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唯美女神范文

唯美女神精选(九篇)

唯美女神

第1篇:唯美女神范文

此名出自洛神赋中“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此名本来是“婉若”,意思是仿佛、委屈顺从等意思,用作女孩名字时就把二字调换了顺序,不仅唯美好听,还让女孩子多了温婉的感觉。

2、约素

出自洛神”的“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约素二字本义是指勤俭朴素,但在洛神赋里是用来形容女子腰身圆细美好,用“约素”做女孩名字不仅可以唯美独特,也是隐喻女子美丽动人,用于女孩名字非常合适。

3、遗情

第2篇:唯美女神范文

一、从传统中走来

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起源在哪里,追溯欧洲美术史,自然会联想到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经典艺术作品。虽然这个时期的艺术是以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存在,但其艺术的精神内涵影响了后来整个欧洲。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首先是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古代希腊人在艺术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美丽的爱琴海让希腊人充满了浪漫气质,在古老丰富的希腊神话世界里,艺术家创造出充满人性的雕塑作品,人物优美而和谐的线条体现出希腊人对人和人体美的审美意识,可以说是后来油画艺术发展的源流。例如古典初期最著名的雕刻家米隆创作的《掷铁饼者》表现了一个男青年瞬间的运动姿态,这尊雕像充满着强烈、紧张的动势,却又显得极为平稳和谐,把瞬间的动势与超越时空的永恒的生命节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不得不赞叹艺术家的巧妙表现力。又如希腊化时期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表现了维纳斯女神优美的体态和含蓄庄重的表情,这尊完美典型的神像被公认为希腊女性雕塑中最美的一尊,是黄金分割比值最理想的范本,其实她也是古希腊人对人性的美的赞歌。

其次是古罗马,它延续了古希腊美术的传统,其突出成就表现在建筑方面,其中如“万神庙”在建筑设计上就有别于希腊的神庙建筑。它不以壮观的外形取胜,而是让人们从方形的空间进入到一个圆顶大厅的内部,宏大的内部空间设计和室内华丽的装饰构成一个浑然的世界,在巨大的穹顶中央,有一个直径九米的圆形开口。那巨大的穹顶犹如天穹,给人视觉和心灵上无限的美的感受。这种设计体现了古罗马艺术在古希腊追求理想主义的基础上更为强调理性和谐。

古希腊古罗马美术总体上崇尚和谐的美,强调一种理想的崇高与优美,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光辉典范,构成了欧洲艺术文明的源流,创造了古典主义的传统。

二、古典与唯美的行进

文艺复兴时期是继罗马后的欧洲艺术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文艺复兴是中世纪的结束,是古典学术的再生,这个时期强调科学、蔑视宗教,崇敬光荣的希腊、伟大的罗马,以人道主义取代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在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三杰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他们创作出了经典的古典作品,三位大师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达 ・芬奇把人视为最神圣之物,人体是自然界中最美的对象,他对人体解剖和透视学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作品《最后的晚餐》从构图上运用了标准的平行透视法则,体现出一种庄严的气氛,而画面中人物的安排以坐在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为中心,两侧门徒由于不同的心理变化而形体动作各异,相互呼应,毫不孤立,体现出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米开朗基罗把人作为关注的中心,艺术真正的对象是人,他的画充满雄健的,健康、活泼、强壮的人体,令人感到豪迈和鼓舞。而拉斐尔的作品中则是充满了温馨感,圣母的形象善良、端庄纯洁而美丽,把人间女性的美表现到近乎完美、作品中线条的优美、构图的和谐、人物的纯真自然,成为后世古典主义模仿的楷模。

以普桑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画派是 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流派。以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艺术为典范,从中提取绘画题材和绘画技巧,推崇理性主义,追求崇高、永恒、和谐的创作原则。普桑为古典的理性所支配,将古典的形式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认真研习拉斐尔,他所画的人物正是按照希腊、罗马的雕刻形象来塑造的,如作品《阿卡迪亚的牧人》画面展现的是宁静的旷野、和煦的阳光和明净的天空下,四个牧人,头戴花冠,围在一块墓碑前研读着铭文,引发人们对美好人生的思考。画面统一、和谐、庄重、典雅。

18世纪末至 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出现在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诸国,主要特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古典美术的传统,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的历史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造型和对称、和谐的构图,追求单纯、庄重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在技巧上,新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地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新古典主义有两位大师,一位是大卫,一位是安格尔。大卫侧重英雄伦理精神的表现,从其作品《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可以看出构图宏大、场面壮观,色彩富丽堂皇,质感表现强烈,古典主义绘画的严谨与庄重在这幅鸿篇巨制中达到了顶点。安格尔侧重东方华丽的唯美倾向,他的作品以人物肖像为主,色彩和谐鲜明,画面细腻、准确,注重素描,其传世名作《泉》把安格尔对古典美的理想追求完美地体现了出来。安格尔在画面形式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把新古典主义推向一个高峰。古典主义到了后期

和浪漫主义彻底决裂,再后来出现了现实 人,不仅仅是表面和谐的形式美感,更重要的是

主义、印象派等。尽管如此,古典主义作为 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即人文气息。同样是心灵对

学院派的规则和典范,始终是后人研习的 美好事物的感动,虽历经岁月考验,仍然给人心灵

传统经典。 的震撼,理性中不乏感性的表达。

不难发现,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与古 中国当代油画家靳尚谊先生把欧洲古典油画

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油 精神与当代中国民族艺术传统和精神有机融合,

画中的古典与唯美蕴含着强烈的理性,而 开创了中国油画古典写实主义学派,成功地在作

对人的赞美也是其中的主线,特别是文艺 品中体现出他个人对中国文化背景中古典美的理

复兴时期,提出了人文主义,把人的精神、 解。《塔吉克新娘》是靳尚谊先生在人物创作中

形象和身体作为艺术关注的中心。优美的 的代表作,画面中的新娘一身红装,代表着喜庆,

线条与和谐的构图以及完美永恒的人物形 在深色背景中红色更显现出丰富的层次。人物的

象无不体现出油画艺术特有的唯美倾向。 表情是画家重点刻画的,新娘含蓄低头,浓重的

双眉和大而明亮的双眸代表者东方的美丽眼神,

三、古典与唯美在当代 嘴角微微翘起暗示着新娘内心的羞涩与期待,暖

暖的测光处理下人物面部和手部的皮肤质感刻

在当代,古典与唯美似乎离我们很远, 画得柔润有度,画家通过古典主义手法表现了东

然而在油画艺术中,对古典与唯美的追求 方女性特有的美,然而画家也运用到中国传统绘

始终是延续的。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 画中对线条的处理,画面中的线条柔和而不失张

无疑成了人们心中的经典,如何使经典经久 力,体现了画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和感悟。

不衰,艺术家们在不断地探索。而究竟如 杨飞云是中国当代著名写实画家,其作品以

何理解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杨飞云 肖像为主,表现东方女性的美,带有古典唯美的

认为古典与唯美,其实最主要的东西是美 意味。他的画面体现着一种宁静和深远,如《大

术里有一个“美 ”字,美术如果有一个最简 山水》在画面上描绘的是侧卧在精雕细琢的传统

单的定义的话,那么用最朴素的一句话说 中式床榻上的女人体,背景是一幅中国传统水墨

出来就是用一点绘画的技术,去表现心灵 山水画,这一经典侧卧姿势和构图是西方绘画史

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动,这就是美术的价值 上的经典图式,代表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

和意义。杨飞云对美的理解,道出了当代油 的两位画家乔尔乔纳《沉睡的维纳斯》和提香的

画艺术古典与唯美的真正涵义。就绘画的 《乌尔宾诺的维纳斯》。乔尔乔纳笔下的维纳斯

技术来讲,古典主义油画在技法上已经达 躺在大自然当中,背景是远山,树和房子,透视感

到了纯熟的境地,当代油画家自然要认真 很强,充满诗意,近处的维纳斯沉睡在梦中,纯净

地研习其中的奥妙,为我所用 ,而心灵对美 典雅。而提香笔下的维纳斯从自然的仙境走进了

好事物的感动即是艺术家要表达的时代的 真实的生活中,具有了生活和感情的因素,而不

精神因素。古典主义艺术的美之所以打动 是神化了的女性。画面中维纳斯躺在贵族室内华

丽的床榻上,脚边是一只小狗,远处背景是两个女仆和窗台上的盆花。再看杨飞云先生笔下的“维纳斯”,一个眼神含蓄悠远的少女凝视远方,人物部分色调较亮,画家运用古典主义严谨的素描表现人体,而床榻和背景都融入暗色当中,背景的大山水是平面化处理,没有追求强烈的透视感,这一东方中国女性形象可以说是画家笔下的维纳斯,是画家对理想美的理解,对古典精神的感悟,对永恒美的追求。背景的大山水和中式的床榻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而人物的动势与表现又象征着西方经典的古典艺术,画家在借用画面表述自己心中的大山水。维纳斯代表着美和爱,而人体美是古典艺术崇尚的对美的理想诠释。画家正是通过对人体的描绘体现自身对西方古典油画艺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李贵君师从靳尚谊、杨飞云,同样通过古典主义手法描绘清纯的青春少女形象,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关于青春的永恒记忆。艺术家表达的内容与他的生活方式及自身的个性是一致的,唯美的画面与其自身的生活追求有关,艺术家自身有一种追求完美主义的倾向。他赋予了当代油画中的古典与唯美新的形式和内涵,单纯的线条与诗意的色彩把新时代都市女性东方少女的纯洁与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也体现着对传统古典油画中的规律法则的把握。作品不是脱离现实的尽善尽美,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的扑捉,把自身的审美体验融入画面,是自身诗意的追求和表达。

当代现实主义油画家中也不乏对古典与唯美的追求,把情感体验融入大自然的光与空气之中的孙为民就受到欧洲古典主义艺术的影响,作品表现了农村自然生活风貌独特的美,是对自然生命的赞歌。如在作品《暖冬》中,画家运用特有的笔触肌理表现朴实的风景和人物,暖暖的调子使画面尤其显得厚重饱满,蕴含着一种原生态的美,让人充满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美好向往。王宏剑也是中国现实主义画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作品运用古典主义手法以表现黄河古道的人物等乡土题材为主,其中《天下黄河》画面上描绘的是黄河岸边一艘木舟停靠后几名脚夫扛下沉重的粮袋,画家通过展现这些荷重的人物传达出自身关于历史文明深沉的思考,是黄河养育了一代代黄河人,是黄河人通过勤劳的双手和强健的脊梁撑起了文化和历史。画家试图通过画面的经营把天地之精神注入画面,感知艺术的大境界。油画艺术中的古典与唯美在当代的精神内涵是对古典主义油画精神的把握,即在具象写实的基础上表现永恒的人性之美,是对人文主义的思考,是对人的精神的高度关怀,更是一种崇高美的境界。

综上,油画艺术的古典与唯美在当代有着极大的创作与发展空间,对美的追求是艺术家和观众共同的期待。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油画创作中已经涌现出众多的古典与唯美倾向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西方古典主义传统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及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对艺术的执着会使中国油画家具有更加宽阔的视野与蓬勃的创造力,中国油画的发展也将呈现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林佳莉.在惊诧中开始: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崇高与优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飞云,朱春林.古典写实语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3.

李放.唯美至上:现实主义油画名家系列[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6.

4.

[瑞士]海因里希 ・沃尔夫林.潘耀昌,陈平译.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6.

第3篇:唯美女神范文

神奇女侠,真名戴安娜·普林斯,是美国DC漫画公司旗下超级英雄。初次登场于《全明星漫画》1941年12月的第8期,由威廉·莫尔顿·马斯顿与其妻子伊丽莎白·哈洛唯·马斯顿联合创造,是漫画史上第一位主旋律女性超级英雄。

神奇女侠奥林匹斯众神之王宙斯和天堂岛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的私生女,拥有半神血统她原本是天堂岛的戴安娜公主,拥有长生不老的神奇能力。在人类社会中的名字是戴安娜·普林斯,她还是战斗民族亚马逊人族王位的继承人。是正义联盟中,七大创始人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女性英雄。

神奇女侠的出现打破了从古至今重男轻女的定律,正式建立起了美国漫画史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更是成为了女性超级英雄的代表人物。

第4篇:唯美女神范文

(1.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唯美和颓废是涉及美学和文学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沉沦》和《人间失格》两篇小说的美学透视,分析小说作者在女性之美、死亡体认以及唯美与颓废等问题上看法的异同,并尝试论述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期待对作品进行更深透的理解。

关键词 :唯美主义;颓废主义;生与死;美学透视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62

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134—02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简介:王熙宁(1992—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和文学。

王英(1965— ),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民教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一、对女性之美的不同解读

《沉沦》和《人间失格》对女性之美的描述可以说是郁达夫与太宰治对美的不同理解的体现。郁达夫笔下出现过许多优雅美丽的日本女性。与中国传统女性不同,日本女性独特的优雅、丰满、开放的特殊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他”。扶桑的岛国环境孕育出的日本女性,既具有异域风情,又能引发青春期的“他”的原始欲望。同时,郁达夫还以“他”的口吻探讨了少女的青春之美与妇人的成熟之美的区别,直接明了地提出自己更加渴望的是成熟的美妇人。抛开《沉沦》中一些大胆的描写与露骨的告白,郁达夫更多地向读者展现了充满异域风情的美感和自己对这种美的向往。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也曾提到过少女之美,认为“它只不过是愚蠢的诗人的天真的伤感的幻影而已”。与芳子结婚不仅使主人公大庭叶藏改变了看法,感受到了少女之美,也使他重新拾起了为人的希望,觉得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人,并且可以不再以悲惨的方式死去。被芳子的少女之美所救赎,脱离绝望深渊的主人公为美丽的少女同样设计了美好的未来:“等结婚后到了春天一起骑着自行车去看绿叶掩映下的瀑布。”这样一个甜美的梦境在与芳子相知、相识、相爱的过程中被多次提及。也许,只有芳子这样拥有少女之美的存在,才有资格进入主人公纯洁、神圣的梦境。当纯洁、美丽的芳子被污秽、丑陋的商人侵犯后,大庭叶藏第一次认识到他曾经以为是人类最后的美——“无垢的信赖心”是那么脆弱和不堪一击,他所有的对美、对人类的美好幻想都遭到了无情的蹂躏,他也从此彻底地堕入了无限的绝望之中。

其实,两篇小说对女性之美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人间失格》展现的美是绝望之中一丝丝希望的光亮,是凄苦之美的话,那么,《沉沦》展现的美则是摆脱礼教束缚和纠缠后的自由勃发之美;如果说《人间失格》礼赞的美是短暂而圣洁、纯粹的美的话,《沉沦》高扬的则是成熟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美;如果说《人间失格》的美在于神秘、在于空灵,《沉沦》的美则在尘世、在人间。

二、对死亡的不同体认

对于死亡的无力感可以说是两部小说的共同主题之一,具体表现在贫困与疾病的窘境、罪人意识与信仰缺失、自我与他我的双重选择等方面。《沉沦》中的“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与国内的兄长吵架,断绝了联系,在金钱上十分窘迫。同时,处于青春期的“他”难掩自己勃发的欲望,无法忍受日本妇人的诱惑,开始了自渎的行为,却被脑海中深深烙印上的中国传统思想所苛责,身体与精神都一天天地衰弱下去。 “他”对信仰毫无认识,但却被心中的“旧道德”死死地钉在所谓的伦理十字架上,无法获得精神上的解放,最终出于对罪人意识的恐惧,走上了自杀之路。在自我和他我的选择中,“他”选择了自我,最终以死亡的形式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人间失格》中的大庭叶藏陷入了贫穷与疾病的窘境,放弃了对美的追求,深陷烟草、酒精、麻药的泥淖不能自拔。大庭叶藏没有信仰,不相信神的爱,却相信神的惩罚,从这一想法中可以看到大庭叶藏的罪人意识。大庭叶藏“既不是被世间所宽恕的存在,亦非被苛责的存在。既不是被世人遗忘的存在,亦非被铭记的存在”。[1]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无法奢求在罪恶的深渊得到神的救赎,大庭叶藏只好以罪人、狂人、废人的躯壳继续在世间苟延残喘。大庭叶藏是为了他我而活,努力扮演着小丑的角色,娱乐他人,将自己的他我属性发挥到了极致。大庭叶藏在选择他我的同时,意味着自我的丧失和死亡。

李泽厚先生指出,中、日在生死观上的差异表现为:中国“重生安死”,日本“惜生崇死”。[2]日本文化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既然人生短暂,生如梦幻,那就更要珍惜即刻和当下,即便是片刻的辉煌、刹那的永恒,也都值得去追求,哪怕是为此失去生命。这是一种“对生完全否定的欣求净土的思想”。[3]以“寂灭为乐”,是“崇死”的表现,是对死亡的肯定、赞美,于是“死”就具有了美学的意味。中国文化则认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生命抱有尊重、歌颂的态度,并且认为“死”的品质价值要由“生”来判断和评定,即“死”的价值要体现在“生”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上。这样,“死”在中国文化中就具有了更多的社会历史感、道德价值感的色彩,相反缺少了审美的意味。《沉沦》和《人间失格》中的主人公对生死的选择,从表面上看似乎同上面所讲的不符:“他”选择了自杀,而大庭叶藏选择了苟活。我们认为这其实是相符合的。“他”的死既是一种道德上的解脱,也是一种自我价值上的救赎。通过“死”,才能彰显出主人公“生”的最后一点意义,是“沉沦”后的“新生”。而大庭叶藏的“生”既无美感,也不值得珍惜,甚至连死的价值都失去了,所以,这才是真正的“颓废”,是颓废后的“真死”。

三、对唯美与颓废的不同追求

日本明治时期的唯美主义思潮是受西方文艺复兴的影响,借文明开化之机与日本本土的审美倾向相结合的产物。日本的唯美主义主要表现现代人的孤独感、虚无感,并将社会中的消极情绪作为一种“美”进行审视和描写;在艺术手法上坚持“对语言艺术的高度追求是企图将‘文章’推敲成为一种审美。所以,对文章的雕琢可以说是力图排除‘自然’,追求‘人工’的唯美派的必然归宿”。[4]虽然从郁达夫的作品中,我们依稀看到日本的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佐藤春夫对他的影响,但郁达夫的唯美主义倾向则发生了一定变化。如果说《沉沦》的唯美与颓废更多地具有自然主义、自由主义色彩的话,《人间失格》则更具虚无感、纯粹感。

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无赖派”,从战败后的丧失、虚无、绝望的土壤中选取与以往的文学作品不同的视角,描写了颓废的社会氛围。正因“当时的人们在心中对支配着社会的权威、秩序的空虚深有体会。这种人们共同的反抗世俗的无赖的姿态,恰恰存在着吻合人心之处”。[5]同时,在崩坏的价值体系下,隐藏的人性中的颓废也逐渐自然觉醒。虽然《沉沦》和《人间失格》不是颓废主义与唯美主义的最初结晶,但“颓废美”——艺术上的颓废倾向,可以说是两者的共通点。《沉沦》中的“他”在经济上的贫困和身心上的衰弱,都暗示了祖国的江河日下,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贫弱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形成了残酷的记忆,造成了沉重的心理打击。所以,《沉沦》中的颓废一开始就带有无奈和不甘。正因如此,就唯美与颓废的结合而言,郁达夫显然不如太宰治来得更彻底些。鲁迅曾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同”。这句话恰好说出了郁达夫小说中主人公“他”当时的心境:即便在无望的困境中,仍然要有所作为。这时小说主人公的死就有了些许类似“舍生取义”的道德意味。相反,太宰治那里却没有道德的牵绊与理性的纠缠,所以,彻底的颓废就是最美的归宿。正如马泰卡林内斯库所言:“颓废的唯美主义才是真正的唯美主义,真正的颓废主义必然会倾向唯美。”[6]

参考文献]

[1](日)太宰治.人间失格[M].东京:新潮文库,1978.

[2]李泽厚.世纪新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3](日)樋口清之.日本人与日本传统文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4](日)竹盛天雄.日本近代全史(第6 册,现代卷)[M].东京:学灯社,1978.

第5篇:唯美女神范文

一、唯美主义在韩国偶像电影中显现

19世纪后期,英国的艺术与文学领域中,由济慈、戈蒂埃、王尔德等人带领兴起了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运动,后人称之唯美主义运动。“唯美主义引导艺术潮流”是当时这场运动提出的口号,他们认为“艺术诞生的意义本就是人类在感官上、灵魂上得到享受,从而向人们传达思想或道德上的真谛”。所以,说教等一些元素不应该出现在艺术中,艺术是纯美感的表现。他们日思夜梦地追求那种纯美感,认为这才是艺术的核心,同时主张生活源于艺术。

而本文所剖析的韩国偶像电影中唯美主义的“唯美”,主要是聚焦在韩国偶像电影是如何竭力追求和展现美的,以及如何将这些融入韩国偶像电影的“骨血”中去,由此韩国偶像电影也打造了别具特色的文化输出品牌与标签。

(一)唯美主义的角色构造

角色特点:韩国本就是个乐于“创造美丽”的国家,所以韩国偶像电影中从来不缺乏帅哥美女。韩剧中女演员基本长发貌美、气质优雅,男演员大都身材修长、面容姣好,这也是韩国偶像电影如此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偶像剧在改造身体、凸显身体的过程中创造出了自身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偶像演员的身体不仅是快感凝视的对象,还是引导消费的视觉宣传媒介。而近几年韩国偶像电影中男主角更多地表现为女性化,这也揭露了现如今大多数女性观众内心审美标准的变化,投射出女性观众内心对唯美主义的遐想。这也是随着消费社会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

角色个性:在韩国偶像电影中,主人公角色的个性构造也要凸显出完美主义的构造模式。男主人公角色个性通常有情、有义,有为他人牺牲的精神;女主人公通情达理、隐忍,成为完美女性的化身。例如《不眠之夜》中男主角金洙宪对女主角金周灵的爱,却因在婚后对要孩子这件事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我在路上最爱你》中女主人公在剧中仿佛是真善美的化身;《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男女主角都是身世可怜,正是有了这样相近的遭遇,才有了后来的彼此相爱、彼此信赖,由此舍弃原有的遗憾,拥有了一份简简单单的幸福。《我们接吻吧》中,汉城某杂志社的女记者宋莲花平时不爱打扮,不善与人接触,但是工作认真。因采访演员而延误了和男友的约会,为此男友离她而去。失恋后,情绪低落,做事无精打采。韩庆铉是杂志社新近聘用的摄影师,他为人正直、谦虚、热情。总编将庆铉和莲花分在一组,为了使莲花走出失恋的阴影,庆铉尽其所能帮助莲花。在采访中,莲花逐渐了解庆铉的为人,并对庆铉产生好感。好事多磨,经过一场磨难,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这样的情节设置以及角色个性的构造往往让观众深陷其中对梦幻的角色无法自拔。

(二)唯美主义的主旨设定

韩国偶像电影的主旨总是在以感情纠缠为主线穿插全片,将情感拉到极点,让情感高于其他一切。因此在韩国偶像电影的前期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悲情爱情故事。韩国偶像电影具有商业性、规模性、娱乐性、流行性和普世性的特征,如早期的韩国偶像电影《狼少年》《人间中毒》《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等,及其强烈地触发了人们内心对审美的需求以及渴望,充斥了“悲情美学”的渲染力。在之后的韩国偶像电影中,虽然也有少部分韩国偶像电影改变了女主角必然死去的剧情发展,但是情节的发展依旧是情感戏居多,借此感动观众。主人公这种为爱生死的情节设定,本就注定了感情主线往往是爱到极点或是恨到极点,在这种感情剧情的大起大落后,实现了情感在唯美主义下的感情升华。例如《当男人恋爱时》,人到中年的太逸寄住在哥哥家,生活破败,一直以来过着帮放高利贷的人讨债的游离生活,在他看来借出去的钱必定要收回来,自称牧师却不通人情,总是从裤子开始打量陌生女子,似乎与“爱情”这个词毫不相干。一天当太逸去要账时,在医院与一个叫皓婷的女子相遇,于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爱情。当太逸准备要为自己的人生幸福做最后一搏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于是他的生活又一次陷入了僵局,这样坎坷的生活剧情再一次凸显了唯美主义。《狼少年》中的男主角是一个被人们当作怪物的狼人,他与女主角之间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但是就在情节平缓发展的时候,男主人公却被一帮组织抓走,最后男主角逃出来找到女主角的那一段,主角在命运坎坷和角色之间感情纠葛之后的平静,给观众一种情感上的反差以及审美新的体验。

(三)唯美主义的故事情节

早期的韩国偶像电影受其他国家电影形式的影响,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主要包括三个特点:一是以情感发展为主,事业并存;二是青春校园类;三是单纯、浪漫类。在韩国偶像电影中,关于情感方面的问题,往往都是以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进而展开故事情节,同时,还会伴随着浪漫的场面和唯美的插曲。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地发展,正体现的是唯美主义。不仅如此,影片中对男女主人公的刻画不是很烦琐,通常来说不多于四个人物,而且情节的模式都是固定的。在韩国偶像电影中,问题的来源大多数是第三者的产生或四个人之间相互的感情纠纷,男女主人公最后的结局也是一成不变的。一是女主人公的身旁有一个忠心不贰的男演员,再者就是男主人公的身旁有一个心狠手辣的女演员。在剧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破裂都是因为第三者的出现,两个人经历挫折后,在结局之前又重归于好。在这样固定的情节中,不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较少,而且问题明显,感情跌宕起伏,但是能使电影的曲折感更好地展现出来,让偶像电影的审美感进一步升华,凸显韩国偶像电影中的唯美主义。

而在电影《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中,也将唯美主义表达得淋漓尽致。导演精心的安排,使电影流畅度很高,结构、情节明了,细节刻画得恰到好处,各个方面体现出的唯美主义不尽相同,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美感,同时具有审美感和艺术性。这与唯美主义的口号“唯美主义引导艺术潮流”相符,追求艺术“美”。

二、唯美主义在韩国偶像电影中的语言、环境

(一)唯美主义的外包装

韩国偶像电影在曲折的发展道路上,已经形成了唯美的包装。在影片中,不仅有当红明星的出演,而且其商业化的包装更吸引观众的眼球,剧中通过采用不断地改变男女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吸引观众的目光,引领时尚潮流,并且创造出浪漫、温馨的背景,这都是唯美主义的体现。例如,在由李基宇、赵寅成等主演的电影《假如爱有天意》中,通过变换主人公的服饰、头型等;在电影《白色情人节》中,主人公朴新阳不断更换世界名牌服装,进而体现出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这样的商业化包装在韩剧中不仅符合主角的独特风格,而且使画面更具有观赏性和审美感。与此同时,韩国偶像电影在选择主人公的穿着打扮上,也都符合主人公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如在电影《热爱》中,同甘苦共患难的男女主人公在着装上有明显的差异,但是这样刻意的设计,不仅凸显了人物与人物间感情的跌宕起伏,还增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凸显幸福感、喜悦感与审美价值。在这些商业化的包装背景下,增强了造型的唯美包装,也让韩国偶像电影中的唯美主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唯美主义的语言特点

电影语言有着很高的价值,其在画面上对于主旨的表达有重要作用,同时它本身的唯美意义更直接地体现在外表,进而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内涵的某种现象。在韩国偶像电影中,语言具有极大的魅力,用短而精悍的人物间的对话,体现出语言中的唯美主义。在不同的电影中,语言能够传达人物间的思想感情、反映背景特点。尤其是在韩国偶像电影中,语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而且还直接地、详细地、生动形象地体现艺术特点,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充满了唯美主义特点。韩国偶像影片中也根据人物间语言对话的特点以及当时的场面,从而常采用镜头远近切换的方式,这样也更能体现语言在影片中的重要作用,渲染了不一样的色彩,让观众看起来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韩国导演考虑到语言中存在的唯美主义,并且充分利用“美”的这一特性,使自己创作出来的电影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在视觉感上存在与众不同的一面。利用语言魅力与现代技术,促进电影的不断进步,从更深层次挖掘电影中的唯美主义。

(三)唯美主义的背景体现

韩国偶像电影中的场景也有很多类型,例如装修豪华、风格独特的屋内场景;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大自然场景等。如《白色情人节》中欧式风格的酒吧、《狼少年》中设计精致的西餐厅等,都是因为其独特的风格、浪漫的场景及唯美的设计受观众的喜爱,这些地点在电影上映后都成了旅游胜地。与此同时,韩国偶像电影体现出的五彩缤纷的自然环境,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感,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也衬托了背景环境,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艺术特点。在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中,风景如画的原始森林,风景独倚的雪后美景,遍地金黄色树叶的乡间小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电影中的唯美主义。也正是因为这样,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拍摄地春川岛,从无人知晓的小岛变成了家喻户晓、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从此成为全国人民度假首选的地方。

在电影《与犯罪的战争》中,背景也体现出一种“美”感。主角崔翼贤的出生恰好适应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他可以屈服,可以忍痛割爱,可以助人为乐,为了谋生存采用各种手段,正如朋友所说的:“想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你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自己赶上时代的潮流,不会被社会抛弃。”最后的主人公因用各种手段获得成功,使自己从一个被人忽视的公务员奋斗到社会上流人物。无论是场面还是背景,都能反映出韩国偶像电影的审美感,同时这种独特的背景设计,也是唯美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唯美主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背景的渲染。韩国电影的制作人在创作过程中很重视这一点,采用简单的音符来构造童话般的世界,同时体现韩国偶像电影的浪漫色彩。所以,跳动的音符成为塑造唯美主义的一部分。不管是电影《狼少年》的片头曲,还是电影《热爱》中的插曲,或是电影《白色情人节》的片尾曲,电影中美妙的旋律都成为韩国偶像电影的又一大特点。

第6篇:唯美女神范文

说《北京遇上西雅图》发挥了本色,是觉得湯唯只是一个热情的平凡女生,一点就燃,大家对她期待太高,以至于她也有些迷失,这次选片终于正确了。《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吃软饭的吴秀波虎落平阳遭遇婚变,傍大款的湯唯失去靠山无所依托,在西雅图海边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人深情。

本片流畅精巧女导演致敬用心,西雅图、纽约外景拍得很美。一个人看这个片子会有些伤感,因为会想到很多往事。笔者被微微打动了两次,开怀大笑三次。见到邻座有女生看哭了。吴秀波内敛细致的“收”,湯唯跋扈热情的“放”互成优势,映衬很好。再次认为她真不是女神就是一爽朗的邻家姑娘。

从性别营销上看,《北京遇上西雅图》是女导演的女性电影,感性,热烈,情绪化,相信直觉,一定会深得女生喜欢。《西雅图夜未眠》也是女导演作品,薛晓路学到了人家的态度。如果被《假装情侣》、《我知女人心》、《窈窕绅士》、《幸福额度》、 《101次求婚》等都市爱情吓到了,看这个片子会补回来对此类国产剧的信心。

诺拉·艾芙隆导演在拍《西雅图夜未眠》的时候已经五十出头,却有一颗感性的少女般的心。在《北京遇上西雅图》里面,薛晓路实际上也不算年轻,但是还是对女性题材,对当下生活的困顿还是保持了敏感。“小三”重拾人生路的故事有童话色彩,但并不算说教。片中哪怕是作为配角的小萝莉和纽约的东北女警察、婚纱店服务生都很出彩,令人印象深刻。

要说不足,湯唯饰演的文佳佳估计是穷苦孩子出身,能吃苦,心不坏,然后在大染缸傍上了金主,要是交代清楚一下多好,她在物质享受面前的不断加钱买幸福的嚣张,失意之后擦马桶的平实。没有细节为这种能屈能伸、没心没肺、乐于助人的性格做注解。如果有的话,那么她的行为、形象将变得更有说服力,而不是单纯的“感情用事”。

第7篇:唯美女神范文

角色名;

爱斯米(美丽女孩、善良、美丽)

唯多王子(人长得不但英俊,还善良)

王后(宠爱小公主,非常热情)

国王(喜爱大公主、二公主,对人很冷漠)

善良小女巫(很爱助人为乐,美丽)

小公主(唯多王子的妹妹,很善良、美丽)

二公主(向着 她的姐姐,很邪恶,表面美丽)

恩俊王子(喜欢爱斯米,很英俊。)

大公主(表面很美丽,内心很邪恶)

那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住着许多许多公主和王子,就在这一天……

第8篇:唯美女神范文

微香丝丝入扉,轻声而来,怡心悦肠,乐而忘忧。此香何寻?无吹灰之力亦非跋山涉水可以,来则自来,去则自去,不留半点痕迹,唯有余韵思远。怀微香,犹玲珑系在,时而飘音;犹美文相伴,时而情浓味溢。微香有时使人心旷神怡,亦便人颓唐置气。也许,她就是像天使,每个人都会在好身上得到美的温习。当她飞临向身边时——大口呼吸,甚至做了一些舒适的动作——对着空气拥抱,也就是把她给拥抱了——微香,空气是她存在的世界。唉,也许太眷顾着女神,对于微香,天使,没有了狂热者的那般执着的幽怜了。仿佛是一条妩媚的清溪,映着白云蓝天,映着群芳众草,当你追随着她时,你的身上就会弥漫着一种青春与快乐,你的影子贴着溪面,就好像和她牵手漫步云端,漫步在春天的囿园。而有一种并非执着的松散思绪,带着一种对美的背叛,心不在焉了,松开了手,却发现,她离得好远。当溪流远水,又在虔诚的跋涉中煎溶。多想再回味一下微香,却,空气里只是淡淡的寂寞了。

一倚二靠三空叹,明月有意照相我还,送我梦里正秋霜,万般冷,千般凉。欲语哽咽,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我也想,往事,是否就意味着“往去”。想回到过去,执着着一种独自导演的等待,等待着一种美盛开,盛开在花圃梨园。也许有过的,太美了,美得太绝了——以至风吹可破,雨点便落。但唯一可以确定的的是,她曾绽放过,而那一刻我守住了,眨眼间的美,我守住了,幸与不幸也是从那时开始。

第9篇:唯美女神范文

[摘要] 青春的美好与残酷是岩井俊二影片永恒的主题。他将残酷的情节与唯美的表现手法相结合来诠释青春,形成了独特的“岩井美学”。他的影片中普遍隐藏着一种内在逻辑结构关系,即主人公因某方面的缺失或面临的威胁而主动寻找救赎的关系。

[关键词] 岩井俊二 缺失 救赎 主题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04

青春的美好与残酷是岩井俊二最热衷也最擅长表现的主题。在他的电影中,经常以唯美的画面来表现死亡、恐惧等残酷的情节。而这种“残酷感”则是通过一种特定的结构设置产生的。通过对他的几部主要影片的分析,本文提炼出一个共同的结构,即主人公因内心的缺失或威胁而寻找救赎力的结构关系。这个结构可以说是岩井俊二为其影片制造“残酷感”的一种最常用的具体手段。

一、主人公面临的缺失与威胁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主人公具有一种共性,即无论是“古灵精怪型、温和内敛型、纯洁另类型”[1],他们的生命中普遍存在着精神层面的缺失或者面临着身体及精神上的威胁。

影片《梦旅人》中三位主人公就面临着安全感的严重缺失。卷毛、可可因杀人并产生心理恐惧被送入精神病院。封闭的情境设置如同《飞越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等一系列影片,它们普遍以“围墙”创造的密闭空间来象征体制、社会、道德对个体的禁锢,《梦旅人》中的围墙同样可以被视为一个不可逾越的禁区。卷毛曾经杀害的老师经常出现在他的幻觉里,使卷毛时刻处在罪恶感和恐惧的威胁中。可可杀死了自己的孪生妹妹,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她时刻以黑色为伴。恐惧、他人的威胁感使他们被禁锢在无法躲藏的痛苦之中,在精神层面普遍缺乏对他人和世界的安全感。在影片《燕尾蝶》中,女主角雅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缺失。首先,导演在影片一开始就夸张地表现了雅并的母亲去世的情节,父亲的形象更是根本没有在影片中出现,观众只能从台词中得知雅并是妓女与嫖客所生的孩子。失去父母的雅并,在血缘身份上是缺失的。其次,导演将故事的发生地设置在一个文化混乱的虚构之地“元都”,在那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说着混杂的语言。“我很单纯地向往那样一些人, 他们为了自己的家庭, 抛弃了国籍出来找钱挣而来到了东京, 他们是不是更健康一些呢, 我想无论如何也要拍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所创作的作品不是以现实的东京为舞台,而是去创造一个架空的城市‘元都’。” [2]作为生活在这座“架空的”城市中的一员,雅并的国籍和文化身份也是混乱和缺失的。在外型上,雅并有着少女清纯的面孔、乌黑柔顺的长发,犹如清水般纯净天然的形象和雅并血缘、国籍和文化身份的空白缺失是相符的,同时也为她日后逐渐由身份的缺失走向自我身份和自我价值的确立留下足够的空间。岩井俊二的另一部影片《爱的捆绑》,空间和人物设置都十分简单。整个影片被安排在一个封闭的、甚至与世隔绝的屋子里,只有作家由纪夫和妻子萌宝两个人。单纯的空间和人物设置使由纪夫成为萌宝唯一的关爱来源,而忙于工作的他日渐忽视了内心脆弱而渴望关爱的萌宝。萌宝成为“强迫性紧缚症候群”也正是因为丈夫关爱的缺失所致。在岩井俊二的代表作《情书》里,两位女主角也面临着不同的缺失与威胁。影片开始,渡边博子的丈夫去世,渡边博子因内心难以释怀而向其丈夫藤井树(男)学生时期的住所写信。她的内心被回忆和幻想占据,现实力量的缺失使她无法从难以自拔的怀念和痛苦中被解救出来。另一位女主角藤井树(女)的父亲因感冒咳嗽去世,她自己也患有同样的疾病。因而藤井树(女)也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导演用一段类似藤井树(女)在医院里的幻觉的情节表现这种威胁距离她十分之近。

主人公在关爱、自我身份和价值的确立、安全感等方面的缺失以及死亡、恐惧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层面的威胁几乎存在于岩井俊二的每一部影片中。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缺失和威胁,才形成了主人公寻找完整与救赎的内在动力,为岩井俊二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增添了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结构性关联。

二、对救赎的主动寻求

虽然影片中的主人公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精神层面的缺失与威胁,但他们同时也对自身的缺失具有一种普遍的自觉性,能够主动地寻求一种外部的、在他们认为高于自己能力的力量来填补内心的缺失,驱散内心的恐惧。

在影片《梦旅人》中,卷毛在得到一本《圣经》之后笃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认为相信基督才能得到救赎。卷毛、可可、小悟始终盼望着世界末日的到来以寻求解脱。可可与卷毛面对大海,“我始终非死不可。让我替你洗去你的罪吧”[3],是试图用自己的死亡将她爱的卷毛从恐惧和痛苦中解救出来。他们被罪恶感、恐惧感困扰,在他们眼中,基督、死亡就是救赎的力量。在《燕尾蝶》里,固力果给雅并起了这个名字并在她的胸口画上毛毛虫,使她第一次意识到她缺失对自我的身份和自我价值的确认。后来在摸索中成长起来的雅并刺上了与固力果相同的燕尾蝶刺青。从毛毛虫到燕尾蝶,从被动的“被画”到主动要求刺青,从浮于身体表面的笔记到融入血液的颜料,寓意了雅并从被动到主动,从懵懂到自我觉醒的成长过程。雅并认为燕尾蝶给了固力果好运,将燕尾蝶作为象征力量和好运的图腾,也作为自己生命的引导和自我确认的救赎力。在电影《爱的捆绑》中,萌宝因为缺少丈夫的关爱而缺乏安全感,用绳子捆绑一切包括自己来寻求安全感。用具象的绳子捆绑抽象的安全感,用错位的荒诞表现了现代生活中人的异化。毛线、绳子充当了萌宝内心渴望安全感与关爱的救赎。《情书》中的渡边博子则需要通过自己只是藤井树(女)的替代品这一事实将自己从对藤井树(男)的回忆中解救出来。藤井树(女)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爷爷不顾一切地及时抢救挽救了她的生命,死亡的威胁被亲情救赎。

正如以上的例子,在这些救赎力中,既有合理的、奏效的,如《情书》中的现实和亲情,也有错位的、无效的,如《梦旅人》中的死亡、《爱的捆绑》中的绳子。当救赎力无效时,主人公的命运会走向绝望或者死亡,呈现出悲剧的倾向,给人以青春与命运的残酷感。即便主人公所寻找的救赎力能够弥补内心的缺失、驱散内心的威胁感,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同样会给人青春残酷的感受。

当逆光、局部光斑的使用、轻微的曝光过度、空灵的背景音乐等唯美的表现手法借由以上两种情况所创造出的残酷感作为情节和结构支撑,与之共同出现在影片中时,就构成了唯美与残酷的双重效果。在影片《梦旅人》中,小悟缺乏内心的安全感而寻找死亡的救赎,他不小心从墙上摔下,满脸是血,生命垂危,在他生命最后一刻仍执著地朝着相反的方向“要爬上围墙”[4]。一方面,导演故意将这样血腥、残忍而有震撼力的画面用将近半分钟的近景和特写加以强调和放大,死亡这种救赎力的无效使小悟的垂死挣扎显得更加无助和值得怜悯;另一方面,又将情感取向与画面完全相反的美妙抒情的钢琴曲和产生唯美幻觉的逆光与画面内配合,产生了比两者单独相加更强大的震撼力,使观者的内心同时充斥着残忍与宁静两种极限。相似的例子也出现在《爱的捆绑》中。萌宝为寻找安全感让由纪夫用绳子将自己牢牢固定在墙角。把绳子当做安全感缺乏的救赎,显然是不能奏效的。曾经彼此关心并相爱的人现在却像狱长与囚犯一样,内心疏远,彼此折磨,这样的事实是残忍的。在画面表现上,曾经色彩温暖的家只剩下单一的色调和诡异的气氛,萌宝静静站在角落,充当救赎力的绳索像是滑稽的道具,束缚住了萌宝却没能拴住丈夫由纪夫的关爱,原来温馨的家此时像是地狱。然而在配合表现这样残酷的情节时,顶光的运用和空灵唯美的音乐却使“地狱”充满了天堂般神圣美好的幻觉。岩井俊二擅长将因救赎力的失效和寻找救赎所付出的代价而产生的残酷感与唯美的声画表现手法相结合,一方面,是对故事本身的情感倾向的平淡化的处理,不管是主要人物的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死亡,都没有大悲大喜,悲喜的情绪很大一部分被消解在唯美的画面处理中。另一方面,这样的处理创造出一种复合的效果和复杂的审美感受,充满感官到内心的震慑力。影片所引发的是震撼和观者的思考,而非滥情。

唯美与残酷这对看似矛盾的存在之所以能在岩井俊二的影片中如此自然而普遍地存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设置使之上是建立在日本已有的民族心理基础之上的。日本人“相信人有两种灵魂……是‘温和的’灵魂和‘粗暴的’灵魂,每个人、每个民族的生涯中都既有‘温和’的时候,也必须有‘粗暴’的时候。……这两个灵魂都是必须的,并且在不同场合下都是善的。” [5]唯美的情感趋向“温和的”这一描述,而残酷则是一种“粗暴的”行为所带来的感受。既然在日本“温和”与“粗暴”共存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民族心理,那么岩井俊二影片中唯美与残酷同时出现在一部影片甚至一个画面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主人公因内心的某种缺失、威胁而主动寻找救赎力的结构是岩井俊二影片中隐含着的但又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结构。它不仅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其行动提供了动机,而且也是影片一条隐晦的线索,成为表现青春残酷主题的内在支撑。只有以主人公面临的缺失与威胁以及在寻找救赎过程中所遭遇的曲折以及由救赎力量的无效所表现出的青春残酷这一主题作为支撑,声画对位和唯美的表现手法才得以拥有依托的情节和媒介,与之配合,从而形成残酷与唯美的对立统一。这样的内在结构关系在建构“青春的美好与残酷”这一影片主题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文静.花之恋―岩井俊二导演风格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07.

[2]钱有珏编译.90年代的日本电影 四导演访谈[J].当代电影,1998,第3期:99页

[3]台词引自影片《燕尾蝶》

[4]台词引自影片《梦旅人》

[5]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