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工作要求范文

电力工作要求精选(九篇)

电力工作要求

第1篇:电力工作要求范文

一、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报告中,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一步深化,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进一步清晰,能源资源消费总量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明确。

当前,工业消耗能源占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70%以上,消耗电量超过73%,而创造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国GDP比重40%左右。这对今后工业发展是个“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加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工业用电结构,转变工业用电方式,提高工业电能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电力资源投入实现工业经济增长,是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要通过政府管理创新,实现工业企业的系统节电,助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根据权威专家判断,当前我国每个工业企业一般而言都至少有5%—10%的用电效率提升空间。若保守按照5%的空间测算,2011年我国工业领域可节省的电量高达1735.83亿千瓦时,相当于当年三峡电站发电量(782.93亿千瓦时)的2.2倍,相当于能节约2011年内蒙古全社会用电量。由此可见,我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潜力巨大。

二、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推进情况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沿革回顾

电力需求侧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简称DSM)始于欧美国家,主要是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供电方对用电方开展负荷管理,挖掘资源潜力,降低电力需求,实现电力负荷平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原国家经贸委将电力需求侧概念引入我国。2002年以来,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下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推动这项工作。

十余年来,各地政府部门、电力企业在需求侧管理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回顾十几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在推动电力行业节能减排、负荷管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二)工信部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情况

工信部于2010年1月14日向全国工信系统印发了《关于加强需求侧管理 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 确保工业平稳有序运行的紧急通知》。同时,按照“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要求,着手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并落实在工信部“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中。由于工信部没有电力行业管理职能,难以通过电力部门对电力用户实施负荷管理,需要在理念和工作方法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西方国家电力市场化程度高,电力需求侧管理理念形成时,没有遇到电力能源总量约束压力,与我国国情不一样,直接引用有一定局限性。另外,工业还要继续发展,电力供求矛盾可能更加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电还要增长,工业用电应该给居民用电增长预留一定的空间。这些都是比较现实的问题。

鉴于此,工信部按照“面对我国目前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顶层设计,探究工业发展和能源供应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在规律,靠工业内生动力开展工作”这一指导思想,形成了《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5号公告),明确提出“通过优化工业用电结构、转变工业用电方式,实施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提高工业电能利用效率,坚持民生优先,推进节能减排、节约高效,以较低电力消费增长创造更多的工业增加值产出,实现工业发展过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工作理念。其主要特点一是从电力部门实施为主转为工业部门实施为主。工业部门作为电力的需求侧,主动按照用电规律,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调整用电结构,转变用电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从电力负荷管理转变为工业全过程的管理。实际工作中电力资源的不科学、不合理使用,与工业结构、用能方式粗放有关,所以在内容设计上涵盖了工业结构调整、布局规划、技术进步、工艺改进、产业升级等,贯穿于工业规划、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三是从单一的技术措施转变为促进节能减排、推动转型升级、监测经济运行工作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

主要工作涵盖范畴如下:

(1)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智能用电;

(2)研究相关行业、地方、工艺、产品单位电耗创造工业增加值的关系,并指导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工艺结构;

(3)根据高电耗产品全球供需等状况,统筹考虑,研究提出有利于减少工业电耗的进出口政策建议;

(4)开展以较低电耗产品替代较高电耗产品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标准制订等工作;

(5)开展高电耗产品使用寿命的研究工作,寿命提高一倍,就等于能耗降低一半;

(6)以提高重点耗电设备的电能利用效率为宗旨,开展研发、推广和淘汰工作;

对于量大面广的产品,如充电器、家用电器等,则按用电规律不同,采取不同措施等。

(三)各地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展

几年来,各地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北京、宁夏、湖北、湖南、江西、广东、江苏、辽宁、山西等地先后出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烟台市开展能耗调控,建立能耗交易机制,推广市场化交易,控制增量能耗,压减存量能耗,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空间;广东佛山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工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实现以较小的用电量增长,支撑了工业产值的大幅增长,探索了政府在工业领域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路子。

电力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也积极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各工业行业协会在内的各有关方面也在节约用电和参与有序用电方面作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批社会化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节能减排服务机构也应运而生。通过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工业企业、节能机构等多方面的努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四)试点推进有关情况

为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2012年上半年,工信部组织业内专家分别对北京、天津、河北、宁夏、广东、广西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地方工信部门、重点行业企业交流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深入了解各地工作推进情况,研讨和地方联合推进试点工作思路。

北京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基础比较好,在调整工业用电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电能利用效率,资源节约型工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北京的知名工业企业多,不仅辐射面广、影响力大,标杆作用明显,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及同类行业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基于此,工信部将北京市确定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首家试点示范区。2012年7月,工信部办公厅印发了在北京市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的通知,要求从重点行业、工业园区企业切入,选择工业园区、知名工业企业作为试点对象,坚持以较低电力消费创造更多工业增加值产出的原则,按照专家诊断、专业治理和服务、效果评估的工作模式开展试点工作。从目前工作进展情况看,北京的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取得实效。以北京京东方集团为例,2011年该企业组织力量,从企业用电管理入手,依托专家队伍,统筹设计,创新电能管理方式,积极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通过调整企业用电结构,转变用电方式,重新配置企业电能资源,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相关设备节点技术,治理电能质量和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一年的时间,实现了企业用电结构明显优化,电能质量明显提升,促进生产和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不仅改善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而且累计节约电能3016.7万千瓦时(约占用电总量13%),初步测算,相当于减少了2.1万吨CO2、近百吨SO2排放,获得2000多万收益,不但降低了用电成本,也为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贡献。

第2篇:电力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供电所;营销管理;创新

1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供电所是电力企业进行的电力资源供应服务时面向消费终端职能工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电力资源输送、资源消耗数据统计以及电力资源输送线路维护工作的重要机构。然而在现今时代,供电所的传统工作职能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居民对电力资源应用中的高要求标准,急需进行供电所职能领域的拓展与创新,提升供电所的服务能力,满足现阶段电力用户对供电的职能需求,优化供电所的职能服务体系。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供电所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与保证,能有效提升供电所服务的速度,通过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供电所的档案信息进行集中化管理,进而提升供电所在客户服务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速度,提高供电所职能人员综合服务能力。

2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下供电所营销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下供电所管理思维落后,难以满足终端消费群体的高标准要求;供电所传统营销管理模式的服务意识也难以适应当前社会服务型的要求。服务理念落后,在管理流程中不够注重的是电力资源供应的管理,还有终端消费群体的满意需求,使供电所与终端消费群体难以形成平衡的合作关系,造成客户群体流失。第二,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下供电所对于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低下,难以达到高技术水平的要求,使供电所供电过程中的可靠性严重降低。当前,信息技术高度普及,各行各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须要求,供电所作为电力资源供应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然而在现阶段的供电所信息技术应用中,应用水平难以达到高要求的标准,造成了供电可靠性降低的后果,导致终端消费群体对于供电所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感。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营销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保证营销管理中消费者需求信息反馈的唯一途径,对于信息化的应用,是保证营销管理科学化发展的必然前提。第三,供电所的营销管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模式发展还较为落后。营销管理模式是以客户需求作为工作主体进行营销管理工作的进行,然而目前对于信息技术的不完全应用难以对消费群体的需求做详尽调查与分析,因为很难做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营销管理流程的必然过程,造成供电所营销管理工作的困难开展现象,因此对于消费市场的开发难以起到明显效果,造成供电所的服务能力难以提升的后果。

3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

第一,加强供电所新时期营销管理理念的探索,大力推动营销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营销管理理念是适应当下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新型营销管理基础,是能够促进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必要前提,要充分认识到营销流程中消费者的主体位置,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水平,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水准,大力推动供电所的服务体制建设工作发展。服务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企业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供电所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中对于服务意识的认知难以满足消费者服务要求,因此,提升服务意识是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的最重要流程,要将服务强化工作深入供电所日常员工培训流程中来,大力提升供电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优化供电所服务流程,提升电力企业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能力,建立和谐的用户与供电所关系,推动电力企业发展。第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到供电所的营销管理模式中,提升供电所的服务速度和服务快速反应能力。当前,营销服务能力已经成为供电所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想要提升供电的营销服务能力,就要应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技术结晶,其具备了高速、准确、便捷和易于管理等特点,在供电所的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客户信息以及相应的文件资料进行科学的信息化处理,建立网络应用平台,提升服务过程中的系统快速反应能力,使供电所的服务速度可以大幅度提升,进而提升供电所营销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以此来推动供电所职能发挥过程中工作效率的发展,优化服务流程,给电力用户提供便捷性的电力资源供应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增强供电所在用户心中的地位,为后续的供电所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保证供电所职能的全面发挥。第三,加强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进程,完善供电所工作机制创新性改革,促进供电所工作人员工作流程规范化。我国供电所的营销管理模式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环节与创新工作细节难以落到工作实处,因此对于营销管理模式创新脚步的迈进是推动供电所工作职能充分发挥的必要保证。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中,要充分注重对于工作人员规范化工作流程的要求,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充分保证工作过程中服务水平的提升,优化供电所的服务流程,提升供电所的服务质量,大力推动供电所在经济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要快速汲取新时代的营销管理理念产物,融入自身的发展创新中来,推动创新型营销管理模式的发展进程。第四,新能源转型对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新能源转型工作是21世纪重大的世界级战略,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生了2次能源转型,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第一次是薪火能源向煤炭能源的转型,第二次是煤炭能源向石油能源的转型,2次能源转型都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而新一轮的能源转型正在酝酿,能源转型的核心就是向再生能源的转型,电力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能源转型工作的进一步加深,社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会更加紧迫。供电所作为电力企业能源供应的终端体系,进行营销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能源转型时代,推动电力企业发展。

4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民众对于供电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面向社会消费终端的重要组织机构,必须努力提升营销管理模式创新进度,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消费者群体的需求。营销管理模式中是以消费者群体作为主导地位的营销管理流程,要充分意识到服务水平对于营销管理流程的重大推动作用,结合能源转型工作的要求,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水平,大力推动供电所新环境下的营销管理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第3篇:电力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智能电网;调峰填谷;分时电价;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一、智能电网建设及电力需求侧管理

1.用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参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模块中,各个参与管理者,需要进行电力资源系统工程的充分利用,通过对各种控制手段的协调,实现电力能源服务水平的控制,实现电力资源资本的有效性控制,降低电网系统的整体运作压力,满足资源竞争工作的要求。在这个过程,需要进行负荷曲线形状的改善,实现电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降低新建电厂在购买模块、配电模块中的成本,实现经济模块、能源模块、环境利用模块的协调,实现对用户实际用电信息的及时性监控,做好分时电价计算工作,满足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要求。

智能电网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基础设施体系,其内部涵盖各种信息架构,是一种完全性的自动化供电网络,通过对各个节点及用户管理模块的优化,可以提升供电网络的整体监控效益,满足发电厂及用户端电气的电流及信息双向流动要求。为了满足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能源危机的防患于未然,必须进行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健全。

在发电侧模块,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逐渐提升,主要包括大规模集成入网及大量小范围分布式入网模式,这些模式具备随机性的特点,其整体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满足现阶段电网运行稳定性工作的要求。在用户侧模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电气化交通、储能设备系统等不断得到应用,用户用电方式日益具备节能性、环保性、经济性的特点,由简单的被动式受电,转换为双向互动供用电,为了适应该环节的要求,需要进行新型输配电网方案的优化,确保其灵活性、可靠性、经济优质性、友好开放性,提升电网运营的整体经济性。

2.为了适应现阶段智能电网系统工作的要求,进行分布式智能模块、宽带通信模块、自动控制系统模块等的协调是必要的,实现电网各个工作模块的有效性连接,这就需要进行智能电网综合运行管理方案的优化,满足现阶段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要求,实现需求侧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问题

1.通过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案的优化,有利于增强用户的用电体验,这需要进行客户用电方式的改变,进行终端用电效率的提升,适应现阶段电力需求侧的管理要求,对客户及商户进行不同电价模式的应用,满足不同阶段的用电要求,实现发电机组能源效率的增强,这需要做好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进行客户端用电状况的分析,进行大用户分时电价模式的开展,进行需求侧管理模式的优化,满足现阶段智能电网系统的工作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社会总用电量不断提升,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输电、配电、用户端损耗状况,由于需求侧的变化问题、管理问题等导致电网调度过程中的问题,不利于进行发电机组发电煤耗损失的控制,难以进行需求侧变化模块及调度模块的优化,从而不利于电厂发电机组的稳定性运作。

2.煤电是我国全社会用电的重要供应方式,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进行电力系统发电负荷的控制,将其保持在系统的最大需求量上。在实际场景中,峰谷负荷差距性比较大,为了满足电力最大负荷的需要,发电机组一般处于低负荷运转状态,这种状态的发电效率比较低,其整体煤耗比较高,不利于维护机组的整体使用寿命,通过超导输电模式及智能电网模式的开展,有利于降低需求侧用电波动的负面影响,实现电网调度整体调配能力的增强,降低输配模块的损耗,实现原煤资源的有效性节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结合。

三、电力需求侧管理新方法

1.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应用策略不断得到优化,为了适应现阶段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要求,必须进行智能单位系统新型规划方案的应用,做好分时电价的实施工作,落实好用户用电负荷的全面性监控工作,进行智能家电模式的提倡,满足储能设备的发展要求,进行循环型、环保型发电上网模式的应用。

在工作模块中,电网企业需要向用户及时实时电价状况、实时负荷状况、实时供电状况等,保证用户的用电信息知情权,在电价较低的低负荷阶段进行用电,进行电源模式的优化,降低尖峰负荷的负面影响。当大用户面临着较大的用电负荷需求时,其需要提前向电网公司报告,电网公司需要提前做出准备,进行发电量的调度,有效应对尖峰负荷状况,机械能电网整体备用容量的减少,实现发动机负荷率的提升,增强发电机的工作效率。

2.在智能电网系统应用中,需要进行分时电价策略的应用,实现不同时段电价计费模式的优化,建立健全电价管理体系,满足节能、降耗等工作的要求。在不同的用电领域进行电价体系的推广,及时将电价告知用电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合适电价的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用电方式,满足负荷主动调节的工作要求,在供电成本的提高过程中,进行电价的提高,实现供电成本的有效性,高负荷时,电价水平高,低负荷时,电价水平低,进行相关的电价优化策略的应用,实现发电工程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性保护。

为了适应现阶段电网系统运作的要求,进行用户端计算装置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从而实现用户实时负荷状态的动态性监控,有效进行各个用电终端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状况的监控工作,实现负荷情况的及时性掌握,做好负荷预测的相关工作,实现发电负荷的及时性供应,解决配网过程中的盲调问题,实现全网线损的计算工作,提升对用电设备的整体控制效益。通过对绿色电源上网方式的合理性布局,有利于推动分布式绿色能源的全面发展,进行电煤资源紧张状况的缓解,有效解决火电机组发电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等情况。这需要实现相关供电政策的优化,满足相关政策的要求,做好用电模块的统一性控制工作。

3.在智能电网的系统规划模块,进行上网发电政策的灵活性管理是必要的,从而实现电源机构管理模块的协调,各个电源部门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发电上网模式的选择,满足电网用电高峰时的供电要求,实现先进性计量设备的应用,满足双向计量工作的要求,进行火电机组负荷储备的减少,进行设备投资成本的控制,降低燃料的整体消耗状况,进行废弃排放状况的有效性缓解。

通过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模式的优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发电侧模块及大用户侧模块的稳定发展,实现电网峰谷负荷差距的降低,适应现阶段电力市场的经济建设要求,进行分时电价模式的,做好负荷模块的全面性控制工作。这就需要进行智能电网概念的普及,做好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需求侧管理工作体系,实现电网负荷的稳定性运作,进行发电效率的增强。

结语

通过对智能电网系统运作模块及电力需求侧管理模块的结合,有利于适应现阶段电力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电力效率的提升,实现电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性控制,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实现生B环境的有效性保护。

参考文献

[1]严海波,米中明,梁绥东.榆林地区电力市场发展分析及建议[J].陕西电力,2007(8):39-42.

第4篇:电力工作要求范文

动力系统参数匹配首先依据车辆动力学指标进行整车参数匹配,然后通过对常用工况进行数理统计,对双电机功能进行划分,进而确定双电机参数。目标车型参数及动力性指标如表3所示,匹配出的电机MG1和MG2的MAP图如图3和图4所示。

1.1整车参数匹配整车峰值功率应该满足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和百公里加速时间的要求[4],因此峰值功率应该取三者之中的最大值。整车最大传动比需要满足的条件:车轮获得的最大驱动力应该满足最大爬坡度的要求[6]。当车速为20km/h时,车辆传动系总传动比i对应的车轮获得的驱动力、车辆爬坡时受到的阻力和动力电机能提供的最大驱动转矩三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如下图6所示。车辆的驱动力应该能够满足最大爬坡度的要求,则车辆的驱动力需要大于车辆受到的爬坡阻力。即图中黑色的车轮获得的最大驱动力的坐标需要大于红色的行驶时爬坡阻力的坐标。这样可以得到整车传动系总传动比的变化范围为。

1.2双电机参数匹配双电机的功能划分主要是结合工作模式和整车电机性能参数,确定电机MG1和电机MG2的性能参数。在整车参数匹配的基础上,两个电机的参数匹配应该满足如下条件:(1)两个电机的联合工作区域应不小于前面匹配的整车电机工作区域;(2)两个电机合理进行功率划分,使双电机单独工作区域与耦合工作区域的合理分布。(3)尽量提高两个电机的高效率区间利用率。两个电机高效率区间的利用率与电机的频繁工作区域密切相关。而频繁工作区与车辆的行驶工况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常用试验循环工况的电机工作点和车速频次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最终得到电机工作频次较高区域,来对双电机的功能进行划分。如表4所示,本文通过对常用测试工况进行数理统计,得到电机工作的高频车速区间为0~20km/h区间和35~55km/h区间。这样可以对两个电机进行功能划分,MG2为主电机,满足整车稳态功率需求。MG1为辅助电机,满足整车瞬态功率需求。同时两个电机的高效率区尽可能覆盖统计的高频车速区间。

2双电机构型控制策略

本文构型采用的控制策略软件架构如下所示,控制策略主要分为需求转矩计算、模式识别和需求转矩分配三部分。需求转矩计算主要采取如图7所示的计算框图。当车辆在急加速工况时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故需要施加补偿转矩。补偿转矩主要为了弥补车辆急加速工况下的转矩需求。本文根据加速踏板开度及加速踏板开度变化率,将加速工况分为平缓加速、一般加速和急加速三种工况[8],分别设定不同踏板开度和变化率阈值。当油门踏板给出一个需求转矩时,通过对比电机MG1单独工作时的电功率;电机MG2单独工作时的电功率;电机MG1和MG2按照转矩耦合模式工作时的电功率;电机MG1和电机MG2按照转速耦合模式工作时的电功率,取电功率最小所对应的模式即为当前的工作模式。即实时计算当前状态下本构型的四种工作模式下每种模式的需求功率,最终选取需求功率最小的那种模式作为当前状态下的工作模式。对于HEV而言,基于瞬时优化的控制策略的关键在于如何转化油电转化系数。而对于双电机构型纯电动车而言,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基于瞬态优化的模式识别策略的核心,就是找出当前需求转矩下的最优工作点,最优工作点满足消耗电功率最小。找到对应的最优工作模式后,则对于每种工作模式下的转矩分配策略相应获得。

3仿真结果分析

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离线仿真模型,可以对比分析双电机构型与单电机构型的能耗情况。图11、图12和图13分别是NEDC工况下电机工作点分布图。结合前文中的电机MG的MAP图2,电机MG1和电机MG2的MAP图4和图5,由图中可以看出NEDC工况下双电机构型的电机工作点的负荷率明显高于单电机构型,这样双电机构型的平均工作效率将高于单电机构型。同样,结合前文的图2、图4和图5,由图14、图15和图16可以看出UDDS工况下两种构型的电机工作点分布呈现同样的规律。表6为五种常用循环测试工况下,双电机构型相对于单电机构型的百公里能耗仿真数据。结果显示UDDS工况下双电机构型节能潜力最大,达到12.63%,JC08工况下双电机构型节能潜力相对较小,但也达到8.95%,平均来看双电机构型相对于单电机构型的节能潜力达到10%左右,节能潜力非常可观。

4结论

第5篇:电力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设计质量;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中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整体呈现出上扬发展的态势,在日常的运转当中,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各种生产活动都对电力有了更高的需求结构。社会的需求引发行业的发展进步,需要电力工程能够更高效地运转,对电力工程设计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最终能够确保电力工程的正常推进和运转,满足生活中的大体量电力需求,确保社会的基本运转正常,是具有重要社会现实意义的课题。

1电力工程设计质量

在行业内,所谓的电力工程设计质量,指的是在针对不同情况的电力工程设计当中需要有严格的规范和行为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的把控需要根据其设计过程的不同背景,要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法律以及行业内的规范等。通过电力工程设计过程的质量把控,为后期电力工程的施工提高可参考的、可落地的行为方案,避免由于最初设计的过错而造成施工过程当中、后期电力系统的运作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故,造成人力、财产资源的浪费,降低系统运转的效用。

2对电力工程设计质量把控的必要性

电力资源对于现代社会的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从生产角度来说,在社会日常的生产活动运行当中,各种电力器械的应用导致对电力资源产生极大的需求量。如果在电力工程的前期设计中不够严格、科学、可落地,首先可能造成在具体的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事故,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的安全,造成器械的损坏等,并且前期设计的不可理很有可能影响到电力工程后期的运转,频繁的出现事故、问题将大大地影响到电力资源的正常、高效供给,最终影响到对于电力资源需求的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高效运转,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另外一方面,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角度来说,由于现代物质生活的进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充斥着大量的与电相关的器具和设备,人们已经无法离开电力资源进行更丰富的生活,大量的日常需求也导致对于电力工程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来保证日常生活的健康运转。基于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在电力行业中,对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的严格把控是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因素,是能够切实影响到我国社会运转的重要方面,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不断研究。

3电力工程设计质量把控的对策

3.1严格遵循法律法规

在电力工程的设计过程当中,首先要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这是电力工程设计工作的前提。法律法规是根据以往大体量的设计经验而凝结出的能够保证电力工程设计合理的规范,电力企业的日常管理有责任监督企业的电力工程设计行为遵守法律法规,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规范来灵活操作,更加落地、结合实际情况,并且,电力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企业规模和条件,来进行电力工程的设计,避免出现部分企业本身不能够达成的目标,避免虚假设计给行业带来的危害。

3.2充分利用用户反馈

在具体的电力工程设计当中,必须要不断考虑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电力使用者的需求为设计前提考虑条件,以用户体验为设计的必然参考因素,基于这样的设计背景,就要求电力设计人员在具体的电力工程设计当中充分的利用电力用户的相关反馈,在设计过程当中不断地解决问题,满足用户越来越多样化的、更高的需求特征。

3.3充分总结经验

在每次电力工程设计工作完成之后,需要设计人员对于设计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不断进行总结,通过对此总结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于电力工程设计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结合每次出现的问题来探索更优化的解决方法。另外一方面,在设计的电力工程后期施工、投入运作中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总结,并且思考在设计过程当中能够做到的更优的策略,通过这样的量的积累来进行设计质量的提升。

3.4更深层次的研究

在具体的电力工程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已完成设计的各种工程情况来不断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举办电力设计的相关研讨会,电力产业链不同的工作人员均可以参加提出自己的见解,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环节人员的反馈来思考电力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优化策略,进一步来提升设计工作的科学和严谨性。

3.5创新的奖励制度

为了激发电力企业内部的设计创新,可以在内部设立专门关于电力工程设计的创新奖励制度,激发员工们的创新意识和行为,最终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表现力,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力。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建立奖励制度来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质。

4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资源作为目前保证我国社会运转的基本因素,基于其超大体量的需求,保证电力资源能够高效、稳定的输送是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因此,在前期的电力工程设计当中要对设计的质量尽心严格的把控,并且不断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具体的情况不断更新,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后期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以及未来电力安全高效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惠丽.电力工程设计质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3:126-127.

[2]胡韵.关于做好电力工程设计工作的质量把控[J].科技咨讯,2012,04:24-26.

第6篇:电力工作要求范文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规划工作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用电情况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有些地区甚至供远大于求,电力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但同时电力市场开发的潜力还很大。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我国的电力工业即将步入商业化运营,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规划工作,意义重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应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所有的决策投资都应充分考虑投资的回报收益率,避免武断决策、盲目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电力规划工作,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应该说难度更大,对规划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工作者应当加强电力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分析经济结构优化、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开拓等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收集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充分研究本地区用电量和负荷的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做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对各种有效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虑资源开发利用、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协调发展,对规划方案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分析,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确定符合电力企业实际的电力发展目标。

2电力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是电力规划的主要依据,它为电力规划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规划工作的优劣。如果预测的需求滞后于实际需求,将会导致供电负荷紧张,甚至造成拉闸限电。但如果预测的需求过度超前于实际需求,则系统利用率太低,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可见,科学、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不仅对于电力企业有经济效益,而且与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密切关系。电力需求预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的这项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以致电力规划、建设难于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电力需求预测工作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真正达到先行一步。要高度重视原始数据及相关信息的收集、组织、检索与再开发,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目前的数据采集技术。

第7篇:电力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用电管理;应用;信息管理;需求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43-02

用电部门的职责是管理电力方面的需求,及时关注电力需求中的侧管理,有效地运行着电网方面的优势。在运电检查中,各级人员坚守着优质、真诚、方便、有效、规范的服务方针,在以往的用电工作检查方面,重心旨在用电的安全性能。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电网公司要求用电的安全检查在基础安全用电上更上一层楼,及时促进用户的合理用电、科学用电。用电企业以提高终端的用电效率的目的,旨在主动承担社会职责。

1 用电检查的范围与内容

1.1 用电检查的范围

用电检查对象主要包括用户端口的用电装备,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后,检查的范围会有效的延伸与扩张。其中,用电设备会面临几方面的问题,①包括在法律范围下的企业电力的寻常装备监测权利。②是在面临电力事故的情况下,及时检查相应的配置。③是在出现违章现象后,进一步检查事故的情况与原因。④是需要多次检验变压的配电情况。⑤是某些用户会主动检查,⑥是个别的用电设备能对其他用户的用电情况与质量造成相应的打击,需要多方面的检查。

1.2 电力检查的内容

在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下,用电企业需要及时针对供电区域中的众多客户开展用电规范的工作检查,在检查中,客户也需积极有效的配合。用电检查中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①送电中装备的电气运行设备安全能否达到标准,送电中的施工装备质量是否合理、合格,电力保护中的用点装备、计量设备、通讯设备、电力控制方面的运行能否达到安全标准。

②电源的安保措施能否到位,电源电网和自备电源的并网能否安全,在客户及时工作与作业后,电工的资格、作业的安全情况、安全作业保障能否到位,检测受电端的电能情况。

③检测客户在各种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检测是否存在着偷电和用电违章的情况,客户能否按照要求实行用电计划,能否合理的范围内节约用电。

2 电网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电力需求的侧管理认识

电力能源作为清洁的二次能源中的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或者是社会的发展,都会对电力的能源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与作用力,所以说电力的需求中的侧管理重点会放在如何提升用电的效率方面。

实际生活中,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逐步兴起中。在拥有诸多缺点的情况下,对于相关部门的侧管理需求意义稍微有些偏差,若是简单的将其当作特殊时期内的特殊工作,会导致太强的针对性、不足的常态化,会导致在行政手段中一直的避峰和错峰。

在我国坚持可持续道路下,需求中的侧管理工作作为长期的一项工程,具有复杂的系统化,不管是电力过剩还是电力的紧缺时期,此项工作会就此受到相关行业的重视,工作也会有广泛的意义。

2.2 国家法律制度的不完备

国外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一直进行的比较成功,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外国政府对于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面的制度保障相对完善,政府也会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就中国的国情而言,法律制度的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政府主导下的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此期间的工作难以维持与发展下去,在此力度下,国家和政府能够在一定标准的保证下对国家这部分的法律制度给予相应的技术保障与支持。

2.3 不合理的电价结构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电力需求中侧管理的工作重心是实行严格的峰谷时期的不同电价策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效果距离理想的状态还是很远。分时期的电价设置的并不完善、并不合理,这对于客户来说,刺激性并不是很大,就算用电的高峰时段的电力价格也仅仅是高峰时期的电力价格的3倍左右,客户难以做到“移峰填谷”。

2.4 缺乏完善的经济策略的支持

于电力需求的侧管理工作而言,政府的经济激励制度非常重要。对此,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机制,比如平衡的经济杠杆机制,相对而言操作性强的制度或者政策会用来做电力需求方面的侧管理需求,在经济效益的推动下逐步开展和实施电力活动的发展与运行,为社会的经济政策谋福利,逐步提升电网的负荷率,逐步降低能源的消耗。

在寻求出合理的方法解决移峰填容后,在电网公司侧管理方面取得的不可解决的问题后,制定出适合实际发展的量化策略,附着上合适的经济优惠以及鼓励政策,最大程度地满足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5 电力管理方面的现实问题

在国家规划发展期间,我国的经济进入到持续并且稳步发展的时期。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电力能源的消耗增长速度很快,在当前情况下的全社会用电中,年平均的增长率能够达到11%。在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日益蓬勃下,紧张的电力供应问题日益突出。大范围内的电力供需的问题一直不断的在出现。

电力供求之间的矛盾相对严峻,这促进了我们在有序的用电管理与提高终端的用电效率中保持强有力的措施,比如确保安全的电网,保证电力的供求平衡,在政府的支持下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指的是由于电力供求之间的不足,各种突发事件频发,以经济政策、行政措施、技术手段,逐步控制用电方面的需求,保证用电秩序的稳定与平稳。

电力之间的侧管理需求措施分为两个部分。

①负荷方面的管理,主要手段一是包括类似负荷性的监控技术的技术手段,二是包括分时电价方面的经济手段。

②包括节电措施,支持客户以相应的节约电能的措施或者设备。

3 逐步完善电力需求管理

3.1 健全的法律政策

就外国的需求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而言,DSM为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影响和收益是巨大的,潜在的劳动力一直如影随形。在此次基础上需要加强与完善DSM的工作建设,在当前匮乏的经济形势和资源中,逐步落实与贯彻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加强和构建节约型社会为目标。

将电力需求中的侧管理内容加入到电力的应用条例、电力法、能源节约法等相关文献中,逐步加快和健全相应的政策,将电力需求中的侧管理工作进一步纳入到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中。

以相应的政策鼓励,以实际化的手段与措施,逐渐激励电力需求方面中侧管理的迅猛发展,这相对而言非常必要。在针对电力需求方法的侧管理成本非常高的问题上,需要逐步采取各个专项措施与政策逐步减轻资金方面的负担。

3.2 加强新技术的推广与开发力度

在时代脚步推进与加强中,电力管理工作方面的新要求和新技术愈来愈高。在联合中国研究院进行相应的探讨与研究后,政府方面以一次性发放补贴或者基金补贴的形式不断在鼓励新技术与新产品方面的研发与创新。在测试新产品与新技术后,推广各个电网公司以及节能生产设备的厂商和各个电器的经销商后,逐步推进和完善电力管理工作方面的发展。

3.3 加强用电检查

经营观念是必须要转变的,逐步在电力侧管理中重视DSM的优势,妥善的处理售电量与节约电能之间的关系,大刀阔斧的解决电量和电能之间的矛盾。在针对此问题时,国家层面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补贴措施处理一定量的补贴售电量的损失,积极的加强需要方面的管理。

供电以及用电员,电能产品的推销员,信息推销员应当及时、尽快的转变管理方面的能力,尽可能迅速的适应以及完善用电方面的职能,用电检查的实效性也是用电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客户不合理的用电行为需要一步步的指导,统一进行有效合理的资源分配,在环境的保护方面做出合理与积极的贡献。

明确用电检查中的重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加强设备用电的检查,包括安装送电装置、保障安全,检查计量设备等工作。

②及时监督用户方面的节点能力,及时的制止偷电行为,情况严重的可以选择报警。

③源头上提高用电的效率。

4 结 语

用电需求侧管理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逐步将侧管理融入到用电的日常检查中,及时掌握客户的资源信息,为未来的服务工作做好有力的保障与支持,也为稳定的运行系统提供了安全的运行保障。在工业和商业客户运行侧管理需求技术后,保障用电的基本状况。在单耗下降、费用成本降低、效益增加、销量与产量扩大、需求量提升下,逐步促进电力的资源优化利用,提高终端的用电效能,达到多方共赢。用电人员在检查中及时转变社会转念,不仅检查用户的用电安全,还需要提高服务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客户节约资源,科学合理的用电,逐步检查客户的用电形式,进一步提高用电的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完成指定的辖区电力的目标与任务。

参考文献:

[1] 汤圆圆.强化用电检查,提升需求侧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 旬刊),2013,(11).

[2] 潘沪明,翟中炜,陈文浩,等.强化用电检查服务功能,提升电力需求侧 管理工作成效[J].价值工程,2012,(36).

[3] 宁立声.强化用电检查服务功能以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成效 研究[J].通讯世界,2014,(11).

[4] 王晓红.强化用电检查服务功能,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成效分 析[J].电子制作,2013,(12).

[5] 李启源.浅谈当前供电企业强化用电检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

第8篇:电力工作要求范文

关键词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6-0065-02

作为电力系统主设备,变压器性能及作用不可忽视。当电力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电能输送依托于电力变压器升、降压。端电压的高压输电通过升压变压器实现,以免输电线路电能损耗过大。电能到达用户端之前,以降压变压器为载体,使电压转变为低电压,供用户使用,为人们提供优质供电服务。其直接关系到电网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因而,应借助相关技术和方法,提高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提升电网性能及稳定性。

1 电力变压器性能

首先,依托于升压变压器,升高发电机端电压。通过该种方式,控制输送电流,以免输电线路上产生过多能量损失。同时,在不增加导线截面的前提下,实施电能远距离传输。其次,采用降压变压器,将高压转化为低压,使其与用电设备使用要求吻合。输电线路的高电压也转变成了各等级电压,在各类用电负荷中,具备较强的适用性[ 1 ]。

2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准备工作

2.1 前期准备工作

1)开展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工作时,需要将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到位。该环节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及要素有施工图纸、各类施工手续、审批资料等。以此为依托,执行各项审核工作,为后续设备安装奠定良好的基础。

2)正式施工之前,项目负责人和一线施工人员应依据实际安装要求及背景,对变压器型号、性能、参数、结构、特点及相关技术措施等,具备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确保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质量。

2.2 设备及材料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需要考量的设备种类和技术等很多。熟悉变压器型号,对其有所了解之后,施工初期,依据变压器型号,再次对设计要求具备清晰认识和了解,对各施工设备相关数据等进行全面掌握。施工设备选定过程中,应考量实际工程背景,确保该环节涉及到的相关设备都合格,而且能够满足电力变压器安装要求。电力设备选择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对设备铭牌上的技术数据进行检查,全面掌握制造厂商、额定容量、额定电压和电流阻抗等各信息。工程实施初期,确保各施工材料齐全。施工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需要依据具体项目而定。其中,电焊条、调和漆和防锈漆等材料属必需品。选定的电力施工材料,应确保质量合格[ 2 ]。

2.3 施工作业环境

10kV变压器安装分为室内型及户外型。室内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质量受施工环境影响较大。施工中首先应确定变压器安装位置,对屋顶和墙壁做防水处理,墙壁或屋顶无渗漏情况。地面保持平整,基础设施符合变压器安装标准及要求。其次,参照设计施工图纸及要求,将预埋件清理干净,检测接地条件,并预留出孔洞。再次,房屋及防护栏杆、通风口等各类防护性设施质量达标,验收工作结束后,才能安装电力变压器。户外型变压器安装应首先检查现场环境满足变压器使用、安装、检修条件。最后检查电杆组立、变压器台横担、作业平台安装完成,各附件安装等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

2.4 开箱检查变压器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初期,应由专业人员对变压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开箱检查工作中,应注重以下3个方面内容:

1)开箱检查工作切忌盲目,必须参照相应的施工图纸和设备资料。确定变压器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方能开箱。开箱后首先检查零部件、设备等无缺损情况,确保整体安装性能。

2)参考安装说明书,进行开箱检查,检查变压器本体的同时也要对检验合格书等进行查验,为每台设备配置铭牌,并登记,使后期施工检修更加简单。

3)依据具体规章制度,进行检查,以免变压器设备和零部件出现变形、损伤或裂缝情况,提高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质量,实现预期施工目标。

3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技术

3.1 变压器台架

变压器台架安装工序很多,包括变压器、跌落式熔断器、熔断开关、避雷器和带电夹头安装等。其直接关系10kV电力变压器台架安装施工质量及效果。开展具体工作时,台架变压器安装过程极为讲究。通常情况下,最大容量在两杆之间,而最佳中心间距以2.5m为宜。兼顾倾斜度控制,以免其过大。

3.2 低压JP柜

低压JP柜作用是使电力系统更加稳定,保障用电安全。执行具体安装工作时,应对其进行科学应用。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中,其性能尤佳。完成上述工作,能够保障电网时刻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该工作实施中,应注重以下内容:正确安装变压器电缆,加强进出口防护,以免受外界干扰,出现短路情况;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防渗漏性,充分发挥其性能及价值;设备除却应有引线连接作用之外,也需在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将防水弯保留下来;实际安装工作中,开合闸动作应准确;对变压器JP支架柜最佳水平倾斜长度实施严格控制。

3.3 跌落式熔断器

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中,跌落式熔断器属核心环节。将与之相对应的熔断器,安装在电力变压器高压I次侧,使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稳定。10kV电力变压器在该方面有要求。与地面垂直高度相比,高压侧熔断器应在4.5m以上,各相熔断器水平距离也应超过0.5m。执行具体操作时,需要让熔断器轴线和垂直线形成夹角,并依据实际情况,在合理范围内,对各相熔断器水平距离进行设定,以发挥熔断器价值,发生熔断现象之后迅速跌落,保证变压器安全。

3.4 接地装置

现如今,我国电网规模逐渐扩大,人们的用电需求也日益增加,对电力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力系统性质决定了其很容易遭受雷电灾害。当雷雨季节来临时,常会对电力设备和输电线路产生破坏。10kV电力变压器经常受雷电灾害影响。倘若变压器受到雷击,接地电阻超出原有限值,不能够及时将雷电强大电能导入到大地中,很容易损害电力设备。执行接地装置安装工作时,经常会因避雷器损坏或电压降过高,导致烧毁变压器,使电力系统也遭受严重损失。因而,接地装置安装过程中,应依据实际项目背景及安装要求,对接地电阻进行科学设定,确保其适用性,而且需要与相关规定吻合,从而保障供电安全及人身安全。

3.5 避雷器安装

电网系统中,避雷器属于主要设备。其主要作用是以免电网遭受雷电灾害,使其运行过程更加安全、稳定。其安装过程极为讲究,应在输电线路上,对其进行直接安装,另一端连接大地。以该种方式,在大地中导入雷电带来的高电压,以实现电力设备保护。安装避雷器能够避免变电器被烧毁或损坏。同时,将高压避雷器安装在高压熔断器和变压器之间,以免后期频繁维护或检修,实现10kV电力变压器安装施工目标,达到良好技术及工艺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电力工作要求范文

组长:常务副区长

副组长:区发展改革委主任

区供电公司经理

成员:区建委主任

区教委主任

区经委主任

区商务局局长

区公安分局局长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区旅游局局长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区广电中心主任

街道办主任

街道办主任

开发区主任

区政府督查室主任

办公室设在区发展改革委,区电力夏季迎峰度夏联合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担任,办公室成员由督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

二、工作原则

政府督查有保有限和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尽可能不拉路"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强化我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三、工作措施

结合电力供需形势逐级投入使用,年月至月为全区电力迎峰度夏期。按照"总量平衡、多措并举、有序管理、倡导节约"原则制定系列化调控措施。并优先采取预控措施。

(一)预控措施

1.利用价格杠杆。整体出台、分步实施电价结构性调整政策,采取调整峰谷从分时电价时段、扩大峰谷电价比价、实施尖峰电价、扩大峰谷电价实施范围四项措施,并继续执行季节性电价的政策,引导用电单位主动降低高峰的用电负荷,引导企业在负荷低谷期间用电,减少高峰负荷。

2.高温分批休假。非连续生产型工业企业应当按照供电企业高温避峰用电的要求,按需求侧调控任务分解表安排职工进行为期一周的停工休息,避开高峰用电生产。

3.实行轮流周休。非连续生产型工业企业,除应当按照供电公司高温避峰用电的要求,安排职工停工休息外,应当按照行政区域和供电安排,安排职工轮流周休。

4.统筹设备检修时间。对具备300千瓦及以上用电设备的大企业、大用户,年月日至月日期间,集中统筹安排设备检修,减少大负荷期间用电。

(二)应急措施

若短时间内仍存在电力缺口,采取上述预控措施后。供电公司按照工作预案采取以下措施:

1.负控限电。

启动无线电负控装置,执行第一套负控限电方案。安排一定数量的用电大户参加负控限电。由供电公司负责提前1天通知用户。

2.紧急避峰用电。

按照协议提前2小时通知第一批用户紧急避峰用电。启动第一套紧急避峰用电方案。供电公司负责与用户签订协议。

(三)紧急措施

由供电公司按照工作预案、结合实际采取以下措施:采取应急措施后仍不能平衡用电负荷。

1.负控限电。

启动无线电负控装置,执行第二套负控限电方案。安排一定数量的用电大户参加负控限电。由供电公司负责提前1天通知用户。

2.紧急避峰用电。

按照协议提前2小时通知第一批用户紧急避峰用电。启动第二套紧急避峰用电方案。供电公司负责与用户签订协议。

3.暂停施工用电。

暂停一般施工工地用电。对局部严重超负荷地区,除区重点工程外。由供电公司提前1天通知用户。

(四)应对突发状况措施

仍存在超出供电能力的不可控负荷,以上调控措施全部投入使用后。为保证电网整体安全,由供电公司按照"先工业负荷,后其他负荷;先企业次要负荷,后企业主要负荷;先乡镇,后城区"原则,将启用第三套负控限电方案和限荷拉路方案。同时准备启动本区重特大电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力迎峰度夏工作涉及全区多领域多部门。密切协作,相互配合,落实各项措施,发挥表率作用,加强本单位节电工文秘家园作,同时,要按照职责权限,对本单位本系统落实电力迎峰度夏措施,提出明确工作要求并监督执行,确实把电力迎峰度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

党政机关带头执行各项调控措施,全区各级机关部门要率先垂范。节电节能,减少夏季高峰用电。

针对各项调控措施,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权限。制定配套应急措施。

合理安排生产,各电力用户应认真执行各项调控措施。自觉错避峰用电,为缓解全区用电紧张形势做出贡献。

(二)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属地管理职能。

区政府已成立电力迎峰度夏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属地管理和部门负责原则。统一负责全区迎峰度夏工作,指导用电指标的综合平衡工作,并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工业开发区,同时将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电力平衡方案执行到位。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夏季电力需求侧管理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牵头,按照区年夏季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案要求,负责本地区相关单位的需求侧管理方案落实及监督检查工作。

(三)加强舆论引导。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系列报道,区发展改革委要配合区广电中心等新闻部门。认真做好迎峰度夏各项工作措施的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的良好氛围。同时,将月份的节能宣传周活动与夏季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加大宣传力度,达到宣传目的

(四)制定完善迎峰度夏方案。

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供电公司要提前和用户签订避峰协议和无线电负控协议。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最大限度降低停电影响,指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负荷。月份,区供电公司就平谷区电网线路倒塔造成大面积停电和北

进行电力突发事件预演,京市对我区拉路两方面做事故假想。以进一步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给予理解和支持,各电力用户要提高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认识。顾全大局,积极配合电力公司做好负控、避峰协议的签订以及设备的集中检修工作,各用户要在迎峰度夏期间,提前安排生产计划,确保年夏季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案落实,尽量减少高峰集中用电,降低停电损失;空调负荷集中的单位,要加强科学用电管理,实行室内最低温度控制,避免电能过度消费。

(五)认真做好电力安全生产。

各部门要坚持"安全第一,电力迎峰度夏工作中。预防为主"思想不放松,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夏季高峰负荷到来前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督促电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加大巡线检查与设备维护。区电力办和供电公司要共同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