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准农业前景范文

精准农业前景精选(九篇)

精准农业前景

第1篇:精准农业前景范文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系统将一片土地的土壤类型、肥力等土壤信息,降雨、日照等气象信息,以及农业生产动态等信息收集起来,利用信息分析系统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决定耕作的种类、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具有变量施肥、喷药功能的农用机械根据不同地块的情况进行精耕细作,从而有效提高产出、节约投入、减少环境污染———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精准农业工程技术部主任孟志军为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与传统农业截然不同的图景,这就是精准农业。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一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翻开了农业发展的崭新一页。基于“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农业中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精准农业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的实验研究与实践有了快速的发展,被誉为“信息时代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思想的革命”。

承担这一项目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33岁,70%具有博士学位,多是有着农学与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短短的五年时间,项目的研发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他们开发出了收集信息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的变量农业处方图系统、能进行全自动化操作的变量施肥机、变量喷药机等,目前他们正在打造一个更大的具有综合分析功能的平台系统。

——打造“数字农业”技术体系

事实上,精准农业也好、专家系统也好,还有设施农业、虚拟农业等等,这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技术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是利用信息技术全面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重要的科学支撑技术。“数字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要素、农业过程及农业管理的数字信息化。

“数字农业”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也是农业信息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数字农业”正在使人们对科学利用农业资源潜力的认识和作物生产管理观念产生深刻的变革,促进农业科技界突破传统的以单学科研究为主的工作方式,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和协调,将多种科技成果组装集成,直接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服务。

——以国产化与社会化为目标

“数字农业”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国家目标。几乎所有现存的技术基础,目前都还不足以支撑这样一个战略目标的实现。“数字农业”在国内的发展,一方面是将其作为开展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是通过“数字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从中分解出一系列适用新技术,进行国产化和社会化推广。

作为“数字农业”的核心之一,精准农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令人振奋的前景。从精准农业示范基地的实施情况看,这一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对品质要求高的经济作物如烟叶、茶叶等效果也非常明显,可以有效提高产出率,节约肥料使用率,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同所有引进的技术一样,精准农业面临成本过高以及如何本土化的问题,目前基地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和联合收割机等设备都由国外进口,价格高达100多万元人民币,只有实现国产化,其成本才能大幅降低,所以,今后精准农业要在关键技术上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储备,建立完全的国产化的精准农业信息采集、分析以及应用体系。

孟志军介绍说,目前中心正在与黑龙江农垦总局、上海郊区的现代农业园区合作进行国产化试验,以目前研发的情况看,精准农业技术的国产化在3、5年之内就可以达到。这意味着被普遍质疑的实施精准农业成本过高的问题会得以解决,进行社会化生产成为可能。

第2篇:精准农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农业产业园建设;大数据;多元发展

1农业产业园建设

(1)健全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实现高科技精准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产业园、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应该将高科技引入到农业产业园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的引入会对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得农业产业园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前进,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丰富精神生活,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高科技对产业有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从而实现高科技的精准农业。(2)完善大数据控制系统。当今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这一有利资源,不仅适应了时代的潮流,也是对大数据应用的一个发展,同时也会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重要的作用巨大的变革,大数据的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当然对于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数据控制系统的完善,会让整个产业变得高效快速,提高效率,增加产能,促进生产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完善大数据控制系统对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都是有利的,充分利用大数据让其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3)丰富产业园游乐项目,促进多元化发展。增设亲子游乐设施,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玩,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情感,让家长言传身教,促进孩子茁壮成长,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玩耍中培养乐趣,在玩耍中收获喜悦,在玩耍中掌握知识,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体会生活的乐趣。(4)增设实体体验基地。比如:采摘园,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采摘园采摘,让孩子亲近自然,亲自动手体会收获的喜悦,体验农民的生活,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勤俭节约的品质。还有自主种植基地,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到种植基地进行种植,可以经常来种植基地浇水松土,对自己种的植物进行呵护与管理,体会劳动的价值,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孩子自主动手的能力,劳逸结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5)加强与红色旅游景区联系。建设红色旅游景区项目,由农业园发团,带领儿童参观景区,并与本农业园游玩相结合,制定旅游套餐,在红色旅游景区设置讲解团、记者团,由讲解团的人员带领孩子们旅游观光,为孩子们讲解红色文化,由记者团的记者对旅游观光后的小朋友进行采访,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心情,同时可以让孩子们做讲解人员,做记者,对他们了解的内容进行介绍,体会不同角色所带来的乐趣,从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增设团体活动课程、访学游学课程,让孩子们自主提问,自主询问周围的人员,积极主动的学习红色文化,让他们能够牢牢记住红色知识、红色文化,让红色深入人心。

第3篇:精准农业前景范文

  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全面提高旅游品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决定在2021—2025年全面启动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争创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市,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以“体验更精致、景观更精美、设施更精良、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为方向,按照“全域覆盖、点面结合、统筹推进、以人为本”的原则,聚焦聚力做好旅游业“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推动衢州旅游业高品质提升、高质量发展,全力提高群众的体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完成1000个“微改造”示范点改造提升,其中A级旅游景区60个、旅游度假区4个、景区城6个、景区镇(美丽城镇、旅游风情小镇)50个、景区村(艺术村)800个,星级酒店(饭店)20个、等级民宿50个,文化场馆10个,高质量打造10张省级文旅金名片,新创成部级旅游度假区1个、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创建省高等级民宿(白金宿、金宿、银宿)100个左右,培育民宿集聚村、民宿综合体若干个;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5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9%,游客满意度达95%以上,所有县(市、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争取高质量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争创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示范市。

二、主要任务

坚持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突出软件硬件结合、内部外部结合、线上线下结合,重点推进“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联盟大道”沿线及周边的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旅游风情小镇、美丽城镇)、景区村(艺术村)、星级酒店(饭店)、等级民宿、文化场馆的“微改造、精提升”,切实提升衢州市旅游业品质。

(一)景观更“精美”。

1.保持环境原色底本。开展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环境整治行动,保持绿水青山原色,开展屋边、路边、山边、水边绿化、洁化、美化,让游客“席地而坐”“悦心而游”。加强美丽河湖建设,推进“幸福河湖示范县”建设,提升信安湖部级水利风景区品质,城乡基本覆盖15分钟亲水圈,主要江河从源头到河口贯通能漫步、可骑行的滨水绿道。(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综合执法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旅局,首位为牵头单位;18项任务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以下不再重复列出)

2.提升建筑整体风貌。改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规划区范围及周边建筑整体风貌。倡导优化存量用地、存量用房,避免大拆大建,实施老建筑改造修缮,优化沿街立面,延续原有街巷肌理,形成与周边景观、当地文化和谐相融的建筑风貌。设计建设一批符合文化传承、功能优先、融合环境、环保节能的建筑物。(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

3.打造美丽特色林相。实施“增花添彩”工程,结合森林城镇、美丽乡村、“一村万树”等工作,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规划区范围及周边开展植树造林、林相改造,梳理绿化层次,优化树种搭配,丰富植被色彩,打造通景公路、河岸两侧等美丽生态廊道,形成“四季有花开,处处有色彩”的美景。对名山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等特殊景区,深入研究景区林相特征和植被种类,充分挖掘景区自身“特色”,结合森林古道、森林氧吧、森林人家、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建设,打造具有衢州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责任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

(二)设施更“精良”。

4.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加强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酒店、民宿的平安建设,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平安旅游教育引导,增强游客安全感。强化旅游安全检查,文旅部门要联合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对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酒店、民宿内接待、娱乐、体育设施开展安全检查,重点关注“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的安全。针对玻璃栈道、索道滑道、蹦极滑翔等新业态,因地制宜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

5.提升住宿接待品质。提升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内住宿接待场所品质,落实住宿设施设备达到国家标准。持续开展全市域民宿品牌打造工作,鼓励民宿、饭店等接待场所丰富当地风土人情体验,做好主题特色提炼提升。(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6.打造便捷旅游交通。加强小火车、接驳车、穿梭车、缆车等交通载具管理,鼓励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提高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之间的通达性。新增补充一批旅游交通标志标识,加快便民驿站、休憩设施的建设提升。新建、改建一批“智慧化、立体式、地下式、生态式”停车场,根据实时客流量,智慧引导旅游停车。(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

7.鼓励低碳生态旅游。鼓励游客绿色出游自带洗漱用品,旅游接待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垃圾分类做到全覆盖,垃圾日清日净日洁;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和标准化运维管理。加快提升旅游厕所,旅游重要节点实现A级旅游厕所全覆盖,提升A级旅游厕所800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

8.规范导览标识标牌。加强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文化场馆公共图形信息符号的标准化、智慧化应用,合理配备智能导航、夜间指引等多重功能,设置图文、二维码导览、声音等多种系统解说设施,实施文旅场景有声体验改造,打造景观协调、智能精准、文化鲜明、辨识清晰的标识标牌系统。(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三)体验更“精致”。

9.植入地方特色文化。完成“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强化文化元素的挖掘、转化和植入,开展非遗传承和民俗活动,推动文化基因植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推动门户形象改造提升,凸显“两子文化”,植入耕读文化、针灸文化、商帮文化、宋诗文化等衢州优秀传统文化。以历史文化为脉络,高水平推进千年古城(古镇、古村)振兴,按照“应保尽保、能保则保”的原则,完成古街、古桥、古居、古井、古树、古道、古庙、古塔等“古字号”的保护和修缮。推动工艺美术进乡村,培育一批手艺村、美术村、音乐村。开展“网红打卡点”评比活动,全市累计打造精致节点100处。(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10.丰富游客综合体验。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要结合文旅、农旅、体旅、水旅等主题,推进名景、名菜、名品、名戏、名数“五名”工程,植入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小业态”,打造更多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小场景”。开设“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体验店40家,支持提升信安湖夜游、开化芹江夜游、“南孔书屋”24小时书店等夜游产品品质,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和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主题演艺节目实现常态化运营,打造一批高品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线路。(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

11.营造主客共享空间。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的开发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加强当地特色的展示,适度适当适时举办灯光秀设计、夜间活动,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丰富休憩、互动、购物等功能,让当地居民和游客同看一场戏、同赏一处景、同游一个馆。推动美丽城镇建成区建成景区镇,样板城镇建成3A级以上景区镇。推动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剧院等公共文化场馆进行景区化改造,积极打造一批4A级以上文博场馆类景区。(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12.保障特殊群体权益。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文化场馆要加强卫生间、进出口、重要通道、电梯等关键节点的人性化改造,加强符合标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配备适应老年人、残障人士、母婴、少年儿童需要的方便安全的辅具设备,旅游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适老化设施覆盖率达100%,推动第三卫生间改造。(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残联)

(四)服务更“精心”。

13.提升服务专业技能。着力提高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文化场馆服务人员技能,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开展服务人员专业化培训,推广“一片洁净待宾客、一张笑脸迎宾客、一杯清茶敬宾客、一则故事暖宾客、一桌好菜宴宾客、一份安心慰宾客、一份好礼赠宾客、一个挥手送宾客”的“八个一”模式,推动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服务态度、业务素质等全方位提升。(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14.推广“衢州有礼”服务。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文化场馆开展“衢州有礼”专项行动,推广衢州有礼“八个一”。加强特色化、个性化服务,推动各管理主体设立“优胜劣汰”制度,培育一批大众喜爱、热心热情的优秀旅游服务人员。规范旅游景区质量跟踪、旅游投诉处理、游客回访等机制,实现投诉率逐年下降,满意率达95%以上。(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15.提高讲解服务水准。加快提升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文化场馆讲解员服务水准。衢州市讲解员服务规范,推动讲解员服务标准化建设,开办全市旅游讲解员培训班,每年培训各类讲解员500人次,每年推出10位“衢州有礼”金牌讲解员。(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五)运营更“精细”。

16.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开展智慧景区创建,加强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文化场馆旅游接待能力最大承载量测算,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实现“预约、限流、错峰”全覆盖,持续推进长三角社保卡“一卡通”在A级景区的应用。推出电子游览地图和电子导航,加强交通大数据与旅游出行数据的共享与整合,在旅游场所新建一批数字信息终端设备,实现旅游场所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人流预警等功能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营商办、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大数据局)

17.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旅游景区、景区镇、景区村专业化、连锁化运营,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专业团队,组建“旅游运营智库”,培育5个景区专业运营团队。提升景区镇、景区村运营水平,打造5个专业强、服务优的乡村旅游运营团队。打造民宿集聚村运营团队若干个。(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18.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和高等学校旅游学科作用,加快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实施专业培训计划,提高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镇、景区村、酒店、民宿等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每年安排各类高质量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培育“乡村旅游带头人”100位。(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进度安排

(一)筹备发动阶段(2021年6月底前)。成立“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专题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制定并“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

(二)试点摸索阶段(2021年6月—8月)。开展2021年试点摸排工作,形成试点名单。原则上从“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联盟大道”沿线及周边的景区、度假区、景区镇、景区村、民宿、酒店等选取70个左右单位作为市级试点,制定试点“微改造”项目清单、问题清单,形成试点经验、发挥“头雁效应”。

(三)全面启动阶段(2021年6月—12月)。开展2021年示范点摸排工作,选取300个左右单位作为示范点,制定示范点“微改造”项目清单、问题清单,全面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动,12月底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加快推进阶段(2022—2024年)。形成全面发动、政府先动、政企联动、政策驱动的浓厚氛围,2022年完成“微改造”任务50%,2023年完成“微改造”任务70%;2024年基本完成“微改造”任务。

(五)扫尾收官阶段(2025年)。对少数进度落后的示范点进行攻坚,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迭代升级,确保改造提升任务全面完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各级组织领导。将“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列入全市旅游专班的重要工作,设立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微改造、精提升”日常工作。各部门按照职责和分工,做好“微改造、精提升”各项任务推进。各县(市、区)要依据本行动计划,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确保形成推进合力。

(二)建立协同共建机制。把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与“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联盟花园”、美丽城镇建设、千年古城复兴等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信息共享、资源集成、成果叠加。邀请业内专家、教授成立专家指导团,相关市级部门组建服务团,为各建设主体和基层政府提供专业技术和政策等支持,各县(市、区)参照组建。统筹大文旅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各类资本积极参与“微改造、精提升”行动。

(三)畅通问题解决渠道。培育专业监督员和旅游志愿者,强化对各地旅游服务水平的日常督促和监管。建立线上线下旅游负面舆情系统,畅通游客投诉、监督员反馈、志愿者发现、第三方机构监测四个渠道,梳理旅游场所不合适、不合理、不合情、不合景的“微节点”,进行分析、汇总、立项,理清“微改造、精提升”问题清单,逐一整改销号。

(四)落实项目管理推进。建立全市“微改造、精提升”项目数据库,明确“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名称、具体内容、投资额度、完成时间和责任单位。健全“清单建立—反馈会商—指导推进—综合评估”工作闭环体系,及时掌握进度、加强推进力度、严格评估硬度,确保“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快落地、快见效。

(五)实施专项激励奖励。鼓励示范点开展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风情小镇、景区城(镇、村)、美丽城镇、休闲乡村、美丽乡村精品村、未来社区、优秀历史文化村落、等级民宿、星级饭店等品牌创建,对达到创建标准要求的,予以优先推荐。研究点状供地政策,保障新业态项目用地。统筹省诗路文化带建设资金用于支持“微改造、精提升”工作。

(六)实行督查评价考核。将“微改造、精提升”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适时开展明查暗访和督查督办,全方位考评各县(市、区)的进展成效,并作为年度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赛马”“晾晒”制度,定期通报进度,鞭策后进,推广一批先进案例做法。

  附件:1.衢州市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示范点分解表

2.2021年衢州市“微改造、精提升”试点、示范点名单

附件1

  衢州市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示范点分解表

单位:个

县(市、区)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合计

柯城区

52

30

30

30

8

150

衢江区

49

30

30

30

11

150

龙游县

45

30

30

30

15

150

江山市

52

40

40

40

28

200

常山县

49

30

30

30

11

150

开化县

60

40

40

40

20

200

合计

307

200

200

200

93

1000

 

附件2

  2021年衢州市“微改造、精提升”试点、示范点名单(77个、307个)

单位:个

类别

柯城区(52)

衢江区(49)

龙游县(45)

江山市(52)

常山县(49)

开化县(60)

旅游景区

桃源七里、沟溪休闲农业、九华妙源、花田荷塘、荆溪围棋谷

天脊龙门、药王山、悦龙湾、隐柿东坪、红色千里岗、楼山后、紫微星谷

龙游石窟、龙游民居苑、姑蔑城生态文化园、龙天红木小镇

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仙霞关景区、浮盖山景区、大陈古村景区、秀美耕读景区、月满新塘景区、桃园洪福景区、祈福圣地太阳山景区

黄塘景区、三衢石林景区、梅树底景区

金溪桃韵、霞山古村、七彩长虹、根宫佛国、玉屏公园、花牵谷、龙门景区、御玺贡茶园、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

旅游度假区

灵鹫山旅游度假区(在创)

铜山源旅游度假区(在创)

龙游石窟旅游度假区

江郎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在创)

 

钱江源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

景区城

柯城区(在创)

衢江区(在创)

龙游县(在创)

江山市(在创)

常山县(在创)

开化县(在创)

景区镇

(美丽城镇、旅游风情小镇)

七里乡、航埠镇、石室乡、沟溪乡、九华乡

黄坛口乡、莲花镇、太真乡、杜泽镇、湖南镇、上方镇、峡川镇、后溪镇、樟潭街道、高家镇

溪口镇、沐尘乡、詹家镇、小南海镇、湖镇镇、龙洲街道、东华街道

廿八都镇、大陈乡、清湖街道、保安乡、贺村镇、峡口镇、石门镇、碗窑乡、上余镇、张村乡

东案乡、新昌乡、何家乡、白石镇、球川镇、青石镇、辉埠镇、招贤镇

杨林镇、齐溪镇、马金镇、音坑乡、大溪边乡、池淮镇、桐村镇、中村乡、华埠镇、芹阳办事处

景区村

(艺术村)

余东村、石室村、麻蓬村、三官岭村、七里三村、桃源村、上门村、治岭村、妙源村、茶铺村、弈园村、新姜村、沙湾村、沟溪村、洞头村、余西村、五十都村、斗目垅村、北二村、墩头村、严村村、航埠村、白云村、坎底村、上蒋村、荷塘村、万田村、上铺村、近山村

盈川村、西山下村、贺邵溪村、上宇村、西坑村、湖南村、泉井边村、浮东村、孟姜村、郑家龙头村、西庄村、黄坛口村、红岩村、滨江村、枫树底村、松旺村、洪家村、黄甲楼村、航墩村、王家山村、白坞口村、希望新村、岩头村、社后蓬村

塔石村、真武山下村;青塘坞村;官潭村、后田铺村;茶圩里村、汀塘圩村、周红坂村、团石村;文林村、曹垄村、地圩村、溪底杜村;席家村、荷村村;灵下村、溪口村、石角村;官村村、上杨村;;浦山村、山后村;贺田村、新槽村;康源村、沐尘村;毛连里村、长生桥村

保安村、林丰村、枫石村、南坞村、清漾村、西山村、达蓬村、永兴坞村、耕读村、清湖三村、清湖一村、府前村、达河村、何家山村、大夫第村、早田坂村、大陈村、李坪村、埠头村、毛村山头村、勤俭村、上王村、洪福村、太阳山村

曹会关村、后弄村、濛桥村、路里坑村、江源村、水南村、砚瓦山村、达塘村、郭塘村、黄塘村、西源村、泰安村、金源村、高埂村、纱帽山村、江家村、山溪边村、桥亭村、马车村、长风村、樊家村、徐村村、渣濑湾村、狮东村、天安村、浦塘村、周塘村、钱塘村、梅树底村、田蓬村、聚宝村

金星村、龙门村、下淤村、里秧田村、桃溪村、上安村、东坑口村、姚家村、姚家源村、禾丰村、黄石村、下溪村、密赛村、谭头村、禄源村、张村村、树范村、川南新村、霞光村、虹光村、芹源村、唐头村、古田村、真子坑村、库坑村、北源村、丰盈坦村、柴家村、仁宗坑村、高田坑村

酒店(饭店)

衢州饭店

国金滨江雷迪森维嘉酒店

金峰国贸大酒店

东方文华饭店

丽枫大酒店

常山东方酒店

醉根山房

开化新东方大酒店

民宿

七月上民宿、妙艺原舍、结庐秘境、渡云庐、桥溪别院、云谷雅舍、云里俱源

铺里·九宫格、月明仓屋、畲韵西坑、铺里·鹊巢、雨印茶坪

渔悦·熙园民宿、罗家乡竹尖上的树屋

和睦大院民宿、山田花舍民宿、仙霞驿民宿、西坡·江山民宿、戏水民宿

彤弓山居、自在梅林、村上酒舍,黄冈一号,老油坊

汉唐香府、三缘堂、大源头艺术村落、金凤凰·梧桐苑、晴山·别院、深渡客栈、左岸和源

文化场馆

立春文化展示馆、中国(余东)乡村美术馆、柯城区非遗展示馆、柯城区图书馆

 

龙游县博物馆

江山市博物馆

 

 

注:打为试点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室,衢州军分区,市监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巨化集团公司,各群众团体。

第4篇:精准农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村经济;机遇;挑战

1“一带一路”的内涵

2013年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旨在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传承和发扬传统的“丝绸之路”精神,实现共同发展。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一带一路”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政治互信、经济交融、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并且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助力[1]。

2“一带一路”下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

2.1“一带一路”为农业经济提供新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并且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实现脱贫,在“一带一路”下,我国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发展战略,通过精准识别挑选出需要进行帮扶的产业、区域和农户进行合理的帮扶是精准扶贫的核心。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较为广泛,并且农村农业的基础较为薄弱,三农等问题普遍存在,加上病、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贫困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较为突出的问题。对此,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不仅仅在资金上进行支持,同时还积极开展产业帮扶,改善农村环境,从而实现产业的振兴、生态振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2.2“一带一路”为农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一带一路”中的“带”就是指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欧洲国家形成经济带,实现经济的交流与合作。“路”则是指两个方面的海上丝绸之路,一是从我国沿海经印度洋到达欧洲国家;二是中国沿海到南太平洋。由于涉及的国家及地区非常广泛,这就为我国的农村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丰富了农村资源的输出渠道,推进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

2.3“一带一路”为我国农民提供了交流平台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上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流,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就将我国著名的四大发明传播到了国外,并将国外的文化带回国内。当前“一带一路”为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促使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民通过“一带一路”与世界各地人民形成了信息交流,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一带一路”背景下农村经济面临的挑战

3.1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有待改善

我国农村地区由于长期受封闭思想的影响,缺少与外界沟通的积极性和渠道,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技术、电子移动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使得农民对外界信息的了解程度得到提升,但大部分的农民却存在目光短浅的情况,认为只要过好当前的生活就好,缺乏长期发展的眼光。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转变农民的思想模式,这并非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加大宣传的力度,引导农民及时更新思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需继续引进人才和技术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农村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及经济环境的影响,导致优秀的人才不愿来到农村地区,并且由于农民不愿主动地去与外界进行交流,导致各种先进技术不能有效地被引进,从而严重地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比如前几年我国开展的西部大开发,积极的倡导各种优秀的人才投身到西部的建设之中,旨在缩小东西部的经济差距。但由于技术相对落后,不少大学生毕业后都想留在城市发展,使得西部经济发展短时期内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较差,使得大量劳动力都涌入了城市之中,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严重,无法推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求各种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融入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改善当前农村落后的状况,为农村经济发展开创全新的局面,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强人才和技术的引进,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4结语

第5篇:精准农业前景范文

在开发旅游、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 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高执政能力。

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执行。为此,支部始终把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新一届领导班子、全体党员,深刻领会支部是一面旗,党员是一盏灯的道理,以学习促发展。为了提高觉悟增强素质,组织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参观学习。全体党员、两委干部为集体的公益事业纷纷捐款,王书记带头捐款一万元,并参加义务劳动,每月定时召开党员大会,总结报告支部工作,听取党员意见,讨论研究文湖景区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每年“七.一”前夕,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选优秀党员活动,优秀的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不合格的给予批评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村委组织的义务劳动大家都积极参加,外出不在的党员,妻替子代,老党员不能出勤的,自愿出钱用财力来尽自己的义务。这样使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高,党的领导核心得到巩固。大家称在新一届两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党员身份亮起来了,先锋形象树起来了,服务百姓干起来了。

二.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随着村委的积极扶持和国家减免农业税、粮食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民负担减轻,生产热情高涨,全村经济运行健康向上,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387余万元,人均纯收入5488元。在农民生活富裕的前提下,村委十分重视农民的精神需求。在20xx年9月29日举办了首届旅游文化节,每年召开“元旦”茶话会、“三八”庆祝会、“七一”表彰会、“九.十”座谈会等。20xx年底策划了“五好家庭”、“模范村民”评选活动,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每户一块挂在最醒目的地方。在中国移动的支持下,建立了**村农村网络文化站,方便村民查阅种植、养殖等资料,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放射村民喜闻乐见的内容,为村民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市图书馆及北京光华科技基金会的捐赠下,我村图书室现有藏书一千五百余册并有专人管理,方便了农民的学习、参考。20xx年初,在省图书馆的协助下,开设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配备电脑、投影仪、支架银幕,接收最切合农民实际的资源,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卫生所医务人员认真负责、药品齐全,为农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受到农民的好评。另外,面积3万平方米的体育活动中心正在筹建中,为日后农民健身提供了场所。

三. 开发旅游事业、构建和谐新村

汾州文湖景区地处**市区东侧,总规划面积1744.05亩,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区域。文湖景区交通便利,即将竣工的**路东段直达**村,进而连接城市各主干道、太汾高速公路,新307国道与景区道路接轨。**村内的**塔,是中华第一砖塔,系部级文物保护单位。

a 文湖景区分为两大区域:风景区和景区附属服务开发区。

(一)风景区:以古建筑艺术、古文化、山水风光为主题。

(二)附属开发区:以服务景区、完善景区功能和拓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开发区。

b. 总体规划项目及主要景观

1.**新村: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建设。新村配套完善、功能齐全。

2.**塔文湖旅游景区:以**塔、文湖为主体的旅游观光,为**市人民提供一所良好的休憩园区,并吸引国内外游客成为新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3.**王府:**王府现存于**南大街,由于城市的开发,其位置不适保护,迁建到景区内既保护了文物又增加了景区的文化价值。

4.汾州孔庙:汾州孔庙在**历史文化地位很重要,但已经不存在了,只能按制新建。

5.古汾州八景:将卜山书院、汾水行宫、马跑神泉、烟笼贤阁、雨渍仙碑、彪岭樵歌、文湖渔唱、鹤鸣古洞迁建到景区内。

6.历史文化建筑:新建王文素纪念馆、名人馆、再建三贤故里坊和访贤桥。

7.水系景观和生态景观:恢复城市水系,进行造景。

8.旅游商店:在景观区和附属开发区之 间布置了旅游商店、土特产品店和汾州名吃街完善了景区功能。

9.城市服务工程:兴建**市建材市场、家居市场及文体文化活动中心。

10.环保建材工业园区:生产环保型建材,减少环境污染。

11.生态农业园区:重新整理规划后的土地,整合资源,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的农产品及农产品深加工。

c.文湖景区具体开发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

e: c在**市汾州文湖景区协调领导组的指导下,由**市**农工贸公司自主开发,目前已投资50多万元,硬化道路6.86公里,铺油路1万多平方米,投资46.3万元用于迁坟建陵(迁坟286座),投资280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设施,文湖景区占地1744.05亩,补偿土地费1044万元。迁移国防光缆两千余米,赔偿66208部队材料费15万元。投资10万元在**塔周围安设了四盏射灯,塔内安装了十二生肖,引进城区3号线路两千多米,高标准路灯四十盏。办公楼安上暖气、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已经普及。这些工作为景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xx年5 月12日举行了 “汾州文湖景区”奠基仪式。**小学是历史上有名的太极观小学,在“公勇诚朴”的校训下,培育出名扬中外的“冀氏三杰”。近年来村委每年投资3万多元改善办学条件

2.文湖景区建设情况。文湖占地面积为398.6亩,湖水深度为5.1米,需挖土方107万左右立方米,概算投资1339万元。文湖的防渗工程已投资916万元。到目前为止湖体已竣工,假山已经成型。

3.**路东段全长1260米宽60米。所属**村地段的前期工程居民搬迁工作已开始实施,村西旧砖场圪洞内树木已全部移植。目前**路东段基本路面已经全部硬化。

4.景区绿化面积已完成栽植面积75亩,栽植各种风景树5000多棵。总投资82万元,基本按照今年总体目标完成。

5.**塔广场:设计面积为30000平方米。一期拆迁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广场建设:直径为30米的声控喷泉,面积为5万平方米的停车场,第三产业商业开发区正在筹建中,周边绿化紧相随,到年底全部完成。

6.汾州大戏台:目前主体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已投入130万元。

7.望阳路拓宽全长1380米,宽30 米,需添土方27.6万方,现已基本成型,两旁树苗全部栽植

第6篇:精准农业前景范文

  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湘西十八洞村学习考察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到十八洞村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回来之后,将学习感悟记录如后。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有个十八洞村。村旁山中有18个溶洞,洞洞相连,深不可测。这个苗族聚居的山寨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中心地带,全村225户,939人,人均耕地0.83亩,长期陷入贫困。2013年11月3日,来到在十八洞村,在苗族贫困户施齐文家中看望,坐下来同一家人算收支账,询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察看了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勉励一家人增强信心,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十八洞村风景优美,有“小张家界”之称。曾经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里的贫穷。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仅1668元,仅为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的18.8%。而如今的十八洞村,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如同凤凰涅槃,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外国元首,“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经验从十八洞村出发,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一、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规划引领,实施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是“六个精准”解决“四个问题”。十八洞村在深刻理解上述精准扶贫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以规划为引领,通过制定全村整体发展规划、扶贫脱贫项目规划和农户个体脱贫规划等系列规划,实施精准发力。一是工作队严格遵循提出的精准扶贫“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为十八洞村制定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二是在全村整体发展规划的统领下,十八洞村结合“五个一批”制定了一系列相互支撑的扶贫脱贫项目规划。三是在全村整体发展规划、扶贫脱贫项目规划的基础上,工作组通过精准识别,根据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实际困难,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将贫困户落实到具体的扶贫项目中,为贫困户制定个体脱贫规划。

  (二)坚持党建先行,增强内生动力。花垣县委县政府以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和青年民兵突击队建设为载体,以转变观念、提升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为方向,形成了“党建先行,增强内生动力”的经验。一是精选驻村帮扶工作队。2014 年 1 月,花垣县委组建成立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队,长年驻村开展工作。工作队进村挨家串户访贫问苦,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工作,真正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二是加强村支两委建设。工作队召开选举大会,推选年轻有为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推选致富能手担任村主任、村支两委成员。配备建制专干为村主干,增配 9 名村主干助理,并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筑牢了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组建青年民兵突击队。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把村里 20 多名在家的年轻人组织起来,组建“十八洞村青年民兵突击队”,帮助村里欠缺劳力的农户编竹篾条、糊泥巴墙、铺青石板,使全村“五改”工程稳步推进。

第7篇:精准农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0-0115-03

1 概 述

现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民众衡量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标准,旅游业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旅游业作为与第一、二产业快速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10%左右,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产业。贵州也将旅游业定位为服务第一、二产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自十以来,党中央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到国家战略实施层面,在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省,扶贫攻坚的“当头炮”已经打响。而今,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的方兴未艾,旅游业逐渐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的新动力和新机遇,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还有助于提升贫困群众的文明素质,有助于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小康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建设美丽乡村主要原动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成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的新路子、新举措。

2 旅游产业的战略定位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政策 保障

2.1 国家层面对旅游产业的战略定位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到“十二五”末期,把我国的旅游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的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2.2 贵州省对旅游产业的战略定位

2012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贵州建设成“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贵州旅游业的战略方向,并把“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支柱产业来培育。贵州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推动贵州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业,使贵州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同时还确立了“十二・五”时期将贵州省建成旅游大省,到2020年建成旅游强省的“两大战略目标”。“十三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山地旅游大省、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的新部署,把旅游业列为全省“三大长板”之一。

旅游产业战略地位的提升,不仅得益于旅游业对GDP的贡献,更得益于旅游产业链的扩展壮大,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就业率的提升和发展绿色经济的贡献。

3 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坚实 的依据

3.1 近三年旅游业对全国GDP的贡献

2000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产业规模、接待能力和发展实力不断提升。

2014年,国内外旅游37.28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人民币。

2015年,国内外旅游人数达40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

2016年上半年,国内外旅游人数达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旅游总收入2.25亿,增长12.4%。旅游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3.2 近三年旅游业发展对贵州经济发展的贡献

近年来,贵州省旅游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贵州接待游客3.21亿人次;旅游接待总收入2 895.98亿元,旅游业增长在全国名列前位。2015年贵州省接待游客3.76亿人次,同比增长21.30%,旅游总收入3 512.82亿元,同比增长17.12%。2016年上半年,贵州省接待游客2.5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

2 241.35亿元,同比增长41.10%。其中仅2015年一年,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593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42%,旅游收入705.9亿元,年均增长31.7%。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已位列全国15位,接待总人次位列全国17位。旅游战略支柱产业地位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建成旅游大省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而今,国家从战略层面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务实有效地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为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一缕春风。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大发展的一股生力军,不仅有利于带动GDP的增长,还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

据《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正成为促进农民就业的主渠道,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推动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和实现农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4 现阶段发展乡村旅游已有的措施及成效

今年,国家旅游局会同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十二部门正在制定《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2.26万个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全国各省纷纷针对旅游扶贫特别是乡村旅游扶贫频频出招。

通过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旅游电商推进、万企万村结对帮扶、乡村旅游创客、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等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推广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旅游扶贫在全国的推广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型。

目前,贵州省深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各项工作逐步完善。100个景区建设将陆续竣工;全省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景区景点打造进一步深掘;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省际、省内高速公路、高铁的迅速拓展,为发展乡村旅游,吸引省内外游客提供了根本保障。

伴随着旅游供给侧改革成效的初显,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已突破3000个。近5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贵州近64.7万人脱贫。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打赢扶贫攻坚,助力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民生的关键,也为生态保护、脱贫攻坚插上了旅游的翅膀。

同时贵州通过构建以产业为基础、园区为平台、企业为龙头、农民为主体的总体思路,构建的“园区+”的发展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得到试点推广。

目前,全省农业龙头企业2 686个,农民合作社31 434个。省级工业示范园区385个,从业农民484万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0家。为贵州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发展、推动精准扶贫提供了良好示范。

5 乡村旅游扶贫仍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

5.1 游客的井喷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矛盾

2015年贵州乡村旅游共接待1.593亿人次,乡村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然而,游客的激增使旅游地的承载能力受到严重考验。为应对猛增的游客数量,大量对游客预期数量估计不足的经营户不顾长远利益,以提供价高质低的产品和服务应对扑面而来的游客。

同时,对游客预期的估计不足,导致乡村旅馆严重超载、餐饮质量大打折扣;随着私家车出游的人数增多,乡村旅游地停车位的容载量也经受严峻考验。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引致游客的不满,对乡村旅游地品牌形象的塑造、增加游客二次旅游的兴趣等方面都带来不利因素。

5.2 游客需求的多元化与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的矛盾

乡村旅游形式的主要以农家乐、农产品采摘、、垂钓等方式经营。单一化的旅游产品使得乡村旅游虽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地理位置等优势,但伴随着游客需求的多元化,复杂化,单一的旅游形式已不足以吸引游客。

同时,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的欠缺,导致服务质量不能达到游客的预期,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及单一化的旅游产品成为制约乡村旅游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5.3 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与旅游扶贫思想认识不到位的 矛盾

由于部分地区特别是贵州部分地处偏远的山区,经济发展滞后,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战略及措施的认识不到位,致使部分地区缺乏发展乡村旅游及开展旅游扶贫的政策支持、自然条件和发展动力。少数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和商户也由于缺乏大的范围和政策环境、处在自主化经营、简约式经营的境地。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农民从事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也不高,经营的产品难免同质化、单一化。加之对外的宣传不利及经营手段的单一,导致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并以此实现旅游扶贫显得困难重重。

5.4 对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不了解及乡村旅游宣传不到 位的矛盾

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与扶贫有效结合、单靠农户、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迫切需要政府的引领和政策支持,现如今,贵州许多地方政府已将当地的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或支柱产业。实施供给侧改革,助力旅游扶贫,政府应充当“抬头兵”应“打头阵”,然而,部分地区处在产业转型的过渡期,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旅游经济的责任意识还不到位,政府疏于对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扶贫措施的重视。

此外,部分地区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停留在过去对景区景点的开发和扶持上,而今,旅游产业发展已迈入新时期,因此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景区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成为实现旅游扶贫的新理念、新方式。

此外,部分地区虽坐拥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然而由于缺乏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整理和打造,致使旅游资源未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此外,由于缺乏对乡村旅游宣传平台和措施的打造,也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知识经济及信息爆炸的当下,“藏在深闺人未识”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宣传模式已不适用当下发展的需要,如何探索出一条既解决宣传成本又起到宣传效应的发展模式,成为需要深思的问题。

5.5 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和剩余劳动力素质亟待提 升的矛盾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步入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旅游业相关产品借力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和推广已成为宣传推广和营销的主流,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同步经营也成为旅游营销的发展趋势。

然而,乡村旅游的营销和推广由于从业者文化水平较为低下,对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尚处于不了解状态,传统营销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旅游电子商务人才,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让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寻回乡愁、推动农民返乡致富、走一条既符合生态发展、又增加农村收入,推动贵州地方经济的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实现旅游扶贫必然要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面对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的困难和瓶颈,笔者认为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6 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扶贫,助力农村剩余劳动 力转移的建议及对策

6.1 政府主导、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实力、深掘及打造好 贵州旅游产业整体品质

随着贵阳到广州、长沙、上海、北京等地高铁的相继开通,贵阳已进入“高铁时代”,结合“县县通高速”的契机,政府可依托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建成,加强对外宣传及景点打造。以政府牵头、村民参与、企业加入等形式打造高速公路沿线景点,为推动乡村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做好基础设置建设。

同时,政府和企业利用大数据为基础对乡村旅游地游客量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控,通过开展区域间的合作、互惠等方式,避免出现游客在知名旅游地区扎推的情况,提前做出有效预测、为游客的分流做好预案。

6.2 打造运用好新时期网络平台建设,助力乡村旅游的 宣传和营销

以“大数据”为基础,加强对农村地区旅游从业者的网络营销技能培训,利用大数据将贵州旅游商品、农产品、特色民主文化推向世界。同时,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新契机、加强对旅游网站、旅游APP、旅游公众号等的维护和开发,联合农村淘宝、去哪儿、携程、地方电子网络营销平台等新的营销平台,为地方乡村旅游的营销和推广找准运营商,解决“走出去”的问题。

6.3 树立“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和理念,破解乡村旅游 自主经营、独立营销的困境

贵州在近年的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旅游协会+农户”、“政府+公司+农户”、“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农村合作社+村民”等多种富有个性的,社区参与、民主管理的贵州乡村旅游模式,使乡村旅游成为贵州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政府牵头,应将上述模式发展的经验和成果汇集成案例库和培育成示范点,在全省各乡村旅游地区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培训。

同时,可探索结对帮扶及合作交流等形式,开展区域之间发展乡村旅游的交流和合作、形成结对帮扶、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

6.4 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 革和转型升级

结合贵州“县县通高速”的契机,将原来分散各地的景区、景点集中连成一片,打破地域之间的地理限制,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坚实保障。

此外,旅游产业及企业的转型升级对发展乡村旅游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对乡村旅游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推广、通过寻找乡愁、美丽乡村、四在农家等建设,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助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6.5 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乡村旅游地服务产品的研发,加 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 平和提升旅游地品味

通过免费向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发放《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读本》,分级分类定期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帮助从业者树立文明服务、主动服务理念,掌握接待礼仪礼节,更好地服务游客。夯实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7 结 语

综上所述,要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必须走推动乡村旅游全域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服务国家扶贫战略,带动农民通过从事旅游脱贫致富、顺利完成剩余劳动力转移。

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扶贫同时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旅游业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服务广大群众的有效方式,代表着今后旅游业及社会发展的大方向。

通过探索“大数据+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理念和方式,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通过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升旅游品质、通过提升旅游品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使农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农民的信心真正树立起来、农民的生活真正富裕起来,真正打赢脱贫致富这场大战。

第8篇:精准农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广东旅游业;转型;红色;蓝色;绿色

过去五年,广东旅游业总收入平均增速13.1%,已占广东省gdp的8%。每年上百万的出国旅游人次,奠定了广东成为全国最大国际客源输出地的位置。与此同时,广东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却并非如此“显赫”。用国家旅游局某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广东旅游拿不出非看不可的项目,而这正是广东的弱势。因此,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的广东旅游业正在积蓄再次勃发的力量,塑造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目的地。

省政府明确提出:广东力争到2010年建成辐射全国、影响亚太地区、具有一定国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出入境的客流中心和集散地。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根据广东旅游资源的实际,笔者认为应该让广东旅游出现红、蓝、绿三色争辉的局面。将广东建设成游客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反复看的旅游目的地。

一、红色

(一)红色革命旅游

红色革命旅游的内涵,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等载体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发展红色旅游,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红色年代里的那种超越生命极限的奋斗精神也是经济创业进程中的宝贵财富,并以此作为教育下一代的精神理念。所以,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也是广东旅游产业的创新主题之一。

广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活动较早的策源地之一,因此,革命史迹特别多。例如在广州就有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起义纪念馆、烈士陵园,惠州有叶挺纪念馆,梅州有元帅纪念馆等,而汕尾市更是全国13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国家有关部门曾联合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组织规划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包含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大部分重要纪念地和标志物。但拥有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国第一个农会组织、第一个红色政权等重要史迹的广东,却未被列入‘重点红色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广东的很多革命史迹,如农讲所、红宫、红场等,符合《纲要》中提出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八个方面内容”,如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建军等重大事件,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奋斗历程等要求。但在《纲要》内,广东却只有4地列入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对全国推动广东红色旅游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起码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可能对这些史迹只能‘望文生义’、‘凭空遐想’。

笔者认为要把广东红色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形成重点红色旅游区。并组合‘广州-惠州-汕尾-梅州’等广东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更多人们能了解广东在中国革命史上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发展广东红色旅游的时候,有两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是开发方式的简单化、程式化,许多景点都是博物馆陈列,很难对游客产生强烈吸引力。二是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必然存在生命周期问题,应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中,融入到“和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红色旅游的战争题材是和平年代里人们十分感兴趣的旅游开发方向,应利用战争遗迹进行战争场景再现,策划穿越、探险、竞赛等参与性项目,提高游客的兴趣。许多红色旅游的战争遗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经典战役都在同一地点发生,胜败存亡,大相径庭,全面演绎这些历史的场景,对历史事件的展示更加丰满生动,必然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发展广东的红色旅游有三个“不要”需要注意,一是不要把红色旅游做成纯教育型的,要考虑一般旅游者的需求;二是不要改成运动式的,要注意旅游者的兴趣,把教育的功能寓于旅游活动中,切实作为一种产品来开发;三是不要搞成公费旅游。对于一些教育基地,价格相对低一些,对青少年更有教育意义。

积极发展广东红色旅游,需在三个方面深化认识。第一,“红色”是“旅游”的基调,必须坚持主题的严肃、定位的准确,舍此难以实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的目标;第二,“旅游”是“红色”的载体,应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实施“旅游精品线路”的基础建设;第三,“红色旅游”的含义与范围有明确的界定,此外的景点是否称得起“红色旅游点”,要精心推敲、力避随意。

(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山旅游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公里。是世界地质公园,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部级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方圆319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故称丹霞山。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比较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丹霞山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笔者认为应该依据国家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和旅游区规划的有关法规和要求,在积极有效地保护风景资源的前提下,整合丹霞山及其周边的各类旅游资源,以国际国内旅游规划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对丹霞山旅游发展条件进行深入研究,突出生态旅游主题,同时要融入地方文化特色,重点对丹霞山旅游开发进行综合性战略谋划,并提出相应的品牌战略、市场战略和综合对策,为丹霞山风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强化“大丹霞”的概念,将丹霞山放在世界范围进行研究,并与美国等国外多个国家公园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丹霞山的实际,以“跳出旅游发展旅游”的思路对旅游与经济、旅游与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与居住四个方面的关系进行多元思考,创立新型的产业联动的发展模式,强调保护和发展、改善和优化、控制和监管之间的平衡,努力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成生态目标、品牌目标、社会目标三个方面的目标,把丹霞山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二、蓝色——滨海旅游

广东是海滨资源大省,全省可供开发的滨海沙滩有174处,沙滩长达572.1km;沙滩、海水、环境良好,大角湾、青澳湾、巽寮湾三个达到a级标准,大角湾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省现已建成的滨海旅游区达30多处,开发的数量仅占全省滨海沙滩总数的二成。区位方面,广东位于南亚热带,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多个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比邻港澳台,市场条件良好。广东应加紧进行粤东、粤西区域旅游规划和重点景区、景点的规划;濒临南海的广东省大陆海岸线总长3000余公里,岛屿众多,但在这条海岸线上滨海度假游却并未形成“拳头产品”。因此,有关部门应筹谋高起点的海滨景区规划,以顺应广东旅游业从“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转变的趋势,打造广东的“亚龙湾”。广东有八个旅游休闲度假区:阳江海陵岛、湛江雷州半岛、深圳大鹏湾、惠州大亚湾、汕头青澳湾、汕尾红海湾、江门川岛(上川岛、下川岛)。

应对激烈竞争,广东海滨旅游开发建设要尽量形成自己的卖点。卖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部分设施有独特性,如度假环境最佳,可以是服务最好,也可以是有独特而鲜明的主题。广东众多的海滨开发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有吸引力的休闲地,以邻近城市居民为市场主体;二是有想象力的度假地,这是目前广东的发展重点;三是有魅力的居住地,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发展“第二住宅区”。 要创造一个有想象力的度假地,要选好海滨度假开发突破口。要从海滨旅游的无主题开发到主题性开发;要从传统的海面旅游向空中、水下发展;要建设高星级的度假酒店;要精心选择真正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要创建文化旅游区;酒店装饰要有地方文化氛围,海滨的众多石头要好好利用起来;要把岭南文化的各种地方文化与海滨度假区结合起来,建设潮汕文化味、雷州文化味、广府文化味的海滨旅游区,努力发展具有中国南方文化特色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简单地仿建夏威夷风格、马来西亚风格、南非风格的度假酒店不是可取之道。广东具有良好的潜水、珊瑚、红树林资源,要开发得更有特色、宣传得更好。

吸取国际国内海滨度假的成功经验,广东海滨度假区开发的要点有四个:一是尽量整体开发或大地段开发,避免小地块切割开发;二是确保低层、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三是加强环境整治,协调风格和色彩;四是将高中低档市场在地段上分开发展。各级政府要编制高水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积极招商,形成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和调控能力,积极、高效地为企业服务。

三、绿色——农业生态旅游

农业生态旅游是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的一种旅游开发类型。发展广东农业生态旅游,对广东增创经济新优势,发展农业生产和发展旅游业都有重要作用。

广东农业生态旅游旅游有很好的条件 :有区位、客源、资源的优势,农业富于特色。但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景区总体规模小,没有很好形成其独特的完整性。2.缺乏综合性的观光休闲农业场所,休憩服务设施不足,游客逗留时间短。3.有些农业旅游项目粗糙、缺乏文化教育内涵、只会收门票。4.受气候条件和农时季节的影响,农业观光旅游时间具有季节性,淡旺季的反差较为明显。5.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以乡村自主开发较普遍,经营者素质一般不高,管理还不够规范。6.旅游景区一般缺乏整体规划,绿化美化较差,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薄弱,保护设施和宣传力度也较差,卫生条件不够完善,缺乏具有一定农业知识或环境保护知识的导游。7.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旅游收入90%集中在粤中的珠江三角洲,而次发达地区的粤北、粤西和粤东,从旅游自然资源来看,粤北最丰富,但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

因此,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要深入进行客源市场分析,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旅游基础和经济基础等,避免投资太多和盲目开发,还应根据区域差异的特点,保证旅游开发区域的协调性。

粤东区农业发达,丘陵平原土地肥沃,沿海气候温暖湿润,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发达,饮食文化独特,茶园、茶场、果园等也很有地方特色。因此该区应在休闲农场、观光茶园果园、休闲渔业以及潮汕饮食文化方面大做文章。

粤北区森林资源丰富,山地丘陵多,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比其它区低,且境内多溶岩地貌。粤北可以说是广东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区可以山地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发展野生动植物观赏景观、少数民族村、畜牧租赁农庄、狩猎场或珍稀动物饲养基地等旅游产品,也可发展反季节蔬菜和以当地土特产为主的第三产业。

粤中区是农业发达的经济区,是我国最大的甘蔗、塘鱼和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和全国三大蚕桑产区之一,也是广东最主要的商品粮产区。目前本区开发的农业旅游项目最多,有依托三高农业示范区发展起来的顺德龙江农业生态旅游区、均安生态乐园、中山海上庄园、深圳青青世界、番禺横枥现代化观光农园、从化荔枝庄园、三水万亩荷花世界、陈村花卉,以及依靠高科技发展起来的珠海农科奇观等。因此,该区可以高科技农业、水乡农耕、花卉水果、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等为主题,充分利用广州、深圳、珠海三大经济中心,发挥区位、资源、客源市场以及旅游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合理开发一些生态农业大观园、高科技农艺园、水果观赏采摘园、花卉中心、休闲渔业等。

粤西区以沿海丘陵台地为主,光、热条件优越,为广东省最温暖的地区,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粤西应立足当地农业热带性强的特点,注意农业旅游环境的建设,发挥本区热带地理位置和海岛众多的优势,开展热带作物、热带水果、海洋水产品等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从广东省提出的发展旅游“大区域”的设想看来,在粤西区可发挥湛江海洋和生态农业优势、茂名水果和工业旅游的特点以及阳江山地和海岛风情,使之形成“西三角”来拉动当地旅游业,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与“珠三角”不同的区域旅游特色。

发展广东农业生态旅游似应注意如下几点:1.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将促进主体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今后农业开发的方向之一,应把它作为推动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模式去开发,成为发展广东旅游业新的增长点。2.在发展广东省农业生态旅游时,应充分认识到农业旅游的区域性、自然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开发时不应过分依赖非自然性的农业技术和刻意追求人为的造景,要在农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基础上,保持一种自然生态农业景观和乡土气息浑厚的民俗文化。3.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在保护与优化的前提下,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全面规划,突出农业区域性的特色,避免重复布点,这样才能开发出生态环境优美,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促进农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广东作为全国的旅游大省转型期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决策者只要很好的抓住着力点:那就是在红、蓝、绿三种颜色上认真打造游客想看、可看、耐看的旅游景点,广东一定能够实现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粤旅游业步入重大转型期.从国际客源地转型目的地[n]. 南方日报(网络版),2006-11-30.

[2]邓海建.红色旅游不能变味[n].济南日报,2006-05-10.

[3]胡键,苗枫.人大代表:广东应成重点红色旅游区[n].南方日报,2005-05-10.

[4]温秀.红色旅游,前进中的审视[n].中国旅游报,2006-4-3.

[5]陈南江.应对激烈竞争,打造广东海滨度假品牌[n]. 南方日报,2004-07-20.

[6]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

[7]卢云亭,刘军萍,等.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第9篇:精准农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 四轴飞行器 农业 应用

引言

由于四轴飞行器[1]用于药液的喷洒不会受到地形等外在因素的约束,而且可以与作物之间的距离稳定在2m左右,在很小的空地便可起飞对农作物进行药液的喷洒,且在气流的推动下形成药雾,直接减少了农药液的流失量,喷洒的农药在作物~面上覆盖率越大,其防治虫害的效果就会越好,同时节省了农药的用量及水的用量,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物资的消耗。农用四轴飞行器的使用最大程度的减少了人接触农药的时间,保证了人的生命安全,减少了沉重的体力劳动,也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背景与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控制技术与现代化控制理论的发展,四轴飞行器渐渐的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而且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四轴飞行器是由多组动力装置组成的飞行平台,它由无刷电机驱动螺旋桨组成单组旋翼动力系统,由惯性导航系统、飞行姿态控制系统、GPS或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电子调速器等系统构成。可以实现定点、定高悬停等飞行动作。四轴飞行器作为一种结构新奇、性能出色的无人飞行器,运用了众多方面的高新技术,具备重要的应用前景。

二、特点与优势

与固定翼和直升机等一些常规的有人或无人飞行器相比较,四轴飞行器因其简单的系统架构和独特的结构有十分显著的特点与优势。

(1)结构简单。因为四轴飞行器并不用专门的反扭矩桨,可以通过自身的独特结构使飞行器扭矩平衡,而且采用多螺旋桨结构可以提高负载能力。

(2)以大容量的电池作为动力的来源。环保,无污染。

(3)可以垂直起飞降落,在空中定点悬停、按预定航线飞行等,还可在较小的空间里飞行,不会受场地的限制。

三、应用方向

3.1在农业植保上的应用

伴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大量人员不断地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力,然而这样的快速发展却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国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基本农田每一年都要进行繁重的农药喷洒作业,农作物的灾害防范与治理的任务十分的艰巨,且每一年我国由于喷洒农药而导致中毒人数也非常的惊人。随着我国对农村的土地政策的转变,很多的农民开始农场化管理农田。农场化管理农田就必须有相应的先进生产技术作为配套保障,才能最大限度的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而在农作物植保喷洒方面就表现得尤为突出。四轴飞行器以其良好的飞行性能,可以实现携带农药在农作物2m高处进行喷洒作业,喷洒均匀,效果良好,最大限度的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实现了高效率的喷洒。

3.2在农田信息搜集上的运用

精准农业是现如今世界各国农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目前,用来获得农田信息的方法主要有大型的飞机进行航拍、卫星遥测等传统方式。[2]传统的农田信息收集技术获取的农田信息并不精确,且受限于作业周期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其实时性较差且易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很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和获取信息的需求;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且农作物品种繁多,农民多以小规模种植为主,为了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去实现精准农业,能从较低的高度去获得农田基本数据的系统有着更好的前景。而四轴飞行器的优点就是能够悬停和垂直的起降,能从较低的高度去获得农田基本信息,且不易受到农田空域气象环境的影响,更不用去对农田进行破坏性的采集样本,且更容易收集到精确的农田基本信息。在现实运行的过程当中,能很大程度上代替人工操作。可以通过在四轴飞行器上挂载不同的传感器来收集不同的信息,满足大面积土地信息的获取,还可以利用四轴飞行器的航拍系统与无线图像传输系统,从高空对农作物的受灾情况进行实景拍摄和实时监控,协助有关部门去制定防灾方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四轴飞行器低空农田信息收集系统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四轴飞行器在农业应用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随着后续的研发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会对农业的各个方面带来一场变革。农用四轴飞行器技术的应用,将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向高科技农业时代迈近了一大步。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