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

校本研修主要形式精选(九篇)

校本研修主要形式

第1篇: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第2篇: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

关注“地位确立”

以校为本的研修工作作为学校稳步推动课改的主要手段之一的地位,要在实验者的头脑和行动中得以确立。

以往的实践证明,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参与者不能让以校为本的研修理念进入头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就很难有实质性推进。基于此种认识, 学校首先应组织学校管理者、实验教师在既往的参差不齐的认知水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校本研修这一教学领域的创新制度的“根”,对校本研修的背景、内涵、目标、任务、内容、形式等诸多内容进行集体性、个体性的学习与探究,使大家尽可能多地从本质上了解校本研修的研究对象、研究主体、开展形式及其所要遵循的原则,从而走出认识误区。

关注“内容适宜”

研修内容的选取上,要以能满足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基本准绳,立足阶段工作目标确定。

“三要”“三防止”要求应当成为选取、确定内容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一是研训内容的大目标与小目标指向性要强。即:无论是学年、学期目标,还是月、周目标,都要具体、明确,防止活动的随意性。二是研训内容的层递性要强。即:学年、学期目标要科学地分解在月、周目标之中,月、周目标要能有力地支撑学年、学期目标的达成,使参与研训的教师专业素质呈直线式上升状态,防止活动内容、成效在同一层面上徘徊。三是研训内容的实践性要强。即:研训要以服务师生的实际需求为根本,防止活动内容与师生实施课改实验的实际相脱节。

关注“制度开放”

研修制度建设上,要遵循包容性、开放性原则,体现研修工作的灵活性、多样性。

要摒弃校本研修工作“一刀切”、“大一统”的做法,可以“5+1”研修、“51”研修、日常研修、全员研修等多种形式并存。研修时间、地点、方式、要求等一切从眼前的实际出发,给参与研修的实验教师以很大的自由选取空间,切实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定、实施校本研修的制度时,充分考虑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状况,可设立共性要求(人人均需执行、落实的基本要求)、个性要求(某一阶段教师需执行、落实的特色要求)。例如,制定校本研修交流制度时,在提出底线要求(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可对职初教师(一般教师)以外的教师群体,即经验教师(老教师、教学能手)、资源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据其业务水平的不同,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个性要求)。

关注“模式有效”

校本研修模式建设上,要立足实情,努力构建富于特色的基本模式。

学校要花大力气研究各基层研修组织积极开展的、适于自身条件的研修活动的特点,探索并形成各类型研训模式。例如,根据人数的多少、水平的高下,可将基层研修组分为三类:A类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群体较大,此类组织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优势开展研修活动。B类组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缺乏,需引进校外资源实现专业引领。请专家、名师辅导本校教师,或走出去访问名校,为教师提供多渠道的交流方式。催生本土专家,确保研训的日常化、高质量,是此类组织的一个主要特点。C类组织,规模较小,有零星的学科骨干教师,难以形成浓郁的研修氛围。依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研修活动,组织校内专题展示、竞赛等活动推动研修是此类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手段。

关注“管理清晰”

研修管理方面,责任人制度要予以落实,要形成攻坚合力。

工作中,要采取“两条线”强化指导与服务。一条线是组织教导处及相关处室人员深入研修一线,在互动交流中肯定成绩,在研究论证中提出不足,并采取现场跟踪式方法,参与、督查各基层组织的研修全过程,着重解决“一定要开展”的问题。另一条线是组织教研室等处室人员深入调研,与大家在互动中坚定持续实施的信念,研讨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探究教材、教法、学法等,建构校本研修工作的评价体系与办法,引导实验者在亲身体验中真正进入状态,着重解决“一定要开出实效”的问题。

关注“研修反思”

组织召开阶段性反思活动,引导实验者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就研修工作进行更大范围的研讨和反思。如,针对校本研修活动中“图热闹、讲形式,客观上不够重视效益”的做法进行反思。通过交流、研讨,让事实说话,引导实验者深入理解研修方式与研修效益的本质关系,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方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的认识上来,防止校本研修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体验,都是一种成果,一种有益于后续实验少走弯路的成果,一种“资本”,一种有利于课改蓝图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的“资本”。学校要努力发现并用足、用好这一“资本”。

关注“效果走势”

研修效果方面,要努力形成从集中向分散发展(大家随时进行),从短期行为向长期运作发展,从专家报告讲座向教师人人参与自主、互动发展的基本态势。

在推动研修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要努力打造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推广价值的“经典”。 “经典”要成熟一个,推广一个,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借助先行者的活生生的成果,通过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于交流中互相启迪,做到“一处开花处处香”,借此推动校本研修工作常抓常新、不断深入。

校本研修是一种因有“险滩”和“跨越险滩”,让身处其中的人在持续的锤炼中收获巨大成就感的“成长之旅”。在这一“旅途”中,学校管理层,尤其是校长,要针对“真问题”,满足“真需要”,切实关注“人”,引导其成为有壳(形式)、有核(实质内容)、有魂(长远目标)的“快乐之旅”。

第3篇: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

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特殊方式,因其立足实际,具有针对性和自主性――既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又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所以备受推崇。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教师专业校本研修的实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其一,找准切入点,小步慢走。对于校本研修而言,切入点的选择很重要。如果选点太大,必然会给教师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同时也容易陷入大而空的窠臼,使研修流于形式。如果选点太小,则研修的空间有限,不便展开。只有选点刚刚合适,既能满足教师成长的实际需要,又便于研究的开展,有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才能真正起到研修的作用。就拿“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其校本研修可以有小组组成、小组文化、评价机制、小组合作效度等多个主题。当教师们面对小组合作学习还处于认识模糊阶段时,如果把切入点选择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的话,势必会让研修失去实际意义。小组合作学习的起点是如何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进行其他主题的研究,必然会寸步难行。这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起始阶段,校本研修的最佳切入点最好是科学组建小组的研究,然后才是小组文化建设、小组学习评价机制等主题的研修,只有这样小步慢走、循序渐进,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深入、扎实、有效。

其二,抓住关键点,为需而研。唯物辩证法指出,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抓主要矛盾才是最有效的。因为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核心动力,解决了主要矛盾,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校本研修也是如此,只有抓住研修的关键点,才能保证研修的实效性。关键点在哪里呢?这就得因需定位。以“放大细节,让习作更美妙”校本研修主题为例,学生习作不具体、不生动的主要原因是抓不住细节、不会描写细节。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学生不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怎样去把细节写生动,他们最需要的指导当然是了解细节描写的具体含义,把握描写细节的方法。如此一来,抓住了主要矛盾,研修的关键点就一目了然了――从阅读教学入手解读细节描写的奥秘,从写作教学入手指导并训练怎样放大细节,研修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其三,体现多样性,丰富形式。没有谁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变化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要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还应当在研修的形式上多做文章,以满足不同教师的研修爱好。比如,从方法的角度来说,可以有课例研讨式、主题报告式、读书交流式、视频观赏式、问题诊断式、调查问卷式等;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说,可以有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家长学生教师共研的等;从参与范围角度来说,可以有教研组内的、同级段的、全校性的等;从学科融合角度来说,可以有单一学科的、双学科的、多学科的等,不一而足。只要能丰富校本研修的形式,以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必然能调动教师们研修的热情,实现研修效果的最大化。

总之,求实效、讲真效才是教师专业校本研修的硬道理。只要我们能够立足实际需要,选好切入点,抓住关键点,体现多样性,因地制宜、因需而异、因校而异,就一定会让教师专业校本研修开出绚烂之花!

第4篇: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

我市中小学校本研修试点工作已基本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经验。13所试点学校全部被省教厅确认为省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为了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校本研修机制,使我市校本研修工作得到健康和有序的发展,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校本研修的目的意义

1、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2、校本研修以校为本,通过学校组织各种研修活动,营造学校的研修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3、校本研修坚持从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标

1、加强校本研修理论研究,在推进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步完善相关机制,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教师校本研修体系。

2、全市所有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创设自主研修和专业引领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校本研修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3、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现代教师角色理念,全市所有教师人人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在研修中不断修正教育教学中的不良行为,提高专业水平和素养,促进自我发展,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教研水平的学科骨干教师,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能力。

4、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加强校际间联动,建构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专家学者、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区域甚至全市范围内的教育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校本研修工作均衡发展。

三、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形式

1、校本研修应以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主要内容,着重抓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修、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研修、新课程教学素养的研修、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研修和教师综合素养的研修。

2、校本研修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根据不同研修主题、不同研修阶段、不同学科和学校教师队伍的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探索出有本校特色的研修形式。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要引导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自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成功经验,或者咨询、请教专家作为引领,研究制订解决现实问题的工作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修正,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与完善。目前,可供参考的研修活动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课堂观摩、自修反思、沙龙研讨、专题讲座、师徒结对、校际合作、网络交流、主题研讨、情境体验、专题辩论、课题研究、考察交流等。

四、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

1、*市教育局成立*市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的副局长、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员、继教中心人员、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组成。负责宏观管理,制定全市校本研修规划,指导、督促、参与和评估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筹措校本研修经费。

2、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县(市、区)校本研修总体规划,组织人员经常深入学校指导研修工作,初步评价本区域内各校校本研修工作,确认教师校本研修学时。

3、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安排校本研修经费。

4、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负责制定具体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研究分析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动态,总结推广学校开展研修活动的好经验,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培养各县(市、区)校本研修骨干和带头人。

5、*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市校本研修工作的项目执行机构,负责研修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校本研修网站、收集资料、聘请专家等。

6、建立校本研修激励机制,将校本研修活动与教师业务考核、职务晋升挂钩,表彰校本研修先进单位和个人。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市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全市校本研修的研讨、评价和表彰。各校要安排好校本研修活动经费,确保校本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

7、建立校本研修学时管理系统,对按要求完成校本研修计划的教师,每年录入校本研修20学时(本周期内录入学时上限为40学时)。

五、校本研修的实施步骤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周期安排,我市第一轮校本研修工作自*年开始至2012年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试点工作阶段(*.3—2009.1)

1、在全市经过推荐,确定13所学校为试点学校。

2、举办校本研修工作高级研修班,聘请专家从理论层面给予引领。

3、赴上海浦东区考察学习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

4、举办试点学校间的研讨交流活动。

5、以校为本的研修实践与探索。

6、校本研修试点工作成果展示活动。

7、总结推广试点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准备阶段(2009.3—2009.6)

1、成立市、县(市、区)、校三个层次的组织管理机构。

2、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各校制定校本研修制度,形成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校本研修工作管理、职责分工、学习要求和研修质量考评等内容。

3、各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要求,并组织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指导教师根据自我发展要求,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计划。

4、举办学校学科教研骨干培训班,培养校本研修骨干力量。

5、完成学校向上一层校本研修组织管理机构的校本研修活动或研修课题的申报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9.9—2011.7)

1、各校将制定的校本研修方案的内容细化为工作计划,分步组织实施校本研修活动,并根据教师个人的研修计划,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教师研修成果、书面总结等档案资料。

2、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部级、省级学科骨干教师和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推进。

3、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围绕研修主题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方式,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4、各级教研部门和各类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加强研修过程的专业引领,深入学校指导研修活动。

5、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际联系,有目的地开展区域研修协作活动。在各校取得阶段性研修成果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学校进行校本研修活动的现场交流和示范观摩。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阶段(2011.9—2012.7)

1、学校对研修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材料及典型个案材料上缴上一级组织管理机构进行初评,并确认教师校本研修学时。

第5篇: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

笔者带领本县教师培训团队,在总结骨干研修和主题课例式全员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协同教育行政和教研科研部门,紧紧围绕县教体局“以阅读为基,创建书香校园;以自主为基,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整体思路,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以点促面,深化培训模式改革,助推全县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

一、分类组织 面向全员

课改初始阶段,主要开展通识培训转变校长和教师观念。而在课改深化、理念落地课堂的今天,只有分类分层、分学科、分年级、分课型的精细化培训,才能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此,我们把教育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两大类,细分为名校长工作室引领、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和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六大类32 个项目,其中初中语文、数学教师培训项目,已细化到年级、单元直至课型。

(一)教育干部培训

一是对新任的164名小学校长进行以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培训分为集中培训提升理念、实地考察互助诊断、跟踪问效考核评价三个环节。二是组织79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有较高理论修养和较强研究能力、办学取得一定成效的中小学校长(名校长、骨干校长),分3批去重庆市南岸区进行为期一周的校长跟岗“影子”培训,旨在培养教育教学管理专家。三是建立10个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校长工作室在校长队伍建设中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坚持每学期一期的中小学校长论坛制度,樾3そ涣骶验和启迪智慧搭建平台。

(二)教师培训

按照“集中县培初中保全员,重在引领校本研修;小学培养种子教师,乡镇开展全员培训”的教师培训整体思路,分学科、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初中语文、数学教师主要开展全员培训,把全县的初中语文、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班级,每班50人,在进修学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自主研修、互动研讨、课例观摩等形式进行全员培训。小学数学以主题式磨课研课的形式,培训教研组长,然后教研组长再辐射到其他教师。小学语文教师重在对学校的学科负责人进行培训,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研讨,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例观摩。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依托香港天邻基金会开展“英语口语坊”专题培训,中小学美术教师开展以笔会为主要形式的展示交流和研讨活动。

二、课题引领 尝试实验

我们以县立项课题“探寻课改理念落地农村课堂的路径研究”为抓手,探索两条路径:一个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业务引领和组织服务的策略和措施路径,一个是学校学科课堂改进的研课磨课校本路径,试图为我省县域教研培训深度融合,服务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为我省进一步深化农村县域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行动案例。

实验行动的思路是:确定47所课改实验基地学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基地校校长―课改项目负责人―学科负责人―学科教师分层组班研修,研修成果及时运用于课堂教学改革,课改实践检验修正研修成果。

行动的第一步是, 47所课改核心校校长齐聚进修学校,用三天时间,围绕“高效课堂的特征”“如何有效利用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改积极性”“高效课堂创建中如何体现育人功能”等六个问题,分组展开深入研讨,并在反复的汇报展示与补充完善中达成共识,在校长这个层面,统一认识,生成愿景,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行动的第二步是,举办高效课堂核心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围绕高效课堂,进行问题研讨与创建高效课堂行动实施方案的制订,通过自主研修、互动交流与诊断、专家讲座与点评等形式,使课改项目负责人对高效课堂创建中的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同时通过制订、完善与研讨,对自己本校的高效课堂行动实施方案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行动的第三步是,举办学科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组建学科研修共同体。学科培训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在培训前组织教师进行了互动研讨,任务分工,针对所领任务分组进行思考交流,并拟订初步的小组培训研修计划;其次在培训期间,通过每天的课前互动,课上听讲交流,课后分组研讨,对培训内容充分消化吸收,并逐步完善小组研修计划;再次在培训后,参训教师按照研修计划,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滑县学科教学实际,开发培训课程专题,形成对学科教学的深入认识,建立学科培训初步的课程资源库;最后选出基地学校,分乡镇连片开展培训研修活动,以专题讲座、研课磨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展开,把培训学习成果嵌入课堂实践,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

三、落地校本 进入常态

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定位于教师专业发展,最终成效落地在常态课堂质量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上。教师外出培训的时间有限,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途径是以校为本的自主研修。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引领中小学校校本研课磨课,作为课改理念落地常态课堂的主要抓手,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是通过进修学校举办磨课研修班和外出送培,为中小学培养种子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二是通过举办校长、主任、学科负责人培训班,研讨校本研修的方案制订、组织方法以及操作流程等。

三是充分发挥课改核心校的基地作用,组织不同学科的研课磨课研讨活动。

四是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城关镇中心校组织全乡教师,将磨课研修活动融入日常教研教学中去,总结出“三周磨一课” 的经验:教研组围绕某一教研主题,确定研课磨课课题,组织全体组员历时三周打磨,历经学课、说课、研课、讲课、议课和结课六个打磨环节,最终形成精品课,形成精品教案。枣村乡、八里营乡组织全乡教师,主动到进修学校开展磨课研修,回去后结合实际,尝试校本磨课研课实践,白道口镇、四间房乡也充分发挥种子教师的引领作用,自主开展校本磨课活动。这些乡镇在探索以校为本的研课磨课研修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全县立足校本的研修活动起到了引领作用。

第6篇: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校本研修;反思;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60-02

校本研修自20世纪60年代引入我国至今已有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都在不同层面改变甚至变革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时代的发展也给校本研修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现时代的生活、学习背景丰富校本研修的内容研究。校本研修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从评估研究到行动研究的过渡,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校本研修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校本研修的未来之路。

一、校本研修

(一)何谓校本研修

所谓校本研修是指在符合综合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本校的客观环境,在反思不足的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个人思考、组织互动和专家领导的氛围下提升教师行业对于专业课程的自我研究和自我开发,创新过去僵化呆板的教授思想与方法,实现多元化时代校本研修的运用价值。虽然校本研修在当今教育界人所共知,也是一个大家纷纷研究探索的领域,但大多浅尝辄止,没有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校本研修的学习、开发上来,以至于大家甚至学界都对校本研修莫衷一是。

(二)校本研修的特征

1.校本研修的“校”与“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上没有空中楼阁,校本研修也是一样。校本研修首先要找到落脚点、着力点,这样才能有重点地加深对校本研修的学习理解。“校”指的是学校,换句话说是以本校作为改革点,而不是具有包含意义的学校。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明显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符号,这是本校基于自我价值而提倡的一种旨在强化自我凝聚力与文化内涵的一种精神体现,它对自我来说是一种习惯,在别人看来是带有本校特色的一种风格化体现。“校”是外在体现“本”是内在蕴含,校本的出发点最终要回归到对于教师队伍的构建和培养上来。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校本研修不要本末倒置,把重点放在“校”上,而是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校”的发展不是建立在美和欣赏的层次上,而是要真正地为“本”的培养提供营养的土壤。

2.校本研修注重“研修”。校本研修要回归到“本”上,“本”最终的提升和发展还是要在“研修”上下足功夫。研修是评测一个教师对职业热爱的一个标准,一个善于在研修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对教师职业有着理想和热爱的教师,研修是最能考验校本研修成果的测评项。校本研修最重要的是通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研修的道路上发现快乐和成就感,对于教师的研修要给予尊重与回应。研修的重点是对课本教程进行改善和创新,变线性思维为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扩展性。校本研修如果在研修上失位,那对于校本研修将会是一句学术上的空话。

二、校本研修的现状

校本研修在我国推行以来,思路开拓局限性过窄,其意见建议也大都有雷同的想法。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出发点无非是基于以下几点,首先是为了充分调动各地方、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广大教师参与到教育改革的实践当中。很多学校形式主义严重,没有认识到校本研修的价值意义。在政策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成立相关部门推行校本研修的计划,急功近利,往往是三分钟热度,而后就对校本研修失去了耐性。其次是学校成立了校本研修的组织,但缺乏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产出,一方面是领导者对于校本研修的理解不足,难以担当领头羊角色,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端正态度,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最后是实践阶段难以按照预先的计划实施。有些学校校本研修既投入了精力,也收获了研究成果,但在现实的实践阶段,或是老师在教授方面存在问题,或是同学们感觉不适用,导致校本研修被架空,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校本研修的问题

自新课改以来,校本研修是一个常常被提及的热门话题,但是发展至今,却难有实质的改变,改来改去的却总是很难有大的突破,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对校本研修的本质理解尚待深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虽然全国各地区各学校开始重视校本研修,但是大部分仍停留在表层,很多学校教师并不真正理解研修的本质、研修的目的、研修的方法以及研修的意义。政策上的转变不仅让教师感到茫然失措,更重要的是许多学校的领导机构,或是校长对此更是知之甚少。校本研修的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发挥教师的组织、创新作用,改善从上到下一体式的陈旧教学,将学校作为试点,既实现了教师队伍自我学习、自我创新,又实现了学生对于教学改革的期望。为什么看似热闹的校本研修,效果却不理想,从不同层面来看,从教育局到教研员,他们本身并非专业人员,或者缺乏一线教学经验,脱离了实际课堂,研修的出发点更重于“政绩”,为研修而研修,致使校本研修从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同时不能忽略的是在文件、精神等等层层下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是非常大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此的理解。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义——“树德”、“立尊”、“研修”

《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受业、解惑就成为了自古以来,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公认的教师角色的社会形象。但是这三者只是强调了教师的“教”的职业特点,也体现了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日常工作的内容,而在社会转型期,对教师的要求必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日趋丰富,而绝不是仅仅局限于老师的传授。所以有必要重提“学无常师”、“学无定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角色的互换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能满足于教师的基本要求,必须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改进,从知识的传承角度看,不能局限在“传道”,而是要发展为“树德”,寓教育于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从师道尊严的角度看,“受业”必须要转变为“立尊”,面对现今呈现出的众多教师体罚学生、故意伤害学生等事件,不仅没有引起某些教师的反思,甚至个别教师的解释居然是“心情不好”。针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更需要我们拯救的是“为师者”的威信,重拾“教书育人”的本质。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来看,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解惑”的层面,更要注重自身的“研修”,这是“树德”和“立尊”的基础。

(三)考核体系待完善

所谓校本研修,他的研究基础是“校”,基于此,无论是在地域上、文化上、还是生源上,各校的差异都是很大的,这样就很难用统一的指标来考核及评价。各地的经济水平差距很大,教育投入即使占有的百分比是相近的,总的投入数额仍会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行政考核上,倾向于量化的考核指标,并没用考虑到各校或者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仍习惯于用数学概念来考核及衡量。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持续的活动,也许可以量化人的“智商”、“情商”等,但不会有量化的“人”。教育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启迪智慧,更重要的是要启迪人生。

(四)家长与学生并不重视校本课程

对于校本研修,必然会与课堂相联系,而学校的校本研修处于经常变动的现象,虽然有不同的课堂表现形式,但在实质上没有实际的改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度也会在一次次的期待变为失望的过程中,逐渐消退。而学生的“消极”表现,无疑对教师是一种“打击”,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就会产生“形式”与“本质”的脱节。同时,教育事业“人人有责”,似乎人人对教育都有“发言权”。家长对教育的不满,主要体现在对高考制度的不满。但不能否认的是,虽然存在比高考更为彰显“公平”的考核方式,但在实践层面,仍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教育改革几乎涉及每个家庭,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虽不赞成“因循守旧”的保守派,但也反对冒失的、盲目的改革。教育改革不可抱着“碰运气”的态度,必须要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优质教育资源日益流向“优质阶层”,贫寒子弟难以通过考学来改变自身及家庭的命运。校本研修,或者说是积极地对教育改革的探索在经济发达地区的热度、参与度等方面都远远大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视野、知识层次的差别也就在日积月累中体现出来。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学校教育领域,家庭没有过重的经济负担,但是学生课后忙补课,毕业后忙考证,用于其他方面的教育费用支出占了很大比例,但是真正的学校教育却呈现出某些方面的“教育过度”,另一些方面的“教育不足”,这也是高考弃考人数逐年增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对于校本研修的重视不仅是“公共政策的‘效率结果’使然”,从微观层面上来看,更是家庭经济的效率结果使然。

四、总结

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是拉动校本研修进一步发展的三驾马车,任何一方都考验着校本研修能否取得成功,这就需要校本研修在研修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教师、专家及社会各方面的智力支持,做好最完善的准备和预测,使校本研修不再是浮在水上的浮萍。毫无疑问,校本研修是弥补我国教育体制弊端的重要探索,在探索的道路上必然充满了荆棘和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但就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我们必须探索与自我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校本研修,不能碰到问题就畏手畏脚,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深化问题的严重性。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校本研修的真正发展和成熟。

参考文献

[1]王祖琴.继承与超越: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0).

[2]王洁,顾泠沅.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

为此,辽宁省大连市构建了农村教师培训的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这是大连市“十二五”期间全力推进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提高农村教师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创新性实践。《大连市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教育实施指导方案》提出在所辖农村地区,广泛建立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通过校本研修互助网,强化校际、片际及区域间的研讨交流活动。因地制宜,最大程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一、形成教师人人参与的互助式研修网络

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是以校际联动为主要方式、以基地校为主要研修基地的互助式培训网络。形成了校本研修、校际联动、区域带动、上下互动、人人参与的研修机制。其主要特点如下:

全员性。要求所有教师参与其中,人人都在网络研修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建立市级教育学院、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基地校辐射区和教师任职学校四级研修网络。所谓基地校辐射区,就是按照地域因素和师资队伍状况等选择基地校,每个基地校要辐射周边学校。基地校辐射区是创建互助网的基础性工作。

引领性。在基地校辐射区内按学科选择开展研修活动的学科负责人,负责人由骨干教师担任,具体负责学科研修活动的开展,包括研修主题与研修方式的选择、研修活动的管理与评价等。学科负责人是互助网中至关重要的专业力量。目前,大连市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共创建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基地校(园)75所,遴选学科负责人654人。

培训性。互助培训网强调“培训”的内涵属性。首先要树立科学培训思想,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教师培训规律,建构高效培训模式。其次,研修内容要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要体现草根化和职场性。第三,要求每个教师要真正成为研修主体,积极开展互助式研修。在互助培训网中,既重视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也特别强调每个教师的互动交流、经验分享和资源建构。

系统性。一是市级教育学院,负责宏观指导、评估和示范引领等。二是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的责任主体,负责具体工作的策划、组织管理与总结评估等。三是基地校,负责提供研修场地和研修活动的日常管理等。四是基地校辐射区学科负责人,负责具体研修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与评估等,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研修的质量和效果。我们要求基层学校支持教师按时参加研修活动。

二、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服务、搭建平台

校本研修互助网的建设与实施,改变了长期以来各个学校独立作战、信息闭塞的局面,有助于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开放、灵活、便捷的区域教师培训网络系统。每个教师都可以依托网络系统,就近接受培训和交流,就近享受优质培训资源,就近研讨各种专业问题,基于职场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互助培训网的建立使骨干教师从仅仅服务于所在学校扩展到为区域乃至更大范围服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学校扩展到区域,使优质培训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使更多教师受益。这也对骨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在专业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而且在活动主题、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全面安排,为他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历练机会,为其专业成长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基地校是区域内优秀教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学科优势比较突出。互助培训网使基地校成为教师进修院校开展培训的重要依托力量,为教师培训的重心下移提供了重要保障。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通过指导校本研修互助网工作,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和服务功能。

三、注重实效是开展研修活动的根本目的

注重实效性是互助网建设的价值取向。互助网研修活动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影响正常教育教学,不能增加教师时间负担和经济负担。必须以教师需求为本,以教师满意为追求,注重研修质量和效果。我们立足长远,完善机制,跟踪调研研修状况,创新研修方式,建构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其成为一种长效培训机制。

一是准确定位研修目标。研修目标既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也要有情意目标。在情意目标别强调两种意识的培养。一是自主意识。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自觉意识,让教师认识到“一个名师的专业发展史,就是其专业自主成长史”。二是专业意识。教师不但是理论的消费者,更是教育理论的创造者,未经教师思辨的理论毫无意义。名师与经验型教师、实践的主人与实践的仆人、匠技之路与教育家之路的分水岭就是教育思想。要引领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梳理教育教学经验,提炼个人教育思想。

二是科学确定研修主题。在确定方法方面,一是采取问卷、访谈、听评课等方法,自下而上了解教师的困惑及其真实需求。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律,采取预测、分析等方法,自上而下提出专业性指导意见。在研修主题方面,一是覆盖面要广泛,涵盖教育教学各方面内容。在教学方面,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包含班级管理理念、班级管理策略、班级管理反思,等等。二是研修内容不求大而全,力求小而专,贴近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8篇: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培训实效性为工作重点,以“聚焦高效课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提升师德修养、研修教师专业标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研修高效课堂模式、研修专业技能、推动读书活动等板块为主要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培训目标

培训中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有效学习评价”为主题,通过多种培训形式,紧贴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切实提高校本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结合“微课 ”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以及对“网络同步助学”资源的研究、整合和使用,增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业务水平。

(1)实践性知识的校本研修。以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切入口,抓住师生沟通与交流、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业布置与反馈、听课评课有效学习评价等教育教学基本环节,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改进,最终达到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智慧和提高课堂教学机智的研修目标。

(2)发展性知识的校本研修。围绕师德修养、教师礼仪、人文艺术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保健知识、自我发展规划、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校本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师德修养、学识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以高素质的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3)研究性知识的校本研修。通过开展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反思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帮助教师理解、接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知识和方法,并主动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校本培训进一步推进以好于学习、善于研究为导向的教研组文化建设。

四、培训内容

由学校统一实施组织,紧紧围绕“有效学习评价”主题,围绕“网上晒课”、名师教学、读书活动、专家讲座等板块进行专题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一板块:以网上晒课为平台,展示“有效学习评价”。

1.“微课”技术的培训与指导。

2.培训形式:专家报告、观看实录、视频制作。原则上每位教师都要摄制一节“微课”,摄制或者研备一节“优课”。“微课”、“优课”并分别在20xx年9月1日和20xx年11月1日前上传在校园网上。

第二板块:以名师课例为抓手,辐射“有效学习评价”。

1.名师的课虽然设计迥异,风格不一,但是无一不把“有效学习评价”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通过观摩学习名师对学生学习多元化的有效评价,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2.培训形式:案例研究、观看实录、仿课赛课、课堂再现。

第三板块:以读书活动为契机,交流“有效学习评价”。

1.主要目的:教师读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积淀自己作为一种特殊身份的内在专业底蕴,提升其专业素养,乃至整个生命价值,而不是为了呈现其身份所需的外在表征。有鉴于此,教师读书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热闹,重在切合自身需要。总体要求是:有精有略,因需制宜;眼到心到,读到实处;言意兼得,读出真效。

2. 活动形式:开设读书沙龙、撰写心得体会。各校要结合实际,遴选优质图书引导教师阅读,从中汲取营养。培训期间可以结合主题,选择相关专业书籍,要鼓励老师们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并将读书心得上传至学校校本培训“读书活动”专栏,并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畅谈读书的收获,分享彼此的经验,感悟读书的乐趣。大力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五、培训考核

(1)校本研修参与录(由学校设计)。以课例研修为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方式,包括教学与学习活动设计、实施、评价、改进四个方面。

(2)总结提升改进单(由学校设计)。教师个人填写,学校审核。包括主题活动、主要收获、效果评价等,引导教师对本学年校本研修进行实践反思与经验总结。

(3)每位教师摄制的“微课”或者“优课”上传到校园网。

第9篇: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班主任研修共同体 校长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17-03

在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关键点,加强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等技能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项目组在柳州市柳江县、河池市金城江区等农村班主任研修工作的推进和实践过程中认识到,构建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是走出农村班主任工作困境,促进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和可行路径。然而,构建研修共同体,对农村校长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平等对话与协商合作等治理能力、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激励措施制定及执行能力、研修共同文化构建能力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有序推进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促进班主任工作技能的提高及班主任工作专业发展,需要对校长进行系统全方位的培训方能实现。

一、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建设对校长能力的要求

构建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而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则是责任重大,也对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服务意识与理念是构建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的前提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说法尽管有些绝对化,但也道出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实中,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农村校长作为一类特殊地域下的学校校长,与其他校长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较为闭塞的交通和落后的经济使得其在信息的通达度、学校管理理念、治校方略等方面较之城市学校校长存在一定的差距。诚如有研究者指出:“由于受不利自然条件和相对落后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制约……农村学校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较为缺乏。”[1]这也是农村学校校长管理和发展能力的真实写照。

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逐步践行“以师为本”“以生为本”,提倡服务而非行政命令和措施服人之时,可能农村学校的管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行政刚性状态。这对农村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校长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和服务的理念态度去说服教师参与共同体建设显然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状态。在研修共同体推进过程中,校长们若一直以行政命令的形式管理,将无法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自主学习和他主学习、积极学习和消极学习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

(二)对话、沟通和协调能力是建设农村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基础

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是由不同特征和个性的班主任构成的多元集合体,需要借助平等对话、沟通和协商来处理和带领共同体持续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共同体的目标,即班主任各自工作技能的自我生成和发展,而不是某个主体或个人对其他主体或个人的强买强卖和生搬硬套。同时还需要校长协调好各个子研修共同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共同体之间的运行关系,研修共同体内部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者、指导者(专家)、教师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此时的校长集决策者、执行者、监督者、组织者等于一身,不同情境需要其发挥不同的作用。

为此,需要作为领导核心和负责人的校长具备平等对话、协商沟通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校长需要把共同体内的每个人都作为一个重要的主体给予平等的对待,不能因领导职务而有所区别。在共同体出现各种纷争和矛盾之时,校长需要及时有效地“把脉”,找准问题症结之所在,对症下药。这对于一位有管理经验的校长而言并不难,但真正具有挑战性的是从问题的表象探寻其中的症结所在,进而发现问题的根源,这才是釜底抽薪的治本关键,也是促进共同体持久健康发展的核心办法。这对于长期以来大多数可能习惯于以使用各种“小策略”和相对封闭的治标来达到息事宁人的农村校长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班主任工作技能水平是构建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的核心

校长作为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首席兼决策执行者,其具备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知识和技能是有效履行职责的关键。在班主任研修共同体中,校长作为专业的引领者和经验的有效传授者,很多情境都需要其“挺身而出”,发挥模范和表率的作用,以身作则,否则共同体成员难以心服口服。这是一个魅力型I导者所应行使的“感召性权利”和“专长权”,是实现领导者影响力的关键,可以达到追随者无令而行的目的。

然而,现实中,有些农村校长特别是较为偏远贫困乡镇的校长,在班主任工作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还很不足,距离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还相对遥远。其中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自身工作方面的原因,也有个人性格和气质方面的原因,逐步完善和尽快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四)激励措施及运用是建设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的保证

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进而形成动机,行为正是在动机的作用下出现的。而不同类型、不同个体的班主任对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是不一样的。为此,有针对性地激励班主任参与研修共同体建设,并发挥其创造性,就需要一整套激励措施并有效地付诸实践。这需要正确处理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同时有些激励是超出校长范围或者说目前还未将某些学校权力下放到校长手中的,这就需要校长合理使用当前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为研修共同体谋求应有的利益,并用有效的手段争取更多的促进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机会。

当前,相对于城市学校和发达地区农村学校而言,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在权力的下放和赋权程度方面力度还不够大,范围还不够明晰。这与校长能力问题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问题有关,也与教育行政部门自身对权力的偏颇认识有关。当前农村校长权力一方面出现不足,另一方面出现截留于教育行政部门而不能下放到教师群体之中去的问题。为此,在校长权力“固着”时,如何尽最大努力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使激励措施发挥的效用最大化,使班主任热心、用心、专心参与研修共同体建设显然是一大挑战。而激励措施的建立和运行恰恰是保证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五)合作、共生、互促的文化是建设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的着力点和归宿

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文化是研修共同体建设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是浸润在每一位共同体成员身上的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导向性的基因。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文化的建设状况如何,始终决定了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建设的程度。校长需要拥有共同体文化建设的长远目光,切合共同体的特征和自身所处环境特点,借助共同体内部每一位成员的智慧和力量群策群力,提炼形成一种合作、共生、互促的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文化,并遵从共同体文化,使之成为标杆。

诚然,与当前城市学校主题鲜明的特色文化建设相比,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还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学校文化缺失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过去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巧妇也y为无米之炊。为此,在研修共同体文化建设层面对校长能力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农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研修共同体视域下的校长能力建设策略

(一)强化农村校长的服务意识和理念

打造“鹰”一样的个人和“燕”一般的团队是管理所必需的,特别是团队建设必不可少的。在团队中,“领头羊”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为了使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拥有良好而又专业的“领头羊”团队,需要在管理育人和治校方略等方面对农村校长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培训。为此,对农村校长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势在必行。

具体而言,首先是对农村校长进行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培训,通过开讲座、讲案例、实践性参与等方式,使校长基本确立“人本观”和“文化观”的管理理念和意识,为管理育人和文化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专业服务和专业引领的作用,树立全心全意为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大局意识。

其次,请农村校长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学习名校长的治校和管理方略。让校长在综合分析他人优势与认识自身不足及优势的基础上,明确校情、师情、生情,特别是对管理实践环节中的做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讨,最终生成自己的管理服务理念和价值。

(二)提高农村校长的平等对话、沟通和协调能力

通过培养校长的对话、沟通和协调能力,最终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班主任“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研修共同体。这是对校长能力的必然要求。而研修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在合作、共生和互促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才具有最大可行性和发展性。诚如有研究者提出:“在合作、共生、互促理念指导下,构建政府、教育部门、学校‘三位一体’组织协同共同体,是破解体制机制不顺和沟通协调困难的有效路径。”[2]而研修共同体的建设亦然。

现实中,校长的平等对话、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很大技术性和实践导向性,同时与个人的性格和气质等密不可分。为了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和改善农村校长的各项技能,在培训中采用情境模拟、两难案例展示和分析、实战演练等形式,增加实践性的环节来达到技能习得的目的。

首先,加强农村校长的组织能力、授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的培养。此类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系统讲座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有序开展。

其次,强化农村校长对沟通和协调能力的科学认识和掌握。通过系统的培训,校长们对沟通的原则、沟通的要素、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技巧以及协调的目的等有全方位的认知、认同。

(三)引入先进班主任工作知识,提高校长的班主任工作技能

农村校长班主任工作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效果,及其相关的班主任工作成就是其形成感召性权利和专长性权力的基础和关键。为此,需要对校长的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技能进行全方面的提升和完善。

具体而言,只有相关知识和技能走在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前列,校长才有可能成为引导者与首席,成为实在的标杆。为此,可通过系统的讲座培训、省(区)和市内外名班主任跟岗学习、返岗研修、具体实践等几个环节来强化。校长们通过接触最为前沿的班主任工作理论知识和最为先进的班主任工作技能,带动整个研修共同体实现目标。

(四)掌握领导理论知识,灵活使用各种激励形式

首先,校长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理论知识,为此,本项目组主要通过理论讲授的形式,对校长的领导知识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激励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化和升华,使参加培训的校长明白如何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激励措施,主要针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具体情境进行了激励措施的研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做好铺垫。

其次,强化校长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的培训,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大对校长的放权和赋权,特别是争取校长对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层面的权力;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项目和途径争取奖励资助等,为校长制定和运用激励措施提供保障。也就是说,校长有足够的资源和权力去调动班主任参与研修共同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得参与研修共同体的教师在付出努力的同时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不仅是在物质层面,在精神层面也应有所收获。

(五)促使研修共同体形成合作、共生、互促文化的能力

文化管理已然成为当下管理的核心,也是促进组织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班主任研修共同体作为一个团队和组织,也需要文化的引领,才能发挥其最大化的功能和作用。为此,训练校长培养研修共同体形成独特的共同体文化成为大势所趋。

首先,这需要提高农村校长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一个人对文化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文化内涵的深入而独到的个人内化,进而形成的个人独特的文化观。为此,对农村校长文化素养的提升除了需要借助系统的培训,还需要校长们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将文化有效地内化,并付诸行动,成为共同体的标杆。一是形成对团队文化建设的理解,为形成共同体文化奠基;二是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有规划地确立共同体自身独特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并有效执行。

其次,这需要校长用文化的方式领导和引导文化。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校长精心培育和用心呵护的结果。而文化的力量只能用文化的方式去引导和聚合,并最终促进文化的发展。

为此,校长不仅要有文化素养,还要用文化的方式领导和引导文化的发展。也就是说,校长需要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领导方式,特别是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独特的文化领导方式,基于班主任研修共同体的时代特征和情境,构建符合共同体价值和理念的合作、共生、互促的班主任研修共同体文化。这不是仅仅通过文化培训或者爆发式的成长就能形成和确立的,需要校长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去聚合、提炼方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玉特,黄观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发展模式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