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员工培养方案范文

新员工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新员工培养方案

第1篇:新员工培养方案范文

本文对档案馆员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了分析,从档案馆员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与培养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新时期档案馆员职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档案馆员;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档案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对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人们对档案的利用愈加频繁,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与重视档案文献资源。档案馆功能的拓展使档案馆员从档案资料保管者逐渐转化为知识管理者,需要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检索与利用等,对档案馆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档案馆员的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

新时期档案馆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应该抓住实践能力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两条主线,促进档案馆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与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

1、复合型档案馆员培养目标

档案馆员一方面需要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的理论、方法等进行掌握,另一方面需要对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的理论、方法等进行掌握。在档案馆员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其知识与能力的并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内容与实践能力,还要对图书、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涉猎与了解。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馆员的一专多能,成为复合型档案人才。

2、学术型档案馆员的培养目标

学术型档案馆员指的是馆员一方面具有非常扎实的档案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学术研究与科研创新。学术型档案馆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中坚力量,通过对档案管理新理论、新技术等内容的研究与拓展,为档案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应用型档案馆员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档案馆员在业务技能方面非常突出,能够有效的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检索与利用,通过对档案的加工与整理形成高质量的档案信息产品。应用型档案馆员不仅熟练掌握了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还对办公软件、档案管理软件、网络检索技术等知识与技能较为熟悉。

二、新时期档案馆员职业素质的培养策略

1、制定合理的档案馆员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级档案馆为了谋求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自身的长远发展规范中都非常重视档案馆员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档案馆员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注重馆员档案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等宏观知识层面的能力培养与提高,同时注重馆员对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馆员知识结构的调整,促进馆员视野的开阔,培养满足档案管理发展的复合型、学术型、应用型档案人才。档案馆在进行档案馆员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履行自身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职能。

2、选择正确的档案馆员职业素质

培养路径档案馆员在知识结构、业务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要依据馆员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培养路径,从而促进培养效果的提高。职业素质培养路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科班出身的档案馆员较少,大部分馆员都是其他专业毕业的,缺乏档案管理的理论基础,针对这种类型的馆员要加强其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的进修学习,确保其能够胜任业务工作。第二,档案馆聘请相关的专家、技术人员等具备培训班、专题讲座等,通过这种方式促进馆员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第三,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通过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方式为馆员提供学习平台,馆员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景有目的的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途径。第四,档案馆岗位轮换是对馆员业务能力提高的一种激励,同时也为馆员创造了非常可贵的实践机会,有利于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第五,与其他档案馆之间、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定期的学术交流,促进馆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研究创新的档案馆员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档案馆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应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注重各种开放机制的引进,树立创新意识与开放意识。首先,注重馆员能力素质的培养,培养馆员的开放思维、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开发能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其次,强化档案馆员在研究中的思想开放性,对各种先进的研究成果与方法进行吸收与借鉴。最后,对档案馆员的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进行激发,敢于超越传统,对档案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

4、组建科学的档案馆员职业素质知识模块

注重培养馆员的实践性能力与创新性能力,提供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多种路径,对档案学研究理论中的知识等进行明确,为馆员提供相关知识获取的方法与途径。培养馆员的批判性生思考和知识管理决策的技能,培养独立与合作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以及必要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

三、总结

第2篇:新员工培养方案范文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地推进与发展,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也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中小学网管员除了要完成常规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保障学校网络正常运行、网络应用开发与维护、面向全校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与辅导等各种任务,技术性强,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这给中小学网管员培训的组织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规定的短期培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值得思考。

视频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视化、情景化等特点,将针对特定教学目的设计的视频案例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能帮助中小学网管员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它对培养中小学网管员的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等方面有着较明显的优势。可以尝试在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引入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由短期集中式转变为基于视频案例的在线学习培养模式,学员先通过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观看精选的教学视频,选择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场景片断观看学习并记录下疑问,然后通过在线交流平台跟其他学员交流或者向专家咨询,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场景,挖掘网管员的实践性知识,同时还能提供有效的协作学习和反思机会。

二、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与视频案例教学

中小学网管员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除了要完成常规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外,还肩负着保障学校网络正常运行、网络应用开发与维护、面向全校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与辅导等各种任务,其工作范畴包含教学、各种教学相关的辅助工作、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教师培训等,即不同于普通的任课教师,也不同于企业公司里的普通网管员。而现有培养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广大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需求,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中小学网管员提供更好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值得深思。本研究调研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认知特点以及现有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基于建构主义和案例学习理论,尝试将视频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以期提高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效果。

1、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认知特点分析

通过对江苏省部分中小学网管员的网络调查问卷发现,他们在专业技能认知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中小学网管员工作中既需要教学技能又需要网络管理相关的各种专业技能,涉及范围多而杂,同时还需要相当的深度,这给中小学网管员的技能培养工作带了相当的难度。

(2)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实践经验严重缺失。一方面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对网管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小学网管员承当网络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大量教学、培训等工作,没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网管实践经验严重缺失。

(3)中小学网管员难于找到可以直接借鉴的成功案例范本。中小学网管员工作性质特殊,在一所学校里从事这项工作人数并不会太多,无法通过同事间的交流学习获取成功的案例范本,而网络上可以找到的网络建设案例又未必完全适用于学校。

2、现行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分析

调研发现,目前绝大多数省市都通过短期集中培训模式来进行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各地教育厅或教育局定期举办中小学网管员研修班,短期集中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1)短期集中培训模式难以让每个学员都满意。参与研修班的学员专业水平不尽相同,各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大相径庭,这给短期研修班的课程设置带来了困扰,无法满足每一个学员的需求。

(2)短期集中培训模式能传达的信息量有限。短期集中培训模式集中培训时间非常有限,而中小学网管员工作涉及的内容又很广,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短期研修班顾及到培训内容的广度就无法顾及到培训内容的深度,顾及到培训内容的深度,就无法顾及培训内容的广度。

因此,短期集中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新需求,中小学网管员群体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方便他们快速的构建起工作中所需的各类实践性知识模型。

3、视频案例教学与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视频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视化、情景化等特点,可以尝试将视频案例教学方法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以期提高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效率。案例教学能揭示客观现象中的缄默知识,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通过模拟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解决,帮助学员积累专业经验,培养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有效提高了教学效能,被舒尔曼称作“对于教师教育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传统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大多采用文字来描述案例,而中小学网管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对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需要更直观、更直接的方式。新兴的视频案例教学法既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情景,又有利于深度挖掘实践性知识,同时还能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协作式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正适合针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

将为中小学网管员群体量身定制的视频案例引入到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中,构建一个基于视频案例的网络教学平台,有学习需求的中小学网管员自行登录到网络教学平台中,有选择地观看各类教学视频,并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跟其他学员讨论或者向行内专家咨询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自测题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样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有利于中小学网管员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对培养中小学网管员的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等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挖掘网管员的实践性知识,能提供有效的协作学习和反思机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开支。

本研究首先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分类与细化,形成基本专业技能目录,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构建综合专业技能案例;然后,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法;最后,基于各级专业技能目录与专业技能培养方法,搜集并制作各类基础资源库,形成一个基于视频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下面将重点介绍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结构框架。

三、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 技能培养模式

图1展示了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基本结构。本模式从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析、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法以及各类基础资源库的构建三个方面,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下面将逐一介绍。

1、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析

要更好地为中小学网管员群体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首先需要了解中小学网管员群体的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和特点。通过电话咨询、网络问卷调查了解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的需求,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框架结构,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成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两大类。其中,基本技能是综合技能的基本构件,而综合技能是若干基本技能的组合与高级应用,两者互为补充,互相引用,综合技能的讲解与演示中会引用到若干相关的基本技能知识点,而基本技能中会提供一些综合技能作为其参考的应用场景。

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中需要提供基本专业技能目录和综合专业技能目录。其中基本专业技能目录通过对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进行细化与分解形成,然后,在基本专业技能目录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网管员的实际工作场景设计并形成综合专业技能目录。

2、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法

上文将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分作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两大类,其中基本技能代表基本知识点,更侧重于理论基础,而综合技能则需要在己经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对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更侧重于动手实践方面的内容。而无论基本技能还是综合技能的传授与培养方式都可能会用到讲授、自测、示范、答疑,本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就提供了讲授、自测、示范、答疑这四大块功能模块。其中,讲授功能需要调用到视频课程库,自测功能需要调用到测试习题库,示范功能需要调用到视频案例库,答疑功能需要有众多在线专家做支撑。而视频课程库、测试习题库、视频案例库与在线专家库,组成了基础资源库,建设内容丰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基础资源库是保障平台获得良好使用效果的先决条件。

3、基础资源库的构建

本研究的各类基础资源库基于新兴的云计算技术搭建,能够实现对现有各类资源库的智能化无缝聚合,从而保障基于视频案例的中小学网络管理员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得以有效推行。首先对各类资源库的数据格式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对照国家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求同改异,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按国家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对现行的任何资源库进行重新组合,实现现有各类资源库的智能化无缝聚合。底层的基础资源库中的资源可能来自于互联网,来自于各地学校自行采购的教育资源库,也可能是自行制作的教学视频,而对于平台的用户来说,所有的资源都只需要通过平台访问,从而让中小学网管员专注于专业技能知识学习,不为资料搜索所累,使基础资源库真正为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

四、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一个实用有效的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是本研究的研究载体。通过对平台各层次用户的需求分析,并结合大量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功能,得出本平台的设计目标。

1、设计目标

(1)便捷的检索功能——可以为视频案例设置多层次、立体化的关键词,从而实现便捷的检索功能。

(2)良好的互动性能——平台不是单纯的展示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能够提供良好的互动与评价。通过对同一视频案例的留言互动,加上视频案例的客观文本材料,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案例场景产生新的认识,由浅入深,从表面认知向知识内化发生质变。

(3)安全可靠以及可扩展性——平台应具备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同时,能较好支持案例与用户数的不断扩充。

(4)支持发展性评价——可以设计一些发展性量表,通过研究用户使用平台的痕迹,分析网络教学的有效性与用户的成长。

2、平台架构与主要功能

本平台引入了P2P流媒体技术,采用基于MVC模式的STRUTS技术进行设计。P2P流媒体技术与传统流媒体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在播放过程中不仅仅可以从流媒体服务器取得媒体流,还可以从其它用户那里取得媒体流。同时,用户还可以把自己己下载的媒体信息共享给其他用户。

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系统功能分做前台应用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两大模块。

前台应用系统分作个人管理与案例应用两个子功能区。其中,个人管理功能区包含用户登录、个人信息管理、案例收藏夹管理等子模块;应用功能区包含案例检索、案例展示、热点排行、最近更新、在线答疑、在线自测等子模块。

后台管理系统分作系统设置、案例管理、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四个功能区。其中,系统设置功能区包含公告管理、基本信息配置、栏目管理等子模块;资源管理功能区包含案例管理、案例、案例审核、上载案例上载自测题等子模块;权限管理功能区包含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等子模块;系统管理功能区包含系统日志、备份恢复、访问统计等子模块。

五、基于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中小学网管员专业技能培养评价

针对本研究的目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第二步,视频案例的收集与制作:第三步,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实验;第四步,总结与反思。

本平台的研究对象定位为江苏省中小学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培养,首先,设计了《中小学网管员基本专业技能摸底调查问卷》,通过纸质和电子问卷两种形式进行了数据采集,确定了平台中用到的视频案例的总体范畴。然后,邀请资深专家针对需求,进行视频案例的收集与制作,从而形成初步的视频案例资源库。

在已有视频案例库的基础上,邀请部分中小学网管员以及部分专家参与了平台的试用,通过对实验者的调查,得出如表1所示的教学效果评价表。

培训效果评价不如预期,主要因为很多参与试用视频案例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学习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另外,如何让案例更贴近中小学网管员的工作也值得思考。但大多数参与者都对案例内容感兴趣且认为自己得到进步,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的访问统计可以 看出大多数用户对视频案例热情度很高,点击量很大。

第3篇:新员工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西南科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培养方案

中国有句古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今后的成长和成才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①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工作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来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完成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②

一、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专业技能形成的奠基时期,是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等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以后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重大的导向作用。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一项学校教育活动,有着转为普遍的特征和传统。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也遵循了这一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传统,同时,根据本校的特点,也有自已的特色。

目前,国内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己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大同小异。入学教育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系统的组织人员和辅导员为主实施,在时间安排方面,普遍采用新生入学教育周或入学教育月的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学校用大约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西南科技大学的入学教育时间为三个星期,军训是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辅导员是入学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但是,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人员,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培养方案方面教育重视不够,给学生后面四年的学习和生活,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二、突出培养方案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 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一) 培养方案的重要作用

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两个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蓝图。③

西南科技大学自2004年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以来,通过多方努力,完善了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习机制,初步探索了“因材施教”、“弹性培养”的育人模式。

我校2005年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在遵循学校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基础上, 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专业教育(工程技术基础、专业基础)、综合素质教育(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等)“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构建理工融合、文理交叉的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形成以科学思想、人文精神、素质教育为核心,相互交融的“知识-能力-素质”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才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为核心。

(二)培养方案教育重视不够引起的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制定教学文件,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基本依据。我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了培养方案教育版块,但是远远没有达到重视的程度,只是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进行简单的介绍,这些给学生后面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 学生选课偏离培养方案的要求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西南科技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又根据本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符合时代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然而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我们制订培养方案的意图,在选课过程中,偏离培养方案的要求,对我校多方努力共同修订的课程,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重视。

2. 影响学生完成学业

我们在毕业生资格审核过程中发现,很多大四学生,临近毕业,仍有许多课程还没有完成,没有达到学校培养方案各版块的要求,不能顺利毕业。在与这些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学生根本不知道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几乎没有认真仔细地研读过培养方案,因此,对培养方案的结构并不清楚,更不理解培养方案各版块开设课程的真正目的。学生不能完成学业,就会延误毕业时间,也会影响学生其他各项毕业事项的安排。同时,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给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影响学校培养方案的执行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上这个表是一般本科学校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全校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都是围绕学校培养方案来进行的。学校培养方案一经制订,就会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学生不能完成培养方案的要求,就会影响学校培养方案的正常执行。另外,学校培养方案的每一次修订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不能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太多,就会引起培养方案执行者,学校教学及管理人员对本校培养方案的误解,造成培养方案频繁的修订。这样会浪费学校大量的资源,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育人格局,也给学校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带来诸多困扰。

三、突出培养方案教育的实施方法

以上分析了培养方案教育的重要性,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培养方案版块教育重视不够给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给学校教师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者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浪费了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培养方案版块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重视培养方案内容讲解的系统性

西南科技大学把培养方案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部分,这是十分必要和值得借鉴的教学内容。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军事训练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培养方案版块的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通常的做法就是让每个学院教学科研办的一位老师利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给全年级新生讲解培养方案相关的内容。实际上,对培养方案的讲解,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并没有涉及到培养方案的精髓内容。首先,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新生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新的困难还没来得及面对,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历程还没有来得及体验,因此,对培养方案的重要性根本没有概念,当新生真正遇到实际困难和问题时,学生就很被动。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的专业知识规格与文化人格由课程预设方案来引导,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版块的优化,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地方院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和难点。学校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了一些对应的课程,在培养方案中都会有所体现,但是如果学生不了解学校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就会浪费学校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如果学校能够在讲解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重点详细讲解一些学校的特色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课程的特点、特色,学习方法和用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出现设置的课程却有人选的现象,节省了学校的各种资源。

(二)延长培养方案讲解的时间

重视培养方案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延长新生入学教育中培养方案讲解的时间。把一个多小时的粗略讲解变成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常规教育。过长时间、过于单调形式的讲解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如果学校能够使培养方案的讲解多样化,如,做成PPT动态化的形式,让高年级学生给新生讲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即他们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使抽象的讲解变成具体化的内容,;使培养方案讲解的时间阶段化,一天中的一两个小时变成多天的多个四十分钟;使培养方案讲解系统化,也像其他一般课程的讲解方式那样,分为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等等,每一讲都应该有一个主题,解决学生的若干个实际问题。另外,每个学院的情况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不同培养方案的讲解形式。

(三)加强全校教师团体对培养方案的全面理解

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体的全面参与,需要大学内部相关组织系统的协调配合,需要校院领导,辅导员、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高年级优秀学生的全员参与。西南科技大学培养方案讲解的群体通常是每个学院教学科研办的老师,只有这些老师对培养方案的结构和要求了解得比较清楚,因为他们是审核毕业生的主要成员。但是,这些是不够的,教学科研办的老师只会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来审核学生能否毕业,并不能确切了解学校开设一些特色课程的意图,也不能清楚讲解所设课程的主要特色、特点。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开设一些培训课程,加强教师团体对培养方案的全面理解,即使全校教师包括辅导员教师、教学科研办管理教师、教务处行政管理教师及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对学校培养方案有一个深入全面的理解。

(四)任课教师加入培养方案教育队伍

高校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掌握教学活动的主导权,具有权威的地位,有教育学的丰富经验,具有其他教育工作者所不具备的潜在优势,应该是入学教育的核心力量。据调查,大学新生并没能有效地获得大学教师的支持。⑤在对培养方案进行讲解时,学院教学科研办的教师只能讲解培养方案的基本结构以及培养方案对学生完成学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并不能讲解培养方案中学校设置的一些特色课程的精髓。而任课教师能够全面讲解这些课程的特点和特色,能够有效地指导新生的选课,避免学校内部资源的浪费,能够和学校其他部门形成一个系统的育人格局。

四、结语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所以我们要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抓手,充分挖掘有教学积淀的基础,设计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整合优质资源,彰显专业特色,笔者提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重视培养方案版块的教育,这会给新生入学教育结束后的学习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校管理者的工作带来更明确的决策方向,给学校各类资源带来更少的浪费。笔者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希望本文能给其他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一点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吕达,曹琨.大学生入学教育浅析[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1):61-64.

[2]侯仲,“立体导向式”新生入学教育的三年探索[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6):107-109.

[3]曾冬梅. 席鸿建.黄国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99.

[4]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第4篇:新员工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58-02

近年来伴随着院校转型,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满足新装备发展和岗位任职需要的任职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鲜明特点就是强调教学活动实施的实践性。不论是学历教育,还是任职教育,实践性课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此,学科点不断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在课程设置、基础条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开展持续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促进学员提升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一、实践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个人训练的施训要求。为深入贯彻强军目标的重大战略思想,院校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初步形成个人能力,基本满足第一任职岗位的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个人训练内容在理论和实训等方面作了十分详细的规定,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内容和参考指标。围绕施训要求,积极开展军事院校教育改革,是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重要保障。

2.我系开展实践活动的现状。通过“2110工程”一期和二期建设,以及三届维修技能竞赛电工专业条件建设,我系现在能够开设电站自动化综合训练、电气控制线路连接、电力拖动装置排故等实践性课程内容。然而,随着舰艇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部队对人才能力需求在不断提升,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原有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等环节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系生长干部的非合训专业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只涉及到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大部分内容,而一些指挥类的实践性课程根本没有涉及。任职培训专业虽然比学历教育多设置了若干实践性操作课程,但离培养方案规定的严格标准仍有一定差距,如课程设置内容不够系统,有些课程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教学方式也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发展方向,直接影响了学员专业素养和第一任职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现状,学科点要积极开展电气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研究,紧跟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前现状和未来需求,按照大学转型建设发展的要求,针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岗位特点,在实践性课程体系、教材和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推进改革建设和创新发展工作[1]。

二、实践体系建设的内容

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考核的具体要求,确立突出实践的教学观,形成与学历教育及任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军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及其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为了达到充分提升电气工程专业学员实践能力的目标,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将围绕三方面展开。

1.任职技能实践体系建设。首先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内容,深入分析部队的实际需求。由于学员今后面临岗位的多样化,有必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面向岗位的任职技能训练体系建设。

对于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而言,面向岗位的任职技能是一项基本要求,即要求学员全面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标准。目前,合训和非合训学员完成了电气工程方向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的实践科目,任职培训实践内容则主要面向装备、面向岗位。我系开设的“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实验、“舰艇电力拖动控制装置”课程实验、“舰艇电站自动化”课程实验等单元实验以及“电机实践”、“电气设备综合实践”等实践能够满足上述人才培养方案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但也有部分指标无法达到,因此必须秉承人才培养方案精神,紧密联系舰艇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等领域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舰艇电工岗位操纵和其他维修管理工作相关实践内容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岗位的任职技能实践体系建设[2]。要本着系统化、科学化的观念,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合理设置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让学员将所学理论和实际动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员任职技能的有效提升[3]。

2.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创新实践体系”是在“任职技能实践体系”上的一个有效拔高和提升,要求学员在熟悉“电机学”、“舰艇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科学技术与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在电气工程专业领域进行分析论证、技术革新和学术研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具备本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通过创新实践训练体系建设,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学员参与一些课程设计、自主研讨、竞赛项目、课题研究等实作环节,完成电气工程学科专业理论、思维和实践训练,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员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有效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目前我系突出优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在实践课程设置上,逐步增加课程综合设计环节,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置了“电气数字控制系统综合实践”、“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综合设计”以及学员毕业设计等实作环节,较好地推动了创新实践训练体系的建设工作。但在创新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内容安排上,还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增加[4]。另外,在实验室条件方面,通过前期建设,积累了一部分创新实践所需的设备和器材,这些场地有效地支撑了实践课程的开展。但由于场地和规模等限制,训练功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创新实践教学日益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

3.考评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和实作项目上作了较为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紧跟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展实践能力考评体系建设,是检验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手段。以考评促发展,也是推动本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方法,研究确定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估原则,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细化实践环节的分类,既要看重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并根据分类权重,通过学员的过程表现和实验结果,制定出合理的考评方法和评分制度[5]。

我系通过实装操作、技能竞赛平台考核、电路产品设计等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对学员实践成果进行检验,已经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要求,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我们需要在发扬以前较好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践能力考评体系建设,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到各类自主科研、动手设计、军事指挥、组织管理等各类实践性活动当中,使学员逐步养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为第一岗位任职打下良好的工程技术和领导管理实践基础。

三、实践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法及措施

1.体系建设的实施思路。贯彻落实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提高学员能力的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重加强学员实践、自学、创新、主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军队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特色。针对以往实践性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构建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员各项能力的培养[6]。

2.体系建设的主要方法和措施。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梳理实践体系应涵盖的内容,针对部队需求,以及以往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尝试引入新的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建立高效、开放式实践教学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部队实际装备操作使用的全面对接和融合。面向任职岗位需求优化调整训练任务、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教学改革措施和手段,并要通过实际教学实践进行验证。

本教学改革项目将由本学科点统筹安排,以课程负责人及其教学团队为主体,针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围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建设、考评体系建设、教学资料文档建设及实验室条件建设等方面展开工作。

四、结束语

对现有的电气工程专业进行实践体系建设,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一是实践课程规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及考核机制建设将更加趋于完善,更加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施训要求;二是通过教学改革,能够在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手段建设、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建设等方面产生重大效益,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的本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三是通过教学改革的辐射作用,推进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及实验室建设跨上新台阶,更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该实践体系建设的改革研究工作,将有效推进实践教学手段建设、实践教学文档资料建设及实验室条件建设,显著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水平。另外,本研究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产生的一系列成果能够推广应用到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建设之中,尤其是对于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生萍,李宗范.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推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14-117.

[2]沈洪斌.突出军校专业特色建设现代光学实验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91-94.

[3]霍文兰.高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10,20(2):105-107.

[4]黄果,吴恒玉.电子类实验教学的现状与解决途径初探[J].装备制造技术,2010,(3):185-186.

第5篇:新员工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管理人员 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215-02

高校档案记录的是该校发展的轨迹,其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管理等工作都需要以档案作为依据,同时学校未来的发展策略也要将档案作为参考。可以说,档案管理是各大高校日常工作可以有序展开的关键。基于此,如何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及能力,就成为当前学校及管理者需要重点探讨的课题。

1 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必备的素质

由于高校档案涉及到学校招生、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高校档案管理既是一项繁琐而系统的工作,同时又与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文化积淀以及发展轨迹等密不可分。基于此,一名合格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1.1 业务素质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否高效、有序,与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密不可分。其中,作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对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或技能:第一,与档案相关的专业知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以及技术性都较强,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认真研读诸如《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文书》以及《档案文献编纂学》等与档案相关的书籍。从中学习和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与程序,以此来把握相关的档案管理技巧;第二,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新科技与新知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让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的收集、处理、传送、储存以及提取等环节都逐渐实现了自动化,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电子计算机、微缩等现代化技术与知识,以此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高效完成。

1.2 政治素质以及道德素质

相较于其他工作,高校档案管理会涉及到很多政治性很强的内容,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以下几点素质:第一,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坚定的工作信念,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政治敏锐性以及严明的政治纪律性;第二,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及淡泊名利等精神,并有着较强的纪律以及法制观念等;第三,具备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作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忠于职守,更重要的是要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基础上,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管理以及科研等方面工作提供力所能力的服务;第四,所有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都要具备严格的保密观念以及良好的保密习惯,不得参与任何有损学校甚至国家利益的行为或事件,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高校的正常运转。

1.3 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较强的法律意识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既细致却又繁琐的工作,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分类立卷、鉴定编目、区分全宗以及汇编注释等环节,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另外,在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向着依法治档转变。所以,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引起重视,比如《保密法》以及《档案法》等,认真学习其中的法律知识以及规章制度,从而严格规范以及约束自身行为,以此来为高校档案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 培养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策略

2.1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目前,还有很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仍把档案管理看作是W校日常管理中,对学生信息以及科研教学信息的简单整理以及分类储存。这种观念是十分狭隘以及片面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为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以及现代化,就必须要转变管理人员陈旧的思想观念。具体来说,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地通过培训或者自学来提升自我修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展示型”向“服务型”功能定位的转变,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来让档案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做好档案管理是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应尽的责任以及义务,化被动为主动,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学校或单位的交流互动,来吸收和借鉴好的经验与技巧,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档案管理模式以及方式方法,以此来实现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2 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政治素养

档案本身的政治性特征,决定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其中,为培养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思想理论教育活动,其培训内容包括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第二,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加强新政策教育,比如“十”重要精神以及提出的“中国梦”奋斗目标等,以此来确保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始终保持先进性;第三,学校可以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政治敏感性,从而在强化其政治素养的同时,实现档案管理人员拒腐抗变能力提升的目的。

2.3 强调培训教育,培养业务水平

在高校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培训学习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所以,为了切实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可以积极促进培训的经常化以及制度化,并建立健全相关的考核、考察制度,以保证培训成果。其中,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一,加强继续教育培训。为满足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高标准以及高要求,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型、多形式、多途径”的继续教育培训,在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得以不断丰富的同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实现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以应对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第二,加强专题培训。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校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为档案管理人员传授最新的知识、经验与技巧,还可以通过专题讨论或者现场研讨等形式,让档案管理人员获得更多参与培训教育的机会,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第三,外出参观学习。除了要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机会之外,学校还需要定期组织人员去档案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参观学习,这不仅可以开阔管理人员的视野,同时也有助于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更新或转变,从而为今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管理的准确高效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该校未来的健康发展。所以,应该正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培训,从而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养、服务意识以及业务水平等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以此来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蓉.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方法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2):71-73.

[2] 周肖霞.浅析民办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培养[J].科教文汇旬刊,2014(24):194-195.

[3] 余萍.试论信息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1(10):63.

第6篇:新员工培养方案范文

一、加强科技创新

1.要坚持同志提出的创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从实际出发,以制度创新为基础,方法上要有特色、有重点、有体系;人才上要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高效”原则;选题上把市场需求同档案部门的优势相结合,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2.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与技术手段,重点在档案保护、缩微、裱糊、消毒杀虫、馆库建设与管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突破。在科技创新力量上,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实践、科研结合,强化对档案价值鉴定、新型载体保护、档案资源开发、档案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研究。3.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目前许多档案管理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录入与检索,计算机应用的潜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将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完善档案教育,以适应社会

对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1.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档案人才培养,档案教育培训机构肩负着档案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重任。各级档案部门要坚持把档案教育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创造良好条件,完善档案教育工作运作机制,努力推进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认真组织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2.要进一步抓好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档案人员的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和档案专业人员知识更新、拓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继续教育,认真做好教育内容的设置和选课工作,同时创新档案继续教育的手段与形式。3.进一步强化档案教育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对档案教育培训和师资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充分调动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档案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7篇:新员工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数据;档案工作;档案系统;保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G2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前言

档案是对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内容的记录,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下,我国的档案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在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现阶段档案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因此,档案事业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解决档案保护技术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围绕这一题目,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希望能有效切实的提高我国档案保护技术水平,提高档案保存工作的质量。

一、档案修复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不足

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以及档案数字化工作,都需要依靠专业的人才,但是,当前我国档案工作人员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经验丰富的专业修复人员大量退休,有一部分即将退休,而新的档案修复人员,其实践能力不足,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培训,无法完成大型的档案修复工作,导致重大的档案修复项目难以进行,但是,我国的档案修复工作却是在处于全面发展时期。

2.质量问题

修复质量是修复工作的价值体现,对档案实体的安危有着重要的影响,若是无法保证修复质量,在修复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则会导致档案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保证修复质量,是修复人员的首要任务。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修复人员因素,以及修复技术因素,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档案修复质量的控制,以及对修复工作的质量评价,均是根据修复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控制与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较差。尤其是部分人员兼任修复人员与裁判员,因此,修复质量控制与评价,仅能依靠其自身的职业素养。档案修复的质量如何,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无从判定,只有修复人员清楚,进而无法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

3.古旧字画修复问题

随着时展,以及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大量古旧字画的修复工作成为档案修复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由于字画时间古老,不可避免的发生老化问题,以及朝代更替,四季变换等环境变化,还有保管方法等因素影响,古旧的字画存在折断、脱胶、酸化、霉变等等问题,甚至有些字画已经变成碎片。破损严重的字画修复,对于修复人员来讲,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但是,普通的修复人员,无法承担如此高要求的工作,只有跟高水平的专家能够完成。目前,我国能够胜任此类工作的专家主要集中在山西师范大学,于是遇到此类工作,档案馆便将其移交给山西师范大学。但是,此种做法也存在一定问题,对修复单位和专家人员而言,时间、精力有限,但是工作无限,无法承担所有的修复工作,另一方面,对于档案馆而言,此种做法影响工作效率,无法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并非长久之计。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1.培养专业的修复人才

解决档案修复工作大量增加与档案修复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注重专业修复人才的培养,首先,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修复人员在档案保护技术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深入了解当前档案修复工作中,修复人才的缺乏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有效解决修复人才不足的问题;其次,就是将修复人才的培养工作落于实处,制定工作方案,并严格遵循培养方案展开人才培养工作。长期以来,档案馆的人才的学习与培养,都是通过以老带新,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但是,此种培养方法耗费时间较长,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档案修复的要求。而应该采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档案馆要主动为修复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如定期培训,或者是将修复人员送到更加先进的单位交流学习,从而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优秀的档案修复人才。

2.从制度、修复人员方面保证修复质量

伴随部级重大项目的进行,档案修复质量问题成为行业内的热点话题,也是各档案管需要应对和解决的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和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修复质量,但是,在各档案馆中,档案修复质量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各档案馆应该在内部制定一套档案修复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具体而言,建立监督管理制度,监督部门人员由专业人员组成,但是,监督裁判人员要与修复人员分离,即监督裁判人员不承担修复工作,同时,要将质量评价的指标具体化、细化,让质量评价工作由所依据,更为重要的是,要将修复工作质量纳入修复人员的绩效考核,督促修复人员保证修复质量。除此以外,质量修复人员自身要转变观念,从依靠经验修复转变为科学修复,以此提高修复质量。

3.组建专业的古旧字画修复队伍

从长远考虑,档案馆应该组建一只专业的古旧字画修复队伍,培养自己的古旧字画修复人才,通过长期的培训与之间,组建能够满足古旧字画修复工作的队伍,为重点档案文献保护技术工作提供人才力量,具体而言,可以聘请陕西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到馆内对古旧字画修复人员进行培训,抑或是派遣修复人员到陕西示范大学进行深造学习,加大对古旧字画修复人员的培训力度,并提高古旧字画人员的薪资待遇,激烈古旧字修复人员能够刻苦学习,早日成为能够承担严重损坏字画修复工作的专家型人才,从而打造一支专业的古旧字画修复队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档案系统工作中,工作内容也重点也有所调整,重点档案的抢救,以及档案馆的建设,还有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工程都是当前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相关工作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修复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柳红.现阶段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3,9:226-227.

[2]张巨民.现阶段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3,23:179.

[3]寸常兴.新建地州本科高校档案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保山学院为例[J].城建档案,2017,2:90-91.

第8篇:新员工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档案 管理队伍 素质培养

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档案工作能否做好,档案事业能否得到快速发展。当前高校的档案管理队伍仍存在很多问题,整体素质水平无法达到工作要求,为保证高校档案工作的繁荣与发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要采取有效途径来提高档案队伍的素质培养。

一、高校档案的管理队伍现状

(一)观念陈旧,缺乏管理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中的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陈旧观念,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管理意识。一些管理人员自身的意识淡薄,思想封闭保守,在面对挑战时缺乏自信心;还有些领导认为档案部门的各项工作比较容易,谁都可以胜任,所以在思想上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缺乏专业人才,且知识结构单一

很多高校档案管理队伍都存在知识老化、知识面窄等现象,有一部分人员即便是已取得专业学历并获得专业技术职称,也面临着知识更新问题;很多人员不是科班出身,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思维、组织及表达能力的专业人才奇缺;还有一些人员业务素质低,频繁变动,这些因素致使高校的档案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严重阻碍档案事业的发展。

(三)职业道德建设及奉献精神有待加强

受市场经济的不良风气影响,一些档案管理干部缺乏工作热情,职业道德情感淡漠;还有一些人将档案管理工作当做是谋生的手段,敬业精神及奉献服务精神缺乏,能够主动去钻研工作、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主动参与技术改造的管理人员少之又少;更有甚者怀疑档案部门的生存问题,这些都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二、有效途径

(一)加强专业业务素质的培养

首先,加强档案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高校要加强档案专业队伍人员高学历的进修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经常性的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及继续教育,使档案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新技能,掌握新理论。培养其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增强业务本领。其次,加强高校之间的协作与交流,鼓励档案队伍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及理论水平。最后,培养档案人员文字的综合处理能力。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工具是语言文字,档案的收集、编研、整理等工作都需要用简洁、通俗易懂、表述确切的文字来表述,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具备较强的书写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首先,高校要定期举办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训班,组织档案队伍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政治敏锐性及鉴别力,保证档案工作顺利进行。其次,加大档案人员学习党的知识力度,提高其党性原则,严格坚守档案工作保密性原则。最后,加强档案人员的职业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档案人员要有为人民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 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思想道德素质。

(三)加强管理创新素质的培养

第一,高校档案管理队伍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档案队伍创新的能力、意识及精神是改变当前档案工作现状的关键,尤其是新形势下,高校的档案管理队伍必须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观念、思维及管理模式,顺应时代的潮流,以新意识来面对信息化时代。第二,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习,帮助档案人员掌握现代档案的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在对档案人员进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培训的同时,高校也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完善相关设施并派专职人员管理,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加快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第三,培养档案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促使其能够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社会需求,主动去挖掘和收集潜在的档案信息需求,进而及时满足各种合理化的档案需求。

(四)健全相关制度

一是健全竞争及激励机制,在聘任工作中要结合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测评进行岗位分配,降级聘任不能履行相应职责的,对于业务成绩突出的可破格聘任;进一步晚上档案人员素质与工资、岗位等挂钩的机制,促进档案队伍素质的提高,建立激励制度,以此鼓励精、尖、高的专业档案管理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加强对档案部门的领导工作,要充分肯定其地位与作用,能够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为培养高素质的档案队伍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建立人才的引进制度,根据高校档案事业的l展需要,不断引进各学科的专业人才,完善档案队伍人才的结构,提高其知识层次。

总结:

如今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极其重要,所以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培养,提高其管理能力,是高校改革与创新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第9篇:新员工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信息素养

信息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得到有效利用,档案信息也不例外,在档案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档案工作者充当着传播者的角色。把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引入到档案信息传播中,研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培养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传播学、档案学、信息素养等三方面的知识,对档案信息传播中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如何培养其信息素养给出了的建议。

1.档案人员在信息时代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是档案工作者根据自身和外部信息环境发展的要求,自觉接受教育和培训而形成的一种对待信息及信息活动的修养和能力。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档案工作者充当传播者的角色。传播者的素质会对其他各方面因素产生巨大影响。下面从文化素养、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三个方面来阐述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信息传播中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1.1文化素养

这里的文化素养,是指文化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档案工作者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档案专业知识水平,还要熟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从事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的人员必须以“博才”或“通才”取胜。

首先,在档案信息传播前,档案工作者必须对将要传播的信息有充分认识,确保信息传播符合相关原则和规定,对信息内容进行选择、处理和加工。档案传播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其次,科技的发展决定了网络传播必将成为今后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作为传播者的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再次,经济全球化发展环境下产生了不同种语种档案。国际间交流产生大量的外文档案,基于识别利用外文档案信息和增进国际档案工作交流来发展档案工作的目的,档案工作者应提高外语水平。

1.2信息技能

信息技能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工作实践活动中应具备的对信息搜集、理解、分析、处理的能力。这里的信息技能主要指信息处理能力、用户分析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首先,信息处理能力。由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档案工作者需要对档案进行一系列处理才能使其形成档案信息资源,为公众提供利用。档案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加工的能力。其次,用户分析能力。不同的受众对档案信息有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进行分析,增强信息传播的专指度,将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传播效率。再次,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计算机在档案工作中的普及,要求档案工作者熟悉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在网络传播必将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的环境下,掌握网络应用技术是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1.3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就是档案工作者对档案工作信息的敏感程度。首先,保持对经济建设和档案工作信息的高度关注。作为信息资源的开发者、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源头,档案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外界信息,并与当时当地的实际工作相联系,提高对未来信息的预测能力。其次,敏锐地感受社会信息的变化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档案工作者及其服务对象都是生活在信息社会中,面对海量信息,档案工作者只有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挖掘、搜集、利用各种有用的信息,不断完善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在各方面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第三,保持高度的信息安全意识。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存在很大的风险,这就要求档案传播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网络常识,把风险降到最低。另外,数字化信息的窃取和篡改不易被识别,使信息真伪难辨,一旦信息被人拷贝或篡改,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所以档案工作者还要注意物理存储系统的安全。

2.培养档案人员信息素养的途径

对于在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档案工作者来讲,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从档案工作者的时代意识,良好的社会培养环境,档案工作者信息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阐述。

2.1档案工作者的时代意识

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者除了要增强信息意识外,还要增强现代化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首先,档案信息传播需要档案工作者增强其对信息性的认识程度,提高鉴别水平和处理能力,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其次,档案工作者要开发档案信息并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为市场服务。再次,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努力学习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技术,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跟上时代节拍。第四,档案信息传播要求档案工作者在履行服务职能时要有强烈的依法办事意识,按照党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档案的开发、开放、公布与利用,正当参与市场竞争。

2.2良好的社会培养环境

档案信息传播离不开社会环境,这里的环境因素主要指国家的财政支持、法律建设、设备的配置情况(硬件和软件环境)。档案工作者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单位领导下定决心,实施强有力的领导。一要营造先进的思想认识环境。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做好信息工作和提高档案工作者信息素养的重大意义,大力倡导档案工作者使用电脑和计算机网络,营造浓厚的提高信息素养的氛围。二要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各级领导应统筹规划,为培养档案工作者信息素养提供必需的物资、器材、场地和技术支持,逐步提高档案部门办公自动化水平。三要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从当前我国档案队伍培训的实践来看,除了继续搞好在职培训、坚持自学制度以外,国家还应建立健全网络使用和管理制度、信息设备更新制度,使档案工作者在不断学习和使用新设备时增强信息素养。

2.3档案工作者的信息技能培训

网络媒体改写了传统的平面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占据越来越多的传播市场,档案工作者需要借助现代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档案信息传播。首先,作为传播者的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掌握必要的软件操作和维护技能,提高办公速度,更好地促进档案信息的传播。其次,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可以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捕捉社会信息,针对受众需求进行组织,提高传播效率。此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文件的发展和计算机病毒等知识的培训,都有利于档案工作者正确应用现代技术,在安全与保密的条件下,进行更有效的档案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