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气象观测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气象观测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气象观测规范

第1篇: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农业气象;农业生产;预报;观测

中图分类号: S1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3.070

1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要性

农业气象观测是气象基础观测的重要组成,根据观测结果,结合气象天气预报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在农业生产中,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的发生是导致农业生产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主要因素,一旦发生气象灾害或者病虫害,就会使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导致生长发育减慢或者停止,作物难以结实,产量直接受到影响,而且品质也会有所下降。而进行农业气象观测,能对气象灾害及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及时、准期的预报,为组织防灾、抗灾以及农业生产进行指导,对于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对于气候进行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综合,可以了解生物规律与环境条件变动而产生的综合变化,对于农事活动预告,对于作物的引种、生产布局、气象预报以及对于农业气候专题分析,区域气候的研究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

2 观测记录存在的问题

在农业气象的观测中常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调查统计不规范以及对作物的密度、生长状况、土壤水分等观测不及时,测点理解不准确,记录不全面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气象服务质量提高有重要的影响。在作物观测方面,存在观测调查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危害比较严重,对此进行观测的不规范和不完整,就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受害程度,难以科学的进行防灾抗灾。对于植株密度的观测,存在着因理解不准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现象,特别是稀植和穴播(栽)作物的密度计算中要加强对规范要求的理解,提高准确性。对于物候的观测,由于农事活动及物候现象的地区性差异较大,各观测点记录的处理记载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

3 农业气象观测记录问题产生的原因

3.1责任意识原因

观测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强的责任感这点非常重要。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个别观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观测的质量水平低,数据完整性差,难以达到准确客观。

3.2农业气象观测员专业知识欠缺

由于气象观测是一项要求较严格的工作,对于气象观测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气象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要不断的学习成长,跟上时代进步的节奏,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但在一些基层台站,由于工作条件相对艰苦,技术人员短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工作不到位加上学习方面又不能加强,导致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落实不到位,对一些技术规定及技术操作掌握不够熟练,理解上有出入,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观测不准确的问题。

3.3 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不够稳定

基层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一直都处于不断的变动状态,稳定性不强,而且观测业务不断增加,业务人员短缺问题一直制约基层台站的发展,新增加的人员由于经验及熟练程度都不足,缺乏锻炼,在实际观测工作中经验不足加上知识欠缺,很容易导致观测问题出现。

3.4农业气象业务管理不到位

农业气象业务管理人员在总站的时间相对要多些,下基层时间不多,所以与基层台站的业务的人员交流少,沟通不到位。再加上一些管理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不高,很难进行高水平的业务管理,对基层的业务检查、指导、帮助方面难以做到位,管理不善也是问题出现的一方面。

3.5 质量考核及资料信息化程度差

农业气象观测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质量考核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由于观测手段的不统一,有些地方还处于手工阶段,原始资料信息化程度不够,导致观测资料的时效性、应用性不够,满足不了气象观测现代化业务发展需要。观测手段的落后也是导致观测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4 提高农业气象观测水平的措施

4.1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责任

各级气象部门要不断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及爱岗敬业精神,认真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做好气象观测工作,提高数据观测的准确度。

4.2统一标准进行观测,提高观测质量

气象观测必须按照一定规范来进行,否则就会导致标准无法统一的情况,要大力加强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在实际的气象观测中,以精益求精的标准,把农业气象观测工作认真落实到位,使观测工作的进行有程序、有控制、有标准,按照规范要求,确定农业气象观测的目标、责任、内容和操作,不断加强管理,提高观测质量。

4.3 不断加强学习,提升技术能力

第2篇: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常见问题;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S163 文献标识码:A

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说温度表液柱中断、蒸发器内水溢出或溅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气象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观测人员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1.1温度表液柱中断

温度表是组成地面气象观测被动式感应器的一种重要部件,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温度表液柱中断是出现在温度表上的一个常见问题,由于温度表的材料和构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其修复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可导致温度表报废。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将此问题解决。一般来说,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加热法、撞击法、手甩法以及冷却法等。但是由于手甩法难以掌握用力的大小,加热法和冷却法容易受到温度表形状以及中断部位的影响,而且实际操作起来较为麻烦,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因此,这些方法在目前都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解决温度表液柱中断问题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撞击法,这种方法能够弥补加热法和冷却法操作的不足,而且相对来说安全可靠,失误率也很低。

1.2蒸发器内水溢出或溅出

蒸发器内水溢出或溅出通常情况下都是由降水导致的,尤其是在夏季雨水充足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及时将蒸发器内多余的水取出,就会导致蒸发器内水溢出或溅出的现象发生,从而造成蒸发量记录失真。为了能够将此项问题有效解决,可以在蒸发器的旁边安放一个能够容纳较多水量的广口瓶,并且用帽盖将瓶口盖紧,然后利用连通器原理在盖子中央穿出一根试管,通过橡胶管与蒸发器倒水小嘴连在一起。这样,在降水量大的雨季,蒸发器水升至倒水小嘴与之相连的橡皮管位置的时候,就会通过橡皮管进入试管,然后进入广口瓶中,这样就解决了蒸发器向外溢水问题,蒸发记录就不会出现失真的情况。

2 地面气象观测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了能够确保地面气象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能够达到气象部门的要求,从而更好的为相关业务部分服务,针对以上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1加强观测仪器的管理

因为气象观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设备的管理也成为一大难题。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在气象观测的过程中因为设备故障所引起的问题时有发生,对此就要重视起来。此外,观测仪器是否能够正常运行还直接关系到气象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加强观测仪器的管理,避免由于仪器损坏而引起的观测结果错误是非常重要的。观测人员应该在每次下班之前对每项班内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系统的检查,并且将具体情况向接班员交代清楚,避免由于自己粗心大意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给接班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相关部门还应该制定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气象设备管理制度,从设备质量的管理到日常的维护都有相应的条例和措施予以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观测仪器的正常运行。

2.2完善业务制度

由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进行过程中涉及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观测质量都对观测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观测质量能够达到需求的标准,建立健全的业务制度,并对其进行有效完善是不容忽视的。建立健全气象观测业务制度,应该实现各种业务规范、技术标准以及业务流程的统一,增强观测资料的可用性;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将观测业务的内在质量充分提高,还应该强化地面观测业务的质量管理、监督及检查工作。在相关业务制度制定完成之后,企业必须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严格的贯彻和落实,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此来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工作质量。

2.3增强业务意识

由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枯燥而且繁琐,同时对工作严谨性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观测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恪守职业操守,时刻肩负着重大责任和神圣职责,保证在任何恶劣天气条件下,都能很好地坚守工作岗位,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准确、及时地观测记录和编写发报,对工作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防涂改伪造等。同时,气象部门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关心工作人员生活,不断增强观测员业务意识,培养观测员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作风,调动和发挥观测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相关部门对地面气象观测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本身所具有的超强规范性,在未来的时间里,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质量会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观测人员必须要对新的业务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消化,从而确保观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要始终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的相关技术规范,尽量避免差错的产生,从而实现从根本上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海花,樊丽坤,张英,史润琴.谈地面气象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2(30).

第3篇: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气象站 地面测报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8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36-1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气象测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气象测报准确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地面气象测报实施的过程中,明确地面气象测报常见故障及地面气象测报应急方法,积极开展地面气象测报应急事件的预防工作,是保障地面测报效果及准确性的基础,也是促进地面测报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

1加强观测工作的质量控制

守班期间,每小时应对当前时次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值班员要及时处理野值、数据丢失、缺测、极值与正点值矛盾等问题。采用“内插、替换”等正确的处理方法,对缺测或数据值异常的项目及时进行人工观测代替,按规定输入“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相应要素栏形成上传数据文件。需要替换时,应先考虑用正点前10min内数据,其次是正点后10min数据,最后才考虑用人工观测数据替代。此外,经判断认为正确的疑误报警数据,也应质控保存。自动站运行正常时,也会出现滞后降水、气候超极限值等需要人为去判断处理的情况。

修改日极值之前,应检查相应时次的数据是否正确,当在“正点地面数据维护”中修改了定时数据,软件会自动统计正确的日极值。不宜直接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中修改,因为虽然在此修改保存的日极值有保存在B文件内,但当重新进入该日数据维护界面时,系统会根据观测资料重新统计日极值,覆盖原来保存的日极值。

2规范和统一观测方法

如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观测方法的规范和统一是气象台站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资料的重要保证,对开展作物发育期预报、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情报、预报,定量评价等专题服务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农业气象观测存在突出的问题是作物观测中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调查统计不规范、作物乳熟期密度增加测点理解不准确及田间工作项目的记载不全等。土壤水分观测中干土层及渗透深度的观测不及时或漏测造成记录的不完整。

农业气象观测是气象基础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气象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开展决策服务的根本,严格执行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严格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保持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相对稳定十分重要。要严格执行《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及时纠正农业气象审核工作中提出的疑误,提高观测的规范性,资料的准确性,对于提高农业气象预报服务的决策能力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观测中,要按现有《规范》要求操作,农业气象观测的项目多,人工经验判断多。

因此,观测员除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必须取得上岗证后方可承担农业气象观测工作任务。此外,还需完善规范,细化操作。各地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使得各个观测站点的实际操作存在差异性。各观测站点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在《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统一操作标准,把汇编问题解答,列入本站点的《观测员手册》中。

为真正提高观测人员的工作能力,要加大对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使培训起到实效。农业气象观测人员要具备基本的气象知识及农学知识,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观测进行业务骨干的新业务、新技术培训。

3建立完善的人员轮换、激励机制,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

大家都清楚,测报工作是气象业务中最基础而又最艰苦的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基层台站一项最艰苦也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广大观测员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一年365天,冬冒严寒,夏顶酷暑,风雨无阻,就是为了获取准确、完整的观测资料。

岗位交流机制不畅,直接造成一些岗位的同志认为没有“奔头”,对工作缺少热情、缺少动力;而分配、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使许多人不愿意从事测报工作。

目前测报工作存在人员交流困难,从事测报工作存在惰性、积极性不高、创造力不强,难于管理,很难出成绩等诸多问题。

要想做好业务工作,就要建立合理、完善的人员流动机制,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很重要。

首先,岗位交流要制度化,各岗位之间的同志只有经常的交流轮岗,队伍才有活力,才有战斗力。所有新人员一律都要先在测报岗位学习工作,然后择优上调,形成合理、完善的人员轮换流动机制,随着业务技术体制的不断改革,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有助于调动积极性、创造性,使测报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其次,还要建立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比如待遇向艰苦岗位人员倾斜、提拔干部按照选拔任用干部条例,重视基层工作经验等等。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若业务人员岗位轮换过于频繁,也不利于业务的持续发展和质量的稳步提高。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工勇于奉献精神,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树立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最后,在待遇上、政策上也要向测报员倾斜,才能使测报人员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以利于气象资料有一个准确、及时、连续的观测记录,为发展气象事业心甘情愿地奉献他们的力量。

总之,地面测报工作是气象业务、气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工作。为了给人们生活、农业生产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观测数据,确保地面测报工作具有高度精确性,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地面测报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秀颖.李建国.地面气象测报应急方法的要点.北京农业.2014.15期.

[2]胡亚文.地面气象测报预审工作常见问题及应对.农业与技术.2014.06期.

第4篇: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气象观测场 防雷装置 策略

中图分类号:Y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24-01

引言

气象观测场通常处于空旷地,观测场内的风塔等成为制高点,极易遭受雷击,而且观测场与值班室有一定的距离,受大多数区域地形影响,观测场极大可能与值班室不在同一地网上,观测场内布设的观测仪器设备通过金属线缆与观测值班室数据采集器、处理器相连,当观测场或值班室任一处遭受雷击,就会导致两个地网之间形成电位差,损坏观测场和值班室仪器。为避免气象观测场遭受雷击危害,保证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正常运行,本文就如何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进行分析。

1. 气象台站观测场基本情况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适中。襄阳市春末至夏季在副热带高压系统控制影响下,天气闷热,极易发生雷电等强对流天气,每年的5~8月雷暴活动频繁,强雷暴天气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损失。2011年12月获中国气象局批准新建襄阳市气象局观测场,并于2012年12月31日20时正式开展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观测场位于襄城区襄隆路千山山顶,海拔高度162.0m,观测场面积为25m×35m,因处于山顶所以未设置护栏,观测场内自动气象站观测仪器布置除常规的百叶箱、雨量器、蒸发器、日照计、风杆等设备外,温度、湿度、降水量、地面温度、浅层地温、风向风速等传感器、采集器主机箱均布设在观测场内,还增设了能见度、大气成分、大气负离子自动观测设备。

2.观测场防雷现状

按照IEC61662《雷击损害风险的评估》、IEC62305-2《雷电防护第二部分:风险评估》,结合襄阳市气象台站观测场实际情况,一人守班工作制度,观测场线路全部穿金属管埋地进入观测值班室,电话等通信线路采用架空线路进入值班室;按照《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94及《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343-2004规定要求,全站采取良好的等电位连接及联合接地系统。按照2011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气象台(站)防雷击技术规范》QX4-2000,襄阳气象观测场及气象探测设备采取了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波入侵的防护,其站气象观测场在直击雷防护均做的相对较好,选择独立避雷针或构架式避雷针,确保观测场自动气象站观测仪器设备处于有效防雷保护范围内;观测场风杆单独接地;电话线和业务用仪器设备电源与日常用电电源线路分开,路由器设置有过电压保护;在雷电波入侵防护方面,将观测场供电系统、数据传输系统采取地沟布线方式,数据传输线走地沟布线,线端处安装必要的串口隔离器;所有仪器设备金属外壳、金属构件等作等电位连接,起到电磁屏蔽防护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值班室电源线路处安装的电涌防护器如果通流量偏小,将起不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观测场、机房和值班室之间的电源信号线路较为复杂,大多为边缘敷设,信号主通信光纤架空引入值班室内,如果金属线路后端遭受感应雷,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就会绕过前端防雷装置对设备造成损坏。

3.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工作策略

气象观测场的防雷,就是观测场内各类仪器设备及所连接的值班室内设备及人员的防雷保护,依据观测场功能及布设的仪器设备等,要进行层层设防的综合防御,主要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其中外部防雷由避雷针(带、网、线)、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和接地极等设施组成,内部防雷设施包括避雷器安装、等电位连接及屏蔽等。依照观测场防雷规范要求,加强观测场防雷设计、施工及验收,对观测场现有防雷系统加以整改和完善,尽可能的消除气象观测场防雷安全隐患,做好观测场及其仪器设备的雷电防护管理。

3.1 直击雷防护

根据《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规定,气象台(站)观测场应充分利用观测场内金属护栏、支柱等,将所有金属物体连接形成防护网,然后作可靠的等电位连接,连接带埋入地下,其中风杆上要安装独立的避雷针。襄阳气象台(站)观测场内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均要作可靠的等电位连接,连接带埋入地下,其中风杆上独立的避雷针能有效解决雷电流击穿内部线路及金属外壳之间的空气间隙通过电缆进入观测值班室,形成电位差造成室内数据采集器、处理器等设备被损坏。同时要求避雷针接地装置与风传感器等观测仪器设备防感应雷接地装置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2 雷电波入侵防护

对观测场及值班室供电系统和数据信号传输线均应穿金属管走地沟埋设引入值班室内,若采用铠装电缆时应在进入观测场处接地。在数据传输线端安装串口隔离器,供电线路端安装I级电涌保护器作防雷保护,并经最短路径接至地母线,接地线长度应

3.3 感应雷防护

观测场内所有仪器设备的金属部位都应就近与防雷接地装置作等电位相连,而且设备要与独立避雷针保持≥5m的距离。如果是仪器设备处于独立避雷针之上位置,该设备的金属外壳应与避雷针作等电位连接,所有金属线缆都要作屏蔽隔离,穿线缆金属钢管两端要与避雷针进行等电位连接。如果采用的是PE供电线,要将零线进行重复接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零地电压。

3.4 接地装置隔离

直击雷防雷设施中的接地装置可围绕观测场场外敷设,冲击接地电阻要≤4Ω。而且该接地装置要与其他接地装置分开,保持间距>5m。雷电波入侵及感应雷防护接地装置需沿观测场内地沟敷设,这样有利于观测场内仪器设备就近作等电位连接,冲击接地电阻应≤4Ω,。如果接地电阻无法达到规范规定要求时,应延长水平接地装置,对该区域内土壤施以降阻剂来降低电阻值,还可采用打井方式增加垂直接地体等来降低接地电阻率。当直击雷防护接地装置必须要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接地时,可进行多点连接均衡电位,保持冲击接地电阻≤1Ω。

3.5 做好观测场防雷设施定期检测

在使用过程中,观测场防雷设施要做好定期检测和日常检查维护等,消除雷击隐患,确保观测场防雷系统各个方面正常工作,观测场内所有仪器设备被都处于防雷装置保护范围内,接地电阻符合防雷技术规范规定,预防和减少雷击事件发生。

4. 结语

气象观测场属于处于空旷地带的设施,场内布设有大量的弱电子设备,这些观测仪器设备长期24h不间断运行。为避免雷击危害,除了对观测场防雷装置进行合理设计、合理布局、科学施工以外,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防雷安全制度,加强防雷装置日常维护管理,定期接受防雷安全检测,对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确保观测场雷雨季安全。

参考文献

[1] 马金福,陈志良,冯志伟.气象观测场防雷设计与施工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 浙江气象,2008(3).

[2] 朱霞.地面气象观测场的防雷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12(5).

第5篇: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1 观测重要性及资料应用前景

农业气象观测是气象基础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气象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开展决策服务的根本,严格执行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严格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保持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相对稳定十分重要。

( 1)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子之一,往往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或损害,造成减产或品质下降。进行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调查并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情报,是组织防灾、抗灾和指导农业生产的关键。也是为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预警预报积累基础资料。因此,在作物生育状况地段上观测的同时,重大的灾害,要及时做好本站全县范围内的调查,以不漏测所调查的内容,满足情报服务需要为原则。

( 2) 物候现象是生物节律与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物候观测资料可以预告农事活动,对作物引种、布局、园林建设、农业气象预报、情报,农业气候专题分析及区域气候的研究,编制自然历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能忽视。

( 3)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执行以来,宁夏一级台站一直开展着主要农作物生长量的测定,包括作物不同发育期的叶面积、干物重、分蘖消长、灌浆速度等。生长量资料有效反映了一定时间间隔内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对准确分析作物某一时段生长发育状况,开展决策气象服务具有一定的帮助。目前,该资料在农业气象报文中没有涉及到,所以一直不能够及时上传,失去了使用价值。

2 观测记录存在的问题

2. 1 作物观测

2. 1. 1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是危害农业生产常见的自然灾害,使作物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或损害,是产量减少或品质下降的主因。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观测调查中,存在着观测调查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不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受害程度。具体反映在农气簿 -1 中,“观测地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记录”栏里有农业气象灾害或病虫害的观测记录,农业气象灾害或病虫害已遍及全县,达到 100%,而“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记录”栏中却没有相应的调查记录。例如表 1: 永宁县麦套玉米观测地段霜冻灾情记录,全县受灾达到了 100%,由于作物受害程度基本为同一等级,只在备注栏进行了说明,没有大田的灾情调查记录,也没有进行表 2 相关要求的调查记录。这样的记载方法,虽然也反映出了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受害情况,但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要求,没有做到完整和规范。霜冻是温度异常引起的农业气象灾害,春霜冻多出现在喜温作物出苗后。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情报,要严格、规范地进行观测、调查、记录,不得漏测。特别是天气气候情况按《规范》中第 6. 1. 5 详细进行描述记录,根据受灾面积、比例尤其不要缺漏文中表 2 的记载。宁夏冰雹、小麦锈病是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农气簿中相关栏目需详细记录,农业气象报表中同样要按要求抄录。固原在农气簿 - 1 中“观测地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栏目中记录了“条锈”、“冰雹”灾害( 6 月2 日、7 月 26 日) ,并描述记录了“此灾遍及全县”,大田的灾情调查相应地也进行了记录。在农气表 -1 中的“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栏中也正确地进行了填写,非常符合《规范》要求。

2. 1. 2 植株密度

植株密度是构成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种植的重要指标。分蘖作物密度的变化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对作物密度发生变化的发育期精确地进行密度测定非常重要。但密度的计算中存在着因理解不准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现象,特别是稀植和穴播( 栽) 作物的密度计算中要加强对规范要求的理解,提高准确性。

( 1) 水稻、小麦乳熟期密度测定时,每个区增加1 个点,共 8 个点。8 个点的总长度是实测值,而不是原 4 个点长度的 2 倍。

a 条播密植作物

错误 1: 每个区增加 1 个点,共 8 个点值,误计算为 4 个点值的倍数。正确: 在原( 2 行相加) 1 m 的基础上另再选 1 m的点值共 2 m 的点值,密度不均匀的地段测量长度增加 1 倍( 2 行相加 2 m) 。

错误 2: 小麦乳熟期密度测定时,每个区增加 1个点,共 8 个点,重新进行了行距测定,因此造成密度值误差没有可比性。正确: 只增加到 8 个测点,平均1 m 内行数不再重新测定。

b 稀植或穴播( 栽) 作物

1 m 内行数同条播密植作物规定: 平作地段每个测点出 10 个行距( 1 ~11 行) 的宽度,4 个测点总行距数除以所量总宽度为平均 1 m 内行数,既“40÷ 总宽”,以 m 为单位,取 2 位小数( cm) 。

( 2) 玉米发育期—七叶的辅助观测项目

“定苗日期”记载是玉米田间工作项目记载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关系到七叶测定密度( 定苗后) ,如果七叶发育普遍期已过,尚未最终定苗,则第一次密度“株数”的测定应在拔节前“定苗”日。通常七叶前基本已“定苗”,田间工作项目中不能漏记,以免造成记录矛盾。

2. 1. 3 水稻分蘖期观测

生育期观测时间及百分率统计特殊情况的处理不规范。例如: 某站水稻分蘖期观测 6 月 12 日统计始期达 18%,6 月 14 日普遍期达 92% ,已过末期标准,备注栏尚未注明原因。从分蘖动态观测( 数据见表 3) 确定的分蘖盛期6 月 24 日,有效分蘖终止日为 7 月 4 日。笔者认为分蘖盛期记 6 月 29 日更妥,6 月 14 日出现 92% 的结果应注意依据《规范》第 2 章 2. 1. 4 第 3 条: 特殊情况处理进行准确记载,同时将处理情况记入备注栏。水稻分蘖期观测须注意: 一是禾苗在秧田若发生分蘖,切记要观测记载发育期百分率; 二是当分蘖达到普遍期时,要每 5 d 加测 1 次密度观测,以便准确确定分蘖盛期; 当第 1 次观测植株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10%,隔日第 2 次测得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80%。制作报表时,普遍期栏记第 2 次观测的日期,如果发育期要进行末期观测,也作为末期出现的日期记载。

2. 1. 4 生长状况评定

“作物生长状况”评定与作物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分析评述中有关气象灾害影响程度矛盾。如: 气象条件分析评述为 2004 年 5 月 3 ~4 日的霜冻灾害使得玉米“七叶”比历年推迟了 1 ~4 d,小麦叶尖部受冻打蔫,生长状况评定仍为 1 类苗。正确: 生长状况由三叶期的 1 类苗到七叶期降为 2 类苗较妥。依据《规范》第 3 章 3. 4 中评定标准。

2. 2 土壤水分观测

2. 2. 1 降水渗透深度

干土层的测定要求在干旱季节的作物观测地段上。当土壤干土层( 包括湿土层下的干土层) 厚度≥3 cm,日降水量≥5 mm 或过程降水量≥10 mm,降水过后待雨水下渗以后进行渗透深度观测,常年旱田都应观测不得漏测。但在具体操作中,测定时间上各局( 站) 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甚至缺测。从实际情况看,在作物第一个发育期至最后一个发育期时段内,逢 8 取土日之间首次降水且量级达到测渗透深度规定的要求,干土层记录值是上次取土日测定值。若首次降水量没有达到要求值又出现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降水过程,并且降水量达到要求。此时的干土层厚度由于首次降水影响,应该有变化,但不影响渗透深度测定,因为每次降水日期都有记载。

2. 2. 2 实际值大于田间持水量的备注

对《规范》第 1 章 1. 5. 2 中“若实际值大于田间持水量需在备注栏注明”的理解,存在着系统性的理解误差,有 2 种认识理解:

( 1) 把实际值理解为土壤总贮存量与田间持水量相比较后进行备注,直接在报表中注明“xx 月 x日 xx 层次土壤总贮存量大于田间持水量”;

( 2) 把实际值理解为土壤重量含水率与田间持水量进行比较后的备注。针对以上 2 种情况,山区和灌区及较湿润地区将会出现 2 种测定结果( 实际值) ,考虑同单位名称可比性原则应以后者( 2) 为准,统一记录。

2. 2. 3 加测时间的确定

对“补充规定”中关于“如果作物播种期和收获期与逢 8 取土超过 2 d 时,应加测土壤湿度”的理解有误。部分台站误将收获与成熟期混淆,用收获期与逢 8 的日期超过 2 d 加测土壤湿度,遗漏了成熟期土壤湿度的加测问题。笔者理解“收获”为田间工作项目记载,以成熟期为妥。应该是以《规范》第 2. 2 表 2 为依据( 作物从播种到成熟) 。若还未到最后一个发育期即收获,收获与逢 8的日期超过 2 d,也应注意加测。

2. 3 自然物候

农事活动及物候现象,地区性差异较大,各观测点记录的处理记载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2. 3. 1 积雪日期与积雪融化日期

雪的观测有“积雪日期”记录,而“积雪融化日期”却没有记录或融化日期不统一。积雪开始融化和完全融化日,从规范的理解应是积雪时间较长的地方进行观测。由于宁夏冬季干旱少雪,若有几次降雪过程,每次积雪持续时间短且融化较快,应遵循以下原则[1 -2]进行记载,以年内最后一次积雪过程融化日为准。

( 1) 上年度有积雪,该时段最后一次积雪出现在当年 1 ~6 月,将此次积雪作为观测对象,记录开始融化和完全融化的日期。以 2003 年 1 月 20 日当天积雪当天完全融化为例,应记录为 1 月 20 日。

( 2) 上年度有积雪,该时段最后一次积雪出现在上年 7 ~12 月,将此次积雪作为观测对象,记录开始融化和完全融化的日期,并注明年份。例如 2003年应记录为 12. 20( 2002) 。

( 3) 上年度和当年 1 ~6 月没有积雪现象,开始融化和完全融化 2 栏填写“未出现”。

( 4) 上年度没有积雪,当年 1 ~ 6 月出现积雪,则当年开始融化栏记初次积雪和开始融化 2 个日期,初次积雪加以注明,例如 1. 15( 初次积雪) 。

2. 3. 2 雷暴和闪电不同于地面观测记录

雷暴和闪电的观测记录,有些( 局) 站没有按照自然物候观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观测记载,而是直接摘抄地面观测记录簿中的相关记录,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气象、水文现象,凡地面观测有记录的项目,抄自地面观测记录簿、表,但雷声、闪电[1,3]由于农气规范的技术要求不同于地面观测,每次出现均应根据实际情况 2 种现象分别进行记载。

2. 3. 3 “严寒开始”日的记录

对“严寒开始”日的定义理解存在差异,导致记载日早晚存在差别。某站 2002 年记录在 9 月下旬,2004、2008 年记录在 10 月上旬,而邻近大部分站历年记录最早都在 11 月上、中旬。从规范文字理解: 以观测场蒸发皿中初次结冰为“严寒开始”。考虑到山区气候特点在深秋偶尔出现一次强寒潮天气也有结冰现象,9 月底 10 月初记“严寒开始”日,气温回升后结冰消失,与实际气候特点不符。2008 年 10 月 10 日蒸发皿有初次结冰现象,10月 24 日后连续结冰; 10 月 27 日冻土深 4 cm,11 月14 日后 5 cm 连续有冻土并逐渐加深; 11 月 12 日固定地段表层冻结,18 日 10 cm 土层冻结。资料分析表明 10 月上旬“严寒开始日”不妥。南部山区按照实际情况要考虑小气候特点判断,分析相关气象要素以持续结冰的开始日期为“严寒开始”日期。以上仅是近几年在农业气象审核工作中发现归纳的几点共性问题,在农业气象观测及报表制作过程中还有很多《规范》中没有明确和统一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探讨。

3 原因浅析

3. 1 责任意识不强

观测站点的布局,是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安排制定的,观测质量的高低和数据的完整是关系到为农服务的大事,培养责任意识是关键。

3. 2 农业气象观测员专业知识欠缺

( 1) 基层台站业务人员的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平时只注重个人的学历学习,放松了对所从事业务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4]。

( 2) 新业务、新技术转型较快,对台站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尤其是有关的补充技术规定和技术文件掌握不够熟练,理解不透彻。

3. 3 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不够稳定

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农业气象观测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多年来,农业气象观测人员变动较大,许多没有系统学习过农业气象专业知识。

( 1) 台站观测业务工作逐年新增业务项目较多,出现业务人员紧张及变动大的局面。

( 2) 新增人员的实际工作锻炼不足,承担农业气象业务工作,实际观测经验、知识欠缺造成脱节现象。

3. 4 观测规范的完善及细化程度不够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是 1993 年出版的,一些技术细则的规定不够具体,缺少地方特色产业相关内容。

( 1) 近年,根据农业气象区划及气候特点,在观测站点布局上作了很大的调整。依据地方产业增加了枸杞、硒沙瓜、多种牧草等项目的农业气象观测任务,但缺乏相关的技术手册及《规范》内容。

( 2) 《规范》及相关的补充规定和技术文件没有明确或过时、不全,导致观测人员认识理解不同。

3. 5 农业气象业务管理不到位

( 1) 农业气象业务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下基层时间少,与业务人员交流不多,检查工作走马观花,对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够,解决问题不到位。

( 2) 业务管理人员本身的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素质不高,业务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对台站的业务检查、指导、帮助不力。

3. 6 质量考核及资料信息化程度差

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不够严格,没有进行 3级质量控制。报表资料审核、制作还处在原始的手工阶段,原始资料尚未信息化。资料的时效性、应用性不够,资料共享、存档已不适应现代业务的需要。目前,国家气象局已开发了台站级的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并在试运行阶段,质量控制及系统本地化工作是最终目的。

4 改进措施和办法

4. 1 责任到位,增强认识

各级领导和业务管理人员应加强政治思想工作[4]。要把培养责任意识作为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去落实,以此促进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4. 2 统一标准,加强管理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是 1993 年出版的,实施已近 20 a,标准化内容已明显落后。要尽快开展标准化建设,以精益求精的标准为控制点,把农业气象观测的目标、责任、内容和操作要求,用定量、统一、规范的标准定下来,做到观测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用标准来规范观测,用标准来提高观测质量。建全台站预审制度,把农业气象观测 3 级质量控制纳入年终目标任务进行考核。

4. 3 不断学习,提高技能

按现有《规范》要求操作,农业气象观测的项目多,人工经验判断多。因此,观测员除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必须取得上岗证后方可承担农业气象观测工作任务。

4. 4 完善规范,细化操作

各地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使得各个观测站点的实际操作存在差异性。各观测站点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在《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统一操作标准,把汇编问题解答,列入本站点的《观测员手册》中。

第6篇: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员;业务素质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面观测牵系着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它远至关系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至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农民的丰收。地面气象观测如此重要,因此对于提高气象业务员的个人素质也显得非常迫切,说到底气象观测业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企业的发展。气象观测因此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学习

1.1提升素质,做好仪器维护

首先,作为地面气象观测人员,要从主观上树立认真、负责、严谨的思维意识,思想上要有工作的严谨性,不能有任何的个人情绪,本着对本职位、本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平时的工作,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密切观察天气的变化,一有特殊情况要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关措施[1]。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上级下发的任务和规定、坚持岗位责任制,严肃对待自己的工作,无时无刻都要严肃对待自己的每项观测并记录下来。不但如此,从客观上看,还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周围环境以及观察场地,使之能符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使用的仪器要符合相关标准,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要经常性地检查仪器的性能是否合格,操作是否正常。同时在使用的时候要经常性地做好仪器的检查、保养、维护工作。仪器出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要及时对仪器的问题进行排除,如仪器不可正常使用时,就要对仪器进行更换。

1.2观测记录

在观测中或观测后,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填写观测记录。填写时要注意字迹的工整性,因为作为一项长期的,对国家、对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工作,其文件记录对于以后很长时间内的考察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测报工作方面的技术档案问题,这其实也是对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做的最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地面气象工作者,对待工作不仅仅要理性,同时有的时候也需要感性认识,这样就能在实际的气象工作中,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经验,逐渐寻找到它们内在的固有联系,即它们存在的规律。这样就能使得对于气象的认识从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这些都需要气象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工作质的飞跃,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2.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气象工作者,应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本文推荐一些基础知识的书籍。《地面气象观测》是一本描述地面气象观察的基本内容及方法的书籍。地面气象观测的内容包括云、雾、温度、气压、潮湿度、分、日照等气象观测的原理。这其中还有很多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维修方法介绍。《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地面气象观测者从事观测工作的业务规范及技术规定,同时也对气象工作者的行为意识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观测者在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该规定,以保证工作质量,从根本上是为了保障得到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并具有可比性的气象记录。实际上这是一本可实施性很高、操作性很好的技术规章。对于观测工作任务、项目、时间及程序都做了较为详细的基本要求,并且对气候的基本要素都做了很详细的阐述,是地面气象观测者进行工作的很好操作指南[2]。

在实际工作中,循环性地重复一件事情是气象工作的一大特点,不管是每时、每天,还是每月甚至是每一年周而复始,反反复复。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气候出现,这些天气的出现实际上都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气象观察中,云、雨、雾等各气候要素之间的变化规律肯定是会呈现相对应的规律性变化,这些都为我们把握在实际的观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一个确切的标准。

2.2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是值得地面气象工作者注意的,虽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但是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是可以相互之间进行互换转化的,所以千万不能轻易忽视平时工作中不是很重视的问题。比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培养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规律。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地面气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结合地面气象预报工作的实际,对于比较能直接性地涉及预报工作必须要掌握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概述。这些都能很好地提升地面气象工作者的个人素质,提高工作的质量。

3结语

总之,地面气象工作关系到所有人类活动,作为一个地面气象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时刻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热爱自己的工作。合格的地面气象工作者要做到以下几点:是地面观测人员要绝对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待工作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这是保证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质量最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平时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做事,做好对日常工作中要用的仪器的维护,这些都可以很有效地避免气象记录不真实、气象分析不对等现象的发生;地面气象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其专业知识及先进的技术学习,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总结经验,全面提升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一姝,高晓东. 近50年夏季气候变化及对嘉定农业生产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0(01).

第7篇: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P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08-01

自动气象站的观测仪器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会受环境、观测仪器自身以及地面测报软件等的影响,最终造成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出现缺测或者异常现象,为了确保气象观测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需要不断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

1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自动气象站技术水平的高低

在进行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自动气象站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对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高低产生影响。因此,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受气象站技术水平的影响很大。自动气象站的功能、性能以及算法共同决定了其自身的技术水平。地面自动气象站技术性能主要包括有电气、物理、环境等方面;功能则要求气象观测站可以满足气象观测过程中一系列需要;算法就是将采集到的各个气象要素信息通过一系列的转化,最后转化成有应用价值的气象资料。

1.2 自动气象站的选址

自动气象站的选址是否科学合理也会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可以根据观测资料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自动气象站的安装对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影响。因此,在对自动气象站进行选址时应加大技术监督力度。

1.3 自动气象站网络运行情况

实际上,实现自动气象站对气象观测数据的监控需要在网络下进行,网络性能是否良好将会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产生影响。利用网络可以对自动气象站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2 提升对策

2.1 做好观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2.1.1 规范自动站观测仪器的使用。业务人员除了将日常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做好之外,还要对观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熟练掌握,不仅可以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效率,同时还能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为了保证UPS电源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每个月对UPS电源进行1次放充电。在正点或半点前,需要观察观测仪器能否正常运行。在季节变化的过程中,还要做好观测仪器的收回和启用[1]。

2.1.2 维护巡视。对于有条件的自动台站来说,往往配备了备份计算机,一旦其中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问题,且短时间难以恢复正常时,观测人员应及时启用备份机。每天19:00需注意校对台站采集器和计算机上的时间,与北京时间的误差不能超过30 s,如果误差超过30 s,需要观测人员及时进行校对,降雨时段以及17:00―17:03期间避免对计算机或者采集器进行校对,防止观测数据出现丢失,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2]。

2.2 正确处理计算机审核疑误信息

2.2.1 A文件信息处理方式。一是台站参数疑误信息处理。在利用计算机检查审核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格式时,若A文件的格式出现错误,会在台站参数中显示 “文件首部参数与台站参数表不符”等信息,为了保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地面测报人员需要及时对A文件中的疑误信息进行处理。其主要的操作流程是先检查A文件的首部参数标识,若参数和参数之间的对应值不能进行有效衔接或者是月观测数据文件出现缺测等现象,台站应及时提示变动任务的信息,工作人员应认真仔细观察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要做好变动任务后的文件转化工作,确保台站相关参数信息准确无误,避免月与月之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之间出现疑误信息。二是降水量与降水实况不一致。在对疑误信息进行审核的过程中,若A文件中观测到的降水量信息与实际降水量之间的误差较大,例如在9:00―10:00的这段时间内观测到了降水现象,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降水出现,这可能是雨量传感器翻斗滞后引起的。如果工作人员可以对9:00―10:00期间降水量进行正确判断,可保证滞后降水时间出现在2 h内,在降水结束后对降水数据进行累积处理,若降水量滞后时间超过了2 h,工作人员应及时删除该时间段内的降水量数据[3]。

2.2.2 J文件信息处理方式。一是分钟数据缺测。在利用计算机检查审核J文件时,若J文件中出现疑误信息,会在系统中显示“某一日正点时间的气温对应A文件中所显示的正点值不一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共有2种:第1种是采集器受到雷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气象观测数据记录出现错误;第2种就是在对传感器进行标校或者是更换的过程中使得观测数据信息出现缺测。在解决这种疑误信息时,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若自动气象站每小时正点数据与正点分钟数据不一致时,只要确认正点分钟数据错误,即可采用正点值作为替代”来处理。二是分钟数据异常跳变。在利用计算机审核J文件的过程中,若分钟内的观测数据文件出现异常,例如某天8:25观测到的气压数据与该时间点前后1 min之内的气压数据差值高达20 hPa,气压差值较大,观测到的该气压数据值属于不正常记录。工作人员可以结合规定要求,利用内插法来求得该时间点的气压数据[4]。

3 参考文献

[1] 郑皎,王继红,李启仙.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文件的质量控制[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5):128-129.

[2] 张娜,李方臻,高学芹,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1):190-191.

第8篇: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气象地面观测;业务问题;观测质量;提升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313

1概述

11气象地面观测概念

气象地面观测工作主要包括天气观测、气候观测、专业观测和专项观测等方面,所谓气象的地面观测就是指运用目力或者专业仪器设备对大气压力、空气的湿度/温度、地表/地中温度以及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进行持续性、系统化的观察、测量和记录。

12气象地面观测质量的影响因素

121气象观测站址的选择

首先,气象观测的站址选择在地势平坦、视野宽阔的地方,以避免有高层建筑、树木以及河流等对气象地面观测质量造成影响。其次,选定的观测站址要能够代表大多数地区的天气情况,以免使气候观测结果过于片面,失去研究价值。

122气候观测设备的技术水平和使用运行状态

气候观测用的设备仪器的技术水平、精密程度对气象检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先进设备的引用也存在一定弊端,由于设备精密度很高,先进测量设备对于其运行环境的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比如说空气中酸、碱、灰尘含量以及供电电源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对设备的精密度和灵敏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观测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再有,如果对设备老化、磨损等问题不能够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破损零部件,也会对气象观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123自动气象站的网络运行情况

自动气象站对于气象的观测主要数据来自网络监测,如果网络运行缓慢,甚至出现故障,那么就无法保障气象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连续性。因此,网络的运行工作情况,对自动气象站的气候测量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124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高低

当前,气象观测工作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稳步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气象观测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尽管如此,观测人员绝不是可替代的,他们是气象观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工作人员对气象观测工作的责任认识,对先进设备的熟悉程度,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整理等,都对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气象工作人员的综合实力不容忽视。

13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地面气象观测主要通过格式检查、缺测检查、界限值检查、主要变化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等方法对气候检测质量控制综合分以及数据质量标志,从而对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和纠正,以便为日后的气象观测工作提供可参考性依据。

2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气象地面观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由于气象观测工作专业技术性很强,同其他行业相比较,气象观测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然而,目前从事地面气象观测的人员大多数在实践工作中缺乏创新观念,对于设备的使用按部就班,尤其是在引进新设备的时候,大多数业务人员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气象监测工作不够严谨,没有使观测设备的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出来,再加上工作责任心不是很强,致使观测数据存在一些人为失误。

22各观测部门之间缺少协同合作

最近几年,国家对于气象观测工作一直不断地进行调整完善,当前的气象地面观测工作大体上可以满足社会需求,但是由于各部门的改革制度大有不同,并且在实践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作,使相关完善措施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23对先进设备依赖性过高,设备维修工作不够及时

生产力的发展使气象观测设备的技术得到了提升,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好事,但是,操作人员对设备不够了解,在对气象进行地面观测时对先进设备依赖性过高,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维修又不及时的情况,就会导致观测数据不够准确,甚至缺失,致使影响整个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整体质量。

3提升气象地面观测质量的措施

31建立完善健全的气象地面观测规章制度

任何事情想要顺利有效地进行,都必须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气象观测工作也不例外。气象部门要结合各个观测站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制度规章,使实际观测工作能够事半功倍。如果可能的话,要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充分激发观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制度保障。

32提高相关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综合实力

气象部门要定期对观测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那些先进的新设备。同时要规范操作流程并形成文件,对一些常见设备故障的检测和维修进行描述,比如说对设备的供电问题、网络通信运行问题等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使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有章可循,避免一旦出现问题,观测人员就乱了阵脚,影响气候观测的准确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33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

气象站要做好观测设备的防护措施,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为了保障观测设备的精密度,观测人员的人身安全等,气象观测站对于避雷措施的应用就很有必要。其次,工作人员要注重对于观测工作用的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工作,避免由于计算机中毒等原因对观测工作造成影响,为自动气象站的有效运行提供网络保障。

34加强气象观测工作的监控力度

就目前气象的观测工作而言,观测人员对设备自动化的依赖性过高,这就为设备故障时的气象观测埋下了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因为设备故障而使气象观测工作出现数据不准,甚至发生数据丢失等现象,加强气象工作的人为监控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各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要加强观测工作的监控力度,在设备出现故障,观测数据出现失误的情况下,监控人员能够马上发现并及时纠正。万一观测设备不能够及时排障,气象站也最好采取数据输入和人工观测的方式尽可能弥补观测数据的缺失情况,最大限度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35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平台的应用和开发

为了保证观测资料全面、有效,要深入气象观测控制平台的应用研发工作,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系统(MDOS)的运行就是一个经典实例,它的有效应用不仅提高了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工作的全面性、有效性和高效性,而且加强了各个观测站的考评工作,对站点的历史、仪器设备等进行了实时有效的监测,记录了其相关运行状态,为不同时段、不同站点的问题分析和经验总结提供理论依据,提升了各级地面气象的观测质量。

4结论

总而言之,地面气象的观测质量对于天庠けǖ淖既沸跃哂芯僮闱嶂氐挠跋欤所以,对气象观测质量的提升措施进行分析研究,这是很有必要的。各级气象站要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建立健全气象观测制度,做好日常维护和监控工作,为气象观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兴荣关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处理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6):184,186

[2]车征基层台站地面气象观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北京农业,2013(3).

[3]李祖敏,梁珊珊,林雪香,等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4):99-102

第9篇: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预审

中图分类号 P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24-01

随着自动气象站在汪清县罗子沟的投入运用,为当地气候条件分析、气象研究及天气预报等气象业务工作提供了重要气象资料依据。地面气象观测涉及数据量大、环节多,为确保观测数据资料完整性和有效性,台站预审人员必须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掌握月报表预审流程,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加强自动站月报表预审,减少数据疑误的发生频率,有效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真实性。

1 建立地面审核规则库

审核规则库包括自动站各气象观测要素的最大值及最小值的设置,是月报表预审重要标准,规则库参数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月报表预审质量和效率。因此,规则库中各气象要素的取值范围需要参考本站各气象要素的极值,参数设置在合理范围内,范围设置太宽泛,会遗漏一些疑误信息,范围设置太窄,可能导致非疑误审核信息太多,人工分析判断时容易忽略错误信息,影响月报表预审效果。

2 逐日地面数据维护

要做好逐日存储在B文件中的人工观测数据的维护,将其同地面气象测报软件自动读取Z文件中当日各时气象要素数据记录对比,之后需输入人工观测数据要素并保存,做好备份打印工作。若B文件数据同Z文件数据存在偏差,要参考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以人工站观测数据替换。在确保逐日地面数据维护输入没有任何问题后,再将基本库B文件转换为A文件[1-2]。

3 B文件转A文件

B文件中无台站参数内容,在气象要素数据转换时,特别是在运用或停止使用某观测项目的月观测数据时,为确保月报表记录内容中各项气象要素数据完整和有效,要正确设置“台站基本参数”,确保转换的B文件气象要素数据同其他的观测项目数据相符。

4 A文件审核

A文件审核时,首先要对A文件附加信息输入及数据维护,通过运用测报软件审核A文件。A文件预审主要涵盖数据文件格式检查及记录预审。数据格式检查就是对A文件记录逐个详细查看,查看其参数同参数库内容是否相符,格式与相关规范要保持一致。A文件记录预审工作主要是查看人工观测项目是否相符以及存在遗漏等;数据记录是否存在偏差或疑误等。对于A文件审核中的疑误记录信息要去伪存真处理[3-4]。

5 J文件审核

J文件审核主要内容包括J文件完整与否、是否存在缺测现象、降水量分钟数据同降水时间是否一致、数据是否出现跳变状况、整点时分钟数据同整点数据是否相符等。分钟数据缺测1 min,除了降水、风向、风速分钟数据之外其他气象要素分钟数据可以内插处理;若分钟数据缺测≥2 min,依然需作缺测处理;上述情况都需要在A文件的备注栏作相应记录。降水量滞后时,要将降水量提到降水结束时间上,也要备注在A文件备注栏,日数据维护中做好修正后,通常J文件就不会发生这类现象。分钟数据存在显著跳变时,需参考附近自动站记录数据进行对比,若确定是野值,需进行内插处理,同样需要在A文件备注栏做好备注;若确定是因为天气系统演变过程中气象要素数据的变化,则不用做任何修改,只需要在A文件中做好相应备注。

6 附加信息审核

附加信息审核主要包括备注栏及纪要栏。详细备注好备注栏中疑误及不正常数据记录,备注时需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及技术综合分析,详细概括影响测报质量的因素,备注内容须与记录保持一致。纪要栏内容主要有气象灾害情况调查、人工影响天气等在预审中须严格按照正确格式要求,如实记录灾害性、关键性天气出现时间、地点、名称、灾害特征、影响范围和程度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另外,还要对灾情调查及人工影响天气时拍摄的影像文件等存档备用。

7 人工审核

在对机审过程中发现的疑误信息要进行人工复核,对于测报软件无法审核的项目要凭借人工详细审核。保证观测数据有效后,对那些无法审核的借助于人工判断,这就要求预审员必须熟练掌握A文件的数据格式,注重审核天气情况以及附加信息。审核的主要内容:一是A文件与J文件的一致性和对缺测异常现象的复查,针对备注中相关的特殊记录的处理以及统计方法的校对。二是要审核部分没有记录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查看记录顺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三是要审核部分记录尤其是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配合以及地温的时空变化。对于审核中出现的疑误数据信息,应及时进行相关处理以及备注。

8 结语

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预审是确保自动气象站测报质量的关键环节。预审员要高度重视月报表预审工作,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熟练掌握各项业务规定及操作流程,日常工作中要经常查阅各班原始记录,认真细致分析判断观测数据。一旦发现可疑数据或异常问题,要做好相关记录,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及时处理,以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全面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的预审效率以及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各项气象业务的正常开展。

9 ⒖嘉南

[1] 黄晨,吴继芳,刘敏,等.自动气象站月报表数据文件的审核与处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94.

[2] 刘文杰,陈林.自动站月报表数据文件审核与处理方法[J].科技风,2010(1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