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由贸易港概念范文

自由贸易港概念精选(九篇)

自由贸易港概念

第1篇:自由贸易港概念范文

本周市场资金充裕、主题投资活跃、市场人气高涨,高铁、迪士尼、自贸区三大主题无疑是市场最强音。

最高层吹响自贸区概念股全面进军号角。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吹响了自贸区全面推进的号角。笔者认为,自贸区投资大主线上,以港口、航运、物流、贸易、电商领域受益最大。本周市场以连云港、西部建设为龙头的路上丝绸之路概念股,以北部港湾为龙头的海上丝绸之路概念股,以海泰发展、天津海运为龙头的天津自贸区概念股,以珠海港、中远航运为龙头的粤港澳自贸区概念股,以渤海轮渡、日照港、大连港为龙头的东亚自贸区概念股,以厦门国贸为龙头的海西自贸区概念股全线爆发,勾勒出自贸区全国大进攻的宏伟蓝图。

国家意志成就高铁概念股主升浪。随着亚投行的建立,高铁成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真正利器。10月27日,一则“中国北车、中国南车及旗下6家公司集体停牌“消息,引爆了市场猜想,媒体称国资委目前正在力推南、北车重新整合为一家公司。纵观本周市场,铁路基建指数以10%的涨幅高居行业指数涨幅榜第一。晋亿实业3连扳强势攻击高居周龙虎榜首座,在进攻路线图上,老龙头晋亿实业王者归来,中国中铁、马钢股份两位低价高铁新星奋勇拉升,与中国铁建、中铁二局、太原重工、博深工具、中能电气、广深铁路等高铁概念股掀起涨停热潮,成为本周最大的黑马涨停军团,也成为市场具有重量级的大主流投资热点。

私募大佬掀起迪士尼概念股掘金热。国人期盼多年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将于明年底正式开业,必将推动迪斯尼乐园周边区域的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一则私募大佬徐翔密会一众基金经理的消息更是为迪士尼概念股增添了上涨的动力。据媒体透露,10月27日晚,泽熙大佬徐翔与基金精英人士聚餐时认为:“大盘后市可期”,“迪斯尼、移动医疗、移动支付概念股值得期待“。一石激起千层浪,迪士尼概念股应声走强。老龙头界龙实业率先2板吹响迪士尼概念股进攻的号角,新龙头交运股份更是一字板显英雄本色,东方航空、锦江投资、陆家嘴、强生控股等迪士尼概念股更是深受投资者青睐,成为市场最亮丽的风景。

展望后市,笔者认为电力改革概念股或将脱颖而出。建议关注两类公司:一是具有成本优势的发电企业,其将在未来竞价上网和电价调整中受益;二是实际控制人为电网的公司,未来存在资产重组预期。

第2篇:自由贸易港概念范文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诞生,是历史必然。

众所周知,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遭遇着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迫切需要培育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从国际环境来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开始推行“去全球化”的贸易保护,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经贸投资规则,进入深度调整。而此时的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正酣,要打破这种壁垒,中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新的对外开放国际格局。

目光转向国内,中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3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暂且驻足,进入新常态,转型发展和推动供给侧改革,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推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应运而生。

湾区,从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从世界湾区的共同点不难发现,当今世界,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比如,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知名三大湾区。可以说,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称之为“湾区经济”。

粤港澳大湾区,并非字面概念,而是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的新联盟,其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的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地位,转而升级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试验田,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也将为粤港澳城市群Ю辞八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3篇:自由贸易港概念范文

经济边缘化并不是与经济中心化相对应的概念,而是与经济区域化、经济一体化或者经济区域整合概念相对应形成的一个概念。台湾从来就不是区域经济中心,未来也不可能成为区域经济中心,本应不会有所谓的经济边缘化问题。显然目前讨论台湾经济的边缘化问题不是要维护台湾区域经济中心,而是要讨论台湾经济在区域经济整合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与地位,发挥台湾经济的区位优势,实现台湾经济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即找到台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见,台湾经济边缘化的核心问题是,在全球尤其是东亚地区经济整合过程中,因海峡两岸的政治对立问题台湾未能融入这一潮流或趋势之中,而是被排除在区域经济整合与经济一体化之外,从而形成台湾经济发展的边缘化与孤立化现象。

近年来,以自由贸易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到2005年9月,正式向世贸组织通报的自由贸易区等区域贸易安排达;554个,其中80%是在过去10年签订的,仅2005年1―9月就增加了27个,尤其是绝大多数WTO成员参与了一个以上的自由贸易区或其他区域经济安排,中国大陆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始于21世纪初,首先于2001年率先启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随后又签署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接着与有关国家或地区寻求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或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到2006年初,中国大陆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有9个,涉及27个国家或地区,涵盖了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1/4。然而,台湾却因政治因素未能与任何一个重要的经济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有政治图谋并积极争取建立台湾与美国、台湾与日本自由贸易协定遥遥无期,曾提出与东亚地区多个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设想纷纷告吹,台湾因而被排除在经济区域化浪潮之外,形成台湾经济的边缘化危机。

经济边缘化的负面影响逐渐浮现

台湾由于政治因素无法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又因台湾当局坚持“”分裂政治路线限制两岸直航与全面“三通”,台湾经济边缘化的负面影响逐渐浮现。台湾多个研究机构或学者就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台湾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评估,对台湾不能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发展前景感到担忧。台湾经济研究院估计,“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加上中国内地与港澳签署的“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将使大陆经济增长增加0.45个百分点,GDP增加0.77%,而台湾如果被排除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外,台湾经济将衰退0.5%,GDP将下滑0.56%。中华经济研究院模拟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台湾的GDP将会下降0.2%,各主要产业都将受到影响的程度不一,工业总产值将会出现下降,也将削弱台湾产品出口到东盟的竞争力。

经济边缘化除对产业与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之外,台湾的经济区域优势得不到发挥,台湾的海运,空运发展趋于衰落,外商撤离,企业出走,经济竞争力下降。

高雄港是整个中国甚至亚太地区最优良的天然港口之一,曾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运输港口。然而,由于台湾整体经济形势的逆转、海峡两岸不能直航与经济边缘化的形成,严重影响了高雄港的发展。2002年,高雄港的集装箱运输量排名被韩国釜山港超过,2005年被上海港超过,2005年又被深圳盐田港超过,短短三年时间就由世界第三位降至第六位,台湾专家更预计再不“三通”几年后会降至世界第15位。同时,台湾航空贷运与客运也呈现衰退趋势。航空货运量从2004年的182.5万吨降至2006年的180.9万吨,2007年1―2月又下降7%,其中转口货运量下降更大,2007年1―2月下降了16%。航空客运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后持续下降,2006年已降至约25万班次,10年下降55.5%,营运旅客人数从2901万人次降至2450万人次。两岸不能直航与台湾经济的边缘化发展,不仅造成台湾航运公司船舶纷纷转向海外登记,造成“台轮”的严重流失,而且导致外国航运公司在台营运缩减或结束在台业务。包括法国达飞轮船公司、南美北亚轮船公司、丹麦麦司克轮船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国际航运公司纷纷减少停靠台湾的航班;加拿大太平洋及运集团(CP)正式撤离台湾分公司,结束在台业务,拥有对台航线的五家欧洲航空公司中的四家公司宣布中止与台湾之间的直飞航线。

外商开始缩减对台投资,甚至一些跨国公司将设在台湾的采购中心、亚太营运总部或“大中华区总部”移往大陆或香港,以求新的发展。自2001年美国戴尔电脑公司宣布将“亚太地区国际采购总部(IPO)”从台湾移向香港后,跨国公司或外商将营运总部从台湾搬到香港或大陆的情况陆续上演。同时,一些跨国企业开始减少在台投资或结束在台经营活动。作为台湾第一家连锁超市的万客隆,在台亏损严重,不得不结束在台营业,转往大陆发展。食品与洗涤类跨国公司的转移情况更为普遍,雀巢于2000年关闭在台食品厂,宝侨于2003年关闭在台洗剂厂,高露洁于2004年关闭在台洗剂与牙膏厂,日前联合利华又关闭部分在台业务,转往大陆发展。随着外商在台业务的缩减,外商在台企业与人员也纷纷撤离台湾。据报道,台湾美国商会企业会员数从2001年初的875家减为2002年8月的750家,欧洲商会会员由260家减为230家,目前估计已减少一半左右。

第4篇:自由贸易港概念范文

关键词:天津港保税区;自由贸易区;转型

天津港保税区于199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现已累计注册企业8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超过160个,形成了航天产业、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金融、总部经济等多种产业混合的高端产业集群。2013年上海自贸区在国家政策的开放下率先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天津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 概述

(一)我国保税区的定义

1990年6月,我国第一家保税区在上海外高桥建立,标志着我国保税区的建立迈开了前进的步伐。关于保税区的定义,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特色,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中国在结合自身国情和经济发展的体制下,对保税区的定义也是有着“中国式保税区”特有的内涵。保税区与综合保税区的概念存在区别,前者级别相对较低,保税区就是国家海关设置、批准注册、监管的区域,并且在该区域内可以长时间存放货物商品。保税区不仅有保存商品的功能,还有出口加工和转口贸易两大功能,存放在保税区内的货品可以进行加工、包装、展览等,但是必须在海关监管的范围内,如果升级加工完的货品需要入境,则需要缴纳税费。中国在保税区内实行“两免一保”的政策,免证、免税同时保税的优惠,说明国家的经济制度在逐渐自由化。

(二)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定义

自由贸易区是从自由港演变而来的,最初是从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比如:美国自由贸易区、欧盟自由贸易区、拉美自由贸易区等。20世纪50年代,美国提出在自由贸易区内发展一出口加工为特色的制造业,贸易区又有了新的特色“出口加工区”,20世纪6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建立这一特殊的区域,直到今天被称为“自由贸易区”。中共十七大时,国家把自贸区的发展作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从国际角度理解自由贸易区需要追溯到《京都公约》,该公约给出定义为:“在一个国家的部分领土内,在这部分区域内运进各种货品,只要是在监管范围内,就进口税和各种税费而言等同于境外,实施免税政策。”自由贸易区除了自由港的优点外,允许外国企业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促进区内经济的联合全面发展。

二、 天津港保税区基本发展状况

(一)基本情况

天津港保税区已有建区之初的单功能保税区发展成为“三个区域、六种形态”的多功能区域,表2-1简单介绍各个功能区的情况。

(二)发展现状

2014年,保税区依托海、空两港优势,按照“三多一聚”的部署,采取专业招商方式,围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大众消费品等领域开展产业招商,实现高点聚焦。天津港保税区2014年完成生产总值1392.04亿元,同比增长15.4%;工业总产值18416101万元,同比增长11.0%;其中第二产总值5356563万元,同比增长23.1%;第三产业总值8563864万元,同比增长10.8%,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招商引资上,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快,合同外资额649724万美元,同比增长10.0%;实际利用外资额361779万美元,同比增长速度9.1%;出口额为385432万美元,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额稳定增长,为3400100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37633万元,同比增长0.7%。天津港保税区以高速高质的态势,带动周边腹地经济的发展, 2008年-2013年GDP值对比见表2-2。

经过分析可知,天津市GDP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是天津港保税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点,其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这对带动天津市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和辐射的作用。

三、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2014年天津港保税地区生产总值占滨海新区生产总值的15.69%,经济不断跨越发展,但是在面对全国保税区快速发展以及自贸区不断建立的情况下,急需要内部的转型升级。转型的迫切性体现在:首先,是天津港保税区作为经济增长级的客观要求。一港的经济发展可以带动整个周边腹地经济,如同产业链一样,横向上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纵向上会引进新的产业,形成链条一样不断发展扩大。其次是天津港保税区优惠政策弱化的客观要求。加入WTO后,关税税率逐渐降低,关内的保护政策减弱,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增大,保税区的优势弱化。最后,是天津港保税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作为高端产业的集聚地与出口加工地,传统产业已经不再符合保税区的发展,应该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高价值、高产量、低污染、低消耗的产业。

四、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天津港保税区要想转型,必须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抓住机遇,积极促进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

(一)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保税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但是在中国的特殊经济形势下,我国采取先建区后立法的滞后做法,不能与国际接轨。由于各保税区建区的时间不同,立法的针对性比较强,不能实现全国立法的一体化。在加入WTO的优势下,如何吸引外资,首先要保证立法的统一规范性。中央立法需要结合地方的特色,考虑到监管方式、管理体制以及保税区的功能和性质等方面,建立规范性、严密性、一体化的管理政策,地方政府和区管委会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政策,在中央政策的领导下促进自由贸易的发展。

(二)实施区港一体化

“区港联动”作为天津港贸易区的核心政策,实现了保税区特殊的优惠功能,将“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政策加入到物流园中,促进了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条件基础。通过设立连接港区和保税区的中间桥梁――国际物园区,充分发挥保税区的资金优势、人力优势、区位优势,改善天津港保税区各自为政、相互独立隔离、发展滞后的局面。在区港一体化的政策下,作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促进国际港航产业与现代物流园区产业的联动发展。

(三)金融机制改革

金融机制的改革创新对促进天津港保税区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改善金融发展的环境和空间,完善金融产业链,积极引进银行、保险、基金、风险投资等投资类企业入驻,创新金融产品设计,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规模。提供多种方式的融资贷款模式,降低企业运作风险。

(四)创新管理体制

探索新的模式,采用政企混合制。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向监管职能发展,增强保税港区内的市场化运作,让市场在港区内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企统一管理、经营港口和自由贸易区,发挥政府在行政方面的优势,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同时发挥企业化运营优势,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满足港区客户要求,逐步提升保税区的竞争力。

五、总结

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经济转变格局的重要趋势,是世界各国地区吸引外国投资、扩大出口贸易、促进区域性转型升级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并加快整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天津港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化转型模式。(作者单位:深圳大学)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我国保税区改革与向自由贸易区转型[J].港口经济,2004(02).

[2] 高海乡.中国保税区转型的模式[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奇.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目标模式分析[J].理论界,2009(03):65-67.

[4] 翁梅,董帅,翁博.天津港保税区经济竞争力研究[J].港口经济,2009(05):17-20.

[5] 2012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

[6] 王缉宪.中国港口尝试的互动与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7] 易志云.环渤海港口城市群功能结构及天津发展定位[J].港口经济,2010(02).

[8] 吕荣胜,张增阔.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产业管理创新研究[J].综合运输,2011(02).

[9] 吉鸿燕,李曼.天津港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探索[J].环渤海经济t望,2012(05):17-20.

[10] 万红.天津港做大经济总量支持城市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

[11] 易志云.首都经济圈与天津国际化港口都市发展定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3(11).

[12] 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加工区网站[EB/OL].http://.

第5篇:自由贸易港概念范文

作为本届世博会中国展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香港馆目前的参观人数怎么样?

陈子敬:从5月1日正式开始截止到6月9日一个多月时间,我们香港馆已经接待超过40万人次的参观者,另外,城市最佳实践区香港案例展区接待人数也超过20多万。看到我们所做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同,我觉得很欣慰。

筹建3年的香港馆最初是怎样一个构思?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陈子敬:香港馆的概念,来源于一个公开的香港馆概念设计比赛。我们邀请了香港设计界、建筑界的众多优秀专业人士参与,最后从80份参赛作品里,挑选了这个主题为“无限空间”的作品,作为香港馆的蓝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特区政府也有参与,除了尽量保留这个作品的原汁原味,同时也对作品作了改良。比如当初中层为追求通透感,柱子比较细,但从建筑上来考虑承重就有问题,我们还考虑到整个展馆在布局、朝向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对某些地方做了修正。

每个人对香港馆都有不同的视角,对“无限城市”这个概念也有不同看法和理解,你怎么理解“无限城市”呢?

陈子敬:设计者是想表达香港是一个充满无限创意、无限想象力的现代化大都会。那么,怎么去表达?就是使用玻璃作为这个三层建筑中层的外墙,制造一个通透、无边无限的感觉, 意味着香港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任何创意思维、贸易人才,都可以自由地交流、沟通、合作。

我对香港馆里有些展览印象非常深刻,比如说货币的演变过程,它反映了香港是非常有历史感的城市。

陈子敬:香港馆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第一层的主题是“与全球的联系”,展示香港透过先进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内地及全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我们在第一层用很立体、很有震撼力的3D电影,把香港最吸引人的地方用2分多钟做了介绍;中层的主题是“无形的联系”,展示香港在信息、经贸、中西文化之间的自由来往,以及意念与知识的交流。我们利用四根柱子,每一个柱子里面装有互动电视。参观者可以利用这个触摸屏观看很多资讯,你刚才说那个货币就是其中一块。这个货币背后展现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得到中央政府坚定不移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政策,和香港基本法的成功落实,能够保持繁荣发展。

顶层以“与自然的联系”为主题,展现香港不但是金融贸易中心,而且还是有大自然绿化面积很大的一座适宜居住的城市。

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果让你定义一下的话,你觉得香港和上海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陈子敬:我来上海3年多吧,我觉得两个城市在很多方面很像,来到上海后并不感到陌生。在上海生活很方便,出行、购物都方便。两个城市都是很适合居住的城市,对一些有能力、有本事的人,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不同的地方大家也知道,我们的制度不一样。

香港很明显是一个充满动力、现代化的开放包容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给人以安全感、自由感的城市。其实,上海在很多方面都很先进,走在世界潮流的最前面。上海是个充满机会、充满活力的城市。你看它利用世博这个契机,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做了很多事情,让你不得不欣赏其魄力和能力。还有上海的民众都比较齐心合力,目标一致。

你觉得这两个城市间有没有互补性?

陈子敬:这个是肯定的,沪港一直以来交流都很频繁。两座城市都是开放港口,197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其实,上海人对香港的经济建设贡献也是很大的。

上海人对香港比较有好感,对香港的食品、购物、生活方式都比较喜欢,所以我觉得两地关系会越来越紧密,而且这种密切的关系对双城的发展一定有好处。

这是香港第三次参加世博会。你觉得这次的参加,意义有什么不同?

陈子敬:我觉得明显不同的是,这次是我国第一次作为主办国,而且是很多人在注视香港和上海的发展关系。此次香港参与有多层意义,首先我们全力支持国家、上海举办这一重要的国际盛事;同时,香港跟上海是一个友好、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两个城市在一起可以做很多大事。

香港驻上海经贸办事处成立了3年多,你的体会是什么?经贸办接下来的任务是什么?

陈子敬:我的体会是,我们应该早一点过来,不过现在也不晚,呵呵。我们赶上、并见证了上海最快速发展的3年,也见证了它筹备世博这个伟大工程的全过程。对我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一次难忘的经历。

香港驻沪经贸办,首先代表特区政府负责跟当地政府联系沟通,建立和推动合作交流关系;另外,我们在经贸方面的工作也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要促进香港的企业家能够多一点到内地发展,同时,鼓励、协助这里的企业多利用香港的国际化平台,能够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第三,我们推动两地非经贸的的交流,包括文化、教育的交流等;第四,就是参与世博会的工作。

第6篇:自由贸易港概念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图示法;效果分析

一、《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教学的难点

国际商会每十年修订一次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通则》)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基于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通则》也就成为高等教育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等专业学生必须了解、理解并熟练掌握的重点学习内容,同时贸易术语也是各类与国际贸易有关的考试中必不可少的测试点。

在实践中,最常使用的贸易术语只有三四个,而在《通则》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则是《通则》所规定的全部术语。2000年《通则》规定了13个贸易术语,2010年《通则》规定了11个贸易术语。同时,由于《通则》是国际惯例而不是法律,不适用“新法优于旧法”的规则,实践中会出现有的国际贸易合同选择适用2010年《通则》、有的国际贸易合同选择适用2000年《通则》的现象。因此,2010年《通则》和2000年《通则》的规定中不相同的部分仍然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十几个由缺乏关联性的英文字母组成的贸易术语已经很困难,再加上每一个术语所蕴涵的价格构成和交货条件以及每一个术语所划分的买卖双方风险、责任、费用的分担,贸易术语学习成为一大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一大难点。

二、《通则》教学方法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通则》教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教材的编排方式进行教学,一种是按《通则》的编排方式进行教学。

现行的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教材中对贸易术语的编排方式通常采用的是直叙法。这种方式是把全部贸易术语按序排开,对每一个贸易术语用一段话解释其含义,然后用多段文字解释每一个术语之下卖方的义务、买方的义务、国际运输与保险合同、风险转移、费用划分等。而《通则》的编排方式是把全部贸易术语按序排开,对每一个贸易术语用一段话解释其含义,然后用列表的方式将每一个术语之下买卖双方的义务全部囊括起来,有关国际运输与保险合同、风险转移、费用划分等内容具体化为买卖双方各自的义务并体现在列表之中。上述两种编排方式对应着教学中的两种教学方法。“教材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每一个贸易术语下的买卖双方义务和费用划分等,“《通则》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贸易术语的调整范围和买卖双方义务有全面的了解。

在实践中,两种教学方法都难以避免以下3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枯燥。每一个贸易术语都涉及买卖双方义务、价格构成、交货条件、国际运输与保险合同、风险转移、责任与费用划分等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上述内容讲解很多遍,这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极为枯燥乏味的。二是教学时间长。一般情况下,要做到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贸易术语理解透彻,讲解时间和测试时间相加约需4个课时。三是教学效果不理想。贸易术语难记忆、易忘记、易混淆,测试得分率低,因此很容易出现学生在学期中间掌握而到学期末又忘得差不多的情况。

三、《通则》图式法教学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理解贸易术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货物需要经过哪些流程、涉及哪些费用才能从一个地点运至另一个地点,其中又可能存在哪些风险。鉴于多数学生没有交付货物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物品邮寄流程进行概括总结,进而分析国内不同省份之间货物流动的流程和步骤,最后分析国际货物流动的流程和步骤。对国际货物流动的流程和步骤的分析体现在图中的横轴上,具体而言,“供货”是指卖方应提供符合合同约定的货物以及单证,该货物位于卖方国境之内;“出关”是指货物需取得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并经办理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准备运出出口国海关;“启运地装运港”是指货物进行国际运输的始发地。“供货”与“出关”、“出关”与“启运地装运港”之间的两条实线表示货物在卖方国境内的运输过程,涉及该运输过程中运输合同的签订、费用和风险的承担。

“目的地目的港”是指货物进行国际运输的终到地。“启运地装运港”与“目的地目的港”之间的虚线表示货物的国际运输过程,这一过程同时是承运人履行国际货物运输合同、保险人履行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的过程,涉及国际运输过程中运输合同的签订、保险合同的签订、费用和风险的承担等。准确地讲,虚线中的“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应是货物国际运输合同和国际运输保险合同的履行过程,不能按流程顺序理解为在货物到达“启运地装运港”后才签订合同。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何时签订取决于依据贸易术语承担签订这两个合同之义务的当事人,签订时间实际上是在买卖合同签订之后、货物运到“启运地装运港”之前。

“入关”是指货物需取得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许可,并经办理进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准备运入进口国海关。“目的地目的港”与“入关”、“入关”与“付款”之间的两条横线表示货物在买方国境内的运输过程,同样涉及该运输过程中运输合同的签订、费用和风险的承担。需要说明的是,货物进入进口国境内后,经进口国国内运输运至买方营业地或其指定地点,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到货”,而笔者基于《通则》中对于买方义务的表述用语(“付款”),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付款”,同时将“付款”前的横实线以横虚线代替以示区别。

第二步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货物流转过程的前提下,让他们明白:在货物流转过程中将会涉及签订国内和国际运输合同、签订保险合同、办理出口和进口清关手续,由此将产生费用、关税和其他税款与支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各种风险和责任。买卖双方需要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就对上述义务、责任、风险和费用确定一个分担的标准,以保证货物能正常运至买方控制之下。鉴于这一流程分为多个步骤,买卖双方可以有多种分担方法,但是在任何一种分担方法之下,双方各自所承担的义务、责任、风险和费用是相对固定的。如此一来,买卖双方只要在合同中约定有贸易术语,就不需再用烦琐的语言约定双方在货物流转过程中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同时,由于贸易术语过于简便,还需要由双方都认可的惯例对各个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具体的权利义务进行详细的解释,从而产生了包括《通则》在内的解释贸易术语的各种国际惯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醒的是:贸易术语有十几种,但在某一具体的买卖合同中,只需要一个贸易术语;买卖合同在约定贸易术语的同时还需约定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以避免因解释不同而可能引发的纠纷。

第三步是具体分析《通则》所规定的每一种分担方法(每一种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费用分担和风险转移点。教师可以先挑选比较常用的贸易术语进行分析,如“FOB装运港”这个术语。教师讲解时先不引入FOB的概念,仅指明图中FOB的纵线箭头处,表示这是其中一种分担方法。如果买卖双方选择此种方法,则纵线左边的流程步骤、风险责任、税费由卖方承担,纵线右边的流程步骤、风险责任、税费由买方承担,双方分担权利义务的分割点即“风险转移点”是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时。对双方具体权利义务的讲述建议采用《通则》的表述。在全部内容讲解完成后,再引入FOB术语的概念,即这种分担方式被抽象为“FOB装运港”。通过教师对3~4个常用术语的讲解,学生基本可以以流程图为基础推断出其他术语所表示的分担方法,此时就可以自己尝试表述其他术语下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和风险转移点。

第四步是讲解图示所表述的其他内容以及读图时的注意事项。第一,图示中横线上方的术语是适用于所有运输方式(包括海上运输和内河运输)的贸易术语,横线下方的术语是仅适用于海上运输方式或内河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第二,FOB、CFR、CIF 3个贸易术语虽然纵线箭头所指向的地点不同,但区别仅在于国际运输合同和国际运输保险合同的签订人不同,其他权利义务和风险转移地点完全一样,所以表示这3个贸易术语的纵线箭头之间用横线相连,同时指向风险转移点“装运港”。FCA、CPT、CIP 3个贸易术语同样如此。第三,除个别贸易术语(CFR、CIF、CPT、CIP)外,每个贸易术语的中文译名和术语本身所指定的地点通常就是“风险转移点”。第四,“启运地装运港”与“目的地目的港”上的方框可以看作运输工具,以此可以看出FAS与FOB的区别在于FOB的卖方需装货、DAP与DAT的区别在于DAT的卖方需卸货。第五,提醒学生除了注意贸易术语的中文译名,还要注意术语中指定地点的性质,并要求学生根据指定地点来确定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第六,在指定某个贸易术语并要求分析此术语基本内容时,图示法可以帮助学生直接在图示中找到该术语,然后依据该术语的纵线箭头所做的分割向左找出卖方的义务,向右找出买方的义务。但是,应告诫学生,在查找某一方的义务时应一直查找到图示中标明“卖方”或“买方”的地方,在“卖方”与某术语的纵线箭头之间的流程是卖方的义务,在“买方”与某术语的纵线箭头之间的流程是买方的义务,纵线箭头指向的地点是“风险转移点”。

四、图示法教学的效果分析

笔者对传统教学方法和图示教学方法进行了效果比较,过程与结果如下。

教学对象:同一年级法学专业普通大专学生A班和B班,其中A班61人、B班57人。

教学方法:A班采用传统教材法,B班采用图示法。

测验对象:A班和B班各随机抽取50人。

测验方法:开卷测验,A班可以使用教材,B班只允许使用图表。测验时间:50分钟(教学完成后的第一次课,教学与测验间隔2天)。

测验试题:“中国企业A与美国企业B之间有经常性贸易往来,分别在上海或西雅图交接货物。两企业之间所签订的买卖合同中曾使用过下列贸易术语,请根据所给的贸易术语回答下表中的问题。”该表第一行为“贸易术语、卖方、买方、出关手续办理人、入关手续办理人、国际运输合同签订人、国际运输保险合同签订人、卖方国内运输风险的承担人、买方国内运输风险的承担人、国际运输风险的承担人、风险转移地点”,第一列为“贸易术语、EXW上海、EXW西雅图、FOB上海、FOB西雅图、CIF上海、CIF西雅图、DAT上海、DAT西雅图、DDP上海、DDP西雅图”,要求学生在表中的100个空位中填写上答案(“A”或“B”、“上海”或“西雅图”)。

其他要求:写完后不得检查,立即上交,并在答卷上写明所用时间。最快完成时间:A班最快完成者用时32分钟、得80分,B班最快完成者用时19分钟、得92分。

测验结果:A班满分者4人,80分至100分者13人,60分至80分者18人,60分以下者15人,其中0分者4人;B班满分者18人,80分至100分者21人,60分至80分者8人,60分以下者3人,其中0分者1人。

第7篇:自由贸易港概念范文

曹凤岐:这次改革有九条内容,除了贸易之外,更多的侧重于金融改革方面。实际上最重要的目的是进一步开放,打造上海金融中心。贸易区与保税区概念不同,贸易区比过去所谓“保税区”范围更广,红利也不仅仅停留在税收上的优势,更主要的是要素市场管制放开所形成的制度红利,这有利于促进上海成为亚太金融中心。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搞人民币自由兑换等,它的开放属于先试先行,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中国经济信息:自贸区设立后,很多人都把它和香港相比,您认为二者之间有那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曹凤岐:香港也是自由贸易区,更早的实行低关税,而且它的金融贸易也是自由的。但如果按照目前的开放速度,我认为上海的发展可能会比香港的发展更快。上海能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经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另外,香港更多是国外的金融贸易,而除了国外贸易,国内的一些贸易同样可以在上海自由进行。

但是也不要把这件事情看得过重。整体来说,上海自贸区还处于初级发展中,而香港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与香港可能会有竞争,但也有互补。

中国经济信息:上海希望将整个浦东新区纳入自贸区范围,那有1210平方公里,超过了香港的面积。实际国务院批准的却只有28平方公里。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曹凤岐:这有逐步开放的意思,是自贸区设立的渐进考量。以这样的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先做小范围的试点,进而逐步开放或是目前可以采取的最佳途径。要知道,1979年7月深圳蛇口工业区全面动工时,也只有2.14平方公里。直到一年后深圳特区才成立,面积为396平方公里。

中国经济信息:在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您怎么看自贸区的作用?

曹凤岐:因为国内还没有完全放开嘛,所以这种示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目前存款利率还没有放开,而在自贸区内,企业完全根据国际市场的利率进行存款和贷款。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的资本项目下没有对外开放,在自贸区,人民币的资本项目下也完全开放了,资本自由的汇出汇入、流入流出。第三, 企业到上海自贸区来,享受到和境外一样的政策便利和关税优惠。对整个上海金融中心,或者上海区域作为经济中心的国际化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8篇:自由贸易港概念范文

(一)物流

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时,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即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物流活动。

(二)保税

保税是指货物进口后、保持一种暂不交相应关税的状态,保税制度是指经海关批准的境内企业所进口的货物,在海关监管下,在境内指定的场所储存、加工、装配,并暂缓缴纳各种进口税费的一种海关监管业务制度.保税制度始创于英国,由于企业暂时免交税赋、减少企业资金占用与利息支出、降低贸易成本,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保税不等于免税,目前我国的保税制度适用于三种情况:未办清手续(暂免纳税)、复运出口、加工制造。

(三)保税物流

保税物流是指保税状态下货物在保税监管区域、场所或网点间的流通,包括保税货物在供应销售链上的采购、存储、简单加工、增值服务、检测、维护、配送、分拨、分销、运输、流转、调拨等,不含加工贸易企业生产链上的物流和传统的口岸通关物流。保税物流与一般的物流系统没有本质区别,追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力保税物流中心的概念与建设意义作效率与反应速度。但海关为了保证进出口货物的合法性,防止企业可能的偷税、逃税、漏税,需要制定一系列严密、规范的程序来保证保税制度的执行,海关监管追求系统的可控性、严格性。

二、保税物流中心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A型)的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暂行管理办法》将我国的保税物流中心分为A.B两种类型。

保税物流中心(A型)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专门从事经营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监管场所。保税物流中心(A型)按照服务范围分为公用型物流中心和自用型物流中心。

1.公用型物流中心是指由专门从事仓储物流业务的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向社会提供保税仓储物流综合服务的海关监管场所。

2.自用型物流中心是指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仅向本企业或者本企业集团内部成员提供保税仓储物流服务的海关监管场所。三、保税物流中心的概念与建设意义

应现代物流运作和加工贸易发展的需求:区港联动由于港区和保税区相对应的限制,数量有限,只能满足个别的港口地区,同时,其区位分布和“物流服务就近化”原则对保税仓储物流辐射面也形成很大的局限。根据牟署长关于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体系的要求,海关提出了“以港区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以优化后星罗棋布的公共型、自有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点”的三个层次、六种监管模式的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的整体思路和改革方案,标志着海关改革加工贸易和保税业务的坚定决心。

(一)对保税物流中心内的企业的意义

对保税物流中心内的企业而言,通过“保税物流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通关的效率,缩短了流通时间,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费用和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对制造企业,提高了企业物流效率。深加工结转货物只要报关进入中心即可享受退税,避免了过去“一日游”的现象(将货物运到香港,不做任何加工,再运回国内)。保税物流中心有政策优势,进入中心视同进出口:中心内注册的企业,可自动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国际货运权、货物境内运输权等。

(二)对保税物流中心所在地区的经济意义

在一个地区筹建保税物流中心,从地区经济社会战略层面上来看,首先可以提高某一地区的竞争力;从保税物流中心所在的园区来看,可以完善园区的功能,促进园区招商,有利于引进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国际新兴产业等大型项目到本地区投资,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从保税物流中心建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与优化设的战略意义来看,通过保税物流中心可以有效整合物流资源,推进一个地区物流中心服务水平,促进全球供应链形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对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节约利用土地,同时减轻出口退税对地方财政的压力。

(三)对全国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

我国现有的保税物流形式主要有传统的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保税区以及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区港联动试点。这些保税物流形式在物流分拨配送、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保税物流中心提供了一个可适应和满足跨国公司、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全球化运作的制度平台和环境;另一方面,对传统保税物流形式重大改革模式的出台,有利于支持、引导、规范和促进国内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健康、良性地发展。通过发展国际物流,可以更好地利用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使中国低生产成本优势与跨国公司生产以及综合物流运作能力相结合,从而有可能形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网络提供从采购、加工制造、仓储运输一直到分销和售后服务的能力。

1.为供应链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有利于优化我国投资软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去主要依靠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投资者的需求。产业聚集、区域聚集等效应和物流环境,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管理政策和制度以及物流服务质量和水平等,己成为投资者评价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而保税物流中心以两仓基本功能为基础,打破两仓界限,揉合、集成、拓展两仓功能,并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赋予若干新功能,使其能在进出口物流中心发挥“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分销中心”的作用。通过优化产业链间的深加工结转,为供应链企业提供辐射国内外的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将进一步促进产业聚集和区域聚集。保税物流中心的概念与建设意义从而有效地改善和优化我国投资的软环境,增强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对进一步吸引外资,特别是吸引跨国公司(包括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拨中心等转移到我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2.优化产业链间的深加工结转,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链

一是保税物流中心通过提供深加工结转等政策及功能优势,以保税形式吸引跨国公司将他们的物流配送中心入住并开展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物流服务,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许多传统产业已经逐步进入到过度竞争状态并形成买方市场,产品竞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生产环节的产品技术创新和流通环节的渠道创新。另一方面,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的制造业企业特别是跨国生产制造企业采用以客户为导向的“网络订单气“按单生产,膜式,追求“零库存”、“VMI供应商库存管理”、“ITT灵捷制造”,“小批量多批次”等现代物流管理和生产经营模式,其价值也迅速向产前、产后的研发、分销和服务等领域转移,并进一步影响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选择,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非核心业务的外包。生产方式的变革无疑对物流系统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提供深加工结转的政策、功能优势、吸引跨国企业将他们原来在海外的全球/区域性配送中心以及保税形式移到工厂所在地,开展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物流服务,达到最靠近生产工厂、物流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二是在港口或陆地口岸地区建立保税物流中心,这将延长物流的国内增值链和商品的国产化率,从而提高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链。按照全球物流发展的要求,现代港口日益成为全球综合物流网络的神经节点,其功能正朝着全方位的增值服务的方向发展,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与人才流汇聚的中心。但是,从目前我国港口发展来看,由于政策和制度的限制,我国的港口一般开展多国货物拼装、拼箱、贴标签等业务运作,而那些能产生较高增值率的进出口货物拼装、拼箱等物流活动则被迫到国外高成本运作。而在陆地口岸地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可将口岸业务进行合理分流,内移到保税物流中心,在有效缓解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与口岸的超负荷运作之间矛盾的同时,提高了产业的配套能力和商品的国化率,延长了产业链、丰富了增值含量,以便克服加工贸易“无根工业”、“飞地工业”的特点,赋予了加工贸易更强的生命力。在内陆地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将形成货物在内陆的中转站和连接国际市场的物流枢纽。

总之,多元化保税物流中心的建立,既有利于促进我国物流业竞争力的提高,为国际物流企业提供适宜的生长土壤,使其在中菌落地生根,又可满足制造业现代生产方式、营销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需求,有利于与现代化物流相融合、与国际惯例相衔接,促进加工制造业和保税物流协调发展,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高增值率,实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目标。保税物流中心管理制度的出台对保持和改善我国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增强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必将在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9篇:自由贸易港概念范文

[关键词]公共商务信息服务 新加坡 香港 比较研究

[分类号]G35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步伐的加快,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加,它们迫切需要及时、可靠的国内外经贸信息以利于适时地调整商业策略,迅速把握商机,增强在国际市场的应变力和竞争力。构建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对外贸易和稳定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据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公布的《全球贸易促进报告》显示,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被誉为全球贸易环境最佳经济体,这主要归功于其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高效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以及良好的商业环境。本文试就新加坡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现状作调研分析,并与我国内地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得出一些有益启示。

1 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概念内涵

目前国内学界对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概念内涵进行论证阐述的研究似尚阙如,学者多从公共信息、公共信息服务和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的概念予以界定。政府文件中却不乏对其目标和内容的初步阐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商务部《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办法》第二条规定: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是以城乡市场、企业和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收集商务信息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国内城乡流通、发展对外贸易为主要目的,以公益性、非盈利性为基本特征的公共服务产品。《规划》则定义为: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以政府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提供公共商务信息产品为手段。由于政府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控制占有绝对优势,是最主要的公共信息生产者、收集者和者,因此从政府的角度定义,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基本特征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不仅承担制定规划、维护信息服务领域的竞争秩序、监督实施效果等重任,而且在公共商务信息的提供与开发服务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单凭政府一己之力已难以满足社会多元的需求,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便应运而生,因此从社会性角度理解:公共商务信息服务还包括其他服务主体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所提供的相关商贸信息及服务,即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既包括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也包括社会公益性组织,企业也会提供公共信息或准公共信息服务。这是因为政府生产和掌握的信息资源并不能覆盖所有的社会公共事务领域,既使是“私人领域当中同样包含着真正意义的公共领域,因为它是由私人组成的公共领域”。目前,各类行业协会、商会、贸易促进会等社团组织在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多元社会行为主体及其网络化组织结构,以企业和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商务信息搜集、加工、整理分析和传播服务,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为手段,以促进国内城乡流通、发展对外贸易为目的。公共商务信息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一个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性是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本质内涵,而信息的“商务”特点决定了其信息产品和服务产品有别于其他的公共信息服务,还具有有限公共性的特殊属性,拥有直接或间接的商业价值,在特定的时间或区域范围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

2 新加坡、香港地区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概况

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均地域狭小,自然资源又极为匮乏,如此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们都必须高度依赖对外贸易。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对外贸易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奇迹般地发展,贸易促进措施之一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2.1

新加坡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

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简称“贸工部”)是新加坡商务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从宏观角度制定整体贸易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指导国家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贸工部属下的半官方法定机构国际企业发展局(简称“企发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在新加坡国内和海外为中小企业提供广泛服务,包括帮助企业熟悉国际商务规则,建立商务联系,寻找海外合作伙伴,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等。2004年,企发局经费的90%由政府拨付,随后该政府拨付比例将逐年减少,在内部管理上,企发局的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

企发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商务信息服务:①支持并组织各种商务考察团、交易会、展览会,让中小企业更多了解海内外的政策商情;②咨询中心提供一站式的免费咨询服务,除了有企业自行查询的资料库外,还有面对面的专家咨询服务;③2006年推出BuySingapore(百新网)在线商业配对服务,这个电子平台有超过10万家新加坡公司的资料、产品和服务以及大量的贸易信息和行业信息,通过电子渠道为中小企业寻找合适的商业伙伴和提供实时信息;④通过每月举办讲座的形式,让中小企业更多了解走向海外的方法;⑤设有30多个海外办事处和援助中心,对当地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为企业提供潜在的私人和国家项目的市场信息。

新加坡还有多个工商团体,如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工商联会等,企发局与这些商会及协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获得具有专业优势的行业组织的支持。此外,根据《新加坡中小企业21世纪10年发展计划》的安排,由生产力与标准局带头,组成了由政府机构、商会、工业协会和私人企业等多方代表组成的实施委员会,负责中小企业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内各实施机构的协调工作。

2.2香港地区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的“工商及旅游科”是香港政府管理对外贸易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政策范畴,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策略以及推行相关的计划和措施,同时负责监督辖下十个部门的运作,确保香港贸易制度公正稳健和维护良好的声誉。其中工业贸易署专责国际通商关系,推行贸易政策和协议,搜集及有关主要市场所采取的贸易政策及措施的信息,监察各国工商发展、经济状况与贸易政策,获取第一手的海外商务信息。

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则由半官方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简称“贸发局”)来承担。这是一个由第三方独立运营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和管理执行法定机构。在责任上由政府约束,在经营上充分自由,实行经费独立、管理独立的运行机制,专门负责为香港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推广产品、提供贸易信息,其资金来源20%来自政府从出人口贸易中收取的价税,80%来自贸发局举办活动和提供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即政府拔款仅占

2成,其余均是服务创造效益。在内部管理上,贸发局的最高决策机构称为理事会,成员由各大商会代表、工商界领袖和两名政府官员共同组成。

目前,贸发局提供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主要有:①出版各类商贸刊物,为企业提供新产品及供货商等信息;②建立商贸图书馆,可进行全球各地多媒体商贸资讯查阅;③免费专家咨询服务,范围从一般营商问题到企业个别商贸咨询再到市场推广方案;④信息分析,贸发局每年提供超过100份市场及行业报告,为企业提供最新的精辟独到的贸易分析和研究报告;⑤全程化、精细化的信息服务支持,贸发局为要到海外开展业务的香港企业提供当地的市场报告,也为要来香港或内地寻找合作伙伴的海外企业提供市场调查和企业资信调查;⑥信息交流服务,贸发局每年组织和举办超过160场深入行业的研讨会、论坛和工作坊,通过这些形式为企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⑦门户网站“贸发网”不仅是一个信息平台,同时还是一个强大的网上交易平台,登记注册的买家超过70万,成为企业采购及推广新产品的电子集市;⑧在全球设立了41个办事处,搜罗各地市场的最新贸易政策和商务信息,协助中小企业获取各地市场的最新动态和商贸机会。

此外,香港200多个工商团体如香港中华总商会等在联络同行业、沟通与政府的联系、组织商务活动、商务考察和传递商务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辅助补充作用。为了协调政府管理部门、半官方贸促机构和各民间工商团体的服务职能和范围,香港政府于1996年成立了由上述组织机构的代表和中小型企业的经营者组成的中小企业委员会,其职责是“就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事宜向行政长官提出意见,并建议所采取的措施,籍此支援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该委员会的工作为政府制定和改进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统筹协调各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反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3新加坡、香港地区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特点分析

综上所观,在自由开放的贸易运行体制中,新加坡和香港的中小企业经营并非处于盲目无助的状态,事实上,它们得到了来自各个层次、不同性质部门的多种商务信息指导、援助和服务。由多方组织代表组成的统筹协调机构为各职能机构协调统一、交流合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由政府组织、半官方机构和民间工商团体有机组成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分工明确,职能清晰。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只限于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管。民间工商社团组织在针对本社团成员的需求服务中起着其得天独厚的作用。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中“许多政府不想干但必须干,而私人机构无法去干的事情”,新加坡和香港政府则交由第三方组织独立运营,这种在政府监管下的半官方服务机构在管理上一般不受政府部门首长的影响,在运营中引入市场化机制,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以公平服务为导向,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服务资源的合理化高效率配置,确保了公平与效率。公共商务信息服务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欧美国家的全新模式,其先进性在于:为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社会资源并为原有的政府理性化管理注入了活力,在政府管理中溶入社会自我管理以及市场管理,形成了一个政府和社会双向驱动的信息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以企业的利益为利益,以企业的成功为成功的服务理念下,新加坡和香港的公众商务信息服务在“目标明确、精细作业”下展开非常具体的实施行动,不仅提供基础性和公共性的信息保障服务,还开展形式多样的增值信息服务;不仅强调对中小企业的普遍与均等服务,而且在差别服务和针对中突出服务的多层次、全程化和精细化,从信息的提供开始向特定的商务服务领域延伸,覆盖商务工作全程。在网站服务的运营上均引入电子商务服务功能,以政府减信为保障,以一大批忠实的中小企业为依托,力促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成为B2B商务的引领者和服务者。

3 比较视野下我国内地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的不足与启示

3.1

统筹协调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内地从事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机构主要有各级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投资与贸易促进机构和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等,由于体制与政策等因素,各服务主体在提供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重复转载、资源严重浪费等现象,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和分工,导致运作成本高,影响了信息服务的效率和信息的使用效率。新加坡与香港的成功经验表明,设立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统筹机构,对于加强政府各部门、各服务主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克服工作重复、资源浪费和服务效率低下等现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为此,我国内地实有必要建立一个统筹协调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机构,具体而言,应成立由政府商务部门、贸易促进机构、商会、行业组织、中小企业等代表组成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委员会”,以统筹协调各服务主体之间的职能分工,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向政府提供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服务计划。

3.2培育健全的多元化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机构

新加坡的企发局和香港的贸发局均是半官方的贸易促进机构,采取“公营性质,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既不脱离政府的支持与监管,保证服务的公益性,也可以商业运营为手段开展高附加值的专业信息服务,有着政府服务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和应变力。现阶段我国内地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主要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来承担,政府既以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为重点,又承担了为企业商务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政府试图承担所有的角色,却无法保证全面的、专业化的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供,反而造成信息服务能力不足,效率低下,信息服务产品停留在形式化和浅层次。行业组织虽然已有一定规模,但受政策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其信息服务机制和运作模式仍旧沿用政府的管理模式,且大多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依附关系,其资金也仍来源于政府拔款。从新加坡、香港的公共商务信息服务实践来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都可以是公共信息服务的提供者,特别是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在整个公共信息服务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相比之下,我国公共商务信息服务的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低,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因此,我国内地可通过国家立法方式成立非营利性的半官方服务组织,将面向企业的政府公共商务信息服务职能转由专业的半官方机构来执行,发挥其自身的体制优势。此外,还要把政府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类行业组织和私营企业的作用,引导其从事公共商务信息服务,为会员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3.3

充分发挥官方驻外商务机构的作用

驻外商务机构是获取海外商务信息的一条重要的官方信息渠道,目前驻外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室)是我国商务部派驻海外的经济商务机构,其主要职责之一便是广泛收集信息,调查分析驻在国或领区的经贸法规、市场需求、投资环境、消费水平和企业资信等情况。新加坡和香港在海外贸易活跃的地区均设置了多个官方性质的驻外商务办事处搜集各地市场的最新信息,并形成了快捷及时的商贸信息网。我国内地虽在海外多处派驻了驻外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并建立了相关网站,但对其重视不足,以致其信息的时效、容量、内容、语种、互动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我国内地应借鉴学习在贸易活动相对活跃、具有引领市场潮流或具有开发潜力的国家和地区重点建设驻外商务机构办事网点,及时获取最新的海内外商业贸易资讯。

3.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