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毕业实践指导书范文

毕业实践指导书精选(九篇)

毕业实践指导书

第1篇:毕业实践指导书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质量监控

作者简介:陈明军(1962-),男,浙江嵊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罗攸宏(1961-),女,浙江瞿州人,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师。(浙江杭州31003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工业大学教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G108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32-02

一、毕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也是为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点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经历时间最长,经历阶段最多,教学背景最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个阶段如果质量监控环节设置不合理或监控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从大的方面,按时间顺序,可把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准备、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结尾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点。

1.毕业设计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可把毕业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点:

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申报,提交毕业设计申报书;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会;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

2.毕业设计进行阶段

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完善设计内容;撰写毕业论文。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果演示;评阅人评阅毕业论文;毕业答辩,评定成绩;上交材料。

三、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各节点的监控

1.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毕业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良的毕业设计一定包含一个充足的前期准备。

(1)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的动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必须坚持。动员分学院和系(教研室)二级,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步骤和要求。系(教研室)的动员要着重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布置。

(2)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往往有的老师随便想几个题目就上报了,不进行深思熟虑,没有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有的题目根本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超出本专业的范围;有的年轻教师把读博士时的题目拿来给本科生做,题目难度过大;有的过于简单,工作量太少;还有一些题目多年重复使用。所以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要求先在各研究所进行讨论,年轻教师的题目由老教师把关,题目要符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也要把握好难易程度。

(3)毕业设计的申报。要求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表》,做到一人一题,一人一表。申报表要阐明本题的目的、要求、内容、国内外进展、重点、难点、设备条件、对学生的要求等,为师生双向选择提供依据。

(4)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在各研究所进行出题把关的基础上,题目申报表汇总到系(教研室),由系组织专家小组对题目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题目返还给老师进行重新命题,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5)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大会。题目审核通过后,向全体学生公布,然后召开“双向选择”大会。每个老师要做好PPT,在会上每个题目有3分钟推介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题目是进行双向选择的最重要的目的。一般要求收集到1∶1.2以上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按兴趣排序选择3个题目,每个题目按学生选择的次序配制。当有多个学生第一志愿填报同一个题目时,才有老师的选择权,若第一志愿只有一个学生,不管该学生成绩如何,老师不得放弃,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所以双向选择主要是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题目和老师的权利。

(6)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根据学生的志愿顺序进行选配。由于有重选,选配过程通常要进行多个来回,选配完成后在网上张榜公示。

(7)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选题完成后,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可给出样板,内容、要求、条件等必须明确。任务书是学生最终完成毕业设计情况的依据,所以任务书中各项目内容要切实可行,难易适中。

(8)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对任务书提出的内容、要求、条件等内容及是否规范和可行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经系主任签字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才能下达给学生。

(9)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经审批后的任务书下达给学生,要求指导教师对任务书的每一条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学生按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10)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为了让学生有序按时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必须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程安排表》,进程表按周设置,写清楚每周要学生设计的内容,还可给出重点、难点和基本思路。

2.毕业设计阶段

在毕业设计开始后,教师要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

(1)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要求针对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检索中文论文不少于15篇,英文论文不少于3篇,并写出不少于4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翻译2篇英文论文,不少于2万字符。英文的原文必须是最近几年在期刊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指导教师要对文献综述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英文翻译的质量严格把关。

(2)开题报告。要求学生制定好毕业设计的技术线路,明确设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时间安排,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做好PPT,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指导小组应及时指出学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3)毕业设计阶段。这是毕业设计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毕业设计阶段,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个别分散指导外,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指导时要求对学生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布置下面要做的工作。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避免学生前松后紧,影响毕业设计进程和质量。

(4)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学校、学院和系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进程和指导情况进行抽查。督导组平时也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为了促进学生的毕业设计进程,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开展中期答辩,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进程滞后的学生发出警告,对不专心做毕业设计,进程严重滞后的学生取消毕业设计资格,以严肃毕业设计纪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完善设计内容。对毕业设计各部分和总体内容进行完善,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得到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尽量使设计结果达到最优。

(6)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先写出论文提纲,经教师审核后开始写论文。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格式规范,设计图纸清晰正确。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1)检查毕业设计成果,准备毕业答辩。由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成员按照指导教师任务书给定的任务检查其完成的情况,学生要对其设计的成果进行实物演示,教师对其成果进行点评,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演示记录》。

(2)论文评阅。学生论文先要交给指导教师阅读、修改、评定,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然后交给答辩小组的其他老师进行评阅,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3)毕业答辩,评定成绩。学生的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以下各方面综合评定:文献查阅与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成果演示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质量、答辩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又从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成果的新颖性、论文撰写的质量等各方面评定。小组优秀的学生一般还要进行一次大组答辩,最后确定毕业设计真正优秀的学生。对于小组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还有一次大组答辩的机会,最终确定其能否通过。

(6)上交材料。将论文装订成册,同时将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任务书、进程表、指导记录、演示记录、指导评语、评阅评语、答辩记录等附件装订成册,上交学院保存。

四、结束语

相对于理论教学,毕业设计进程中背景比较复杂,学生的心态比原来也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考研、就业等一些现实问题困扰着他们,指导教师自身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繁多,因此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监控显得更为重要。按照文中的监控点严格把关,不断采集、反馈和改进,毕业设计的质量将会得到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六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下集)[C].哈尔滨,2009.

[2]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七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济南,2010.

[3]景志红,于晓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4):32-34.

第2篇:毕业实践指导书范文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质量监控

一、毕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衔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也是为增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点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经历时间最长,经历阶段最多,教学背景最复杂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个阶段如果质量监控环节设置不合理或监控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从大的方面,按时间顺序,可把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准备、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结尾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又可分为若干个点。

1.毕业设计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可把毕业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点:

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申报,提交毕业设计申报书;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会;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

2.毕业设计进行阶段

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完善设计内容;撰写毕业论文。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指导教师评阅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果演示;评阅人评阅毕业论文;毕业答辩,评定成绩;上交材料。

三、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各节点的监控

1.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

毕业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良的毕业设计一定包含一个充足的前期准备。

(1)毕业设计启动的动员。毕业设计的动员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必须坚持。动员分学院和系(教研室)二级,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步骤和要求。系(教研室)的动员要着重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布置。

(2)毕业设计题目的酝酿。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往往有的老师随便想几个题目就上报了,不进行深思熟虑,没有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样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有的题目根本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超出本专业的范围;有的年轻教师把读博士时的题目拿来给本科生做,题目难度过大;有的过于简单,工作量太少;还有一些题目多年重复使用。所以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要求先在各研究所进行讨论,年轻教师的题目由老教师把关,题目要符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也要把握好难易程度。

(3)毕业设计的申报。要求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表》,做到一人一题,一人一表。申报表要阐明本题的目的、要求、内容、国内外进展、重点、难点、设备条件、对学生的要求等,为师生双向选择提供依据。

(4)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审查。在各研究所进行出题把关的基础上,题目申报表汇总到系(教研室),由系组织专家小组对题目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题目返还给老师进行重新命题,仍然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5)题目公布,供学生选择,召开“双向选择”大会。题目审核通过后,向全体学生公布,然后召开“双向选择”大会。每个老师要做好PPT,在会上每个题目有3分钟推介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题目是进行双向选择的最重要的目的。一般要求收集到1∶1.2以上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按兴趣排序选择3个题目,每个题目按学生选择的次序配制。当有多个学生第一志愿填报同一个题目时,才有老师的选择权,若第一志愿只有一个学生,不管该学生成绩如何,老师不得放弃,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所以双向选择主要是让学生有更多选择题目和老师的权利。

(6)落实题目选配工作,最后张榜公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根据学生的志愿顺序进行选配。由于有重选,选配过程通常要进行多个来回,选配完成后在网上张榜公示。

(7)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选题完成后,教师要给每个学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可给出样板,内容、要求、条件等必须明确。任务书是学生最终完成毕业设计情况的依据,所以任务书中各项目内容要切实可行,难易适中。

(8)审核毕业设计任务书。对任务书提出的内容、要求、条件等内容及是否规范和可行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经系主任签字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才能下达给学生。

(9)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经审批后的任务书下达给学生,要求指导教师对任务书的每一条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学生按任务书规定的要求开展毕业设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10)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进程安排和要求,安排指导计划。为了让学生有序按时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教师必须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程安排表》,进程表按周设置,写清楚每周要学生设计的内容,还可给出重点、难点和基本思路。 转贴于

2.毕业设计阶段

在毕业设计开始后,教师要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

(1)文献检索、外文翻译、文献综述。要求针对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检索中文论文不少于15篇,英文论文不少于3篇,并写出不少于4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翻译2篇英文论文,不少于2万字符。英文的原文必须是最近几年在期刊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指导教师要对文献综述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英文翻译的质量严格把关。

(2)开题报告。要求学生制定好毕业设计的技术线路,明确设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时间安排,并写出4000字以上的开题报告,做好PPT,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指导小组应及时指出学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3)毕业设计阶段。这是毕业设计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毕业设计阶段,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个别分散指导外,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指导时要求对学生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布置下面要做的工作。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避免学生前松后紧,影响毕业设计进程和质量。

(4)毕业设计检查和中期答辩。学校、学院和系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进程和指导情况进行抽查。督导组平时也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为了促进学生的毕业设计进程,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开展中期答辩,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进程滞后的学生发出警告,对不专心做毕业设计,进程严重滞后的学生取消毕业设计资格,以严肃毕业设计纪律,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完善设计内容。对毕业设计各部分和总体内容进行完善,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在得到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尽量使设计结果达到最优。

(6)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撰写,先写出论文提纲,经教师审核后开始写论文。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格式规范,设计图纸清晰正确。

3.毕业设计结尾阶段

(1)检查毕业设计成果,准备毕业答辩。由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成员按照指导教师任务书给定的任务检查其完成的情况,学生要对其设计的成果进行实物演示,教师对其成果进行点评,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演示记录》。

(2)论文评阅。学生论文先要交给指导教师阅读、修改、评定,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然后交给答辩小组的其他老师进行评阅,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3)毕业答辩,评定成绩。学生的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以下各方面综合评定:文献查阅与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成果演示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质量、答辩情况。论文(设计说明书)又从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成果的新颖性、论文撰写的质量等各方面评定。小组优秀的学生一般还要进行一次大组答辩,最后确定毕业设计真正优秀的学生。对于小组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还有一次大组答辩的机会,最终确定其能否通过。

(6)上交材料。将论文装订成册,同时将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任务书、进程表、指导记录、演示记录、指导评语、评阅评语、答辩记录等附件装订成册,上交学院保存。

第3篇:毕业实践指导书范文

二、毕业实习机构设置:领导小组:组长:梁兆民副组长:王林波 王应军 成员:晋平 孙廷忠 袁玉红

三、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分阶段教学基本内容和教学日程安排毕业实习的基本任务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完成以下基本任务:(1)学习《高职文秘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明确和理解其中的基本精神。;(2)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由实习单位领导介绍本单位的主要职能、业务内容、组织管理机构的成员及其职责,按实际情况进行实习动员及保密教育);认真听取企事业单位领导、指导教师关于企事业单位办公室工作情况的介绍。了解企事业单位的一般情况,虚心学习办公室人员热爱工作的精神。(3)熟悉办公室工作全天活动,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对办公室工作作息制度、内容安排、常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学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经验。(4)必须精神饱满地积极参与实习单位安排的各项活动,服从领导,完成实习任务。(5)通过实习办公室工作实践,了解和初步实习文秘工作的全过程,掌握从事文秘工作和相关管理工作的技能。(6)通过实习秘书活动,了解秘书活动的情况和秘书在各种活动中的工作要求,培养独立处理企事业单位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7)了解秘书工作的性质,体悟秘书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8)通过听取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介绍以及调查研究,了解秘书专业改革和发展情况。明确秘书工作的重要作用及今后的努力方向。(9)爱护实习单位的办公设备,积极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指导教师的助手。(10)认真做好个人书面小结和实结。总结内容应包括实习基本情况,思想上、业务上的得与失,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对实习教学的意见和建议。(11)所借用的物品归还实习单位,损坏的东西要赔偿。(12)认真完成实习工作,并把《高职文秘专业毕业实习日志》交实习单位验证后带回。

四、毕业实习的方式毕业实习采用系部统一组织,学生按教学目标、应完成的教学环节和任务自主进行(即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利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时间进行实习),或者统一组织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自主进行的实习,系部要明确目标、专人负责、加强监控、严格检查、客观考核。学生自主实习的条件必须能满足教学要求,确保实习质量。

第4篇:毕业实践指导书范文

作为专科层次的秘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要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近年来由于扩招和就业压力所致,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均有下降,秘书专业也不例外。相比其他专业,秘书专业毕业论文还存在选题范围较窄、理论性不强等问题。在当前对本科专业是否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尚有争议的情况下,对专科层次的秘书专业是否有必要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在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中更是存在分歧。有些学校完全取消这一环节,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办学层次的目的出发,一些保留了专科层次毕业论文写作环节的学校,在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中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由于秘书专业本身尚不成熟,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理论储备不足,论文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较多,秘书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成为秘书专业培养过程中需要突破的瓶颈。

笔者认为,作为对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梳理、整合,将在校期间所学综合运用的一次实践性练兵,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且针对秘书这一对学生的写作素质和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更是其学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学校已有二十余年的开设秘书专业的历史,对毕业论文的环节要求严格,近几年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中越来越突出的感觉到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需改进,尤其在三个方面要严格把关。

按论题的性质不同进行分类,毕业论文的论题可分为:真题真做,真题假作和假题真做三种类型。真题真做是指以来自实践第一线的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运用所学理论真刀实枪的演练,力求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真题假作是指论文选题来源于实际,但做论文时可只在理论上加以解决,或者来源于实践的论题已部分得到解决,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或可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假题真做是指虚拟的题目,学生要对这一虚拟问题进行实际的演练,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以求找到解决方法和途径。

第5篇:毕业实践指导书范文

关键词: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法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01-03

一、当前高校法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课程之间缺乏匹配性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各高校法学院都增加了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案例讨论、审判观摩、模拟法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由于以前实践教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具体针对某一个环节,未注意到从宏观层次把握每个环节的联系和区别[1],所以导致法学实践课程设置类型单一,内容简单,缺乏综合性、系统性、匹配性。这不利于全面性、渐进性、与各学年理论教学相对应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法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以“发散与逻辑相结合”的思维能力、验证性实证能力、学习能力、收集运用信息能力等为基础的。目前,很少法学院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来有针对性地培养这四种能力。

(二)大学一、二年级缺少实践课程

当前,我国许多法学院在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不足。其主要表现是缺少大学一、二年级的实践课程,这非常不利于全面性、渐进性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普遍养成的是“应试型”思维方式,只知道背记教师或书本给定的所谓“正确答案”,不知道接受课本以外的知识,不知道怀疑给定的答案。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他们的创造才能和个性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要打破这种思维方式,法学院就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开拓思维能力、到课堂外寻找案例以验证课堂知识的实证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单靠一两门实践课程来完成。

(三)实践教学评价不合理

实践教学评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的评价;二是学生的评价。从教师方面来看,当前“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法学院不理解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不把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当作“学问”看待,对于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不给予应有的评价,导致了法学实践教学师资呈现出结构性不足:其一,高职称、高学识、经验累积丰富的教师不愿意、不屑于指导实践教学。其二,导师不能像上理论课那样规范化地进行实践课的教学。其三,教师没有途径去积累法学实践课的经验。由于法学院对于教师晋升职称评价依据主要是理论科研文章,导致青年教师往往利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理论研究,很少研究法律实践问题和法学实践教学问题。从学生方面看,当前一些法学院对于实践课的考核不像理论课那样规范、严格,学生在实践课中表现的好与坏一般不影响考核结果。这导致学生参加实践课的主动性不高,付出的努力不多。

二、法学专业“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的含义与内容

所谓“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是指对法学专业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各学期不间断地安排实践课程,各课程的功能与各学期的理论课程相匹配,按照培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三个层次渐进性地设计课程内容的实践课程的有机组合形式。下面以广州大学法学专业的“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为例,来介绍其主要内容。

1.读书报告。本门实践课程的功能是改变一年级大学生“背教材、背答案”的思维定式,让其思维视野跳出课堂、跳出教师讲授知识之外,养成根据自我兴趣、自我发展需要来培养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本课程还能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锻炼其文字书写能力。这一实践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学生在大学一年期间每两个月写一份读书报告,全年共需要写四篇。(2)读书报告是实践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合格者获2学分,不合格者不能毕业。(3)读书报告应以认真阅读一本书为基础;阅读的书目可在法学院“推荐书目”中选读一部或自选一部法学名著。(4)每篇读书报告应在2万字以上,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阅读书目作者的生平和学术地位等加以介绍;第二部分针对阅读书目中的重要内容加以摘录,每摘录一段落,必须按写科研文章之注释(夹注)的方式标出该段的出处和页码;第三部分对所阅读书目的观点进行简单评价。(5)读书报告必须用手写,不得打印、复制。

2.结案报告。这门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力、收集运用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年级大学生学习到了一些法学基础知识,为了防止其被动地陷入教师的知识背景下和思维模式中,必须设置实践课程来促使其怀疑教师的观点,使其能接触到实践部门操作的案例,理解案例解决方案与教师讲授的理论课之间的差别及其原因。其基本要求:(1)二年级学生必须每月写2篇结案报告,全学年共需要写16篇。学生可以从网上、书中查找案例素材,或到法院、律师事务所等部门调研取得案例素材。(2)结案报告一般分三个部分:首先是对案件事实的概括,其次是对争议各方观点及根据的总结,第三是判决结果、依据以及自己的看法。(3)学生必须用打字电子版存档并用A4稿纸手写,每学期末统一上交指导教师手写稿和电子版,由指导教师评分存档。

3.模拟法庭。这门课程的功能是锻炼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法律知识应用技能,提高概括案件事实能力、形成意见或辩护观点的能力。其基本要求是:(1)以班级为单位,精选案例,对案例事实加以准确、精练概括。(2)根据法庭审判的角色,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刑事审判为例,可分成法官组、公诉人组、证人组、被害人组、被告人组、辩护人(律师)组等。(3)各角色组要共同撰写法庭审判过程的诉讼文书。例如,法官组要准备审判提纲、判决书等;公诉人组要准备书、法庭调查提纲、法庭辩论提纲等;辩护人组要准备阅卷摘要、法庭调查提纲、法庭辩论提纲、辩护词等。证人组、被害人组、被告人组的学生必须熟悉掌握证人权利义务、证据理论、被害人陈述的证据特点、口供的证据特点、被害人和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等知识。司法警察扮演者在法官组、公诉人组或辩护人组中产生。(4)各班级在模拟法庭表演开始前,必须向指导教师上报各角色组名单。法官组,辩护人,人组,公诉人组的成员应当占班级学生的2/3。其余1/3学生参加证人组、被害人组、被告人组。(5)在法庭模拟表演时,学院随机抽取某位学生参加法庭模拟表演。(6)法庭模拟后,由学院指定教师和聘请实务部门专家进行点评并打分。(7)模拟法庭表演结束后,每位学生必须写一份《参与模拟法庭报告》,写明自己参与诉讼角色的相关法律知识是如何被应用的、理论知识与实务技术如何衔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等。此报告作为评定成绩的根据。

4.学年论文。这门课程的功能是使学生对大一、大二所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进行反思和总结,温故而知新,锻炼学生检索、利用文献技巧,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础。其基本要求是:(1)学生在第二学年之第一学期中,必须与指导教师联系,并确定论文题目。学年论文题目以学生自拟为原则,教师指定为补充。(2)学年论文一般以两年来所学法学必修课涉及的某一特定知识、某一专门理论为研究内容。(3)在第二学年之第二学期末必须上交论文定稿。(4)学年论文一般要求写5000字左右。学院统一制定学年论文写作格式模版。(5)对学年论文学院统一组织检测,重复率不超过35%者为合格。

5.侦查与鉴定实验。这门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实验报告的制作、分析能力,使学生养成实证思维模式,能对案件事实用多个证据从反复实验的角度来证明其真实性、客观性,养成重实证调查,重实验数据,不轻易下逻辑推理式的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

6.法律诊所。这门课程的功能是通过模拟案例与真实案例的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与技巧,为学生走向法律工作岗位提供实践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让三年级学生将具体的案件事实概括成典型法律事实,根据诉讼角色要求,担当不同的诉讼角色,形成不同诉讼角色的思维方式,掌握不同诉讼过程的诉讼法律知识,形成不同的诉讼观点,多角度地提出并合理论证自己观点。学生要分组训练当事人会见、事实调查、法律分析、接待当事人咨询、法律商务谈判、调解、诉讼等实验项目。

7.办案实习。这门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从感性上掌握各类案件的司法实务流程,提高案例分析能力,让其学习律师的思维模式,锻炼其阅读卷宗、提炼概括案件事实的能力。其主要内容是:三年级学生必须撰写2篇办案报告。学生可利用第三学年的短学段或寒暑假到律师事务所实习,尽量直接参与律师办理案件的全过程,在征得办案律师同意的情况下,将该律师办理结案的案件卷宗的全部材料加以抄写并写出总结。办案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几个部分:(1)对案件事实加以概括;(2)摘抄律师阅卷记录;(3)摘抄律师调查取证过程及证据种类、证据内容、证明方向等方面资料;(4)全文抄录书;(5)全文抄录律师的词、法庭调查提纲、法庭辩论提纲、辩护词等;(6)全文抄录法院判决书;(7)写出参与办理案件、抄录案卷材料的体会和总结等。学生必须用A4稿纸手写,不得打字或复印。

8.毕业实习①。这门课程包括学院统一安排集中实习与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分散实习两种形式。实习单位要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一般是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集中实习由学生报名,学院统一安排。分散实习事先由学生报名,由学生家长出具同意的意见书,学院出具联系函,学生本人自主联系,学院审核批准后派出。分散实习的学生应向学院提供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姓名、联系方式及联系电话。学院随时派人检查。

9.毕业论文。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尽量通过毕业实习获取真实的案例素材,将解决此案例的方案和论证作为毕业论文选题。这种选题方式能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两个实践课程有机地连接起来,能与法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般不会与往年毕业论文题目重复,能够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撰写这样的毕业论文(设计)能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的特点

1.各门课程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读书报告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选择能力;结案报告和法律诊所能培养学生的法律知识应用能力和对于课堂知识的鉴别能力;侦查与鉴定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办案报告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案件操作能力;学年论文能使学生反思大一、大二所学基础知识,初步确定研究方向;毕业实习能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法律职业特点,获取毕业论文写作素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毕业论文(设计)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案件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之间具有渐进性和功能互补性。“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点,各门课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由校内到校外,依次渐进开设。一、二年级学生法学知识积累较少,应对其开设自主性学习、课外实践素材收集、实证或发散思维培养等类型的实践课程。读书报告、结案报告、侦查与鉴定实验等课程都具有这样的功能。三、四年级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法律诊所、模拟法庭、办案报告、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课程主要对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以上课程分别着重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具有很好的功能互补性。

三、“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实现课程的预定功能

实践教学研究是当前本科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一门实践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其各功能是主次有别的。课程设计者在设计课程之初并不能预见到其全部功能。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和发现其规律和新问题。当一门实践课的新功能在教学中呈现以后,指导教师必须及时发现它,并把它固定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方案中。这样会使实践课程的内容不断地发展,也可以根据其新的功能来不断改革实践课程体系。

(二)科学设计考核方式,增加学生参与实践课的强制性和体悟性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宪法,能从根本上规范教学活动。实践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必须被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首先,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把每一门实践课开设的学期、课时数规定清楚,必须将实践课程规定为必修课。其次,法学院一定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来制定实践课的教学大纲,要把教学目标、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考核方式规定清楚。再次,实践课程必须“学分化”。学院必须安排专职的实践课教师按一定量的课时来组织教学。最后,必须强化对学生参加实践课的考核。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规范化地组织实践课的考核,学生要通过考核过关,考核不合格不能毕业。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让学生把自己参与实践课的直接经验和体会表达出来,是促进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不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考核环节都必须围绕着显示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直接体悟这一核心指标。

(三)成立实践课导师组,使指导教师专业化、固定化

高校教师承担自己的专业理论课教学几乎是一种自觉的有预期性活动。到哪个学期上哪门理论课,教师都一清二楚。教师与理论课程之间几乎形成了固定的联系。这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专业化、学术化。教师会自觉地在理论课上积累知识,总结经验,精心组织各个教学环节。

根据以上教学规律,“全学程”实践课程体系实施的关键是指导教师专业化、固定化。学院要成立班级实践课导师组,要使每位教师固定地承担某一门实践课。这样做可以使教师自觉地与学生建立联系,自觉地积累实践课的经验,精心组织实践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这样也有利于教师自觉地对于自己固定承担的实践课进行研究、开发,充分实现实践课应有的功能。另外,学院应当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当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科研工作同等看待。

注释:

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是各学校普遍开设的实践课程,其

功能已成为本科教学界的共识,因此本文对此不予阐发。

参考文献:

[1]李小鲁.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以法

第6篇:毕业实践指导书范文

【关键词】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真题;实践;篇幅

秘书专业是一个职业性很强的专业,因其适应范围广、培养成本较低,在很多普通高校和各类高职院校均有开设。作为专科层次的秘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要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近年来由于扩招和就业压力所致,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均有下降,秘书专业也不例外。相比其他专业,秘书专业毕业论文还存在选题范围较窄、理论性不强等问题。在当前对本科专业是否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尚有争议的情况下,对专科层次的秘书专业是否有必要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在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中更是存在分歧。有些学校完全取消这一环节,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办学层次的目的出发,一些保留了专科层次毕业论文写作环节的学校,在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中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由于秘书专业本身尚不成熟,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理论储备不足,论文雷同甚至抄袭的现象较多,秘书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成为秘书专业培养过程中需要突破的瓶颈。

笔者认为,作为对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梳理、整合,将在校期间所学综合运用的一次实践性练兵,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且针对秘书这一对学生的写作素质和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更是其学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学校已有二十余年的开设秘书专业的历史,对毕业论文的环节要求严格,近几年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中越来越突出的感觉到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需改进,尤其在三个方面要严格把关。

一、选题宜真

按论题的性质不同进行分类,毕业论文的论题可分为:真题真做,真题假作和假题真做三种类型。真题真做是指以来自实践第一线的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运用所学理论真刀实枪的演练,力求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真题假作是指论文选题来源于实际,但做论文时可只在理论上加以解决,或者来源于实践的论题已部分得到解决,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或可得出一个全新的结论。假题真做是指虚拟的题目,学生要对这一虚拟问题进行实际的演练,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以求找到解决方法和途径。

以上三种类型的论题,目的都是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对所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复习、梳理、整合,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对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的在校学习得到一个提升。对学生进行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分析综合、语言表述等能力是一次全面训练。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类型中的前两类论题可作为秘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个新兴专业,应以真题作为首选,不宜选择模拟题目。

秘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真”应包括与学生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的论题和纯理论性研究的论题,

纯理论性的题目又可笼统分为历史性论题和现实性论题。历史性论题需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类研究,并分析论证对现实的意义和影响,这对专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某时期的秘书制度的研究、古代秘书的某方面素质能力的研究等。现实性论题中理论性强的论题,对于专科秘书专业学生也难以把握。因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秘书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差异很大,只有短暂实习经历的学生对理论性较强、适用范围较广的论题把握起来难度较大。为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难免会出现或大量复制抄袭、或以叙述事例代替论述的现象,以掩饰和弥补理论不足的弱点,从而导致论文的质量难如人意。如历届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爱选“秘书的素质”等在教科书中被论述的较全面的论题。这样的选题省事、好写,不出彩也不易出错,答辩时易通过。写作时有大量的参考资料可供直接使用,写出来的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在真题中作为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应首先考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做,就可以将学生的实习、社会实践及就业等环节衔接、联系起来,使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真正扎实有效,同时也使学生的毕业论文有实际和实践的意义。选题时应突出研究和适用范围,要求在对论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

二、角度宜实: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对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较严格的把关,力图使论题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也就是做到选题真。但学生在写作中常老调重奏、老生常谈,毫无新意且简单重复已有的观点、结论。如论秘书信息工作的有效性、秘书写作能力的研究、论秘书角色意识的培养、论秘书的挡驾艺术、秘书腐败等论题都已有较多论述,如何使论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能进一步深入、拓展,就有角度选择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对其所得出的结论的论证过程严格把关,做到真题真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要求、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探寻问题,将所学的具有普遍性的理论与秘书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使秘书工作某一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较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如: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组织中的秘书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在秘书工作的办文、办事、办会和辅助领导决策等四个环节中,工作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社会组织中的秘书工作都有所了解,但经过实习和社会实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对同一类、同一层次、同一行业的社会组织中的秘书工作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然后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发,使之对论题的认识有所提高,并找到清晰的分析方法,获得一种学术的眼光。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途径和规则,接触和了解学术前沿状况。同样是秘书的办文,在小型私企中会有其特殊性,鼓励、要求、指导学生发现其特殊性,从而对秘书办文的选题就可从一个新突破口入手

要做到真和实,需在实习前就布置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并做一系列的调查,从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篇幅适中:目前对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字数各学校要求不同。笔者从多年指导秘书专业的毕业论文的经验中体会到,无论是从文风的角度还是从严把论文质量关的角度考虑,秘书专业毕业论文不宜过长。我校为杜绝学生抄袭论文,最初规定字数达到一万,但其结果是空话连篇,在写法上加入很多实例进行详细叙述。成为一个理论(或公认的结论)后面跟一个甚至多个例子的叙述。因论文水分过大,影响了论文质量,也对秘书专业学生的文风是一个不好的引领。近两年来,对篇幅要求进行了修改,改为八千字,师生普遍感到仍嫌过长,对于专科层次的秘书专业学生来说,论文的理论性不可能很强,选题一般较具体,将一个问题观点清晰、论据充分的论证完整,以五千字左右为宜。既可避免抄袭、说空话或背离论文基本写法,又可得到初步的学术研究的训练,这也就达到专科生毕业论文环节要达到的目的了。

参考文献

[1]何志坚. 网上调查显示42. 5 %的人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n] . 中国青年报,2007 - 12 - 17 (3) .

第7篇:毕业实践指导书范文

关键词: 高职文秘专业 就业 教学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秘书这一岗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高职文秘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不乐观。各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均力图寻找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专业发展和改革路线,提高文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能适应就业需求,又能促进文秘专业的有效长期发展。

一、高职文秘教育与就业岗位需求现状

据笔者对所在学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某些文秘学生对学校所学和就业岗位的需求认知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事业单位对文秘毕业生的需求一直较大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众多。在招生规模上,少则一个班,多则三四个班(以50人为一个自然班)。笔者所在院校有文秘专业1个班,在近三年的就业统计中,文秘班的综合就业率在96%以上,其中包括转本或升本的同学,这个数据说明,文秘专业的综合就业率还是非常可观的。从企事业单位对文秘毕业生的调查需求发现,被调查的企业均表示100%需要文秘专业综合人才,尤以中小企业对文秘的需求量最大,这是文秘专业发展的有利时机。

(二)文秘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多样化

大部分高职文秘毕业生将进入企业就业。在对文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岗位的调查中发现,文秘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趋势。统计发现,真正从事秘书岗位的人数较少,更多的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销售或销售助理、行政管理等岗位上就职。在对笔者所在院校近50名文秘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有近半数的文秘学生选择在企业中从事销售工作,如房地产销售、服装销售、网络销售、婚纱影楼推销等。

(三)秘书人才的流动性日益增大

以往,很多学生选择文秘专业的意向都是为了进入国家机关从事秘书工作,但是随着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高职文秘学生大部分很难进入国家机关工作。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成了文秘毕业生的主要选择。高校持续扩招,毕业人数连年增长,各行各业毕业生的流动性均出现扩大趋势。一方面文秘毕业生难以找到符合自己就业意向的企业和岗位,另一方面则是企业难以找到合格的秘书。这两方面反映出来的就是企业在不停地招聘秘书,秘书人才也在不停地寻求满意的企业,其结果直接导致秘书人才的流动性日益增强。

二、文秘毕业生就业流动性对文秘专业发展的冲击

当今的人才市场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毕业生就业流动性是这种就业方式下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对笔者所在院校文秘专业的回访调查中发现,文秘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性非常大,大多数文秘毕业生在毕业后频繁更换工作单位。

(一)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单位实际工作情景的偏差

毕业生的就业定位是当前各个专业毕业生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在高职文秘专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很多文秘毕业生都有“眼高手低”的心态,“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希望一入职就能在企业里担当重要职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职场的文秘毕业生来说,势必会面临很多职场困境。秘书工作不仅包括在校所学知识中涉及的借助上司日常工作、组织安排会议等方面,还包括打扫办公卫生、“端茶倒水”等“打杂”事项,而这让很多初入职场的文秘毕业生无法接受。其次,某些社会人对秘书这一职业的偏见和误解,给文秘学生的就业带来一定困难,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同感直接影响了文秘毕业生追求成功与卓越的信念。

(二)学生的就业意向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文秘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发现工作岗位与自己的就业预期相差很大;同时,作为接收文秘毕业生的企业来说,发现所招聘的文秘毕业生与之前对其专业素养的预期差距颇大。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必然增强秘书人才的流动性。

企业需求的是具有综合性素养的“复合性”秘书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涉及英语、计算机、管理、沟通等各相关领域。高职文秘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性反映在社会需求上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工资待遇普遍不高;(2)职业意识淡薄,专业能力不强;(3)工作压力大,无法适应企业高效率和快节奏的工作方式;(4)来自其他专业的竞争,尤其是管理类专业的极大竞争冲击使得一部分文秘毕业生自动退缩;(5)一些世俗偏见的困扰,如认为秘书是吃青春饭的,使得相当一部分文秘毕业生不愿从事秘书工作。

(三)文秘教学“多样性”与工作结构“复杂性”的矛盾

我国高职文秘专业培养还是偏向于行政秘书,相关秘书书籍也多以党政秘书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文秘职业能力主要由基础素质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两大部分组成。在高职文秘教学培养计划中,重点开设《基础写作》、《公文写作》、《秘书礼仪》、《演讲与口才》、《秘书思维训练》、《会议管理》、《秘书日常事务管理》、《档案管理》等专业课程,还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基础知识》、《广告学》、《现代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辅助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但也使得教学呈现多样性特点。文秘学生在课堂所学以理论知识为主,同时配合相应实训。但由于文秘专业的实训不像其他工科专业具备非常强的操作性,因此很多学生感觉在实训中不能真实地体验秘书工作,客观上造成学生难以接触真实的秘书工作环境。很多学生在从课堂理论到工作实践环节中不能很好地适应,从而出现职场懈怠,以致不能胜任秘书工作。即文秘教学的“多样性”本是为了学生有效地进入秘书这个职业,但这种“多样性”同时造成秘书工作结构的“复杂性。

三、基于就业指向引导下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建议

在人才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环境下,基于就业的指向引导,对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提出以下三个建议。

(一)课程体系设置的针对性

目前文秘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存在些许问题,表现为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和缺乏科学系统的统一规范。如《秘书日常事务管理》包含《会议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内容,《秘书礼仪中》的“文书礼仪”和《秘书写作》部分内容重复。因此,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需要变革,应该根据现代企业对秘书的需求,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和技能性,全面反映文秘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首先,完善文秘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结构。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秘书学》、《秘书写作》、《会议管理》、《档案管理》、《秘书思维管理》、《秘书礼仪》、《演讲与口才》等。在教学过程中,各专业教师应充分交流,避免重复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秘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实现文秘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文秘学生参加秘书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适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次,加强文秘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除开设《办公自动化》课程外,还应开设《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技术》等课程教授在办公场合经常使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熟练掌握现代企业中的各种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是信息化社会对文秘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之一。再次,重视文秘专业外语课程的学习。文秘专业学生不能仅仅把通过学校规定的英语考试作为目标,而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开设文秘英语听说、文秘英语阅读和文秘英语写作等课程,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熟练地运用外语开展外事活动做准备。

(二)基础实训建设的实效性

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一大特色,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重要方面。相比其他专业,文秘专业的实训建设,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文秘实训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实训场地和设备都比较简陋,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开展实训任务;(2)秘书实训的教学教材相对落后,不能紧跟时代步伐;(3)很多文秘教师本身就缺乏企业秘书工作经验,导致在实训教学过程偏重理论。

针对这三点不足之处,文秘的实训建设应该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性。第一,进一步加强文秘实训场地的建设,改善实训设备,淘汰落后和陈旧设施,重点建设秘书工作室、会议活动室、文书处理室和档案管理室等实训基地。切实结合秘书工作情景进行有效实训,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从秘书管理角度感受秘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文秘实训的教材应紧跟时代步伐,不能一成不变地进行文秘实训教学。第三,培养具有实践技能和实训指导能力的文秘专业教师。文秘专业的教师,大多毕业于中文专业,缺乏一线的企业文秘工作经验。文秘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自身在文秘实训指导中的局限性,自发地学习并弥补自己在实训指导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去相关单位挂职锻炼,也可以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更应该向优秀文秘人才和前辈学习,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训指导水平。

(三)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3年制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大三就开始了顶岗实习工作。在对文秘毕业生顶岗实习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文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度不够,如部分学生仅仅把顶岗实习作为学校毕业要求之一,应付了事;还有部分学生则以追求工资薪水为目的,极具功利性,忽略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岗位的实践积累。这两种情况均违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的初衷,导致社会对文秘人才专业性的认知偏差。

顶岗实习的目的是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和锻炼,从而为学生毕业后真正地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因此,高职文秘专业应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的教育。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安排学校教师进行走访和调查,对他们的实习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也可以在校内安排相应的顶岗实习岗位,学校部门众多,如行政工作、图书馆的书籍档案管理工作等都非常适合文秘学生,这样安排一方面方便了对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总之,顶岗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秘书职业岗位和职业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认知,让他们熟悉秘书业务,提高各方面能力,为他们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提供良好环境和舞台。

社会对文秘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文秘的专业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突破传统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的秘书人才为目标,实现文秘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振华.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内涵及理念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曹高菲.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黄海珍.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基于文秘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1).

第8篇:毕业实践指导书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院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到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因而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系(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长办公室定期部署和听取就业工作情况汇报。注重加强对毕业生和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配备了就业指导专职教师。

在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院设立了直属校行政管理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机构――就业指导中心,专门工作人员8名,专职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这一中心工作,目睹了学院加强毕业生领导工作的实效,亲历了中心积极主动工作所创造的实绩,我深感搞好高职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就业指导中心工作的生命线。

为什么搞好高职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显而易见,办学的目的就是发展教育,学校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读书在于就业。如果一所学校就业前景不好,学生何以进校读书,家长会望门生畏!可见就业不好则连带生源不好,生源不好则学校起步艰难,不能发展。只有把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好,才能抓好学校其它各项工作,才能显现学院生机!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是学院重中之重的工作,是一线战斗力,前头兵。我们的工作是关系到学生的工作前途,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的头等重要的工作,所以搞好高职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是就业指导中心的生命线。

高职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而这一本职工作的重要主面,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方向和实践的调查与方法,其切入点是对毕业生就业心态与实际情况的研究和了解。“不入虎穴, 得虎子”,我们必须按照同志提出的实践论、认识论的观点去了解事物,去研究学生现状与实践效果,才能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指导,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职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使自己通过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除了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重要的就是掌握好一门或几门能为社会服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能够很好地去就业,能胜任社会实际工作的一个岗位或一个方面的工作。高职大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所须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就是按照这一目标去做好工作。我们的工作效果,不但是家长的愿望,学生学习的归宿、也是学校能否发展的必须。

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世界经济危机面前我们的国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天灾面前举国之力同心协力,战而胜之,在人祸面前我们人民民主的铁腕处之有力,加强了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也需要大量的服务型知识型技术人才,我们能适应社会需求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于学校之发展大有潜力大有前途。

承上分析可知,调查了解学生就业心态、总结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我们的专业和社会需求以及国内外的现状以作出我们适时的调整,同时及早地做好在校生的调查了解工作和毕业生的有针对性思想引导工作,积极和主动,与时俱进,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就是我们就业指导中心工作的生命线。

对于在校学生和应届毕业生我们具体做到了以下一些工作: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1.通过走访交流、谈心摸排、归类总结了解以毕业班为重点,了解在校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就业心态、有的放矢地进行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指导其疏理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点和方法论。

2.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我院就业社会反晌及社会需求,用实践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来与毕业生进行沟通,做毕业生的朋友。

3.从实际调研中整理就业生的心态、发展和成果,对在校毕业生起指导思想认识,创新就业效果的作用。

4.思想方法上,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树立信心,去掉悲观情绪。

5.实事求是,根据社会需求,对口的学习理论和技能,适应社会需要。

6.施行与高职毕业生即早沟通的方法和他们交朋友、似亲人,他们愿意交出心底想法,能帮助他们端正心态,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是无价的宝石”、“天生我才必有用”、“莫愁前途无知己”前方肯定有事业上“识君的知音”。收集广泛的社会调查事例来说服。

7.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方向、指导和鼓励学生转变城市就业观念、扎根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就是就业的广阔天地!党的优惠政策也能让有志青年的才华得以发挥。

8.遵循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实践论,引导学生到农村去发展,到村里去当“村官”,从实践做起,从小处做起、从艰苦做起,锻炼意志和才干,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这是毕业生最理想和可行性强的道路。

9.采取其它途径和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多向分流,如:专升本学习、应征入伍投身祖国国防事业及鼓励广大毕业生自主创业等。

由于院党政领导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中心紧紧抓住了毕业生就业这条生命线而致使学校工作成效明显,就业率稳定居高。

第9篇:毕业实践指导书范文

Abstract: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etc. in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thus further improve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in universities, "employment, practice and design" integration mode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aking the graduates of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as object and the contract unit of Hunchun Coal Mining Group Co. as practice base, the integration mode is put into practice.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is obtained, it realizes a win-win result for the enterprise, the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gains great improvement in the student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This resear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meaning and popularization value to practic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universities.

关键词: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人才培养质量

Key words: employment;practice;design;integration mode;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40-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工科教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其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实践教学中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重要环节薄弱,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通过用人单位和高校调研反馈,安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实践及工作适应能力差、实践动手能力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实践性教学,特别是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弱化、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不对接。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借鉴实践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1-3],笔者提出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构建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的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业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以本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对象,进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

1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内涵与实施要点

1.1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内涵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以学生毕业签约为前提,根据学生毕业签约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学生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实习学生即为签约该单位的毕业学生,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因此,该模式将学生就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者合为一体;学生根据签约单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毕业实习紧密结合毕业设计内容进行,在签约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身份进行现场实践,通过现场调查研究、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以及现场工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签约单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做到签约单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有效对接。

1.2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施要点

1.2.1 实习地点的确定 根据学生毕业签约情况,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作为学生实习地点,代表性的签约单位应具备如下三个特点:一是该单位与学校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或校企合作办学基地,二是学生签约该单位人数在3~5人以上,三是该单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实习地点同时具备上述三个特点,才能保证“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顺利实施,才能达到一体化模式的预期效果,因此实习地点的确定至关重要。

1.2.2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确定 每个实习地点由学校选派1~2名教师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校指导教师,同时由签约单位选定1~2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由学校指导教师和现场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根据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情况,学校指导教师由研究方向与学生选题方向一致、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现场指导教师由从事岗位与学生选题方向一致、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1.2.3 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书制订 根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习单位生产实践要求,寻找现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现场选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由学校指导教师负责制订毕业设计指导书,现场指导教师进行补充修订,从而保证“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得以顺利进行。

1.2.4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学校指导教师由于个人、工作等原因一般很难保证一直在现场进行指导,但应保证2~3次到现场进行指导,每次指导时间不少于1周,其他时间可通过电话、腾讯QQ对话工具或邮箱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学校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内容包括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书制订、相关理论知识和工程图纸设计讲授、现场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拟定与设计、工程实践等。现场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除协同完成学校指导教师指导工作外,还进行现场工程设计案例专题讲授、实践知识专题讲授、现场设计方案验证等,全程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1.2.5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成效分析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完成后,应进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施效果评价,为保证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权威,应由签约单位专家组和学校评估专家组共同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签约单位对学生实习及毕业设计质量的反馈意见和学校专家评估的反馈意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根据对学生毕业后半年或一年内的工作表现跟踪调查的结果对其从业能力进行评价,以检验“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成效。

2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的实践

根据构建的“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以本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一体化模式实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签约单位吉林省珲春矿业(集团)公司为实践基地,本校与该单位已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基地,并在该单位进行过较多的科研和实践教学工作,本院安全工程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有6名学生与该单位签约。珲春矿业(集团)公司由八连城、板石、英安和富强四个煤矿组成,年生产能力为10Mt,该单位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为低透气性难抽煤层,其中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矿井通风阻力大,瓦斯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亟待需要解决。通过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联系,本院安全工程专业6名学生在2013年3月到签约单位珲春矿业(集团)公司进行了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

2.1 指导教师和选题的确定 通过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沟通,了解到该公司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在通风、瓦斯方面存在亟待需要解决的现场问题,因此,本院选派通风和瓦斯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秦老师和王老师担任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学校指导教师,两名指导教师在2013年3月与珲春矿业(集团)公司领导进行座谈交流,根据八连城煤矿和板石煤矿通风、瓦斯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方向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和煤层瓦斯抽采设计,其中3名学生分配到八连城煤矿通风科进行八连城煤矿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另外3名学生分配到板石煤矿抽采科进行板石煤矿煤层瓦斯抽采设计,设计内容以解决矿井实际问题为核心。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和具体实践科室,选定八连城煤矿通风科科长和板石煤矿抽采科科长作为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现场指导教师,分别指导3名学生,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身份围绕现场实际问题边实习边设计,实现实习、设计一体化。

2.2 现场指导方式 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工作安排,在2013年3月和4月进行了现场专项指导,指导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图纸设计和煤矿井下现场实际问题研究,其他时间通过电话、腾讯QQ软件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现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内容,通过通风瓦斯管理实践专题讲座、现场工程设计方案专题讲座和井下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指导,结合现场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设计中所遇到的难题,并结合实际进行方案验证,保证设计方案实用、有效。

3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 “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研究,通过科学、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学生在现场结合毕业实习进行毕业设计,设计时间更长,在双导师指导下,对设计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更全面、充分,设计内容来源实际,做到真题真做,实用价值较高,因此毕业设计质量得到较大提高;6名实践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由珲春矿业(集团)公司通风部组织相关专家对其设计内容进行了评定,在考虑现场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日常工作表现评价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定,6名学生毕业设计均达到了一体化模式实践的目的,设计内容实用、完整,满足现场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的设计得到了集团公司有关领导的较高评价;同时,在本校2013届本科毕业设计评估中,校评估专家组对本院毕业设计尤其是6名实践学生毕业设计给予较高评价,设计质量较高。

3.2 既有效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又提高了毕业实习效果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合为一体,有效解决了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问题,该模式实行双导师教学指导,毕业实习时间较长,现场实践机会较多,较传统毕业实习相比,实习效果更好。

3.3 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学生到煤矿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更多的时间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现场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从签约单位和学校评估专家组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反馈意见中可以看出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3.4 学生从业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学生提前到岗熟悉企业基本情况和实际工作情况等,学生岗位技能得到锻炼,根据对6名学生毕业后近半年的工作表现跟踪调查,其工作表现较突出,从业能力较强,从业适应能力和岗位技能普遍比其他毕业生掌握得更快、更熟练。

3.5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加强了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企两大教育资源,开展校企协同办学,实现了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3.6 既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又实现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现场实际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学毕业生提前到岗锻炼,更早适应工作岗位,具备从事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技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实习+设计”一体化模式应用效果较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该研究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起祥,李祖欣.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