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环保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环保发展规划

第1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 低碳;环保;城市规划;发展视野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建设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碳排放量的的增加已经影响着全球气温的攀升,所以碳的排放与城市的规划息息相关,因而,发展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减排、节能,从而降低空气污染。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体系,是建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碳的排放量也逐渐的增加,进行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低碳环保城市的概述

低碳环保的城市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并且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社会经发展形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也要做到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出现了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等情况,此时,人们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发展也逐渐的产生兴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关注,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由于气候变暖很大一部分的可能性是由人们的活动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时,应该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促进城市向低碳城市发展的进程。

二、低碳城市与碳的排放

随着城市的发展,全球气温在逐渐的变暖,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变化? 这就成为我们研究的关键所在。

从碳的排放源头来看,在人口密集、交通、建筑、工业都发达的城市中,其对碳的使用与排放都是高消耗的,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的大城市能源的消耗占全球的7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的80%,最终,碳的排放量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城市交通、工业发展三个方面。人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居家取暖做饭、火力发电、金属冶炼等方面。

从社会发展的方面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化革命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得全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的增加,目前,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从自然的科学角度看,土地覆盖率与土体利用的变化、太阳的活动强度、海洋的作用等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因素。其中有不少人为的因素的存在,例如,土地的覆盖与使用的变化,尤其是进入工业化的时代后,城市的发展可能是直接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城市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已经成为减少碳的排放量的关键所在。为了能更好的应对气候的变暖和能源的危机,研究城市的低碳环保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城市,通过对产业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改变,合理、有效的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对快速跨入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契机,从而减少气候的改变,增加经济效益。

三、城市规划中低碳环保理念的应用

1、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指生活中所耗费的能量的减少,进而降低碳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通过对社会生活时能源与物质的消耗的减少、废弃物与垃圾的减少,实现减排节能的作用,提高低碳城市的发展。崇尚简朴的生活,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政府应当鼓励宣传人人都要做到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理念的发展,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为低碳城市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2、低碳交通

(1)想要进行城市交通的低碳应当考虑到交通条件的内部优化。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的交通进行系统的、完善的规划,并且制定出相应的交通规划,在以节约能源与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量。还应当在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生活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城市的压力。例如,有些城市的做法就是相当可取的,在城市建立基础道路以外,建立相应的快速道路,比如地铁等,同时也要加强公交系统的完善,提高城市交通的高效性,从而减少碳的排放。也要对环保型交通设施研究与探索,增加低碳理念在城市交通建设的使用,增加城市的低碳规划。

(2)做好城市交通规划的外部协调。把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城市的一些其他政策进行协调,并以交通规划来支持土地的规划,并且把低碳城市的理念深入到规划中。进而进行全方位的对城市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完善。真正做到实现城市交通的减排和节能,到达低碳城市发展的需求; 建立合理的体制进行相应的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培养生活居民的低碳交通的意识,形成完善的交通观念,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

3、低碳产业

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经济增长方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能源发展需求的重要成分。从工业结构的方面分析,重工业产生的排放物比较多; 从产业结构分析,服务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比较低,而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较大。所以要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提高附加值的方法来拉动低碳化的发展。一方面,增大对高耗能产业的控制力度,降低碳的排放量; 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方式的创新,以资源节约、循环的经济方式来改变以往的产业经济,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也要把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引入到城市的产业调整中,积极的开展循环型经济的策略,改变固有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低碳城市经济的形成,增加城市的发展。

第2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是我市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受人口、环境、资源约束最强的时期。加快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环境保护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市总体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并有所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提高,“十五”环保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基本完成。

1、环境保护国策地位明显加强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合作,企业治理,群众参与”的环保新机制,成立了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环保工作各级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环保工作会议,并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综合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全市工业企业“一控双达标”成果得到巩固。取缔关停了家96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开展了“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使企业排污行为得到规范。全市大、中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小型建设项目、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和乡镇企业项目环保把关率也不断提高,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沧州市环保局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十五”期间,全市工业企业COD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2200吨,下降到2004年的2000吨;通过开展以治理烟囱冒黑烟为主的环保形象工程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4年市区空气污染指数为95,较2000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

3、生态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

“十五”期间,全市乡级以上公路绿化率100%,河渠绿化率达到60%,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45.7万亩,植树造林16.5万亩,退耕还林(草)13.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1.4%。

4、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配合省政府组织的“燕赵环保世纪行”活动,促进了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利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开办了“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绿色机关”、“绿色医院”、“绿色社区”、“绿色饭店”评选活动。在环保普法中,对各级领导、企业法人、特别是农村干部进行了培训。宣传、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等部门和环保部门大力合作,加大了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全民环保意识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在个别地方仍很严重,生态恶化加剧的总体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十五”期间,虽然我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得到了控制,但绝对量仍很大,且大大超过环境容量的要求,2004年,全市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为0.18万吨、0.15万吨、0.02万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0.2万吨,排在全沧州市第4位。特别是造纸、印染、化工企业治理难度大,达标水平低,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

市区冬春两季空气质量不同程度超过国家标准,市区空气质量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均未建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污水四溢、垃圾围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市区和周边绿化覆盖率低,造成二次扬尘污染较重。城市噪声扰民现象十分普遍。

3、农村生态恶化的趋势仍在加重

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白色”污染、农药、化肥不合理施用带来的土壤退化有加剧趋势。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加重,饮用水源保护亟待加强。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21.4%,远低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所要求的30%的最低水平,生态环境的恶化诱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发展和建设决策中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差;乡镇企业科技含量低、技术水平落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污染物排放量大,给环境保护构成压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企业污染治理欠帐多,城市规划和工业布局缺乏科学性,加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难度;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不能满足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的需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能力不足,严重影响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市将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建设经济强市的目标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我市面临工业污染源在基本达标基础上实现全面达标、稳定达标的艰巨任务;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过程加快给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增加了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的难度;水污染加剧和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入WTO给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10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00年增加40%以上。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有利于全面实行“污染者负担”和“受益者补偿”的原则,有利于建立起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将加速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和技术,降低产品的物耗和能耗,促进推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全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将有更多的财力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公众将更加热心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合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从说服教育向依法强制、从未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从污染治理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大环保”转变,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把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努力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抓住全市工业企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坚决淘汰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耗高物耗高、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产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坚持与城市规划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相结合的原则。紧紧抓住加快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时机,以创建环保模范城为契机,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城镇总体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城镇性质、发展方向、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明确城镇环境功能分区。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树立大环保观念,在继续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摆到突出位置,努力维护生态平衡。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中的基础作用,拓宽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推动环保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依法治理、全民参与的原则。提高环境执法监管能力,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环境质量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基本建成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全面推进和深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巩固、提高工业污染源达标成果。到2010年,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和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5%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造纸、化工、印染、保温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继续加大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集中供热设施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公共绿地面积。污水处理率达到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50%,城市气化率达9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60%以上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达到国家标准。

——开展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绿色城市”创建活动。*市要按照省局要求2010年前建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环保模范城。

——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确改善。全市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古洋河基本消灭劣V类标准水质,地下水污染加重趋势开始缓解。

——完善环保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全面落实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监督经常化,完善环境监测、监理和信息网络系统,使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能力普遍提高。

——大力发展环境保护科技产业,抢占绿色制高点。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使我市环保产业摆脱落后的局面,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继续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契机,改造壮大电线电缆、汽车配件和通讯器材等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淘汰纸胎油毡、2万吨以下熟料造纸等落后生产能力,同时,调整优化能源工业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的比重。

工业污染防治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点源分散治理向区域集中治理转变;从单纯治理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合理化布局转变,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防止“十五小”和“新六小”反弹,结合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引导乡镇工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向农副产品加工转移,向工业区内集中,因地制宜地实施污染集中控制。

重点工程:

1、古洋河综合整治及沿线造纸企业废水控制工程。

2、米各庄镇汽车配件等工业企业全部进入汽车配件工业小区,实施污染集中控制。

3、束城镇保温材料企业全部进入保温材料小区,实施污染集中控制。

4、金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搬入市区新区。

(二)加快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一是着力调整能源结构,实施严格的能源管制政策,禁止销售、使用高硫份、高灰份煤,推广使用固硫型煤或其它清洁燃料。

二是大力调整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用地布局和功能区划,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优先发展高新技术,限制发展工艺落后、浪费能源、污染严重的企业,推广清洁生产。对有发展前途,但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专业化重组,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三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力度

着力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集中供热和天然气入市工程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要建成日处理5万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300吨的垃圾处理厂,推进陕京二线天然气入市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和桔杆生物燃烧发电厂建设,推广集中供热。重视城市种树种草绿化工程,加强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生态建设,在风沙危害大、水土流失严重及交通沿线加快森林生态圈建设,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步伐。建设一批不同程度和距离的环城森林绿化带,省道、国道两侧200米范围内建成生态速成林,增强城市新陈代谢能力和自我生态调节能力,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四是对达标企业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行企业达标再提高工程。在全市企业中逐步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五是加大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力度。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不允许上路行驶,对已到淘汰年限的机动车强制报废,不允许上市交易。

六是加强对建设施工场地的管理,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十一五期间,市区逐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七是彻底取缔露天烧烤,餐饮业必须对油烟进行收集处理。

八是逐步实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并在有关媒体上向社会公布。在污染严重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向社会公告,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责令主要排污单位立即停止污染物排放。

九是加强对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的监督管理,为市民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十是积极开展环保模范城创建活动。

在十一五期间,将我市建成环保模范城,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健全垃圾收集系统,逐步建立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防止垃圾对水质、土壤的污染。

重点工程:

1、建成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2、建成日处理垃圾300吨的无害化垃圾填埋厂

3、市区地热井开发

4、建设陕京二线天然气入市工程

5、建设秸秆生物燃烧发电厂和热电联产项目

6、建设*市环境监测、监察综合楼

(三)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加强农业和农村生态保护,积极探索防治农药、化肥、和农用塑料薄膜污染的有效途径,促进农田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管,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大力推广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引导群众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农业,大力开发生产经济效益高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2-3个生态示范乡(镇)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生态破坏。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严禁在铁路、公路两边建设建材、化工等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

重点工程:

1、渔庄水库建设工程

2、市区坑塘改造工程

3、*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市区绿化工程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继续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合作,企业治理,群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市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要制定工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把环境与资源指标纳入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研究制定我市实现宽裕型小康和初步现代化的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力争将*市建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城市,继续实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考核,把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生态环境水平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管机制,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力度

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制度的意见》和《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强化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职能,严肃查处环保违法违纪案件,确保环境保护“五统一”和“第一审批”、“一票否决权”等制度的落实,实现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加快监测站建设,全面提高环境监测和污染监测能力;健全环境监察体系,各乡镇设立环境监察中队;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环保部门公务员、监理、监测等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严厉打击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宏观经济政策机制

一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与资源的产权,如土地、水、矿产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避免因产权不明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是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用最小的污染治理投入取得最大的环境效益。

三是制定市区重污染企业转产、搬迁、改造和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向清洁生产。

四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三废”综合利用和开发环保治理技术的优惠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五是进一步理顺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产品的价格,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城镇垃圾处理费和危险废物处置费,推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有偿使用,保证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六是制定投资、信贷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项目。

七是实行排污总量收费,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

(四)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把环保投资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抓住国家实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和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的有利时机,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支持。坚持面向市场,通过市场化动作,盘活城市环境资产存量,增强绿色附加值,逐步形成环境保护投入良性循环。推行BOT等多种融资方式,加快污染治理和生态工程建设。

第3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遵循原测环境保护园林绿化

一、城市规划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1、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从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2、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3、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4、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根据不同地段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质量,确定适宜的环境结构,选择应用具有主导功能特点的构思,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借鉴本土建筑特别是建筑群落的优点,突出生态建筑群落模式的特点,完备优化城市结构。

二、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内容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3.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4.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者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固体。

三、城市规划中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1.完善城市绿化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2.积极探索屋顶绿化发展途径。由于屋顶绿化建设的投入大大高于平地绿化,且后期养护费用也高于平地绿化;因此首先在政策上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建立若干政府开发建设示范项目。3.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4.作好绿化养护的保障工作。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还很简易原始,主要是拔拔草、浇浇水、喷喷药,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因此在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第4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资源环境保护;意义;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协调发展

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土地管理工作上存在不少的漏洞,一些工作上缺乏科学有效的实践。基于此,以下就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发展进行探讨分析。

一、城乡规划管理中资源环境保护的意义

城乡规划管理首先要树立全民的资源保护意识。环境资源问题是随着城乡的发展而出现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环境资源进行了过度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利益,在进行这些工作时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会带来环境问题。很早以前,人们没有金钱意识,而且也没有开采资源的工具,环境与人是和谐相处的,没有环境污染问题。但是随着人们的欲望的增长,看到了利用资源的利益,资源的数量日益减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慢慢的人们看到了环境问题带来的麻烦,这些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人们也慢慢认识到了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我国在城乡规划管理中也主张先树立全民的资源环保意识,积极宣传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而且相关部门还专门召开的环保会议,提倡健全环保机制,改善环境问题,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环境与人类和谐发展。所以,树立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制定环保策略的前期工作,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改善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策略。

城乡规划管理与资源环境的保护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致性,也存在手法、目标上的统一性。在推进城乡规划的进程中,如何更好的协调资源、环境问题,加强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关键。

二、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城乡规划管理建设中土地管理的具体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规划建设的布局上缺乏科学的分布格局,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合理规划布局,对城市的公共设施服务区和工业区以及一些的生活区和商业区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合理布局,特别是在对于人均土地利用规模和建设用地上都有相关的规定。这些土地利用在区位上揭示了城市各项活动在不同的城市服务区中进行不同比例的分配,这些城市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区位上的需求,遵循城市规划建设的用地标准。

2、城乡规划管理建设中对土地管理科学衔接上的问题。城乡规划管理建设中要能够紧密地与土地管理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能够准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走可持续发展的节约路线。对于存在的违法建设用地,我们要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仔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不断加强城市执法和管理工作,促进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在另外一方面,城市规划和国民经济的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上的规划都显得很不协调,他们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影响到整个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样反而对城市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健全城乡规划管理体系。在城乡规划管理建设体系中,要重视城乡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体制,这是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所以,我们要能够不断完善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统筹城乡建设工作。在另外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对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换句话说,就是要能够加强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城乡规划管理管理中,要能够重视绿地建设面积,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布置绿地,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中,还可以加强对节约型城乡规划管理建设的宣传力度,倡导合理的城乡规划管理,树立节约型的规划建设用地,从而可以有效地引导城市居民树立起节约能源的理念,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

2、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的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等规划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展开,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生产水平、使农村建立现代化的集约经营模式、置换出部分的建设土地,还可以保护城市以及附近郊区的环境。随着工业开发的不断发展,致使部分乡村土地的环境已经变得非常污浊不堪,出现了土地推平闲置的问题。这时可以通过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宏观方面为土地的发展与保护做出合理的设计,进而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农业资源。

3、不断强化和落实城乡规划管理建设用地。在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严密地控制,科学地管理好城市土地,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切实把握以下几点;其一,切实加强土地供应量,提高土地审批效率,还要能不断优化资源的配置,严格把握相关的土地利用结构,贯彻落实相关的国家城市土地建设用地政策。其二,要能够不断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机构的监督执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惩处。在城市规划用地时要对土地规划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建立一系列的生态型的开发制度。并能够深入分析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与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积极做好相关的工作。

4、加强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城乡规划管理的侧重点还是提升经济水平与效益,缩小城乡差距。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之前的城乡规划管理中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由于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必须改善这些规划,加强"反规划"观念。"反规划"观念的目的是改善土地资源问题,提高土地效益,使资源与社会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城乡规划管理的"反规划"是站在环保的角度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提升,而忽视环保工作,对土地的规划不能太过紧密,需要考虑土地的承受能力,而且还要对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

5、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要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就必须要拓展资金的来源,从而可以有效确保土地开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要能够切实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多方面的融资,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投资者的不同目标和心态,以土地开发为核心,有效地将政府、企业以及个人这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融资渠道的多方位、立体化。从城市系统的角度可以看出,要想不断完善土地规划制度,能够与城市建设的方向、速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就必须能够强调城市内涵形象,杜绝形象工程。从全方位规划好土地管理工作。

结束语

经济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过度的资源开发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不注重保护环境,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时,必须注重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周黎.农村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浙江学刊,2012

第5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 环保节能 设计 应用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的步伐也在在不断的加快,然而,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制定明确的发展计划和目标,最为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要依据。现阶段,城市的规划设计虽已日益成熟,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环保节能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城市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环保节能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致使城市规划建设与环保节能计划不能同步落实到城市发展的计划和目标中,随着城市的发展,环保节能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在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将节能环保理念和设计贯穿到各个环节中,用新的环保节能理念代替传统而陈旧的城市规划设计观念,加强环保节能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保节能设计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和目标。与此同时,不断探究环保节能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方式,关注并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保节能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促进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环保节能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方向的探究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为保持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大气、建筑以及城市道路的设计等很多方面都需要采取环保节能技术。

2.1环保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能源的节约与建筑的规划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下的建筑规划设计往往只注重建筑外观、内部容积、日照、周边环境等因素,对表面化的东西太过看重,却忽略了建筑的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可适当的采用新型的墙体、屋顶建筑材料和实施工艺技术,设计完善的供热和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流通。环保节能技术措施一般包括屋面保温、墙体保温、楼板保温等,还可以通过优化建筑楼房布局,合理设计建筑的给排水系统、电气、暖通等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贯穿环保节能理念,应用环保节能技术是提高社会资源、能源利用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2环保节能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在城市污水的综合处理中做到节能环保,首先要对城市污水处理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相关数据确定污水处理的最佳方式。目前,我国的污水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主要的来源是工业生产,所以,为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需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源头上的排放。此外,城市要加大清洁生产工艺的推行力度,增添污水处理设备,提高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全面的环保节能处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保证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环保节能理念在城市绿化中的体现

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城市的绿化建设是体现环保节能理念的重要部分。栽种不同类型的植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手段,因为植物对大气、水资源中的污染物具有吸收和净化的作用,是城市规划中有效地净化工具。城市的高绿化程度是城市空气、水等保持洁净的保证,在城市的节能环保设计中,要针对当地的实际环境情况,对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在保证植物最大净化能力的同时美化城市,提高市民生活环境的质量。

2.4环保节能技术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在城市的道路设计中同样也能够体现环保节能设计理念。在道路规划设计时,相关的道路基础可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再设计道路上的雨水排放系统时,通道要单独设置,禁止与城市下水道相连,还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立雨水储蓄系统,充分利用收集的雨水、雪融水浇灌城市绿化植被或者清洁城市道路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此外,在城市道路建设施工时,要在道路两侧栽植一定的植物,发挥植物的绿化和净化作用。

3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环保节能技术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长时间的忽略环保设计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城市的环境、资源等的污染、浪费日益严重,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宣传城市规划的环保节能理念,加强环保节能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力度,正确认识节能环保结束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应用。

3.1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应用环保节能技术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的环保节能设计不仅有利于城市资源合理、平衡的分布,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环保节能的城市规划设计着重提高城市的空气、植被、水等生态环境的质量,有助于城市整体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2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城市将目光投放在城市经济的发展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城市的环保问题,导致伴随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都日益严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提高。而环保节能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可以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不破坏城市的环境效益,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

3.3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也有利于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也是城市规划的目的所在。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打破了城市建设规划中经济发展不能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的传统建设模式,使城市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增长,而且合理、科学的对城市经济空间进行布局,使经济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

4总结

环保节能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意义重大,而且应用方向很多,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保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环保节能技术,既从根本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又提高了城市人民生活环境的质量,是城市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芦继红,冯国利.浅谈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相关问题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11期

第6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字:低碳环保城市规划内涵相关措施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has been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policy,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urbanization, urban population increase,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and other issues facing the peop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ly severe, the city planning more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ilding a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city is China's urban planning goals and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For foothol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plann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alysis of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 planning.

Key words: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notation related to urban plann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却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于是低碳环保社会的建立成为人们最为强烈的要求。低碳环保城市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因此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资源,减少对空间资源的浪费,在增加绿化的基础上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化,达到环保理念的要求。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简单的论述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相关问题。

一 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城市问题相继出现,尤其是环境破坏现象严重更加制约了城市规划步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低碳环保城市就是要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基础,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经济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办法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的良性发展。

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要充分的强调以低碳环保理念为指导,在政策规划的推动下实现环保理念的普及推广,再辅以低碳环保技术的支持实现城市规划的环保性。低碳环保城市规划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低碳空间的分布、低碳交通模式的制定、低碳环保能源的应用和产业的建设、低碳环保建筑的施工、绿化的覆盖率以及低碳环保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这些就是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所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都需要包含在内,以实现环保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 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措施

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好规划的总体布局,能够从决策源头以及宏观层面上保证低碳环保的规划发展,再加以具体的规划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规划实现低碳环保的要求,满足人们日益追求的高质量的环保生活要求。下面本文就从四个方面简单的论述相关的措施。

(一)以低碳环保要求为依据进行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的总体布局,从总体上把握好城市的规划目标和规划进展,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要大力推动复合化土地的利用,要优先发展非土地依赖型产业,降低土地的浪费程度,降低交通用地等工业用地的比重,以此来实现低碳的城市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生态用地的比重,要依托城市的自然环境(如地理、水文、植被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在空间整体布局时,可以采取分散式的组团格局,用这种格局适当的配置人口,减少人口过多给环境造成的压力,这样能够从另一方面实现低碳环保要求下的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要求。

(二)加强城市社区低碳环保生活建设

低碳环保生活指的是城市和社区的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用此种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等废弃物的排放量,保证空气的质量。为此在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低碳生活的建设。例如加强宣传,帮助居民明白低碳环保生活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作用,让市民自觉的约束自身的行为;或者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鼓励居民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在日程生活中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实现对能源的节俭利用等。居民的低碳环保生活建设也是城市规划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相关规划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城市产业结构决定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是衡量该城市国民经济整体情况的重要因素,所以往往有些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不顾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能源消耗大的工业,这样的规划建设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帮助城市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规划发展来看,却得不尝试,因此说在今后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推动城市的产业实现低碳环保化。例如推动生产方式的创新,工业建设以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经济为主,改变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发展新兴产业、实现高技术发展,在增加附加值的同时又能够实现低碳环保式发展,这样的方式在城市工业规划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低碳环保建筑的建设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如利用技术提高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选用更环保更低碳节能的制冷保温材料等,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建设中不能够忽视的。

(四)城市规划中注意交通规划建设

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交通的规划建设,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系统,那么如何做到交通规划既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又能够满足低碳环保的需要呢?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道路交通的实用性规划建设,即道路交通的流通量,要充分考察当地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通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起高效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减少不必要的干道交通建设,这样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达到低碳环保的目标。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城市今后的发展承载力,在规划中尽可能的有效预测今后的城市发展交通布局,合理规划交通建设。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倡居民环保出行,鼓励居民公交出行,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出行。

三 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环境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对于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强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减缓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力,能将城市规划的方向引向低碳环保;其次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能够实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环保性发展,也是将来城市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一个跳板,能够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后,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能够符合我国生态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两型社会”相协调。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对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结束语: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本文从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规划措施以及规划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使得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理念深入人心,并能够对今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琦 甄峰 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析 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第08期

[2] 赵文静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措施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

[3] 胡杰 低碳理念下社区规划策略研究 中外建筑,2012年第05期

第7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环境保护规划是指为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合理安排[1]。其目的是科学地指导人们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按既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治理措施,合理地对排污削减量进行分配、约束排污者的自我无组织行为、改善生态环境水平、防止资源无序破坏、切实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环境保护规划担负着从整体上、战略上通过统筹规划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它对具体历史时段内特定的社会区域外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环境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历史并不长,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作为协调人类环境和发展的环境规划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先后在环境规划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建立起了相应的环境规划委员会,指定并实施全国、州、城市的和工业区的环境规划[3]。我国也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制定和实施环境规划,并开始进行相关的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经过众多环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现已形成初具规划的环境规划体系。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长时期的高速发展进程之中,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存在着现实、尖锐和不可回避的矛盾。尽管我国环境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成绩,但在我国现存的环境规划体系运行中仍反映出部分相关问题,影响了我国环保工作的进展;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一个完整的规划应包括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目前我国环境规划的研究范围,只局限在规划的制定上,至于怎样促使规划实施、用什么手段实施,则很少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4]。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达性和可操作性。我国采用的环境规划理论大都使用的是欧美发展的环境目标规划法;因此,得出的污染物削减量及投资费用都比较大,难以执行决策机构制定的相应年度计划和条例,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5]。“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c,化学需氧量仅减少了2.1%c,未完成削减10%c的控制目标[6]。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丰台区由于规划中的河西再生水厂建设未能启动,导致该地区化学需氧量的削减目标未能实现。由此可见,规划的制订并不代表问题的解决,只有有效实施规划,才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实施在整个规划的生命周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实施规划,让规划在社会生活中变成现实才是规划工作的真正重点[7]。

 

美国的环境保护规划是由环境执法部门实施的;例如,美国环境保护署战略规划的所有内容,最终都将成为环保部门考核和规划的评估依据。因此,规划的实施对象明确,有足够的动力推动落实[8]。荷兰在国家环境政策计划实施过程中,是由政府与目标群体谈判协商来签订盟约(Covenant)[9],盟约具有司法契约的性质,具有法律效力。盟约目标的设定须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多次磋商,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有效的技术、经济等措施组合,并将环境计划综合考虑到其长期商业计划中;盟约中需要说明协议签订后的管理措施、采取的评估方法、机构与期限等,由业者、中央政府、地方自治团体各方选出的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协议实施并提出建议。美国和荷兰的环境保护规划以签订协议的形式保障规划的实施,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1环境规划缺乏法律效力

 

我国的环境规划缺乏法律效力即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和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规划应有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实施效果[10]。同时,环境保护规划的地位明显低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律地位的不足,导致了其他规划(例如,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与环境保护规划之间缺乏一致性与协调性[11],进而导致环境保护规划在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体系中缺乏权威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2.2环境规划的实施缺乏统一协调

 

由于环境管理部门分割化和机构职能的不完善,规划的类型多样,使得环境保护规划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规划出现了局部相互交叉、责权不清的现象;环境保护规划往往将园林绿化规划、水务规划纳人其中,没有设定一个统一的具有相应权利的协调管理机构,这是导致环境规划难以落实的因素之一。

 

2.3环境规划实施的资金难以落实

 

规划实施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划项目单位的资金落实;二是政府的实施投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两方面的资金往往都很难及时到位,致使规划不能按期实施,成为一纸空文。规划资金难以落实已成为规划实施的一大“瓶颈”问题[7]。

 

2.4环境规划实施缺乏有效的实施监管机制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实施的监管机制[1、2],使得规划实施滞后、评估机制不完善、监督薄弱等问题的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规划的可操作性[13~16]。因此,加强环境规划体系的建设,建立一个科学的、健全的环境规划体系是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2.5公众参与机制缺乏实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核、实施过程中没有关于“公众参与”的明确规定;为此,仅有少部分环境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安排了公众参与的环节,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2005年中华环保联合会(非政府组织)在全国首次组织了面向公众征集第11个五年环保规划意见和建议活动,全国及海外华人共420万人参与其中,形成了《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建议书》,归纳了9个方面21条约6万字的综合建议,并呈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务院,部分建议已被第11个环保规划采纳[17]。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区域环境保护规划中仍缺乏实质性的公众参与,部分公众参与仅停留在规划公示或民意调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是一种事后的、被动的、形式上的公众参与。

 

3.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发展的建议3.1完善环境保护规划的法律机制

 

为使我国的环境规划真正落到实处,通过环境规划使其正确实施,本文建议在制定各种地方性法规条例时,应把环境规划的申请、授权许可、公众参与、规划上诉等各个过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形成全面的环境规划法规体系,做到对具体的环境规划要依法编制、依法实施。

 

3.2加强环境规划衔接

 

为确保具体环境规划的有效实施及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建议应当建立并实行各相关政府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环境保护规划与其他部门的专项规划有效衔接与实施中的协调性、统一性、系统性。

 

3.3建立完善的实施监督机制

 

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各级环境保护规划进行评估,建立年度评估制度、跟踪评估制度、回顾评估制度等,使环境规划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环境保护规划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政府目标责任中明确奖惩方式方法、责任承担者,以督促规划实施,还要明确环境规划和实施部门的职能定位,强化环境保护规划的作用,增加环境保护的可操作性,使其制定、审批、实施和监督部门职责明晰。

 

3.4加大规划实施的资金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一是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相关工作力度,确保环境保护的资金投人;二是要积极正确引导社会资源有效环境保护领域,全面促进环境规划的实施。

 

3.5加强环境保护规划的公众参与

 

在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过程中必须进一步重视与强调公众参与环节,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既要有对环境规划实施影响的公众加人,也要有专家学者参与,保证其公信度。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可采用公众论坛、宣传册和海报、专题会议等形式来开展,加强公众参与。

 

4.结论

第8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一、成都市环境规划现状

1.1环境规划编制体系不健全

一是规划类型不齐全。目前环境规划以五年环境保护规划为主,引领城市发展的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尚未编制完成,水污染防治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等专项规划正在编制或已编未批。二是规划之间不衔接。各类规划在基础数据、规划内容、成果表达等方面缺乏统一,随意性较大,且常出现相邻行政区的环境规划不统一的情况。三是部分规划未编制。以《环境保护法》要求的五年环保规划为例,“十二五”期间,有8个区(市)县未编制,占到区(市)县总量的40%。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4月,仍有3个区(市)县未计划编制“十三五”时期五年环保规划。

1.2环境规划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是环境规划的组织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检查、评估和修改程序不明确。正在试点的成都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仍不明确其审批主体;各种专项规划在哪些情况下应进行修改也不明确;五年环保规划从“十二五”时期才开始实行中期评估,并且与社规、城规、土规执行情况评估、修订时间严重滞后与脱节,其结果预计2015年年底才出,“十三五”即使任务未完成,特别是工程项目,也没有时间进行调整。二是现有行政管理体系不合理。例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由环保局而非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难以统筹其他相关部门;环保局既是五年环保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者,又是实施者,还是监督检查者。三是不同类型环境规划的行政管理程序不协调。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专项规划,而作为统领五年间各环境要素发展的五年环保规划,却由环保部门编制。四是各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尚无专职的环境规划管理机构,基本上与财务合署工作。实践中暴露了突出问题:规划管理机构和人员缺乏专业性,长期以来,环境规划局只限于环境项目和环境能力建设范围,对规划的执行情况无动态管理和监督;环境规划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调控作用十分微弱。

1.3环境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一是环境规划的法律地位低或是地位不明确。我国法律法规分为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地方法规(地方人大制定)、行政规章(国务院部门或地方政府制定)四个位阶。五年环保规划仅由地方人民政府审批,为最低的行政规章层级。成都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拟由成都市人大审批,这相比五年环保规划已经上升了一个位阶,但相对于由国务院审批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仍有较大差距。二是缺乏对环境规划编制的规范要求。成都市和其他试点城市的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框架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难以充分对比;五年环保规划虽已开展多次,但每个时期的规划框架和内容仍在不断变化。三是对环境规划工作开展的保障不足。环境工作涉及国土、规划、建设、水务、交通、林业、农业等多个部门,环境规划需要统筹协调其他部门工作,但目前无相应的法律保障。成都市大部分区(市)县环保局无专职的环境规划管理人员,有的甚至未将环境规划纳入环保局职能之中。

二、国内外环境规划体系经验借鉴

2.1国内进展

国家层面,环保部正推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试点、环境功能区划、五年环保规划评估等工作,完善我国各层级的环境规划体系。地方层面,从大连、广州、重庆的探索经验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环境规划的地位尤为重要(表1)。

2.2国外经验

大多数国家的环境工作都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因此发展一套相对稳定的环境规划体系以统筹多层级、多部门的环境工作十分重要。荷兰、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在从末端治理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都重视环境规划工作。除了已有文献多次提到的法律保障、公共参与、部门合作之外,特别值得成都借鉴的是从指令控制到共同管理的模式转变。以荷兰为例,荷兰的国土面积为4.1万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成都市。荷兰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环境规划也是以强制性指标为主,层层下达,后来发现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最近几次的国家环境政策规划(NEEP)都充分体现了共同治理的方式——多层级、多部门的多频次深度协作,以共同完成环境规划。尽管目前我国环境规划管理主要依靠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层层下达指标和命令,但成都市可以采取类似荷兰的共同管理方式。原因有三:一是成都市一级和区(市)县有密切的互动,在环境目标上也较为一致;二是成都市在城乡规划领域已经实现了市级与县级的共同管理,即市、县共同制定县域城市规划,充分保障对市级规划的落实和对县级诉求的响应;三是区(市)县级本身的环境规划管理能力较弱,需要成都市一级加以辅助。

三、从四个层面构建环境规划体系

3.1作为环境规划工作的统领

环境规划体系是各层级、各类型环境规划有机联系形成的整体,其作用是明确不同环境规划的编制内容、管理程序和法律法规保障,以及不同环境规划内部的协调统一。其中,环境规划编制体系具体规定环境规划的类型、各类环境规划的作用和主要内容,环境规划管理体系具体规定各类环境规划的组织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监督检查和评估主体,环境规划法律法规具体规定开展各类环境规划的法律法规要求。

3.2作为环境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

环境规划是对环境工作的全面、长远的整体安排,与此对应,环境规划体系是环境工作体系的顶层设计。环境规划与其他环境工作密切相关,例如环境规划的基础数据直接来源于环境监测,环境规划措施与污染防治技术密切相关,环境规划的公众参与一定程度上依托于环境教育,环境规划法律法规体系需要与其他环境法规体系相协调。因此,环境规划体系应对环境监测体系、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环境教育体系和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发展进行指引。

3.3与其他规划体系相融合

从性质看,环境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等平行的工作;从行政机构看,环境部门是与发改部门、规划部门和国土部门等平行的机构,是我国“条块”行政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统筹环境工作的环境规划体系,应与统筹其他部门工作的规划体系相平行,在规划编制、规划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形成合力,实现“多规合一”,共同指导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总体制度安排相协调对比表明,不同国家因其法律体系、行政架构、土地所有制、财政制度、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的不同,环境规划体系也有所不同。目前,我国环境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根源于国家总体制度安排,例如各层级环境规划之间难以衔接,与国家“条条块块”行政架构关系密切;部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与国家分税制的财政体制相关。构建环境规划体系,应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总体制度安排对环境工作的有利作用。

四、创新成都市环境规划体系探索

4.1环境规划编制体系

一是明晰规划类型。通过研究与学习借鉴,结合成都市环境规划工作实际,将成都环境规划分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规划、五年环保工作规划、环境保护重要方向专项规划和重点污染物治理专题规划共“五大类规划”。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以环境承载力为根本,协调、控制污染排放,明确减排的区域和方向,从基础和源头破解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在“五大类规划”中居统领地位,其他四类规划编制必须以此为依据。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规划是在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针对某一区域、流域开展的规划,其规划深度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五年环保工作规划是为对应《环境保护法》要求而编制的规划,是对五年内环境工作的总体安排,相当于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近期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重要方向专项规划不仅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要素专项规划,也包括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它们都是环境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重点污染物治理专题规划是围绕某污染物治理主题而开展的专题规划(表2)。二是明确各类规划的性质,即明确各类规划的作用、规划时期、规划范围和规划对象,以便于各类规划相互衔接(表3)。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是引领城市发展的中长期、综合规划,发挥着龙头作用,而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规划、五年环保工作规划、环境保护重要方向专项规划和重点污染物治理专题规划是分别就某一区域/流域、五年时期工作、某一重要方向和污染物治理专题对环境总体规划的分解和落实。三是明确五类规划的编制规范,即明确规划的编制要求、主要内容以及成果表达。规划的编制要求体现生态文明价值,建立完善的目标体系,明确优化环境规划的措施,并保障价值、目标和措施三者的一致性。规划主要内容中以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最为重要,其至少应包括明确或提出总体定位和策略,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环境功能区划及管制措施,大气、水、土壤、生态等环境的改善措施,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以及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其他四类规划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项深化。四是明确规划编制任务,避免出现规划编制缺位的情况。根据环境问题的空间尺度和各级政府环境管理能力,建议成都市本级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规划和环境保护重要方向专项规划,而区(市)县可选择性编制。乡镇不需要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五年规划,但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编制重点污染物治理专题规划(表4)。

4.2环境规划行政管理体系

针对规划行政管理过程存在的各方博弈,建立博弈论模型分析最优的行政管理主体选择。以规划组织编制为例,现有法律对环境规划编制主体的规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环保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假设由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环境规划时,如果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则能取得较高的规划质量R1,但因动用政府领导层资源,会付出相应的成本C1;而此时部门虽然在配合环境规划工程中付出了成本C2,但因为积极工作得到政府的表彰h。如果其他部门消极配合,此时政府能取得的规划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下降f,变为R1-C1-f;而部门也因消极工作而被政府惩罚H。由环保部门组织编制环境规划时,如果其他部门积极配合,政府仍能取得较好的规划质量R1,但不用付出政府领导层面的成本;而此时部门在配合环境规划工程中付出了成本C2却不会得到相应的表彰。如果其他部门消极配合,政府能获得的规划质量为R1-f;而其他部门不会付出任何成本(表5)。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部门的效用函数分别表示为U和V。同时,假设地方人民政府选择由政府作为组织编制主体的概率为p,其他部门积极配合的概率为q。因为地方人民政府收益U为p的减函数,因此要保障政府收益,一是应减小其他部门因配合工作而付出的成本C2,二是政府应加大其他部门因积极配合工作的奖励h和因消极配合工作的惩罚H。影响C2的因素,主要是环境规划工作的复杂程度,一般说来其复杂程度排序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规划>环境保护重要方向专项规划≥五年环保工作规划。因此,要降低p*值,需要政府给予环境规划的重视程度也应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规划>环境保护重要方向专项规划≥五年环保工作规划。目前,五年规划由环保局组织编制,因此其他规划编制主体的层级应更高。建议成都市环境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规划由成都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对审批、实施、评估和监督检查的程序进行模型分析,行政管理主体建议如表6所示。

4.3环境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第9篇:环保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属于一个较为宏伟的系统性工程,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建造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也能够确保对于土地进行合理利用,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的向前发展,对于土地使用和城市发展间的矛盾,能够进行有效解除。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其要求能够彻底掌握好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执行有效的方案,切实做到促进城市规划的顺利进行。在城市规划的具体过程中,应该要顺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对于城镇建造目标进行综合性的调整控制,促进城市建设不断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1、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概念及意义

1.1、概念

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指的是在社会制度这类外部环境内,将城市当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对于城市内部的空间资源,有效的进行控制、领导、组织、计划,促进内部的相互配合,实现城市发展的目标,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过程。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对象,包含了各项的工程建设以及城市用地等,通过对于城市内部不同建设项目做有关的协调、控制、指导、组织,使城市规划可以更加高效的、有序的进行。

1.2、意义

在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中,为了有效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的创新工作以及基础建设的工作都能够将其看成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内容。具体来讲,是在限定的时间空间的范围里,使用最少的劳动力、资金与能源,确保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把新的人们观念上的进步与科技的有效引入作为促进城市经济的主要手段,进行城市结构变革。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满足现今城市发展的相关需要,同时也满足对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

2、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

2.1、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观点

为了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需要根据唯物主义的观念和自然发展的原则,把经济社会当成城市发展的核心,不能够过于强调理想化的发展模式,同时,也需要根据发展形势、相关政策,适时地对其进行调整、完善和优化,从而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总体来讲,就是在进行城市编制时,应该树立其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

2.2、因地制宜地进行布局

每个城市都有着独特的地质条件以及自身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做城市规划的时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把城市的特点显现出来。在城市的各个面中寻找优势,发挥城市特色。与此同时,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发展空间,例如有些城市森林覆盖率比较高,有些城市湖泊较多。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根据城市具体的情况,构建方向,与此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把特色元素融入城市加强中,构建和谐美丽的城市。

2.3、合理布局人口密度

随着城市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等,城市的职能区间的难以统一规划,进行有效的协作。城市的资源,其人均拥有量较少,城市资源缺乏合理的布局,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考虑占地面积、公共空间、绿化、水资源等资源不会有大幅的改变,人口密度对于城市人均拥有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每个部分的配合和衔接,都是由城市的区域布局决定的。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速度,需要通过有效控制区域内人口的密度以及空间合理的布局来达成的。

3、加强城市建筑管理的措施

3.1、健全完善规划法规体系

现今,要想真正地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应该积极地使用法律的手段,深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协调职能,把城市土地使用的各项活动都进行统一的规划。保证法律手段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管理的主管部门应该按照实际的情况,制定完善的科学的规划管理体系,使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可以真正地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确保城市规划的有效进行。在使用法律的过程中,应该要遵守法定的程序,严格地执行合理性的原则,慢慢发展成规划审批的法制化、规划技术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3.2、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监督

城市建设的管理工作,应该具有长期性。要想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长期的发展,各个级别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该把城市规划工作作为实施的重点内容来把握。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规划机制,努力实现上级对于下级的监督,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城市规划及城市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强化各层的监督,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解决问题。

3.3、强化对于城市建筑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最初,妥善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执政者和投资者发展经济,与此同时,需要有环境保护的理念。经济发展需要以保持自然环境作为前提,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牺牲了环境。需要创造环境保护和发展共存的良好局面,政府需要鼓励少污染型或者环境无污染的工业,取代那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在农业方面,要拒绝引进对于环境有污染的,努力发展绿色的农业经济,引进能够促进环境保护的有关的项目。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各部分应该狠抓落实,各司其责。发展有关计划,需要做好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的工作。每个环保部门需要进行管理监督工作。

3.4、重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在建筑规划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应该做好科学规划的工作,以城市的建筑规划的有关要求作为工作的基础,把城市的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依据,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效实现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协调的发展。总得来说,需要充分地利用当地的优势和特色,开展有关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为改善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还有,需要坚持谁污染,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健全的环境保护的激励、评价和监督机制,有效地控制环境行为提高各项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法律的执行力度,形成合力,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还有,应该充分地利用宣传、法制、教育等手段,向人们传递环保知识,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到环境生态问题的必要性,投身到避免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行为中去。

4、结束语

现今,在我国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规划管理的水平。努力使得生态环境、城市的规划管理与经济发展相互适应,从而进一步使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得到统一,不断地实现统筹协调的目标,使城市经济能够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百浩,郭明.朱皆平.与中国近代首次城市规划实践[J] .城市规划学刊,2010(0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