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隐患解决方法范文

安全隐患解决方法精选(九篇)

安全隐患解决方法

第1篇:安全隐患解决方法范文

【关键词】安全隐患;护理管理;分层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80-02

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安全因素,护理安全直接关系着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关系着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为维持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维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护理管理中介入安全分层管管理,落实安全管理流程,规范安全管理机制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全院范围内实施护理安全分层管理,收集并统计安全隐患事故,并进行归类和分级。

1.2 安全分层管理办法

1.2.1 组建安全分级管理机构

组建一各由临床科室、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安全管理委员会所组成的护理安全分级管理机构,并下设办公室,由专职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隐患的信息搜集、整理、汇报、反馈以及跟踪检查。并制定医疗安全质量考核标准,编制医疗风险方案以及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制定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1.2.2 明确安全分层管理职责

由各科室的一线人员对岗位安全隐患排查卡的内容进行核对,并作岗位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由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每天对科室隐患排查卡的内容进行核查,全面排查科室区域内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由职能部门对隐患进行收集整理,以书面形式通知隐患排查整改,由医院主管领导对隐患排查表内容进行排查。

1.2.3 安全隐患的归类分级和分层管理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隐患分类,主要内容为:医疗、护理、设备、药剂、后勤、消防、电梯、运输以及其他。分级:A级:医院无法解决,需由集团公司协助解决和整改;B级:医院住院领导无法解决,需由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整改;C级:职能科室无法解决,需由主管领导负责组织整改;D级:各科室无法解决,需由职能部门负责解决;E级:科室可现场整改。

1.2.4 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

充分利用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内容包括人员、设备、药品和环境4方面。药品及设备排查主要是:药品及设备的数量、规格、标识、质量的检查。特殊药物及设备应放置在规定位置,由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或维护。人员及技术安全隐患排查主要是检查人员到岗情况、核心制度及工作流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病区环境、临床护理操作水平等。同时,还应加强日常安全隐患的排查,检查消防通道的畅通情况以及消防器材和设备的完备情况。此外,各科室的负责人应每天对科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同时根据安全隐患分级标准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级,并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或者层层上报,尽量将问题当日解决。并应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对于重大问题,应积极组织讨论和分析,以及时得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1.2.5 安全管理流程的运行

由病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台账进行上报,或者由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定期督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由安全管理办公室分析安全隐患的具体性质、级别,并据此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干预。

2 结果

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上报安全隐患时间230起,其中,0起A 级,8起B级,1起C级,79起D级,142起E级。C、D、E级隐患均解决,3起B级隐患限期整改。

3 讨论

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团队因素、组织因素、患者因素及环境因素,而内部因素主要指人员自身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可分为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医院内的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医院建筑、病房条件、硬件设施、各类器械以及后勤供应等,而人文环境则主要是指医院的医护服务理念以及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等。医院物理环境直接影响着安全管理的质量,如院内环境嘈杂、拥挤等容易导致管理混乱,进而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同时,患者自身因素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有效地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医院人员流动大,管理范围广,影响因素众多,护理安全质量管理难度大。实施安全分层管理,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安全隐患排查和管理,可有效增加医护人员实施安全隐患控制的主动意识以及危机意识,并通过不断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便将安全事故避免在发生前。

实施安全隐患分层管理,并根据安全隐患的性质和特点等逐层解决和控制,确保流程的科学合理性。在安全分层管理中,实施责任追究制,并明确分工和各岗位的责任,避免因责任不明晰而导致纠纷。同时,还可有效缓解临床一线护理管理压力,通过科室自行排查,并及时解决或上报,能够更好地防止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医院的安全管理应建立在所有科室功能的基础之上,全面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每一个科室的功能。因此,在院内倡导良性的安全管理文化,并增强各科室的分工合作意识,是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是维护医院医疗工作秩序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廖全全,邹红梅,王从华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7):1-4.

[2]王东禹,李佳慧,姜楠等.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与护理管理质量之问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66-67.

[3]于晓初.探索护士分层管理 提升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J].中国医院,2012,16(5):9-11.

第2篇:安全隐患解决方法范文

关键词:变电运行;隐患;解决措施

电力系统的运行比较复杂,促使变电运行同样处于多样的环境中。变电运行中出现隐患时,直接降低供配电的效率和电能质量,同时引发大规模的电能浪费,不利于电网系统的高效发展。

1.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隐患

根据电网系统中的变电运行,规划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变电运行中的隐患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1运行设备隐患

变电运行中的设备比较多,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引发明显的设备隐患。例如:某变电站企业检修人员调查某一季度变电运行中的设备隐患,其中变压器占到80%的比重,降低变电运行的质量,检修人员发现,变压器隐患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促使整个变电运行偏离正常的标准,无法在规范的状态下完成变电动作,而且变压器设备隐患较容易引发负载、过电压等危害,破坏变压器的性能。

1.2违规操作隐患

部分电力企业不注重变电运行的操作规范,导致电力人员的变电运行操作缺乏标准,影响变电运行的安全环境[1]。例如:某变电所的管理机构,其中60%电力人员的资质达不到专业水平,其在变电管理时出现行为随意、违规操作的现象,埋下大量的安全隐患,而且管理机构无法准确排除变电运行中的故障,大多故障检修工作需要提交上级,降低变电运行维护的效率。

1.3技术管理隐患

变电运行中存在大量的技术点,如果变电运行中出现技术隐患,直接引发大规模的变电事故。技术管理隐患一直是变电运行最为关注的内容,避免技术人员在管理中造成误动事故。

1.4突发事故隐患

突发事故隐患在变电运行中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尤其是环境干扰,如:风雪、冰雹等,干预了变电运行的整体。变电运行突发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维护力度,增加突发事故的发生概率,由此导致变电运行中潜在高风险的事故隐患,不利于变电运行的正常进行。突发事故隐患在变电运行中能够引发大规模的经济损失,属于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

2.变电运行存在隐患的解决措施

电力企业为提高变电运行的效率,重点解决运行中的隐患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

2.1强化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规避变电运行中设备隐患的解决措施,有利于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能力。以某电力企业为例,分析其在变电设备管理方面的措施。首先该企业意识到设备管理是保障变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要求检修人员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排查设备的运行状态,采取监督、维护的方式,避免设备出现质量问题;然后根据变电设备的属性,制定设备检修的周期,定期检测设备状态,通过相关的检测试验,准确识别运行设备中的故障点,更换不良的运行设备;最后该电力企业制定全面巡查方案,要求检修人员深入设备现场,解决设备运行中的显著问题。

2.2规范变电操作

电力企业为解决变电运行中的违规操作,根据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制度,用于约束管理机构的行为[2]。例如:某电力企业在规范变电操作方面,构建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确保电力人员的行为符合规范标准,该企业分配管理制度,树立电力人员的规范意识,同时要求电力人员落实制度内容,保障电力人员在变电运行中具备规范操作的能力,防止出现违规操作;责任制度主要是根据变电操作的实际情况,按照制度方式追究电力人员的责任,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所以制定规范制度,有利于解决变电运行中违规操作的问题。

2.3完善技术管理

电力企业在变电运行过程中,需完善技术管理,规避技术管理引发的隐患。针对变电运行中存在的技术隐患,提出四项解决措施,如:①收集变电运行的数据,技术人员根据数据参数,明确技术管理的行为,体现规范技术工作,以免出现误动;②准确分析变电运行技术管理中的异常情况,提前预防事故发生;③强化电力人员的技术配线,提高其在技术管理中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实现标准的技术管理;④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明确技术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同时保护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

2.4规避突发风险

降低变电运行中的突发风险,排除突发事故隐患的影响,可以通过强化维护的方式实现。由于变电运行规模的扩大,电力企业通过维护管理的方式,管控突发事故,规避突发风险。首先电力企业根据突发事故,分析变电运行维护的具体需求,以便制定对应的维护方案;然后划分变电运行维护的内容,如:线路维护、设备维护等,规划出有效的维护措施,完善突发事故的管理;最后电力企业定期组织全面维护,弥补变电运行的不足之处。

3.变电运行隐患解决的安全控制

变电运行安全是规避隐患的直接目的,电力企业应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提出安全控制的策略,规范变电运行的过程:

3.1危险点的安全控制

由于电网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变电运行中的危险点逐渐增加,对其采取安全控制的方法,规避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安全控制是规避危险点的直接措施,促使变电运行快速达到安全状态,检修人员根据变电运行的安全规定,落实控制工作,一方面缓解变电运行隐患排除的压力,另一方面了解变电运行的具体情况,便于明确规划危险点,有助于实现安全控制。

3.2树立防范意识

电力企业树立检修人员的防范意识,促使其能够主动发现变电运行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规避安全隐患造成的风险,对变电运行起到优化的作用。电力企业通过培训、锻炼的方式,要求检修人员熟悉变电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隐患问题,进而准确提出防范措施,严格处理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发挥防范意识的作用。

3.3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安全控制的核心,电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可以为变电运行提供标准的依据,规范隐患处理的措施。变电运行受到安全、质量隐患的影响,增加了运行中的危险系数,同时引发大量的风险点,利用质量管理的方式,既可以保护变电运行的环境,又可以提高变电运行的水平,符合变电运行的发展。电力企业致力于质量管理的建设,为变电运行提供标准的指导,满足变电运行的需求。

4.结束语

电力企业为保障供配电的质量,对变电运行提出隐患控制的策略,通过科学的解决措施,规避变电运行中的隐患因素,着实提高变电运行的效率,明确变电运行在电网系统中的目标,保证变电工作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第3篇:安全隐患解决方法范文

1、为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水上乐园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事故隐患按照其发现途径和方式可分为三种:

(1)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事故隐患。

(2)各部门上报的事故隐患(包括书面或口头反映)。

(3)个人举报的事故隐患。

4、事故隐患分为内部原因所致和外部原因所致两类:

(1)内部原因造成的事故隐患,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做好记录。

(2)外部原因造成的事故隐患,应及时通报形成隐患的相关单位协调解决,协调解决不成的,应及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并做好记录。在事故隐患消除之前,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5、事故隐患排查范围涵盖本单位所有容易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或设备设施(如:配电室、万人海啸池、超级大喇叭、天壶喷泉、旋转滑梯、炮筒滑梯、高速滑梯、雪橇滑梯、山坡滑梯、儿童水寨、六道彩虹滑梯、儿童戏水池、潮汐漂流河、冲天回旋、迪斯科大转盘、大摆锤、摩天环车、蹦蹦床、双人飞天、激情碰碰车、观光小火车)等。

6、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内容包括:

(1)电气线路私拉乱接,是否有裸露和老化损坏现象,是否安装了漏电保护装置和接地保护等;

(2)疏散通道挤占、堆放杂物现象;

(3)消防设备设施维护(消防栓、灭火器、应急照明灯、防火卷帘门等)状况;

(4)库房、机房管理;

(5)应急广播系统;

(6)违章操作(电工、焊工等未持证上岗);

(7)排油烟管道;

(8)液化石油气瓶日常管理等。

(9)游乐设施的日常监管和维修作业。

7、事故隐患的处理方式:

(1)一般性事故隐患,应要求相关部门或具体负责人,立即排除。

(2)重大事故隐患,应做出暂时局部或全部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等强制措施,限期整改。

(3)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做出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等强制措施,采取及时进行人员疏散、加强安全警戒等相应防范措施,立即进行彻底整改。

(4)所有事故隐患在整改完毕后,要进行复查验收。

8、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

(1)根据工作分工,各部门对分管领域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上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2)各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尤其要加强对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排查。

(3)对上报的各类事故隐患,各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进行查实,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或具体负责人限期消除。

(4)各部门对重大隐患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隐患,要及时采取必要的临时安全防范措施,并立即上报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负责解决;主管领导不能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应随时上报单位第一责任人,召开专题工作例会研究解决措施;本单位无法协调解决的,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第4篇:安全隐患解决方法范文

【关键词】 心内科;护理安全;老年

随着人么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健康的第一杀手,因此心内科作为目前临床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科室,多面临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更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问题。所谓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法定法规的制度上,未出现生理及心理功能上的缺陷或损害[1]。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技能较差,且心内科的疾病多具有复杂性与突发性,同时伴随各种老年病的症状,更容易成为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科室。针对本院目前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中男56例, 女24例, 年龄在61~76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9.8±3.3)岁。该组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包括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其中78例患者合并患有肺心病、糖尿病、老年痴呆、老年性便秘、泌尿系统感染等。

1. 2 调查方法 对本院选取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 将其中诱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及过程进行记录, 并指派专职人员对其归纳整理, 同时将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与分析, 制定积极有效的解决对策。

1. 3 护理方法 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情况与诊疗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并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尽早的判断,在患者入院后做好护理服务对策,对于危重病患者给予高度重视,提高查房频率,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采取t检验,以 P

2 结果

2. 1 该组资料中常见安全隐患存在情况:该组80例老年心内科患者中护理安全隐患最为常见的为精神状态,占42.50%,明显多于其他安全隐患例数, P

3 讨论

通过对上述心内科中较为常见的安全隐患,制定了如下解决对策:

3. 1 正确评估患者的状况 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生活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对于疾病类型较为复杂,生活自我能力较低的患者加强其陪护工作,并嘱其家属能够对危险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护理人员则需增加夜间寻房的频率[2]。

3. 2 规范患者的外出情况 详细的记录患者的外出或转科等情况,并做好交接工作,在给予较严重的患者进行细心的关怀和指导时,制定严密的周围外出计划,确保转科或外出等事件的安全性, 在做好相关人力及物力的准备的同时, 缩短患者等待的时间[3]。

3. 3 做好药物护理工作 针对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能够做到主动告知患者配备常用药物, 对患者做好监督工作, 避免其出现误服及漏服。因某些药物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例如降压药等可诱发低血压等, 对于此类药物需严格遵循所规定的服用时间, 以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3. 4 严格规范操作流程 在使用仪器操作期间, 应对于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判断, 并适度的使用仪器。例如在使用输液泵为患者输注液体时, 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情况来控制药量及滴速, 并对其输注过程进行检测, 避免因输注速度过大诱发安全问题[4]。因此,还应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加强对各种常用仪器相关知识的学习, 提升操作的安全性。

3. 5 开展健康宣教工作 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工作, 不仅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诊疗目的及注意事项, 还需要指导患者能够按时服用药物, 服药期间所需注意事项等。面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所提疑问需给予积极耐心的解答, 以增强其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 在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中, 应针对其所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 以提升护理服务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曹利琴,张雁雁.老年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12(17):4749-4780.

[2] 马丽.老年病房护理工作强度管理的比较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28):72-74.

[3] 鲍英华.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07,15(2):52-53.

第5篇:安全隐患解决方法范文

关键词:煤矿隐患管理思考

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使其在安全管理方面与其它行业相比,呈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对隐患进行排查是做好煤矿安全生产重要前提,在安全管理上要积极围绕“存在隐患就是犯罪”的理念,狠抓隐患整改,从根本上排除安全隐患,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综合管理水平。为严防隐患演变为事故,就需要加大力度对隐患进行落实整改,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对安全隐患进行彻底的根除,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1 加强制度建设是隐患管理的前提

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的前提是强化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是要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结合煤矿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完善的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1.1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三全”责任体系。要从矿级领导、职能科室到区队及班组长,逐级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实现逐级负责,突出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一是矿级领导对本企业事故隐患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进行全面的负责,定时定期地开展安全排查的组织工作;各级相关的人员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有效地开展安全管理的排查工作。二是对隐患排查治理要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矿安监科作为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管主体,通过制定计划,组织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专项和重点抽查,使隐患排查经常化。三是充分发挥群众和组织的作用,发挥群众的积极意识,及时掌握各种安全隐患的信息。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使得隐患管理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三全”责任体系,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隐患问题,做到万无一失。

1.2 建立隐患分级排查工作机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一是煤矿每月组织一次集中排查活动,确认隐患,按级别(A、B、C级)登记造册,制定相应措施,建立隐患逐级上报机制。各个科室和区队抓好日常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将存在的隐患分级登记上报,煤矿主要领导每旬组织各部门、区队对全矿井生产进行全面排查分析,矿每月初将A级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公司。二是完善隐患治理整改制度。制定隐患治理细则和隐患治理保障措施,使隐患治理做到及时有效、人人参与、责任到人、轻重缓急、不整改不生产,严禁冒险施工。三是完善督查和验收制度。B、C级隐患由分管矿长落实隐患整改责任人,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因安全隐患被上级部门停产整顿头面,复工前由矿分管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区队验收,符合安全要求,下达准许复工通知书,并向上级部门汇报;A级重大隐患整改结束后,应当按照重大隐患整改验收标准整改后,由矿长组织自检,并向公司提出验收书面申请,公司安监部收到申请后,进行现场验收,通过验收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没有通过的,隐患不得消除,并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

1.3 建立隐患排查公告机制,完善隐患治理挂牌、销号制度。针对已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分类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对于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在矿调度室内悬挂,限期整改销号。并安排专人挂牌督办,督促区队落实整改,直至隐患消除。

1.4 建立隐患诫勉谈话机制,完善管理人员考核制度。隐患诫勉谈话机制的建立,是针对出现的七大主要问题来进行的,主要围绕“一是重大以及重复问题到期不能进行有效合理整改的;二是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期限予以整治的;三是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安全隐患治理不到位的;四是‘三松一滑坡’现象严重,安全质量标准化开展不力,未实现动态达标的;五是‘一通三防’、瓦斯治理、水害防治措施落实严重不到位的;六是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谎报瞒报和拖延不报的;七是拒不执行安全隐患整改要求,单位主管年度内二次诫勉谈话者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三次以上的免去任职资格”等行为,煤矿主要领导将对业务科室长和区队长进行诫勉谈话。把安全隐患管理与党员干部的考核相挂钩,不能通过考核的要调离安全生产的岗位。

2 熟悉隐患特点,实现隐患排查整改闭锁循环管理

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系统比较复杂,涉及的环节工序以及专业都比较综合广泛。安全隐患通常呈现出复杂多样重复发生并且具有一定的潜伏性的特点。在隐患管理上要做到,一是在布置工作、排查隐患、关键环节、跟踪落实等方面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隐患排查治理的手段方法要灵活掌握,争取涉及面广一些。二是要查清重复性安全隐患造成的原因,对不同的重复隐患,对症下药,彻底解决。三是要针对隐患编制应急预案,要定时定期的进行演练训练,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漏洞,要及时进行改正补充以及完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四是隐患事故的发生通常有滞后性的特点,在事故的萌芽状态,及时根除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五是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复查销号”的闭合管理,做到“无盲区、无盲点、无空档、无缝隙”,不断提高处理隐患事故的效率,实现隐患排查的顺利开展。

3 加强隐患管理,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地展开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的保障措施。第一,要在思想上统一起来,严格按照相关的文件指示进行,要不断加强全体人员的治理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要自觉主动地行动起来,要注重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切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第二,将隐患责任落实到实处。对于发生事故的重大责任,一定要进行追究,对于一些严重违反隐患排查规定的行为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对于影响排查工作的、隐患不能限期整改销号的,对相关的责任人要进行处罚,并倒排上一级的管理责任,将各类事故隐患降到最低。

第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对于隐患排查的基础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的单位都要有档案备入。逐步完善报送制度、实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对隐患问题要进行及时的登记记录,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隐患防范意识。对员工树立安全素质的教育,使其在思想上树立起责任意识,时刻认识到隐患事故的严重性。不断学习新的经验技术,能有效的处理各种安全隐患事故。在工作中树立安全意识,让员工能够把其当成自觉的行动。

第五,建立完善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隐患问题。认真落实好排查制度,做好落实每一级的排查,做到每月、每周、每天的排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重大隐患,对于特殊的隐患问题要进行当场解决。对于一些比较难处理的隐患,一定要按照相关的制度原则进行有步骤、重细节的解决,实行责任制,增强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感,让每一个人都有安全意识的忧患。

参考文献:

第6篇:安全隐患解决方法范文

第一条为严格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持续改进”的方针,强化安全监管,提高安全运行品质,消除安全隐患,实现持续安全,根据国家、省、民航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隐患(以下简称“隐患”),是指部门或个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隐患分为一般隐患、较大隐患、重大隐患和特大隐患。

(一)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或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二)较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机场自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整改,无需关闭机场或限制运行的隐患;

(三)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大,机场自身要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部分需要地方政府、民航局方等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否则机场应限制运行的隐患;

(四)特别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特别大,已严重影响机场全局性安全生产工作,机场自身无法排除,需要地方人民政府、民航局方协助解决,否则机场应关闭的隐患。涉及机场运行、服务质量等的相关问题,视同隐患处理。

第三条航站各部门是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是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要建立并落实从负责人到每位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第四条安全监察室负责对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各职能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责,主动落实隐患整改中涉及的规划、设施设备、人员、资金和外部协调等问题。

第六条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隐患,均有责任和义务向上级部门或领导报告。

二、职责

第七条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和机制,并要将外包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统一管理,主动推进隐患识别、整改工作。

第八条各部门应当对员工进行隐患排查治理方法的培训,并将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

第九条各部门要保障员工对于本岗位涉及隐患的知情权,及时将存在的隐患和防范措施告知员工。各部门应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上报安监室。

第十条对于一般隐患,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较大及以上隐患,由航站分管领导、安监室、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上报航站批准后,由安监室下发整改通知单后实施,方案应当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整改期间,应定期上报隐患整改进程。

第十一条各部门在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建立应急预案,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

第十二条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结合安全检查、内部安全审计、风险管理等工作进行。

第十三条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台帐。

第十四条对于航站安全生产讲评会上明确的隐患,责任部门应立即落实整改,并在下一次安全生产讲评会上汇报整改情况,如还未整改完成的,应在安全生产讲评会上持续汇报整改过程,直至整改关闭为止。

第十五条对于民航上级部门下发的行政检查单、整改通知书、建议书、结果记录单等,各主体责任部门应在规定时限内将整改情况报安全监察室。

三、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航站对各部门上报的较大及以上隐患进行审核、评估,持续督查整改情况,直至关闭,对于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机场自身难以或者无法排除,需要地方政府、民航局协助解决的隐患,依据相关规定报上级有关部门。

第十七条对于航站安全生产讲评会上明确的隐患,民航上级部门下发的行政检查单、整改通知书、建议书、结果记录单等所列的隐患,以及引发不安全事件的隐患为重点督办隐患,由安全监察室负责对责任部门整改情况进行重点督查。

第十八条任何部门和个人可自愿报告隐患,并有义务对不安全事件的瞒报、谎报行为进行举报,自愿报告及举报按照航站安全信息管理相关规定执行,举报邮箱:ywairport415@。

四、奖惩

第十九条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列入部门安全绩效考核,奖优罚劣。

第二十条对于自愿报告隐患,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或是如实举报不安全事件瞒报、谎报行为的部门或个人,航站将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因部门或其负责人未履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差错及以上不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负责人向航站说明情况,并依据安全奖惩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对于类似隐患造成不安全事件重复发生的部门,航站将追究部门负责人及当事人责任。

第二十三条对于迟报、瞒报、漏报不安全事件,隐匿隐患的部门和个人,航站将追究其责任。

五、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适用于航站各部门。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与航站现行安全管理制度如有冲突,按本办法执行。

第7篇:安全隐患解决方法范文

【关键词】 安全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危险源辨识

a modern method for safety management——the 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bstract

a new information system network for safety management is established taking safety department as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entre and individual risk post and special section as terminals to from a closed loop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is way, the safety inspection, and rectification and reform could be carried out uninterruptedly.

key words: safe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cognition of risk sources

1 前言

进入90年代,安全管理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WwW.133229.cOm在发达国家,各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得很普遍。由于他们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其安全管理多包含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之内。而在国内的一些企业,安全管理的方法多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安全检查的水平上,并且多是在发生事故后才着手进行分析。这些管理手段落后、被动、反应慢,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适合我国现有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方法。据此,笔者研制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预防控制。

2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五种功能。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在一个国家里,mis能否得到广泛应用,标志着这个国家近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美、日等国家mis已在企业中得到普及。在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管理部门也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至于把mis单独应用到安全管理上,还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有些企业正在推行事故控制技术,其中的事故隐患检查方法是一种积极的、也比较适合我国企业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手段,它是根据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把主要的潜在事故隐患作为检查和控制的对象,编制成各类标准安全检查表。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每天获取的事故信息量非常大,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判断的,靠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这就需要应用计算机来建立管理系统。因此,笔者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其应用前景广阔。

3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笔者首先对多家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总结出现有安全管理系统之症结所在,(主要是安全管理中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流通不畅,如果不改变信息的收集方式、渠道及处理周期,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从而得出关于项目目标的比较明确的认识。根据事故控制的基本模式,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几个信息反馈回路,而以下两个基本回路尤为重要。

其一:制表(安全检查表)检查(工作岗位)隐患评价打印(整改通知)有关部门整改(工作岗位)

其二:隐患总库制表(安全检查表)检查发现新隐患(新隐患)存档总库

因此,系统应按如下方式运行:

首先,通过危险源辨识发现来自各分厂工段的事故隐患,经过汇总、分析后,输入安技部门的中心计算机,并分别建立了两个事故隐患档案:一个是按不同的岗位来分的事故隐患档案,安全检查表的制订就是以它作为依据;另一个是按其所属的不同的专业部门来分的事故隐患档案,它是用来区分事故隐患的类型,以便制订出各种专业报表,发送至各专业部门。各个不同岗位的安全检查表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来后,发送至各生产岗位。工作人员依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后,及时通过网络系统反馈回安技部门的信息管理中心,进行汇总,建立当前事故隐患档案。再根据按专业分隐患档案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制订出各种不同专业报表,再通过网络系统发至各专业部门,指导其进行事故隐患整改。

如果,在当前事故隐患检查中发现未列出的新事故隐患,则把它存入事故隐患档案(包括按岗位分和按专业分事故隐患档案)不断增加内容,因此,安全检查表的内容也随之丰富。当前事故隐患档案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对各专业部门进行的隐患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通过与当前事故隐患档案中情况的对照,可发现以前的事故隐患是否已得到整改,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在系统中,建立以上三种事故隐患档案之后,还可建立伤亡事故档案,以及危险作业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等。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建立了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其信息反馈数据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图

4 系统说明

4.1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也是建立此系统的第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时,不仅要分析以往发生的伤亡事故资料,还要参照来自系统外部的其它有关信息资料。危险源辨识,应掌握下列几项内容:

1) 生产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设计缺陷及作业环境缺陷;

2) 人机匹配问题;

3) 事故严重度和发生概率;

4) 事故可能发生的模式及波及范围预测。

按此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再辅以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可找出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为安全检查表的制订和隐患的整改工作打下基础。

4.2 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是指设在安技部门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4.2.1 模块设计

该系统的模块设计包括两个方面:数据存贮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

数据存贮设计主要是确定存贮的内容和文件的组织方式。它包括各种档案文件的建立及分类。

处理过程设计主要是把模块分为四类:输入汇总、查询、打印报表和复制。

系统主控模块由下述多个功能模块组成,在菜单提示下调用子程序执行其功能,见图2。

在此,信息收集模块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把各危险点的事故隐患收集、录入;第二部分是通过安全检查,发现各危险点的事故隐患,并将其反馈至主模块。由于这两部分工作主要靠人工参与完成,故在此统一用信息收集模块表示。

4.2.2 程序编制

在本系统中,编程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中西文foxbase2.1+,从数据库语言本身的优点看,foxbase2.1+是开发本软件非常合适的语言,而且在我国普及很广,对汉字系统的要求也不很严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移植性。系统升级也很容易,用foxbase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不做任何修改而直接在foxpro系统下运行。且可编译成.exe文件,直接在dos下运行,加强了系统的保密性和装载速度。

该系统所要求的存贮和检索功能均属于操作级的管理工作,数据格式固定,数量也能为一般微型机所处理。软件依靠cc-dos操作系统支持。

4.3 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成败之关键。安全检查表依据从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主要是事故树分析)得到的事故隐患档案确定。因而其内容全面、客观、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要求设计岗位检查内容各异,表格形式通用的安全检查表,同时融安全检查和设备点检的要求于一表,以减轻工人负担。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包括其它新的内容)及标准,检查结果(包括备注)以及检查人和检查日期。各危险岗位的工作人员和安全员应严格按照检查表进行检查,及时将事故隐患反馈给安技部门。如果发现的事故隐患已由工作人员或车间内部自己解决,也需记入检查表内,并注明已得到整改。

4.4 隐患整改

隐患整改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后实施体现,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实施隐患整改创造条件,而隐患整改才是系统起作用的极为重要的手段。

应该建立以安技、设备动力、生产、运输、保卫五个专业部门为主体的隐患整改机制,凡属于设备、电气方面的信息,直接由设备动力部门解决,交通车辆事故隐患由运输部门解决,这种按系统管理,分级负责的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及其积极性。

安技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分系统、按职责将事故隐患制成各种专业报表,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的终端上。

事故隐患整改过程就是一个系统调节反馈过程,每起事故隐患,不可能一次反馈、调节,它是控制危险因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5 总结

综上所述,建立的安全信息系统总的思想方法是:通过详细调查及系统安全分析,找出各种事故隐患,确立各个危险点面,特别是在各危险点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终端,严格执行安全检查表制度,准确、及时地将各种隐患信息反馈到安技部门,以数据的形式存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信息处理(包括分析、辨别、分类、汇总),最后再以各种专业报表的形式输出至各部门的终端上,及时进行隐患整改。

概括而准确的表述这种现代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通过建立以安技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中央处理机),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

此系统看似比较简单,仅是安全信息的收集和表格(报表,安检表)的输出,但它却解决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因而,对企业安全管理向本质安全化管理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凭向本质安全化管理一方面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增强职工执行安全规章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到,才有可能真正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上升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丁贵宝.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18法.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4.

2 冯师道.管理信息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3 张景林.安全系统工程.太原机械学院讲义,1991.

4 刘 平.怎样使用中西文foxbase2.1+.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第8篇:安全隐患解决方法范文

一、目标任务

通过为期半年的“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推动各村各企业进一步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落实风险“常态研判、动态管控”和隐患“每日排查、动态清零”制度,实现风险全感知、隐患全排查、责任全落实,切实把风险化解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成灾之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好局、起好步,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整治范围

此次“排险除患”集中整治的范围是全镇各行政村、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确保整治覆盖面达100%突出三个整治重点。一是突出危化品、道路交通、农村建设、特种设备、消防等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10个重点整治领域;二是突出项目建设施工等事故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三是突出学校、卫生院、景区、寺庙等人员密集场所

三、整治重点

(一)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集中整治重点

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要全面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每日排查隐患,每周研判风险,每月汇总隐患整改和风险管控情况,建立“每日排查、动态清零,每周研判、集中管控,每月汇总查漏补缺"的常态化机制,确保各类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各项隐患得到全面治理,彻底解决反复发生、长期得不到根治的重点问题。

1.全面开展风险辨识管控。一是全面辨识风险。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牵头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和全体员工,对自然灾害、生产工艺、生产安全系统、厂区厂房、设施设备、管理体系、制度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辨识,确保无遗漏。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风险台账。按照“疑险从有、疑险必研、有险必判、有险必控”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责任制度,将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纳入员工业务技能培训。二是全面强化措施。根据风险特点,逐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既要包括责任落实、制度建立完善、规范管理、教育培训、安全投入等常态管控措施,又要包括预案管理、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紧急状态下的管控措施。要在风险点位、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确保每名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处置措施。三是落实管控责任。结合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在全面辨识管控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风险管控青仟浩单、将闵管控青仟诼一菠立到工区车间班组岗位和具体人员。

2、立即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一是完善制度,列出清单。结合清单制管理工作,各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列出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等在内的日常安全检查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二是每日排查,闭环整改。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每天组织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情况、一线人员规范操作情况等进行排查检查,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建立台账,逐项落实整改措施、预案、资金、时限、责任,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切实整改到位。

(二)各村机关事业单位集中整治重点

各村机关事业单位要切实担负起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将本村本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纳入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健全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动态监管,确保风险辨识到位、可控、受控,隐患排查全面、动态清零。

1.精准管控风险。一是摸清风险底数。各村机关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会商研判,对行政辖区内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根据风险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并结合本村安全风控情况,汇总建立安全风应数话库,绘制安全风险空同分和是分级分类监管。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重点内容等,实行差异化、精准化动态监管,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加强监督检查。三是强化督促指导。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整体评估,掌握本村安全风险变化情况,并对企业是否全面辨识管控风险进行复查,督导企业落实风险管控整治措施

2.督促隐患“清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家对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开展解剖式安全检查,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生在内的科学的日堂实仝松杏洁单每曰开属陷串白本对陷串敕改情况定期复查验收,确保隐患动态“清零",推动企业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机制。

3.深化“打非治违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重点检查各企业风险辨识情况、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对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依法严厉打击惩处。综合运用行刑衔接、关闭取缔、联合惩戒、公开曝光等措施,形成强力震慑和高压态势,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觉抓好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4.严肃事故调查。对集中整治期间发生的每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原则开展调查,必查风险有没有辨识、隐患有没有整治、制度有没有建立、机制有没有还仃,找准问题,厘清责仕,坚决追责问责。

四、工作安排

从2020年7月至12月底,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集中排查、自查自纠阶段(即日起至8月31日)

各行政村机关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方案,明确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各企业单位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生产经营建设全过程及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全面辨识安全风险、排查隐患,制定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坚决整治消除隐患,各村企事业单位要对各个领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也要对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检查。

(二)集中整治、巩固成效阶段(9月1日起至11月30日)

我镇采取突击检查、明查暗访、随机抽查、回头检查、交叉检查和“四不两直”“三带三查”(带着执法查、带着媒体查带着专家查)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自查自纠情况进行全面整治,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开展了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否全面、管控措施是否落实、风险是否可控受控、是否每日开展隐患排查、隐患是否动态清零。坚持标本兼治,认真梳理总结,以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重点,固化经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三)“回头看”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各行政村各企事业单位要组织开展综合督查,对风险辨识官控、隐患排查整治、责任落实、长效机制建立等情况开展“回头看”,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集中整治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本次安全生产“排险除患”集中整治是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也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开篇布局,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上来。各村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落空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单位工作责任和工作标准要求,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分头落实。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全面辨识管控风险、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敢于动真碰硬,务求工作实效。各村机关事业单位要以“严细实”的作风和对隐患问题“零容忍"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敢抓敢管,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督促指导,狠抓落实,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走过场,确保“排险除患”集中整治取得实效。

第9篇:安全隐患解决方法范文

一、树立安全也是生产力观念,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长期以来,实践操作中的“生产第一”和理论上的“安全第一”冲突不断。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安全也是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安全生产工作消极对待或被动应付,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或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和劳动对象使其适应自己需要的能力。安全既体现在生产资料中包含着生产工艺、设备以及设备的装置、使用的安全上,又体现在作为劳动者的职工安全生产素质上,还体现在管理中。安全和生产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为地把二者对立起来,导致安全和生产长期不能协调发展。从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认识中,我们要切实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去看待安全问题,让安全状况与生产状况同步协调发展。

二、树立本质安全观念,不能只盯着“不发生事故不死人”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我们喊了几十年了,政府仍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事故的处理上,安全管理仍是事后处理型。有些人把“不发生事故不死人”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和目标,而这只是半截子工程。“不发生事故不死人”是安全生产工作在“低层次循环”的反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国家。现在有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与行业管理薄弱有关,与增长方式落后有关,安全生产要不断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安全寓于生产、管理和科技进步之中,要注意克服体制机制的弊端,注重源头治理,实现本质安全。

我们提到安全生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爆炸等恶性事故,然而安全生产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忽视,那就是生产在一线的工人们他们的安全健康。有不少工人,由于工作环境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虽然挣到了一点钱但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现病人的绝对数量方面来讲,都需要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要把职业健康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大目标和高境界,不断使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企业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三、树立抓根本观念,不能片面搞“整改事故隐患”

现在“整改事故隐患”的说法,含义有三个方面,其一是针对某一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有的放矢,补弱固强;其二是针对事故隐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三,是发现事故隐患举一反三,强根固本。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习惯于把“整改事故隐患”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一条重要工作要求,但多年后“事故隐患”仍然存在,仍然是薄弱环节。隐患查而不整,事故发生停业整顿,哪个行业出了事故就整顿哪个行业。我们采取“救火”的办法,哪里“冒烟”往哪扑,是无法从整体上奏效的。比如有的重大事故隐患,几年前便被列入还挂了“黄牌”,但直到事故发生前也没有摘掉这张“黄牌”;陕西陈家山煤矿、河南大平煤矿事前就存在着事故隐患,但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导致特大事故的发生。

只有树立抓根本的观念,运用系统原理,从整改事故隐患中及时做出了如何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才能既治标又治本。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要辩证地看待“整改事故隐患”,不能搞形而上学,要科学取舍。片面搞“整改事故隐患”,还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倾向。比如,本来只从现象上解决了问题,却以为是从全局解决了问题;本来只从眼前解决了问题,却以为是从长远解决了问题。一些同类问题反复出现,其原因就在于此。因此,要以改变片面“整改事故隐患”的思维定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审视,盯着根本、基础、全局、长远做工作。

四、树立立体效应观念,不能搞单打独斗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众多的部门、涉及各方面的关系,涉及相关主体的利益,日常的协调工作量非常大,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工人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为事故埋下隐患。安全生产工作问题,单靠哪一家的力量都很难解决,必须各方面齐抓共管。

现在,有些安全生产问题长期解决不好,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立体视角,单打独斗,减弱解决问题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要少一些“单兵动作”,多一些“联合行动”,有主管部门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工作,要按照行业管理和事权一致的原则,紧紧依靠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对于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参与的事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主动出面协调,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的实效性,共同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