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商问题及对策范文

供应商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供应商问题及对策

第1篇:供应商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竞争;博弈;供应链竞争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C931.1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变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处的供应链的竞争力。如何在新型的商业竞争模式下,设计有效地竞争策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和绩效是供应链竞争问题研究重点。

目前,供应链竞争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很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供应链竞争研究的重要性。Lakhal等指出如今企业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所属的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形式不再局限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Boyaci等在其文章开篇就引用了Deloitte Consulting的调查报告,该报告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超过200家大型制造和分销企业的调查,得出了“现在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的结论。Rice等利用德尔菲法对超过30位来自经济、学术和咨询行业的供应链专家调查,发现大多数的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专家(超过70%)都认同未来的竞争形式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然而国内外关于供应链竞争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本文试图对供应链的竞争模型作全面地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供应链竞争问题中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1.供应链竞争的研究

目前供应链竞争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由两条供应链构成的供应链(每条供应链多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分销商构成)系统,如图1所示,研究内容包含:①供应链结构选择问题;②供应链内部协调策略的选择问题;③制造商以及零售商的最优决策问题。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阐述供应链竞争问题的研究现状。

(1)供应链结构选择问题。此类研究主要是在供应链的竞争背景下,利用博弈理论研究供应链内部的占优结构选择问题。该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到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McGuire等在确定的线性需求函数假设条件下,针对两个制造商、两个排他性零售商组成的纵向供应链,分析了产品替代率对两条供应链均衡分销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散化结构从战略上使制造商之间避开可能残酷的价格竞争。该文献也被认为是最早涉及供应链竞争问题的研究工作。随后,Coughlan在受McGuire等研究工作的启发下,将需求函数扩展为一般的需求函数。该工作是对McGuire等研究工作的延续和扩展。Wu等在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了,分析了供应链竞争的均衡结构。Edward研究了多条由一个制造商以及一个零售商构成的竞争供应链系统,分别讨论了集中式和分布决策下供应链系统的结构选择问题,但他们的研究并未考虑零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以及供应链间的合作问题。国内学者对该问题也做了深入的研究,肖迪等在由两条相互排他的供应链构成的的竞争环境下,分析了均衡的供应链结构。艾兴政等对不同讨价还价能力和产品差异的竞争供应链渠道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产品与零售商讨价还价能力的差异对竞争渠道结构选择的影响。艾兴政等利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和博弈理论分析市场风险、竞争强度对供应链纵向控制结构绩效的影响。

(2)供应链内部协调策略的选择问题。此类研究主要是在供应链的竞争背景下,利用博弈理论分析供应链内部的均衡占优协调策略。该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供应链竞争问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并且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Boyaci等研究了两条供应链中顾客服务的竞争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的均衡服务策略,发现协调是两条供应链的占优策略。与上述研究的视角不同,Shou等在假设供应不确定的前提条件下,通过比较三种情景(协调、部分协调以及不协调)下的均衡行为,分析了供应不确定以及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协调契约选择以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情况。Ha等从信息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的竞争问题,针对由两条拥有不对称信息并且横向竞争的供应链构成的特殊系统,研究了如何在企业之间设计契约并且实现信息共享的问题。在该项研究的基础之上,Ha还进一步在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的情况下,研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垂直信息共享的动因问题。Zhang等利用自回归和移动平均模型,在两条供应链竞争背景下研究了外部需求信息对于需求交互的平行供应链需求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国内学者对该问题也做了深入的研究,艾兴政等利用博弈理论从链与链竞争角度研究了退货政策对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各方收益的影响,分析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退货政策的影响。此外,艾兴政等针对链与链的价格竞争模型,识别了纵向联盟的形成机制及制造商与零售商收益分享合同的选择范围,分析了产品竞争、价格风险对联盟及收益分享合同选择的影响。鲁其辉等研究了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两方竞争的供应链竞争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对于每条供应链而言协调策略都是一个占优策略。李娟和肖迪等还分别基于品牌竞争和需求不确定研究了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库存策略。徐兵等利用均衡方法研究了两条供应链在货架展示量与价格方面的竞争,分析了供应链的占优策略。

第2篇:供应商问题及对策范文

现代社会中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时尚化、个性化,追求更及时的产品和服务,对质量的期望、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利润和市场份额的最大化,逐渐形成了广泛而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运作模式,已在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如Wal—Mart、DELL、P&G)取得巨大成功,这使得人们更加坚信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⑴。全球化和精益化已经成为供应链发展的两大趋势。首先,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促进了企业全球化采购、制造、分销等业务的展幵,其供应链涉及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直至回收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都可能被几何级别的放大传递,最终导致整条供应链失控。就全球而言,意外事故、战争、恐怖袭击、罢工或破坏等影响供应链的人为灾害有增长的趋势12],加之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供应链中断风险发生的概率在不断提高,各种突发事件影响的范围更广,造成的损失更加严重。例如,2011年10月,泰国发生特大洪灾,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和零部件生产据点,这一事件使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停产,由于泰国已成为日本汽车厂商在海外的重点生产和出口基地,此次停产对日本乃至全球汽车产业产生冲击。泰国还是世界第二大硬盘生产国,洪灾导致硬盘供应短缺,英特尔、苹果、戴尔和联想的业务都不可避免地大受影响。其次,精益物流理念的发展促使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建立敏捷和精细的供应链以赢得成本优势,这样的供应链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高效运行,但是一旦发生意外事件,通常会导致整条链的中断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轻则延期生产,重则丧失市场地位。例如,2000年3月,飞利浦公司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芯片厂发生火灾,芯片的生产工艺受到污染以致停工数周。当时诺基亚和爱立信都由这家工厂提供手机芯片,不同的是在飞利浦的芯片供应中断后,诺基亚及时改变手机设计,由后备供应商供应芯片,而爱立信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供应链简化,把飞利浦作为唯一芯片供应商,没有后备供应商可以作为紧急补充货源。

………….

1.2研究意义

研究供应中断风险下制造商的采购策略选择决策问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供应中断风险的采购策略研究是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对于采购策略的研究多针对某一种策略,侧重于采购成本减少和服务水平提高两个方面。关于不同采购策略比较分析和选择决策的研究较少,且多停留在定性的层面,很少研究选择决策的定量模型,且己有研究很少考虑供应中断风险和供应商的供应能力限制等问题。单源与双源采购策略的比较分析和选择决策是关于采购策略比较研究的基础,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管理理论体系。单源采购有利于企业之间建立稳定可靠的战略伙伴关系,追求合作效益最大化,实现准时化生产,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但同时也增加了供应链的脆弱性,难以抵御中断风险造成的冲击。双源采购以及多源采购能够有效减少中断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保证供应能力的连续性。在潜在供应链中断风险下,企业需要权衡风险和收益做出采购策略的选择决策。本文对供应中断风险下的单源釆购策略和双源采购策略进行比较分析,构建选择决策模型,为企业选择采购策略,确定订货批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

2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供应链中断风险的防范和应急管理等领域。Roshan Gaonkar[6]根据风险对供应链的影响程度不同,将供应链风险分为三类:偏差,中断和灾难,三种风险的破坏性依次增加。Kleindorfer和333(1[7]认为中断是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破坏,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发生暂停甚至崩溃,比如9.11恐怖袭击、SARS、经济危机等。刘浩华[8]提出供应链中断风险是指可能在供应链中发生并会影响物料、部件正常或预期流动的意外事件,中断风险是供应链风险中最重要、最引人关注的一类风险。Lewis[9]基于供应链的构成归结出三种主要的供应链中断风险,分别是经济中断、需求中断和供应中断,其中供应中断分为两种:一是供应商没有能力供货;二是产品在从供应商到客户的运输途中出现问题。Tang人为中断风险会导致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产生大幅度偏离,因此必须对原定运作计划做出适当调整。

…….

2.2制造商面临的供应中断风险

在2.1.2提到,供应链中断风险可能源于很多不同的原因,不同的中断风险所直接破坏的供应链节点和环节以及所造成损失程度不同。本文主要研究供应中断风险下制造商的采购策略选择决策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制造商在供应链系统中所面临的中断风险进行分析,并对本文所做研究的前提——制造商面临的供应中断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具体说明。图2-1描述了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所组成的简化的三级供应链系统,如图所示,该供应链系统包括三个节点和两条链,制造商处于供应链的核心位置。供应商位于制造商的上游,负责为制造商供应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等;零售商位于制造商的下游,负责销售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制造商处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中间位置,负责产品的生产的同时也要负责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采购和产品的配送,而制造商的这些内部活动又构成一个内部供应链。由于受到供应链系统内部与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节点和链都存在发生中断的可能性。节点中断主要包括供应商中断、制造商中断和零售商中断,链中断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链中断、制造商-零售商条中断,这些中断的发生都是制造商所面临的中断风险,因此,可将制造商面临的供

应链中断风险归为三类:供应中断风险、需求中断风险、内部中断风险。供应中断风险由供应商节点中断或供应商-制造商链中断所导致。引起供应商节点中断的内部因素包括供应商机器故障、财务问题、工人罢工等,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政府政策影响等。供应商-制造商链中断同样可由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引起,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内部因素主要指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不善,如知识产权处置不当导致供应关系中断。 ………..

3不同采购策略的风险防范有效性研究.........16

3.1单源采购策略 .........16

3.2混合双源采购策略......... 17

3.3风险双源采购策略......... 20

3.险防范有效性分析......... 24

3.5本章小结......... ;29

4供应中断风险下单源与混合双源采购策略选择研究......... 30

4.1单源与混合双源采购情形描述......... 30

4.2单源与混合双源采购策略选择决策模型......... 30

4.3算例分析......... 33

4.4本章小结......... 35

5供应中断风险下单源与风险双源采购策略......... 37

5.1蒙特卡洛模拟法简介......... 37

5.2单源与风险双源采购情形描述......... 37

5.3单源与风险双源采购策略选择决策模型......... 38

5.4数字模拟......... 42

5.5本章小结......... 47

5供应中断风险下单源与风险双源采购策略选择研究

本章将构建供应中断风险下单源与双源双风险采购策略选择决策模型,模型中考虑主要供应商和备用供应商中断概率,采购量对中断概率的影响,供应中断比例,供应商补充供应的可能性,制造商是否选择补充供应以及产品价格变动等多个不确定因素,设定各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分布函数,更加贴近现实中企业面临的选择决策环境。通过构建模型对双源双风险采购相较于单源采购的期望收益进行估值,使用蒙特卡洛模拟得出制造商期望收益的统计分布特征,从而支持制造商进行采购策略选择决策。

5.1蒙特卡洛模拟法简介

蒙特卡洛(Monte Carlo)方法也称作随机模拟(Random simulation)方法、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方法或统计试验(Statistical testing)方法,是一种通过对随机变量的统计分析及随机模拟来获得近似结果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为求解随机问题,将问题中的随机因素视为随机变量并建立一个概率模型或随机过程,令其参数等于所求问题的解,通过对模型或过程的观察或抽样实验计算参数的统计特征,从而得到问题的近似解。所求解的精确度可以用估计值的标准误差来表示。

………

结论

本文首先以单源采购为基准,研究混合双源釆购和风险双源采购策略防范供应中断风险的有效性,比较三种釆购策略下制造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期望利润,分析采购策略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构建采购策略选择决策模型进行供应中断风险下单源与双源采购策略选择决策研究。现将主要结论与成果总结如下:

(1)以单源采购策略为基准,分别建立了混合双源采购和风险双源采购模型,并比较三种采购策略下制造商的期望利润,分析不同的双源采购策略防范供应中断风险的有效性,得出制造商采购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双源采购策略在防范供应中断风险方面要优于单源采购策略,制造商对混合双源采购和风险双源采购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备用供应商的供应价格;另外,制造商从供应商处的采购量随着该供应商供应中断概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另一个供应商供应中断概率的增加而减少;最后,混合双源采购策略下,随着主要供应商供应中断概率的增加,制造商将增加对备用供应商的使用,尽管要承担更高的采购成本。随着备用供应商供应价格的不断提高,制造商为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会逐渐增加从主要供应商处的采购量。而主要供应商发生供应中断概率的提高和备用供应商补充供应能力的增强,都会使制造商减少从主要供应商处的釆购量,增加从备用供应商处的采购量。

第3篇:供应商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联合采购;工程项目供应链;激励机制,战略合作,三层规划

1.引言

项目公司、供应商与承包商构成了工程项目供应链中的主要参与者。时间、成本和质量是所有项目必须考虑的三个互相约束的基本目标。从供应链管理系统来说,其时间的约束主要体现在,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尽快形成规范稳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另外,成本始终是衡量工程项目供应链是否存在提升合作双方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指标。据统计,工程项目中材料、设备采购在工程成本支出中占60%-75%左右,项目成本超支问题通常都与采购因素有关。想要降低采购成本,克服现行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采购机制这一根本问题入手。

从整个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来看,项目公司与供应商(如项目建设相关资源及安装设备等供应商)存在长期合作的利益动机。同时,现代供应链管理逐渐往以总成本最低的控制层面发展,“全面增值”便要求将供应商提升到一个战略合作的地位上来考虑,通过多个项目的联合采购以寻求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

本文尝试采用工程项目供应链多层决策机制分析联合采购下各协作主体间的决策策略。

整个决策过程是一个包括项目公司为主导者(上层决策者)(Top-level Decision-Maker,TDM),并与具有战略合作地位的供应商的中层决策者(Middle-level Decision-Maker,MDM),以及子项目承包商的下层决策者(Lower-level Decision-Maker,LDM)的三层交互协商过程。

2.问题描述

在工程项目中,一般包括一个项目公司,多个分标段承包商,和多个类型的资源供应商。某个分标段涉及一个主体承包商和多个资源供应商,因此在每一个分标段需要项目公司从中协调众多资源供应商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本文假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长度一定,项目前期策划与项目建设期越短,项目越早投产,运营期越长,运营收益越多。在项目建设管理中,通过项目计划技术,我们可以分析到影响项目整体工期的关键标段链,以成本最低为改善目标,对关键标段的局部优化,进而达到工程项目供应链的全局优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增加资源的投入可以缩短工程项目某标段建设时间长度。

为此,将项目公司、供应商及承包商之间的关系作为在项目建设期内的一个激励期,即,在项目建设期内,将供应商和承包商分别作为主体看待,其对应的激励强度相对固定。项目公司通过收益激励手段与关键标段承包商及对应资源供应商就工期目标优化问题进行协调决策。

3.三层决策模型

项目公司与供应商、承包商之间的承包合同类型为“固定总价+奖励”。合同在工程动工之前签订,工程款结算方式为分阶段定期月末结算,奖励收入在项目结束时结算。

对项目公司而言,从项目全寿命周期角度来看,项目提前完工会带来提前投产阶段的运营收益,这些收益除了一部分奖励供应商和承包商之外,还可以提前还贷来减少贷款利息;但压缩工期需要提前给供应商和承包商支付合同款,提前使用贷款自然也就增加了贷款利息。因为减少的贷款利息和增加的到款利息可以相互抵消一部分,所以在此不考虑工期压缩时间内贷款利息的变化。作为上层决策方,项目公司的决策问题是选择对供应商及承包商的激励强度,以最大化项目整体的净现值收益。

对于供应商而言,压缩资源交付周期除了能得到来自项目公司的收益奖励外,还能提高其生产组织及管理的应对能力,在能力范围内获得更多机会受益,但压缩交付周期会增加一定的压缩成本。供应商的决策问题是在项目公司给定的激励强度下,选择最优的资源供给长度以寻求自身收益最大。

最后考虑承包商,其收益与成本和供应商类似,除了来自项目公司的收益奖励外,还能及早承接其他工程获得机会受益,同样压缩工期会增加一定的设备和人员投入,增加其成本。

承包商的决策问题是在项目公司给定的激励强度和供应商选择的资源交付时间长度下,选择最优工期以寻求自身收益最大。

在涉及多个局中人或子系统之间具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单纯依据从全局出发得到的最优化结果,单纯采取局部服从全局的做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往往结果具有不可控性质,方案也得不到真正的贯彻。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交互式优化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适应系统环境的变化。它允许决策人多次改变目标和意图。该模型可以采用交互式多层规划法进行求解。

4.结语

在现行的项目承包模式下,项目公司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适合于项目中价值占比高或需要长期维护的工程项目需求品,低价值资源不存在合作的利益基础。因此,该模型适应范围在应用时存在一定的限制。

本文应用的交互式多层规划法虽然不能求得最优解,但对于供应链这种复杂系统,决策时获得完备的信息是不可能的,并且决策的制定通常是松散定义和开放的,因此一般不会出现单独的、唯一的决策方案,所以只要能求出使得各层都满意的妥协解,就可以为各层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忠伟,庞燕.供应链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225-230

[2]Dissanayaka S.Kumaraswamy M.Evalu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time and cost performance in Hong Kong building projects[J].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1999.6(3):287-298

第4篇:供应商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协调;供应链;协调类型

1. 引言

   从供应链的概念由美国管理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以来,有关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供应链是由一系列的经济实体组成,每个经济实体又是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的目标,独立进行决策,这会造成个体的最优决策不一定是整体最优,导致供应链失调。供应链是个典型的需要协调的系统。近年来,国内外学着对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在综合了近年来供应链协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供应链协调热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供应链协调问题提供帮助。

2. 供应链协调分类

2.1突发扰动下的供应链协调

供应链是个复杂的系统,突发事件随时都可以发生,一个好的供应链系统不仅能够稳定运行,而且在受到突发事件影响之后要有一定的抗扰动能力。Qi(2004)等研究了市场需求的突变扰动对只有一个销售商和一个供应链组成的供应链的影响。吕廷杰(2008)分析了制造商为Stackelberg博弈主导者的供应链中,市场需求规模和价格敏感系数同时扰动的供应链情况下的协调机制问题。突发干扰问题在应急管理中研究的比较多。

2.2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供应链协调

供应链中的对称信息指的是供应链成员各自的私有信息对所有成员都是共同知识。否则,就是不(非)对称信息。Chu(1997)以线性需求的变化率为非对称信息,研究了供应商,销售商都不知道,都知道,只供应商知道零售商不知道三种情况下,不对称信息对系统及各成员利益的影响。Corbett(2004)当销售商的成本为不对称信息时对双方线性契约批发价契约等契约的影响。黄小原,卢震(2002)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委托理论提出了库存成本不对称下供应链的生产策略。

2.3基于供应链结构的多层级供应链协调

目前文献研究最广泛的是两级供应链问题,层级越多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也就越大,对与多级供应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三层级供应链问题的研究,也有少数学者在探讨对多级供应链问题。Giannocaro 等(2004)研究了三级供应链的协调问题,提出可以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缔结收入共享契约实现供应链的协调。王利等(2010)对“多向主从式”三级供应链下的利润分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合作利润结构性分配和合作利润运行性分配组成的分配机制可以协调供应链。

2.4考虑供应商或零售商横向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协调

它研究的是在供应商或者销售商他们同一层级内部之间存在竞争的条件下的一种供应链协调问题。Narayanan等(2005)在1供应商和2个销售商的供应链下,运用贝叶斯均衡提出了最优产品最优零售价格和存储数量。苏应生(2008)分析了一个供应商和两个存在竞争关系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问题,提出基于Shapley值法的收益分配方法。肖勇波等(2008)研究两个销售商之间存在竞争情况下的串货问题,提出他们的最优串货决策。

2.5纳入决策者风险偏好的供应链协调

一个决策者的决策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决策者所采取的决策,所以研究含有决策偏好的供应链协调问题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重视。Agrawal等(2002)研究当销售价格影响需求时,风险规避偏好对零售商订购量及销售价格悬着的影响。张建军(2008)研究了考虑零售商是库存积压风险的风险规避者,提出基于批发价的目标回购来消除零售商库存积压风险规避倾向造成的影响。

2.6混合渠道或多渠道下的供应链协调

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基于internet的网络销售渠道也称电子渠道。Cattani(2004)等提出为了减少或者避免双方冲突,制造商采取不同价格策略来实现传统渠道和电子渠道的协调。马飒等(2004)在考虑非价格因素作用的条件下,分析了网上直销渠道与中间商渠道之间的互补关系。郭亚军等(2008)分析了引起双渠道冲突的内在原因,再次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转移支付的协调机制,消除了冲突达到了渠道协调。

2.7纳入广告、促销等努力的供应链协调

   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销售商的销售努力行为。因为销售商的努力行为(如增加广告投入,培训销售人员的水平等)都将会影响着产品的需求量。曲道钢等(2010)讨论了需求与分销商努力相关情况下下,分析了分努力与订购量的协调问题。胡本勇等(2010) 研究了市场是随机需求且受销售努力影响的供应链,在收益共享契约中引入销售成本分担系数,运用委托理论,实现了供应链的协调。Huang和Li(2001)讨论了联合广告的制造商主导stackelberg主从合作博弈模型、Nash合作博弈模型和零售商主导stackelberg主从合作博弈模型。

2.8其他协调

供应链协调中除了以上归纳的几种外还有,如单周期,多周期的协调问题,需求为确定需求还是不确定需求的协调问题以及考虑替代产品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等。

3.研究展望与总结

从上述文献研究看,国内外有关供应链协调研究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仍有些地方处在不足。目前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纯的针对以上几种类型或是几种类型的组合进行研究,但供应链是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研究复杂的网络系统,考虑多因素情况下的协调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其实,在这些研究中,判定供应链协调的标准往往是单一的,但供应链达到协调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所以如何更合理的确定供应链协调指标也是研究的一个方向。在供应链协调中,实证研究较少,大多都停留在仿真阶段,只有在调研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现供应链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实际供应链协调的实证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第5篇:供应商问题及对策范文

Abstract: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verall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without harm to the interests of all members of the supply chain, the supply chain must be coordinated. In this study, yields random, subject to price. We considered a supplier, a manufacturer and a retailer in the supply chain, and analyze the coordination problems which suppliers in demand and production uncertainty. We mainly talk about how to order quantity decisions, and analyze the problem of pricing strategies. First, we carry on the analysis focused on the supply chain decision model to establish a baseline for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and through the Nash game and Steinberg game analysis, make the eventual adoption of Shapley profit cooperative game larger than the dispersion of individual members, reaching a win-win situation.

关键词: 供应链协调;纳什;斯坦伯格博弈;夏普里

Key words: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Nash;Stackerberg game;Shapley

中图分类号:F274;F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079-05

1 介绍

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使供应链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一条供应链通常有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组成,其中有买卖关系,通常他们由不同的实体组成。所以,在做决策时,他们都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由此产生一种双重边际效应,而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也会造成一种牛鞭效应,这两种效应都会使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下降,为了解决双重边际化效应或多重边际化效应对供应链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供应链参与各方可以达成一些激励约束机制,以使供应链参与各方的个体理与集理理趋于一致。市场需求和产量的不确定是导致不协调的主要因素。协调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应对不同情况,运用最多的办法是签订契约机制,对供应链中所有的成员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从而保证这些成员在进行决策时能够做出使集体最优的决策。在供应链契约形式上有各自的特点,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有批发价格契约、回购契约、收益共享契约、弹性数额契约、普通期权契约等,也可由两种或几种契约配合使供应链达成整体最优,即使无法达到最佳协调状态,也可达到帕累托最优。

2 文献综述

从1960年代开始,很多学术工作就一直专注于不确定环境下的供应链。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中,都是以确定性需求为前提条件的,如传统的经济订购数量(EOQ)模型就是假设需求确定,基于此模型的很多研究由于太过于理想化,而不具有太多的实际意义,所以很多学者做了关于需求不确定下供应链协调方面的研究。弹性需求、随机需求与模糊需求是不确定需求的几种特殊形式。

刘永胜和李敏强从供应商的角度出发,研究弹性需求情形下基于共同补给期的协调策略问题。核心是要阐明共同补给期协调策略如何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运作。文章提出年需求按是否提供折扣分为两种,都是关于价格的函数。SeyedEsfahani and Biazaran提出价格受广告和促销努力的影响,并总结前人的成果建立了自己的需求函数,力求更加贴近现实生活。Fei and Cheng研究了一个制造商和一个供应商在产量随机和需求随机条件下的一种柔性订货策略。Xiao等研究了一个顾客退货、需求随机的两级供应链,消费者对产品评估也具有不确定性。He and Zhao研究需求和供应随机环境下多级供应链的库存、生产、合同的制定。桑圣举为保证供应链成员获得利润,在模糊需求环境下,研究由单一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机制问题。将市场需求视为模糊变量,建立不确定理论下基于可信性分布的分散决策、集中决策,以及收益共享契约和回购契约模型并以三角模糊变量为例对模型进行优化,给出各种模型下的最优策略。白世贞和徐娜针对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构成的三层供应链,在考虑市场需求为模糊变量的情况下,通过不确定理论分别建立了基于可信度分布的集成供应链模型和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并求出最优策略,Y果表明,零售商以及制造商的最优订购量在模糊需求中心点的左右浮动。Zhao and Wei将供应链的需求作为模糊变量,需求受价格和销售努力的影响。管理者根据判断、经验、才智等对不确定的参数进行大约的估计。

博弈论的使用在供应链决策中有重要作用。大多文献通过Stackelberg博弈来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处于不同的谈判地位时的动态定价决策等问题。Fei and Cheng,宋华明和杨慧,徐广业和但斌,葛静燕和黄培清等使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来分析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当制造商和零售商采用分散决策时,制造商是价格的制定者,零售商是价格的追随者。李绩才和周永务等在非一体化决策时,供应商和零售商均从各自的角度采取优化决策。考虑供应商与n个零售商之间的Stackelberg主从对策问题,零售商彼此间是纳什博弈问题。包裕玲考虑单个供应商,多个不同成本结构的订货商供应链协调系统。等建立了制造商为主方、零售商为从方的供需Stackelberg博弈模型。Stackelberg博弈和其他博弈模型比较,肖剑等在对称信息的框架下,建立了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电子渠道与零售商服务合作的Stackelberg and Bertrand博弈模型。SeyedEsfahani and Biazaran从纳什博弈、斯坦伯格-制造商博弈、斯坦伯格-零售商博弈和合作博弈四个角度研究了供应链纵向合作广告问题。He and Zhao研究多级供应链的库存、生产、合同的制定。建立了分散决策情况下以制造商为主,零售商跟从的博弈模型,并结合合作博弈模型,纳什讨价还价的分析。

契约机制是一种实现供应链协调有效的方法,传统契约有退货政策或回购契约、收益共享契约、批发价格契约、风险共担契约、数量折扣契约、数量柔性契约、销售折扣契约。其中退货和收益共享是最经常研究的两种契约。近来,许多研究进一步拓展了传统契约,在不同情况下来实现供应链协调。

Tsay提出了供应链契约的两个非常重要目标:第一个是在保证成员企业受益不降低的情况下,提高供应链整w收益以达到集中控制情况下的效果;第二个是风险的共担,即可以通过契约的设计使得供应链成员企业可以共同承担整条供应链的风险,这可以促使各成员企业做出有益于供应链整体和自身的决策。

He and Zhao研究发现一般上游和下游供应链成员使用批发价格契约都不能协调供应链系统。然后提出一个制造商和零售商使用的回购契约,结合原材料供应商和制造商使用的批发价格契约可以完美地协调供应链。徐广业和但斌构建了能够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给出了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协调时,契约参数取值范围的计算公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双渠道供应链完美共赢协调存在的条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有效性。李绩才和周永务等以一个两阶段的供应链系统为研究背景,建立了下游损失厌恶型零售商之间存在竞争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模型。葛静燕和黄培清设计了一个RAESC模型(销售收入及回收费用共享契约)改进了Stackelberg均衡的结果,协调了该闭环供应链系统成员的定价策略。简惠云和王国顺[17]设计了价格折扣与回购联合的协调契约,并得到了协调契约下折扣价和销售季末回购价应满足的条件。研究表明,在以制造商占主导地位的二级供应链中实行价格契约,只要批发价存在折扣,零售商采用两阶段订购模式总是能增加其期望利润,但单纯的价格折扣契约不能协调供应链。宋华明和杨慧针对Stackelberg博弈中出现的双重边际效应,结合回购与风险分担两种策略,提出了一种两参数契约,提出了实现供应链协调的契约形式,并论证了实现供应链协调的条件。

Fei and Cheng采用柔性订购政策并提出采用一个新的OPR契约,即收益共享和一种补偿机制相结合。Ding and Chen研究如何在提交最终契约价格决定时通过制定价格标准,用一个柔性退货政策来完全协调一个三级供应链。He and Zhang等研究当下游零售商同时面对努力和价格都基于随机需求时的供应链契约和协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传统契约没能协调零售商的行为,所以他们探索了其他各种各样的联合契约,并且发现只有一个合理的有计划的基于价格折扣和惩罚契约的退货政策才能实现渠道协调,使供应链中的成员实现双赢的局面。Wu考虑了一个基于贝叶斯更新的数量柔性契约的分散控制系统,即零售商给制造商一个初始预测,然后厂家根据零售商的预测安排生产。Granot and Yin[调查了在价格依赖的报童模型中协议顺序的影响,供应商和零售商按顺序提交价格和数量。Rhee等提出一个新的跨越收益共享契约机制,最下游实体发起一个涉及多级供应链中所有上游实体的契约,并分析了在具有随机需求的线性供应链中的新收益共享契约。Tsao研究了一个多阶层多通道供应链,这种供应链取决于供应商的信用度和零售商的促销努力。他们分析了两个贸易补贴,促销成本分担和现金折扣,这是为协调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的行为而设计的。

在目前的研究中,大多关于供应链协调的研究成果是基于简单的链状结构的供应链系统,而对于复杂的网状系统协调问题研究较少,因此,对复杂的网络状供应链系统协调的研究将会是以后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3 符号、假设和集中模型

本文考虑的是一个三级供应链,包括一个原材料供应商,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首先供应商对原材料粗加工后以一定的批发价出售给制造商,制造商接收到原材料后精加工后以一定的批发价给零售商,零售商最终将产品出售给顾客。

3.1 参数

cs供应商生产原材料的成本

cm制造商对原材料进行精加工的成本

s供应商从现货市场补货的成本

h供应商的库存持有成本

Do市场的基础需求

3.4 分散模型

为了克服信息扭曲和牛鞭效应,许多企业采用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由于利益和激励机制的冲突:一方面,销售商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希望供应商在仓库中多存货;另一方面,由于库存剩余的风险,供应商不愿在仓库中多存货,供应商管理序存环境下,双边际效应同样存在。本文为了减少这种双重边际效应,本文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库存成本和缺货成本由供应链所有成员共同承担,为了鼓励供应商建立仓库管理库存,并进行批量生产,将产品批售给制造商,供应商粗加工费用也由供应链所有成员共同承担。

5 结论

在以往关于供应链的研究中大多采用二级供应链的模型本文针对产量随机、需求受价格和广告营销影响的环境下一个供应商、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中的协调问题,首先建立决策模型,为供应链整体效率以及关于售价和订货批量的决策建立一个标准,然后讨分散决策下的博弈模型,分别供应链中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情况,三个成员力量不均的情况以及三个成员有小联盟的情况分别就行决策分析,最终通过将五种情况下的决策以及所产生的需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合作的时候供应链的效率达到最大,由此我们引入夏普里值,供应链所有成员合作,然后按照各个博弈方在联盟博弈中的贡献和价值进行公平分配。夏普里协调机制不仅使整个供应链的效益达到最大,而且相对于分散博弈,提高了每个成员的收益,使整个供应链达到一个共赢的局面,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这篇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考虑的是产量和需求不确定下一个多级的供应链,在不确定的需求上除了考虑到需求受价格的影响,还考虑到收到营销广告的影响,并且分全国广告以及地方广告,影响程度根据取得系数来表示影响程度的不同。在本篇文章中还考虑到了库存持有成本,供应商在产量不确定的时候产生的不足从第二市场中补货,多了则会形成库存。

文章以后研究的方向:①在广告费的摊销上。②引入一个订货量的决策变量。③受价格和营销影响的需求函数有待商讨。④利用Matlab加入算例分析。

参考文献:

[1]Hu F, Lim C C, Lu Z. Coordination of supply chains with a flexible ordering policy under yield and demand uncertain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3, 146(2): 686-693.

[2]徐广业,但斌,肖剑.基于改进收益共享契约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18(6):59-64.

[3]李绩才,周永务,肖旦,钟远光.考虑损失厌恶一对多型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契约[J].管理科学学报,2013,16(2):71-81.

[4]葛静燕,黄培清,王子萍.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协调问题[J].系统管理学报,2008,16(5):549-552.

[5]包裕玲.多个订货商的两层供应链 Stackelberg协调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3):68-72.

[6]简惠云,王国顺,许民利.具有两阶段生产模式和需求信息更新的供应链契约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1):80-89.

[7]He Y, Zhao X. Coordination in multi-echelon supply chain under supply and demand uncertain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2, 139(1): 106-115.

[8]宋华明,杨慧,罗建强,等.需求预测更新情形下的供应链 Stackelberg博弈与协调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18(4):86-92.

[9]肖剑,但斌,张旭梅.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服务合作定价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012):2203-2211.

[10]SeyedEsfahani M M, Biazaran M, Gharakhani M. A game theoretic approach to coordinate pricing and vertical co-op advertising in manufacturer-retailer supply chain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 211(2): 263-273.

[11]Zhao J, Wei J. The coordinating contracts for a fuzzy supply chain with effort and price dependent demand[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3.

[12]A. Nagurney, F. Toyasaki, Supply chain super networks and environmental criteria, Transport[J]. Res. Part D: Transp. Environ, 2003, 8(3):185-213.

[13]Q.H. Zhu, Y.J. Dou, An evolutionary model between governments and core-enterprises in green supply chains, Syst[J]. Eng. -Theory Pract, 85 (12) (2007)85-89 (in Chinese).

[14]M. Serrato, S.M. Ryan, J. Gaytan, Characterization of 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s for outsourcing decisions. Iowa State University, 2004.

[15]J.B. Sheu, Y.H. Chou, C.C. Hu, An integrated logistics operational model for green-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ransport. Res. Part E-Logist. Transport.Rev. 41 (4) (2005) 287-313.

[16]R.C. Savaskan, S. Bhattacharya, V.L.N. Wassenhov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models 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 Manage. Sci. 50 (2) (2004):239-252.

[17]S. Ray, T. Boyaci, N. Aras, Optimal prices and trade-in rebates for durable, remanufacturable products, Manufact. Serv. Oper. Manage. 7 (3) (2005) 208-228.

[18]Y.Y. Yi,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game models 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 in a duopoly retailer channel, J. Manage. Sci. China 12 (6) (2009) 45-54(in Chinese).

[19]G. Easwaran, H. Uster, A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 problem with integrated forward and reverse channel decisions, IIE Trans. 42 (11)(2010) 779-792.

[20]J.M. Shi, G.Q. Zhang, J.C. Sha, Optimal production planning for a multi-product closed loop system with uncertain demand and return, Comput. Oper.Res. 38 (3) (2011) 641-650.

第6篇:供应商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电子商务 基础设施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初见成效,在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人才技术、应用主体等层面上都已具备了一定基础。许多企业通过网上搜集信息、网上营销等方式成为电子商务应用的积极实践者。如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依托当地的传统资源和特色行业,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与实体经济和专业市场相结合的优势,通过建立行业性网站提供专业化信息服务,参加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自建网站等途径拓展业务,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和销售渠道少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

一、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和障碍

1.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1)决策管理优势。中小企业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层次及人员少,内部信息的损耗、失真较少,传递敏捷,更易于强化内、外协调能力,并能在短期内迅速作出决策,灵活地处理问题。通过应用电子商务与大企业一同分享市场资源,获得至关重要的经营决策信息,且以其快速灵活的决策优势能够比大企业更快地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经营方针、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市场。(2)营销优势。中小企业规模小,其产品种类较多,且以消费品为主,这符合网络营销的特点。中小企业以其及时互动的特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与消费者直接交流信息,详细了解所需商品,并能够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小批量试制,生产出与众不同的商品,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实行个性化营销。Www.133229.Com(3)政策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也越来越关注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在宏观层面给予了积极支持,并为其创造了积极的发展环境。目前,国家已经制定、颁布了多项法律及政策措施以鼓励、保障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2.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障碍。(1)对电子商务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电子商务对我国传统企业而言是一新生事物,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依然很表面化。一方面将电子商务的技术看得过于复杂化,认为只有拥有高水平的信息技术设备与专业人才的企业才能与电子商务结缘,只有将有关电子商务的电子货币、在线支付、网络信息安全等所有技术问题都解决之后,企业才可涉足电子商务;另一方面则是将电子商务的功能简单化,只注重电子商务收集、信息的功能,而对信息处理、流程管理等其它功能不甚了之。(2)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缺少总体规划。随着信息、it技术的不断成熟, 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也逐步加深。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也在逐步从单一的信息向更高层次的整合应用方向发展。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实际运用中,由于没有一个明确和统一的应用模式及长期的实施计划。(3)安全与信用问题有待完善解决。电子商务的运作涉及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如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等。安全问题如不妥善解决,许多用户就不愿进行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技术问题,同时也涉及管理问题和法律问题。目前电子商务的管理标准尚未系统确定,法律对于电子商务违法交易行为的认定还处于摸索阶段。(4)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人才与技术资源及资金支持与筹措渠道。人才缺乏一直被视作困扰中小企业的中心问题,农村和偏远地区中小企业的人才问题更为严重。中小企业往往没有优厚的待遇、良好的机制和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也没有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研究项目、研究环境和激励机制。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人才流动和人才管理制度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难题。另外,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资金筹措渠道,这是影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原因。

二、中小企业走出电子商务发展困境的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电子商务。中小企业需要充分的认识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树立正确的电子商务发展观,克服长期以来重硬件轻软件、忽视资源与应用的现象,从基本数据、基本流程做起,真正认识到信息对商业资产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围绕核心业务开展流程重组,实现组织、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形成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

2.加强总体规划,实现稳步发展。电子商务涉及业务转型,不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方式也不同,从利用互联网浏览、收集、信息到建立企业网站,建立信息平台,实施网上采购,再到建立行业联合采购平台,完善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中小型企业需要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量体裁衣。首先中小型企业应根据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专家意见以及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拟定电子商务发展的目标与规划。其次,从关键环节人手,即从企业的侧重点和支撑点人手做好目标市场定位、制定电子商务策略等工作,进而整合所有资源建立商务平台进行个性化的商务活动。

3.充分发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主要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商务业务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平台三个层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可以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来看,利用电子商务发展自己的业务是需求,提供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是供应,两者之间是互相拉动的。中小企业要顺利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确实需要较高的前期投入,但事实上,中小企业可以让某些运行环节如网站建设、系统管理、常规运行等由第三方服务供应商集中提供,而企业只关注核心的业务流程。利用第三方平台建立供应管理系统,可以达到低成本、高效率、动态化的目标,并能使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供应链,扩大市场经营空间。

4.明确新环境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策略。电子商务时代需要中小企业突破传统商务模式的影响,面对新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理应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生存。一是协作战略,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考虑大企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争取与大企业同步发展。二是服务战略,中小企业可以开拓服务领域来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开展全方位的服务配套,为大企业的服务提供产品和劳务;或根据自身特点通过提供特殊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在无差异的市场上划出相对安全的经营领域。三是缝隙战略。即中小企业发挥灵活便捷的优势,抓住市场空白领域,如小批量、多品种产品。这为发展提供了自然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武心莹.电子商务与企业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第7篇:供应商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 逆向供应链 协调 回收投资收益系数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越来越重视,企业开始重视对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并再制造,并为此建立了逆向供应链系统。如Dell公司建立了与正向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电脑回收网络和热线平台。逆向供应链建立后能够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物料消耗以及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改善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然而,逆向会增加供应链决策结构的复杂性,围绕旧产品的回收和再制造,供应链节点企业如何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相应的逆向供应链决策问题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逆向供应链是否值得建立、建立后收益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建立逆向供应链后利润如何改进,是逆向供应链决策的关键问题。当前逆向供应链决策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的成果。Savaskan等在利用旧产品可以节省制造成本的假设条件下,用经济学模型系统地分析了逆向供应链常见的四种回收模式,并通过产品回收率、市场零售价、供应链中企业利润等指标比较了四种模式优劣,为后来逆向供应链的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研究框架。在前文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多个零售商竞争情况下,产品回收渠道的设计,得出零售商替代性越强越对制造商越有利,零售商竞争的渠道效率最高。研究了在企业责任延伸制度下,固定回收率条件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的选择。黄祖庆, 达庆利等在Savaskan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旧产品可用率的条件下,研究了逆向供应链的渠道选择和效率问题。上述文献都是从逆向供应链必须建立和采用不同渠道类型的角度,研究逆向供应链的决策问题。关于如何从一种渠道类型内部挖掘逆向供应链投资收益问题,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因素,上述文献都未见提及。本文在Savaskan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回收投资收益系数概念,根据这个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研究逆向供应链决策影响的因素和利润改进的途径,最后用回收投资收益系数指标设计了逆向供应链协调合同,并得出协调合同的一些重要性质,为企业建立逆向供应链并协调提供方向。

二、回收再制造决策模型及回收投资收益系数

1.集中决策条件下再制造决策模型与投资收益系数

本文研究的逆向供应链中产品既可用原始材料生产,也可以用回收旧产品进行再生产,设用原始材料生产的单位成本为(包括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利用回收旧产品生产的单位成本为 (包括处理旧产品修复等工艺处理成本),从顾客手里回购单位成本为A,保证产品回收再生产能够节约成本,令,则表示再利用单位成本节省,也可以看做单位回收收益;设回收率为,且,回收率的大小反映回收努力的程度,则回收后制造产品的平均成本为。建立逆向供应链需要进行必要的投资,设回收固定投资,其中 B为投资规模系数,反应回收的难以程度;设市场反需求函数为,其中a为消费者能够接受产品的价格上限,b为需求敏感系数。为要保证产品生产能够盈利,价格上限不小与制造成本,即;则制造商回收再制造的决策模型为:

根据一阶条件,并联合方程组求得最优解为:,代入原模型,得到建立逆向供应链时制造商最优利润为,根据(1)不等式有,建立逆向供应链时的制造商最优利润为。对比制造商没有建立逆向供应链时的决策:,得到制造商没有建立逆向供应链时的最优利润为,可见制造商建立回收渠道时,制造商最优利润与没有建立回收的利润关系为:

,推导得到

定义1在制造商的固定回收投资和制造商最优回收努力()条件下,制造商长期的最优利润可以看成:不建立逆向供应链时最优利润按照r大小的利率进行无限期的贴现,因此r可以看成回收投资收益率。根据定义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性质:

性质1:制造商的建立逆向供应链时最优利润随回收投资收益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性质1说明逆向供应链的最优利润是回收投资收益率的增函数,回收投资收益率越大,利润越大,当时,最优利润等于没有回收条件下的利润。因此,制造商要增加逆向供应链的利润,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收益率r来实现,提高r主要是通过提高工艺水平降低旧产品单位再制造成本途径来实现。

2.分散决策条件下供应链最优利润

第2节的研究中,是以制造商作为单一的决策主体,实现了逆向供应链的集中决策。但是在供应链中,产品制造和销售活动是由制造商和零售商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来完成,因此双方都有独自的目标函数。本文制造商是供应链中产量的领导者,具有决策优先权,在这里产品回收成本由制造商承担,零售商在回收过程中的活动是供应链中应尽的责任,产品回收得到的收益是通过他们之间的转移支付来实现共享的,零售商从顾客手中回购成本A也完全由制造商承担,因此分散决策的两层决策模型为:

表明,在分散决策条件下,逆向供应链的系统最优利润小于集中决策最优利润,供应链出现了渠道利润损失,渠道损失率是随回收投资收益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双重边际的问题。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在企业责任延伸制度下,产品回收再制造是制造商的主要责任,因为回收可以给制造商降低制造成本。零售商对产品是否回收不太重视,因为零售商不能直接从回收获得收益,这就导致双方的目标存在偏差,双重边际问题随回收投资收益系数的增加变得更加突出。解决双重边际问题,可以通过设计供应链的收益共享合同,协调双方的利润达到帕累托改进。

三、供应链协调

由于分散决策导致了双方共同利润小于集中决策的系统利润,逆向供应链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通过利润协调,按照集中决策的最优零售价和最优产量来决策,实现集中决策的系统最优利润,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共享利润,假设双方按照λ:(1-λ)的合同比例共享利润,要保证双方能够接受合同,因此要满足如下两个必要条件:

(3)式是制造商参与的必要条件,(4)式是零售商参与协调的必要条件,即若要双方能够接受合同,必须使得双方通过协调后的利润比协调前有所改进。

命题1 逆向供应链收益共享合同利润协调参数的有效区间满足[]的区间,才能满足双方合作的要求,并且的有效区间长度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

证明,通过(3)和(4)不等式联合求解很容易得 的有效区间,从命题1可以看出,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分配比例必须遵循区间,否则收益共享合同就不能实现双方的合作协调:如果制造商的分配比例小于,制造商则放弃合作(见图2中A区);如果制造商的分配比例大于,则零售商的利润没有改进,零售商则放弃合作(见图2中C区);只有双方的利润共享分配比例在[] 区间双方利润都会得到改进,因此双方都会接受合同并参与参与合作(图2中B区)。从图2清楚的看出随投资价值系数r的增加,利润分享的比例上下限的距离()也逐渐扩大,反过来说,随着投资价值系数r的增加,逆向供应链双方的不合作区间区间缩小,双方只要有一点的利润改进就会促成合作。命题1也说明较高水平的投资价值系数条件下,双方合作的谈判空间较大,双方都可以在较低或较高的分配比例中获得收益改进。

四、算例分析

根据根据第2节假设,设有需求函数,其中a=4,b=1,=2, B=1,在不回收时,供应链系统最优利润为。当回购成本A=1、利用旧产品的再制造成本cr=1时,旧产品的节省成本,表示供应链进行回收无利可图,表1看出系统最优利润为1,与没有回收的供应链系统利润相等,此时分散决策条件下制造商的利润为0.5,零售商的利润为0.25,利润之和为0.75,显然比集中决策利润1要小,因此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通过协调,双方按照集中决策的最优价格销售,最优产量进行供应,设计利润分配比例共同分享利润,制造商的分配比例区间为(50%,75%),即制造商分配的利润不得低于总利润的50%,且不得高于75%,因为低于50%,制造商协调后利润低于0.5,制造商不会参与合作;如果高于75%,零售商的利润则会低于0.25,此时零售商不会参与合作,只要有一方利润没有得到改进,协调共享合同就难以让双方满意,供应链的协调就会失败。

当旧产品回购成本和再制造成本降低时(A=0.9,cr=0.9),单位旧产品的成本节省,回收投资收益系数r=0.01,再制造的系统最优利润为1.0101,此时分散决策条件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分别为0.5025和0.2525,显然再制造条件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都比没有回收时利润增加,仍然存在双重边际效应问题,分散决策系统利润(0.755)小于集中决策系统利润(1.0101),此时供应链的双方需要协调,协调的结果是制造商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在(49.75%,75%),如果低于下限,制造商不参与合作,高于上限,零售商不参与合作。

从下表可以看出,旧产品回购成本A和再制造成本cr不断降低、r不断增加时,再制造条件下系统利润、分散决策条件下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协调共享合同区间长度不断增加,充分证明了命题1的正确性。

五、结语

本文通过再制造决策模型定义了一个回收投资收益系数,根据该系数的定义和性质,分析了企业再制造决策利润改进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工艺改进降低再制造成本、二是实施规模回收降低单位回购成本,提高再制造系数,达到提高再制造利润的目的。同时在此基础上,用回收投资收益系数指标研究了逆向供应链协调的问题,得出随着回收投资收益系数的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谈判的空间会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Savaskan RC, Bhattacharya S, Van Wassenhove LN.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Models 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J]. Management Science, 2004,50(2):239-252.

[2]Savaskan RC, Van Wassenhove LN. Reverse Channel Design: The Case of Competing Retailer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6,52(1):1-14

[3]魏洁 李军:Epr下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选择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05(06)

第8篇:供应商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 努力水平 协调模型 努力成本分摊

一、引言

闭环供应链的协调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献[1-5]集中在通过制定收入共享、数量折扣、两阶段关税等策略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但这类文献大多没有考虑努力水平因素对闭环供应链利润的影响。也有少量文献从需求受努力因素影响或者回收受努力因素影响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如文献[6]研究了需求在努力水平影响下,销售回扣契约和退货契约下的供应链合作问题;文献[7-8]研究了当需求同时受制造商所决定的产品质量和零售商促销努力影响时正向供应链的利润分配问题;文献[9]考察了当零售商之间存在竞争时,闭环供应链的利润当制造商直接回收时取决于回收努力的影响;文献[10]研究了当产品回收量与回收价格和回收努力同时相关的情况下,通过二部定价契约和回馈与惩罚契约来实现逆向供应链的协调。

基于努力水平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大多只建立在正向或者逆向供应链模型下。鉴于此,本文针对一个二级闭环供应链模型,首先将零售商的努力水平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能够提高顾客满意度、促进购买行为的销售努力水平;二是能够影响顾客的回收行为、增加旧产品回收量的回收努力水平。然后将销售及回收阶段的努力水平纳入契约模型,研究其如何影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及利润,以及如何在基于零售商努力水平的闭环供应链环境下实现供应链的协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协作能够实现双方的双赢。

二、模型描述及符号说明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及一种产品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如图所示。假设制造商在进行生产时,首先用回收品进行再制造,再制造品的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必须使用原材料生产一定数量的新产品,且再制造品与新产品质量、价格无差别,消费者对两者的接受度完全相同。

图 回收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结构

本文中的符号说明如下:

:制造商以原材料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为常量;

:制造商以回收品进行再制造的单位成本,为常量,假设 ,表明利用旧产品再制造所带来的单位成本节约;

:单位产品的零售价格,为外生变量,由销售市场决定;

:零售商回收旧产品的单位回收价格,为外生变量,由回收市场决定;

:制造商给予零售商的单位批发价格,是制造商的决策变量;

:制造商向零售商购买旧产品的单位回收转移价格,是制造商的决策变量,假设 ,即回收再制造是有利的;

:零售商的销售努力水平(如前期的广告投入、销售人员培训、优化卖场环境等),为零售商的决策变量,假设当零售商销售努力水平为 时的成本为 ,为常数;

:零售商的回收努力水平(如加大回收品再制造有利于环境的广告宣传,回收渠道的建立等),为零售商的决策变量,假设当零售商回收努力水平为 时的成本为 , 为常数;

D: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为零售商销售努力水平的线性增函数,即 ,其中 为大于0的常数, 表示消费者对零售商销售努力水平的敏感系数;

:回收的旧产品量,为零售商回收努力水平的线性减函数,即 ,其中b,r为大于0的常数,r表示消费者对零售商回收努力水平的敏感系数;

:表示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i的利润函数,其中

,M表示制造商,R表示零售商,闭环供应链的总利润为 , ,假设供应链各方均为风险中性,即以最大化自身利润为目标。

根据以上问题描述和假设可得:

三、基于零售商努力水平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

1.集中决策模型

在集中决策情形下,制造商和零售商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决策的,他们联合决定最优的销售努力水平及最优的回收努力水平,以整个闭环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为共同目标。

集中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系统问题的决策模型为 ,将

由于 ,可得结论1:

结论1:集中决策模型中,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利润、零售商的回收努力水平与利用旧产品再制造所节省的成本 正相关。

结论1表明,在集中决策下,利用旧产品再制造的成本越低,即节省的成本越多时,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就越高,供应链系统回收努力水平越高,即系统有动力去提高再制造水平、回收更多数量的旧产品。

2.分散决策模型

在分散决策情形下,制造商作为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零售商为追随者,双方均为理性的经济人,且信息完全对称。决策过程是:首先由制造商决定批发价 、回收转移价 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然后零售商按自身收益最大化选择最优的销售努力水平 和最优回收努力水平 。

根据逆向归纳法,首先对式(2)求关于 的一阶偏导数,并令之等于零,可得:

结论2:在分散决策模型中制造商、零售商、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及零售商的回收努力水平与利用旧产品再制造所节省的成本

正相关。

结论2表明,分散决策下,制造商、零售商及系统的利润均随再制造所节省成本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供应链系统有动力去提高再制造水平、回收更多数量的旧产品。

通过比较可以得到:

结论3: 。

结论3表明,相比集中决策,分散决策下零售商选择的最优销售努力水平、最优回收努力水平均降低,闭环供应链系统利润降低。这是因为分散决策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单独决策所产生的“双重边际效应”,导致供应链系统效率损失。

四、努力成本分摊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分散决策下,制造商和零售商按自身收益最大化选择各自的策略,最优销售努力水平和最优回收努力水平均低于集中决策下的最优水平,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同样低于集中决策下系统的最优利润。因此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合作的形式对闭环供应链系统进行集中决策,以谋求最大的整体收益,然后根据双方事先商定的合作契约进行收益分配。

下面将考虑设计一个努力成本分摊契约来使闭环供应链系统收益最大的同时实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双赢。具体实施办法如下:对于零售商的销售努力成本 ,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以 和 的比例分摊,同时对于零售商的回收努力成本

,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以 和 的比例分 且 时,闭环供应链系统可实现整体协调。

命题3说明该努力成本分摊契约可以使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分散决策达到协调,同时闭环供应链系统获得最大利润,只要制造商所定的批发价和回收转移价满足命题3,零售商就愿意去接受该契约。

结论4:在该协调机制下,制造商和零售商所分享的收益与其承担的努力成本正相关。

结论4表明,与集中决策相比,努力成本分摊契约下可以做到:供应链成员之间成本分摊,分散经营风险;成员间利润分配确定,更有动力。

结论5:在努力成本分摊契约下,有 。

结论5表明,在努力成本分摊契约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利润水平都比未采用契约时的利润高,同时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收益与集中决策时相同,即闭环供应链达到整体最优。

五、数值算例

下面对本文模型中的相关结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验证。假设市场需求函数为 ,旧产品回收函数为

, , , ,

根据模型的特点,首先讨论参数 变化时,闭环供应链中回收努力水平、回收转移价格、制造商和零售商及系统利润的变化;然后讨论,在努力成本分摊契约下,选取不同的比例参数 ,分析参数对各方利润的影响。分别取 为250、300、350,即参数 分别为300、250、200。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参数 变化对不同决策结构下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影响

表2 的变化对协调机制下闭环供应链的影响①

①取参数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

分散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利润小于集中决策下的最优利润,供应链系统效率损失;通过制定努力成本分摊契约,制造商和零售商均获得比分散决策时更多的利润,且此时闭环供应链系统利润等于集中决策时的总利润。

无论是分散还是集中决策下,再制造节省的成本 越多,制造商、零售商及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利润都越高;同时零售商的回收努力水平也越高。表明,制造商有动力去提高再制造水平,同时再制造水平提高后,零售商也更努力去提高旧产品的回收量。

当销售努力成本分摊比例 增加时,批发价增加,当回收努力成本分摊比例 增加时,回收转移价降低,说明当制造商的成本分摊比例提高时,制造商将一部分成本通过提高批发价及降低回收转移价又转嫁给零售商,因此随着 和 的增大,制造商的利润增加,零售商的利润在减少,但仍都大于分散决策下的利润水平。在满足的条件下 , , 到底取何值则要取决于制造商与零售商双方在该闭环供应链上的重要性及各自的谈判能力。

六、结论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零售商努力水平影响下的二级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将零售商的努力水平分为销售努力和回收努力两个部分,设计了一个努力成本分摊契约来协调该闭环供应链,通过理论和实例证明了该契约能使制造商与零售商达到双赢。通过双方的协作,闭环供应链将有动力提高再制造水平,提高对旧产品的回收力度,同时双方都能获得比分散决策下更多的利润,从而支持整个闭环供应链系统良好的运转。

参考文献:

[1]Chengdong Shi, Dunxin Bian.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by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and quantity discount contract[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Dec 26-27,2009,Xi’an,China.2009,2:581-584

[2]张建军,霍佳震,张艳霞.基于价格博弈的闭环供应链协调策略设计[J].管理工程学报,2009,23(2):119-124

[3]邢光军,林欣怡,达庆利.柔性订购契约下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利润协调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9,23(8):30-35

[4]孙浩,达庆利.基于产品差异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研究[J].管理学报,2010,7(5):733-738

[5]王玉燕.收益共享契约下闭环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9,17(6):78-83

[6]Taylor T A.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under channel rebates with sales effort effects[J].Management Science,2002,48(8)992-1007

[7]刘志学,张贵磊,马士华.合作型供应链的利润分配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30(2):326-329

[8]但斌,任连春,张旭梅.质量影响需求下的二级供应链协调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15(4):1-4

[9]Savaskan R.C, Van Wassenhove. Reverse channel design: The case of competing retailers[J].Management Science,2006,52(1):1-14

[10]袁煜昶,孙浩,达庆利.回收再制造逆向供应链中定价契约协调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9,(9):1-4

[11]Guide V.DR, Van Wassenhove. Business Aspects of Closed-Loop Supply Chains[M]. Pittsburgh, PA: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12]Guide V.DR, Van Wassenhove. The evolution of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research[J].Operation Research,2009,57(1):10-18

[13]高举红,金晨赫.废旧产品回收再制造逆向供应链的定价策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1):76-78

第9篇:供应商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协调;客户质量敏感需求;供应商;制造商;价格;提前期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2)08-0136-05

Research on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ased on Customer Quality Demand

LI Yong-fei1, SU Qin1, TONG Jian2

(1. State Key La oratory for 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2.Institute for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Logistics, Vienna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usiness, Vienna)

A 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a two-stage supply chain Stackel erg non-cooperative coordination game etween supplier and manufacturer ased on a single product customer demand when product quality, price and lead time compete to each other 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customer dem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supplier is the lead, the manufacturer divides the customer demand into two categories which are quality non-sensitive customer demand and quality sensitive customer demand 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etween product quality, price and lead time. Then under the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the manufacturer chooses the optimal level of product quality, sale price, lead time and profits. ased on the choice of the manufacturer, the supplier further selects economic quantities and wholesale price of raw material required y the single product through the OM ta le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s total wholesale price of raw materials, total cost and total profit.

Key words: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customer sensitive quality demand; supplier; manufacturer; price; lead time

1引言

随着供应链竞争的日趋激烈,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基于产品价格、成本的竞争转变为注重质量、价格、提前期及供应链内部的协调管理等的全方位竞争,供应链的成功也越来越表现为提供卓越品质的产品、更短的提前期、更合理的价格和供应链内部成员的相互协调配合,不断提升供应链核心竞争力,以此满足客户的需求,达到供应商、制造商及客户等多方共赢的网络战略联盟局面,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市场及更多的利润[1]。与此同时,客户对供应链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交货提前期及整体协调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满足客户质量等的需求是供应链双方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协调也是供应链决策者需要重视的问题[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