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案例教学的价值精选(九篇)

案例教学的价值

第1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56-02

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把现代教育思想划分为人文教育思想、科学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以及创新教育思想等,现代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所形成的主要观点已经被人们达成共识,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教育形式多种多样,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所以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地里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之一。其可以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

1促进学生更充分发展

1.1案例的开发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地理原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有非常强的结构联系,因此,其相同结构的内容非常少。但是,高中学生理解最为困难的还是许多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以及地理过程之间的联系有区别,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比较抽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使这些抽象的地理原理、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直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从客观上引入实际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1.2案例的开发使静态的地理知识过程化,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拥有广泛的自由度、增加展示自己的机会,可通过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相对于地理教学案例而言,一般提供了详细的地理理事实情景和基本材料,学生需要制定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举一反三、迁移模拟、引申扩展、类比评价等,努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独特见解,学生可展现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具体措施,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可通过进行分析、总结、抽象、概括教学案例中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想,并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进而提高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1.3案例的开发使外部的地理知识内在化,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案例教学是“做”中学,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是内化了的地理知识,是使人懂得、能掌握的知识,是有着知识的具体性,而不再是让人难懂的,用语言过度凝练化的难懂文字,它能很快的被运用到实际中去,去解决处理适用于与它相适应的问题。经过很多次实践后,学生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而不是所谓的空想主义,因此它有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的。

1.4案例开发使雷同的地理知识模式化,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观念:在高中必须学习的地理中,区域开发和国土整治属于区域地理知识体系。大小一样的区域地理在其构造上有很多的类似点。假如将这些区域地理知识一条一条的按照一定的条件讲解,那么必定使很多知识出现冗长复杂,就会使这些知识在学生的思想中产生混淆,超过一定的度,就使得学生对地理产生厌烦感,从而降低了学习的主动性。从上面提到的形势中,可以看出,将与地理有关的知识储备归纳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了。

1.5案例开发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实用化,提高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兴趣:各个地方地理实效性与人们的社会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当下的活动与将来的发展都与地理案例分不开的。地理案例可以一些抽象,生辟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平易化,让学生很易于接受 ,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能用理性的思维方式理解和关注身边的生活和社会,把书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达到经世致用的原则 ,这就是这个案例的功效。

2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1参与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有利于地理教师专业精神的发展:地理教师的专业精神可以理解为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度和深度。具体来说,指的是从事地理教授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中表现出的勤恳敬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热情开朗,积极进取等的精神。从下表可以看出,教师参与案例开发的过程中,从“不愿合作、不愿意参与”到“私下合作、小范围参与”再到“主动积极的投入”,专业精神得到极大的发展。

2.2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教师的知识储备体系被有些学者分为一下三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三方面知识协调均衡增长,是地理案例开发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感知到某些因素与指定的案例教学相关,才会将有关的信息作为案例素材收集起来。从“选择素材”、“编写案例”再到“调整案例”的分析过程所需要的理论支撑就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2.3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1)规划与设计能力:“地理案例开发结构模式图”可以看出,案例素材来源渠道广,教师并不是随意地确定主题和课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学校特色、社区优势来选择。另外,教师确定主题和课题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力结构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等因素。

(2)组织与协调能力:地理案例开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要素。通过很多实践证明,组织与协调能力的高低对一个来说是很重要的。主要是指校内外的人际关系,校内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3)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时候给学生讲授的知识是很深奥与复杂的,所以在讲授之前,作为教师,必须得有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与处理二者是统一的,必不可少的。收集是处理的基础与条件,处理是收集的结果与量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要有收集信息的能力,具体是:调查、搜查,考察、文献检索等方法。处理信息的方法是:类比、归纳,总结,综合,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等的方法。:

(4)筛选与鉴别能力:案例资源的内容是多彩的、繁复的,具有交流性与研讨性。然而那些案例资源被赋予价值意义呢?首先,教师应具备确定某种案例资源是否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的能力:第二,案例资源要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相符,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匹配。第三,案例资源要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相符合。

第2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案例教学

前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教育教学应用的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学的目的应从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到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具体操作技能的培养,应用案例教学就是有效的方式。应用案例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重大进步,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市场营销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引入课堂,给学生们自己思考和分析的空间,让学生们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体会到传统课堂上不具备的真实感受,并通过亲身实践,直观地了解知识的构成,无形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把理论与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之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将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符合当前课程改制的基本要求,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一、应用案例教学的目的

1、提供实践平台

做好市场营销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盈利的基本保证,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特点,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进行市场营销的教学时,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一个进行实践操作的平台,而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实践平台,提高教学的综合性。

2、培养灵活应变能力

市场营销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很多因素,其能够使用的设计方案也多种多样,在根据市场变化制定营销策略时不可能兼顾所有方面,必须分清主次,通过市场的应用检验适应性,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的内容本身的灵活性、多变性。应用案例教学就是很好的满足了这些要求,通过实践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仿真的工作环境,结合了实际操作中的多方面因素,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来根据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自行设计市场营销方案,提高应对能力,了解到市场营销的策略不是死板的模式套用,而需要经过科学的分析,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变革,通过分析和研究制定科学的方案,最终满足市场的需要。

3、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目前市场营销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是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和积累而形成的,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因此,理论的教学必不可少,那么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就需要通过一套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理论的教学上更进一步,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推动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应用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营销案例多种多样,密切地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案例教学中不难找到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经典的素材。除此之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置身于一个仿真的实验环境中,并且站在特定的角度对商业环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作出判断,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营销技巧,理解学习中的关键点,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决策以及应用能力。

(二)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改变了一往的教学模式,以引导代替灌输,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提出属于自己的营销方案,这种方式能够将课堂的功能和教学的意义进一步延伸,大幅度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本身的特点,在学习中没有统一答案的束缚。根据案例的不同特点,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自主的思考和把握不同案例之间的相同点,总结经验提高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们理解市场营销的特点,掌握学习规律,把握学习重点,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三、对高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目前教学实际情况的要求,可以对教师进行专项能力的培训。案例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案例选取和分析能力,保证案例典型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综合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握教学的进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以及拓展的空间的同时,又要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正确思考方向,为学生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根据教学特点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营销市场环境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案例教学中,为了能够提高适应性,应选择能够反映我国特色的案例,其中包括我国企业的文化、运行机制和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因此,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之前应首先做好案例的选择和准备,从我国市场活动中选择典型的案例非常重要。应根据高职院校教学应用性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综合水平,把握案例教学的切入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发散性思维。案例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案例的选择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当前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其次,选择时应注意将浅显易懂与内涵深刻的案例搭配结合,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上由浅到深逐步递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最后,选择案例时应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让学生们对案例充满新鲜感与探求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同时在案例中又全面地包含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全面地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建立学生实习基地

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时主要是围绕着案例进行思考与讨论,如果对案例的研究仅停留在想与说的层面上,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提升市场营销的专业技能水平,必须建立配套的实践训练基地,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操作。学校应大力支持实践训练基地的建设,为市场营销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的方法也应随之改进,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值得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提高高职市场营销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能够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全面地提升应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随着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市场营销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应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文颂,郑艳红.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6).

第3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价值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员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采取典型的战(事)例来组织学员学习、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充分肯定和发挥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员围绕学员做教学引导和发挥学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充分发挥出学员最大的学习潜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门融政治、经济、军事、人文、历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传统以教员为主的理论讲授方式,把学员看作是知识的被动接受方,难以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大力提倡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军事理论与具体实践运用结合起来,使学员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的分析和研讨,从案例情景中提炼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思维模式,提升自身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 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军事理论课程是打牢学员军事理论素养和指挥素质的基础课程。理论的学习不能仅仅从“理论”到“理论”,而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是以经典战例或当前国内外热点事件为载体,搭建起军事理论知识点与军事实践的桥梁,起到了很好的纽带作用。如,学习《孙子兵法》中“慎战”观点时,对“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孙子兵法・火攻篇》”的理解,可以将三国时期的经典战例――夷陵之战(刘备一发怒为二弟关羽报仇,执意发兵攻打吴国,被东吴都督陆逊“火烧连营”,致使蜀国元气大伤)编成案例。假定学员为吴、蜀双方的指挥员,如何分析当前敌我形势?如何作出合理的决策?尤其对蜀国指挥员刘备所犯的错误,怎么看待?如何避免?通过设置诸如上面的问题,引导学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突出针对指挥员“冲冠一怒”的不理智和莽撞行动进行讨论,加深对合格指挥员性格特性的理解。可见,通过案例教学,学员不是简单地对理论进行字面上的解读,而是要结合案例来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即在理论指导下对实践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又在实践问题的剖析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深度理解。

2 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性,有助于发挥学员的积极主动性

传统以教员为主的理论讲授方式中,教员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往往呈现的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即以教员为主进行理论讲解和分析,学员被动地听课、做笔记和回答问题。这种学员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方式,常常会抑制学员的主体性,不愿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案例教学法,则打破了这种主体客体关系,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员的被动地位,充分体现出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员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员更愿意主动地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参与讨论[1]。为此,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教员而言,要落实好各项准备工作。如课程标准和学员情况的熟悉、教学案例的编写和呈现手段、课堂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步骤、案例教学过程中环节的转换等等。尤其是在分析、讨论和交流总结中,教T要尊重学员的发言权利,让学员畅所欲言,不要主观肯定或否定学员的观点,而是要鼓励学员大胆设想、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营造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二是,对学员而言,要做好案例素材的阅读、研讨问题的思考等准备工作。案例教学开展前,教员要提前将案例素材发放给学员,学员则利用课前时间采取自我阅读、分组研读等方式,充分理解和掌握案例素材的前因后果,这样,学员才能在分析和讨论环节变得积极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升教学效果。

3 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增强学员的团队协作意识

学员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会学习、会思考、会做题等基本层次的能力上,而还应突出强调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密切的协作,形成的团队整体能力将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军事理论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在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营造出了开放的、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氛围。针对案例中的各种分析和研讨问题,学员更愿意开动脑筋主动想问题。在小组长的合理安排下,更愿意发挥自身特长,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学员展开协作,共同研究、讨论,形成本小组的发言结论。在全班讨论环节,通过听取不同小组的发言,可进一步启发学员的思考。尤其是针对一些重要或较难的知识点时,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往往难以让学员充分思考和讨论。而案例教学提供的良好氛围,使学员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员更容易进入讨论角色,对案例安排的各种问题,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协作配合将会更加轻松、自然,对理论知识点的剖析也会更加精辟、透彻,在案例教学全过程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既提高了学员的表达、沟通能力,又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第4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过程作出评价,确定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并布置案例习作,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搜集资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2教学方法的实施

    (1)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按照教学计划,对每个章节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对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全面了解,以教师讲解为主。

    (2)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由学生主导课堂,教师只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

    (3)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可先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报告本组分析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获得正确结果的成就感,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今后的学习,还可以布置案例习题,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和牢固。

    3案例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意义

    3.1提高教师专业学术水平

    提高教师专业学术水平是临床药学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迅速、准确获取临床药学教学资源,并在教学实践中将临床药学的最新进展、研究方向及时传授给学生。例如教师在教授“新药临床研究与设计”和“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这两章时,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可通过网络,把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最新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政府的一些指导原则以及国外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介绍给学生。

    3.2增强临床药学教学的活力

    多种教学法的结合改变了过去临床药学教学的僵硬死板,使之变得生动形象,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

    3.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集体活动,需要互相协作和配合。与人沟通集思广益,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是临床药师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4注意问题

    (1)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药学科研基础,还应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熟悉药事法规与知识产权策略。应加强医药学相关服务技能,加强医药信息的收集整理、网络信息交换、数据库检索、信息统计分析、市场预测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综合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综合素质教育,提高药学人才质量,是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

    (2)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从容应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

    (3)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避免偏离教学大纲和教材,要将案例教学变成理论知识深化的一种主要手段。

    (4)选择典型、恰当的案例,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正确引导,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5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案例课主讲教员的教学准备关系极大。而在案例课教学准备的一系列工作中,合理运用案例教材,成为至关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对于案例教材信息及其价值的取舍与应用的设计,不仅关系到教员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能否全面贯彻先进教学理念,科学规划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充分挖掘案例教材的学习研究价值,恰当选用有效的授课方法,而且可能影响学员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制约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研究和把握案例教材运用的导向,就成为具有理论性和操作性意义的课题。

然而,对于一本选定的案例教材,从主讲教员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准备和实施过程中,“用什么”和“怎么用”,是两个相互关联、不可回避又彰显个性的问题。实践表明,大多数案例课主讲教员并不缺乏备好讲好案例课的激情,但是对于案例教材的运用器识决定了他们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进而使得案例课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即使那些曾经在某一节案例课表现优异、受到好评的教员,试图原版复制以求再现辉煌而终难如愿,也就不足为怪了。综合研究分析案例课教学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不难发现,“牵牛要牵牛鼻子”,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案例教材,才能事半功倍。对此,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在案例教材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导向:

一、价值导向

案例教材的运用必须有助于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即明确所运用的案例教材旨在帮助学生确立什么观念,认识和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联系和运用哪些理论等等,都必须在运用前就确定好。案例教材要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必须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真实性。运用的案例教材必须符合当前教学、训练、生活的客观实际,其中的案例应该是行业领域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在生活中能够找到其原型,绝不允许虚构和臆造,真实性是价值导向的基础,失去了真实性一切都无从谈起,那样的案例教材也会失去教学运用价值。二是丰富性。一套好的案例教材应该既有描述型案例,也有问题型和借鉴型案例;既有专题性案例,也有综合性案例;既有正面价值的引导,也会受到负面价值的冲击;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员深入地对其中蕴含价值的思考,思想上才会受到触动。

二、认知导向

案例教材的运用必须有助于学员提高认知水平。学员的认知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到实质、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在案例教材运用中也需要把握好这个特点。一是渐进性。运用的教材在案例的编排上要合理,章节上应该是递进的关系,设置的问题也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符合认知规律。案例过程性信息跳跃太大会造成学员思维的断续,不利于学员的掌握。二是启发性。运用的案例教材必须包含可供思考的问题,案例中蕴含的问题不在多,而在于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引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同时,运用的案例不应该是就事论事,其本身也应该对学员的工作和生活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三、情感导向

案例教材的运用必须有助于引起学员的情感共鸣。评价案例教材的好坏,除了视其是否做到“以例传意”外,还要看它是否能够“以情感人”。唐代诗人自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做到以情动人,案例教材运用必须做到:一是针对性。利用案例教材进行教学时,必须了解学员内心深处在想什么,想听什么,需要什么,这样运用的案例教材才能更好地得到大家的认同。运用针对性强的案例教材,往往能够调动学员的情绪,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生动性。可以说,任何一种真实的情感都能打动人心,所不同的是,感动的程度因其生动性而存在差异。因此,在案例教材的运用中,要借助其中包含的情感彻底地感人、引人人胜,还要力求做到情感的生动、细腻和具体。因为,只有具体的东西才能使广大学员易于感受和体验,从而引起欣赏者的心理共鸣。

第6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建筑工程;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建筑工程经济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重要环节,是阐明工程技术和经济效果间关系的专业课程。当完成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建筑工程由部分到整体,由内到外的全方位认识,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熟悉工程技术方案优选的基本过程,初步具备将工程经济相关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建筑工程实践的能力。建筑工程经济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灌输相应教学内容的讲授方式,即所谓填鸭式教学,课程结束后,学生头脑中只有简单记忆的经济学公式和概念,并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做到学以致用。针对这一情况,许多教师都探索在教学改革,寻找教学相得益彰的讲授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历,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中来。

2建筑工程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建筑工程经济教学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与实践环节相对独立导致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和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建筑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本文仅就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

3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波士顿法学院[1],根据实际案例,在实践中学习“代替”理论讲解。该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鼓励学生为案例中介绍的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分析其可行性并解释证明原因。这只有在学生搜寻更多对于他自身来说的新信息并且利用现有资料获取信息的情况下,才会成功。学生必须全面考虑这些信息,并跟案例紧密联系起来。利用案例研究进行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认识到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二是最后要检测,哪些重要的关系尤为突出,可以从个案的罕见的步骤和关系出发可以推断出哪些普遍的现象。

案例教学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研讨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激励者的角色,经过学生们积极参与和讨论,可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案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基本性原则。应包含课程的基本知识,便于学生从中获取基本概念、规律和了解课程的结构。其次是基础性原则。内容需符合学生的心智水平,接近其经历、经验和掌握范围。然后是范例性原则。案例应是经过精选的、示范性作用。最后是可操作性原作。设计的案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案例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基于如上这些原则,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需准备与所讲授知识点关联性较强的素材,并在课堂上逐步向学生讲解分析,在其了解全部知识点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加强和巩固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保持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引导其分析和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

4.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价值工程作为一种工程技术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以其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建筑工程经济课程的重要章节,并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价值工程已发展成为一问比较完善的管理技术,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工作实施程序。

4.1案例教学步骤

首先是基础知识讲授。此为准备阶段,需要安排学生预习和了解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相关概念,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等基本内容。

其次是案例展示,此阶段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相关工程项目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介绍项目的项目概况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然后是案例分析,结合该案例讲授本节课程的基本要点,通过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步骤,在适当教学提示下引导学生进行项目方案评价。

价值工程分析是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通常是围绕以下七个合乎逻辑程序的问题展开的:(1)这是什么? (2)这是干什么用的?(3)它的成本多少?(4)它的价值多少?(5)有其他方法能实现这个功能吗?(6)新的方案成本多少?功能如何?(7)新的方案能满足要求吗? 按顺序回答和解决这七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和步骤。即:选定对象,收集情报资料,进行功能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分析和评价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活动成果。

选择好研究对象后,进行功能分析,随后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由小组成员自行分工,模拟制作调查问卷,对各项功能权重进行问卷调查来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对案例的功能进行定义、整理和评价分析,选用相关计算各项功能权数并列出相应的分析表格。通过计算成本系数和功能评价系数,最终计算出价值系数,其中价值系数高者为优。

最后是案例总结,完成案例分析环节后,各小组将研讨成果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汇报,并进行课堂讨论。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等,最后让学生继续改进和完善案例价值工程评价报告。通过上述过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其综合能力。

4.2 案例设计实例

此处,以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幢综合楼项目为例,设定该项目征集了A、B和C三个设计方案,应用价值工程确定优选方案。各设计方案对比项目如下:

A方案:结构方案为大柱网框架轻墙结构体系,采用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板,墙体材料采用多孔砖和移动式可拆装分隔墙,窗户采用中空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93%,单方造价为1438元/m2;

B方案:结构方案同A方案,墙体采用内浇筑外砌筑,窗户采用单玻璃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87%,单方造价为1108元/m2;

C方案:结构方案采用砖混结构体系,采用多孔预应力板,墙体材料采用蒸压灰砂砖,窗户采用双玻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79%,单方造价为1082元/m2。

首先由学生集中讨论,给方案中各主要因素设定权重,并对方案中的选型进行评分。其中一种方案各功能的权重及方案的功能得分见表1。

表1 方案功能分值

其次,根据既定功能分值,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成本指数和价值指数,如表2~4所示。

表2功能指数计算表

表3成本指数计算表

表4价值指数计算表

经过如上分析,可知,在该设定功能评价体系下,最优方案是B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评价体系设定,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学习积极性,并通过相关计算步骤,熟悉、了解和掌握价值工程分析技能和技巧。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5结论

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来进行学习,通过案例设计来实施教学过程,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适当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获得了学生的肯定。案例教学法是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艳,《工程经济学》教学方法初探[J], 潍坊学院学报, 2012,12(4):116-118;

[2] 王海英, 浅谈如何做好《建筑经济》课程的教学[J],中国西部科技, 2011,10(29):73-74;

[3] 赵超 姜长茂, 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践改革初探,科技信息, 2013,17:14

第7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 政治课堂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特点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以教师预备的案例为线索,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学生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相互协作,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高度的实践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自于社会情境,学生需要融入其中去体味和感悟。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接触到丰富的社会实践问题,并且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展开分析,寻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案。

2.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的问题做出判断、推理和论证,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3.鲜明的针对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案例教学不单纯是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注重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的教学,这一探究过程正是针对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正是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充分的自主性。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真正成为案例研讨的主体。学生在教学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获取相关信息,充分体验角色,并设身处地的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高中政治新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采用案例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特别凸显了以下教学理念:

在课程功能上,由旧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向新课程注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转变,比如,新《课标》增加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课程结构上,建构以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体系。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在课后练习中设置了许多探究性学习的课题。

在课程的内容上,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课程评价上,新课程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注重多元化,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平时案例讨论等平时课堂表现计入最终成绩。

与此相适应,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认识、分析、评价,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碰撞,在教师的引导下纠正了偏颇,提高了认识,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在探究、交流、合作中提高了能力。可见,采用案例教学正是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和体现。

2.采用案例教学是改变传统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弊端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

首先,传统的高中政治课以“教材”为中心。传统政治课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学,忽视了直接经验的作用,使直接经验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从而使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的学习就等同于读书。由于这种教学与学生的周边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很难产生共鸣。在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这是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

其次,传统的高中政治课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师与学生即教与学这一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关系上,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忽略了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同时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单一,疏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忽视对学生政治课兴趣的培养,抑制或排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颁布试行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新课程遵循“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理念,在教材编写上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发生问题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活化知识,加强实践环节同时设置探究活动,提供多元评价形式。因此,以新课程的新理念作为支撑的课堂教学,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中采用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3.采用案例教学是推进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中政治新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1)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通过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思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特定的情境出发,在掌握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各种案例独立地做山判断和决策,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8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应用法学;案例教学;运用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以法律案例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讨论、分析和归纳案例问题,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技能和培育法律精神的教学模式。法学案例教学是以法律案例为中心,通过案例将教学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以问题为导向,以讨论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培养法律技能为主要目标。法学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有着重大区别。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单打独奏,“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未有效发挥,教学效果较为低下。法学案例教学则能通过教师精选案例,并以案例为焦点,能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并且有效培养学生法律应用技能。

一、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法教学中的价值意蕴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法教学中的基础理论应用法学是相对于理论法学而言,应用法学与民事、刑事、行政等司法实务密切相连。相对理论法学而言,应用法学纯理论性的知识较少,法学实践性强,但也有基于具体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往往表现为相对抽象的理论观点或学说。具体来说,应用法学的理论基础表现为其基本原则、法律关系、法律构成等,这些基础理论在学生学习中往往难以理解。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典型案例能给学生以在场感,“案例教学最浅近的使命是增强抽象理论和规范的现实感。”[1]学生基于对案例中人物的命运观照主动探索案情真相,追寻案件的公平与正义。学生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后,必然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加强对应用法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基于对应用法学案例教学的兴趣,对于那些经过自己钻研还难以理解的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往往就会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从而获得理解和掌握。因此,案例教学法在加强应用法教学中对其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体悟法律制度的实践价值应用法无论是刑法、民法还是行政法等都是由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所构成,如民法中的继承制度、婚姻制度、担保制度等等。而具体法律制度是“纸上之法”“纸上得来终归浅”,在校学生不可能“躬行”实践案例,从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则能起到逼近实践真实的作用,让学生体悟到相关法律制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其直观性让学生对法律制度的价值体悟得更具体、更真切,更能入心入脑,“学生就能强烈感受到具体法律规范的鲜活的生命力,理解具体法律制度的实践价值,从而获得关于具体法律制度的微观而又生动的理解。”[2]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法律基本技能法律基本技能是法律人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能力。它主要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探索法律事实能力和法律表达能力等。法律思维能力既包括法律人对法律概念和法律命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也包括法律推理能力;探索法律事实能力是法律人在调查分析基础上,还原案件真相的能力;法律表达能力是法律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充分运用法理去阐述法律观点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以一个个真实案例为载体,以案例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对案例问题的深入分析思考,探讨案例问题答案。只要案例问题设计得当,分析解决案例问题过程就是整体解决案例的过程。在课前,学生探索案例过程中,必然要运用所学的法学知识,综合自己对案件事实的认知,通过分析、综合、讨论等方法不断解决案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就得到提高潜移默化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针对案例问题,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观点不断交锋,教师的归纳总结,不断修正学生的认识错误或补充学生思维缺失。这样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探索能力和法律表达能力都能得到综合提升。“案例教学法独特的优势在于其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有效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3]

二、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法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案例教学地位认识不够,举例教学现象严重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大多师生对案例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一方面就教师而言,大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在讲台上宣读论文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虽然能有效系统地讲解学科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最大的缺点是学生接受效果教师难以把握,师生实质性互动难以展开。另一方面,就学生而言,教师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激发起来。有些学生对法学知识点往往止于机械地背诵。不通过主动性探索的知识,学生学习上往往难以入心入骨,理解不深。在此情形下,学生法律技能培养往往无从谈起。不仅如此,很多学校试图将法学案例教学运用到法学教学实践,把应用法学作为案例教学的重点课程,很多教师将案例教学理解为举例教学。为了说明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通过举一个案例加以阐释说明。这种举例式的教学模式,缺乏对整个教学内容核心内容把握,缺乏精选案例,缺乏案例教学程式的系统设计。比较机械地照本宣科,对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点虽有一定作用,但相对于培育学生法律专业技能效果极为有限。

(二)案例典型性缺失,教学案例争议性欠缺由于应用法学相对于理论法学而言实践性比较强,在法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较为普遍。然而现实中,很多教师寻找的应用法学教学案例存在案例缺乏典型性、案例争议性不够的问题。案例典型性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关键。它要求案例新型、内涵充实,应用法案例不能过于简单,案例争议性应该较大,这样就能为学生讨论案情留下较大空间。而实际上有些教师选择的案例典型性不够、案例争议性缺失,案例讨论空间也不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典型性缺失必然使得案例教学走过场现象严重。由于案例内容过于浅显,案情缺乏深入的探讨性,学生思维能力、探索案情能力等都无法施展,谈不上有效地培养学生法律应用技能。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有限,师生互动性缺失一直以来,很多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大习惯案例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模式。不少学生对于教师安排的课前熟悉案例案情,查找相关法条法规、讨论案情问题等表现将比较消极。对于教师布置的案例教学任务没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教师针对案情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不够深入,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课堂沉闷现象。师生互动性不够,教师启发性、引导性教学不够,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实践中的案例教学和理想中的案例教学还存在很大距离,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法律技能和法律素养。

三、应用法学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精选案例,选择典型教学案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技能,精选典型案例是关键,“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4]。典型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入探索案件的积极性。那么,典型案例的的典型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呢?其一,案例的真实性。现实中活生生真实发生的案例,能给学生以“生活贴近感”,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案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成功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一名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5]其二,案件的涵盖性。所选案例应是与所教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案例,最好能全部或最大限度涵盖所教学的知识点。其三,案件的复杂性。典型案例不能过于简单,而且应该相对复杂,最好是“一波三折”的案例。这样具有“悬念”案例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案情的兴趣,在教师引导下逐层深入探索案情。其四,案情的争议性。如果案件在关键问题上具有争议性,能引申出不同观点和认识的话,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堂上,学生不同的观点激烈碰撞,更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全面性思维,培养学生思考案情的深度和广度。

(二)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探寻思考案例问题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法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案例的问题。一方面在案例课堂教学前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所涉及的问题不仅应抓住案件的焦点问题,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应能抓住案件的要害,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递性,能由浅入深地深入案件里层。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问,提出案件中有价值的问题。学问学问,学生要善于质疑设问,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有时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制造矛盾”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以问题为中心以提问—讨论-设问-解决为问题解决模式,最终解决案例的所有问题。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模式必然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和传统的以“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效益显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三)精心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讨论热情课堂案例教学中,讨论能激发学生求新求奇的志趣,激发学生自由探索的意志,故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6]法学案例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讨论的价值。教师在课前针对案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求学生查资料,找答案的基础,对那些有争议的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由于寝室具有较强聚住性,分组可以寝室为单位,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表讨论意见,并且每个案例小组轮流发表讨论意见。在关键问题或焦点问题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并应善于把控讨论氛围和节奏,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深入地讨论案情。深入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案情,引导学生主动而积极思维,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

第9篇:案例教学的价值范文

案例教学 经验 问题 出路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案例教学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最先运用案例进行教育教学,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和实施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继而受到美国各界重视和支持,之后逐步推广到其他领域。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事例教学、范例教学和图例教学都为某种教学目的而服务,但案例与举例、事例、范例和图例有着根本区别。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必须具备五个关键因素,分别是来源、收集整理过程、内容、课堂测试和时效性[1],而其他则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严格要求和规定,且案例教学中所选的案例具有典型性、情境性、问题性、实践性和启发性,它是对真实事件的一种描述,来源于真实生活所遭遇的实际问题或具有争议的某个事件,案例选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载体、教学方式、沟通渠道和师生地位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2],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探讨和求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主动地位,教师处于启发、引导和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从属地位。它具有明确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综合性、深刻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和结果多元性[2]等特点;它是讨论对话取向而非灌输“独白”取向的,是集体合作取向而非个体“单干”取向,是批判反思取向而非结论教条取向[3];它有迁移假设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探究教学理论、教学交往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理论基础[4]。总之,案例教学是以教师整理和筛选的案例为载体,以案例中呈现出的真实问题为内容,通过不同方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辩驳等,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案例教学。三十多年来,案例教学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经验是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基础。理论上,教学中的经验与交际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对经验的肤浅理解和能力的片面追求致使案例教学发展受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践中,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须满足一定的实施条件,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要想更好地利用案例教学,就必须对这些理论困惑与实际问题进行反思,探索其未来出路。

二、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案例的编写与选择问题

对案例的误解和对经验的肤浅理解是造成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各种乱象的根源。有教师认为案例就是事例,将案例教学与事例教学等同;有教师以为案例就是讲故事,把案例当作调节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眼球的一种工具;还有教师不对案例中反映的问题和教学目的进行分析,没有对案例进行整理与编定,拿来就用,随意性较强。这些对案例的认识与理解使案例教学遭遇阻碍。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的编写与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案例编写的质量和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目的与效果,实践中案例的编写与选择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案例编写不够周全

实施案例教学必须对收集的案例进行整理和重新编定,但是在对案例进行编定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案例的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首先,案例的描述蕴含个人观点和价值取向,主观成分较多,容易给学生思考造成错误的导向。其次,案例对问题的归纳不够清晰,问题表述不够简洁,容易使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文字阅读中而难以理出问题头绪。最后,案例中事件发生时间较久远,事件发生的现实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容易影响问题讨论的积极性。

(2)选择不够适恰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案例的选择较为随意,对案例的适切性缺少周密的考虑。首先,所选案例脱离学生能力水平,学生对案例中问题的思考与讨论较难持续而深入地进行,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其次,忽视教学目的的要求或教学目的不够明确,所选案例对实现教学目的的作用不大,有为案例教学而进行案例教学的嫌疑。最后,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案例中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案例类型不够丰富

经验来源于生活,案例是生活的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然而忽视生活经验在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案例中经验的肤浅理解成为案例教学出现各种问题的根源,且案例准备不太充分,存在案例类型不够丰富,没有看到生活经验连续性和统一性,未形成完整备用的案例教学库等问题。

2.案例教学本身的问题

案例教学于上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入我国,之所以能够风靡教育界就在于它独特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虽存在较多优点,但并不是万能的,它对师生自身素质和授课内容提出了较高要求[7],其本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1)学科知识传授的削弱

案例教学是能力培养取向而非知识传授取向,以案例中呈现的实际问题为探讨对象,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鼓励全员参与,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削弱甚至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2)理论基础驳杂的困惑

从迁移理论到后现代主义理论,案例教W的理论基础众多且驳杂,甚至有些相互冲突,每一种理论表明着案例教学的一个方向,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操作并不相同,是厚此薄彼还是面面俱到,这会给教师使用案例教学带来许多困惑,甚至感到无所适从。

(3)教学适用条件的限制

案例教学具有特殊的适用范围和要求,须满足一定的适用条件,它的选用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来确定。并非所有课程都可使用案例教学,随着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改变,教学方法亦应做相应改变。

3.案例教学运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开放式、互动式和合作式特征的案例教学,不可避免地使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威胁,教学控制和课堂管理无疑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与思考、分析与讨论又对学生自身知识与能力提出要求。总之,教师与学生的现有能力都有可能不符合案例教学的要求,使案例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或某些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1)案例呈现方式较为单一

教师没有根据案例内容自身的特点对呈现方式进行筛选,对案例的呈现局限于文字,方式较为单一,且对案例的讲解和描述不太细致,不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把握,从而对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造成影响。

(2)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

从案例的准备与呈现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再到案例的总结与评价,这本身就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过程。首先,教师缺乏从系统论视角看待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用机械思维将它们割裂开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缺少预测和相关准备,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难以对教学进行掌控、引导和过渡,导致课堂秩序的紊乱。其次,讨论方式局限在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没有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模拟环节,学生对于案例中的矛盾冲突及问题体验不深,影响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不够扎实

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对参与并推动整个案例教学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缺乏和理论储备不足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顺利推进。其次,学生原有能力基础、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影响对案例中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从而致使教学难以继续。最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能力也对案例教学有序而有效地开展产生重要影响。

4.案例教学评价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的,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是检验案例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然而,教学实践中能力培养往往被视为案例教学的一种恒定不变的结果,对能力测定与评价却难有统一的标准,这种评价导向使得案例教学难有较大突破,从而限制了案例教学的应用、推广及发展。

(1)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发展性评价

确定案例教学效果的优劣,对学生能力直接进行评定,就是终结性评价;评判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对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相关环节中表现的鉴定是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目的及对那种确定性结果的崇拜,一定程度上导致过分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发展性评价。

(2)重视分析评价而忽视综合评价

在案例教学评价过程中,侧重于使用量表测定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评价,却忽视能力背后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综合评价,且解决问题能力本身是在某个具体情境下,依靠的是综合素质,而不是单方面素质。此外,还存在重视学生评价而忽视教师评价[6]、缺少对学生和教师综合评价的问题,显然,案例教学评价滞后于案例教学现有发展水平。

三、案例教学的出路

杜威说,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7]。案例教学就是联通杜威所说的这两方面接触点和相互关系的一种绝佳方式。一方面,案例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或某个问题情境;另一方面,用文字对问题事件进行描述,对真实发生的问题事件搜集和整理,形成具有教学意义的案例,这就是一种学校教材,案例教学正是沟通学校教材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1.案例教学出路的逻辑起点:经验内涵的深刻把握

杜威在批判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对经验进行创造性改造,赋予了经验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力求克服传统哲学中身与心、经验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等二元对立思维,建构起经验与教育相互融合的一套经验哲学体系。所以深刻把握杜威经验的内涵是理解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的一把钥匙。

杜威对传统经验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拓宽了经验的外延,强调了经验中人的主动性[8]。经验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概念,他非常注重经验的作用和价值,他认为一盎司经验之所以胜过一吨理论,只是因为在经验中,任何理论才具有充满活动和可以证实的意义[7]。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和我们所享的快乐或所受的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前后后的联结。在这种情况下,行动变成尝试;变成一次寻找世界真相的经验;而承受的结果就变成教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结。经验本来就是一种主动而又被动的事情,它本来就不是认识的事情,而估量一个经验的价值标准在于能否认识经验所引起的种种关系或连续性。当经验已经是积累性经验或者有点价值、有点意义时,也只有在这个程度上,经验才含有认识的作用[7]。一切真正的教育都从经验中产生,但并非所有经验都具有价值,判断具有教育价值的经验取决于两个原则:一是经验的连续性原则,即每种经验都是一种动力,判断一种经验的价值要依据它推动的方向和结果,只有按照特殊性的方面,使连续性的经验有助于个体正常生长时,这种经验才具有教育价值。二是经验的交互作用,即任何经验都是客观条件与内在条件的相互作用,即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9]。可见,杜威经验具有两个特性[10]:第一,统一性,即认识与行为、价值与事实、主体与客体、人与环境、理论与实践等并不是孤立的,它统一于连续性的经验之中。第二,发展性,即经验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永远向未来开放,随时准备接受改变和修正,并朝着特殊的方向生长。

杜威经验中的两个原则和两个特性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如(理论知识削弱及理论基础驳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解决思路。所以,对杜威经验内涵的深刻把握,是解决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出路与原点。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杜威经验的内涵及其意义,才能够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挣脱对案例教学错误认识而导致的各种问题,才能澄清案例教学的理论困惑,更好地推动案例教学的运用、推广及其未来发展。

2.运用案例教学的关键:教学过程的系统优化

案例教学是师生围绕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求索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它包括课前案例准备、课中案例讨论和课后总结反思等。根据杜威经验哲学,案例教学每一环节都应为学生获得生长的经验提供条件,能够促进经验向特殊方向的生长,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的系统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优化首先要辨别经验是否具有教育价值,即学生获得的经验应符合经验的连续性与交互性。可见,运用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以杜威经验哲学为理论基础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优化。

(1)教学设计的充分准备

首先,考察学生现有理论知识水平,典型案例的选择应以学生现有经验为基础,对其能力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其经验生长具有一定的扩展空间。典型案例的编定,文字描述应简明扼要、观点明确、问题清晰,事件契合学生现有经验和能力水平,具有严整的结构,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做个有心人,留心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最新事件或典型案例,通过编定与整理,建立起案例库,为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提供可以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其次,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周全、严密的考虑,如案例中讨论的问题,对其可能出现的相关拓展问题、问题的可深入性和结果的多元性进行充分预测,并进行相关领域知识的储备,提出可以运用的课堂策略,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掌控课堂教学秩序。最后,案例可以选择如视频、多媒体动画等呈现方式,让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入的体验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参与的能动性。

(2)课中讨论的及r引导

课中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关系案例教学的成败。首先,教师呈现案例引入问题后,根据杜威经验连续性原则,应对涉及到案例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解释,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案例问题的关键。其次,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及时引导,避免无意义的讨论或使讨论进入错误的方向,且对问题的讨论形式不应局限在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如个别解决法、智囊团法、角色扮演法等适切的形式,为学生更好地参与案例讨论,推动案例教学的有序进行。最后,教师对案例问题的各种可能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与评价,应注重解决方案的多元性和最优性,拔高问题的讨论层次,开阔问题解决的讨论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积极关注。

(3)课后总结的全面反思

课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对讨论结果及其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这是改进案例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案例讨论后应总结出自己在研读案例、讨论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最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反思案例教学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其经验教训,为更好地改善案例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服务。

3.案例教学的最终指向:教学评价的改造创新

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而现有评价把能力看成是一种固定结果,忽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力、思维和态度变化的发展性评价,这种对案例教学的评价现状没有看到经验的连续性和交互作用的重要性,将案例教学评价导向没有出路的死胡同。案例教学要想突破现有评价现状,提升案例教学的未来发展空间,就必须树立以经验的生长为评价标准,对教学评价进行创新和改造。

对案例教学评价的创新和改造要以学生经验生长为目的,这也是第四代评价观所倡导的评价思想,强调学生亲身参与自身体认,激发出学生经验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思维能动性,建构起学生本身的认知框架和行动能力,这种教学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它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案例教学应该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转向以学生参与、民主协商、经验增长和能力建构为特征的新型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 徐延宇.案例教学及其运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2.

[2]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

[3] 张新平.论案例教学在教育管理学课堂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4] 蒋关军.理论追溯:案例教学何以可能[J].教育学术月刊,2008(8).

[5] 李运庆.浅析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9).

[6] 李斌.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7(1).

[7]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 褚宏启.论杜威课程理论中的“经验”概念[J].课程・教材・教法,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