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灾减灾发言材料范文

防灾减灾发言材料精选(九篇)

防灾减灾发言材料

第1篇:防灾减灾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保温材料 火灾 危险性 对策

一、前言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对我国建筑火灾发生缘由所进行的统计当中,保温材料是引起建筑火灾的一大元凶,因保温材料的易燃性而引起的大型建筑火灾比比皆是,比如说2009年央视新址大数的火灾、哈尔滨双子星大厦的严重火灾等等。这一现状使得建筑工程中使用的保温材料得到了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保温材料也因此被推到风口浪尖。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在对建筑工程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的使用范畴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与限制,另外,使用者不能正确分析与认知保温材料的火灾危险性,加之国外企业不考虑我国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自己不符合我国建筑标准的产品输送到我国市场当中,使得保温材料对我国建筑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本文将对建筑保温材料的易燃性与火灾危害性作出具体分析,发现并总结切实可靠的提高建筑保温材料安全性能和火灾扑救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建筑保温材料概述

(一)保温材料介绍

保温材料一般用于建筑的外墙,外墙保温材料是导致建筑火灾的重要元素。所谓外墙保温材料,就是安装在建筑外墙上的保温层、抹面层以及相应的胶粘剂等用来固定的材料的总和。保温材料的保温原理就是通过在建筑外墙上安装上保温材料,通过其隔热作用防治建筑内部的热量以墙体为介质传播到建筑以外,这样就可以达到平衡四季当中建筑内外的温差,减少热能损耗。除此之外,保温材料的安装还可以对墙体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

(二)保温材料的主要类型

1、无机复合保温材料

无机复合类型的保温材料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当中应用较小,像岩棉和玻璃棉这些都属于无机复合类型的保温材料。这些保温材料不具有可燃性,因此其阻燃性能已经达到了我国所规定的A级水平,所以这种保温材料不具有火灾方面的隐患。但是因为其造价高,在受潮以后的使用年限会大大减小,无机复合保温材料并没有受到我国建筑业的青睐。

2、有机无机复合保温材料

像以胶粉聚苯颗粒为主要构成的保温材料是有机无机复合保温材料的主要内容,其具有较小的可燃性,并且通过相关的阻燃剂之后,其阻燃性会大大上升,正是因为如此,此类保温材料在建筑行业有着一定的发展前景。

3、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

此类保温材料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当中使用规模最大,因为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造价偏低、耐久性强并且使用年限久,其主要构成物质为聚笨乙烯、聚氨脂硬泡沫和泡沫塑料等等。但是此类保温材料的最大缺陷就是其易燃性能强,很容易引发建筑火灾,但又因为其是我国建筑行业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所以保温材料所引起的建筑火灾数量不断上升。

三、保温材料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一)保温材料易燃

我国建筑行业所广泛使用的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可燃性能强,并且燃烧迅速。像聚笨乙烯材料的燃点在四五百度左右,而一旦燃烧,其温度可高达千度,这就很容易使得建筑物中的玻璃等发生爆裂,加大火灾危险性。小小的火星都会引起此类保温材料的燃烧,在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作当中,特别是电焊工作进行时,会不断有高温的残渣落下,其温度足以引燃保温材料,引发建筑火灾。并且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的使用会大大提高建筑火灾荷载密度,加大火灾的蔓延速度。

(二)外墙保温系统构造利用火灾蔓延

在有机保温材料的安装过程中一般把黏粘剂或者螺丝钉等作为主要的固定材料,这就会使得保温材料与建筑墙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缝隙中的空气会给保温材料的燃烧提供一定的条件,使火灾迅速蔓延,很容易使建筑物进行立体燃烧的状态当中,使得建筑物发生轰燃的时间缩小为正常时间的十分之一,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人员疏散的时间,加大了火灾损失。

(三)火灾的扑救难度大

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物的火灾,一直是消防单位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说,最好的扑救方法就是利用建筑物内部的消防设备第一时间扑灭火情。然而,消防设备并没有随着保温材料的广泛使用而更新换代,所以因保温材料而引发的火灾很难消灭在火灾初级阶段。

四、保温材料火灾扑救对策

(一)加强保温材料火灾扑救方面的研发

传统的消防设备和消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需求。在消防设备上来说,消防车的车载水炮高度已经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火灾的救火高度,所以部门应当加大消防设备的研发投资,在现有的消防设备上进行升级改造,使其灭火高度可以达到扑救火情的需求。

(二)加大消防安全培训力度,增强民众的消防意识与技能

消防安全培训工作的展开主要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和建设物使用者。就建筑施工现场来说,建筑工程负责人一定要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消防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每一位在场施工人员的消防警觉性和技能,使其可以在火灾初期阶段进行有效的灭火工作。另外,还要注意在工地上安装相关的火灾安全警示牌,时刻保持警惕。对于建筑物使用者来说,物业部门应组织居民进行火灾疏散演练,分发扑救火灾的技能手册,提高居民火灾扑救意识。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保温材料的分类和其易燃性能的分析,总结出了保温材料的火灾危险性,并提出了加大消防设备研发与提高消防技能的切实可行的策略,希望以此来减少建筑物保温材料的火灾发生频率,减少火灾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第2篇:防灾减灾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公共娱乐场所 消防防火 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173-02

公共娱乐场所就是通常所说的人员比较密集,且具有歌舞娱乐功能的场所。这类场所人流量多、流动性强,消防安全管理有比较大的难度。而且对于人们来说公共娱乐场所是一个放松、减压的地方,大家在公共娱乐场所消费的时候很少会考虑该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存在的隐患。所以很多公共娱乐场所都不是很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这也导致了很多公共娱乐场所为人们提供服务时,通常都“带病”营业。如果一旦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

1 公共娱乐场所存在的几点问题

1.1 建筑先天性火灾隐患方面的不足

一是绝大多数的公共娱乐场所都是属于私有经济投资建设的,商人追逐的就是商业利益最大化,而安全利益t往往被忽视了。很多商人为了更好地节约投资成本,通常都会采用一些价格比较低廉的化工材料和可燃易燃材料进行建造。并且由于公共娱乐场所具有的特殊性,内部装修一般都是采用观赏性比较强的木质材料、塑料制品、纱织布艺和海绵软包等材料。虽然这样提高了公共娱乐场所的视觉美观,但是也为消防安全埋下了极大的火灾隐患。这些装修材料本身就属于易燃品,不但不具有任何的防火作用,一旦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二是在公共娱乐场所中大量的电器设备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这也带来了用电负荷的急剧增加。这些很多公共娱乐场所的必需品却也成为了造成火灾的很重要的原因。公共娱乐场所采用的电子设备一般都是功率比较大、数量比较多,甚至有的线路都交错复杂。如果在这些电子设备中存在一些没有达到安全规范的产品,或者出现电器线路老化的情况,而也没有对电器线路进行穿阻燃PVC管敷设,一旦出现漏电短路现象就很容易造成火灾事故。

1.2 建筑消防设施方面的不足

对于公共娱乐场所建筑来说消防设施是至关重要的。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大多数公共娱乐场所都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机械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但有的公共娱乐场所为了能够降低投资成本,并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执行,在建筑装修的过程中私自取消或者降低消防设施设置。一些公共娱乐场所经营者认为消防设施是应付消防部门的,一旦通过消防验收,办好消防手续后,就会放任不管,不进行日常的维修保养,让消防设施“徒有其表”。当火灾发生时消防设施却没有发生应有的作用。而更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也不断因为经营方面的原因,出现被封堵、占用、锁闭等方面的问题。疏散指示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消防设施一旦出现问题,就不能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引导人员疏散,从而出现大量的人员被困,甚至死亡。

1.3 单位场所应急疏散方面的不足

对于公共娱乐场所而言,人员相对于其他场所多且集中。很多公共娱乐场所顾客处于饮酒后的兴奋和行为失控的状态。加上公共娱乐场所灯光比较昏暗,为人员疏散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近年来,消防部门开展了很多工作,着力提高社会单位人员疏散的能力。公共娱乐场所在办理“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时,都要求制定“灭火疏散预案”。但很多社会单位将这个预案永远留在了“纸上”。而发生火灾事故时都显得手足无措,不能再第一时间积极的引导人员疏散。而很多单位员工和群众都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和火灾中的逃生技能。既不会利用消防设施扑救初期火灾,也不会积极引导人员疏散逃生。

1.4 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

目前而言,很多公共娱乐场所管理制度上存在普遍管理混乱的现象。2009年以来,《消防法》规定消防工作应该由社会单位全面负责,经过这些年以来全社会的不断重视和努力,一些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很多的社会单位,尤其是公共娱乐场所还处于将消防安全管理“留在纸上”的阶段,甚至少数公共娱乐场所连“纸面”上消防安全管理都懒得去做。这就大大增加了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概率。一些公共娱乐场所没有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无人管理、检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责任不明确、不落实。近年来的公共娱乐场所群死群伤性火灾的发生,都和场所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混乱、不落实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出现了消防安全负责人、管理人和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面临火灾的时候“手足无措”,不能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公共娱乐场所防火应对措施

2.1 补足建筑先天性火灾隐患短板

严格守好公共娱乐场所新建、改建、扩建和装修工程的消防设计关。消防设计不只是消防部门的事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应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在先天上杜绝火灾隐患的出现。一是内部装修选材应减少甚至不使用可燃易燃材料。近年来,为了满足公共娱乐场所在防火和美观方面的要求,出现了很多的防火装饰材料,但价格相对一般材料较高。公共娱乐场所应在装修环节考虑商业利益的同时考虑安全利益,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可燃易燃材料装饰,而采用不燃、难燃材料和防火材料装饰。这样的材料装修出的公共娱乐场所,可以有效地降低可燃物负荷,减缓火灾蔓延速度。也不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二是严格落实电器线路穿管敷设。公共娱乐场所的电器线路在装修阶段就应该进行系统设计,对用电量和线路敷设进行规范设计。杜绝因为电器线路用电负荷大或线路老化出现短路现象。

2.2 补足建筑消防设施方面的短板

对于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设施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有效管理,会大大降低火灾的发生率。在发生火灾时,充分地发挥消防设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人员的伤亡。公共娱乐场所应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并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确保公共娱乐场所工作人员能够在发生火灾后第一时间,扑灭初期火灾。同时要将消防器材放在醒目的地方,方便及时取用。社会单位应及时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保、检测,发现存在问题后及时维修、更换。

2.3 补足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短板

社会单位应摒除消防工作是做给消防部门看的观点,从而树立对自身消防安全全面负责的意识。认真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预案。严格落实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工的消防安全职责。对新入职的员工及时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及时组织消防演练。做到从单位负责人到普通员工都对消防工作“心里有数”。社会单位要能够发现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疏散场所人员,实现“防得住、灭得了、跑得快”。真正杜绝群死群伤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总而言之,公共娱乐场所是给群众带来娱乐休闲的场所,单位场所的经营者应严格落实自己的消防安全责任,让商家在得到经济利益的同时,群众也能得到安全和娱乐休闲。不再让一起起的公共娱乐场所群死群伤性火灾撕碎一个个幸福的家庭,刺痛社会的神经,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个个事故教训。

参考文献

[1] 李波.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防火策略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6(9):82.

[2] 李振齐,张成文.浅谈公共娱乐场所消防防火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1):297.

[3] 张志杰.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防火措施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6(6):63-64.

第3篇:防灾减灾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木结构建筑;火灾原因;防火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6-0032-02

1前言

我国木结构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 500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用榫卯连接梁柱的木结构框架体系,到盛唐逐渐成熟,现在许多大型的古代木建筑都没有坏。现在的桁架结构经过传统的设计和加工技术,逐步进入现代胶合木结构自行设计与加工应用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使用木结构,木建筑的防火措施尤为重要。

2木结构建筑出现火灾的原因

2.1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较低

许多的木结构建筑,经过多年的干燥,木材构件成了全干的,含水量很低,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遇到火星也会起火,且一旦起火,屋顶内部的烟和热不易散发出去,容易使温度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在发生火灾时,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大多数情况下通风条件都较好,有些建筑建在山地之间,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很多木建筑中的可燃、易燃物多,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

2.2木结构建筑密度大,无防火间距

很多木结构建筑的修建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体布局,多数为成片修建,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且大多数木结构建筑都是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这两种形式都造成了建筑布局密集,缺少必要的防火分隔和安全距离,如果其中一处起火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毗连的木结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此外,一些建筑的跨度大、空间大且高位窗口多,在火灾情况下,极易形成“烟囱”效应。

2.3火灾扑救困难

很多木结构建筑位置往往距离最近的消防站也要数十公里,无法依托城市的消防基础设施,而且一旦建筑发生火灾,火势就会迅速蔓延,此时城镇消防站也没有办法。有些地区道路崎岖,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更无法形成环形消防车道。此外,缺乏消防水源,多数木建筑附近没有消火栓,无法依托城市消防管网,自动灭火系统更是无从谈起。总之,木结构建筑的消防设施不健全,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也没有安装有效的消防设施,一旦失火,不能及时扑救,使得小火酿成大祸,这些因素都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木结构建筑的防火措施

3.1建筑木材的阻燃处理

建筑木材经过阻燃剂处理后,可有效降低木材燃烧概率。阻燃剂的阻燃途径主要有:抑制木材高温下的热分解、抑制热传递和抑制气相及固相的氧化反应。由于阻燃途径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一种阻燃剂往往具有一种以上的阻燃作用,并有侧重。因此,在木材阻燃剂配方中一般都选用两种以上的成分进行复合,各成分相互补充,产生阻燃协同作用。常用的木材阻燃剂主要有:磷系阻燃剂、氮系阻燃剂和硼系阻燃剂等。经过阻燃处理的木材,抗火性明显提高,木构件表面火焰的燃烧速度降低,相应地提高构件的耐火极限,改变其燃烧性能。因此,建议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建筑木材应经过阻燃处理后再建筑。

3.2建筑木材的表面防护

表面防护是在最后加工成型的木材及其制品上涂覆阻燃剂或防火涂料,或者在其表面包覆不燃性材料,通过这层保护层达到隔热、隔氧、抑制燃烧的目的。这是目前对木材进行防火保护最有效的方法。据文献记载: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已研制出了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如过氯乙烯防火漆等,建筑都是通过涂料本身的难燃性或不燃性,或者通过涂层在火焰下释放出不燃气体,并在表面形成釉状物的绝氧隔热膜来保护基材。20世纪80年代,又陆续研制出各种膨胀型防火涂料,用作木质材料的饰面型防火保护层。膨胀型防火涂料受热后,会形成多孔性的海绵状炭化层结构,具有很好的隔氧隔热保护作用。将其涂刷在可燃建筑结构上,遇小火不燃烧;火势不大时,具有阻滞延燃能力,从而减缓火焰传播速度;离开明火后能自行熄灭,可提高材料的耐火能力,防止火灾迅速蔓延扩大,但不能完全阻止和消灭火灾。有资料报道,建造木制房屋时,在墙体和天花板上安装防火石膏板,可使整个木结构组合墙体的耐火极限长达2 h。少数民族聚居区可通过在建筑木材上涂表面防护材料,以此来增加木材的耐火时间,提高材料耐火能力。

3.3建筑木构件的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得知: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温度达到250 ℃时木材才会燃烧。一旦着火,木材在火势凶猛的情况下将以0.64 mm/s的速度炭化。炭化层将木材内部与外界隔离并提高木材可承受的温度,使构件内部免于火灾。因此,按照参考文献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在一场持续30 min的大火中,木构件的每个暴露表面将只有19 mm因炭化而损失,其余的绝大部分原始截面则保持完整无损。通常情况下,大型建筑结构中都包含大规格的梁或柱,其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耐火性能。这是因为木材的导热性能低,且大构件表面燃烧所形成的碳化层会进一步隔绝空气和热量的作用,以延缓木材燃烧的速度并保护其余未烧着的木材。这使得大块木材要燃烧很长时间才会引起结构的破坏。也即,当采用大截面构件时,若尺寸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可以得到较高的耐火极限。一般而言,木构件截面越大,防火性能越好。木结构的防火设计主要是根据设计荷载的要求,结合不同树种的木材在受到火焰作用时的炭化速度。通过规定结构构件的最小尺寸,利用木构件本身的耐火性能来满足所需的耐火极限要求。

3.4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有关规定,木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构造可以设计。主要是通过对木结构的使用范围、长度、面积、防火间距进行控制,并在建筑中制作好必要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安全出口等),这样可以有效避

免木建筑的火灾发生,即使出现火灾,也可以有效控制火灾的蔓延,把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并且在短时间内使人员得到安全疏散。所以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建筑设计时,为了将建筑火灾降到最低,必须充分考虑到木结构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内人数、发生火灾时逃生的难易程度以及防止火灾蔓延的方法等,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把建筑做好就行。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控制火势的蔓延,使木结构建筑满足防火要求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姚利宏等.木结构建筑防火的研究现状[J].木材工业,2007(05):45~46

2 吴必龙、李颖.木结构建筑的节能和防火性能分析[J].林业科技,2008(03):78~79

On the Wooden Structure Fire Protection Measures

Ma Ruizhong, Liu Yongli

第4篇:防灾减灾发言材料范文

预防风灾

在城市高楼林立的今天,即使没有大自然带来的飓风威胁,但楼与楼之间也会产生“楼群风”。当多幢高楼相距较近,风就会在这些建筑物的顶部、两侧形成涡流风区和空腔区,使人感觉风力格外强劲。如今,风灾已成威胁城市安全的隐形杀手,家居设计时如果不进行预先防范,那么“楼群风”也可能会给家庭带来危害。

改装抗风玻璃一般而言,建筑商开发房子会对楼宇高度、间距以及日照阳光情况作为主要的考察目标,但很少对“楼群风”做过多考量。风压作用等外力可能会对玻璃幕墙造成损坏,因此,我们选购玻璃门窗时,要挑选玻璃幕墙抗风抗雨能力较强的。

牢固是硬道理 大风导致悬挂在外墙上的门窗和晾衣架随时有可能松动脱落,以致砸伤人。现在,市场上都有配套的门窗防风配件加固加牢,而一些防风伸缩衣架,也是防范大风的解决方案。

天花防风扣板目前,天花板有方形、挂片、格栅等设计。但是,对于过道、屋檐等露天或风压较大的地方,若要装天花吊顶,则必须考虑防风问题。我们在安装时,应该要求设计师为天花板设计防风扣板,以具备很强的防风能力。

警惕火灾

目前,火灾是最普遍威胁百姓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据调查,火灾中大多数人并非是被烧死的,而是因为消防知识匮乏而导致窒息死亡。公共建筑的消防设施严格规定,必须设有自动报警、灭火系统、紧急灯光照明等。那么,一般家庭该怎么预防火灾呢?

选择耐火材料选择装修材料时,我们不能因为价格问题而选择易燃材料。因为,如果大量使用塑料、壁纸、稀释剂、化纤窗帘、桌布等可燃材料,那么在火灾发生时,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毒气。如果要用可燃材料,其表面也应用可燃材料的防火涂料涂刷。

不能擅动管道很多家庭在装修时,水、电、气已通,但为了美观而擅自改动燃气管道。我们一定要按有关规定,请专业人员进行安装,以免燃气泄露而发生火灾。电气线路也是如此。电视机后面应预留充分的空间,以散发机内产生的热量,不用时拔掉插头。

忌乱堆杂物在日常生活中,因堆满杂物而诱发火灾的事件屡见不鲜。一些老年人总不舍得丢掉一些没用的东西,因此,他们往往把杂物整整齐齐地堆放起来。然而,堆满杂物易诱发火灾,而且也在火灾发生时阻碍逃生。作为家庭主妇,一定要及时清理家里的杂物。

当心环境激素污染

环境激素是指人类的生产和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影响人和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它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地球变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等问题一样,正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医学研究表明,它最直观的影响是不能产生足够的男性越来越多,加之运动能力降低、畸形增多。而孩子则呈现畸形、低能、早熟等异常现象。

减少有害辅材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环保建材。但是,使用过多环保材料,也会产生污染叠加现象。我们购买建材时,尤其要注意辅材的选择,因为它们很大程度上就是“健康杀手”。因此,简化房屋装修,能有效减少释放有害化学物质。

第5篇:防灾减灾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在建 火灾 识别 对策

1.引言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一幢28层高正在翻新维修的高层居民楼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火灾系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起火建筑虽不是在建建筑,但当时由于正在进行外墙节能改造,整个建筑完全被脚手架包围,实际等同于在建建筑。而近几年来,国内在建工地建筑火灾事故频发,由此引发笔者对在建工地火灾隐患识别及整治对策的思考。

2.火灾隐患识别

2.1对在建火灾案例进行分析(案例分析法)

本文列举了近年来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些典型的在建建筑火灾的案例。

2004年6月9日,北京市京民大厦施工人员在大厦西配楼游泳馆内焊接二层平台的不锈钢扶手时,焊花引燃一层地面上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起火并蔓延成灾,火灾共造成12人死亡,9人重伤,4人轻伤,22人轻微伤,直接财产损失81.9万元;2005年1月17日15:00许,南京市最繁华地区新街口中山路一高层建筑工地因焊工作业时电焊火花落在下面电梯的油布上点燃易燃油布成灾;2005年6月7日1:53许,上海市江浦路、茭白园路路口,一幢在建高层建筑因电焊火花引燃尼龙护网发生火灾;2005年11月13日2:40许,山西省太原市南内环街正在施工的财富大厦13层发生火灾,该大厦12、13两层被烧毁,据调查,12日晚24:00左右,有工人电焊作业; 2008年10月9日15时59分,位于哈尔滨市经纬街与田地街交叉口处的在建工程“经纬360”高层商服住宅楼双子座A座和4层裙房发生火灾。经查,造成本次火灾的原因是电焊操作不当,引燃该建筑外墙部位聚氨脂硬发泡保温层,蔓延成灾。

通过查阅了大量在建工地火灾案例资料,发现电焊作业引起火灾的占90%左右。

2.2对在建工地火灾隐患调研(专家调研法)

经组织市级以上的公安、建设、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专家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调研,总结分析当前在建工地存在的火灾危险性:

(一)建筑工地火灾负荷大。因工程需要,部分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作为安全防护物,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部分建筑外墙采用易燃保温材料,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迅速蔓延。多数工地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并且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结构简易,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有的甚至仅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人员难以疏散,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严重后果。

(二)建筑工地防火分隔不到位。一些建筑工地随意堆放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增加了火灾负荷,堵塞了消防车道;在已建成的建筑物外侧采用的脚手架和安全防护物未及时拆除,占用了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更有甚者,未划分明火作业区,不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擅自在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地以及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实施明火作业,导致火灾发生的机率增大。

(三)消防安全意识谈薄。部分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素质较差,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在进行在建工地现场检查时,大部分施工负责人认为消防管理是建设单位的事,与己无关,舍不得投入资金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同时,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未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没有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不会利用灭火器扑救初期火灾,不会报警、不会组织人员疏散,自防自救能力较差。

(四)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建筑工地一般都为临时用电,但是用电量大、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违章安装电气设备、私拉私接电气线路现象较为严重,甚至直接将配电装置安装在可燃木制构件上。施工期间,违章使用明火的现象普遍。施工单位氧气、乙炔使用频繁,部分电焊、气焊工作人员无证上岗,保护措施缺乏,存有不清理现场的可燃物或边使用边施工现象。

3.在建工地火灾隐患整治对策

(一)通过改变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整治

施工现场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施工工地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设立明显的标志,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区域布置在施工现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侧风向。建筑材料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减低施工现场的火灾荷载,提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且相互间留有必要的防火间距。施工现场要保障消防车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消除堵塞现象;确保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施,不能存在使用安全防护不符合要求的自制配电箱和乱拉、乱设临时用电线路;检查简易建筑等防火措施的落实情况,消除火灾隐患;在建工地消防设施、消防产品、器材等要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不能存在伪劣消防产品和不符合安全规范设置要求现象。

(二)通过改变环境的不安全行为进行整治

在建筑行业, 改善作业环境对安全的促进作用应得到足够重视。主要的表现有两个: 一是应注重环境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在消防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中,应有总平面布置图, 使施工现场道路通畅, 材料堆放井然有序, 合理配置水电资源, 不仅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安全风险。二是应重视文明施工。提高文明施工水平, 改善作业环境,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 作业现场不良的微气候、噪声、振动、照明、粉尘等条件,会导致作业者疲劳、烦恼, 引起意识水平下降、反应能力降低而增加事故发生率,还会影响作业者正确感知信息的能力, 酿成错误判断而导致事故。

(三)通过改变人的安全行为进行整治

要对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经常开展灭火演练,要针对本工地项目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要确保职工掌握消防知识程度满足“三懂三会”要求,增强此类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尤其是要针对电焊工等重点群体开展严格的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焊接作业时要派至少一人监护,焊接作业确定焊接的可行性,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的同时清理干净其周围可燃物,防止焊珠四处喷溅。

(四)通过改变管理上的缺陷进行整治

在建工程应按照规定办理了消防设计审核等手续,施工现场要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情况,确定各部门、岗位的消防责任人;施工现场按要求建立和完善消防安全制度、值班制度和消防措施;要根据建筑施工中安装、装修各阶段的特点,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针对人员、材料等消防安全措施情况,要在工地加以落实;还要定期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05.01

[2]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

第6篇:防灾减灾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 气象灾害;视频文稿;写作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031-01

气象新闻是现实的温度计、社会的晴雨表、时代脉搏的记录仪。“求真”是气象新闻的生命,也是气象新闻工作者对世界事件变化进行反映的基础和源头[1]。气象灾害的发生,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破坏,一直为政府领导和人民群众所迫切关注。气象新闻的责任就是将有关信息及时传达给政府部门和观众,系统地宣传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和民众的防范意识,从而达到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天有10亿人接受气象信息,其中62.5%的人通过电视获取。面对公众对气象服务需求的增长,推动气象信息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准确、及时地让公众快乐地获取气象信息,是气象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气象灾害新闻报道必须遵守“快、准、巧、悦”,要求拍摄视频与文稿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对新闻的感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新闻理论修养,没有用理论指导实践。如制作的新闻视频文稿内容不一致,有的文稿就是一份天气预报稿或业务工作总结。深入研究气象灾害视频文稿写作应遵循的新闻理论和其特殊性,对做好气象灾害新闻报道有重要意义[2]。气象灾害视频文稿的结构,通常分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几个部分,有时还包括背景材料,具体介绍如下,以供气象工作者参考。

1 标题

标题是整条新闻的眼睛,是对新闻内涵的概括和浓缩。新闻的标题力求简练、准确、生动,起到提示新闻主题的作用。例如:“新疆暴雨南疆小镇半小时被淹”、“新疆塔什库尔干县首次惊现六月暴雪”、“冷空气频频造访乌鲁木齐迎来入秋首场雨雪天气”等标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新闻主题的提要导读作用。

2 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先导,位于文稿的开头。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要求有实质内容,将最有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例如:“冷空气频频造访,夹着雨雪席卷北疆,新疆的冬季即将来临。从23日夜间开始,乌鲁木齐出现入秋以来的首场风霜雨雪齐袭的天气,气温骤然下降9 ℃”。简短数语,就把新疆遭受风霜雨雪寒流袭击,即将进入冬季这个最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事实写进了导语。

3 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要求与导语相辅相承,内容充实,材料典型,层次清楚,手法灵活,富有新意。气象新闻报道要提倡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要抓住细节,做到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扣人心弦。撰稿时要处理好细节,新闻的亮点需要用细节来刻画。环境、人物、对话、发生的事件都是细节,这些细节通过形象的语言还原后,就会栩栩如生。文稿用词要简洁明快,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语。

3.1 主体基本要素

时间因素上,要解释发生气象灾害的频繁程度或罕见程度;地域因素上,要解释发生气象灾害地点的范围大小;对于重大天气,要解释发生的关键时间、地点及产生影响的原因;要对异常天气事件,应提供历史资料以及与此相关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有争议说法的天气气候事件,气象专家应给出权威、翔实、完整的解读;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天气气候事件,报道过程要完整、连续;发生范围较大的天气气候事件,要尽量体现时间及地区之间的关联和差别。

3.2 对于可预见天气事件主体的写作方法

对于可预见的天气事件,要对分阶段实施的实况、预报以及回顾总结三方面的内容整体报道。

3.2.1 气象灾害发生前文稿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稿件中应包含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的详情(灾害类型、级别、范围等),以气象部门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为准;要报道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收到警报后的反应,以及采取的准备措施;提供部分防御或减轻气象灾害危害的基本常识;对当地气象部门进行采访,搞清楚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原因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在气象部门发出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后,应该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进行拍摄采访,如学校是否放假、市场是否关闭、高速公路是否封闭等;采访专家,请专家介绍一些规避同类气象灾害的常识。用基本的气象要素(降雨量、雪深、降温幅度、能见度等)及天气成因(冷空气入侵等)汇报天气情况,并加以通俗化解释[3]。

3.2.2 气象灾害发生时文稿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稿件应重点提供事件中的新闻性、灾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影响人群、区域、行业及其影响程度、形成原因、趋势预测、防范措施等基本要素;提供细节性要素,例如:灾害过程中及受灾后人们对灾害的描述、本能反应和受灾程度,抗灾救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等;对受灾群众、其他目击者或气象专家的现场采访。

(下转第33页)

(上接第31页)

3.2.3 气象灾害发生后文稿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稿件中应涉及气象灾害后续影响发生的时间,如受影响人群、区域及影响程度、影响细节,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反应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救灾措施)等基本要素;重点提生或消除后续影响的气象因素。如:气象灾害与后续影响的关系;灾害过后容易忽视的影响、有助于减轻或防范后续影响的天气趋势预报等;要注重现场的见闻,尽可能提供细节描述;受灾群众、政府部门和气象部门人士的现场采访。

4 结尾

结尾指能够深化气象事件主题的最后一部分。根据气象事件内容或报道角度的不同,结尾分评论式、总结式、启发式、展望式、引用式、背景式等形式。

5 背景

背景是指对气象事件产生的相关条件和有关知识、政策法规等所作的必要交代和介绍。是帮助观众理解气象事件内容或延伸思路,深化主题,丰富内容,增加趣味。背景的写作必须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气象事件写作时常常要用到一些资料,通常是背景材料的一种,若运用恰当,会为文稿增色,增加报道深度[4]。

6 小结

气象灾害对国计民生具有直接影响,大力开展气象灾害的新闻报道,以更好地贴近政府部门和n 众的需求。如气象与人生结合、与国计民生结合、与国家安全结合、与社会环境结合等。气象灾害新闻采写中,把握好新闻的真实和新鲜两大基本特点,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就一定会成为合格的气象新闻工作者。

7 参考文献

[1] 丁永亮,李宏博.特殊气象条件下视频图像处理的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10):298-299.

[2] 王进先.气象灾害的视频采集[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4(B8):157-158.

第7篇:防灾减灾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高层宾馆消防评价指标建立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高层宾馆是人员聚集场所,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化高层宾馆数量逐年增加,高层宾馆建筑火灾带来严重的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因此,高层宾馆建筑火灾一直是国内外火灾研究防治的重点,通过对高层宾馆火灾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对于掌握高层宾馆的火灾隐患以及提出必要的消防监督管理措施,避免和减少火灾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对半定量化分析的方法,高层宾馆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比较多,许多因素不容易精确量化,且各个因素之间不是个自独立的,具有模糊性。因此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能较客观反映高层宾馆消防安全现状。

进行模糊评价首先要建立影响评价的因素集,即要建立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建立一套全面、客观的指标体系是整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能否真空反映高层宾馆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1 高层宾馆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1.1 人员相对密集,疏散困难

宾馆来往的人流较多,人员复杂,属于开放式管理,具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特点,加上各种竖井的林立,易产生烟囱效应,火灾、烟气蔓延快,烟气一旦进入疏散楼梯间会给疏散带来严重影响。而大多数旅客不熟悉建筑内的情况以及疏散设施设备,一旦发生火灾,加之心情紧张,在烟气迷漫的情况下,容易找不着方向,使疏散通道拥堵,给人员疏散和消防队员进行救援造成困难。加拿大国家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算出高层建筑内的人数、疏散时问和建筑高度的关系,如表:

1.2 各种设备设施多,负荷大,易引发火灾

宾馆配有厨房、高压配电室、锅炉房、燃气调压站、发电机房、电梯机房、中控室等重点设备设施。如厨房内用火、用电不慎导致起火;在宾馆内进行维修作业或进行室内改造装修等时违章电焊动火;电器线路老化发热短路,电热器具使用管理不到位,各类灯具烤着附近可燃物等导致电气火灾的因素多。1996年7月17日,广东省深圳市端溪酒店第二层因使用电器不慎导致电器故障引发火灾,造成30人死亡、13人受伤,烧损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13.8万元。2003年2月2日17时58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潭大酒店发生火灾造成33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5.8万元,火灾直接原因是员工在取暖煤油炉未熄灭的状态下把含有汽油成分的油品加进去,引起爆燃而导致火灾。

1.3 大量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火灾荷载大

宾馆客房、餐饮、娱乐配套设施完善,室内装修豪华。绝大部分的的装修装饰材料以及家具、摆设都采用木料、塑料和棉、麻、丝、毛以及其他可燃及易材料,增加了宾馆内的火灾荷载。一旦可燃材料燃烧,将导致火灾迅速蔓延。绝大部分的可燃材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给人员疏散和火灾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

2 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建立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高层宾馆火灾危险性及导致宾馆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进行整理、分类和综合,调查、分析工作要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能否全面、客观得出评价结论,前期的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且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也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

2.2 主导性原则

评价指标数量不宜太多,重点要反映各因素之间的差别,不使评价工作复杂化,减少工作量。

2.3 可操作性原则

有关参评指标的数据要容易获取和计算,并有较明确的评价标准。

2.4 独立性原则

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征要有一一对应的指标说明,各指标之间应尽量不相互交叉和相互关联。

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考虑的因素

在高层宾馆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人们采取的各种消防对策和消防管理方法目的是防止火灾的发生、发展及尽可能的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要从高层宾馆建筑在投入使用后自身条件的安全情况,消防安全不安全,宾馆平时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发生火灾后人员能否安全疏散,消防队能否有效的进行火灾扑救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3.1 高层宾馆建筑消防安全因素

建筑会不会发生火灾,是不是安全的,首先建筑硬件设施的消防安全状况是最重要的因素。控制起火是防止或减少火灾损失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应当对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及室内装修材料的易燃、可燃材料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阻燃技术改变或提高一些材料的阻燃性能等。对可燃物与点火源的接触面积、接触点也应进行严格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提早发现火灾,并能及时警报的一个重要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人员安全疏散提供及时、宝贵的信息,并且通过启动联动系统的其他消防设施扑救火灾,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能及时有效地扑灭或控制初期火灾。但是在现实应用的情况来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会发生故障,这对监控火灾及扑救火灾的效果影响较大。

火灾时,烟气是导致人员中毒、伤亡的一个重大危险源。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如何防止烟气的蔓延及有效的排除烟气是一个极为重要设计要求。防烟分区的划分、设置各种挡烟垂壁、挡烟染、防排烟系统等设施是为了防止火灾烟气蔓延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建筑设计中,不合理的建筑结构、不合理的防排烟系统等都可能会导致火灾烟气聚积、排烟不通畅等问题,就会对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3.2 高层宾馆疏散设施因素

建筑内人员疏散通道的设计和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组织对保证人员能在火灾到达危险状态前安全地疏散出建筑物至关重要。

3.3 消防救援能力因素

火灾发生后消防队赶赴火灾进行扑救,消防队越快到达火灾现场,越有利于消灭火灾。影响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的主要因素是起火建筑和消防队间的距离、行车道路状况、起火建筑周边消防通道的顺畅情况、消防队的灭火救援能力、建筑物内及周围消火栓的情况等。

4 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高层宾馆火灾危险性分析及评价指标的原则,结合消防行业专家、宾馆管理人员及宾馆建筑设计人员的意见,再根据高层高层宾馆建筑相关的设计防火规范,确定对高层宾馆进行消防安全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能够防止火灾发生的因素;第二是一旦火灾发生后,能够及时扑灾火灾,减少人员伤亡的因素。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A1:宾馆建筑消防安全,A2:宾馆疏散设施,A3:宾馆消防安全管理,A4:宾馆当地消防救援能力。4个一级指标又分为17个二级指标:B11—B45。二级指标分别又分出25个三级指标:C111—C224。评价指标体系见表所示。

表 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5 结论

建立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体系,计算出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集,就可以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它们的权重集。再通过选定现实使用中的某几个高层宾馆对其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用模糊数学法,建立出评价集,就可得出选定的实例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的结论。该文章对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进行了阐述,为今后开展高层宾馆消防管理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为高层宾馆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传贵.宾馆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1年第5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范维澄、陆守香等.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黄涛.宾馆火灾风险评估初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J].2007.2

[5]黄沿波,戴宇彤等.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4

第8篇:防灾减灾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室内装修;火灾;原因

前言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室内装修行业也随之繁荣,从宾馆到饭店,从商场到舞厅,从店铺到住宅,从高楼到地下,室内装修越来越高档、豪华、气派。然而,由于违反安全操作规定、遗留火灾隐患、使用材料不当、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在室内装修施工中经常发生火灾较多,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此可见,就室内装修施工中火灾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防火对策,对实际消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室内装修施工隐患

1.从业人员素质低,火灾隐患大

目前,在室内装修行业中,部分单位存在着装修人员技术不强,有的是临时招聘一些人员进行施工。这些人员没有经过相应的安全培训,消防安全意识淡漠,并且流动性大,难以管理。有时为了经济利益,变更装修图纸,降低技术标准,使用了一些火灾危险性大的装修材料,进一步的增加了室内材料的火灾荷载。又因为没有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增加了在施工中火灾发生的几率,这些施工因素给装修工程埋下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2.室内火灾荷载大,蔓延速度快

在建筑室内装修过程成,其大多材料都是可燃的,当建筑物进行装修后,在建筑物室内增加了可燃物,房间着火时,使燃烧时间增长,燃烧温度升高,把室内的建筑构件烧垮,使火灾损失增大。对于多层、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可燃的内装修是火势蔓延的重要因素,火势可以沿顶棚和墙面及地面的可燃装修从房间蔓延到走廊,再从走廊蔓延到各类竖井,如敞开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并向上层蔓延,造成火灾扩大。

3.装修材料发展快,防火性能滞后

现如今,市场上的装修材料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同一品牌同一规格的装修材料因质量不同存在价格上的差异,同时其防火性能也不一样。人们在选择美观的材料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其防火性能,这就造成了一种供求矛盾。

二、室内火灾发生原因

1.直接原因

(1)在建筑室内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油漆、防水涂料、稀料产生的易燃易爆气体由于通风不良,不易挥发,易在局部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火花会引起爆炸。且动用电气焊等明火多,造成大量火灾。(2)违反电器安装和使用安全规定。电线应该穿阻燃管的用一般绝缘管代替,或干脆不穿;有的装了接线盒却不装盖子,有的甚至连接线盒也省,从而引起短路打火。(3)吸烟。负责装修施工的人员中烟民众多,常在作业时吸烟及遗留烟头。(4)生活用火不慎。工人吃住在工地,炊事用火及灯火管理不慎会引起火灾。

2.人为原因

1)法律观念和消防意识淡薄。有的装修单位只重视经济效益,片面强调企业自主经营权,漠视国家宏观管理和《消防法》、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对装修改造工程设计方案不申报就投入施工。还有的单位领导持“重经营、轻安全”、“早装修、早开业、早受益”的观点,对火灾的发生抱有侥幸心理,宁愿出血本搞豪华装修,也不愿拿出一点钱来做防火保护,个人意见取代消防法规,埋下了严重的火险隐患。2)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较低,队伍素质差。目前,国营、民办及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承办的装饰工程公司众多,还出现了一些跨省联营与港台地区的装修公司和施工队,这些装饰工程公司中,许多没有消防部门办理的“装修装饰工程施工许可证”,许多黑施工队通过关系揽到工程后,找几个朋友帮忙,干完活拿钱就走,管你隐患不隐患。即使是正式注册的施工队,人员主要是农民,也有下岗务工人员,多数未经上岗培训,不懂消防知识,无证上岗,也没有劳动部门核发的执照。另外,施工队缺乏灭火预案,发生火灾时不能有效的组织扑救初期火灾。3)擅改设计,多层承包。装修单位不向消防机关报审就擅自装修。即使报审通过设计,为降低成本擅自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改阻燃物为可燃,偷工减料,如用普通涤纶化纤品代替防火阻燃织物,木龙骨代替轻钢龙骨;该刷防火涂料的不刷,该刷三遍的刷一遍,如此等等,大大降低了装修工程的耐火、抗火能力。另外,为了赶工期进度,通常将工期分割承包给若干施工队伍,致使防火安全工作层层脱节,责任不明确,均为火灾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

三、对策

1)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施工单位领导转变思想认识,一切施工操作应本着“安全第一、利益第二”的原则,循序渐进开展施工,杜绝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擅改消防设计等现象发生。施工人员应不断加强消防安全观念,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在生产、生活中,严把火源控制关,做好电气维护关、保证环境卫生关,切实做到动用明火有人看管,电气安装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大家保持。消防执法人员明确职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避免个人情感等因素影响执法公正性,维护法律严肃性。执勤战备人员做好日常消防演练工作,避免演练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各级单位结合各类火灾案例,运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等传播媒介全面开展消防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培育民众消防安全意识,着重提高室内装饰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转变思想,逐步改善消防安全环境,有效避免大规模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

2)增强消防安全意识,逐级落实安全责任。消防监督部门要督促其抓好装修行业中设计、施工、监工、竣工验收和合理布局等方面的问题,提高装修队伍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技术水平。装修公司和施工队应认真贯彻消防工作“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中心责任,总承包单位应对工地防火负总责,单项转包工程的施工单位要对本项工程安全负责,并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凡因装修原因而造成火灾事故的,不论工程使用与否,也要追查施工队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依法严肃查处,用法律手段推动消防安全工作。

3)严格施工管理。(1)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消防知识培训,教育他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懂得本工种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和扑救措施,合格后方能上岗。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预案,适时进行实地灭火演练,提高灭火扑救的能力。(2)严格按消防部门审核后的图纸施工。不能擅自改变工程防火设计,如确需更改的,要报请原审核部门同意。(3)管理好生活用火。(4)保护和完善消防设施。有些工程,尤其是吊顶装修,会改动一些消防设备(如探头、喷淋头等),应事先取得消防机关及装修单位的同意和配合,不得擅自行动。对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应配置通风系统,并采用防爆电器。工地应按规范规定留出人员疏散的通道和出口,不得占用和封堵,更不得借口便于管理而将出口锁死,并要设疏散指示标志及事故照明设备。另外,现场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灭火器材。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过程中,其火灾发生情况众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十分严重,因而对此类火灾提出预防对策十分必要。上文主要就其火灾发生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篇:防灾减灾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保温材料;火灾;城市窑洞

引言

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是又一起因外墙保温材料失火引发的灾难,死亡人数58人,重伤15人,造成财产损失近5亿元。事后,众多机构对起火的原因作分析调查,得出的结论有(1)电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严重违反操作规程;(2)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3)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存在明显的抢工期、抢进度、突击施工的行为。然而国务院调查组认为火灾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使用了易燃的有机保温材料。众所周知,由于建筑节能是国家强制执行的项目,因此造价相对较低的有机保温材料被广泛应用。诚然,在经济上和节能效果上有机保温材料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易燃,并能助涨火势蔓延也是它本身固有的缺点。近年来我国有多起因节能要求给建筑“披上”有机保温材料从而引火上身的事件。比较重大的事故有 “央视”北配楼火灾事件、北京奥林匹克乒乓球馆的失火、上海第一天价楼盘的“汤臣一品”失火。此类起火事件的诱因各有不同,皆具有偶然性,但由起火变为火灾却是必然的。这一系列的事件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思考。节能减排利国利民,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但在贯彻这一方针的过程中竟然有人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使得人们不禁的对“节能减排” 产生质疑,为了节能就非得把自己置于火灾隐患之中?本文将对这一系列事件存在的普遍的共性、各自的特性及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火灾再次发生的建议。

1 有机保温材料失火的共性及危害

目前使用最多的外墙有机保温材料有EPS(聚苯乙烯泡沫)、X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和PU(聚氨酯泡沫),这些材料都有极其优良的保温性能。但在使用中都具有如下自身的缺陷:

(1)有机保温材料如EPS,XPS都是易燃的高分子材料,在施工甚至是正常生活中,哪怕是一点小意外都有可能将其点燃。

(2)一旦有机保温材料燃烧就会释放大量热量,在80℃就产生熔融变形滴落,更易加速火势的蔓延。加之相关标准中施工工艺是板背面局部粘结到墙面上的,这样在墙体与板之间存在空气通道,在局部失火时,空气通道相当于烟窗或拔火筒的作用,使火势迅速蔓延到整个楼房的高度。同时因聚苯板受热产生的热熔缩变形以及网格布过热折断而导致瓷砖坠落,对逃生人员和救助人员造成的潜在危险也是致命的。

(3)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众所周知,火灾真正致命的正是这些能使人窒息的烟雾。质量合格的有机保温材料都按规定的加入了阻燃剂,但阻燃剂毕竟并不能解决它是可燃材料这一本质,还会在燃烧过程中增加材料的发烟量和烟毒性,阻燃剂越多阻燃效果越好产生的有毒气体越多,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

2 由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引发的对建筑节能及有机保温材料使用的思考

2.1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国策 建筑节能是节能的重点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建筑节能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约有20亿m2建筑,其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若不采取节能措施,到2020年全国能源将有50%消耗在建筑上,将给国家经济和能源带来巨大损失。所以计划、有节制地利用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据统计,建筑物通过围护结构散失的热量大约占整个热量损失的70%左右(其中外墙25%,窗户24%,楼梯间隔墙11%,屋面9%,阳台门下部3%,户门3%,地面2%),在围护结构中通过外墙损失的能量又占大约30%,所以现在国内外对围护结构尤其是外墙的研究成为建筑节能的重点。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首要问题。

2.2 对有机保温材料使用的观念不改,上海的大火注定还会在别的地方燃烧 即使上海火灾遇难者家属的心情有万分的悲痛,他们依然理智的不会把这一切怪罪于建筑节能。但正是建筑节能改造所包括的各个环节中每一个会导致火灾的偶然性造成了这起灾难必然的发生。

当然我们可以努力做好每个环节来防止有机保温材料引发的火灾。从产品质量,到工程监管,到建筑的消防设计,到保温材料的防火构造,逐一完善,排除隐患。但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

以上海的火灾为例,在工程方面,承包商对工程进行了非法分包并且雇佣了无特种作用资格证的焊工是导致起火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很明显,我国的建筑市场要达到一切符合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消防设计方面,虽然高层建筑要求设有消防设施和专门针对防烟、电气防火方面的设计,但对于因有机保温材料燃烧而迅速形成的大火这些措施收效甚微。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是世界难题,上海市消防队扑灭本次火灾耗时四小时之多。虽然他们的消防组织也有不足之处,但也基本能够代表我国最高的消防水平。

除此之外,会引起火灾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战争。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天方夜谭,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在当前局势下,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绝不小于生活中的微小疏忽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一旦战争爆发,一切由有机保温材料包裹的建筑都会成为国家和人民的负担。

建筑节能刻不容缓,与防火的矛盾亟待解决;建筑节能利国利民,有人因此丧命未免代价太大。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火灾事件的关键就是推广并应用能够替代有机保温材料的无机保温材料。防止火灾谁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但我们可以选择不造成更大的损失,做到居安思危则危来不惧。

3 防止因有机保温材料失火引发灾难的几点建议

3.1 建议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叫停有机保温材料的使用 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是国家鼓励社会投资的项目,所以有很多产品低劣的厂家、资质不明的施工单位参与到其中谋取利益。和新建房屋不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是在房屋发挥正常功能的情况下进行的,人们的活动伴随着工程的进展。将大量的有机保温材料无论是堆放或是进行施工都形成了消防安全隐患。发达国家开展这类工程时,都要求人去楼空,或者人在家时停工,显然这样的方法在我国很难实施。一旦失火,由于原有建筑变为施工现场,不易组织起高效的疏散,再加上有机保温材料燃烧释放的有害气体,将直接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此隐患不除必定还会有人成为牺牲者。

3.2 对新建建筑采用有机、无机保温材料搭配使用 建议新建建筑首层不使用有机保温材料,以防止日常生活中的意外起火引燃保温材料。用无机保温材料做竖向防火分区带,防止起火后火势快速蔓延。

采取无机保温材料作为防火层,复合有机保温材料的复合保温法。在高层中使用有机保温材料时,采用全粘方式替代局部粘结方式,避免空腔的形成,减小事故规模和火焰高度。

3.3 对有机保温材料的生产进行严格把关,阻燃性能必须严格达到B2级阻燃标准。对因有机保温材料引发事故的生产厂家追究刑事责任。

3.4 采用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系统,从此类事件的最根源解决保温材料失火问题,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采取了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系统的建筑又称“城市窑洞”。“城市窑洞”式绿色建筑已经被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实现方式有(1)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对建筑物进行六面体涂抹或喷涂;(2)用玻化微珠保温承重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进行墙、柱。梁的浇筑,实现结构自保温。

在保温隔热方面,由近期新建城市窑洞室内和室外测出的数据显示,在没有热源的情况下,“城市窑洞” 室内平均气温稳定在12℃左右,平均湿度稳定在52%左右,真正做到了恒温横湿,从而可以在不增加建造成本的情况下,可达到建筑节能未来的70%标准。

在防火防灾方面,由于城市窑洞采用的保温材料均是A级防火的无机保温材料,在1000℃的高温中不燃烧,不蔓延。室外任何方式引起的大火都不会对居住在城市窑洞里的人构成威胁。从本质上彻底解决了由保温材料燃烧引起火灾的问题,保护了人的生命、财产和整栋建筑。再加上城市窑洞式绿色建筑的自重较普通建筑能减轻14-30%左右,有效的提高了抗震性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灾难中的安全岛。

4 总结

使用了有机保温材料的建筑一旦失火,后果都是惨重的。例如,伤亡人数多,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对环境破坏大,对建筑结构损害大,在社会上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会使人们质疑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材料,进而质疑建筑节能。更严重的是我们已经从此类事件中吸取了足够多的教训,但它还是一再的发生。所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珠,代学灵.城市“窑洞式”环境室内保温施工方法:中国,ZL200710185259.8[P].200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