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虚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虚拟旅游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虚拟旅游市场分析

第1篇:虚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内容摘要:虚拟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创新产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在简要介绍虚拟旅游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讨论了我国虚拟旅游网站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旅游网站web2.0的发展趋势,对我国虚拟旅游网站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虚拟旅游 旅游网站 探析

近年来,网络与旅游相结合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旅游网站的数量不断增多,网上旅游信息愈加丰富,然而大部分旅游网站提供的旅游信息主要以商务信息为主,缺乏景观信息或仅有少量静态风景照片与文字的简单拼凑。因此,结合了虚拟现实和GIS等技术的网络虚拟旅游应运而生,其作为一种新兴产物把现实资源和虚拟资源更好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虚拟旅游的含义

随着网络虚拟旅游迅速兴起,国内外不断涌现出许多以现实景观为基础进行的虚拟旅游建设。以美国为例,目前其虚拟型旅游网站占到了该国旅游网站数量的近六成,其专门从事民众与互联网研究的机构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调查显示,在当前美国所有的互联网用户中,45%的成年网民曾在网上有过虚拟旅游的经历,其中城市市民和接受教育程度好的网民更乐意在网上进行虚拟旅游。相比而言,国内旅游网站中开展虚拟旅游活动的旅游网站仅有30%左右。由于虚拟旅游起步较晚,大部分的旅游网站提供的虚拟旅游内容几乎都停留在表面上,或是包价旅游路线的罗列,或是图片加文字的简单形式,而没有为虚拟旅游者提供非常精确、详细乃至更有深度的信息。因此,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旅游。

所谓的虚拟旅游是建立在现实景观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或超越现实景观,营造出虚拟旅游环境,使得参与虚拟旅游游客能够根据需要通过多种交互设备来驾驭该环境,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我国虚拟旅游网站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虚拟旅游网站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虚拟旅游网站正在积极的向前发展。2006年中国虚拟型旅游网站的数量占中国旅游网站总数量的三成之多。这些旅游网站提供的虚拟旅游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现存景观的虚拟旅游。该虚拟旅游可以满足一些没到过或没有能力到该景点的游客的游览需求,也可以满足曾游览过该景点的游客希望重游故地的愿望,同时,还能对该景点起到形象宣传、树立品牌、吸引现实游客的作用;二是再现景观的虚拟旅游。该虚拟旅游使游览者可以重见被损毁或不复存在的古迹的原貌。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既可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旅游者的遗憾。如敦煌虚拟旅游、古埃及虚拟旅游等;三是未建成景观的虚拟旅游。这是针对正在规划建设但尚未完工或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无法开发的旅游景点而展开的。

在中国,目前的网络旅游市场总产值在40亿-50亿元,仅占旅游产值的1%左右,尚未发展成熟,而作为网络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虚拟旅游可以增加网站的访问量、知名度和注意力,并可以为网站树立品牌价值,这对网络旅游乃至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根据2006年中国旅游休闲类网站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0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为12.5亿元,占到中国旅游市场5286亿元的0.24%,2006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可达19.1亿元,预计到2010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130亿元,占整个旅游市场的1%以上。由此可见,网上旅游商机无限,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旅游业的发展,网上“虚拟旅游”指日可待。

(二) 我国虚拟旅游网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方面的问题。真正的虚拟旅游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并同时结合了GIS(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可视化和网络等技术。在从事虚拟旅游业务的网站中,是否能良好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景区直接影响着该网站虚拟旅游业的发展。而调查结果表明,总体大部分的旅游网站并没有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其所提供的虚拟旅游内容仅是少量的静态风景图片加上简单的文字解说,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拟旅游,同时,一小部分旅游网站能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360°三维全景体验,但仍不能实现高逼真度及实时漫游。就目前来说,国内外的虚拟旅游系统都还远未能达到高逼真度和实时漫游的水平,因此虚拟旅游网站提供的虚拟旅游普遍存在着真实感弱、交互性差、网络传输慢等不足,这是虚拟旅游网站有待寻求解决的技术难点,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2.虚拟旅游网站的外部建设问题。首先,过于注重网站外观的设计。网站页面设计是虚拟旅游网站外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页是网站和客户交互的窗口。但目前虚拟旅游网站在设计主页时为了体现网页的内容丰富,采用了大量的图片以及复杂的动画,还附加了大量的商业信息广告,结果造成网页下载速度缓慢。雅虎调查表明,为打开一个网页,浏览者最大的忍受时间是8秒,如果超出了这个时间,就会走掉,按照这个标准,大部分旅游网站都不合格。其次,大部分虚拟旅游网站宣传力度小,形象不突出。新建的虚拟旅游网站没有品牌优势,网络公司要形成品牌优势扩大知名度,必须进行有力地宣传,然而极少虚拟旅游网站有计划地进行网络推广。使用搜索引擎输入“虚拟旅游”等关键字,能搜索到的虚拟旅游网站寥寥无几。因此,网站要在短期内以巨大的资金投入进行宣传来扩大知名度,必将会给网络企业带来极大的成本压力,并阻碍其在虚拟旅游业的发展。

3.虚拟旅游网站的内部管理问题。虚拟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发展潜力极大。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旅游网站纷纷加入虚拟旅游行业,希望成为虚拟旅游网站中的领跑者。然而,虚拟模式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所需要的开发成本较高,能给网络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估标准。部分旅游网站过高估计虚拟模式能带来的利益,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化虚拟模式,从而导致网站的经济效益不佳。同时,虚拟旅游网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为满足虚拟旅游网站的发展所需,必须引进综合型人才,然而既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熟悉虚拟现实技术,又具备扎实的旅游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人才较少。就目前来说,从事虚拟旅游网站工作的大部分人员仍是计算机专业人才,远不能适应虚拟旅游网站的发展需要。同时,由于管理不到位,技术人员的流动率较高,这也给虚拟旅游网站带来了流动风险及损失,进一步阻碍了网站的发展。

4.虚拟旅游网站的产品和服务问题。目前,国内旅游网站提供的虚拟旅游产品及服务的层次较低,其表现在:其一,虚拟景观缺乏真实感,逼真度低。由于虚拟旅游在我国起步的时间不长,发展滞后于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GIS和网络技术,所以大部分旅游网站提供的景观内容几乎都停留在表面上,或是一些景点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而已,内容十分单薄,少部分旅游网站提供360°三维全景体验,但其展示的全景图像是由相机环绕四周360°拍摄的一组照片拼接而成的,因此,景物不会变化,重复的漫游过程显得较为单调。此外,旅游者与场景中的物体也难以实现交互。其二,游客与旅游网站以及其他游客之间缺乏交互。Web1.0旅游网站的信息内容是由网站编辑单方面提供的,存在着较强的主观意识。游客与网站之间缺乏互动,游客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同时网站信息有限,无法通过交互解决游客实际中遇到的困难,因此,导致了网站客户的流失。此外,游客与游客之间缺乏交互,从而不能满足旅游者分享经验以及乐趣的心理需求。

我国虚拟旅游网站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快虚拟旅游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虚拟模式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其包括: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GIS和网络技术等。针对我国在虚拟旅游网站开发技术方面相对滞后的情况,当务之急是研究网络环境下能够同时满足旅游者和商家需求且展示效果逼真,人机交互性强的开放式虚拟旅游系统体系结构及其支撑技术。同时,充分结合现阶段各支撑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使虚拟旅游水平能够得到相对的提高,如:发展混合式的虚拟旅游,结合图像式虚拟旅游和几何式虚拟旅游。此外,由于软件开发需要昂贵的资金支持,由旅游企业单独完成的虚拟旅游网站的建设质量不高。因此,应加强旅游企业与高科技专业虚拟旅游制作公司之间的合作。

(二)改善虚拟旅游网站的外部建设

首先,改善网页设计,提高网站页面的下载速度。人们浏览网站是为了获取信息,但当客户进入网站需要等待太长时间的时候,网站就很难保持客户量和忠诚度了。针对目前的情况,网站应使网页简单化,仅将最重要的信息安排在首页,尽量避免使用大量的图片以及广告,更应避免自动下载音乐和其他多媒体文件。其次,加大网站虚拟旅游的宣传力度。一方面,网络公司应加强成本管理为网站宣传积累资金,同时寻找雄厚的实业支持来进一步扩大宣传;另一方面,旅游网站应充分利用其他宣传品的作用,如小册子、印刷品中印刷网址,在广播、电视广告中宣传站点,向顾客发送电子邮件,在热门网站及旅游相关媒体上刊登网址来提高点击率、访问率等。

(三)加强虚拟旅游网站的内部管理

首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既熟悉网络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又精通旅游业务的综合型人才。人才是旅游公司的重要资源,是发展虚拟旅游的关键因素。因此,面对虚拟旅游业人才匮乏的现状,旅游企业要发展虚拟旅游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大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搞好全员培训,并合理控制人员流动,改进人员流动风险,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有更好的归宿感。其次,加强成本管理。真正的虚拟旅游开发需要高超的软硬件技术,成本自然很高,通过网站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回收利益小。针对这一问题,虚拟旅游网站应加强成本管理,对虚拟旅游系统每一设计环节的费用进行有效的把关,同时通过有偿的形式向游览者提供先进的设备来体验真正的虚拟旅游,在满足游客游览欲望的同时提高虚拟旅游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虚拟旅游的发展。

(四)提高虚拟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首先,开发具有不同特色、多种类别、多层次、高质量的虚拟旅游产品来吸引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群体。不仅要让潜在游客通过逼真的体验有身临其境之感,还要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旅游信息资源。同时,尽量运用多种交互设备,使旅游者可以根据需要来操纵虚拟旅游环境中的物体,实现旅游者与场景中的物体之间的交互。其次,加强游客与旅游网站以及其他游客之间的交互。随着旅游网站逐渐步入web2.0时代,用户可以自己添加网站的内容,并可参与网站的建设。对于用户的需求,网站应主动提取,并加以分析,然后反馈用户所需要的资源。与此同时,通过建立虚拟社区及充分利用其优势,促进客户间的感情交流,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知心客户服务,使网站对用户的吸引力大大增加,从而提高网站对用户的粘性。最后,及时更新虚拟旅游产品,提供有特色的虚拟旅游服务,并提供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结论

虚拟旅游网站的出现给旅游研究开拓了广阔的新领域,提出了新课题。目前我国虚拟旅游网站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包括技术问题、网站外部建设问题、网站内部管理问题以及产品和服务问题。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网站的技术应用不够成熟,过于注重外观设计,缺少推广,缺乏综合型人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层次低等。因此,本文认为应加快虚拟旅游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改善网页设计,加大网站宣传力度,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引进成本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对策,以期达到使虚拟旅游网站与web2.0旅游网站真正实现优势互补的目的,促使我国虚拟旅游网站早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江辉仙,林广发,黄万里.基于因特网的虚拟旅游应用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2.赵丽央,余海艳.基于全景技术的旅游景点动态模拟系统研究与现实[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6.11

3.杨,王彦广,李京伟.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子旅游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06.11

4.冯维波,苏道平.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规划中应用前景探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9

第2篇:虚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产业 经济发展 中的重要现象。在产业融合研究评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游戏及其特征,并对网络游戏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性进行解构,最后探讨了两个产业互动融合的几种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游戏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给国家及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以中国为例:据Research艾瑞咨询最新推出的《2007—2008中国网络游戏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28亿元,同比增长66.7。预计在未来的4至 5年问 ,网络游戏还将继续保持 2O以上的增幅,在 2011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 401亿元。中国的网络游戏起步于1999年,经过 9年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与影视、音乐并驾齐驱的三大娱乐产业之一。那么,作为一个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新兴文化产业,能否将其网络技术应用到具有相同体验本质的旅游业中?本文将做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一、产业融合的研究评述

在以传统工业化为基础的产业经济中,以固定化产业边界为特征的产业分立是一种普遍性的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产业经济的运行基础。然而,20世纪 70年代末,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首先在信息产业领域,出现了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原有产业边界逐渐模糊甚至消失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即“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学术界对 它的研究源于信息领域的数字技术变革。对于产业融合 ,学术界 因研究角度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提法。美国学者 Greenstein和 Khanna(1997)从 产业变动角度指出,产业融合作 为一种经济现象,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 日本学者植草益(2001)对信息通讯业产生的融合进行研究后,从动 因角度将其定义为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 问的壁 垒,加强各行业企业问的竞争合作 关系;并认为产业融合不仅出现在信息通讯业,金融业 、能源业 、运输业的产业融合也在加速进行之中建立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模型指出,产业融合是指 由技术变革引发的产业边界重新界定ll4]。在我国,大多数学者从产业之 间影 响关 系 的角度主张,产业融合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 用于传统产业 ,使得两种产业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 。

通过对网络游戏业与旅游业的产业特征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这两个产业 之间 的融合是 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导致两个产业 的市场相互交叉 和渗透 ,产业 管制放松。发生在 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 了原有产业产 品的特征和市 场需求 ,从而使产业边界模糊化 ,逐步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融合产业 。

二、网络游戏及其特征

国际数据公司(IDC)认为网络游 戏是利用TCP/IP协议,以 Internet为依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也就是说,网络游戏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一种游戏形式,是传统游戏的一种新形态和发展趋势。它的特征如下:

1.虚拟性

网络游戏所构建的不是一个真正的现实社会,而是一个由虚拟现实构成的虚拟社会。虚拟现实性应该是一切游戏的共 同特征。关于游戏的虚拟特征 ,一些著名的学者进行过论述 ,如弗洛伊德就认为游戏是人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活动。

2.文化性

网络游戏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人们从事网络游戏的动机仅仅在 于游戏本身的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是无所谓功利性的。网络游戏者获得的是真正的精神享受 。

3.休闲性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给游戏的定义是: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 ,这种活动或消遣是 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 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 以 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网络游戏也一样 ,它是发生在闲暇时间的一种休闲活动。

三、网络游戏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机制与层面

(一)网络游戏与旅游产业融合性解构

网络游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和实现 的互动娱乐形式,是一种网络与文化结合的产业。网络游戏是一种典 型的体验产品,它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网络游戏者提供一个个人的、唯一的、值得回忆的表演“舞台”。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愉悦是旅游的内涵,旅游是一种经历,旅游者在旅游的时间里主要是获得一种身心体验的感觉。因此,网络游戏与旅游的本质是相同的。

网络游戏与旅游之间有着相同的内在本质和特征。网络游戏的虚拟性 ,让人们能够脱离现实世界到虚幻 的空间中充当角色、实现 自我 ,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旅游对人们来说,也是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方式。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把网络技术应用到旅游业中,可以实现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网络游戏与旅游产生相融合的机制

产业融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 ,是谨慎 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对于其产生 的动 因,学术界有不 同的说法。马健(2002)认为:①技术革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在原因;②经济管制 的放松是产业融合的外在原 因。吴颖等(2004)认为推动产业 融合的主要 因素是 :①市场需求的推动力 ;②产业 间竞争合作 的压力 ;③技术创新 和扩散 的拉力 ;④ 规 制放松 的支撑力。陈柳钦(2007)则认为 :产业 间的关联性 和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 的内在动力。从当今世界产业融合的实践看,推动产业融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在驱 动力;竞争合作的压力和对范围经济的追求是产业融合的企业动因;跨国公司的发展成 为产业融合的巨大推动力;放松管制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外部条件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网络游戏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经济管制 。技术创新是内在驱动力,市场需求和经济管制是外在推动力。

(三)网络游戏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层面

1.技术上的融合

不同产业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导致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现象产生,各个产业之间的传统边界将 趋于模糊甚至 消失,在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产业融合现象。

可见,技术融合为产业融合的发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虚拟现实技术特别是网络的融合为网络游戏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创造了统一的虚拟世界平台。

2.市场上的融合

据了解 ,网络游戏最主要的用户是 4O岁以下的年轻人 ,而这些年轻人恰好是 当前 中国最具消费能力并引领消费时尚的人群 ,是构成 “驴友族”和驾车旅游的主力。网络游戏业市场和旅游业市场出现了交叉和渗透,并且交叉与渗透的广度和深度还在持续不断地加深 。可以说 ,网络游戏和旅游市场的融合为虚拟旅游产业的出现提供 了巨大的推动力 。

3.管制上的融合

产业管制是指政府对产业中的微观经济主体在价格、市场进入与退出、产品产量与质量等方面进行的限制、监督与管理。在产业分立期,不同产业所处的管制环境是不同的。但是 随着信息化 、数字化和网络化趋势的发展,许多信息传播业务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产业 管制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管制融合在许多国家 已经是 比较普遍的现象 。

网络游戏作为新兴的创意文化产业和软件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因此受到很多国家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但是出于对用户利益保护的考虑,政府会加强对游戏 内容 的管 制。旅游业和网络游戏业管制的放松能够使得一方的业务加入到另一方的竞争中,促进彼此的发展。

四、网络游戏与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

(一)产业融合的技术支持——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在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种传感器的支持下,生成一个逼真 的、三维 的、具有一定视听触嗅等感 知能力 的环境 ,使用户在这些软硬件设备的支持下 ,能以简捷、自然的方法与这一由计算机所生成的“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 。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让使用者完全进入虚拟环境中,观看并操纵计算机产生的虚拟世界,听到逼真的声音,在虚拟环境 中交互操作,有真实感,可以讲话 ,并且 能够嗅到气味。它有三个最基本 的特征 ,即它们是 Immersion(沉浸)、Interaction(交互)和 Imagination(构想)。虚拟现实技术系统 ,正是通过才能真正实现虚拟世界对真实世界的替代,从而达到一种境界的虚拟。

从上可以看出,虚拟现实技术涉及到计算机传感与测量技术、仿真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相关技术,为网络游戏与旅游业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网络游戏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的形式

1.虚拟旅游

依托于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多媒体网游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把旅游景区移入到网络游戏 中,是一种现实和虚拟的互动。将现实 的旅游景区设计为网络游戏 的背景,实现旅游业与 网络游戏业 的融合,在虚拟的世界里打造真实的景点,从而使原属于本产业边界的活动互相渗透到对方 的产业领域内,形成互相渗透 的产业融合状态 。此时,旅游者和网络游戏者不再有界限,每个人都变成 了一个虚拟社会实体化下的一个角色,尽情享受“游游碰撞”带来 的激情玩乐。这种虚拟 的旅游形态开辟了新的旅游形势——虚拟旅游。

例如:飞石岭虚拟世界——全球首个 网络景点 。2006年 ,浙江凯恩旅游集团与杭州天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飞石岭虚拟景区是网络游戏与旅游结合的有效尝试,产生 了全球首个 网络景点。天畅科技利用公司掌握的互联 网技术、三维多媒体 网游技术与现实景区进行结合,为飞石岭专门开发了一个全三维立体的飞石岭虚拟世界 ,把整个飞石岭景点逼真地植入天 畅科技 自主研发的民族网络游戏巨作《大唐风云》之 中,让“游客”通过互联网获得一种身 临其境般 的网络旅游感受。凯恩集团向天畅科技提供飞石岭景区 3万亩山林景区 70年旅游开发 49 的股权作为回报。据了解 ,这是 目前为止,全球首个用虚拟景点换 回真实景点的案例。飞石岭虚拟景 区是一款结合 了游山玩水而进行的新颖的互动式游戏。游客可以选择各 自所需 的方式和进程 ,通过一 系列虚拟境界中的漫游,获得各种意想不到的遭遇和感受。

2.游戏主题公园

该方式主要是网络游戏产业通过其产业优势来优先获得市场,然后再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融合,将其产业活动不断扩散到旅游业,进而开发出具有游戏主题 的旅游景点,使原来两个产业的边界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实现网络游戏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

如:2004年五一期间,宋城集团联手上海盛大网络推出“游戏嘉年华”活动—— 中国内地 “网络游戏”与“旅游”两大产业 的首次对接。拉开 了网络游戏与旅游相结合的序幕 。宋城的主体按照盛大自主研发产 品《传奇世界》内的中州皇城进行 改造 ,并将游戏 中的铁 匠铺 、药店 、杂货铺等真实再现,甚至不惜动用 50多位蒙古骑士表演《传奇世界》中经典的行会“沙城 ”攻城战。五一期 间,盛 大游戏嘉年华在宋城景区和杭州乐园同时开幕。宋城景区和杭州乐园的游 客量达 到 了 30多万。这次合作对两个产业来说 ,都是一种 突破 。一个现实世界里的旅 游与一个虚拟世界中的游戏 ,找到了一个很好 的契合点 ,碰撞出了巨大的火花。

五、结 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相 同愉悦体验本质的网络游戏业与旅游业实现产业融合是可行的。两个产 业 的融合将 会 给两 者 的市场 营销 、产品设计和开发等带来重大 的影响,新的旅游形式——虚拟旅游将为市场带来一股新 的冲击力。由于现实旅游 中,除了愉悦体验的核心价值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所以虚拟旅游不可能完全取代现实旅游。目前为止,网络游戏与旅游业的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要 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虚 拟旅游,实现与环境的真实体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雷鸣 ,黄婕.网络游戏的体验营销 [J].江苏商论,2O08(])

[2] 刘立华,白丽.浅析我国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J].商场现代化,2007(12):351.

[3]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l,18(2):24—27.

[4] LIND J.Ubiquitous convergence:Market redefinitions generated by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in dustry life cycle[R~.New York:Paper for the DruidAcademy W inter Conference,2005.

[5] 陈柳钦.产业融合问题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

[6] 马立新.论网络游戏的本体特征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4).

[7] 王璐.赛博空间技术及其在虚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 学,2004(1):104—108.

[8] 吴颖.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J].产业经济研究 ,2004(4):64—70.

[9]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动因及其效应分析 [J].西南金融 ,2007(4).

[1O] 于刃刚.论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J].生产力研究,2003(6):175.

[11] 赵勇,杨彦林.公用事业产业管制的政策取向[N].光明日报 ,2008—05—07.

[12] 汪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帮手:虚拟现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91—92.

第3篇:虚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虚拟旅游;文化;虚拟现实;旅游

一、引言

旅游是人们离开家门,求新、求知、求乐的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旅游,既能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的享受需求,又能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旅游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着行、游、住、食、购、娱的繁荣。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发展前景,被称作“朝阳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50年国际旅游人数仅2500万人次、旅游收入21亿美元,到1990年国际旅游人数发展到4.25亿人次、旅游收入2650亿美元,40年分别增长了17倍和125倍,仅次于石油工业,为世界第二大创汇产业,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二、虚拟旅游带来的社会价值现状

虚拟旅游作为建筑动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指的是通过3D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在现实旅游景观基础上,通过模拟或超现实景观构建的一个虚拟旅游环境,最终通过网络或展示设备能够使游客身临其境般地进入“景区”游玩。它的优势在于弥补了实景旅游中人多拥挤、交通不便、地理环境复杂、气候不宜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带来的缺憾,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游玩而不需要受到太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与此同时,它对于避免旅游活动中影响自然、人文环境,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及自然生态平衡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更为社会发展创造了不可小觑的经济回报。

随着“宅人”队伍的逐渐庞大,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推出虚拟旅游服务,以满足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旅游的愿望。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网站对于虚拟旅游的开发只是环景全视和照片、视频、文字介绍的简单罗列,表现力差,互动性和趣味性不强。但也有极少网站的虚拟景点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虚拟旅游。如3D时代网就收集了部分非官方制作的虚拟名胜景点,包括西安钟楼、圆明园、川西古镇等。北京故宫博物院与IBM公司合作推出了“超越时空”虚拟旅游项目,利用3D技术,为那些不能实地游览紫禁城的游客在互联网上打造了一个虚拟的环境。这也是国内首次官方正式开发的虚拟旅游景点。该网站注册的访问者已经达30多万人次。由于在网络、广告等方面可观的发展前景,使得虚拟旅游成为当下最具经济价值的产业之一。

然而,目前的虚拟旅游与实景旅游的感受还相去甚远,虚拟旅游既没有完全还原景点的氛围,也缺乏互动性和沉浸感。另一方面,人们通过虚拟旅游产业获得的网络广告宣传、虚拟店铺租赁、景区地产销售等方面的价值远胜于景点本身的魅力。正因为潜在的经济利益的驱使,虚拟旅游中赋予景点的文化内涵就显得尤为微弱,人们只看到了景点的“形”而没体会到景点的“意”。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只关注了文化构成因素的物质方面,却忽视了心理和心物结合两个层面。而这两个层面却是决定虚拟旅游成败的关键,也是带来商业契机的潜在因素。

三、虚拟旅游中的文化表达

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文化。“文化”一词来自拉丁文的“culture”,其内涵极为丰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一切能力。现代人类文化的发展主要维系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及文化的贡献。文化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智慧结晶,如知识、行为、物质的存在,以及凝结在这些存在中的思想意识蕴涵。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密不可分,文化则伴随着旅游的全过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毫无乐趣可言。文化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同时也能促进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虚拟旅游作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新兴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较实景旅游而言,更有助于进一步美化城市形象。随着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和网络平台的群众化、深入化,虚拟旅游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不仅如实再现了实景旅游的全貌,更是利用多种媒体传播方式将旅游文化精髓进行生动的演绎,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关注城市的发展,自觉推广和传播这个城市鲜明、独特的形象信息,全面直观地感受地方文化魅力,对传承城市文化、张扬城市魅力有着积极作用。凭借虚拟旅游的绝对优势,旅游文化从多个层面渗透进整个“旅程”中。

物态文化层面的文化表达:对古建筑遗址文化的认识。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城建历史。不同年代的建筑,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年轮,见证着城建活动的史实,是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依据。不同的文化风格会赋予建筑不同的特征属性,不同地域的建筑也都各自深深地烙上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印记。借助于3D技术,我们可以对旅游景区中古文物建筑景观进行修复重现,对建筑的材料使用、构建原理、雕刻装饰以及庭院的布局原则等进行深刻剖析,这也为当今的城市规划、园林置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制度文化层面的文化表达:对科教文化的认识。文化推动科技发展,科技成果同时也在改造文化,被科技改造后的文化就是科技文化,它又会反作用于科技,同时去影响经济和政治。虚拟旅游本身就是科技革命成功的例证,它集合了当下数字时代中最前沿的技术手段,将虚拟现实梦想成真。同时它也将景点知识通过多媒体途径形象化、条理化地进行传播授业。以此树立的那种追求真理的文化品质,以及它带动起来的民众崇尚科学的精神氛围,代表了人类的共同利益,超越了经济的局限性,并不断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行为文化层面的文化表达:对民俗风情文化的认识。民族的差异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文化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虚拟旅游通过生动的音、画、环境方式的模拟将各民族、时代、地区的节气、礼仪等民俗文化进行趣味化展示与传播,包括各种典故、神话的由来都能通过特效艺术刻画得入木三分。

心态文化层面的文化表达:对人类文明进化的认识。虚拟旅游带领我们畅游世界,领略各国历史与文明的演进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增强爱国主义情怀,都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在虚拟旅游中要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增添技术设备、提高质量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心理动机和需求。而以这种动机和需求为目的的酝酿到实施完成的过程,都受到当地文化传统、民族习惯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和制约正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文化隐形体现,同样也是文化旅游的核心所在。

四、虚拟旅游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虚拟旅游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旅游视、听、嗅等感觉的全新体验。虚拟旅游可以为我们打造逼真的游览效果,“游客”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各种景色带来的体验,并且和景物真实互动。这样有利于旅程意境的渲染和情调的表现,更有助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增加旅游的乐趣。例如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我们可以在酷热的盛夏,在潺潺的溪水里游泳嬉戏,感受溪流在指尖滑淌的清凉触感,转瞬可以置身冰天雪地畅快地溜冰游戏与寒风飘雪共舞,也可以投身大海的怀抱感受漂浮荡漾的悠闲,更可以沐浴在馨香满园的百花胜地欣赏生机盎然。正是有了以上这些特效对我们客观真实世界的模拟,人们不需要担心险途恶境的惊悚,就能够亲身感受万物生生不息、存亡与共的生态循环,也不需要受到生态系统的因素制约,就能够将这些繁衍相依、万象交织的生态奥妙一一展演。

虚拟旅游凭借数字空间的优势拓宽人类认知范畴。数字空间成就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将现存的和已经消逝的场景再现,甚至可以完全摆脱现实世界的客观约束对未来空间进行构建。虚拟旅游在此技术的支持下带领我们闯天入地,上自天文星象,下至古墓地穴,从古至今给我们演绎着科学的发现和文明的进程。这些交互行为的体验有助于我们对多领域知识的认知,有助于提高辨识事物的能力。并不是所有的旅程都需要舒适的享受,参与者可以选择体验一场地质变化的虚拟漫游旅程,亲身体验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和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等灾难,了解这些灾难发生的原因,并且通过与虚拟环境的互动行为程序,对这些灾害进行预防躲避、灾后重建等防御措施的设计。这也为我们的互动教学提供了极好的借鉴经验。

虚拟旅游为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多功能传感交互技术开创高科技新领域。随着近年来科技的突飞猛进,虚拟现实技术在不断地研发完善。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为数字空间的营造与互动旅游的结合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与保障。在硬件技术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带来制作软件运算速度的飞速提升,画面内容的精细程度越来越趋于完美。另外,用于虚拟展演的三维空间跟踪定位器如数据头盔、立体眼镜、数据手套等设备也在快速发展,使参与者在虚拟空间里能够自由移动、旋转,不局限于固定的空间位置,操作更加灵活、自如、随意。在软件技术上,使用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或与图形绘制相结合,以提高图形生成的速度和质量。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利用仿真技术做出的虚拟环境更加逼真,更大地激发了虚拟旅游的发展潜力。当然,在因特网环境下,分布式虚拟旅游环境的研发,可以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的优势,协同开发虚拟现实的应用。

五、虚拟旅游实现文化旅游的策略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旅游为优先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着手,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的战略目标,依托秀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内涵,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手段对旅游景点进行宣传,最大限度满足没有条件亲临景区实地游览的游客的审美的需求,从而扩大影响力,吸引游客。

其次,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互动旅游还仅限于较低浅的层次,要让尚处于尝试阶段的虚拟现实技术融合深层次的互动和规模化、专业化的网络情景旅游运作加速发展,充分实现人与景的互动性,通过趣味的人机交流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

另外,就目前人们对虚拟旅游的观望态度来看,正是由于虚拟旅游的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还没有从视觉、听觉、触觉、运动感知甚至味觉、嗅觉等多方面来让参与者获得真实的体验,因此需要大力研发数字特效技术,全面打造感官艺术,让参与者切身投入逼真的模拟情境中去感同身受。我们应该相信不断进步的视听等新兴技术在文化旅游中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不久的将来,不论是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阿提密斯神殿等古代遗迹,还是神秘的外太空、未来的星系生存之旅,就可以迎来它们的第一批游客了。

六、结语

真正的虚拟旅游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其受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发展空间与前景一片光明。谨慎地看待并重视虚拟旅游的文化属性,特别是在当今世界趋同的潮流中,本土文化渐行渐远,我们更应该从塑造文化的角度来策划并实施虚拟旅游,这样才会产生强烈的文化特色的感染力。高水平的文化旅游才更具市场竞争力,在具有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商业价值,才会让虚拟旅游的可行性得到认证,这也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第4篇:虚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网络营销系统;旅游联合;网旅;虚拟旅游

1 旅游联合网络营销系统的建立

1.1 概念

旅游联合网络营销系统是区域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服务对象包括地区各级旅游局、媒体、企业、消费者。主要目的是整合区域各种要素,从而使旅游产业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形成一种整体的竞争优势。其突出的特征是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宣传,并为地区的旅游企业提供网上交易平台,并促使区内各旅游企业、机构、媒体在区域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区域旅游产业动态的网络化系统。

1.2 主要内容

在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开展网络虚拟旅游,通过网络构建、形成并强化区域。可以利用“网游”的广泛的受众面,建立一个大型的旅游网络平台,成立一个虚拟旅游网站,取名“网旅”。可以类似于网络游戏的形式开展网络虚拟旅游。将现实旅游风景区通过技术手段真实的模拟到网络中,我国已建立了以中国虚拟旅游网、三维全景网等为代表的一批虚拟旅游网站,开发了包括张闻天故居、第一水乡——周庄、莫千山等旅游景点虚拟旅游系统,还有浙江大学心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虚拟故宫。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开发,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贾金原教授正在开发的“虚拟珠海旅游系统”。“虚拟珠海旅游系统”,它将包括建筑物、交通、土地规划、酒店、旅馆、商场、公园、小区、剧院、校园、展览馆、博物馆等等,可以有旅游区交通路线在线导航系统,可以直观地看到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物、旅游景点,游客甚至可以在网上化身虚拟人实时漫游虚拟旅游空间,并实现与“别人”的互动交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起到宣传地区旅游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虚拟风景美化从而提高区域旅游资源的美誉度,扩大影响,而且国际客源地国家也可以通过“网旅”了解文化和旅游资源,甚至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成立旅行社,由政府出面管理协调,增加可信度,以吸引海内外客源。“网旅”还可以通过旅游游戏来获得软件收益。“网旅”新概念的影响,可能甚至会象腾迅游戏那样在以后受到人们欢迎,而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网旅”也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旅游联合网络营销系统的主要内容及特征有: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与宣传;全面、准确、及时的旅游目的地综合信息;信息查询工具;个性化的旅游行程设计;电子杂志(提供最新旅游优惠促销信息);黄金周大型旅游专题;提供实时、高效的同业交流专区;提供实时的媒体联系渠道;旅游局政务信息;多语言版本。

2 旅游联合网络营销系统的竞争优势分析

旅游联合网络营销系统在应用中已显示出优势。它和企业集群一样有着强烈的地域特征,其可望对旅游产业的各种要素进行充分整合,形成旅游竞争优势。从区域旅游整合角度考虑,它已具有虚拟市场聚集、整体形象宣传和网络资源共享等竞争优势,进一步考察将会发现其在区域合作网络和整体创新能力两方面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

2.1 虚拟市场聚集优势

顾客在购买不完全替代品,对几种性质相同但又各具特色的产品进行比较时存在选购成本。经营不完全替代品的商店聚集在一起,会降低顾客选购成本,会吸引更多的顾客,其顾客总量将超过几家商店分开时各自顾客数总和。经营互补品的商店聚集在一起,也因购物成本降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区域旅游产品是一种综合性产品,它涉及到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且由各个不同的部门提供服务。为了能在旅游中得到更大的享受,游客在出游前都希望能对旅游产品及服务等信息有足够的了解,也希望能方便的将游程安排妥当。这就存在因信息搜寻、比较、选择及预订结算等带来购买成本。因此游客会更青睐那些信息详细完整、量大,有特色服务的旅游网站。通过旅游联合网络营销系统会集聚大量的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机构。内部成员一般有各地区旅游机构、企业和媒体,能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还能实现区域内的完全自我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2.2 网络资源共享优势

可以实现旅游网络资源共享,分摊成本,提高效率。这种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网络基础设施和其他网络资源共享,如共用网络服务器、共用某些管理及服务软件等。网络基础设施一般具有较高的成本,很多小企业无法承担。如果多个企业共用可分摊成本。各中小旅游企业可以租用空间来管理自己的业务,并从事电子商务。除了能分摊成本外,共用客户关系管理还可以对区域旅游客户的资料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和管理,将有助于获得更有效的市场信息。各企业也可共用个性化定制、预订系统和其他设施,实现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培训和网络营销资源等共享。共享区域旅游资源有利于各企业更有效地把握市场动态及趋势,更全面地了解游客个性需求,使旅游产品及服务更有针对性,更符合游客需求。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成败不仅与其本身的服务及形象有关,还受到区域内其他配套组合旅游产品的影响。另外共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各个企业可共享客户信息,能从单个特定产品和整个组合旅游产品两个角度来分析和管理客户信息,有助于各企业在做好自己特色产品及服务的同时加强相互之间协作。共享人力培训资源和网络营销资源,统一进行人才培训、广告宣传和促销都可以分摊成本。

2.3 动态合作网络优势

通过对旅游产品及服务价值链的整合可形成区域内的动态合作网络。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系统内各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还有助于区域特色旅游产品及服务的形成。旅游联合网络营销系统通过区内旅游信息的和高效的流通,能逐渐形成系统内各旅游企业和相关机构间稳定的合作网络。系统合作网络的这种稳定性是基于各企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的人缘地缘环境关系形成,更多的是体现在网络内部相互信任的关系及相互合作上,又具有动态性特征。其动态性主要表现一次合作完成后下一次的合作对象又因游客的具体需求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这种能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区域动态合作网络的形成和运作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的高效率的信息传输能力和区域内合作环境。其中区域内合作环境更具有渐渐性演化特征,只能在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下通过企业间合作中逐渐培育各自的核心能力来形成和完善。动态合作网络的稳定性将带来系统内企业交易成本降低,其基于核心能力的动态性合作能创造出多样化地方特色旅游产品。

2.4 对于区域旅游整体创新能力的作用

第5篇:虚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在线旅游;网站客户;虚拟体验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1-0185-02

0引言

在过去的10几年里,中国互联网用户从1997年10月的62万激增至2014年6月的6.32亿(CNNIC)。互联网成为了开展新商业的平台,例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在旅游业,很多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旅游与预订企业在过去的10年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根据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年度监测报告》,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总收入为28500亿元,渗透率仅为7.7%。与传统环境不同,网站客户的转换成本很低,对于在线旅游网站而言,除了加大在线旅游市场中的投入力度、推出各式各样的新产品之外,更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和服务。因此,网站的质量以及网站所提供的附加服务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亦即客户从网站中所获得的虚拟体验是决定客户是否愿意访问该网站、通过该网站进行交易以及满意的关键性因素。

1虚拟体验的概念及其类别

李海荣和Biocaa对虚拟体验的定义是:消费者在3D环境下与产品互动时经历的心理的和情感的状态。当且仅当个人去体验时,所有主现的体验才可被计量(Schuemie,etal.,2001)。但是,几乎所有的体验产生于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因此,网络环境中的一些特定环境,如3D或虚拟社区给消费者所提供的体验也存在一些共通的模式。虚拟环境的一些特性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体验,即是否能给消费者提供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虚拟体验可以包含以下4种类别:

(1)身份认同的虚拟体验。身份认同的虚拟体验指消费者在虚拟体验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身份与其现实身份的相同或相似性,如果具有相似性,则消费者可以根据现实中的情况来处理虚拟的情况。这种虚拟体验只是把现实的情况虚拟到网络空间中,是现实性的虚拟,比如消费者在通过QQ、Email交流时的体验。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虚拟体验的需要来体验现实中不能体验到的感觉,以实现消费者理想中的完美自我,如消费者可通过提供的探险游戏等体验勇敢的自我。

(2)个人参与的虚拟体验。个人参与虚拟体验反映现代消费者不是被动接受的消费者,他们具有需要话语权的需求。消费者需要与消费者社区、企业网络进行对话,他们需要参与虚拟提供物的设计开发,他们需要通过虚拟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让虚拟体验有他们自身的影子,即消费者要共同创造虚拟体验。通过这种参与,消费者可以达成自我实现。

(3)事件的虚拟体验。事件的虚拟体验是在虚拟社会中消费者体验现实的事件,可能的事件和不可能的事件的集合。事件虚拟体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体验,是消费者在完成这个事件的过程中所处的情景和心理思维的一种个性化反映。以网络购物为例,消费者在网络上搜寻、比较、权衡、决策,这是现实购物过程的一种虚拟化。

(4)情感的虚拟体验。情感的虚拟体验是以上3种虚拟体验的综合,即是消费者在虚拟空间中通过身份的、参与的、事件的虚拟体验的形式而获得的享受、满意、惊喜等独特的情感。这种情感过程可以是部分主观的,根植于个人的想法、概念、思维、信念和意思;也可以是部分客观的,与体验的事件情景和特定的结果相关;也可以是部分主观和部分客观的结合体。

2携程网实现网站客户虚拟体验的案例分析

携程网从1999年6月业务启动开始,从一个旅游的休闲网站逐步建立了全国性的,以酒店和机票预订为商业运营的盈利模式,并拓展了度假旅游项目。2010年,其市值已超过5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南航和东航两家航空公司市值之和,成为该行业的巨无霸。携程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该公司以“Web2.0时代的服务2.0”为指导理念,即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实行大规模、可复制的标准化体系;提供一站便携式,以客户为中心、个性化、交互式的服务,并强调客户体验;强调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的结合,并具有交互性、工具性和体验性的特性。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携程强调为客户提供卓越的体验,从而使客户对该公司产生了强烈的偏好。携程实现网站客户虚拟的实现方式主要有:

(1)以Web2.0技术为工具实现身份认同体验。携程通过利用Web2.0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品牌母体与用户在时间和空间上深度接触的虚拟现实的平台,以进行虚拟品牌体验。一般而言,虚拟现实平台包括文字交流体验型和3D虚拟形象型,对于携程而言,其主要以文字交流体验型为主,3D虚拟形象型为辅。在携程上,其为客户提供大量的旅游咨询查询,包括餐饮、住宿、交通、娱乐、天气预报及旅游攻略等全方位的旅游信息,为广大客户构建了一个集游记发表、经验交流、旅伴征集、俱乐部活动为一体的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客户可以根据他人的意见制定自己的交通路线、旅行计划、住宿选择。而信息的人则可根据别人的评价等,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对于3D虚拟形象型的体验,携程网提供的服务并不多,有时候会包括一些3D形式的宣传短片等。

(2)以CRM为目标实现个人参与虚拟体验。在携程上,客户不仅仅需要全方位的旅游信息,而且存在着表达话语权、与他人进行分享交流的需求。为了满足此种特殊的需求,携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服务创新与流程创新,建立独特的服务模式,使消费者可以利用携程网与他人开展经验交流、旅伴征集、游记发表、俱乐部活动等,从而参与到他人旅行计划的制定之中,使消费者获得参与的乐趣。

(3)以“服务超市”为对象实现事件的虚拟体验。在携程上,可以查询到交通、餐饮、住宿、娱乐、天气预报、旅游攻略等全方位的旅游信息,目标是为了提供客人去旅行所需要的一切。因此,任何一个网站客户都可以在携程上找到包括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特惠商户及旅游资讯等相关问题的解决之道,这形成了携程特有的“服务超市”。在这一“服务超市”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计划搜寻、比较,权衡酒店、航班等,从而制订出最优的出行计划,在出游之前,先行感受探索未知领域的新奇。

第6篇:虚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旅游商品 虚拟旅游

一、引言

随着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与发展,虚拟网络世界已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生活空间。与此同时,现代“大众型”旅游日益“平民化”、“普及化”,逐步成为被人们普遍所接受和实践的新兴生活方式,因此现代虚拟世界与旅游业的相互结合――虚拟旅游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虚拟现实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旅游由现实空间发展到虚拟空间和网络空间,也使虚拟旅游成为可能。

二、虚拟旅游定义

早在2008年,于萍就指出,虚拟旅游按定义可以分为广义虚拟旅游和狭义虚拟旅游两种。本文将虚拟旅游定义为:虚拟旅游是一种建立在现实旅游景观的基础上,通过三维实景与电子地图结合,在网络上构建出一个虚拟的旅游环境。网民在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下不能去自己向往的目的地,而通过阅读和互动体验的虚拟游戏方式实现线上旅行,对景点进行360度的欣赏,并且虚拟旅游的方式为线下旅行提供指导。

三、虚拟旅游的特征

(一)体验虚拟性

体验虚拟性是虚拟旅游最根本、最主要的特征。许多旅游景区都通过网络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比如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官方网站,游客就可以通过网站上360度全方位虚拟体验攀登华山北峰、东峰、西峰的险峻的秀丽景色。游客通过虚拟网络旅游景区来现实旅游真实感受,让游客能够足不出户就能体验旅游带来的,也能为正在预计准备出游的游客提供一定的建设性的意见。

(二)角色扮演性

2008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83周年,IBM公司和故宫博物院上周五在北极正式启动“超越时空的紫禁城”网上虚拟故宫项目。该项目利用3D技术,为那些不能实地到紫禁城的游客在网上打造了一个虚拟的环境。参观虚拟的紫禁城时,每一位游客可以以一种自己喜欢的身份进行游览,比如公主、禁军或皇室侍从等。还有不少“网络导游”会主动为你带路。如果你对某个景点特别留恋,还可以点击鼠标将网络中的自己和景点进行合影。虚拟旅游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游览,比如平视、仰视,或者拉近看某个商场的特写、拉远看整条街的模样等。虚拟旅游的网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对一些从来没去过的景点有了直观并且深刻的了解。

(三)网络快捷性

人们通过上网购买衣服、交付水电费、在网上办公等,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使得网络已深入到人们的各个生活领域之中。网上预订酒店,网上预订机票,网上团购门票等等网络快捷形式已经成为潮流的代名词。而虚拟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虽不能代替实地旅游,但有望成为传统旅游的重要补充。将来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选择几分钟虚拟游览峨眉山、乐山和青城山,更可以选择不用实际出行就一分钟实现从青城山到陕西西安华山看日出。网络的快捷发展成为虚拟旅游的实现的催化剂。

四、虚拟旅游的建议

(一)呈现旅游资源,丰富网站内容

这是国内多数城市的弊端,既忽视了旅游景点在现实世界里的宣传,同时对虚拟世界中的推介明显不够,尽管许多景点都建立了自己的旅游官方网站,然而网站上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对景点的简单介绍,文字显得枯燥乏味,缺乏与网友之间的互动,自说自话。虽然有些景区也有诸如咨询电话之类的互动,然而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发表国家网上立体旅游的水平,因此丰富旅游网站的内容,增强网站的可读性、互动性等必不可少,这能增加虚拟旅游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为实地旅游提供建议和准备。

(二)了解游客需求,及时更新产品

面对不同的目标群体游客,旅游景区要了解不同游客的需求,开发适合不同目标群体游客的旅游产品,实现网上宣传旅游产品具有不同特色、不同类型,设计多层次、多家度、高质量的虚拟旅游产品。由于网上虚拟景区的建设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对于不同的景区地点和景观进行实地测量与检测,所以前期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因此,旅游景区需要与景区内工作人员及时沟通,以保证呈现给游客的是一个最新的旅游产品,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不同层次的顾客关注。接下来进一步需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旅游者设计对应的旅游产品,实现虚拟旅游的多样化与品牌化。虽然网上虚拟旅游无法真正满足旅游者在现实旅游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但是相信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虚拟产品,一定能够提高不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值。

(三)加强营销宣传,跟上旅游时代潮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网络技术而孕育而生虚拟旅游也成为了人们追逐的新兴旅游方式之一。而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还不为大众所普遍了解,因此,虚拟旅游要做好“网上导游”这一角色,积极做好虚拟网络推广工作,加强与旅游企业的联合,通过整合营销方式,逐步提高旅游各个环节的企业的知名度。有调查显示,45%的成年美国互联网用户使用了虚拟旅游的功能。所以说要做好虚拟旅游网站,不断的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网上旅游氛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我们希望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加强与国外先进旅游网站的交流合作也未偿不可。

五、结语

虚拟旅游不仅仅是关于某个旅游景区的旅游,它更是一个完整的旅游发展产业链,包括旅游商品的商家宣传、旅游者的购买、旅游过程中的娱乐等诸多方面。旅游未来的网络营销应该深层次地发展这种新型的营销宣传模式,逐渐为广大公众进行旅游信息交流创造一个电脑化、网络化、虚拟化、人性化的新型场所,从而为虚拟旅游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使得互联网用户可以坐在家里的电脑前就实现“周游”世界的愿望,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饱览到世界风貌,并且降低旅游者的旅游成本,也为旅游地本身的品牌建设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虚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企业危机;危机管理对策;旅游企业

入世一方面改变了企业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却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经营风险,企业组织结构设置、运行规则制定、管理理念正在经受空前的洗礼。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危机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我们的企业,就连一些看上去非常强大的企业,如果没有处理好所遭遇的危机,都可能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使灾难在与该企业相关的各个领域出现连锁反应,垮得一发不可收拾。人们不得不承认:危机管理与企业正常时期的营运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两大重点,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轨、 缺一不可。

旅游企业同样摆脱不了危机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03非典”、“08雪灾”等均对中国旅游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然而我国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发展得非常缓慢,其危机管理研究与旅游企业快速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无法满足旅游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因而,加强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可谓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旅游企业的危机现状

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危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产品与价格危机方面

我国旅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对产品的开发、营销与推广下功夫少、投资不力,往往出现一家开发大家搭车的现象。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低、产品重复利用、压价竞争严重,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产品质量低劣等,致使旅游产品危机四伏。

价格危机一般源于旅游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在外部主要是由于政府的调整,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及低价策略的应用等;在内部主要是受本身条件、实力、规模的限制,使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再就是在定价策略上,低估了竞争对手的能力或高估了顾客的接受能力等等。以上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价格策略失误,从而使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近年来,由于部分旅游企业者以低标准、低价格恶意压价,使整个行业面临价格危机。

2.信誉与人才危机方面

近年来旅游投诉事件一路攀升,黑社黑店超范围经营,非法、变相转让许可证,零团费和负团费,虚假广告,黑车,野导,回扣等现象丛出不穷,信誉危机严重,殃及到整个旅游企业。

人才危机主要是指由于某种原因,掌握核心客源、商业秘密的人员以及外联、营销方面的骨干突然流失,给旅游企业者的经营活动带来的困难。

3.财务危机方面

按照财务管理理论,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流动比率、速动比率1和流动负债率2。我国旅游企业因投资于景点、景区及宾馆、酒店等硬件设施的资金较多,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所以一般认为旅游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5、速动比率为1时,就具备了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如果比率过高,表示企业流动资金呆滞,影响资金利用效果。流动负债率可反映一个公司依赖短期债权人的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公司对短期资金的依赖性越强,公司偿债的流动性压力越大,风险也越大。因此,为维持资本结构的安全,该比率不能过高,应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遗憾的是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比率普遍偏高,有的甚至达到或接近 100%,对公司所有者而言,如果公司不会遇到因短期债务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情况,公司保持较高的流动负债率,可使所有者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有的公司靠举新债、偿还旧债维持长期资产占用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这必须以公司不会遇到偿债风险为条件。可见,我国旅游企业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

4. 突发危机方面

“亚洲金融危机”、 “9?11事件”、“美伊战争”、“国际恐怖袭击”、“08雪灾”等对中国旅游企业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给中国旅游企业造成旅游总收入减少2768亿元的巨大损失。旅游企业在应对突发危机方面问题严峻、亟待解决。

二、我国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面对我国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现状,我国旅游业者不仅要有竞争意识,更要有危机意识。只有企业管理人员把危机、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容融入到日常的职责和行动中去,才能在企业或自身工作面临危机时从容应对,赢得生存的空间和机会。

旅游企业借鉴危机管理理论,可以从静态对策、动态对策两方面入手应对危机。

1.静态对策

静态对策是指在组织没有发生变化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旅游企业危机的对策。主要包括:深化危机教育、增强危机意识,采用危机公关小组,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危机总结等。

在市场经济中,面对竞争和各种风险,企业发生危机是常有的事,企业领导者必须深化对自身及员工的危机教育,培养员工的危机意识和临危应变救护能力。

微软公司就提出,“微软公司距离破产只有十个月”,小天鹅公司实施末日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危机意识。企业内部危机管理小组要十分关注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宏观与微观因素的变化,及时发现危机前兆,超前决策,争取主动,尽可能将危机消除在潜伏期。

企业危机的前兆主要表现在:管理行为方面,如不信任部下、猜疑心强、固执己见、使员工无法发挥能力、一意孤行等;经营策略方面,如计划不周,在市场变化或政策调整等发生变化时无应变能力等;经营环境方面,如市场发生巨变、出现强有力竞争对手、价格下降等;内部管理方面,如员工情绪低落、生产计划需要调整、规章制度失效、有章不依等;经营财务方面,如亏损增加、过度负债、技术设备更新缓慢等。

英国公关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在《危机公关》中提出以危机管理小组来应对企业危机。危机管理小组由公关部成员和高层领导直接组成,其对危机的出现、企业声誉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危机管理小组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危机预警、员工危机意识训练上。危机预警使企业能保持生产经营的健康心态,认认真真对待公众,从而在危机时刻保持主动,不致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危机训练让员工充分感受危机公关氛围,认识危机对企业的强大杀伤力,容易培养起员工的危机管理意识,形成人人为企业着想的良好氛围,维护企业形象。

应建立起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根据捕捉到的危机征兆,制定对策,把危机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企业自我诊断,分析经营状况,客观评价企业形象,找出薄弱环节,以便采取必要纠错措施。应使预警系统制度化,把危机管理纳入旅游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导,由企业公关部、市场部、企管办和信息中心组成的危机预警组织,定期开展危机预测工作,分析危机信号,制定危机预防措施。

危机总结是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的最后环节,不容忽视。危机总结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调查。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预防和处理的全部措施进行系统调查。第二,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工作内容、危机应变计划、危机决策和处理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三,对危机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

如果每个旅游企业都能强化危机意识,引进并切实实施危机管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危机,从危机中顺利走出,在危机中找到机会,迅速恢复生产,不断发展壮大。

2.动态对策

旅游企业的动态对策是指在组织发生变化或不稳定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危机应对措施。这里主要介绍建立虚拟组织应对危机。

旅游企业危机的原因和结果往往是行业性的,发生在某个企业的危机其传播和影响也常常具有行业性特征,一个企业的危机有可能迅速扩散和蔓延到其他企业。因此,危机的应对也必须是联合的力量,需要相关旅游企业和单位的密切配合与协作。

虚拟组织是为了把握市场机遇,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通过信息网络将拥有实现机遇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的相应资源集成起来形成的网络化、分布式动态组织。它随市场机遇的产生而产生,随市场机遇的实现而结束。

虚拟组织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①组织结构扁平化,可实现快速反应。②柔性化生产,改变了传统的物流程序,使创新低成本。③企业界限模糊,有助于成员企业相互学习。

目前虚拟组织的运用领域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企业和企业联合组成虚拟企业,如美国宾州的灵捷网公司;第二是虚拟组织被运用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如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新经济委员会;第三是技术社区方面的,如硅谷的技术社区网络。这些成功的案例对指导旅游企业应对危机很有借鉴意义。

在对旅游企业危机的组织管理中,组织向虚拟化方向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虚拟组织可使组织中的众多旅游企业风雨同舟、危险共担,一旦虚拟组织中的某个旅游企业发生危机,其他企业便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企业摆脱危机,走出困境。

三、结语

由于旅游业的波动性和脆弱性,使旅游企业要经常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如何更好地对旅游危机进行管理是摆在很多旅游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不难看出,危机就等于“危险+机会”,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如何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如何化危机为转机,便成为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这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邹淑珍.旅游企业如何建立危机预警系统[j].职业时空,2006,14:67-68.

[2]张云波,武振业.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及其管理要点[j].科技进步与对策 , 2004,5:8-10.

注释:

第8篇:虚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三维虚拟;三维建模;Skyline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越来越关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旅游开始热衷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追求文化享受的时尚和热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应用于旅游业,将互联网作为景区的重要宣传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景区的旅游信息,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景区游玩,成为拉动地区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三维虚拟技术为景区的展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能够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景区风光。

另外,景区中有大量的古建筑,这些都是我们灿烂的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许多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因此,对于景区景观以及建筑的还原是世界各国非常关注重视的问题。利用很多实地所采集的照片、摄像和文字等资料,采取虚拟现实的相关技术手段,真实重现景区的人文地貌,为政府部门对景区规划管理和世界遗产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最直观的手段,进而也为景区的新的旅游线开发建设、景区的生态管理与和异地宣传推广等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本文利用的现代技术对天水市两大景区进行三维虚拟展示,不仅可以向游客展示景区风光,还意味着对于景区各种景观的真实还原。

1 研究对象及技术路线

1.1 研究对象

天水是甘肃省的旅游大市,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麦积山风景区,千年古刹南郭寺等一批旅游胜地。为了更好的展示和保护风景名胜,我们建成了天水市风景名胜三维展示系统。

“麦积山石窟” 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因此得名,山高142米,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地处秦岭山脉,地形复杂、山势险峻,我们采用最先进的测绘技术,将传统的三维建模、移动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静态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相结合,对山体进行1:1的复原,将山体、石雕佛像和栈道等实体真实再现还原,保持与现实的一致。

南郭寺,又为陇右第一名刹,始建于“春秋晚期”,距今1600多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寺的建筑物,有殿宇、禅堂、楼轩、亭阁、牌坊等计二十八座,八十余间,占地面积为2.67万平方米。人世沧桑而文物犹存,“南郭寺”正门的楼牌经一段台阶踏步入寺院。首座牌坊式山门,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母初先生题写的“南郭寺”大字匾额。前院有天王殿,后院有大雄宝殿、钟鼓楼、禅林院、关圣殿、杜少陵祠、北流泉等建筑名胜。另有两棵2500年的春秋古柏,被称为稀世珍宝。

1.2 技术路线

本文从基础地理数据出发,不仅包括对于地形数据的整理,还有对于景区所涉及到的建筑物、树木等地物的模型建立,最后将地形模型与建筑模型集成到Skyline中进行空间分析应用。

2 基于skyline基础数据集成

2.1 skyline软件介绍

SkylineGlobe系列软件是一套基于网络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用户可以利用航空和卫星影像、地形高程数据和其他的二、三维地理空间和属性数据,创建自定义的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场景,进行浏览、查询、分析和网络,并开放所有的API,不论是在网络环境还是单机应用,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开发定制功能,建立个性化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SkylineGlobe系列软件通过TerraBuilder、TerraExplorer和TerraGate三个系列产品各司其职,简便而有序的实现了三维场景创建、展示和网络功能[2]。

TerraExplorer 系列产品,除浏览三维地形之外,进行编辑、分析、标注等操作,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三维景观场景;TerraGate系列产品用来满足Skyline的3D技术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需求。TerraGate能够将地形、特征或地图数据传输到TerraExplorer客户端和WFS/WMS客户端,在TerraExplorer用户之间提供协作会话功能并提高网站整合能力。

2.2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属性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DEM的是一定区域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3]。

2.3 数字正射影像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imaga Map,OrthophotoMap简称DOM)是根据影像自动匹配所产生的数字地面高程数据(或其他方法产生的数字高程数据)对扫描的航片影像数据逐个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经自动镶嵌、裁切后所产生的一定区域内的影像数据。

3 三维虚拟仿真系统

3.1 数据获取

三维场景数据:通过无人机航拍优于0.1米的航空影像数据,通过内业空三加密制作正射影像图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再利用TerraBuilder平台生成三维大场景地形地貌;

三维建筑物模型:以1:500地形图和实地拍摄照片为基础,利用3DMax建模软件,建设高精度三维建筑物模型;麦积山山体建模:利用STONEX X300脉冲式静态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麦积山山体,获得麦积山三维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生产山体TIN模型,再讲山体纹理贴图附着到TIN从而得到1:1的高精度麦积山山体模型。

3.2 软件平台

基于Skyline Pro6.5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开发“三维虚拟仿真系统”,将三维场景数据、三维建筑物模型和麦积山山体建模整合到该平台下,实现了漫游、定位、查询等功能。

3.3 系统应用

基于Skyline的三维景观建立需要将利用 TerraBuilder 对遥感影像、地面高程以及矢量数据等进行融合,生成一个具有较高精度并且含有地理坐标的.MPT 文件即地形数据文件。将已经生成的三维地形数据和三维模型数据导入TerraExplorer Pro中,生成三维景观据.FLY文件,并且进行打包压缩,生成最终三维景观。

4 小结

本研究对天水市麦积山和南郭寺两大景区进行三维虚拟系统的研究,利用基础地理数据进行三维建模,逼真的还原了景区面貌,基于skyline软件对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了数字景区的三维显示、场景漫游、视觉仿真等效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产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各个地区都在想法设法宣传自己景区的特点,利用三维虚拟旅游系统对景区进行宣传,将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占龙,罗辞勇,何为.虚拟现实技术概述[J].计算机仿真,2005,3(4):21-24.

第9篇:虚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虚拟现实;虚拟旅游;现实旅游;三维互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355-02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Tourism

TIAN Yin

(Suzhou Art &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215104, China)

Abstract: Virtual Reality(VR) technologe is a high-level synthesis and integration. It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d gradually matured. The development cost is falling. We are developing the VR tour works based on virtual roam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VR in tourism, pointe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VR technology in tourism by discussing the VR.

Key words: virtual reality; virtual tour; reality tour; 3D interaction

所谓虚拟旅游,指的是建立基于现实旅游景观,利用3D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旅游环境。VR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人机接口,它不仅使用户能感受到景区空间及物体的逼真存在,而且还能与用户互动,在虚拟旅游中,用户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身份进行游览,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的约束,沉浸在这自由互动的三维信息空间中。

作为IT技术创新的领导者,IBM曾成功实施了梵蒂冈图书馆、永恒的埃及等数字化的文化遗产项目,IBM前不久还推出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在线旅游行业的三维化进程。加拿大UBC与我国万方幸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虚拟圆明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一些风貌,使用户对其有一种更直观、更亲近的认识。相关报道还有很多,这都说明了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三维化虚拟现实的意义。

虚拟旅游是诞生在现代信息化时代,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如何使虚拟旅游更逼真、更适应人的需求,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除了功能设计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技术的灵活运用。

1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们将虚拟现实应用到旅游业的过程是结构设计、信息收集、信息数字化、虚拟交互设计与实现、产品,最终实现虚拟旅游体验,设计流程如右图。

旅游景点可以是现实中存在或不存在的,对于真实的景区是收集实际资料和照片,而对于规划中的景区,则先设计规划平面图,按结构布局把它做成三维模型,再利用虚拟交互设计,硬件配备,实现旅游体验。

1.1 虚拟建模技术

一个三维虚拟场景模型的构建一般经历从设计、建模、贴图、场景合成、环境设置、动画、优化、模型导出等若干个阶段。我们采用3DMax作为建模工具,因为3DSMAX建立的模型有很强的仿真立体效果,而且又方便导入到后期的虚拟软件完成交互设计。

1.1.1 建筑建模

建筑建模如用效果图的模型是不适合的,虚拟现实中的运行画面每一帧都是靠显卡和CPU实时计算出来的,如果面数太多,会导致运行速度急剧降低,甚至无法运行;模型面数的过多,还会导致文件容量增大,在网络上也会导致下载时间增加。所以,虚拟旅游的模型采用的多边形建模方法。

多边形建模技术主要优点是简单、方便和快速,而且节省“面数”,以适应虚拟旅游实时显示的需要。在虚拟旅游作品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景区的逼真性、虚拟互动的可行性,还要考虑虚拟旅游互动中的流畅性。考虑到硬件的限制和虚拟现实系统的实时性的要求,建模大都采用模型分割、纹理映射等技术,在能够保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比较简单的模型,在模型创作过程中,对模型进行分割,分别建模,以利于虚拟旅游的实现。

1.1.2 植物建模

植物是景区的重要组成元素,植物模型复杂,量又多,不可能用常规的建模方式完成,在设计中除了个别的主要植物用模型外,其余大部分使用植物贴图进行表现。

1.1.3 水体构造

水体同样是景观的重要内容,如喷泉,可以用粒子系统进行表现,但会降低系统的速度,我们在模型设计中仅使用平面,附上水体贴图,水体的动态变化到后期虚拟软件中进行设置。

1.2 优化技术

虚拟场景的优化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调整和优化模型与贴图,能很大程度地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流畅性。

1.2.1 模型优化

适当分割对象的三角面,删除不需要的面、线、点。保持模型面与面之间的距离,在表现细长条的物体时,尽量不用模型而用贴图的方式表现。模型的数量不能太多,将物件群组化,还要合理分布模型的密度。

1.2.2 贴图、材质优化

3DS MAX的出色的纹理贴图,材质编辑能力,提供对模型表面材质和贴图的处理途径。虽然,虚拟现实后期编辑中也有【改变贴图】的脚本,但如在3DS MAX中完成表面材质处理,进入后期编辑器就会方便很多。另外,材质的使用有时还需要跟烘焙操作结合在一起,不同类型的材质需要采取不同的烘焙方式。

调整纹理贴图的大小、格式,并调整贴图模式,以增加景物的细节水平及景物的真实感。贴图大小采用2次方倍数,在被后期虚拟软件读取时,速度较快。

1.3 虚拟交互技术

虚拟旅游需具备极强的交互性能,用户在场景中可以方便地与系统进行三维交互,在后期虚拟软件中,使用脚本进行交互功能的控制。

1.3.1 摄像机的设置

摄像机就是人的眼睛,在虚拟旅游中用户随心所欲地在场景中漫游,这些功能是通过键盘按键或鼠标点击实现的。有后期虚拟软件中需要对不同的漫游方式创建摄像机,并将摄像机与按键或鼠标动作关联。创建摄像机要与设计的虚拟旅游的方式相结合的,比如,第一人称方式、第三人称方式;游客自由漫游方式、自动漫游方式。规定路线的自动漫游是游客按照规定好的路线进行游览,观赏的景色是固定的、有序的,这种方式适合游客想初步了解景观或对旅游地不太熟悉的情况下选择的。而游客自由漫游是游客自己决定旅游的路线,自由行走,无规定旅游路线的限制,这样游客更自主,娱乐性也强。

1.3.2 碰撞设置

在场景中漫游应符合常规,无论以某种方式行走,都不会走到场景以外其他地方,或陷入建筑物中,这就要求系统能实时、准确判断对象间的碰撞,并作出合理的响应。有关物体的碰撞我们是在后期虚拟软件中进行设置的,选择摄像机会碰撞到的物体,设置相关参数。

1.3.3 多媒体效果设置

在虚拟旅游系统中提供导航图,方便游客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也可按地图选择想去的景点。不同的景点都配有音乐,视频解说,游客也按需要开关、可以切换音乐,需要“导游”的解说时,也可选择播放。虚拟场景中还可以适当增加活动的人物、小动物等,模拟现实旅游的效果。

2 虚拟旅游的意义

2.1 旅游广告

在旅游宣传中,长期以来人们是用抽象的概念表示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文字、平面图、宣传画册,有时也有用三维动画、视频光盘等传达信息的,但用户还只是被动的方式接受,无法自由地、更真实地全面了解信息。虚拟旅游景区的实现能为旅游者提供精确、详细的信息,用户以旅游者的角度,真实的感觉“进入”景区观赏、互动,在游览之前对于景区的质量和花费有明确的认知,激发旅游的兴趣,鼓励用户真正去目的地游玩。

2.2 旅游规划

借助虚拟旅游系统,把尚不存在的旅游景区表现出来,还可以利用VR的交互性能,实时修改某些景物,并能实时动态演示和控制设计和施工的过程。对各种方案及结果进行比较,使设计师的思维更加形象化,概念更易于理解,也方便领导作出决策。这是传统手段如平面图、效果图、沙盘乃至动画等所不能达到的。另外,可重复修改设计,直到在虚拟现实中达到预期效果,以就可减少甚至杜绝实际建成效果与设计意图偏差很大的情况。这无疑对设计还是规划部门都能大大提高成效。

2.3 教学应用

虚拟旅游还可以引入中小学的教育中,如学生学习地理、历史知识时,配上相关的虚拟旅游作品,学生们就在像玩游戏一样的情景,在现场气氛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可谓真正的寓教于乐。

对于导游的教学就更有效了,教学场景真实,可实现场景游览、学生实习等,在互动中达到教学目标。另外,还能降低教学成本,省时间、省费用。

2.4 互动娱乐

世界上所有的旅游景点,一个人不可能一一去实地游玩,通过虚拟旅游能过把瘾,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去观赏风景名胜区,甚至在虚拟旅游中进行互动,增加娱乐性。

3 结束语

我们在虚拟旅游中做了些基本的工作,正在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旅游中,特别是模型优化、虚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后的工作将着重于研究如何创建高效和多样的虚拟场景技术,结合后期虚拟软件,扩展接口功能及交互性能,以提高其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石教英.虚拟现实基础及实用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5.

[3] 刘增良,张保钢.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研究[J].北京测绘,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