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禽养殖知识大全范文

家禽养殖知识大全精选(九篇)

家禽养殖知识大全

第1篇:家禽养殖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 家禽传染病 发生原因 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38-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家禽养殖业逐渐摒弃了一家一户的养殖,越来越倾向于规模化、集约化,这样的养殖使得家禽集中度高,便于管理。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的养殖也使得家禽的生长期变短,产蛋率提高,为养殖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高度集中化的家禽,也使得传染病的发生率增高。

一、家禽传染病的特点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扩大,家禽的集约化管理和饲养现状给家禽传染病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首先,在家禽饲养过程中,传染病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侵袭力。传染病在饲养家禽的场地出现的几率很大。传染病的危害也极大,它阻碍家禽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家禽的大批发病和死亡,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禽流感。其次,家禽的传染病多种多样,并不是单一不变的,而且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可以在同一类家禽的身上呈现出不同的症状。此外,家禽传染病是十分易感的,不同龄期、性别、品种的家禽,感受性也会存在差异。

二、家禽传染病易爆发的原因

通过对近几年来爆发过的大规模家禽传染病和对染病家禽的病例分析,以及深入到养殖场的调研,可以将引发家禽传染病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点:

1.饲养机构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饲养密度过高

畜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家禽养殖越来越倾向于工厂化、集中化管理,而不是以前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一旦大规模的养殖家禽,那饲养的密度势必会迅速上升,家禽多了,病原体出现感染的几率自然就大,家禽传染病则更容易爆发。有许多机构都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如对员工的招聘,饲料的进购,员工出入养殖场的消毒措施等等一系列事项都缺乏具体的管理规定。这就会导致病原菌的滋生或者被携带进养殖场,从而增加了传染病发生的可能。

2.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

饲养人员专业素食不够高,导致有关传染病预防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在家禽饲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家禽饲养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良好的应对临时发生的一些情况。饲养人员如果专业素质不够,不能够科学的对家禽进行饲养,则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清除潜在的疾病的传染源,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养殖场存在着没有及时给家禽接种疫苗或者进行药物防治的现象。显然,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病原体侵袭家禽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家禽没有良好的抵抗力,感染传染病的几率就会增高。

3.家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差,设备落后

很多养殖场的光照、水分不足,场内温度不适宜,导致家禽的生理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容易感染传染病。有些养殖场内的设备太陈旧,缺乏控温和消毒设备,不能够给养殖场提供最佳的环境,从而无法保障家禽远离病原菌,在舒适、健康的环境里生长发育。

三、如何防治家禽传染病

在分析研究了可能导致家禽传染病产生的原因以后,结合养殖场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措施:

1.对饲养机构的管理体制进行科学的改革,降低饲养密度

要对某些饲养机构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制定严格的来往人员的消毒制度,避免病原菌的交叉感染。对家禽饲料的卫生和质量也要严格把关,杜绝“病从口入”现象的发生。对养殖场的家禽饲养量进行严格控制,将饲养密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2.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预防工作

要对饲养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增加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用科学方法和专业知识,对家禽进行更好的饲养。在传染病方面,能够树立预防和防治相结合的理念,时刻关注家禽的健康状态。另外,要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得他们能够及时地对家禽进行药物防治和接种疫苗,最好是能够一丝不苟地执行定期好的疫苗接种和补种的计划。也可以开展检疫检验的活动,以便最大程度地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及时的发现并消灭疾病传染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防治传染病。

3.加强家禽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和卫生监督,更新场内的陈旧设备

要加强家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首先需定期的对养殖场内的环境进行消毒,以减少坏境内的疾病污染源。在消毒这项工作上,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定期定点的进行全面的消毒,以保证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其次,还要及时更新落后的设备,添置新的设备来控制好饲养场地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让家禽能够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里生长发育,降低疾病传染率。此外,在发现感染的家禽时,必须迅速的对有病的家禽进行隔离,并对其活动的场地进行全面的消毒,以保证传染源没有扩散。

四、总结

畜牧业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重心所在,是推动农业经济上升的关键。家禽的养殖又是畜牧业中的重要分支。所以,一定要搞好家禽的养殖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大规模、高产量的养殖。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做好防御措施,对一系列将要发生的问题都要准备好应对的措施。特别是在家禽传染病这一块,禽流感爆发时,则会导致大量家禽被活埋,诸多养殖户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一切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一定要做好家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篇:家禽养殖知识大全范文

二、明确责任,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禽业扶持政策。

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市属范围内的重点家禽养殖、加工经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对散养农户的小额贷款支持。对省、市级龙头养殖、加工企业以及种禽企业,银行已经发放但尚未到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以及散养农户的小

额贷款,要延长还款期限。

税务部门从20**年11月1日到20**年6月30日,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家禽加工企业和冷藏冷冻企业加工销售禽肉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对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

加工和冷藏冷冻企业进行家禽养殖(包括种禽养殖)、加工和冷藏冷冻禽肉的所得,免征20**年度企业所得税。20**年视情况另行规定。对企业或个人由于禽类扑杀所取得的财政专项补助,免征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对企

业由于禽类扑杀所造成的净损失,允许其在所得税前全额列支。减收的增值税、所得税按现行财政体制负担。对

禽类加工产品出口后的应退税款,及时足额退给企业。适当减免20**年上半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车船使

用税。

减免有关行政性收费。对家禽养殖、加工经营企业和农户从现在开始到20**年5月底,畜牧兽医部门对家禽及禽产品检疫费、工商部门对从事家禽及其产品经营者的集贸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环保部门对养殖企业(户)排污费、建委对城市污水处理费、市容部门对家禽及其产品经营者市容管理费以及我省各级出台的家禽养殖、家禽加工企业和农户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收。

交通部门落实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从现在开始到20**年5月底,对家禽养殖加工企业和农户的道路运输工具免收公路货运附加费。

电力、供水部门要优先保证养殖场、种禽场、禽类加工企业的生产用电、用水,并按农业用电、用水最低价收费。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扑杀家禽的补助经费、疫苗经费、种禽扶持经费和防控应急经费,并及时拨付。

三、加强对种禽的保护和扶持。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对获得《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现存栏2万套以上的种鸡、种鸭、种鹅企业,给予补助,具体补助办法另定。其余种禽场补贴按省政府制定的补贴标准,由各县、区政府负责落实。

四、支持和扶持发展禽业加工。从20**年起,对投资建设机械化屠宰1000万只以上的禽业屠宰加工项目,列入市级产业化项目给予支持,优先安排担保资金使用,或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补助。

五、积极鼓励和支持家禽养殖企业、大户参加养殖业商业保险。从20**年起,对存栏2万套以上的种鸡、种鸭、种鹅企业参加商业保险的,市财政按保费的40%给予补贴。

第3篇:家禽养殖知识大全范文

    1发展经验

    1.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武胜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组织领导,负责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活动的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技术专家组细分为生猪养殖、家禽养殖和草食牲畜养殖三个小组,主要职责是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供技术支撑、协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

    1.2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生产按照“六化”推进。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实现生产规范化;健全防疫制度,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有效处理畜禽粪污,达到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依法对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投入使用实施有效期监管,实现监管常态化。

    1.3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07年开始,到 2011 年全县利用中央投资,实施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共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小区)57 个。2010 年起,全县启动实施了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2011 年,根据省上有关要求,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2011年现代畜牧业优质生猪养殖示范点建设的通知》。按养殖内容制定全县统一的评审打分细则,组织专家组开展初步筛选、技术培训、创建指导和验收评审等工作,及时高效地建成了12个圈舍面积 800 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验收后由县政府补助每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5 万元,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树立了学习榜样,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成效。

    1.4探索畜牧业发展新机制 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采用“公司+专合组织+养殖农户(场)”的运作模式,实施“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经营方式,运用寄养、托养、订单养殖等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鼓励引导养殖业户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兴办各类畜牧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养殖业户的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5重视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

    1.5.1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

    1.5.2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畜-沼-果草”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达到治污成本最低,治污效果最佳的目的。

    1.5.3 计划在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有机肥厂),收集养殖场粪便运送到一个中心,利用生产工艺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

    1.5.4对广安天兆白坪种猪场等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主要采取建立污水处理站进行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1.5.5 落实好大中型沼气建设等项目,扶持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利用沼气发电项目等方式集中进行粪污处理,提高集约化处理和利用能力。

    2主要问题

    2.1投入不足,发展受限 标准化规模养殖占用资金较大,各级部门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不具体,投入较少,没有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畜牧业发展投入机制。金融机构对现代畜牧业扶持贷款额度小、周期短且条件严格,养殖户和企业融资难度大,缺乏引种和购买养殖设施设备资金,从而制约了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

    2.2技术服务体系有待加强目前,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尚未聘用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及疫病观察员,影响到日常的疫病诊断、服务指导和疫情信息的发现、上报、处置等工作。技术人员知识普遍老化,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能力差。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少,工作难度较大,正常工作难以开展。部分基层技术人员竞争意识不强,缺乏紧迫感。服务范围窄“,轻防重治”、无法提供管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个别养殖场不能达到防疫制度化和监管常态化。

    2.3养殖用地缺乏 近年来,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加大,城市化、城镇化用地急剧增加,招商引资项目增多,总耕地面积有限,导致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紧缺,一些养殖项目因无法解决用地而不能得以实施,不利于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

    2.4环保意识薄弱 由于养殖场建环保设施投入大,而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业主环保意识不强不愿投入,致使一些养殖场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不能达到粪污处理无害化,同时引发社会问题,阻碍了发展。

    3思考及建议

    3.1强化政策扶持 抓住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武胜县已有的基础优势,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的长效推进机制,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在规模养殖场优化品种、专合组织建设、技术推广、环境污染治理、争创品牌、畜产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合理规划,统筹兼顾,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土地、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在推进基本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行畜禽全面政策性保险,拓宽保险覆盖范围,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3.2强化畜产品安全

    3.2.1 着力动物免疫。认真做好畜禽春、夏、秋三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补免工作,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达到 100%,彻底控制和消灭疫病。

    3.2.2着力检疫监督。做好产地、屠宰、市场、运输等环节的检疫监督,引导业主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确保畜产品无疫病、无药残、无公害。3.2.3 着力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控制疫源流动,提高预警能力。

    3.2.4 着力完善应急机制。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变化特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组建应急队伍,提高快速应急反应能力,构筑起畜牧业发展的安全屏障。

    3.2.5着力投入品监管。组织执法人员,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大对饲料、兽药市场的整顿,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饲料及兽药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养殖户利益和畜产品安全。

第4篇:家禽养殖知识大全范文

一、在全国建立养殖行业准入制度

养殖行业在我国是一个门槛极低一个行业,任何人只要想从事养殖业,无论有无资本、有无技术,都可以买两头猪,买两只鸡来饲养,这在当今严峻的动物疫病防疫形势下,这是十分危险的,这样的小户散养以及一些养殖规模小的养殖场(户),本身投入就少,根本不会去注重环境保护,如果市场行情好,就跟风养殖;如果行情不好,就放弃养殖。这是造成全国畜禽价格大幅度波动的主要原因。国家应当从法律角度对养殖行业从业标准进行规定,建立养殖行业准入制度,要求从事畜禽养殖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

二、全国养殖业进行计划生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有计划地安排畜禽生产,可以有效防止畜禽价格大幅度波动。根据养殖行业准入标准,进入养殖行业的养殖场(户)应当进行养殖规模申报,畜牧兽医执法监督部门对其进行生产规模、动物防疫等进行监督管理。禁止养殖场(户)随意减少或扩大养殖规模。这样,国家可以有计划地进行畜禽养殖发展规划,也就减少了养殖业的无序增长、或实然性地屠宰种用畜禽,从而保证养殖规模的总体稳定,避免畜禽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三、建立养殖行业准入制度的主要作用

一是建立养殖行业准备制度有利于环境保护。对养殖行业准入进行限制后,一些不遵守环境保护的企业和个人将不被允许从事养殖行业,对进入养殖行业的企业和个人可以进行环境保护强制管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环境。二是建立养殖行业准入制度有利于减少政府的行政成本。对养殖行业准入进行限制后,其动物防疫成本应当纳入养殖企业的经营成本,动物防疫工作应当是养殖企业的责任,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应该是监督企业是否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操作规程进行动物防疫工作,从而,避免畜牧兽医系统的干部职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发生。三是可以根据养殖区域在适当的位置建立畜禽产品屠宰加工场所,避免目前这种屠宰到处分布的现象,以利于规范屠宰加工场所的管理。四是有利于国家对畜禽生产的监测。实行养殖行业准备制度后,全国从事养殖的企业和个人总数应当是有限的,可以对每一个养殖场(户)进行登记造册。

四、建立养殖行业准入制度的配套措施

第5篇:家禽养殖知识大全范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对策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动物防疫是畜牧业持速、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是人民吃上“放心肉”、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公开公布制度,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力度明显加大,防控措施落实有力,防疫队伍不断壮大,防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免疫密度明显提高,防疫成效十分显著[1]。但是,从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着免疫死角,有的地方免疫效果较差,这给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重大隐患。

1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畜禽规模养殖少,饲养分散

当前,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村千家万户零星或者小规模分散养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禽类养殖,除了以养禽为收入主业的专业户外,绝大部分农户的养禽数量都在几只到几十只,养殖方式以放养为主。例如在异龙镇,2009年生猪存栏151 104头,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只有26户7 600头,散养户达15 620户143 504头,规模养殖户的存栏占5%;年末禽存笼284 577羽,存笼2 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只有12户46 000羽,规模养殖户的存笼占16%。要抓好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畜禽的动物防疫养工作,就必须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1.2饲养周期短,养殖动态变化快

尽管现在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对畜禽饲养和免疫情况都建立了档案,并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在认真做好“春秋”两防的基础上,对新补栏的畜禽做到及时补针。但由于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饲养数量动态变化较快,防检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这样就必然造成了有些新补栏的畜禽防疫上漏针[2]。

1.3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不能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

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防疫主动性,甚至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接受防疫工作,强制免疫阻力大。一是养殖户认为防疫员每天要跑多家农户进行免疫和疾病治疗工作,有可能会把其他养殖户的动物疫病传到自己养殖场。二是个别养殖户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有时不打防疫针也没发病,未考虑如果发生重大疫情时的危害。三是尽管目前国家对一些疫苗实行免费,但还有许多疫苗还要收费(包括手续费等),开展一次免疫,养殖户要承担一定的防疫费用,养殖户不愿出钱。四是个别养殖户法制观念淡薄,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畜禽病死了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的思想也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实施。

1.4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作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乡镇兽医站,没有预算一定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工作难开展,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治疗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维护更新费都不能落实[3]。村防检员承担了农村主要的免疫工作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和极其低廉的报酬(石屏县每人每月补助80元)承担了繁重的工作。组织形式松散,管理措施、组织纪律措施对他们的作用不大,致使其人员队伍不稳,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局面。

2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地方政府要认真履行动物防疫的职责,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建立起“政府负总责,部门保密度”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认真实行动物防疫双轨制,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增强合力,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县级到镇、镇级到村,严格技术要求,严格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纪律,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确保免疫效价,降低疫病发生风险[4]。

2.2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动物防疫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让养殖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产业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性。

2.3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防疫人员培训

各级地方政府是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主体,要将每年所需的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保证现在村级防检员每月补贴的基础上,适当预算一定的如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经费等,让在免疫中出现反应死亡的养殖户能在最短时间内领到补助。加强乡(镇)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定期举行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防疫技术水平,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动物防疫员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4加大执法力度,发展规模养殖

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完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意识,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促进全县(镇)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发展规模养殖,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动物防疫和标准化生产的必然选择。为此,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养殖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

3参考文献

第6篇:家禽养殖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 家禽养殖 养殖安全现状 应对对策 疫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69-01

众所周知,家禽类养殖一般分为两种,陆禽类与水禽类,陆禽类中包含肉鸡、肉鸽等,而水禽类以鸭、鹅类为主,禽类的养殖有一定的风险性,这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现代科技的农业生产将禽类安全的风险降得很低,而以农户形式存在的小农产业禽类养殖的危险高得多,介于此,农户们对农产品的选择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挑选禽类种苗前优先考虑抗病能力强、抗寒能力抗热能力等适应力较强的品种,除此之外,因为条件不太允许,对于家禽类疫苗的接种不仅仅是农户不能及时接引,不少成规模的养殖场也考虑到成本的问题而不予接种,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同样也是家禽类养殖的大型农业基地,这主要是依赖于本省作为大型商品粮基地与多年的养殖历史,在我国的禽类发展史上,禽蛋类的产量多年高居世界第一,这是不容争议的里辉煌历史,但相对于国外先进的家禽养殖技术,我国在家禽养殖安全上还有诸多的不足。

一、家禽养殖安全的存在与差距

家禽养殖安全,顾名思义,就是在家禽商业养殖中对干扰禽类正常养殖条件问题的总称,疫病为家禽养殖安全的主要课题,除此之外,其他的一些数据指标也能够反应家禽养殖安全中的一些基本点,如成活率等问题。

和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家禽养殖业与其差距较大,从肉鸡的成活率上来看,要比欧美低8%到10%,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成活率要低于外国正常水平,这说明在平时的管理上有缺漏,造成了禽类不必要的死亡使得家禽类出现了不必要的损失,在家禽安全的防治工作上,我国还没有对禽类企业树立标准的疫病防范应急体制,每每爆发大型疫病只是以销毁工作为主,对疫病防治的实际抓紧力度并不足,如种苗的接种工作在商品鸡市场严格要求,但实际上一部分企业为求利益最大化拒绝接种,而另一部分则是希望接种疫苗规避风险,却苦于没有充足的疫苗接种市场,这是农业配套设施不健全所导致的。

二、我国家禽养殖安全的现状

提到家禽养殖安全就不得不提到食品安全的话题上来,生产者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在我国当下的食品安全市场上,苏丹红的蛋类与含有过量激素的肉类不断地挑战着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尤其是禽蛋药物残留等对消费者群体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禽蛋产品在走上餐桌之前,生产者为了保证其存活率大量的、不科学的使用农药,以及在肉鸡的培育过程中使用激素类药物使得肉类在上市之后质量品质不达标,这是市场对肉禽类养殖产生抗拒的根本,目前对于家禽养殖疫病的防范等都处于初级实行阶段,包括人员与物品的流动等都不能规范化,这也是我国家禽养殖安全现状陷入两难的尴尬之一。只有通过更为细致的调理制定与贯彻养殖安全与食品安全,应当从家禽产业的建厂之初便有所策划,从安全入手考虑问题,对于养殖安全从家禽的各个环节把关开始,紧密的将养殖安全与企业实际利益结合起来。

三、家禽养殖安全控制对策

1.家禽类种群控制

禽类的种苗从精挑细选最后再进入养殖工作,在正常的饲养中,家禽也是极为容易“病从口入”的,因此要从日常的饲料管理起,严格的把控好饲料源的质量问题,并且通过多种特色的营养饲料增加家禽营养均衡吸收,提高其抗病能力与绿色无公害标准。

提供的水源也要严格控制,对不同的家禽、不同的种苗进行分割饲育,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同时及时的清理家禽的生活设施,分配合适合理的饲养密度,并及时的对家禽的健康进行检查。

2.周期性检查工作

在家禽类的养殖工作中,要周期性的对养殖场进行养殖安全问题排查,如鸡舍、孵化室、放养区等等,定期的喷洒消毒水,严格的控制消毒水浓度,及时的在生产区做好清洗、消毒等工作,同时需要注重的是在进出这类养殖场所的工作人员同样应当做好自己的个人卫生问题。

在养殖区出入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同时禁止外来人员进行参观等活动避免病菌入侵,在周期性的检查工作中尤其要注重的是饲养区的全封闭工作,避免家养禽类与野生禽类接触导致禽流感等可怕病体的传播。

3.病体根源控制

总体来看养殖安全的威胁主要源自于引进的病禽、野生禽类的接触、非自然死亡家禽尸体处理不当、污染饲料等等,为养殖场家禽接种抗禽流感疫苗等等只是最基本的防治工作,更多的则需要养殖人员在平时维护工作中留意,需要从病体的根本上控制病源,就要对引进的家禽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饲养,在2-4周内无正常的病理显示则可以正常养殖。

综上所述,养殖企业必须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从源头上断绝病体对家禽养殖安全的威胁,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监督执行办法是核心,其次配备专业的兽医,用科学手段对防疫工作加大重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发生,杜绝疫病进入禽群。

科学的饲养管理,配合药物防治与疫苗接种,才能够获得最佳的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林伟坤. 规模养殖户家禽疫病防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第7篇:家禽养殖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 家禽;疾病;防治;中草药

中图分类号 S8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281-01

随着大规模集约化养殖规模的扩大,高密度、多数量的养殖不断增加,家禽相应的疫病形势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家禽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用药指导及防治对策等概述,以减少广大养殖户的损失,促进养禽业健康发展。

1 疾病现状

目前,我国家禽疫病流行特点的主要表现是,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加而危害逐渐严重,原发、继发或并发的细菌病和病毒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不断增加,病毒性疾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由于养殖观念、环境状况和管理水平的问题,家禽的呼吸道综合征问题突出,对养禽业的危害还在继续,目前可知的呼吸道疾病就多达24种[1]。非典型性疾病增多,虽然家禽群体经过了较完善的免疫注射,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和干扰,造成免疫系统机能和器官退化,从而出现免疫失败甚至致病等情况。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部分意识淡薄的养殖户不断加大用药量,导致耐用菌株的不断产生而使得疾病越发难于控制,甚至无药可治。

2 临床诊断技术

通过深入养殖现场一线,检查孵化室、禽舍、饲料库,最后剖检病禽。通过询问养殖户禽苗来源、免疫状况、管理状况、病禽的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和主要表现、家禽每天死亡数量、是否经过治疗、用药情况及效果、采食、饮水等饲养管理情况、室内通风采光情况等,既往病史情况;用肉眼直接观察家禽的状态,即在不惊扰家禽,使禽群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先观全貌,包括禽群的发育、营养状态、精神状态、姿势、运动、被毛、对外界反应的敏感度等情况;之后观察个别,包括体态、精神,鸣声,排泄物,面部、眼睛、冠、腿部等情况;口腔、舌、嗉囊、腹腔脏器等消化系统是否异常;避开是否有鼻液流出,鼻液的气味,呼吸声;家禽有否战栗、痉挛、昏睡、共济失调等情况。综合问、视、触、叩、听、嗅六诊,以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家禽疾病[2]。

3 实验室诊断

通过对家禽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病禽解剖可以初步诊断是家禽疾病种类,但在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实验室的诊断手段来最终确诊。

家禽的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有组织病理学做病理切片,包括血清学、病毒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检验的微生物学办法、寄生虫学等多种实验诊断手段。由于禽病多以传染病为主,故实验室禽病诊断一般可侧重于微生物学办法,而在微生物学诊断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相互反应关系来诊断疾病的情况,血清学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故血清学诊断应用广泛。另一个常用的诊断手段就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它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段,应用PCR或RT-PCR技术可直接从家禽的各种组织、体液中检测到发病的病毒,有较高敏感性,可以检出百万分之一的感染细胞,进行单克隆拷贝的DNA检测方法[3]。

4 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家禽没有汗腺,用药时应该根据家禽独特的生理特点进行[4]。首先,应该认识到耐药性问题,不能滥用抗生素,从思想上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一个良好科学的管理和优越的饲养环境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饲养环境的改善。其次,准确掌握药物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根据不同适应症用不同的药物,并实行人畜用药分流,不使用人用药和过期药物,不能滥用抗生素,特别是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首次用药要到达有效药物浓度并持续3~5 d的维持量,肉禽还要避免药物残留以免危害公共卫生,严格执行休药期。第三,通过长期的摸索,可以根据场内的生产养殖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用药计划和种类,并在实践生产中用副反应小并无残留的益生菌、中草药及可以协调机体免疫力的药物,生产出符合社会主流消费的绿色、环保的禽产品。

5 其他疾病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门卫制度,防止病原体传入,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对于肉鸡饲养应该坚持“全进全出”的方式,在全部出栏后对禽舍、设备、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根据禽场的实际和国家有关要求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适时合理用药并执行休药期[5]。加强养殖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将疫苗免疫、药物预防与科学的饲养管理科学规范的结合起来,保证养殖场的安全生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6 参考文献

[1] 孙国华,方占海.当前家禽疾病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0(5):114-115.

[2] 张斌,王品珍,田经纬.家禽疾病的临床诊断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266,268.

[3] 唐庆冬,王金亮,包静楠.RT-PCR技术在家禽传染病检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3):29-31.

第8篇:家禽养殖知识大全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公开公布制度,动物防疫工作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力度明显加大,防控措施落实有力,防疫队伍不断壮大,防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免疫密度明显提高,防疫成效十分显著。但是,从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方仍然存在着免疫死角,有的地方免疫效果较差,这给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重大隐患。

1 目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畜禽规模养殖少,饲养分散:当前,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转变,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但是当前农村千家万户零星或者小规模分散养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禽类养殖,除了以养禽为收入主业的专业户外,绝大部分农户的养禽数量都在几只到几十只,养殖方式以放养为主。要抓好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畜禽的动物防疫养工作,就必须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1.2 饲养周期短,养殖动态变化快:尽管现在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对畜禽饲养和免疫情况都建立了档案,并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检员在认真做好“春秋”两防的基础上,对新补栏的畜禽做到及时补针。但由于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饲养数量动态变化较快,防检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这样就必然造成了有些新补栏的畜禽防疫上漏针。

1.3 群众防疫意识淡薄,不能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防疫主动性,甚至有些养殖户不愿意接受防疫工作,强制免疫阻力大。一是养殖户认为防疫员每天要跑多家农户进行免疫和疾病治疗工作,有可能会把其他养殖户的动物疫病传到自己养殖场。二是个别养殖户存有侥幸心理,总认为有时不打防疫针也没发病,未考虑如果发生重大疫情时的危害。三是尽管目前国家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对一些疫苗实行免费,但还有许多疫苗还要收费(包括手续费等),开展一次免疫,养殖户要承担一定的防疫费用,养殖户不愿出钱。四是个别养殖户法制观念淡薄,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打不打防疫、畜禽病死了是自己的事、其他人无权干涉的思想也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实施。

1.4 工作经费匮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作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乡镇兽医站,没有预算一定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工作难开展,在防疫工作中必要的免疫过敏反应治疗费、反应死亡补偿费、防疫设备维护更新费都不能落实。村防检员承担了农村主要的免疫工作和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以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和极其低廉的报酬承担了繁重的工作。组织形式松散,管理措施、组织纪律措施对他们的作用不大,致使其人员队伍不稳,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水平不高,造成免疫密度低、免疫质量差的不良局面。

2 针对上述遇到的困难的对策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地方政府要认真履行动物防疫的职责,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建立起“政府负总责,部门保密度”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认真实行动物防疫双轨制,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增强合力,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县级到镇、镇级到村,严格技术要求,严格目标任务,严格工作纪律,严格奖惩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确保免疫效价,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2.2 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动物防疫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让养殖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产业的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自觉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性。

2.3 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防疫人员

转贴于论文联盟

第9篇:家禽养殖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农村禽流感防疫;问题;措施

1 禽流感概述

禽流感,指的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导致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禽类传染病。禽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毁灭性",一旦爆发将会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公共卫生安全[1]。所以,针对禽流感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重视且做好基础免疫工作,积极防止禽流感的发生和蔓延,已经成为热点研究之一。

2 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中的问题

2.1防疫禽流感宣传力度不够 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中,宣传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部分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相关主管部门未能做好防疫禽流感的宣传工作,没有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宣传媒介,甚至没有印发宣传资料,以致于养殖户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不利于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2]。

2.2养殖方式和观念落后 农村养禽业存在诸多问题,如养殖规模不大、管理不精细以及防疫条件不理想等。养殖者不重视甚至不支持免疫工作的开展,从而导致免疫密度无法获得显著提升。另外,受经济因素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养殖者未能充分认识到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随意丢弃甚至食用病死家禽的问题比较突出,给农村禽流感整体防控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3基层防疫队伍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村级防疫员,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再加上上级主管部门未能有效落实相关培训工作,导致一些最前沿的禽流感防疫技术没有得到理想的推广以及应用。一些农村基层兽医机构有待完善,主要问题有工资偏低、工作责任不具体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这给农村地区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4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薄弱 动物防疫工作不仅是政府行为,同时也是社会行为,还是公共卫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其组织管理工作应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目前,动物防疫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下述问题:①动物疫病防疫未能真正纳入政府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使得一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存在认识上的偏颇,认为该项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的工作,因而在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不重视甚至不参与的问题;②动物防疫法律体系有待健全,受此影响,一些防疫政策和技术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和推广;③动物防疫监督执法工作有待落实,未能实现对阻挠免疫行为的有效打击。

3 解决措施

3.1扩大宣传,强化农民的疫病防控意识 在禽流感防疫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和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要责任到人,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现代宣传媒介以加深养殖户对禽流感防疫工作的认识。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宣传的重要性,并积极落实到行动中去,如贴防疫标语,将防疫宣传资料准确发放到每一位养殖户的手中,并予以必要讲解,从而使养殖户充分认识到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该项工作中来[3]。

3.2推广技术,注重疫情预防知识的普及 建议重视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防知识以及技术的普及工作。各个基层站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禽业科技知识宣传专栏,结合当地条件和需要推广适宜的养殖技术,实时动态公布当前最新的禽类疫病预防知识,强化养殖户预防为主的养殖理念,使他们懂科技且能够做到合理运用,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可持续开展[4]。

3.3强化培训,提高基层防疫队伍专业水平 重视并做好基层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班以及讲座等形式深化防疫人员的基础知识以及法律知识,强化其基本操作技能。对业务不精的防疫人员应加强教育,同时严格落实优胜劣汰以及按劳取酬制度,充分激发防疫人员的工作热情。建议适当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薪资及福利待遇,通过奖惩机制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针对年龄偏大的基层防疫员,建立健全退休制度,根据工作年限发放相应数额的退休工资奖励[5]。如此一来,能够显著提升年轻一代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信心,又达成了新老防疫人员自然更替的目的,同时还推动了基层防疫队伍的不断完善,为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4加大投入,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农村动物防疫网络,如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室,要求其充分做好如下工作:①每年春秋两次普免以及新补栏禽类的补免工作;②防疫档案建立和完善;③动物标识的佩戴;④圈舍消毒;⑤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⑥疫情观察等[6]。

3.5应重视和推动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在建立与健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突出其可操作性以及强制性,尤其要细化和明确相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使其在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中有法可依。与此同时,应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将防疫目标通过层层落实的办法具体到个人,避免"重布置、轻检查"的问题,逐渐建立一个科学的动物免疫监督机制,从而保障基础免疫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采用多层次目标责任制;②采用兽医责任制;③制定科学严谨的检查标准等[7]。

4 总结

在当前形势下,深入研究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将会对农村整体发展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所以,面对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明确工作思路,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农村禽流感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推动农村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凤桥.农村禽流感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0,10(12):81-82.

[2]陶雪江.浅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技术[J].畜禽业,2010,10(15):4-5.

[3]金云武.农村禽流感免疫效果调查分析及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10,6(17):18-19.

[4]金云武.浅谈农村禽流感免疫效果分析及对策[J].福建农业,2010,11(22):29.

[5]汪炜.流行病应急响应的国际合作--联合国领导下的禽流感防疫机制透析[J].战略决策研究,2014,4(32):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