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1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文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PiagetJ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Piaget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Piaget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整或改造,这就是双向的建构过程.

基于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Kemberg O,SteinbergRJ和Katz D以Vygotsky L S.分别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Kemberg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Steinberg和Katz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做了认真的探索.Vygotsky则提出了文化融合与内化的观点,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Vygotsky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该理论将个体发展分为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ZPD.ZPD理论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征不在于通过训练、强化而形成的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以上所有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基本观点.

第一,建构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绝对准确的表征,只不过是人们对目前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知识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被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也并不能提供解决任何活动或问题的实用方法.

第二,建构主义的构造学习观.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主体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主体将自己的经验与感知相比较,而后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四大要素:①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必须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②协作.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③会话.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学小成贝之间必须通过会话确定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④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意义是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第三,建构主义的组织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的呈现者和传递者,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表象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看法,洞察学生这些想法的由来.教师应以学生的反馈信息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和转换.建构主义把教学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建构主义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能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

第2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文

论文摘要: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计井机教学相结合,构建计葬机教学祈模式,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常要。

从80年代开始,知识经济对教育领域发起全球性的冲击,各国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学习并研究一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它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的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它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个人主动建构的结果。

2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3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计算机教学新模式

我国几千年来沿袭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不断的更新,改进。但是过多过少的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长期过多依赖于教师的说教、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适应新教学的需要。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计算机教学新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交互功能建构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将教学内容进行录像,按知识点细分,不要太大。要保证每个视频就讲一个小知识点,观看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不理解的可以重复性学习,对已经知道的可以跳过去,进行选择性地学习,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做不到的。

3.2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构建一种模拟性的实验教学模式。

像一些计算机原代码的学习,一般是又长又枯燥,如果不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很难有耐心将每个代码从头看到尾。而且一个原代码,它就只要讲解某一两个知识点,如果是上课的话,老师肯定就是一个个知识点的往下讲,一个个的做实验让学生看。但是要学生自主学习,就要用计算机技术将每个实验模拟出来,让学生看到代码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实验结果。并且让学生知道主要知识点在什么地方,让学生自己修改变动,比较前后结果。通过这样的动手,他们就会对该知识点加强印象。同时也提高了兴趣。

3.3用网络建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在每次课之前,都让学生去完成一定的作业任务,但不告诉学生怎样做,但要用计算机技术将最终效果显示出来让学生看到,否则将变成无的放失了。同时任务也应该多样化,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来进行设置。但是由于这些知识都没有讲过,这些知识点的使用学生也不会。所以应该对任务所可能用到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示,给出关键字。这样学生就可以去局域网学习,也可以去因特网上查询,去搞懂这些知识点,并完成任务,同时提交作业,教师的任务就是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就可以了。

3.4在教学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学习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的真正目的在于使教师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概念,和学生获取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从而肯定学生在某一领域取得的成绩。上课的时候就拿学生自己的作业进行讲评,学生注意力会更高,印象会更深,效果也会更好。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这也正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一理论。在这一基础上学习,学生兴趣得到尊重与主动学习性就会得到提高。

第3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文

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改善初中物理教学9月14日 最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的思想、教育的观念都在改变和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公民的素质,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将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本文试图结合作者本人的教学实践,谈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物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改善初中物理教学,发挥物理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上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 1、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即"为理解而学习"。这就要求,学习中不能只记住一些概念、原理或只能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要求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片面的。初中物理教学之初,简单物理现象尽管简单,也要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的、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新问题时,能灵活利用它们解释新现象,想出好办法,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程序。例如:参照物的教学,就不应让学生背该概念,而应该使学生能分析诸如同步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用多少时间的问题。还有一些是学生自己提的问题。教师要注意的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内容,例如在运动这一章中,给学生过多过难的计算题是不适怡的,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早地产生畏难心理,而且会模糊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学要的是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建构真正的、有效的知识。就是要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 2、教学的过程是引导高级思维活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例如在进行光的折射教学时,在学生的面前放一杯水,里面斜插一支铅笔,杯子后面放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后每个学生提一个问题、讲一句话,然后大家记下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先阅读课本,再由教师引导一起讨论,最终学到知识,关键是在此同时学生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常要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先让学生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在不妨碍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配合并促进他们解决问题。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有探索性。 3、教学的环境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内容的、有力的协作环境。我们主张"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所谓"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不只是认知信息方面的,更主要的是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在作者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觉到特别是初中学生,在他们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的时候,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推动作用是重要的,我们决不应该忽视学生对教师的推动作用,要承认有些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是由学生先发现先提出来的,有些问题学生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这时要能放下架子、平易近人,这样不但能使教师自身有提高,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所谓"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尽管初中学生在这一方面还不成熟,组织他们进行良好合作还比较困难,但不能忽视这一合作能力的培养,而物理知识特别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都比较有趣,与生活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物理课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的最佳场所。 我们常采取合作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指的"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的主要体现。我们要多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力所能及的、有趣的、有探讨性的课题,鼓励他们去研究,可以以课内、课外或课内外结合等形式进行,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例如:在初中教学中让学生做小实验;每隔一段时间制作科技小报,让他们多搜寻有用信息;以及小科技制作等等。在习题中有疑问时,用实验、讨论的方式来解决也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一次学生画了一个(如右图)的滑轮组,是学生们在争论另一习题的时候想的,问:当可忽略滑轮的重,图中的滑轮组静止时,绳子A、B、C、D四点的拉力情况。这显然是学生凭空想出来的,但这个问题很好,学生争论激烈,有许多学生还引经据典、查找参考书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教师一时也不能说服同学,于是教师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做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把问题解决,然后请同学回来在班上给其他同学讲解实验结果。这样所用的时间多了一些,但实践证明效果很好。这里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师,能对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给予正确的指导,但教师不是回答一切问题的百科全书,要相信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任务是把它们开发出来,同时自己也从中汲取营养。就是说我们应着力使我们的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 4、教学中的"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除了个体之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建构之外,还有学生个体与其物理环境的作用也不能轻视。在建构性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信息源空前扩展,这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另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建构工具。多样化的丰富的信息源及其建构的工具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物理知识其实并不为零,而是在学习物理课之前他们就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有些是正确的,起积极作用,而有些是不正确的、模糊的起负面消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个"相互作用",例如:对于简单运动学生是有认识的,即物体移动就是运动,所以他们对"机械运动是物置的变化"比较容易接

受,这是环境的正面影响。而学生却习惯地认为树木、房屋是不动的,所以对"静止是相对的"及"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结论"就比较难接受,这是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在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强化环境的正面影响,克服和消除负面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正面影响的强化,负面影响克服,都必须是学生主体自主的活动,教师是无法替代的。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有建设性。 此外,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我们提倡教学主体的实践性,除了做好各种物理实验之外,教学中必须有更多的实践成分,包括知识与技术、生活应用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均应把它纳入学生的注意范围。也就是重视教学的实践性。 建构主义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的长期存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的主体,而不是创建的主体;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这样培养的学生欠缺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样学生这个主体还不是完全的主体,是不能自主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了"保姆式主导"。建构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建构良好的认识结构。例如作者在电路这部分教学时偿试如下进行:在未讲电路时,开始就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每组3-4人,(同组男女合作效果更好),分给每组3-4个电键开关,三盏小灯珠及灯座,电池组,若干导线,只提1个实验要求,就是让三盏灯亮起来,另外每个小组都要就实验提出1个以上表述正确的问题,各组提的问题不得重复。学生提出问题后就记在黑板上,比赛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接下来的几节课就让学生解决问题,有时是教师讲解,有时是请学生代表上台解答,有时是学生自行讨论。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在学完电路分析这部分后进行的测试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以往同期学生强多了。 建构主义理论启示我们要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时代要求我们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我们姑且叫它"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在这里特别提一下,对知识作用认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作者认为知识不是教学目的,知识只是载体,是培养学生各能力的载体。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作者在进行毕业复习时,曾经用一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比赛,要求列图简明,鼓励求异求新,符合个人的思维记忆习惯,效果很好,许多学生给了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本人在此过程中也构建了个人的知识体系,并使它完善。这里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建构的质量。 总之,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设想,对于物理科的教学改革,对于物理教学中进行的创新教学,对于发挥物理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中的作用,都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按"主体-合作-创造-发展"的思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定能培养出适合新世纪要求的创造型人才。

第4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文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能力

近年来,“自主学习”成为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学者从不同角度(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对自主学习及其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讨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建构的途径。在阐释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该理论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做出了界定,进而探究了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方式,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其主要观点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方面,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取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另一方面,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习者是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并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范琳、张其云,2003)因而,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可见,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师和学习者的地位及作用较之传统教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存在个性化差异,学习结果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借助社会交往和周围环境的交互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由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进程,自我建构学习目标。

二、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界定

Holec(1981)首次提出自主性(autonomy)这一概念,进而从学习者角度对自主学习能力加以界定。他认为,具备自主性学习能力意味着获得了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的能力。国外其他研究者也从不同视角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e.g.Allwright,1990;Littlewood,1999)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概念至少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阐释:学习者的学习完全依靠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学到或用到的一整套技能;一种与生俱来的、却被单调而重复的教育方式所抑制的能力;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所行使的责任;学习者确定自己学习目标的权力。(Benson & Voller,1997)研究者或强调自主是一种能力,或认为自主是某种学习行为,但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研究者都强调学习责任从教师到学习者的转移。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诸多定义,对该理论视角下的自主学习概念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建构主义视角下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即要求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依靠自身经验、世界知识等主动进行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过程。该视角下的自主学习充分反映了学习者的能动性、独立性、责任性以及权利性。

1.能动性

首先,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头脑中的原有经验,认为教育者应根据学习者能够建构的知识范围提供学习目标;其次,建构主义尤为重视建构主义环境的设置,主张为学习者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教师指导下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2.独立性和责任性

独立性是指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及自我监控进行独立学习的能力;责任性则是针对学习者自我反思的责任感而言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教师指导下学习者独立建构的结果,注重学习者独立自主学习中必备的学习策略、元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同时,对学习者与他人的沟通互动,对学习者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的责任感也相当重视。

3.权利性

权利性针对的主要是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者只有享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空,具备充足的机会和条件,才能运用自己的自主学习权利,养成一定的自主学习习惯。建构主义将学习者视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促进者。事实上,建构主义也“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学习任务的自主权”。(毛新勇、孙长根,1999)教师的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自主学习重复体现了学习者的能动性、独立性、责任性以及权利性。该理论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提供了依据。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

建构主义视角下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建构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培养;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习者意义建构能力的培养;学习者自我评价及监督能力的培养;学习者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

1.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培养

英语教师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力图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者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然而,此过程中一个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在于学习者的心理接受能力。因此,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能力是建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习者进行心理辅导,使学习者接受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帮助学习者把英语学习中的依赖性、被动性转换为独立性和主动性,使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方式。

2.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听、说、读、写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第一,采用视听法,如通过图画、实例、观看影视录像等,也可采用参观、讲座、操作等方式培养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能力。第二,拓展阅读、写作经验,如让学习者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多种多样的听、说、读、写系列活动。第三,通过模块解读提高读写能力,让学习者阅读文本并进行主题讨论,根据主题写作、举办各种活动进行交流,以内化其语言概念。

3.学习者意义建构能力的培养

英语学习过程尤为漫长,因而,学习者自身的努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教会学习者在分组讨论、资料搜集与整理及自我学习中不断建构新旧知识间联系的具体方式,使其能在没有教师指导监督的环境下进行高效的自我学习。具体可以采用以下途径:首先,教师与学习者一起制定每个单元模块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其次,培养学习者在词汇、句法及语义学习中建构意义的能力。最后,为更有效地建构意义,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方法,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过渡、由导学式向学导式转变。

4.学习者自我评价及监督能力的培养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的自我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及信心。因此,教师应帮助学习者对意义建构的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鼓励学习者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媒体资源对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监控及评价,并定期做出汇报;鼓励学习者自己查找并组织材料,设计课堂活动,并对所用的教材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习者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尊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和操控者。同时也需要让教师清楚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5.学习者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

对于学习者而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具体手段如下:学习者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投身于学习;应积极配合教师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应争取机会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汲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帮助学生获取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第5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为主,以学生的记忆、练习为辅。但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过程,更是一个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而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更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师的地位也毋庸置疑。因此,下面就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来揭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最旱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 Piaget),其基木理论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认知的发展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进行。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解释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借助结构主义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去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视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进一步讲,学习主要是原有知识经验与所要建构的知识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学习者走进课堂时,他们自己已形成对社会各种各样的认识,已有自己的知觉经验,已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冲突不断产生问题。学习者要解决问题,就要分析当前的问题,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方案,进而解决问题。由于这种认知矛盾是学习者内部产生的,问题是自己提出的,而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在外部提出的,学习者更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因此,获得知识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仅仅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学习特点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形成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并发展了学习者的自主能力。下面将从以下几方而入手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积极参与者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构建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习者最终是要找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学习者只有通过社会协商才能在相互间达成共识,完成规定的任务,这是因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不同的学习者对现实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当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或是学习者之间出现摩擦时,必须通过协商解决。

3.学习者离不开会话,会话不仅是一种协商方式,还是意义的传达方式。在学习者间的交流、资源的共享、计划的制定、任务的完成等过程中,会话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4.学习者是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也只有在这种情境下学习者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才能找到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效果。

由此得出,学习者处理和转换知识时,需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既要探索和发现自我建构知识的意义;又要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发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英语教师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多重作用。

1.教师应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以精讲为主,细致教授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学习者是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自己的课堂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此外,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策略和方式,如有的同学习惯于看,有的学生习惯于听,有的同学习惯于读,每一种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让学生自主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语言实用能力。

2.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传统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常倡导“独立思考”这虽然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每个学习者只在自己的学习空间内进行着各自的信息加工,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尤其在以交流为目的的英语语言学习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师生间、学生间协作会话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特定的情景卜进行有效地交流,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3.教师应把语言知识的教学设置于特定的语言情境中,促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联系,并赋子新知识某种意义。传统教学中,总是在单一的情境下讲授词汇、句式、语法,忽视了英语是在现实条件下不同情景中的灵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创设情境在英语教学中十分必要。通过情境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者可利用相关的经验去理解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例如学。教师把学习环境置于与现实一致的情景中,不仅激励学习者进行探究,还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景中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总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言技能的掌握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强调学生是主体,是意义建构者;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与会话交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英语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实际情境,鼓励学生会话交流与协作,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建构知识能力,以满足新时期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第6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词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128-02

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英语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词汇意义重大,若词汇量有限,则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应学习和掌握3300个英语单词。因此,词汇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如此,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障碍。在高中,许多英语教师要求学生每天机械地背诵单词,但学生很快便忘记了。久而久之,他们觉得学习英语很枯燥。其实,有许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可以用来解决这些问题。其中,建构主义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记忆单词的主动意识的有效学习理论。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并用该理论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背景

建构主义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1968)首次提出。皮亚杰的学习理论在本质上是心理的,更关注的是个人及其认知能力。他深入研究儿童心理,指出儿童与周围环境互动并逐步构建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这样他们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了发展。这个发展过程包含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的相关信息带到你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认知结构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同化和顺应对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皮亚杰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和发现来学习,并指出学习者应参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斯特恩伯格(2006)强调个人主动性在构建认知结构的关键作用。维果斯基(1978)强调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认为个人学习在学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学习者可以通过接受、同化和顺应自己的经验以及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总而言之,建构主义理论表明学习者应积极构建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同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创设情境及巧妙地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单词而非机械背诵。

二、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在过去的十年里,第二语言学者对词汇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因此,许多学者研究词汇教学和学习策略。具体研究如下:

内申(1974年)表明,教师必须教词汇的形式和意义并说明词汇教学的各种技能。例如,他建议教师从视觉、触感和听觉来教词汇。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图片和解释来教单词。

克拉申(1982)表示,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掌握词汇。词的意义在使用中体现出来,而语境可以准确地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的意义。教师需要使用更多有趣的方式来教词汇,以此来缓解学生的焦虑。

约翰逊(1990)研究的词汇策略被中国学习者广泛使用,如猜谜、重复、使用字典和做笔记。戴曼纯(2000)则提出了词汇习得的理论基础,如词分类和词汇知识等。

上述学者促进了词汇教学的发展,使词汇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英语词汇教学

建构主义促进传统教学理念的发展,其表明教师应从知识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重建知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师应创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来帮助学生积极地学习词汇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此外,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学习英语,一些建构主义词汇教学和学习策略应被探讨。

(一)在语境中学习

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在特定的语境中解释单词,而是直接教授单词列表的单词,这让很多学生感到无聊,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语境在理解词汇的意义和使用单词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语言单位在语境中的意思以及贯穿文章的文化背景信息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如果教师只解释词语的含义,即使学生记住了单词的意思,他们也会在语言运用中感到困难。通过在不同语境中分析同一个词的意思可以帮助学生彻底掌握单词。以下是一些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语境猜测词义来教单词,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加强他们的记忆。一般来说,词意可以根据同义词、反义词或文章的句子来推测。例如:

1.“Tom is an honest boy and he never tells a lie.”通过“never tells a lie”,我们可以推断“honest”意思为“老实的”。

2.“I’m really anxious because I cannot find my backpack. ”通过其中的状语从句,我们可以猜测得出“anxious ”的意思。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客观地反映现实的文化内涵。英语和汉语包含不同的文化,因此即使是同样的词语也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文化内容指的是与词汇相关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传统习俗和。理解目标语言的障碍不是由语言知识而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例如,龙在中国是威严与高贵的象征,而在西方龙被认为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凶猛的,破坏人类生活的怪兽。因此,教授文化知识极其重要。只有通过掌握词汇的相关文化内涵,我们才能准确、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总之,在语境中教授词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试图在平时教学中创设语境,在语境中展示和教授词汇。

(二)意象联想策略

意象联想是指当提到一些新的知识会想起其他东西或概念的心理活动。意象联想对记忆英语单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一个人的对世界的理解随着对新知识的适应而不断地得到更新。学生很容易记住与自身经历相关的信息,所以意象联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英语单词。

视觉图像是指由一些特殊词语形成的直观印象。例如,“slim”和“slender”的意思是瘦。字母“s”是美丽的象征,我们经常用它来赞美人的体型,所以意象“s”是视觉形象。再来看另一个例子,在单词long,length,life,learn和light中有一个字母“l”,字母“l”很容易让我们产生长的形象。生命是漫长的,因此它包含字母“l”。光线是无止境的,而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外,联想意象意味着通过想象力创造词语的恰当意象,如单词“fall”,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它也是一凄凉的季节,所以很容易与“凋落”这个意象联系起来,因此使用“fall”来表示秋天是生动的。当区分单词“goose”和“swan”时,我们也可使用联想意象的功能。字母“g”让我们想起“ground”(地面),而字母“s”能让我们想到的“sky”天空。鹅在地面行走,但天鹅在天空中飞翔。通过这种方式,两个单词不会混淆。

教师要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在美妙的联想中记住单词并获得美的享受。

(三)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策略

建构主义表明在有用的环境下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取得好成绩,所以学习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如今,英语老师不只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来教单词。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教育单一的模式。使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可以创建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渴望。

多媒体和互联网可以快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练习。此外,它可以把练习的形式改为猜谜游戏、演唱英语歌曲等。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进行竞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词汇学习中。学生将会享受成功的乐趣。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创建情境并建立词语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单词的含义。例如,为了让学生谈论不同的事故和急救,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视频,使学生知道在特定情况下如何使用单词。在特定语境中,学生可以观察和总结语法规则。

总之,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词汇。用这种方法,我们能把教育和娱乐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

(四)使用构词法策略

使用构词法来教和学单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构词法包含合成、派生和转化三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在一起的词。例如,在“wildlife”一词由“wild”和“life”,所以它的意思是“野生动物”。这一个词分为两个单词且很容易记忆。派生构词法是一种很常见的构词法,是给词根添加前缀或后缀的构词法。

单词的基本意义是基于词根的意义的,所以词根是构词法的基础且可以派生出很多词语。我们应该把一个单词分成几部分来找出词缀和词根,然后你需要知道每个成分的含义,最终你才能理解生词的含义。蒋争在他写的书中搜集了普遍适用的词根以及超过两百多个的前缀和后缀。通过学习一定数量的词根和词缀,记住单词的能力可以通过构词的技术得到提高。

通过教授构词法,学生巩固了已学词汇并逐渐扩大词汇量,从而提高了其在阅读理解中猜测词义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对于促进英语学习是意义重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转变为强调学生的学习以及把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并使之成为英语教育进步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2]李兰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育信息化改革策略探索[J].亚太教育,2016(11)

[3]张俊道.基于语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黄小燕.形象联想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1)

[5]王吉良.建构主义语言学习环境建设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4(2)

第7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应用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这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主张和创造的学习环境相一致,本文分别对三者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三者间存在的共性。

一、引言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外语教学模式重在语法、词汇知识的传授,存在去情境化、缺少交流与协作、忽视学生兴趣与要求等倾向,该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正发生着重大变革并在探索新的思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认知工具的外语教学模式也成为各级学校改革的重点所在。那么,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是否相契合、相一致,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哪些相通点呢?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理论源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2o世纪6o年代提出的“发生认知论”。133229.CoM但是这种理论开始在世界范围流行,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还是2o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od]换句话说,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不再取决于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协作学习而非独立学习。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是传统教学环境里的那种比较孤立的个人竞争或各自为阵的行为,也不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渐完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因而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只有通过交流、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学生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共建。

2.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并非单词线性的信息输入、存储与提取,而是一系列复杂的认识重构与提升,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3.情景和环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重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或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所有的思维、学习和认知都是处在特定的情景脉络之中的,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应使学习在与社会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强调学习环境对形成有效学习的作用,把真实情境创设看作是达成“意义建构”这一最终目标的必要前提。

4.师生角色的转变。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潜在发现、发展与创造的主体。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真实情境的实践来建构对知识的理解。他们由传统封闭学习环境下孤独的学习者转变为开放的学习者与合作者。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该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鉴别多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等内在因素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式心理学思潮,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3它以人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崇尚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中的自主地位,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试图将情感和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结合起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①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②在课堂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③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并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人本主义对教师的角色定义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倡导者、合作者、咨询者。教师要做到:①编制好便于学生自己学习,适合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特点的教材。②善于辅导,教师不是一味追求讲解,而是有效地咨询和辅导。③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气氛和情境,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是不平等的权威关系和依赖关系。而是建立在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上。

四、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各学校加大对外语教学硬件的投入,教学设施从教师过去手中简单的教材加粉笔发展到如今的声像设备、互联网、多媒体等电子产品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学生的手中也由过去的课本加单词本到如今的电子词典、光盘以及各种外语教学软件。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与优势:

1.有跨越时空性。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和地域限制。使学习者可以在没有围墙的学校学习。

2.具有资源共享性。学习者可以共享国内外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

3.具有交互性。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可以支持师生、生生间互动。跨越空间、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学习者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相互交流。

4.具有自主性。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可以提供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能及时得到解答。

五、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相通之处、

1.主张和创造的学习环境相一致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与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的理想学习环境相一致,都重视对情境的设计,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采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外语教学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使得学习内容有形、有声、有色,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生直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

2.都强调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十分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网络环境下的122外语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利用资源自学,形成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崭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是自行组织的,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进度的安排、学习形式的设定,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真正做到“自由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相一致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咨询者,而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知识权威。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己摸索着学,教育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网络辅导老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指导学生在网上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并制作或选择适合课程需要的课件及学习内容。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提示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组织“协作学习”。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正是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实践。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之走出心理学家的“象牙塔”,开始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与此同时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为建立外语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基础,特别是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通过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确实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第8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同化;探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有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提高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学习要配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主体之外,而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儿童是通过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知识的。同化是通过经验或认知结构实现对感觉资料的吸收。儿童积极主动地同化必须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结构为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幼儿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同化新知识。顺应是儿童借助与新知识或观念的接触,促进已有结构、图式发生变化的过程,或创立足以容纳新接触实物的图,或修正原有结构以容纳新事物的过程。调节是主体在新知识与已有认知水平发生冲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有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知冲突,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认知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原则,远高于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学和游戏等活动,太难或非幼儿能力所能达到的任务或游戏,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认知冲突,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建构新的认知水平。

重视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交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思维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只有在与他人或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才能逐步建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如幼儿只有在对物体的动作中,才能建构物体的轻重等概念。幼儿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建构出数理逻辑经验,如为了让幼儿掌握数的抽象意义,可通过让幼儿摆弄石子,时而将距离放大或缩小,时而改变计数方向和次序的过程中,幼儿最终发现总数始终不变,从而获得对事物量关系的认知并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在幼儿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幼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同化作用的实现是儿童主动作用的结果。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是以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正如皮亚杰所言,“一切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和需要为先决条件,”兴趣实际上不过是同化作用的动力。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和需要诱发认知冲突,将幼儿对事物表面的兴趣内化,将幼儿的外部需要转化为内部需要,发展幼儿主动探索事物的积极性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第9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70-01

建构主义源于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提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去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原有知识经验与所要建构的知识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不断产生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思考分析,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合理的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方案,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子。由于这种认知矛盾是学习者内部产生的,因而学习者更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过去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基本是教师单方面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虽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自然而然的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接受新知识,但对学过的知识和取得的经验未能充分调动,更谈不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究。另外,传统的英语教学不注重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忽视了英语学习的应用。虽然英语考试能拿高分,但与老外交流起来却困难重重。

作为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倡导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英语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首先,教师应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展开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是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和建构者,知识的建构是通过人与环境的互动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完成知识传授任务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作为学习者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所具有的文字处理、图像、声音,自动控制、存储记忆等功能和影视画面、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结合起来即可创设多种适用的真实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要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传达教学信息,达到教学目的。如依据有关课文,穿插相关的影像素材,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又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探究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

第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又一个特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性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学”、“我乐学”;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也有利于学习者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以教材为基点进行会话交流。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由于英语B级考试成为高职学生毕业证的门槛,学生们走进了英语学习的误区,英语口语能力已被严重忽视。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教材为基点进行“会话”商讨,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在对教师所讲内容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讨论与交流,在讨论中他们会感到英语学习的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发表意见、交流信息、互相启发、畅所欲言。在协作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不断肯定,修正自己的思维,实现了自我构建。教师在会话商讨阶段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其思维的差异、特点、方法和过程,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对不同认知作出必要的比较,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建构作出积极的反思与必要的改进,以实现有效的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