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范文

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精选(九篇)

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

第1篇: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范文

关键词 数控机床;故障分析;维修

中图分类号:TG659文献标识码: A

1 浅析数控机床调试

1.1 数控机床安装完成后,进行正确全面的调试是非常重要的。我就数控的调试过程及其内容做了总结、归纳,以期让大家在进行数控机床调试时节省时间、全面到位,减少故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正常发挥机床的各项性能,保证机床的正常使用寿命。

步骤1:机床电气检查。打开机床电气控制柜,检查继电器、接触器、伺服驱动器插头等有无松动,如有松动,将其恢复至正常状态,有锁紧机构的将其锁紧。

步骤2:CNC操作箱检查。打开操作箱门,检查各种插头(如指令线、手摇轮、LCD插座等)一定将其插好,不然会给调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步骤3:接线质量检查。包括所有接线端子(包括强弱电部分),各端子一定要拧紧。

步骤4:电磁阀检查。所有电磁阀用手推动几下,防止长时间不用造成的动作不良。

步骤5:限位开关检查。检查所有限位开关灵活性及固定的是否牢靠。

步骤6:地线检查。一定要有良好的接地,用来保证人身安全及机床良好的抗干扰性。

步骤7:电源的相序检查。保证与机床的要求一致。

步骤8:接通机床总电源。(主要以广数,华中为例自带PLC)依照图纸,重点检查+24V与L-是否短路,依次送入强电,注意,万用表测强电时注意量程是否合,档位是否准确。检查电箱、主轴电机冷却风扇的转向是否正确。,冷却,液压等处是否正常。

步骤9:特别注意提供给CNC装置及伺服单元的电压

步骤10:观察有无漏油现象,特别注意观察主轴卡盘卡紧等处的液压管是否拧紧,防止有油时溅到身上

步骤11:按CNC电源通电按钮,观察屏幕上的显示直到出现正常画面。如有报警,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排除。

步骤12:若相应参数都已设好,机床已无报警,将状态选择开关打在JOG(手动)状态,进行各坐标轴的正、负方向运动,可以用手按各轴对应的超程保护开关,看其动作是否正常。然后进行慢速超程试验验证限位档块安装位置的正确性。

步骤13:将状态选择开关放在回零状态,观察回零状态的正确性

步骤14:将状态选择开关放在JOG(手动)或MDI状态,进行变速、换档、及正反转试验,验证主轴运动和速度显示情况,逐步升速到最高速度,观察转速的稳定性。

步骤15:看导轨有无良好。若不好,看是管路问题还是电气问题。

步骤16:逐渐变化快速移动倍率按钮及进给倍率旋钮,随意点动刀架,观察动作的正确性

步骤17:进行主轴调速试验,测量主轴实际转速,观察主轴速度显示值。如果误差过大,可对变频器或主轴参数进行调整。

步骤18:进行刀具选择试验,检验刀架正反转和定位的正确性。

步骤19:功能试验。进行各种功能指令的输入及运行,观察其执行情况。

步骤20:在该状态下,编制程序,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功能指令在机床接近行程范围内运动。

步骤21:编辑一段程序,先打上单段,验证程序正确后,然后让机床自动运行,并配合主轴倍率旋钮、进给倍率旋钮、快速倍率等进行多种变化,观察机床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全部调试完成,并验证正确后,将机床参数及程全部传出,保存起来,以备后用。

1.2 数控机床维修的意义

数控机床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力保障。数控设备维修技术不仅是保障正常运行的前提,对数控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数控机床任何部分的故障与失效,都会使机床停机,从而造成生产停顿。因此,维修对于原理复杂数、结构精密的数控系统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

2 FANUC数控机床常见故障分析极其维修技术

众所周知,数控机床的内部系统和结构是十分的复杂的。根据数控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常见故障和维修 技术。

2.1 伺服驱动侧的故障分析及其维修

伺服系统接收来自CNC系统的指令,将其译码,通过一系列的转换机,变成可以调节的电流或电压,进而控制电机的运转。电机带动丝杠旋转,从而实现工作台或刀架的运动。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伺服系统与电源电网,机械系统等是相关联的,而且在工作中一直处于频繁的启动和运行状态,因此,伺服驱动系统的故障在数控机床故障中是比较常见的。其主要故障大概有如下几种。

1)系统损坏。这个故障一般是由于网络电压波动太大,或电压冲击造成的。因为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电网质量不好,会给机床带来电压超限,尤其是瞬间超限,这个是很难预测到的。因此这个要特别注意维护电网的质量,以此来减少系统损坏故障的发生。

2)无控制指令,而电机高速运转。这种故障的原因是速度环开环或正反馈。

3)加工时工件表面达不到要求,走圆弧插补轴换向时出现凸台,或者电机低速爬行或振动,这类故障在工作当中也是经常出现,它一般是由于伺服系统调整不当,各轴增益系统不相等或与电机匹配不合适引起的,解决办法就是对伺服系统进行最优化调节。

4)保险丝烧断、或者电机过热影响电机的运转,甚至是烧坏,这类故障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负载过大或者卡死致使的。

2.2 CNC数控系统侧故障分析及其维修

CNC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不是很高,并且它的发生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笔者将CNC系统故障及其维修归纳如下。

1)环境因素。在机床运作当中,温度、湿度超过允许范围,操作不当,参数设定不当等也可能造成停机或CNC系统故障。比如说有一工厂的数控设备,开机后不久便失去了数控准备好的信号,导致系统无法工作,经检查后发现机体温度过高,原因是通气过滤网已经堵死,从而引起温度传感器动作。这类故障维修比较简单,就是更换过滤网,让机体恢复正常运作温度就可以了。这里还要提一点的就是不安操作规程拔插线路板,或者没有静电防护措施等,都有可能导致停机等故障,因此,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按章行事。

2)硬件故障。系统硬件要是发生故障,就会立即停机工作,也会导致机床的各个动作停止。对于这类故障的维修就比较棘手了,这个要求维修人员要了解系统的运作原理以及相应的电路板的功能特点,根据故障发生的规律予以排除。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采用备件交换法来确定故障硬件。

3)软件故障。就一般而言,FANUC数控系统的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及用户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用来控制刀具轨迹、插补计算、图形模拟、速度位置处理等。用户软件主要有控制机床动作及信号的PMC、用户程序及相关参数。软件故障发生的故障较小,一般多为系统参数设置不当,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机床运行不平稳或者出现报警。维修的方法就是重新修改系统参数。对于一些参数修改过大或参数大量丢失的数控系统,可以考虑将备份参数重新导入而不必一一查阅说明书。

2.3 数控机床安装完成后,进行正确全面的调试是非常重要的。我就数控的调试过程及其内容做了总结、归纳,以期让大家在进行数控机床调试时节省时间、全面到位,减少故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正常发挥机床的各项性能,保证机床的正常使用寿命。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各大企业均引进了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术的典型应用,培养高素质的数控人才是当下机械制造业最重要的任务。数控机床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它给机械制造行业带来的利益也是相当巨大的,但是,它的故障限制性也是很常见的,这就需要机械工作人员在平时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操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数控机床的特性,为机械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陈子银.数控机床电气控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范文

【关键词】三票两卡一板;误操作事故;电力系统

1 创新背景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淄博供电公司是大型一类供电企业,担负着淄博市六区三县的供电任务,是山东电网西电东送、南电北送的重要枢纽。截至2011年底,辖有35千伏至220千伏变电站95座,变电总容量突破1000万千伏安。淄博市是山东省列前三位的重工业城市,450多万人口,淄博市又具有大中等城市的用电特点,化工、电解铝、建陶等市场和所涉及的企业用电量大。确保淄博电网的安全生产是摆在公司面前的头等大事,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效益可言。

实现对停电现场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能控是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不懈追求的目标。实现停电现场的安全运行,消除人员误操作事故更是衡量各单位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安全生产所思所虑,确保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理应成为电力系统共同思考的重点和焦点。但影响停电现场安全生产的因素究竟有多少?可列举出许多条,能够基本涵盖危机停电现场安全生产的各类因素的却并不多。即使能够通晓危机停电现场安全生产的各类因素,但在轻重缓急、重点工作的把握上,却没有客观、形象的具体体现,无法把自己身边危机安全生产的因素清晰地划分等级和类别。

纵观每年电力系统发生的各类事故,抛去外力破坏、设备因素等性质的事故,究其根源就是人员的误操作事故和工作的失控。而历年的人员误操作事故归纳分析起来,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事故大多发生在各停电现场或倒闸操作中,而发生事故的根源就是各停电现场和倒闸操作过程中,缺乏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预控机制和手段,整个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即使有超前的准备也可能仅停留在某些细节上,缺乏通盘考虑的依据。电力系统最深恶痛绝的行为就是人员的误操作事故,如何防范和掌控误操作事故就是每一个电力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每一次误操作事故发生后,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是非常严格的,但痛定思痛,仅停留在片面的经济和行政处罚上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杜绝事故的发生,对症下药才是治病的根本,因此,电力系统各单位都在苦苦思索一条适合本企业的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可行之路。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淄博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工区就是带着这个疑问,在总结提炼21年来变电运行停电现场和倒闸操作安全生产管理规律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几经讨论,反复修改,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才创造性地完成了掌控停电现场全过程的制胜法宝――“三票二卡一板”的管控手段。

2 实施方案

“三票二卡一板”其含义为,“三票”即工作票、操作票和步骤票;“二卡”即停电现场工序卡、监控卡;“一板”即停电现场安全措施展示图板。其管控流程见图1。

倒闸操作票和工作票在执行上各单位大同小异,在此主要从实施的创新方案上予以详细阐述。

2.1 倒闸操作步骤票的应用

图1 “三票两卡一板”管理流程图

(1)倒闸操作步骤票由当值运行值班负责人根据调度通知、预告填写,运维班班长、副班长审查无误后在专职监护人处签名。运行值班负责人必须严格执行,如有变动必须经专职监护人同意方可修改步骤票。步骤票样板参见图2。

(2)倒闸操作步骤票操作任务填写省调、地调、配调以及本站操作任务、开、收工会、工作票号码、验收卡等内容。

(3)倒闸操作步骤顺序表中的操作步骤不得与省调、地调、配调预告相抵触,省调、地调、配调、本站操作应严格按顺序排列,相关顺序号栏中用A1、A2……B1、B2……C1、C2……填写。

(4)运行值班负责人要严格按照相关顺序发放操作票,每发一份操作票在该项操作任务前打一个“√”,执行完毕后,在该项任务后打一个“√”,执行中不得跨项、漏项。

2.2 停电现场工序卡的应用

停电现场工序卡就是把停电现场各项工作预先编制出时间节点,以此来调控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量、质、期、时的管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班前会、班后会

主持人为各班组长,时间原则上控制在5分钟之内,操作前主要讲明停电范围、运行“老虎口”和操作殊注意事项。停电任务完成后,重点总结当日停电现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停电操作全过程管理

操作任务与操作步骤票相对应,例如配电线可同时操作的并行操作,可填写A1、B2,预计时间为完成该项操作需要的时间,负责人为该项操作的监护人。

布置、回收现场安全措施:确定小组负责人,范围按照停电计划制定的分工进行,预计时间是完成该项工作所用的时间。

就餐管理:根据停电操作完成先后顺序,要具体到人,明确好时间。要划分出具体的时间段,根据现场工作情况可穿插就餐。

工作票开工:预计时间是完成所有工作票开工所需的时间,许可人为停电计划分工后人员。

准备送电操作票:按照停电计划分工,对应步骤票,可综合填写,如A1代表220千伏部分,由操作人填写,填票人即为操作人,审核人为小组监护人。

设备验收:负责人为停电计划中验收小组负责人,成员为该小组其他人员,票号为该项工作涉及的工作票号码。

设备维护:当日需要进行粘贴试温腊片、抄录设备铭牌等工作,事先在停电计划中要有分工。

2.3 变电站停、送电倒闸操作全过程监督控制卡(以下简称监控卡)

为加强各停、送电现场安全管控,规范各级监督人员到位监督标准,提高对各类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及时堵塞和发现安全隐患,而编制了监控卡。

(1)每次使用监控卡前,要在监控卡上填写站名、当日监控现场的停电范围及工作内容、监督日期。

(2)若工作任务当日完成,各栏目要全部、逐项确认打钩;若工作任务不在同一天完成,要对照相应栏目填写确认打钩,监控卡所列监督内容要与当日工作内容相对应。

(3)监控卡使用完毕后要签名,并填写对当日现场总体评价。

2.4 停电现场安全措施展示图板应用

停电现场安全措施展示图板展示内容包括停电范围、工作进度流程、安全围栏布设情况、停电前和停电后的运行方式、停电人员到位签名、电网方式变化、安全风险点、事故处理预案等内容。详见图3。

展板内容将随变电站停电现场的不同工作阶段和工作任务来适时反映现场的各项工作内容,使每个阶段改造施工内容和风险点在展示板上都清晰地体现出来。展示板成为了现场的“明白板”,通过它使每一个到位人员都能对工作进度和风险点做到心知肚明。现场操作前的班前会要在展板前进行。

图3 停电现场安全措施展示图板

3 应用情况

停电现场管控的最终目的旨在使停电现场或倒闸操作的全过程安全管理更加清晰化、程序化和条理化,“三票二卡一板”管控手段的应用,能够彻底解决当前困扰省集团公司各单位变电运维现状的弊端,即站多、人少、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该管控措施的实施,能充分发挥每个参与操作的人员的潜能,用最少的人发挥最大的作用,用科学合理的有效工作时间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特别是当值的值班负责人是整个停电现场的总指挥,必须能全面掌控当日停电现场的工作进度,特别是复杂的停电现场或操作步骤需要前后衔接的操作,把握好停电现场的工序节奏,变被动应付、想到哪里干到哪里的无序状态为主动管理、超前策划。把班前安全教育、班后安全总结、操作票执行、前后衔接和制约关系、工作票开工、结束、操作组分工等内容全部纳入事先确定的管控措施中,使其真正变成掌控停电现场全过程工作秩序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目前,该管控手段已在淄博公司全面应用,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其适用范围规定为:

1)倒闸操作步骤票适用范围

变电站设备停、送电工作,有两个以上具有相关联系的倒闸操作均应填写倒闸操作步骤票(单一间隔除外)。

2)停电现场工序卡的应用

工序卡由各班长在停电前一天负责编制,在停电现场由现场值班负责人收执,参加停电人员必须熟悉并依照工序卡内容在预计的时间段内自觉执行各项工作,现场监督人员负责监督执行,并且控制好节奏和时间。

3)监控卡的适用范围

变电站停、送电现场监控卡适用于工区全体管理人员、班组长。不管是计划内、计划外或事故、异常情况下,凡是需到位监督的停、送电现场,工区管理人员、班组长都要严格按照到位标准持卡监督。图4为停电现场使用的安全风险管控卡。

图4 停电现场使用的安全风险管控卡

4)停电现场安全措施展示图板适用范围

下列所述停电属应使用停电现场安全措施展示图板范围:

(1)全站停电;

(2)主变压器和一侧母线的停电;

(3)两个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线停电;

(4)设备启动送电(一台主变、一段母线及出线的设备送电)。

4 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3篇: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范文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利器,能行之有效地解决诸多物理探究课题.物理特级教师张善贤老师早在1985年就提出,他在《课程· 教材教法》1985(4)期刊登的“改革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刍见”一文中有一段论述就谈到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中的应用.现摘录于下.

要教会学生逐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会学生根据实验课题确定研究的方法和实验步骤,并在操作过程中给与方法的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分析,不要加框框,不要一下子就报书本上的分析和盘托出.对于学生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要因势利导.当众多因素分析出来以后,教师可传授学生常用的研究方法: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观察摩擦力跟这个被改变的因素的关系.至于哪一个因素改变,可以让学生自行确定.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本上所写的步骤实验.经过这样改革后,使学生了解到书本上的步骤原来有一般规律可循,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初步尝试到,即使课本上不写明,自己也有能力确定步骤.

该段论述中的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不过没有给其命名.

综观本世纪之前的各种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跟研究滑动摩擦力相类似的实验,都有编者按照控制变量法思路预先编好了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按照既定步骤操作就达到了当时物理学科教学大纲的目标,不需要学生了解这些步骤的由来,更不需要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步骤.显然,当时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是放在由实验得出的知识结论,至于得出结论的实验所蕴含的哲理和内涵那是纲外之物,未作重点要求.

久旱遇甘霖,长夜见曙光.直到本世纪初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控制变量法等多种科学方法在教材中正式亮相,并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要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众多实验探究采用控制变量法,但直到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活动中,才出现控制变量法五个字的初步定义.教材简介了该科学方法的定义、作用,并要求回顾曾探究哪些实验活动用到此科学方法.

2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重点应用荟萃及典例剖析

初中物理教材中主要有13个重点实验探究活动,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研究.其应用之广,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是各种科学研究方法所望尘.现罗列如下:(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3)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5)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6)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8)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9)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10)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11)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12)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3)怎样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有序、有机、有效地运用控制变量法呢?

第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物理量.从数学视觉看,这个物理量就是应变量.例如,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是压强的大小;电流的热效应就是电热的多少.

第二,要排出影响应变量大小的其它物理量.从数学视觉看,这些物理量就是自变量.特别应注意,对运用控制变量法的自变量至少两个.例如,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主要相关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就有两个因素;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有电压、电流、通电时间三个因素.

第三,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原则研究应变量和各个自变量的关系.所谓“一对一”原则,即确定应变量和某一自变量是否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时,必须控制该自变量以外的变量保持不变,只改变这个被研究的自变量.例如,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时,应变量就是电流I,自变量就是电压U和电阻R,探究活动就可以分两步进行.一步是保持导体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观察导体中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步骤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改变接入导体的电阻,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而变化.

第四,逐一研究后进行归纳 ,找出应变量跟有关自变量的关系.上述实验中,只有第8个实验得出欧姆定律的定量关系.其余探究活动得出都是定性结论.不过,第9个电功W和第10个电热Q实验得出定性关系后,教材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将定性结论上升到定量关系.

上述四步中,难度最大的是第二步.如果在猜想和假设中排出了很多看是相关的自变量,解释不好,就有可能降低教学效果,甚至出现该课堂教学失控,致使第三步“一对一”分步骤实验大费周折,这要引以为戒.教师课前备课时,要作充分估计,预先想好应变解释措施.猜想和假设时,要有的放矢引导是关键.还有一类猜想的自变量是相互关联的物理量,它们和应变量都有关系,但不需要都介入作为自变量处理,收拾哪个作为自变量,很有讲究,教者或许难以驾驭,本文第三部分将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下面举几个实验案例,简要说明一下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案例1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首先这个实验的应变量和自变量泾渭分明,省略了猜想这一程序.第二,在定量探究前,就有了定性关系的基础,在电阻内容中曾安排过“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活动”,得到了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第三,电流、电压的大小都可以用电表测量,电阻大小也能查核.因此,它们的数量关系就一目了然.第四,因为只有两个自变量,探究仅分两段,即使每段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要多测几次,总得测量次数也不多.还有,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能借助于图像分析.

第4篇: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范文

    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是全球首堆建设,在没有任何示范堆和工程建设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在组织部署、技术方案、进度控制、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都遇到了一系列未预期的问题,在项目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设备制造与采购方面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挑战和困难。

    2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核电工程建设管理绩效改进新实践

    面对设计文件交付延误、设计变更多、设备到货滞后等诸多挑战和问题,AP1000联合项目管理机构(JPMO)外方总经理于2011年6月提出了启动PIP(英文全称是PerformanceImprovementPlan,中文含义是组织绩效改进计划)的管理策划,并于8月开始正式实施,全面推行PIP工作。其目的是持续改进JPMO/SPMO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和组织绩效,整个策划包括PIP目的、流程、层次、编制和实施,运行国际先进的理念持续改进项目管理工作。主要特点是信息清晰完整、实施稳步推进、责任落实到人、日期目标明确、证据客观真实、监督持续改进,主要管理方法是计划滚动管理、赢得值管理、积分卡等。实施后效果良好,改进领域包含了程序流程、文件移交、风险控制、事项管理等,达到了预期的效果。PIP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制定JPMO/SPMO改进计划

    PIP目的:其目的在于明确日常JPMO/SPMO运作,建立专项改进行动以标准化管理,缓解风险。PIP流程:PIP的内容包括改进步骤、负责人、目标完成日期、结果以及评估实施改进成功与否的标准。PIP层次:分为周期相对较短、可实施性及见效快的;规模较大,要求广泛参与,长期落实的;以及整体改革,流程改进,合同变更等带来长期受益的变更类型。PIP编制:编制和实施改进提案时,期望目标是各部门学会流程改进思路中基本的步骤,将流程改进作为持续改进的例行部分。

    2.2组织机构升级

    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升级,任命了兼职PIP经理。

    2.3第一批PIP提交

    依托项目组织绩效改进运行实施以来,第一批共收到了提案30余项,内容包括设备发运后设计变更的管理、供应商文件审查改进、风险管理、质保组织结构调整等,后续潜在的绩效改进方案仍在不断策划酝酿。

    2.4创建PIP总体情况模板

    使用EXCEL表格记录各个绩效改进计划,将每一个计划分成若个步骤,列出每个步骤的计划完成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使用赢得值管理的概念,列出每个步骤的计划分值和赢得分值以及完成百分比,并记录每个步骤完成的证据。

    2.5建立赢得值管理概念,制定分值规则

    运用赢得值管理的概念来衡量评估绩效改进计划的完成情况。首先,要给每个计划1个分值,分值通过这个公式得出:Score得分值=10×(1+F)=10×(1+F1+F2),其中F1是部门接口复杂程度因子,F2是历时长度因子,即完成该工作的部门接口越多,时间越长,则分值越高。4.6定义受益类型包括在设计、采购、施工、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管理提升。4.7创建一页纸计划使用横道图的方式,在一页纸中显示各个改进计划的计划完成与实际完成的对比情况。4.8开始PIP月报通过PIP月报的,通告各个部门提交的改进计划的执行情况、获得的收益、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改进计划方案。

第5篇: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范文

关键词 生产工艺 温度 压力 流量 液位

一、现场仪表系统故障的基本分析步骤

现场仪表测量参数一般分为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四大参数。

现根据测量参数的不同,来分析不同的现场仪表故障所在。

1.首先,在分析现场仪表故障前,要比较透彻地了解相关仪表系统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情况及条件,了解仪表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意图,仪表系统的结构、特点、性能及参数要求等。

2.在分析检查现场仪表系统故障之前,要向现场操作工人了解生产的负荷及原料的参数变化情况,查看故障仪表的记录曲线,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仪表故障原因所在。

3.如果仪表记录曲线为一条死线(一点变化也没有的线称死线),或记录曲线原来为波动,现在突然变成一条直线;故障很可能在仪表系统。因为目前记录仪表大多是PLC或DCS计算机系统,灵敏度非常高,参数的变化能非常灵敏的反映出来。此时可人为地改变一下工艺参数,看曲线变化情况。如不变化,基本断定是仪表系统出了问题;如有正常变化,基本断定仪表系统没有大的问题。

4.变化工艺参数时,发现记录曲线发生突变或跳到最大或最小,此时的故障也常在仪表系统。

5.故障出现以前仪表记录曲线一直表现正常,出现波动后记录曲线变得毫无规律或使系统难以控制,甚至连手动操作也不能控制,此时故障可能是工艺操作系统造成的。

6.当发现上位显示单一检测点仪表不正常时,可以检查同一工艺系统中相关联的其他仪表数据,如果它们与正常时的数据基本一致,则很可能是此仪表仪表出现故障。

总之,分析现场仪表故障原因时,要特别注意被测控制对象和控制阀的特性变化,这些都可能是造成现场仪表系统故障的原因。所以,我们要从现场仪表系统和工艺操作系统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仔细分析,检查原因所在。

二、四大测量参数仪表控制系统故障分析步骤

1.温度检测仪表系统故障分析步骤。分析温度控制仪表系统故障时,首先要注意两点:该系统仪表多采用PLC或DCS系统控制;

(1)温度仪表系统的指示值突然变到最大或最小,一般为仪表系统故障。因为温度仪表系统测量滞后较大,不会发生突然变化。此时的故障原因多是热电偶、热电阻、补偿导线断线或变送器故障造成。

(2)温度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出现快速振荡现象,多为控制参数PID调整不当造成。

(3)温度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出现大幅缓慢的波动,很可能是由于工艺操作变化引起的,如当时工艺操作没有变化,则很可能是仪表控制系统本身的故障。

2.压力检测仪表系统故障分析步骤。(1)压力检测系统仪表指示出现快速振荡波动时,首先检查工艺操作有无变化,这种变化多半是工艺操作和PID参数整定不好造成。

(2)压力检测系统仪表指示出现死线,工艺操作变化了压力指示还是不变化,一般故障出现在压力测量系统中,首先检查测量引压导管系统是否有堵的现象,不堵,检查压力变送器输出系统有无变化,有变化,检查配电器输出是否与输入变化一致,如有变化故障出在模块输入通道故障。

3.流量检测仪表系统故障分析步骤。(1)流量检测仪表系统指示没有流量时,首先检查介质压力是否正常,控制阀门是否打开,如正常,到现场检查流量仪表,如果正常,则故障在信号传输电缆或模块输入通道故障。若是仪表方面的故障,原因有:孔板差压流量计可能是正压引压导管堵;差压变送器正压室漏;电磁流量计转换器坏等。

(2)流量检测仪表系统指示值达到最大时,可控将制调节阀关小,如果流量能降下来则一般为工艺操作原因造成。若流量值降不下来,则是仪表检测系统的原因造成,检查流量控制调节阀是否动作;检查差压变送器测量引压管路是否正常,电磁流量计是否正常,检查仪表信号传送系统是否正常。

(3)流量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值波动较频繁,可将控制改到手动,如果波动减小或消除,则是仪表方面的原因或是仪表阀门控制参数PID不合适。

4.液位测量仪表系统故障分析步骤。(1)液位测量仪表系统指示值变化到最大,到现场与实际液位进行比对,如实际液位没有到达最大,可以先检查检测仪表看是否正常,平衡容器负压室是否缺水,取压管路是否正常,有无堵塞或者泄露。

(2)液位测量仪表系统指示值变化到最小,到现场与实际液位进行比对,如实际液位没有到达最低点,可以先检查检测仪表看是否正常,平衡容器正压室取压管是否堵塞,仪表是否正常,线路是否短路。

(3)差压式液位控制仪表指示和现场实际液位(玻璃管)指示对不上时,检查差压式液位仪表的负压导压管封液是否有渗漏;若有渗漏,重新灌封液,取压管路是否堵塞,管路及平衡容器均正常可能是仪表的负迁移量不对了,重新调整迁移量使仪表指示正常。

(4)液位控制仪表系统指示值变化波动频繁时,首先要分析液面控制对象的容量大小,来分析故障的原因,容量大一般是仪表故障造成。容量小的首先要分析工艺操作情况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很可能是工艺造成的波动频繁。如没有变化可能是仪表故障造成。

5.执行单元故障分析步骤。对于执行单元的阀门而言,主要从阀门本生执行动作上判断,对气动调节阀检查,将上位控制画面的调节阀控制转为手动控制,分别设定阀门开度(0%~100%),在现场核对阀门从0%变化到100%满行程动作时,在动作过程中是否有停顿,卡塞现象,如果有则阀门阀芯,阀杆有问题,另外如果阀门动作行程正常,但是控制介质的流量没有变化可能阀芯脱落,须更换阀门。检查阀门开度与控制(4~20)mA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检查阀门定位器和阀门本身(阀门是否有卡塞,执行器薄膜、托盘、弹簧是否损坏)如果阀门没有问题则阀门定位器故障,则需调整阀门定位器的零点与量程,使阀门能够达到相应开度。调整阀门定位器与阀门的线性关系仍然处理不好则需更换。

第6篇: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范文

[关键词]erp;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优越性

一、erp环境下成本管理的原理和必要性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最初是由美国的gartner group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erp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消耗,实现企业整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为目标,以计划和控制为主线,以网络和信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采购、计划、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重组等功能为一体,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面向全球市场,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实施erp、进行信息化改造是中国企业顺应历史潮流,走向全球市场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企业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型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企业提升网络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WWW.133229.COM

但是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而且,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产品种类越来越复杂,这种强调人力劳动因素的粗放型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现代管理的需要。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协调、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从而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面向市场来进行运作。erp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平台,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监控和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外,erp也为企业资金管理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控制和丰富的分析功能。

二、erp环境下成本管理的内容与操作

erp的成本管理是按照管理会计的原则,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erp采用的是标准成本体系。标准成本体系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是集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为一体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从系统本身来看,erp成本系统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在成本发生前,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反复测算,制定出未来某个时期内各种生产条件(如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能力利用等)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和基础。在成本发生过程中,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记录产生的差异,并做适当的控制和调整。在成本发生后,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制定新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适用期和修订频率可分为基本标准成本和现行标准成本。前者是指成本标准一经制订,只要基本生产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制度。使用基本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对比,可反映成本变动趋势。后者是指按其适用期内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当各因素变化时应当及时修订。这样,既可用于评价当期实际成本,又可用于存货及销售成本计价。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如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变动则不利于进行较长期间的趋势分析,反之则不利于日常控制。传统的做法不得不采取折中的办法,结果是两方面管理都未做好。而在erp系统完善的库存及标准成本数据支持下,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在年初备份现有库存及标准成本数据(基本标准成本),年内各会计期间及时更新成本标准,使之尽量符合实际情况(现行标准成本),以有利于效率评价和成本控制,年末再备份当前标准成本数据,即可与年初数据比较,用作趋势分析。

erp成本计算的基本数据包括采购成本、材料定额以及各种费率等。它们分别记录在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和工艺路线等文件中,这些基本数据的准确性是成本计算准确性的重要保证。erp成本计算方法采用的是滚加法,是按物料清单所规定的物料之间的层次、需求关系和制造过程,从产品结构的最低层次开始,从低层向高层逐层累计。成本的发生和累计与生产制造过程同步,随着生产制造过程的进行,在材料信息和生产计划信息动态产生的同时,成本信息也随之产生,使得在计划、控制物流的同时,也控制了资金流,做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开始运用erp进行成本管理。erp的使用,解决了传统工作成本管理的诸多不足。erp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成性,该特性使得在erp平台上工作的人们用一个声音说话,他们所面对的是一套源头唯一而且勾稽准确的数据。在erp的成本管理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同样的数据源,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同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所有职能部门。差异或有问题的项目一旦出现就能被分离出来,并可采取措施去纠正。

三、erp环境下成本管理的优越性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成本的计算不及时、工作量大且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但在运用erp进行成本管理的企业中,上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及时计算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例如,制造费用是一种间接成本,当其发生时尚不能直接判定所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此要对制造费用先行归集,再定期分摊。这样一来,在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制造费用的计算和分摊都有某种程度的滞后,影响了成本计算的及时性。而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下,则是事先制订制造费率。有了制造费率才能把制造费用分摊到工作中心上去,然后再乘以工艺路线记录的工时数,使得在成本滚加的过程中,制造费用的计算和直接费用的计算同步进行,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再如,采用分步法下的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成本核算所划分的生产步骤,逐步计算和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的成本核算要等待上一步骤的成本核算结果。而在erp系统的标准成本体系下,所有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在制品)均按标准成本计价,不存在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计算的等待性,为成本的及时计算提供了可能。

(二)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成本计算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这给核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上提到的,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为分步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按其半成品成本项目在下一步骤成本反映的不同,又可分为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不分成本项目,直接以材料费形式计人下步骤的方法称为综合结转;上步骤半成品成本按成本项目(材料费、人工费、间接费用)分别计人下步骤产品的成本项目的方法称为分项结转。在综合结转方式下,要想了解成本的原始构成,就需要进行成本还原。而成本还原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如果采用分项(即按成本项目)结转,虽然可以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构成,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但成本结转工作比较复杂。上述计算的烦琐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下便不成为问题。bom(物料清单)的应用,可按物料制订各成本项目标准(横向),按层次结构又可实现自底向上按成本项目的滚加(纵向)。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核算工作量,简化了成本核算。除此之外,采用erp成本管理系统,在通过库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取出相关成本数据或手工录入数据后,系统还可以自动生成各种成本报表,如完工产品成本报表、在产品成本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表等,并保证各种数据的来源唯一性,确保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性,从而避免了手工做报表的繁重工作量。

第7篇: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范文

在药品研发后还应该对其进行监督,也就是对药品存在的潜在问题以及存在不良反应的药品进行风险评估。一旦需要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变更,应该对原有的资料以及文件加以保存,产品风险管理中的文件必须明确包含投诉的信息以及数据;同时必须按照最终使用药品的用户以及环境进行风险评估,有必要时,应该及时根据最新的数据以及信息进行重新的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的常用工具

针对药品风险管理的常用工具一般是采用FMEA失败模式分析,它是对于药品设计以及药品生产工艺流程中潜在的失败进行有条理的分析。FMEA失败模式分析主要是依据现有的知识、历史数据以及经验对不同潜在的失败进行风险值的确定。系统失败模式分析以及流程失败模式的分析是对于FMEA的实际应用。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

对药品质量的风险评估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广大用户的切身利益,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流程依次是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审查以及风险沟通。

1药品质量的风险评估

1.1药品的风险评估的概念

药品的风险评估是指对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任何一种药品的风险总是相对其所可能获得的利益而言的。在对一种药品进行风险评价时,除了应深入研究风险的具体特征,如严重性、持续性、可逆性、发生率等因素外,还必须同时分析这种药品可能带来的利益。药品风险评估要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药品与存在不良反应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据的质量。

1.2风险评估三个步骤

风险评估主要经过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评价三个步骤。针对与药品的风险评估经常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导致失败的概率以及导致失败的后果。这就需要一个非常专业的评估团队,团队中不仅包括研发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还包括法律人员以及质量保证人员。作为药品风险评估的负责人更应该了解风险评估的概念,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1)风险识别

制药企业可以根据多方面的资料以及文献进行风险的识别,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别:

①参考一些有名望专家的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制药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技术资料以及理论水平,这时可以参考一些有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专家的观点,从而来弥补自身企业的缺陷。

②参考一些中外理论分析。对于药品理论这方面来讲,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参考一些理论来分析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例如:药品片剂在生产中的压片以及混料的工艺,药品杂质去除的工艺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风险比较大的工艺。

③根据产品的历史数据。在过去的药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药品偏差的数据对于现在来说,风险也是比较大的。

④根据产品的控制指标。对于药品质量的风险评估,可以依据既定的控制目标,进行倒推,通过倒退的方式找出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就可以确定为影响药品的风险。例如:在最终确定无菌输液的药品,对这类输液的控制标准就是无菌,那么针对无菌的影响因素可以推断为灭菌前的生物负荷数以及灭菌过程的控制,因此,我们可以把灭菌前的生物负荷数以及灭菌过程的控制列为药品质量控制的风险。

⑤根据客户以及生产者关心的指标。当生产新的一种药品时,生产商以及给客户非常关心药品的某一项指标,我们就可以把这一项指标作为药品质量控制的风险。

(2)风险分析

对于药品中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主要是采用定量以及定性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对风险步骤的严重性、发生概率以及检测概率来进行总结分析的,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对其上面三项进行评分,结合制药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一个承受评分,最后将风险步骤的严重性、发生概率以及检测概率的得分相乘,从而确定药品的每一个风险步骤的风险程度,进一步确定风险处于什么等级。制药企业可以依据表1识别风险的控制项目为主线,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价。

2药品质量的风险控制

将药品质量的风险控制在接受的范围内是对药品进行风险控制的根本目的。上面已经对药品进行了风险评估,下一步就应该对风险进行控制,并且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对于风险控制主要是对以下几方面(1)制药企业能否接受识别出的风险水平,如果能够接受这个风险水平,那么制药企业应该控制好这个风险程度,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让风险程度进一步的提高。(2)制药企业不能够接受这程度风险,能否进一步消除风险或者是降低风险。当制药企业有能力降低药品存在的风险,那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降低,因为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确保用药的用户放心安全使用,并且能够将危害降到最低。(3)处理好风险、利益以及资源这三方面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最后,投入更多的资源就会将药品的风险降到最低或者是消除风险,但是作为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在控制好药品各项指标以及风险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的成本才是最主要的任务。

3药品质量的风险审查

得到药品质量的风险评估阶段以及风险控制阶段进行完后,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审查风险控制的情况,审查药品的风险是否可以通过技术的改进降低到最小范围,以及考虑不在当时的环境情况下,风险程度是否会增大等等。针对制药企业的审查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审查制度,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审查只是走形式,应该实际的分析药品的各项指标的情况,从而总结出缺陷。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应该对药品质量的风险进行再评估:(1)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发生变化;(2)法律以及法规发生变更;(3)药品的生产工艺以及设备设施发生一定的变更;(4)发生了重大偏差。

4药品质量的风险沟通

依次完成药品质量的风险评估、风险分析以及控制后,需要进行风险的沟通,风险沟通就是制药企业对风险的识别情况、分析报告、控制手段以及影响药品的因素在内部组织风险管理小组进行交流。主要是以文件的形式将确定下来的识别结果记录下来,使其规范化;及时记录经过批准的文件操作人员还出现失误的情况,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最后,在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都完成的条件下,对药品生产过程中新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新偏差没有控制在风险内,应该重新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结束语

第8篇: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范文

关键词:工程进度 工程成本 管理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工程项目具有灵活性,它可以只是设计、只是施工,也可以是设计与施工的组合;一个项目可以由一个公司承担,也可以由多个公司共同承担。不论处理一个项目的方法如何,对一个项目的项目管理一般都按照:项目定义(为了满足最终用户的需要)施工完成后业主打算的项目用途实现计划用途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件;项目范围(为了满足项目定义)规定必须完成的工作识别数量、质量和必须执行的任务;制定项目预算(符合项目定义和范围)规定业主批准的预算确定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加上不可预见费;制定项目计划(完成工作的策略)选择和分配项目工作人员识别完成产品需要的任务;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范围、预算和计划的结果)按逻辑顺序安排活动并作出进度计划将成本和资源与进度计划中的活动联系起来;进行项目跟踪(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测量工作、时间和消耗的成本将“实际的”与“计划的”工作、时间和成本比较;项目竣工(最终完成确保业主满意)进行最终测试和检查、文件归档、确认支付向业主移交项目这些内容来进行。实际上,在这些步骤之间有相当多的重叠,因为任何一个步骤都可能影响一个或多个其他步骤。例如,预算编制与项目定义和项目范围都有重叠。同样,项目进度计划将项目范围和预算与项目跟踪和控制联系在一起。项目管理是相当复杂的,因为维持这些步骤的责任通常牵涉到多个实体。

因而,上述的步骤必须综合在一起才能成功地管理一个项目。成本管理影响造成工程项目成本偏差的各种因素,并控制工程项目实际成本与成本预算相比出现的变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包括工程项目成本估算、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控制包括:对造成实际成本与成本预算相比出现变化的因素施加影响;确保对变更请求取得一致意见;在发生改变的当时,管理这些实际的变化;保证可能的成本超支在各阶段和全程都不超过批准的项目资金;监督成本绩效以查出与成本基准相比的偏差;准确记录与成本基准相比所有适宜的改变;防止错误的、不恰当的或未批准的变更被放在上报的成本或资源使用中;通知相应的利害关系人已批准的变更;采取措施将预计的成本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关于成本管理体系

全过程造价管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全面造价管理。这几种体系都是国内学者提出的。其中全过程造价管理是国内学者首先提出的,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和全面造价管理是国内学者按照国内的习惯在国外“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三种体系目前主要还处在理论研究阶段,没有真正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1.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与改革发展到今天,时代要求我们从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开始,对其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提高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还有许多人都发表了自己在全过程造价管理方面的见解,这使得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从简单的定额管理逐步走上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探索之路。

关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核心概念及其定义,通过对现有各种有关文献的归纳和整理,可以得到如下几种表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定义的说法:(1)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种分析工具。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用来选择决策备选方案的数学方法。(2)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建筑设计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手段。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可以计算工程项目整个服务期的所有成本(以货币值),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的、环境的等等,以确定设计方案的一种技术方法。(3)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总造价最小化的方法。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种可审计跟踪的工程成本管理系统。

2.全面成本管理的几个阶段:发现需求和机遇阶段;说明目的、使命、目标、指标、政策和计划的阶段;定义具体要求和确定支持技术的阶段;评估和选择方案的阶段;研究和开发新方法的阶段;根据选定方案进行初步开发与设计的阶段;获得设施和资源的阶段;实施阶段;修改和提高阶段;推出服务和重新分配资源阶段;补救和处置阶段。

3.全面成本管理所用的方法,第一,经营管理和工作计划的方法。第二,成本预算的方法。第三,经济与财务分析的方法。第四,成本工程的方法。第五,作业与项目管理的方法。第六,计划与排产的方法。第七,成本与进度度量和变更控制的方法。

4. 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技术方法。我国学者提出,“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方法论,就必须包括四个方面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技术方法:一是面向工程项目实现的全过程,以工程项目全过程中的每项具体活动为对象,基于项目具体活动造价管理与活动过程造价控制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技术方法。二是面向工程项目各项活动的工期、质量和造价三要素,集成管理这些要素对工程项目造价的影响,全面控制工程项目造价变动要素的全要素造价管理技

术方法。三是面向工程项目造价的不确定性,全面管理确定性造价、风险性造价和完全不确定性造价,全面控制项目造价和项目不可预见费等管理储备的全风险造价管理技术方法。四是面向消除工程项目团队成员的利益冲突和信息沟通问题,建立全体团队成员的合作伙伴关系,组织全团队成员共同开展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全团队造价管理技术方法。

三、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管理最核心的部分。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的监控和对大量数据的收集, 更重要是对各类费用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从而达到将项目最终发生的费用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的目的。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依据。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计划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成本费用计划的目标, 因此成本费用计划是成本控制的基础;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的工程实际完成量、工程费用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实际情况与费用计划相比较, 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 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 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此外, 进度报告还能使管理者及时发现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隐患, 并在事态尚未造成重大损失前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损失;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工程变更再所难免。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技术规范与标准变更、工程量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计划变更和施工次序变更等。一旦出现变更, 工程量、工期和工程款支付都将发生变化。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师的变更令的内容分析、计算索赔额; 而业主方的代表即工程师应判断和评估索赔额的合理性。成本管理计划不同于前面讲到的成本费用计划, 它主要是为明确如何处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差而编制的. 不同的管理者对同一项目同一问题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往往也不尽相同。通过成本管理计划, 可以明确不同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 为项目成本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参考。在施工过程中, 现场条件、气候环境的变化, 招标文件及图纸中的错误等原因经常会导致索赔的发生并造成费用超支。此外, 相关法律法规及合同文本等也都是成本控制的依据.

四、成本费用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项目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之后, 必须定期地将成本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值时, 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 以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的步骤如下: 一是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成本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 以发现是否超支;二是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 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以确定偏差产生的原因及严重程度。这一步是成本控制的核心, 其主要目的是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 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再次发生这类问题的可能性;三是预测,根据项目实施情况估算整个项目完成时的费用. 预测的目的在于为决策提供支持;四是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出现了偏差, 应当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以达到使各种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五是检查,对工程的进展进行跟踪和检查, 及时了解工程进展状况以及纠偏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五、成本控制的方法

成本与工期进度的集成管理。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不能仅对成本要素进行孤立的管理, 因为工程项目的成本与工期是密切相关的。工程中所有费用的发生时间、结算时间和占用时间的长短等因素都会给工程成本带来波动。所以在工程成本管理中不考虑或不能全面考虑工程进度对成本的影响都是不科学的。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仍将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工期提前或拖后的天数以及由此带来的奖罚. 还没有认真考虑工程的成本与进度的集成管理问题。如不能对成本和进度进行集成管理, 就无法将项目进度的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与工程所消耗资源的多少及资源价格的变动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区别开来. 这使得管理者无法得到工期进度对成本的影响数据, 也无法分析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成本得到控制。由于进度和成本是以资源为纽带联系起来的, 当某些不可预见的因素使进度偏离原计划时, 如只用时间因素来评估进度, 就极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 当项目经理发现工程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快了两周时, 并不能盲目乐观。进度超前可能是投入了过多的资源造成的, 比如投入了过多的工人或过多的加班, 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 也可能是投入了过多的机械造成的, 即较多的机械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同样的工程量, 进而消耗了过多的机械费; 比正常为快的工程进度如果是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的, 固然很好, 但大多数情况往往是以成本超预算为代价的. 单纯的进度超前并无实际意义, 只有在工程进程的任一时刻, 在保证当时的累积成本不超预算的前提下进度正常或超前才有实际意义。

六、结论

由于建筑市场从来都是买方市场, 激烈的投标竞争必定使得中标承包商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中标只是取得建设项目的营造权, 获得潜在的赢利可能性, 能否实现赢利还要看成本管理的效果。施工阶段稍有疏忽就可能使报价中的微薄利润损失殆尽, 甚至亏损。本文分析了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资源、进度等管理方法与控制步骤, 提出对工程项目成本和进度进行控制。论述了施工阶段成本与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希望能对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进度管理中有所帮助。

第9篇:变更控制的主要步骤范文

关键词:电站,倒闸,安全,控制;

课题背景:

这些年来,上海城市排水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改进,排水能力和技术设施先进性、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城市排水行业的一系列针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流程和措施还跟不上,特别是对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规章制度大多还停留于纸面上;靠操作人员的自觉性来维护生产安全已经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趋势。由于新老职工的不断交替,人们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轻视,偷懒,无知,经验缺乏等,使得生产的安全隐患时隐时现。产生事故的起因往往是麻痹大意,在进行高压设备的定期清扫保养工作时,又恰逢供电部门计划对泵站高压进线进行停电检修,在未进行标准的流程操作情况下,如果茫然动手对高压柜进行清扫,只要一瞬间清扫到高压总柜的上桩头( 有电部位),就会立即造成高压放电灼伤,不死即废。

供电电站的倒闸一般都有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必须按唱票进行一步一步操作。具体是这样的:用一位“大嗓门”人员读出第一步操作的操作命令条,其他人操作后必须回应,也要大声说:“完毕”,全部齐了后,领票的“大嗓门”再读出下一步的命令条,如此一直到结束称之为“唱票”过程。有的电站变压器在清扫和设备保养时,由于操作人员没有及时按操作规程拆除接地线,送电人员也没有检查和执行送电唱票规程,此时如茫然送电,就会立即造成接地短路,引发户外熔丝熔断跌落,高温熔断体飞溅,后果是灼伤人体,引发火灾。尤其是如果对供电电站的倒闸流程不重视,嫌烦和侥幸心理作怪,从而产生对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操作流程视而不见;而由于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执行方法的缺失,时而就会在员工清扫变压器时、高低压用电设备保养时、送电和停电倒闸时产生触目惊心的伤亡事故,酿成悲剧。

针对这些日益严峻的生产安全隐患,彻底杜绝这类因违规而引发的各种安全事故,把电站清扫、保养工作及各类危险操作的安全措施做到更好,列为重要课题;并希望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克服人们的惰性和随意,使得高危行业岗位的操作流程固化,做到既能互相协同进程又能相互提醒监督,以避免恶性事故发生,从而推进企业现代化安全管理。

技术方案: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电站倒闸维护唱票流程安全控制方法及装置,彻底解决现在电站维护中主要依靠人工唱票进行协同控制安全从而造成人员误操作始终无法杜绝,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维护人员的缺陷。

电站倒闸维护唱票流程安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所有维护人员到岗,确认启动电站倒闸维护流程;2> 当所有维护人员全部确认后,选择送电或停电或其它具体流程;3> 由预先设置的语音录放模块录制的提示音开始分步播放唱票流程,首先是第一步流程的提示音;4> 维护人员完成提示音所述的流程的操作后,所有维护人员均需要进行完成确认;5> 维护人员的确认由PLC 控制模块进行逻辑控制,设置为需要接收到所有维护人员的每一个确认信号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唱票流程,否则反复播放该步骤流程的提示音;6> 所有维护人员完成的信号全部确认后,进入第二步唱票流程,播放该步流程的提示音;7> 循环重复步骤4 ~ 6,直到完成全部唱票流程。

所述步骤2中送电或停电或其它具体流程的步骤数预设在所述PLC 控制模块中,对应步骤数的语音提示预录在语音录放模块中。维护人员采用无线通讯方式传送确认信号给所述PLC 控制模块。

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主机和用于维护人员和控制主机之间通讯的无线发射器,控制主机内设置有对应的无线接收器接收无线发射器发送的信号,控制主机还包括PLC 控制模块和语音录放模块,无线接收器将接收的信号传送至PLC 控制模块,PLC 控制模块通过比较确认接收到所有维护人员传送的正确信号后,将预先存储在语音录放模块内的唱票流程的对应一段经过喇叭放送。

PLC控制模块还连接有人机对话屏,通过人机对话屏设置唱票流程步骤数目。无线发射器设置有多个,数量与维护人员人数相同。控制主机内设置的无线接收器数量与无线发射器相同且与无线发射器一一对应。语音录放模块与喇叭之间设置有语音功放模块。监督仪还包括装置箱体,控制主机、无线发射器和喇叭均设置在装置箱体内,装置箱体底部安装有滑轮。

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课题控制装置示意图。附图2为本课题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附图3为常用段变压器停电清扫倒闸操作唱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课题。

附图1所示为硬件配置图,控制主机8配以“人机对话屏5”MT4310,和“PLC 控制模块”相连接后按步骤触发相关的“语音自动录放模块”的唱票流程的其中一段,经过“语音功放”由喇叭放出唱票声。唱票每进入下一步必须由配备给n个维护人员的n个“无线单通对码发射器”发送流程确认信号,在控制主机8内对应相配的n 个“无线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全部接收到且传送给PLC控制模块后,PLC控制模块才会确认,同时触发唱票流程的下一段进程进行唱票。本装置的电源采用充电式供电,由市电220V充电,蓄电池存储,并且分配至所有的本装置配置的供电端。

附图2为控制方法具体流程示意图,倒闸流程开始时,将控制装置开关启动,人机对话屏可以进行设置,设置必须参与的维护人员数,然后选择是送电流程还是停电流程,启动主机进入流程工作状态,所有维护人员根据提示音,从第一步开始操作。因为每一个操作人员动作有快慢,易难各异,所以无线发射器确认有快慢,由于PLC的严密逻辑控制功能,它会“耐心等待”毫不留情地执行协同共进原则,直至每一个维护人员全部确认才允许执行下一步。如果在每一步的操作过程中共同参与人员有一个“忘了”确认,PLC逻辑控制会严密地禁止下一步。每一步共同确认后,PLC逻辑自动进入下一步同时触发语音模块下一段提示音,当再次被共同确认后,再依次触发下一段提示音直至全部唱票提示音结束。PLC控制模块采用“三菱”MITSUBISHI公司FX系列,它应用比较普遍,最多可达128点对点输入输出、逻辑控制以及其他功能可扩展性。语音录放模块的提示音来自预先的制作和写入并且固化于芯片之中,各种不同的流程提示音按序触发取决于PLC 的数据处理功能和过程控制功能,它严密地按“进程”需要去触发每一段提示音。语音功放和放音喇叭都是常见的配置。

附图3为常用段变压器停电清扫倒闸操作唱票流程,共计二十一步操作,约需维护人员2 ~ 5 人,每人手持无线发射器一台,在控制主机上选择维护人数,启动对应的无线接收器,选择停电清扫倒闸流程,每执行一步唱票的操作流程,则确认是否接收到所有维护人员的确认信号,如收到信号,则进入下一步,如未收到,则一直播放该步提示音,如此循环前进,直至完成所有二十一步操作。

结束语:

本课题的电站倒闸维护唱票流程安全控制方法及装置使高危的倒闸维护的流程操作和联锁协同不再依赖于维护人员的谨慎心理,安全的协同控制由本课题控制装置的无线遥控器配合控制主机来完成,具有移动性强操作方便,不容易发生故障的优势,绝对优于线操控方式;采用预设的语音储存,唱票流程取决于PLC控制模块核心控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大大加强了对电站倒闸维护的安全控制。

参考文献:

【1】 程钧培。《动力工程》,国内电站故障诊断系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1999(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