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

焦虑的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焦虑的解决方案

第1篇: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深度学习;学案设计;考试焦虑;心理健康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的思维与学习。传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属于高阶思维活动,更注重自主参与学习和知识理解应用的“深度学习”模式,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人们积极探索深度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场景和途径。

一、图式与深度学习

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也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原本是康德提出的哲学概念,后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改良后变成心理学概念,并由此提出著名的“发生认识论”。如果头脑中没有图式,即使理解了字面意思,也无法理解其内在含义。

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概念源于1976年,美国学者FerenceMarton和RogerSaljo联名发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浅层学习对应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中知道、领会的认知水平,通过外动力促使学习知识的重复记忆、简单描述、强化训练,属于低阶思维活动;深度学习对应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中应用、分析、綜合、评价的认知水平,主动参与学习和知识的理解、应用,属于高阶思维活动。

图式实际上是关于知识的认知结构,它与学习的关系极为密切。深度学习的过程是在旧图式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正,构建新图式的过程,深度学习相关理论经过多年的研究已进入了稳定发展的实践应用阶段,各学科都努力探索在教学中使用深度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学案与深度学习的联系

学案是中国教育教学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学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己探究”的精神,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巨大潜力。但是学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率并不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师以传授的方式展开教学工作,教师不会耗费精力系统性地,结构性地设计学案,学案知识呈现碎片化,最终沦为练习题。

学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材料,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这与深度学习的运作机制是一致的,深度学习的重点并不是知识内容本身难度,而是在于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者对知识内在逻辑的理解和构建。

从教学目标来看,学案中学习目标的制定离不开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而深度学习直指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系统的最高层次,高级认知技能水平。二者本质上是相通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案教学合一的特性,一份合格的学案可以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课后的“练案”。以深度学习理论为背景设计的学案,将会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养成。

三、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案设计策略——以“考试焦虑的自我调适”为例

(一)关注生活经验,导向深度学习

教育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在设计学案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环境入手,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唤醒学生脑海中已有的直接经验,在此图式的基础上修正,从而形成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的图式,将新知识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通过间接经验为支点进行深度学习,间接经验为学生提供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结构,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例:在《考试焦虑的自我调适》课程的引入环节,通过音乐放松的方式引导学生再体验重大考试的情境,完成学案内容“你曾经在重大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体验过下面哪些感受?”小组内分享个人经验,完成学案内容“你的朋友们体验到哪些不一样感受?请将你们的感受分类,哪些是属于生理反应?哪些是心理反应?哪些是行为反应?”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了解到考试焦虑的表现。

(二)优化问题设计,推动思维发展

以问题设计为载体,深度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把知识融入问题设计中,把核心知识(重点、关键点、易错点)转化为核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已有图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修正旧图式,形成新的图式的构建,再将新图式运用到新的问题解决中。

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存在着差异性,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整体学生的认识水平,也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同类问题解决的变式学习,表现为同一类问题在情境条件、解题方法方面的变化或者是对同一事物(问题)的多侧面思考,多视角形成各侧面的子问题。

例:在理解考试焦虑水平和考试成绩直接的关系时,通过层层设问,引出倒U曲线。学案内容:

“1.刚刚你们描述,都是考试焦虑带来的消极表现,请思考一下,在即将面临考试的压力下,人们会做出哪些积极的行为?

2.为什么有时候考试焦虑让人们体验到如此强烈的负性情绪并表现出消极行为?有时却可以引发积极的行为?

3.请绘制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图。”通过绘制倒U曲线,让学生了解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考试成绩,过度焦虑才会影响焦虑。此时,学生自然会希望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焦虑程度如何,是不是属于过度焦虑。学案中提供考试焦虑自评量表,计算方法,结果说明,学生可以完成自我测评。

(三)构建知识结构,形成认知网络

学生认知结构生成和发展以知识结构的掌握与理解为前提和基础。知识结构,是将学习材料概括化或结构化整理,帮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快速而清晰理解后续所学新知识的逻辑,并将新的知识融入个人知识结构。用连贯的知识链条有助于的学生理解和记忆。具体包括知识组合、知识呈现形式及知识学习路径等要素,是根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或某一问题(概念、原理、规则)等知识要点形成的“主题式”或“问题式”知识结构。学生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会加速新知识的迁移和理解。

教师是构建知识结构主体,负责整合各种知识内容。首先要对知识识别和判断,将知识的难易分类,由简单知识入手,分层递进到难的知识;辨别哪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创设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预留开放性空间提供给学习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设小组合作的协同学习形式;深度学习内容要与已有经验,已有知识相联系;知识结构要匹配学生已有认知结构,遵循学生认知结构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

例:考试焦虑的自我调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不同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不同,即使有些同学焦虑表现相同或者相似,但应对方法也可能大相径庭。心理调适既有共性方法,个体间又存在巨大的差异。此时配有学案的小组讨论和分享,可以达到心理调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学案内容:“1.针对小组内部出现的各种考试焦虑表现,请小组成员讨论分享并提供两种以上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处理方法(小组成员经过实践,亲测有效)。2.结合学案第一部分考试焦虑表现和考试焦虑测评结果,判断自己考试焦虑状态是否需要调适。3.如果你的考试焦虑状态需要调适,参考小组成员的经验,你会选择哪种方式进行调整和改善?”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巡视各小组的讨论进度和内容,及时给予调适方法的补充和引导。

(四)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类信息触手可及,思维能力才是核心。高阶思维能力更适应现代社会对需求,学习者要能够具有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和覺察事物的内在逻辑的能力,在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反思,具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多元创新的思维。

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思维的发展。学案学习目标的设定包含高阶思维的培养;合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思维跳跃做铺垫和准备;有技巧的设问和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深化。

第2篇: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

在许多职场极端事件的背后,是广泛存在于职场的工作压力,尤其是在当今的商业社会。如果每个职场人以及公司的管理层能够对工作压力有多一些的了解,也许就能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将由工作压力导致的伤害降到最小。

工作压力分好坏吗?

“工作压力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论。

“过去被认为是危机模式的工作负荷如今已司空见惯。”――詹妮弗•拉博斯 (美国Workforce杂志执行副主编)

工作压力和因此而产生的焦虑是绝对负面的吗?不是。

有没有正面工作压力和积极的焦虑存在?有。

压力是外在的,而对我们造成伤害的是由压力导致的过度焦虑。焦虑是我们对危险情况的一种自然防御,有助于我们迅速而有效地做出反应。因此,由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是健康的反应。

最初随着焦虑的增加,绩效也会同时提高。心理学家亚当•菲利普斯说过“不怯场,就不会有精彩的表演”。但是当焦虑达到特定的临界点时,积极焦虑便成了不良焦虑,同时也开始对绩效产生负作用。

因此,工作压力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找到焦虑程度的最佳平衡点。这样既可使绩效达到最佳,又可避免不良的过度焦虑危害个人和团队。

是什么导致了不良焦虑?

当我们觉察到周围环境中的威胁并感到脆弱无助,无力控制自己的处境时,烦恼和焦虑往往会增加。脆弱性增加的感觉使我们夸大威胁,以至于在心里将小问题变成一场噩梦;能力下降的感觉会使我们低估或忽略自己所具备的抵御威胁的力量;焦虑的增加妨碍我们做出理性的决策,因而无法采取积极的措施去解决问题。

不良焦虑产生的原因常常不是实际的威胁,而是人们设想的危险。在焦虑情绪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去设想一些不太可能发生的危险处境。

在工作中形成的障碍因素,着实令人生畏:将员工当作机器人对待;使用技术性沟通取代人际间的直接交流;鼓励竞争,互相保留信息,而不是与大家分享信息;将员工分隔在各自的工作间里;给员工增加额外工作,造成工作超负荷;时限、压力和竞争迫使员工总在伏案工作,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最终造成生产率的下降。

两种联系,减轻脆弱感

这里的联系是指自己对某个比自己更大的事物的从属感。比如在工作场所,它表现为这样一种感觉:个人既是公司的一部分,也是部门的成员,同时又是团队的一分子,大家需要相互协作。另外,联系也表现为与朋友、伴侣共同享受生活,或者去参与所热爱的活动等。

然而,科技的迅猛发展让我们逐渐失去了联系感,不仅在生活中,职场中也同样如此。我们坐在相邻的格子间里,与同事分隔开来,我们通过电子邮件、语音邮件和传真进行交流,却很少能真正一对一地在电话上交谈,更不用说当面交流了。由于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我们甚至不再亲自跑去调研、访谈,就可以获取完成项目所需的资料。

在工作场所中,有两种联系非常重要:与同事的联系和与使命的联系。

与同事的联系。比如午饭时间,与新来的同事坐到一起,问问他们的工作、家庭或兴趣爱好,当人们看到有人对自己感兴趣时,通常会很高兴。

与使命的联系。如在工作上,关心所在团队的项目或公司的使命,有助于员工感觉到密切的联系,就像跟同事分享信息一样。当感到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可以任意调换的小螺丝钉时,员工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作为主管,激发这种联系精神,能够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作为员工,关心公司的使命有助于将消极的焦虑转化为积极的活力。

这两种联系结合在一起,能够在工作中产生一种集体感,这对于促进全体成员的健康幸福和提高工作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步法,打破消极压力循环

通过四步法,可以打破消极压力循环,从而能够更清晰、更客观地观察问题,找到改善局面或解决问题所需采取的积极措施,并迅速减轻焦虑。

停止。一旦感到有压力的苗头,就立刻对自己说“停止!”例如,正当你要完成第二天演讲的PPT时,电脑突然死机,你的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潮水般的焦虑感,满脑子都是失败的提示:“演讲会失败,我要完了,我会被解雇!”这时必须阻断这些信息,不让自己“听到”。对自己说“停!”然后再将这个字重复两遍:“停!”“停!”

深呼吸。深呼吸一下,让空气充满自己的胸腔。屏住呼吸 8 秒钟,然后缓慢地呼气。深呼吸可以帮助克服令人屏息的压力倾向,同时,专注地呼吸也促使你换一种方式应对压力。

反思。通过打破压力模式并借助深呼吸为自己提供能量,接下来就可以去关注真正的问题了,即压力的起因。通过反思自己对压力的反应,你可以着手区分不同层次的想法,将理性的压力反应同不理性的压力反应,以及客观情况和受到焦虑影响的歪曲理解区分开来,更加平静和实事求是地看待实际情况。

选择。最后,你就可以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例如,在重新启动电脑后,你可能会发现几乎没有丢失什么东西,或者即使丢失了一些材料,在演讲中,你仍然可以通过传统的口头方式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这样,通过确定选择方案,使自己有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将一个似乎是灾难性的问题变得可以控制和管理。

第3篇: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 听力焦虑 原因分析 听力策略

随着对听说能力的重视,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英语听力课。然而,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听力技巧训练,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听力焦虑。听力焦虑是一种在英语听力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听力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了解焦虑概念,尝试分析听力焦虑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缓解听力焦虑程度,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一、焦虑的概念

焦虑情绪是听力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情感障碍。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由外语学习的特殊性质而引起的课堂语言学习相关的自我意识、观念、情感等密切相关的焦虑情绪。[1]美国心理学家Horwitz认为:“焦虑与语言学习的诸多方面会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对听说两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2]英语听力焦虑被认为是“英语学习接受者由于对听力信息的理解担心产生误译、信息处理不足或不能及时调整的一种心理紧张和恐惧感”[3]。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语音辨析、词汇积累和听力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在听力训练中更易于产生听力焦虑感。因此分析听力焦虑产生的原因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对听力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焦虑原因分析

听力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习者认为自己不能克服障碍完成任务而产生的。

1.听力材料的原因。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听力焦虑程度。当听力材料难度很大程度上超过学习者现有水平,他们会产生畏惧心理,排斥挑战,从而产生焦虑情绪。部分教师为了丰富课堂内容,会选取许多国外原声听力材料作为课堂内容,忽视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非专业性和实际英语听力水平。当学习者暴露在较快的语速、陌生的单词和复杂的句型环境中时,易产生听力焦虑。

2.听力策略的原因。在听力课堂上,常易于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戴着耳机从头听到尾不做笔记,却在那抓耳挠腮;第二种情况是另一部分学生从头到尾一直不停记笔记,生怕会漏听或是漏写了一个单词。这两种情况从侧面表现出学生缺乏听力策略的训练。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不预览内容就直接进行听力训练,听到一处信息点就立即做题,缺乏对信息词的敏感度。虽然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介绍一些常见的听力技巧,如:内容预测、信息词捕捉和速记等,但由于缺乏专项训练,大部分学生对此并不重视。

3.教师教学态度原因。在听力课堂上,部分教师容易陷入听材料—对答案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和情感因素。在核对问题时,教师一般采用抽点的方式回答问题,对不能给出答案或答案不正确的学生,给予直接的评价,这样往往更容易使学生处于紧张的气氛中,增加学生的焦虑感。学生均具有向师性,对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十分在意,当教师对学生做出负面评价时,学生易于产生害怕同学嘲笑和担心教师放弃自己的焦虑情绪,从而不能集中精力关注听力训练。

三、降低听力焦虑感的策略

1.选择适合的听力材料。合适的听力材料能有效降低听力焦虑,提升听力理解能力。在选择材料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关注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在难度上,应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拿捏好材料的难易程度,应既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根据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教学选材中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实现到下一发展阶段的发展。在备课中,教师应尽量挑选与学生专业相关或考试相关的听力材料,激发其听力兴趣,从而克服听力焦虑,同时对于听力材料难度应进行区分,了解学生对听力材料产生焦虑的原因,究竟是语速还是词汇或者是句型,这样选择出来的听力材料更易于降低听力焦虑,对学生听力能力的提升更具有效性。

2.加强听力策略训练。听力策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内容,有效地降低焦虑程度。在英语教学中,听力技巧主要包括:内容预测、信息词捕捉、关键词记录和内容检查。根据听力训练的特点,以上听力策略可以运用在听力过程的三个阶段。一是听力准备阶段:通过预览题目,了解文章所涉及的内容,锁定相关背景下的信息和单词,激活学习内容,减轻听力压力,优化听力效果。二是听力过程中:通过关注和记录信息词、首尾句,把握文章的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找到重点内容,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三是听力答案核对阶段,通过核对答案的拼写顺序和语法逻辑,能较好地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3.重视教师评价的艺术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焦虑程度,因此教师在讲评时应该注重评价的艺术性。首先,教师应当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感染学生,让其放下心理负担,轻装上阵。第二,教师在核对答案时,应给予适当提示,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避免直接纠错,每错必纠,保证学生顺畅表达,思路完整。第二,微笑面对学生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和肯定,多用幽默的语言组织和评价学生,多作出对学生的肯定评价。这样把可能引起学生焦虑情绪的教师因素降至最低。[3]

四、结语

英语学习焦虑和听力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英语学习焦虑水平越高,听力焦虑水平也高,英语学习焦虑水平、听力焦虑水平与学生听力成绩均呈显著的负相关。[4]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听力焦虑给听力训练带来的阻碍,运用适宜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缓解听力焦虑感,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听力理解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根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22-126.

[2]Horwitz,E.k,M.B.Horwitz & J.C.Foreign Languang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2):125-132.

第4篇: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 环保 技术创新 方法

    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炼焦用煤炭资源基地,也会使山西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基地。2000年世界焦炭贸易量2510万吨,中国出口1520万吨,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60%。其中,山西焦炭出口占中国焦炭出口量的80%,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48%,山西焦炭是世界焦炭行业的龙头,其焦炭产量占到全国的40%,约占世界焦炭产量的20%,焦炭出口量占全国焦炭出口量的80%,并且天津口岸的山西焦炭价格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基准价。可见焦炭对于整个山西省的重要性。而进行煤炼焦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焦炉煤气,如何有效环保的对焦炉煤气进行回收利用,如何对新上项目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价,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对待上新项目的环保性能、经济性能进行评价,从而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使我们所关心的。

    一、NPV评价方法

    净现值法(NPV):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我们知道传统的项目评价中对于投资决策分析而言,主要是采用这种净现值法,这种方法也曾经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资本资产投资管理学院的DondleL.MeeDer提出并且利用这种方法用于投资决策具有严重局限的概念中,因为它是以投资决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还原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项目的投资在市场条件恶化时,能够以某种方式还原,如果不能还原,则是一个要么投资,要么永远都不投资的决策,而如果公司现在不进行投资决策,那么它将永远失去投资机会。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净现值法利用现值可加性原理,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演绎计算,应该是一种最理性、最科学的分析方法,是投资决策分析中的法宝。

    但是就我们所要研究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决策而言,净现值法只是用于静态的投资项目分析,对于动态的多投资阶段的项目显得有些不足,得到的评价结果势必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焦化产业中的焦炉煤气利用技术的选择与比较中,关键是如何确定折现率,这也是一大难题,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这不得不依靠我们的主观判断,其道理就像任意多的已知数与一个未知数相加其结果还是未知数一样简单,在净现值为零的情况下,向左向右稍微调整某个因素,净现值就能变成或正或负。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的产生过程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和特点。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气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对于单一焦化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焦炭生产和销售。而对那些利用焦炉煤气生产其他工业产品是由于国家环保政策法规的要求,故其计算时,当其净现值为零或者是负数时,也都可以投资。但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投资需要新的算法和条件,这也就是本文最终所要传达的信息。

    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实物期权分析法是指企业或者是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决策时尚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期权)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的方法。麻省理工学院FaimoK.Lamalain分析:如果投资者对某个投资项目进行首轮投资后,若该项目盈利前景良好,将能降低投资者进行第二轮投资的成本,而如果第一轮没有投资,今后想再投资该项目或进入该投资领域就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在进行投资时还要考虑应用动态规划中的整数规划进行投资时机的选取。可以看出,期权法强调了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投资资金往往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投入先期部分资金,生产销售该产品,同时继续对产品的性能、技术进行研发和改进,这可以减少投资者的潜在损失,其价值远远大于一次性投入的情况。这种方法就是针对项目的发展动态过程,根据项目开始投资后,管理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关于项目进程和最终产品市场特征的信息。后继的商业化过程是在前期的成功基础上实施的,是可以选择的;当新的信息不断到达,项目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逐渐消失时,管理者可通过修正最初投资策略,提高项目的价值和限制损失。如果项目成功,企业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如果不成功,企业至多也是损失项目投入的沉没成本,相当于期权的成本。

    对于期权定价模型而言,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中,只有以焦炉煤气作原料生产甲醇这项技术可以进行下一步投资,可以利用甲醇为原料生产甲醛、聚甲醛、醋酸等化工产品。而其他的投资项目成为最终的消费品。期权的投资前提是筹资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在实践中难免有种种困难。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们在进行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中不能够简单的依靠一种投资决策方法。

    三、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

    灰色理论概述与于1982年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所提出。邓教授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清清楚楚的白色系统,又非一无所知的黑色系统,而是略知一二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以往用白色的思想处理问题,要找到因素间明确的映射关系,然而确定性作用原理在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的等领域都没有物理原型,虽然能知道某些因素,但很难明确全部因素,更不可能建立明确的映射关系。比如影响物价的许多因素,如心理预期、政府导向等是无法量化的。一些可以量化的数据又缺乏详细的资料,因此对物价的定量预测具有一定难度,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只将可以得到数据的因素考虑进去,必然带来预测结果的不准确。就白色系统常用的回归分析工具而言,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其缺点。比如:要求样本有大容量,是正态分布,平稳过程才能得到统计规律,计算工作量较大,不容易分析复杂系统等等。而对于以上困境,灰色理论应运而生,它处理问题另辟蹊径,不是找概率分布,求统计规律,而是用生成的方法求得随机性弱化,规律性增强的新数据序列。这一新的数据序列既能体现原数据序列的变化趋势,又消除了其波动性,它可以较好的解决某些参数已知,某些参数未知的系统问题。

    在我国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上既有新的技术也有些不被淘汰的旧技术,当然对于现在的生产而言,这些技术是相当成熟的,而要将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有效结合不是件容易得事情,更何况环保技术创新项目的投入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需要我们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这就涉及了灰色系统关联评价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在对白黑两种情况的考虑是相当充分的,即使实际中技术和经济都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也是能进行相应决策分析的。就焦炉煤气的利用上来说,可以根据项目的各种经济性参数和项目的技术参数来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四、结论

    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研究现状,我们在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进行单一的项目评价时,如果考虑的因素不是很多,可以采用NPV方法来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可是这种方法又不能摆脱静态性,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项目的投入具有动态性,可以提高决策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一个项目的开发时,如果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那么影响我们做出最终投资决策的就不能用NPV方法进行简单的评价,必须借助于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综合评价来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决定我们待上项目的未来。

    通过对三种评价方法的说明,结合文章的背景,山西的焦化产业环保技术创新项目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投资性指标,还要考虑到技术投入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只有将这三者考虑周全,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结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这也是作者今后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利用净现值法和实物期权方法对经济性指标进行先评价,然后通过这一步整理好的经济参数与技术指标、环境保护指标进行结合,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待上投资项目进行最终综合价值的评价,依据综合价值最高原则可以选择出优先进行开发的投资项目。这样就实现了我们的决策分析。

    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将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不光考虑项目的经济特性、也要考虑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环境保护特性。充分利用项目评价中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工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法灰色系统关联理论只是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今后将其他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再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结合数学模型来分析这种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等: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叶义成等: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马 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5篇: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环保技术创新方法

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炼焦用煤炭资源基地,也会使山西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基地。2000年世界焦炭贸易量2510万吨,中国出口1520万吨,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60%。其中,山西焦炭出口占中国焦炭出口量的80%,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48%,山西焦炭是世界焦炭行业的龙头,其焦炭产量占到全国的40%,约占世界焦炭产量的20%,焦炭出口量占全国焦炭出口量的80%,并且天津口岸的山西焦炭价格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基准价。可见焦炭对于整个山西省的重要性。而进行煤炼焦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焦炉煤气,如何有效环保的对焦炉煤气进行回收利用,如何对新上项目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价,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对待上新项目的环保性能、经济性能进行评价,从而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使我们所关心的。

一、NPV评价方法

净现值法(NPV):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我们知道传统的项目评价中对于投资决策分析而言,主要是采用这种净现值法,这种方法也曾经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资本资产投资管理学院的DondleL.MeeDer提出并且利用这种方法用于投资决策具有严重局限的概念中,因为它是以投资决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还原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项目的投资在市场条件恶化时,能够以某种方式还原,如果不能还原,则是一个要么投资,要么永远都不投资的决策,而如果公司现在不进行投资决策,那么它将永远失去投资机会。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净现值法利用现值可加性原理,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演绎计算,应该是一种最理性、最科学的分析方法,是投资决策分析中的法宝。

但是就我们所要研究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决策而言,净现值法只是用于静态的投资项目分析,对于动态的多投资阶段的项目显得有些不足,得到的评价结果势必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焦化产业中的焦炉煤气利用技术的选择与比较中,关键是如何确定折现率,这也是一大难题,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这不得不依靠我们的主观判断,其道理就像任意多的已知数与一个未知数相加其结果还是未知数一样简单,在净现值为零的情况下,向左向右稍微调整某个因素,净现值就能变成或正或负。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的产生过程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和特点。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气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对于单一焦化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焦炭生产和销售。而对那些利用焦炉煤气生产其他工业产品是由于国家环保政策法规的要求,故其计算时,当其净现值为零或者是负数时,也都可以投资。但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投资需要新的算法和条件,这也就是本文最终所要传达的信息。

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实物期权分析法是指企业或者是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决策时尚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期权)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的方法。麻省理工学院FaimoK.Lamalain分析:如果投资者对某个投资项目进行首轮投资后,若该项目盈利前景良好,将能降低投资者进行第二轮投资的成本,而如果第一轮没有投资,今后想再投资该项目或进入该投资领域就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在进行投资时还要考虑应用动态规划中的整数规划进行投资时机的选取。可以看出,期权法强调了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投资资金往往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投入先期部分资金,生产销售该产品,同时继续对产品的性能、技术进行研发和改进,这可以减少投资者的潜在损失,其价值远远大于一次性投入的情况。这种方法就是针对项目的发展动态过程,根据项目开始投资后,管理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关于项目进程和最终产品市场特征的信息。后继的商业化过程是在前期的成功基础上实施的,是可以选择的;当新的信息不断到达,项目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逐渐消失时,管理者可通过修正最初投资策略,提高项目的价值和限制损失。如果项目成功,企业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如果不成功,企业至多也是损失项目投入的沉没成本,相当于期权的成本。

对于期权定价模型而言,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中,只有以焦炉煤气作原料生产甲醇这项技术可以进行下一步投资,可以利用甲醇为原料生产甲醛、聚甲醛、醋酸等化工产品。而其他的投资项目成为最终的消费品。期权的投资前提是筹资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在实践中难免有种种困难。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们在进行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中不能够简单的依靠一种投资决策方法。

三、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

灰色理论概述与于1982年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所提出。邓教授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清清楚楚的白色系统,又非一无所知的黑色系统,而是略知一二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以往用白色的思想处理问题,要找到因素间明确的映射关系,然而确定性作用原理在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的等领域都没有物理原型,虽然能知道某些因素,但很难明确全部因素,更不可能建立明确的映射关系。比如影响物价的许多因素,如心理预期、政府导向等是无法量化的。一些可以量化的数据又缺乏详细的资料,因此对物价的定量预测具有一定难度,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只将可以得到数据的因素考虑进去,必然带来预测结果的不准确。就白色系统常用的回归分析工具而言,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其缺点。比如:要求样本有大容量,是正态分布,平稳过程才能得到统计规律,计算工作量较大,不容易分析复杂系统等等。而对于以上困境,灰色理论应运而生,它处理问题另辟蹊径,不是找概率分布,求统计规律,而是用生成的方法求得随机性弱化,规律性增强的新数据序列。这一新的数据序列既能体现原数据序列的变化趋势,又消除了其波动性,它可以较好的解决某些参数已知,某些参数未知的系统问题。

在我国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上既有新的技术也有些不被淘汰的旧技术,当然对于现在的生产而言,这些技术是相当成熟的,而要将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有效结合不是件容易得事情,更何况环保技术创新项目的投入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需要我们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这就涉及了灰色系统关联评价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在对白黑两种情况的考虑是相当充分的,即使实际中技术和经济都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也是能进行相应决策分析的。就焦炉煤气的利用上来说,可以根据项目的各种经济性参数和项目的技术参数来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四、结论

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研究现状,我们在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进行单一的项目评价时,如果考虑的因素不是很多,可以采用NPV方法来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可是这种方法又不能摆脱静态性,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项目的投入具有动态性,可以提高决策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一个项目的开发时,如果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那么影响我们做出最终投资决策的就不能用NPV方法进行简单的评价,必须借助于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综合评价来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决定我们待上项目的未来。

通过对三种评价方法的说明,结合文章的背景,山西的焦化产业环保技术创新项目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投资性指标,还要考虑到技术投入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只有将这三者考虑周全,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结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这也是作者今后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利用净现值法和实物期权方法对经济性指标进行先评价,然后通过这一步整理好的经济参数与技术指标、环境保护指标进行结合,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待上投资项目进行最终综合价值的评价,依据综合价值最高原则可以选择出优先进行开发的投资项目。这样就实现了我们的决策分析。

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将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不光考虑项目的经济特性、也要考虑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环境保护特性。充分利用项目评价中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工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法灰色系统关联理论只是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今后将其他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再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结合数学模型来分析这种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等: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叶义成等: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6篇: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无法忍受不确定;预期性焦虑;抑制性焦虑;创新行为;积极拖延

中图分类号:F2729;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11-0044-04

Effect of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on Innovative Behavior under Task Urgency

——Moderating Role of Active Procrastination

ZHANG Min

(School of Business,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325035)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active procrastination as moderator into the effect of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IU)on innovative behavior through situational experi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active procrastin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personal innovation behavior, while IU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innovation behavior. At the same time, active procrastination has negative moderator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spective anxiety/inhibitory anxiety and innovation behavior. It can supply an empirical support for project managers to help employee enhancing the 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which then provides strong supports for innovation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prospective anxiety; inhibitory anxiety; innovation behavior; active procrastination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进程的不断加快,创新成为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而项目则成为实现创新行为的重要载体。由于个体对不确定情景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对不确定的耐受性亦存在区别,对创新这种高风险的经济行为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倾向。身处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人们更容易借助拖延行为来降低风险或回避焦虑情绪;然而,拖延就一定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吗?尽管已有学者证实积极拖延或许能够提高创新绩效,但这一结论是否对所有个体都具有一致的预测效力还不得而知。由于人们面对不确定性所表现出的情绪和行为都存在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会直接影响创新行为吗?一旦出现拖延行为,任务拖延在个体不确定耐受程度与创新行为之间是否起到特殊作用?随着业界对项目工期的日益关注,任务紧迫性下的拖延行为是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效率和创新协同的视角重新审视项目管理中的拖延行为,在尊重人性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挖掘拖延行为可能存在的积极作用,及时化解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促使个体有效开展创新活动并提高创新绩效。

二、文献回顾及假设提出

1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员工创新

个体在面临不确定事件时其情绪、认知和行为呈现出的消极反应被称为无法忍受不确定性(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简称IU) [1]。项目运作过程中,在没有过多考虑个体能否完成任务的情形下给决策和行动过程设定明确的时间界限,就会使个体产生任务紧迫感,这也是导致焦虑情绪的关键诱因。不确定性的存在会放大决策时的负面情绪,较之于低IU的个体,高IU的个体会高估未来不良预期的发生概率和成本,导致信息加工偏差并使决策能力受损,滋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表现出消极应对策略[2]。为了对IU进行测度,学者们相继提出五维度和四维度的观点,而Carleton等学者提出的包含预期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的二维度测量方法得到了学界认可,前者侧重考察IU的认知维度,涉及对未来事件不确定的焦虑;后者包括对不确定事件的抑制和经验,侧重考察IU的行为维度。预期性焦虑的存在促使个体主动寻求信息以降低不可预测性,抑制性焦虑则反映出个体在不确定情景下的认知和行为麻痹[3]。

创新本质上就是高不确定性、高风险、高难度、高回报和低成功率的事件,包含想法的产生、推动和实施等一系列非连续活动的组合[4]。不确定状态存在的时间会对不确定结果带来的负面情绪起到放大作用,IU则能够预测决策者对不确定情景的敏感度,进而间接决定了个体对高风险创新行为的选择倾向,高IU的个体将对创新呈现出更显著的情绪规避[5]。本文借鉴Carleton等的观点[3],认为IU包含预期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两个维度,且IU与创新行为负相关。基于此,做出如下假设:

H1:预期性焦虑程度越高,个体表现出来的创新行为越少。

H2:抑制性焦虑程度越高,个体表现出来的创新行为越少。

2拖延与员工创新

拖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个体推迟或完全回避,个体必须承担的责任和行为就被认为是拖延,作为一种典型的反生产行为,会对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而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方法也被认为是应对拖延的有效策略。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对拖延做出了积极的解释, Van Eerde等学者就把拖延视为管理消极情绪或酝酿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个体对任务进行深思熟虑的思考有利于产生一个更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法;不仅可以帮助避免不必要的冲动行为,甚至被认为是一种精明的、有远见的决策,能够帮助拖延者更好地控制消极情绪[6] 。在此基础上,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的概念被提出,学者们认为消极拖延与消极行为和低绩效相关,积极拖延则可在时间压力下产生强烈动机,反而能够更有创意地完成任务,尤其是具有创造性的个体更需要时间去思考和酝酿并表现出积极拖延行为[7]。由于日常计划行为、对长期计划的信心程度和时间控制感已被证实与创新行为呈正相关[8],而积极拖延能够帮助个体增强对计划的信心程度和时间控制感,积极拖延与个体创新行为的实施理应存在某种关联。基于此,做出如下假设:

H3:积极拖延有利于个体实施创新行为。

3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积极拖延

积极拖延是通过刻意营造一种任务紧迫性下的压力感,以促使个体在压力下高效、有创意地工作,鉴于时间压力与创新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任务紧迫性下的积极拖延者相信自己会如期完成任务,这种适度的时间压力可能成为挑战性的压力源,帮助员工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和实施创新行为[9]。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存在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直接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而情绪已被证明是影响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10]。由此可见,如果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关联,焦虑情绪可能是两者之间的纽带,对个体焦虑情绪的调节能够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而积极拖延者有能力及时圆满地完成任务并保持积极情绪。本文预测积极拖延通过对个体情绪状态的调节进而对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基于此,做出如下假设:

H4:积极拖延对预期性焦虑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H5:积极拖延对抑制性焦虑与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1.实验对象和实验步骤

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直受到争议,但由于学业中的拖延行为最为典型,且创新任务的完成便于识别和观测,因此,本文选取湖北和浙江两所高校工商管理类的大学三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内容则依托目前高校常见的ERP沙盘实训项目展开。为了体现任务紧迫性的要求,便于对积极拖延展开控制,本文对实训项目定任务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进行限制,并在关键控制点对被试的实际体验进行问卷测评。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前的准备

对实训项目的内容和进度进行设计。选择相同专业相同年级的学生随机组成团队,尽可能避免个体差异和任务内容差异对实验测评的影响。为了消除情绪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实训开始前和结束前分别对学生进行情绪测评。

(2)编制实训项目执行计划

根据过去开展ERP沙盘实训的教学经验,将整个项目分解为8个任务,每个任务的期望完成时间均为4课时,且任务5、6、7、8为关键任务。借鉴Weening的观点,把无时间限制条件下被试者决策时间分布的中位数或平均数的50%(2课时)作为任务紧迫条件下的决策时间[11]。

无积极拖延的项目执行方案:

为了帮助被试更好掌握实训规则,任务1、2、3、4的计划完成时间保持4课时不变,将任务5、6、7、8的计划工期减半为2课时,按照Goldratt提出的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12],削减总工期的一半即4课时作为项目缓冲置于整个实训项目结束之前,根据项目缓冲的消耗情况对实训进度人为施加控制。该方案下实训项目预期完工时间为28课时。

存在积极拖延的项目执行方案:

任务1、2、3、4的计划完成时间保持4课时不变,将任务5、6、7、8的计划工期减半为2课时,削减总工期的一半即4课时并分别放置于关键任务5、6、7、8开始之前。明确要求学生在开始关键任务前需要运用1课时对本运营年度执行策略进行详细规划,提出更具创意的执行方法并实施。该方案下实训项目预期完工时间为28课时。

在实训项目开始之前,将项目计划向被试详细告知。关键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师需要定期对所耗用时间进行提示,保证被试充分感受到时间限制带来的压力。

(3)开展第一阶段实验

第一阶段的实验于2011年10月开展,共98名同学参加。旨在通过探索性分析检验方案和问卷的可行性。这98名同学随机分为两大组集中参与实训,分别采用无积极拖延执行方案和存在积极拖延的执行方案。被试在完成任务4之后需填写无法忍受不确定程度问卷,实训项目结束后需要完成创新行为问卷。采用积极拖延执行方案的同学在开始任务8之前还需要完成积极拖延量表。另外,所有参与同学在实训开始前后均进行情绪评定。第一阶段获得有效数据94份。

(4)开展第二阶段实验

第二阶段的实验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开展,共218名同学参加。旨在通过验证性分析和假设检验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所有被试均采用积极拖延的执行方案,在实训开始前、后进行情绪评定且要求每个同学在完成任务4之后填写无法忍受不确定程度问卷,开始任务8之前需要完成积极拖延问卷,整个实训项目完成后还需要完成创新行为问卷。第二阶段获得有效数据211份。

2 问卷设计

本文采用Carleton等提出的IUS量表[3],该量表包含预期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两个子维度,可以很好地对个体的无法忍受不确定程度进行评价。以5分制评定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对不确定性的忍受程度越低。为了避免社会赞许性偏差,在问卷中加入了投射性问题进行控制。

TPS量表是最常见的一种用来评价学生拖延行为的量表,但积极拖延量表还未正式提出。借鉴Van Eerde的拖延量表[6],笔者设计了积极拖延量表对拖延动机和拖延倾向进行评价。个体创新行为自我评价则借鉴Scott 等开发的量表[4]。上述量表以5分制评定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积极拖延程度越高或者个体创新行为越多。

四、实验分析与结果

1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的量表均来自国外权威文献并结合第一阶段的实验情景进行改良,内容效度可以满足。预期性焦虑量表、抑制性焦虑量表、积极拖延量表和创新行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64、0886、0812和0788,均大于最低标准值07,量表所测变量具有较好的信度。聚合效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展开,所有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大于05,超过04这一最低水平,且在统计上达到显著;预期性焦虑量表、抑制性焦虑量表、积极拖延量表和创新行为量表的潜在变量的组合信度(CR)分别为0825、0834、0819和0842,大于07这一临界值;4个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 AVE) 分别为0713、0725、0714和0737,大于05这一临界值。三项指标均符合判断标准,问卷均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由于所有变量的测量均来自被试者自评,将问卷中所有条目做因子分析,在未旋转时得到的第一个主成分载荷量是1935%,Harman单因子检验结果表明共同方法变异并不严重,加之对数据进行了中心化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同源偏差。所有问卷在实验现场及时回收,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真实性。为降低被试自身情绪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文借助PANAS-R 量表[13]对两次实验前后个体情绪进行测评,卡方检验显示被试在上述两个时点均不存在显著的情绪差异,进一步说明实验具有较高的信度。

2.参数检验

通过第一阶段实验,确定了两种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将第一阶段收集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分析发现被试的IU未呈现差异水平(t=0619),而创新行为却差异显著(t=2952**),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积极拖延有益于个体实施创新行为,H3初步得到验证。

3描述性统计

对第二阶段实验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 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表1中预期性焦虑与抑制性焦虑正相关,这与Carleton等的结论一致[3]。积极拖延与预期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均显著负相关,积极拖延越明显,个体的预期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程度越低。说明积极拖延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帮助个体降低不确定性感知;计划的制定可以使个体明确行动目的,缓和焦虑情绪,增强行动的信心,加强对未来的掌控感。预期性焦虑、抑制性焦虑与个体创新行为均显著负相关,说明无法忍受不确定程度越高,焦虑情绪越明显,个体越是对创新持规避态度,执行创新行为的可能性越小。积极拖延与个体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再次证实积极拖延有益于个体实施创新行为,H3进一步得到验证。

4层次回归分析

本文定位于个体层面,选取性别、年龄为控制变量,个体创新行为为因变量,预期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为自变量,对积极拖延的调节作用进行层次回归检验(表2)。M1说明控制变量(性别、年龄)对创新行为没有影响;M2说明预期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对个体创新行为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H1和H2得到验证;M3的解释力优于M2,积极拖延与个体创新行为正相关且关系显著,H3得到验证;M4中引入交互项后,交互项与因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积极拖延对预期性焦虑/抑制性焦虑和个体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H4和H5得到验证。为进一步探索调节效应,以积极拖延的均值为界,将大于等于均值的样本数归为高积极拖延组,小于均值的样本数据归为低积极拖延组,分别绘制预期性焦虑、抑制性焦虑与个体创新行为的交互作用图。图2a为积极拖延对预期性焦虑与个体创新行为的调节作用,图2b为积极拖延对抑制性焦虑与个体创新行为的调节作用。对比发现,积极拖延在预期性\抑制性焦虑与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均起到了负向的调节作用,相对于高积极拖延,低积极拖延情况下的负向调节程度更弱,说明主动的、有计划的积极拖延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无法容忍不确定对个体创新行为的消极作用。此外,积极拖延对抑制性焦虑与个体创新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更敏感,说明积极拖延获得的有利信息可以直接对预期性焦虑产生抑制。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首次尝试将任务紧迫性下个体对不确定环境的认知与行为上的拖延从理论上进行了整合,对个体创新行为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绪规避和拖延现象重新加以审视,得到以下结论:积极拖延有利于个体实施创新行为,虽然个体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感知会对创新行为带来负面影响,但积极拖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消极作用。尽管个体在面临不确定事件时其情绪、认知和行为呈现出的消极反应在所难免,但管理者依然可以通过实施积极拖延策略,帮助增强对不确定性的耐受力,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创新信念。情景实验说明,任务紧迫下一味压缩工期可能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对于创新行为的激励并无多大益处;而有规划地引导积极拖延,却能够在兼顾效率的同时有效促使个体实施创新行为。下一步的研究可以将任务紧迫性的强度细化,使得上述结论更具备可操作性。

另一个贡献在于完善了项目管理的缓冲控制机制,为缓冲的设计、监控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缓冲是保证项目进度计划如期进行的有效措施,Goldratt建议对任务工期进行50%的消减,再通过置于关键任务之后的项目缓冲保护计划稳健性[12]。之后的学者对缓冲设置方法加以改良,考虑了更多与项目属性、资源特性相关的评价指标并对缓冲设置过程进行优化,但这些研究都默认将缓冲放置于任务之后。当然,也有一些研究赞成将缓冲前置,认为缓冲前置能够更好地挖掘行为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机遇[14]。本文发现,如果积极拖延有助于收集创新所需的信息、整合资源制定行动方案,则积极拖延能够帮助个体减缓对不确定的焦虑,有利于个体积极实施创新行为。该结论不仅为缓冲前置的可行性再次提供佐证,也更为充分地考虑了个体面对不确定情景时的行为反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Dugas M J, Hedayati M, Karavidas A.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vidence of Biased Recall and Interpretations[J].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2005,29: 57-70

[2]张国华,戴必兵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2):124-130

[3]Carleton R N, Mulvogue M. Thibodeau M A, Increasingly Certain About Uncertainty: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Across Anxiety and Depression[J].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012,26: 468-479

[4]Scott S G, Bruce R A.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 A 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37 (3): 580-607

[5]Luhmann C C, Ishida K, Hajcak G.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 and Decisions About Delayed, Probabilistic Rewards [J]. Behavior Theory, 2011,42: 378-389

[6]Van Eerde W. Procrastination at Work and Time Management Training [J].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3,137: 421- 434

[7]Chun C, Jin N C, Angela H. Rethinking Procrastination Positive Effects of Active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n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 [J].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5,145 : 245- 265

[8]Zampetakisa L A, Bourantab N, Moustakisa V 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Creativity and Time Management[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010 ,5 : 23 – 32

[9]Rodell J B, Judge T A. Can “Good” Stressors Spark “Bad” Behavio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Emotions in Links of Challenge and Hindrance Stressors With Citizenship and Counter Productive Behavior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9,6: 1438-1451

[10]Davis M A.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od and Creativity: A Meta-analysis [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9,108:25-38

[11]Weenig M W H, Maarleveld M. The Impact of Time Constraint on Information Search Strategies in Complex Choice Tasks [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02, 23(6): 689 -702

[12]Goldratt E M. Critical chain[M] North River Press, 1997

[13]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学位论文,2006

[14]张敏,陈荣秋不确定收益下关键链项目缓冲前置分配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4(4):54-59

收稿日期:2013-01-0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193)

第7篇: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 心理焦虑 调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107-01

社会在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加激烈,各种压力随之而来,人们心理焦虑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种焦虑也袭击着学生,尤其是九年级学生。为此,我们选取我校九年级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焦虑阴影,完成学业。调查发现造成学生心理焦虑因素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等方面。其中主观因素约占40%,客观因素约占60%。

一、心理焦虑是自酿的“一杯苦酒”

心理焦虑在很多情况下是学生自己造成的,就像一杯自酿的苦酒,使自己苦不堪言。主要表现为:1.坏习惯的不断养成。一部分学生在七八年级时学习被动,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重要,把老师和家长的嘱咐看成是一种负担,抱着在学校混天天的态度,养成了一身的坏习惯,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到了九年级学习起来感到更困难,不懂的问题既不敢问老师,又不好意思问同学,临近考试才知道着急,但已来不及。2.没有进取心,胸无大志。调查中发现部分同学缺乏进取精神,贪图享受,悲观消极。3.个人心理不健康。也有少部分学生成绩非常好却不愿意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以为耽误了学习时间,更不愿和其他同学交流,使自己的性格越来越孤僻,神经越来越敏感,唯恐自己落在别人的后面,时常紧张,甚至寝食难安,思想和行动越来越情绪化;少数学生以我为中心,个人意识特强,把老师和同学不放在眼中,脱离班集体为自身的心理焦虑埋下了种子;还有一部分学生青春萌动,物质上不断和别人攀比,在网上、电视、书中、社会上看见了一些不良现象或者所谓的时髦,不加思索地跟风;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或陷入早恋状态,无心学习……这杯苦酒让有的学生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

二、调适方法是治疗心理焦虑的“一剂良药”

科学的调适方法是治疗学生心理焦虑的一剂良药,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焦虑阴影,重新回到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我们做了一下尝试。

1.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心态,找回自信。让学生学会自我克制,把不利于发展的事自我归零;教会学生关爱自己,善待自己,释放自己:教育学生学会谦让,恭谦他人,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帮助他们学会在失败中成长。

2.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档案。个人基本信息资料的建立有助于教师和同学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学生;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有助于学生自身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学会成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级数,努力使自己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学生的自我评价档案和集体评价档案有助于学生修正自己的行为和目标,发展自我。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健康的身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利用每周星期二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包括集体收听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专家做考前心理辅导;班主任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个别辅导;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作用,对心理异常生随时进行心理疏导;加强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加强家、校、学生间的互动活动。充分利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契机,加强家、校、学生间的互动。

①开好班会。越是毕业班,班会越是重要,要坚持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会,有计划地安排好班会的内容,把班会的主题重点放在思想教育、心理指导和复习指导等方面。通过班会,不断给学生的思想加油,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②把班主任工作做“细”,做“勤”。班主任要细致入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勤与科任教师沟通,勤与学生互动,勤与家长联系利用双休和节假日,对班上的每位学生进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表现;间周五下午放学前邀请家长到班级参加联谊会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表现,共同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和生活,真正做到合三为一,及时进行阶段总结,认真分析得失,达到排除学生心理障碍的目的。

第8篇: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羽毛球 羽毛球教学 焦虑心理 女子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40-0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一羽毛球专选班女生。

2.研究方法

2.1文献综述:

本文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运动焦虑方面的资料与文献,关于运动焦虑的定义很多学者的认识很多,本文是从焦虑发生的原因、焦虑的分类、焦虑的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的,这为我们改进和提高女子在羽毛球学习中的效率和性格的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与参考。

2.2访谈法:

和容易产生焦虑的女学生进行交谈,探讨产生焦虑的心理原因。

2.3观察法:

观察在教学中女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表现。

二、女子羽毛球教学中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运动焦虑主要是由于大脑神经过度兴奋和紧张,引起心理和生理某些方面机能的暂时性失调,继而改变了神经对肌肉运动的控制和调节。学生在学习羽毛球技术过程中的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时而高涨,时而低落,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对结果考虑过多,对困难估计不足,脚步发软,没有手感和球感,情绪急躁,机会球把握不住,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又不能冷静思考采取对策。产生运动焦虑的主要原因有:高职女生年龄都在18――20岁,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学校偏远地区的学生多,受体育设施和条件的制约对体育了解很少,很难有机会参与和体会体育运动,使这些学生从小到大都很少锻炼,城里的学生由于在中小学阶段学校不重视体育课,女生自己也怕苦怕累也很少锻炼,导致女生的身体素质差和运动能力低。这是对学习羽毛球产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对策与途

1.主观原因解决对策与途径

1.1 加强女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其对羽毛球的正确认识

羽毛球动作技术一致性要求较强,不同性质的动作技术要素始终贯穿于每一动作结构中,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够较好地掌握,羽毛球练习动作单一、枯燥,而这些现象容易使女生产生怕苦、怕累的思想,进而表现出情绪低落,不愿意参与练习,这不利于她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在技术学习中必须对她们严格要求与正面思想教育相结合。学会鼓励自己坚持练习,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所教的技术,让内心获得愉悦。只有通过对女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懂得通过羽毛球学了能掌握羽毛球技能技巧外,还能锻炼体质,磨练意志品质,将来走向社会还能以球会友,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1.2 改善女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

女生的身体素质差和运动能力低是对羽毛球产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针对女生的实际生理状况,在课堂上采取强制性手段强迫女生加强锻炼,合理地运用学校的场地,体育器械增强其自身的身体素质,运动量安排一定要科学、形式要多样化,严格要求,不能有一丝通融情绪,让学生知道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难度技术动作。课后安排复习内容,下次上课抽查。在女生完成技术动作时,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不断鼓励。一旦成功完成一次,焦虑心理就会消除。多表扬她们,让她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动作。

1.3 缓解女生焦虑心理,激发其高涨的学习情绪

智力与体力相结合能缓解女生的焦虑心理,主要是消除主观原因带来的焦虑心理。在羽毛球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模拟练习是抑制焦虑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对动作的要求,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使其加强对技术动作的感知,当女生能轻松的完成时,就会有成功的体验,焦虑心理就会得到缓解,进而逐渐增加难度,就会使她们淡忘焦虑,始终保持成就感和满足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与练。

1.4培养女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羽毛球教学中要求女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且具有坚持性、自制性和果断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女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通过不断改变练习的形式,提高或降低动作的难度,提高动作练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注意的持久性来培养女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学习动作中,排除视觉因素,体会动作过程运动轨迹及肌肉用力的变化情况,增强对肌肉活动的感知能力,分辨正误技术之间肌肉活动的差异,从而降低由肌肉感知能力低引起的对动作感知不清所产生的焦虑心理。

2.客观原因解决对策与途径

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构成客观因素的主要原因。体育课是教学的一部分,有别于其他课程,既有体育本身的引领和教育作用,又有教师本身人格魅力的直接影响和教育意义,体育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优良的教育素养,更要有感召力,亲和性和时代气息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教育的感化和体育的感召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只有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个人素质,自如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针对女生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并且能在羽毛球教学中不断鼓励女生,使得女生对自己产生尊重、钦佩与信任,才能带动女生自觉进行羽毛球练习。

四、结论与建议

运动焦虑是影响女生羽毛球技战术水平发挥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女生在羽毛球学习中产生的焦虑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研究课题。广大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降低女生在羽毛球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焦虑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柳忠生.对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练习情绪因素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01).

[2]陆作生,孙松岩。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情感目标[J].中国学校体育,2000(04)

第9篇:焦虑的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网球;人格特征;运动表现;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4-0098-06

网球运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世界体坛,网球运动的高雅礼仪、高度的技艺性、技术的优美性、战术的合理规范性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球爱好者。随着竞技网球运动的快速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各项技战术也都得到空前的发展,比赛的规则也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得比赛过程更加激烈,比赛胜负的争夺更具悬念。

心理因素在网球比赛中起着中重要作用,有人说:竞技网球比赛可以看作是一种心理战。吉米,康纳斯指出,职业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表现有95%取决于心里因素,高水平网球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快速的步伐移动、完美的技术动作、先进的战术理念和强烈的比赛意识,当你具备了以上诸多要素时,你则需要稳定的心里状态和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来确保你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较少从心理层面来分析影响网球运动员成绩,较多的是停留在对技战术的分析研究。为此,对影响网球运动表现心理层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多变、反叛等特点,易动感隋、情感比较强烈,遇事容易激动,同时存在多种情绪状态,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可变性,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研究就更具效果和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9年全国青少年网球比赛的各个年龄段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整理、归纳并分析运动员人格特征、心境状态和运动表现的情况,提出研究假设。

1.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13份,回收率92.6%,其中有效问卷207份,有效率90%。其中男运动员114名,女运动员93名;一级运动员38名,二级运动员105名,二级以下运动员64名。通过对相关运动量表的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问卷的选择,采用国内相对实用准确的运动员专用测量量表,并进行信度检验。

1.2.3实地考察法前往北京(U-12)、潜山(U-16)、江门(U-14)三个青少年网球比赛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并和教练、运动员进行访谈,了解一些与本研究有关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便探讨运动员人格特征、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

1.2.5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比较、综合逻辑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3研究工具与施测

运用包括运动的基本情况、艾森克人格量表和网球运动表现组成的问卷,分别对不同分站赛的不同年龄组的运动员进行测验,当场收回问卷。其中艾森克人格问卷属于人格测验,评估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是由英国Eysenck HJ根据其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括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三个纬度和一个测谎量表(或社会掩饰性量表,L)。运动表现评价量表是Rees,T,Hardy,L,&Ingledew,D.K(2000)编制的《网球运动表现量表》,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共35个条目,该量表7个维度分别是方案的实施/执行、失去沉着、感到疲劳、决心、焦虑、流畅和有效的战术。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录入,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基本情况分析

人格是一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是由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价值观、愿望、情感和习惯以独特的方式结合的产物,是决定个体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著名的英国人格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每个个体的人格类型都是由三个基本维度构成,即内外向倾向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或倔强性,讲究实际),只是各纬度的表现程度有差异而已。还包括一个掩饰量表。

2.1.1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的性别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人格特征上的得分接近,在内外向维度上的得分非常接近,男运动员在精神质和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女运动员,但差异不明显,这说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2.1.2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的年龄比较

本研究的对象是参加全国青少年网球比赛的12~18岁年龄组的运动员,将这些年龄分为相对高年龄组(15~18岁)和相对低年龄组(14岁及以下),来寻求他们在人格特征、运动表现方面上的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在人格特征上,相对低年龄组的运动员与高于相对低年龄组的运动员在精神质维度上显示出较大的差异(p

2.1.3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的运动等级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一级和二级运动员的精神质得分略低于二级以下的运动员,在内外向维度上一级、二级运动员的得分略高于二级以下运动员,说明一级、二级运动员相对于二级以下运动员更加外向,比较容易适应比赛环境。但并没有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1.4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的主力与非主力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虽然主力运动员得分优于非主力运动员,在精神质、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低于非主力运动员,在内外向维度上得分高于非主力运动员,但这些都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主力与非主力运动员在人格特征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2.2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基本情况分析

运动表现是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或心理活动。它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对手、裁判、场地、心理状态等。运动表现:区别于运动结果,它指的是运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或心理活动。它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对手、裁判、场地、心理状态等,在本研究中,运动表现由方案实施、失去沉着、感到疲劳、决心、焦虑、流畅和有效战术维度构成。

2.2.1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性别比较

由表5可以看出,男运动员在方案的执行/实施、决心、流畅、有效战术等维度上的得分略高于女运动员,在失去沉着、疲劳、焦虑维度上的得分略低于女运动员,有比较强的运动表现,这可能与男运动员天生比较喜欢表现有有关,但是差异并不明显,说明不同性别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运动表现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2.2.2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年龄比较

由表6可以看出,相对低年龄组的运动员在方案的实施/执行、疲劳、决心、焦虑、流畅、有效的战术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相对高年龄运动员,在失去沉着维度上的得分略低于相对高年龄组的运动员,并且在方案的实施/执行、有效的战术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p

2.2.3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运动等级比较

在表7中,运动员运动表现在运动等级的对比中,只有方案的实施/执行、有效的战术两个个维度上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p

2.2.4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主力与非主力比较

由表8可以看出,在运动表现的6个维度上,主力运动员与非主力运动员之间都没有显著的差异,从以下的得分情况来看,主力运动员在焦虑和失去沉着方面得分较低,而在方案的执行/实施、决心、流畅和有效的战术方面的得分也低于非主力运动员,在日常中,主力运动员的得分应该是更高的,这可能与个别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反而束缚了他们的运动表现。

2.3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运动表现各因素Perason相关分析

从表9可以看出,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维度与内外向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

运动员在人格特征上的内外向维度得分与精神质、神经质和失去沉着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方案的实施/执行、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内外向维度上与运动表现的关系密切,其得分越高,性格上越外向;在网球运动表现上也比较突出,更容易执行有效流畅的方案和战术,不容易失去沉着。

运动员在人格特征的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与精神质、失去沉着、疲劳和焦虑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向、方案的实施/执行、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内外向、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呈高度负相关,说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神经质维度(测量情绪的稳定性)上的得分与精神质、内外向和运动表现的几个维度的关系都很密切,具体表现为得分越高,性格上越内向,运动表现较差。

在运动表现上,运动员的在各维度上的得分与人格特征上的神经质维度有较密切的联系。表现为:方案的执行/实施与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失去沉着与内外向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疲劳与精神质、神经质和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决心除了与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其他的维度并无密切的联系;焦虑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流畅和有效战术都与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运动表现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良好的运动表现(方案的执行/实施,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之间呈正相关,与不良的运动表现(失去沉着,焦虑)之间呈负相关。以上结论说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受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神经质等几个方面影响,运动表现好的运动员其性格上比较外向。

2.4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分析

从上面的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得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人格特征的精神质与疲劳呈高度正相关(P)、与焦虑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精神质对运动员在运动中方案的实施/执行、失去沉着、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等方面的影响作用相对不明显。内外向与方案的实施/执行、决心、流畅、有效的战术呈显著正相关(P

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人格特征因素都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产生影响作用,但是人格特征所有维度中至少有一个对运动表表现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说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人格特征对运动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不同性别、不同运动等级、主力与非主力运动员之间的人格特征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不同年龄的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精神质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

(2)不同性别、主力与非主力运动员之间的运动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和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在方案的实施/执行和有效战术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格特征中的精神质维度与网球运动表现中的疲劳、焦虑呈正相关,与其他运动表现维度没有相关性;内外向维度与网球运动表现中的方案的执行/实施、决心、流畅、有效战术呈显著正相关,与失去沉着呈负相关;神经质维度与网球运动表现中的失去沉着、焦虑、疲劳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决心、流畅、有效战术呈高度显著负相关,与方案的执行/实施呈显著负相关。

(4)内外向影响网球运表现的方案的实施/执行、失去沉着、决心、流畅和有效战术,神经质影响网球运动表现的方案的实施/执行、失去沉着、决心、疲劳、焦虑、流畅和有效战术,精神质影响网球运动表现中的疲劳和焦虑。

3.2建议

(1)注意培养和提高运动员、教练员的网球心理意识。

(2)全面了解运动员的人格类型和运动表现的具体情况,寻找影响运动表现的因素,针对性的帮助他们提高运动表现能力。

(3)加强专业心理指导员培养,成立心理培训中心,走一体化、专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Robert Weinberg著,张忠秋,等译,网球心理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8-69.

[2]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江苏:浙江教育出版杜,2002:94-101.

[4]倪猛,李继海,运动心理学量表专项化趋势的分析[J],科学之友,2007(3):111-112.

[5]王卫兵,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的内隐自尊、自我妨碍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6]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3-76.

[7]陈秀平,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应激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8]董德龙,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及人格塑造[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文,2003.

[9]孙研红,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人格特征与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D],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0]孟祥乐,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其之间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