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精选(九篇)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

第1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方法:选取96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参照骨科运动康复评定表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与护理。

结果:Mayo功能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1-6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同期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评估结果有明显差异(P

结论: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能够为术后疗效评估提供良好指导,对于患者治疗与康复价值明显。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运动康复运动康复安全评定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33-02

肱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临床疾病,多由高能量暴力引起,常表现为粉碎性骨折或关节面移位等[1],该骨折类型手术处理与康复治疗难度极高。康复治疗是基于众多的骨折处理中方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主要对患者行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临床应用价值极高。本文选取96例肱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运动康复安全评定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肱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4例,女性42例,年龄为19-78岁,平均年龄为(42.5±10.4)岁,排除合并正中神经损伤、桡动脉损伤及尺桡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实验组患者按照AO分型包括A型骨折18例,B型骨折52例,C型骨折26例,按照手术方法来分包括行解剖性钢板内固术31例,行双侧重建钢板内固术32例,行加压钢板术33例;对照组患者参照AO分型包括A型骨折17例,B型骨折53例,C型骨折26例,按照手术方法来分包括行解剖性钢板内固术32例,行双侧重建钢板内固术32例,行加压钢板术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患侧臂丛麻醉,并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以骨折病人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指标为指导行个性化的康复锻炼,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化的手术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手术复位固定治疗后根据患者的手术康复情况制定完善的屈伸锻炼规划,以强化患者关节灵活性。实验组患者借助骨折病人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来测评患者的康复运动得分,后结合评分情况制定系统的康复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要凸显患者康复方案的个性化特点,骨折病人运动康复安全测评中得分在70-100的患者可以行康复运动;40-70需要谨慎行康复锻炼;40分以下的患者可以适当行等张收缩锻炼。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中实验组患者约术后3天便开始行康复治疗,术后3-4周时间段行肘关节屈伸锻炼,对照组患者于术后2周行康复锻炼,术后6-8周时间段时行肘关节屈伸抗阻力锻炼。

1.3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表进行恢复情况评定[2],其中肘关节伸直丢失小于15°,屈曲大于130°,肘关节活动无障碍可视为优秀;患者肘关节伸直丢失小于30°,屈曲大于120°,关节有轻度障碍可视为良好;患者肘关节伸直丢失低于40°,屈曲大于90°视为效果一般;以上指标均不达标的患者视为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差。

1.4统计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行t检验,P

2结果

Mayo功能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4.6%、89.4%、94.3%,对照组患者术后同期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5.2%、82.4%、87.6%,两组评估结果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现阶段,肱骨远端骨折治疗过程包括复位、内固与功能锻炼三大环节,其中手术治疗是基础,术后功能锻炼是保证,在整个过程中会伴有众多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尤其是功能锻炼环节。当前,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环节与关节康复活动安全评估环节相结合来进行,运动康复活动安全评定能够提升骨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肱骨骨折因其手术解剖治疗具有特殊性,手术处理难度较高且并发症较多,康复环节出现关节障碍的可能性较高,这便对手术治疗后的康复锻炼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运动康复安全评定在骨折康复环节应用十分广泛,且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运动康复安全评定是在术后三天内进行的,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患者细化的康复进展与康复情况,为临床康复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指导。临床经验证明,以运动康复安全评定为指导进行关节功能恢复锻炼能够有效推进患者的关节康复进展,还能为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2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骨创伤;康复功能锻炼;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133-02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骨创伤患者的预后恢复也越来越好。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本院治疗的55例骨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病例均为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骨科接收手术治疗的骨创伤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康复组: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16~58岁,平均(37.35±13.81)岁;其中,锁骨骨折10例、肩关节脱位9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前臂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5例、膝部骨折7例、腰椎骨折6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17~59岁,平均(36.75±13.63)岁;其中,锁骨骨折9例、肩关节脱位8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前臂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6例、膝部骨折6例、腰椎骨折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创伤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骨外科的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术后由专门的护士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被动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术后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锻炼强度以不引起患者的疼痛为宜,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1]。在患者出现自主肌肉收缩后给予主动康复功能锻炼。主动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患者的肌肉能够自主收缩后,让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主要的锻炼目的是缓解患者患肢的疼痛、加快瘀肿的消退、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后遗症的发生[2]。具体的主动康复功能锻炼如下:

1.2.1 锁骨骨折

在患者术后局部固定的过程中,让患者进行握拳、肩肘关节的外展和后伸运动、挺胸运动以及双手叉腰等动作。但禁止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和内收的动作。在使用夹板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度的压迫皮肤,在夹板拆除后可以让患者进行肩关节前屈以及双臂划船的动作。

1.2.2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的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外固定2~3周,在固定过程中,以腕关节的锻炼为主,包括抓空增加练习、上翘下钩练习等,固定一周后可以进行肩肘关节的屈伸锻炼,2~3周后可以进行肩关节的多方位运动,包括手指爬墙以及双手托天等动作。

1.2.3 肱骨髁上骨折

患者常常伴有上肢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从而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是否伴有血管痉挛以及供血不足的情况。固定早期,患者无法活动肩肘关节,因此以上臂的静力性活动为主,同时进行手指的锻炼和腕关节的锻炼,包括抓空增力练习、五指起落练习等。中期加大患者的运动量,适当增加患者肘关节的练习以及前臂的旋转练习。

1.2.4 前臂骨折

前臂骨折以桡尺骨干骨折最为常见,患者多伴有局部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因此,在康复锻炼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患肢情况。早期的锻炼以手指关节和肩关节的运动为主,同时进行前臂肌肉的静力锻炼,禁止进行旋转等活动,当患者的外固定拆除之后,再进行肘关节的锻炼,包括伸直、屈曲、旋前旋后等动作。

1.2.5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主要的手术方法为髋关节转换术。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必须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在外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患肢肌肉的锻炼,同时可以使用CPM机进行锻炼,上肢以肩肘腕关节的活动为主,下肢以踝关节屈曲活动为主,不能进行膝关节的内弯运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于术后1~2周开始进行下床行走,但患肢不能负重。同时增加各关节的活动度,但要注意避免发生关节拉伤。

1.2.6 膝部骨折

膝部骨折主要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术后患者膝关节内的粘连一般比较严重,因此,早期以髋、踝、趾关节的动作为主,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1.2.7 腰椎骨折

患者腰椎骨折后,导致腰背部肌肉的痉挛,易发生二次损伤,因此,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以腰背部肌肉的锻炼为主,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腰背部肌肉的肌力,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保持患者脊柱的平衡。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直腿抬高练习,然后逐渐过度到多点支撑法练习。

1.4 疗效判定标准

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见表1。

3 讨论

关节是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结构,骨创伤常常造成患者关节功能的障碍,对患者预后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3]。而术后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4-6]。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能够有效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增加患肢的肌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7-8]。本组研究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术后给予骨创伤患者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淑霞,李力佳. 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方法[J]. 光明中医,2010,27(1):62-64.

[2] 刘伟,吴宇黎,丛锐军,等. 全膝置换后早期持续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5):6509-6513.

[3] 涂春兰.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床上操队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08, 15(11):1-3.

[4] 杜晶晶,赵万秋,林月秋,等. 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与对策[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3):151-152.

[5] 黎华珍. 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实施自我护理的体会[J]. 现代医院,2012, 12,(3):84-86.

[6] 付霞丽.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治疗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66-168.

[7] 张蓉. 骨创伤病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J]. 健康必读,2010,11(2):26-27.

第3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解剖钢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中医康复护理

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的患者,临床上我们采用从心理护理-指导功能锻炼等一系列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后,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3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患者,共计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低21岁,最高56岁,平均34.3岁,受伤时间在1-13小时不等,受伤原因:车祸伤21例,跌伤9例,坠落伤4例,其他2例;骨折类型:股骨髁上骨折8例,髌骨骨折15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股骨髁间骨折3例。以上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股骨骨折解剖型钢板、逆行髓内钉或国产锁定钢板。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或者髌骨爪固定。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或国产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均采用镇痛泵止痛治疗,并采用补益肝肾、益气活血的中药内服外敷。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外伤导致骨折以及手术治疗等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身心创伤,其恢复又是一个慢性过程,所有患者和家属都表现出恐惧和精神紧张,依据中医观点认为情志失调容易造成阴阳失衡,气血不和,不通则痛等。所以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热情接待患者,详细讲解骨折的正常恢复过程以及影响恢复的因素,鼓励患者恢复信心,争取早日康复。②语言文明.态度和蔼,讲明骨折与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怡情悦志,安心养伤。③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可以先讲解锻炼的方法方式,鼓励患者与同样疾病的患者交流经验,以促进早日康复,但是,要求说明锻炼是循序渐进的,不可急于求成而是有计划性的锻炼。

1.2.2常规护理。骨折后骨断筋离脉阻,导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在骨折后需要密切注意下肢的血运情况,足背动脉、动脉搏动是否存在,骨折处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生命体征是否有变化。正确评估术后的病情转变情况,对于出现红肿热痛予以抗生素预防运用防止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1.2.3康复护理。这是骨折术后的重要护理内容之一。具有表现在:①整复固定后,马上指导患者做踝关节及足趾背屈活动,禁止左右摆动踝关节。②早期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防止膝关节僵直,经常检查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是否正确,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感觉到髌骨上下移动,肌肉紧绷,说明方法正确。③动静结合,促进全身气血流畅,在不影响骨折复位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抬臀、护胸、直腿抬高及健侧肢体活动。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另外,对于要出院的患者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病人以及家属如何有效的锻炼,并嘱患者定期复查摄片,建议家属督促病人的康复情况。

1.3疗效观察效果的标准评定参考Blaszczak,E[1]标准进行评定。

2 治疗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以及中医康复护理后,统计得出,优2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总有效率97.2%,与术前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关节,骨折后由于患者拒痛以及骨断筋离等容易出现功能障碍情况,即使手术治疗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所以要求患者自己主动锻炼。本研究采用了中医康复护理,从心理护理-指导功能锻炼等一系列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康复宣教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期康复介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另外,中、后期需指导病人逐渐负重活动,改善患者整体活动机制,及时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愈合快,患者及家属满意[2]。

参考文献

第4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肱骨干骨折;康复训练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 cm至肱骨髁上2 cm处的骨折, 是骨科常见病之一, 好发于肱骨干中段, 其次为下段, 上段最少见[1-3]。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 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接, 好发于青壮年, 多有明确外伤史, 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均可致病。一般中上段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中下段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临床表现为上臂局部疼痛、肿胀明显, 相邻关节活动困难, 骨折局部有环形压痛及纵轴叩击痛。如合并桡神经损伤, 可出现典型垂腕畸形和伸拇、伸掌指关节功能丧失, 第1~2掌骨间背侧皮肤感觉障碍。X线检查可确诊本病。保守治疗是手法复位后夹板或石膏固定, 肱骨干上1/3骨折要超肩夹板固定, 下1/3骨折要超肘关节夹板固定;手术治疗是切开复位, 接骨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保守或手术治疗由于固定的原因均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因此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在患者治疗期间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有效的实施、及时的评价能有效地预防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 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本科从2013年5月~2014年12月对18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进行健康教育, 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 其中男100例, 女86例,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15岁, 平均年龄56岁。

1. 2 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

1. 2. 1 健康教育制定原则

1. 2. 1. 1 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 健康教育是护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的, 如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适应能力等, 因此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护理活动, 护士应予重视, 并把计划落实到位。

1. 2. 1. 2 针对性、科学性 健康教育内容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制定的, 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康复训练关系到患者肢体功能的最大恢复, 是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本科做康复训练的护士均经过河南省中医医院骨伤康复专科护士岗位培训, 经考核后持有相应的专科护士证书。

1. 2. 1. 3 实用性、通俗性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 应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方法, 教育程度较低的可以看电视、录像等;教育程度高的可以看图片、应用现代通信技术, 如加微信、QQ群等, 这样可使患者和家属乐于接受, 易于理解, 便于学会, 随时随地接受健康教育知识。

1. 2. 1. 4 全程性、阶段性 健康教育应贯穿患者康复训练的始终, 从入院到出院, 根据肱骨干骨折愈合分期进行, 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计划, 直至患者肢体功能完全恢复。

1. 2. 2 健康教育方法

1. 2. 2. 1 语言交流 即通过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语言的交流与沟通, 让其了解并掌握肱骨干骨折的相关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应态度热情, 口语化, 避免难懂的专业术语, 通俗易懂, 以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理性认识。

1. 2. 2. 2 文字宣传 把康复训练方法制成小册子发给每位患者和家属或制成图片挂在病房或走廊观看, 文字宣传有助于加深患者和家属对健康教育的印象和进一步深入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

1. 2. 2. 3 实践教育方法 指通过指导受教育者的实践操作, 达到掌握一定的健康护理技能的方法。专科护士可进行示范指导或协助患者和家属掌握肱骨干骨折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方法。

1. 2. 2. 4 电化教育方法 以广播、电视、网络、录像、幻灯等电化器材为工具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可克服时空限制, 随时进行康复训练教育。

1. 3 健康教育的实施 以量化健康教育为原则, 指专科护士根据计划, 分期分部位, 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在规定时间对肱骨干骨折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每个动作给予具体时间和量的指导。

1. 3. 1 入院后即开始鼓励患者行患手抓空增力和掌屈背伸的功能锻炼, 2~3次/d, 每个动作做10~30次, 随着肿痛减轻及个人耐受逐渐增加, 每1~2小时1次, 每个动作做30~50次, 坚持5~10 s/次。

1. 3. 2 手法复位或内固定术, 麻醉消失后可进行手指、腕关节的屈伸活动, 24 h后协助并指导患者进行指间、掌指关节的活动, 如握拳、抓空增力五指起落、腕关节的背伸、屈曲、桡偏、尺偏等, 2~3次/d, 5~10 min/次, 以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外展型骨折应限制做肩关节的外展活动, 内收型骨折应限制做肩关节的内收活动。

1. 3. 3 手术后1周练习用力握拳、伸指, 被动伸屈肘关节, 主动活动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2~3次/d, 5~10 min/次;2~4周可加大活动量, 并进行屈肘耸肩活动, 2~3次/d, 5~10 min/次;逐步加大活动力度和幅度;外固定解除后, 可进行肩肘关节全方位的功能锻炼, 加大活动强度, 如托手屈肘、肘关节屈伸, 也可做弯腰划圈、后伸探背、手指爬墙、肩关节的外展、内收、上举等, 逐渐做提重物等活动。

1. 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6个月后对186例患者进行回访, 根据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优138例, 良43例, 可5例, 差0例, 优良率97.3%。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健康教育效果满意。

3 小结

在肱骨干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在患者康复训练中进行健康教育, 量化康复训练内容, 可使患者功能锻炼更到位、具体, 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杜天信, 李无阴.正骨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2] 岑泽波, 朱云龙.中医正骨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66.

第5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肩关节功能;内固定术后;肱骨近端骨折;康复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在临床当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当中有大约18%为移位骨折[1],必须要采取内固定临床手术治疗。但是目前对于这种疾病只是对临床治疗非常关注,可是对手术以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这一情况,本文笔者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内固定手术以后的患者60例,对其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内固定手术以后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在28~75岁,平均年龄为54.2岁。骨折类型包括有2部分骨折、3部分骨折、4部分骨折,它们依次为57例、36例、27例。两组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方法,其中包括有止痛药物、抗生素,对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采取抗骨质疏松进行治疗。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手术以后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耐心对患者讲解康复治疗的方法、目的,同时向患者接受相关成功案例,使患者不良心理问题消除,使患者依从性提高。同时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系统的康复治疗措施。

1.2.2.1被动功能锻炼 患者在内固定手术以后7d以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要注意必须要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首先在颈腕吊带之下采取上肢体呈现钟摆形状的锻炼,并缓慢采取上肢外旋功能锻炼。21d以内进行X线检查,在保证骨折稳定的前提之下,有医务人员协助患者实施前驱,还有就是对外旋功能锻炼给予增强,同时还要对肌肉收缩功能进行适当锻炼。这一个阶段治疗时间在30min/次[2],进行2~3次/d,一共为28d,同时在这个阶段可以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采取肌肉松弛剂以及止痛药物。

1.2.2.2主动功能锻炼 在上述功能锻炼的基础之上采取增强康复干预锻炼。患者治愈出院以后,2次/w回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临床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康复训练方案。通过X线检查以后,通常在有骨折愈合现象以后加强主动功能锻炼,刚开始是对上肢肌肉力量给予锻炼,其中有对肩袖和三角肌肉进行锻炼,患者采取仰卧,肩关节要进行前屈,但是要使上肢重力明显降低,以便于前屈功能训练,然后缓慢采取坐位实施主动前屈训练。最后协助患者在病床采取双手抱头动作,使上肢向外能够充分伸展,之后患者可以逐渐采取站立下实施锻炼。这个阶段要进行2次/w,患者熟练以后可以回到家中进行锻炼,2~3次/d,30min/次。

2 结果

2.1两组Neer评分结果之间对比 经过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Neer评分为(87.2±5.3)分,对照组Neer评分(82.1±7.2)分,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Ne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优良率之间对比 经过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目前,肱骨近端骨折主要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对骨折附近组织损伤明显降低,使骨折内固定具有稳定性,使肩关节功能得到稳定、患者对手术以后肩关节功能满意度对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起到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临床报道表明,固定以后,疏松结缔组织会出现致密结缔组织,长时间制动还会造成静脉回流不通畅,并出现纤维粘连,之后加上病原菌扩散,使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造成一定的障碍,进而引发疼痛等相关临床症状[3],因此,采用系统的康复治疗,对病情的恢复以及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进行康复治疗时由临床医师和护士进行,动作要轻柔、缓慢,使肌肉痉挛和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在康复治疗的最后阶段,应该督促患者采取强化训练,并每天次数要增多,可以使肩关节功能迅速恢复。

总而言之,对肱骨近端骨折固定手术以后采用康复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使骨折早日愈合,在临床当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恩东,张凯,林永杰,等.康复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59.

第6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Colles 骨折; 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220-01

Colles 骨折是骨科门诊最常见的损伤, 大多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但是, 部分患者往往在骨折愈合后, 由于缺乏规范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重新移位、关节僵硬等合并症[1], 使肢体功能恢复受限。为此, 我们对门诊非住院Colles骨折患者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时, 于骨折恢复期各阶段进行了规范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有效地促进了患者关节功能的及早恢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 对我院门诊经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Colles 骨折患者124 例, 进行规范的康复知识教育及恢复期各阶段功能锻炼的指导。其中男51例, 女73例; 年龄5~87岁, 平均(45.3±22.6) 岁; 骨折端错位和粉碎骨折92 例, 合并有桡尺远侧关节脱位26 例。手法整复后经X线透视或拍片证实可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者105 例, 未达到解剖复位者19例。

1.2 结果:依据Colles 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缺陷评分系统[2], 将腕、手关节功能分为优(0~2分), 良(3~8分), 可(9~20分), 差(> 20 分)。本组124 例Colles 骨折患者在治疗后12 周左右随访, 患肢腕、手关节功能恢复: 优81例(65%), 良36 例(29%), 可7 例(6%), 差0 例。总优良率94%。除16 例患者分别存在不同程度腕痛、握力减低、消肿缓慢等表现外, 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与既往研究结果[1, 4]相比, 临床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2 健康教育

2.1 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及康复重点

2.1.1 复位、固定过程中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指导

(1)耐心地做好心理指导,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 尽快消除患者忧虑、悲伤、后悔、抱怨、恐惧或愤怒等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

(2)指导患者在复位后固定前做手指屈伸运动, 有利于理顺移位的腱鞘及腕部的腱性组织, 使肌腱自然复位;

(3)发放康复指导通知书, 老年、幼年患者的记忆力或理解能力较差, 要特别注意做好家属的指导工作。

2.1.2 骨折治疗早期(第1~2周) 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1)抬高患肢的要求和方法。

(2)告知患者或家属注意患肢手指的感觉、运动、血运以及肿胀情况, 小夹板外固定有无松脱或紧张, 如出现异常表现, 及时门诊复查。一般常规要求来门诊复查的时间是复位固定后次日、第3 日、第7 日、第2 周、第4 周。

(3)按功能锻炼的原则指导其活动。特别强调在治疗早期即开始功能锻炼, 以避免手指和腕部腱性软组织粘连而造成的功能障碍。如骨折复位满意及小夹板外固定后, 开始做手指伸屈活动, 同时做肩部运动, 尤其是老年人要防止发生肩手综合征[3]。

2.1.3 骨折治疗中期(第3~4周) 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1)向患者明确讲解前臂桡、背侧固定患腕于掌屈、尺偏及前臂旋前位2 周, 随后固定患腕于功能位2 周(老年人酌情固定3 周)。

(2)按原则指导功能锻炼, 鼓励用筷子或小勺吃饭、系扣子、扫床等生活动作练习。

2.1.4 骨折治疗后期(第5 周后) 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1)解除小夹板外固定后, 加强患肢各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编制医疗体操或作业疗法, 重点练习腕关节背伸、掌屈、尺偏、桡偏、旋转活动以及各手指的活动和肌力。

(2)手、腕仍肿胀者, 指导其用温水或中草药洗剂浸泡, 亦可交替进行冷热敷。

2.2 组织与实施

2.2.1 落实健康教育责任人:本院门诊骨科整复固定室由1 位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为健康教育责任人, 平时负责门诊非住院患者的整复固定治疗和护理工作。在Colles 骨折患者恢复期的不同阶段, 由该责任人与患者及时联络和随访, 监督患者在恢复期的全过程中是否有效执行治疗与护理方案。

2.2.2 编制健康教育资料:健康教育责任人负责编写门诊骨科患者的康复指导通知书, 在患者就诊时发放, 并做好讲解、演示和咨询工作。对治疗护理有特殊要求的患者, 给予/ 健康教育处方0, 即列出健康教育的个体化方法和要求。健康教育处方一般记录于康复指导通知书附页中, 或写在门诊病历上。

2.2.3 组织全体医护人员主动参与健康教育工作:骨科医师、护士都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为了提高健康教育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平时利用病区晨间交班、周业务和学术活动等,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 统一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2.2.4 组织患者康复交流小组:根据需要, 约定合适的患者在同一时间复诊, 将他们组成康复交流小组, 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鼓励。

2.2.5 完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系统

(1)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或家属是否掌握了健康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患者或家属配合治疗护理的态度和信心; 患者在预定时间内可否达到功能恢复的预定目标。

(2)评价时可采用调查表记录、观察、提问或患者及家属演示等方法。本组Colles 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记录表法, 依据Colles 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缺陷评分系统, 以此为依据制表并进行观察与记录。

参考文献

第7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康复护理程序;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

近年来,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股骨颈骨折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肢体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股骨颈骨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的检点。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不仅能缓解髋关节置换术的疼痛,还能有效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1]。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程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摄标准患髋正侧位x线片及骨盆x线平片证实;意识清晰,无神经或精神方面疾病而影响其日常活动,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全部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70-84岁,平均(79.5±5.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6例,骑自行车摔伤28例,行走摔伤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72h。骨折部位:左侧55例,右侧45例。骨折类型按照解剖分型:头下型37例,经颈型30例,基底型33例。骨折移位按照Garden分型:Ⅱ型58例,GardenⅣ型42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程序,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后1周内(第一阶段) 麻醉清醒后挤压和按摩患者的小腿,指导患者进行及健肢的主动运动与患肢踝关节、脚趾的主动屈伸运动。术后1d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先收缩5s,再放松3s,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踝关节和小腿采用间歇性气囊肢体加压仪进行治疗。手术后第2d,在CPM机的协助下进行膝、髋、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

1.2.2 术后1-2周(第二阶段) 逐渐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由被动运动过度到主动运动,髋屈伸肌、外展肌、股四头肌抗阻训练,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患肢抬高控制在30°以内,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屈膝从15°开始,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每日增加训练角度,目标>90°;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之后进行坐起训练和起立坐下训练,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有无心慌、出冷汗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出现,及时停止练习[2]。结合患者的体力恢复情况让其自主进行穿衣、梳洗、进食、床上排便等活动。

1.2.3 术后2-4周(第三阶段) 当患者健侧下肢具有正常的活动能力以及患肢可靠的内固定时,进行站立、负重、行走、转身训练。术后1个月,可适当根据X线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患肢的负重训练,缓慢的半蹲起立、原地踏步练习、上下台阶练习,患肢由部分负重逐渐到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 两组术后均随访6-12个月,平均8.5±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从疼痛、功能、畸形、运动范围等4方面进行疗效评价,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在功能、疼痛、畸形方面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与股骨头下之间的骨折。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由于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加上协调性差,身体不灵活,该骨折的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保守治疗死亡率较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2]。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的康复训练必不可少。本研究将康复护理程序引入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锻炼中,针对骨折患者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有计划、有步骤、按照康复的不同阶段程序化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通过按摩和挤压小腿,进行被动、主动的肌肉舒缩运动,利用肌肉收缩时对血液、淋巴液的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向心回流,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加快肿胀的消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在康复过程中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髋关节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程序能够显著促进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丽文,吴欲晓,郎史文,等.康复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9):696-697.

第8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量化健康教育;小儿骨折;疾病认知;依从性

由于小儿好动,生性活泼,缺乏危险防范意识,临床小儿骨折比较常见。小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受环境及他人言语的感染,情绪波动性大,对疼痛较敏感,缺乏耐受性。有的小儿娇惯,不愿意受夹板或约束带的约束,家长对小儿过分溺爱,造成小儿骨折愈合程度及功能恢复受到影响[1],因此护士对骨折患儿的护理难度较大。本院于2012年1月~2013年2月,针对骨科的小儿患者实施量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骨折的认知程度,有效降低了小儿骨折造成的骨折错位、骨痂生长不良、畸形愈合、运动功能恢复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2]。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骨伤科住院急诊的12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4.81±2.36)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24例,锁骨骨折21例,尺桡骨骨折14例,掌指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例。对照组男29例,女33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5.64±2.11)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16例,锁骨骨折23例,尺桡骨骨折18例,掌指骨骨折3例,胫腓骨2例。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4例患儿中,98例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7例行锁骨克氏针内固定术,13例患儿给予医用高分子夹板外固定,6例胫腓骨骨折患儿给予石膏托外固定。

1.3护理 两组患儿均给予骨伤科常规护理,患肢制动,观察患者末梢血运及感觉,注意饮食营养,指导患儿及时复查拍片等。

1.4健康教育

1.4.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利用每次治疗、护理操作及巡视病房的时间,针对患儿及家长表现出的健康问题,现场用口头讲解方式,向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1.4.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量化健康教育:采用文字资料、口头讲解及实践指导相结合方式,在每次治疗前后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关健康教育。①护理人员预先设计好小儿骨折健康教育计划实施量化表:表格内容包括小儿骨折疾病知识讲解,骨折的相关治疗方法,骨折愈合过程,石膏固定、夹板固定及骨折手术后的配合及护理;②指导家长如何正确观察患肢末端血液循环及神经压迫症状;③患儿骨折最初几天可能因疼痛、恐惧而不停哭闹,甚至不愿受夹板或石膏托的限制,提醒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放任孩子。强调家长配合的重要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愈合。同时对语言接受能力强的患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告之接受外固定的必要性,使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3];④患儿出院时预约复诊时间,保证治疗的连续性。

1.5疗效判定标准 ①健康教育前后,评价两组患儿及家长对疾病认知、治疗、护理及观察等方面的了解程度,总分100分,了解:≥60分,不了解: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健康教育前,两组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后,两组患儿及家长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前均有进步;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骨折认知(90.32%)、骨折治疗及护理(91.94%)、骨折观察(95.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54例,良6例,差2例,治疗依从性优良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小儿骨折是小儿时期多发病,其中大多数因配合治疗及专业护理而恢复良好。部分患儿因家长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使骨折患儿发生恢复及功能障碍,影响患儿后期的生活,给患儿、家长及社会均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4]。

小儿骨折的有效康复,正确的治疗方法是一个方面,良好的护理及患儿和家长的治疗依从性也起到关键的作用。相对于医护人员,家长对骨折疾病的了解认识不是很全面,不知道如何配合及护理患儿,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①应针对具体的骨折部位,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治疗的方法及原理,以取得家长的合作;其②指导家长正确观察及护理骨折患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把骨折的并发症消除在最小状态;③孩子是小皇帝,任性、哭闹,告之家长为了孩子的恢复和健康,不要姑息纵容孩子的反抗行为;④说明骨折愈合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要及时带孩子复诊,以保障治疗的连续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量化健康教育后,两组患儿及家长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前均有进步,且观察组了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骨折患儿及家长进行量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其骨折认知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对小儿骨折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秀梅,秦瀛,王阳,等.脑外科患者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01):75-77.

[2]招少卿.量化健康教育和随机健康教育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2):468-469.

第9篇: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等因素给临床治疗提出了一些难题。非手术保守治疗主要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而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移位的患者治疗余地较大。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笔者对56例60岁以上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此类骨折的治疗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平均74.2岁。按Neer分类系统:无移位骨折8例,二部分骨折3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26例,大结节撕脱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5例。非手术组17例,二部分骨折7例,三、四部分骨折因内科合并症不能手术2例,全麻无移位骨折;手术组包括:二部分骨折26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4例。

1.2治疗方法8例无移位的骨折,不需复位,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三周即可。早期即行功能锻炼。7例二部分骨折,三、四部分骨折因内科合并症不能手术2例患者复位后,上臂超肩小夹板固定或超肩石膏托加用内侧夹板固定,对内收型骨折,固定后外展架固定于肩外展70度位。

1.3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本组2例局麻后,牵引前臂,内收或外展,内旋或外旋上臂复位骨折块,并用“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复位情况。确定骨折块复位满意后,用3~4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块,克氏针方向尽可能不在同一方向。术后三角巾悬吊,2周左右可进行被动锻炼,6周拔除克氏针并开始主动功能锻炼。

1.4经肩峰外侧三角肌切口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于肩峰外侧纵向切开5cm切口,钝性分离三角肌,显露大结节及冈上肌腱,小心切开肩峰下滑囊壁,对合骨块固定。本组5例经此切口手术,其中3例使用可吸收螺钉,2例钛质螺钉。术后3天行被动功能锻炼,5天行主动功能锻炼。

1.5经三角肌、胸大肌切口手术全身麻醉后,取平仰卧位,患侧肩后部垫高约20°,经胸大肌与三角肌沟进入,切口起自喙突上方,下至三角肌附着点。保护头静脉,翻开三角肌后显露肱骨近端。术中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结节间沟作为标志,确定大小结节位置。牵引并旋转上臂后对合骨折块,作上臂屈肘、牵引、旋转,辅以撬拔、顶压等方法将骨折复位,然后选长度合适“三叶草”型和锁定钛钢板。“三叶草”型钛钢板按患者肱骨头、颈部解剖形状将钛板予以塑型后置于肱骨近端外侧,并用骨钳固定以维持骨折准确对位。分别于肱骨头、大结节、肱骨干钻孔,螺钉固定钛钢板,术中可用克氏针或钢丝复位临时固定肱骨头部小的骨折块,可用自体髂骨块和“金世植骨灵”人工骨填塞于肱骨头、颈之间骨缺损区,部分骨块植于骨折周围,缝合修复肩袖使关节复位。术后预防伤口感染,吊带保护6周,术后1周可以做肩肘关节被动功能练习,2周后行主动功能锻炼。本组32例经此切口手术,25例行钛板螺钉内固定;7例行张力带固定。

2结果

本组56例患者,非手术组17例,手术组39例,全部获得随访。非手术组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8个月,手术组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5年,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2例手术组的三、四部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超过6个月,出现关节僵硬,继发肩关节挛缩。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非手术组优良率84.5%,手术组:二部分骨折优良率82.4%,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31.6%。

3讨论

3.1临床特点及分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虽然骨折不愈合较少,但骨折引起的肩周损伤,不当的手法复位及时间较长的固定等因素均容易引起肩关节的功能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Neer是以肱骨近端四个解剖标志点,即以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外科颈为基础,根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移位进行分类,当一个或多个部分之间移位大于1cm,或成角大于45°,即为骨折移位,而不是考虑骨折线的多少。根据临床资料统计,AO分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指导和预后判断不如Neer分类准确、可靠,故临床上已普遍采用Neer分型。

3.2治疗方法的选择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其治疗原则是争取解剖复位,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并能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在治疗方案上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合并损伤及技术条件。临床统计发现80%~85%的肱骨近端骨折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经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良好效果,只有15~20%为移位骨折需手术治疗[3]。临床上一部分骨折和部分二部分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好[4]。本组17例患者经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优良率达到84.5%,部分患者遗留一定程度的骨折断端畸形,同时伴有功能障碍,对于有明显移位或成角短缩的患者,建议积极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Williams[5]等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①骨质较差、粉碎严重的两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②两部分大结节或小结节骨折;③大部分的三部分骨折;④四部分骨折的治疗选择争议较多,有人主张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但不可能回避两个问题,即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坏死;本组2例四部分骨折和1例三部分骨折患者出现肱骨头坏死。本组手术患者采用“三叶草”及锁定钛钢板固定;对于骨质疏松重,骨折呈粉碎性,骨皮质有明显的缺损区,碎骨片较多的患者,采用锁定钛钢板固定,并用人工骨金世植骨灵填充,或与骨水泥合用填充骨缺损区。

3.3肩袖对肩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肱骨近端结节部与其所承受的体力活动中的应力相关。所以肱骨大结节的复位和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肩袖功能。Neer三、四部分骨折,大结节往往骨折移位,或肩袖损伤。张作君[6]认为若肱骨头远距离脱位,两结节骨折块错位大于1cm,应考虑肩袖损伤,手术处理须将大结节复位固定,同时修复肩袖。如果肩袖复位不良,术后必然引起肩关节不稳,关节活动受限和肩部撞击综合征。因此,大结节复位肩袖修复成功与否是决定术后肩关节功能好坏的重要因素。另外,钢板需置于肱骨上段外侧,以免影响肩关节内旋功能。为了减少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除大结节、关节面分离骨折之外,不强求骨折解剖复位,因为过多地剥离可以引起骨折断端碎裂和骨量再一次丢失。杨绍安等强调术中避免损伤联系肱骨头的盂肱韧带、关节囊及滑膜,保留肱骨头血供。老年人多数肌肉组织弹性差,手法牵引、旋转、辅以顶压、撬拔方法骨折容易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