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民思想文化的建构

农民思想文化的建构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对包括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在内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共产党具备了丰富的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理论武器。具有较为成熟和系统化的理论,这是当前较之于革命战争时期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最明显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理论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历史。党的理论上的不断成熟和丰富对新时期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是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期,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再到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战略思想的提出,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创新问题上的旺盛活力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性,也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从而不断赋予了农民思想文化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任务,也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有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改革开放改变了传统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农村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使农民思想文化建设超出为阶级政治统治服务的范围,转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积极性服务,为创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促进农民自身健康和谐发展服务。人的素质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给以历史以巨大影响,同样,农民的思想觉悟和素质也受一定社会生产水平的制约和影响。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加快,农村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改善,亿万农民求富、求知、求美和求乐的愿望更加强烈,这既为加强和改进当前农民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民整体公共文化资源短缺。由于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对农村文化重视不够、供给和投入不足,渠道和体制不畅,导致农民享受的公共文化资源有限,整体处于去农村化的饥渴状态。虽然政府开展的“文化三下乡”、“农村书屋”建设等活动已经在各地逐渐开展,但活动如蜻蜓点水,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报难;电视看不全,广播听不见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第二,现有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具有被动性和浮面性特点。现有农民思想文化建设思路由于首先认定农村存在文化的贫困,需要从外“输入”先进文化进行改造,所以造成各种“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往往只输入不培育,农民仍然是被动的汲取思想文化营养而没有发展为思想文化的自觉,没有从浮面感受发展到农民的心理获得。

第三,农民尚未建立起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现代思想文化意识。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大部分农民没有在心理上做好担当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还没有将自己的合理需要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主动能力,仍然将希望寄托于国家、政府、乡村干部、致富能手的支持与带动上,把国家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农民的主体作用相混淆。很多村干部反映,农民素质普遍低下,生活散漫,集体观念差,很难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新农村建设。产生了严重的“等、要、靠”的依赖思想,从而导致“政府热、农村冷”的现象,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不足。

当前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农民思想文化建设效果具有滞后性。农民是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时间最长、最深远的一个阶级;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内容也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农民新的思想文化素质的养成本质属于思想上、观念上的变化,新的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等转换成农民的内心信念和行为规范,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也是马克思曾经说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的变化,但这需要一个历史过程[3]。农民在认识客观世界,进而接受一种新的观念时,总是先用其固有的思想意识本身来反应客观世界,对客观现实产生疑问,因此对农民来说,教育的最佳方式来自于生活实践本身。因此,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与农村法律法规相协调、和传统农民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的现代农民政治思想体系不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第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思想文化落后于现实条件的转变。当前农民思想问题的产生往往折射的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问题。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自身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制度,在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的深层次矛盾突显,反映了价值认同的冲突和差异,使人们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认同上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带来了理想信念的失落和道德行为的失范,道德秩序陷入真空地带。这导致包括农民在内的大部分的思想跟不上现实条件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一系列思想问题,体现为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有效性有限,需要重新塑造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相适应的价值观。第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化。农民思想文化建设本质是要建设一种先进文化,思想性和党性是其核心和灵魂,所以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加强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在农村建设实际中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使教育农民的优良传统弱化,没有发挥出其在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中的应有作用。第四,农村各级党组织的原因。首先,农村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对农民思想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不能自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次,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欠缺,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能以身作则,甚至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的贪腐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使由政府主导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再次,某些基层干部的素质不适应农民思想文化不断发展的需要。有的基层干部虽然也较为重视发展农村文化,但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他们把建设农民思想文化仅仅理解为传达上级有关文件或会议精神,而不能从当地和农民的思想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创造性的开展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更不能把该项工作做到农民的心坎上。第五,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原因。农民文化素质的相对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民能否接受先进科学知识和发展理念,能否转变传统的小农思维方式。当前农民的文化程度就直接影响着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教育信息的能力,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水平。

加强当前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第一,第一,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农民思想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由于其半公共产品性质,因此政府应该在该项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农民思想文化建设一靠各级政府充分重视,思想认识上的重视和提高是加强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既要认识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又要正确分析当前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良好机遇;既要立足于解决农民思想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于探索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制定具体措施,真正把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二靠各级政府财政长期投入。各级政府是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承担着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必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的文化建设投入要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逐年增加,并逐步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三是政府要转变工作思路,各级政府应该由以前的管理职能转向主动的文化服务,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功能、规范功能、引领功能。

第二,农村体制政策创新是推进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农村体制和政策的创新,是激发农民生产热情,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强大动力。正如当年中国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并且将个人的劳动付出和收入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从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讲,没有比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体制创新更有效的建设方式了。另外,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各项关切农民利益的政策出台,极大地拉近了农民和党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这说明农村体制政策的创新在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作用,因此要求不断推进农村社会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特别是贯彻落实好党的各种惠农政策。

第三,继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强化责任,把握机遇,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要求,统筹安排农村文化活动,继续开展送文化、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全方位送到农村,保证农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继续完善农村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立以县市级文化中心、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体,以村级文化中心农户为依托的文化服务体系。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农村传统文化产生于本土,具有很强的活力和渗透力,反映了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了当地农民的审美情趣,因此农民思想文化建设要求必须传承和发扬农村传统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农民传统思想文化的良性互动中完成农民思想文化的现代性重塑,从而为农民思想文化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二是大力扶植农村文化精英。农民的思想文化建设单靠外来输入是不够的,需要真正能够扎根农村的文化精英来担纲农民思想文化建设的重任。要扶植群众业余文化团体。利用多种形式大力扶植群众业余文化团体,培养业余文艺人才。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面对政府财力增长有限,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增长有限的事实,必须以增强活力为重点,改革农村文化体制,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产业,依靠文化产业来增强文化事业的内在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积极扶持那些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特色文化品牌,培育一批文化特色村镇,结合各地实际建设特色文化。

第五,开展深入细致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启迪开发农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灵魂工程,是农村治理的主要手段。在农民群众获取信息渠道逐渐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舆论代替不了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田间地头和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让农民群众直接倾听党和政府的声音,面对面接受教育。积极探索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和改造能力,从农民的思想深处出发,揭示农民行为的思想动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切实有效的教育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广大农民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和解决利益冲突,自觉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助于减少农民思想问题的发生,又有助于其思想问题的解决,从而推动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本文作者:张学凤、王丽娜 单位: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