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大进口奶源范文

三大进口奶源精选(九篇)

第1篇:三大进口奶源范文

笔者在奶源基地密集的河北省了解到,部分养殖小区处于利润微薄、经营惨淡的窘境,一些养殖户不再扩大养殖规模甚至退出市场。

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在进口奶粉大幅增长的冲击下,国内奶业有步大豆业后尘的风险。要走出困境,奶牛养殖应加快规模化、集约化和品种改良,乳制品企业应发展自有奶源,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窘境

养殖效益低母牛当“菜”卖

行唐县是河北省有名的牛奶生产强县,笔者近日在当地采访发现,由于饲料价格上涨,鲜奶价格下跌,劳务费用持续攀升等因素影响,部分养殖小区处于利润微薄、惨淡经营的窘境,一些养殖户不再扩大养殖规模。

行唐县军立奶牛养殖小区老板焦新军说,从4月份开始,乳企收购鲜奶价格一路下滑,每公斤降价1毛钱,而饲料价格平均每公斤上涨一毛钱,再加上工资、电费、运输费、土地租金等,算下来3月份挣了不到5000元。养殖户看效益不好,还能把牛卖了抽手不干,而养殖小区只能微利坚持,效益堪忧。

由于养牛效益低,一些养殖户无奈把刚出生的小母牛用每头七八百元的价格当“菜”卖了。焦新军说,去年6月份,他的小区还有390头奶牛,现在就剩280多头,存栏减少了100头。最近3个月出生的20多头小母牛,都按照8块钱一斤的价格卖了。

此外,一些养牛户因为行情不好而退出养牛业。长健养殖场原来存栏1200头,现在减少到1000头,而这还包括养殖场贷款买的100头奶牛。“这么大一个养殖场,总不能没有牛养吧?”长健养殖场合伙人刘梅平说,养殖场共有40多家养牛户,今年到现在,已经有10来户存栏量小于20头的农户不再养牛了。

“今年奶牛养殖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笔者,2009年下半年,国内原奶价格开始上涨,对奶牛养殖形成利好。从2011年下半年至今年4、5月份,原奶价格开始下跌,而饲料、运营成本都在上涨,造成奶牛养殖的比较效益下滑,部分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市场,一些规模化的养殖场也出现亏损。

让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养殖小区未来有可能面临“后继无牛”的困境。宋亮说,这两年农业部重点加大了对养殖小区的培育力度,养殖小区占规模化养殖的比重达到70%。如果养殖小区出现问题,对后期原奶生产将会造成不利影响。

难题

消费不景气乳企限量收购

从整个奶业产业链来看,奶牛养殖的困境反映出乳制品消费市场的低迷。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说,乳业产业链的核心是乳品企业,但由于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不信任,中高端奶粉市场被国外洋品牌统治,消费市场不景气,国内乳品企业的压力必然向前传导至产业链末端——养殖户。

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信心。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说,前一段时间的“皮鞋奶”事件对企业的销售影响很大,企业销售不好,产品卖不了,可能就会限量收购。

笔者在河北省了解到,有部分乳制品企业对养殖场采取“限量收购”的政策。行唐县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官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民说,他的合作社存栏奶牛六七百头,其中产奶牛300多头,每天产奶6吨多。但收购奶的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每天只要5.85吨,超过限量就不再收购了。交不出去的奶不能存放,只能喂小牛或者卖给养猪户喂猪。

宋亮认为,今年奶农“过冬”,还会有杀牛倒奶的情况,而国内一些乳企出现资金链紧张、产品积压、限量收购的现象。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和品种改良的扶持力度,并进行临时奶粉储备。

风险

缺乏竞争力奶业步大豆后尘?

收购国内原奶,还是进口大包装奶粉,这是国内乳制品企业面临的选择。

宋亮介绍说,由于世界经济低迷,欧洲奶丰产,国际原奶价格下降,进口大包装奶粉价格为每吨2.2万元,而国内原奶折成奶粉的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进口奶粉。

有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2010年增长至48万吨。今年前4个月,我国奶粉进口量同比增长约29%,而进口额增长50%以上。

据袁运生介绍,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奶粉青睐,导致国外奶粉大举进入,我国今年一季度进口奶粉19.3万吨,全年有望达60万吨。如果国内奶源不断萎缩,将来就有可能在奶源方面受制于人,重蹈东北大豆被国外控制的覆辙。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奶业步大豆产业的后尘:在低价进口大豆的冲击下,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不断萎缩,豆类油脂对外依存度高,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经营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张利庠对笔者说,在整个奶业产业链中,国外企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进口奶粉的量虽然不大,但会影响奶农的生产预期。而一旦国内生产下降,国际奶粉价格就会马上提高。

“国内原奶的生产效率低,相比国外奶业的竞争力较弱,出现很大的‘落差’,‘水’自然会流进中国。”张利庠说,不能一味地反对进口,应对的办法是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奶牛单产,提高国产品牌的信任度。这样即使将来进口量越来越多,国内奶源也有竞争力。

对策

抢占奶源完善利益机制

面对国内奶源遭遇到的困境,不管是从食品安全还是应对国外竞争的角度考虑,“企业发展自有奶源”都被当作是重要的突围方向。宋昆冈对笔者说,行业协会提倡企业发展自有奶源,使自有奶源达到一定的比例。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奶源建设始终赶不上乳制品消费增长的步伐。据了解,1999年至2008年,我国乳品市场放大了近5倍,但奶源却只增长了3倍。奶源紧缺导致收奶标准放松、原奶价格大涨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各制品企业对奶源更加重视,纷纷争夺、自建优质奶源。伊利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笔者,现在很多乳企,不管是伊利、蒙牛还是三元、光明,还是地方乳企,大家在三聚氰胺事件后都非常重视奶源,花大力气进行奶源建设,这以后肯定是竞争的焦点。

食品安全备受质疑的蒙牛乳业,其新任总裁孙伊萍日前也表示,将新增投资30亿至35亿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实现从目前82%牧场化到2015年100%原奶由规模牧场提供。

宋亮认为,目前来看奶业沦为大豆产业的危险不会太大,正是因为中国乳业在销售渠道和国内奶源上具有优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外资已经开始对渠道和奶源进行渗透。

今年4月份,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宣布将在河北省兴建两座新的大型牧场。至此,恒天然将在河北省拥有一个含有5个牧场的牧场群,总计约有奶牛1.5万头,年产奶量1.5亿升。

第2篇:三大进口奶源范文

    【关键词】 哈大齐;乳品业;税收政策

    从2008年9月份全国奶粉及液态奶的调查中可以发现,被检测的87家(资料来源:国家质检总局)没有发现“三聚氰胺”的乳品企业当中,黑龙江省有24家,占全部没有问题企业的三分之一多。黑龙江省除齐宁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2段基粉出现问题以外,其余企业的检测全部没有发现“三聚氰胺”。

    这一检测结果,一方面反映黑龙江省乳品企业从整体上遵从注重实效、讲求诚信的企业经营理念;另一方面也为黑龙江省乳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里,从政府财税政策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大力推动黑龙江省乳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黑龙江省发展乳品业的现实条件

    (一)黑龙江省发展乳品业的自然条件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南北跨10个纬度,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所处气候带有利于玉米生长,为奶牛的生长发育提供质量好、成本低、数量大的粮食、秸秆,具有发展优质奶业的独特优势;同时,黑龙江省拥有草原6 500万亩,年产饲草800万吨(数据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这些自然条件都为黑龙江省生产绿色、安全的奶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和资源条件。

    (二)黑龙江省发展乳品业的企业基础条件

    近年来,黑龙江省将奶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并在各项政策方面以全力打造奶业强省为目标,使乳品企业得到全面和快速的发展。目前,全省拥有乳品加工企业74家,日处理鲜奶能力为1.9万吨。全部企业所产鲜奶量约占全国的1/7—1/6左右,是仅次于内蒙古的国内第二大奶业基地。2007年末数据显示,全省奶牛存栏达181万头,牛奶产量478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农垦地区为主的奶牛基地集群。(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网站)

    (三)国家大力发展乳品业的宏观政策背景

    2007年9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意见》中指出,国家要在五个方面抓好促进奶业发展的工作,包括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保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要贯彻的基本原则;提出奶业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加大奶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在组织领导方面,加大执行政策措施的力度。此外,农业部也提出采取重大措施来推动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中有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理顺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奶牛养殖方式转变;强化扶持和服务;严格液态奶标识制度。

    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8年第35号),内容涉及政策目标、产业布局、行业准入、奶源供应等12方面,是建国以来我国的第一部系统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这一政策在乳制品工业布局方面要求应充分发挥奶业传统优势地区的资源,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其中传统优势地区包括东北地区,政策要求加快淘汰传统优势地区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产能;大城市郊区奶业要加快乳制品工业的现代化步伐。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乳制品工业新格局。

    (四)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3年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奶业条例》。《条例》对奶牛饲养应具备的条件,奶牛基地的建设,生牛奶的销售与收购,乳品安全等都作了明确规定。黑政发[2007]41号文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原料奶价格机制,规范奶源市场秩序,保护各环节合法权益;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奶业生产和效益水平。

    2008年《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启动,《规划》中指出要加大生产基地建设。预计到2012年,全省乳制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将达到1 100万吨,年产值将达到600亿元,利税超过37亿元,实现奶牛养殖业产值315亿元,乳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00亿元,利税37亿元以上。力争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60%,奶牛平均单产水平提高到5.5吨。(资料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五)“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为黑龙江省乳品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005年“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该区域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在内工业相对集中的经济地带,是黑龙江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该区域是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突出产业链和优势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地位。在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其中重点发展乳品业,鼓励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食品工业产业升级步伐,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及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健全以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在乳品业,发展灭菌奶、酸奶、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脱脂奶粉及奶酪等。

    二、黑龙江省乳品行业的现状与不足

    (一)奶源价格低廉,损伤奶农利益

    从2006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就开始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杀牛现象。主要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奶粉数量下降,前7个月全国出口奶粉3.4万吨,8月份8 077吨,10月份仅48吨,下降了99.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外国进口大包装奶粉以低于我省同类产品成本价35%以上的价格进入我国市场。抢占了国产大包装奶粉市场,导致我乳品加工企业库存继续增加,效益下降,经营风险上升,同时奶农利益进一步受损。

    (二)进口乳品冲击,国产乳品竞争激烈

    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外奶粉以低价方式对我国进行倾销,挤占了国产奶粉的市场, 2008年前7个月全国进口奶粉5.3万吨,8月份4 686吨,10月份猛增到7 570吨,比8月份增加了61.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据美国乳品出口协会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2008年7月世界全脂奶粉离岸价为4 150美元,8月为3 150美元,9月降到2 600美元,未来国际市场价格有继续下降的趋势,预计到2009年7月份将有10万吨大包装奶粉进入我国市场,超过2007年全年进口总量。在这样国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当前国内大包装奶粉积压、奶农效益下滑、奶牛养殖业形势严峻。

    “三鹿奶粉”事件后,国产奶粉销量下降了40%,受国内外双重原因影响,国产的大包装奶粉市场严重萎缩,企业生产的大包装奶粉积压达30多万吨。虽然黑龙江省是全国惟一的在“三鹿事件”中没有大量倒奶的省份,但由于黑龙江省的企业生产配方粉的产能有限,大约有50%左右产能只能生产大包装奶粉。目前,黑龙江省库存大包装奶粉在三万吨以上,由于大包装奶粉加工企业库存增加,效益下滑,黑龙江省已有约1/3的小型乳品企业停产倒闭。(数据来源: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网站)

    (三)乳品监管体系、营销体系尚不健全

    乳品质量监督方面,还存在着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的现象。虽然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对奶源的质量做出严格的要求,但是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不符合规定的奶源,如掺水奶,污染、变质、有异味、有疫情的奶。同时还存在畜牧、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物价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履行奶牛防疫检疫管理职责,对染疫奶牛不及时处理的现象,不对举报或投拆进行及时的受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现象。

    在乳品营销方面,还缺乏一定的营销观念,营销体系尚未健全。黑龙江省虽为北方产奶大省,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于其它部分省份,缺乏组织严密的营销网络,对树立绿色品牌形象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实际上阻碍了黑龙江省乳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大力发展黑龙江省乳品业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从国家层面上

    1. 对扩大乳品出口数量及销售国产奶粉的营销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从国家层面上,对符合出口条件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可以在商检流程、出口验放手续方面给予简化处理,在出口退税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待遇;同时对于生产销售和使用国产奶粉的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此外,还可以建立奶粉国家贮备制度,补贴生产贮备企业和机构。通过稳定乳品价格,进而稳定奶农的收入。

    2. 以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内资企业的乳品基地建设。与外资乳品企业相比,我国乳品加工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基本垄断了国内优质奶源基地。但是随着我国入世以来,外资企业也开始渗透到我国奶源基地建设中,尽管目前比例不高,但效应和趋势却不容忽视。所以,我国乳品企业必须把重点放在奶源基地建设上,在这方面,国家可以在融资方面,企业走联合化方面给予税收政策倾向,不给外企更多的机会。应支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改变奶农与企业之间互相不讲诚信的局面。当前可推广实行奶农合作经济组织,给予免税待遇,以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奶农在奶业链条上的话语权,让奶农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3篇:三大进口奶源范文

香港奶粉限制出境措施已有时日,天猫、一号店等电商近日开出了进口奶粉原产地直销店,销售不错,内地进口奶粉供应并不紧张。

我国婴幼儿奶粉消费量过去数年以平均每年50%的速度递增,这与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消费量多年持平的情况形成强烈反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电商直销形势看好

总体说来,进口奶粉供应不紧张,港版进口奶粉受限后,马上有电商开出原产地直供店补充进来。天猫将推出牛栏、多美滋、惠氏等六大婴幼儿奶粉的原产地直供。其中,新西兰销量第一的可瑞康、荷兰销量第一的牛栏目前已在天猫开出旗舰店,接受预订。牛栏原产地进口奶粉第一批货将于今天发售。由于是产地直销,价格会便宜一些。可瑞康900克1段预订价220元,比一般网店代购便宜10元。

天猫还透露,除了采用企业对个人的销售模式外,天猫将更多尝试新兴的个人对商家的预售方式。消费者在天猫预订单达到一定数量,品牌商从海外原产地直接发货,统一清关后快递送到消费者手中。

一号店也适时开出可瑞康、雅培等四种进口奶粉原产地旗舰店。记者翻看一款售价470元的雅培1段900克的销售记录,300多条售后评价,都是3月1日之后的。销售数据显示,香港奶粉限制出境后,一号店婴幼儿类进口奶粉销量同比增长七成。一些婴幼儿食品用品专卖商家如天天加分、爱婴室等,近期纷纷推出婴幼儿进口奶粉特惠活动。雅培3段900克,天天加分售价208元,满300元减30元,折下来,价格低于一号店、天猫等电商价格。

记者还从城市超市、久光百货等专营进口食品的超市了解到,香港奶粉限制出境以来,超市进口奶粉销售和往常差不多。进口奶粉不是这些超市的主打产品,其价格比网购贵三成以上,销量不大。

三种版本进口奶粉

进口奶粉购买主要有三种渠道,分别对应三种版本。一是原装进口,这是进口奶粉拥趸们最为推崇的版本。这种奶粉大多通过网络代购,终端价格是原产地售价3倍以上。上海有不少进口食品专营店也有原产地版本的进口奶粉,但售价比网络代购贵20%-50%,销量不大。今年荷兰、新西兰、澳洲等地陆续传出奶粉限购,网络代购到货速度比往年慢,价格涨了10%-20%。

二是从香港进入的港版进口奶粉,价格与第一种差别不大,但到货快得多。港版进口奶粉可能是原产地版本,也可能在香港分装,包装上都会明确标注。消费者对香港分装过程中的卫生等比较信得过,港版奶粉因此也很受欢迎。

三是中国大陆版进口奶粉,其中又分国内分装及国内加工。国内分装版在一些大型超市、电商销量很大,价格比上两种低一些。国内加工的进口奶粉,因其奶源地、加工链等都在国内,不少消费者对其有疑虑,尽管价格有优势,但只要对进口奶粉版本做过甄别的父母,一般都不会选择。

不少国家将婴幼儿奶粉视为法定储备商品,关税很低,售价也低,日本、美国、德国等地,一罐900克装普通婴幼儿奶粉售价折合人民币不会超过150元。

为何存在过度使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婴幼儿奶粉消费量逐年增加,2002年至2008年,平均每年以50%的速度增加,近两年增速突破60%。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年婴儿出生率基本持平,其奶粉需求量也应该是稳定的。印度婴幼儿奶粉消费额近十年每年都在2.5亿美元左右。专家认为,中国内地存在婴幼儿奶粉过度使用。

第一类过度发生在母乳喂养期间。记者近日陪朋友到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做产后回检,随机调查了10个孩子都是40天的妈妈,仅有1个妈妈是全母乳喂养,其余8个半母乳半奶粉,还有1个全奶粉喂养。当班医生说,6月龄内婴儿的全母乳喂养比例非常低,大多数需添加奶粉,6月龄以上母乳喂养率就更低了。

第4篇:三大进口奶源范文

关键词:奶粉;进口;食品安全

一、中国奶粉进口现状分析

1.进口总量大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前,国有品牌奶粉市场占有率为60%,而后,中国奶粉进口总量有了大幅上升,2014年进口量已达到了2009年的3倍以上。

2.进口价格高

原装进口奶粉在国外价格不断下跌的同时,在中国市场上价格却依然居高不下,相同的品牌、容量的奶粉在中国的价格要比其他国家高很多,甚至在中国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上的产品价格出现了巨大的内外价差。

3.进口种类以终端消费为主

目前在中国,通常奶粉按不同用途被业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包奶粉,直接面对终端市场;另一类是工业奶粉,也被称为大包奶粉。中国消费的奶粉产品中,60%是以终端消费品的形式消费掉的,其中80%是婴幼儿配方奶粉,还有40%作为工业产品的原料,如烘焙食品、乳饮料、糖果等,都以进口奶粉作为原料。

4.进口地区高度集中

中国奶粉进口的国家比较集中,新西兰一直是我国奶粉行业中最大的进口国,多年来,一直占有我国奶粉进口量的80%以上,澳大利亚、美国和欧盟近几年均占我国进口奶粉总量的5%左右。

二、中国奶粉进口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奶粉的加工从奶源的收集到加工为成品要经过许多环节,而且因为奶制品的本身特性,制造商要对很多生产的环节进行监控,这样难度很大也就会造成奶制品的品质更易出现问题。近年来进口奶粉检出过三聚氰胺和肉毒杆菌;有的在开盖后或是食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奶粉中有小虫。

2.代购问题

通过“散客”带货,是很多海外奶粉进入中国的途径之一。“散客”近的从香港带奶粉入关,远的则从新西兰、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购买奶粉再空运或海运回国内。与“散客”运送进口奶粉的方式不同,淘宝上出现了不少销量巨大的卖家,这类代购看起来更像在从事奶粉终端分销业务。

代购奶粉的风险高,发生纠纷的时候,需要去找相关的鉴定机构鉴定奶粉是否有质量问题,程序复杂,维权的难度大。

3.贴牌问题

由于我国对进口奶粉的需求量很大,贴牌奶粉越来越多,一些中国企业甚至个人在国外注册公司,找代加工厂生产奶粉,然后贴上自己的牌子专门在国内销售。还有的在注册了洋品牌之后,却使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而成。进口分装的奶粉,运回来时采取散装“粉运”,封闭性和卫生性自然没有罐装的好,含菌级别也会有变化。

三、改善我国奶粉进口问题的对策

1.对我国销售的进口奶粉进行严格检验

国家应该尽快正式出台各项措施,整顿国内奶粉市场,对进口奶粉价格进行反垄断罚款,我国也应该对进口的奶粉进行严格的检验,保证消费者购买到的进口奶粉足够安全,保障我国消费者的利益与健康,维持我国奶粉行业稳定、有序地发展。

2.短期内加大奶粉进口量

在短期内,我们仍然应该加大奶粉的进口量,允许更多进口品牌的奶粉进入到我国的奶粉市场,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奶粉市场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给消费者,来降低我国消费者对某些国家或者某种品牌的依赖,并且为我国奶粉消费者更优质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进口奶粉的长势得到平抑,只有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出发,才能保证中国的市场获得高品质的奶粉供应。

3.加大对本国奶粉企业监管力度

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要严格预防污染和不达标的生产流程,以改良工艺水平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最终提高本土奶粉的市场竞争力。在监管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德国,用管理药品的方式管理婴儿奶粉。在选择可靠奶源地和注重加工的细节的基础上对所有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全程采用电子标签芯片去管理,通过每罐奶粉的芯片,就可以准确地了解其奶粉的牧场、产地、工厂、生产时间、生产线等重要信息,有效保证食品的安全。

4.宣传扶持本土企业

做好民族品牌奶粉公益性的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广大消费者意识到国产奶源、奶粉的优势,建立消费信心。对乳品广告宣传的审核进行严格把关,完善对虚假宣传的追责制。要让消费者了解进口奶粉在质量方面也存在着差别,有些进口产品的实质量其实并不高,只是利用进口品牌进行炒作。

奶粉进口不仅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也影响国内乳业的发展,政府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国内的乳品企业也要尽快提高竞争力,力争为中国的奶粉消费市场提供越来越多高质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佟成元,吴迪,钱贵霞.中国奶粉市场消费分析与趋势展望.农业消费展望,2013(6).

[2]杨静,高静.我国奶粉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展望.农业展望,2010(6).

[3]颛锡良.进口奶粉泛滥损害中国奶业产业链.北方牧业,2011(3).

[4]刘玉满,李静.进口奶粉对我国奶业的影响.中国畜牧杂志,2013(8).

[5]王莹.进口奶粉对国内乳品产业链的冲击及对策建议[J].中国乳业,2010(10).

第5篇:三大进口奶源范文

(青岛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

摘 要:三聚氰胺事件虽然早已过去,但是它留下的阴影还远没散去,国人对国内乳业制品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乳制品原料、尤其是奶粉的进口仍然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导致国内乳制品的库存量大大增加,给我国的国内市场造成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这样的状况不仅伤害了国内奶农利益,还给我国乳制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阻力.本文基于我国乳制品原料进口的现状及趋势预测,对乳制品原料进口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乳制品原材料;现状;进口增长较快;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26-03

1 我国乳制品原料的进口现状及趋势

1.1 我国乳制品原料的进口现状

相对于出口来说,我国进口的乳制品原料的量要大得多.我国加入WTO以后,乳制品原料的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给国内乳制品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国产奶粉就开始积压,并且每年以30%的积压量增长着①,另一方面,我国的国内市场被进口奶粉大量占据,走私或者正规进口的奶粉每年就达数十万吨.奶粉的大量积压使中小乳制品企业举步维艰、负债累累,甚甚至破产.

1.2 中国乳制品原料进口的发展趋势

1.2.1 短时期内难以缓解国内原奶供应紧张的局面

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乳制品原料的进口量仍将持续上涨.由于国内奶制品质量问题频发以及进口乳制品的冲击,我国奶牛养殖业一度萎缩,目前正处于恢复期,成年乳牛存栏量离正常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国内奶源的紧张局面将长期存在,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有效缓解.因此,我国乳制品原料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依赖进口.

1.2.2 乳制品的国际供求将日趋紧张,乳制品原料进口价格将持续上涨

作为人门日常生活的基本消费品,乳制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会保持增长的态势,供求矛盾将会日益突出,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进口乳制品原料的涨价就成为必然.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乳制品原料的进口价格将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

1.2.3 进口国或地区呈相对集中等趋势

由于特保机制的作用有限,我国进口新西兰乳制品的规模在未来的几年里有望进一步扩大.众所周知,对于新西兰乳制品的进口,我国出台了特殊的措施予以保护,如果进口量大于规定数量,我方的优惠税率将暂行中止,取而代之的是最惠国利率,这样可以达到减少国内产业受到的冲击.但是,这种特保机制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我国进口新西兰乳制品原料的量在未来几年里还会有一定的加大.

2 中国乳制品原料进口贸易的特点

2.1 乳制品原料进口量和进口额激增

统计资料显示,2001至2008年的八年时间内,我国乳制品原料进口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平均进口量为30.5吨/年,每年以8.7%的速度增长.但是到了2009年我国的乳制品原料的进口量就猛增至59.7吨,比2008年增长了70.1%,而2013年我国乳制品原料的进口量达到了273.2吨,其中奶粉的进口同比上涨4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乳制品及原料进口呈现出较快上升的趋势.

2.2 进口均价大幅升高

2007年我国进口乳制品原料首次超过每吨2000美元的均价,达每吨2500美元,增幅为61.5%,此后虽有过一定的回落,但到2013年进口乳制品的均价已飙升到3500美元/吨.

2.3 奶粉的进口比重明显加大

我国乳制品进口主要包括干乳制品和液态奶,其中干乳制品包括乳清、奶酪以及奶粉等,而液态奶包括酸奶和鲜奶.我国主要进口的干乳制品中,奶粉占的比重最大,2013年达到85.4万吨,占了乳制品进口总量的31.2%.

3 导致我国乳制品原料进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3.1 中国加入WTO以后,乳制品原料的进口关税下降

入世以后,乳制品原料中的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进口关税从原来的25%降到现在的6%,且进口量不限.奶原料的大量进口为复原乳(或还原奶)创造了条件,复原乳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鲜牛奶,有些不法企业就用复原乳冒充鲜牛奶在市场上销售,误导消费者,以谋取暴利.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手段、法律法规以及检测手段的缺失,相关乳制品职能部门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而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

3.2 安全事故频发,信任危机难以解决

最近几年,我国乳制品可谓安全事故不断,逐渐使国内消费者失去了信心,从而增加了对进口乳制品的依赖性,导致了对乳制品原料进口需求量的大涨.比如发生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就给国内用户造成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我国乳制品行业因此一度走入低迷,国家耗时一年,采用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国乳制品行业才逐渐走出了困境.

3.3 消费者越来越依赖进口乳制品原料

2010年,又是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多事之秋,山东、上海的问题奶粉出现回流,吉林、甘肃再度出现三聚氰胺超标事件,这再次打击了国人对国内乳制品的信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进口乳制品,一度超过70%.国内乳制品企业,在信任危机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不得不加大进口奶源的力度,以满足国人的需求、维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4 国内原奶供应存在很大缺口,需要依靠进口来填补

尽管从产量上来看,我国原奶已经位列世界前茅,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原奶的人均占有量还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还不能满足自身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截止2013年,我国奶牛存栏量已经超过1400万头,但依然不能解决国内的原料奶供应问题,进口奶粉依然处于扩张趋势.

3.5 国产原奶持续涨价,进一步刺激了奶粉进口

由于饲料价格、原料奶供应短缺等因素,我国乳制品价格一路飙升,2014年6月,我国的原奶收购价达4.1元/千克,比2010年上涨了31%.基于国内原料奶价格的坚挺,乳制品价格也一时很难降下来.另一方面,国际的乳制品需求出现回暖,国内市场需求激增,也进一步促进了国产乳制品原料的价格.而国外乳制品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工艺先进,每天的原料奶最高处理量一般在2000-4000吨上下,而我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的原料奶的日处理量仅为2000吨.这就形成了进口乳制品原料的价格优势.②

3.6 国产奶粉质量落后,进口奶粉趁虚而入

与进口奶粉相比,国内奶粉的质量要差许多.进口奶粉不管在包装和还是品质上都明显优于国产奶粉,进口奶粉不结块,具有很高的速溶性.

我国奶牛饲养以牧民家庭作业方式为主,以龙头企业进行松散收购.饲养规模小,供给主体繁杂.多数奶牛企业处于产量低、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低的“三低”状态,在牛奶中作假的情况时有发生,牛奶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从质量检验标准方面来看,我国也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我国的一级奶的质量居然不能满足很多国家液态奶原料的要求.大量使用抗生素是我国原奶品质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3.7 国产乳制品缺乏多样性,为进口奶粉创造了机会

目前,我国国产乳制品的品种还十分单一,其中85%的乳制品是奶粉,而奶粉又以全脂奶粉为主,液体奶的产量与市场的需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3.8 进口激增,打压了国内乳制品原料市场

在乳制品产业中,原来市场处于产业链的上端,奶农生产的牛奶受到奶粉原料的冲击,价格一路走低,而运输、人工、饲料等价格的上涨,让奶农赚的钱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企业收购和加工生鲜乳的积极性,甚至出现杀牛、倒奶等现象.国内乳制品原料生产市场因此而萎缩,这无疑也促进了进口乳制品原料的增长.

4 应对我国乳制品原料进口增长较快的对策

4.1 要加强自律、树立品牌意识

没有自律,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都不过是一句空话,我国的乳制品企业要想在激励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国际标准规定乳制品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而我国的新标准则只为2.8%,低于国际最低标准,同时也比旧乳制品保准低.对于乳制品,国家没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如果企业只以满足国家最低要求为目标,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那么在高标准的进口奶粉的冲击下,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更不要说打入国际市场了.企业发展和壮大也终将成为泡影.因此,我国的乳制品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基于我国的现行制度,加强自律,给自己制定一个更高、更严的标准.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树立起自身的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品牌是现代经济中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性资产的重要来源.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必须树立高度的品牌意识、创造具有自身优势的品牌,才能确保在战略上领先.拉里?赖特(美籍著名营销专家)指出:“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和投资者都将认清品牌才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③拉里同时认为:市场的占有远比开几家工厂要来得重要,而要想要占有市场,唯一的途径就是打造在市场上具有优势地位的品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了品牌意识就如同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就可以让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局面.

此外,乳制品企业的选址最好靠近奶源,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能提高乳制品质量.有些乳制品企业,由于远离原料奶产地,在天气较为炎热的夏季,新鲜的牛奶在到达加工地前就开始变质了,这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量减少损失,这些企业又将这些变质的牛奶制成乳制品在市场上销售,给乳制品市场的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为了避免发生类似事件,企业在选址时应尽量靠近奶源地,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乳制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加大建设质量安全体系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内需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国际乳制品市场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检测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因此,我国必须尽早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体系,为发展乳制品行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站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度,对我国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提出更严苛的要求,从而提高我国乳制品的质量,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重塑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降低中国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的依赖性.

政府部门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乳制品企业的管理日渐标准化,大力推进企业分类管理的进程,从源头上杜绝技术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首先,要更加严格国家现行标准的制定,提高标准,尽量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让产品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样才能适应高端贸易发展的要求.其次,由于乳制品市场十分庞大,国家应以国家标准为依据,适当放宽地方标准,做到统筹兼顾,避免大企业对消费市场的垄断.第三,政府应积极引导有一定的实力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经营的国际化.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国家在舆论引导和舆论宣传等方面的力度也应该加大,要让消费者知道我国的乳制品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消除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顾虑,从而实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增加投入对乳制品加工设备进行改进,进一步确保奶源质量安全,建立和完善世界先进水平的质量标准化体系,促进乳制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政府部门还应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健康快速增长.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国内的乳制品消费市场还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国家应采取放宽贷款渠道、大力推行积极财政政策,使人民具有足够的购买力,从而扩大内需,拉动企业经济的增长.

4.3 加强奶源基地的建设

通过大量依靠进口国外的乳制品原料以保证乳制品品质,并非企业稳定发展的长久之计.小规模分散饲养越来越不适应乳制品加工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国家和企业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强育牛基地的建设,把我国丰富的优秀天然草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基地的高质量、高标准,与世界接轨.同时还要搞好牛奶表转化生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5 结束语

加入WTO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我国的乳制品行业在国内质量事故和进口奶粉的影响和冲击下,发展一直不容乐观,面对这样的局面,国家和企业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采取积极措施应以改善目前的被动局面.国家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刺激内需.企业应树立品牌意识,从源头上控制好乳制品质量.乳制品企业间应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出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营销理念,在竞争中合作,在生存中创新,携手营造良好的国内乳制品经营管理氛围.

注 释:

①②陈兵,杨秀文,丁芳.2012年中国奶业贸易分析报告[J].中国奶牛,2013(03).

③周杰.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对策[J].北方贸易,2005(8).

参考文献:

〔1〕李艳君.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特点和前景[J].农业贸易展望,2011(11).

〔2〕魏秀芬,郑世燕,赵宇红.乳制品进口对我国乳制品发展的影响及有关政策建议[J].奶业经济,2013(12).

第6篇:三大进口奶源范文

2014年11月17日,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完成实质性谈判,这标志着继新西兰之后,澳大利亚也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乳制品进口来源地之一,这对我国乳制品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避免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对国外乳制品进口呈现出激增态势,为什么在国内乳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会出现乳制品过亿的激增?本文对乳制品进口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由此可能带来的问题,这对如何规化我国乳制品进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乳制品进口主要特点

(一)进口量持续大幅增长

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乳制品107.2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26.9%;价值39.1亿美元,增长24.1%;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648美元,下跌2.2%。2013年11月份以来我国乳制品进口明显提速,进口量连续刷新历史纪录。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乳制品107.2万吨,比2012年同期增加26.9%;价值39.1亿美元,增长24.1%;2014年前4个月我国进口乳制品88.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0.7%;价值249亿元人民币,增长90.6%。其中,1月份达到24.8万吨的历史峰值,之后各月仍保持同比大幅增长;4月当月进口21.7万吨,同比增涨52.9%。

进口乳制品无论是在绝对数量还是在增长幅度上都十分迅速,尤其是进入2014年,其增长幅度超过50%,商品价值的增长更是高达90%以上。 这样持续快速的进口增长说明我国国内市场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保持在一个持续较高的水平。

(二)进口来源地较为集中,但已有改变的趋势

2014年1-4月,我国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51.2万吨,增加54.1%,占同期我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57.9%;自欧盟和美国分别进口17.9万吨和9.4万吨,分别增加41.7%和49.3%,分别占20.2%和10.7%。新西兰一直是我国乳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国,究其原因是中新自由贸易协定使得大部分新西兰乳制品对华出口零关税,超出零关税限额的新西兰进口乳制品2014年关税降至约4%,新西兰奶粉完税价格约比欧盟奶粉每吨便宜近1000美元,这使得新西兰乳制品在中国市场拥有压倒性优势。进口来源地集中也令新西兰研究部门感到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面临风险,因为出口产品类别“集中”在少部分产品,如原木和奶粉中。一项由新西兰中国研究所委托的调查显示,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货物增量中有80%是来自于乳制品、肉类和林业产品。虽然中国在世界范围的商品进口是多元化的,但近年来从新西兰进口的商品越来越集中。而近来新西兰的出口趋势也越来越集中,这都已经引起了两国政府的重视。

除了新西兰,从韩国的乳制品进口尤其是奶粉的进口在2014年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势。据韩国KBS新闻11月9日报道,韩农林畜产食品部表示,2014年10月韩国对华出口婴幼儿配方奶粉价值约747万美元,同比增长82%。2014年年1至10月,对华配方奶粉出口总额5990万美元,同比增长25%,4年间增长12倍,其原因主要有中国婴幼儿配方出口奶粉市场利润增加、"单独"二胎政策和2008年三聚氰胺风波影响。

(三)乳制品进口商品结构较为单一,奶粉是主要进口产品

从乳制品进口的商品结构上看,奶粉一直是我国乳制品进口的主要产品,半数以上为奶粉进口,未浓缩未加糖的乳及奶油进口增长迅速。2012年我国进口奶粉54.6万吨,同比增加23.3%,占同期我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50.9%;同期,进口乳清30.8万吨,增加20%,占同期我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28.7%;进口未浓缩未加糖的乳及奶油6.9万吨,激增1.5倍,占我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2%提高到6.4%。

到2013年我国进口奶粉63.2万吨,增加24.2%,占同期我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50.6%。同期,进口乳清33.1万吨,增加20.2%,占26.5%。此外,进口未浓缩未加糖的乳及奶油13.7万吨,增加1.3倍,占11%。数据还显示, 2014年1-4月,我国进口奶粉57.3万吨,同比增加了70.2%,占同期我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64.7%;进口乳清12.8万吨,增加5.8%,占14.5%;进口未浓缩未加糖的乳及奶油8.5万吨,增加33.1%,占9.6%。

从进口商品结构上看,奶粉一直是我国乳制品进口的主力军,其他种类的乳制品进口占比较少,但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与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日益多样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乳制品进口主体是民营企业

2014年1-4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口乳制品40.7万吨,增加52.2%,占同期我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46%。同期,国有企业进口24.5万吨,增加75.4%,占27.7%;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3.3万吨,增加29.3%,占26.3%。很显然,民营企业是乳制品的主要进口主体,除了在海外奶源地设立加工企业,直接收购牧场等方式,一些民营企业还通过在海外设立空壳公司的方式进口乳制品,对企业而言达到避税的目的,但由于监管困难,也存在着食品安全和渠道断裂的隐患。

除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外,近年来,乳品进口的主体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海外代购、出国自带等的进口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20亿元,而奶粉代购量位于销量次席。海外代购虽然方便也具有价格上的优势,其安全性还是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大量代购的洋奶粉并不在国家乳品质量监督范围之内。

二、我国乳制品进口激增的原因

(一) 自贸协定推动乳制品进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对78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其中婴儿配方奶粉的关税从20%降至5%,中国对原产于新西兰的乳制品享受更加优惠的自由贸易协定税率。优惠的关税成为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进口乳制品的推动力量;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完成及即将成立的中澳自贸区低至零关税的优惠关税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乳制品的进口。

(二) 国内市场吸引乳制品进口

2012年中国龙年生育高峰诞生了1800万新生人口,婴儿奶粉市场产生450亿元的需求,未来5年的销售额有望增长至600亿元到700亿元。我国乳制品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国外知名乳制品企业争相进入,除美赞臣、雅培、惠氏和多美滋等传统洋奶粉品牌之外,德国喜宝、瑞典森宝、意大利美林、瑞士美乐宝等均已进入我国市场。同时,我国乳品进口和消费的种类较为单一,乳品产量中奶粉占70%,而发达国家仅上市的乳酸新品种就多达900多种,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国内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也为乳制品进口快速增长提供机遇。

(三)食品安全问题加速乳制品进口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国内乳制品食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仅自2013年6月以来,国内知名乳企光明乳业在4个月内连续发生4起食品安全事故。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品信任始终难以恢复,国内居民在选购乳制品时,更加青睐进口产品,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所占比例已由40%左右攀升至80%;中国消费者综合关注度排名前5位的奶粉品牌分别为雀巢、惠氏、雅培、美赞臣和雅士利,全部为外国品牌。同时,由于洋奶源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捷径,国内乳企开始大量使用进口奶源,很多企业远赴新西兰等过寻找优质奶源,这也推动了乳制品进口量居高不下。

(四)国内成本上涨拉动乳制品进口

随着收入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我国乳制品总消费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天气、手足口病爆发等因素影响,我国不少地方的牛奶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2013年第四季度我国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2%;进入2014年,国内乳制品供应依然紧张,成本不断上升,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2013年以来,占原奶价格7成左右的饲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其中豆粕、玉米市场价格比2010年9月份分别上涨31.7%和23.9%。受此影响,2013年前10个月以来,国内原奶平均价格涨至每千克3.25元,大大高于国际牧场联盟公布的全球原奶平均价格为每千克2.49元,而欧美地区的原奶价格更是低至每千克2.3元-2.8元。目前,进口奶粉价格每吨2.2至2.4万元,而国产奶粉价格至少每吨3万元,进口原料奶价格优势十分明显,增强了国内乳企的进口动力。

除了上述原因,2014年4月1日和5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乳制品进口新政陆续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我国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对进口原产于新西兰的乳制品在年度限定数量范围内享受较低的协定税率,部分企业为规避执行新政导致的成本增加,也选择在新政实施前突击进口,导致进口量激增。

三、中国乳制品进口带来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 进口乳制品价格奇高,消费者负担加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洋品牌奶粉分为原装进口和大包分装两种,原装进口洋奶粉的报关价一般在50元60元/桶之间,如果加上税费,每罐国外生产装罐的奶粉到中国的成本价仅为70元80元/桶,如果是通过大包粉形式进来的,分摊到每罐的生产成本更低。从零售价格看,一罐900克的婴幼儿奶粉在各国的售价是英国平均89元,荷兰平均90元,南非130元,澳大利亚136元,日本147元,而中国300多元/罐的价格高出国外14倍,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二) 国内乳品安全问题仍被高度关注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乳制品遭遇一系列诚信危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迟迟难以恢复,致使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持续拉动乳制品进口量增加;而近年来我国每年新生婴儿数量超过1600万,新生儿出生率一直都保持在10‰以上,这都是我国乳制品进口需求激增的原因,但近年来进口乳制品也频频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如新西兰“双氰胺事件”,美赞臣“金属门”、日产奶粉“缺碘门”和全球最大乳制品加工企业恒天然集团的乳制品双氰胺(DCD)残留问题都使得中国乳制品进口保持极高的关注度。

(三) 国内乳品生产企业开始绝地反击

在食品安全和进口乳品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经历了从2008年以来的低迷期后,随着堪称我国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及行业整合重组的到来,国内乳粉行业的重大变局或许正在启动。例如以君乐宝乳业为代表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也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开始反击。2014年4月,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12日在其官方旗舰店正式上市并入驻苏宁红孩子、天猫商城及我买网等电商,成为国内首家完全依托“网络直营销售和电话直营销售”电商直营模式的奶粉品牌。由于砍掉了传统渠道中间环节五成的销售成本,使用恒天然牧场奶源的君乐宝奶粉定价仅130元/桶。继率先获得欧盟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的A级证书之后,君乐宝牧场奶粉又以优秀成绩率先通过了欧盟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得BRC、IFS双重认证的奶粉品牌。这一认证结果进一步展示了国产奶粉已经达到国际一流的品质水准。

(四)新政可能导致乳制品进口价格上涨

目前,首批通过我国注册的进口乳品生产企业共有1122家,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41家。一方面,政策将有效控制洋奶粉质量,在国外注册的“空壳公司”、“加工作坊”等生产的洋乳品将难以入境;但另一方面,此次的注册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乳品进口门槛,大量中小企业面临淘汰风险。从长期来看,由于国内刚性需求很大,市场上剩余的大品牌的奶粉将更受追捧,可能会带来新一轮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自2014年以来我国乳制品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2.8万元,上涨了26.5%。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新政尚存在监管盲区,新政主要针对以货物贸易方式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而由旅客携带和个人邮寄自用合理数量内的奶粉、海淘或从电商平台代购的自用奶粉,只要不超过海关规定的单次进口数量,暂时不受影响,因此,需要警惕问题洋奶粉通过这些渠道进入国内市场。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森永乳业发力中国市场 用品质冲击奶粉十强》,2012年11月29日.

第7篇:三大进口奶源范文

在贝因美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谢宏看来,体量并不大的奶粉业,却对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有着特殊意义:生下来第一次喝的牛奶,影响的可能是未来一生对国货的认知。

9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曾给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带来一场“灭顶海啸”,重创至今未能完全消除,一些民众仍然谈国产奶粉色变,只放心洋奶粉。对国人消费信心的打击,远非汽车召回之类事故可比。

“让祖国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我一直很重视!”2017年1月24日,在张家口旗帜婴儿乳品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党中央采取了很多举措支持国产奶业发展,希望国产品牌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

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当前中国乳业的品质取得了显著改善。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2015年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2016年前三季度抽检合格率达到99.7%。

可以说,从“毒奶粉”到中国品牌新标签,中国乳业完成初步逆袭,接下来,面对内外承压的局面,中国乳业如何才能真正“大复兴”? 中国在奶牛养殖、生鲜乳加工与销售等各个环节均进行脱胎换骨的升级。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

中国乳业振兴的最大依仗,正是当初栽的最大跟头――品质。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内乳企、监管部门等形成合力,建立从奶源到餐桌全程可控的产业链模式,紧盯产品质量刮骨疗伤。

一个最显著的变化是,“严格监管”成为中国乳业发展的关键词。新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推动了行业标准的科学化,从奶源、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产品追溯等方面制定了严格要求,市场奶粉品牌“多、乱、杂”的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食药监总局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抽样检验,也从原来的每季度抽检改为“月月检”,进一步加大了乳制品行业的监管力度。

除此之外,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并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这一“史上最严奶粉新政”自2015年征求意见出台以来,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对行业规范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监管部门严格监管的同时,乳业企业则纷纷从源头严把产品质量。

伊利集团有关负责人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说,伊利在2014年全面启动“质量领先战略”,2015年又根据全球健康食品产业新趋势,将质量管理工作战略升级为“质量领先3210战略”,把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置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落实“四个最严”和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要求,切实做到零食品安全事故。

据介绍,截至2016年底,伊利共投入约135亿元用于奶源升级和建设。不仅如此,在原辅料供应商选择方面,伊利集团在建立供应商准入标准的同时,建立了“拉黑”机制,凡是有不良记录的供应商均不能进入伊利的招标名单,从而保证了企业高标准的奶源建设。

“对于乳制品来说,好奶是生产出来的。”辉山乳业副总裁王欣宇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提高产品品质方面,辉山乳业的做法是坚持自己种草、养牛,为奶牛配备标准牛舍和科学配餐,保证了奶源质量全程可控。同时,辉山从原奶进厂起就由专业的冷链运奶车运输,实现了全程密封和全方位管控,从根本上杜绝了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添加的可能。

在飞鹤奶粉总裁助理魏静看来,无论是重振消费者信心,还是企业转型升级,产品品质是根本。“飞鹤非常重视产品品质,早在10余年前开始打造全产业链模式,从源头的饲草种植开始把控产品品质,从根本上保障了产品安全,这也是飞鹤能够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独善其身的重要原因。”

“当前,消费升级逐步进入新常态,确保质量安全,创新有效供给,正在倒逼中国乳企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和攻坚期。”光明乳业总裁朱航明告诉本刊记者,自2015年起,光明乳业连续两年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白皮书,作为行业首发的这份白皮书,是对光明乳业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控模式的系统总结,也表达了企业本身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态度与决心。

内外承压

时至今日,中国在奶牛养殖、生鲜乳加工与销售等各个环节均进行脱胎换骨的升级,政府监管日趋严格,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凸显,乳制品质量安全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可是,不少消费者对进口奶源、原装进口的乳制品仍然保持着选择性偏好,国产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奶粉的发展仍有困难。

跨境电商领域的数据最为明显。作为跨境电商的重要品类之一,近些年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奶粉需求愈发旺盛。从2008年到2015年,中国乳粉产量从120万吨增长至142万吨,七年间增幅为18.3%;而同期进口乳粉量从14万吨增长至72万吨,增长了四倍多。再具w到婴幼儿奶粉,境外品牌对国产品牌构成“碾压”态势。

有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价值高达24.7亿美元,同比增长59.5%。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介绍说,2015年通过跨境购物形式进入我国的奶粉,按出厂价计算,销售额达到100亿元。

在跨境电商奶粉的增势下,数据显示,2016年国产奶粉销量较2015年下滑了约2%。有业内人士透露,2016年中国奶粉行业实现正增长的仅有两三家,高库存压力下,诸多乳企业绩下滑。

在宋亮看来,针对当前婴幼儿奶粉进口电子商务政策,在2018年实行进口注册制之前,奶粉跨境购将继续冲击国内市场,国内奶粉面临进一步萎缩。

对此,王欣宇认为,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洋奶粉”缘于对国产品牌信任不足。由于当前行业集中度依然偏低,企业和品牌数量过多,加上个别企业和品牌出现质量事件后会被网络过度放大,影响整个行业的美誉度,从而导致了部分消费者的过度恐慌。

不过,面对“洋奶粉”的“蚕食”,国内乳企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将保障产品质量作为应对冲击的根本办法和必行之策。

“就目前的奶粉行业来说,国外低价奶源、跨境电商冲击,均影响着中国婴幼儿乳业前进的脚步。”魏静认为,相信随着国家监管的不断完善,市场环境的逐渐改善,国产奶粉一定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除了扎实提升产品质量,记者还发现,近年来,各个企业越来越注重消费者体验,通过互联网+、观光走廊、VR技术、开放牧场、参观工厂等方式,让消费者“眼见为实”,这些也被业界视为国内乳企应对外来竞争的新举措。

朱航明介绍说,2016年光明乳业进行了品牌升级,从原来的“新鲜生活”升级到“乐在新鲜”,这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转换到为消费者的需求,更广泛关注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

农业部资深乳业专家陈瑜认为,如果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重塑消费者信心,补齐消费者信心的短板,那么中国乳业定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国际化的高线底线

在想办法重获本国消费者“欢心”的同时,国内乳企纷纷开启了国际化进程。

自2010年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新西特(Synlait)公司51%股权拉开国内乳企国际化序幕以来,伊利、蒙牛、贝因美、飞鹤、辉山等乳品企业或走出国门,或通过同国际乳业巨头合作,抢滩国际奶源。

伊利集团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乳业和国际乳业正呈现出“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互动态势,且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而更加鲜明。

中国乳业之所以能够在近几年开始国际化道路的探索,应当主要归结于国内乳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工信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对比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的中国乳业,当前中国乳业的实力已经大大增强,在生产规模、装备水平、质量安全、品牌力、市场环境、原料质量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在宋亮看来,中国乳企近年来积极布局国际化战略,实际上也是“国货”信心提升的有力举措,标志着中国乳业正在从2008年乳业之殇中逐渐复元,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他认为,当前中国乳业要振兴,也必须要走出去,利用先进技术和国外品牌缩小竞争差距,培养出一批富有全球竞争力的品牌。

不过,中国乳企国际化程度提高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由此而生的问题自然不容忽视。

比如,由于一些消费者对进口奶源的偏好,大量乳企通过提高自身产品进口奶源比例,利用低廉的进口奶源替代相对成本高的国内奶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虽然迎合了消费者偏好,但产业链上游的奶牛养殖领域也因此受到影响,加剧了我国奶牛养殖企业成本高、“卖奶难”的问题。

第8篇:三大进口奶源范文

[关键词]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020-03

我国加入WTO后,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乳制品进出口额由1990年的092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27亿美元,增长了28倍;1992―2001年,进口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346%,2002―2011年达到2585%。然而,我国乳制品贸易仍显示出进口单向型的特点,存在进口集中度高、出口规模小、出口品种和目的地单一等问题,同时又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出口技术壁垒和食品安全问题等因素的制约。

一、我国乳制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乳制品进口增长速度快,出口规模小

加入WTO以来我国乳制品进口速度明显加快,乳制品进口额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8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也与国外乳制品具有比较优势和政策扶持有关。国外奶牛采取大农场养殖方式,养殖成本和原料奶价格低,且绝大多数奶业发达国家都采取奶业高补贴政策,使得我国进口的乳制品在价格上比国产乳制品更具竞争力。2010年上半年,进口奶粉到岸价每吨28500元,国产全脂奶粉的生产成本每吨超过31000元,这样的价格倒挂局面使大量用奶的食品企业将订单转向进口奶粉。另外,我国对进口乳制品没有特别管制措施,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进口量,导致乳制品进口大量增加。

相对不断增长的乳制品进口,我国乳制品出口则相形见绌。1992―2001年我国乳制品出口额年均增速为564%,2002―2011年为411%。1992年进口额是出口额的27倍,2011年则逼近33倍。

(二)进口主要来源国稳定且进口集中度高,出口品种和目的地单一

虽然我国乳制品的进口来源地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仅对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依存度较高。加入WTO前后新西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一直在我国乳制品主要进口来源国中保持在前四位,只是顺序稍有变化。2008―2011年我国每年从这四个国家进口乳制品金额之和分别占乳制品进口总额的8295%、839%、8626%和8431%。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我国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明显增加。2009―2011年我国每年从新西兰进口乳制品金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686%、6588%和6267%, 高居进口国之首。

我国奶粉进口对新西兰依存度最高,进口来源单一,婴幼儿奶粉垄断现象尤为突出。

乳制品进口主要来源国集中度不断提高,虽然有利于降低购买成本,但受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变化影响大,受制于其他国家的风险高,如果国际乳制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以进口乳制品为原料的国内乳制品企业将面临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压力。

我国出口的乳制品品种单一,主要是脱脂奶粉和鲜奶。鲜奶出口目的地集中在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虽然奶粉的出口地理范围大于鲜奶的,但主要目的地过于集中,如2008年我国出口委内瑞拉的奶粉占我国奶粉出口量的近50%,一旦这些国家和地区国内改革等发生变化,会加大出口风险,直接影响我国乳制品出口。

(三)乳制品进口关税下降,出口技术贸易壁垒增加

2002年以前,我国乳制品进口税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液态奶和奶粉的进口税率为25%,黄油和奶酪的进口关税率高达50%。经过2002―2004年的削减后,在乳制品关税方面,税率降至我国加入WTO承诺的最低点,液态奶、全脂奶粉、脱脂奶粉、黄油、奶酪税率分别由2001年的25%、25%、25%、50%和50%,降至2005年的15%、10%、10%、10%和12%,远远低于世界100%的平均关税水平。自2005年起,我国农业加入WTO过渡期基本结束,要全面履行入世承诺,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2009年液态奶、全脂奶粉、脱脂奶粉、黄油和奶酪的进口税率分别是15%、10%、10%、10%和12%,较2002年又分别下降了29%、50%、33%、73%和66%。加入WTO以来,我国乳制品的平均关税总体下降了67%。

乳制品进口税率下降导致进口量激增,而在乳制品出口方面,我国没有采取任何补贴措施,且乳制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壁垒越来越高,呈现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趋势,各国因技术性措施引发的争端在整个农产品贸易争端中高发,我国乳制品出口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四)国外乳制品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乳制品贸易的冲击

2007年6月,欧盟已停止对乳制品出口补贴,但为支持欧盟奶业发展,欧盟于2009年1月又宣布恢复对黄油、奶酪、奶粉等乳制品的出口补贴;同年美国也提出恢复乳制品出口补贴计划;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推出了相应政策支持乳制品出口。发达国家实行高额补贴使其产品价格优势进一步提高,增加了出口竞争力。就乳制品补贴而言,欧盟的补贴与我国乳业发展相关性较大,因为根据WTO规则,欧盟享有更大的乳制品补贴额度。虽然欧盟和美国的补贴额占其乳制品产值的比重不大,但所有补贴都会对乳制品市场产生影响,影响到我国的乳制品进口。欧盟是中国脱脂奶粉和乳清进口的主要来源国,美国是中国乳清进口最主要来源国,新西兰是中国最大的奶粉进口来源国。发达国家对乳业的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国际乳制品贸易环境,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变。国外发达国家对乳制品生产和出口实行高补贴和高保护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奶牛饲养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相比之下,我国乳业面对的国际竞争压力更大。

(五)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乳制品进出口造成严重影响

“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奶粉出口量急剧萎缩,由2008年的638万吨减少到2009年的097万吨,同比下降847%,同时奶粉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降低,这导致2009年国内奶粉净进口量同比扩大54倍,达到237万吨,占同期国内奶粉产量1117万吨的212%。由于我国奶粉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占有率均大幅度下降,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市场,部分企业库存增加,导致国内奶粉积压严重。

二、解决我国乳制品进出口贸易存在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优化乳制品的出口结构,大力拓展出口市场

调整乳制品的出口结构,逐步提高干乳制品的出口份额,尤其是奶酪、奶粉和乳清等产品的出口份额;加制品深加工的力度;开拓乳制品贸易势头强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促进乳制品出口。

在国际乳制品市场上,由于贸易自由化使得欧盟和美国等高补贴的发达国家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而东亚、东南亚的乳制品市场潜力巨大,因此,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应作为中国重点开发的乳制品出口市场。研究表明,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农产品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种类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农产品出口的促进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南南型”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农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比“北北”型和“南北”型都更为明显。未来中国在实施区域贸易自由化战略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与发展中国家达成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尤其是开拓发展较快、乳制品消费增长势头强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二)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

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乳品市场质量技术标准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要结合我国实际,健全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推进分类管理,促进企业细分市场,防范不正当竞争和技术垄断。一方面,为了适应高端贸易发展的需要,可以在现行生产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更高的标准,或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加强质量检疫和贸易服务。另一方面,乳品是城乡居民的基本消费品之一,我国消费市场大,要在产品的国家标准基础上对地方标准予以一定的灵活性,兼顾我国各地生产、消费条件差异,为各地本土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正常经营和逐步提高生产水平提供空间,防止大资本、大企业利用标准误导消费者、垄断市场。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推进国际化经营,使用和提高国际标准,生产高标准、具有高附加值的乳制品,满足开拓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加大舆论引导和宣传力度,强调我国乳制品总体上是安全、健康的,消除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思想负担,扶持和推动大中型乳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

保证奶源的质量安全,改善国内乳品的加工技术设备,建立健全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控制度,使乳制品的质量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进而扩大出口量,并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三)加大政策扶持

要科学制定乳制品的对外贸易政策,提高贸易管理水平,发挥贸易政策的积极作用,促进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对外开放市场的同时,要为产业发展建立保护带,加强对市场的风险管理。要通过适当的贸易保护政策,吸引投资,加快提高国内奶业重点地区、关键领域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实施有管理的贸易政策,防止进出口大起大落,扰乱国内市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打击虚假宣传,防止恶性竞争。在调整乳制品进口关税时,要考虑国内生产情况,设置合理关税水平。在遵守国际贸易准则的条件下,有必要采取非关税保护措施依法保护本国乳业发展。

加大对乳制品产业投入,重点在科研、技术推广、灌溉、人力资本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持续和有效的投资,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门基金来保证乳制品研发投资,以实现乳制品生产和贸易的良性发展。

同时,我国乳制品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双边贸易谈判,提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应对能力,改善乳制品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希颖,郑春霞我国乳制品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2):75-76

第9篇:三大进口奶源范文

虽然进口奶给国产奶带来冲击,但是,这种冲击对于国产乳业来讲是件好事。只有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才能鞭策国产乳业不断创新,完善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度越来越高,羊奶大规模的走向消费者的餐桌,羊奶企业也开始受到资本青睐。

乳企全力应对新政大考

中国乳业市场正迎来200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洗牌。在兼并重组政策的助推下,我国的乳业市场正迎来新的变革,盘点上半年乳业市场发生的那些事,可以清晰地洞察到我国乳业市场未来的走向:乳业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奶源牧场更是热中之热,针对乳业的产业投资大潮正在扑面而来。

上半年,很多乳企有点忙,为了能顺利通过乳业“大考”,它们可以说是倾注全力,忙着接待相关部门的审查、调研,忙着企业的整改,以达到国家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换证的要求。

5月31日,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集中换证审查工作结束。截至5月29日,全国共有22个省份的82家企业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和注销的企业51家。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司司长马纯良介绍说,《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加严了生产许可的准入条件,食药监总局统一部署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要求各地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审查工作。总局明确由8家食品检验机构统一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发证检验工作。通过这一次的发证检验,初步建立了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技术数据库。

另外,国家质检总局还规定,自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奶粉不允许进口。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名单显示,首批获准进入我国市场的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共有114个。

根据国家要求,对暂不能达到《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细则要求、不能按时提出审查申请的企业,以及未通过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可给予2年的停产整改时间,保留原生产许可证编号。

而此次国家针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政策,从原辅料进场检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批批检验和质量安全授权、全过程记录等制度,全面要求企业达标生产条件,有利于我国乳品企业建立可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安全,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乳业的集中度。

兼并重组拉开序幕 奶源成新宠

随着乳业新政的陆续落地,我国婴幼儿奶粉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大潮已经展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显示,到2015年底,争取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65%;到2018年底,争取形成3年-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超过80%。

在资深乳业专家雷永军看来,拥有奶源的企业将迎来利好。“未来拥有奶源的企业中将出现大的投资,如同在2000年至2005年期间,大家对于液体奶的投资那样,投资势头将不断增强,包括大企业对小企业的投资、外资对国内企业的投资以及国内资本向国外的投资等”。

事实上,在奶粉企业获得认证工作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达到空前的高度。而伴随着国家对于乳业兼并重组拉开序幕,资本对于奶源的重视也首次体现。尤其是拥有优质牧场的中小企业,更是被资本热捧。

近日,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巨资“养牛”成为市场热门话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由马云联合发起的云锋基金,以及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将参与投资伊利子公司畜牧公司,投资者将以合计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等值的美元向畜牧公司以现金方式增资,以获得60%的股权,伊利则持有增资完成后畜牧公司的40%股权。

伊利方面表示,此次合作将持续长远地提高公司原奶供应保障体系能力,加大牧场建设力度,扩展和优化奶源基地布局并化解牧场投资资金需求不断放大的压力,集中资源于主业,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除伊利牧场外,位于河北三河的华夏畜牧近日也获得大笔投资。作为投资基金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7月2日表示,该公司与区域私募基金泰山投资组成的财团将共同向定位于中国高品质奶源市场的华夏畜牧公司注资1.06亿美元。而泰山投资此前已经对华夏畜牧进行投资,加上这次的追加投资,共计投入1.08亿美元,是华夏畜牧的最大股东。

另外,外资也开始盯上国内有奶源的企业,如5月8日,荷兰皇家菲仕兰有限公司和辉山乳业进入排他性谈判,商讨建立合资企业。

透过上述投资案例可以看出,在乳业的整合中,资本开始从原来的投机行为演变成一种投资行为(包括大企业对小企业的投资、外资对国内企业的投资以及国内资本向国外的投资,产业投资正逐渐形成规模,而奶源(牧场)则已成为资本的新宠。

进口常温奶蜂拥而至 国内市场受冲击

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在兼并重组、换证等事件影响下风云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进口常温奶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常温奶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据了解,进口常温奶进入中国市场的形式不外乎三种,一是以OEM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二是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引入常温奶,这也算是一种投资行为;三是本来国内就有的进口常温奶品牌,在这次行业洗牌中,加大了对华液态奶的出口量。

6月11日,荷兰乳业协会主席、全球乳业巨头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首席执行官郝瀚思在京称,希望荷兰乳制品对华出口额尽快翻番。

郝瀚思表示,荷兰是欧盟第一制品出口国,2013年乳制品出口额达80亿欧元,其中对华出口额为8亿欧元。

值得一提的是,郝瀚思在加制品对华出口方面之所以有如此大的信心,与其在中国市场有着20多年销售历史的美素佳儿婴幼儿配方奶粉良好的口碑分不开。另外,荷兰独特的以中型牧场组件的合作社为主体的乳业经营模式,以及严格的质量体系、人才优势等,都是郝瀚思此次来华进行合作的底气。“未来将加大常温奶对华出口。”郝瀚思还透露。

数据显示,由于近几年进口常温奶在中国高速发展,去年大量品牌包括乌拉圭、智利等地都有常温奶进入中国。而从数据来看,2008年不到2000吨的进口规模,到2013年进口19.5万吨,常温奶进口增幅的确十分惊人。

对此,市场也不禁担心,进口常温奶有可能把本土常温奶打得一败涂地。

不过,在乳业专家们看来,虽然进口奶给国产奶带来冲击,但是,这种冲击对于国产乳业来讲是件好事。只有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才能鞭策国产乳业不断创新,完善发展。

羊奶倍受青睐 发展空间巨大

“世界羊奶看中国,中国羊年看陕西。”羊奶在国内有着很长的历史,而陕西则是我国养羊最大的地区。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度越来越高,羊奶大规模的走向消费者的餐桌,羊奶企业也开始受到资本青睐。

2月19日,飞鹤乳业宣布以公司控股羊奶粉龙头关山乳业的方式达成战略合作初步意向,收购金额为3亿元。这也是兼并重组政策实施以来国内首起牛羊跨界合作的并购案。

对于这起并购案,飞鹤乳业表示,公司未来要“牛羊并举”两条腿走路。而并购羊奶企业,也是公司通过近两年多的考察作出的决定。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对记者曾表示,尚未被巨头们重视和发掘的羊乳产业,其“改造升级”的投资回报比是最高的,能够承载飞鹤未来实现“市场增量”和“产业升级”的目标。

在冷友斌看来,羊奶的品质较高,目前国外市场的羊奶价格是牛奶价格的两倍。而国内市场,由于羊奶产品市场份额较小,没有产生规模效应,价格也较低,飞鹤乳业收购关山乳业后,未来会加大高端羊奶粉品牌的研发和生产,帮助关山乳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国内羊奶粉市场份额大约30亿元,与成熟的牛奶市场相比,羊奶市场总量较小,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国家对羊奶粉加大支持政策,羊奶粉的市场份额也会不断增大。“未来5年内,羊奶粉的市场份额达到200亿元。”这是冷友斌对羊奶粉市场上的判断,而在雷永军看来,在资本不断加码投资羊奶产业的同时,养羊企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未来不排除有养羊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伊利跻身全球10强

盘点上半年乳业发生的事,就不得不提乳业龙头伊利股份遭光大证券“唱空”一事。

6月3日,光大证券研究员邢庭志研报称,伊利股份未来5年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的实质性冲击,因此给予伊利股份卖出评级,6个月的目标价为22.7元/股。

研报当日,伊利股份出现大跌,股价创下半年多来的新低,报收31.32元。公开资料显示,伊利股份总股本20.4亿股,按照当日每股下跌2.63元计算,伊利股份市值蒸发了53.65亿元。

此后,伊利与多家券商机构对此或回应或唱多。不过,最有力的回击或许要数荷兰银行近日的最新的《2014年全球乳业20强报告》。根据该报告,伊利集团成为了目前唯一一家进入全球10强的亚洲乳品企业,这也是中国乳制品企业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也是亚洲乳企的最高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