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

科普书籍读后感精选(九篇)

科普书籍读后感

第1篇: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家长、课外阅读、读书氛围、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99-02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直接向别人学习的经验也是有限的,通过读书间接向别人学习则是趋于无穷的;正因为如此,高尔基才发出这样的呼吁:“热爱书籍吧,书籍能帮助你们生活。”基于阅读对人的重要影响,作为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应该如何辅导孩子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工作。

1

努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个家庭里,父母闲暇之余手捧一本书或读或沉思,那么孩子在这个漂满书香的氛围中一定对书情有独钟。所以,我们在家孩子创设一个爱读书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父母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小书架,摆上孩子自己的图书,例如童话传说、儿童画报、名著等。一旦有了自己的书架,孩子就会愿意在自己的书架下停留更长的时间。能够拥有自己藏书的孩子在以后有可能成为一辈子热爱图书的人。

其次,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室内的安静,如果客厅开着电视,一定要把音量开小一点儿,还要把孩子的房门关上,保证孩子在安静、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认真地读书。

2 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喜欢不同题材的图书。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开始萌发对文学书籍的阅读兴趣;初中以后开始对报纸、杂志产生兴趣,也有的孩子对自然科学书籍产生兴趣。因此,父母要是能帮助孩子选择各种各样的好书,就能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丰富知识,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科普读物、报告文学、杂文、名著,甚至杂志、报纸都是孩子阅读的好材料。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孩子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14~16岁孩子的阅读倾向于思维、发明、论证、推理及人物传记类图书。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材料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并对具体的图书种类加以鉴别和选择。

总之,为孩子介绍好书一定要重内容,不要只重图书的装帧或其他一些外在的因素。我们家长在陪孩子去书店选择书籍时,可以用心观察孩子对什么书感兴趣。比如:小学生富于幻想、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喜欢看童话、故事、神话、科幻、侦探……家长可以尊重孩子的意见,买一本他最喜欢的书籍。然后鼓励孩子把整本书看完,在孩子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多关注、多与孩子交流读书的心得。当孩子读完这本书后,他就会有一种收获感、成就感。。

3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孩子积极阅读的意识倾向。有阅读兴趣的孩子往往会集中精神阅读书籍。但是,阅读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孩子通过不断的阅读逐渐形成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给孩子介绍书籍时先描述其中吸引人之处,或者和孩子一起收藏书籍等。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应该从孩子最喜欢的书籍人手。比如,有些孩子比较喜欢科普读物,父母就可以先让孩子阅读科普书籍,让孩子在其中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科普书籍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从教科书中去汲取知识,以弥补这一欠缺。

有些父母为了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往往只讲一半,正当孩子对这个故事入迷的时候,父母就停止了,然后递给孩子一本书,对孩子说:“这个故事就在这本书里,你想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吗?自己看书吧。”于是,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不捧起了书本。

4 和孩子一起阅读

要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父母最好能够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营造读书的气氛,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父母能够提前看看孩子要看的书,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孩子阅读的目的性。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这样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父母可从孩子可塑性、模仿性强的特点出发,着力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古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家庭中,必然要受到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希望孩子爱读书、知勤奋,当家长的只有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着力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方可对孩子产生有效的影响。

父母们不妨每天晚上或节假日里,读一些书、报或当孩子安静的时候,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将比一味地督促、强制有效很多。

5 教给孩子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有许多方法,父母应该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5.1精读和略读

精读和略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比较注重理解与领会,要求孩子善于分析相关内容。在精读的过程当中,父母可要求孩子大声朗读,而且要求孩子不可少读一个字,不可多读一个字,不可错读一个字,也不可颠倒字词的次序。这对孩子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当然,父母一定要表示出对孩子朗读的欣赏,鼓励孩子多多朗读。

略读则注重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某些关键部分。对于孩子要学习的科目,应该运用精读的方法,反复钻研文章;其他的书籍则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让孩子扩大知识面就行了。

5.2边读边记忆

可以有选择性地为孩子挑选一些古文或古诗词来背诵,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书最好是加注释的,比较通俗的。如果孩子能够背诵下来,对他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类经典的句子也许孩子一时无法理解,但是,他记住以后就可以反复品味。

6 教孩子边读书边记笔记。

第2篇: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阅读;习惯;科普读物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正是如此,阅读使人丰富,阅读使人优雅,阅读使人自由而高贵。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智力启蒙和开发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孩子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我深信,阅读的力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强大。读书能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改变他们的精神气质,使他们思想自由、心智健全、面色红润、口气清新、言语可爱。

阅读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技能,孩子们需要指导和引领,才能更多更好地在阅读中受益。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并且学会阅读呢?我认为,想要孩子们学会读书,首先要让他们爱上书。从兴趣出发,利用多种形式把学生首先吸引到书的海洋里来。

一、对于没有阅读经验的孩子,可以借助于故事与悬念

没有孩子不爱听故事,新奇有趣的故事是让孩子们贴近阅读的第一步。给孩子们挑书一定要有选择性有目的性,不能随便觉得什么适合孩子看就拿过来,循序渐进最重要。刚开始给孩子们尤其是还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的书一定要注意,语言可以直白,人物性格可以简单,但是故事情节一定要紧凑,要有较强的趣味性,有悬念,这样才能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在给孩子们推荐书目的时候,我们的老师通常都会有一个潜意识,就是想升华每本书籍的教育意义――这本书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道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哪些正确的价值观或者人生观,我觉得这个升华可以放在后面,放在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再进行。不要上来就给阅读设计一个枷锁――那就是以社会的既定道德标准来引导学生只建立简单的是非观,而应该在阅读中注重对人性的分析和把握,注重对性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孩子们来说,刚开始的时候兴趣还是最重要的。只要书籍中没有那些不健康的东西,我认为都可以让孩子们涉及一下。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阅读经历的延续,生活经验的增加,他们肯定可以从书中汲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在有初步的阅读基础之后,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讨论会

孩子们读书之后,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想要表达,很多的感触想要和人分享,老师要抓住这个时机组织开展读书讨论会。刚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可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表述自己的想法,我们老师可以给孩子一个切入点――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如果你是作者,你会让主人公怎么做?你觉得这个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不喜欢,你想给故事一个怎么样的结局呢?先给孩子们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这样孩子们才能慢慢开始学会讨论,学会分享在书籍中获得的感想和体会。

读书讨论会不是语文课,我们老师在引导孩子们讨论时,千万不要分割字词句段,不要把目光集中在好词佳句上,领悟趣味是第一位的。我经常给孩子们说的一句话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因为我认为,阅读是一种慢功夫,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们不能功利性地去看待孩子们每一次的阅读行为,急功近利地想要看到一本书带来的好处。既然想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我们就要相信阅读的力量――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力量。阅读的方式,以生长的方式变得强大。看不到这种内力壮大的过程,只有那颗日益聪慧心能够感知。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阅读的力量就这样伴随着个体生命成长的全过程。因此,一种生长性的阅读力,对于个人的人生发展所改变的绝不是一时一事的投机,而是整体性的、终身性的影响。

三、在文学作品之外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余地

相信孩子们的能力和视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比我们要多得多。很多孩子对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这个世界有着超出想象的好奇心。有机会的时候,老师们可以给孩子们适当推荐一些科普书籍。有的科普书籍比文学作品还能打动人的心灵。一本好的科普书籍,常让你展颜欢笑,拍桌赞叹,无限神往。看这种书,你会忘却阴谋、苦痛、不可承受之轻,你只为造物惊奇,哪怕只有那么短短一刻。

好的科普读物有很多,老师在给学生推荐的时候不可能自己都一一读过,但是我们首先要了解推荐给孩子们的书。科普读物不是科幻小说,首先要讲求的还是科学性。好在现在的信息很发达,我们可以有很多渠道去了解一本书,给孩子们推荐一些评价较高的书,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另外,我们在推荐这类书籍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孩子们个人的兴趣爱好,以我的实践经验来看,喜欢看这类书的孩子真的很少,但是他们对这类知识的热爱也更强烈。给予这样的孩子特别的关注,不断引导他们的阅读旅程,也许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们不仅是在自然科学方面,而是在各方面都有着明显的进步。

第3篇: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

   2022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阅读的习惯应该是从小时候跟着爷爷看报纸养成的,那个时候虽然小,到那时经常拿着爷爷看完的报纸在上面认字,虽然不清楚上面讲的内容是什么,到那时阅读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所以这么多年读了很多的读书,假期里面我也没有放下过这个习惯。这个暑假我从图书馆里面买了《撒哈拉的沙漠》,这本书是我早就知道的,身边的朋友也是一直在推荐我去看,不过之前因为身边还有很多的书没有看完,所以一直没有入手这本书。这个漫长的假期把我憋在家里,所以身边能看的还没看的书都给看了一遍,所以我就开始入手新书了,想起的第一本书就是朋友给我推荐了好几次的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和他丈夫在撒哈拉沙漠那边的故事,他们见识到了许多的当地的风景和人文,也经历了许多的感人故事,有令人惋惜的也有让人羡慕的,还有的是作者和荷西的爱情。读这本书的时候,里面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用什么修饰词汇,用的都是十分简单的词汇,让人看上去特别的普通和平淡,仿佛在读作者的日记一般,可是结合起来又让人有特别多的好处,真实和自然,让人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书中描绘的世界中去。朋友知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跟我说她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将来有一天去到撒哈拉沙漠去体验作者和荷西的生活,其实我不知道怎么评价朋友的想法,作者描绘的生活是那样的恬静和自然,却是有很多人阅读以后会想去看看沙漠里太阳升起时的景色和沙漠里下雪的样子,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虽然羡慕,但是并没有冲动要去当地看看的想法。我读一本书喜欢的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且从中学习到好的精神,让自己能够得到升华就够了,至于用不用去“圣地巡礼”我个人觉得不是必须的,如果阅读了很多书籍的话,那么多的地方去也去不急啊。就跟那个母鸡和鸡蛋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吃了鸡蛋觉得鸡蛋很好吃,并不一定要去看看那只母鸡,能够记住母鸡付出的努力和鸡蛋带给自己的营养就够了。

  读书能够给予我们每个人的好处是非常多的,能够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生活中接触不到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看法,最重要的能够给予写作文时的我们提供许多的素材,哈哈,所以阅读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2022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这个假期,在完成假期作业的时间之外,我给自己安排了阅读计划。希望通过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我阅读的书籍是语文老师在课上提过的,推荐我们阅读的一些书籍,也有几本书是我一直想看但没有时间看的课外书。有些比较的有深度,有些则是写作水平很高的,都是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很有利的。有一些书的深意我没有看懂,可能是我这个年纪还不太成熟,看不懂太现实的东西。希望之后有一天,我能够读懂。

  老师总是要我们多读书,读书对我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多读书,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了解到更多方面的知识。从前我很不喜欢读书,我更愿意把课余时间花在娱乐上。但是读了书之后,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想着把书读完再休息,有时候甚至还忘了吃饭。

  比起文学名著,我更喜欢的是阅读历史和科普类的书籍。我对我们国家的历史非常的感兴趣,想多了解一点每个朝代的历史,包括习俗、服装、饰品还有建筑风格等,我觉得每个朝代都各有各的特点,都很有味道,很值得我们去了解。现在的学生都喜欢了解一些现代的东西,阅读现代一些书籍,对我们中国的历史和古典文化都没有那么在意和了解。我觉得这些东西还是很有了解的必要的,能够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科普类的书籍我喜欢看有关动物的还有植物的科普,因为在之前,父母为了我能够安心学习,什么都不让我做,导致我很多常见的植物都不认识。我也想多了解一些植物,在爬山的时候,我会拍照搜索这种植物的名字,记下来。我认为多了解一些东西对我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文学著作我阅读的都是比较有名的,也都是老师推荐的。大部分书籍都比较符合我的年龄,都能够看懂,只有小部分不能够看懂。我认为,阅读文学著作可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也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有内涵。如果科普类的书籍是让我知道更多知识的话,文学著作能够让我变得更有文化。

  我的假期安排的阅读任务就是一个星期读一到两本书,要深读、精读,而不是把书看完就可以了。我希望我能够保持这种阅读速度和习惯,让我的思想得到提升,变得越来越有文化内涵。

   2022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第4篇: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

开展档案普法教育活动中,能够提供给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尤其是新从业人员),以及想了解档案工作的圈外人士的普及读本寥若晨星。值得庆幸的是,最近,由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研究司编写的《档案“五五”普法基础读本》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通览全书,有这么几个明显特色。

一是知识密集。

《读本》虽然只有薄薄一册,细细翻阅,却发现言简意丰。这本不足25万字(除去档案法规选编只有10余万字)的微型档案“百科全书”涉及了与档案、档案工作、档案机构从业人员相关的近400个知识点,涵盖了普通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电子档案等多门类、多载体档案的管理技术与方法,并突出了“档案法制”这一主要内容。需要档案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几乎均囊括其中。在知识运用上,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旨。除了解读最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解析档案工作的新实践外,对于一些诸如“档案”、“档案工作”等基本名词也没有借用以往概念加以复述,而是颇费心思地重新对其作出新的诠释,赋予旧词新的含义,从而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是简明实用。

与时下动辄数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高典厚籍不同,《读本》显得较为轻薄。它以“问答”的方式来回答档案工作者在当下实践中通常遇到的一些困惑。论述上没有一般理论书籍晦涩、艰深的思辨色彩,取而代之,用浅显通俗的语言来说明问题。有的回答甚至只有寥寥数语,多的也不过数百字,真正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全书几乎没有繁复、多余的词藻堆砌。在内容选择上(无论是“档案与法制基础知识”范围的框定,还是“档案法规选编”文件的遴选),也可以看出编者凸显实用,贴近基层的追求。比如,对“档案保护”这一专业技术,编者选取了“建造档案库房要满足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档案馆的选址应符合什么要求?”“如何选择适当的档案修裱用料?”“如何选择修裱粘合剂?”等从事这项业务的人员最关心,也最容易发生的问题,颇具操作性,能够让读者获得现学现用、裨益现实的阅读效果。

三是趣味盎然。

第5篇: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

摘要:文章结合无锡市图书馆工作实际,对该馆古籍保护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从硬件设施、普查申报、开发利用等方面阐述古籍保护的策略,并就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人才队伍、扩大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05-03

自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江苏省政府随即出台了《江苏省古籍保护实施方案》,为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施目标,古籍保护工作迎来了繁荣发展的良好际遇[1]。无锡市图书馆以此为契机,在无锡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加大古籍保护力度,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无锡市图书馆被授予“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和“江苏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称号。2011年,无锡市图书馆被评为江苏省“十一五”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1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现状

无锡市图书馆自1915年创建以来,已经走过近一百载春秋,形成了馆藏纸质图书165万册(件)的规模,其中古籍藏量十分可观,拥有元、明、清直至民国等各朝代古籍近40万册,包括由无锡爱国实业家荣德生先生遗命捐赠的12万余册,含其私人藏书5万余册及其所创大公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善本古籍共2万余册,其中元天历刻本《范文正公集》、清代徐志定的磁版印本《周易说略》等,被古籍版本专家鉴定为珍本,并收入《中国善本书总目》,堪称镇馆之宝。明万历刻本《见罗先生书》、明崇祯刻本《寻乐编》、明嘉靖刻本《战国人才言行录》、明天启刻本《真儒一脉》以及清康熙刻本《真定奏疏》等均为海内孤本。明万历刻本《历代二十一传》《姑苏名贤小纪》、清康熙刻本《学箕初稿》等也都是国内仅有的两部珍本之一;地方志1万余册,居全国同级图书馆地方志收藏之首;地方文献2万余册,其中家谱近8,000册,基本涵盖无锡各大姓氏,名人家谱众多,在全国同级图书馆中名列榜首。

2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保护策略与措施

2.1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硬件设施

多年来,无锡市图书馆充分认识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项工作一直是该馆常抓不懈的首要任务。无锡市图书馆制定并完善各种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书库管理人员日常工作规范》《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书库管理制度》《无锡市图书馆善本书库管理细则》等,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对古籍库房条件进行改善,增加了空调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监控灭火系统等专门设备、设施,有效保障了古籍保存环境。2009年以来,无锡市图书馆经多方努力,争取到省市两级财政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先后投入60多万元更新古籍书橱,投入300多万元改造古籍书库、添置存储磁盘阵列、扫描仪等设备,使得该馆古籍保护工作的硬件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2推进普查申报工作,夯实古籍保护工作基础

做好古籍普查工作,是保护我国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无锡市图书馆以全国古籍普查为契机,推动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2010年,无锡市图书馆成立古籍普查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制订详细方案,常年开展古籍普查定级工作。利用江苏省古籍普查平台,严格按照国家文化部颁布的《古籍普查规范》等一系列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工作,填写项目完整,数据准确无误。截至2012年年底,共完成古籍普查2,000部。同时,无锡市图书馆还积极参与珍贵古籍申报。2008~2012年,先后参加四批部级、三批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分别有103部古籍入选部级珍贵古籍名录、195部古籍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其中首批48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更是位于全国同级图书馆之冠,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为及时展现普查成果,无锡市图书馆依照全国、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的部署,参与《中华古籍总目・江苏卷》的编纂工作。选派业务骨干担纲编目,采用查验原书等方式,保证编纂成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2.3加强开发利用,开拓古籍保护新途径

2.3.1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完善古籍文献体系。开展古籍整理研究,从搜集、编目、校勘到课题服务,都离不开古籍工具书。无锡市图书馆专门购入《四库全书》系列、《丛书集成》系列、《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中华大藏经》《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道藏》《宛委别藏》《故宫珍本丛刊》《北京图书馆馆藏珍本丛刊》《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大型新版古籍工具书、参考书,既满足了读者的文献需求,有效保护了古籍原件,也充实了古籍文献资源。

2.3.2对馆藏古籍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出版反映馆藏特色的专题书籍。无锡市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特色馆藏,地方文献、地方志、家谱等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专题收藏更成为其中亮点。自2003年起,无锡市图书馆不断挖掘特色馆藏优势资源,加快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开发和利用步伐。无锡地区历来兴修家谱的风气极盛,家谱收藏数量蔚为可观。2004年,无锡市图书馆依托自身资源,结合读者需求,整理出版了《无锡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名人家谱提要》,该书共计整理编目馆藏家谱281种,592部,其中旧藏家谱约42种,677部。无锡市图书馆陆续整理出版了《无锡望族与名人传记》《无锡名人室名别号索引》《锡山先哲丛刊》《惠山记・惠山记续编》《梁溪古园――无锡古典园林史料辑录》《寄畅园法帖》《荣德生遗命捐赠无锡图书馆馆藏国家珍贵古籍选刊》《民国时期无锡年鉴资料选编》。2010年,无锡市图书馆还专门制订《无锡市图书馆藏古籍珍本丛刊》出版规划,精选《比璞山房罪言》《朱子节要》《华氏传芳集》等入选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陆续影印出版。这些反映馆藏特色的专题书籍,彰显了地方文献的价值,为读者进行研究提供了便利。作为对珍贵古籍进行再生性保护的成果,对全国古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

曾媛: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究曾媛: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究2.3.3自建古籍数据库,加快古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对古籍进行数字化,是有效保护古籍的途径之一。随着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图书馆应加大古籍数字化资源采集力度,开发大量数字化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有效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切实发挥古籍的文化传承功能[3]。自2005年起,无锡市图书馆陆续建设《无锡家谱知见目录》《民国报刊索引题录》《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吴氏家谱目录》《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目录》《无锡图书馆馆藏家谱目录》等古籍书目数据库。读者只需登陆无锡市图书馆网站,即可对书名、著者、类别以及关键词进行查询,大大提高了古籍资源的利用效率。2011年,无锡市图书馆启动“无锡市图书馆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可向馆内读者提供检索、图文对照浏览、全文检索等阅读服务。

2.4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多途径、多方展示保护成果

2.4.1策划展览、咨询活动,向公众普及古籍保护知识。近年来,无锡市图书馆推出“无锡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书展”、“无锡市图书馆馆藏精品展”等特色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现无锡地区丰厚资源和古籍保护的丰硕成果,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在历届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推出古籍版本鉴定、古籍保护知识宣传等活动,增强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古籍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2.4.2立足课题服务,推动古籍资源文献传播。近年来,无锡市图书馆通过专题服务这一独特的形式,将古籍保护工作的成果服务于当代社会。自2010年以来,无锡市图书馆借助无锡日报社主办的《江南晚报》这一平台,在“我俚无锡”栏目定期推出无锡地方历史文化专题系列报道。围绕市民感兴趣的课题,对与历史遗存、拓片、无锡名人著作等相关的地方特色馆藏资源进行全方位搜集、整理和考证,推出《高攀龙和他的水居》《一块碑、一座桥、一位名家――〈丰乐桥颂〉残拓片解谜记》《一只竹炉引发的故事》《一代“批鳞”忠臣》《跟着拓片〈梅园记〉细说梅园景点背后的故事》等。精彩的主题、丰富的史料、生动的讲述,为读者奉上一道“文化大餐”,在展现无锡历史风貌、弘扬人文传统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引发读者的热切关注。

2.4.3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扩大古籍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2006~2012年,无锡市图书馆参与了由无锡市委宣传部组织牵头、凤凰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乡邦文献集《无锡文库》的编纂工作。《无锡文库》是无锡城市历史文化的总集,主要收录无锡地区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史料、家族谱牒、名人年谱,以及无锡籍人士重要的学术著作、诗文别集,总规模100册。为使文库成为荟萃众家之长的版本精品,无锡市图书馆提供馆藏底本180多种,承担文献整理、提要编写、版本甄选、课题服务、底本扫描等工作,并抢救、保存了一批散落在外的珍贵文献。

谱牒文献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7年,无锡市图书馆依托近8,000册馆藏谱牒文献、专业人才资源以及强大的组织功能,吸收广大无锡地区谱牒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活动家,广泛联系无锡及周边地区的谱牒、祠堂、姓氏等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发起成立了无锡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举办普及谱牒知识的展览,出版谱牒知识研究简报《无锡谱牒研究》,致力于完善包括无锡地区全部姓氏的《无锡地区家族联合目录》,为无锡及周边地区家谱文化的交流、研究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无锡市图书馆也因此成为地区性的谱牒文化资源和研究中心以及传播先进文化、共享文化资源的基地。

3无锡市图书馆进一步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的建议

3.1成立无锡地区古籍保护中心,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古籍保护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凭图书馆一己之力是收效甚微的。因此,必须以市级政府为主导,成立专门的市级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与协调机构。为了适应古籍保护工作的需要,无锡市图书馆已向无锡市政府申请增加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人员编制、经费投入,以及成立“无锡地区古籍保护中心”。今后,在“无锡地区古籍保护中心”挂牌成立的基础上,亟须政府给予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在确保自身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推进古籍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无锡市图书馆将发挥市级中心的引领作用,承担起资源统筹、业务指导、人才培养等多重职能。

3.2长效推进古籍普查、定级及申报工作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可为进一步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无锡市图书馆馆藏十分丰富,其中不乏有善本,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古籍普查工作力度,要对现存古籍的品种、数量、级别等次、破损情况和保护环境进行调查、鉴定和记录,全面、准确地掌握无锡市图书馆古籍的数量、价值、保存状况等基本情况,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古籍普查工作。不仅要全面掌握图书馆古籍收藏情况,还要面向科研机构、私人藏书、社会流散做普查登记。对登记的古籍进行详细清点和编目整理,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定级,并做好登记、定级、著录,积极开展部级、省级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同时,向社会开展广泛宣传,积极对民间个人收藏以及私人藏书机构的线索进行寻访,动员私人藏书者积极配合古籍普查工作,提供藏书数据及信息,从而确保古籍普查工作的调查数据更加完整。

3.3加强培训工作,建立古籍专业型人才队伍

古籍保护专业人才匮乏是目前全国文献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无锡市图书馆也不例外。无锡市图书馆入藏的古籍近40万册,其中需要修复的有2万册之多,因此,古籍修复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应加大此类人才的培训力度,推行规范的修复工作。古籍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涉及学科广泛而又复杂细致的工作,古籍保护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宽阔的学科知识面。以古籍整理为例,古籍文献里会出现很多异体字,如果没有文字学、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储备,在整理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就难以解决。需要加强对古籍知识型人才的培养[4]。今后应实行更加多样化的培训,在充实古籍保护力量的基础上,鼓励古籍保护专业人员利用图书馆的有利条件,加强对古代汉语、古文字学、版本学等古籍保护相关内容的学习,增加参加由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专题培训人员的名额,组织外出观摩,拓宽视野,积极与相关单位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学习古籍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邀请古籍专家走进图书馆,就古籍编目、古籍普查申报、古籍修复等专业问题解答疑问,并通过现场演示等形式,进行培训指导,或让有经验的单位进行委培,以及开展远程培训等。只有加快古籍专业型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对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持续、深入的推进起到有力的支撑。

3.4扩大宣传和展示力度,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古籍资源

为进一步宣传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唤起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应继续加强宣传报道,深化公共图书馆文化教育功能,通过媒体、讲座、展览、读者沙龙、研讨会等形式宣传古籍知识,促进古籍利用和文化传播[5]。策划一些观赏性强、别具特色的专题文献展览,有助于提高读者对古籍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可举办“馆藏碑刻拓本艺术精品展”,以揭示特色古籍专藏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碑刻拓本资源,精选包括《三希堂法帖》《寄畅园法帖》在内的碑刻拓本珍品,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碑刻发展史进行展示,既展现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书法碑刻的发展与演变,又展示历朝书法刻拓收藏源流。在展览展出过程中,图书馆通过向参观者发放由图书馆编制的展览提要目录,展示专题文献研究的成果,同时,随时解答参观者的提问,开展主动性咨询服务,宣传、普及古籍知识;参观者则通过对实物的观摩,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和需求审视每一件展品,充分感受我国源远流长的碑刻艺术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文化。此外,还可开办“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古籍修复特色沙龙等活动,激发公众对古籍的兴趣,调动公众参与古籍保护的积极性。

搜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而中华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2013年2月,文化部的《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动《古籍保护条例》的制定实施”的目标,相信这一举措将为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无锡市图书馆应适应古籍工作形势的不断发展,紧紧抓住近年来无锡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建设支持力度的大好时机,巩固古籍保护工作已有成果,解决古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无锡市图书馆古籍保护事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7- 03-02 .

[2]刘家真,程万高.古籍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与建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15-20.

[3]王桂红.浅谈公共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90-91.

[4]张京生,尹光华.略论宁夏地区古籍普查与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0):86-89.

第6篇: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 小学生 阅读兴趣 培养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本成为很好的指路灯

小学生手中的教科书都是精心编写的,课文思想教育内容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教材中关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助人为乐、诚实善良、钻研科学及遇事动脑筋和全面看问题等思想内容,能陶冶学生的爱美的情趣,诱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特别强烈。当学生学完《》,沉静在“终于站起来了,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种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时,我就及时介绍一些英雄人物的传记。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当我教完《电脑住宅》就介绍科普读物,教完《荷花》就介绍朱自清的一些优美散文,让学生读。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要让他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这根弦就要靠学生的教科书,它是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指路灯。

二、开设阅读窗口,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

流利的和有理解的阅读的技能,不仅仅是个基本的文化基础问题,还是学生在课堂上和独力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所谓流利的、有理解的阅读,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同时思维。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的概念和现象,就会进入他从各种书籍里吸取的知识体系里。我在教学时,经常在上的每一节语文课上设立阅读“窗口”,让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学习好的学生我找他们个别谈话,主动介绍一些好的书籍,他们书读得越多,感到自己学的知识就越少,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更多地阅读,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主要手段。

三、营造阅读气氛,教师起着决定作用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的精神生活中的地位。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自己要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书籍是一种学校教师的教学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道溪流来滋养。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每天不断地读,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融入思想的大河。那么就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死扣教科书,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学的成正比。

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根据研究,家庭的局限性和惊人的贫乏性,是儿童智力落后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家庭教育,教师是很难教会儿童阅读的。在家长学校中,我们要让家长看清这一点,懂得尊重书籍。让家长们为自己的孩子增添小小藏书,也可以为自己的孩子办借书证。让学校和家庭一起,引导儿童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那他的孩子在毕业后就会有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

五、从课堂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增强学习科目的吸引力,增加校本课程的比例,加大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置课程的自由度。根据本地的情况,加大劳技课的课时,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举办一些学科知识的小型展览、学生优秀作业、作品及成果展览等。

2.给儿童讲清楚参加实践活动的意义,让他们亲自动手,通过他们自己积极活动,看到自己活动的成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3.组织小学生参观p访问,使他们明白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经常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不断鼓励和表彰学生的好学精神等。如在数学方面,可以介绍祖冲之早在1400年前算出圆周率,陈景润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上获得巨大进步等。

六、用正确、新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

1.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规定学习领域,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多样的,体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会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教师根据什么选择呢?无论选择的依据有多少,不可忽视的一个依据就是学生的需要。以往的教学总是给予书本知识以举足轻重的地位,个人知识和经验则是无足轻重的。应该使人们认识到,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另一类知识,那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对实践中的人来讲,才是更根本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之间不断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2.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学科教育的本位不在学科而在教育。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

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更多地思考,在思考中更多地阅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会越来越强烈,从而有创造性的劳动生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的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4.

第7篇: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儿童;奇趣类书籍;装帧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97

一、儿童奇趣类书籍的装帧设计现状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的迅速发展,各家各户的物质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由此,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儿童的书籍阅读。市面上,儿童书籍的装帧设计也愈加丰富多彩,人们越加注重儿童书籍的具体内容与儿童本身的心智成长。

纵观当前中国市面上的书籍类别,儿童读物已经占领了市场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留心观察,就一定可以发现,当前的儿童读物种类十分繁多,甚至在书籍大小、儿童年龄段以及具体内容上都有着明确的差别。这是一次十分准确的市场定位,可以准确地抓住消费者的内心需求,真正能够让儿童读物的市场不断扩大、发展起来。

二、儿童奇趣类书籍装帧设计要求

1. 儿童的心理特征分析

在制作儿童书籍的时候,设计者切不可以将其与成人读物混为一谈。虽然都是读物,其实这两者在根本上还是有不同的。儿童书籍之所以能够有市场,就说明儿童对这方面的需求很大。儿童,本身就存在着对世界、社会认知空白的现象,其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智力开发与身心教育。所以,设计者在设计儿童书籍时,要充分从儿童入手,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其书籍内容都要有所改变。当前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最好的学习阶段就是儿童时期,这一观点也被大多数人们所认可。所以,儿童读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起到了一个领导、教育的作用。

若想设计出能够得到儿童普遍认可的优秀书刊,就必须切实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深入了解儿童的生理以及思想特征。与此同时,应该根据儿童的思想特征,把健康思想作为书刊内容的重中之重,不能根据成人的思想来决定儿童的思想和情感。毕竟,儿童的思想与成人的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成人的审美观中,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可能得不到儿童的普遍认可。故此,若想设计出能够得到儿童普遍认可的创新书刊,就必须在书刊中添加具有童心乐趣的文章以及图片。通常情况下,儿童具有多样化的兴趣爱好以及强烈的好奇心。故此,在儿童书刊的设计过程中,必须着重于色彩的鲜明、主题的明确以及生动的形象。无论是在书刊的内容上,还是在书刊的色彩上,都必须将儿童的思维发展作为书刊设计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应该切实了解儿童单纯的思想世界,明确儿童的喜好,寻找能够吸引儿童的题材,从而获得儿童的认可。在设计书刊的过程中,必须融入童真乐趣的情感,有意识地将故事情节巧妙地穿插在书刊中,从而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

2. 奇趣设计在儿童阅读中的作用

一本具有趣味性的儿童书刊,可以吸引儿童的阅读欲望,从而促进儿童对于知识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儿童探知世界的乐趣。使儿童能够更加全面地学习科学知识,从而对儿童的人生教育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儿童的阅读是与游戏同步的。故此,在儿童书刊的设计过程中,趣味性必须贴合儿童的理解能力,使儿童能够迅速理解,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才会有继续阅读的欲望;与此同时,应该将儿童的阅读作为一种创造力的开发渠道,让儿童与书刊中的世界完美融合。具有立体感觉的书刊和半立体感觉的书刊,可以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从而实现儿童的趣味性阅读,提升儿童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儿童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儿童奇趣类书籍装帧设计表现形式

1. 造型及材质的设计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创新发展,书刊的造型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无论是在书刊材料的选用上,还是在对环保的意识上,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在儿童书刊的设计过程中,外观创新设计尤为明显,并且常常与材料有机结合。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大部分儿童书刊在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棉麻等优质材料。因为棉麻材料,具有柔软安全等特征,且具有很强的环保性能。采用棉麻材料的儿童书刊,不仅能够有效再利用,而且对于儿童的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故此,利用多样化的材料与多样化的形态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儿童书刊的设计过程,可以给予儿童全新的视觉盛宴。

材质的设计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纸质

选用纸质材料制作的儿童书刊,具有外表光滑、颜色舒适以及容易存储的特征。儿童在阅读书刊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加以珍惜,故此,应该选用色彩舒适、材质紧密的纸张,例如,铜版纸纸张等。但是,铜版纸纸张的吸收能力不容乐观,故此,为了确保儿童书刊的质量,通常情况下,都会在书刊表面添加一层防护薄膜。在儿童书刊的设计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有些设计师会选用特种纸纸张材质作为封面,但是儿童书刊的价格也会因此增长。普通的纸质材料制作的儿童书刊,往往价格亲民,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然而,具有立体感觉的儿童书刊,由于制作复杂,质量高端,往往价格昂贵,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2)塑料

塑料材质,具有质量轻便以及柔韧度高等特性,作为儿童书刊的外观材料,是最合适不过了。不仅在颜色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而且可以利用烫电化铝等高科技工艺设施,在儿童书刊的表面,制作出多样化的精美图案,并且视觉效果远远高于纸张材料。然而,由于塑料材质与纸质材质并不能够完美结合,故此,塑料材质一般只用作精装图书的表面,而在普通儿童书刊的设计过程中很少应用。故此,采用塑料材质制作的儿童书刊,价格往往高于普通纸质材质制作的儿童书刊,并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3)棉布

在装订儿童书刊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棉布材料。由于棉布材料,具有安全柔软等特性,通常情况下,设计师都会将它作为幼小儿童书刊的原材料。不仅可以保护儿童不被书籍的棱角所伤害,而且不需要塑料材质的保护,可以有效再利用,满足社会环保的需求。但是,由于棉布材料属于优质材料,且制作复杂,价格远远高于纸质材料。故此,并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只能针对性使用。现如今,中国图书市场中采用棉布材料制作的儿童书刊极为稀少,且价格高昂,只适合少数消费人群。

(4)综合材料

在儿童书刊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材料并不仅仅局限于纸张。例如,可以采用丝网印刷等相关设备,用于制作精装图书的外观封面等。

纤维类的材料,例如棉麻等,具有安全柔软等特性,适合作为古典书籍的包装材料。对于艺术价值较高的书籍,可以采用麻布材料等作为外观封面。例如,具有代表性的蝴蝶装等书籍,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棉麻材料作为外观封面的。

2. 色彩的设计

在儿童书刊的设计过程中,色彩是至关重要的。相比于文字以及图片,色彩是最具有说服力的隐形语言,可以带给儿童华丽的视觉盛宴。与此同时,色彩还可以为儿童书刊增添美感,是体现书籍价值的重要因素。

3. 图案的设计

儿童插画,是儿童书刊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深受儿童喜爱,而且容易被理解。一幅具有一定质量的插画,对于儿童来说,胜过一连串的文字,能瞬间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现如今,中国的儿童书刊市场中,大多建立在图形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帮助儿童理解书刊中的知识内容,提升儿童的理解能力。若想设计出适合儿童阅读的插画,就必须了解儿童的思想世界,掌握儿童的思想需求,才能画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插画。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儿童书刊中的插画,相比于文字而言,往往更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色彩鲜明且生动有趣的插画,可以带给儿童全新的视觉享受,并且能够促进儿童自发的去学习。故此,在儿童书刊的插画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

4. 结构的设计

封面以及内页等结构,共同组成了儿童书刊。

设计儿童书刊的结构,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儿童书刊的外部设计,另外一种是儿童书刊的内部设计。设计儿童书刊的外部形态时,通常会使儿童书刊看起来更有趣味性,在形态上设计成动物的形状,既满足了儿童的游戏乐趣,又能满足他们对于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阅读欲望。

四、结论

一般而言,当前市场上各种儿童读物非常冗杂,缺乏市场规范。此外,对于现如今我国儿童出版社而言,很多部门和机构机构并没有对孩子们这类特殊群体加以重视,更没有站在这些幼龄的角度去出版书籍。与此同时,很多人为了追逐利益,已经将一些儿童书籍逐步趋向于成年人化等。所以,才在根本上导致这类书籍变得更加枯燥,根本没有一点童趣。所以,为了给孩子们一个童趣的世界,就需要迎合每一位孩子的审美心理,进而利用“创意阅读”模式,对各类儿童书籍进行全面的感官体验研究和分析,最后在根本上为我国当前儿童书籍设计的成功提出全新的理论重要依据。除此之外,在儿童书刊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利用外观形态以及鲜明的色彩等,增添书刊的趣味性。儿童通过书籍来感知世界。故此,书籍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师应该竭尽全力,设计出贴近儿童思想世界的书籍,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

本文主要从孩子的兴趣和视觉心理感受入手,研究趣味类书籍设计的发展现状和文化内涵,以及具体的手法、色彩的应用、造型手段、材料等方面如何让触觉体验和儿童图书很好地结合,进而通过整体的设计理念对指套玩偶类趣味书籍在设计中产生的启迪作用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吴 雁.儿童游戏精神与儿童书籍设计[J].美术大观,2013(24).

[2] 刘 新.浅论儿童书装设计的新发展[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 马晓霞.儿童书籍的设计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14(32).

[4] 蔚一潇.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现状分析与创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24).

[5] 谷笑源.“童心常存”――儿童书籍装帧[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13).

[6] 马晓霞.儿童书籍的设计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13(8).

[7] 蔚一潇.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现状分析与创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7).

[8] 刘阳荭.幼儿书籍装帧设计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3).

[9] 杨 娜.儿童书籍形态的情趣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12).

[10] 郝怀如.儿童书籍的立体装帧设计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3(8).

第8篇: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

目前,为了解现有盲人对我出版社书目的需求,对文化活动的喜好,以及了解盲人的整体文化水平和个别差异,出版社从多方面、多层次统计具有代表意义的盲人自然数据,了解不同行业盲人的整体需求,从而进行总结和归纳,为中国盲文出版社制定更有效的服务方式做好铺垫。

盲文出版物的现状

中国盲文出版社成立60多年来,一直采取低于成本价发行、开办盲文图书馆的办法为全国盲人免费借阅图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盲人买书难、读书难的作用。近些年,在社会各大企事业单位和部门的配合、支持下,逐渐走向日趋完善的发展模式,而且实施了出版盲文书刊为主体的同时,兼有有声读物、大字版读物等多元化并存的方式,充分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盲人的需要。形成了覆盖全国盲人的发行服务网络。在盲文专业技术人才和盲文印制设备设施等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础。目前具有5条100册以内印数的盲文生产线,自主印制生产线、100册以上的大批量生产线各5条,这15条生产线可以支持每年450余种、20余万册、2700多万页的盲文出版能力。在盲文出版方面,涵盖了盲人所需的各类教材、社会读物和期刊。盲文教材包括从中小学到大中专、本科共230多种(含重印),约15万册,占总册数的75%,有过半数是盲人按摩和中西医类教材;社会读物包括时政、文学等200多种优秀图书,约4万册,占到了18%的比例;盲文期刊主要有《盲人月刊》、《医学荟萃》、《读者》、《中国盲童文学》等11个品种,约1.4万册,占总册数的7%。可以说这些盲文书对广大盲人朋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盲文出版物从数字上看虽然可观,但平摊到1233万盲人身上就远远不及了。相比之下,我国每位明眼人每年平均占有约10种出版物,盲人只平均占0.36种,这与普通汉文图书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是无法相比的。而且全国并非每个城市都有正规的盲文图书馆,有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阅览室,甚至书架上的两排书,就更别提县区了。加上盲人出行不方便,去图书馆大多需要陪同,邮寄图书时间没有保证。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盲人群体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盲人的阅读需求无法保障。

再从现有盲文书的种类看,医学类、教材类比较多,英语、双语读物、科普读物、音乐书籍较少,英语外的其他语种图书、辞典类工具书更加缺乏,经济类、计算机类等实用性和时效性强的书籍也相对不足,并且内容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增加出版了许多少儿盲文图书和经典名著,但盲文图书的种类依然不全,而且限于出书成本、价格的原因,出版的数量也达不到全国盲人的总体需求。而且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创新不断进步,现代的盲人也远远不同于旧社会的读者,他们希望t望大洋彼岸的繁荣,企盼了解未来世界的面貌。

基于此,我们对盲人的现状和读书需求展开了实地调研。

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活动的调研对象主要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和盲生、市属康复中心门诊部的诸位按摩师、河北省唐山市残联系统的康复教育中心科长毕女士、盲聋哑学校退休教师兼盲人钢琴教师孙永恩、盲聋哑学校在职教师孙某等。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以点为主,面中取点,分批次调研的方式。也即分批次对全国范围的盲人进行抽查式调研。未成年人主要集中在盲聋哑学校的学生,成年人主要集中在康复中心的按摩师。

依据本次调研的性质与目的,适宜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但由于总体样本数量达不到(康复中心门诊部只有四五十位按摩师,唐山市盲聋哑学校每个班级只有三五位盲童,并且唐山各县的盲聋哑学校盲童更少,全部加起来也不到50为盲人),无法用SPSS等统计软件做定量研究,所以此次调研采取了质性的个案研究。调研方法主要有电话访谈、网络检索、实地观察与面谈4种。

被调研助盲机构和盲人个案举例

由于盲人不便于做调查问卷,特地采取了面谈记录,之后再由访问人员整理填表的形式。由于是一对一面谈采访,就决定了样本的数量不会太大,达不到大数据统计的基本要求,因此放弃了利用SPSS等社会学统计软件的科学分析。采取表格对比的形式人工总结,再进行省市内的小范围讨论,最后进行全国大范围的跨省讨论,总结出南北差异、东西差异以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为了明晰起见,现列举某些被调研者的部分自然数据,见表1(其中略去了负责人职务、联系方式等个人隐私数据)。

盲人未来需求分析

1.盲文乐谱需求量大

盲人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不能自己随意出行和运动。于是在住所听音乐成了他们普遍的爱好。调研中,无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还是社会上按摩机构的盲人朋友,普遍反映业余的文体活动不多,所以弹奏、吹奏乐器以及欣赏音乐成了盲人普遍的爱好。有些甚至加入了当地的残疾人艺术团。因此就需要大量的盲文乐谱,从乐谱形式看,需要标准五线谱版和简谱版两种版本。从乐器角度看,对吉他、琵琶、古筝、笛子曲谱的需求较多。

2.盲童普遍喜欢故事类书籍

盲童最喜欢的是故事类图书,如《哈利波特》系列。这些孩子和有正常视力的儿童一样,最喜欢的并非诗歌、散文、励志书籍,而是能给他们带来无限快乐和幻想的冒险与科幻儿童读物。但是多数地区康复中心和残疾人学校能为盲人提供的纸质书非常有限,并且更新速度较慢。

3.医学类书籍供不应求

经过调查,无论是全国性的盲文图书馆,还是各省市的地方图书馆,医学类书籍是需求最多的,表现出明显的供需不平衡。其中西医学书籍较缺乏,中医药学书籍种类不全,按摩手法图书普遍陈旧。特别是从事与按摩职业相关的盲人,喜欢读《高级医学解剖》等层次较高的专业书籍,而不仅仅局限于初级和中级。

4.成年盲人喜欢读历史类的课外书

从走访的盲人就业机构和学校看,听和读历史类书籍是成年盲人普遍喜欢的种类,特别提出了人物传记,如《历朝宰相》。还提出近些年百家讲坛里的《明朝那些事儿》,甚至有些盲人对历朝皇帝感兴趣,希望出版《历朝皇帝年谱》,还有的希望阅读《历代名人大辞典》。总之,现代的盲人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宽泛,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所需要看的历史书也远远不及课本及《上下五千年》等,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5.缺少能传阅电子书、有声读物的公共网络平台

无论是按摩康复中心的盲人工作者还是盲聋哑学校的盲童,来盲文图书馆听书、听讲座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不仅局限于视觉行动障碍,更局限于地域的问题。出版社即使免费为盲人邮寄纸质书,但盲人还书时,仍需要面临找邮局的困难,特别是住在农村和县级市的盲人,就更为不方便。加上部分盲人看书的时间不多,还希望借期延长。例如上述表1中列举的康复中心的盲人按摩师,春节前后每天要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0点,平常也需要倒班,所以读书的时间很少。再比如表中列举的盲聋哑学校的孩子们大多用普通学校的教材,学习任务相对较重,特别是面临考学的高年级,看课外书的时间更是少,这就造成了图书不能按时还回图书馆的现象。

所以地方机构希望能请一些老师去当地开展讲座、评书活动,并且期望盲文图书馆在公共网络平台上尽量多的提供电子书,方便盲人随时免费下载。或者把盲文电子书、讲座录音通过网络传到读者的公共邮箱里,免费下载网络资源。

6.自学教材、中学、大学课本陈旧,学生缺乏词典类工具书

没有考上大学的盲人,很多希望通过自学教材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而市面上的成人自考教材、自学工具书大多没有盲文版,也没有电子版和有声读物。中学课本只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而且在普通汉文书新版本上市很久,盲文书才在繁琐的审核、编辑、录入、校对、印刷环节后面市,这无疑耽误了学生的使用。大学课本种类太少,而且也存在陈旧的问题。比如主要集中在中医类,财经、计算机科学等基本没有涉及。

辞典类图书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工具,任何年龄段都需要。目前的盲文辞典只局限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华词典》等少数几种,而语言类的《英汉双语词典》、科普类的《百科全书》、专业类的《医学辞典》等还有待出版盲文版。

盲文图书出版趋势建议

1.加大盲文乐谱、医学类、历史类书籍的出版量

盲人失去了视觉,却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听觉,并且他们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听觉上,所以很多盲人朋友对声音非常灵敏,学乐器时接受也较快。加上近年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盲人也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请老师一对一的学习乐器。这就需要盲文出版社提供大量不同种类的曲谱,如常见的也是调研中需求量最大的钢琴谱,还有小提琴谱、萨克斯谱,以及比较普遍的吉他谱,和民乐中非常受盲人欢迎的古筝谱、笛子谱、二胡谱、琵琶谱等,都是未来重点出版的对象。

医学书籍的出版趋势主要是解决内容陈旧的问题,紧跟医学前沿,出版的盲文书向纵深方向发展。如推出最新的《推拿学》第五版,以及新版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系统解剖学》,并增加高级解剖类书籍的出版数量和种类,以满足推拿专业盲人医师高、精、尖的要求。

还要多出版历史、传记类书籍,以适合绝大多数成年盲人的业余爱好取向。

2.适当增加适合盲童口味的童话故事书的出版量

以前出版的《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希腊神话故事》、《安徒生童话》等显然已经不能满足21世纪小学生们的需求。他们和有视力的孩子一样,喜欢动感刺激的科幻、冒险读物,如备受儿童追捧的动画片配套书籍《汽车总动员》、电影配套的科幻书籍《哈利波特系列》、探险类《小探险家阿尔菲历险记》和《侦探小组在行动》、16本一套的非常全面的大百科书籍《权威探秘百科》等。特别是一些热播的动画片、电影,盲童看不到画面,就更向往通过阅读感受里面描述的精彩情节。

3.开通微信和盲文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时时上传新书资讯

局限于盲人不能经常来我社听讲座、参加书评座谈会、借阅图书等活动,建议把讲座录音,图书制作成有声读物,上传到盲文图书馆网络平台,并发给地级市盲校、图书室、按摩医院等盲人集中场所的公共邮箱,让盲人随时随地能接收到新的讯息。

下载电子书免去了邮寄纸质书的麻烦,特别是住在偏远农村和县区的盲人,电子书减少了他们进城还书或者邮局寄书的很多步骤。盲文图书馆网络平台要尽量多的提供免费下载的电子书和有声读物,并开通“新书时时通”功能,及时把最新的图书通知我们的读者,也可以开通订阅短信或扫面微信二维码,通过手机直接下载电子书。

4.增加学生辞典工具书的种类,更新大中小学课本的同时注重时效性

辞典是学生的必备工具,每位学生在求学的生涯中都要用到。我出版社应在现有《现代汉语词典》等的基础上,出版供大中专学生用的专业词典,如《医学大辞典》、《旅游地理词典》等,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爱好的人士的需求。

我社以前出版的中小学教材,往往要等半年以上才能完成编辑录入到印刷出版的整个环节,大大影响了学生的使用。出版社可以开展“急件绿色通道”,安排专门人员放下手头其他的图书出版工作,优先录入、校对、印刷教材,并简化审稿环节,再适度增加配套的盲文练习册、教学用具和课外拓展阅读书目的出版。

5.改善传统的运输方式

教材和词典出版以后,就是及时运送到学生手中的传输环节了。以前通过邮局虽然可以免费运输,但耗时太久,少则要20天,多则要两个月,这对于急需用书的孩子们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所以盲文出版社尽量与快递公司合作,通过国家支持、快递公司优惠、企业赞助、学校出资等方式联手创造“快送”条件,以满足学生的用书需求。

6.加大研发投入,为盲人朋友提供更便捷的设备

第9篇:科普书籍读后感范文

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清王翚等的《康熙出巡图》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描写性,而且极富诗意。动画造型具有简练、概括、符号化、夸张变形等特征,动画的造型线条要求做到准、挺、匀、活。所谓“准”就是对描绘对象形态的表达要准确到位,不能走形。“挺”就是每根线要肯定有力,不得偏离结构,不能有虚线或双勾线。“匀”就是线条必须匀称,用笔一致,以达到每个画面线条统一。“活”就是用笔要流畅、圆滑,线条要有生气,要表达出所画形象的神情和美感,这与工笔画“取形得神,以线立形,以形达意”的艺术形式和特点不谋而合。正因为二者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和交融,在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老一辈动画艺术家的耕耘下,中国动画造就了上世纪50-80年代的辉煌成就。

二、我国动画在艺术价值方面止步不前的原因

上世纪50-80年代,《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金猴降妖》《哪咤闹海》《三个和尚》《九色鹿》等都是传统工笔画元素成功应用的经典动画片,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诸多的荣誉。这些经典将传统工笔画的线条、色彩、构图,以及传统中国画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题材元素应用得灵活生动,既符合动画片的造型要求,使其具有强烈的东方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它们传承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国家政策的推动扶持下,2011年我国动画产量超过26万分钟,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无论在制作水平还是艺术价值方面都与曾经的辉煌相去甚远,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在大多数的动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艺术修养不够高,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虽然创作中应用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但也只是照猫画虎,只得其表。二是当前的动画从业人员以80后、90后为主,这两代人受美、日等国的动漫文化影响很深,因此他们创作的动漫风格与日美相似,缺少本土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三是创作者过于依赖和强调高科技数字媒体技术,对基础造型的基本功掌握得不够扎实,导致所塑造出来的动漫形象美感不足。四是创作者虽然在动画的创作中加入了较多的中国画的元素应用,但动漫局限于水墨动画范畴,多是高山流水、小荷游鱼、蜻蜓点水等,内容略显空洞,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对现代中国画的艺术元素深入发掘应用。

三、应用现代工笔画元素进行动画创作分析

盛世丹青看工笔,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经一度边缘化的工笔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艺术家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正是由于20世纪40年代,科幻小说里对电子书的设想,让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也在某些方面让读者受益。数字科技让人们渐渐熟悉并习惯购买及阅读数字出版物。众所周知,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高科技的大力普及,电子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等,使得电子书的呼声日渐升高。甚至有相关方面的专家预言:电子书将取代传统纸质书籍的地位,并致使纸质书的消失。虽然作为个人对这样的言论并不能完全认同,但无可厚非的是,电子书确实存在着许多属于这个数字时代的优势。如:内容形式丰富灵活,对纸张的环保,出色的快速检索及查询,以及成本低廉、便于编辑、易于储存等诸多非常有利的特点。因此,对于购买书籍的大众而言,他们会认为电子文本不仅方便阅读,还省力省钱、节约空间。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纸质书籍作为传统的存在形式,一直在纸张的环保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受到许多争议和限制。再加上书籍设计发展到今天,特别是近年来对外在设计的过度包装,让纸质书籍设计本身,脱离了文本的内容,一味选用高级昂贵的装帧材质和精细复杂的工艺。这样不仅加剧了对纸质材料的过度浪费,破坏了绿色环保的理念,还致使整个书籍的“设计”没有了主题和阅读功能,从而使纸质书失去了书籍存在的本质意义,反倒为电子书带去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新时代数字出版占据极大优势的背景下,为纸质书籍设计的前进和发展探索出可行的道路是势在必行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电子书也不会例外。一电子书的不利因素及影响网络和科技的普及,让阅读不再仅限于对纸质的阅读。拥有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已经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的使用。除了通过电脑能够在网络中阅读到大量的在线即时的电子文本以外,手机、平板电脑及许多带有阅读功能的电子设备均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阅读需要。因为电子书与纸质书相比,其实除了传播媒介不同以外,其传播目的还是相同的。但究其众多的有利因素,我们同样能看到电子文本的一些缺陷,分析如下:1阅读内容不精致电子书与纸质书籍一样,都是为了知识文化的传播。并且都会有文字、图像、色彩、版式这四种基本元素的运用。虽然,现代阅读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但并不代表适应时代的电子书就占有绝对的优势。电子书是数字时代的产物,所以拥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快速。但正是因为快速,反而会导致在内容选择上的粗略。这就容易致使电子文本的内容,缺乏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没有办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阅读的不精会造成社会文化消极下沉,审美标准也会不断降低。长此以往,对读者求知意趣的阅读初衷产生不良的影响。2使用人群的限制电子书的成本虽低廉,但针对的使用人群有限,它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特别是在那些经济发展滞后的偏远贫困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电子产品对于他们而言只是生活中的奢侈品,根本消费不起,所以也很难享受到电子书带来的便利。相对而言,纸质书的成本更低,获得的渠道和方式也更为容易。3长期阅读对身体的危害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和阅读不只是发生在校园里的行为,伴随着漫长的人生路,每个人都有很多东西需要去了解和学习,这就需要自己通过各类书籍去获得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电子书籍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其诞生是必然的趋势。阅读是一个长时间的体验过程,但电子产品的辐射危害甚大,会给眼睛及身体带来伤害。所以,如果长时间依赖使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虽看似便捷,却得不偿失。二纸质书籍的优势与新契机纸质书较电子书而言,在内容选择上,由于印刷出版的审核机制更为严格,因此对于内容的把关也较为细致;在使用人群的范围上也更加宽泛;虽然长时间的阅读同样会影响眼睛和身体,但危害并不大。目前,书籍设计处在一个出版方式变革的时代。正因如此,为传统的纸质书籍寻找新形势下的设计策略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关于现代纸质书籍设计的的发展方向,朱赢椿先生在他《谈谈数字时代的纸质书籍设计》一文中,分析了大概两种:“一是朝更具特色、彰显个性,设计感强并有更强保存价值的方向发展;一是把书做给那些热爱纸质图书、对纸质图书有传统情结的读者,弱化花哨鲜亮的外在形式,重视书籍本身的精神内涵。”1文本内容与设计风格的契合通常美的纸质书籍设计,不仅仅只是视觉上的赏心悦目,更多的是因为设计作者在设计的过程中,把设计理念与纸质文本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融合到一体,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契合,使得纸质文本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与阐述。这也就是为什么朱赢椿先生会说“设计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外在打扮,更是一种内在传达”。要把书籍设计做好,当然需要充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同上述提到的,对文本内容的充分认识是做好设计的前提,深入了解和消化文本内容的文化氛围后,选择合适的设计语言进行表达,这样对纸质书籍文本的诠释能使设计更有说服力。同时,也避免了纸质的浪费,起到环保的作用。2书籍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设计过程书籍设计之所以与装帧区别开来,就是因为“书籍设计”的概念更为宽泛: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籍的文稿到编排出版的整个过程,也是完成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虽说纸质书籍设计被归入到平面设计一类,但大家都清楚的认识到,纸质书实际上是立体的形态。如果单纯的把书籍设计的思维想法停留在封面或版式上,就会忽视掉纸质书本身能带给设计作者的一些美妙特别的细节。同样的,纸质书籍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整体的设计过程,包括:开本大小、装帧形式、封面设计、板式编排、内页设计、纸张选择等。3运用纸的“表情”为现代书籍设计寻找新契机纸质书籍设计所使用的主体材料——纸,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纸质拥有不同的肌理效果,而我们可以把所有这种纸介质所独有的不同肌理当做是它的“表情”,这种“表情”也可以称作是“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纸张的“五感”表现在:一触便知是平滑、是粗糙;眼睛一视便能判断是雅致,或有特质;有些特殊的纸质中除了纸张特有的书香气息,还可能带有特制的气味;翻阅纸张时,更是能听到它独有的音效和韵律。这样具有丰富“表情”的纸张正是因为契合了人类的身体机能,通过“五感”的表达带给人们丰富多彩的感官体验。例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的“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节目册设计”,运用松软的纸张,以压凹和烫透的手法,使文字呈现冰一般的半透明状,唤起人们对踏雪的记忆。同时对红色圣火进行烫金,这触觉上的对比,深深的驻扎在了观众的美好记忆里。所以,能将纸的各种“表情”灵活的运用到现代书籍设计里,相信会是一个新的契机。正如张国樑先生在他的文章《境界/方法——设计断想》中所说的:“重视体验设计即五感设计会大大强化书的特质,从而激发出纸质图书的无穷魅力。”

四、总结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