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安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平安乡村建设总结精选(九篇)

平安乡村建设总结

第1篇:平安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村卫生室建设为基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上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二、建设原则

省级为主、地方配套;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建设目标

从**7年到2011年,利用五年时间,建设改造135所乡镇卫生院和830个村室,使其达到标准化,基本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相适应,设施较齐全,专业素质较高,运转有效,初步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建设内容

一是改善就医条件为目标,改扩建业务用房;二是以提高诊疗技术为目标,添置与更新设备。

五、建设标准

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乡镇卫生院建设基本标准》填平补齐,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6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每所平均20万元左右控制。

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建设。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5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平均每所6000元控制。

六、投资规模及经费来源

**7年至2011年总投资1.175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设备购置与更新。按国家标准和《安徽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投资4000万元,改扩建设65900平方米,投资约3100万元,添置和更新135所乡镇卫生院诊疗设备;投资4150万元,改扩建村卫生室业务用房830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添置和更新830个村卫生室诊疗设备。总投资1.17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1.015亿元左右,按《安徽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占总投资的20%,约需资金1600万元,市级财政对迎江、大观及宜秀区改造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适当给予补助,各县(市)区配套资金由本级财政解决。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及各县(市)区配套资金主要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和设备购置与更新。年度分配计划依据市下达的年度改造计划和配套比例,由各县(市)区财政安排落实。

七、分年计划安排

分年度计划安排上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优先安排中心乡镇卫生院;二是优先安排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集中的乡村卫生机构;三是优先安排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建设的乡村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7年计划安排建设32所,**8年计划安排建设31所,**9年计划安排建设33所,2010年计划安排建设20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9所。

村卫生室:**7年计划安排建设83所,选择试点1-2个县,**8年至2010年每年计划安排建设207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26所。

八、项目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建设规划。根据全市农村卫生发展实际,研究制定符合市情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的程序是:

乡镇卫生院: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乡镇数,按照1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在已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标准进行填平补齐建设,由市将**7-2011年建设规划规模和年度建设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

村卫生室:按照1个建制村建设1所标准化的公益性村卫生室的总体考虑,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再设卫生室(工作职能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结合各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村数、人口数以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情况,将**7-2011年计划建设控制数下达到各县(市)区,由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7—2011年分年度建设计划,经市审核后,报省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审批。

(二)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

项目坚持以县为主,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计划下达,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预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市)区卫生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设计,提供几套适应不同区域、地形和地质条件需要的标准图纸,供各县村卫生室选择;在项目建设上,以县为单位进行集中打捆分包招标,引入合格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以降低建设费用,保证施工质量。

(三)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政府投资的新建村卫生室所有权归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从有资质的乡村医生中招聘从业人员,村卫生室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财政根据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适当予以补助,逐步建立乡、村卫生服务运行管理体制和日常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九、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

县(市)区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域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审定建设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和其他优惠政策等。县(市)区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审批、编制上报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项目督查、资金使用、统计报表上报、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县(市)区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履行职责并予以配合。乡、村负责建设用地划拨的落实和施工环境的保证。

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按照市政府要求和职能分工各负其责。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组织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并协调项目启动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评估评价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牵头组织项目的实施和建设、统计表上报以及制度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验收工作;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以及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市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市级财政资金和建设资金管理,督促县(市)区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

(三)制定优惠政策。

一是制定出台在建设用地、建设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保障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顺利推进;二是制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

(四)建立项目公示与督查制度。

第2篇:平安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安徽;城乡统筹;动态监测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动态监测与对策研究”(2009sk281)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一、安徽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动态监测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重要途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七大”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统一的战略方针,将统筹城乡发展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可见,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安徽具备加快发展的很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促使生产要素加快流动,有利于安徽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市场与资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升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二是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规划,为安徽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三是安徽社会经济发展“861”行动计划积蓄的能量持续释放,也为加快发展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安徽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平台,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实力和对外形象大幅度提升。但是,安徽社会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性,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社会发展差别明显、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不断拉大等方面,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安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构建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城乡统筹发展进程进行监测,可以发现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明确现实工作的重点、难点及努力方向,制定有关决策措施提供依据。

二、安徽城乡统筹发展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一)城乡统筹发展监测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设定指标,指标内涵能准确反映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水平,各个指标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2、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城乡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状态和联系,要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状况做出全面反映,依据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设计出包括城乡经济发展、城乡社会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指标。

3、层次性原则。监测指标体系设计应分为不同层次,以便反映城乡统筹发展的程度。第一层为目标层,用以反映安徽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实现程度;第二层为准则层,用以反映安徽城乡统筹发展中某一方面的实现程度;第三层为指标层,用以反映安徽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指标的实现程度。

4、可比性原则。即各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分类方法、计算公式,要力求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以反映安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和特征。

5、可操作性原则。作为一种统计分析手段,所设计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在实践上必须是可行的,要求数据易于收集和整理,计算方法简便。

(二)安徽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监测方法

1、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城乡统筹发展最基本含义、最核心的本质特征,构建一套涵盖城乡经济发展、城乡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城乡统筹发展统计指标体系。(表1)单项具体指标采用相对指标形式,既可以消除量纲影响,又可以保证指标的可比性。单项指标的定量评价标准,最高标准设定为1,最低值设定为0,指标值越接近1,说明城乡差距越小,城乡统筹水平越高。

2、指标权重的确定:层次分析法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对问题的了解和初步分析,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称之为元素的各组成部分,把这些元素按属性不同分为若干组,以形成不同层次。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以上一层的元素?琢作为准则,比较下一层的元素x1,x2,…,xn之间的重要程度,比较结果用矩阵A表示。

(3)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对得到的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统计量是随机一致性比率:

(4)确定权重

①层次单排序。计算满足:AW=?姿maxW的最大特征根?姿max及相应的特征向量Wi,对Wi归一化即为对应元素单排序的权重。

②层次总排序。对层次单排序后,就可以计算对上一层次而言本层次所有因素重要性的权重,即进行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需要从上而下逐层顺序进行,对于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其层次单排序就是层次总排序。

依据安徽城乡统筹发展的情况构造指标层和要素层的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总排序,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表2)

3、监测方法。监测方法采用综合评价法,模型N=∑WiYi,其中Wi是各指标的权重值,Yi是各指标的实际数值,计算要素层和目标层指标的综合实现度。要素层实现度=∑指标层的单个指标值×该指标层次单排序值;目标层综合实现度=∑单项指标值×该项指标层次总排序值。

三、安徽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监测

(一)数据来源及监测结果。监测数据来源于1996~2009年安徽统计年鉴,利用指标构成方法求出具体数值,根据表2计算的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安徽1995~2008年城乡统筹度,以及城乡经济发展度、城乡社会发展度和城乡居民生活度的综合实现值。(表3)城乡统筹度的高低反映城乡统筹发展的程度,当城乡各种评价指标数值十分接近时,城乡统筹实现度应该接近于1。越接近于1,说明城乡统筹发展越好;离1越远,说明城乡差距越大,城乡统筹发展差强人意。

(二)监测结果分析。用“城乡统筹实现度”监测安徽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城乡统筹度越大,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就越高。一般认为,城乡统筹实现度达到70%,说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比较高;城乡统筹实现度能够达到60%,说明城乡发展基本协调;而如果城乡统筹实现度低于45%,则说明城乡发展处于严重脱节的状态。从城乡统筹综合实现度来看,安徽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由1995年的47.44%提升到2008年的60.27%,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也要看到1995~2007年城乡统筹实现度都低于60%,城乡统筹发展还任重道远。

进一步比较城乡经济发展、城乡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上的统筹实现度,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度呈现稳步上升趋势,1995~2008年从52.18%上升到64.77%,2003年达到60%,基本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发展,城乡经济发展度超过同期城乡统筹发展综合实现度。城乡社会发展度从25.64上升到59.21,其发展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但由于基础差,城乡社会统筹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城乡居民生活度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波动。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失衡,从1995~2004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呈不断拉大之势,2004年安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到3.01∶1,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决定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2005~2006年安徽省政府实施支持“三农”政策,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有所缩小,2007~2008年由于物价的较快上涨,城乡居民生活差异又呈扩大趋势。

四、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乡统筹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统筹发展与经济总量规模密不可分,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保障。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对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县域经济,突破口在于把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三个联动”,即产业化与工业化的联动,产业化与城镇化的联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联动。以小城镇发展为安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载体,依托大中城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配套经济。以农村新型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对农村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快城乡产业融合,推动农村新型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推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是交通、通讯、保险、金融、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

(二)统筹城乡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就是改变目前城乡有别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落后的局面,让公共财政尽快覆盖农村。首先,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是加大农村道路、农田基本水利设施、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其次,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投入。重视农业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发展潜力,增强农业竞争力;第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互助互济的医疗和保险制度。

(三)统筹城乡产业布局,以产业链链接城乡经济。重点培育连接一二三产业、连接城乡经济的产业链,探索新兴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农村为原料及初加工基地、城市为精深加工基地、服务市场和消费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形成连接农村―城市―全国(国际)市场、需求导向型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原有乡镇企业产业、产品及企业组织结构,逐步改变乡镇企业产业趋同、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的状况,提高乡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障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实现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平等就业制度,依法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为农民增收营造广阔而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二是以市场为导向,针对农民工和农民的培训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形式、培训层次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教育,增强他们的转移就业能力和增收能力;三是消除农民进城、进厂务工经商的各种带歧视性制度障碍,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充分就业;四是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和管理制度,使农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奇中.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6.1.

[2]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浙江省2007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J].浙江经济,2009.1.

第3篇:平安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连云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连云港农村火灾多发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深入分析连云港农村火灾形势与消防安全现状,提出具体的对策,对于加快连云港新农村发展,具有紧迫而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连云港农村消防工作现状

1.1连云港市行政区划及消防工作概况

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是农业大市,农村面积5 497 km2,乡村人口403万人,下辖83个乡镇、214个居委会、1 436个村委会。连云港市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工作,每个乡镇基本都编制了消防规划,依托公安派出所建立了消防警务室和保安联防消防队,配备了消防摩托车,初步实现了“小火不出村,大火控得住”。

1.2连云港市农村火灾形势总体平稳,但不容乐观

2000—2008年,连云港市农村火灾4项指标呈上升趋势。2000年,农村火灾死亡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分别占当年火灾死亡人数的23.60%、直接财产损失总数的9.13%,2008年则分别上升为66.60%、11.71%。村民住宅是农村火灾发生最为集中的场所,2000—2008年,全市村民住宅共发生火灾1 187户,占农村火灾总数的50%,因住宅火灾死亡的人数占农村火灾死亡总人数的71.60%。Www.133229.CoM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平均每户3.4人计算,在火灾中受灾的农民至少4 036人以上,相当于1个行政村的人口。也就是说,每年全市有约132户家庭、448位农民因火灾致贫、返贫。

1.3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同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农村消防管理办法》,并在《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对如何加强新农村消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低

连云港市农村房屋大部分为砖木结构,建造时使用大量可燃建筑材料,耐火等级非常低,大多数属于二、四级。同时,村民住宅往往同厨房、储物间、牲畜棚等连为一体,厨房内经常堆满柴草作为做饭燃料,火灾载荷非常大。农村各户之间基本上是联片建造,没有留出足够的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火灾隐患十分突出。2003—2008年,用火不慎和稻草火引发农村火灾分别占总数的24.5%和23.7%。

2.2农村消防水源紧缺,公共消防设施滞后

连云港市4个县为江苏省扶贫县,乡镇财政紧张,农村消防公共设施建设十分滞后,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供水管网、消火栓、消防水池,乡镇消防站处于零状态。另外,连云港市近年降雨量较少,天然池塘、湖泊和沟渠等蓄水不足,河水流量日渐下降,消防水源紧缺。发生火灾时,县城消防队到达偏远地区至少需要40 min以上,加上消防水源不足,火灾扑救不理想,特别是面对麦田火灾时,只能“望火兴叹”[1]。

2.3消防安全意识差,用火用电管理不善

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影响,连云港市大部分家庭还在使用木柴与柴草做饭和取暖,明火的大量使用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灾。近几年,连云港市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又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农村家庭各类电器数量增多,但是大部分村民缺乏安全用电常识,购置劣质电源开关、插座,电线乱拉乱接、接线头松动、线路陈旧老化,滋生大量火灾隐患,电器火灾逐年增多。2003—2008年,用电不慎引发的火灾占火灾总数的36.1%。

2.4消防宣传不到位,群众消防自救能力差

近年来,连云港市农村消防宣传有所加强,但是大部分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很淡薄,防火、灭火常识匮乏,甚至有不少群众不知道火警电话号码,不懂得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2]。有些群众甚至认为消防队救火要收费,即使有火灾也不敢报警,从而造成火灾蔓延和扩大。还有些群众不知道放火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2.5农村结构发生变化,非传统火灾隐患突出

过去农村传统火灾隐患主要是建筑耐火等级低、没有防火间距、缺乏水源等。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在城市出现的火灾隐患,农村也大量出现,比如安装防盗窗、伴随个体私营经济出现的“三合一”等。1990年以前,农村发生火灾,基本上靠左邻右舍自发进行扑救。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大部分青壮年进城打工,农村出现“空巢”和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现象,当发生火灾时,由于缺少青壮年劳力,靠邻里自救火灾的传统将不复存在[3]。

2.6消防监管难度大,火灾隐患难根除

由于公安现役消防监督警力有限,主要精力集中在城区重点单位,过去一段时期,农村消防工作几乎处于失控漏管状态。2009年5月1日修订实施的《消防法》明确将农村消防监管工作赋予公安派出所,从法律层面上解决了农村消防监管工作主体问题。但是由于派出所警力紧张,工作量杂而繁多,主要精力集中在乡镇社会面单位,很少过问村组消防工作。个别村委会虽然不定期组织防火检查,但由于专业知识不多,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即使发现隐患,也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火灾隐患变成难以根治的顽疾[4]。

2.7消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消防组织难以为继

近年来,连云港市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但是农村消防公共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速度。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能形成群防群治的网络,且各地发展不平衡,总体自防自救能力差[5]。同时,一些地方伴随乡镇机构改革和结构调整等因素,使得原有的专职或义务消防队被取消,有些乡镇虽然还保存着原有的消防队伍,但也因经费和队员待遇等因素而名存实亡,发生火灾后也形成不了有效战斗力。

3对策

3.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健全消防安全工作网络

以新农村消防安全防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建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部门各负其责、乡镇重点防控,村委会组织管理、村民义务参与”的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度[6]。要建立和健全考评机制,凡发生重大特大以上火灾事故的,实行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一票否决”。分层次组建乡镇专职消防队、乡镇企业义务消防队和农村义务联防队,探索建立连云港新农村消防工作信息沟通和消防执法联动机制,逐步完善县、乡、村委会三级组织网络,把一般化的消防工作拓展到乡镇、农村、家家户户,从而形成“县、乡镇人民政府领导,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村办企业、个体商户、村民代表齐参与、共同管理”的三级消防工作社会化格局。

3.2编制消防工作规划,科学安排农村消防布局

采取政府规划、政策支持、主动引导和财政扶助的方法,将村民住宅和乡镇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水源建设、消防通道纳入到乡镇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中,做到同时立项、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结合新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改善新农村建设中的消防安全平面布局;结合农民房屋改造,提高乡村建筑的耐火等级,并请专门的评定企业定期评测;结合各地乡村道路的改建,合理地规划建设消防车道;结合人畜饮水与农田浇灌工程,加强消防给水管网、消防水源、消火栓等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着重在新农村建设“一室一队一车”(1个面积不小于20 m2的供学习与培训的消防室;1个由村领导与基层民兵组成的义务消防队;1台配备手抬消防泵、火钩、灭火器、个人防护装备等灭火设备与消防宣传设施的简易消防车),从根本上改善当地农村防火条件。

3.3加大消防经费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消防公共设施

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把消防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力争逐年增长比例不低于当地gdp增长速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征收消防公共设施建设配套经费,改善消防队伍装备和消防公共设施。探索连云港新农村多元化消防投入机制,建立农村消防基金,鼓励社会各界资助消防事业。

3.4发挥派出所监管主体作用,及时整治火灾隐患

把消防监督管理纳入到派出所的日常工作,把消防监督管理的责任分解到各镇、乡、村的民警身上,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从而形成“所领导负责、专(兼)职消防民警具体指导、管区民警抓落实”的公安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消防部门要建立与派出所、安监所定期互动工作机制,通报阶段性的消防形势与防范重点,交流消防监管工作经验,提升派出所民警专业能力。要充分发挥派出所消防警务室职能作用,配备2~4名消防监督员,定期到所在乡镇的各村进行监督,从而使乡镇、村消防安全工作基本落实。要把消防工作纳入到公安工作总体目标,在工作考评和奖惩方面,与其他公安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评和同奖惩,激发派出所消防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5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新形势下,农村消防安全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护手段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二者要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形成浓厚的符合各地特色的消防宣传氛围[7]。要讲究防火宣传策略与方式,在冬春火灾多发季节、春耕垦荒烧荒期、清明扫墓期间、秋收季节等火灾多发时期,可以采取通告、宣传车走村串户的巡回宣传等方式或者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播放和刊登消防知识与消息等手段,广泛地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知识,把消防法律法规与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到新农村的普法教育中。通过乡镇派出所民警加强对各地农村治保人员、治安协调员、供电所电工等相关人员的消防培训,再通过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把消防知识灌输到农村基层。此外,要把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拓展到农村学校,做到真正把消防常识与消防法律法规纳入到中小学生的教育上来。

3.6发展多形式消防队伍,建立适合农村的灭火救援体系

在公安现役警力编制紧张的情况,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人口超过5万人或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的镇,要率先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村则要因地制宜地依托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建立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伍。依法建立乡镇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政企联建消防队及志愿者义务消防队。建立村民联户联防组织,制定执勤制度,定期组织灭火演练,掌握初起火灾的扑救技能,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和巡查。争取用3年时间在农村逐步建立以镇专职或兼职消防队为主体、群众消防队或志愿者消防队为补充的消防队伍,逐步提高群众抵御火灾的能力。

4参考文献

[1] 王生春.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消防月刊,2003(5):6-8.

[2] 胡子荣.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34-35.

[3] 萧岩.浅析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理论界,2005(7):106-107.

[4] 杜峻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浅谈[j].山东消防,2003(11):49.

[5] 王宏斌.对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4(5):21-22.

第4篇:平安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丿慕樱彩”为你整理了这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汇报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新丰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汇报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广东省《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和饶平县《关于上报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启动村的通知》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我镇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进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

一、第一阶段,选取八个启动村进行“三个三”工作

选取八个行政村作为第一批启动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清理、三整治、三拆除”环境整治任务的启动村,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分别选取我镇的溁西村、大光村、扬康村、下葵村、汕水社区、中联村、锡康村和泮洋村八个村作为启动村,八个村都属于省级卫生村,共涉及65个自然村,惠及6226农户。

截止至2018年年底,我镇八个启动村的“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各村累计自行投入资金170.7万元(其中中联村7.5万元、溁西村45.6万元、下葵村28.5万元、锡康村10.65万元、扬康村42.098万元、大光村15.141万元、泮洋村11万元、汕水社区10.2万元),工作共计清理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99处,合计559.5吨;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145处,合计4235吨;沟渠池塘溪河淤泥90处,合计1050吨;漂浮物和障碍物45处,共计118吨;拆除危旧房418间,共计16446平方米;拆除露天厕所、茅厕15间,共计189平方米;拆除废弃牛猪栏259个,共计3204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间,共计45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27处,共计13平方米;整治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线路480米。

目前,八个先行村即将进入“三个三”的工程验收工作,届时我镇将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验收工作。

二、申报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关于申报2019年启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通知》(饶委农工办〔2019〕23号)文件精神,经由各村级党支部委员审定后向镇申报,我镇政府经过认真筛选,将符合条件的溁西村、下葵村及锡康村3个村,列入我镇2019年启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已向上级申报,并等待下一步工作安排。

第5篇:平安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十二五”期间,安丰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乡上下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既定方针,沿着“富民强乡”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使各项事业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健康快速的良好态势。现将过去五年工作予以总结并对今后五年工作做出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强基固本抓经济,经济增长实现新跨越

一是经济指标稳步上扬。全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50元,农民收益不断增强。二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乡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拓宽民营经济建设为发展方向,不断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五年内,建成了集种子研发、生产、加工、交易为一体的北方寒地水稻种子园县(园县内共入驻森源、龙科、大地、普田、力增等5家种子公司);佳木斯市经海经贸有限公司一期投入资金8700万元,建成粮食仓储库,年储备粮7万吨,二期征地1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6000万元,建设6个仓储库,年储备量15万吨,同时,拟投入资金1.2亿元,兴建安丰乡温泉旅游度假项目,沿新安村——新建村——平安村打造的“春观大雁,夏赏杏花,秋看水稻,冬望雪景”旅游特色带初具规模。三是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不断增强,水稻播种面积达到6.93万亩,种植业产值达到1.25亿元,争取上级部门投资3000万元,加快土地整理;依托毗邻黑龙江省水稻种子研究所的优势,引进新品种,做强做大米业加工和种子繁育基地建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和“互联网+农业”的经营模式,实现“优质大米”种植;推进畜牧产业,新建禽畜养殖场,提升生猪饲养量和家禽饲养量。四是农村建设不断增强。全面推进土地确权工作,为乡所辖8个村共71299亩耕地的土地确权工作已全部完成,群众无一例上访、滋事,赢得上级部门高度认可。五是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全面落实省、市、县各项惠农扶持政策,发放农村转移支付、农机补贴、种子补贴、林业补贴、繁育母猪补贴、粮食直补款等款项,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8600亩,让农民最大限度受益,进一步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

(二)为民服务见真功,社会事业结出新硕果

一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乡各村硬化路面22.8公里、清理垃圾、残土1.3万吨,新装太阳能路灯108盏、安装铁、瓦围栏共2500余延长米、绘画350平方米、安装路标牌12个、图版15个,为新建村境内佳抚公路两侧统一更换牌匾,粉刷墙面,全乡共栽植各类苗木64100株,护村林19.12公顷,为丰富农民业余生活,相继为各村安装了体育器材90余台套,修建了文化广场8600平方米,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二是推进了双合路征地工作。相继投入2300.6万元,征用新建、新安两村土地20万平方米,双合路征地工作全面完成。三是全面落实危(泥草)房改造政策。通过县、乡、村三级认定,为全乡符合危(泥草)房改造政策的农户350户发放补贴资金,使泥草房改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四是加强防洪堤坝的修筑。疏浚治理了辖县内南线清水河河段,修筑河堤坝5200米,修筑东达拉木河堤坝2200米。同时,北线修筑安丰七华里堤坝2000米、松花江国堤12340米,防汛工作落实到位。五是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工作思路,围绕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2015年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及贫困村村级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通过确定对象、建档立卡、制定措施、上下联动等方式,使全乡贫困户61户,共138人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到了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此外,计生、社保、教育等工作实现了全面推进。

(三)维稳创安促和谐,平安建设取得新辉煌

一是提升思想认识。五年来,全乡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理念,把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充分加强宣传教育,定期深入工厂、学校、商店、饭馆等公共场所发放安全宣传单、开展安全知识讲座等工作,使平安建设工作深入人心。二是加大隐患排查。扎实有效地做好各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各项工程承包人签定了安全责任书,对居民危房、商店、饭馆、工厂等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情况开展经常性排查处理,为全乡8个村安装监控摄像头,使摄像头下无死角,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三是加强综合治理。开展常规性矛盾排查、特殊敏感时期矛盾纠纷排查、“诚信安丰”建设和反邪教专项排查等工作,确保排查全面到位,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坚持“三无一上升”工作和信访接待工作、积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使治理工作卓有成效,几年来,全乡无重大事故、案件发生,群众满意率达96%以上。

(四)从严治党强班子,党建工作呈现新面貌

一是不断强化班子建设。建立和完善了乡党委班子成员包村制,与各村党支部书记层层签订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多次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深入基层指导党建工作,积极组织各支部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工作。为各村配备专职组织委员,整理“两委”成员档案,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列席乡党委会,探讨党建工作,减少中间环节,高效推进工作进度。同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一职三责”等钢纪铁规,使党风廉政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积极推进整软治涣。结合“百部联百村”活动,按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三年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动了永丰、建设、黎明三个村的整改工作,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生活困难等重大问题,使支部班子整体素质、号召力、执行能力大幅提升,村风、民风有重大转变。三是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乡党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等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党建制度落实,党委书记为全乡党员上党课,并要求各支部书记结合党课内容和本村实际情况为本村党员上党课,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依法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对村务工作进行监督,提升村务工作透明度,使各项制度日趋细化。四是切实抓牢基层建设。一方面抓好村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乡党委制定《安丰乡村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实施方案》,对工作不达标准的村,乡党委对该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岗位问责。另一方面,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与选拔。由乡党委考核、村“两委”班子推荐的方式,从村里的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优秀的妇女干部中选出3名同志作为该村后备干部,扩充党建力量的同时,增加村干部的危机感,提升工作积极性。五是扎实推进为民服务。乡党委要求每名班子成员每月驻村入户至少2天,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难题,指导村支部进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行阳光党务,明确村班子成员的职责,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六是坚持做好发展培养。乡党委坚持在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培养上下功夫,在党员发展上坚持“四培养”,利用远程教育不定期对党员、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党员整体素质。此外,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宗教、妇联、关工委、老促会、人民武装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管理上仍有不足。我乡是农业乡,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导致中低产田产量不稳定,同时对水稻田间管理监控力度不够,在预防、治疗突发性病害中措手不及,造成水稻减产,这就要求我乡继续争取资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壤测量及时进行测土配方,提高水稻技术员能力等工作需加强。

二是项目推进有待提高。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生产效率低,效益不高,未能形成产业优势。

三是工作作风还有待加强。在工作中,个别干部工作还存在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思想建设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十三五”工作目标及规划

未来五年我乡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为完成上述目标,从今年开始,我乡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推动“两项建设”为抓手,拓宽经济发展新出路

今年开始,我乡将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围绕安丰乡资源优势和航电枢纽在我乡的有利契机,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和项目返乡创业,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同时,在今年和明年我乡还要将北方寒地水稻种子研发交易大市场和安丰乡温泉旅游度假等项目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扶持,争取早日创利创惠。此外,还要依托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近郊休闲旅游的规划,全力推进雪村、采摘园、民俗馆、赫哲族鱼皮文化展馆、绿色水稻观光带、沿江夏捞冬捕、到新建村赏杏花、观雁行、品农家宴、食江中鱼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争取在五年内,使我乡真正实现“春观大雁,夏赏杏花,秋看水稻,冬望雪景”的预期目标。

(二)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线,打造农业发展新特色

今年开始,我乡将继续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十万亩高标准水稻示范带”和现代农业园县建设为载体,打捆上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县的支持和投入,使其产生更大效益,同时还要在今明两年加大推进引进水稻新品种的工作力度,为着力打造无公害、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优质特色水稻种植基地(鸭稻、蟹稻、绿色水稻、有机水稻等)、观光旅游农业基地和城郊型农业基地、做精做强特色农业、发展蛋禽特色优势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要重点将种子研发和交易项目打造成黑龙江省龙头项目,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努力形成“企业+基地+农户”和“互联网+农业”的经营格局,继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重点建设、农村土地确权等各项工作,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工作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以促进“强基固本”为基础,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

今年开始,安丰乡将小城乡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来抓,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一是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三供两治”等公用设施以及电信、通讯、网络等通信设施建设,逐步推动各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程,加大对乡容乡貌、交通秩序、卫生环境、拆违改危等重点工作的整治力度。二是加快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按照“三化工程”的工作思路,坚持从冬季冰雪清运、植树建绿等重点难点工作入手,全面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作,拓宽沿街沿路植树绿化面积,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同时,加快推进境内小流域河道整治工作进度,做好门前“三包”的村规明约,努力使村容村貌在最短时间提档升级,最大限度的增强城乡向心力和集聚力。

(四)以不断改善民生为龙头,推动社会保障新进程

    今年开始,我乡将全力推动惠民工作,一是积极推动惠民保障。做好社保、低保、医保、农保“四大保障”的扩面工作,使农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惠民保障政策。二是加快推动精准扶贫。坚持稳中求进,精益求精的原则,明确各村、各部门具体工作目标、实施内容、推进举措、完成时限,形成详细的工作方案,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三是加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各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饮水安全、贫困户危房改造等基础建设工作,四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技术培训,提高其择业就业能力,努力使村民素质提高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五是稳步抓好计划生育。积极落实二孩政策和奖励扶持政策,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五)以打造“平安安丰”为目标,实现依法治乡新跨越

今年伊始,我乡将全力打造“平安安丰”作为推动全乡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来抓。一是继续加大普法宣传。从打造“法制安丰”为出发点,加大教育宣传工作力度,增强公民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意识,培养公民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二是继续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机制,健全完善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公共安全责任制,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全力推动“平安村”、“平安单位”的创建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继续加强社会管理。依托综治中心工作平台,扩大工作覆盖面,加强企业综治、外来人口规范化、安全生产、群防群治等工作的管理力度,扎实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防止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夯实维护稳定的基层基础。

第6篇:平安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推动**乡高质量发展

——2021年在在中国共产党**乡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xxx

(2021年5月30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乡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总结过去五年工作,部署今后五年工作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乡党委班子、乡纪委班子和出席第十三次县党代会代表,动员全乡上下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务实,砥砺奋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高质量发展,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2016年第十四次乡党代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乡党委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既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经济为主线,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聚焦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重点,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乡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2018年至今获评并保持了市级“平安乡镇”荣誉称号。五年来,全乡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2020年,全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6亿元,较五年前增长55.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较五年前增长31.4%;固定资产投资1.91亿元,较五年前增长117.7%;地方财政收入171万元,较五年前增长17.1%。

——五年来,我们立足乡情调结构,产业发展有新突破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从原来以杂交水稻种植为主,逐步引进中药材、金丝皇菊、果蔬、富硒米种植等。全乡共流转土地6000多亩,种植优质特色农业水稻(富硒米)500余亩,种植黄桅子、枳壳、玉竹等中草药1800余亩,种植金丝皇菊200余亩,种植香芋南瓜、水果玉米、西瓜等果蔬1000余亩。发展养猪大户8户,年出栏1000头;发展养羊户8户,年出栏1300只。巩固壮大绿源农业养殖项目,年出栏肉牛200余头,种植牧草200余亩。二是探索产业经营新模式。引导农民由原来的散种、单干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党支部+企业+贫困户”党建扶贫双推进模式转变,促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全乡成立农业合作社18个,涵盖中药材、蔬菜、优质水稻、畜牧养殖等行业,有效地提升了农业发展质量,形成了小产品、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积极推进文旅产业。以金丝皇菊种植基地、青山垅水利风景区为依托,成功举办永兴县第一届皇菊文化乡村旅游节,推动一、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

——五年来,我们突出重点抓攻坚,精准脱贫全面胜利

统筹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良好成效。坚持科学评估,审慎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稳步化解债务存量,严控债务增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杜绝了新增政府性债务。广泛开展防范金融诈骗宣传,加大对非法集资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风险防控,全乡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脱贫攻坚实现圆满收官。紧紧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扎实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组织169名机关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2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因户施策,精准帮扶。2016年以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户,危房改造61户;落实安全饮水项目17个,解决了所有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对接4家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发放利益联结资金120万元;共发放自主经营奖补资金72万元;医疗救助贫困对象146人,救助资金67余万元;发放贫困学生教育补贴166人,发放资金共93.7万元;为228名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22.1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2个,全乡设置扶贫公益岗位195个。省级贫困村**村、**村于2016年、2018年先后出列。至2020年底全乡建档立卡贫困对象253户、808人实现全面脱贫。污染防治做到持之以恒。淘汰取缔了产能落后的**砖厂、**砖厂。组建专门队伍,建立巡查机制,对非法冶炼作坊实行常态化管控。顺利通过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行动。扎实推进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加大青山垅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取缔库区内钓鱼平台9个。全乡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

——五年来,我们统筹城乡夯基础,乡村建设焕发新貌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来,共完成各类农业水利建设项目30余个,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对全乡范围内灌溉渠道、山塘水库等进行维护修缮,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约4000亩。其中,在**村、**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良低产农田800余亩;在**村、**村、**村及**村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增减挂钩)项目,新增农用地近100亩。二是交通建设卓有成效。五年来,完成**村、**村、**村、**村等通村公路窄加宽20余公里,完成通组公路硬化近50公里,改建了**村谭家组、上罗组公路桥梁,新建**村沙基塘公路桥梁,极大地改善了群众交通出行条件。三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完成除青山垅供电区外8个行政村的电网升级、9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8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新建了乡政府公租房32套并配套建设了基础设施;实施了**村新农村建设、**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完成了**移民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建房点项目;对**村梓扎垅组进行了整体搬迁;实施了**村高丘组、**村形山背组移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建设村级文体小广场6个;安装了**圩场到青山垅水库2公里路灯;新建**村农贸市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开展“拆危、拆旧、拆违”工作,累计拆除危旧房屋、断壁残垣、旱厕等1600余处,新建公厕4个,农村改厕1000余个。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县考核中多次排名前列。

——五年来,我们以人为本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卫生健康工作。推进优质服务,认真做好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和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等工作,新建村级卫生室4所。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要求,全面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实行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推进,保护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教育工作。适龄阶段人口入学率达100%。2017年成功募捐专项教育基金70余万元,制定了《**乡教育基金奖励实施方案》,累计发放奖励金约20万元。开展了“尊师重教最美家庭、爱岗敬业最美教师、捐资助学最美市民”评选活动,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筹集资金200余万元,对乡中心学校的校内道路、教室、宿舍、食堂等进行改造升级,新建了塑胶球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添置了一批健身器材,建设了100米校园文化长廊。投入50余万元建成5人制学生足球场。社会保障工作。城乡医保参保13000余人,社保参保率达100%。评定农村低保对象266人,特困人员对象30人。为216名残疾人申报“两项补贴”。登记优抚对象245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297人。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发放各类惠民补贴,确保被保障对象生活无忧。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书记信访一体化”机制建设,有效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五年来,未发生一起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投入15万元建设“雪亮工程”,在主要路口、墟场安装了治安探头16个,建立治安防控网格43个,落实“一村一辅警”制度,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我乡综治民调均在全县名列前茅。

——五年来,我们紧盯队伍提素质,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思想建党,以学习贯彻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主线,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坚持定期集中学习12次以上,组织开展了百姓微宣讲、党代表讲党课等活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党员干部奋斗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不断提高党员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强化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管理,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四议两公开”“双述双评”和公开承诺等工作制度,推行党员量化积分。坚持标准发展党员,五年来共发展党员38名。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先后开展**、**、**三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专项整顿。成功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配齐配强支村“两委”干部。多方筹集资金400余万元,新建村级服务平台5个,改建4个,村(社区)工作环境大大改善,统筹推进党管武装、政协统战、工青妇老等工作,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同志们,回顾过去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乡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乡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全乡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所有为**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产业单一、结构不优,农业规模化程度偏低,金丝皇菊、中草药种植等新培育的产业项目仍处于起步期,市场竞争力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支撑引领作用尚未发挥;二是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差距,优质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有待提高;三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多条通乡通村主干道弯多路窄,部分通组公路尚未硬化,交通不便仍然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四是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干部思想作风、能力水平和担当精神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面对,尽最大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与奋斗目标

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市委打造“一极六区”和县委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五区并建”总体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防控新冠疫情为前提,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抓产业、促增收,办实事、夯基础,强治理、保平安,不断提升全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把**打造成生态文明之乡、休闲康养小镇。努力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和市级卫生乡镇,继续保持市级“平安乡镇”称号。

乡党委提出上述思路和目标,兼顾了发展基础、阶段目标和现实可能。要实现预期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握形势、保持定力,从容应对风险挑战,在突出重点环节、重点工作上聚焦发力,扎实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发展,助推乡域经济

坚持把产业转型发展作为发力点和动力源,针对主要指标,一项一项梳理分析、精准施策,抓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做好土地流转文章,培育“四千基地”,即:以**村、**村、**村为片区的优质水稻(富硒米)1000亩基地;以**村、**村为片区的中草药(黄桅子、枳壳、玉竹)1000亩基地;以**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组的金丝皇菊1000亩基地;以**村、**村、**村为片区种植香芋南瓜、水果玉米为主的1000亩果蔬基地。二是适度发展规模养殖。以绿源农业有限公司为基础,继续引进大户,逐年扩大肉牛养殖,实现年出栏肉牛3000头目标。以**村生猪养殖为依托,鼓励适度扩大规模,实现年出栏生猪5000头目标。三是全力支持本土企业。优化政府服务,加强银企合作,巩固发展辖区内小水电站、青山垅食品科技公司、龙旺笋厂等企业,帮助解决务工、环保等问题,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四是积极招商发展文旅产业。以青山垅水库、永乐江水利风景区、飞石岩丹霞地貌等为载体,广泛招商引资,引进市场主体开发以休闲、康养为主的旅游观光项目。大力支持金丝皇菊基地完善道路、公厕等基础设施,持续举办赏花观光旅游节会。充分挖掘龙厚生、龙先图等革命烈士红色元素,立项争资发展红色旅游。加强汇龙寺、宝鹤寺、金竹仙等本土名胜的宣传推介,讲好**故事。支持青山垅一号院等民宿项目建设,为建设宜居宜游休闲康养小镇打下基础。

二、聚焦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抓重点,强基础,补短板,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一是着力扩大增收渠道。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效。要想办法引导在外老板回乡创业,发展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培育经济能人,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要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加强“三资”管理,对所辖林场、学校、水库、山塘等资产资源建好台账,发挥应有效益。切实摸清辖区内的土地资源,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规模种养、集体增收。抢抓乡村振兴利好政策,加强与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移民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资金,上项目,培育自身财源,做大做实财政“蛋糕”。二是着力改善乡村面貌。完成乡政府所在地总体规划,积极争取永乐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落地实施,推进城建基础项目,提升集镇建设品质。建设红卫桥桥头小广场,计划搬迁居民房屋11户,破除该路段交通瓶颈,规划建设小广场1000平米。改造**供销社,协商拆除供销社现有破旧危房建筑,消除安全隐患,规划建设一批商住楼,提升圩场品质。规划实施新街新区建设,盘活原乡企业办闲置土地,统一规划建设住房小区,配套建设绿化、硬化、亮化工程。争取农贸市场扩建工程,新建交易大棚1000平米。规划实施沿江道路建设,依法处置、利用原木材公司和粮站闲置土地,建设沿江大道。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空间规划,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农村建房,实行全乡统一规划、统一格调。三是着力优化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市级卫生乡镇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空心村整治,全面拆除残垣断壁和各类危房。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组、移民美丽家园建设,大力提升乡村面貌。四是着力建设文明乡风。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站所建设,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卫生医疗、助学助残等志愿服务。积极发挥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和本地乡贤作用,修改完善村规民约,促进移风易俗,村民自治。深入开展文明村组、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的社会新风尚。

三、聚焦民生事业,办好为民实事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重点民生事实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问题。一是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及时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企业招聘,帮助转移就业。动态调整好救助对象,稳步提高农村低保、特困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加大对困难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帮扶和安全保护力度,实现困有所帮、弱有所扶。切实抓好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筹资、城乡医疗保险筹资工作,扩大参保覆盖率。高度重视和关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杜绝恶意欠薪现象。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和完善乡敬老院管理。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完善各村水、电、路、桥、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将鲤七公路提质改造、龙太公路**至**段窄加宽项目纳入全县公路建设规划,对通组公路按照县里计划逐步实行硬化。完成**村沙基塘公路桥梁、**村老湾公路桥梁建设,切实改善村民出行条件。三是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继续筹集**专项教育基金,持续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深入推进卫生健康工作,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推进疫苗接种,强化联防联控,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共同构筑防疫长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管理,构建全方位医疗卫生健康体系。加强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和老龄健康等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四、聚焦安全稳定,优化社会治理

一是强化日常安全管控。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严格安全监管,抓好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危化、消防、烟花爆竹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场所安全工作,持续动态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良好势头。二是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聚焦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推进“大巡防、大管控、大整治”常态化,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推进网格化管理,完善智慧综治信息系统,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一村一辅警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严密防范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努力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严格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及时化解信访矛盾,实现赴省进京“零上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继续保持全市“平安乡镇”荣誉称号。三是坚决防治环境污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和封山育林。认真落实河湖长责任制,定期巡河、巡湖。扎实推进禁捕退捕,落实巡查检查制度,维护生态安全。开展打非治违,严防非法冶炼反弹,真正让我们**山更绿、水更净、天更蓝。

五、聚焦队伍建设,加强组织保障

第7篇:平安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一、强化领导责任,健全机构机制

“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三年来,我时刻绷紧稳定工作这根弦,始终把zd综治工作放在全乡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将综治工作纳入了我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把综治经费纳入乡财政预算。切实做到了维护稳定,创建平安工作亲自抓,健全组织专门抓,落实责任共同抓,确保了各项WW和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基层安全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等各种综治领导机构。配齐配强了乡综治专干和村级调委会、治保会、村巡逻队等村级综治组织。促进了综治工作规范化,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实行主要领导挂点包村负责制,并逐步完善了党委、政府定期召开稳定分析会制度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三是与各基层单位签订年度综治责任书、禁毒工作责任书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四是逐步完善综治工作预案,推动基层预警网络建设。

二、树立新理念,确保创建平安工作有实效

创建平安工作是上级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增加人民群众安全感,就是为民办的首件实事。

(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快依法治乡进程。我十分注重对法制宣传工作的领导,为了进一步让创建平安工作深入家家户户,深入民心民意,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建设“平安**”活动热情,在每次的宣传活动中我都亲自部署,亲自监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年来,我们出动法制宣传车8台次,出法制宣传栏9期,刷写永久性标语30条,张贴宣传标语1000多条,发放《致**乡群众的一封信》3000余份、《平安建设守法公约》3600份、“百、千、万”基层普法及依法治理活动宣传单6000份,提高了群众对创建平安工作的知晓率,有力促进依法治乡进程。

(三)完善基层网络建设,提高综防能力。根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我们狠抓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的落实,全乡27个村都建立健全了集防火灭火、抢险救灾、治安巡逻于一体的农村治安防控工作队伍,乡所在地成立了一支专兼职的治安巡逻队,强化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了我乡的社会治安防范能力。

三、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

(一)铲禁毒专项治理工作。每年的冬春季节,我都能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我乡的工作实际,对禁种铲毒工作进行周密部署,躬亲力为,开展全民禁毒活动,实现了创建“无毒社区”、“无毒村”的目标。

(二)反警示教育专项活动。成立了崇儒乡农村反警示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本人亲自任组长,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把反警示教育活动和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和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相结合,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努力创新和丰富活动载体,扩大影响面。通过挂图和图片等宣传材料进行巡回宣传,向群众重点讲解“”等组织的危害性,帮助群众提高认识,直觉抵制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安全生产文件和会议精神,适时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以道路交通、矿山、易燃易爆品、食品卫生、建筑、改革聚集场所等为重点,加强检查、督促与整改,确保了我乡三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圆满完成“四五”普法,积极推进“五五”普法进程

三年来,我把开展“百、千、万”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作为“四五”普法宣传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做到了“确立一个观念”、“实现两个转变”、“力求三个不发生”、“做到四个明显下降”。首先是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适用性强的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活动。全面实现了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领导干部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全方位的推进了我乡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为依法治乡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是在学校成立校园治安特别管护区,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四五”普法工作的圆满完成,为我乡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积极创建“治安模范村”,认真落实帮教工作

第8篇:平安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关键字:新农村建设 美好乡村 城乡一体化

一、乡村一体化的机制

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布局规划,明确县市域中心村中心镇的数量与定点。一是抓住县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有利机遇,搞好安徽省村镇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这是优化村镇布局和促进人口集聚的有效机制。要把土地整治试点与中心村中心镇培育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先复垦后使用、增减挂钩、平衡有余”的原则,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二是整理复垦后的新增耕地指标优先用于满足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需要。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宅基地调整、互换和跨村跨乡镇建房,通过货币补偿、宅基地城镇住房等途径,加快农村人口集聚。三是促进农村人口集聚。以优化农村人口和村庄布局为基本导向,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为基本载体,着力推进农村人口和村庄向中心村集聚,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目标,力争在 2013 年全省建设1710个左右中心村。采取农房建设空间管制、宅基地整理置换、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建设、改善道路、供排水基础设施等办法,积极引导农民到中心村中心镇集中建房购房。

二、改善农村规划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导向,推进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医疗卫生、警务治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放心购物、幼儿教育等服务场所,增强对农村人口集聚的吸引力。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努力彰显村容整洁、环境建设美好乡村首先要打造优美环境。要按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的要求,以“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五大项目为重点,在继续推进村庄整治扩面的同时,把力气更多地用在全面提升整治建设水平上。一是全面完成预定目标。第二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时,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 2013 年要使我省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较好整治,农村“脏乱差”状况得到全面改观。各地要按照这一部署,切实加大整治推进力度。今年要按照确保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村庄覆盖面、群众受益面“四到位”的要求,最终全面完成村庄“五大项目”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二是着力推进连片整治。按照“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要求,编制区域一体化的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加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综合整治力度,提高整乡整镇的整治比例,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线。三是扎实推进分类整治。按照“重点培育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和合理整治撤并村”的要求,深入推进村庄分类整治。

三、树立美好农村形象

在安徽省这一块要大力开展村庄绿化要把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与安徽省乡村的整治提升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编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着力构建高效生态的农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既可以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又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一举多得。要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园区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以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作制度创新,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化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要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农村山水资源、田园景观、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大产业。三是大力打造农民创业就业平台。把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农房改造建设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平台建设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促进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和乡镇企业转型升级,让更多农民地就近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改善欠发达地区群众生活的问题。应当说,目前全省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明显,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必须动员全省各方面的力量,在保持原有帮扶政策措施不变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认真研究新一轮帮扶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当前,要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若干重点欠发达县实施特别扶持。欠发达地区要抓住机遇,振奋精神,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把省里的帮扶项目与建设美好乡村结合起来,着力推动特色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城乡人口布局加快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改善、绿色城镇和美好乡村加快建设,构建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生态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培育生态文化。要把建设农村生态文化作为建设美好乡村的重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素养为核心,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树立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同时,要提炼特色文化村的生态文化,在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农房改造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中,吸收和弘扬生态文化。三是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文明清洁户示范评选等群众性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使用生态产品、发展生态消费。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生态文化设施建设,提倡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

第9篇:平安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一、总体思路

以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为契机,深入贯彻国家推进城镇化、扩内需、促增长的“三农”工作要求,落实“你用电、我用心”农村用电安全强基固本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做好“提升扩面”工作,特别是在条件成熟的乡(镇)村加大电气化创建工作力度,努力构建和谐的农村供用电环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发动农村群众参与,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全过程管控,确保创建工作质量,大力推进我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二、建设目标

2012年,我县新农村电气化创建的目标是:建成新农村电气化村40个,建成新农村电气化乡(镇)6个,新农村电气化县通过验收。具体方案由县经信、农办、供电部门下达。

三、工作要求

(一)积极探索新机制,深化乡村(社区)电力服务共建。积极探索农村用电安全宣传教育的新路子、农村用电设施规范管理的新方法、供用电设施保护的新措施,结合农村用电安全强基固本工作,深化乡村(社区)电力服务共建,不断完善农村集体及农户用电服务,努力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先期在泗溪镇开展新农村电气化示范试点,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形成典型方案后,在全县推广实施。

(二)继续坚持“三结合”原则,推进新农村电气化进程。一是与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结合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按照国家能源局《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重点加强项目规划、计划、招标、实施、调整、监督、检查等环节管理,确保工程管理规范,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全面推广应用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标准工艺和标准化作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进而实现提高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目标。二是与美丽乡村、乡村康庄工程相结合。要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总体布局,把示范村或整治村首先列入电气化建设。同时按照“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工程要求,合理布局低压电网,选择应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器材,注重工程施工工艺,讲究美观协调。三是与省级中心镇电网建设工程相结合。充分利用中心镇建设标准优势和资金优势,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进行优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确保今年省级中心镇实现“镇镇电气化”。

(三)加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经验交流,规范新农村电气化管理。加强工作经验交流,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经验成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方案,大力推广实施。规范新农村电气化管理,通过按月、按季度分解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加强工作过程管控;通过自行检查和组织互查等方式,加强闭环管理;通过统一、细化报表等手段规范日常工作管理,做到“建成一批检查一批,成熟一批验收一批”,不断提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管理水平。

(四)做好农村电气化建设宣传工作,营造新农村电气化创建良好氛围。围绕“政府发动、乡镇主动、电力推动、群众互动”的工作方针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宣传工作,加强与国网媒体、行业媒体、社会媒体的联系和沟通,落实具体行动,及时、有效开展宣传报道,做到事前造势、事中狠抓、事后总结。同时,结合电力设施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落实新农村电气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宣传,挖掘新闻素材,深入有效地开展宣传。各乡镇、部门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落实专人,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提前规划、整合资源,全力以赴、主动配合,抓时间、保质量、赶进度做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有关负责人要组织人员深入现场,走访重点改造的乡(镇)、村,查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查找存在的不足,提出需要改进的方案,根据检查结果立即制定整改方案。积极配合化解因政策处理引发的各类矛盾,协调解决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的政策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