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产管理方针范文

资产管理方针精选(九篇)

资产管理方针

第1篇:资产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高校 会计制度 改革 固定资产 核算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需求,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扩建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为了满足现代高校教学需求、满足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我国还加快了教育系统的整体改革,在高校教育改革中,针对高校改革及扩建扩招现状,传统高校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管理工作需求。而且,扩招扩建后,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为了满足现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在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中应注重固定资产核算,借鉴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提高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及管理水平,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

一、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我国高校运营过程中,高校资产及资金来源由国家拨款,这也使得高校各部门教职工难以形成资产意识。而且,国家拨款后的资产管理中资产管理混乱、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等导致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的闲置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在现代高校扩建过程中,针对城市发展规划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新建校区集中在城市大学城内,造成了一校多区现象。一校多区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量急剧增加、造成了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漏洞的产生,针对现代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需求、针对现代高校人才培养中固定资产的重要性,我国高校在规模建设及扩大的过程中应借助会计制度改革机遇,强化固定资产核算的改革与创新。针对现代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需求开展管理工作,为现代高校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中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完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体系,保障高校固定资产安全

针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现代高校运营管理及财会管理工作中应提高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视。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完善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体系,针对传统事业型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借鉴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以资产保护为基础、以资产利用率的提高为重点,建立健全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体系。针对高校一校多区、资产类别较多等特点,完善功效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体系,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二)明确固定资产归属管理部门,促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过的开展

在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资产归属单位不明确是影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重要因素。针对现代高校扩建扩招后固定资产的快速增加,高校财会部门应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普查,根据固定资产使用对象明确资产归属部门。按照归属部门及资产使用要求等确定核算及监督内容,以明确的归属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及闲置,促进现代高校资金的有效使用。在明确高校固定资产归属部门的同时,还应对固定资产管理归属部门的具体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岗位,促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开展。

(三)通过条码技术提高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效率

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为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将高校固定资产按照条码技术要求进行分类、分码,通过一机一码的方式确保了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在此技术上,利用数据库技术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统计。按照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资产流向的控制,保障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为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信息,促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条码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促进高校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提高。例如:在某一院系提出设备、资产采购后,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对比发现闲置资产,对闲置资产进行再利用,提高了闲置资产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高等教育资金的有效利用。

三、强化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培养,促进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开展

高校扩建后固定资产及教学设施的增加提高了对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需求、提高了对高校会计核算人员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需求。为了满足现代高校固定资产核算需求,现代高校应加快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与培养。针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需求确定人才专业技能及素养培训的方向,借助社会专业会计人才培养机构对其进行培训培养,促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能力的提高、促进高校教学所需资产设备的管理。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的扩招扩建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高校扩建后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高校财会部门应加快固定资产核算体系的完善。针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核算管理体系、促进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利用条码技术及数据库技术提高核算工作效率、提高核算工作质量。以满足现代高校教学需求、满足技工校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需求为中心,简历健全管理体系及制度,促进我国高校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2篇:资产管理方针范文

针织企业只有在智慧工厂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品牌推进工程、全球布局工程这四个方面提早布局,并做为企业战略,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领先一步。

智慧工厂不再遥远

智慧工厂是现代化工厂信息化应用发展的新阶段。它通过配置满足企业管理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依靠信息技术处理手段,实现生产数据采集和生产计划的集中控制,改变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构建高效、节能、绿色、舒适的智能化、人性化生产企业。

加快装备升级步伐。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的普及和应用,淘汰自动化程度低、工艺落后、环保不达标的装备,注重对现有基础性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改造与升级;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智能装备开发,增强国产针织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计研发水平;提高装备集成化程度,扩大高效自动化、一体化、系统化、集成化生产流水线的覆盖范围,增加机械手臂、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全面普及信息化技术。全面推进信息化技术在针织企业的普及,实现设计、制造、仓储、物流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借助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控制系统网络化互联。借助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针织生产车间多机台针织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生产管理,透过云端架构部署控制系统,将孤立的嵌入式设备接入工厂制造流程,完成协同生产制造;完善ERP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库存管理、财务和销售等管理。

建立少人化、无人化工厂。依托自动化、智能化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成衣车间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铺布机、CAD制版软件、智能化数据联网物流配送系统、智能化程控化吊挂系统、多头机模板缝制及机器人或机械手自动缝制等高效缝制设备,改变成衣生产车间劳动密集及“一人一机”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自动化、少人化。

绿色制造势在必行

完善绿色制造升级体系。绿色制造要求产品从原料、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全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针织绿色制造涉及针织原材料、低碳节能先进加工技术、绿色环保产品的生产、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等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等多项内容。强化绿色监管和企业绿色制造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制度,推进环境、能源管理体系和认证。根据企业、园区、供应链的绿色制造水平,提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建议。加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的绿色供应链打造,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推进绿色产品生产。建设绿色工厂,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加强生态纺织品研究与开发,不断提升针织产品的节能环保加工水平,强化绿色生产和环保消费理念。推动新型绿色环保染化料助剂的使用,重点推广高固色率染料,无甲醛助剂、无卤阻燃剂、无致癌芳香胺染料、无NPEO/APEO助剂等不含禁用成分的染化料助剂;进一步加强新型原料的开发应用,如原液着色纤维(如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原液着色腈纶等)、新型可再生纤维(如壳聚糖纤维、聚乳酸纤维等)、新型功能性纤维(如常压染色纤维、吸湿快干纤维、凉感纤维、吸湿发热纤维、多沟槽异型截面纤维等);加大节能环保生产技术应用,重点推广数码印花、生物酶前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短流程前处理等技术。

坚定不移推进品牌建设

提高产品创意设计能力。强化对纱线、面料和服装流行趋势把握,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研发手段形成良好的创意设计氛围。着力提升针织服装的设计创意水平,加强面料、终端产品设计师之间的深度沟通与协作,鼓励跨界品牌企业的交流学习,形成创意资源的无缝对接,使针织服装向时尚化、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加强满足品牌企业、设计师要求的针织服装和针织面料的设计开发,提高针织产品的设计附加值。加强上下游企业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密切合作,学习借鉴国外流行趋势,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培育有民族特色的创新产业。联合品牌企业开展针织服装动态秀展演。设立针织行业设计奖,激发行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领域培育针织品牌。在内衣、T恤衫、袜品等多个细分领域,培育具有较高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的品牌。产品质量是品牌信誉的重要内涵,高质量的产品是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的根本保证。质量和品牌是转变发展方式,向针织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的关键。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改进工艺和质量管理,实现有效运营。提高品牌意识,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准确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品牌战略。建立细分品牌产业发展联盟和信息化平台,提高品牌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服务以及宣传推广各环节的整合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专利申请、版权保护,提高企业的法律保护意识,开展联合推广宣传活动,扩大我国原创品牌知名度。

准确谋划全球布局

平衡低端产能转移与高端产能提质增效。引导企业“走出去”,通过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政策等环境考察,引导国内优势企业将底端产能适当转移至要素成本、政策环境有竞争优势的地区,再造或升级企业生产能力,鼓励企业通过充分发挥自身资本和技术优势,利用转入地优势资源,实现我国针织产业的跨国经营和资源的国际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强国内产能的转型升级步伐,融合技术、人才、资金、品牌和营销渠道等资源优势,引导企业逐步向高附加值和产业链高端方向迈进,避免行业因国际产能转移导致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第3篇:资产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质量提高 发展策略

一、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管理的问题

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具有复杂性和烦琐性的特点,在生产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的问题:一方面,企业的生产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但由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获取渠道单一,很多客户的需求信息无法反馈到企业的生产线上,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一直处于低下水平,相关的信息化设备也没有在企业生产中得以广泛普及,使得企业生产的信息应用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则是生产资金的流动性问题,体现在产品库存的资金积压,在生产的过程中,半成品和成品积压仓库,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容易造成生产的质量事故。

(二)财务管理问题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工作之一,笔者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罗列: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而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仍然滞留于传统管理氛围,在思想上没能完全转变过来,对于全新的经济环境无所适从,再加上企业内控结构的不合理,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凝聚力,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限制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而且在管理方面的投资很少。其次是人力资源招聘、选拔和培训的机制不健全,招聘的计划不详尽,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现招现用的方式,招聘之后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事业的发展。再次是企业对本身核心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文化未能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清楚,企业文化中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等都难以被有效发掘,不利于企业质量的长远发展。

(四)企业营销管理的问题

企业营销管理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营销渠道、营销品牌和营销理念三方面:首先是营销渠道的单一性,市场开发以后,在输往市场的通道上由于定价不合理和宣传不到位,削弱了市场营销的力度。其次是营销品牌缺乏竞争优势,在遭遇强劲的市场竞争对手时,将会出现束手无策的僵局,而往往寄托在“价格”优势方面,造成了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再次是营销理念单一,无论是在营销调研、营销计划、营销管理,还是营销服务、营销管理维护、营销人员培训,企业把握不住全局,自然难以创造营销的佳话,再加上企业市场营销信息的封闭,更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也难以适应外来的市场变化或者市场竞争。

二、如何强化企业的管理能力,促进质量发展

(一)企业的生产管理方法

针对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管理方法:(1)提高企业内外部生产信息的畅通性,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并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客户开通提供需求信息的途径。笔者认为企业要引入信息交换与管理技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建立服务型的内外信息平台,定时收集客户的需求信息,并针对信息与客户进行产品开发沟通,在需求信息确定之后,将产品开发需求反馈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在分解产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平台生产指令,最终将定制的产品交付给客户。(2)生产信息交流能力的加强,是生产供应链信息共享工作的重点,为了有效实现生产信息共享,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生产系统信息功能标准,针对生产的需求改善信息化渠道,另一方面是集成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计划,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提高供应链系统的运行效率,侧面上也能够降低信息运行的成本。(3)生产环节成本分配标准的建立,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根据生产要求对生产成本进行层层分解,并精细化成本消耗标准,对生产材料等物质消耗进行控制,针对多步骤、多环节的产品生产,对成本进行核算和考评。(4)分解目标成本,根据企业的历史生产利润信息以及销售业绩指标,对企业的生产目标成本进行确定,推算出生产环节的材料、人工、设备和制造费用等成本总额。

第4篇:资产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营运资金 质量 质量管理

企业以往的营运资金管理没有涉及质量问题。什么是营运资金质量,什么是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以及如何开展营运资金质量管理都是新问题。用质量管理理论分析说明这些问题,既是对质量管理理论应用领域的拓展,也是对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有益补充。

一、营运资金质量概述

1.营运资金质量

企业营运资金质量是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利益相关方要求的程度。

(1)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风险性(安全性)。营运资金会因各种原因给各个利益相关方带来风险。比如说,因数量不足给生产企业带来停产倒闭的风险;因增值能力不足(收益率不高)给资金提供方(如银行等)带来本利损失的风险;因管理不妥、使用不当造成失窃、滥用或其它使企业或国家利益蒙受损失的问题等等。

第二,周转性(流动性)。周转性是指企业的营运资金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最终转化为更大量现金的增值流转特性。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就相应提高了营运资金的利用效果。

第三,经济性(效益性)。营运资金的经济性主要表现为效益性,取决于收益与成本,一方面要关注其收益增加,另一方面要关注其成本减少。

第四,适配性(结构性)。营运资金的适配性是指构成营运资金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

考虑营运资金质量时,必须考虑所有这些特性的全部,而不是一个或一部分。质量是综合性、整体性问题,既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能忽略任何一点,必须在全部特性之间寻求最佳结合、形成合理结构。

(2)营运资金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

第一,使用方。生产经营企业是营运资金的使用方。他们对营运资金最主要的要求是数量充足、周转快、风险小、收益高等。营运资金的一些质量特性正是由营运资金使用方的要求决定的,使用方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没有要求的特性,便不是营运资金的质量特性。

第二,提供方。营运资金提供方除了使用方之外,还包括银行或其它金融组织或企业。他们的要求主要是资金安全性,还本付息的及时性、保障性。

第三,相关方。资金中介组织,担保方等。他们的要求与提供方相似。

第四,监管方。政府及其它监管组织。他们的要求主要是保证营运资金的使用符合国家社会的要求、保护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各类政策、法律、法规等表现这些要求。

对于以上各方的要求,都必须给予满足,考虑营运资金质量问题,不能只考虑某些相关方的要求,而忽视其它相关方的要求。

2、影响营运资金质量的因素

凡是导致营运资金的一组特性不符合利益相关方要求的因素,均是影响营运资金质量的因素。大因素可归纳为风险性、周转性、效益性、适配性四个。每个大因素又包含许多中、小因素。我们可以借助石川图来说明这些影响因素。

二、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概述

1.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

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是建立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并在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营运资金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实施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的全部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建立企业营运资金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宗旨和方向,应体现营运资金质量价值观,明确为营运资金使用方、提供方、相关方和监管方服务的宗旨和确立追求所有利益相关方满意的理念。

(2)确定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营运资金管理追求的目的,在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的框架内制定,并作为财务管理总目标的一部分,为财务管理总目标服务。方针可以是定性的,反映宗旨、方向和价值理念,目标应该是定量的、可分解、可测量和考核,并在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中表现出来。转贴于

(3)建立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是开展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基础平台,是与营运资金质量相关的所有要素(如人、财、物和信息)的有机组合。该体系要围绕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明确组织结构、人员职责、权限、沟通交流等管理职能。

(4)开展营运资金质量策划。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策划最主要的任务是确定营运资金质量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的运行过程、程序和相关资源。所以除了目标策划外还应考虑:第一,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确定与营运资金运行相关的人、财、物、信息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比如说人员职责、权限、沟通方式、组织结构等;第二,营运资金运行过程和程序的策划,确定营运资金运作流程、规则、结构关系等;第三,营运资金相关资源策划,确定营运资金的提供方、来源渠道、数量额度等。

(5)严格营运资金质量控制。企业营运资金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营运资金风险与成本的控制,目的在于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要针对与风险和成本相关的各种要素制定控制标准,改进控制方式方法,提高控制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对营运资金的构成因素、种类及其结构进行优化,用系统观念看待营运资金控制,注重发挥其整体功能,统筹兼顾成本与风险两个方面,以求整体效果最优。

(6)持续进行营运资金质量改进。质量改进主要是对营运资金的周转率和收益率的改进,目的在于增强满足各利益相关方要求的能力。通过优选资金供方、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减少存货、采取即时生产方式,通过诚实经营、信守合同、按期交货,通过改善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等,提高营运资金的周转率;通过优化营运资金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营运资金的收益率;通过坚持质量管理规则、规范,过程和程序优化,提高营运资金运作对法律、法规的适宜性,提高满足营运资金监管方要求的能力。

(7)加强营运资金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主要是对内保证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外提供各利益相关方要求能够被满足的信任,即建立企业良好的资金信誉。企业生产经营主业和人员素质是影响企业资金信誉的重要因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者、利益相关方都应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主业活动,注重提高企业全员素质。要避免脱离企业主业和全员素质问题,就资金管资金,把营运资金管理独立出来,与企业其他人员和生产经营主业活动割裂开来,这样既不能保证营运资金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也不能建立企业良好的资金信誉。

2.影响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因素

影响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大因素有四个,也可深入分析中、小因素。

第一,营运资金质量方针决定营运资金管理价值、理念和管理文化。

第二,营运资金质量目标形成营运资金管理的动力源。

第三,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平台。

第四,活动或过程是形成营运资金质量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以上影响因素中,存在客观必然联系和制约作用。方针目标决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各种管理活动或过程得以展开的平台,对质量管理活动或过程存在促进或制约作用;质量管理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形成营运资金质量。可见,营运资金质量就是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程度,营运资金质量管理就是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制定、实施和实现的全过程。

三、营运资金质量管理准则探讨

1.质量管理准则

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营运资金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所以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是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企业应把营运资金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质量目标和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标准,作为检验营运资金质量及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更应作为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一个准则。这个准则就是营运资金质量现实应大于或等于营运资金质量目标。

2.营运资金质量准则

上述营运资金的质量目标,反映的是营运资金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可称为营运资金的质量要求。而营运资金质量现实,是营运资金运作的实际状况,表现为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营运资金质量是“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可用下式表述:

上式比值的大小,正好可以反映质量的高低或优劣。由于其大小正好是两个非负数的比值,所以其取值有大于1、等于1和小于1的可能。因为大于1说明质量过剩,小于1说明质量不足,所以把营运资金质量准则确定为:营运资金的质量等于1。

3.准则的进一步说明

用x表示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用x1表示营运资金的风险性,x2表示营运资金的流动性,x3表示营运资金的收益性;用y表示营运资金利益相关方要求,用y1表示利益相关方对风险的要求,y2表示利益相关方对流动性的要求,用y3表示利益相关方对收益性的要求;用 分别表示风险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重要性,且 。用Q表示营运资金的质量:则

这一公式,可以为定量考虑营运资金质量提供可行方法。

从质量管理学视角探讨营运资金及其管理问题,理清营运资金质量、质量管理及其准则等理论问题,对于指导企业确立正确的资金管理思想意识、改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运用效益等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接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孙铮.戴欣苗等,中外会计与财务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第5篇:资产管理方针范文

摘 要 油田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经营模式需要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向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明确油田的重工作和油田企业的基础任务,并在生产经营中起到促进作用。以下是对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点进行讨论,并经分析后指出了提高油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方式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油田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存在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相关理论

(一)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任务是,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油田企业的人才资源,活跃油田企业生产氛围,能在生产经营中起到促进作用,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油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分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两方面。人力资源开发是来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力,尽可能的发掘人力资源的潜力,使人力资源能够更充分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是实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投资、培养、物质激励、绩效管理、沟通等方式来实现。持续改善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全方位素质,从整体上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范围

(1)人力资源战略: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方向具备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特点。

(2)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的规划是根据油田企业环境条件变化,分析与预测企业发展所需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数据,对人力资源的录用、分配和培训等环节进行详细策划,并制定出针对性的企业人力资源供需平衡计划。

(3)工作设计:企业通过工作设计对人力资源进行专业的分工和任务分解,工作分析决定着人力资源不同的职位、权限和责任,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4)招聘员工:根据人力资源的工作分析要求及规划,通过招聘、筛选、聘用、评估等方法挖掘企业所需人力资源。

(5)员工调动:为促使企业内部的协调,根据情况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职务、职级、工作部门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调整。

(6)人才的开发与培训: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利用对人力资源的素质培养、挖掘潜能、管理与规划职业方向,使其在企业能够有归属感,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并能在责任感方面有很大提升,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实现效益最大化。

(7)绩效考核:通过对员工在时间段内在工作过程中取得的绩效,根据员工对企业做出的贡献做出评价。

二、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员工队伍结构不合理

油田企业各个层次均缺乏相关层次的各种核心人才;员工整体素质偏低,且缺乏具有独特专长的人才;管理人员“重生产、轻管理”观念较严重;综合管理水平偏低,部分人员经营管理知识难以满足岗位需要;员工的技术创新意识及能力偏低;培训形式过于盲目,没有针对性的工作分析与设计,导致培训内容与企业和人员发展要求不符;或者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目标为基准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但没有从员工的意愿及需求上老考虑,降低部分员工的工作热情度。

对于以上不足,应针对性培养各个层次的核心人才,并加大培训力度对员工实施针对性培训,使员工在符合自己发展意愿的方向上,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各层次人才切实体会到企业的归属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虽然企业建立了一些责任制考核办法,但在针对公司每位员工的日常绩效考核上还是过于简单,绩效管理体系关键环节细节不健全,无法达到绩效考核期望的效果;人员问题上,没有针对绩效差的员工的解决方案,使其绩效和技能停滞不前,导致员工工作态度发生转变,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

对于以上不足,应科学的完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对职工进行分层次、分系统的考核, 公正的评定职工的绩效,划分出多种奖惩办法并实施兑现。

(三)薪酬激励办法

工资结构不合理,导致薪酬变动起不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从激励机制角度来讲,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无法相结合,不能有效的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衔接;没有针对性的薪酬激励办法来挽留各层次的拔尖人才和有特殊贡献员工。

对于以上不足,应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宣传先进人才等方面建立起详细合理的、适合岗位职务的激励机制,使激励办法能真正形成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生产氛围。

三、结语

人有无限的潜能,而石油资源却不可再生,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人力资源及其拥有的知识与技能均可转变为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可以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和开发多种其它资源,从而提高采集率,因此在油田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单纯的对资源本身的管理开发远不如综合人力资源管理开发重要。通过对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剖解,根据不足制定出针对性措施,为促进油田企业更稳健更快速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梁维凯.当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和对策[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4.

[2] 彭剑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程序・方法・范例全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赵曙明.中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 安鸿章.工作岗位的分析技术与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第6篇:资产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油田新区;产能建设;精细管理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0前言

当前,油气新区勘探难度不断大,资源接替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新增储量品位较低的形势十分严峻,为此,要积极探索实施新区产能一体化精细管理,走科学优化、集约简化之路,不断提高新井贡献度和产能建设达标率,确保原油生产整体稳定。

新区产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链长,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覆盖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工程等各个方面,涉及因素多,协调难度大,要想稳步提高油藏产能水平,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就要建立以油藏产能管理为对象,以一体化设计体系为支撑,以一体化运行体系为依托,对油藏产能过程链上的各系统及层级统筹规划、协调运行,切实按照地质为龙头,工艺为保障,地面为辅助,效益为目标,重在加强油藏和工艺、油藏与地面配套、生产和科科研、投资与效益的结合,形成油藏产能一体化精细管理体系。

1要实施方案设计一体化管理,确保产能方案可行。

要在加强研究开发和成果转换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攻关力度,完善产能方案一体的设计体系,做到上下结合、勘探与开发结合、油藏与工作程结合、开发与经营结合。一是在设计上整合,不断完善一体化方案设计流程,发挥优势互补效能,做到联合、交叉、动态设计,使地质部署与采油工艺协作、地质与地面工程协作、钻井工程和采油工艺协作。同时,要应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快捷及时地调整优化方案。二是在技术上集成。要针对产能建设的重要环节,不但要强化单个环节技术配置,而且要整合勘探体系中的关键技术,最大限度地变单项技术优势为整体技术优势。要通过不断优化事例勘探、开发、钻采配套设计技术,做到地质部署适应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采油工艺技术能进一步满足地质部署的要求,地面设计要能依据地理特点节约投资。

2要实施现场一体化管理,提升产能建设质量。

在现场组织实施上,要积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保证产产能建设运行组织有序、权责清晰。同时,要做到地面工程精细化管理,地面配套方案的实施要紧跟新井钻井及作业进度统筹安排。同时,要做到新井钻采精细化管理,立足地质、钻井、工艺、地面各环节,针对油藏特点,将相关配套工艺整合优化,保证最大限度地挖掘油藏潜力,提高新井产能。要坚持做到实施细节精细化管理,在油层保护、完井技术、投产方案等环节上,针对油藏特点开展一体化设计和论证,特别是在单井投产上,要针对水平井和直井制定不同类型的投产方法,提高方案的符合率和新井投产的有效率。在现场实施时,要严把重点施工工序质量关,严格检查入井液和入井管材,及时收集详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跟踪与方案设计对比关键控制点,并针对作业施工时出现的和预期不符的特殊情况,及时调整研究和修正方案,保证新井投产效果。要做到施工监督精细化管理,采油单位要与施工单位加强联系、紧密合作,从井位发放起,就要对施工单位做好全过程监督,地质技术人员要盯在施工现场,采取驻井式管理,严格质量监督、审核、控制和技术指导,确保钻井成功率。在此基础上,要加强方案跟踪和资料录取,每个环节与方案设计要进行对比。

3要实施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保障产能建设高质高效。

采油单位要把全方位信息化建设作为产能建设一体运作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如通过信息网络中心和油田内部局域网等载体,建立覆盖采油生产、科研、决策为一体的信息网络,将生产、质量、财务报表,以及地质、工艺等相关资料全部上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要在科学配置物流、资金流的基础上,对勘探、开发等内部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形成采油勘探开发信息运作网络,实现各种勘探开发信息的录入、处理、使用全程连通,保证采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方便而快捷地查询、统计与分析数据,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以勘探数据库和油藏开发动态数据库为核心,建立油藏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环节数据信息的及时采集、快速分类、精细分析和高速反馈系统,提高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4实施油水井一体化综合管理,挖掘产能潜力。

实施油水井一体化综合管理是指在新油区开发生产过程中,油藏、井筒、地面一体化,其核心是油藏。采油矿、采油队、井站工作性质决定其工作重心是采油,根本是油水井。采油是一个系统工程,由油藏、井筒、地面等诸多节点组成,各节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实施油水井一体化管理,在不断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至油藏管理,从而有效挖掘产能潜力。

要将油水井进行分类。根据产量、原油粘度、结蜡、出砂、易穿孔、易偷油、偏远井、偏磨、井漏、注采井组(以水井为中心,井组产量及油水井对应关系)重要性等,分为油水井ABC三个类别。再根据管理层次分为矿、队、班组三个层级,即每个层级均分出ABC三个类别。矿级三个类别井比例为1:5:1,采油队比例分别为1:3:1,井站班组比例为2:2:1。要实行分类承包。将油水井按三个层次进行ABC分类后,确定每口井的管理等级。矿A类井(3A),是全矿重点关注的对象,必须有三个承包人(矿、队、班组),矿A类井将承包给矿机关、后勤队,要求各级承包人每天要了解掌握承包井生产情况,制定出详细方案和具体实施措施,最大限度确保正常生产。要实行一井一策管理。针对油稠、结蜡、出砂、高含水、低液、单井拉油、间开等不同开发单元、不同生产方式、不同生产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减少对油藏伤害,将每口油水井潜能发挥到极致,即“一井一策”管理方法;同时结合油水井生产情况、地质条件等客观因素,从地面参数、地下参数、存在问题、下步对策等几个方面,建立完善单井“户口本”,详细记录各井日常生产数据以及运行情况,为油井管理提供依据;完善集油藏、井筒、地面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提高油藏开发管理水平,实现老区油田的稳产开发。同时,还要建立针对线路跳停、躺井等特殊情况下的生产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出针对不同类型(ABC)的井,在开井、上作业、修路排水、资料录取等方面,从地下、井筒、地上三位一体管理措施,根据油水井所处ABC类别,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科学预防,最大限度地发挥A类重点井的作用。

第7篇:资产管理方针范文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星级酒店业主,万达酒店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酒建)亦是如此。近日,万达酒建表示,酒建会在服务万达自身酒店投资的同时,将万达多年积累的丰富酒店建设经验推向市场,专业提供星级酒店投资定位、设计咨询、项目代建、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服务。

此举并非简单是为了拓展营收,而是万达集团整体轻资产战略酒店版图的落地,更是万达酒建扩大规模、提升品牌覆盖面、降低重资产经营风险的创新之举。而万达酒建的转型之路也并非个案,它只是中国酒店行业面临转型的一个缩影,也是行业先锋的一种率先尝试。

一、为何“变轻”

在行业告别“野蛮生长”、迎来“产能过剩”的新常态时,以前“高投入拿地、而后转换为销售和现金流”的滚动开发模式开始受阻,房企经营开始面临更大资金和运营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更低风险、更高收益的“轻资产模式”开始成为房企转型的突破口。

对比国外把“轻资产模式”发挥到极致的美国铁狮门公司,可谓精于“小股操盘”,铁狮门依托强大的品牌和优秀运营管理能力,突破资本约束,凭借高水平的价值发现和价值提升能力优势,最终实现了惊人的“以不到5%的资本投入,分享项目40%以上的收益”的专业溢价效果。

这个格局,对于万达酒建,应该是一种希望和转型目标。

二、轻资产模式如何玩

反观万达酒建这些年的表现,用“业内黑马、闪电速度”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在过去7年内,万达就建设了71家高星级酒店,而如今万达酒建也成为中国高端奢华酒店投资/设计/建设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

但今天的万达并不止步于当前的格局,万达酒建开始寻求经营模式的“质变”:一方面秉承“回馈社会、面向市场、产业共赢”的理念,勤练内功,全力打造全球酒店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品牌;另一方面,欲借“轻资产”实现规模提速,同时引入其他酒店投资者,分散自己曾经重资产的资金风险。

未来,万达酒建将以“国际化万达”为背景,用万达近100家酒店建造经验和教训、广泛的战略合作资源,成熟的管控手段,将“酒店建设运营一体化”推向市场, 将万达酒建打造成全球第一的酒店投资定位、设计咨询、项目管理(代建)和运营全产业链运营商,最终保证投资商的酒店按期高品质开业并良好运营!

从“甲方”到“乙方”,从“开发”到“服务”,万达酒建开始“变现”自己的专业实力,开始以“高品质、低成本、短工期”的服务思维去满足中国星级酒店业主的需求,而万达这种轻资产模式,也势必加速中国星级酒店的供应与结构优化。

三、凭什么做好“轻资产”

与重资产模式相比,轻资产所要求的专业性更强,对资源整合、项目管控、服务意识、组织保证等要求极高。

这里,我们仅以万达酒建为例,看看如何做好“乙方”。

1.酒店建设一体化专业能力

目前,国内酒店建设行业整体还是相对粗放,缺乏专业的酒店建设人员,更不用说酒店建设专业团队了。而在经营管理上,整体粗放性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项目管控体系的专业能力不足,核心体现在投资定位不准、设计与产品走样严重,成本控制缺乏合约规划和目标成本的概念,而在计划管理上更是缺乏进度控制,工期一拖再拖。

第二,合作资源相对缺乏,大多酒店建设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基本没有集采资源,无法取得战略合作,因此合作供方的价格相对过高。

第三,只有教训没有经验,没有形成专业积累和大数据。

与之对比的,万达酒建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专业酒店投资建设团队,能够独立完成五星级酒店的投资管理,包括合约谈判、设计管理、建设管理和开业筹备及对后期运营的监管。而在人才领域,万达酒建在设计、工程、成本、计划、人力资源等领域拥有众多操盘经验丰富的实战专家,其中拥有国际化精英设计团队成员240人,海归硕士学历的高达37人。从前端的投资定位,到中端的设计建设,再到后期的运营服务,目前的万达酒建已熟练具备打造全球星级酒店全链条的经营能力。

2.庞大战略供应商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源整合型行业,未来房地产的竞争也体现为供应商资源的竞争。万达7年时间建设了71家高星级酒店,这71家,一方面意味着万达有资格大规模做集中采购,另一方面针对有些产品也可以提供定向供货渠道。万达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集结了一大批战略供应商和集采伙伴,这些丰富的、长期的、良性的、专业的合作伙伴,也有效地支撑了万达酒建更大规模扩张的可能。

3.高品质、低成本、短工期

在产品品质上,万达在初期给业内一种速度快、效果中、质量一般的印象,但随后,万达针对产品品质提出了“品质攻关”专项行动,核心从工期时间调整,强化工序管控、设计管控和品质管控,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一,在工期方面,万达酒建针对以前5个月的施工期拉长为7个月,以更从容地提升品质,而针对早期各自1个月的移交期和试运营期,也按照酒店等级的不同也差异化调整为1-2个月不等。第二,在工序管控层面,强化样板先行,比例和全比例打样、过程管控和精装管控。第三,针对品质管控层面,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控体系。在事前,万达规定了“强规强条”的红线,并针对“常见问题”制作问题清单库,而在执行中,则利用质量管理督办系统,从工艺标准、设计效果、现场检查、材料选择等方面加强过程管控,而在事后还有严厉的考核考评作为评价体系。第四,在设计管控上,万达建立了从项目对接会开始到酒店开业验收评审共计22个设计管控点,核心针对样板间效果、硬装效果、软装效果等进行了前置和严格审核,确保每个过程的设计品质。

在成本控制上,万达作为行业内的投资专家,对于建设成本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体系。也因为此,行业五星级酒店平均每平方米投资在1万元以上,但万达却能保持在相同品质下控制在8000元/平方米。整体而言,万达五星酒店的投资造价要比市场同类酒店造价节约20%以上。另外,万达酒建成本策划强调“好钢用在刀刃上”,不做无效的装饰或边际效应低的投入,比如万达会对酒店大堂软装设计、灯饰、地毯等加大投入,有效提升客户体验和冲击力。

在工期保证层面,万达计划管理有一句震撼同行的话――“项目关键节点计划是不能调整的,能够调整的是执行计划的人”。万达酒建计划管理也是如此,项目一启动,就会编制一个非常详尽的项目计划表,当事人和相关各方就要签军令状。说什么时候完工,就什么时候完工。而后万达会针对每个节点进行考核,比如整个项目100步,第1步一旦完成,第2步就马上跟上,若是发生意外1个节点错过了,那么第2个节点,第3个节点就必须抢回来,而大多数同行的执行力表现为1个节点延迟了,往往后面节点就“依次递推”的延迟了。

第8篇:资产管理方针范文

一、开展预算管理的效益审计工作

在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中,预算是医院未来发展与建设的资金走向,加强预算的审计,能控制医院运行成本,以预算目标为导向,能够提升医院规划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要强化对医院经济活动的预算审计,在预算审计的过程中,要明确预算资金的份额大小,预算的使用方面,预算使用中的有效性等,只有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及规范合理,才能将每一笔钱都用在该用的地方。在执行预算审计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合理的预算审计指标和制度考核体系,通过审计考核体系建设来细化地将预算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在预算审计中要保证预算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一定的考核制度来保证预算的执行的效率。在预算的管理过程中,要确定规范合理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运用先进的预算管理方法来强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断进行预算管理的创新,不断进行预算管理的实用性和系统性建设。在预算管理中,要进行效益审计工作,将效益审计工作摆在预算管理的重要位置,提高预算资金管理绩效。

二、开展内控制度的效益审计工作

医院的内部控制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在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层面上,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其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并非只是针对费用进行审计,还需要对医院内部机构设置是否合理、人员流动及安排是否妥当、设施设备运行状况是否良好等进行规范化的审计。通过加强对医院内部制度的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地发现医院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能够确保医院的运转始终处在良性的运行轨道上。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医院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及缺陷,能够帮助医院的决策层做出符合医院自身发展规律,符合医院自身运转水平的科学而合理的内部设计来,最终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可以说,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越高,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就会相应得到提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是和谐共存的,因此提升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必须不断强化对医院内部制度的控制与管理,加强内部制度的审计工作。

三、开展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工作

为了提升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还需要注重对医院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这主要是因为专项资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资金的来源比较广泛,一般主要是指医院的直属管理部门或者医院自身为了解决某些特定事项而确定的专项使用的资金,不得挪作他用。比如“医院设备更新资金”、“医院人才培训资金”等等。针对这类型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可以抓取资金的源头及分类进行有效的审计。不同的专项资金来源不同,不同的专项资金使用方向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审计手段,很难系统地监测到资金的使用情况,自然很难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审计工作中,应该将专项资金按照不同的性质及方向进行划分,加强不同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与监管,实行动态化的资金监测机制,重点审计资金的使用情况、审批情况、使用效果等方面。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得用于其他方面,但在实践中不少医院存在挪用资金的情况,比如将运用“人才培训资金”用作效益立竿见影的“设备采购资金”。因此加强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能够保障不同的专项资金合理的运用到需要的地方,从而提升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

四、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审计工作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审计工作,能够保障医院这个国有资产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价值,指导医院用科学的投资方法来增加投资效益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基于这点,需要不断强化医院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审计工作。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明确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及资金使用情况,对投资项目做全盘审计,重点审计该项目的可行性。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审计部门要重点审计项目决策层面是否规范和科学,项目的决策是否建立在广泛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项目决策的针对性是否良好,项目在规划建设后能够取得什么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与规划设计中的目标效益有何差别,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别。在全盘审计的情况下,重点审计医院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并根据经验或者教育来给出适当的建议或意见,以此来有效地提升医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为医院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五、开展经济责任效益的审计工作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本身就是效益审计的延伸,所以选择“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探索完善经济效益审计的有效途径。在开展经济审计的过程中,医院应该遵循相关的经济审计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这样有助于提升经济审计的科学性与成效性。在经济审计的过程中,责任审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审计中要明确地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负责人的手中,根据权责清晰的原则来针对性地进行内部审计,一旦发现个别部门或者负责人未能有效地履行自身的职责,要进行一定的惩罚,以儆效尤,督促其他部门或者员工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严格执行自身的责任。在开展经济审计的过程中,同时要进行失误审计,尤其是在医院相对要求精密工作的科室,如门诊室、药房、化验室等等,加强责任审计和失误审计,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能够约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医院、为病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开展基本项目审计工作

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的基础项目建设工作也日益如火如荼,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水平,应该加强医院基本项目的审计工作。在基本项目的审计工作中,应该贯彻全程审计的原则,从基本项目的规划建设阶段开始,审计项目的投资比例是否严谨,审计基本项目的设计图纸是否科学,审计医院基本项目的调查调研是否充实,审计医院基本项目的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以及未来投入使用之后的检查阶段等。通过这样全程的审计工作,能够提升医院在基本项目的规划建设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保证医院基建费用严谨地落实到具体的工程施工中,能够保障医院在开展项目建设时,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的管理与开发,同时也能够提升医院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并最终提升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水平。

七、加强医院经营方针的审计工作

在公立医院逐步市场化的阶段,加强医院的经营方针的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医院经营方针的审计,能够保障医院的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够提升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决策水平,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提升医院在其他内部管理与外部控制层面的水平,能够保障医院始终处在良性的运营阶段,能够提升医院日常经营管理能力,能够保障医院在规划建设上的科学性。在经营方针的审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经营决策的审计工作,重点审计金融决策是否科学,是否严谨,是否具备一定的效力,经营决策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医院的经营决策是医院发展的航向灯,因此应该注重对经营决策的审计工作,既要确保经营方针的科学合理,同时也要注重经营方针的切实可行。医院的经营方针的审计工作贯穿于医院经营方针制定的全过程中,从经营方针的拟定、讨论、制定,再到后期的执行,都应该加强对其审计工作,另外还需要对经营方针制定者的素质进行一定的审计,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提升经营方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充分发挥经营方针的指引作用,也才能最终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树立好的方向和目标。

八、总结

第9篇:资产管理方针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1引言

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体现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促进企业的正常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建设有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新时期获得发展。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企业可以从实际出发,对目前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来设计针对性更强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因此财务部门会直接采用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来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量,同时也凸显出各种问题。另外,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报销的流程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的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没有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做好规划,最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不充分,没有加强资源在不同部门的共享。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处理好报废的固定资产。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中,一定要以此为导向来设计,确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从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改善现阶段固定资产的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设计固定资产的查询功能、修改功能,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处理、收集和存放,这样才能便于管理,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划性。系统中应该包含采购申请业务和固定资产报废业务,提高采购申请的计划性,使其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要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管理。在系统设计中,应该确保系统的可操作性原则,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智能化,使系统能够针对重点管理内容进行重点管理。同时还应该确保系统能够方便管理和维护,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一般比较大,而固定资产的变动性也很大,因此需要在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中减少花费的时间,确保系统方便管理和维护,才能真正发挥系统的优势。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实现

3.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实现中,应该加强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系统的设计主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采购申请业务和固定资产报废业务,其中采购业务又可以分为计划内申请和计划外申请。计划内申请是业务部门按照预算计划来对需要采购哪些固定资产提出申请,这部分需要完全符合预算计划,如果固定资产采购的金额和数量超过了预算计划,那么系统就会将采购申请自动退回。计划外申请是企业针对一些突发的状况和情况提出采购固定资产的申请,这一申请需要通过计划委员会的审批才能实现。固定资产报废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管理系统中设计固定资产报废业务,按照业务部门提出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资产中心进行审核—领导进行审批—账务处理这一流程来实现,通过这一规范化的流程来强化固定资产报废管理,让固定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其中业务部门提出申请,主要是项目管理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的报废计划以及报废要求来提出报废申请;资产中心审核是财务相关部门来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并以此作为是否符合报废要求的重要依据;报废审批就是企业的领导者来审批固定资产的报废计划以及报废清单;账务处理就是由财务部门来对报废固定资产的价值信息进行审核,并将固定资产的处理和退库交由相关部门处理,最后进行账务的处理。具体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该包含基础信息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采购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等功能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中又包含一些小的模块。例如,在基础信息管理业务中,又包括计划科目管理、资产分类管理、供应商管理、员工信息管理和组织机构管理等。

3.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的实现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应该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任务管理、合同和付款管理以及系统管理这7个系统,每一个子系统中又包含一些功能模块。其中基础信息管理包括资产分类管理、固定资产的选型管理、计划科目管理计划模板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模块,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包括固定资产采购合同管理、采购申请处理、计划内采购申请和计划外采购申请,计划管理包括计划周期管理、计划编制、计划调整、计划汇总和资金预算查询,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盘点管理、固定资产的领用管理、固定资产的台账差异查询以及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任务管理中包括参与的任务、发起任务、待办任务和流程监控,合同和付款管理包括合同付款和合同管理,系统管理包括角色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和系统日志模块。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应该从企业的发展实际需求和现状出发,针对企业对资产管理的实际需求来设计符合企业运行情况的固定资产运行系统。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加强固定资产的审计、清理、评估和核算等,最终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仁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