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精选(九篇)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

第1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

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教育价值

(一)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知识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众多研究表明,四岁儿童的创造想象力达到最高水平,五岁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下降时期。人的才能发展“递减原则”决定了幼儿阶段是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只有当更多的幼儿接受富于创造精神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发展。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创造性想象和探索不同的表现方法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幼儿会在美术活动中大胆而自由地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用富有创造性的造型语汇,解决内心的矛盾,使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发挥,情绪情感得以释放,思想观念得以表达,人格得以和谐发展。日本幼儿美术活动专家板光彦说:“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取向。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是学前儿童健全发展的必然需要。

创造力是个人成才的工具,自我的价值主要是由创造成果表现的。特别是在未来,要想成才,必须具备相当高的素质,尤其是创造素质,而人的高创造力要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幼儿时期是人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由于少有传统和经验的限制,常常运用自己的符号系统反映生活印象,表达思想认识,宣泄情感。他们的这种表达事物的符号系统就是发明创造,是想象的结果。这些创造的背后隐藏着孩子的认识和情感的发展,表面看是一幅图画和手工作品,实际上表现的是儿童纯真的心灵,严肃的思考,强烈的欲求,情感的平衡。这些创造来源于幼儿潜意识的表现,它的价值在于满足幼儿心理的平衡,促使幼儿的人格健全发展。而随着幼儿语言和推理在幼儿生活中的增加,幼儿的创造性渐渐退化。因此,从个人成长、成才角度看,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学前儿童健全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育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书《学会生存》强调:“人的创造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和挫伤的能力。”只有富于创造性的幼儿园美术教师才能造就出富于创造性的幼儿,只有富于创造性的幼儿园美术教师才能用创造性的教育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习,用创造性的方法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使教与学合理地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一)幼儿美术教师要树立创新价值取向,转变传统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幼儿美术教师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前提。因此,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美术教师首先要形成全新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和质量观。要认识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美术实践经验,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科学选择美术教学内容,意识到对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要灵活地运用多种美术教育方法,增强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要正确评价幼儿的自由表现,尊重幼儿富有个性色彩的创造行为,保护幼儿的原创力,让幼儿成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健康和谐人格的人。要认识到创造力是与生俱来、自然产生的,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欲望与权利,教师要小心地呵护。

(二)幼儿美术教师要营造新型师幼关系,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源于幼儿园日常的美术教育过程。鲜明的情绪是激发幼儿强烈美术创造需要的基础。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种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民主师幼关系。要确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幼儿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鼓励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大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美术知识、运用美术知识的性格。要创设积极的课堂文化,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形成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

(三)幼儿美术教师要重视园本文化建设,创造个性发展环境。

首先,要重视幼儿园园本美术文化建设。幼儿园园本美术文化是一个育人的特殊环境,是一种潜在课程,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幼儿有意无意地在美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受到影响,实现着对幼儿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所以幼儿园要建立多元化的园本美术文化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如江苏省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在门厅屋顶设置了“天空的涂鸦”,是由每个幼儿绘画作品组合的“畅想2028”,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艺术在生活中创作的趣味性;长廊内是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大师的杰作,孩子们每天徜徉在“艺术长廊”里,置身于艺术世界中;班级内张贴、摆放着孩子自由创作的作品,成为幼儿艺术才华展示的窗口,交流互动的通道;“美劳创意屋”的创意柱上悬挂着颜色鲜艳的油画作品,搁架上摆设着特色鲜明的艺术作品和种类繁多的绘画工具及材料……这种特殊的氛围、浓郁的艺术特色激发了幼儿的艺术情感,点燃了幼儿创作的火花,满足了幼儿尽情挥洒的需要,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其次,要丰富园本美术文化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幼儿园美术活动,能够扩大孩子的美术视野,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浓厚兴趣,丰富幼儿的美术实践经验,促进幼儿创造性地发展。

第2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

就艺术课程来说,目前普遍存在三个不良倾向:一是简单累加。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将大专艺术课程看成是中专和本科艺术课程的揉合,在课程设置上简单拼凑,门类繁多,课程之间却又孤立、割裂,重复较多。二是“洋”味、经院味过浓。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课程内容和教材都来自大学艺术专业,沿袭经院派的做法,“洋”成分重,课程内容更新慢,脱离幼儿园艺术教学实际。三是教师和学生对艺术课程目标认识不到位,艺术教学和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教师虽然比较重视艺术教育,但仅强调学生要达到的艺术技能,忽视对学生个人艺术基本素质和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则为学而学,虽然投人时间多,但学习效果差。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艺术学科的整体把握,造成学生艺术课业负担沉重和艺术学习的失落感,也不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幼儿园艺术教学经验,形成幼儿艺术执教能力,从而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难成特色。

可见,如何主动迎接时代挑战,准确把握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提高学前教师教育质量,走出适合国情的学前教育大专师资培养道路,已成为十分紧迫的课题!本文试以我校三年制学前教育大专为例,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结构与内容、实施方法与途径,以及课程评价等问题进行思考,以期对推进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改革稍有裨益。

一、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的目标定位

(一)目标定位的前提

1.根据世界艺术教育发展趋势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精神,确立艺术课程的价值取向受多元文化、后现代艺术以及现代媒体的影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艺术在促进人类幸福和加强人类沟通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关于“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描述也确立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取向,并明确了我国学校艺术课程肩负的“取得艺术学科、学生的发展以及艺术对社会贡献这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通过学校艺术教育架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互连接的桥梁”的重任。川同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也应当以审美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通过艺术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使学校成为公共艺术教育基地。

2.结合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认识艺术课程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国内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向县以上幼儿园输送全面发展、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特长的骨干教师。幼儿园艺术教学是将孩子引进艺术殿堂的起点,教师全面的文化修养是提高艺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就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还要掌握在幼儿和艺术之间架设桥梁的高超技巧,具有从事幼儿园艺术教学的能力。可见,艺术课程必然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3.从课程对象、性质与目标出发,找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的特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一样都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与表现力的艺术基本素质教育,因此具有公共性;同时,作为一种师范教育课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强调为幼儿园艺术教学服务,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幼儿园艺术教学经验,提高儿童艺术教育执教能力,因此又具有师范性。此外,由于艺术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且形式多样、强调综合,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技能,才能顺利开展艺术活动,这就使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还应具有一定的技能性。当然不会像高师艺术教育专业那样强调技能的精深,只要求学生在了解儿童艺术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掌握引导儿童进行艺术活动的基本技育巷。

(二)目标定位

依前面的分析,可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目标定位于: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激励学生想像、创造,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将艺术教育与学前师范教育相结合,指一导学生了解幼儿艺术能力发展和艺术学习的特点,在艺术学习与实践中形成从事幼儿艺术教学的基本能力,即以实现学生艺术能力、幼儿艺术教学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根本目标。

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从艺术课程目标定位出发,高职高一专学前教育专业应不断完善艺术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增强课程设置的弹性和适应性。

(一)完善艺术课程结构,增强课程弹性

我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为:必修课—音乐基本原理、视唱练耳、唱歌、琴法、音乐欣赏、幼儿歌曲创编、舞蹈、美术;选修课—奥尔夫音乐教育、小学艺术教学法、舞蹈创编、钢琴伴奏艺术、电脑美术、手风琴、电子琴。其他兄弟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大同小异。从中可见,这样的课程设置基本上由艺术理论课和实践型技巧课组成,虽然考虑了公共性和一定的技能性,但显然较少考虑师范性,缺乏指向儿童艺术学习的儿童艺术课程,其中指向幼儿园艺术教学的“教学法”课程也缺乏具体支持策略,不利于学生获得艺术教学能力。同时,在课程实施中多以必修课为主,许多选修课基本没开,难以照顾学生艺术学习的个体性,从而使课程设置缺乏弹性。我们认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应该由艺术学科教育课程、艺术综合教育课程、艺术实践课程、潜在艺术课程四个模块构成。其中,艺术学科教育课程是为学生打艺术基础的课程,应强调内容的宽泛与主要艺术知识的整合,大致包括基本乐理、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唱歌、琴法、美术、幼儿园器乐演奏、舞蹈、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美育概论等;艺术综合教育课程是将相邻的艺术学科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不同艺术形式与内容的能力的课程,大致包括幼儿音乐(含幼儿音乐欣赏、幼儿歌曲创编、幼儿音乐游戏创编、幼儿打击乐、幼儿合唱)、幼儿美术(含儿童画赏析、儿童简笔画、幼儿手工)、幼儿舞蹈(含幼儿舞蹈欣赏、幼儿舞蹈创编)、电脑美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外影视与戏剧鉴赏(含儿童动画欣赏)等课程;艺术实践课程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艺术技能和职业实践的课程,既包括学生在幼儿园进行的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又包括学生和教师面向学校和社区内外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大致包括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幼儿园艺术团建设等课程,以及“送文艺下幼儿园(乡)”、艺术采风、大学生艺术节等活动;潜在艺术课程则指校园文化、广播、文艺演出、展览等。l2]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艺术学科课程,精选艺术综合课程,扩大艺术选修课,强化艺术实践课,重视发挥潜在艺术课程的作用,以使艺术课程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二)优化艺术教学内容,增强课程适应性

1.考虑高职高专艺术教育的需要,及时补充民族艺术教学内容和幼儿园艺术教学内容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艺术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艺术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艺术的固步自封,走向开放与包容。我国艺术教育需要加强民族艺术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以广阔、开放的胸怀接受人类一切优秀艺术文化,造就扎根本土又向世界开放的、有现代文化能力的新人。口高职高专艺术课程应当以挖掘本地区、本民族优秀艺术资源和吸纳世界优秀幼儿艺术教育资源为己任,按学生学习需要,扩展教育内容,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构建适宜的地方艺术教材;同时,将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纳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除了开设幼儿音乐、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课程外,还广泛体现于各门艺术课程中。

2.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实际需要,科学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根据幼儿艺术教育的实际需要,科学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加强艺术欣赏教学,除专门的欣赏课外,要在所有的艺术课程中渗透欣赏和审美内容;在开好钢琴课的基础上,按幼儿园教学实际需要和幼儿的实际能力开设“幼儿园器乐演奏”课程,指导学生学习演奏一些幼儿喜欢的和本地、本民族的乐器;戏剧和动画片是孩子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中也应该有这些内容。

3.寻找艺术学科的内在联系,分析学生艺术学习心理,合理整合课程内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改革不能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代价,而要从基础教育、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寻找艺术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学生艺术学习心理,并以此为依据,打破专业课程间的壁垒,推进理论与技术的渗透,根据这些对象被整合的可能性,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以减少课程门类,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例如,“视唱练耳”课一直是单独开的,但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学习的实际情况看,这门课可以整合到琴法和唱歌教学中;音乐欣赏向来被作为理论课来开,而其中很多内容是可以渗透到琴法和唱歌等技能课中的。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实施途径

艺术学科要为其内在价值而教,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必须以学生为本,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实施途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技能练习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师应正确认识艺术课程目标定位,将学生艺术审美素质的培养视为核心问题,贯穿于艺术教育全过程、体现在艺术教学的各环节中。一方面,关注学生艺术学习心理,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其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知识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更为宽广的文化背景下接触艺术作品;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实训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定的艺术技能对其将来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其艺术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讲求效益,将课堂学习与课外练习有机结合起来

艺术令人身心偷悦,艺术学习的过程也应该充满快乐。长期以来,一些艺术教师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及过高的专业要求①已经令不少学生对艺术学习信心不足,也降低了艺术教学的效益。举例来说,唱歌老师通常对学生发声“位置”的要求较多,却忽略了“歌声传情”的问题,致使不少学生因找不到“位置”而不敢开口唱歌,或虽能找到“位置”开口,但歌声无感情,甚至还唱不好幼儿歌曲;虽然经过三年美术训练,一些学生却不能自如创作儿童简笔画的现象也不少见。为提高艺术教学效益,使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高职高专艺术教师必须改革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精彩活力:将幼儿园艺术教学资源纳人艺术课程,组织教师定期下园采风和指导教学;从学生实际能力和幼儿艺术教育需要出发,精选、改编、深人分析和挖掘教材,适当降低难度;根据各艺术学科的特点选择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作品欣赏等不同的课型,并确定适宜的授课形式和规模,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实行分层教学;加快艺术教室的数字化进程,建设艺术网站,建立电子资料库,开发艺术学习软件,开辟在线互动艺术创作、演奏和学习,扩展教师艺术教学的空间,使教师的工作更加容易,使学生的艺术学习更经常、更主动。艺术学习离不开练习,高职高专除了要有足够的功能教室外,还要加紧建设实习实训教室,提高其利用率,如建设利于学生实践练习的微格教室、电脑美术室等,定期开放,还可在校园内适宜安放些镜子和把杆供学生练习舞蹈等,为学生练习技能提供方便。艺术教师应完善对学生艺术练习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将教师检查、同学互评和定期艺术汇报等方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寻找技能练习的有效方法,推动学生课后练习的兴趣,帮助其形成勤学勤练的习惯。另外,学生下园实习、“采风”和校内艺术实践活动等活动也应纳人课外练习,教师应加强对这些活动的指导。

(三)重视发展,将一般要求与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高职高专艺术教学既要让学生达到从事幼儿艺术教学的一般要求,又要重视每个学生艺术学习中的兴趣、经验、感受和可发展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艺术学习中得到成就感。例如,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在深人分析幼儿艺术教学的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建立技能考级制度,既保证其毕业生达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技能的基本要求,又照顾到学生不同的艺术学习起点;同时,吸纳“课程群选修制”的经验,②提供丰富的艺术选修课和专业发展课,鼓励每个学生量体裁衣选择自己的艺术学习套餐,将学生艺术学习的一般要求与其个人专业发展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四)整体协同,将正规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

第3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园本课程 开发

文化的多元和文化的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永恒的属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对于人类来说,文化多样性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持生态平衡一样,对于人类不可或缺,应当站在保护全人类共同财富的高度上,给予其保护和肯定。”[3]民族文化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智慧和丰富的生活内涵。多元文化主张少数民族和边缘群体的独立价值,主张文化认同和民族个性,寻求主流文化或主流民族和国家对其自身的文化认同给予公共的承认[4]。由于受所处环境独特的文化熏陶,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心理特质等都会存有差异,并形成独特的文化认同。那么,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所形成的同一但又具有差异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是难能可贵的,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民族地区独特性相一致的园本课程资源,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创造、自主发挥的操作空间,而且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及材料来源和开阔幼儿视野,培养其接纳、发展、融合本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增强民族认同感。

一、融合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因地制宜,以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为依托

生态文化是由特定的民族或地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具有独立特征的结构和功能的文化体系,是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针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摄取、利用和保护,以使能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经验等文化积淀。基于民族地区生态文化环境的园本课程开发,需要幼儿园根据本地的环境特性来开展课程建设。生态文化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依托,幼儿园要有“以生态文化为依托,以生活活动为主线,以幼儿和谐成长为取向”的课程理念,充分利用包括风土人情、文物古迹、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在内的文化生态资源为幼儿提供亲切自然、直接感受的本土文化的机会,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宽松的探究环境,为幼儿的学习和探索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模拟真实的情境。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及文化氛围,激发幼儿对家乡、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例如:以“回民乡土文化”为主题的宁夏回族幼儿园园本课程,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作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课程资源,融合回族传统的“花儿”艺术形式及民族饮食文化的园本课程,在宁夏回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彰显民族文化的特色。

(二)吸收民族文化精髓,提炼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中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数千年文明的历史,铸就了民族独有的价值观与共同心理素质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在民族文化中,长辈的尊敬、对集体利益的服从等文化素养都被寄予重要的教育价值。以此,将这些优秀的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中亦是优秀的幼儿教育教材。比如:回族具有重视教育的历史传统,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和价值观提倡的独立自主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都可以成为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吸取民族文化中幼儿教育的精髓,有益于补充、修饰甚至革新课程建设中的不足,并能丰富民族地区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实践。

(三)立足民族文化传承,融合能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意识的资源

学者李阿芳认为,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课程建设是课程文化自觉核心价值的体现。任何课程都应该是具有一定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文化适宜儿童与教师,因为儿童与教师是本土文化基因的携带者。与此同时,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以其自身的母体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土壤为基础和前提。本土化的特色课程只有在本土文化谱系的特定土壤中,才能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反过来在相当程度上能够支撑与促进本土文化的螺旋上升。因此,面对多元文化课程价值观念的冲击,需要我们在本土文化中科学地选择跨文化交流的结合点(李阿芳,2005)[4]。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幼儿园课程能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而是各种幼儿园课程分别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不同儿童[2]。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课程跟随主流文化的脚步而开展的以“汉文化”为主的课程内容,远离了少数民族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常常使得儿童在幼儿园和在家庭所接纳的文化形成差异而造成文化割裂。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民族地区唤起幼儿民族自觉意识和获得民族认同感及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园本课程要从民族地区的幼儿认识和熟悉本民族文化开始,引导儿童理解本土文化及接纳多元民族文化,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二、融合民族文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一)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的灵活运用

在实践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园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幼儿教师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可分为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首先,在生活活动中,将融合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理念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他们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比如:早晨入园时,播放幼儿熟悉的少数民族童谣或民间故事;进餐时,每天有计划地搭配具有地方特色且富有营养的食品,教授一些基的本民族生活礼仪;阅读时间,给幼儿讲述民族人物故事、趣闻逸事等。其次,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以民族文化资源为本,教师开发、编写一些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游戏儿歌等,让幼儿体验民族传统游戏的趣味性,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再次,将少数民族多样化的文化形式注入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用富有趣味的形式让幼儿感受民族文化氛围和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比如: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融入民族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如将水族的体育项目“斗角舞”注入健康教育活动中,这不仅仅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传统民族的非物质文化财富得以传承。在开展语言活动时,少数民族的童谣、儿歌、民间故事和符合童真童趣的神话传说都是独具意义的幼儿语言素材。除此,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在使用汉语的同时说一说母语,使幼儿在发展汉语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同时,熟悉运用本民族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利用民族乐器、舞蹈等形式丰富艺术教育的课堂。例如:回族“花儿”民间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利用,能够彰显回族地区幼儿园的民族文化特色。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少数民族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雕刻等尝试操作,让他们体验参与民族文化活动的快乐,萌发对民族文化的探索兴趣,比如:用画笔表现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丝绸”的扎染形态和纹理美感等。

(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

在园本课程的实施中,幼儿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资源,对促进幼儿在认知、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幼儿园的环境包括墙饰及空间环境,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以最直观的方式来展现幼儿园特点,能够促进幼儿感官能力的发展,以及提高幼儿表现自我、获取知识与审美的能力。因此,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活动环境创设中,不仅可以向幼儿传递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而且能使幼儿在充满民族特色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和运用,为幼儿创设富有民族特色和民间文化气息的活动环境。如:少数民族聚居地幼儿园园所建筑的风格、规模,幼儿园内部环境的装饰可增添民族文化特色。在幼儿园的走廊、墙壁悬挂一些极具民族文化风格的剪纸、贴画艺术,也可将民族的经典故事、民族服饰用壁画、木雕等形式的呈现出来。将幼儿园环境创设同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在兼具教育性、艺术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的展示,让环境弥漫出浓郁的多元文化的气息,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就园本课程开发而言,其内容的选择是广泛的,除关照幼儿园的生活世界及其兴趣,幼儿所在家庭、社区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与此同时,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强调家庭、园所、社区的互动与合作,它是一项多元参与、集体配合的工作[5]。不同社区、不同家庭拥有的不同文化资源和文化环境,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内容。从生活中最亲近的家庭到园所,从幼儿成长的文化环境中帮助幼儿与现实情境相联系,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具体的家园共育的做法有: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合作并讲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民风民俗、展示清真食品的制作过程、演示民族手工艺术;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在家长、老师的陪同下一起参观民族文化的建筑和当地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区,等等。这样一来,不仅仅促进了家庭与园所的合作交流,更以家园共育的形式开展了民族文化教育,开发了特色鲜明的园本课程,让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充实幼儿的文化底蕴,增进幼儿的民族意识。

总之,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是民族地区幼儿生命的健康成长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链条[3]。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利用本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增加幼儿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让多元的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充实幼儿的文化底蕴,增进幼儿的民族意识,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充分发掘幼儿的个性潜能,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谨.文化本质理论视野下的教师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3]周智慧,姚伟.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策略[J].青海民族研究,2013.1.

第4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

关键词: 教学策略 激发兴趣 主动性发展

幼儿园阶段的美术活动目标是儿童艺术修养的养成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在美术活动核心目标的设计中,把儿童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对儿童审美情感、对审美对象的视觉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放在首位。其次,要挖掘美术教育的“辅德与益智”功能,强调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元智能发展。从而对儿童的语言、社会交往、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要想达到以上目标,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美术教育活动中那种只注重目的性或者只注意手段性的,把技能、技巧作为美术活动最终目的的美术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要通过各种策略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美术活动的乐趣,变教师所“画”为幼儿所“画”。

一、故事化的教学策略

故事情境化的教学策略是幼儿主动发展的前提。只有让孩子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他们的兴趣才能够被大大地激发出来。《纲要》指出的教育活动组织策略是以游戏为基础的,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幼儿园美术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关注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价值的、有审美情趣的、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又能理解的那些内容。康定斯基说:“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的,来源与灵魂的东西就是美的。”结合具体的主题内容,既引导儿童感受自然事物的生命运动模式,又引导儿童感受具有典型而明显的审美属性的、有情趣的、容易理解的优秀艺术作品。例如凡・高的作品《向日葵》色彩明快、线条简练而有力,画面各种黄色的变化与统一,怎样把向日葵的生命力完美地表现出来呢?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向日葵不同的开放姿态。在欣赏毕加索的名画《女人的脸》的活动中,把名画的几何图形元素提取出来,让孩子来和这些图形做游戏,拼成不同的创意图案,感知抽象的效果。

二、“变废为宝”的创新策略

废旧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策略是幼儿主动性发展的持续动力。以往的幼儿美术教育,我们可以看到是单纯的注重传授技能、技巧的美术教育研究,缺乏真正符合新理念的幼儿创意美术研究内容和实施策略。幼儿美术创意活动的目的并不强调让幼儿机械地习得某种美术技能,而是把重点落在“创意”二字上,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表现形式创造和表现新的、美的艺术形象,在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及成功感。为幼儿提供可以想象操作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废旧的物品,也可以是创意巧思的其他物品,生活中的一切有形的物品都可以成为美术活动中幼儿创意的材料。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魔镜》中,教师借助废旧笔盖、喝剩的酸奶瓶洗干净塞入海绵变成了印章,来进行各种图形的盖印画创作;中班美术活动《小鸟纷飞》中,利用幼儿收集来的各种彩色广告纸剪贴、折叠成各种形象的鸟儿;拣拾来的树枝被孩子们涂上颜色变成了五彩树,变成了一件美丽的艺术品……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提供的这些丰富的材料大大地调动了幼儿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三、游戏话“画”策略

怎样让平面的图形立体性地呈现,进一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大艺术小画家游戏话画活动策略是幼儿主动性发展的表现手段。我们借助生活情境性强的美术作品来进行尝试,例如以《露天咖啡屋》来进行立体性的呈现,幼儿扮演画面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并尝试以角色的身份进行大胆表现。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的构成》:幼儿在地上画上很多的直线,准备红黄蓝白黑色块,像大师一样,以大地为画板,进行大胆创作。这样呈现的课堂是幼儿天生的灵性的展现,能够彰显孩子个体间的差异,用孩子的能、有、会去教孩子的不能、没有、不会,灵活借助孩子之间的互学方式永远比教师的教授要好。教师的语言要有情景感,诗化,带领幼儿投入活动中。

四、过程性发展评价策略

美术活动中还应该关注对儿童艺术的评价,同时要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与内在的激励机制。在评价过程中不仅仅是看儿童最后的作品,而是要关注全局,判断核心价值点是否抓得准,关注孩子在分析,观察,提炼……这一过程中的思维动和语言发展水平,儿童是否愿意听,愿意说,愿意听才会发展为会听,会看,会讲,而不只是追求结果。评价应是他们有感而发的,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的也可以是同伴之间的。评价的价值是引导儿童反思自己或他人的创作,达到提高自己审美评价能力的目的。所以评价的时候应该是具体化的、针对性的,避免泛泛而谈,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总之,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而幼儿的主动性发展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幼儿终身发展的一个起始。主动性发展的前提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美术活动激趣的策略有很多,我们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好多,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08).

第5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

本研究对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活动的涵义、理念、价值进行了阐述,对其目标、内容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其如何实施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体验;幼儿园;美术活动

1幼儿美术活动的本质

现如今,幼儿的活动时间几乎全部都是在做游戏,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成长和发展。儿童艺术活动作为儿童游戏活动之一,游戏性是儿童艺术活动的本质。儿童美术活动是培养孩子学习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潜力,但激发孩子的感知和探索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表达的启蒙教育,以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为核心。也就是说,不要把儿童艺术活动作为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游戏,是帮助幼儿增加认识的一种表达,使用一些工具和材料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思维、想象和创造的游戏,孩子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形式得到了满足和快乐,并潜移默化地促进发展幼儿观察力、思维和想象能力。“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游戏”这句话是康德说的,对此福禄贝尔进一步解释说,儿童游戏和艺术活动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果一个幼儿正在对游戏很沉迷,这也就是说他们在表现自己生活中的美好,这些是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冲动表现出来的。

2幼儿美术活动的功能

首先,通过美术活动可启发和深化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帮助幼儿学会发现美。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大多数场合是靠自发性,靠客观事物某种特色的鲜明性的吸引,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自觉地去发现美,指导他们去创造美。其次,幼儿美术所具有的形象性、操作性、愉悦性、宽松性、创新性等特性适于幼儿创新的需要。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对操作活动的乐趣,对宽松环境的需求,富有大胆而浪漫的创新精神等发展特点也非常适合从事美术活动。

3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活动的优越性

3.1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

在现行的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有很多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过分强调对幼儿理性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教授,一直秉持落后的教学观念,将专业技能的传授作为幼儿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让幼儿依样画葫芦,使幼儿的思想与智力发展受到一定束缚,时间长了,幼儿就会逐渐丧失创造意识,学习主动性被抑制,进而不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另外,个别教师面对幼儿出错时,通常做的并不是引导幼儿发现错误,主动探索,更多的是伸手代劳。在课堂讲评中,教师对绘画接近自己作品的幼儿大加赞赏,而忽略其他幼儿的感受,甚至一些幼儿被教师忽略后悄悄揉烂了自己的作品。这种方式注重临摹,忽视幼儿的个性表现,将教师的作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对艺术多元化发展严重忽略。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幼儿所处环境、所受教育不同,再加上每个幼儿的智力发育、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审美情趣与绘画能力也有所不同,从这一点上来讲,幼儿们对美的感受存在差异是正常的,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别出心裁,进而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3.2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活动的必要性

幼儿美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健全的人,而不是塑造艺术家。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作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幼儿美术活动主要是调动幼儿的一切感官,让他们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3.3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活动的科学性

从我国教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体验式教学既有着广阔的理论空间,也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有著名论断:“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在这里,他强调了教学时要引导学习者多听、多看、多问,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扩大知识的来源和范围,这可以说是体验式教学的最早论述之一。现代教育发展史上所涌现出来的陈鹤琴的“活教育”教学方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等,都具有体现体验式教学思想的重要价值。

4幼儿园体验式美术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4.1活动目标的制定

体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然性、社会自主性的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应该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提升主体性、张扬个性、获得整体发展、促进成熟。在体验式美术活动中,幼儿知识技能层次的发展不是不要了,它已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同时也不是教育目的,而是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满足其需要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环节,应在重视幼儿知识与技能的获得的同时,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关注其态度的养成与价值观的确立。

4.2活动内容的设计

第6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

延庆二幼的办园理念是“师幼快乐发展”,铺筑教师成长之路,让教师享受职业幸福;奠基幼儿人生之路,让幼儿自主快乐成长。在办园理念的引导下,我们确定了办园特色是“自主性教育”,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让幼儿自信快乐成长。这样理性的思考与定位,让我们的办园特色更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更着眼于幼儿终身发展,更好地为幼儿的幸福人生奠基。

首先,我们强化管理,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强化管理。强化对“自主性教育”课程领导小组的管理,加强研究与引领。园长任组长,直接指导、监督此项工作;副园长制定系统的学期课程实施方案;教学干部分工负责,分别承担不同的课程项目,统筹推进,确保落实。

强化研究。重点以录像视频的研究方式,推进各类课程的研究。以“三个对话”指导和引领教师关注幼儿、解读幼儿、支持幼儿,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

构建体系。认真实践、梳理、总结经验,从理论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评价体系五大方面入手,建立完整的自主性教育课程体系。

其次,我们深化“自主性教育”课程实践,进一步彰显办园特色。结合“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以及“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整合性”等观点,我们把课程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基本课程

生活课程:“生活即课程”,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核心理念,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特点。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自主学习,我们以“争做我是生活小主人”为研究主题,着力实施。确定研究主体,教研组认真分析现状,制定研究方案,有序推进实施;关注研究过程,重点在进餐、盥洗、喝水等环节,定期进行教研组展示评比,积淀研究成果;关注幼儿成长,结合幼儿成长展示汇报活动颁发“我是生活小主人”证书,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

游戏课程: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是落实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以“我的游戏我做主”为研究主题,突出四个整合:与主题课程整合、与艺术课程整合、与幼儿一日生活整合、与家长工作整合。让游戏课程教育价值最大化,达到让幼儿在玩中自主发展的最高教育境界。小班游戏关注幼儿游戏的愉悦性,为孩子创设更加丰富有趣、立体化的“情境游戏乐园”,让班级成为幼儿快乐游戏的场所;中班关注幼儿游戏的体验性,为幼儿创设更加多元化的角色区域,在班级形成“角色游戏场”,让幼儿自由学习、自主体验,在玩中构建经验,获得发展;大班关注幼儿游戏的合作性,为幼儿创设个性化、探究性的“合作研究区”,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成长。

第二类:特色课程

问题引领式主题课程:这是幼儿园传统特色课程之一,以“我的问题我解决”为研究实践的核心,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此类课程以课题的方式深化研究,做到三突出:突出问题引领的点线网、突出年龄班自主学习方式、突出整合教育理念,培养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幼儿兴趣,课程富有特色,做到三贴近:主题贴近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贴近时代气息,如爱的主题、环保主题等等,在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第7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

(一)促进学前教育新提升。制定并实施《区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继续推进幼儿园及看护点规范化建设,加大街镇幼儿看护点动态监管力度,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建立健全幼儿园工作视导制度,规范幼儿园内部管理和保教行为。加快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全面培训、学研结合、以老带新、以评促训、教学比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幼儿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发挥区内省一类园示范引领作用,3所区属公办园完成高一级示范幼儿园创建任务。

(二)深入推进学校管理创新。大力实施“一校一品”的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积极引领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班额。制定学校功能教室使用细则,立足功能教室使用开展电子白板操作、实验操作等教研活动。启动第三批学校文化建设试点校工作,进一步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创新学校活动文化内容。安排部分学校参加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估,积极创建新优质学校。加强教育督导,组织督学开展“一日督导”活动,并将督导结果纳入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开展教育经费投入效益评价。启动关爱残疾儿童“星星工程”,进一步提高服务三类残疾儿童水平。细化学校安全管理,强化岗位职责,加强队伍建设和应急演练,建设平安校园。

(三)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区域整体推进实践与研究。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教与学的资源共享模式。建设资源应用平台,网络教研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开展网络教研、“名师在线课堂”、“一卡通”环境下智慧校园管理、数字化多元评价、“电子书包”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四)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成立区外籍教师服务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努力建立境外教师培训和学生游学基地,组织骨干教师到境外进修、访问和讲学,与境外优质中小学结成友好学校。鼓励和支持各中小学科技、艺术或体育代表团参与国际竞赛或交流活动,举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国际化交流活动。继续开展“留动”活动,搭建友好交流平台。制定国际理解教育细则,优化国际教育课程。

(五)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生本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构建“高质量、轻负担”的高效课堂。继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加强教科研工作,开展作业研究,全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建立学生发展绿色评价机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开设“森林课堂”,开发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由教研员牵头,搭建区内音体美等学科教师教研交流平台,做好语数外等学科教师校内研讨交流,实现学科教学资源深度共享。鼓励并支持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实施素质教育品牌工程。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德育创新,继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切实加强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各项工作,组建区少儿艺术团,建立区校外专家指导中心,拓展艺体教师中心服务职能,支持学校发展特色项目,推行“一校一特色”。落实“体育艺术科技2+1+1”项目,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依托读书节、科技节、戏曲节、体育节四大节日,全面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全面打造精品社团。推广“石头汤阅读联盟”成功经验,营造学校阅读文化,开展“中华好诗词”等经典诵读比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布点,引进或扶持部分优质短培机构,丰富少年儿童课外生活。

第8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

环境;团队;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24—01

幼儿园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益于增强幼儿园软实力,培植和深化办园特色,构建优质高效、民主和谐的幼儿园管理机制,净化、绿化、美化、趣化校园环境,形成以人为本,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营造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激发教职工理性平和的阳光心态,推动校园文化内涵发展。

一、培育刚柔并济、助推效能的制度文化

1.弘扬主流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树立并体现人本与科学相融的管理理念,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校园各项管理工作及教职工考核制度,让规章制度成为大家认可、自觉遵守的制度。通过开展师德风暴行动等活动引导教师,倡扬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创造一个有着较强凝聚力、战斗力的精干团队,形成“牵着手教育、蹲下来交流”的优良教风,引导全园上下形成浓郁和谐的干事创业基调和奋发有为、精益求精的校园精神。

2.形成务实制度,实施互动管理。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凝心聚力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教育保育第一线,实施互动式的情境管理,注重捕捉教师的工作行为,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与心声,合理地分析,然后用情与理并举引导教师,使得刚性的制度成为全园上下共同的价值追求,促使教师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反思、自觉自主,以此达到领导与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进步的效果。

二、培育内涵精深、与时俱进的环境文化

1.打造优质环境,发挥隐形功效。在校园文化多年积淀基础上进一步营造“文化育人”的园所氛围,让幼儿园里时时处处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让孩子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化中,随时随地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引导美的行为、得到美的升华,强化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在校园环境的规划上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具有幼儿特色;巧妙设计各景点,做到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边边角角也不放过;各种管线统一规划,合理铺设,校园干净、整洁,活动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

2.提炼标识文化,提升品牌形象。校园内各种提示牌、校园绿化地带、阅报栏、图书架、宣传栏、围墙上的大型墙壁画等不断与时俱进,使之能充分显示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思想和人文特色。加强幼儿园网站建设及园报的编印工作,班级建立QQ群,让其成为宣传、教育、沟通的窗口和纽带,有效树立幼儿园良好的教育形象。

三、培育德艺双馨、持续发展的团队文化

1.加强心态教育,切实以德立身。在校园内弘扬核心价值观和主流师德文化。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中“老”、“疲”、“懈”、“躁”等工作状态和不良行业思维,在幼儿园形成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风尚,不图虚荣,不做虚事,一心一意追求办学实力的提高。

2.坚持岗位练兵,提高专业素质。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理念,加强教育活动组织能力、监控能力、指导能力等教育能力的修炼,在活动中把握幼儿情绪表现、心理需要、能力水平,真正做到让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同行。积极构建园本课程,挖掘本土及本区域文化,形成园本特色,在实施和构建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水平。

四、培育载体丰富、师幼双赢的活动文化

1. 优化教育模式,落实科学保教。通过预设课程、活动课程、生成课程等各种手段,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开展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绿色校园”、 “阳光校园”、“快乐校园”等特色校园创建,开展感恩教育、艺术教育、科普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形成亮点,打造特点;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趣味运动会、手工制作、经典诵读、绿色童谣传唱等校园特色活动,让每一个幼儿参与进来感受到成功与进步,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第9篇: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范文

一、专题报告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子建教授在开幕式后作了题为“香港学前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李教授首先介绍了香港学前教育机构及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状况。他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学前教育机构和学前教育课程都经历了一个协调一致、逐步发展的过程。接着,李教授介绍了香港幼儿园教师入职资格和政府资助的情况。他谈到,香港教统局近年来颁布了第27/2002号通告等一系列文件,逐步提高了幼稚园园长及教师的学历要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去年10月的“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把资助学前教育、提升幼稚园教学效能作为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重点。随后,李教授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一项关于有效能的香港幼稚园园长与教师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有效能的幼稚园园长的五项特征和教师的四项特征及其启示。最后,李教授对香港学前教师教育的现状和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幼儿教育学位课程的宗旨、开设的理论依据及特色作了述评。

专题报告之后,李教授就与会者提出的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音体美倾向、本科生的目标定位、幼小课程衔接等问题作了回应与交流。

二、分组讨论

(一)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首先就目前研究生扩招后导师压力增加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题,以及学分制与学位论文之间的关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随后,与会者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1.目标取向问题

目标定位是课程建设的首要问题,在目标定位上素来存在学术取向的研究型和职业取向的应用型之争。与会者联系自己学校的实际阐述了各自的看法。有的强调全日制研究生应以职业取向为主,兼顾学术取向,凸显个人自由选择。有的认为各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求同存异。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认为,培养目标目前在我国处于模糊状态,应该冷静思考研究生培养中职业导向存在的两个矛盾,即培养目标与国家要求的入口标准之间的矛盾,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从事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教师之间的矛盾。

2.课程内容的适切性问题

与会者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实施”的主题发言,针对课程内容的适切性问题,提出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之间应有连贯性或层次性,应避免过分的脱节或重复,应增加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及发展动态的信息,引领学生占领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与会者还特别指出方法论及具体教育科研方法引领的重要性,并强调应考虑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东北师范大学王小英教授提出,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问题,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打破学科界限,追求宽泛的职业选择面。

3.必修课和选修课问题

周兢教授认为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到底是什么?选修课有没有必要全国统一?她指出,要根据不同院校不同导师的特色灵活开设特色课程,选修课应该百花齐放,并提出至少有一门选修课应该是跨学科的课程。虞永平教授提出,研究生的选修课程应该是开放性的,学生既可以选课程,也可以选教师。有与会者指出,全国高校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有统一的核心的基础课,同时也要有体现本校资源的特色课程。学前教育课程还要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设置充足的选修课,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姚伟教授针对两年制研究生的培养问题,提出培养目标应该多样化,导师和学生都应调整“高期望”的心态。也有与会者指出,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在坚持学前教育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扩大研究生选修课的范围,研究生也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自选课程。

4.高校师资问题

高校教师队伍,特别是导师队伍的建设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无疑有重要作用。西北师范大学魏新民教授在论及教师教学水平时指出,即使是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也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作出调整。同时,不少与会者提到需要辩证地看待因人设课、因师设课的问题。

5.培养模式问题

针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杨晓萍教授提出了“理论学习+科研训练+教学实践”的培养模式。河南大学王峥老师认为,从培养形式上来看,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还是学徒式的,基本上是培养学术取向的研究型人才。她提出是否可以设想全日制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不同走向,采取有差异的培养模式。

虞永平教授在小结时强调两点,一是对于无法控制的问题,如国家课程计划等,我们所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是努力寻找可以控制的点。二是导师应调整心态,回到学生治学过程中去,注重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他同时提出几点疑问,如与会者频频提到的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到底有什么内容,应该有什么样的大纲,这门课本身的价值应该在哪里,本科生的教学和研究生的教学应该有什么差别,应拉开什么层次,并建议下次会议对这些问题作细化探讨。

(二)本科及专科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华东师范大学郭良菁老师作了题为“上海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自评体系的研制及其对职前教育的意义”的主题发言。她从研究背景、制订自评体系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内容及对职前培养的启示等方面作了介绍。简短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代表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征与培养方式的讨论。

1.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对该专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特征是否有共性,共性在哪里,有无层次性与差异性等问题上。与会者在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前提下,达成较为一致的看法。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该有一个起码的入职资格,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校应该就自己的培养目标的专业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其次,各个学校的办学历史、条件、学生的层次等不同,要体现差异性与特色。重点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定位于培养研究性的幼儿园教师,而一般院校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应培养应用型的幼儿园教师。也有与会者提出,要充分调查与了解学校所在地的市场需求,采取订单式的培养方式。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其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与会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诸多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与幼儿园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了解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课程设置应体现时代性、专业性,而这一切对于高校教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撰写科研论文,评定职称,更为重要的是深入实际,开展研究。(2)作为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尤其是艺体方面的能力与专业精神和能力的矛盾。有与会者指出,对于学生而言,艺体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要学的课程很多,相对而言,一些学校的艺体类课程占了很大比率,很多时候,学生尽管有较为娴熟的艺体能力,却不知道如何引导幼儿去学习。这可能与从事艺体类课程教学的高校教师对于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尤其是艺体教育手段与目的理解有关,更与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的理解有关。传统的幼儿园教师不外乎保姆型、歌舞型两种。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涉及儿童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组织与实施课程能力,为儿童发展创造健康安全环境,支持儿童全面发展以及家长工作等。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冯晓霞),这些基本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应的课程与教学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专业精神,尤其是对教育对象的爱是培养目标中首先要考虑的。至于艺体课程,有代表提出了学生艺体技能的够用原则。(3)教育价值观与顺应市场的矛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它的专业性应体现在以专业性适应和引领市场。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理解与需要。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在误读甚至丧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的前提下误导家长与社会的需求。这也是教育的工具性在我们办学过程中的表现。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科学性和合理性。(4)与会者就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从单一走向多元,增强课程弹性,加强实践教学技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冯晓霞教授在小结时指出,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设置课程的时候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各校应找准自己的定位;目前对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标准缺乏实证研究,以后应加强。此外,她还提出高校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并列举了台湾地区和新西兰的做法,指出体验性学习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高校师资建设、培养模式过程中应加入新思路。

三、总结交流

虞永平教授归纳了研究生课程建设讨论组的发言,认为我们应该关注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1)研究生培养性质定位及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2)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3)研究生教育的未来走向问题。他提出研究生教育的走向与当前研究生培养政策有关;要明确研究生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培养学术人还是培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级人才;要注意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的指令与弹性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