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直播带货趋势报告范文

直播带货趋势报告精选(九篇)

直播带货趋势报告

第1篇:直播带货趋势报告范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的《2007~2008年度中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中称,在经历了2006年的衰退之后,国内品牌手机的出货量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国内品牌手机的出货量达到48%,占据中国手机市场半壁江山。

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手机企业共生产手机5.49亿部,比2006年增长了14%。其中,国内市场出货量达到2.4亿部,同比增长23.5%。一组组数据告诉人们,我国手机市场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而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几年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报告还指出,在摩托罗拉(.cn)、索尼爱立信(.cn)等国际手机巨头市场排名下降的同时,天宇朗通作为国产手机出货量2007年跻身前三名。

这确实应该庆贺。面对以诺基亚(.cn)、三星(.cn)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品牌的强势竞争,国产手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的实力已是不容小觑。

不过,还有一组数据也须看一看。去年巨亏8.1亿元的夏新(.cn)今年上半年亏损近4亿多;而一度被称为国产手机老大的波导,其日前公布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波导股份销售收入约为12.92亿元,同比下降39.32%,净利润亏损2208.64万元;此外,东信、熊猫电子()都不尽如人意。

国产手机一方面出货量几近一半,一方面却出现严重的亏损,看似一正一负自相矛盾,其实并不难理解。国产手机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中,有不小的比重来自于山寨机。

关于山寨机的是与非,一直颇受争议。但不论功过与否,种类繁多的山寨机确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和难以置信的低价大举进入手机市场,给国产手机市场带来了冲击:不仅破坏了国产手机的“生态平衡”,也造成正规军在价格上处于弱势。

但山寨机的“搅局”仅仅是“内忧”,来自国际知名品牌的竞争压力始终是国产手机独挡一面的威胁。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较,国产手机有着独特的优势,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缺少中坚力量,这是国产手机的软肋。从《2007~2008年度中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中能够发现,国内手机企业的排名出现了轮换现象,昔日国内品牌的领军人物,如联想(.cn)、CECT等在2007年的出货量呈下降趋势,而2006年以后进入手机市场的一些企业,如金鹏、江苏高通和步步高等后来居上,跻身国内手机市场前20名。没有具备足够实力的中坚力量,便无法从高处带动其他国产品牌,最终国产手机的整体实力止步不前。

从产品层面上看,国产手机虽然已经拥有一些独立开发能力,但其核心软件和手机芯片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着进口,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国产手机厂家推出新机型的速度总会比国外手机慢半拍,国产手机在消费者心里成为了国外手机的“跟从者”,而这种印象将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第2篇:直播带货趋势报告范文

关键词 媒介终端化 终端媒介化 市场话语权双重分配

abstractmedia are becoming a kind of new sale place; while sale place is becoming another medium. it is not only two new market phenomena but also two marketing patterns .it i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media. analyzing all of these, we will find out that the media and the sail place are transferring to each other, the truth of the transferring lies on the two fold distribute of marketing power because of the value change of the media and the sale pla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media marketing.

key wordsthe media function of terminalthe terminal function of media marketing power two fold distribute

以手机电视直销为代表的电视购物已经在近三年红遍了电视荧屏。WWw.133229.Com橡果国际每年全国总销售额超过10亿,上海七星购物方兴未艾。媒体见机而动,cctv的中视购物、湖南卫视的快乐购物都开始介入手机电视直销,2007年四川电视台也开办了星空购物频道并开始大力宣传。 网络 购物大行其道,ebay易趣、阿里巴巴、淘宝网成交的销售金额数以十亿计。

以媒介直销销售标准衬衣而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功的ppg,让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营销人员真切的认识到了服装行业“黑马”的出现。ppg男式标准衬衣月销售量过万的销售额不仅让同行业的人羡慕不已,也让许多行业外的人眼睛一亮。很多人都意识到了ppg和手机电视直销模式所带来的营销模式的变化,可是,其中同时悄悄发生的媒介角色的转换,被许多人忽略掉了。在这两种看似没有关联的市场现象之间,酝酿的是一场媒介与营销终端之间的巨大革命。在媒介融合,真正实现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广告媒介的发展,往往快得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而广告媒介与营销渠道终端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让我们看见了在一个品牌博弈时代下的市场话语权的争夺。

一、媒介终端化

媒介终端化,指的是相对与传统的营销模式来说,广告媒介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从品牌推广和信息告知的中介角色,通过直接的产品信息告知,将销售渠道压缩为零,直接取代产品终端销售角色的过程和现象。这样一来,新的营销模式就转变为:产品(代加工工厂)——运营商(品牌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系统)——媒体(品牌形象兼销售终端)——消费者。

ppg即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它只作为整个营销模式过程的运营商,自己不设工厂,通过自主设计、委托加工、自创品牌、控制产品质量,再以严密的信息管理系统、高端的媒介直销系统来控制和代替渠道终端,从而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这种方式彻底地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营销模式,在这种非传统的营销模式背后,传统的销售渠道被压缩为零,本来作为品牌推广的媒介,在这种模式中直接充当产品销售的终端,兼演了直接销售和品牌宣传的双重角色。商品通过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系统,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媒介在营销模式中的终端化,直接节约了渠道成本,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

在这一系列的营销过程中,关键的控制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运营商。运营商掌控了一切从生产产品到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环节,具有唯一性的话语权力,从而解决了传统的厂家与商家之间的矛盾和博弈。我们从传统营销模式与ppg模式的比较图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见示意图1)

除了ppg与《南方周末》《

媒介的终端化,一方面得益于 工业 社会的高度标准化工业生产,使得媒介直销成为可能,一方面得益于发达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系统,直接解决了传统营销模式中的厂商矛盾,但更关键的因素是由于市场化运作而导致的媒介本身的强大和品牌化,使得媒介在市场中拥有了更强大的影响力。它必将带来标准化工业生产背景下商品营销模式的重大变革。

二、终端媒介化

“终端”通常指的是“商品零售卖场,即指商场、超市、零售店等出售消费品的场所”。② 作为最终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环节,终端卡住了营销的出口。

随着终端大型卖场在各个行业的勃兴,大型卖场数量暴增,几乎遍布大中型城市的各个角落。凭借自己的空间展示优势、吸引的人流状况、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促销活动,一些大型终端本身已成为了强大的广告媒介。他们或由终端卖场自己经营,或者由媒体公司经营,开始较大规模的进入广告媒体领域。

“在《广告的未来》中,乔·卡普认为,终端的强大逐渐增加了对整个营销链条的压力,‘零售环节对广告施加的影响常常被低估甚至被忽视,但是它却存在,真实且正在增加’,终端的聚合趋势增加了他们的话语权。这种状况明显地体现在食品杂货卖场,那里拥挤着成千上万的全国推广的广告产品,kroger、albertson’s”和safeway三大超市链掌控了美国总计6500家店铺,2001年经营业绩达到1200多亿美元。……象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大鳄逐渐控制了营销环节的话语霸权,成千上万、不断涌现的产品必须拥堵在几个出口,使得营销者们面对零售商们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和让步。…………产品的竞争对手都想在货架上占据更有优势的位置,争取在终端环节上压住对手……营销者们在终端上拼杀,不得不舍弃一些物质利益给零售商们,以获取终端陈列的回报。……零售商们的货架俨然变成了一种媒介,在上面上演着激烈的营销争夺。”③

事实上,终端的这种媒介化力量不仅仅体现在食品杂货卖场和大型零售超市,其他许多行业的终端也开始显示出他们的强大媒体化力量。就目前国内 发展 的情况来看,能称为媒介并显示出强大媒介化力量的终端大致有几种类型:

百货商场:像仁和春天百货、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百盛、燕莎、赛特、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遍布国内大中型城市的大型百货商场;

大型零售超市:像境外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 台湾 的好又多以及本土区域性较强的苏果超市、新一佳超市、新华联超市等;

其他类型产品的专业大卖场:像家电的国美、苏宁;建材家居的宜家、百安居;医药的连锁药房以及手机卖场等;

电影连锁院线:比如星美院线、太平洋院线以及正在大规模扩张和兴建中的万达连锁院线。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百货商场、大型零售超市、大型卖场往往都聚集在一起,在一个城市中心形成极具人气的商业区域,最终导致商业区域的无限繁荣和商业区域媒介的大量开发和经营。比如北京的,上海的衡山路,南京的湖南路,成都的春熙路,重庆的解放碑等。这些商业区域,由于复合型商业的大量集中,形成了人流的集聚效应,因而各类新型媒体的开发十分繁荣。

在终端展示出巨大媒介力量的,第一是终端卖场的陈列架,陈列架作为直接向消费者展示的媒体,用其灯光、色彩、空间展示等多种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最直接的品牌接触,不仅传达大量的商品信息,而且还传达消费感受,前面我们已经说到过这一点。其次,终端还充分利用自身的场地、人气,开发诸多的新型广告媒体。终端的媒介形式主要有:终端大型户外看板,户外灯箱,场内挂旗、吊旗;道旗(主要集中于商业区);终端液晶电视(包括收银处液晶电视、场内液晶电视等);led液晶 电子 显示屏(主要集中于商业区),场内pop海报、堆头等; 这些媒体在同一空间内的立体联合, 一方面为卖场营造了浓厚的商业气氛,另一方面充当媒介,向消费者传达着无数炫目的广告信息。

我们试着用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来梳理一下终端的媒介化特质以及其传播方式和过程(见示意图2):

终端拥有传播场地、传播主体、传播信息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方式、对受众产生传播影响,因此,已经具备了显著的媒介特质。

终端的传播场地和传播主体就是其大型卖场或连锁卖场,传播的信息内容就是主要是其卖场内产品的信息,其受众就是终端所聚集的大量人流,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陈列展示、户外看板、液晶电视等,其传播目的和传播影响就是促成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和购买行为。

对许多产品来说,终端媒介还拥有其他媒介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比起大众传播的大海捞针来说,终端的传播直接面向消费者,具有无与伦比的针对性与直接性;

它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消费者从接受信息到购买行为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距离,实现了传播与消费的无缝对接;

它在固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让消费者获得关于产品的最全面的信息,对商品不仅“闻其声”,还“见其人”,对消费冲动形成最直接的暗示和诱惑;

其声、画、实物、文字、色彩、旋律等多重信息形成了一个“消费磁场”,这个巨大的消费旋涡让消费模糊了个体理性与冲动的界限。

总的来说,终端的媒介化让终端从一种获得产品的地点变为和消费者的全方位接触方式,成为多元化的洞察式终端;其信息传播具有直接性、互动性、整合性、补充性等优势,不仅有助于品牌传播,更直接拉动消费。它将媒介与销售终端合而为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关于消费社会的最直接最具有表现力的场景,成为消费社会最好的现实阐释与在场说明。

终端的强大媒介化力量和销售力量,使得许多行业都由终端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目前这种话语权正在受到类似于“格力模式”的挑战,但是我们都知道,自建销售终端,需要雄厚的资本,需要付出巨大的力气和代价。因此,只有少数 企业 能偶一为之。终端通过媒介化过程而获得更为强大的话语权,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三、市场话语权的双重分配

1.品牌博弈下的市场价值裂变

在新媒体时代、新营销时代产生的“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状况,不仅仅是媒介和终端的功能互换功能交错的结果,而是在一个品牌博弈的时代,媒介和终端各自充分挖掘自己的价值链,进行市场价值裂变和功能创新的结果。

由来已久的厂(家)商(家)矛盾,导致营销过程中模式的创新,在作为中间宣传推广环节的媒介与作为终端环节的卖场之间,始终存在着对 企业 (也是广告主)营销费用的争夺。在将有限的营销费用更多的投入媒体还是投入终端之间,企业(也是广告主)始终存在着选择和平衡的问题。然而,在企业、媒介、终端这三者之间,谁的品牌力量更强,谁就掌控主动权,谁的品牌在消费者面前最有优势,谁能给产品带来更大的销售量,谁就拥有最终的市场话语权。

传统的企业为主导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媒介和终端在对营销费用争夺的过程中,并不甘于被动的命运,它们都跳出了传统的角色,媒介不再仅仅是媒介,终端不再仅仅是产品交易场所,它们各自修炼“内功”,一面不惜余力的打造自身品牌,一面充分发掘自身价值的“多元化”,延伸自身的价值链条,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和市场 发展 空间。

因此,媒介的终端化与终端的媒介化,是媒介与终端在对市场的争夺中进行价值裂变而形成的。它们的功能和地位都发生了变化,从同一个营销系统中的两个独立的环节,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媒介的地位日益突出,从一个信息传播者与品牌塑造者角色日益渗透进营销领域,甚至与营销终端堪与终端相抗衡。终端也随着自己品牌的强大,逐渐侵蚀媒介的地盘。

2.品牌博弈下市场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随着媒体和终端各自的多元化市场价值裂变,媒体和终端的市场功能不断融合,但这种融合不是合二为一,而是双向度的“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见示意图3)

双向度的运动,导致媒介和终端在功能融合和互补后的重新分离,这种重新分离其实质是在品牌博弈背景下,市场对媒介和终端话语权的重新分配。这种双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既是媒介自身遵循 经济 学 规律 本身发展壮大的结果,也是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结果。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营销模式。一种是终端对营销传播资源的充分整合,代表了强大的终端话语权,一种是媒介对传统营销终端和渠道的压缩和简化,代表了强大的媒介话语权。

从媒介发展的经济学角度来说,“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也代表了两种媒介发展趋势。媒介终端化,是传统媒介对营销渠道和终端的渗透和控制,与媒介资本本身的盈利本质息息相关,终端媒介化,是终端作为一种新媒介的兴起,是终端打造综合营销传播平台,创造更大销售额和利润本质的驱动。

四、小结

“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是在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一场交互的博弈。其核心的价值链条是:谁是品牌?谁又能造就品牌?谁又能造就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谁更能适应不同具体产品对营销模式的需求?这才是最终决定每一种产品进行市场模式选择的原因。

这场博弈最终的结果,是媒介取代了终端?还是终端取代了媒介?抑或是双峰对峙互为补充?这并不重要,甚至有没有结果也不重要,关键的是这个交互竞争的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两种不同的营销模式,也是新的媒介趋势,能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发展找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注释

数据来源:张春蔚《手机电视直销还有戏吗?》,[n]《南方周末》,2007年11月22日c17版。

第3篇:直播带货趋势报告范文

关键词:网络营销;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知识图谱

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中国营销模式不断发生变化。网上购物面向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广,网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消费方式。带货主播李佳琦在2021年双十一狂欢节预售首日完成超过106亿元的订单交易额,创下个人主播带货新纪录,由此可见中国电子商务环境日趋成熟,网络营销模式也逐渐被消费者接受。2020年商务部增补国家电子商务基地,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引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立农村现代化市场体系,带动创业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已经覆盖中国各个区域,成为新经济时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由传统营销转向网络营销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也在发生改变,网络消费者逐渐趋向于个性化、社群化,商家与此同时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营销策略,尽可能做到精准营销。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营销的热点与发展前沿趋势更具有实践意义,现阶段中国学者关于网络营销的研究日益增加。本文重点在于梳理近二十年来中国网络营销发展的热点与前沿,绘制中国网络营销的知识图谱以对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积极借鉴作用。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在CNKI上进行文献检索。为了保证分析的准确性,在CNKI上进行文献高级检索,输入关键词“网络营销”,文献类别选择学术期刊,共检索出25299篇文献。由于数量庞大,研究起来困难,故进一步对文献进行精确筛选,在文献来源类别中取消全部选择,勾选“CSSCI”与“北大核心”选项,这样就将文章精确到来源为高质量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大多是对于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因此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精确筛选,检索到3036篇文献,文献时间跨度为1993年5月到2021年10月,并通过手动筛选去除广告、会议通知、征稿通告等无效文献,最终获得2954篇文献。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是一款基础文献分析工具,由陈超美博士和大连理工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利用CiteSpace软件可以绘制某一科学领域的知识图谱。本文将2954篇文献在CNKI上以“refworks”格式输出,并将输出的文献按照规定方式进行保存,在CiteSpace软件中通过“data”数据转换,将在CNKI上保存的refworks文件数据转换成为Wos数据,数据转换成功后将其导入软件中,“TimeSlicing”设置成需要研究的年份时间段,“YearsPerSlice”设置1年为一时间分区,阈值设为50,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分析当前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并进行“Burstness”突变词分析以及时间线图谱分析,得出网络营销未来发展趋势。

二、网络营销研究热点分析

本文通过高频关键词以及关键词聚类来分析中国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勾选节点“key-word”,时间选择2001—2020年,分析20年来中国网络营销研究高频热点词汇,通过对高频词汇的分析,判断当前中国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表1是出现频次排名前30位的关键词,其中“网络营销”在所引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最高,高达985次,这是因为网络营销是本次知识图谱分析的关键词,故在研究热点分析中不再对“网络营销”关键词具体分析。图1为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通过共现图谱可以直观看出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由图2关键词聚类图谱可以得到Q值和S值,Q值表示模块值,S值表示平均轮廓值。聚类结果显示Q值为0.4387,超过0.3;S值为0.8467,超过0.7,认为本次聚类结果是显著且可信的。表1列出了排名前30位的高频关键词,其中包括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营销策略、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消费者、互联网、农产品、网上营销、营销模式、对策、网络、网络广告、创新、关系营销、企业、网络经济、问题、图书营销、绿色营销、口碑营销、传统营销、互联网+、网络直播、品牌营销、整合营销、模式、知识经济、企业营销以及企业管理。通过高频关键词以及结合关键词聚类网络分析,总结出以下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主题:电子商务、营销策略、企业管理、互联网、农产品、网络直播。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媒介进行一系列商业活动,作为网络营销的背景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以及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不断发展演变。在消费者层面,电子商务主要关注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接受与信任,网络购物质量、网购愉悦程度等都是衡量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信任的重要指标。在企业层面,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出现给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带来了冲击。网络营销相较于传统营销的线下营销而言,直观地将线下营销转移到线上,同时更加注重网络运营,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流使得信息的传递更迅速、更准确。网络营销策略多元化。通过高频关键词分析,在前30位高频关键词中,涉及多种营销策略,多种营销策略并发构成网络营销研究热点的关键词,由此可见网络营销并不是完全独立于传统营销之外的全新策略,而是与众多营销策略相辅相成的,以实现整合营销达到协同效应的目的。战略性地制定企业专属的营销策略,根据不同情境适当调整营销策略,是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企业管理与网络营销相结合。在高频关键词分析中,“中小企业”出现210次,“企业管理”出现26次。互联网时代、网络零售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以及营销模式产生巨大影响,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营销模式。企业管理与网络营销相结合,主要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优化当前的企业管理工作,系统管理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即在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以及信息精确度的同时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可以构建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在企业遇到风险时,该系统能够提前预测并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少企业损失。互联网技术与网络营销。在高频关键词中,“互联网”出现的频次为130次,“网上营销”出现86次,“网络”出现61次,“网络广告”出现58次。互联网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的精准投放,通过数据追踪技术,能够精确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从而实现网络广告投放的精准性,加强网络营销市场定位,打造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营销平台。农产品与网络营销。“农产品”在所选文献中出现94次,可见农产品是当前网络营销模式研究的热点话题。2020年中国实现全面脱贫,乡村发展正处于由脱贫攻坚到振兴发展的转变过程中,这期间,农产品销售成为乡村振兴发展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想让农产品走出去,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营销的线下营销模式,网络平台是推广农产品的重要渠道,通过图片、视频、公众号推送以及短视频传播等宣传农品,讲好农产品故事,实现农产品高销售的目标。但现阶段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仍面临许多问题,如农产品的贮存与运输困难,产品质量影响营销效果,以及品牌建设能力较弱,通过网络营销以及明星网红宣传,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但品牌建设的持久性仍有待加强。因此应提升农产品质量并加强品牌建设力度,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长效机制。网络直播成为网络营销的重要方式。近些年来,网络直播掀起一股热潮,双十一天猫交易额屡创新高,尤其是在当下疫情环境下,消费者更加热衷线上购物,网络直播通过明星及网红等组成意见领袖,刺激消费者消费,借助名人影响力宣传产品,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网络直播能够将产品更直观地展现给消费者,且消费者可以与主播进行互动。相较于传统的线上购物而言,网络直播带货更主观、更直接。应不断优化消费者线上购物环境,从而促进消费者消费。

三、网络营销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采用突变词分析以及关键词时间线视图来分析中国网络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2001—2021年20年间网络营销不同时期的热点,并通过20年来网络营销的突变词分析出网络营销不同阶段的发展趋势。表2为2001—2021年中国网络营销突变词表,自2001年开始,时区单位设置成两年,通过运用CiteSpace中的“时间线视角”(Timeline)功能,得到20年间中国网络营销发展的时间线图谱,通过时间线的跃进,可以看到中国网络营销发展的演进过程。根据关键词突变激增以及时间线图谱得出中国网络营销研究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5年,该阶段为中国网络营销发展的萌芽阶段,该时期的关键词涉及网上营销、知识经济、绿色营销、知识营销、传统营销、网络广告、博客营销、搜索引擎。该阶段涉及的网络营销较少,网络营销模式也比较单一,主要包括博客营销、传统营销等;与此同时,搜索引擎的出现为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网络营销奠定了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营销的发展。第二阶段为2006—2010年,该阶段为网络营销的发展阶段,涉及的关键词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品牌营销、网络团购、网络社区、B2C。2005年中国“两会”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此同时建立网站,网站的出现结合上一时期搜索引擎的发展为网络购物搭建了平台,由此网络社区与网络团购得以出现,网上购物成为本时期的主旋律。B2C是中国发展较早的电子商务模式,商家在互联网上为消费者提供平台,且实现了线上支付功能,商家直接面向消费者,为购物提供了一个便捷、快速的平台。该阶段,网络购物逐渐走向成熟,网络营销也在此阶段得到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与B2C成为本阶段研究的热点与前沿。第三阶段为2011—2021年,该阶段为网络营销的成熟阶段,涉及的关键词包括新媒体、农产品、营销策略、互联网、网络直播与精准营销。该时期网络营销发展走向精细化,逐渐由传统营销转向精准营销,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的迅猛发展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由传统营销逐渐转向精准营销。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商品不仅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展现给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短视频的营销方式进行宣传,由此涌现的网络直播成为该时期的热点与前沿,直播带货更是成为网络营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为农产品营销提供了出路。公益助农层面,互联网为农产品营销提供了宣传平台,通过明星、网红直播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电子商务层面,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出现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电子商务平台逐渐开展农产品等生鲜食品的经营,推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促进了农业发展。该阶段,网络营销已经迈向成熟,互联网+、农产品成为该时期的发展前沿。

结论

本文聚焦CNKI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2954篇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中国20年来关于网络营销的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分析以及共现网络得到中国网络营销的研究热点,具体包括电子商务、营销策略、企业管理、互联网、农产品、网络直播六个热点主题。通过突变词以及时间线图谱绘制将中国网络营销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并在每个阶段找到未来发展趋势与前沿。就现阶段而言,“互联网+”与农产品是中国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沿主题。通过把握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能够更好了解中国网络营销的研究现状,并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虽然中国学者关于网络营销的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优异的成果,但是较之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关于网络营销的研究仍然有许多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王瑞峰.农村电商多维度动态特征构念与量表开发[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10):55-64.

[2]徐青,胡林枫,朱亚丽,等.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电子商务文献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03):1-9.

[3]王和勇,芮晓贤.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电子商务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0):268-271.

[4]宋琳.基于电子商务的互联网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优化整合———评《网络营销实战解析》[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7):2194.

[5]庞爱玲.新网络营销时代特色农产品的网红营销之路[J].农业经济,2021(08):140-142.

[6]周盈,周海燕,余露.直播助农模式下主播行为对受众购买决策影响机制[J].商业经济研究,2021(19):96-99.

第4篇:直播带货趋势报告范文

Tom Skilling,美国WGN电视台首席气象学家、每日天气节目主播,《芝加哥国土报》天气专栏首席编辑,全美深受大众喜爱的气象学家。他的报告以提供丰富直观的图表,以及多角度的深入细节分析著称,被大众亲切地称为“Weatherman”。在期货界,他同样备受推崇,被誉为“交易员的英雄”。

人类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不得不“靠天吃饭”,“人定胜天”不过是一种理想。因此,长久以来人们的观念认为气候对经济的影响是无法掌控的,对气象深入分析研究的价值不大,但在今天美国期货界,特别是农产品期货界,任何一位经验丰富的交易员都会给你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天气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究竟气候与经济,特别是对期货交易的影响有多大,在无比强大的“老天”面前,卑微的人类究竟能做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Tom Skilling先生。

Skilling先生从年幼起就对观测天气和气象知识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他曾自己制作天气观测模型观测天气变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天气上,这种罕见的“痴迷”曾令父母打算给他请心理医生。和Tom Skilling谈起天气,他总能乐此不疲,不厌其烦地为你解释细节。

《首席财务官》:您的气象报告不仅在美国公众中间,而且在经济界,特别是期货界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它有什么独特之处?

Skilling:我的天气预测和报告尽量为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人们感兴趣大概是因为我提供的不仅是天气变化、温度、阴晴云雨的数据,我更愿意帮助人们依据这些基本信息开始思考:为什么天气会如此变化,这次变化的趋势以及持续的时间,这样的分析会给农民、种植者、出口者和期货交易者等带来什么影响等。

《首席财务官》:全球变暖似乎成为近些年来经济界的热点话题,您认为全球变暖会对经济造成哪些影响?

Skilling:的确,从种种报告来看,我们的星球是在经历一个变暖过程,但是从气象学角度看,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所谓 “正常”天气。例如我们分析过去70年左右的天气变化历史发现,风暴、洪水或者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似乎没有规律可循,包括灾害会持续多长时间,通常发生的频率是怎样的。

变暖的气候对不同的经济角色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种植者将气候变化作为决定种植面积等的重要因素、生产者会考虑其室外加工投入;出口者会关心天气变化造成的运输价格变化。而所有这些变化将影响货物产出,进而影响总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价格变化和出口量等。

《首席财务官》:您的天气预报和每周分析深为美国观众和读者推崇,在期货界很多交易员们要依赖您的分析才开始交易。您认为,气象预报对期货交易的价值是什么?

Skilling:上世纪60年代,美国曾大量对国外出口谷类,原因是丰收和产出超出预期,但是次年厄尔尼诺导致洪水泛滥,因此谷物种植几乎停顿,家畜饲养者因为没有充足饲料而大量买掉活牛等家畜,肉类价格大跌,进而次年家畜供给由于上年大量屠宰而短缺。气候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在美国期货基本面分析中50%~65%都是和天气有关的,因此气象分析对期货市场影响较大。天气的走势和价格的走势直接相关,例如如果天气对种植带非常有利,产量大增,供给提高,价格可能会下降,交易员会因此卖掉手中的合约,等价格在未来下降了,交易者就获取了利润。在谷物期货交易的基本面分析中有65%是天气情况,包括干旱、洪水等灾害会直接影响谷物产量和病害等,从而影响最终价格。一次严重的洪水可能会导致一个农场主破产(见图1)。

《首席财务官》:在农产品期货交易中,气候因素肯定是重要的风险之一,因气候带来的风险主要有哪些?您通常如何帮助期货交易者规避灾害气候带来的风险?

Skilling: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并发生难以预料的影响,例如飓风给港口货运带来严重影响,货运价格上涨,或者导致货运停滞,导致货物价格上涨或者因为滞留而毁坏等,出口价格以及税负等都会随之变化。

天灾不能预防,只能提前作准备。例如在风暴来临之前,做多或者做空头寸以减少损失;此外,期货交易者可以根据天气预测决定部位等等。气象研究对交易者的帮助就是向他们提供气候变迁的细节以及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的分析,除了气象卫星提供的云图信息等外,我们还运用很多天气分析模型对气象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例如飓风,从当前卫星和气象模型对大气层、云层、海洋等运动规律的分析,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提前预测的,例如我们能够通过测量云层的行进速度判断风速,进而预测飓风到来和离开的时间等,其他国家的气象分析和预测也对预测起到关键作用,我们都生存在同一个星球上,一个地区的天气变化很可能是世界另一端灾害的起因,因此我们应从全球的眼光来认识天气变化并为人们提出尽可能详细、全面的分析。这对于经常遍及全球的期货交易是有价值的。

需要指出的是,当人们从不同渠道听取天气预测时,会发现他们得到的是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因为分析天气的模型非常多,原理和提取信息的不同而导致了结论的不同。我们往往同时使用很多模型,然后从所有的结论中提出平均值,也有可能我们会选择采用那些发现某些接均值的模型,以得出尽可能接近现实的结果。

《首席财务官》:未来全球气象分析的趋势是什么?他对期货交易者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Skilling:全球化在主导了经济的同时也主导了气象分析的未来趋势。我们看到,世界不同国家对天气分析的重视程度和应用广度都有区别,但由于天气变化是全球性的,因此扩大沟通和联合分析将十分重要,以提供更加细节和技术化的分析。例如,由于中国的谷物市场和价格变化当然对世界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天气变化在全球期货界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第5篇:直播带货趋势报告范文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模式;营销策略

宏观视野中的理论变革

营销的新变化促成广告主的新要求。信息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一个后果是信息的通货膨胀,人们每天睁开双眼即投入到了信息的海洋中。在海量、无序、纷繁的信息面前,人们陷入茫然。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身边组织和人际信息。与此同时,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团体、组织、机构和自发性的组织也大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广告主而言,消费者也越发呈现出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特点,由隐匿和模糊变得清晰可见,相同预算所能做的大众传播活动锐减。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

一是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社会的价值观逐渐生成根本性、对立性的变化。工业社会大规模复制文化造就了“单向、统一、被动和控制”的价值观念;而信息社会中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会价值观向体现为“双向、多元、主动和自由”的个性化定制化越走越远。这就导致了前面所提出的“预算内传播活动减少”和“信息的通货膨胀”等问题。

二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得营销过程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社会控制松动导致大量基于个性、兴趣、爱好的组织的出现,如qq群、论坛、“腐败团”等等;其次,出于信息共享和弱势力量联盟的目的,大量半职业和职业的消费者组织及消费者领袖出现,如车友会、影迷会、“粉丝团”、购房联盟等。这些新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企业开始抛弃媒体,利用传播技术的便利直接影响购买人群,利用购买人群的体验进行快速的口碑传播。这里,大众传播开始让位于事半功倍的“组织传播+人际传播”手段。我们说,营销的本质是实现商品的交换价值,媒介效果最终是希望促使消费者行动。而现在,各式各样的跨媒体商业活动的出现,严重削弱了媒介的“效果”。

这些变化必然使得广告主对媒介与媒介活动产生新的要求:那就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要直接影响消费者,寻找到具体的人。

因此,我们需要对传媒集团的媒体竞争业务进行重新定义:首先,要争夺广告主广告预算之外的营销预算;其次,要从传播业务发展到为广告主的全营销过程进行服务;再次,传媒集团的媒体竞争对象应从媒体扩展到各类营销机构。

营销新要求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基于上述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媒体是基于工业社会价值观而形成的。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受众是大众的、是隐匿而模糊的,只具有统计学意义;也正如慧聪副总裁姚林教授曾经提到的“我(媒体)只是个渠道,不要过高要求我”,传统媒体因自身的局限,无法承担过多的责任与要求。因此,传统媒体面对营销的新要求,存在诸多困难:首先,基于工业社会价值观念的运营思路亟待改变;其次,政策的限制也是传统媒体想要突破的障碍之一;再次,新形势下,盈利模式在本质上也发生了改变,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让传统媒体不得不陷入思考与变革。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定义与分析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分。对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分类,一般以媒介的介质作为区分。一切不同于传统四大媒介介质的媒体,都被称为新媒体。这样的分类,具有一定的时代限制,在电子媒介新兴的初期,为了便于大家认识与理解新生事物,将新生物与传统物一分为二,从物理性能来区分,是个好办法。但在电子媒介发展了数年,并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将新媒介视为新生物,而应该深入地探讨其发展规律,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简单地以物理性能区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有碍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

笔者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分类,不是按照媒介介质划分,而是要按照基于何种价值观和何种传播哲学及模式。工业社会价值观基础上的是传统媒体,如纸质、电波信号的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介质的传统媒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户外等各种材质的传统媒体;短信的大量群发等。信息社会价值观基础上的是新媒体,如web2.0、手机无限互动平台等。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事实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最大的变革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

首先,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及新环境下的悖论。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传者——内容、渠道——受众”的经典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传者是清晰、居于控制者地位的,内容由传者生产;而受众是被动的,是基于统计学的、大量的、相对统一的,模糊的、难以辨认的群体。

在工业社会,大众媒介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现在的新环境下,面对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模式产生了悖论:为了在信息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囊括更多的受众,媒体只能加大内容和渠道的投入;而越发增多的内容和渠道反而使得信息越来越难以影响受众,信息价值降低,成为冗余的信息。基于工业社会价值观的传播模式必将有不可以自身解决的悖论。在中国,传者很少消失或减少,信息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其次,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与特点。与传统媒体的传者中心不同,新媒体传播模式下,传者逐渐隐去身份,成为一个平台。大量的组织、圈层形成一个个内容聚集地,在这个聚集地里,受众自己生产内容。受众在一个个圈子内交往,可以不通过传者,直接传播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者要赢得受众,必须要成为受众生产内容的编辑者。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地方在于其受众是逐渐清晰可辨认的;社会大众不是模糊的铁板一块,而是大量分割分圈层存在的,消费者自发组织松散的兴趣小组;与此同时,受众积极参与内容生产,自发形成渠道,是塑造舆论环境,直接组织消费行动,参与广告主营销的最后一步。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价值实现。首先,传统媒体传播模式的价值实现。传统媒体的读者基于统计学,不能识别具体的消费者。其传播模式的价值在于大规模地复制信息,在于其本质是作为信息通路而存在的——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信息传递给大规模的受众。而这一价值实现的条件就是纸媒的内容、发行渠道、读者规模,以及门户网站的浏览量、点击率等等。其次是新媒体传播模式的价值实现。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新媒体传播模式的价值在于受众即内容、即效果。在传播过程中,新媒体与受众互动,吸纳受众进行内容生产,也组织各类消费者参与消费行动,即刻产生效果,更进一步对消费活动的口碑进行再传播。

这样的价值实现的条件,是新媒体与各类组织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新媒体与受众成为盟友和朋友的关系;是受众对媒体的体验和情感,因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是主要人群,“交往”成为他们的关键词,他们注重的是他们生活本身和生命的体验。

在这样的传播模式下,新媒体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拥有成熟和显而易见的盈利模式,即没有采取广告投放的模式,因此很多风险投资下的新媒体尚无法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如开心网、同楼网等。所以,综合媒体需要用新媒体的用户黏度能力,大幅提升门户网站的广告价值,并弥补主报的线下活动等终端营销活动的短板,建立起基于整个媒体集团的读者俱乐部和各类消费者组织。

传统报业的全媒体发展前景

现状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各自存在瓶颈与困惑。新媒体的介质采用传统媒体的思路将无法摆脱传统媒体的桎梏。传统媒体的悖论一样会在新媒体上演,在新浪等门户网站分享传统媒体的“零内容”的同时,传统媒体的衰落只能将内容生产的成本压力转移给它们。

而在现今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经济体共生、统一的意识形态与民间松散多元共生。中国社会经济的高度复杂性,决定了传播活动中的传者不会消失,反而需要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渠道。消费者意识形态的复杂、多元和广阔使得各种媒介成为构筑人们生活的框架。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在中国长期共生。在这样的前提下,广告主必须在有限的预算内寻找平衡,以把信息传达给最多、最有效、人们最信赖的人。通过广告在大众媒介上建立消费者对自己的想象乌托邦,也通过新媒体建立与消费者的互动。

传媒集团发展的探索。对于同时拥有纸质和网质的传媒集团而言,这无疑是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面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长期共存的现状,该如何去发展?

针对报纸已有的巨大成本的内容生产和渠道成本,扩大其规模,是降低成本的一种传统思路,即将报纸的内容移植到网络,重复使用记者的稿件和信息,降低单位信息的成本。但问题在于单位信息的成本降低之后,该成本是否有产出,该产出是否能产生交换价值。

拥有报纸内容的网站是否能成为投资价值,需要网民的鼠标来决定。目前新增的网民大部分在农村,老网民的浏览习惯难以改变,因为浏览一个新的新闻网站的价值难以抵消转移成本。

因此,传媒集团发展的优势搭配是:报纸内容生产移植+大量线下俱乐部、组织+大量受众生产内容+受众内容主题

全媒体发展。全媒体结构的形成,基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种传播模式的结合,各取优势,互补短处,形成一个综合的信息传播和互动的平台。

在这一整合中,读者、网民和手机用户等各类媒介的受众资源整合是其中的枢纽。全媒体即是读者结合、内容结合、经营结合。主报的大量线下活动需要建立读者俱乐部;而读者俱乐部则需要在新媒介,如网站、手机报上建立一个“交往”的空间。网站的门户内容将由主报新闻内容、网络采集内容和读者/网民生产内容组合而成。与此同时,报纸媒体的某些板块也将刊登网络或其他媒介形态中的相关原创内容。

在现今受众多元化的信息消费环境中,网络媒体要取得发展,不应仅仅是沿用传统媒体思路——通过做内容取得发展。而更应该将网络平台做成具有实质功能的论坛和社区(具备交往和交易功能),组织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吸引大量松散的组织加入,让其在网站驻扎下来,进而不断整理网友的内容,推出名目繁多的线下活动,以此提高网站的知名度和访问量,进而使商业价值凸显,与更多的商家合作,以给网友带来更多的优惠,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蔡雯,陈卓.试论报网互动的基本模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5).

[2]彭兰.如何从全媒体化走向媒介融合——对全媒体化业务四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新闻与写作,2009(7).

第6篇:直播带货趋势报告范文

关键词 近现代 报刊广告 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0206 文献标识码 A

在风云变幻的近现代中国,近现代报刊广告作为通俗文化的一个细流并不引人关注,然而正是这不起眼的细流,却道尽了老中国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从日益普及的西学、近代教育的普及到民族实业的发展,无一不有近现代报刊广告的鼎立相助。

一、近代报刊广告的兴起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自然经济体制尚未遭到西方列强的破坏,市场中只有叫卖、幌子、招牌等原始的广告形式,并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广告功能,更谈不上是行业。中国广告由原始到近现代的转型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的贸易、市场的畸形繁荣、新兴媒体的日渐普及和新式消费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的。

1.贸易和市场的畸形繁荣催生了近现代广告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以小农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模式有力的排斥了外国商品的“入侵”。战后,当时的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五个对外通商口岸,还丧失了关税自治权,所有这一切使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渐瓦解,外国廉价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涌人中国,从此中国日益成为外国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在屈辱的实体外却包裹着一层进出口畸形繁荣的虚假外衣。在市场中,这种畸形繁荣首先体现在进口商品数量和种类的急遽上升。统计资料显示,1842年仅英国一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就达到96.9万英镑,第二年增加了55%,第三年又增加了58%。输入的商品有棉纺织品、烟草、西药、火柴、煤油、食品,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快速销售这些泊来品,外商还带来了一件东西即真正近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中国最早的近代广告就是出现在外国人创办的中文报刊上。1853年,英国人在香港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刊《遐迩贯珍》,增出附刊“布告篇”,专门登载船期、商情和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我国最早的收费广告。1861年,英商在上海创办了当时唯一的一家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发刊词云:“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一份报纸将商业贸易信息置于国政军情之前,可见其商业气息了。《上海新报》每周出刊一期,主要就是广告栏目,有土地房产的买卖租赁,商品的运输和拍卖,洋行的设置和经营,船期表和银洋鸦片比值表,也有为洋场淑女寻找宠物之类的广告。

2.报刊的日益普及为近现代广告的出觋、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就有外籍人士创办中文报纸,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中文报刊数量急剧增加。此后,中国人也开始创办报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报刊就达到247种之多,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汉口这样一些大城市。这些报刊大多都刊登广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近代广告形成于这些报刊之中。报刊广告也成为了近现代最具特色的广告形式。

3.新式消费观念的形成促进了广告的繁荣

新式消费观念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近代城市的出现而形成的。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战后,中国出现城乡分离的趋势,表现在随着口岸的开放、租借的划定、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近代城市从行为到观念都呈现出了与乡村迥异的局面。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国内外因素合力作用之下,中国出现了若干近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如南方的上海和北方的天津。伴随城市化进程产生的一个巨大群体就是市民阶层,他们有着与旧式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广告一方面迎合了人们的这种新式消费观念,及时提供多样的消费信息,诸如何处新开了歌舞厅,哪里的咖啡馆价廉物美,电影院新近放映的是什么片子,百货公司里又到了什么新货等等;另一方面广告中琳琅满目的消费信息又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刺激了经济的运行。

二、中国近现代报刊广告的社会功能

1.搭建西学东渐的桥梁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文化的接触是呈对立的姿态,在一系列与西方列强耻辱的败仗之后,国人产生了最直接的判断即东西方文化之间不仅有差异,更为致命的是两种文化之间有差距。于是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路径成为国人的当务之急。对“西学”的引进是循着从技术到到科学,从日常习惯到文化,从批判旧有制度到公民意识觉醒的顺序进行的。这一过程中,报刊广告作为信息的特殊形式也在历史的当口戏剧性的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广而告知西方科学技术。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机器广告了。机器的运用及发展程度是中国建立实业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王儒年博士曾对《申报》刊发的广告做过细致的研究,王儒年博士的统计结果表明机器广告是早期《申报》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除了《申报》,当时上海的其它中文报纸如《上海新报》也刊登了大量的外国机器广告。这些机器使用范围很广从日常使用的灶机、缝纫机、灭火水龙到工业运用的织布机、挖泥机、汽机等,涉及了当时的所有实业部门。

其次,传播西式审美观念、生活习惯。随着文化落后观念的日渐稳固,已有的审美取向和生活习惯也开始被批判。从此,日常衣食住行的每个细节都开始了西化之旅。而这趟旅程的列车行启就有部分来自广告的推动。如中国传统的对于男性审美就遭到了来自西化的挑战,文质彬彬的书生形象已不再走俏,此时的男子应像报刊广告中所描绘的那般健硕、阳刚,否则“疾病缠身、精神疲弱、虚弱无力,虽有高尚的学问不能求,以至于失业;虽有伟大的事业不能兴,以至于失败;虽有发财的机会不能就,以至于失利”。此外,近代中国卫生习惯的倡导也有广告的功劳。众多有关卫生用品的报刊广告庄重的向国人传达了一种观念:在现今时代,人人应注重卫生,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此事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关乎国家形象。广告时刻警醒人们“讲究卫生。时时洁齿,中外人士,天天如此”,不能“乱发蓬松,皮屑纷纷”、要“不生痰不吐痰”。

第三,批判旧有社会制度。无论是北方重镇天津的《大公报》还是南方重要商埠上海的《申报》都刊登过大量的社会广告。这些社会广告从内容来看,应归属于时下报刊所常见的“热点话题”、“社会广角镜”之类栏目。如《大公报》刊登一则名位“有冤难伸”的广告,具体内容如下:“沧州南乡有冯幼泉者身实微贱,然稍通洋文,与余相识有年。去冬伊父因殴毙邻庄崔姓被控,洲主将其杖责,罚钱百串。伊弟倩余作保回家措款,至期未交。余为洲主所比,将钱代伊垫出,延至今春。伊弟给余送一骡以抵此帐。孰料冯幼泉人面兽心,恩将仇报,见洲主自称系督署委员,控称余诓伊骡头,洲主被其蒙混,遂将余传案,一言未容分诉,辄摘去顶帽,杖责数百余。因冤极诉府道各宪亦未蒙伸理……”。从字字血泪的控诉中可以看到,广告主控诉的已不仅仅是与此案相关的官员而

是将控诉指向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腐败。这种批判性很强的社会广告在《申报》中也屡见不鲜。报刊中的社会广告作为新兴事物实际上给中国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呼吁、控诉旧制度的平台,在控诉中老百姓的公民意识也在不断觉醒。

2.辅助近代教育的普及

中国的近代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本身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根本不适应对新式人才的需求,于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开办了一批学习“洋文”和“西艺”的新式学堂。在传统社会里,不少知识分子居住乡村,因此整个社会的知识资源和教育资源在城乡的分布是均匀的。学生毋须离开乡村接受教育,学堂也毋须广而告知开学信息。但新式教育则另立了一套以城镇为中心的学校管理体制和知识传授体制,没有有效的信息传播,生源就岌岌可危。于是新式学堂的招生广告开始出现在一些有影响力的报刊上,新式教育必须配备新式教材,不久介绍教材的广告也随之出现。值得一提的是,近代我国新式学堂实行的是自主招生制度,考试的时间、内容由各校自行安排,没有统一规定,如果没有广告将招生和考试信息传达至考生处,招生工作即难以完成,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广告还弥补了我国近代教育管理体制的缺陷。

教育广告在传播招生信息的同时也宣传了新式的教育观念。一则名日《黄氏女子学社招生》的广告中说:“近世女子教育专务虚化不切实用,顽固者视为畏途,喜新者日趋浮泛,有心女子教育者每引以为深忧,倩仪等出自欧美归来。有鉴于此,奚发本学社,用最新式之教育法灌输,能切实用之学术而于女子人格及立身行性尤为注意,庶几学成之后,在社会能有立身之学术,在家庭不失为贤母良妻。”‘这一则广告先指出了当时众多女子教育的弊病所在,其后话语一转宣传既注重实用又关切素质的新式教育观念。

3.助推近代民族实业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洋货的大量涌入一方面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近代报刊广告在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资本的市场竞争中起到重大的作用。

第7篇:直播带货趋势报告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学生;传播途径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提出不仅坚定而明确的回答了“中国信仰什么”和“中国人相信什么”的疑问,也第一次凝练了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版的“自由平等博爱”。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其师生应当成为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当今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和交锋,价值观反复较量的新态势下,面对持续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和多变的新特点,让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革新具有现实紧迫性。

一、高校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意义

长期以来,高校价值观传播以“两课”为主线,各种教学和学生活动为辅助,基本实现对青年学生的高度覆盖。而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高校还具有以下特殊意义。

(一)对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提炼从复杂到简单从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党总结和梳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脉络逐渐清晰。从复杂理论到简单词汇,不仅是内容的简化,更体现了中央价值观传播的新思路,从强调意识形态到注重普世价值;从总结理论体系到提炼基础共识这对当前高校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首次提出我们自己的“自由平等博爱”。面对世界范围内价值观较量形式和内容的新变化,我国高校在长期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过程中确实面临“货比货”的困境,西方的意识形态在语言凝练这一点上的确具有很大优势。中国版“自由平等博爱”的提出不仅是首次在官方层面统一了价值认识,也为高校价值观传播存在的“货比货”疑问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二、高校传统的价值观传播途径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在价值观传播途径上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作为最主要途径,此外包括专题讲座,课外辅导在内的教学活动和升旗仪式,军训,素质拓展训练,校园系列文化活动等学生活动也是传播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和新背景下,其存在的问题也越发凸显。

(一)强调政治首位性与当前高校学生“去政治化”的矛盾

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容的特殊性,使得保证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首位性成为传播时的第一要求:宏观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微观上几乎不允许越雷池半步。但高校学生由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相当一部分内容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过于陌生,总体而言他们对意识形态远不如前人敏感,甚至漠不关心。具体表现为对政治环境和局势的关注度持续下降;对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更加热心,看法更直接;对政治影响和政治形势的敏锐性和分辨力不高,容易受单方面信息和从众心理的影响等。这些都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途径的特点相矛盾。

(二)传统传播途径与当前高校学生的现实语境渐行渐远。当前高校学生受信息时代的深刻影响,整体思维相当活跃,信息获取渠道极大丰富,各种新事物和新思想接收程度高、更新快。因此高校学生的现实语境与前人相比变化巨大,而价值观传播途径显然未能跟上这一变化的步伐。以高校最常见的升旗仪式为例,原本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却由于在时间安排,具体流程和教育形式上墨守成规而导致很多学生的抵触和反感,试想当未来某天这些国家栋梁们听到国歌响起,看到国旗升起却无动于衷甚至心生怨恨,那将何其残酷?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革新的建议

(一)重构价值观传播途径的语境。当前高校的传播途径存在门槛略高和自说自话等问题,具体表现在理论体系教条化,惟上惟书不惟实。当前我们非但不应该淡化价值观传播,反而要更加重视其作用,但这种重视不是继续端着架子高高在上,而是要俯下身子真正走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本身就体现了“接地气”,都是大白话和大实话,高校在传播途径上自然也要“接地气”,跳出“我跟你们说”的语境,真正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平台“让学生们说”,这样才有利于改变高校学生对价值观越发淡漠的困境。

(二)主动适用“碎片化”的传播方式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碎片化”趋势已不可避免,人们在思维和处事上追求快速直接。当然一趋势的利弊还有待观察,但高校也应当主动适应新情况和新变化,借助“碎片化”时代的新媒介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途径。例如借助微课和默课拓展传统两课的教学模式;借鉴部分高校开展的“打破教室”理念创新教育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等等都是有益尝试。

(三)淡化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的思维,从身边和小事做起

高校应当在保证政治正确的前提下适当淡化意识形态争议和阶级斗争思维,减少学生过于陌生的内容比重。同时改变口号过多的务虚作风,多从身边出发,从小事引导,告诉学生“能做到什么”比“要做到什么”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精髓传播和发扬到位。

参考文献:

[1]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人民出版社,2010

[3]龙静云,薛惠.基于微博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第8篇:直播带货趋势报告范文

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样遵循着“摩尔定律”预言的趋势。基于此,“长尾理论”的作者、美国《连线》杂志的主编克里斯・安德森于2009年再度抛出惊世之言:“商业的未来,就在于‘免费’的商业模式。‘免费’是一种建立在电脑字节基础之上的经济学,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缩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是企业的生存法则。”

传媒业的“免费”商业模式

传媒业的发展与广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管是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还是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媒体,都践行着建立在“免费”基础之上的商业模式,只不过新媒体在技术和成本上更具优势。传媒以盈利性强的广告收入补偿运营和发行成本,已是屡见不鲜的行为。近几年爆发式成长的新生代网站更是可以随手拈来,如以视频分享模式见长的美国YouTube和国内的优酷网,以SNS模式立足的美国Facebook和国内的开心网等。

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免费”并不是“免予收费”。尽管他反复强调“免费不是一种左口袋进、右口袋出的营销伎俩”,但同时又在强化“交叉补贴”这一概念――让钱在不同的产品之间、不同的人之间、现在和未来之间、不与钱打交道的市场和回到金钱市场之间转移。笔者认为,他的这一说法在本质上是没有分别的,最终都要有人承受消费成本。不过,他可能是在强调一种理念上的提升,将“免费”从营销的层面提升到商业模式的高度,也就是从战术提升到战略的地位。这一点对融媒体时代媒介的发展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克里斯・安德森指出,“免费”的四种模式分别是“直接交叉补贴”、“三方市场”、“免费+收费”和“非货币市场”模式。常见的“买一送一”、“订报刊送生活用品”等就属于“直接交叉补贴”模式。传媒业最熟稔的莫过于“三方市场”模式,这与媒介的“二次售卖”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媒介运营商免费或近乎免费地为消费者提供内容产品,广告商向媒介运营商付费以得到消费者对广告的关注。互联网媒体运营商更倾向于“免费+收费”模式,对大众化的信息和服务免费,而对增值信息和服务收费。如国内以盛大文学为首的网络阅读市场,对VIP会员收取费用,同时VIP会员可以享受多种图书全书阅读的权利,而免费用户则只能阅读部分章节。“非货币市场”是不收费、也不希望获取金钱收益就对任何人放开的市场,如维基百科一一自由、开放、反版权的文档编辑平台,也是任何人可以写、可以使用的大百科全书。

通过仔细分析后我们发现,其实传媒业的“免费”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当广告收入可以补偿整个运营成本或者以广告效应和注意力效应为重时,媒介就可以对消费者不收费,这样的模式包括“三方市场”和“非货币市场”;二是当媒介不以广告为重或者排斥广告时,就会对消费者收费,这样的收费包括克里斯・安德森提到的“直接交叉补贴”、“免费+收费”模式,也包括现在盛行的“微支付”模式,也就是网络媒体追求薄利多销的一种运作模式。

新旧媒体的“免费”效应对比

传媒业的“免费”是在各种媒介融合和共生的行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也推动着媒介的融合。

新浪拥有五大业务主线:即提供网络新闻及内容服务的新浪网、提供移动增值服务的新浪无线、提供Web2.0服务及游戏的新浪互动社区、提供搜索及企业服务的新浪企业服务以及提供网上购物服务的新浪电子商务。公司奉行“三方市场”和“免费+收费”的“免费”模式,收入的大部分来自网络广告和移动增值服务,少部分来自搜索及其他收费服务。同时,“免费”还为其带来极为强大的用户群。目前,新浪在全球范围内的注册用户超过2.8亿,日浏览量超过9亿次,在多项调查中被评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和最受欢迎的网站。

腾讯主要经营三项业务: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及网络广告。腾讯主要奉行“免费+收费”和“三方市场”的免费模式,不过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增值服务,广告只占总收入的7.81%。“免费”模式带来巨大的注意力效应:截至2009年9月30日,腾讯即时通信注册账户总数达到10.57亿,活跃账户数达到4.849亿,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7550万。互联网增值服务付费包月用户数为4790万,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付费包月用户数为1770万。

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则通过盛大游戏、盛大文学、盛大在线等主体和其它业务,向广大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互动娱乐内容和服务。其中,盛大文学拥有起点中文网、晋江原创网、红袖添香三家文学网站,占据网络文学80%以上的市场份额,突出显示了“融媒体”带来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截至2009年1月,仅起点中文网一家的各类文学作品已达23万部,已出版实体小说3000多部,总发行量3000多万册,每年向港台以及海外输出作品版权100部。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侯小强2009年6月表示,盛大文学年收入近亿元,付费阅读收入占60%70%,余下的为广告和版权收入。虽然盛大文学在盛大公司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还小,但是其战略地位和对出版行业的影响已经不容小觑。在2009年10月的法兰克福书展上,盛大文学的商业模式已受到广泛关注。

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瑞传播”)2008年在上市公司“文化传播行业”中以其综合效益指标排名第一。博瑞传播以广告、印刷和发行投递为三大主要业务,并着手打造娱乐传媒、文化教育、文化创意等延伸产业经营链。从公司2009年半年报可以看出,公司“免费”模式带来的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8.43%,其他为收费模式。不过,2009年6月,博瑞传播收购了西南地区最大的网游公司――成都梦工厂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其布局新媒体的战略初步拉开帷幕。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新浪、腾讯、盛大作为中国网络经济的先行者,在生存和发展中摸索出“免费”的商业模式,带领中国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称新浪为网络媒体,不会有人提出质疑。但称腾讯和盛大为媒体,难免会有人不大认同。不过,我们可以看到腾讯和盛大是以“媒体”自居的:腾讯的定位是“互联网服务和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供应商”,盛大则是“互动娱乐传媒”。新媒体的各项业务均采用了“免费”的商业模式,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而且经营业绩增长迅速。相比较而言,博瑞传播作为传统媒体,对“免费”的坚持只有广告业务,总体收入增长势头与新媒体有较大差距。尽管没有统计传统媒体的用户基数,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家传统媒体通过传统手段影响到的人群都是有限的。

“免费”是新媒体的题中之义

第9篇:直播带货趋势报告范文

报告透露,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从高速发展转向稳健发展

基础数据增速放缓,规模效应逐步减弱。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智能手机出货量、移动互联网融资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峰值在2007-2009年,增长幅度均超过100%,最高为196%,2010年增长近30%,2011-2013年增长在20%上下,可算中速增长。2014、2015年只维持11%左右增长(CNNIC),其用户性别结构已逐渐接近人口比;智能手机销量出现饱和,出货量增长由2014年的19%降为2015年的2.5%(IDC);移动互联网融资案例增长由56%降为17.11%,融资金额增长由220%降为69.44%(投中研究院)。在全球移动应用市场,2013年移动应用使用增长103%,2014年增长76%,2015年已降为58%。移动宽带的高增长期也已经过去,特别是Wi-Fi网络的用户接入率已高达91.8%,增长空间有限。

行业市场发展快慢有别,拐点或迟或早。2014年,移动O2O市场增长率曾达到504.3%,2015年下降到211.9%。巨幅增长之后,移动O2O已经出现泡沫,同质化、恶性竞争,烧了不少钱,一些O2O企业已经“死亡”或者与对手合并。尽管移动O2O市场很大,前景广阔,但发展速度会趋缓,发展途径会调整。移动购物交易额2015年同比暴涨123.2%至2.1万亿元,在网购总交易额中的占比首次超越PC端达到55%,但其中第三方支付2014年增长391.3%,2015年大幅下降为67.4%。移动广告2015年市场规模达592.5亿元,增长115.0%(2014年增长率为108.1%)。移动广告因为沉寂多年,如今刚刚爆发,高增长还会持续。移动视频用户规模增长29.5%(2014年为32.7%),开始显示比PC视频更为强劲的增长势头。移动视频增长的快慢受制于优质内容生产及提速降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中国移动数据流量的人均消费水平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与内容制作、资费降低等密切相关。

从粗放扩张转向深耕细作

传统行业专注细分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电商与传统零售行业结合,开拓个性、垂直细分市场,海外代购、母婴市场火热,海淘应用在2015年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涌现出考拉海购、丰趣海淘等新进入者,蜜芽、贝贝、小红书品牌电商快速崛起,在全球购、农村市场、女性市场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下,更为垂直、细化的移动电商仍存较大增长空间。互联网金融向移动金融倾斜,具有差异化的细分领域成为发展的新趋势,多元化的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贷款、股票、手机银行等)在移动端吸引了大量新用户。随着“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的持续下降,开发细分客户群体的差异化移动金融产品也将成为趋势;与公共教育、农业、交通、医院、社保等各类社会服务团体合作,专注产品和风控、回归金融属性的垂直移动产品和平台更加受青睐,学生信用贷款、教育信贷、农资消费等细分市场开始火热。

新兴市场加速以场景为导向的垂直创新。O2O市场不断本地化、纵深化、产业链深化发展,到店消费、到家服务和出行服务等三种O2O模式的相关应用和产品超过几万款,数百家企业获得千万人民币以上的融资额。尤其是到家服务涉及的内容最广,包括餐饮外卖、家政、洗衣、维修、洗车保养、按摩、美业、社区、快递、家装等领域的商业模式已初步形成,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模式。很多工具类的APP推出了与场景相融合的原生广告,将广告主的需求同用户的需求精准对接。随着可穿戴设备普及,移动广告可以跳出手机和平板的屏幕,延伸到各种不同的场景中,并且实现多种数据的串联,使广告投放变得更加精准有效。面对整体陷于秀场模式和业务同质化问题,熊猫TV、斗鱼、映客、易直播、花椒等视频移动直播应用开启差异化竞争,游戏直播、才艺直播、饭局直播、户外直播等满足用户多元化娱乐需求的场景持续深化。因视频移动直播具备媒体、娱乐、电商属性,为各细分领域下的商品营销提供了空间和可能。除秀场模式为代表的娱乐方向之外,商品会、娱乐体育赛事、技能培训、在线教育、新闻资讯等等视频移动直播场景具有较强的商业化潜力。

应用价值更加体现在内容服务深化上。各种类别的应用,都面临着从粗放的、数量的扩张转向内容与服务精细化的问题。新闻信息服务方面,相关微博、微信、客户端已为数众多,如何避免同质化,确保优质内容,是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党政机构及官员办的政务微博、微信已经不少。截至2015年12月,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为152390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14706个,公务人员微博37684个。全国政务民生微信公众号已超过8.3万个,部委微信公众号拥有率超过40%。从目前情况看,机构政务微博微信不太可能继续大幅增长,公务人员个人微博微信仍有增长潜力但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话语体制下不可能继续大幅度增长。下一步,政务微博微信不必追求量的扩张,应该沉下去做内容、做服务,提供及时准确有用的信息,解疑释惑,让民众愿看、喜欢看、主动去找来看。

从业务改造转向模式创新

变革社会生产与社会管理,引领智能社会发展。我国互联网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于生活方面,以生活互联网为主,移动互联网也大体如此。下一步,生产领域、社会领域的应用将会极大提升和发展。工业4.0是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技术基础,整合、开发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移动互联网将起到关键作用,智能制造离不开移动互联、云平台和大数据。以机器人、3D打印、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推动生产制造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产生的巨量数据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为社会生产的不断优化提供可能,无论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生产流程、管理程序、产品运营、营销模式都会发生变革或转型,消费者的需求与体验,产品与服务更垂直化、精细化、个性化……。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的管理也会更精细、科学。网上办公、移动办公已非难事,居民通过手持终端可以搞定许多以往要跑几趟腿才能办成的事情。人工智能发展速度惊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正在被研究、开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行各业都会有人工智能的应用。

拓展分享经济模式,创新发展新业态和新方式。移动互联网让分享经济快速流行起来。分享经济将闲置、零散、沉默的资源有效组织起来,进行优化配置,既降低了成本,又满足社会需求,让多方获利。分享经济虽然古已有之,但从未像现在这样时髦、普遍,因为计算机、移动互联网让资源利用、分享途径、收益分配变得异常清晰、便捷。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95万亿元,有超过5亿人参与分享经济行为。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分享经济增长年均速度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我国GDP的10%以上。当前,互联网分享经济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生活资料分享,即“消费协同”,下一步将转向生产资料分享,即平台经济。以平台为支撑发展互联网分享经济,在移动领域将最先成熟。再往后,思想、智慧等知识资产也将被分享,创新、创造既是分享的内容,也是分享的结果——知识资产的分享将带来更多、更普遍的创新、创造。

从要素整合转向平台融合

公共服务平台协同融合发展。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打破了行业界限,把原先相互独立的产业、行业,不同的机构、部门——它们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独立,自成体系——都融合于同一的数字化网络平台。拿媒体所办的新闻客户端来说,它是媒体的信息平台,同时一些新闻客户端将政府部门的服务融于其中,它又是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与影院、电商、书城的平台没有区别,它可以卖商品,售图书,放电影,无所不能!同样,其他网站——电商的、企业的、政府的、医院的、学校的,也都可以融合其他行业、机构的服务。现在正在形成这样的格局:一项服务可以有众多入口平台,像政务服务,既可以从政府网站平台切入,从媒体平台切入,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切入,也可从电商平台切入,从软件下载平台切入。多入口多平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平台经济已经相互融合,一键相通!每一个平台都可能是公共平台,每一个公司、机构都要面对公众。如何融入平台,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是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