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范文

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精选(九篇)

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

第1篇: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范文

1.阳光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情况调研阶段:2010年1月—2010年4月;

2.阳光体育区域课程师资培训及推广情况汇总阶段:2010年5月—2010年7月;

3.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专题学习交流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

4.学生阳光体育和学校体育文化建设阶段性成果展示阶段:2010年11月—12月。

二、工程目标

全市95%以上的中小学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名学生至少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各项体质健康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三、任务与措施

(一)硬件建设

完成市区所有学校塑胶运动场改造任务,并配备基本的体育运动设施器材,80%的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达到《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要求,督促指导五县市教育局执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指标要求,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

1.以合格学校建设为抓手,推动阳光体育硬件建设。2010年,按照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达到《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要求,全市建成合格学校138所,完成城区运动场馆建设改造规划投资1000万元。

2.依托教育督政的有效途径,整合阳光体育社会资源。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健全管理体系,以城区10所部级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示范学校为先导,力争城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率达到50%。

(二)课程建设

1.开发建设阳光体育课程,全面推行手语操、广泛开展校园跑操、跳绳、踢毽等大众化课程。

2.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立足本校实际,至少开发1—3项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形成阳光体育运动校本课程品牌,确保阳光体育进课程计划、进课表,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落到实处。

(三)队伍建设

1.将阳光体育项目纳入年度教师培训计划,督促指导各县市区教育局落实手语操等地方课程的二级培训任务,各校落实校本全员培训。

2.市县两级教育局要建立阳光体育专家队伍,由行政管理干部、教研员、课程专家、教师骨干代表等各方组成,参与调研、检查和指导。

3.建立阳光体育校外指导教师人才库。一方面加强与市体育部门合作,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服务;另一方面各校与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合作,发掘和聘请阳光体育活动校外指导教师。

4.鼓励学校推行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的阳光体育运动俱乐部或社团模式,培养大批学生骨干成为阳光体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力军。

(四)教研教改

1.由市教科院牵头阳光体育教研教改工作,各校形成“主管校长——教研室——教研组”的阳光体育校本教研教改队伍。

2.在*教育政务网和*健康教育网站开设阳光体育专栏,使之成为各校交流经验的沙龙,教师发表习作的平台,有效推动教研教改工作深入开展。

四、管理与评价

(一)完善管理办法,落实督查任务

1.组织随机检查。一方面掌握各地各校阳光体育工作的客观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到位;另一方面发现经验和成果,督促指导活动开展,及时总结交流与推介。设立学生阳光体育综合奖和特色奖励。

2.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厅阳光体育活动各项规定要求,将学生阳光体育纳入我市“两项督导评估的实施方案”和市直部门2010年度教育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督导评估的内容。

(二)完善评价机制,发挥导向作用

各地各校要在组织和经费保障、课程开设、教研培训、竞赛活动及学生体质等方面落实《*市学生阳光体育工作基本要求》(见附件)。

1.全面开设阳光体育课程。将大课间和下午课余一节课确定为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纳入学校课程日常管理,对没有保障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的单位,取消年度学生阳光体育先进单位评选资格;对因主观原因挤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个人要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2.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这项工作与国家卫生城市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对没有开展此项工作的县市区教育局和直属学校将予通报批评,并通过媒体跟踪报道;因为没有确定专人负责本地本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或个人工作失职,造成上报工作不及时的学校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存在上述情况的单位,将取消本年度学生阳光体育先进单位评选资格。

3.继续实行学生评价改革,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评价要将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中长跑和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跳绳等阳光体育项目作为测试重要内容。

4.继续实行“三好杯”运动会项目改革,拓宽阳光体育径赛项目,将阳光体育竞赛结果和阳光体育专项检查评比结果相结合,计入“三好杯”运动会团体总分。

第2篇: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范文

关键词 构建  阳光体育运动 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出《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号召“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如今,阳光体育运动已推行五年,这为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扭转体质下降趋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阳光体育运动形成一套具有长期效用的规律性的模式,使阳光体育运动能够长效化、规范化、科学化、日常化开展,将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建章立制,健全机制,组织到位

学校要把构建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完备的体制放在重要地位,建章立制,通过制度管理来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有序、有效的开展。制定阳光体育运动管理制度和实施工作方案,规划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安排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时间和活动次数,以符合学校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实际。建立以校领导为统帅、中层干部为年级管理、体育教师和具有体育特长的教师为活动项目指导、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齐抓共管、师生人人参与、层层落实的管理机制。

2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设阳光体育运动氛围

首先,学校要组织全体师生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让师生领会文件精神,领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质意义,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广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运动,自觉走向操场、走到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其次,学校要创设、营造有利于开展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氛围,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利用学校校园网,开设专题宣传栏,广泛宣传“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及教师、家长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再次,社会要加强对全民健身知识的宣传,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强烈的健身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

3 增加体育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校园运动设施建设,确保学生安全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学、课外群体活动、运动训练竞赛、体育场馆维护和体育器材配置等内容需要,制定体育经费预算并纳入年度学校教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各学校要将阳光体育运动经费纳入体育专项经费,且专项经费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而增加,增加必要的活动经费投入,配套学生体育活动所需场地、器材、设施,改善学校体育环境,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要尽快全方位、多层次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权益社会保障机制,促进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第一,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完善学校课内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措施,强化管理,建立学生重大意外伤害保险、在校医疗保险等制度,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第二,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安全卫生管理,教师要经常做好场地、器材安全检查,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教育学生遵守运动规律及运动保健要求,向学生传授自我安全保护技能和方法。第三,为了预防学生在锻炼中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应根据本校布局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施,合理改造和使用学校场地器材,并根据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 改革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满足学生个体需要

体育课的质量和校内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中心环节。首先,学校要贯彻“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科学编排,精心设计,激发兴趣,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热情,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刻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使课堂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其次,各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模式,更新教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满足学生身心发展。要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把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把课外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安排体育老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辅导和训练,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5 因地制宜,挖掘体育资源,创建体育特色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学校体育课为主要载体外,广大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区、校内外、家庭、社区、社会、媒体、自然环境等各种资源来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地方环境、场地器材条件,因人、因地、因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还要因地制宜地增设教学内容,在尊重地方差异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与全民健身运动相结合,向家庭、社区延伸拓展。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依托现代网络优势,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组织,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大力发展地方、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阳光体育运动。

第3篇: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范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现状 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14-03

阳光体育运动,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同决定的,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简称。[1] 湖北省是高教大省,大学生数量众多,从近些年的体质健康标准调研上所反映出的结果是学生身体素质有所下降。在这一关键时期,中央有关部门号召全体学校体育工作者积极投身“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必要时间和体育锻炼方式的多样性。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活动如何展开,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如何协调大学生学习文化课和体育锻炼时间相对不足的矛盾,如何解决部分高校体育发展相对滞后,体育设施投入不足,体育教师地位不高,“阳光体育运动”流于形式的诸多现实问题,就成为本课题需要探索和解决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工业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工程大学7所省属高校1800名在校大学生和27位体育教师以及30位非体育专业教师。其中,男生1023名,女生777名。一年级430名,占23.89%;二年级582名,占32.33%;三年级413名,占22.94%;四年级222名,占12.33%;研究生153名,占8.5%。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总局和教育部颁发的有关“阳光体育运动”的文件。在期刊杂志和网络平台上搜索有关资料文献上百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自2010年5月份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827份(男1023份,女生777份),回收率91.4%,其中有效问卷1732份,有效率为94.8%。教师问卷发放28份,回收27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100%。

(3)访问调查法。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专门座谈、电话等方式征求了3名体育界专家(正高职称)的意见。访问了湖北省省属高校27名体育教师和30位理工类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详细了解各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问题。

(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二、现状调查与分析

1.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7所高校先后举行了阳光体育活动启动仪式并制定了实施方案,要求学生管理人员、体育教师和学生会干部协同实施。活动时间主要为每周体育课和下午课外活动。活动内容为啦啦操、阳光长跑、篮球、足球、网球及跳绳、拔河等。组织形式为体育课部、学生会和学校团委举办的单项比赛、小型运动会。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思想意识、参与态度、效果不尽相同。调查发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中,每周平均锻炼时间约为两天,每天锻炼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学生最多,占总人数的46%;每周锻炼4小时的学生排在第二位,占总数的37%;每周锻炼4~5天或周锻炼时间6小时左右的占14%;而每周锻炼9小时以上的学生人数最少,只占总体样本的2%(见表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2]数据还表明,女生大多一周锻炼4小时以内的人数竟占到总数的84%,而锻炼时间每周多于6小时的人数中,男生竟占到90%,是女生的9倍之多,男女生锻炼的时间相差悬殊。大一、大二学生因为有体育课,所以每周体育锻炼时间有一定保证。大三、大四学生呈现两极分化,酷爱锻炼的学生甚至每周锻炼时间达到10小时,而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甚至每周锻炼时间不到1小时。

2.湖北省省属高校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动机情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所有动机中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增强体质”,在所查阅的大量期刊杂志上对这一因素的调查很多,其结果也是大相径庭。这表明湖北省乃至全国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健身观念已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调节情绪”上升到第三位,所占比例达到11.8%,也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自我调整的能力大幅提高,也充分证明体育运动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交际交往中,体育运动的媒质作用也体现出来,是排在互联网之后的有效交流工具,尤其对处在同一所高校中的学生而言。提高体育技能水平的主要项目依次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网球、排球、体育舞蹈,足球和排球的传统地位受到挑战。而很多同学则希望开设更多的体育选修课或者体育俱乐部,这其中呼声较高的是攀岩、瑜伽、自行车,甚至是高尔夫。各个高校体育教师大多数认为,完全有必要开设一些新颖的项目,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完善体育院系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为了体育考试顺利通过的学生也达到总人数的18.5%,这表明高校在制定政策时,过于看重体育成绩的达标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依然停留在是否及格这一行为约束上。有些高校的领导层对体育的认识相对浅显,甚至认为体育课谁都能带,这一说法也极大地打击了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工作情绪。学校主管领导在制定政策时,对体育达标没有强制性,学生达不到最低标准也没有任何损失,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没有得到释放。

通过表3可以看出,对“阳光体育工程”影响程度相对较大的是课业负担重、场馆设施建设不到位、场地设施开放不够、没有指导老师。课业负担重主要体现在有些院校一味强调文化课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把英语成绩放在首位而忽视其他学科,而作为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则认为是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没有把体育运动看成是学生大学生活的情绪调节器、交际交往媒介、休息放松的积极手段。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已经得到合理改善。武汉市很多高校在东湖高新和江夏区建设了规模较大的新校区,在调查中发现平均每所高校的新校区规模都在700亩以上,在新校区都建设了标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甚至有室内游泳池和室内羽毛球场等基础设施。但新校区身处郊区,在校学生人数都在万人以上,一到体育活动时间,活动面积并不宽裕。指导教师的缺失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在这7所高校中都有对体育老师不重视的客观事实存在。有些院校的领导甚至认为体育课就是带学生玩,没有意识到“健康的体魄孕育健康的灵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次在具体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细节上,存在团委、学工、体育等各部门协调不清各自的职责。各自为政居多,联合较少,甚至发生学生耽误上体育课时间去提前准备二级学院自己举办的各种体育赛事。

4.高校教师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认识的情况调查

从表4可以看出各专业老师从思想上已经认识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认识到现阶段学生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和改善体质健康的迫切性;体育老师对这种认识更加深刻,58%的认为非常必要,30%认为有必要,也就是说近八成的体育教师是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说明体育教师是执行并宣传这一活动的主力军和主要执行者。随着高校的扩招,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幅提高,而不少高校对体育教师的人数编制又有严格限制,导致很多高校近年来学生人数翻番,而教师人数只增加4~7人。体育教师上完专业课后已是筋疲力尽,再加上课外辅导“阳光体育运动”,其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把学校的行政人员,比如各院系辅导员都积极调动起来,和体育部老师积极配合,互相协调,那么“阳光体育运动”才能落到实处。非体育专业老师中,文科老师和理科老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程度持平,但仍然有一成的老师认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没有必要,甚至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很可能落不到实处,只是昙花一现罢了。对此各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层应加以详细说明,消除个别老师的疑虑,同时更要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督促,把阳光体育运动长期的进行下去,以防虎头蛇尾。

三、结论与建议

1.结 论

阳光体育运动在湖北省省属高校中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各高校都能把每天锻炼一小时以及终生体育的思想传递宣传给在校大学生。但这种宣传是自上而下以文件或命令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甚至是体育教师的,致使部分学生只听不实践,所以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活动形式上各学校基本类似,除了体育课,便是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因为受到学生自身课业负担和学校体育场馆不足或不配套等因素影响,学生活动的质量不高。女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意愿远低于男生,这个原因有生理上的、心理上的,也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女生喜欢的项目多年来一直是健美操、乒乓球等,一旦所喜欢的项目名额被占满,她们一般不会再培养新的兴趣,而是放弃课外体育锻炼。学校体育工作者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因素给予很高的认同和期望,并希望通过“阳光体育运动”把全民体育的意识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心中。

2.建 议

(1)必须提高领导层的认识,使之站在“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阳光体育工程”的核心价值,以提高对“阳光体育工程”组织、运行的管理。[1]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宣传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及其效能和作用的认识,使其感受到参加体育活动能给他们带来身体健康和精神活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阳光体育活动。

(2)针对现有场地和器材不足的问题,最快的方法是提高场地的利用率,比如有些学校把室内篮球馆改造成临时性的乒乓球馆或羽毛球馆,增加学生活动人数。而有些场馆在晚间和周末时应该免费向本校学生开放,既然学校图书馆只要办了图书证就可以自由进出,那么大学校园各种室内场馆或室外网球场等也可以让办证的本校学生在余暇时间自由出入。这样那些因为经济拮据却十分爱好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迅速投入到“阳光体育活动”中来。

(3)建国初,就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而且一再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构成体系,而事实上高校体育课的地位一直不高。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还不够富裕,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依旧放在理工和一些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上,体育课的发展滞后,学校管理层以及一些教师看重的主要是重点学科的建设和一些部级项目或实验室,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只要有体育课上就行,至于在高校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不太关心了。这就是我们多年来学生身体素质不升反降、青年人身高被日本超过的根本原因。要从思想上彻底觉悟——没有好的身体何来建设强大的祖国,这就需要高校体育工作者不计个人得失,没有报酬和奖金不重要,重要的是体育老师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基层实施者之一,更要讲付出。而作为学校管理层也应制定更加详细的实施细则,最好把任务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有责可依,有功可奖,这样实施2~3年,再总结一些好的奖惩制度,我想“阳光体育运动”一定会蓬勃发展起来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意见,2007.4.29

2 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

3 李善华、付怡虹.构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激励机制[J].体育科技,2007(3)

4 吕云龙.河南省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3)

5 刘海元.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2008(5)

6 刘大海.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实践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7 刘传安.系统科学视角下的阳光体育运动体系[C].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7

第4篇: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范文

一、学校简介

xxx小学,xxx小学建校于2010年8月,学校位于嵩山脚下,xx河畔,东临xx公园,远离闹市喧嚣,管理严谨、秩序良好。学校占地面积32.43亩,6轨38个教学班,教师111人,学生 2838余人;教师111人,高级教师3人,中级教师49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教师90人,本科比例84%,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设有多媒体教室40个,学校拥有电脑教室、形体训练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录播教室、实验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心理咨询室、风雨球场(体育室内训练场馆),200米田径场、篮球场。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布局合理有序,教学设施齐全。

二、  工作思路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出台以来,全国各地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掀起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热潮。我校在登封市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学校秉承“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构筑富有本校特色的“阳光事业”、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阳光课堂”、建设高素质的 “阳光团队”、培养个性鲜明的“阳光学子”。以阳光文化统领全局发展,以“阳光”创特色、以“阳光”铸品牌,努力实现让学校成为文韵飘香的智慧学园、生命共长的阳光乐园。学校体育承载着学校精神、学校文化,反映着师生阳光心态,凝聚着学校师生的人心,无论哪个学科都无法像学校体育这样能表现出学校的气质和灵魂。

三、实施原则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能自觉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因地制宜,充分考滤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尽力提高活动有效性,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施方法与目标

1.学校根据教育部以实施“阳光体育活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要求,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满足全体学生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2.学校制定好本校学生大课间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每日上午和下午各一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制定班级大课间活动制度,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体育运动会,不定期组织各类单项活动。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要覆盖全体学生,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抽测合格率达96%以上,优秀率达30%以上。

4.学校大力改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提高全体教师的活动组织和指导水平,并落实相应的经费,确保学校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积极整合和充分挖掘本地校外体育活动资源,定期开展活动,推动我校大课间活动形成规模、提高水平。

5.建立活动考核奖惩制度。学校每天由蹲点行政负责对所辖年级进行管理,正副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学校德育处组织负责检查,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评比。

6.体育老师要按分工做好巡回指导督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六、活动形式

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天的第二节下课后进行,上午时间为30分钟,眼保健操5分钟,下楼5分钟,做自编足球韵律操一遍,时间5分钟。做完操后各班集合、讲评。采用集中足球操和分组自发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下午时间为30分钟,学生集体做广播操,剩余时间做体育游戏。

(二)大课间活动流程

1.进场:上午第二节下课铃提示音乐响起后先做眼保健操(约5分钟),然后听音乐《春晓》各班依次在走廊上排好队,听音乐《祖国颂》后进场(5分钟),早到的班级原地踏步。

2.全体跑步(3分钟)

3.全校学生齐做足球韵律操(5分钟)

4.足球操做完后,各年级在指定场地足球活动。(5分钟)

5.放松拉伸(2分钟)

6.集队、总结、进室 (5分钟)

七、活动要求

1、强调全员参与,组织学生活动的同时,教师也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2、雨天的大课间只播放乐曲,学生在走廊、教室里适当开展一些素质练习(如矮人走路,仰卧起坐等),然后开展室内体育类游戏。

3、为了便于有充足的活动器材,班主任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带器材(小皮球、手绢、跳绳、花毽、呼啦圈、橡皮筋、小沙包、乒乓球拍等)。

第5篇: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范文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二、工作目标

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课内外体育活动内容,使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得到保证,让每天的体育运动和锻炼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活泼快乐、健康成长。

三、工作内容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大力营造活动氛围。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升旗、知识竞赛、校园广播站、班会、团会、宣传画、征文、标语等形式,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开展“致家长一封信”活动,使“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到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及时宣传、报道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促进活动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2、完善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做保证。各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增加体育器材的数量和品种,配全、配齐体育器材,规范器材的使用制度,加快发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3、保证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

各学校应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关学校体育教师配备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和小学体育、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比例提高的实际,科学核定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制的数额。防止因缺少体育教师而削减体育课课时的现象。

全乡各小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体育与健康)课时,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为3课时,高中每周为2课时。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1)、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各学校要注重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本着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一般的体育活动有广播操、武术操、校操、素质操、健美操、轻器械操、校园集体舞和小型团体操,以及跳绳、踢毽、跳皮筋、游戏、球类活动、轮滑活动等。

(2)、学校每年要至少组织一次大型体育活动,如大型田径运动会等;每月要组织一次小型的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跳绳、拔河、踢毽子等项目及趣味性游戏等。要基本实现面向全体,小学以体育乐园为主体,突出娱乐性;中学以发展体能为主体,突出趣味竞技性。鼓励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位开展“一项特色的体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进而达到“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北方冬季体育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丰富体育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北方冰雪优势开展冰雪竞技体育、冰雪趣味活动、冰雪户外健身活动等。

(4)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推动全市体育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坚持经常性的常规活动。教育局坚持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比赛、长跑比赛,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

(5)创建特色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成立校内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轮滑队、健美操队、跆拳道队等,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帮助每位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5、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要记入小学生成长记录,初中以上学生要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及时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反馈给家长,对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差异提出好的解决方法,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各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要稳定在90%以上,良好率达到30%以上,优秀率达到15%左右。按照要求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

(2)每年10月份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抽测。

6、加强专项督导评估,进行阶段性总结表彰。

教育局督导室与基础教育科将联合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督导评估工作,将组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示范校的评比活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对不开展或不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学校,要在全市通报批评。超级秘书网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保证活动落到实处,教育局成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组长:逄秀华

副组长:李云斌

成员:秦承和李宝仁郭霞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各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加强活动的统一领导,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校长要亲自动员和号召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会要成为“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2)要认真组织学习近几年,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本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2、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两不误。

各中小学校要科学制定“阳光体育运动”计划,使文化课教学和体育锻炼安排合理,保证文化课教学圆满完成,“阳光体育运动”又有效开展。

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第6篇: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范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进行调查研究,对韶关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韶关市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师资力量不足、场器设施条件有限、组织形式单一、认知程度参差不齐等因素是影响其开展的主要因素。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推进策略,对以后如何开展阳光体育,以及阳光体育的发展方向有个详细参考,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较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韶关市中学 阳光体育开展 推进策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韶关地区初、高中,随机抽高中学校2所(田家炳高中、翁源高中),初中学校4所(韶关市第九中学、韶关市第十三中学、龙仙中学、翁源中学)其中,被调查的校领导为体育科研组组长或者校长,学生为高中、初中学生应涵盖高1、高2、高3、初1、初2、初3学生,每所学校每个年级至少有10名学生(包含男、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检索国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30余篇,通过中国期刊网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的设计提供参考。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要求,共发放问卷186份,回收176份,回收率94.62%。其中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率91.4%.

二、结果与推进策略

(一)校领导、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分析

所谓阳光体育,即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享受阳光温暖以及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去快乐和健康。然而经调查发现,在调查韶关市的6所学校中,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在基本了解以上的只有54人,占所调查总人数的32.9%,而了解很少、未听过或者听过而已的学生占到110人,占总比例的67.1%。而校领导和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必要性的调查表2,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均表示十分必要,大家都希望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缓解学习压力,调节精神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让校园处处充满阳光!而学生认为十分必要以上仅占43.3%。

(二)韶关市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效果分析

自2007年颁布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开始至今,关于落实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调查中发现,大多学校还没有实现保证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

本要求,达到每天运动达到一小时的占总调查总数的11%。从掌握日常锻炼技能来看,能掌握两项日常技能的有79人,为调查样本总人数的48.2%。以上调查充足反映了韶关市中学生每天参加体育运动时间、掌握体育锻炼技能还未能达到阳光体育活动要求。

(三)对于韶关市“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存在问题分析

1.体育教师负担重,场地器材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

教师的技能水平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直接决定着学生技能的学习.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出现过“淡化运动技术教学”的说法.衍生出一种鄙薄运动技能的倾向,在随机抽取调查的6所中学里得知,体育教师和学生人数比平均约为1比277,其中一周上体育课的总课数750节,平均每名体育教师一周将上15节课之多,其压力可想而知。此外,体育器材的不完善,也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在领导眼中场地器材的缺乏,是影响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后的重要因素。对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专项拨款中调查得知,仅有一所学校有专项资金。

2.课外活动无教师指导,组织形式单一

学校在课外活动的安排上,因为没有足够的场地或者器材能容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生自由组织较少。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组织形式一般以课间操、早操为主,且一般由班主任进行监督,加上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在大多数统一组织中并没有专业体育教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觉得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和枯燥,使得学生对课外活动失去积极性。

3.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认识不足,只注重学习成绩

在对学生家长的一份调查中得知,当今社会大多数家长不重视体育,只注重成绩,从而片面追求孩子的升学,要求学生在节假日主要任务是做作业、学习文化、做家务等,这占所调查比例总比值的72%,然而要求参加体育锻炼的仅为19%。这种观念直接扼杀学生想要运动的时间。虽然近几年一直提倡素质教育,高考、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十分强劲,部分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或影响力,不知不觉地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升学率上面,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四)推进策略

在对韶关市随机抽取的6所中学进行的调查与分析,针对韶关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推进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投入资金,创新评价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必须成为一个长效机制,这就需要将体育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提高学校体育工作在综合评比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有机的将全体学生的群体活动与提高课余训练水平相结合。同时在评价内容上力求全面、合理,在评价形式上力求科学化、量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2.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学生、家长认识

针对韶关市中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认识不足的现状,首先应该立足于宣传,力求转变学生和家长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模糊概念,让他们真正了解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意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要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心里。通过展板、宣传册、体育知识竞赛、课堂教学等方式向学生宣传健康第一的理念,从而唤起社会各届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

第7篇: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范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职体育,教学管理,改革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人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宗旨是“人人参与”、“个个争优”。免费论文,改革。其特点多样化、个性化、兴趣化。这就要求高职的体育教学与管理及时转变育人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更好地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随着阳光体育的深化,教育自主化、个性化的趋势已经成为现代改革的主流。传统教学方法管理受到了很大冲击,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管理应该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位其价值取向。免费论文,改革。

1阳光体育运动中高职体育教学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1教育目标的变化

传统的体育课程目标是以总体目标代替具体目标,导致各级各类体育课程目标过于笼统,缺乏层次性。阳光体育运动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促进而发展的,它以校园为时空,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对抗和竞赛为内容,以进步和友谊为目的,培养人坦诚、宽容、谅解、互爱等品质,使人在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观等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

1.2教学内容的变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摘要求,并能开出具有特色的选修课。

1.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过分注重运动技术,忽视了学生能力素质上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免费论文,改革。阳光体育运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主动性;采用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重视情感教学方法,力求实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广泛应用现代化的体教育技术,在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同时。免费论文,改革。免费论文,改革。进一步扩大体育教学的开放程度。

1.4体育评价的变化

传统的体育评价内容单一、考核内容与新课程目标脱节,强调对学生体能、技能的评定,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适应等方面的评价,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阳光体育运动注重锻炼的过程和参与精神,放宽了锻炼结果的评价,主要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学习领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由单一内容评价向综合化和个性化转变,侧重于运动技能的评价的同时兼顾体能、体育知识、学习态度、情绪表现和合作意识等领域的评价,从而达到了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目的。

3“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

3.1更新体育管理理念,适应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高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结合本校实际。寻找现有体育课教学与阳光体育的结合点,更新观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根据高职体育课程的目标,体育教学内容应兼顾高职体育的近期和远期效益,特别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自制能力。从学生和社会对健康的实际需要出发,推陈出新,精选和丰富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多种锻炼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管理应响应中央号召,积极探寻找―些符合阳光体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使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管理理念的更新是一个长远课题,只有在高职体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各个环节的提高和完善,才能真正把高职体育工作抓好,把阳光体育运动抓到实处,全面改善大学的体质健康状况。

3.2发挥体育社团功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体育社团是由具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团体。体育社团种类繁多、活动内容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体育社团参与的自主性和社团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锻炼氛围,使体育社团成为当前和未来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免费论文,改革。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和功能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支持、管理和指导。同时,学生体育社团要加强自身的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团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加人社团活动,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3.3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推动阳光体育持续健康发展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职学校要利用资源优势,以点带面,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带动全校师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辐射周边社区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比如,通过网络、海报、宣传手册、课堂教学等方式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开展形式多样,适宜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参与的趣味运动会,倡导高职学生不仅自己要积极锻炼,还要学习健康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带动并指导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一起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拓展活动空间和时间、改变活动的功能的融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文化节日,大量引入趣味性强、时代性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简单、大众性的体育娱乐项目,扩大直接参赛人数,使更多的人能够从参与竞争中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以及竞赛中体现出的体育精神。让阳光体育运动更加深入人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7):10-14.

[3]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1).6-7.

第8篇: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范文

关键词:官渡区;阳光体育;课间操

以前的课间操就是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为主,其运动负荷较小,课间操等于广播体操,并且广播体操普遍存在周而复始,单调重复的使学生厌倦的内容,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大家看到,课间操单一的老一套的形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暴露出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人们开始考虑:能否改变课间操只做广播体操的做法,而用其他形式代替,随着“阳光体育”这个词语的出现,客观分析形式,转变传统观念,不断提高认识。

本课题就是对“阳光体育”提出后的校园里课间操进行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我区各校的发展现状,及其各校对其自身的不足提出的相应措施及改进的方案,为我区的“阳光体育”更好更优良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理论、实践参考。

1.1昆明市官渡区四所中学“阳光体育”现状调查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7.2%的学生了解“阳光体育运动”,而62.8%的学生只是简单从电视和老师那里听说过或根本不知道“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导致部分学生认为阳光体育运动等同于学校的运动会和体育课,误导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和意义。这说明了我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不深入、不彻底,学生没有从本质上理解国家的文件下发的重要性。

1.2昆明市官渡区四所中学学生对“阳光体育”的认知途径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以广播操的形式开展大课间的有78人,占到总人数的20.1%,最多的选择还是以广播操加跑步的形式进行开展,这部人的人数占到25%,因为这样的哦选择的原因是其一,广播操动作单一,集体性比较强,比较符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开展,跑步也是其中之一,跑步是容易组织进行开展。所以大多数学校都进行这样的课间操组合,以其他形式开展活动的只有4.4%,因此在开展出新的阳光体育项目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官渡区四所中学学生没有完全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学生的认知途径太过局限,学校宣传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3.1.2官渡区四所中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率低、次数少,而且运动量明显不足。

3.1.3学校占课现象比较严重,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成为影响了学生体育课被占用的主要原因。

3.1.4官渡区四所中学学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除了正常的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之外,学生几乎没有条件参与其他体育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2建议

3.2.1大力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指导学生强化体育参与意识,不断吸取健身知识,理解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下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2.2学校应加强学生早操和课间操管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3.2.3适当调整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内容多样化,增加形体健美课程,流行时尚科目,及赋有挑战性的科目,加强小球类(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休闲类(舞蹈、太极拳、健身操等)及游戏体育的一般技能学习,增强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张立国.时明旺.对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52-55

[2]杨红.阳光体育:学生生命成长的诉求[J].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009.5(8).26-32

[3]李莽.让阳光体育渗透到校运会.[J].四川巴中市第二中学.2010.11.(2).101-108

[4]何凤英.赵惠.程丹.全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2009.(35).951-993

[5]周唯,王娟,等.“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与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6).108-115

[6]李冬梅.“阳光体育运动”对体育教育专业提出的新要求[J].辽宁体育科技.2007.(85).9-18

[7]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0-14.

[8]胡传庆,许国芳.对“阳光体育“的思考和对策[J].体育师友.2007.(6).31-46

第9篇:阳光体育大课间总结范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88-01

“阳光体育运动”是引导学生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塑造强健的肌体,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手段和途径。那么,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呢?本文将以我校(此处指广东省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下文同)为例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良好的环境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重要的第一步,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健康理念,积极宣传“阳光体育”。 譬如,在校道等空地上布置“快乐体育园地”,在黑板报上普及“体育卫生保健”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知识,在校围墙上挂出有关体育活动的图像及标语,在校园广播“侨中之声” 里播出体育时事,及时报道校园体育“达人”事迹,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如果没有必要的场地器材并保证必要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活动,那么“阳光体育运动”只能是一句“美丽的口号”。为此,我校在极力渲染体育气氛的同时积极完善校园体育硬件的配套设施,如补充篮球、足球、毽球、跳绳、拔河绳、赶铁圈、助跳板等器材,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修缮操场、篮球场、安装新的篮球板等,力争达到《初级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标准和要求。另外,早晨五点半,我们便打开校门对学生和社会体育爱好者开放,提供活动场地、器材直至傍晚六点半才关门。

二、优化体育形式及内容,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入手,而优化体育形式及内容尤为重要。

1.提高课堂实效。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如果学生对体育有兴趣而没有能力,那么培养终身体育就只是一句空谈。就如一个人极喜爱电脑,而对其操作却一窍不通一样。而体育能力却是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智力的综合体现。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在不断经历“理论认识―实践证明”中把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与独立活动有机结合,发展体育能力。

2.加强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旨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课间比较短,一般在30分钟左右。我校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订出《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活动模式,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加入了“跳橡皮绳、板羽、毽子、游戏、小群体对抗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努力满足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体能的个体要求,从而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提高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

3.搞活课余体锻。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与延伸,对某一运动的兴趣是阳光体育运动得以持续开展的前提。在课内教学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之所以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很大的原因是运动能力较弱以及活动内容形式的枯燥。为此,课外活动中我们提供更多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项目参与活动,让其享受快乐,感受成功,体现自我价值,使课内外达到完美的结合统一。

4.突出特色。在做好二课二操之余,每学年我校还以“校运会”为主线将全年度各项竞赛、活动(如“冬季长跑”、“班级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拔河比赛”“队列广播操比赛”等等)和“学生田径达标运动会”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校内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努力创造条件,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活动中来,丰富师生业余生活,为师生营造一个阳光的体育家园。

三、增强师资力量,提高“阳光体育运动”质量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浩大工程,单凭专业体育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体老师的合力。

1.全员参与,强化师资力量。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专业系统的体育指导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在课内外活动中需要有能力的教师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就需要很多的老师参加到指导活动中来。为此,我校加大对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其它科任教师的体育培训力度,以满足“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对师资的要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全体体育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让其尽快融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并掌握一定的组织管理、指导、保护、帮助的知识,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分工合作,提高质量。体育教师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是“排头兵”。除了对非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外,体育教师还要协助学校制定好“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方案,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好不同时段活动的内容及设置科学、安全的场地器材。体育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而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的角色也不可忽视。譬如,通过班主任的号召,以集体的行为意识来取代个人的行为意识,可以使全体学生产生一种依附感和归宿感,把班级作为体现自己运动能力的集体,使学生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值得重视的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老师如果能和学生一起参加锻炼,就能密切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亲身行动来影响、教化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四、加强管理,扎实推行

1.形成制度,加强管理。任何一项活动的深入开展都必须依赖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避免阳光体育运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相关行政和班主任及体育教师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领导小组,大家分工协作,制定活动方案,并形成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中间有督查,对以各种理由不参加的班级及教师进行通报批评,并与年终各项评优挂勾,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工作,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有序开展。

2.端正认识,扎实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既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又有别于学校体育,更注重于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其教育性、学科性相对宽松一些,它侧重于先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兴趣转移到体育上来。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阳光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主动、积极投身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而不能是“应试型”、“应付型”的,更不能是为了彰显业绩、迎合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