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精选(九篇)

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

第1篇: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改革、教师教学适应性、幼儿教师、对策研究

一、 简述幼儿教师教学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1、对教师角色意识的不稳定、不确定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幼儿园的逐渐实施,很多幼儿园教师的传统观念以及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主体的变化,主体地位向幼儿个体发生着逐渐的转变,幼儿主体地位得以凸现。从翻阅文献综述以及平时在学习是的观察,我们发现,多数幼儿教师已经注意到这点,开始有意识地转换自己的角色,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以及更新现有的教育观念。其中一部分幼儿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改革和处理。但是,由于幼儿教师群体自身就具有多样性特点以及教育环境方面的复杂性特点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幼儿教师在课程改革活动中往往不能够灵活的实现多个角色之间的转换,往往体现在幼儿教师对转变角色的不稳定以及不确定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多数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更多停留在对幼儿行为问题的控制和处理,缺乏的是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情感交流,这就与幼儿教师在转变角色之后的角色意识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有着必然联系。

2、对课程改革过程中使用的“新教材”的不适应

幼儿的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同属基础教育,但是,幼儿园的教育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国家机构去统一编写教材,大都是在教育理念和刚要的参照下,编排代表新思想、新模式的幼儿教材,其版本层出不穷,各式各样。如此方式相应的教参书目应运而生,如多元整合课程、创新教育课程、建构式课程、生态艺术课程、综合主题活动、思维游戏课程。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案的层出不穷,比如引进和改造的蒙台梭利教学、瑞吉欧方案教学等等。

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和管理从传统的标准化统一化开始向注重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实施角度的多元化和自主性角度转变。因此,幼儿园采用何种方式教学,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授课,也就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与前途发展。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挑战,不同的幼儿教师要适应不同的教材结构,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是用的“新教材”多数处于不适应的状态,这也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施设置了能够适应的客观问题。

二、 如何增强幼儿教师教学适应性的对策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幼儿教育的新生事物,在对书籍以及资料的查询之后,我们就课程改革中幼儿教师在课程改革教学是出现的不适应状况尝试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从而能够跟好的增强幼儿教师教学的适应性。

1、 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幼儿教学的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幼儿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就应该加强自主学习,不应该消极面对,从而能够不断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自己的学习发展计划。幼儿教师自身对自己的自身特点是最明确的,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学习发展计划。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习基础。只有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有所了解,才能够有利于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实现终身学习的效果。针对幼儿教师课程改革的学习基础主要包括: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业务工作能力要求;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去适应教学改革大环境的要求。

其次,就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幼儿教师要为自己的教学做一个短期能够实现的计划和一个长期的长远规划。短期目标不要太高,要循序渐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确定好一个成绩以及某种程度的发展,这样不仅仅能够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也不会因没有实现造成自己的情绪不满,使自己的学习目的变成空谈。长远规划就是要求教师在制定下一步专业的发展计划,要有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不段提高自己、鞭策自己,以不变应万变,适应教学改革的一切发展变化。

2、 加强幼儿教育管理、给幼儿教师以更多的支持。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幼儿教师要适应其改革变化,不仅仅要从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上出发,而且,教学过程中的弹性管理,也会给幼儿教师提供更为灵活、更为广发的教学空间,以便适应课程改革的变化。

幼儿教育《刚要》中提出,要求幼儿教师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如果还是按照传统模式去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那么就无法贯彻这以思想。所以,这就要求,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学课程改革的同时,必须给幼儿教师足够的弹性空间,要让教师自主教学。

首先,可以根据具体班级和地区的幼儿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班或本地区的幼儿教学课程计划,结合幼儿的自身兴趣发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统一设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制定统一的教材

再次,允许幼儿教师自己根据课程的安排和活动自行调整教学计划。幼儿教师的教学是与幼儿互动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教师自己能够完全的掌握每一个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儿个体的特点。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教学课程的安排是适应幼儿的学习反应调整的,幼儿园的管理者就不要一味的干预、限制幼儿教师将要制定的计划和所实施的步骤,更不要将其行为视为违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幼儿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变化,同时,也能个给幼儿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计划。

最后,要允许教师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安排,在时间上能够有充分的弹性空间。在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使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教学空间,以及是教学更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贾丽.幼儿教师教学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满洲里市S幼儿园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2]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96.

[3]虞永平.试论幼儿园课程及其特质[J].早期教育,2001(1):26

第2篇: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幼儿园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是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而目前这一专业的教学还没有贯彻和实施新课程理念。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的的外在性’‘教育中学生的被动性’‘教育的重复性和封闭性’以及‘教育中情景体验的虚假性’”等问题,这就必然影响对优秀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更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学前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幼师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会学、会实践、会教,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

二、改革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发展

《方案》指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幼儿园教师”。我们必须要理解“德、智、体”等的内在关系,否则在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中就会出现以知识教学代“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情况,就会把“教育目的的外在性”过分强化,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就会影响到学前教育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影响教学工作体系、学生训练实践体系;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更影响学生工作能力的发展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学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过去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挥潜能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三、创设教学情境,建构学习环境

《方案》指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真实的、开放的情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必须放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建立幼儿园――学院的合作机制,帮助幼师学生获得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按照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实训室、实验模拟室以及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舞台,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生态环境里,模拟幼儿园教学,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中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发展教学能力、养成敬业精神。

四、改革课程内容,生成职业目标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生成学习成果,即让他们掌握学科知识,全面完成学习目标,确实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产生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但是学前专业各学科课程之间内容复杂、交叉、陈旧。如《幼儿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社会化及教育活动设计》与学前教育学重复、交叉,不能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影响学生生成目标的完成。因而,我对高专学前专业学前教育学的体系进行改革,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见下图)

五、创新教学设计,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传统教学设计是围绕人的知识本位设计的,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方案》要求我们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创新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时,把教学内容生成学生的具有驱动作用的学习内容,通过教师指导把其与学生学习方式整合起来,系统设计教学活动,来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见下图)

六、创新教学结构,构建学习模式

《方案》指出,学前专业的教学存在着模式陈旧、僵化的倾向,表现出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等弊端,阻碍着学科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科教学改革。本人认为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决定着教学的程序、步骤,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及组合形式。现行学前教育学的学科课程主要包含教育概要、教育实践和评估三部分,对这三部分内容实施既要考虑它的针对性,还要考虑它的长期性,更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才能实现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既要建构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模式,还要满足不同课程的目标、特点、难度、内容等不同的多种教学结构模式。(见图一)

“多级”理论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基本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经验,难以理解。因此我们按照其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并对学习过程不断地评价,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见图二)的目的是培养幼师学生具有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教育教学的技能,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最终使学生生成职业素质。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分四步走:第一个环节是“校内实训”,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第二个环节是“教育理论应用于训练”,是专项训练过程,是学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能力同时内化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教育见习、实习”,是学生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这一活动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与幼师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提升的过程;第四个环节是“学生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学技能和教学理念整合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学生获得综合能力和素养并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宏宇.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Z].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17.

[2]春霞.面向新世纪的课程理论:美国PatrickSlattery的后现代课程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7(6).

[3]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06-01.

[4]庞维国.现代心理学的自主学习观[J].山东教育科研,2000(7/8).

[5]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作者简介:

张全学,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院级学前教育学精品课负责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团队负责人之一。

第3篇: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一)培训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在职正副园长及其后备正副园长。

(二)培训目的

通过岗位培训,使园长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使园长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进一步端正办园思想,提高办园质量和水平;使园长不断更新和拓展知识,真正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造就一支职业道德素养好、业务精良、适应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专家型园长队伍。

二、培训内容及形式

(一)培训时间及内容

本次培训计240学时,于20*年12月末前完成。其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政策法规、幼儿园行政与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幼儿教育发展与评价、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以及当今国内外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等。(具体课程见附表)

(二)培训形式

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坚持研训并举,学用结合的多元培训方式,采取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岗位实践、参与式讨论等必要的交流、考察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培训授课教师全部聘用北师大、中央教科所知名专家和有影响的教育实践者。

三、培训要求

(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幼教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注重结合幼儿园管理案例进行教学。

(二)要突出岗位培训的特点,贯彻以重点讲授、自学、辅导、答疑相辅助的原则,合理安排讲解、自学、研讨的时间比例。

四、培训实施与管理

(一)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建立园长业务档案和严格的考核制度。

(二)坚持实行认真考核,持证上岗。到本年度末,凡未取得园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任用或聘用。

(三)培训工作由市教育局负责制定园长岗位培训实施方案,并委托市托幼协会学前教育培训中心具体实施。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园长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四)园长完成《实施方案》规定培训内容与学时,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由市教育局颁发统一印制的《*市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证书》,其考试考核成绩存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任用或聘用的必备条件之一。未达到规定培训学时(累计学时少于220学时)的,不予颁发证书。

(五)学员须认真填写《*市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学员登记表》(一式两份)。

第4篇: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一、建立目的

经过新建一批、扩展一批、置换一批、革新一批、关停一批(以下简称“五个一批”)的办法,至2013年,根本缓解我区幼儿园园舍不足问题;至2015年,全区规范化达标幼儿园到达80%以上,使城乡幼儿园结构较为合理,根本知足广阔人民群众要求就近承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大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建立工程,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可以遭到学前四年教育。

二、结构规划

(一)制定《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依据《市幼儿园园舍建立施行方法》(政办函〔2012〕317号),结合我区实践状况,制定《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完善顺应我区推进城市化和新乡村建立需求的幼儿园结构系统。严厉执行不少于11生/百户的建立规划目标,规划布点配套幼儿园;应充分思索我区人口集聚区域(特殊是撤村建居后的农居公寓点)当地居民后代和进城务工人员后代承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推进“托幼一体化”的需求,恰当添加幼儿园布点或扩展幼儿园规划;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中,要按不低于《省幼儿园准办规范(试行)》,规划建立乡村幼儿园,准则上600户以上的行政村要建1所乡村幼儿园,还可结合我区实践,统筹装备乡村资本,做好规划布点工作。

(二)落实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立、同步交付的要求。依照《市寓居区配套设备建立治理条例》、《市人民县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区房屋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治理暂行方法的通知》(政办函〔2005〕142号)和《市人民县政府关于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备根本配套规则的批复》(政函〔2009〕110号)、《省通俗幼儿园建立规范》等有关文件与标准要求,落实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和建立;严厉按规范落实幼儿园用地与园舍面积,还思索附设托儿班的需求,恰当扩展用地与建筑面积,但容积率不宜超越0.9;配套幼儿园应与房屋同步设计、同步建立、同步完工并交付区教育局运用,知足小区居民就近入园的需求。

三、建立要求

(一)标准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立。在对配套幼儿园建立规划方案和建立规范及平安设备设计方案搜检时,应寻求区教育局的书面意见;国土与建立部分对规划已明确需配套建立幼儿园的地块,在处理地盘出让(或无偿划拨手续)与项目开拓建立时,应责成地盘(或项目)开拓建立主体同步施行配套幼儿园建立;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验收及格后,应无偿移交区教育局运用和治理,任何单元和小我不得私自改动其用处。

(二)加速乡村幼儿园建立。依照乡村幼儿园布点要求,由各镇街担任落实建立用地,区、镇街二级各承当50%的建立经费。量体裁衣办妥幼儿园(分园)。

(三)多渠道处理幼儿园园舍问题。区规划、教育部分及各镇街在规划、新建、革新幼儿园和扩展办园规划时,要开辟思绪,多渠道处理幼儿园园舍问题,保证《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的具体落实。严厉执行《区学前教育资本五个一批三年行动方案》(西政办〔2012〕174号),在保证用房平安和根本幼儿室外活动场地的基本上,充分应用现有空置楼宇、厂房等资本,将其置换和革新为幼儿园;中小学结构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应优先改建成幼儿园。各单元应积极支撑幼儿园建立,努力发掘潜力,将符合举行幼儿园前提的单元空置用房置换和革新为幼儿园。

(四)大力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立。依据《市人民县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区房屋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治理暂行方法的通知》(政办函〔〕142号)、《市人民县政府关于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备根本配套规则的批复》(政函〔〕110号)、《省通俗幼儿园建立规范》、《省幼儿园准办规范》等文件和标准要求,高规范建立配套幼儿园与乡村幼儿园,并进行达标验收;对未达标的幼儿园,制定革新维修方案,签署目的责任书,限日进行整改。按标准装备幼儿园教育教育设备设备,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立。

四、经费保证

区财务局要统筹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政策,设立幼儿园建立专项资金,保证幼儿园创办经费、设备设备专项经费和幼儿园规范化建立(含新建、置换、收买、革新和租赁等)经费的落实。各镇街自筹资金新建和改建的公办幼儿园或集体办幼儿园,由区财务依照规范赐与津贴。

五、多元办园

鼓舞和支撑社会力量举行民办幼儿园。经过以奖代拨、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辖区内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在建立用地、项目立项、减免税收和建立规费等方面,民办幼儿园享用与公办幼儿园一致待遇;鼓舞社会力量应用符合幼儿园准办前提的场地创办民办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规范化建立(含新建、置换、收买、革新和租赁等)和新园创办等赐与经费扶持。

六、工作职责

(一)各相关部分应切实实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认真编制和落实幼儿园建立规划,统筹规划和建立城乡幼儿园,切实处理幼儿园建立中的问题,在年6月份前编制完

《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还,依据现有学前教育资本缺口状况,经过“五个一批”,加大建立力度,增强统筹协调、治理和催促检查。

(二)各镇街应切实承当发展学前教育的响应职责。要依据《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制定本辖区内的公办幼儿园建立方案,落实公办幼儿园建立任务;各镇街要依据本地幼儿园建立方案,积极扶持各类幼儿园建立。

第5篇: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活动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等文件精神,以突出规范办园、科学保教,促进办园质量为宣传重点,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的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营造全社会高度关心、重视和理解学前教育的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现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主题

加快发展、规范办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三、宣传时间

20xx年5月25日至6月25日。

四、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宣传活动的领导,成立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五、实施步骤

1、动员阶段:5月25日至6月2日为宣传动员阶段,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召开幼儿园教师会议,广泛进行宣传动员。

2、实施阶段:6月3日至6月21日为宣传实施阶段,根据宣传工作方案和幼儿园实际情况,向教师和广大家长宣传国家和省市学前教育政策,同时抓好活动的落实。

3、总结阶段:6月22日至6月25日为活动总结阶段。在本次活动结束后,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写出书面总结报告。

六、宣传活动方式

1、广泛开展社会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现场解答村民问题等方式,积极宣传国家、省、市学前教育政策,同时力争邀请媒体给予报道。

2、深入开展园内宣传。在宣传月期间要组织全园教师集中学习,同时向广大幼儿家长宣传国家和省市里有关学前教育政策。尤其要组织教师通过撰写学习笔记、集体交流等方式,深刻理解规范办园、科学保教,以及幼儿园办园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增强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召开1次全园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主要介绍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和幼儿园科学办园理念。

七、活动要求

1、统一部署、加强领导。要根据实施方案,结合我园特点,紧扣主题,精心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充分体现特色,统一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2、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应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悬挂标语、讲座、座谈讨论等形式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活动。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提高宣传质量,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在全社会的影响。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高度重视宣传活动的安全工作,保障所有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通过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以期取得社会对学前教育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学前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4、活动实施后要及时进行总结,主要总结宣传活动的部署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注意发现宣传月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及时予以宣传和表扬。

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活动时间

6月12日至6月28日

三、宣传内容

(一)宣传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分解方案的通知》《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主要指标》《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太仓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意见的通知》等学前教育政策措施,宣传高标准普及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学前教育管理制度。重点宣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江苏省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办法》《江苏省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江苏省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幼儿园教育行业标准,坚持科学保教,规范办园行为。

(三)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纠正小学化倾向。广泛传播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提升广大家长的育儿信心和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各园要围绕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主题,广泛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向家长推荐教育部科学育儿网,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联合制作的系列谈话节目《回归快乐童年》将于5月26日至6月13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每天18:30分,周一、三、五首播,二、四、六重播)。主要宣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让广大家长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学前教育的科学理念及学前教育内容和形式,帮助广大家长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规律,提高科学育儿能力,为广大幼儿营造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

四、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五、实施步骤及活动形式

(一)发动阶段。

6月12日前为宣传发动阶段,幼教中心制定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广泛进行宣传发动。

(二)实施阶段。

6月12日至6月28日为宣传实施阶段。

⒈各幼儿园要利用网站、宣传栏、家校路路通等手段向社会广泛宣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并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通过印发宣传册、宣传单、现场解答幼儿家长问题等方式宣传国家和地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⒉多形式开展园内宣传。各幼儿园教师集中学习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尤其要组织教师逐条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幼儿园教育行业标准,通过专业研修、教研活动、园本培训、基本功比赛等方式,帮助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水平,力求将专业规范融入保教工作,在保教工作中内化专业规范。

⒊多方法指导科学育儿。在宣传月期间,通过向家长开放活动,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发放家教指导手册,宝宝博客群讨论等方式,覆盖所有在园幼儿的家长,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的教养行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第6篇: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博弈论;囚徒困境;幼儿园课程改革;小学化。

一、博弈论与“囚徒困境”。

博弈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是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是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对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1]博弈研究的对象是“理性的”行动者或参与者如何选择策略或如何做出行动的决定。理性的人是对现实的人的基本假设,即假定参与者会努力使自己的目标最大化。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一个经典模型:两个共同作案偷窃的小偷被带进警察局单独关押,如果一方与警方合作,招认并供出自己与对方以前所做违法之事,而对方不招认,招认方将不受重刑,无罪释放,另一方则会被判重刑10年;如果双方都与警方合作,共同招认,各判刑5年;若双方均不承认有罪,警察又找不到其他证明他们以前违法的证据,则只能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惩戒,各判刑3个月。在此假设前提下,这两个小偷如何做出选择呢?显然,其中一方的任何选择都要考虑另一方的选择,两个囚徒之间由此构成了博弈。在此囚徒困境中,由于双方都不知道对方会做何选择,所以存在一个惟一的均衡点,即两个囚犯均选择“招认”,这对双方来说是所获刑期最少且相对稳定的均衡结果。

均衡(equilibrium)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所谓博弈均衡,就是得到稳定的博弈结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幽默地说过:你可以将一只鹦鹉训练成为经济学家,他所需要学习的只有两个词:供给和需求。博弈论专家坎多瑞(kandori)引申说:要成为现代经济学家,这只鹦鹉必须再多学一个词———“纳什均衡”。[2]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是博弈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在此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了博弈问题的根本特征,能够解释多种社会现象的内在根源。本文即拟用此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剖析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面临的“囚徒困境”,并探讨摆脱困境的最优策略。

二、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面临的“囚徒困境”。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幼儿园课程改革逐步从“文本式理论”转向“行动式实践”。国家对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并要求地方政府制定实施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3]到目前为止,幼儿园课程改革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与制约,改革仍举步维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小学化”的倾向依旧盛行。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园将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4]幼儿教育“小学化”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不仅会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而且与社会要求和小学教育脱节,会对幼儿一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幼儿园课程改革正是以此为靶标,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核心理念。然而,现实生活中“小学化”统领的“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与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仍处于探索实践中,在以行为目标为导向的量化评价中,接受新理念教育的幼儿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具体科目学习,特别在一些小学招收新生时的“入学测试”中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有关,这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与他们希望孩子一入学便“鹤立鸡群”的心理预期也是背道而驰的。这使得家长成为幼儿教育“小学化”最有力和最顽固的支持者。

(二)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形成。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理念与教师以往根深蒂固的教学行为、教学信条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若采用新的方式,需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因教学态度、任务、行为的不协调而面临生存状态的焦虑,而幼儿园课程改革可能带来的新利益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使得幼儿园和教师最自然的选择必然是“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

“小学化”正是应试教育的“先锋”,应试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来都没有消停过,“小学化”倾向自然不可能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被顺利清除。

因此,幼儿园和教师、家长均会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进行敷衍,不断回到“小学化”这一博弈的纳什均衡点。“应景式”的教育凭借人们对它的“前理解”,以“柠檬商品”的身份粉墨登场,忽视了幼儿教育的生成品性,然而幼儿园课程改革毕竟是国家和社会所期望的,由此幼儿园课程改革陷入了博弈的“囚徒困境”。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囚徒困境”。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博弈的主体有很多,为方便利用“囚徒困境”模型诠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处境,本文将选取典型的幼儿园之间的博弈来分析,先设立如下假设条件:一是某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完全相同的两所幼儿园a和b,两所幼儿园都很理性,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决策的依据,且都面临着是否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选择;二是当地一流的初等教育学校稀缺;三是这些小学招收幼儿均以入学成绩为参考;四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可为幼儿的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五是幼儿在小学的适应表现与其日后的中考、高考成绩成正比。

1.社会评价决定幼儿园课程改革难以走出“囚徒困境”。

如果明确幼儿园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幼儿园课程改革确实有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幼儿园的领导是教育主管部门任命的,幼儿园服从上级要求也切实推行了课程改革,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评价(家长、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对该园幼儿入小学的表现打分)将决定幼儿园的效用。如表1所示,若a、b两园都推行课程改革,均将获得10个单位的效用;反之都仍旧“小学化”,均将获得5个单位的效用。两个效用的差距说明推进课改比“小学化”更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若a、b两园的选择不同,那么选择课改的幼儿园虽然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但其幼儿的入学成绩或在小学的适应表现相比依旧实行“小学化”的幼儿园的幼儿就有可能大打折扣,此时社会评价实行课程改革的幼儿园的效用就会比两校同时进行“小学化”的时候还要低一些,因而该园只能获得3个单位的效用,而依旧实行“小学化”的幼儿园相比之下会获得额外的效用,共计12个单位。

表1从社会评价看a、b两园的效用博弈。 

 

可见,在上述博弈中存在着“囚徒困境”的难题。a、b两园都在努力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本来两园都推行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用的最优资源配置方式,但是这种决策不满足纳什均衡的要求,致使获得5个单位的效用成为这一“囚徒困境”博弈的均衡结果,即在社会评价的压力之下两园最终都会选择依旧推行“小学化”。

2.幼儿在小学的适应表现决定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均衡结果。

在生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增强幼儿园的影响力、扩大生源和树立品牌是幼儿园的基本效用,这都将取决于该园幼儿在小学的适应表现。如表2所示,若a、b两园的选择不同,进行课改的只能获得2个单位的效用,而“小学化”的效用则是8个单位,这种情况实际反映了如果a(b)严格推进课程改革,而b(a)却依旧按照“小学化”的模式运作,那么后者幼儿的小学表现将大大高于前者,其效用也将高于前者;若a、b两园都不推进课改,或表面扬新课改之名,行应试之实,则两者均获5个单位的效用;若两园都推进课改,幼儿的适应表现和效用水平均将低于两园同时推进“小学化”时的情况,都只能获得3个单位的效用,但由于两者获得的效用水平相同,因此幼儿园课改并未改变两园的相对效用水平,其结果仍是1:1。可见,这一博弈的均衡解就是a、b两园同时选择“小学化”,各获得5个单位的效用。这也就是说,a、b两园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都将选择“小学化”而非课程改革。

表2从幼儿的小学适应表现看a、b两园的效用博弈。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走出“囚徒困境”的最优策略。

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陷入的“囚徒困境”是由我国幼儿教育体制下的博弈均衡决定的,其博弈结构规定了如下收益:若幼儿适应小学、入学成绩好,幼儿园就能获得荣誉,得到更多的办学资源和经费;对教师就意味着奖金的提升;符合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要求,与家长希望孩子日后进入好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期望成正比。摆脱这种困境的惟一方法由此是改变目前幼儿教育的博弈结构,从原点推翻“囚徒困境”成立的条件,使其博弈的纳什均衡点能够设为课程改革而不再是“小学化”,为此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积极作用。

(一)以幼儿为本,推行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中国应试教育考试制度决定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长期存在,再加上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需要改革的实际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博弈规则,重构一个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博弈均衡。目前,我国不少省份都制定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有助于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评价标准与手段。例如,上海市一直在推进幼儿园新课改,与上海城市发展的定位相适应,符合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上海学前教育纲要》的基本精神,较好地解决了将中国国情、地方特色和世界先进理念相结合的问题。在以儿童发展为导向、强调以儿童的经验为切入点编制课程、实现课程“园本化”的基础上,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课改理念要点,其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又是课改操作的重点。为促使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他们引入了“诊断性个案评价”“教师档案袋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教师与幼儿园更加注重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走出幼儿园“小学化”的囚徒困境的可行途径,有利于改变课改困境的博弈结构。

(二)建立多元化的“选择性激励”评价制度。

作为一种非合作博弈,幼儿园课改博弈结构的改变还需要第三方即政府的介入。政府是制度的决定者与执行者。制度在协调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更好地预测博弈的纳什均衡点。在此,可借鉴曼瑟尔·奥尔森设计的“选择性激励”(selective incentives)理论。

曼瑟尔·奥尔森认为,激励之所以是有选择性的,是因为对集团的每一个成员要区别对待,实现赏罚分明。这样既可以通过惩罚那些没有承担集团行动成本的人来进行强制,也可以通过奖励那些为集体利益工作的人来进行诱导。“制度激励”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实施“监督”和“分级制裁”是必须的,其目的是使准自愿遵从者确信其他人也遵从规则。[5]在克服“小学化”倾向过程中,政府可运用“选择性激励”评价制度(如资源的优先配置使用、荣誉、加分和奖金等)奖励那些积极进行课改的幼儿园和个人,也可制定幼儿园新课程评估制度、督导制度等使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相一致的规章制度,对违背者予以惩罚,对积极遵守者予以奖励,以此改变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博弈结构,使幼儿园课程改革成为新的纳什均衡点,最终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博弈论视野中的素质教育。辽宁大学学报,2007(,9)。

[2]潘天群。博弈生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1.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40.

第7篇: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对于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的河南来说,教育领域的任何改革都牵动着大家的心。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幼儿园到小学、由中学到大学,涵盖整个教育阶段。《方案》里都说了啥?河南商报记者这就带你去瞅瞅。【幼儿园】公办园、普惠园覆盖85%以上上私立园,条件好点的,一个月动辄三五千,一年下来工资全部给孩子交园费了,便宜的幼儿园,又怕孩子吃不好、环境差。上幼儿园是孩爸孩妈最头疼的事,这个问题今年将得到缓解。《方案》表示,到2016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3%左右,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同时,全省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100所,其中仅公办幼儿园就有2100所,占到了一半还多,努力实现城乡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中小学】小学、初中取消成绩百分制实行了几十年的百分制,可能在小学、初中消失。《方案》中提到,“改进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机制,坚决纠正以分数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倾向,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评定百分制。”在教育界人士看来,百分制的弊端是以分数论英雄,学生只要考试得高分,似乎他的道德水平、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等也都能得高分,整个人就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学生考试分数不高,似乎就一无是处了一样。“这种评价制度不客观、不科学。”郑州市二七区祥云路小学老师张帆说,很多小学已改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第8篇: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反思性实践;教学改革

一、反思性实践应成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

1.培养反思性实践型人才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不同的课程设计模式有不同的价值追求。“知识模式”重视传授文化知识;“技能模式”重视培养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反思性实践模式”则强调幼儿教师要不断关注自身的反思和自我调控来实现终身专业成长。当前,责任心强、专业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高、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最受幼儿园欢迎。也就是说反思性实践者已成为幼儿园期待的理想形象。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既不能偏向“知识”,又不能倒向“技能”,应把反思性实践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让培养幼儿教育的反思性实践者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2.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复合要求

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幼儿教师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部分强调,幼儿教师要具备反思与发展能力,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要顺应现代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对幼儿教师的必然要求,重视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设置教育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多样化的实践情景,重视学生反思实践习惯的培养和反思能力的提高,探索构建以反思作为桥梁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幼儿教师教育改革应顺应《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培养

反思性实践者的新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北欧国家被广泛认可的反思性实践观点已经影响到全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改革方向,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顺应了这一改革新动向,提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贯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要秉承反思性实践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模式,发展实践能力,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4.当前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与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许多院校没有把培养学生专业的幼教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综合的教育实践能力作为课程教学总目标,没有构建实践整合型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要么倒向“技能型”,要么倒向“知识型”。二是专业实践导师团队未形成。目前,学前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一般通过顶岗实践、指导学生教育实践和幼儿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途径,深入幼教实际,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但也存在实践体验时间短、流于形式的问题。授课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默契,团队合作力量未能充分发挥。作为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评判者,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作用和力量被忽视,没有被纳入专业团队中。三是教学方式陈旧僵化。一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大多将精力放在课程结构框架的构建、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而相对忽视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仍然沿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教学情景创设和实践教学的设计,造成学生主动体验机会少、实践能力差、问题解决思维不灵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往往为“口头上的巨人,实践中的矮子”。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他们常规工作不规范、教学组织吃力、组织管理效果差等问题暴露无遗。

二、反思性实践取向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确立以反思性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反思性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核心素质。为培养幼教机构需要的具有反思主动性、反思实践智慧、反思批判精神、独立和合作反思能力的高质量准幼儿教师,学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方向。以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专业能力要求为准绳,把反思性实践理念引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尽可能增加学生参加教育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景,以反思作桥梁,使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融合,把培养幼儿教育反思性实践者作为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2.建设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素质过硬、结构优良的教师团队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其一,要转变教育理念。任课教师要反思课程教学中的弊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改革的执行者,任课教师不仅要重视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上逐步扬弃和超越旧有的教学模式,重新思考教学的特点和价值追求;不仅要成为技术熟练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和批判性思考者。这一点是改革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其二,要发展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教师的教育信念、专业知识技能、实践经验等综合而成的应对实际的教学情景的智慧。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教师首先要具备反思智慧,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为此,教师应主动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发展实践能力,密切关注学前教育发展动向,广泛收集实践案例。以挂职、见习或实习指导、课题指导等形式,与幼儿园保持联系,和实践共同体内的幼儿园实践导师密切合作、相互学习,在交流对话中相互启迪,共同促进实践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获得,增强实践指导能力,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构建全程性和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理论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协调融合,教师要利用实践共同体在课程体系中的统整作用,充分挖掘现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育机会,把各学期安排的教育见习(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和课内实践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实践技能和实践智慧的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对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的实践教学的各环节——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内实践、技能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进行了整体设计,组成一个有明确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内容结构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每门专业基础课程也要制订教学实践大纲,使学生在开始学习该课程时就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实践机会和任务,使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更具目的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4.构筑园校合作实践平台

为拓展和深化与各教学实训基地的合作,可以试行“双导师制”为契机,建立实践共同体平台、完善合作体制运行机制,发挥团队合力优势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和教育实践工作,实习生以一人或一个实践学生小组(2~6人)为单位同时跟学院导师(学院任课教师)和幼儿园实践导师(幼儿园一线教师)学习和体验。实践共同体是实践课程的载体和支撑,实践共同体的基本结点是学生实践小组,实践小组是以实习幼儿园为单位成立,学生实践小组人数根据实习幼儿园班级数量灵活确定,原则上1~2名学生进入一个班级接受导师的全面指导,学生在实习期内要在三个年龄班轮换实习,实践小组间可在实践间隙分享收获、讨论问题和困惑;也可利用微信群和QQ群上传实习见闻、分享实习感受、提交实践作业,和学院导师与实践导师沟通交流。“双导师制”实践共同体的建立,为园校合作提供了一个好平台,在这个实践共同体内,园校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增加相互合作与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融会贯通。园校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5.实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学前专业课程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以直接教为主授、学生多被动听讲少体验思考的教学方式,应以反思性实践教育理念为导向,以着重培养学生反思实践能力为目标,制订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创新教法。比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开展案例教学,创设模拟实践情景,促进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任务”引领学生解决学习任务问题,进行实践操作训练,锻炼学生“写、说、授、评、思”综合教育实践能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反思指导,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情景中学会反思,让学生感受到反思带来的经验收获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和鼓励,学生的反思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6.构建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体系减少闭卷考核形式,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在实践情景中的反思能力的考核,注重过程评价。从学生入校,就为其建立一份专业成长档案袋,把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幼儿园见(实)习鉴定表、教育实践日志等都归档保存。学生课程考核中实践反思能力考核成绩,由课程任课教师和见(实)习单位实践导师共同评价,按不同比例综合评定。任课教师负责评价学生的课内实践反思表现,幼儿园实践导师主要就学生保育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这种综合性评价能较好地突出实践在评价考核中的作用,促使学生重视反思,在实践中学会反思。

参考文献:

[1]苗浩.教学设计者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理论的追问与实践的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秦金亮.以“全实践”理念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5(5).

[3]白星瑞.呼和浩特市两所蒙古族幼儿园教师开展反思性实践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4]李香玲.反思性实践视域中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3(4).

第9篇:幼儿园教育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发展

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家校联动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多个教学领域,家园共育模式便是这种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领域的体现。在信息化时代,家校沟通更加便捷,因此,当下构建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具有充分的创新发展基础。

一、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发展的可行性

(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稳步进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特别是2010年后,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不断明确学前教育的任务,提升学前教育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国家大量的优秀幼教专业人才投入到学前教育改革中,此外还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是构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有利条件。所以,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外部环境基础。

(二)互联网技术为家园联动提供了便利信息化技术带来了先进的沟通平台和多途径的信息分享渠道,让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获得了更好的联动性。其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4.5%,在线教育用户数量达到了1.44亿。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的开展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进行信息化交流已有技术保障。其二,信息化技术将会为家园联动带来更高的便利性。比如说,家庭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将作业完成情况反馈给学校,由此达成协同育人的目的。

二、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发展的原则

(一)持续性原则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发展家园共育模式,要以幼儿的持续发展为根本立足点,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要求,同样也是学前教育的核心方针。幼儿园和家庭进行共同教育时,要时刻以幼儿为中心,将幼儿的持续发展作为联动教育时要遵循的原则,让幼儿在家园共育模式的影响下获得持续性的发展。此外,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本身也要具备持续性原则,即根据社会变革不断进行改进,以便持续性地发挥作用。

(二)公平性原则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深入合作,大部分幼儿园的条件差别不是太大,而家庭却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就涉及到了公平性问题。作为幼儿园来说,在与家庭进行协同教育时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幼儿的家庭环境较差而对家园共育产生敷衍或者放弃心理。学校只有一视同仁,将所有家庭放在同一条线上,使不同家庭的学生享受相同的教学资源如教师队伍、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等,这样才能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育人模式取得最大化的成效。

(三)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指的是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应当做到教育信息的开放。其一,家庭要摆脱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不能提到幼儿的教育问题就想到幼儿园,要意识到家庭也是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家庭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地与幼儿园进行沟通。其二,幼儿园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家庭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总之,互联网环境下,家庭和幼儿园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提升自己的开放度,这样才能让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获得创新发展。

(四)差异性原则从实际的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看,不同的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校情和每位幼儿家庭的整体情况,规划和研究家园共育模式的具体内容,可以学习其他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模式,但不能盲目复制。

三、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正视网络环境,转变家园共育实施理念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的第一步是要对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理念进行深化改革。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现代教育模式。学前教育将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而幼儿园的教育也会在“互联网+”的潮流下获得进一步发展。在“互联网+”视域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中的幼儿园主体和家庭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正视网络环境,重视网络教育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可以积极开展“互联网环境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主题大会,让幼儿教师与家长共济一堂,引导家长与幼儿教师进行沟通与合作,并将互联网思想传达给幼儿教师与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