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第1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的目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在中考中阅读题所占分值比例很大,所以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成了中学英语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这样既能让学生们考出好成绩,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二、问题的提出

牛津英语教材具有题材广、起点高、容量大、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的特点,而词汇量大是其最大的特点。词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习成绩的分化也往往从词汇开始;词汇学习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学生的任何语言技能与发展都离不开词汇的积累与运用。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设有Vocabulary(词汇)。本部分内容在整个单元中看似简单,所占比例也较小。所要教授的词汇基本会在前面的Welcome to the unit和Reading中出现过,很多老师通常利用20分钟就把课结束了,实际上要想上好一节词汇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不会在枯燥乏味中度过。

三、教学案例

1.教材分析

(1)本课及本单元的概括

这是8A第三单元关于外出旅行的一个单元,本单元学完后要求学生能制定出一份出行计划,能列出一些旅游景点和出行的时间、地点及活动安排。我所上的这一节课是词汇,如果就课本而学课本,这节课就显得枯燥和乏味。这节课涉及了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和出行的交通工具,所以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收集了大量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2)教学目标(Teaching goals)

A.认知目标:通过本堂课学习,学生应熟悉北京的名胜古迹,并能运用交通工具出行。

To learn about some interesting places in Beijing (Tian An Men Square;the Palace Museum;the Summer Palace;Laoshe Tea House;the Fragrant Hills,Wangfujing Street,补充:南京的名胜和世界名胜)

To talk about the transport (by underground/ bus/bicycle/car,on foot,补充walk,take a bus,ride a bike,drive)

B.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自由交流如何运用交通工具游览各地旅游景点。

C: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让学生彼此了解他们最想去的景点,增进彼此的友谊。

通过看天安门升旗仪式、颐和园的残破景象,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通过对京剧的欣赏,让学生们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老舍茶社了解老舍先生和他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们了解中国文化。

通过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香山红叶的图片,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手段:(Teaching aids)

Multimedia,Recorder

3.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Introduction

1.Show some pictures of some interesting places in Beijing

Ask students to identify the English names popular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Explain the context of the tasks.

Ask students to study the pictures and words.

设计思路:静态的插图,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显示,那么课堂就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由于Part A只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北京名胜的名词短语,所以我搜索出一些景点图片和一些相关的照片,利用多面体课件和实际操作上英语课,学生视听感觉明显,在欣赏和享受中学习。在这些照片中除了有课文中的六个景点外,我还添加了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和颐和园的残垣断壁,以此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永远记住这段耻辱的历史,让他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通过对京剧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我们的国粹继而继承和发扬。通过了解老舍先生和他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们了解中国文学。在讲到香山红叶时,我选取了一些优美的红叶图片,边放音乐边欣赏香山美景,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感受英语课并不是简单的枯燥的记忆,它也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放松心情感受生活。

2.Part A is a problem-solving task and students need to use their existing knowledge of Beijing to do it.Ask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nd check answers with their partners.

设计思路:英语教学不仅要学生会听会说,还要他们能读能写,所以在北京的景点教授完后,通过Part A相关的练习进行复习巩固,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一次测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Step 2:Finish part B

1.Revise means of transport by asking students how they go to school or work.

2.Show some pictures of transport.

设计思路:本课的语法点是乘坐交通工具,涉及动词词组和名词词组。学生们在做题目时经常会用错,我利用第二部分的句型在课文中直接改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板书在黑板上能让学生更加直观。

Step 3:Teaching

1.Show the pictures of Nanjing.

2.Ask students how to get there.

Discussion:

Where will you visit in Nanjing and how to get there?

设计思路:通过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引申到我们所居住和熟知的城市――南京。通过南京的名胜古迹和一些现代化城市建筑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我们的城市之美。并由此来了解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都市建设。因为学生很熟悉南京的地理位置,所以请他们谈谈如何出游,去哪里,怎么去?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会更加热烈。

Step 4:Do a survey together

1.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world.

2.Ask students which country they want to travel and how they get there.

3.Make up a similar dialogue.

Ask:Which country or city do you like traveling?

How do you get there?

4.Show the photos of places they have visit ,introduce their trips,interesting stories.

设计思路:从北京到南京,再联系到世界各地,让学生们世界的美丽,而不要做井底之蛙。同时结合图片介绍自己的行程,锻炼学生们组织语言的能力,并对所学内容主动再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是体现他们交际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

Step 5:Homework

Your friend is coming to visit you.Plan a day out for him/her.

Make a list of places of interest for your visit.

Find out how to get there.

设计思路:作业的布置也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再复习,听、说、读、写也能够兼顾。

四、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北京的一些景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就画面进行问答,自然地引入新课,使文章内容清楚明了地显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在领略图片美景的同时,既能学到景点的英语表达法,又能对这些地方有一个直观的看法。对本课所提及的不同的景点也采取了不同的介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2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模拟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说到公开课的意义,不能回避的是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区别。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它比常规课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一节好的公开课我认为应具备以下因素:

一是应该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是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专业的相结合,更好的体现专业性。

三是应该是真实的,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

正文:作为职教的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把课程具体化、简单化,能更好的展示中职学生的特长,使他们更有自信、更爱学习。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我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来设计我的课程。本节课我上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手工部分)》下册中第一章平面纸工,第一节剪纸中二方连续纹样。剪纸这节课为4课时,我上的是第2课时。我认为上好这节课如下几个方面不能忽视:

一、钻研教材

1.课前认真钻研授课内容并请教老教师帮忙专研教材,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的不同在备课过程中也考虑到;我们在课堂上怎样做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这些都需教师在课前仔细琢磨,做好设计。

2.这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第一节的时候理论基础也要让每个学生都扎实,包含着概念、表现形式,最主要的是基本排列方式的掌握。所以第一课认识二方连续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对以后的课产生兴趣愿意去探究。

二、实践课堂

1.我是根据“做中教、做中学”这个理念,在课堂上以学生学为主,我把这个课堂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尽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的。首先,开课时根据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同学们上来展示作品并加入儿歌;其次,提问问题时,学生能很好的利用作品直观的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了解什么是二方连续;最后在操作中进行小组合作,分任务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传统课程教师是只是传授者和传播者而学生是接受者;学生总是被动的学习。所以更多的考虑职教学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是能正正做到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质不同,因此在分配任务时,由浅至深的时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我分了二个任务:第一个任务让学生“临摹”,就是让学生观看教师展示与制作的视频,自己从中领悟、学习到方法和模式,然后根据这个方法自己进行绘画和设计。因为每个人的领悟力不同绘画能力也不同,因此每个人所展示的作品也不同,从而教师找出典型的例子进行讲解和再演示,达到让会的同学加深印象,让不会的同学又一次学习。第二个任务,让学生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以小组合力完成一幅设计作品,在设计前学生们相互讨论,增强团队意识,在探索中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使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教师从这个课堂上完全的成为辅导的对象,真正的把课堂给学生。教师在做演示中给学生讲授,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探索学习过程,真正的做到“做中教,做中学”。

三、模拟岗位

第3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适应新时代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作为指导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该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 2005年4月,教育部又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作为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也成为该培训计划的重点。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不仅是新时期教师应有的技能,也是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的必备专业能力之一。

但是我国大多数高校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是“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学实习”,除了“教学实习”,其他三个方面都是偏重于理论,实践层面的教学技能鲜有涉及。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缺失,导致了大多数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不足,教学设计预见性和可行性较差。

如何解决师范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脱节,有效发展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因此,我们开展了“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设计优质案例库的建设”及其应用研究。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相关研究

虽然有的研究从“教学设计解决的问题”角度对教学设计能力进行了描述(秦政坤,2001),也有研究从“教学设计流程”角度对其做出了阐述(张景焕等,2004),但实际上,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部分的研究都是根植于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将其作为一个不言自明的概念来运用。在此,本研究并不追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什么”,而是强调其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问题求解的复杂高阶思维能力。

最初将教学设计能力作为研究对象,是始于对教育技术能力素质的调研。20世纪8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电教类专业人员的能力体系,明确其中心为教学设计能力。

但随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新技术的发展,教学结构的要素发生了新的变化,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对教师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渐渐意识到教学设计能力应当是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素质,于是对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逐渐从教育技术人员这一主体转向了对中小学学科教师。2002年,王铟、朱京曦、刘莉、乌美娜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得出21世纪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以教学设计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技术能力。[2] 此后,张景焕、金盛华、陈秀珍、姜春霄、林刚、王玉江、陈秀珍等人,也相继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3]教师这一主体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明显关注。

师范生是教师未来发展的强大后备力量,这一特殊教师群体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尤其值得关注。但笔者2012年1月在CNKI以“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为主题精确检索2004-2011年的文献,结果仅为10篇,其中主体为师范生的仅为3篇,可见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研究还比较薄弱。

基于此,本研究在优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构建案例库支持系统,以期利用优质案例的典型示范作用,开展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研究。

三、优质案例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对教学问题求解的循环反复过程,更是一个高阶思维过程,[3]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它要求教师是一个有着反思意识、对独特的教育情境有着敏锐感知力的独立行动主体,“建立和生成一种对教学的深刻的自我认知意识和能力,要比仅仅掌握教学设计的系统化流程和具体设计技术具有更深刻的意义”。[4] 其能力发展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反思过程。

教学设计优质案例是教师丰富经验知识的外化,是经典教学决策的结晶,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利用优质案例将教学设计的高阶思维过程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师范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相关信息,能够较好地弥补自身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尤其是可以激发反思,促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

总的来说,教学设计优质案例可以在教学设计知识的习得、教学设计经验的获取和反思倾向的形成三个方面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

其一,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之间的差距,提供真实情境中的教学过程,将抽象宽泛的概念、原理性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师范生对教学设计基本知识的意义建构。

其二,通过案例呈现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理解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获得教学设计经验。

其三,从不同角度观摩优质案例,激发师范生表达和讨论的欲望,有利于掌握处理问题的技能与技巧,促进反思倾向和创造力的形成。

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优质案例库系统的设计开发

基于优质案例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上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优质教育理念为核心,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精心设计并开发了案例库支持系统。

1. 设计理念

(1)新型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体系为指导

考虑当前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和师范生培养的需要,重新构建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体系,为师范生提供有效指导实践的相关理论知识。

(2)特色优质案例为中心

从各地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成果中挑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质案例,并对每个案例的特色一一加以剖析,力求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提供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优质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3)共建共享交流机制为后盾

除了师范生用户以外,引入一线教师、教学专家等实践经验丰富的用户参与,建立起案例共享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借助资深用户的指导,为师范生解疑答惑,帮助其走出纸上谈兵的误区,形成反思倾向,深化后续发展能力。

2.系统设计

根据优质案例库的功能需求,将整个系统分为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见图1):一是资源管理系统;二是交流管理系统;三是用户管理系统。

(1)资源管理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是对各类案例资源、理论学习资源、开发工具资源等进行管理。用户可通过直接访问对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浏览学习、分类查询、点评、下载,同时还可以通过上传功能分享自己的优质案例,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2)交流管理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用户可以针对具体案例发表自己的观点,浏览、评论他人的观点,也可以进论坛社区进行深度交流;管理员可以对用户间的交流进行监控和调节。

(3)用户管理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是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操作进行管理,负责系统的良好运行。管理员可以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用户信息,以方便协调各类用户间的互动交流,还需要审查用户分享的资源,保证资源库的优质性。

3.内容设计

优质案例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师范生建立一个优质案例观摩学习平台和交流反思空间,实现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持续性发展。根据能力发展的需求,本研究分别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和反思层面对系统内容进行了设计:

(1)理论层面

结合时下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师范生能力发展的需要,从教学设计专家视角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体系进行构建,为师范生提供有关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案例库结合实际的优质案例,分别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策略、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信息化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师范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

(2)实践层面

从实践者角度出发,将优质案例提炼概括为教学过程设计案例、教学资源设计案例和综合研究案例三种类型,每一个案例都经过精心的分析(见图2),以呈现其特色优质之处,达到示范促进作用。其中教学过程案例包括课例、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资源案例则包括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课件等各类教学辅助资源;综合研究案例整合了中小学一线教师团队开展的信息化教学综合研究典范。这些真实的案例将其信息化教学的过程完整地呈现在用户面前,有助于师范生了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培养后续发展能力。另外考虑到实践操作的需要,专门设计了“开发工具”模块,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辅助师范生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实践。

(3)反思层面

为了促进师范生反思倾向的形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案例库除了作为案例共建共享的平台,更是一个交流反思的空间。师范生用户可以方便地上传、下载案例资源、对案例进行反思总结点评,也可以登录论坛空间与一线教师、教学专家用户进行深度交流,消除疑惑,反思提高。

优质案例库从以上三个层面为师范生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学习的各类优质材料。师范生不仅能够从理论层面获得知识巩固,也能从实践层面得到技能提升,更能从反思层面满足后续发展需求,再结合课堂教学的奠基,就可以大大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

五、优质案例库系统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有效支持

本研究根据优质案例对师范生的三大重要作用,设计了相应的优质案例库支持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在课堂的基本理论教学基础上,如何有效利用优质案例库系统,实现有效支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本研究从以下方面做起,以提供有效支持:

1.全民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

案例库的建设将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持续建设下去,所有用户在各自的权限下均可推荐分享优秀资源。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发展倾向的形成,也有利于案例库系统本身的旺盛生命力。

2.优质案例的严格把关手段

要利用好优质案例库,首先要保证案例库的优质性。本研究拟从各方面对案例进行严格过滤:遵循“优质”、“示范”和“共建共享”的原则,从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一线,精心遴选了一大批不同类别的优秀实践成果;共享的案例需要通过专家的审查方可纳入到系统中;对所有案例都进行专业剖析,去粗存精,凸显点睛之处。

3.多层用户的深度交流形式

优质案例库不仅仅是资源共享的平台,更是用户交流反思的空间。除了师范生用户外,特别引入了一线教师、教学专家两类用户,将可交流的范围扩大化,提升交流的层次,以期产生深度反思,促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后续发展。

本研究从优质教育理念出发,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案例库支持系统进行构建,旨在帮助师范生弥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生成对教学的深刻自我反思意识,达到能力发展的最终目标。虽然笔者提出的优质案例库支持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发展构想在理论上得到了很好的支持,但仍处在前期实验阶段,尚需等待结果形成进行效果验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 [EB/OL].省略/ji_chu_771

/20060323/t20060323_150612.shtml, 2005- 11- 16.

[2]王铟,朱京曦,刘莉,乌美娜.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2,(3).

[3]齐媛,张生.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9,(1):45.

第4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

一、设计导学案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需要原则

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特点,采用层次化和类型式方法设计相应的预习思考题目,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过程探究原则

即围绕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感悟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拓展延伸原则

即围绕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注重文化知识视野的拓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有效运用导学案的策略

1.以学生学情为基础,设计差异性导学案

运用导学案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以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语言技能运用为根本,引导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设计不同的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差异性导学案,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和学习认知规律。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围绕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相应的导学案,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首先,导学案应该体现基础性,让全体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结构要素和达到基本技能运用的要求;其次,应精心设置与教学目标匹配的学习探究任务,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再次,要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导学案设计策略。以差异性导学案来引导课堂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更为深入。

例如,教学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Unit 3“Looking good,feeling good”(Reading),教师可针对生词识记、短语运用、思维表达等,围绕识记基础知识、运用语句等设计相应的学习案例。同时,可设计词汇预习训练、文本语篇大意表达、写作训练等多种学习案例。还可设计分段式的学习案例,围绕“How to understand the article”来设计选词填空、回答问题、选择答案等形式的学习案例,以帮助学生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突出探究式导学

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关键。教师设计导学案不妨以丰富学习感悟为切入点,进行相应的学习案例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和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

教师要以任务驱动为引导,围绕探究来灵活运用导学案,可围绕课程难点知识设计讨论交流、探索发现等思考性较强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利用预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可运用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规则,可运用书面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在多元化的导学中不仅能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还能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3.以反思生成为动力,提高语用性技能

运用导学案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内化生成,可为学生预留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和反思。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方式对导学案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语言知识的转化运用。再次,要鼓励学生根据导学案设计更为丰富的学习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学生进行反思生成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同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运用英语的水平,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设计《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Looking good,feeling good”(Reading)的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可设计“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using the phrases we have learned today”的导学案,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完成导学案任务。

第5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设计策略

教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前,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有效的整合和归纳,是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一次重要审视和选择,可以说,教案质量的高低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注重教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及时对自身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进行反思和检验,更新自身的教案设计理念,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案设计的质量和品质。

在高中地理教案设计中主要包含的要素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其中课题名称是指一节课的标题;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是课程教学的指向和标杆;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读和评估之后,结合高中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能力和实际学习水平,对教学内容中对于学生有一定学习难度和理解障碍的内容,进行的一种预判,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攻坚部分,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更多的教学时间和学习精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接受习惯等,选择恰当的知识传达方法;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对于整体教学时间和知识点讲解的一种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是课程教学程序的具体体现,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书面知识的一种呈现方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布置,体现出教材知识和教师讲解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加迅速正确的捕捉到教学内容的全部内容和重点、难点,体现出地理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教学反思是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对自身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示、板书内容的呈现以及学生的课程学习状态和学习状况,进行的一次总结性的审视和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师既要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出发,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也要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审视和思考,捕捉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反观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和调整,进一步完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课程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问题,就必须要从教案设计出发,完善教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程教案设计环节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课程教案设计的影响和制约,往往习惯于采取陈旧、落后的教案设计理念,不利于高中地理教案设计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质量的改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改进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的质量和品质,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意见。

首先,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教案设计时,应该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和学习水平,将学生的“学”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提升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教材内容系统化和整体化,方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和消化,可以说,高中地理课程的教案设计是为学生的课程学习而存在的,只有使教案设计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才能使教案设计上安排的教学内容被学生所接纳和掌握,也才能完成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程教案设计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往往习惯于以自身的地理课程教学习惯和教学理念为先导,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教案进行设计,而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使得教案设计的内容和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需求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教案设计教学作用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针对这种教案设计问题,教师在进行地理教案设计时应该及时的转变和调整自身的教案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将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适当的隐藏教师个人化的教案设计理念,使教案设计的方法和策略等更加符合学生的课程学习习惯,从而拉近学生和教案设计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被教师的教案设计所吸引和感染,能够更加有效的根据教案设计的内容,进行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和分析,从而提升教案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在进行地理课程的教案设计时,应该从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学科特性出发,突出地理课程教案设计的实用性和简洁性,突出教学重点,简化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提升教案设计的质量。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课程性质方面除了具有很强的学科性和理论性之外,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案设计中,教师往往将教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对于地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很少关注地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性质和价值,从而使得地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不全面之处,影响了教案设计质量的完善和提升。

针对这种教案设计问题,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该将地理课程理论和地理实用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使二者能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使得教案设计的内容更加的充实和丰富,从而有效的激发高中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使地理课程教学能够向着更加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提升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的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第6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

与传统教学相比,21世纪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日渐新颖,更突出教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而非传统的重教轻学。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包含教学设计、教学传授、教学互动、教学反思、教学成果等几个方面。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既定的教学事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审视、思考、诊断既定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实践更合理、科学。

二、教学反思的现状

1.有所教无所思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教师只注重教的方式,而忽视学的重要,大量灌输数学知识,而轻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前期,为了数学教学的成功,教师进行大量的教案设计。可教学完后,教师往往又准备下一个课程,忽视数学教学反思的作用,从而遗漏对学生的复习监督,导致学生的记忆性忘记知识点。数学是一门繁琐的课程,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安排,来辅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巩固。重教轻学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教师授课后,未进行一定的课后反馈调查,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已经消化完毕。

2.敷衍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以知识的逻辑为主,教师根据课程的知识点逐步推进,授课方式形成灌知识、灌方法的模式,极大地削弱了教师教学的创新力和能动性。现存的无创新力的教学,禁锢教师的教学思想,无法思考出突破性的教学方式。教育反思,往往成为一纸空文,有文字而无思想。

三、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以既定的教学事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审视、思考、诊断既定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实践更合理、科学。教学反思的作用,在于将既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剖析和诊断,为以后的教学实践做出更加精准的定位。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对教学设计加以完善,避免再次出现教学问题;通过教学反思,结合生活实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通过教学反思,能改善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融合教与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力的加强。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1.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践教学的规划方案,贯穿设计教案到教学成果的整个过程。设计教案时,应预先考虑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摒弃成人思维的影响,设计出一套合情合理的教学方案。例如,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举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的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不应单纯地教学生数手指。故而,设计教案应把以学定教作为根本,通过反思教学经验,加大改善教学方案的生活化的力度,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巨大作用。教师应根据以往的数学教学经验,适时更改数学教学内容,增添适当的图片和故事,赋予数学教学生动化、灵活化、趣味化。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各个学生的智力接受水平,在整体教学中适时地辅导个别的学生,而不应加以疏离。

2.反思教学理念

教与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误导教师,以为练的量变能达到质变,导致学生只会做题,而不懂数学的实际运用。例如教师教学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面积的推导是从数方格开始的,但是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做媒体演示,而忽视学生的实践体验,一个实际问题就能看出灌输教学与体验教学的差距:在一个用60×60厘米地板铺成的教室里,如何能快速地算出它的面积。有实践体验的学生会很快地低下头想到数地板的方法,而无实践体验的学生只能去量长宽才能算出它的面积。

3.反思教W方法

时代不断地进步,教育的要求也日渐增高,这不仅要求教师突破固有的教学理念,而且要求教师打破陈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要求教师反思系统观点能否作为教学实践的指导思想,反思教学方式的生活化能否融入学生的意识中,反思教与学的统一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等等。例如计算8+5的和,是传统的教学生捏手指数,还是将8分成3和5来计算则看看手掌就明白了。可见,这两种方式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4.反思学生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体,教师执教,学生学习,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调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并根据教学经验,做成一份教学反馈报告。根据教学反馈报告,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并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如此,持之以恒,学生的学习方法必得到很好改善,学习成绩才会有所提升。

五、结语

第7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有效地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上,做了许多创造性的劳动,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有很多不同,面对学生的变化,教学中的变化不能跟进。2.一些教师的教学目标全面而空泛,在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游离,使得教学目标落实不够;3.教学评价不能有效地引导与激励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4.教师不能对教学积极的改进与调控。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必然要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考虑:要教授什么,即教学目标是什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前测;怎样开展教学,设计出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路线;如何评价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设计评价问题。在写教学设计时,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教学的背景分析。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以及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和反思。2.教学的目标设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等。教学目标应当描述学生通过学习后应知、应会的行为变化。3.教学的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灵活多样。

三、教学设计是教案新的表现形式

教师更习惯于撰写教案,教学设计对教师而言是新生事物。将两者进行比较时,发现主要有以下不同:①教案主要为教师的教服务,教学设计的作用更为广泛;②教案更关注如何教学,教学设计更加系统化,更注重教学实效;③教学设计的起点更高,视野更宽泛;④教学设计更注重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⑤教师在写教案时将自己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在大脑中呈现,而教学设计时教师更明确地分析学生情况,将对学生的了解明晰化,并事先思考评价手段来检验本课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对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效果采取一定的评价工具进行客观、科学评价,适时反馈,及时调控。教学设计关注教学目标的实施落实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设计的形式本身利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进行教学过程地设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规律和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预设,尽可能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增强预设的开放性,某些问题的处理在预设时可以采取多个方案,课上针对学生情况选择方案即时处理,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学生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从而增强教学目标落实的效果。在课堂教学实施后完成教学设计,还可设置反思的环节,在反思中评价自己教学目标落实的情况,并从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审视中分析原因,思考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做法。

四、教学设计关注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设计中教师能够深入分析学生情况,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师自身及学校教学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和学生的特点预期学习效果,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背景分析的同时给以对策,通过背景分析给实施方案以具体支持,使实施方案更具说服力。教师分析学生情况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

五、教学方式设计重实效

根据教学内容对多N教学方式进行比较,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优势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做出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实现课堂多样教学方式的有机组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教书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可以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六、深化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第8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 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

1.引言

目前,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一线体育教师的积极探索下,案例研究正逐步成为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体育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体育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体育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并驾齐驱。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为研究对象,主要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案例设计法。

3.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

3.1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在案例的策划准备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价值意义所在,建立案例研究假设,为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做准备。通俗说指定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

3.2分析研讨,拟订方案。

在建立案例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展开分析讨论,初步拟定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设计的方案,组织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

3.3亲自动手,撰写案例。

方案确定后,就进入案例的撰写阶段。在对案例素材和相关文献资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或模式进行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时要做到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描述真实具体,详略得当,情节跌宕起浮、合情合理,素材取舍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简洁生动,文笔表达流畅。

3.4总结反馈,分析评价。

在案例设计的总结阶段,要根据案例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对自身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分析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误的地方,总结经验,接受失败的教训。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检验的过程,需要把它总结深化,提高到理论高度来认识,实现质的飞跃,以便指导后继的教学实践。

3.5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的构成要素。

3.5.1鲜明主题。

体育教学案例总是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借助主题反映事件的内容或形貌。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学事例或故事的启示,提出某个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3.5.2问题提出。

问题提出,亦即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三言两语即可,不要啰唆。主要描述事件的大概场景,概括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的问题。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目的是使读者做好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3.5.3案例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轻的新教师任课;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随堂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3.5.4细节描述。

主题确定后,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细节描述是整个案例的主体部分,切忌在叙述上简单化、表面化,特别是一些戏剧性的具体情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撰写时要尽可能地进行详细描述。

3.5.5案例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思路,描述教学过程、教学手段,还要交代最后的结果,即采取多种形式的某种教学措施后的即时效果。它不仅包括学生反应,还包括教师的基本感受,因为让读者了解或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理解。

3.5.6分析点评。

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内容,撰写者要有一定的观点和分析,尤其是对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多角度地进行分析、评述、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点评时,要在叙述、议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3.6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评价的指标。

尽管目前对案例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当前体育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其评价“标准”至少应该有如下两个方面。

3.6.1对中小学体育案例撰写的评价。

从整体看,中小学体育案例撰写的评价,主要是从:案例选题的本土化、典型性和代表性;案例布局的合理性、结构性和层次性;案例决策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案例素材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翔实性;案例表述的逻辑性、可读性和流畅性;案例撰写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3.6.2对中小学体育案例使用的评价。

对中小学体育案例使用的评价,主要是从“案例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思考讨论题与教学目标的紧密程度、体育理论知识动作技术技能分析的深浅清晰程度、课堂计划安排的合理性”等几个方面进行。

3.7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设计注意问题。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兴趣,案例设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7.1注意案例的广泛性。

成功的案例教学,仅仅依靠教科书或案例库中现成的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大量阅读资料,将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案例搜集起来。在搜集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将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吸收进来。这既能增强案例的广泛性,又可以进一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3.7.2在案例中故意设置悬念。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式和路径,从而检验和实践已学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恰当巧妙地在案例里设置一些不同的悬念或陷阱,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已学过的运动技能,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设置悬念,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展开了讨论,巩固了学过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7.3案例要能引起争议,有分析阐述。

案例内容越是有争议,案例的层次、角度越复杂,越能引起师生的思考与共鸣,激发学生的争议与讨论,才能碰撞出思想火花,更进一步地引起大家的思考。因此教学案例写作,不仅要对故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而且要有教学事件的深刻阐释;既要把日常的教学现象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要解析隐藏在教学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这样在有争议又有分析的教学案例中,能引导学生多维度、多侧面地展开思考,学生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更加深入、热烈,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7.4加强案例库的建设管理,并及时调整与更新。

案例选择离不开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则为案例库建设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应对搜集的案例进行筛选和整理,制作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形式多样、体系严谨的案例库,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

第9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范文

备课是上课的前奏,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对教学进行预设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努力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变化,将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有效地落实到备课中去,充分发挥备课的作用,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前期准备

书写教案前,教师首先必须熟读教学参考书,弄清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例题、习题的编排意图,以及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还要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和思想状况。另外,教师要尽可能地阅读和查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资料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充实教学内容。

二、 教案的书写格式

教案是体现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的有效方式,教案的书写格式通常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七部分组成的。

1、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重、难点分析

3、教学具准备:注出使用的投影仪、多媒体、小黑板或其他教学具。

4、教学课时数

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内容。

①教学程序: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设计要求渗透新课程思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②教师引导: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操作、方法、指导、问题情景的创设等。

③学生活动:学法要求,学习活动形式。

④结 语:概念、方法、研究结果、结论,注重情境的深化与内容的拓展。

⑤练习设计:要紧扣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6、板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知识概要和它们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7、教学反思:抓住成功与失败,结合新课程理论寻找原因,对教与学的精妙之处给予记录。

此外,鼓励教师在课本上圈圈划划,并在课本的留白处作些标注。三、备课要求:

1、备课要求超前一周。

2、语、数、英学科必须备详案,兼任的主要学科备简案(要有备课本);专职教师的教案必须详写,任教多个年级的选其中任教班级较多的一个科目备详案,其它科目备简案。每个教师所有任教的科目都必须备课。

3、教研组长、有课题的教师要注重在教案中体现研究的课题。学困生、弱智生所在班级语、数教师尽可能在教案中体现对他们的特殊教育。

4、电子备课的教案右边要有修改的意见,上课后适时写出教学反思。

5、教师必须持教案上课。

四、 集体备课

备课小组成员根据本学期的教材,以座谈的形式,相互交流备课心得、难点剖析等,真正实现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特别是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

语、数、英各教研组要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

语文组:每周四下午4:00——4:40;数学组:每周二下午4:00——4:40;英语组:每周二下午4:00——4:40。同组其他教师在教案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与本班学生的特点,课前或课后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修改意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总的设计思路是否符合我的学生?2、我的学生还会在课堂中出现哪些问题?我将如何解决?3、本教案的哪几个环节使我得到启示,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结合新课程理念写出自己的个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