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精选(九篇)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第1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矿井火灾;原因;措施;防治

矿井火灾会造成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大量产生,也是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导火索,往往危及到人员的生命,在煤矿灾害中位于榜首。本文首先对我国矿井火灾防治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在进一步探讨引发矿井火灾的内外因素的基础上,把防治矿井火灾的技术措施提出来。

一、我国矿井火灾防治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具有自燃发火的煤矿占到56%,其中47%为统配和重点煤矿,在矿井总发火次数中94%为自燃发火情况,在内因火灾中60%属于采空区自燃导致的。因此说,我国防治煤矿火灾的形势很是紧迫。为了对矿井火灾进行有效防止,自建国初期,黄泥灌浆防火技术就在我国煤矿被推广;但是我国研究火灾基础理论的时间却不长,还没有健全完备的防灭火关键设备,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技术措施。因此,我们对矿井火灾的防治工作决不能松懈。

二、矿井火灾的起因

2.1矿井火灾的基本要素

2.1.1可燃物的存在。煤炭自身就属于可燃物。具有可燃性的物质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尘,井下的机电设备和油料以及炸药等。矿井发生火灾的基本条件就是可燃物。

2.1.2热源。引发矿井火灾的热源来自运转的电气设备产生的热量,瓦斯和煤尘的燃烧或爆炸,煤的自燃和放炮,焊接作业和其它明火。发生火灾的必要因素就是热源,可燃物必须得有热量和温度达到一定的热源而引燃。

2.1.3氧气的供给。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而充足的氧气又是持续燃烧的必备条件。因此,燃烧得以持续并形成火灾必须具备足量的空气,这个条件必不可少。

2.2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

2.2.1矿井火灾发生的外部原因

爆破的违章或明火的使用等,是大部分中小型矿井火灾引发的主要原因,而在矿井具有较高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时,机电设备管理不完善,不正确的操作使用,设备运转故障等,也是导致火灾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矿井具有越来越高的电气化应用,火灾由机电设备引发的数量也逐渐增长。同时由于外部井下吸烟或违章放炮等违规因素造成的火灾也偶有发生。通常情况下,这类火灾具有较短的发生时间,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火灾开始时,一旦不能有效的控制住火源,将会使火势很快向更大的范围扩展。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或没有正确的处理方法,或没有采取果断的行动措施,就会导致矿井被严重的破坏,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2.2.2矿井火灾发生的内部原因

煤炭等属于易燃物质,它在空气中被氧化发出热量,并能够把热量积聚起来,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火灾,这就是内因火灾。煤炭的氧化不需要外部引燃,因此,又称自燃火灾,在矿井火灾中,它属于重点的防治对象。据统计,内因火灾在矿井火灾中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由于这种火灾不易发现火源,给灭火带来较大的难度,会造成火灾持续时间长,因此,目前结合内因火灾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防治措施,成为大多数防灭火研究的方向。

三、矿井火灾的危害

3.1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把发生在采空区煤柱里的内因火灾扑灭,处理这种情况,往往采取封闭火区的措施,将冻结大量煤炭,矿井生产受到影响。如果生产矿井属于集约化的一矿一井一面,就会出现全矿停产的局面。

3.2巨大经济损失

由于矿井中可燃物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其火势发展就会非常迅猛,有效控制不及时,采掘运输设备和器材就会被烧毁。

3.3污染环境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和烟尘等这些有毒有害气体,在矿井火灾中,被大量产生,对环境污染较大。尤其有些地区的煤层出现露头火灾火源,如果火区面积大和具有较高的温度,具有较深的燃烧深度,同时由于资金的匮乏和不具有先进的灭火技术,就会导致火灾长时间不能熄灭,出现煤炭资源被大量烧毁,有害气体大量的产生的后果,致使空气中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出现酸雨和温室效应。

四、矿井火灾的防治

4.1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

矿井内因火灾的防治应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4.1.1合理的设置采区

巷道使用岩石,面积尽量大,运用石门或集中平巷;在较硬的岩石中布置采区内的主要巷道,辅巷道尽量少开,巷道间距尽量的增加;主要巷道开凿于不自燃或具有较小自燃危险性的煤层中,采区要设置合理。

4.1.2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

选用老采煤方法对易于自燃的煤层进行开采,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回采率较高的是壁式采煤法,布置比较简单的巷道就可以,机械化装备使用便利,具有较快的回采速度和较高的防火安全性。这种采煤方法运用于薄煤层,自燃发火现象很少出现。管理顶板采用全部陷落法,对采空区的自燃不易控制,在全部采空区采用惰性材料填充,但要做到及时和致密,可使自燃火灾的发生率被大大减少。

4.1.3提高回采率

为使回采速度加快,要把劳动组织最优化,竭力使用采煤和机械化综合能力效率较高的设备。认真研究采矿煤层的地质因素和自燃倾向,把自燃发火期确定下来,根据回采速度合理地把采区面积划分出来,在自燃没有发生之前,采完一个采区,就进行封闭。

4.2采用正确的通风措施

采区的通风系统必须要选择合理。采区通风方式要在认真研究开拓方案和开采顺序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同时,把2矿井火灾的防治措施进行实施。

4.2.1均压防灭火技术。风窗—风机联合和调节风窗以及风机等是主要使用的调压方法。该方法可使漏风大量减少,减弱煤的氧化,但由于不能把压差降低到零,预防上分层采空区和工作面顺槽顶煤以及煤柱的自燃作用不明显。

4.2.2各种凝胶防灭火技术

把配置好的溶液注入煤层,使其在需要的时间和范围内凝胶,这样高温煤体就会被不流动和半固体状的凝胶包裹,发挥防灭火效果,这就是胶体防灭火技术。复合胶体和稠化胶体,以及胶体泥浆和无机凝胶等是目前使用的胶体主要类型。由于成胶过程属于吸热反应,水也会被形成的胶体所固结,降温灭火效果很好;使用胶体的缺点是由于流量小,作用发挥有限;具有较高的成本;部分种类胶体在成胶的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会被释放出来。对于煤矿的安全发展来说,矿井火灾属于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要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坚持以预防为主,采取防治结合的措施,开展综合治理,综合运用几种防灭火措施,使矿井的防灭火技术体系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以及合理化特征,正真的发挥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作用。

第2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矿井火灾;矿井火灾要素;均压防火

引言

火灾是煤矿矿井主要灾害之一。煤炭矿井火灾的发生,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导致煤炭资源和物资设备的燃烧,重则造成人员伤亡,甚至引发瓦斯煤尘爆炸,扩大灾害的程度与范围。因此为了防治矿井火灾,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对矿井火灾有基本认识和了解是十分必然的。笔者对此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煤矿矿井火灾的概念及要素

矿井火灾的定义范围:凡是发生在矿下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造成矿井火灾发生的因素是多样化的,但引起火灾的基本要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热源、可燃物、空气三个方面,俗称火灾三要素。矿井火灾三要素必须是同时存在,相互配合,且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矿井火灾,这是矿井火灾发生的根本条件,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矿井火灾就不可能发生。所以预防与消除矿井火灾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的。

2 矿井火灾的预防

2.1 自燃型火灾的预防

2.1.1 开拓开采技术措施。神华神东保德矿(高瓦斯矿、综合开拓)以及大唐煤业刘园子(低瓦斯、竖井开拓)生产实践表明,应用合理的开拓系统预开采方法对于防止自燃火灾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面对自燃型火灾较为严重的矿井,应该从防止自燃角度入手,结合开拓开采的要求:最小的煤层揭露面、最大的煤炭回采率、最快的回采速度、易于隔绝的采空区。只有当煤矿处在破碎的状态下、通风供氧、易于蓄热的环境中才能产生自燃现象。因此,在开拓开采的巷道布置及选择采煤方法时就应该充分考虑防火的要求。在进行开拓开采系统设计及选择采煤方法应遵循:开采自然发火严重的厚煤层或近距离煤层群时,可以将运输大巷、回风大巷、采区上下山、集中运输平巷和几个回风平巷等服务时间较长的巷道布置在煤层底板的岩石中。尽量采用长壁式采煤方法,推行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长壁式采煤巷道布置简单,回采率高,有较大的防火安全性。

2.1.2 预防性灌浆。所谓预防性灌浆就是将水、浆、材按适当配比,制成一定浓度的浆液,借助输浆管路送往可能发生自燃的采空区以防止自燃火灾的发生。预防性灌浆的作用一是隔氧,二是散热。浆液流入采空区之后,固体物沉淀,充填于浮煤缝隙之间,形成断绝漏风的隔离带。有的还可能包裹浮煤,隔绝它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氧化。黄泥注浆自20世纪50年代即成为我国煤矿防灭火首要的技术手段,一直沿用至今。尽管在此期间已开发研究成功多种防火火技术,但黄泥注桨依然是主导技术措施。

2.1.3 阻化剂防火。阻化剂的定义是阻止煤矿氧化自燃的化学药剂,又称阻氧剂。当阻化剂附着在煤粒的表面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煤的表面形成含水液膜,从而阻止了煤与氧的接触,起到了隔氧阻化作用。煤的外在水分是一种良好的阻化剂,随着煤的外在水分增加,阻化效果也增强;当煤中的外在水分蒸发减少到某一限度之后,阻化作用将转变为催化作用,能够促进煤的氧化自燃。由于水分的蒸发,在煤体上阻化液形成的液膜因失水而破裂,将起不到隔氧、降温的作用。所以,只有吸收大量水分的阻化剂在煤体上形成液膜才能起到阻化作用。

目前我国常用的阻化剂有: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铵、水玻璃等,经过应用结果上可以看出,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铵等氧化物对褐煤、长焰煤及气煤有较好的阻化效果;水玻璃等对高硫煤有较高的阻化率。

阻化剂防火优点:工艺简单,效果好,药源广,成本低,特别是对于缺土的矿区尤为适用。

2.1.4 均压防火。风压调节法防火(又称“均压法”)的实质是设置调压装置或调整通风系统,以降低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差,减少漏风量,达到抑制自燃的目的,均压法分为开区均压和闭区均压两类:神华神东保德矿先后采用开区均压抑制采空区内煤的自燃,保证工作面连续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同矿区采用闭区均压,保证了火区下采煤的正常进行。开区均压应用较普遍,效果较好。

2.2 外因火灾的预防

由于外因火灾以发生突然,来势凶猛的特点,而且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往往出人意料,据统计重大恶性事故90%以上都是由外因火灾所引起,所以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第二在井下尽量做到采用不燃或难燃支护材料,防止可燃物的堆积。由此其主要任务就是减少可燃物、清除引火源隐患。事故致因理论认为:矿井外因火灾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的。具体而言,影响事故是否发生及事故过程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5项:人、物、环境、管理和事故处置。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外因火灾:

(1)在支护方面考虑用钢铁支护、石料砌碹、水泥锚喷等技术手段。

(2)对于设备运转不良如机械摩擦、皮带摩擦等造成的火灾,可以安设温度传感器来进行预报。

(3)定期更换老化的线路,线路的拉接要整齐;禁止用灯泡取暖。

(4)划分火源危险区,在危险区的两端设防火门,对于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要加强监督。

(5)矿井有反风装置,采区有局部反风系统。以防止火灾烟气随风流进入采区对工人生命造成威胁。

(6)在外因火灾事故中,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所以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

2.3 矿井灭火

综上所述,矿井灭火与火灾发生的三个要素结合起来。灭火就要除掉其中一个、二个或者全部要素,因而灭火的方法大体可以对应清除可燃物,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断绝空气的供给三个方面。清除可燃物就是将已经发热或者燃烧的煤炭以及其他的可燃物挖除、清掉、运出井外。这是扑灭矿井火灾最彻底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工作中要组织力量,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一气呵成。对新区发生的第一把火应该首先考虑采用这种灭火方法以绝后患。能够起降温灭火作用的器材有:水、灌浆、泡沫灭火等。水是最有效,最经济而且来源最广泛的灭火材料。隔绝空气灭火这类灭火方法有筑防火墙封闭火区,注入惰气灭火方法。在通往火区的所有通道内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防火墙,阻断氧气的供给使火源熄灭。这种灭火方法最适合于无法直接扑灭火、直接扑灭无效、火势猛、火区范围大的火灾。

3 结束语

在我国煤矿矿井火灾在普遍存在的安全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在煤矿开采的工作中,应该要明确开拓开采系统,要针对自身矿井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火灾防范措施,同时,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提高火灾防范意识,给煤矿矿井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矿井安全规划》[M].煤炭工业部安全监制局制订,1982.

[2]梁运涛,罗海珠.中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现状与趋势[J].煤炭学报,2008,(02).

[3]鲜学福,王宏图,姜德义,刘保县.我国煤矿矿井防灭火技术研究综述[J].中国工程科学,2001,(12).

第3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

自2010年以来,全国非煤矿山共发生重大事故7起、死亡92人。连续5年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自2013年陕西“7・23”事故以来,23个月未发生重大事故。这7起重大事故均发生在地下矿山,事故类型分别是透水3起,火灾3起,坠罐1起。

此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还对较大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中毒和窒息、爆炸、冒顶坍塌、边坡垮塌、尾矿库溃坝、井喷失控等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找准关键点,才能预防这些典型事故的重复发生。

中毒和窒息事故

近5年,中毒和窒息较大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量的25.2%和26.2%,仅次于坍塌事故,排在第2位,在地下矿山中排在第1位。

事故主要原因

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通风安全管理混乱。一是没有建立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采用自然通风,容易出现风流不稳。二是已经建立机械通风系统的矿山,机械通风系统基本不使用,形同虚设,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有毒有害气体难以在短时间或正常作业周期内排除。三是通风设施管理不到位,井下漏风现象严重或出现风流短路或形成循环风,有毒有害气体得不到有效排除。

此外,还有未按规定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作业人员擅自进入采掘工作面、天井等作业场所,导致中毒窒息事故发生。救援人员未携带个人防护用具,盲目施救引发伤亡扩大。

典型事故

云南省昆明东川区落雪铜矿“4・25”中毒窒息事故,因通风系统不完善,致使处理堵塞溜井的炮烟没有及时排出,3人发生中毒窒息后,又有6人在未配戴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器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现场查施救,使伤亡扩大;湖南瑶岗仙“3・10”事故,因通风不良造成中毒窒息事故,又有人员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预防事故的关键措施

完善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安装主要通风机,设置风门、风桥等通风构筑物,独头采掘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要安装局部通风机。

按规定为每位入井人员配备自救器并随身携带,进入放炮后的工作面,必须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加强通风和应急管理。一是明确通风安全管理职责,建立通风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通风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二是根据井下生产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矿井通风系统,按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加强对通风效果的监测监控,防止风流短路,防止微风和循环风作业。三是及时封闭井下废弃巷道,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四是加强事故应急管理,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应急处置和逃生能力。

火灾事故

近5年来,非煤矿山领域发生火灾较大事故2起、死亡11人,重大事故发生3起、死亡36人,分别占重大事故的42.9%和39.1%,排在第2位。火灾事故总量虽小,但易造成群死群伤,因此,控制火灾事故是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之一。

事故原因

井下违规动火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是引发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井下部分电气设备设施严重老化,使用非阻燃材料,也会导致火灾事故。还有井下违规使用电器、明火等原因。有些工人在提升机操作间、变配电室、水泵房、井下值班室等地点,违规使用电炉、灯泡取暖、烘烤等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地下矿山井下吸烟现象非常严重,随处吸烟、流动吸烟;更有甚者,在存有油料的设备硐室吸烟。

典型事故

2014年,吉林老金厂金矿“1・14”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0人死亡,就是违规电焊作业造成的。2010年,山东省招远市岭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8・6”重大火灾事故中,盲竖井低压电缆在使用中发热老化,引发电缆自身起火燃烧,并引燃附近的非阻燃玻璃钢隔板,火势蔓延,造成16人中毒窒息死亡。

预防事故的关键措施

加强井下可燃物管理。一要尽量减少井下可燃物。新建和改扩建矿井要使用具备阻燃特性的动力线、照明线、输送带、风筒等设备设施,生产矿井要及时淘汰非阻燃电缆、非阻燃风筒、非阻燃输送带、主要井巷木支护等易燃物。二要强化井下油品管理。将其单独储存在安全的地方,避开火源和电气火花,不得与其他可燃物质混存;装油的铁桶应有严密的封盖,防止油类挥发遇到火源引发火灾;储存动力油的硐室应独立回风,避免一旦着火所产生的废气直接进入回风巷道,可以减少对井下其他区域的影响。

严格井下动火作业和用电管理。动火作业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在确保不会引发火灾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动火作业。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和巡视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重点防范因开关、电缆短路、过载等引发电缆着火,电机过负荷引起电机过热着火,注意避免井下柴油设备或油压设备出现漏油引发着火等。严禁在井下吸烟,严禁使用电炉、灯泡等进行防潮、烘烤、做饭和取暖,严禁用火炉或明火直接加热井内空气,或用明火烤热井口冻结的管道等。

加强火灾应急管理。一要设置消防设施,储备足够的消防用水。二要制定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三要对职工进行定期安全培训,每一个职工应熟悉井下的逃生路线、灭火设施的使用以及如何自救、互救。

透水事故

近5年,透水较大事故共发生5起、死亡26人,分别占较大事故的3.3%和4.4%;重大事故发生3起、死亡43人,分别占重大事故的42.9%和46.7%,排在第1位。透水事故也极易造成群死群伤,控制透水事故是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之一。

事故原因

对矿区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对老空积水情况掌握不清,这是多年来导致透水事故发生的最重要原因。破坏防水矿柱或未按设计要求留设防水矿(岩)柱,也是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制度,也可能导致透水事故发生。

典型事故

2013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9・14”较大透水事故,就是由于企业未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导致掘进爆破时贯通老采空区,积水溃入井下发生的。

2014年,河北邢台沙河市“1・4”较大透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企业作业过程中未严格落实探放水的规定,导致岩溶水涌出。

2014年,贵州开阳县“11・4”较大透水事故也是由于企业没有开采设计,违章采掘矿柱,造成矿柱强度降低,在事发前几天发现矿体裂纹突现水流的情况下,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预防事故的关键措施

第4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瓦斯危害安全开采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Q517文献标识码: A

瓦斯灾害是煤矿中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还威胁到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气体。混合到空气中,当占到一定比例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下降,造成人员缺氧窒息死亡。瓦斯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在煤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煤矿瓦斯事故的危害性最大。要实现煤矿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性生产,必须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治理好瓦斯。杜绝瓦斯事故。

1、矿井瓦斯的危害

1.1瓦斯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当空气中瓦斯浓度达到43%时,氧气浓度将降至12%,人会感到呼吸困难;当瓦斯浓度达到57%时,氧气浓度将降至9%,人会处于昏迷状态,甚至窒息死亡。近几年发生的煤矿瓦斯事故中,伤亡的人员很大比例是因为瓦斯窒息死亡。

1.2瓦斯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火源会燃烧和爆炸。当瓦斯浓度在5%―至16%,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低于12%时,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当瓦斯浓度超过16%,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低于12%时,遇到火源会燃烧。井下瓦斯一旦发生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和大量有害气体(如CO1、CO2气体等),并形成破坏力很强的冲击波,不仅伤害职工生命,而且严重地摧毁矿井巷道和设备,甚至造成矿毁人亡。有时还可能引起煤层爆炸和井下火灾,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1.3由于瓦斯赋存在煤层或岩层中。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如果瓦斯治理不到位,煤体中的瓦斯不能释放出来,受采掘活动影响会导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较严重的灾害,煤和瓦斯瞬间突出,它能使工作面或巷道内充满瓦斯,造成窒息和爆炸条件;能破坏通风系统,造成风流紊乱或短时逆转;突出的煤、岩堵塞巷道,破坏支架、设施和设备,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2012年贵州响水煤矿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就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事故。

2、瓦斯防治措施

2.1加强通风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加强矿井通风,按实际需要分配风量并及时调节风量,利用新鲜空气开稀释并排出瓦斯。矿井通风系统必须可靠合理,各水平有专用回风石门,采掘工作面都必须有专用回风巷,不得串联通风和共用回风。采掘工作面的污风流直接流入采区回风石门或总回风巷,而不串入别的采掘工作面,当一个工作面发生瓦斯事故时,不会波及和影响其他工作面。

2.2防止采掘工作面瓦斯积聚

煤矿井下的瓦斯事故多发生在采掘工作面,而且又以掘进工作面占多数。因为一方面掘进工作面是靠局部通风机供风的,风筒口距工作面太远或风筒漏风太多就会使掘进工作面的供风不足,瓦斯易积聚,浓度很容易达到爆炸界限。另一方面,掘进工作面多用电钻打眼,如果电钻失去防爆性能,常常会冒出电火花。违章放炮也会引起瓦斯爆炸。因此,加强掘进头的通风,避免无计划停风、加强瓦斯检查和积聚瓦斯的处理、正确排放瓦斯,严格放炮制度,可以避免掘进工作面的瓦斯事故。

回采工作面由于工作面风量不足,管理不到位,导致采面、采面上隅角、回风流瓦斯积聚。加之采面电器设备较多,电器设备失爆、违章放炮、采煤机截齿与坚硬夹石摩擦产生火花等,很容易造成瓦斯事故。因此,保证采面足够风量,及时有效地排除积聚的瓦斯,加强电器设备和放炮管理,严格执行瓦斯超限不作业的规定,就可以避免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事故。

2.3加强瓦斯检查

瓦斯可以使人窒息,也能够燃烧与爆炸;当它涌到井下工作间以后,就有可能造成灾害事故。但是,只要我们加强管理,人人提高警惕,认真对待,就可以杜绝瓦斯事故。加强瓦斯管理,有很多方面的工作。如加强通风,控制井下工作地点的瓦斯浓度不超限;采用机械通风、适时调整通风能力;坚持矿井风量和瓦斯观测工作。及时正确处理积聚的瓦斯;及时构筑通风设施,并保证其完好;进行瓦斯抽放,预先排出瓦斯,减少瓦斯涌出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涌出、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燃烧和爆炸的关键是火源,在井下要杜绝一切火花的产生,也不要把火种、带到井下。对于那些停工、停风和废旧巷道,要打上栅栏,禁止人员进入,以免引起窒息事故。瓦斯超限时,坚决停止生产,及时进行处理。局部通风机启动前,放炮前后要检查瓦斯,不冒险作业。不在巷道和采煤工作面乱堆杂物,以保证风流畅通。瓦斯检测仪器要精确,使用中应加以爱护防止碰撞,并适时检修、校正,确保精度才能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

2.4加强瓦斯治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

加强地质预报工作,摸清采掘区域内的地质构造情况,探明地质构造。在瓦斯喷出可能性大的地区掘进时,可在掘进巷道的前方和两侧打钻孔,探明是否存在断层、裂隙和构造,以便了解和掌握瓦斯的赋存情况。提前采取措施预抽瓦斯,消除突出危险。

掌握煤与瓦斯突出预兆,严控预测指标。煤与瓦斯突出前,一般都有预兆,掌握突出前的预兆,就可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杜绝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煤与瓦斯突出预兆分为有声预兆和无声预兆,但是,任何一次突出前,并不是所有预兆都同时出现,仅出现一种或数种,而且有的预兆还不十分明显;也有的预兆距发生突出前的时间太短,往往不能被人们很准确地掌握。这就要求瓦斯治理必须到位,抽采达标,必须采取包括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的综合措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必须坚持区域性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区域性措施有开采保护曾和预抽煤体瓦斯,它可以使大面积煤层失去突出危险性。局部防突措施有多种,它只能防止局部地点的突出。采取防治突出措施后,还要对其防突效果进行检验。它是根据预测突出危险性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判定的。当预测指标低于突出危险临界值。认为防突措施有效,经检验证实措施有效后,还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才能进行采掘作业。安全防护措施旨在保护揭穿突出煤层工作面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作业的矿工的人身安全。它包括震动放炮、远距离放炮、构建避难所、压风自救系统和配备隔离式自救器等内容。是防突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5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井下通风;灾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TD72 文献标识码:A

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灾害的发生,进而保证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井下通风与灾害防治是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通风工作做好了,灾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少发生灾害,有利于通风工作的顺利进行。早在我国的《天公开物》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当时的人们便已采用通心的竹子给井下通风,输送新鲜空气,排除有害气体。虽然井下事故的发生有许多的原因,但是根据统计,许多重大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井下通风不良造成的。所以说,良好的井下通风系统,可以有效的预防井下事故的发生。

1 煤矿井下通风的作用

1.1排毒

通风可以排出矿井下的爆炸性、毒性、和窒息性气体,或者是冲淡它们的深度,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研究显示,良好的井下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必须在20%以上。

1.2除尘

由于井下作业的场地并不空旷,所以在作业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矿尘,如果矿尘的浓度超过一定的值,会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灾害的发生,威胁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而通风可以有效的降低井下粉尘的浓度。

1.3降温

随着作业深度的不断增加,井下的温度也会不断的升高,再加上井下有许多的热源,也会不断的加高井下温度,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更严重的可能会引起重大的灾害。通风可以加大井下风量,直接有效的降低井内的温度,排出热量。

1.4防止瓦斯涌出和煤自燃

井下的采空区主要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如果有很大的差距,采空区内的瓦斯就会涌出,或者出现煤自然的情况。而通风可以有效的降低主要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差距,防止瓦斯涌出和煤自燃。

1.5控制井下发生火灾时的风流

如果煤矿井下发生了火灾事故,通风可以通过控制风流进而控制烟流的范围,防止灾害扩大和有目的地保护避灾或救灾的路线,为救灾或有关人员争取时间。控制风流主要体现在可以控制全矿反风、局部反风及风流短路。

因此,煤矿井下通风可以防治瓦斯、自然发火、煤尘等灾害事故的发生,是预防灾害发生的基础。构筑可靠安全的通风系统,是预防灾害发生的一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重要策略。

2 不良井下通风系统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分析近些年来煤矿井下发生的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不良的通风系统造成的。通风是井下作业顺利进行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良的井下通风系统主要有三种,即不稳定的通风系统、缺乏时效性的通风措施及缺乏管理的通风系统,每种不良的井下通风系统与灾害频繁的发生有着重大的关系。

2.1不稳定的通风系统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不稳定的通风系统通常体现在应该分区域通风的地方没有分区通风,应该设有风桥的地方没有构筑风桥,应该密闭的地方没有建筑密闭墙等。一些独眼井的开采,只有单独或部分的通风设备,根本无法有效的控制风流。所以,不稳定的通风系统通常会形成串路风、循环风、短路风或盲巷区,从而导致瓦斯聚积,酿成灾害。

2.2缺乏时效性的通风措施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通风的时效性是指通风措施的及时有效。井下通风系统对于风的控制是经常变动的,所以井内风量与风压并不是时刻不变的,会随时的波动。当通风发生异常的状况时,通风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立即做出判断,并及时采取措施。如果行动的不及时,可能会造成通风系统混乱、瓦斯积聚或风流短路,从而酿成灾害。

2.3通风系统管理不严与灾害发生的关系

一些煤矿的管理者对于通风系统的管理不严,在做通风工作的时候,只是往井下简单的送风,导致井下的炮烟长时间积聚,有毒气体超出限制,或者是严重缺氧。有些煤矿的井下通风设备甚至没有正确的设置有害、有毒气体的监控传感器,出现问题也不知道。通风工作管理缺乏严密性,科学性,井下漏风等情况严重,最终酿成重大的灾害。

3.煤矿井下通风对灾害发生的预防作用

3.1煤矿井下通风预防灾害发生的原理

井下灾害,主要包括瓦斯爆炸和有害气体中毒这两种事故,所以为了给井下工作人员提供足量的新鲜空气,将有害气体排出井下,并且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主要是指防止瓦斯爆炸),矿井利用通风设备设施及系统,通过控制矿井下的风流方向,让其按照规定的路线流动,排除旧巷和采空区中的有害气体,预防灾害的发生。

3.2煤矿井下通风对灾害发生的预防作用

煤矿井下通风可以有效的预防井下灾害的发生,下面以通风预防瓦斯爆炸为例,来具体的说明煤矿井下通风对灾害发生的预防作用。

瓦斯爆炸发生的基本条件有三个:(1)瓦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5~16%。(2)氧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2%以上。(3)存在可以引爆的火源(温度在650℃以上)。三个基本的条件缺一不可,所以,预防瓦斯爆炸,只要能遏制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条件即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因为输入井下的新鲜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在20.9%,虽然井下作业会消耗一部分的氧气,但是到达作业地点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也在19%以上,过低的氧气深度也会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降低氧气浓度并不现实,通风对控制瓦斯爆炸的预防作用主要体现在另外两个方面上。

3.2.1控制瓦斯的浓度

当井下通风不足或不好时,瓦斯的浓度将急剧升高,瓦斯深度达到5-16%,就可能会引起爆炸。如果通风正常,风流将会带走井下一部分的瓦斯,稀释井内瓦斯的深度,这时即使井内的火源达到了燃点,也不会引发瓦斯爆炸。

3.2.2杜绝火源

引发瓦斯爆炸的火源最低温度是650℃,而井下可以引爆瓦斯的火源很多,虽然一些主要的火源可以人为的控制,但是如果井下作业的设备管理的不好,容易发生失爆的现象或者是金属碰撞、摩擦火花及自然发火都可以引爆瓦斯。虽然井下的火源不易控制,但是如果通风良好,可以有效的降低井内的温度,预防引发瓦斯爆炸的火源。

4 加强通风预防

煤矿井下灾害发生后,相关人员在分析事故原因时,习惯面面俱全的查找原因,用来警示后人吸取教训,但是这样并没有从灾害发生的本质上找原因,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作用不大。或者是煤矿管理者在装备上投入加大,而通风设施等一些基本的设施投入减少。比如增加监控检测仪器,虽然数量增加了,但是监测检查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是反映某一点的情况,不能反映出全部,并且人为的检查又缺乏连续性,所以仍然容易造成灾害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通风系统,它的主要特征是系统简单,即煤矿井下的风地点尽量要少,分布要合理,生产布局和通风方式的选择要合理简单。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稳定的控制井下的风流,抗灾害能力也越强。良好的通风系统还要容易操作。许多灾害发生的本质性原因是通风不好,为灾害的发生事先埋下了忧患。只有加强通风预防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遏制灾害的发生,对于指导煤矿实行以人为本的安全整改,抓好灾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通风预防非常的重要。加强通风预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防治灾害发生的客观需要。

结语

煤矿井下重大的灾害事故的发生与通风系统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关系,不良的通风系统是煤矿井下灾害事故发生的温床,并且还可以使灾害扩大,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合理的通风系统,对预防煤矿井下灾害事故的发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井下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房万伟,谢景娜.矿井通风与重特大事故之间的关系[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01):102.

第6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矿井 地质灾害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D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126-01

1.引言

煤矿企业只有科学地认识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在开采过程中采取综合有效地预防措施,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矿井地质灾害的种类

矿井的地质构造是影响地质灾害的关键性因素,在矿井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会打破地下原有的封闭环境,改变地质构造,造成安全隐患。地质构造受外界环境改变的刺激所产生的变化种类复杂,后果也不尽相同。以往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地表移动、瓦斯泄漏和岩层渗水等是较为常见的矿井地质灾害。

2.1 地表移动及覆岩破坏

较为常见的地下水位下降、地表裂缝和开采沉降均归因于地下开采面积过大,在矿区范围内,尤其是煤层浅埋区,大面积的煤层开采形成采场空间,会引起围岩的原始应力变化,当围岩所承受的应力超过它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位移、开裂甚至断裂,造成覆岩破坏、产生地表裂缝等。虽然煤矿企业会对裂缝地区采取回填、土地复垦等措施,但很难恢复到地质构造变化前的效果,这不仅涉及到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地表水渗透提供了通道,埋下了安全隐患。

2.2 瓦斯与煤尘爆炸

矿井瓦斯是煤的生成和变质过程中伴随产生的气体,由以甲烷为主的各种有害气体构成。瓦斯爆炸是一定浓度的瓦斯在引火源的作用下与一定浓度的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瓦斯浓度、氧气的浓度以及引火温度是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但三者的临界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受压力及煤尘、混合气体浓度和惰性气体混入等影响,情况通常较为复杂。更为重要的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会促使附近的气体产生极大的冲击力,造成人员伤亡和巷道、器材破坏,其扬起的煤尘使之参与爆炸,形成连续爆炸,破坏力骤然提升。

煤尘爆炸是指煤矿生产中的各种矿物细微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燃烧或爆炸反应,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O等有毒气体能导致人员窒息身亡。

2.3 矿井水害

透水事故在近期发生的矿井灾害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以矿井涌水和老空透水为主的水害事故不容忽视。大多数地方的煤矿均在煤层浅部开采,将井筒建在老空区或周围有老空区的现象普遍存在,古老煤矿形成的老空区积水量很难预测,开采范围也难以确定,极易引发透水事故。

3.矿井地质灾害的特点

充分地掌握矿井地质灾害的特点对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及时减小灾害损失起到关键性作用。综合来看,矿井地质灾害主要有连发、区域性强、可预测性等特征。

3.1 连发性

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联动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方面出现变动必然会引发其他自然因素的改变,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当矿井的地下构造因开采而发生改变时,就会引发其他地质要素发生某种程度上的改变或破坏,这种连锁式的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地质灾害,且灾害的种类极可能具有非唯一性,产生复杂的、连发性的地质灾害。

3.2 区域性

几乎每个不同的区域都具有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其耐受性和受破坏程度通常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不同区域的矿井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不尽相同,由地区特性决定。

3.3 可预测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科研能力的提高,相关部门关于地质灾害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煤矿企业也从多种渠道获得了有关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地质灾害的预兆、形式等有了进一步的把握,不再单纯凭借以往的经验教训,先进的科学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质灾害的可预测性表现突出。然而,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多样,现阶段仍难以实现全面的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4.矿井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4.1 减轻地下开采对地面影响的措施

为了降低地下开采对地面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对开采可能影响到的地质结构及其应力能力进行透彻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当地下开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对地面建筑及道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也可能造成地下水疏干和耕地、坡地裂缝。

对于薄煤层和中厚煤层而言,虽然随着上覆岩的成分、膨胀系数等变化其塌陷带波及上部岩层所造成的裂隙高度会不尽相同,但其裂隙高度仍然是有限的。对于厚煤层来讲,由于采取与薄煤层不同的开采方式,开采过程对岩层的破坏程度也明显加强,基本上为开采厚度的2-8倍。裂隙沉降带高度能达到不规则塌陷带的2倍多,若覆岩层的厚度超过了以上数据计算的破坏影响高度,则地面可以免受波及,几乎不会产生破坏迹象,否则,要充分考虑应对地面破坏的预防措施。然而,从煤矿企业的角度出发,即便是没有影响,也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性预防措施。

4.2 预防瓦斯与煤尘爆炸的措施

4.2.1 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预防瓦斯爆炸可以从控制爆炸条件入手,防止矿井瓦斯集聚、避免接触高温火源。

对于预防瓦斯气体聚积可以从三方面加以控制。首先,要加强矿井的通风管理,使瓦斯浓度保持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浓度以下,在各工作面设置独立的进回风系统,使瓦斯浓度在进风风流中不超过0.5%,回风风流中不超过1%,矿井总回风流中低于0.75%。其次,要建立健全瓦斯检查制度,保证检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利用先进的甲烷检查仪器对各用风地点的瓦斯浓度进行精准测量,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严禁超限作业。最后,从降低煤层及采空区瓦斯产生量的角度减低瓦斯浓度,采取瓦斯抽放的方式对含量大的煤层进行事先处理。

4.2.2 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

根据煤尘爆炸发生的特征,要从防尘和隔绝火源两方面防止事故的l生。一是采用静压洒水的方式减少矿井中煤尘的悬浮量和产生量;二是采取全方位的火源隔绝措施,坚决禁止因摩擦等产生高温火源。

4.3 矿井水害的预防措施

矿井水害不仅关系到煤矿企业的利益和员工安全,更关系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预防矿井水害,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摒除工作人员的保守思想,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灌输矿井水害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矿井水害的危害,提高警惕。其次,要加强预先探测,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对于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保证探测工作及时进行,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探测设备,确保获得全面、准确的高质量探测结果,争取将矿井水害扼杀在摇篮中。最后,要注意矿井选址和合理改造,在矿井选址的过程中要事先对水害的风险进行评估,结合工程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考量,充分降低水害发生的概率。

5.结语

矿井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危害等级高、防治较为困难,短时期内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危害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和设备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为辛勤的员工负责,为企业的发展负责。

第7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 电缆 火灾事故 原因 预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电缆被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供电线网中。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复杂,电缆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因此电缆事故频发,据统计,近年来电缆火灾事故愈加频繁。井下电缆火灾事故具有隐蔽性强、蔓延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施救困难、毒害性大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影响到煤矿井下的正常生产,而且还会严重威胁到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因此研究煤矿井下电缆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电缆防火措施,防止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对于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关于矿用电缆

煤矿井下生产环境特殊,属于半封闭空间,井下巷道错综复杂,电缆遍布在各个巷道内,井下一旦发生电缆火灾事故,由于电缆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将随着风流波及整个下游区域,对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鉴于上述原因,《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六十七条规定“煤矿井下必须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

阻燃电缆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试样被燃烧,在撤去试验火源后,火焰的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残焰或残灼在限定时间内能自行熄灭的电缆。根本特性是:在火灾情况下有可能被烧坏而不能运行,但可阻止火势的蔓延。通俗地讲,电缆万一失火,能够把燃烧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产生蔓延,保住其他的各种设备,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原因

由于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井下电缆发生火灾事故不仅有其自身的原因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2.1 使用非阻燃电缆

非阻燃电缆的主要组成材料是聚氯乙烯,当它被点燃时,产生大量的燃烧热,并且不会随着外部火源的消失而熄灭,还会继续燃烧,使火势蔓延。因此非阻燃电缆一旦着火,就很难熄灭,引起矿井火灾事故。因此,《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要求煤矿井下必须使用阻燃电缆。但是在现实生产中仍有一些煤矿,有其是私人小矿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仍然在井下使用非阻燃电缆,导致井下火灾事故的发生,给矿井生产带来严重的危险性。

2.2 电缆绝缘老化

电缆绝缘老化是由材料性能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造成的,其原因大体有以下三点:

(1)长期的承担负荷发热,使得绝缘变脆,化学性能降低;

(2)电化学腐蚀,由于电缆部分存在的小间隙造成气隙放电,产生氧化物质造成腐蚀;

(3)所处环境的腐蚀,地下的杂散电流,含有化学腐蚀的气体或者液体。电缆绝缘老化如果不及时更换就很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甚至引起煤尘和瓦斯爆炸等更严重的事故,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生产。

2.3 电缆长期工作在过流状态下

过负荷和短路故障都会造成过流现象,在过流状态下工作的电缆,温度会随着过流的增大和时间延长而升高,其本身的绝缘能力也会下降,容易造成漏电或短路故障,引起井下火灾事故的发生。造成井下电缆过流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没有按照设备负荷容量选择电缆规格,使用电缆截面较小,电缆长期工作在超负荷的状态下,过负荷运转会使电缆温度升高,加快电缆绝缘材料的老化速度,造成绝缘性能下降;

(2)电气设备安全保护配备不齐全。很多矿井为了保证持续生产,井下电气设备不设置相应的过流保护装置或者把设备中带有的保护装置甩掉不用,或者过流保护整定值过大,在发生过负荷或者短路时,过电流保护装置不能及时动作,使电缆长期工作在过流状态下,温度持续上升,引起电缆火灾事故;

(3)电缆工作在潮湿和煤尘飞扬的环境中,长期得不到维护和保养,造成本身的绝缘材料老化,导致绝缘性能降低,或者受到外界机械力的作用,导致绝缘层破坏,引起漏电和短路故障。

2.4 电缆接头故障引起火灾

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不断延伸,需要使用的电缆长度也需要不断增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煤矿企业往往将两根甚至几根电缆连接起来使用。电缆接头是电路中最薄弱的环节,成为一个故障点。煤矿井下空气湿度一般会在95%以上,电缆接线盒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潮,很容易引起电缆绝缘击穿,形成短路故障而着火。

3、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3.1 选用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的电缆

在选用电缆时必须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在下井前认真检查其是否有损伤部位,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电缆进行各项试验,只有试验合格的电缆才能投入使用,真正做到“不合格不下井”的要求。

在选择电缆截面时,一定坚持“就大不就小”的原则,主线芯的截面应满足供电线路负荷的要求,并考虑一定的裕度,以满足今后适当增容的要求。

3.2 做好电缆接头细处工作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接线盒的选用应与电气设备的性能相符合,电缆与电气设备相连接时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 卡爪) 或线鼻子, 以防止因压线松造成接地或短路故障。

不同型电缆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母线盒、接线盒或连接器进行连接,不可直接连接。同型电缆之间直接连接时应符合工艺要求及相应技术标准, 避免因接线工艺差造成一相接地或相间击穿故障。

3.3 做好井下电缆的定期维护工作

煤矿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对电缆使用及维护情况和煤矿电气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定计划对在用电气设备和电缆进行定期维护检修,做到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避免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引起煤矿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电缆问题只是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表面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电气设备保护功能不健全。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设备安全使用,定期维护,才能减少煤矿井下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第8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瓦斯爆炸;原因分析;控制措施;发展趋势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从每年的事故统计中来看,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绝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约占特大事故总数的70%左右,为此,瓦斯称为煤矿灾害之王。因此,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制订防治对策,显得特别重要。

1瓦斯爆炸原因分析

1.1瓦斯爆炸特点

根据多年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有如下一些特点:①瓦斯爆炸多为大事故;②事故地点多发生在采煤与掘进工作面;③瓦斯爆炸造成的破坏波及范围大;④多为火花引爆;⑤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均有发生;⑥瓦斯爆炸多发生在乡镇煤矿;⑦基建、技改矿井和转制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多发。

1.2事故原因分析

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1.2.1煤矿开采条件差

我国煤矿井下开采条件普遍较差,据统计,2000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共有580处矿井进行了瓦斯等级鉴定,其中高瓦斯矿井160处,低瓦斯矿井298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22处;有自然发火矿井372处,占64%,有煤尘爆炸危险矿井427处,占73.6%。

1.2.2瓦斯积聚的存在

煤矿井下造成瓦斯积聚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通风系统不合理和局部通风管理不善是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如2005年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22起主要是因通风系统不合理,存在风流短路、多次串联和循环风,造成供风地点风量不足,而引起瓦斯积聚;有9起主要是因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不当、风筒未延伸到供风点或脱落引起供风点有效风量不足,而造成瓦斯积聚;有2起事故主要是因停电停风而引起瓦斯积聚;有1起是盲巷积聚的瓦斯被引爆。

1.2.3引爆火源的存在

煤矿井下引爆瓦斯的火源有: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但放炮和电器设备产生的火花是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如2005年34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有16起是由放炮产生的火花引爆的;有15起事故是由电器设备及电源线电火花引爆的。

1.2.4装备不足、管理不落实

矿井安全装备配置不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方针未得到完全落实。如2005年发生的41起特大瓦斯事故中,有的矿井没有安装瓦斯监控系统或运行不正常,有的矿井虽安装有监控系统,但因传感器数量不足、安装位置不对、线路存在故障、显示器不显示数据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乡镇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事故都没有装备瓦斯抽放系统或抽放系统不能有效运行,监控系统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巴音赛煤焦有限责任公司某井虽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但在其实际开采区域却并没有瓦斯传感器,而造成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死亡16人。

1.2.5管理水平低

许多事故分析发现,违章操作或管理不当而造成了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但未引起重视,最终酿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因此,管理水平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对于煤矿的长期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1.2.6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一些煤矿企业由于采煤方法落后,引起矿井采掘布置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完善,此外,作业规程编制不符合实际,针对性不强,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

2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技术措施

瓦斯爆炸事故的防治可分为预防爆炸和抑制爆炸。预防爆炸主要有: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防治瓦斯积聚,进行瓦斯抽放,加强瓦斯浓度和火源监测,防止点火源的出现等;抑制爆炸主要采用隔爆抑爆装置将瓦斯爆炸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2.1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

2.1.1煤矿瓦斯抽放技术

1)我国国有煤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总矿井数的46%。瓦斯抽放是减少矿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的治本措施,同时也是开发利用瓦斯能源、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手段。如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祁东煤矿利用抽放瓦斯进行发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为提高瓦斯抽放率,目前主要需解决长钻孔定向钻进技术,包括测斜、纠偏技术;提高单一低透气性煤层的抽放率;研制钻进能力更强的钻机具;完善和提高扩孔技术、排渣技术、造穴技术和封孔技术;开发新的瓦斯抽放技术及设备。

3)瓦斯抽放方法有本煤层抽放、邻近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等;抽放工艺有顺层长钻孔、大直径钻孔、地面钻孔、顶板岩石和巷道钻孔等。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强力钻机及配套机具,如MK型长钻孔钻机和ZSM顺层强力钻机等。此外已研制出多种抽放泵及配套的监控系统和仪表等,大大提高了瓦斯抽放量和抽放率,使安全环境得到进一步

改善。

4)利用多分支羽状适用技术,解决低渗煤层瓦斯治理问题,以提高抽采率。

5)煤矿瓦斯治理也应该与煤层气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

2.1.2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监测技术

矿井瓦斯浓度及火源的实时自动监测对于防止瓦斯爆炸非常重要,当发现瓦斯异常或有火源产生,立即采取措施可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我国目前开发了KJ90.KJ92.KJ94.KJ95.KJ73.KJ66等型号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以及各类检测传感器、报警仪和断电仪。已有多个矿井安装了矿井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并具有如下功能:①矿井环境和工况参数实时监控;②主要通风机在线监测;③巷道火灾实时监测;④矿井瓦斯抽放实时监测;⑤中击地压实时监测;⑥煤与瓦斯突出实时监测;⑦煤层自然发火实时监测;⑧瓦斯爆炸或燃烧实时监测;⑨矿井电网监测等多种功能。监控系统的安装极大地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防止了许多事故的发生。

2.1.3井下火源防治

对煤矿井下的爆破火花、电气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静电火花、煤炭自燃等火源都有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除炸药安全性检验、电器防爆检验、摩擦火花检验外、还需防止火源与瓦斯积聚在同时同地点出现,如放炮时检测瓦斯浓度,采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等措施。另外加强明火的管理,严格动火制度,消除引爆瓦斯的火源。

2.1.4优化通风网络及通风系统

合理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防止瓦斯事故和控制灾害扩大的重要措施,为此,瓦斯防治工程与采掘工程,必须同时设计,超前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2隔爆措施

矿井隔爆抑爆装置是控制瓦斯爆炸的最后一道屏障,当瓦斯爆炸发生后,依靠预先设置的装置可以阻止爆炸的传播,限制火焰的传播范围,主要有被动式隔爆棚和自动抑爆装置。

1)被动式隔爆棚。隔爆岩粉棚、隔爆水槽棚和隔爆水袋棚因成本低、安装方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中隔爆水袋棚的使用最为广泛。目前研制的XGS型和KYG型隔爆棚,具有适应性强,安装、拆卸和移动方便的特点。

2)自动式抑爆装置。使用压力或温度传感器,在爆炸发生时探测爆炸波,及时将预先放置的水、岩粉、N2.CO2等喷洒到巷道中,从而达到抑制爆炸火焰传播的目的。如ZGB-Y型自动隔爆装置采用高压氮气引射消焰剂,能将爆炸限制在距爆源40-60m之内;YBW-1型无电源触发式抑爆装置,适合安装在距爆源20-45m的巷道中;ZYB-S型自动产气式抑爆装置采用实时产气原理,当传感器接收到燃烧或爆炸火焰时,触发气体发生器快速产生的高压气体喷洒消焰剂,抑制火焰的传播。

第9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一通三防”;安全生产;安全监管;安全事故;煤炭开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7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2-0160-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177

煤矿行业是我国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之一。我国煤矿开采的方式多数采用的是井下开采,且多数属于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安全事故仍是制约我国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一通三防”方面的事故发生较为频繁,所以搞好“一通三防”工作势在必行。所谓的“一通三防”指的是,一通:矿井有完善的通风系统;三防:防煤尘、防火、防瓦斯爆炸。本文首先对煤矿企业中“一通三防”安全事故的特点以及开展“一通三防”工作必要性进行探讨,然后分析树立“一通三防”工作意识、健全管理制度,做好煤矿防灭火、防尘及瓦斯防治管理,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使煤矿安全生产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1 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简述

1.1 “一通三防”事故的特征

“一通三防”事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

方面:

1.1.1 毫无征兆性。此类事故的产生是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比较意外的状况下产生的,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心理伤害,并且没有办法预防此种事故的发生。

1.1.2 特大灾难性。此类事故的产生通常导致较多的人员死伤,正在作业的每一名职工的生命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如果应对措施不当或者处置手段不到位,通常造成特大恶劣影响事故。

1.1.3 破坏性。此类事故产生之后,通常让矿井生产体系大面积受损,其不仅让生产无法继续,井下的项目与生产设施受损,导致重大资金损失,还提高了事故抢救的困难系数,尤其是通风体系被损坏,无法维持正常换气,让一些对身体不利的气体大面积弥漫,较易导致更多员工的死伤。

1.1.4 继发性。此类事故产生以后较易在短期内引起同样事故或者成为其他事故产生的导火索,所以其具有继发特点,譬如火灾以后,极易发生瓦斯爆炸,也有可能引发再生火源;爆炸又会引发火灾,或许造成连环爆炸等。

1.2 抓好“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

“一通三防”工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煤矿的安全保障水平。首先“一通三防”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在其运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以及基层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就是在矿井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矿井通风、防火、防煤尘以及瓦斯的控制力度,可以有效地规范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的执行操作,这样更加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就是根据煤矿企业对“一通三防”工作的具体的技术要求,能够让公司的员工逐渐适应职能的改变,这样有助于企业来培养一些复合型人才。

2 抓好煤矿单位的“一通三防”工作的方法

煤矿公司“一通三防”工作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和实践价值,怎样抓好“一通三防”工作是当前煤矿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以下从四个方面简要论述加强“一通三防”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树立“一通三防”工作意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树立“一通三防”的工作意识,首先应该加强对公司企业高层领导人员“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教育,提高他们的重视度,然后通过在企业内部开展职工培训或者是职工教育活动等,让企业所有的职工都能够充分地意识到“一通三防”事故的危害,企业全员积极配合自觉参与到“一通三防”工作中去。其次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效益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贯彻安全生产的理念,充分体现“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最好是能够针对报告期内的生产活动定期开展“一通三防”工作会议,对生产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部署。

在企业全员已经意识到了做好“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的时候,应该从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方面进行夯实,把具体的责任义务落实具体个人,根据相关规定以及规范要求进行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具体应该做到能够明确定义通风区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目标;做好“一通三防”工作专题研讨会的举行;加大对触犯有关制度的一线作业职工的惩处力度等。

2.2 加强矿井的通风管理

矿井的通风工作是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的首要工作。通风的主要目的是将瓦斯等对身体不利的气体和煤矿尘土的浓度降低到人们身体能够接受的水平,且尽量排到井外,因此增强通风管控一方面是避免瓦斯集中的重要办法也是有利举措。

增强通风管控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2.2.1 科学地选取最好的通风体系,依照区域进行通风,以保障煤矿作业井、水平、采矿区都有单独的科学的通风体系。

2.2.2 瓦斯矿井通常应当运用抽出方法通风,来避免主要的通风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暂停维修时集中在采空区域的瓦斯集中流出。

2.2.3 准确地设置通风数量,让所有的工作台均有充足的风量经过。

2.2.4 在有瓦斯气体的矿井中,回风通道、回采作业台均应运用上行风。通风是降低瓦斯浓度的重要措施,井下每一个开发工作台、峒室等通道均应当保障通风的数量和速度,达到降低瓦斯浓度《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避免瓦斯爆炸的产生。

第一,针对开采工作台应当防止上隅角的瓦斯浓度过高,保障工作台风通过的数量。开采工作台属于负压类型的通风,科学的通风体系是保障工作台自然风通过数量的前提。矿井的开采和通风是相对应的,为了防止开发工作台的风的数量提供不充分,应当均衡开采,不应把矿井的开采工作都安排在同一时段。第二,每个开采区域在挖掘工作台的时候,应当首先挖掘中间车场,防止导致掘进和作业台的串联通风和掘进作业台之间的串联通风。第三,增强掘进作业台的通风管控,掘进作业台通风是矿井下面最易产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尤其是在替换、修理通风设备或者通风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应当增强管控,通风机构和机电机构应调节好工作,以此保障工作的顺畅实施与恢复通风时的稳定。含有瓦斯成分较多的矿井,为了避免部分通风设备暂停工作导致的瓦斯大量集中,应当运用“三专两闭锁”,通风设备应挂上指示牌安排专人负责,禁止其他人员操控通风设备与肆意开启与停止通风设备;在通风设备停止工作之前,应当先让所有的相关人员撤到地面以上并且拉下电闸。此外,在通风设备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1)做好各类通风设备的动态管控,解决通风设备漏风等不利于空气流通的问题;(2)做好封闭、盲巷等的动态与静态管控,特别应注重通风设备的项目品质,项目品质应满足品质规范化要求,保证通风体系健全、科学、稳定,利于调节通风数量,将瓦斯比率管控在身体能够接受的水平以下。

2.3 瓦斯的预防和管控

瓦斯在积聚到一定数量时容易爆炸。矿井下面瓦斯的存在是客观现象,所以矿井内部发生瓦斯爆炸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加强矿井内部的作业管理,加强规范作业的检查力度,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生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加强瓦斯的防治与管理的措施有:

2.3.1 加强井内通风管理,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将矿井内部的瓦斯等有害的气体以及煤尘的浓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内,要做到良好通风,就应该先科学合理选择通风效果最佳的通风系统安装在矿井内部,然后采用抽出式的通风方式,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止当主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的时候,积存在矿井采空区域的瓦斯短时间内大量地向外涌出,接下来就是在合理分配矿井内的

风量。

2.3.2 加强通风检查的力度。瓦斯检查人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矿井内部的通风质量进行检查,这样能够及时地发现并且处理井内瓦斯超过限额或者是瓦斯大量堆积甚至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

2.3.3 使用瓦斯投放系统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对瓦斯灾难的准确认知,增大在此种有害物质的抽出设施和有关管路中的投资,持续提升煤矿井下的瓦斯抽出水平,严格抓好瓦斯抽出工作。在瓦斯的防治与管理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瓦斯超过了浓度限值就是事故”的原则,科学计划煤矿井下的开采项目,科学配置煤矿井下的空气流通速率,务必杜绝在瓦斯浓度超限或者是超风量能力进行生产活动。

第一,依照开采作业台煤层的瓦斯浓度,选取有效的瓦斯抽出措施。第二,依照煤层瓦斯浓度与抽出措施,制定实践性较强的瓦斯抽出设计指引煤矿开采。第三,抓好煤矿井下瓦斯管道、抽出钻场等检测、修理、管控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实施抽出瓦斯测量的检验工作,提升瓦斯抽出水平,保障安全开采。增大瓦斯抽出设施和管道投资,提升煤矿井下的抽出水平,严格做好抽出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内容:做好地区预抽,增快突出煤层底板抽出巷挖掘,为突出煤层通道日后的安全挖掘打好地基;增大底板预抽钻井速率和该煤层预筹的钻井速率,扎实克服被解放煤层开采面再次开采时候的瓦斯问题,保证再次开采时候的瓦斯得以根本防治;加大抽出力度,保障抽出工作平稳完成,保障工作面再次开采有充分的预抽时间。

2.3.4 增强瓦斯监查控制管理。利用定时与不定时,二十四小时连续的监控措施,对瓦斯的浓度构成一个可视体系,有任何不正常的现象可以第一时间发觉,快速采用得力的手段,避免瓦斯灾害事件的产生。监察控制大概包含动态与静态两个类别。后者监察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运用好当前已经的安全监察控制体系,运用当前具有的科学技术措施,对空气流通的数量、速度、瓦斯和一氧化碳等对身体不利的气体加以监察与控制;通过瓦斯停电报警器、三专两闭锁等设备应对瓦斯高出规定时间的停电停机、瓦斯浓度超过安全水平警示、通风设备停止立即停电的问题。另外,监察员工经过监察显示屏,不定时查看瓦斯动态状况。动态监察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光学瓦斯检测设备、便警设备的管控与运用。瓦斯检验员工依照有关规章检验、测量瓦斯等有毒气体。专业瓦斯检验人员、班组负责人、跟班管理者、下井管理者均应当加入到瓦检中,增强现场管控,重点是做好包含静态仪器在内的各种设备、传感器的定期检验、校对工作,保障敏捷度、稳定性。安全监察控制还应当进一步提升,应该将煤矿井下的各种风门的开启与闭合形态归入到监察控制范畴中,大力推行新技艺,凭借一流的监察控制做好瓦斯的动态管控。

综上,在应对瓦斯时应严格依照“瓦斯高出安全浓度便是事故”的准则,坚持“先抽出后开采,先抽出后挖掘,通风和生产相对应”,增强煤矿井下瓦斯的抽出工作。科学组织煤矿井下的挖掘项目,科学设置煤矿井下的通风数量,坚决禁止与通风量不一致的开采行为。

2.4 应对矿井火灾事故

矿井火灾在对井内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的同时,也给煤矿企业以及国家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矿井内的火灾事故发生原因大概可以归为两类:矿井的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在进行井内作业时,应该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来加强防火的管理,严格地按照煤矿安全的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采矿区防火安全的执行工作,防止矿井火灾事故的发生。首先对于因为矿井内部的因素引起的火灾除了要加强井内的综合管理之外,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井内的通风管理,保证井内的空气流通,使得空气具有较好的质量,尽量防止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累积,增加煤的回采的效率,严令禁止没有按照规范进行的采煤操作。其次对于外部原因引起的火灾,主要是应该在矿井管理方面加大力度。

2.5 防治矿井煤尘事故

煤尘是煤矿在进行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矿石与岩石的细微的颗粒,当煤尘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遇到较高的温度火源会产生爆炸,随之而来的还有众多对人体不利的气体,比如一氧化碳等,部分时候甚至会造成煤矿井下的瓦斯爆炸乃至重大火灾等恶性事件。煤尘严重损害了长期在井内工作的人员的身体健康,使得长期接触矿尘的职工患上严重的尘肺病。工作人员在下井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佩戴发放的防尘口罩进行施工作业;在煤矿的施工现场铺设一些防尘管道,有效降低煤尘浓度;企业组织有关专家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方面对矿井内的煤尘进行研究,继而建立一套综合性的煤尘的预防以及防治的体系。

3 结语

煤矿的开采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了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保证煤矿企业的合法效益以及采矿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应该对煤矿的安全作业生产给予格外的重视。“一通三防”工作是用来保证煤矿采矿作业安全性的必要手段,煤矿企业必须要首先树立好“一通三防”的工作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煤矿的防火、防爆以及防煤尘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宁,李献智,张童.浅谈如何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2).

[2] 杨栋梁.如何做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