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范文

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

第1篇: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基础制图教学 教学方法 几点看法

机械基础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及相近专业必须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之一,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机械基础制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好“设计师”,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作业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兴趣,达到掌握技能、技巧的目的。

一、教学要有创新的理念 培养学生利用机械图样进行技术交流的综合能力

工程图样被称作“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图形是交流、表达的直观工具。因此要求中专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须需要具备较强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机械基础制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培训课程。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业正在向高、精、尖纵向深入,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模式。因此对学生的绘图、读图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机械基础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画图的方法,能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和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机械图样的绘制中,离不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在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中,能读懂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的标注,能正确理解公差的意义,对于读懂图样、分析装配关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手工制图技术相比,现代计算机绘图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大大减轻了绘图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保证绘图精度,所绘出的图质量高;三是计算机绘图易于图样编辑、修改、管理、交流。随着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出现和发展,传统的手工绘图必将逐渐淘汰。目前教学机构、科研院所及工矿企业中使用的各类国内外计算机绘图软件不下几十种,但使用最广泛的通用绘图软件是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其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命令齐全,功能强大,适用面广。在我校中专机械类各专业中,我们还将autocad课程教学与国家劳动和就业保障部组织的citt高新技术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结合起来,力争提高学生获得技能证书的人数比例。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也成为机械类中专生就业的一块“敲门砖”。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绝对不能是几门课程的简单叠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必要的取舍,重组知识体系,符合中级技能培训"必须、够用"的原则,不求大而全,防止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具体的做法是:对原有《机械基础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autocad计算机绘图》等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简化投影法、三视图及点线面的理论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从传统手工制图、徒手绘制草图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绘图,对学生进行制图技能的三重训练。从学习各种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开始,到各种机件、常用零件的图样表示,始终将测量的基本技能训练贯穿进去,同时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基本测量技能,将抽象的图样与手中可测量的模型、零件实物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测量技能,为机械加工实训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在学习机械零件图时,因为要用到表面粗糙度符号、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符号,就同时讲解表面粗糙度、形状公差及位置公差的意义、符号及标注方法,在学习装配图时,因为装配图中要用到配合尺寸,就讲尺寸配合的意义及标注方法,在学习机械基础制图的同时学习有关公差配合的知识,目的是学以致用,实用性很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较高,掌握和记忆也较好。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2篇: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机械制图》 《AutoCAD》 教学模式 改进

一、《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课程性质与关系

《机械制图》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担当着培养学生基本工程素质的重要任务,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方面,承当着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工作作风的任务,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AutoCAD软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已成为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要工具,大大提高了工程图纸设计效率。《AutoCAD》课程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

两门课程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是AutoCAD图形绘制的基础,AutoCAD图形的绘制不能脱离机械制图的学习而独立进行,必须在全面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投影规律、表达方法和《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国家标准基础上,才能应用AutoCAD画出符合要求的机械图样。另一方面,AutoCAD软件的熟练运用是促进机械制图教与学的有效工具,在机械制图中引入AutoCAD,大大缩短了传统手工绘图占用的课堂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进行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展示空间形体及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的转换过程,有利于突出机械制图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及看图、绘图能力等,培养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教学模式

当前,《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在很多中职学校,分别由两位专业教师讲授,机械专业教师负责讲授《机械制图》,计算机专业教师负责讲授《AutoCAD》,这样安排不仅增加了学习课时,浪费了教师资源,而且教学效果不好。现在很多计算机专业教师根本不懂《机械制图》,讲授《AutoCAD》时纯粹是为了绘图而绘图,以练习工具命令为主,学生学习完大部分绘图命令后,仍然不具备工程绘图能力,画不出一张合格的工程图纸。这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没有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机械制图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基本理论、投影规律、表达方法和《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国家标准的讲授,为了提高课堂上绘图效率,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往往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样表达方法通常会通过AutoCAD软件绘图演示给学生,不会过多涉及AutoCAD软件的具体使用,这样学生也没有机会学好AutoCAD绘图。

这种将两门有关系的课程单独讲授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造成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学效率低的现象。现在,大部分企业工程技术图样都要求在计算机上完成,所以学生不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毕业后即使能看懂工程图纸,也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制约今后个人的发展。因此探讨如何改进《机械制图》与《AutoCAD》课程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三、改进《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模式的措施

由于《机械制图》与《AutoCAD》两门课程的当前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弊端,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采用将这两门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各方面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学校优先让同时具备《机械制图》与《AutoCAD》专业知识的教师独自讲授这两门课,给教师机会使这两门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节省课时又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教师能结合课程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使它们相辅相成,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机械制图》与《AutoCAD》专业知识,真正学以致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畏难心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读图、徒手绘图基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

3.课堂上可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启发引导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4.课后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可以将每章提供的练习题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课外上机练习,然后课堂上进行上机考核评比,作为平时成绩,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能动性,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安排相应的习题辅导课,让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真正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

6.安排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从图纸设计到打印输出,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第3篇: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问题

1、 前言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还是新技术的实施,都要有新的机械设备的支持。使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地展开,促进技术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展开讨论,由于在国民经济中,产品生产类设备占有很大比重,本文的讨论就主要针对此类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

2、 机械设计的过程

2.1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2.2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2.2.1 需求申请: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

2.2.2 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

2.2.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

2.2.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

2.2.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

2.2.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

2.2.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

2.2.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

2.2.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

2.2.10交付加工制造:图纸设计完成后,交付加工单位加工制造之前,要与加工制造单位针对图纸做深入沟通,对图纸上的一些疑问进行磋商,确保加工制造单位对设计思路和要求有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便于施工。

2.2.11跟踪加工制造过程: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与加工制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加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外,还应对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今后查阅和参考。

2.2.12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

2.2.13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14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

2.2.15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3、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3.2 安装调试使用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阶段是设计研制过程的最后阶段,设计研制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效果如何,在此阶段能见分晓。在此阶段,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施工现场,对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控,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这一阶段也是设计人员积累经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佳阶段。机械设备设计的合理与否,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的必要和可能,都可以通过该阶段的工作获得答案和信息。对设计人员设计水平、处理现场问题能力的提高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安装、调试结束后,紧跟着要进行试产鉴定,通过设备实际使用效果的评价或产品质量的检验,确定机械设备是否达到使用要求。鉴定通过后,必须尽快整理出与使用、操作、维护相关的机械设备的各种说明、图纸等技术资料,对操作工及维修工进行培训。同时,要注意专有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员工培训完成、所有必须的技术资料整理齐全并交付机械设备使用部门后,机械设备便可投入使用。

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知识在机械结构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管理模型,分析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管理流程和知识支撑系统,为应用知识管理提升机械结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希宋,王辉坡.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1).

第4篇: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cad;机械制图;教学融合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行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是当今时代的趋势和现实。比如设计行业,不论是平面设计,三维立体影像设计,由cad软件进行的工业辅助设计,以及网络及多媒体设计等都和计算机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相对于传统的徒手绘制而言,计算机以其快捷,便利的优越性,为设计师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手段,它将人们从过去诸多繁杂的劳动中释放出来,人们可以更快捷,更准确,更有效的处理各种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  

    autocad辅助设计软件,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产物,笔者在课程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共同探讨。  

    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均属于国家职业教育的重点建设专业,许多职业教育学院的机械制造、焊接(教改专业)、机电一体化等重点专业都同时开设有《机械制图》、《cad》两门课程,并成立了《机械制图》、《cad》合并课程教学小组。如何培养出具备使用cad/cam/capp等软件、实施工艺、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等技能的机械制造工艺人员和机械加工设备装配与维修人员,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极大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机械装备制造业,与之相融合,使机械装备制造业发生深刻、巨大的变化。目前,cad技术在计算机、交通运输、机电、工民建……专业方面应用广泛。cad课程是否需要《机械制图》,两者之间应怎样融合、促进、发展,怎样深层次的学好cad,依据笔者多年现场实践经验及学校教学工作实践认为:  

    一、机械制图在cad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随着计算机的发展cad技术在机械制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及推广,cad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类和现代化机械工程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机械工业中数控机床及机电—体化技术和计算机精确建模的需求,更需要cad的基础知识和三维立体知识。  

    2.cad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计算机图像类的基础,也是机械制图现代化的体现,而且是开创思维发展的工具。它是提高了各类设计效率,缩短工作周期,加速新产品开发的实用技术。  

    3.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甩图板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也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  

    二、《机械制图》与《cad》联合课程模式  

   (一)课程思路。  

    以《cad》课程为技能主线,以《机械制图》课程为应用课题,有机地穿插与安排技能模块,贯穿全部课程,以动手绘制图纸能力,实际识图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实用性及现实性,适当选取必要的理论课程内容,以实际动手应用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兴趣所在,培养技能型熟练工种人才。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学校,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虽然必须重视计算机绘图,但不提倡完全甩掉图板绘图,还应适当地强调按照实际的机械零部件,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绘图、识图能力。如果只是用计算机绘图,将不容易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概念,在实际绘图时不容易找到图形所对应的点、线、面。结合机械制图的实例来进行实际动手绘图、识图,能更好的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具体造型与形象。  

   摘要:在cad教学中,如何融入机械制图,两者之间的应用关系,本文以工程类教学中的cad与机械制图为例,对两者之间的融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cad;机械制图;教学融合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使得很多行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是当今时代的趋势和现实。比如设计行业,不论是平面设计,三维立体影像设计,由cad软件进行的工业辅助设计,以及网络及多媒体设计等都和计算机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相对于传统的徒手绘制而言,计算机以其快捷,便利的优越性,为设计师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手段,它将人们从过去诸多繁杂的劳动中释放出来,人们可以更快捷,更准确,更有效的处理各种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

    autocad辅助设计软件,是计算机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产物,笔者在课程教学中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共同探讨。

    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均属于国家职业教育的重点建设专业,许多职业教育学院的机械制造、焊接(教改专业)、机电一体化等重点专业都同时开设有《机械制图》、《cad》两门课程,并成立了《机械制图》、《cad》合并课程教学小组。如何培养出具备使用cad/cam/capp等软件、实施工艺、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等技能的机械制造工艺人员和机械加工设备装配与维修人员,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极大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机械装备制造业,与之相融合,使机械装备制造业发生深刻、巨大的变化。目前,cad技术在计算机、交通运输、机电、工民建……专业方面应用广泛。cad课程是否需要《机械制图》,两者之间应怎样融合、促进、发展,怎样深层次的学好cad,依据笔者多年现场实践经验及学校教学工作实践认为:

    一、机械制图在cad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随着计算机的发展cad技术在机械制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及推广,cad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类和现代化机械工程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机械工业中数控机床及机电—体化技术和计算机精确建模的需求,更需要cad的基础知识和三维立体知识。

    2.cad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计算机图像类的基础,也是机械制图现代化的体现,而且是开创思维发展的工具。它是提高了各类设计效率,缩短工作周期,加速新产品开发的实用技术。

    3.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甩图板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也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

    二、《机械制图》与《cad》联合课程模式

   (一)课程思路。

    以《cad》课程为技能主线,以《机械制图》课程为应用课题,有机地穿插与安排技能模块,贯穿全部课程,以动手绘制图纸能力,实际识图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实用性及现实性,适当选取必要的理论课程内容,以实际动手应用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兴趣所在,培养技能型熟练工种人才。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学校,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虽然必须重视计算机绘图,但不提倡完全甩掉图板绘图,还应适当地强调按照实际的机械零部件,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绘图、识图能力。如果只是用计算机绘图,将不容易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概念,在实际绘图时不容易找到图形所对应的点、线、面。结合机械制图的实例来进行实际动手绘图、识图,能更好的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的具体造型与形象。

   (二)实际教学中的课时分配。

    1.分段式授课:比例为2:1,即《机械制图》为2/3而《cad》课程为1/3。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对于机械类专业来说不言而喻。在分段式授课方式中打好机械制图课程基础对于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融合式授课:将《机械制图》与《cad》融合为一门课,采用多媒体加上机练习教学方法,在讲解机械制图课程的同时掺入cad绘图的教学,使二者能够有机融合起来。这样就摒弃了传统的挂图、黑板上反复演示的缺点,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复杂的建模、三维图形分析等等知识点。

   (三)课程教法。

    1.分段式授课:先讲《机械制图》,后讲《cad》,该门课按分类讲授,按各自方向讲解、各自理解接受。

优点是:分别学习各自理论较多,对各自主要命令及功能掌握较多。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掌握不要将两门课分割,能够有机地通过实例教学与实训,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

    机械cad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机械制图的基础,能够看得懂拿到手中的机械图纸。这一步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每一个学生在之前的学习情况的不同,使得在读图能力上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就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一开始先就cad软件的各项工具进行简单的讲解和示范,先让学生们在脑海中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以绘制实际的图形为主,精心的安排好每一个图形所要用到的工具,做到每一个图形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某一些工具,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熟悉和理解这些工具,又避免了一个图涉及到太多的工具而使得学生产生混乱无所适从。

    通过这些简单的图形,学生能够熟悉cad中的各种使用工具,知道这些工具怎么用,有些什么样的作用和效果,达到这一步之后,cad的教学就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复杂图形的综合应用。之前一个阶段为的是让学生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但这些工具什么时候使用,一些图形使用什么方法做是最快捷方便的,学生们还没有概念,有些学生拿到一个图他们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时候,在教学时,第一个要做的是给学生演示制图的过程,教会他们分析的过程。在绘制之前,先给学生们分析图形的构成,一个复杂的图形通过分析将其解构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比如一些零件的弧面是由多个圆弧相切连接起来的,这时候就要给同学分析哪里到哪里是一段,哪里到哪里又是一段,同时也要给出分析,这些圆弧用工具画的时候怎么做,是直接圆还是直接圆弧,如果是圆又要看哪一种作圆的方法才能做出来。分析完图形的构成之后要给学生灌输作图的流程,从中心线开始,先外后内,先易后难,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作图流程习惯对制图的速度和准确性都有着很好的效果。

    分析完成之后,要将制图的过程演示出来,所以先由教师来做,因为之前的分析过程的存在,所以在制作的时候常常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加深学生们对图形制作的理解,做到一些关键的部分,让大家回忆分析过程时讲解的方法,然后在演示完毕之后,让学生们自己绘制一遍,实际练习和感受,这是无论怎样详细的讲解也无法代替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演示练习,在学生掌握良好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第三个阶段——自主绘图,在这个时候,学生对制图的方法过程都有了一定的理解,现在要培养的则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了。这个时候,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老师单独指点为辅,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做图能力,必须让学生自己去画,让他们学会自己读图分析,自己去想如何使用工具去实现,在他们独立制图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这时候老师所要作的一个是启发他们,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做,再者就是解答他们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方法。

    在这期间你还会发现很多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制图是一个灵活的作业,没有一个固定的做法,有着各种途径去实现,在教学中你也会通过学生的练习去发现很多没有想到之处。

    2.融合式授课:将两门课作为一门课讲授,按1:3比例讲,先讲《机械制图》,后讲《cad》,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材。融合式优点: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既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又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甩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要注意新国标,简化画法,特别是视图的正确性画法。以突出动手能力和实用性为主线,对画法几何部分要适当选取一定幅度的适用内容,不必强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2.在《cad》教学中,要注意细节与精确的实际技能项目。典型的特定技能如:极轴追踪,极坐标,尤其是一些标注上的要求和各项设置问题,一定要严格训练学生以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为准,不要标错和画错。这些关键性的应用技能与技巧,教师要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训练,使学生切实地掌握。例如:图形合并(pedit)命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令,当与机械制图的实际应用实例想结合对照进行教学后,学生感到真正学深学透了。

    专业课教学应当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应技能型人才,将《cad》与《机械制图》真正的有机融合在一起,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职业教育与本地的产业紧密衔接,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姜毅平.《cad》与《机械制图》课程的有机融合.

第5篇: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问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214-02

0 引言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及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中的知识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指导生产工艺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其核心内容是空间想象力的建立,主要知识是投影基础、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装配图及计算机绘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手工制图能力、读图能力及CAD机械制图能力。

1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每一门课程都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来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训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不能鲜明的突出专业特点。本课程的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

1.2课程学时在减少《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涉及知识的范围广泛,有二维平面图形的画法、三维立体图的画法、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画法、读图的基本知识。如果要将整套内容较好的完成。课程学时应在100左右,这也是以往使用的教学计划学时。但目前一方面随着学制的减少学时在减少,已减到64学时左右:另一方面随着专业要求的不同,学时不同程度的减少,有的专业只有36学时。在如此少的学时下还要保证1/3的实践教学学时,理论教学学时更少了。

1.3生源情况复杂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有所变化,而且良莠不齐。按学制的不同分:三年制(高中毕业)的、五年制(初中毕业)的;按录取分数的不同分:分数线以上(正常录取)的、分数线以下(补招录取)的;按志愿的不同分:填报第一志愿的、填报第二、三志愿的、服从分配的。而对于这些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却是相同的。

2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改革措施

2.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机电类、电气类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教学目的是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在理解投影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现场的生产设备运行情况绘制出其草图,从而达到对生产设备全面的、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在空间思维的前提下根据技术文件中图纸读懂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各零件的相对位置及装配关系、安装顺序、结构形状及用途。制图的基本方法要求熟悉并掌握,具体的国家标准系列及深入细致的画法只做简要介绍,工作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学完成。教学重点应放在绘图与读图上,这是机电类、电气类专业的一线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建立空间思维方式是重中之重。

2.2以专业技能方向出发,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下,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输送一线工作人员。最近几年各企、事业单位反馈的就业信息表明,社会急需生产一线上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应该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以专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为方向,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一毕业就能上岗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即具备基本专业知识的,并能够独立分析、解决基本专业问题的技能型人才。

根据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一方面合理的进行删减,删除理论的推导过程,去掉部分与专业关系不大的知识块,紧扣实用所需,选择必要的知识块。另一方面增加提高专业技能的实践操作环节。理论教学主要有三大块:手工制图、计算机制图、读图。在教学工程中以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式为主,强调点、线、面、体得投影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建立空间思维模式;加强手工画法、计算机绘图的训练,形成熟练的绘图习惯,从而掌握制图技巧;注重各种制图符号、零件代号含义的详细解释,以便打好读图的基础,逐渐培养识图的能力。实践教学包括对零件(模型)进行测量、手工绘制、CAD制图,结合零件(模型)读零件图、读装配图。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一定会收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2.3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手段

2.3.1分清主次、重点详解、总结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在《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中点、线、面的投影规律时构成线面分析法的重要组织元素,是运用其方法进行绘制图样的基石。教材中的理论语言非常抽象,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通过自制模型空间来展示点、线、面的投影过程,从直观的过程中总结出它们的投影规律。在讲述中尽量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学生观察投影过程时要做详细的讲解,逐渐引导他们找到规律,这个过程完成后,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美好的感觉就是收获的高兴、快乐。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有了学习的兴趣。

2.3.2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由于课程学时在减少、知识点多、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甚至一些还有着厌学情绪,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调节统一的步伐,也不能完成整体的知识建构。那么灵活、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各教学环节中,势在必行。对于《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应以直观教学法为主――培养空间想象力、学习绘图、读图的知识:再以激励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为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一堂组合体三视图的习题课教学,要提前准备好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型:简单的、较复杂的、复杂的三种,用以配合完成直观、分层、任务驱动教学。在习题课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模型(直观)并画出一个简单模型(低层次)的三视图,画完后,一要总结作图方法和技巧,二要祝贺学生们顺利度过这一难关,并表扬大家积极探索的精神(语言激励)。接着,趁热打铁练习较复杂模型(中层次)的分析、绘制。复杂模型(高层次)作为备用模型,专门给具有研究潜质的学生准备的,可自选绘制。在逐层完成绘制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找到自信和成就感。基础差的学生不再退缩,回心转意的学起来:基础好的同学会积极进取,挑战难题。

2.3.3注重CAD下的机械制图教学,形成机械制图与CAD绘图的完整融合《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中机械制图与CAD绘图两块知识看似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以往只重视了基于机械制图下CAD绘图的教学,而忽视了基于CAD下的机械制图的教学。CAD不仅能画图,还可以制作教学课件,而且是具有机械制图特色的课件。CAD教学课件中的仿真教具既经济又实惠,既节约了购买实物模型、存放场地的投入资金,又调节了紧张的课堂气氛,最有利的是突出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展示,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制图习题集中有很多题没有立体图,以往是在黑板上用粉

笔画出草图,现在就可以在CAD中预先绘制出来并存储在仿真模型库中,教学时根据需要选用、展示,非常方便、快捷。CAD软件既是学习者点学习工具,更是教学者的教学工具。

2.3.4细化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传统教学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场制图与绘图的实训,全班学生采用的是一套方案,主要强调一个“画”,画上一周到两周的平面图形,没有实物参考。这种强化实训能很大的提高画图技能,但内容单一、只凭想象很难读懂图形全部的情况。学生在实训中极易产生疲倦感,一般会有1/3左右的学生跟不下来,不能完成全部的任务。要改变这一现状就从细化实训内容做起。

①分三个阶段进行:三视图一零件图一装配图。

实训前要准备充足的教学模型(仿真模型),要基本保证10组(每组5人左右)的任务需求,实现不同组不同任务。实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共同分析结构、测量尺寸、制定方案。互相沟通交流,彼此学习促进,最终都能在实践中摸索出技巧,总结出分析方法。这样的改进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②分层次进行:低中高。

在选用模型时要全方位考虑,既要有复杂的,也要有简单的。每组自选一套模型进行绘制。因为个体有差异,必须从学生本位的角度出发,以不同的任务要求来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

③人文关怀的进行。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文关怀的过程,在强化实训的过程中更需要人文关怀。在制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初步体会到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实训中除了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把每一个尺寸度量准确、把每一条图线绘制清晰;更得有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坚持每一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时时跟上进度。在学生们出现疲劳的时候,他们不会调节,只会喊叫累。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可以适当插入一些文体娱乐活动调节,准备一些小礼物激励他们,既很好的传递了关怀,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在我们真诚的关心、关注下,学生们会度过疲劳阶段,圆满的完成实训任务!

3 结束语

不断的变革中,《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明显提高。但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大发展下。本课程必须与时俱进的跟上改革的步伐,不断的找出新问题、新思路、新举措。相信本课程的教学会越来越有特色,更相信它会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

参考文献:

[1]韦兰花.中职校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09,(9):179-181

[2]孙建锋.机械制图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职教论坛,2004,(14)

第6篇: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 知识 技能 创新 素质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空间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读和绘制图样的能力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及毕业后从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机械制图课程特征以及中职的学生情况都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实践与创新的精神,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胜任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要把机械制图课讲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直观,枯燥的标准变得有趣,难以理解的平面图形在大脑中呈现三维立体,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机械专业相关知识与制图理论基础,具有高超的手工绘图的技能和图形表达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应用自如地举出生产中的典型例子,让制图与实际产品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图,这就要求机械制图教师必须能熟练掌握和应用几种计算机绘图软件,辅助教学的本领。这些都是制图教师的必备素质,是施教的基础。机械制图教师只有从知识与技能两方面得到双向发展,使自己具备“双师”的素质,才能在当今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信息年代胜任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知识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对人才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以往的模具加挂图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机械制图课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的利用、各种制图软件的开发都大大促进了机械制图教学。与传统的制图方法相比,计算机绘图表现出高效、精确、易于修改、便于储存的特点,不仅能减轻师生的制图劳动强度,同时其生动、新颖、形象的特点能提高学生对制图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知识的可接受性,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如利用3D制作的三维动画,任意摆放物置,将物体任意拆开与组合,使学生对复杂物体的结构能一目了然。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听,学习兴趣较低,课堂缺少生机,作业被动应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教学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设计、组织最能体现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灌输少一点,启发多一点,灵活变换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由“不想学”变“要我学”到“我要学”, 刺激、指导、鼓励学生主动性学习。例如:我在讲述三视图的形成时,针对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空间想象力差,还没有形成立体的概念的情况,如果直接讲述有关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经过充分备课后,我制作了一个能分开三投影面体系模型,采用讨论与启发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三视图的形成。

四、不断实践创新、与时俱进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获得创新灵感的源泉。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把制图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将制图教学的相关内容与产品设计,特别是现代产品设计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并积极参与思考,参与教学手段的创新和生产技能的创新。

教师同样应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传统的制图教学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将制图等同于画图,无法将图形的生成过程与产品的设计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应尝试开展基于应用背景的教学模式,以生产实际为背景、以产品设计过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有参观、动手拆装、测绘、改进设计、上机实践等,使学生“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学手段的改进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不仅使学生掌握最新知识,且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 机械制图 说课

中图分类号: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240-01

说课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教改的深入而产生的教育科研方式。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面对同行或专家,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所教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改革思路等内容,与讲课有很大的区别。该文主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及学法分析、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等几方面来进行说课分析,以供同类专业教师参考。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机械制图是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于第一学年的一、二学期开设,为学习以后的专业课、技能实践课等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也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各种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1.2 课程目标的设定

1.2.1 知识目标

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正投影理论和作图方法;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

1.2.2 能力目标

初步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初步具备由图到物、由物到图的转换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具备获取、处理和表达技术信息。

1.2.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情感;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交流能力。

2 课程的内容

2.1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需求而确定的专业课程。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为重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2 教学内容选定和依据

依据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选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此课程能力目标是绘图与识图。为达到此目标,设置以下教学内容: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投影理论和三视图、轴测图、组合体、机械制图应用知识、测绘等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基本技能贯穿教学始终。

2.3 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来确定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投影理论,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难点: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识图及绘图能力。

3 教学设计

3.1 教学组织

3.1.1 课时内容与安排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16学时;投影理论和三视图,20学时;轴测图8学时;组合体,36学时;机械制图应用知识,36学时;测绘,20学时。

3.1.2 理论教学

机械制图基础、投影理论和三视图、轴测图和组合体、机械制图应用,采用挂图、视频、多媒体等辅助手段,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等方式,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

3.1.3 测绘阶段

采用现场教学,通过测绘前的准备和选题加强测绘辅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严格遵规守纪、善于思考、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2 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及评价方式

3.2.1 教学方法

本课程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使用适合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启发引导、分组讨论、现场教学、“教、学、做”一体等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实施测绘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2.2 教学条件

学校配备教学挂图、模型、典型零部件、多媒体教室和绘图室等。通过使用实物、模型及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以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先进的摄录像设备,将教师示教与多媒体教学进行优化组合。

3.2.3 评价方式

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对学生作业、制图技能测试、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读图、绘图能力的评价;倡导绘图作业展评等表现性的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意识,养成爱护、正确使用测绘工具习惯的形成;平时绘图作业成绩应占一定比例,对测绘综合实践内容独立考核。

4 学情及学法分析

4.1 学情分析

大多数中职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自觉性和进取心,自控能力差;但动手能力较强,对专业技能较感兴趣,学习态度端正。在学习此课程过程中难点有以下几点: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依赖性较强,创新能力较差等。

4.2 学习方法

(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2)加强实践,反复练习,课后作业及时完成;(3)严格要求,遵守纪律,培养良好制图习惯;(4)重视实操,积累专业知识。

5 教学资源

5.1 教材选用及教辅资源

选择的教材与具体的专业、职业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针对性,实践性。本校机械专业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机械制图》(王幼龙主编)、《机械制图习题集》等。教辅资源有电子课件、教学录像、教具模型库以及课程网站。

5.2 实践教学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应设置多媒体教室,制图测绘室,为机械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6 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目标。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识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也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 教学反思

7.1 改变教学理念,注重素质培养

把握制图教学的特点、规律,探究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切入点,在教学中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实素质教育的内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7.2 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教师广泛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晓杰.说课及其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2).

[2] 奚晓.简述机械制图说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第8篇: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制图测绘;徒手绘图;测绘实习

作者简介:赵汉雨(1975-),男,河南浚县人,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师;常粉玲(1971-),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助理实验师。(河南?郑州?450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81-02

“机械制图”是高等工科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一般由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两部分组成。画法几何是机械制图的投影理论基础,它应用投影的方法研究多面正投影图、轴测图、透视图和标高投影图的绘制原理,“机械制图”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及装配图的能力,涉及的知识较多,如零、部件的工艺结构知识、合理标注尺寸、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设计与制造中常用的标准等。由于大一新生接触机械产品较少,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学习起来较困难,一般都安排机械测绘实习。该实习项目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制图与看图知识,培养学生机械制图的综合能力,而且在测绘实习过程中还学习到设备拆装及测绘知识,该实习项目实施是要完成在机械部件拆卸的基础上完成机械零件测绘和装配图的绘制。

“机械制图”测绘在设备维修、改造、仿制、技术资料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较低,引进吸收国外机械设备较多,因此,农业院校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一、“机械制图”测绘实习的目的及任务

所谓制图测绘,就是对现有的机器或零部件实物进行测量、并画出草图、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经过计算圆整、查有关设计手册,随后整理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过程。

1.实习项目实施的目的

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并在测绘中得到综合应用;认识常用拆装工具,初步掌握拆装方法及步骤;掌握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徒手画图的要领,并能熟练测绘四大类零件中常见零件;掌握和运用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培养查阅有关手册、标准和资料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测绘的任务

拆卸、装配部件,绘制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绘制装配图;绘制零件图。

二、“机械制图”测绘实习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没有留出单独的测绘时间

河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制图测绘主要采取用两个学时集中讲解部件测绘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散到制图室或教室进行测绘,老师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辅导和答疑,在其他课程如期进行的情况下,要求4周内独立完成。这样安排,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测绘进度不容易控制,由于学生分散,测绘过程不容易监控,这样导致一部分学生抄袭其他同学的制图,往往会出现先画出正式的零件图,再画装配图,最后才是草图的现象。

2.拆装、测绘工具量具应用不当

尽管理论教师用两个学时集中讲解了测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拆装步骤及测绘方法,但往往到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还是束手无策,不知用什么工具拆装和量具测量,会出现用钳子拧下所有的螺栓或螺母;对零件测量时,一把钢板尺测绘所有的零件,常见的工具和量具不认识或不会使用,等到了后续课程机床拆装时不会应用常见工具。

3.制图测绘指导书应用不当

我校的测绘指导书已放到校园内部网上,学生可在网上直接浏览或打印,在测绘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但是,在测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抛弃指导书,凭着感觉进行测绘,对常见的零件测绘方法不当,更有甚者,一些学生根本没看过测绘指导书,测绘指导书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4.测绘过程简化,徒手绘图能力得不到锻炼

学生在测绘过程中,往往未弄清楚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传动方式、装配关系、各组成零件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就开始拆零部件,然后测量绘制零件图,而没有绘制零件草图,所有零件在没有零件草图的情况下,零件图就画完了,然后画装配图。这样做不仅测绘步骤错误,更重要的是没有达到联系徒手绘图的目的,因为徒手绘图能力在对设备改造、仿制、方案设计、现场设计加工及参观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相关专业知识不衔接

“机械制图”测绘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工艺”等课程,且还没有参加金工实习,在测绘的过程中,分不出重要尺寸和非重要尺寸,标注不合理,材料选择及热处理工艺不知道怎么去做,公差、表面粗糙度不会选择。

6.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不能体现学生测绘过程的动手能力

目前学生测绘成绩是按学生绘制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正确和规范程度,并参考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表达的是否完整、清晰,把成绩划分为5、4、3、2、1这样的档次,5分为满分(相当于百分制的100分),3分为及格(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低于3分为不及格。

三、提高机械制图测绘实习效果的建议

1.加强制图测绘实习场地建设,更好地服务实习教学

由于实习场地不足,学生不能集中进行测绘,教师指导工作量大,严重影响着制图测绘教学效果。为改变这种现状,应增加测绘实习场地,并在该场地内增加四大类典型零件及典型部件的实物照片及对应的工程图挂图,使学生在测绘的实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参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9篇:机械制图必备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专业;学生;思考和实践能力

一、通过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考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学习工科的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建立尤为重要,可为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人会思考就会想象,有了想象力,设计师才能设计出造型优美别致的建筑物及工艺品等。通过想象力的培养,人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捷,性情会变得更加开朗,生活也会更充满诗情画意。在制图课的学习过程中,空间想象力能帮助学生们识图、画图,可以说识图、画图的能力就是建立在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的,没有空间想象力,学好《机械制图》就是一句空话,而且会给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困难。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现代技术教育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教学的目的。而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直观感、立体感不足等缺陷,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物体,教师无论怎样讲述与比划,学生始终难以想象出来。这种情况下,如果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的技术方案或模型,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转化为产品。有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说:“工作后才知道制图中所学的零件是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说明我们过去的教学只注重了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学生会画图但不知道画的是什么,只知道模型不认识真正的零部件,这是我们教学的可悲。因此,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既看模型,又看实物,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知教育。同时,在教学中经常拿一些工厂的图纸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生产的知识,明确“什么是机械制图?学了制图是用来干什么的?”,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机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有着较强的学科渗透关系。比如:机电专业的前沿课程AUTOCAD 、 MASTERCAM和数控机床加工技术,这些课程学多是要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完成,但都必须有《机械制图》知识作基础。《机械制图》课程教材中许多章节的知识点内容都牵涉到《机械基础》、《机械零件》、《公差与配合》、《机械设计》等多门专业课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讲解这方面知识时除了将测试重点放在识图、画图上,还要适时地联系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解释,强化学生的记忆和专业化感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逐渐形成综合能力,具备创新能力。

职业学校工科类学生对人文学科都普遍轻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机械制图》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个内容是一条主干线,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是有联系的,每一个章节的学习都必不可少。从线条的画法到看懂一张零件图,这其中包含了许多的练习过程和想象力的培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职教学生大都是升学无望,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思想较重的孩子,所缺的就是耐心、细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制图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耐心仔细和严肃认真,绘图过程中小到一条线的粗细、数字的方向等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规定,半点都不能马虎。学生经过不断的磨练,会逐渐形成严谨、精细、耐心、有序的好素质,这恰恰就是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 总之,《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科特点,将学科渗透、素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增长了专业知识,成长了能力,又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二、确立课程联系,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我们学校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在校两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并形成专业类课程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并让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高二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并提升发展潜能。课程设计一般从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介绍机械设计课程改革创新思想,采用按照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技能的思路来构建教材框架的教学方法,建立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分析新课程体系的内涵,探讨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思路和目标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是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紧密地依靠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突出实践能力的职业本色。学校教学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市场经济接轨,培养职业类综合人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也越来越强。

三、强化课程设置,激发学习热情

在强调个性发挥、提高职业技能的人才目标发展趋势下,在课时不断压缩的现实条件下,要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传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改革思想与对策已势在必行。作为培养专门技工人才的学校,课程建设是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通过一系列课程的严格学习和训练来实现的。课程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因素,课程的选择、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都是专业的理论课,这些课程的设置应以“适度、适应”为标尺,既不能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广博,也不能片面追求单一职业技能的精深,应尽力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发挥课程学习的最大效益。机械类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模块、机械制造模块、机电测控模块和数控技术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实践环节课。实践环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理论课的课内实验、基本技能课、专业技能课、集中实践、毕业设计与实际训练等。各实践教学环节应达到的技能要求:如钳工技能实训要求学生掌握钳工的基本技能;金工实习(热加工)要求学生掌握热加工的基本方法、特点和作用;机加工技能(车或铣)实训要求学生掌握车床(铣床)操作;机床精度检测要求学生掌握普通机床精度检测方法及仪表使用;数控编程与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数控编程方法及数控机床操作;生产实习要求学生了解生产现场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及典型零件制造的全过程;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基本设计和计算方法,会使用手册查阅参数;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典型设计、数控编程、机床调整及维修技术,得到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思维的实践活动。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了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和优秀的课件,向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活跃课堂,增大信息量和专业技术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热情。同时,采取将学生带到实习基地现场讲解、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拆装实验、结合实验加以理论指导等方式,引导、帮助学生主动迎合市场经济对职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上述措施,来提高中职学生尤其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变“我不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 浙江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 机械识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会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