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

周星驰经典语句精选(九篇)

周星驰经典语句

第1篇: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

《西游降魔篇》的票房今天过了十亿,给那些说星爷老了的人狠狠一个耳光。是的,星爷终究会老,但他已将一个无厘头的时代献给了我们,这还不够吗?

好的喜剧电影很多,但能将喜剧做到如此纯粹的,只有一个。纵观近年颇受好评的喜剧电影,如《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泰囧》,都有一个共同点,靠多个巧合的叠加碰撞来制造笑点,而周星驰的风格则不同,仅靠简单的造型、动作、语言就能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位华语喜剧电影的奠基人,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无厘头。在《行运一条龙》里,星爷当众撕开女同学的上衣,然后又痛不欲生,告诉我们无厘头是夸张;《月光宝盒》中一开始对星爷马首是瞻的小弟,在他跟妖精打斗时集体装死,告诉我们无厘头是讽刺;《喜剧之王》那句“小姐,如果你非要叫我跑龙套的,可不可以不要加一个‘死 ’字”,告诉我们无厘头是自嘲。周星驰对无厘头的诠释,影响了不少后来的喜剧电影,也影响了整个80年代的年轻人。

近年流行的诸如“屌丝”、“高帅富”的词语,出自百度李毅吧,这种亚文化叫做内涵。当无厘头遇上网络,便成了内涵,这是一种文化传承。周星驰电影中的酱爆、石榴姐、八两金……不就是大家口中的屌丝吗,而周星驰本人,更是教父级的屌丝。细想一下周星驰的电影,会发现套路都是屌丝逆袭成功,最后与女神在一起。事实上,无厘头只是周星驰的风格,而他影片的精髓在于诠释平凡小人物的苦涩与梦想。作为小人物的最佳代言人,周星驰受到热捧是理所应当的事。

2011年,网友将周星驰电影的片段剪辑在一起,配上五月天的《你不是真正的快乐》,看哭了无数网友。戏外的周星驰,如那首歌曲一样,并不快乐。他的搭档田启文说:“周星驰像武侠小说里的孤独老人,让别人无法靠近。”而曾经的女友朱茵感慨她比周星驰幸福:“我有不少朋友,有心事可以找人倾诉。他的交心朋友不及我多,他会比我惨。”1994年,周星驰自己也说:“我相信没有太多人会喜欢我的为人。”

在《西游降魔篇》的重庆见面会上,现场观众问星爷:“如果给你再来一次的机会,你还会做电影人么?”星爷说:“如果再给我一万次机会,我还是会做电影人。”作为一个人,周星驰并不完美;作为一个电影人,周星驰是华语影坛最趋近完美的喜剧大师。

第2篇: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

摘 要:“无厘头”是周星驰电影的标志,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周星驰电影的代名词,而周星驰电影也往往被人们看作是“无厘头”电影。“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特点就是运用语言世界的偏离,常见的偏离主要有语音偏离、词汇偏离及语法偏离。

关键词 :周星驰电影 无厘头 语言偏离

一、“无厘头”词语的溯源

关于“无厘头”话语的起源,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但并非没有道理。[1]其二,“无厘头”原是广东顺德的方言,是骂人的话中最狠的一句,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行,很没用。[2]

“无厘头”语言被人们熟悉源于周星驰的电影,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周星驰电影的代名词。电影中呈现的“无厘头”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反常规:不仅跳跃性强,而且颠三倒四,其语言运用不仅违背了语言本身的规范性,更背离了人们日常的说话逻辑。“无厘头”语言,通过一种调侃的方式表现出来,不单单是为了娱乐大众,更有其自身的社会内涵和韵味。

二、周星驰电影台词语言的偏离研究

中国修辞学界吸收法国新修辞学和比利时列日学派修辞学的成果,引入了“零度”和“偏离”这两个概念。所谓零度是指正常规范的话语修辞状态;所谓偏离是指对语言常规的破坏和违反,英文作“deviation”,又译作“变异”。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指出:“修辞学不能回避现实,现实是一切都是对理想状态的变异和偏离,不过程度有所不同罢了。”[3]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语言风格的生成同语言规范的大胆偏离是分不开的,偏离是周星驰电影台词最大的特色,在语言上具体表现为语音偏离、语法偏离及词汇偏离。

(一)语音偏离

语音偏离是最常见且活跃的一种语言偏离。其中,巧妙地运用同音字而构成的谐音、运用对仗而构成的押韵更是典型的语音偏离。

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的语音偏离指的是利用词语音同、音近构成的语音偏离,虽然字面上是甲词,实则表达的却是音同或音近的乙词,构成谐音偏离,从而达到现“此”而隐“彼”的效果。例如:

食神:这条鱼就像——就像受到辐射污染一样,看了我都想呕吐了,你还叫我吃啊?零分!回家好好反省反省,你就是多了块鱼。

厨师:不是多了块鱼,是多余,你呀,你根本就是多余呀你。(《食神》)

台词通过“鱼”和“余”的谐音,来讽刺做菜人的多余。这样的偏离,从具体的事物转到电影人物身上,带有幽默、反讽的意味。

2.巧用押韵

“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汉语的语音声调平仄相对,音节单双相对,巧妙地运用这一类语言特色,能使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从而达到加强节奏的效果。正如臧克家所言:“押韵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

周星驰电影台词的押韵并非语言学修辞手段中严格意义上的押韵,大多只是强调句尾语音合韵,却创造出了特有的“无厘头”式的幽默效果。例如:

图画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

棋盘里,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唐伯虎点秋香》)

在这四句诗句中,传统意义上刻板、工整的押韵套上了“无厘头”式的诗句,可谓大胆创新,独具一格。

(二)词汇偏离

一般而言,遣词造句需规范:不能生搬硬套且随意滥造。但有时为了表达效果的特殊需要,往往需要通过改变词语的形态和搭配来获取新的涵义。

1.英汉共用

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一般不会简单照搬而是要加以改造,使其适应现代汉语结构系统,但在周星驰的电影台词中却混杂了众多广东俗语及港式英语,引领了一股大众语言潮流。例如:

至尊宝:喂,瞎子,你不是死了吗?

瞎子:我们刚刚是装死的!

至尊宝:我Kao! I服了You!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中英文杂糅的一句“我Kao! I服了You”,经过周星驰独特的表演方式,成为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于不可理解的人和事情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暗含无奈或者惊讶的意味。

2.词汇改装

周星驰电影台词中存在着大量临时自创的新词语,其创造也并非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对它们进行了“无厘头”式的改装,并对其赋予特殊的含义。所有这些经过改造而成的新词汇,在形式上独具匠心,创造出了一种十分诙谐幽默的效果。在电影台词中主要表现在对熟知的成语、俗语等进行改造。例如:

扫地只不过是我的表面工作,我真正的身份是一位研究僧。(《少林足球》)

根据“研究生”仿造出新名词“研究僧”,不仅和电影中的角色遥相呼应,还颇有新意,令人捧腹大笑。因此这类改造可以说是“词随物转”,既新颖别致,给人一种独特化的效果,又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事物的特征。

(三)语法偏离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5]“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6]语法规则包括句法规则和词法规则,句法规则要求句子成分之间搭配得当,句子的语序合理;词法规则要求遵循词类规范,正确修饰词性。

1.语序变换

语序是汉语表达的语法手段之一,语序包括词序和句序。词序是指词或词组根据语法规则在句子中的排列次序。词在句中的固定位置反映了它在语言结构中的功能。巧妙生动地变换语序有时能营造出幽默诙谐的氛围。周星驰电影中有类台词采用的是“……先”句式,十分流行。例如:

给个杀我的理由先!

想杀我哪有那么容易,问问我兄弟们先!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先”的意思是位于时间或次序之前,是表示时间的副词。从正常的语序来说,应放在动词之前,即“先给个杀我的理由”“想杀我哪有那么容易,先问问我兄弟们”。这样的表达形式,突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可谓独具匠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偏离”是周星驰电影台词所采用的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电影台词中采用的天马行空的语言偏离,一方面,使观众能从严格的语言规范中脱离出来,给其新鲜感;另一方面,无厘头的语言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通过玩世不恭的表象,来揭露世界的本质。

参考文献:

[1]谭亚明.周星驰现象研究[A].蔡洪声,宋家玲,刘桂清主编.香港电影80年[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226.

[2]谢涛.解读“无厘头”[J].中国青年研究,2003,(7):75.

[3]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3篇: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

电影也称之为映画,它是一种现代艺术,也是一种综合艺术,包含文学戏剧、舞蹈、文字等多种艺术。电影具有恐怖、动作、犯罪、喜剧、爱情、武侠等多种类型,而周星驰的众多搞笑电影堪称喜剧之最,在他的影片中,我们不仅被无厘头式的风格所吸引,也从中看到了社会的现实面。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我们仰天长笑,也用电影中许多社会底层的平民角色给我们呈现了社会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本文将通过对周星驰电影幽默语言修辞艺术的分析,反映出中国电影幽默语言的魅力所在,从而反观社会现实,弘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及勇敢追求的情感观念。 一、电影及其修辞艺术 (一)电影的幽默语言周星驰的众多搞笑电影堪称喜剧之最,他的电影之所以能让观众笑得酣畅淋漓,其中大多归功于其语言的幽默性。幽默语言的产生不仅依赖于语言自身的内在规律,也依赖于语境。 (二)幽默语言的修辞艺术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艺术修辞,它包括综合运用多种辞格,灵活地选择句式以及词语锤炼的个性化。观看周星驰的电影,它里面的语言给我们带来的是强烈的新鲜感,其使用也具有创造性。电影通过无厘头式风格的表述,引人入胜,更创下票房佳绩,而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则是呈现这一景象的重要途径。 修辞手法包括夸张、仿拟、反复、比喻、顶真以及其他一些生僻辞格如降用、拈连、同异、呼告、示现等。辞格通常情况下是综合运用的,一般有连用、套用和兼用几种形式,它是对语言表述进行的特定的艺术加工。辞格让人们的语言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失去辞格的幽默语言电影将会暗淡无光。辞格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文学作品、电影、广告等,而周星驰的众多电影中也运用了多种辞格,夸张便是其电影语言中的一种代表。夸张包括内容以及形式上的夸张,在《大话西游》中,啰嗦的唐僧更是将语言的夸张发挥得淋漓尽致,颠覆了传统中的唐僧形象,令人们叹为观止。句式的选择也被看做是修辞手段的一种,它必须按照特定的模式去规划、组织,这个模式便被称之为句式。它包括排比句、命令句、判断句、被动句等,同样的词语,由不同的句式组织在一起便会风格迥异。在不同的情景下,灵活地选择句式,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也可以强化情感色彩。在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中,运用了散句的特点,长短参差不齐,使整句和散句交错综合,独特新颖。词语锤炼作为我国一门传统的修辞艺术,它追求的是整齐均匀、准确精练以及鲜明色彩等,然而,为凸显其个性化,常常需要打破常规。周星驰便创造出无厘头式的电影风格,使语言环境及语言色彩陌生化,如《越光宝盒》中,为制造幽默,将牛魔王与上帝放在了一起,在观众觉得滑稽荒诞的同时,无厘头式的幽默感也油然而生。 二、电影幽默语言的修辞艺术 (一)营造搞笑氛围 许多观众都热衷于观看喜剧电影,目的无疑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能够开怀大笑。如今早已不是计划经济时代了,学生努力读书是为将来有文凭,找份好工作,工作了的人更需勤奋自勉,止步不前便会落后于人,只有时时刻刻神经紧绷,处处小心。可在物质条件有所保障的同时,天平的两端,精神生活便成了失重的一方,此时,欣赏一部喜剧影视作品不仅能让人开怀大笑,学业或事业上的压力也会让人觉得有所减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辅相成,当精神生活得到了满足时,物质生活的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周星驰电影之所以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幽默诙谐是其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看过周星驰的电影后,不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电影中的语言通俗恶搞,怪诞出奇,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博得观众一笑。影片中的任何言语都是为制造幽默,为观众服务的,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平凡小人物的形象。如《国产凌凌漆》中的零零漆,《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龙星,《喜剧之王》的尹天仇,他们演绎的都是平凡的小人物,却在观众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凭借的无疑是幽默诙谐的语言以及精湛的演技。平民式的幽默来源于生活化的语言塑造,这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周星驰电影中的语言幽默色彩深得人心,周星驰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更展示出其幽默功底。观看他的电影,不仅让人放声大笑,郁闷心情一扫而空,更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轻松。 (二)提示社会现实 影视剧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传承,虽然里面大多都是编剧虚构的人物角色,但其中的台词却折射出社会的许多现象以及编剧对待社会所持有的态度。对观众而言,选择欣赏哪一类型的影片也可以看出其内心的活动。一部成功的喜剧影视作品不仅仅在于它的搞笑程度,更取决于其中的语言给人带来幽默感的同时又反观了社会现实,这是编剧与观众的共鸣所在。一部影片,如果它不能真实地反映观众的内心世界,反而让观众觉得遥不可及,那它仅仅只是一具尸体,犹如现下横行无忌的商业片。在周星驰的电影中,他总是尽量给观众展示平民化的生活情景,让观众看到的是社会生活最真实的一面。他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小人物形象,他们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却在自己的领域里奋力拼搏,自强不息。 《国产凌凌漆》中,凌凌漆首先考虑自己的儿女私情,让国家这种“小事”靠边,这极大地讽刺了现实社会中“假庄严”的某些人。《唐伯虎点秋香》,1993年7月1日上映,导演李力持,讲述的是唐伯虎对秋香一见钟情,并设计混进华府,最终抱得美人归的爱情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华家院门设有一块写着“下等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让当时作为下等人的唐伯虎有些为难,而此时夏香说“我只当你是狗”。牌子上的内容不免让人想起“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回忆曾经中国人所受的屈辱,而这代表屈辱的牌子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却是华府人显示身份尊贵的象征,这是对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绝妙讽刺,同时也提醒着现代人勿忘国耻,是对现代人进行的再教育。在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中,这种无厘头式的讽刺比比皆是,它像一面镜子,反观着社会现实,在无情解构那些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深刻的现实意义。#p#分页标题#e# (三)弘扬传统伦理道德 周星驰的电影虽然通俗恶搞,怪诞出奇,但在其无厘头式的风格下却体现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极度尊重,这种尊重主要体现在对友情、爱情、兄弟之情及父子之情的解释上。周星驰电影中最显著的即是父子、兄弟之情,然而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他电影中的父子没有传统中的命令与服从,亦没有长幼尊卑,有的只是嬉笑调侃,轻松平等,但并不表示这与传统的亲情有何差异,它依然渗透着令人动容的亲情。 《百变金刚》中,周星驰饰演的儿子一开始不认自己的爸爸,最后却动情地说出“我一生对不起你,老爸”,此时此刻,人性的幡然醒悟足以让我们领悟到亲情的伟大。《整蛊专家》中,周星驰饰演古晶一角,他居心不良,冒充车家儿子,最终害得父亲和哥哥失业,然而他们却并没有怪罪他,反而在他过生日的时候变着花样逗他开心,古晶最后被亲情感化。他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父亲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说出了宽恕的话,父子之情由此得到了最动人的体现,而令人心震撼的还有那作为父亲的宏伟豁达的胸怀。(四)情感意义的传承周星驰的电影虽然以搞笑著称,但爱情作为电影艺术永恒的主题,他的也不例外。与传统电影不同的是,周星驰电影中的爱情以大胆搞笑为新貌,打破了以往的风格,改变了饱受矜持的一面,凭着一份执著,凭着一份信念,勇敢大胆地去追求和表达爱情。被堪称经典的莫过于《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对紫霞那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告白,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至尊宝的面前,但他却没有珍惜,等到已经失去了之后才追悔莫及,如果上天能给他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他会对那个女孩子说“我爱你”三个字。 如果一定要给这段爱加上一个期限,那他希望是,一万年。即使是在喜剧形式的包裹下,却依然引起了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无数的观众都被这段爱情誓言所打动。《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饰演苏灿,他只会吃喝玩乐,无所事事,但却突然下定决心去考武状元,原因则是为了自己心爱的人。途中他沦为乞丐,却仍然痴心不悔,最终经历艰辛磨难抱得美人归。虽然他是为了一个女人这样的动机才去考状元的,这无疑有些荒谬,但他的行为令我们折服,他对爱情的勇敢与执著是无可厚非的。《大话西游》中,师徒之情也被诠释得万分动人,孙悟空被压五指山下,唐僧却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以此换取孙悟空五百年后重生的机会。而投胎之后的孙悟空并不知此事,凭借越光宝盒,他回到了五百年前,当年情景幻化成形,历历在目,他终于体会到了师父的用心良苦,从此心甘情愿地保护师父踏上取经之路。从一开始地不理解师父,到通过越光宝盒看到师父对自己的牺牲,从而被师父感动,师徒之情的难能可贵越发得到了映现。 三、结语 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它的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归根结底,它仍然反映着社会阶级斗争,不能脱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影视剧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传承,虽然里面大多都是编剧虚构的人物角色,但其中的台词却折射出社会的许多现象以及编剧对待社会所持有的态度,通过对周星驰一些影视作品的分析,无论是《大话西游》还是《越光宝盒》,里面那些饱含幽默又极具讽刺的对白都让观众啼笑皆非,幽默的语言是一部喜剧作品的精髓所在。没有了它,一部剧情再完美、演员再优秀的喜剧都将暗淡无光。本文通过对周星驰电影幽默语言修辞艺术的分析,反映出中国电影幽默语言的魅力所在,从而反观社会现实,弘扬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及勇敢追求的情感观念。

第4篇: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周星驰 颠覆

引言

周星驰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电影人,他的电影以一种独特的手法来窥探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这便体现在其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上。后现代主义是与当今社会的高度媒介与高度商品化联系在一起,而香港文化的特殊性便是它的后现代性,多种语言的交合,中西文化的拼接。多种观念的冲撞构成香港怪异的文化景观。

周星驰的电影便是在这种怪异的文化景观下产生的新类型电影,为了更好地阐述他的电影的风格,我们必须先搞明白“后现代”的含义。

一、何为“后现代”

(一)后现代的涵义

“后现代(postmodern)”这个词在西方早已出现,据沃尔夫冈・沃斯奇认为。“后现代”一词最早出现于1870年,英国画家约翰・瓦特金斯・查普曼提出“后现代绘画”。“1917年鲁道夫・潘诺维茨在《欧洲的文化危机》一书中,用‘后现代’来指欧洲文化的价值崩溃和虚无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Jameson)来华讲学,系统介绍了具有杰氏色彩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市场资本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对应的文化是现实主义:其次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应的文化是现代主义:最后是后期资本主义时期,对应后现代主义文化。

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有如下特征:“从文化意识的层面上讲,随着这种商品性大众文化的兴起,传统的贵族意识、精英文化意识必然会受到极大地冲击,随之而起的是一种新的平民意识……这种大众化、平民化、非贵族化是中国‘后现代文艺’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文化特征上看,拼凑组合及广告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代码:从表现手法上看,戏拟、反讽,调侃等将成为一种突出的风格特征:从中心内容上看,后现代文化强调多个中心乃至无中心。”

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后工业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所提出的“中心”,也即杰姆逊所说的“多中心乃至无中心”的观点。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环境里。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不完整的形象。也就是说,后现代注重的是人与人间的差异性和个性,作为叙事主体,“他”是不确定的、模糊的。

从美学层面上说,“颠覆传统”是其主要特征。现代主义美学是一种崇高的美学。后现代主义的美学则是消解崇高的具有破坏性质的所谓“后美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哈桑才会将后现代主义界定为一场“摧毁运动”。

后现代主义文化还具有反权威主义的特征和强烈的反理性特征。它既反对思想权力话语,也反对所谓“专家理论”的权威性。它的模糊、异端、变形、散漫性特征是对为现代主义模式的解构。所以,其本体论往往也不确定,关心的往往是过程,是感性的直接把握,放弃了对永恒、上帝、灵魂等终极问题的追寻。

那么何谓“后现代主义电影”呢?

(二)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涵义

“后现代主义电影在广义上,对应英国学者特里一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概念,是指带有能反映后现代社会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的电影类型,这种艺术风格是无中心的、无根据的、拼贴的、戏仿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它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界限,往往是与消费社会的商业逻辑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的。狭义上。对应中国学者尹鸿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概念,指对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进行反映和反思的电影类型,它具有知识分子精英的怀疑气质,不再相信真理的存在和可追求性,不再相信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也不在相信主体人的伟大神话,它是对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的疏离和拆解,在具体的电影摄制上,它往往把这种思想气质融入到电影的表现内容、反映视角、框架结构和镜象语言上,这使得这种电影往往能显出一种强烈的实验性质和前卫立场。”

作为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后现代电影除了具有后现代文化的主要特征外,而且还具有后现代反传统的象征――性。

“性”一直以来都是个禁忌的话题,中国电影中对于“性”的处理更是十分的隐晦。作为后现代电影中反传统的主要象征――性的释放非常地突出。性本能、性开放、性变态、同性恋、自恋、群居、性玩具等各种与之相关的都疯狂地冲了上来。例如日本导演大岛渚的《感官王国》中裸的性描写,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的《索多玛的120天》中待等都是如此。

英国学者史蒂夫・康纳认为后现代电影是脱离原来的位置的历史,是怀旧或“回溯性”电影,如《美国涂鸦》、《星球大战》、《中国城》、《体热》等。后现代电影具有不同形式的模仿作品或风格多样性特征。再《蛛妇之吻》对好莱坞浪漫故事和情节剧的模仿被置于关于两名政治犯发展关系的叙事中。还有特里・吉里安创作的奇特电影《巴西》。林达・哈钦因它“对历史的讽刺性再思考”而将它看作是后现代的。那部片子模仿了其他影片,如《星球大战》《战舰波将金号》等。

(三)后现代电影与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电影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周星驰的电影是后现代电影,但是周星驰本人却极力地反对这种说法,他甚至说自己连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都不知道。因此。我们在总结理论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作者的意愿,如果随意给周星驰的电影打一个后现代电影的标签,周星驰是不会同意的。我之所以写“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特征”,而没有写“周星驰的后现代电影”,就是基于这种考虑。即便周星驰不承认自己的电影是后现代电影,但其电影透露出的后现代气息却无法回避。

找到这个切入点,对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就可以进行了。

二、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策略

周星驰的电影也是广大影迷非常喜欢的,其教育背景等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其“无厘头”电影所展现出的后现代气息是非常浓烈的。“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一句方言,意思是指一个人说话做事都叫人难以理解。语言与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无厘头文化应属于后现代文化的流变,包含着后现代思想的某些特征,如无中心,无目的,撞大运等等。无厘头的语言与行为均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颠覆与拆解,透过调侃与嬉戏的表象,逼近事物的本质。”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鹿鼎记》、《大话西游》等等, 均体现了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历史可以随意编造,情节可以任意安排,非理性超过理性。他们认为,重要的是讲述故事的年代,而不是故事所讲述的年代。“周星驰主演的系列无厘头电影,充分体现了香港人的多元性、市侩性、反智性和颠覆性的心理特点,表达了后现代人的行为取向和生活模式。”

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风格有如下特征:

(一)颠覆传统叙事模式

周星驰电影对传统叙事模式的颠覆,包括对传统道德、传统观念、传统“性”等的重新诠释。以达到解构经典、展现后现代社会面貌的目的。

对传统道德的颠覆时,他把公众心目中的美丑、对错、文明与猥亵等对立统一体彻底地打乱然后重组。例如在影片《武状元苏乞儿》中,在观众眼中是很下贱的,但周星驰却恰恰在片中体现“她”的品味,简直有意作乱。《逃学威龙》中整部片子把学校描写成了黑暗、危险、充满压迫的“魔窟”,把学生描绘成无恶不作的破坏者。还有《鹿鼎记》中描绘的无仁义的典型英雄,也无父子、师徒的关系设置,只有与皇上(上司)、女人的关系。《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亳不忌惮将黑脸漂白,荒腔走板对包青天这一百官楷模的形象进行一番戏谑。《算死草》中中国式的清官审判与西方的证据审判表现得淋漓尽致。《威龙闯天下》中周星驰是个重利轻义的讼师,他的告官以维护个人利益为主,伸张正义为次,脱离了中国人固有的对包青天的心理认同。减少了对包青天的童稚憧憬。

周星驰电影中颠覆传统观念的情节也非常多,突出的表现是对“美”的质疑和重新评价。在这里介绍一个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还记得《唐伯虎点秋香》桥上的“美女”吗?还有《行运一条龙》中的“樱桃小丸子”,《国产007》中007遇见的女老板,《大内密探零零发》中后宫“佳丽”三千之首……等等。他就是“如花”,本名叫做李建仁。是个身高一米八一,体重达198磅的壮汉。在周星驰电影中,他多次扮演了一个以丑为美的“美女”形象。试想一下,这样一个满脸胡子茬的大男人扮演的“美女”该是多么强烈的反讽呀!

周星驰电影中对“性”观念的诠释也突破常规,这种突破并不是大肆宣扬色情的内容。而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阐释这个禁忌的话题,让一些观众觉得尴尬的内容能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心情去接受。例如《逃学威龙》中周星星比划“小”的长度,将年轻人的心态阐释出来,观众并未觉得这是很下流的东西,相反却认为这段充满了童稚。再如《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中被害者尸体的粉笔圈记中下体的“长尾巴”。很夸张地将凶杀这一事件渲染一种喜剧色彩。这些都是对传统电影中“性”观念的颠覆。

(二)解构崇高,戏谑一切的喜剧手法

周星驰电影往往采用解构崇高,戏谑一切的方式形成新的情景。即形成新的环境、新的事件和新的人物来达到其喜剧效果。“新的人物形象即是人物的动作、性格内涵发生变化,新的事件即是事件质的规定性变化。因人物和事件的变化使观众的心理假想出新的环境,从而产生离题效果。”

以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为例,这部电影几乎每一个场景都是喜剧性的。开头一段唐伯虎为祝枝山作画的杂技式表演i行为艺术绘画十分精彩和搞笑。然后是“八个老婆一起上吊”,再是江南四大才子游玩遇桥上“美女”、卖身葬父、“禀夫人”、与“对穿肠”对诗、广告式介绍毒药等等都是堪称经典的喜剧情景。

还有《鹿鼎记》中的颁奖仪式以及《算死草》周星驰饰演的讼师欲引诱水姑娘,结果被自己误打的喜剧场面。

这些喜剧场面的设置,是对崇高、庄严、正规等的一种戏谑,这也正是其电影要达到的目的。

(三)窥探小人物的劣根性

周星驰影片中大多表现小人物反成英雄的故事。片中人物多是小偷、骗子、店员、伙计、算命先生,这些小人物的贱喻了人的劣根性。影片通过小人物的无能和失败的突然成功而制造喜剧效果。最典型的是其近期作品《功夫》,片中周星驰饰演的是一个市井的小混混,在他未成名前是个欺软怕硬的角儿,他打劫哑女和害怕斧头帮的都是人的劣根性的集中体现。这与他后来炼成如来神掌匡复正义的形象有天壤之别。小人物喜剧的运用,使得观众在观影时能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它贴近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四)运用反讽的手法

说到反讽手法。周星驰在其作品中更是普遍运用。还记得《大话西游》中那段最最经典的表白场面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背那段台词了。当周星驰被宝剑顶住喉咙并定格时,话外音则完全移植王家卫的《重庆森林》。这就是周星驰对王家卫电影的反讽意味,“认为王家卫只不过是披了一层文化外衣的‘商业化’,蒙蔽了观众。”

再如《大内密探零零发》中模拟奥斯卡颁奖情节。当阿发兴高采烈地准备领奖时,却发现已颁给了他的岳父,更为讽刺的是他的岳父是因一句“我亲眼看到他进妓院”而获得最佳男主角的。

(五)表现特殊的“周星驰式青年”

“周星驰式青年”创造了新的都市童话,充满了想象力。像《功夫》中的小混混、唐伯虎、尹天仇、食神等青年角色有些天真,还有些矫情。人们通过周星驰电影塑造的青年形象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曾经有过一些幻想。现在竟由一个成年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实现了。像我们大家小时候希望自己有魔法的愿望就在《百变金刚》中体现,像西人牙膏、人头马桶等。还有《破坏之王》中弱者仅靠撒泼打滚就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敌人等都是如此。

“周星驰式青年”虽有些天真,却通过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像《喜剧之王》中尹天仇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少林足球》中阿星最终获冠军,唐伯虎也娶到秋香等等。这些电影对人的意志是一种激励。

(六)幽默的“周氏喜剧”语言

语言的幽默是周星驰电影的绝对亮点,这方面相信大家都能从他的电影中看出来,就不做多的解释。像《大话西游》中的“I服了YOU”,《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禀夫人”一段。《食神》中将“看招”变做“看蕉”,《少林足球》中的街头唱歌,《国产007》的召妓。《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的看病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搞笑场面。

总之,周星驰的各种逗乐片。如《九品芝麻官》、《大话西游》等都典型地体现出后现代文化的特征:“情节可以任‘我’编造,历史可以随意剪裁、拼贴、伟大的崇高的偶像受到嘲弄,夸大的叙事过于荒诞,非理性胜过理性,但平易中有离奇,荒诞中见善良。不仅故事,乃至人物对白、音乐、特技的处理都显现为零散化、平民化和解构性。”

三、周星驰电影的前景展望

总结完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风格,我想对其电影前景作一个展望。

第5篇: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

关键词:无根情怀 颠狂 狂欢

世界上的电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周星驰的电影,一种是没有周星驰的电影。当无数的星迷开始用这样的标准来划分电影类型的时候,电影明星周星驰对于电影的影响可见一斑。

周星驰风格的形成,离不开香港本土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在东西方夹缝中挣扎的香港文化促成了香港人特有的无根情怀,而周星驰无厘头的喜剧风格就是根植与这样的文化土壤。

无根情怀的土壤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周星驰几乎成了香港喜剧的代名词,他所特有的喜剧风格使得“无厘头”这样的一个名词真正进入了喜剧的世界,同时也进入了观众的视野,并且成为喜剧中最有代表性同时也最具有香港特色的一支。“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言语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莫名其妙,但并非没有道理。转嫁到电影中的无厘头,便成了“恶搞”的代名词。

无厘头表现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是一种无根情怀下用以宣泄的娱乐的狂欢。从1990年《一本漫画走天涯》开始,便出现了周星驰无厘头的风格的雏形,而周星驰无厘头的天分也开始崭露,一直发展到2008年初的集无厘头于大成的《长江七号》无不彰显着周星驰将娱乐的狂欢发挥到极致的特殊的喜剧魅力。

娱乐的狂欢根植于“无根情怀”的土壤。香港是一个“无根”的城市,香港回归之前,虽然属于中国,却一直在英国的统治下,这就决定了它的文化是处于东西方统治之下,难以避免的呈现出飘零和迷失的色彩。

香港偏偏是个最没有历史感的城市……对于上一代来说,香港只是一处逃避动乱的地方,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空间,自然就谈不上归属感。生于斯长于斯的新一代,具有较强的本土意思,却又与中国更为疏远……旧的历史被有意无意地压抑,新的历史意识又无法正常地滋长。[1]大陆是香港的母亲,近在咫尺却不能关怀照顾,而英国作为香港的父亲,远在天涯却要时时控制,香港一直处于这样的矛盾中,不管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是在每个香港人的心里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无可改变的飘飘状态,造就了香港独一无二漂泊的文化状态。

在这种“无根”的飘零和迷失中,香港终究无法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博大的思想,人们物质世界的无限丰盈,快餐式的消费文化,人们无法接受那种深刻的娱乐方式,暂时的理解、宣泄、精神压力下的一种喷薄的释放变为一种普遍的诉求。对于一个无根的社会来说,娱乐的狂欢近乎一种末世的狂欢,用瞬间爆发的冲击来消散心中的无奈和困惑,成了周星驰的电影带给观众最重要的精神缓释。大卫·波德维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中,用了“尽皆过火,尽是颠狂”的话语,用他来形容周星驰在这种无根情怀下所创造的无厘头电影奇迹是再合适不过了。

香港喜剧的娱乐传统

喜剧电影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类型,有这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最具有香港的本土特色。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凤凰和长城就拍摄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喜剧电影,凤凰主要是拍摄的社会人情喜剧,而长城是讽刺喜剧,他们在保持旧上海喜剧电影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形态更趋丰富稳定,而电懋和邵氏兄弟等电影企业则是推出了更具有本土特色的都市风情喜剧,进一步完善了喜剧类型。

凤凰影业公司的电影承袭了旧上海喜剧答应的窜作,保持了浓郁的中原色彩和轻喜剧传统。[2]大多表现小资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在其延续时期,主要代表作品有《一板之隔》、《水火之间》、《乔迁之喜》,主要反映的下层市民生活。长城的讽刺喜剧充满了关切和温馨,是一种比较轻松的讽刺喜剧,比如《三恋》、《香喷喷小姐》和《笑笑笑》等。

电懋和邵氏兄弟主要推出的是表现都市人间百态的风情喜剧。电懋严格的是“通俗而不粗俗,部追求严谨高深但是也要求高雅格调”的中层路线;而邵氏兄弟的影片则是主题正确而不说教,题材通俗而不庸俗:既有英国式喜剧的高度幽默,又有美国式喜剧的尖锐讽刺。这两个电影公司所拍摄的电影不像社会人情喜剧那样充满着对香港社会的写实,也不像讽刺喜剧那样富有社会批判意识,而是以通俗性来营造更强的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迎合观众的口味。它洋溢着中产阶级的乐观正义,展示的是没有问题的香港,既是有也多是庸人自扰式的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香港程度上背离了传统香港电影所宣传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体现了一定的本土意识。邵氏的主要作品有“丈夫三部曲”:《丈夫的情人》、《丈夫的秘密》、《风流丈夫》;电懋则是表现都市青年男女爱情的一系列青春爱情喜剧如《青春女儿》、《香车美人》、《长腿姐姐》、《快乐天使》。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许冠文编导的《鬼马双星》和《半斤八两》等影片进一步掀起了“小市民喜剧”的热潮,小市民喜剧主要是以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眼光对香港社会和香港市民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讽刺和自嘲,目的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而在1978年,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和《醉拳》则掀起了功夫喜剧的高潮,促使更多的公司拍摄反应城市小市民生活或迎合都市平民审美趣味的喜剧片。

八十年代初,新艺城公司开始模仿“007电影”,推出了都市动作喜剧《最佳拍档》系列,解构了007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精英主义,而让警察处处表现出俗世凡人的特征,以此来拉近主人公与香港市民百姓之间的心理距离。

而王晶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所执导的《追女仔》系列和《鹿鼎记》系列等喜剧片将世俗化取向发展到一味媚俗的地步。在王晶的喜剧中,原本存在于许冠文喜剧中的自我审视和社会批判几乎已经荡然无存,只有满不在乎的自嘲,用一种游戏和反政府、反权威、反秩序的态度让香港普通市民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使他们心灵深处的反抗和破坏的冲动得到释放,令他们的自尊心在这样的喜剧电影所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暂时的和虚幻的满足。

到了八十年代末,周星持的无厘头喜剧救将这种世俗化的取向发展到了极致,用独特的言语表达和动作情节给电影观众带来了无厘头的娱乐狂欢。无厘头喜剧是香港喜剧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无厘头的娱乐狂欢

转贴于

在这种情况下,无厘头宿命般地出现了。周星驰所出演的角色,大多是早已在人们心中有着固定形象或者是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往往很随意地在古装戏中加入很多现代的元素,例如流行用语或者是时髦动作,使得熟悉中带着陌生,嬉皮中带着犀利。不管是《审死官》中的宋世杰,《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食神》中的食神,《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唐伯虎,还是《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青天,无一例外的语言颠狂,动作滑稽,自由率性并且张扬大胆,但是正义、善良而真诚。而情节上也同样是无一例外对经典或者对约定俗成的故事情节进行颠覆,不管是对于动作片的颠覆作品《龙的传人》,还是对于武侠的颠覆作品《鹿鼎记》,同时还有对于《西游记》的颠覆作品《大话西游》都呈现出一种对于传统和对于社会框架的叛逆和疏离。这样,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就跳出了时代的局限,使得无厘头更加如鱼得水,发挥的淋漓尽致。

语言的狂欢来的最直接,对于观众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同时也是周星驰无厘头的最大的特点。改编自王家卫的《重庆森林》里经典台词“如果记忆也是一罐罐头的话,我希望它永远都不会过期;如果非要给它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以另外的形式出现在《大话西游》中的时候,变成了“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而我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当至尊宝混杂着眼泪说出这几句话的时候,语言的颠狂状态使得这样一句原本意思简单明了的话成为了经典。而唐僧的那几句罗嗦的唠叨也成了无数人崇拜的对象“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部说我怎么直到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么?”这样的台词没有引人深思、余音绕梁的艺术品质,却由于其独特的颠狂而成了无厘头部落的流行语。与大陆贫嘴小说的代表王朔所不同的是,王朔的贫嘴语言只能算是娱乐的一种初级状态,还算不上颠狂。在贫嘴的同时隐含着一些对人生的思考,而周星驰喜剧的语言就是终极的狂欢,目的就是找到宣泄的出口,哪怕自娱自乐的方法。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使得中国大陆不可能达到一种集体的娱乐的狂欢,而工业化和消费文化统治的香港却可以。

桥段的反复拼贴使用是周星驰电影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很少有并非同一系列的电影有这么多的重复和拼贴。《算死草》中“黑猫是黑的,白猫是白的,那熊猫是什么颜色的啊?”在《行运一条龙》中就直接搬过了使用。

在2008年初刚刚上映的《长江七号》,与其说是周星驰创新的电影力作,不如说是他这么多年一次精彩的喜剧总结,或许也可以看作是周星驰在历经二十多年磨炼后对于单靠言语颠狂取胜的喜剧的一种突破和尝试。影片的各个方面都在向观众展示着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历程,同时也是无厘头的集大成的作品。在整部电影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周星驰过去电影的痕迹。所不同的是,无厘头在这部电影中不再是周星驰一个人的专利,而是转移到了其他人的身上,尤其是一些小孩子是身上。让他们表现和曾经的周星驰一样的语言和动作,从而达到疯癫娱乐的效果。张狂的阔少小学生对于瘦小的学生的欺负和对身材高大但是声音温柔的女孩的嘲讽都带有明显的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周小狄在看到周星驰买来的旧风扇冈刚转了一下就坏掉了以后脱口而出的“你大爷”,周星驰问“你大爷是谁?”周小狄说“是我同学”也是搬用了周星驰的自由率性和语言的颠狂。

在小学校里阔少手里的彩色的棒棒糖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是《功夫》中的棒棒糖,这样的延续和戏仿带有浓烈的周星驰的疯狂娱乐精神。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在片厂试戏的时候,被要求表演“高兴,生气,伤心,看到美女,家里着火,中了,全家死光,考试一百分”表情的情节在《长江七号》中就变身为长江七号被周小狄的小伙伴们要求表演同样的情节。周小狄的破的球鞋,让人看到的时候不禁联想到《喜剧之王》中周星驰的那双破球鞋。周小狄在梦中穿着球鞋飞上高空的时候,和《功夫》一样,他也踏在了一只大鸟上,不管是镜头还是情节都是对于《功夫》的戏仿。在学校里打架的那一段,;两个体态硕大的孩子比武的时候,男孩以飞快的速度冲过来的情节,基本上是对于《功夫》的重复和搬用。

对于自己的模仿和重现,是周星驰颠狂娱乐精神的最重要的表现,同时也最能打动观众,实现宣泄娱乐的消费。

而周星驰这一次仍然是率性真诚而善良,却是在摒弃了搞笑风格之后的,却融入了更多的温情和稳重。当然周星驰在这部电影中也不是如早期在《雷霆先锋》中中规中矩的配角表演,也不是在无厘头风格形成后夸张的动作表演加上颠狂的语言风格,而是周星驰在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之后,对于无厘头的另一种诠释,他不再是一个人承担整部电影的无厘头风格的表现,而是将这样的风格融入在故事情节中,用更多的人和更多的细节来体现。

狂欢的心理诉求

香港是一个商业化的国际大都市,这是人所皆知的事实,而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比香港更商业化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个事实却很少引人注目。[3]正是这样的商业化使得最能代表香港文化的电影不可避免的蒙上了商业化的色彩,也才会有了商业化的娱乐狂欢。

事实上,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狂欢,生活的压力和社会来自各个方面各种约定的束缚。使得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一种狂欢,可是释放,可以宣泄,使得自己紧张的精神压力得到缓解。由于喜剧的精神是建立在超越之上的,它是以蔑视和嘲弄各种禁律为擅长,它的任务和天然的走向就是去处理我们社会和个人内心的许多恐惧。[4]无厘头意识作为香港人集体潜意识的积淀物,充分体现出通俗性、颠覆性、市俗性、多元性、反智性等特点。同时,新生代消费的需要和影片自身求新求变的结果使无厘头影片在人们不期然中诞生了“它表达了香港人的社会生活模式”心态和行为取向,展示了他们的迷茫和仿徨,并通过周星驰的电影宣泄了这种困惑。[5]

香港的观众喜欢周星驰,在电影这个特殊的文化载体中,观众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痕迹,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甚至无法去实施的恶作剧,都可以通过周星驰在电影中去实现。英国的罗吉·福勒主编的《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中关于喜剧曾经有这样的描述“喜剧唤起人类恶作剧的本能,并使这种本能得到一种替代性的满足。”周星驰的电影中这种对于恶作剧的实施完成,更是满足了观众的这样的本能,他的无厘头的语言,对于坏人的贬损,随心所欲的拳打脚踢,无一不满足了观众的本能的需要,打动了观众的内心。

大陆的观众更喜欢周星驰。大陆历史文化悠久的土壤孕育不了无厘头的电影,人们被社会生活中更为严密的框架所包裹和束缚,现实生活中的冲破几乎是不可能的。大陆最出名的喜剧导演冯小刚的喜剧用一种王朔式的幽默创造了诙谐幽默的平民喜剧,然而纵观冯式的喜剧,我们不难发现,早期的《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尚且可以看到一些纯粹娱乐的元素,观众提到的冯小刚的贺岁片的时候,我们也还可以想起“既然张佃户来了,咱家的骡子呀,马呀,就都歇了吧”,提到《大腕》的时候也会想起来,最后结尾时候经典的一段台词。然后之后的《天下无贼》已经逐渐走向了“冷幽默”,带着些许人世的沧桑和对社会现象的暗隐的讽刺,比起周星驰的娱乐的狂欢,似乎欠缺了些什么。大陆的社会环境总是让人们在瞬间的娱乐之后转回原本沉重的社会轨道,于是没有办法出现香港式的集体的娱乐狂欢,于是人们会更偏向于周星驰式的幽默和颠狂。

根植于香港无根情怀土壤中的无厘头电影,对于喜剧电影发展来说,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和意义。那些颠狂的言语、滑稽的动作所带给我们的娱乐的狂欢定会带着时间的印痕越发地彰显无厘头的艺术的魅力。在摒弃了精英化地思考和美学追求,在放弃了文以载道地重任之后,没有对彼岸世界地憧憬,也没有终极关怀,只在乎此时此刻欢愉的无厘头电影定会在多元化风格的喜剧之路上越走越远。

[1] 张英进:《香港电影中地“超地区想象“:文化、身份、工业问题》,《当代电影》2004年第4期

[2] 赵卫防:《香港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第193页

[3] 李欧梵:《寻回香港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8页

第6篇: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

究竟是谁在看这些剧?调查得知:10―20岁的“小观众”是该类剧的收视主力,初、高中生更是占了近四成。究竟是我们老了,还是“90后”们长大了?“雷声阵阵”的荧屏,究竟是靠什么元素让这些“后后”们乐此不疲?

台词雷:网络用语成新宠

[网友挖雷]

人物对白不知所云,除了“”等生僻词汇让人看着陌生,剧集中的“表”(不要)、“素”(是)、“8过”(不过)、“银”(人)、“酱紫”(这样子)等词汇更是让人听着别扭。

[90后开讲]

“70后讲国语,80后讲洋文,90后讲火星文!”这是网上后后们经典的回应。在他们眼里,电视剧中要囊括网络新兴用语才够“in”(前卫),才跟得上当今年轻人的潮流。

[典型案例]

《仙剑3》里清微掌门会冷不防蹦出一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片中的古装人都说着不少诸如“一切皆有可能”、“很傻很天真”等现代用语。

《丑女无敌3》编剧指明要将该剧打造为“剧”,剧中还出现了一个新人物,取名“雷”。苏蕾一段不带间隔不带喘气儿的话曾被不少小粉丝争相模仿:“像你这样,长得又丑赚得又少,自私自利拈花捏草的败类,简直就是先天蒙古症的青蛙头、堵塞化粪池的臭石头、根部腐烂的洋葱头、阴阳失调的大猩猩、史上最强的废物!”粉丝还争相把“没瞪眼,没发火,没飙高音,BOSS指数,2折甩卖!”“打发蜡的野猪”等句子整理成帖。

《向周星驰致敬先》糅合周星驰48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如张昭唱《only you》,加上网络流行的新词如“裸身门”、“地球是很危险的,你还是回火星吧”、“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肉丝在食堂”,甚至连“叉腰肌”等最新网络用语都出现了。

《一起来看流星雨》里则提到“俯卧撑”、“猪坚强”等。

造型雷:服饰发型够另类

[网友挖雷]

是我们太OUT(过时)了?为何荧屏上丑女当道?为何即便是俊男靓女也要穿得邋遢不堪?

[90后开讲]

“70后喜欢穿七匹狼或者猛龙的衣服;80后喜欢G-Star之类的;90后中意乞丐服,越花越好,越破越好。”在90后粉丝眼里,剧中人物那些邋邋遢遢的扮相才是前卫,一个洞叫时尚,两个洞叫潮流,三个洞叫个性!

[典型案例]

《丑女无敌》一开始就打出“还在看美女?你OUT了!”的口号,主角林无敌的造型更是让不少观众开了眼界――厚眼镜、麻花辫、钢箍牙,以丑雷人。

《向周星驰致敬先》的服饰与造型不仅雷人,还穿越古今。周瑜模仿《家有喜事》中吴君如扮演的黄脸婆,来了个非洲海底泥面膜造型;杨紫大眼镜、钢牙妹的造型出自《百变星君》的梁咏琪;井柏然不仅模仿至尊宝扮相,还在耳旁挂起两颗“武松英雄球”;教导主任穿上唐僧装;蔡文姬和曹操则分饰妓院头牌和九品芝麻官。

制作雷:风格动漫游戏化

[网友挖雷]

剧中的主角,演着演着可以突然定格在镜头前,画面可以随时切入一段动漫或文字。

[90后开讲]

“70后的话题围绕工作、股票;80后的话题围绕英超、唱K;90后的话题围绕动漫、魔兽……”粉丝们指出,如果说以前的喜剧可以用“无厘头”来概括,那么现在的喜剧则更考功力,没看过动漫的或者没打过游戏的,就别指望理解新兴电视剧。

[典型案例]

《仙剑3》原本就是改编自网络游戏,连画面和音乐也没多少改变,剧中的生物或道具都是沿用了游戏里面的某种精灵或者某种兵器,如五毒兽、龙精石、镇妖剑、骸骨等。

《向周星驰致敬先》的动漫元素算得上是众多电视剧之最。该剧往往由真人演绎一段之后,就穿插动漫;甚至在真人演绎的同时,在荧屏下方开辟一块领域让动漫画面同时演绎。

道具雷:科技产品频上镜

[网友挖雷]

剧中充斥着各种搞怪的雷人道具,有些道具更是超现实的高科技产品。

[90后开讲]

“70后爱在公众场合用笔记本;80后才不会背那么重的东西在身上;90后只要苹果笔记本,而且不止一台!”不少90后粉丝指出,他们不同于70后、80后的其中一点就是“对数码产品的重视程度”。90后有近七成的中学生拥有一种以上的数码产品和体育用品,MP3、数码相机等已经普及。

[典型案例]

《仙剑3》中,“八卦镜”是蜀山情报机关的通讯仪,不仅可以传话、发送文件和视频,还可以发送实物和救人;在探险途中还出现了“大型平板等离子电视”;此外,剧中蜀山二弟子常胤频繁展示的“搜索杖头”,就如同百度、Google一般可以搜索蜀山的档案库,所有资料一目了然。剧中还出现了类似MP3、录音机、对讲机一类的道具,如有着海螺外形的“MP3”,一个人对着海螺唱歌之后,其他人捡起这个海螺就可以听到里边录的歌。

《丑女无敌3》、《一起来看流星雨》、《向周星驰致敬先》中,“晒富”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而用来“晒富”的除了金钱首饰,数码、电器产品也是不可或缺的,如多功能手机、性能强大的电脑、新出品的汽车等等。

表演雷:动作表情要夸张

[网友挖雷]

演员年轻得让人汗颜,他们无需演技精湛,但动作一定要夸张。笑话不好笑没关系,演员放声大笑就行;环境不恐怖没关系,演员装作吓得瑟瑟发抖就成。

[90后开讲]

“70后在K房光喝酒不唱歌;80后在K房当麦霸;90后在K房不唱歌光蹦D。”对于90后粉丝而言,他们对肢体语言的热衷程度远超口头表达,最好“多做,少说”!

[典型案例]

《向周星驰致敬先》模仿了周星驰里面的所有动作:惊讶时睁大双眼口咬双手;受到恐吓时如弹簧般飞速后跳;一帮学生唱着搞笑的歌拿着巨大的波棒糖敬礼;女学生打扮成诸葛亮,身上挂着吉他,唱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摔锅,老的摔锅毕业了,新的摔锅来,我心永澎湃”。

《丑女无敌3》中的裴娜依旧爱翘臀、弯腰露,嘴唇依旧翘得比胸部还高;马莎莎依旧爱瞪大眼睛大呼小叫;吴庸依旧眼睛眯成一条缝地一脸淫笑;苏蕾依旧将头昂起45°角做高傲状……

造“雷”者说

范小天(苏州福纳文化公司董事长、《向周星驰致敬先》总导演):

“迟早有一天,大家会理解并接受这种风格”

在《向周星驰致敬先》拍摄期间,该剧导演范小天曾对媒体感叹,当下做这类剧“是一种冒险的行为”:“毕竟大家以前没怎么见过,现在也只有年轻人爱好这类剧。”范小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观众拍砖,即便如此,范小天依旧心态坦然:“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如同当年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刚出来也被人骂一样。迟早有一天,大家会理解并接受这种风格。”

龙丹妮(北京天娱传媒有限公司总裁、《一起来看流星雨》制片人):

“山寨有什么不好的?”

“天娱是为一个特殊族群――偶像族群服务的,是制造娱乐产品的公司。影视剧是我们今年的方向。老百姓天天围着电视机,他们还是喜欢看剧,因为不要钱,电影还要掏50块钱买票,我们就是从草根中造星。做《流星雨》的目的也是一样,从偶像剧中打造新的明星。”为能达到目标,龙丹妮不认为拍《流星雨》等剧有问题:“是都有原型,人家比你先进,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当你要原创的时候,必须要学习,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雷人事件薄

雷人事件在今夏走到了高潮,除了轰隆隆的雷剧外,明星们也不甘寂寞抢占镜头,力争达到“响雷年年有,今夏特别多”的效果。

尚雯婕穿张曼玉式旗袍

雷声:“我也就试试,没想美过张曼玉。”

尚雯婕似乎什么都敢穿,且貌似这小妞眼光还挺高,据说除了迈克尔・杰克逊,没看上过其他艺人。

快女评审晓雪遭扔鞋

雷声:“农村八辈子都走不出个人才。”

作为时尚界代表性人物、《ELLE》时尚杂志主编晓雪,因其参加快女的专业评审之后,屡因口出恶言而闻名于网络,在快女七进六的赛事之中,晓雪对黄英的一句“农村八辈子都走不出个人才”的评论而遭现场观众扔鞋与怒骂!虽被否认,也被当事人黄英否认!但据一位在现场亲历该场赛事的网友确认确有其事!

马娅舒多次劈腿,吴奇隆很受伤

雷声:“谢谢过去多年来吴奇隆对我的照顾。”

今夏明星离婚一出接一出地上演。媒体爆吴奇隆与马娅舒一年前已签离婚协议,无论分手与否,两人关系确已“告急”。

第7篇: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

“作为一个演员的职业素质来讲,不管戏份多戏份少,都要能很准确地抓住角色的魂儿,只要魂儿抓住了,一个人物就立起来了。”――吴冠平

对于经典,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对我来讲,应该是人物的情感张力和性格魅力能打动我的那种角色。比如《父子》里的父亲,几年前看的,一看片单我脑子里马上又跳出父亲的形象,可恨啊,又很无奈。另外这样的形象少有,不程式化。王佳芝也是这种,关于革命叙事的电影里没有这样的形象,不管她的行为多么受争议,她的思想离一个革命者的思想多么遥远,但让你看到了一个独特女人的内心变化。还有姜文的马大三(《鬼子来了》),人物的魅力远远大于题材给我的感受,完全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给我们带来了对于人对于人性的思考,这些角色目前为止在中国电影史上没有,在我看来比较经典。

我们有一种特别浓厚的现实主义的土壤,但我们往往把现实主义创作等同于庸俗的社会和历史反映的创作思路,而没有把现实主义创作真正变成艺术创作手段来理解,换句话来讲,无论我们创作多么现实的人,多么具有现实的合理性,他/她都是一个艺术情境中的人物,不能等同于现实中的某个具体的人。比如《梅兰芳》后三分之一出离了艺术情境中的人物,变成了现实主义历史观中的人物。

经典角色应该是艺术情境中的艺术人物,表现现实生活中不敢正视的人性的部分,微妙的无法表达的部分,在我看来这是很重要的标准。比利时导演达内兄弟的一部片子《洛塞塔》,讲述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孩,妈妈吸毒爸爸早逝,整个影片表现她怎么找工作,遇到多少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影片结尾她还是那么哀怨地看着她的家、她吸毒的母亲。你会想,这日子怎么过啊,但90分钟给你的信念是她一定能撑下去。

谷子地也是这样,你说他做的事有意义吗?煤堆里哪有人啊,但他就要做,这种形象给你传递的是,人们现实中没法做的事情电影人物替你去做,好的艺术形象不断为你打开窗户,平时人们关闭的心灵窗户需要电影不断地为你打开,透透风。

演员是很被动的职业,被很多的条件限制,如剧本、导演和制作上的要求。但作为一个演员的职业素质来讲,不管戏份多戏份少,都要能很准确地抓住角色的魂儿,只要魂儿抓住了,一个人物就立起来了。比如《南京!南京!》里江一燕戏不多,但将的状态抓到了,最后一举手能给人以震撼。表演主要还是一个感受,关键在于能不能融到整个作品中、成为整个作品的有机部分。但现在很多演员都是木偶,完全成为一个工具,这样的话可能很快就被大家忘记了。

演员是聪明人干的职业,需要一点智慧,能在一定情境中做出既符合角色又符合自己的个性的事情。好演员一定能马上融入气氛,又能把自己的魅力和个性很舒服地散发出来。一个聪明的演员除了塑造角色之外,还要能适时释放自己的魅力和独特的个性。用这个标准来要求的话,好演员很少,葛优是一个,章子怡也算一个,只是她释放的魅力有点强了。除此之外,还需要阅历的积累,真诚细心地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者,人情练达即文章嘛!另外,多看一些书,分享一下别人的阅历和感受也是很重要的。

周星驰:从“死跑龙套

的”到“喜剧之王”

伊天仇/《喜剧之王》(1999年)

伊天仇不是周星驰最好的角色,却是周星驰最有代表性的角色。可以说,伊天仇就是周星驰的夫子自道。

1987年,那时25岁的周星驰还是个“死跑龙套的”。有天他问郑裕玲,自己会不会红。郑裕玲笑着直接告诉他:“你不会红。”尽管有很多不红的演员跟你说,他们只满足于做一个好演员,至于红不红,其实并不在意――其实这句话是假的。演员最在意的是观众,只有观众能激发他们创造角色的激情――就像电影《喜剧之王》中的伊天仇,即使在街坊福利会演话剧,也要找几个小观众来充数。而不红,意味着没有观众,祖师爷不赏饭吃,对一个演员来说,这恐怕是最大的隐忧。

“不红”像个符咒,在周星驰的心头压了整整一年。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走红”的机会。和戏里的伊天仇一样,在等待走红的那段时间,他经常跟导演说的一句话是:“可不可以等一下再死?”结果都是一样,导演说,去死吧。

直到1988年,他终于遇到一个“可以让他等一等再死”的导演李修贤,就像他在《喜剧之王》中遇到的杜鹃儿一样,这两个人给了周星驰一个机会,也给了香港电影一个机会。从此,这个人在香港电影里活了整整二十年,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当年的“死跑龙套的”变成今天的“喜剧之王”,是周星驰自己成就了自己,即使他不遇见李修贤,他也会遇见刘镇伟,遇见李力持。

不管他是伊天仇,还是死猴子,或是唐伯虎,他的电影只有一个标签:周星驰。

Mr. In-a-word: 周星驰不需要什么奖,那些奖却需要他。

一只狗的理想

――当周星驰变成伊天仇

文/云信

“《喜剧之王》与我以往电影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励志成分特别大,而且很有教育意义。”

《喜剧之王》在香港上映初期,当被问到与自己之前喜剧的不同之处时,一代无厘头狂人周星驰一本正经如是回答,而被问到自己心目中谁才是真正的喜剧之王时,他则给了一个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答案:查理・卓别林。

励志与卓别林,造就了一部不同以往的周星驰电影,以及一个前所未有的动人、严肃,甚至是感人肺腑、惹人落泪的周星驰。

有人曾推断,《喜剧之王》里伊天仇的凄惨经历,无疑是早年龙套经验丰富的周星驰的自我写照,但也有人指出,伊天仇其实是香港著名茄哩啡(香港电影圈对龙套演员的俗称)“仙人求”的翻版。无论如何,伊天仇不同于之前的周星驰式草根小人物,他不猥琐、不下作、不狡诈、不疯癫、不放浪、不刻薄,但从过时廉价的衣着到一根筋的为人处世,就像卓别林的流浪汉,他都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从人人厌嫌到荣升男主角,又突然间被打回原形,《喜剧之王》里伊天仇的经历,正如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结尾所感叹,“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然而周星驰的表演与之相比,却是前所未有的平实。有人曾赞扬过《卡拉是条狗》里葛优的表演,因为他的眼神就像一只丧家狗,而《喜剧之王》里的周星驰,从眼神到背影,都做到了“好像一条狗”,一条无家可归、无人关爱、自生自灭的野狗(狗狗在片中出现了好几次)。伊天仇双手撑开站立的僵硬姿势看似滑稽,其实恰恰反映出了他在别人面前的紧张和不自信,即使对方只是一个抱着玩具娃娃的小妹妹(《功夫》里的娘娘腔裁缝就继承了这一动作)。

《喜剧之王》里周星驰最精彩的表演,不是从“儿子长在脑袋上”到“中,还是头奖”的一系列高难度夸张表情示范,而是他时常一脸的无奈、失落、茫然与委屈,如果你仔细再看一遍柳飘飘怒持折椅痛扁伊天仇,就会发现,周星驰对惊恐无措的表现幅度不仅细微,而且那么生动入骨。《喜剧之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周星驰,也看到了一个可以胜任任何严肃题材电影的周星驰。

铁小贝勒书斋。俞秀莲把剑托着放到玉娇龙的手上。玉娇龙身子娇弱地微微往前一倾。

玉娇龙:这套剑真好看!

俞秀莲:再好看也是凶器。刃上染了血,你就不会说它好看了!

玉娇龙:在江湖上走来走去的,是不是很好玩?

俞秀莲:走江湖,靠的是人手,讲信、讲义,应下来的,就要做到,不讲信义,可就玩不长了。

玉娇龙:可我看书上说都是挺有意思的,到处都能去,遇上不服气的就打。

俞秀莲:(笑着)写书的不那么写,书就没法子卖了。

玉娇龙:我看你就像是书里的人。

章子怡:钢丝连接世界

玉娇龙/《卧虎藏龙》(2000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女配角奖

“玉娇龙”给章子怡事业和人生带来的变化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简单来说吧,是你从今以后走在外国的街头,会有小朋友走过来问:“姐姐,你真的会飞吗?”如果说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为她打开了一扇电影之门,那么,《卧虎藏龙》为她打开的,是一扇世界之门。

“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又何尝不是呢?”这句台词就是解读《卧虎藏龙》的最好注脚,也是解读玉娇龙的最好注脚。在电影中,她的身份是伊犁总兵千金,一个城府极深的富家小姐。玉娇龙心生向往的“江湖”,是一个“到处都能去,遇见不服就能打”的江湖;这个娇小的龙姑娘,自始至终手里都握着宝剑,她怎能体会李慕白的苦心相劝:放下剑,你得到的是全世界。她根本不想要全世界,她是一条横冲直撞的小青龙,只知道本能地躲避痛苦,追逐快乐。

角色追逐快乐,演员追逐痛苦。正像章子怡后来回忆的那样,为了得到这个角色,她几乎是拿命来换的。每天吊在十几层楼的高空,靠对讲机和地面通话,同时忍受着随时会被导演撤换的煎熬。

虽然这部并不被国内看好的电影在西方频频获奖――据说,奥斯卡给《卧虎藏龙》的颁奖词是:人类为了摆脱地球引力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但是老外未必能看懂李安的江湖,更不大可能理解导演赋予“玉娇龙”角色的深意。不过,一切都不影响章子怡以“玉娇龙”为垫脚石,从此成功打入北美主流电影市场。现在,“章子怡”三个字已经超出了演员的含义,在大多数时候,它是国内导演进军欧美电影市场的营销工具。

Mr. In-a-word: 玉蛟龙与章子怡同时成为华语电影递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张曼玉:只有一个张曼玉

苏丽珍/《花样年华》(2000年)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她不是谁的“女郎”,既不是王家卫的,也不是关锦鹏的,她属于她自己。如果非要选一个演员代表香港电影,非张曼玉先生(曾任香港特首的董建华在致辞中称她为先生)莫属。连刘嘉玲也不得不承认,在演员的行当里,真正修成正果的,只有张曼玉。

她是一位真正历经片场磨砺,靠悟性和后天努力成功的女演员。这个长得像猫的女人,和另外一个猫女郎费雯・丽一样,既有“如此之美貌”,又有“如此之演技”:在2000年一部关于迁徙的爱情故事《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把一个美丽成熟的60年代香港女人演绎成了经典,同时成了流行。

Mr. In-a-word: 一个应该被评为上海荣誉市民的香港女人。

刘烨:他的名字叫蓝

蓝宇/《蓝宇》(2001年)

第3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蓝宇的确成就了刘烨,让他前脚踏出校门,后脚封帝;蓝宇同样是一座高峰,从此之后,刘烨彻底降伏在这些蓝色魔鬼(Bluedevils)的阴霾下,一系列角色摆脱不掉忧伤、阴郁的调子。

也许我们太苛求刘烨了,对于一个演员来说,经典角色,一个就够了。

Mr. In-a-word: 深蓝。

元秋:黄昏是新的开始包租婆/《功夫》(2004年)

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接演《功夫》之前,元秋已经淡出影视圈,开始安心做一个全职主妇;虽然她为人所熟知的是后来的包租婆一角,不过你很难想象,三十年前,她是007系列电影《金枪客》中的邦女郎,上镜,充满朝气,和“丑怪”扮相的包租婆迥然不同。

从“邦女郎”到“星女郎”,事隔三十年,元秋依然火辣抢眼。在周星驰富有想象力的调教下,元秋把一个“人肉版”的漫画形象以极致的方式赫然呈现在观众面前。

你惊叹,她坦然。

Mr. In-a-word: 正像她的名字一样,既是黄昏,也是开始。

包租婆:你以为会功夫就不是兔子吗?

裁缝:(哭)会功夫不是罪啊。

包租婆:你一日是兔子,终生是兔子。你看看你,穿条红内裤,白里透红,出来庆功吗?

火云邪神: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

火云邪神:难不成两位就是传说中的神雕侠侣?

包租公:没错,我就是杨过。包租婆:我是小龙女。

王宝强:钝感的力量

傻根/《天下无贼》(2004年)

第28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新人奖提名

海德格尔说过,接近乡村,才能接近人类的本源。王宝强是中国演员群体中最接地气的一个,他是泥土里天然长出的演员。

在《天下无贼》之前,王宝强已经凭电影《盲井》拿到了法国杜威尔电影节的影帝头衔。不仅在法国,在泰国和台湾地区,王宝强都有一定知名度。《新周刊》曾做过一期王宝强的特辑,封面标题即是“钝感的力量”;正是这股“钝感的力量”,支撑他在几十米深的矿井下连续拍摄,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走掉,这个16岁的河北男孩却坚持了下来。李杨导演至今提起《盲井》,仍会对这个泥土里长出来的孩子赞不绝口。

Mr. In-a-word: 王宝强是《天下无贼》名副其实的男一号,他不是明星,他是月亮。

余少群:站在梅大爷的肩膀上

青年梅兰芳/《梅兰芳》(2008年)

第三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

余少群的青年梅兰芳确实出彩,这也难怪,一出场就站在伶王的肩膀上,想不引人瞩目都难――但是接下来更难,因为没有那么多膀子够你站,祖师爷赏不赏饭吃,还得看自个儿造化。

Mr. In-a-word: 但愿“梅兰芳”不是绝响。

汤唯:不只是杂技演员

王佳芝/《色・戒》(2007年)

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

07年的热门词绝对少不了“色戒”。这一年9月,香港过境游客突然激增,很多人来这里并不是为了去九龙的弥敦道或尖沙咀的么地道购物,而是为了看一部据说有“回形针”场面的大电影《色・戒》。人们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回形针,并且认识了一个叫汤唯的内地女演员,彼时人们也习惯称她“王佳芝”――在张爱玲笔下,她“涂得亮汪汪的薄嘴唇娇红欲滴,秀丽的六角脸经得起无情的当头照射”;到了李安的电影里,这个女人依然经得起无情的当头照射。后来的电影证明,能玩回形针高难动作的杂技演员比比皆是,而能胜任“王佳芝”的女演员非汤唯莫属。

汤唯后来说:“其实,那个时侯我很想做一名演员,我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很丰满而且对演员来说很有演头的角色……因为王佳芝,因为李安,因为这部电影,整个汤唯都有所改变。”

Mr. In-a-word: 汤唯就是王佳芝,两人都是好演员,一个因为角色争议险些断送演艺之路,一个则因入戏太深送了性命。

王佳芝:你以为这个陷阱是什么?我的身子么?你当他是谁?!他比你们还懂戏假情真这一套。他不但要往我的身体里钻,还要像蛇一样的,往我心里面越钻越深,我像奴隶一样让他进来,只有忠诚地待在这个角色里面,我才能钻到他的心里。每次,他都要让我痛苦地流血,哭喊,他才能够满意。他才能够感觉到,他自己是活着的。在黑暗里,只有他知道这一切。

王佳芝 /《色戒》:一个女人的史诗

文/曹

王佳芝是华语电影银幕上前所未有的女性角色。而这个人物的独特性,正来自于许多看似不可能的极限的交集。她活在一段因敏感而被封存的历史中,在一种完全不自知的前提下,接受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缩在一个陌生的虚假躯壳里,以一种超常的回旋针进入角色,又被一只六克拉的硕大钻石戒指煽动了私心,终究死于一个最人性却最不可启齿的理由,看似悲壮,却遭后人唾骂。这段只有二十岁的生命是一出浓缩的史诗,局外人被推进了局内,无力中被命运之潮抛高甩低,爽的是看客们的眼睛。

但这个角色并不因为这些极度虚拟的极致而不真实,相反,因为颠覆了中国苦情戏传统中的女性美德,在亿万观众群中引起了同样极致的争议。为什么张爱玲笔下寥寥数笔的王佳芝能如此翻江倒海?绝不只因为她露出了中国女人遮挡了五千年的隐秘地带,更重要的是,她露出了中国女人最压抑的内心。中国人的内心像一只盒子,打开盒子还是盒子,而王佳芝的强大之处,就是在各种极致环境和情势的激励下,勇敢地剥去那一层层盒子。自我压抑是生存的本能,她只能通过电影院里看西洋片,来宣泄无国无家无我的悲伤;从这些电影里学来的拙劣演技,刚够糊弄汪伪的官太太们,却更让她迷于身份,陷入更压抑的深渊。

王佳芝的敌人易先生却是拯救她的救星,同样的压抑心态竟然使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同一个阵营的患难知己。在76号总局处理过犯人后,易先生忽然把陌生的王佳芝作为最信任的倾听者,难以承受的血腥刺激以语言暴力的方式爆发,难掩他如履薄冰的恐惧。这个男人在王佳芝的身上和心上都钻了洞,甚至也传授给她同样的宣泄方式。所以会有那一场在亭子间里精彩的接头戏,她忽然发觉自己无法控制事态,怕死也怕爱,无法压抑的恐惧化作大段的言语倾泻,畅快地甚至有些恶毒地,像刀子一样戳向两个男同党本已虚弱的心。这是一段颠覆所有中国电影传统女性形象的经典宣言,爱她的人把她推向这样的绝境,恨她的人却有难得的默契甚至爱。生存与幸福之间微小愿望的驱使,王佳芝对于道德、情感、政治立场甚至正统意义上这一切都下定了背叛的决心。

所以,真正使王佳芝做出这样决定的,并不是那颗六克拉的钻戒,虽然它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一个穷人家女孩的自我虚荣感。她最幸福的时刻是在日本人的伎馆里与易先生唱《天涯歌女》,郎情妾意,彼此释怀,极端的命运凝固成为所有普通女人都经历过的瞬间,汤唯的表演也在此时达到峰值,但旗袍的江南小调又与周围的环境如此格格不入。在这段高潮戏中,女人史诗的挽歌是如此早地提前开唱,以至于王佳芝香汗淋漓、头发散乱地跪在刑场上时,我们还有点缓不过神来,甚至来不及流泪、谩骂或叹息。

姜文来了

马大三/《鬼子来了》(2000年)

马大三是第一个被搬上银幕的真正的中国农民形象,而且是被中国人自己;也只有在看《鬼子来了》这样的电影时,你才能真正体验一回做中国人的自豪感,不是为马大三的愚昧,是为中国人少有的自我批判精神。就像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批判德国精神变得更粗鄙、更浅薄一样,姜文在电影《鬼子来了》中批判的是中国人破败的“生存哲学”:为了有限的生存,可以做无限的挣扎,一切都以“活下去”为最终目标。

农民马大三的生存困境和道德困境,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困境,直到现在我们仍然面临相同的难题:怎样在乱世里保全自己,同时活得舒坦。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会活得越老,变得越肮脏。

“马大三”是一个完美的影像化石,他是华语电影中罕有却无比珍贵的一笔,至少在赞美的一极,我们不能忽视他的存在。但是在另一极,我们却很少看到关于这个角色的评述,包括姜文的演技――那不是因为演员姜文不出彩,而是因为导演姜文太强大,以至于他塑造了谁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电影毕竟是导演的艺术,很多时候,作品的思想性越深刻,我们就越忽略它的符号――演员和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说,《鬼子来了》是中国人的自讽,自讽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自信。问题是,你没有生在一个自信的时代,于是这部电影就被禁了,被禁的还有姜文,在很长一段时间,他出现的杂志,名字上面是修改纸。

Mr. In-a-word:姜文会再来。

张涵予:献声者,献身者

谷子地/《集结号》(2007年)

就像王小波说中国最好的作家都是翻译家,中国最好的歌手都是作曲家――其实中国最好的演员也都在配音。真正的高手都在江湖之外。在献身大银幕之前,张涵予的工作就是给动画片的小动物配音,当然,他也给人类配。

谷子地之于张涵予,如同《集结号》之于冯小刚,都是一次超然的蜕变。虽然也是一次筋疲力尽的蜕变。

走在胡同里,大三:四表姐夫,再咋说……你也当过我四表姐夫,不是?

第8篇: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

他是制造了《东成西就》、《天下无双》等数部

“无厘头”经典作品的“菩提老祖”,

他无师自通地学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步,他就是香港导演刘镇伟,

一个开心拍电影,认真谈感情的老顽童。

2009年,在《大话西游》公映16年后,

刘镇伟带着他的新作品《越光宝盒》重新唤起了一代观众的记忆。

开心玩电影

《赤壁》首映,坐在影院里的刘镇伟边看边觉得故事还有另一种讲法,就好像他当年看《西游记》的时候觉得孙悟空也可以有人性和爱情。于是,一年半后,诞生了今天的《越光宝盒》。58个明星恶搞10部电影,再次上演时光穿梭的爱情故事⋯⋯一套独属刘镇伟的叙述方式。

“我从来就觉得一件事不只有一个版本,从不同的空间感受,解释一个事情,也许本来无趣的生活,就因为你的热情和处理方式变得有趣了很多,戏剧当然也可以。”

就是这种1+1≠2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东邪西毒》之外的《东成西就》,《2046》之外的《机器侠》⋯⋯超前意识、天马行空全是性格所致。

自幼生长在天主教家庭中的刘镇伟,不到十岁时,因为觉得教堂做礼拜时“先告解,再领杏饼吃”的方式不合理,结果被人家揪住耳朵骂,40年后天主教废除了这一条,一个小孩子用毫无反抗能力的身体超越了成年人40年的大脑。

因为走得过快,刘镇伟的成长一路伴随打骂,只要想法稍有过分,随之而来的便是“镇压”。但束缚、压迫没有让思想消逝,反而让他学会了用天马行空的想法来逃避现实,保持自我的茁壮成长。

1976年,刘镇伟从英国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回港,被他带回来的英式幽默也随后在香港逐渐本土化成了“无厘头”。1990年的《赌圣》,他挖掘了周星驰标识性的笑声。1993年,他作为《东邪西毒》的监制拉着一班演员,在勉强搭起的“皇宫”和“天字一号房”两个景中,抢拍出今日让众人百看不厌的经典喜剧《东成西就》。

1994年的夏天,他第一次以“技安“的笔名写下了自己的喜剧,一个叫做《大话西游》的爱情故事,自以为天才地说服了周星驰做这个悲喜剧尝试⋯⋯结果,他的满腔热情得到的是全世界骂神经病⋯⋯难受、伤心,让朋友失望。随后,他离开电影远赴加拿大,从一个导演变成了一个每天接送女儿的司机。寒冷的冬天,他想起了曾经的拍摄地点银川。与此同时的大陆,大学生们正在反复看这部电影,传诵台词。直到“无赖”王家卫打电话给他,“小胖,你的电影在内地很轰动”。他吓了一跳!

之后,用喜剧的手法拍一个悲剧出来,超越人们想象力的剧情和特技,挖掘周星驰、王菲、孙俪等等一个又一个演员的喜剧潜力,刘镇伟用他的“疯癫”成就了一部又一部今天被奉为经典的作品。

“我1994年跟特技公司的老板谈《大话西游》的特技,南天门是水墨画,天空在陨石多多的宇宙里,他当时以为我是个神经病,电影公映时我更是被人骂得“体无完肤”。后来的《机器侠》、《天下无双》等等,其实都是我很久前的故事,《情癫大圣》是15年前就在我脑袋里了,但是如果15年前拍那部电影,我相信没有投资方会接受我的想法。”

悲喜交加、笑中带泪,这是刘镇伟的喜剧,也是刘镇伟的人生。

“如果今天摆在你面前的生活和糟糕,你就要告诉自己明天一定是美好的,如果你第二天醒来还是一样的糟糕,那么你要继续告诉自己,后天,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现在,年过半百的刘镇伟坦言自己没从前那么执着了,但是对自己的要求却更严格了,因为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所以需要每一件事都尽量好。“好的东西就保持它,但也可以再创造出一种有意思的东西来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没必要打破什么。我从来没打算拍什么伟大的电影,光环是别人给的,但你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就真的拥有了那个光环。”

认真谈感情

《西游记》里的人物配上王家卫的台词,在刘镇伟的“无厘头”撮合之下,周星驰第一次尝试了他的喜剧作品,《大话西游》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性喜剧作品,而至尊宝的那句“爱你一万年”,更是被奉为经典,多年后当刘镇伟自己坐下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他说那其实是一个中年人对过去的懊悔,是潜意识里对人生的弥补。

“我太太从17岁开始跟我在一起,直到32岁我都没有好好陪过她,曾经有八年为了工作方便我住在酒店里,只在周末回家看看。《大话西游》是我第一次玩时空穿梭,我希望有一个叫月光宝盒的东西可以让我重头来过,做一个好一点的情人、好一点的丈夫……。”

1996年,39岁的刘镇伟选择了退休、生子,回归家庭。从女儿出生到七岁,刘镇伟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甚至为陪女儿跳舞推掉周星驰的《长江七号》,他也因此看到一个家庭主妇是多么的不容易,24小时,重复劳动,没有休假。那七年成了他人生中最充实的一段时光,也成了他今天再次回归电影圈的稳定剂。

2002年,在女儿7岁后,刘镇伟作为王家卫《2046》的监制出来工作并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天下无双》,接受访问时他说:“为什么离开?如果我现在不珍视我的家人,那我将来也会跟至尊宝一样后悔莫及。”

后来,采访被刘镇伟太太看到,她才知道他是为了她不拍电影。那晚,她哭了,劝他回来⋯⋯就这样,在全家人的支持下,他继续干着自己觉得对的事――“拍特技电影”,《情癫大圣》、《机器侠》、《出水芙蓉》⋯⋯但是他也有意减少工作量,在外拍片的时候肯定会每天通电话,只要有假期,全家人一定聚到一起。曾经女儿因为看他整天在桌子上写东西跟她老师说他爸爸的工作是“做功课的”,现在,14岁的女儿可以和他坐在一起聊电影。无论在外面多么风光,回到家刘镇伟就是一个基本没有话语权的老好人,一会儿去买盐,一会儿去买奶。

第9篇:周星驰经典语句范文

但出于年代及片源等方面的考虑,随后的这两部分内容,续接了此前对中国喜剧电影史的爬梳,将重点集中在1987年至今的这段时间。

冯小刚 京味顽主

喜剧风格:剧情多为小品集锦式,台词“贫”而京味浓厚,喜与现实“调情”。

代表作:《大腕》

开心指数:

关于电影:虽不是票房最高的一部,但却是冯氏贺岁喜剧巅峰作,电影用反讽的手法对广告赞助行业进行十分入骨的揭露。就冯小刚自身及作品而言,又有难能可贵的自嘲成分在里面,联系最近《非诚勿扰》的满目广告,不禁让人苦笑。而电影对“房地产”“网络泡沫”等社会现实的直接切入,显然昭示这个《大腕》不一般。

经典场景:彪哥演练缅怀送别泰勒,高潮时来了一句:我们中国的演员已经集体补过钙了。

经典台词:成功人士,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周星驰

无厘头喜剧宗师

喜剧风格:早期将无厘头的癫狂耍至极致,后期加强动作和特效的作用。

代表作:《喜剧之王》

开心指数:

关于电影:《喜剧之王》属笑中带泪,是周星驰作品的转折点。早期无厘头式的疯癫得到收敛,在电影中更多是其生活原色的再现。电影带有明显的周星驰特色,小人物的卑微、善良、真诚等,具有自传性质――当一个人在书写自己的时候,一定是最真诚的。周星驰正是凭着这股真诚与对电影的狂热追求,修炼成一代喜剧宗师。

经典场景:电影开始,尹天仇面向大海喊出:“努力!奋斗!”

经典台词: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刘镇伟

全能恶搞大师

喜剧风格:恶搞与混搭是其拿手好戏,百无禁忌,尤其擅长时空穿越题材。

代表作:《大话西游》系列

开心指数:

关于电影:关于《大话西游》系列的盛名,对很多人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电影取材自古典名著《西游记》,通过无厘头的形式重新演绎,荒诞热闹之余,转世爱情又让人唏嘘不已,后期又被内地的象牙塔学子解构,誉为后现代的划时代杰作。如里面那段告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与唐僧狱中的“only you”必将流芳百世矣。

经典场景:至尊宝惨遭十三娘戏弄,裤裆数次“着火”,被践踏得“不成鸟样”。

经典台词: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彭浩翔

香江新怪咖

喜剧风格:香港新一代开山怪,玩转黑色幽默,常反讽现实,制造出绝妙的戏剧效果。

代表作:《买凶拍人》

开心指数:

关于电影:彭浩翔银幕处女作。大环境下金融危机,杀手也未能幸免,顾客是上帝,于是乎上演了“You Shoot, I Shoot”――杀人二人组,一个拍,一个杀,实乃黑色幽默的反讽翘楚,用荒谬怪诞喜剧的手法去解构黑道片,还有对于经典电影的戏仿与人物角色的现实“冲突”。如今大批港人北上淘金,彭浩翔愈成了纯正港片品质的保障。

经典场景:比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还要厉害的“杀人现场”的一段录像。

经典台词:、、都不接,我只接杀人。

宁浩

黑色幽默操盘手

喜剧风格:多线索的故事结构,黑色喜剧的疯狂本质,还有调侃现实的机巧劲。

代表作:《无人区》

开心指数:

关于电影:堪称划时代的华语喜剧电影,以一块石头牵引着各方势力,演绎了一出精彩连连的疯狂好戏,该片的叫好叫座成就了宁浩,连同三年后的《疯狂的赛车》,让宁浩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疯狂系列品牌,而多线索的叙事,黑色荒诞,地方方言等成功元素甚至成了衡量喜剧的重要标杆,亦捧红了郭涛、黄渤等一批特色演员。

经典场景:徐峥饰演的潘肖跟两个卡车司机在无人区的路上较劲,最后被俩人合伙揍了。

经典台词:我要不是警察,我揍死你。

阿甘

山寨喜剧代言人

喜剧风格:之所以选择阿甘,是因为他对喜剧的拼贴恶搞,显尽了国人山寨狂欢的野蛮劲儿。

代表作:《高兴》

开心指数:

关于电影:《高兴》改编自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破烂王和按摩女的“民间传奇”。阿甘大胆使用歌舞片的形式进行包装,尽显“过火”本色。而对于网络亚文化,山寨语法的大量使用,让电影更与时俱进,贴近观众。另外对于现实的“委婉”揭露,显示出导演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这不是一部快餐电影。

经典场景:杏胡、刘高兴等人恶搞“春晚”,施展奇技,大秀山寨歌舞。

经典台词:你把我打击了。

朱延平

低俗至极的宝岛特色

喜剧风格:宝岛屈指可数的商业导演,被喻为“台湾王晶”。

代表作:《新乌龙院》

开心指数:

关于电影:该片集武打与搞笑于一体,捧出了释小龙和郝邵文这对童星组合,何况贱兮兮的吴孟达还跨刀出演,此三人极尽搞笑之能事,如“和尚泡妞”这样令人喷饭的情节,虽然剧情逻辑上不值得推敲,但这般恶搞整蛊仍然创造了台湾电影票房的奇迹,今日看来仍然能乐上一阵,也不失为另一种可贵的喜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