚”的要求,加快空勤灶食堂(餐厅)的新建与改建工作,在装修餐厅时,要把部队“文化元素”考虑进去。例某航空兵师是英雄师或战斗师,可把本师的英雄事迹展现在餐厅里,增加餐厅文化,激励官兵战斗精神等。二是加强食品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计划为每个空勤灶配发快速食品安全监测箱,加强空勤灶饮食安全保障力度。三是加快伙食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计划开发“空勤膳食营养与监测系统”,提高空勤膳食营养计算的准确性,提高空勤灶办伙水平。为空勤灶餐厅设立“电子触摸屏”,通过“电子触摸屏”就餐人员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爱好进行点菜,可以随时查询市场物价供应情况、伙食费收入、支出及节超情况,可以反馈就餐意见等。

(四)抓好饮食安全,确保指战员身体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安全关系到官兵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发生问题,将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建设现代军营饮食文化的基本保证。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安全、平安、和谐”理念,严格饮食卫生标准,把安全隐患消除在食品采购前、入库前、加工前,做到防患于未然。改革就餐模式,杜绝“众人围吃一盘菜”现象,严格就餐场所和分餐餐具消毒制度,防止疾病交叉感染和“病从口入”。二是严格质量检验。强化炊管人员安全意识,坚持对原材料采购、储存、加工、环境设施进行正规、有效监控;坚持餐前检测、餐后留验,定期组织炊管人员体检,确保饮食安全,维护官兵切身利益。

第6篇: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最末端,餐饮服务食品具有饮食习惯的多样性,食物链的复杂性和安全风险的积累性等特质,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和压力。由于来自食用农产品和水产品养殖、食品生产及流通环节的产品均可能作为餐饮环节食品的原辅料,上游环节存在的各类食品安全风险将积累在餐饮环节并有可能引发食品危害事件。餐饮服务环节是食源性疾病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环节。自2004年以来,媒体相继报道了多起涉及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其中包括“苏丹红”、“瘦肉精”和“口水油”等事件。从相关数据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疾病在餐饮环节中占据了70%之多,因此,加强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势在必行。

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分析

餐饮服务是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即食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从我国餐饮服务的门槛标准来看,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且餐饮环节管理水平也比较低,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安全风险意识,尤其是大部分餐饮环节机构还没有完全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与诚信服务的理念。另外,餐饮食品服务机构在原材料选购以及加工销售、餐具消毒和场所卫生等关键环节上还存在着差距,尤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安全技术的支撑,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消费整个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食品品种比较多,制作工艺复杂,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必然为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这些方面:

一是由于相关因素的限制,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不能及时对加工后的食品实施监测检验,这是导致无法保障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是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制作工艺相对复杂涉及到的材料较多,需要加入大量的调味剂与添加剂等等,也会影响到监测检验工作的开展。

三是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复杂的反应,产生很多不可预测的物质,甚至有些有害成分的浓度较低,这就为监测检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是餐饮业涉及到人员较多,这就导致需要监测检验的对象主体增大,由于我国餐饮食品服务监测检验资源和能力极其有限,必然会增加监测检验工作的难度。

新形势下我国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的开展

目前,从餐饮环节食品安全危害的现状来分析,我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危害来源主要包括: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3类有害物质。生物性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菌(细菌、真菌、病毒)的危害及寄生虫危害;化学性质的危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体现毒素(人为霉素和天然霉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添加剂等,会影响到人的生命安全。

由于我国餐饮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区设置不同的标准从而开展餐饮环节食品监测检验工作,进一步把握不同地域危害所形成的必然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餐饮环节食品监测检验工作。监测检验工作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开展:一是重视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正确获得食品安全知识,强化自我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二是不断加强餐饮环节食品监测检验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做好对食品安全危害方面的评估与预测,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能够及时进行控制。四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食品危害信息的共享。五是,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对相关食品安全监测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

眼下,快速检验正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要重视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快件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不仅可以节省检验检测资源,满足日常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而且能大大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

第7篇: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

包括有凉菜间卫生管理制度、有工具容器用前消毒记录、有空调定期清洗消毒记录、有定时空气消毒记录、熟食品存放时间<2h、常备消毒水、消毒水定期更换、二次更衣。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包括从业人员上岗时,是否持有有效健康合格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健康状况是否良好、衣帽是否整洁、手部卫生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戴有饰物。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录入并分析数据,设施齐全和使用、基本卫生状况、卫生管理、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均用率表示,多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用χ2分割法进行多组间率的多重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共调查餐饮单位50家(每个单位只调查1个凉菜间),抽查凉菜间从业人员150人,其中大型单位66人,中型单位54人,小型单位30人。凉菜间基本卫生设施配置和使用情况3种类型餐饮单位凉菜间的12项基本卫生设施总齐全率分别为98.86%、93.06%和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分割两两比较3种餐饮单位设施齐全率均有差异(P<0.05),大型单位最高,中型单位次之,小型单位最低。3种类型餐饮单位的基本卫生设施正常使用率分别为96.97%、80.09%、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分割法对3种类型单位的使用率进行两两比较,均有差别,大型单位最高,中型单位次之,小型单位最低。见表1。凉菜间基本卫生状况大、中、小型餐饮单位凉菜间基本卫生状况不容乐观。18项卫生指标总合格率分别为94.44%、76.23%和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分割两两比较三者的总合格率均有差别,其中大型单位最高、中型单位次之、小型单位最低。见表2。凉菜间卫生管理大、中、小型餐饮单位凉菜间卫生管理的8项卫生指标总合格率分别为96.59%、69.44%和43.7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分割两两比较3种单位的总合格率均有差别,其中大型单位最高、中型单位次之、小型单位最低。见表3。3.4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状况大、中、小型餐饮单位凉菜间从业人员卫生状况的6项卫生指标总合格率分别为97.98%、75.93%和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分割两两比较3种单位的总合格率均有差异,其中大型单位最高、中型单位次之、小型单位最低。见表4。

3讨论

太原市餐饮业凉菜间总体卫生状况尚可,特别是大型餐饮单位,5个方面56项指标总合格率高达96.82%。但中、小型餐饮单位还存在许多问题,5个方面56项指标总合格率分别为78.02%和61.53%,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3.1卫生设施配置缺失或不能正常使用

凉菜间卫生设施未能全部到位,部分卫生设施虽已配置,但不能正常使用,缺乏正常的维护保养,或是不按规定要求安装使用,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对人体造成伤害。餐具不消毒或是消毒不彻底,达不到预期消毒效果。3.1.1在此次调查的10项卫生设施中,专用洗涤消毒设施、入口处更衣洗涤消毒设施、非手动式水龙头、净水器等卫生设施,中、小型餐饮单位配置率和正常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大型餐饮单位,可见中、小型餐饮单位在卫生设施的配置和使用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部分餐饮单位特别是中、小型餐饮单位对食品卫生工作不重视,消毒柜、消毒液、消毒水,都是做样子,摆给消费者看或应付检查用,致使大型餐饮单位凉菜间专用洗涤消毒设施正常使用率为90.91%,而非100%,中型餐饮单位为55.56%,小型餐饮单位仅为20%。微生物通过餐具及工用具污染食品,埋下了重大隐患。非手动式水龙头和净水器的配置齐全率大、中、小型餐饮单位分别为86.36%、55.56%、20%和90.91%、66.67%、40%,使从业人员手部和直接入口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几率大大增加。3.1.2紫外线灯安装不符合要求,多为固定式,部分为侧装,灯管高度过高,距地面大于2m。灯管布满灰尘和油污且无反光罩,个别灯管已损坏,不能正常使用,消毒时间不足30min,功率<1.5w/m3,达不到应有的空气消毒效果。开关安在凉菜间内,容易造成消毒人员皮肤灼伤。

3.2凉菜间卫生状况不良

凉菜间不密闭、地面有明沟,为微生物污染食品提供了先天条件。部分餐饮单位凉菜间温度>25℃,为微生物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工具容器用前不消毒、保洁柜不密闭、凉菜间内放置个人物品、将未洗净的蔬菜瓜果、食品小包装以外的包装(纸箱、木箱等)、非直接食用原料及半成品带入凉菜间、冰箱内生熟混放、菜品叠放的现象,为微生物的滋生、繁殖、进而污染食品或是食品间交叉污染,最终导致食物中毒埋下了隐患。在此次调查凉菜间卫生状况的50家单位中,中、小型餐饮单位明显高于大型餐饮单位。

3.3凉菜间卫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凉菜间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虽健全但不落实,只是停留在纸面条款上,未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部分餐饮单位特别是中、小型餐饮单位管理混乱,有章不循,食品工用具及设施设备消毒无记录,员工的工作得不到应有体现,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中、小型餐饮单位从业人员上岗操作时,存在无有效健康合格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患轻感冒仍上岗工作、衣帽不整洁、上完厕所不进行二次更衣手部消毒就直接进入凉菜间进行操作、戴戒指、耳环的现象。

4对策与建议

4.1建立食品安全培训制度,加大食品安全培训力度

建议《食品安全法》增加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制度,从业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款项,从法律层面上对培训合格证进行明确。同时增加对无培训合格证上岗的处罚项,确保食品安全培训制度的贯彻实行。对餐饮单位全体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其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主要负责人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企业是食品安全的主体、第一责任人,进而提高其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使从业人员懂得具体操作规范和要求,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按照操作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对直接操作的从业人员,食品监管人员针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如凉菜间工具容器不定位存放、工具容器无明显标识、工具容器用前不消毒、工具容器用后不及时清洗、保洁柜不密闭、冷藏设施有积霜、空调不清洁、室温﹥25℃、紫外线灯不定时开启且灯管不清洁、无冷藏设施把手小毛巾;凉菜间内有非直接食用原料及半成品、个人物品或不洁物、食品小包装以外的包装(纸箱,木箱等);冰箱内生熟混放、菜品叠放;从业人员患轻感冒仍上岗工作、衣帽不整洁、不戴口罩、上完厕所不进行二次更衣手部消毒直接进入凉菜间进行操作、戴戒指戴耳环等现象进行现场指导,讲明危害后果,并予以及时纠正。此种培训方法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对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中、小型餐饮单位操作人员特别适用。

4.2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第8篇: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餐饮业 餐具消毒 调查

中图分类号:R155.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46-02

餐饮单位是供数量不等的流动人群汇集的场所,众多的病原体可通过餐(饮)具等传播,从而造成食源性疾病,所以认真做好餐具消毒工作,及时杀灭餐具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而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对预防食物中毒,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餐饮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深入贯彻实施,餐饮业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但是,作为餐饮业卫生管理重要环节的餐饮具消毒工作却得不到餐饮业经管理者应有的重视,餐具消毒合格率低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全面了解我市餐饮行业餐具的卫生状况及消毒效果,进一步提高我市餐饮业餐具消毒的工作水平,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卫生安全,现对呼和浩特市随即抽取的120家餐饮企业餐具消毒情况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与专项调查,其结果和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呼和浩特市管辖区内的餐饮企业中随即抽取120家餐饮企业,其中大、小型餐饮企业各60家。

1.2 采样方法

对调查的120家餐饮企业,根据其规模大小现场随即抽取6~20份各类餐(饮)具样品。

1.3 方法

采用卫生部规定的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法,采样时无菌操作。随机抽取消毒后备用的各类食、饮具碗、盘、杯等,取样量可根据大、中、小不同规模饮食行业,每次采样6~10件。检测餐具时,打开包装袋,取出装有纸片的塑料袋,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润纸片后,立即贴于食、饮具内侧壁(勿有气泡),30秒钟取下,置于原塑料袋内,使纸片展开。筷子:以每5支为一份,将筷子进口端摸拭于湿润的纸片上,置于原塑料袋内。将接种好的纸片放入37℃恒温箱内培养16~18 h后观察结果。若纸片保持蓝紫色为大肠菌群阴性;蓝紫色背景下有红色菌落但红色菌落周围无黄晕为阴性。蓝紫色背景下有红色菌落其周围有黄晕者为大肠菌群阳性;纸片变黄,在黄色背景下有红色菌落或片状红晕为阳性。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为保定市康达医学用品研究所研制(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监制)。

1.4 评价标准

监测结果依据GB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在一份纸片(50cm2)内,不得有大肠菌群阳性检出。

2 结果

本次共抽取120家餐饮企业的1153份餐具,总合格份数1014,总合格率87.94%。其中60家大型餐饮企业636份检测样品中,总合格份数582,总合格率为91.50%;60家小型餐饮企业517份检测样品中,总合格份数432,总合格率为83.56%。经过统计学分析,大、小型餐饮企业餐具消毒效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7.00,P

2011年呼和浩特市餐饮业餐具监测结果

X2=17,P

3 讨论

呼和浩特市120家餐饮企业1153份餐(饮)具的卫生监测结果表明:我市餐饮行业餐具大肠菌群总合格率为87.94%。大型餐饮企业的餐(饮)具卫生状况较好,检验合格率为91.50%,规模越小的餐饮企业,其餐(饮)具卫生状况越差,小型餐饮企业的餐(饮)具检验合格率为83.56%。说明大多数大型餐饮企业的经营者对食品卫生和消毒管理工作比较重视,有较齐全的消毒设施和相应消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各项卫生管理奖惩制度,加大了对卫生设施的投入以及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餐(饮)具派专人定期消毒,消毒方法较为得当,能够有效的达到消毒的效果,使餐(饮)具的洗消工作有了一定的保障。而一部分小型餐饮企业的负责人只注重经济利益,没有严格按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洗消制度执行,消毒意识淡薄,卫生消毒设施不健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餐(饮)具消毒不规范,大大影响了餐(饮)具的洗消质量,导致餐具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大型餐饮企业。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餐饮企业的规模越大,设备越完善,消毒柜使用率越高,餐具消毒管理越好,餐具消毒合格率也越高;而小型餐饮企业消毒设施不完善,使用消毒柜较少,消毒管理较差,因而餐(饮)具合格率较低。小型餐饮企业由于规模小,操作间面积小,没有单独的洗消间(区域),餐饮具保洁设施不完善,易造成二次污染,且餐饮具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正常客流量的需要,尤其在用餐高峰常不消毒使用。其次,小型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餐具卫生知识不了解,不重视餐(饮)具消毒工作,法制观念薄弱,没有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第三,一部分小型餐饮企业的消毒人员的责任心差,素质低,对消毒工作敷衍了事,不能按要求做到严格的餐具消毒。以上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小型餐饮企业的餐(饮)具消毒合格率低于大型餐饮企业的原因。

本次调查提示我们各级卫生监督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好卫生许可审批关。餐饮业在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而餐具消毒又是餐饮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因而加强餐饮业的餐具消毒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小型餐饮企业餐具消毒工作较为落后,餐具消毒合格率偏低,本次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各个基层卫生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餐饮企业特别是小型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定期、不定期抽查餐具的消毒效果。严格消毒制度和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餐(饮)具洗消的操作规程,完善餐(饮)具洗消设施,设置单独的洗消间(区域),有专用水池,按照餐厅规模大小,配备不同消毒设施,大型餐饮企业配备电气两用消毒车,电子消毒柜等大型消毒设施;小型餐饮企业配备相应数量的电子消毒柜。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储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并对保洁柜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其干燥、洁净。对洗消设施投入不足,从业人员卫生知识不掌握,餐具检测严重超标的餐饮企业进行卫生行政处罚,并定期把餐具消毒结果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加强舆论监督。同时还要定期对餐饮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普及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消毒方法和技术。只有从业人员自身重视了消毒工作,并熟悉掌握餐具的各种消毒方法,才能主动、认真的作好餐饮具的消毒工作,从根本上保证餐饮具使用前的清洁、消毒。开展多种形式的消毒知识宣传活动,使人们认识到餐(饮)具消毒工作的重要性,以全面提高餐(饮)具的消毒效果和合格率,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GBl4934―94,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S].

第9篇: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我县农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农村餐饮服务环节的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农村餐饮服务无证经营,故意采购和使用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及食品原料,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农村餐饮服务经营秩序,切实维护广大农村消费者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二)工作目标。以农村中小学食堂和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为重点,开展农村餐饮安全综合整治工作。通过综合整治,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落实农村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2012年年底前在餐饮服务环节实现以下监管目标:实现我县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公开承诺率达到100%,中小学食堂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率达到100%,农村其他餐饮服务单位许可证持证率达到98%以上。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措施

(一)加强重点环节、重点单位的综合整治。

1、强化许可管理。严格餐饮服务许可条件和程序,将许可审核与执法检查有机结合起来,严厉查处无证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要对申报材料和经营现场进行严格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在规定的时间内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对农村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对照餐饮服务许可标准,将原食品卫生许可证逐一换发为餐饮服务许可证,对不具备许可条件的坚决不予发证。对在检查中发现虽持有有效许可证但现实条件不能达到许可标准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吊销、撤销或注销许可证。

2、严格索证索票。进一步落实农村中小学食堂和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强化食品追根溯源,重点检查进货台账、供货商资质、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和证明文件。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或“地沟油”、问题乳制品、来源不明的酒水饮料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采购、保管、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五专五查”要求,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农村餐饮服务环节。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食堂的监督管理

1、进一步落实对学校食堂的管理责任。督促农村中小学制定完善学校餐饮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农村中小学校长签订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在食堂醒目位置张贴。建立学校校长、分管校长、食堂负责人、食堂餐饮安全管理员四级责任体系,落实校长是学校餐饮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2、逐步提高完善学校食堂的基本设施条件。督促学校落实食堂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食堂的检查指导,着力改善学校食堂软硬件条件,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过期或“三无”食品进入学校,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餐饮安全保障水平。

3、实施食堂定期监督检查制度。把农村中小学食堂作为日常监管工作的重点,定期对农村中小学食堂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餐饮安全基本条件的,限期整改,直至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并向当地教育部门通报;建立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信用档案,将农村中小学食堂全部纳入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信用网管理。

(三)加强农村餐饮服务单位监督管理。

1、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指导农村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和落实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规范餐饮经营行为。

2、加大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开展农村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安全管理人员和农村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集中培训,提高农村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安全知识和规范操作能力。

3、加大农村餐饮服务单位基本卫生状况整治力度,做到场所环境干燥卫生,上下水通畅,加工设施设备与用具保持清洁、存放整齐。

4、加大无证经营和违法添加行为打击力度,对故意采购和使用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及食品原料的,要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26日-9月5日)。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密切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统一思想、全体动员、精心准备、认真落实,确保整治工作科学展开、有序推进。

(二)检查整治阶段(9月6日-11月30日)。各科室、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对农村餐饮经营单位的宣传教育,督促各类餐饮经营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搞好自查自纠;集中力量,对农村中小学食堂和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摸清餐饮经营底数,建立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信用档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进行整改;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进行查处。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着力加强农村餐饮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措施,探索建立农村餐饮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三)整改备查阶段(12月1日-12月20日)。对专项整治工作各个环节进行认真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查漏补缺,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监管措施,严防工作流于形式和走过场,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积极迎接上级的监督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治到位。要充分认识农村餐饮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站在政治的高度上,以切实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农村餐饮安全工作纳入今年下半年重要工作日程,成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

(二)细化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各科室、各单位要根据自身职能,明确各自责任分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实到位;对农村中小学食堂以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严厉打击农村餐饮服务无证经营,故意采购和使用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及食品原料,农村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