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

第1篇: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价值。方法:以医院妇产科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施优质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品管圈联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整体护理等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妇产科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妇产科;优质护理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日本学者首先提出,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团队合作模式,是同一工作场所内部人员自发组成,自我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工作质量[1,2]。选取2016年1~8月医院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优质护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8月医院妇产科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施优质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品管圈联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28.50±4.70)岁;本科14例,专科20例,其他学历6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为21~44岁,平均年龄为(28.80±4.90)岁;本科13例,专科21例,其他学历6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患者入院后针对其特点,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观察组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优质护理中,首先成立品管圈小组,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划分队员,投票选出组长和副组长,整个活动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3]。根据PDCA循环法,妇产科优质护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包括计划(Plan,P)、实施(Done,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一个月为一个周期。(1)建立标准:在妇产科内部确定护理服务质量检查的评估标准,涉及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护理整体等多个护理服务方面。(2)发现问题[4]:在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组长深入病房检查护理人员工作情况,掌握患者情况及妇产科常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态度,询问患者护理人员巡视病房、健康宣教等情况。并将患者及家属反馈的问题及时解决,还要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每月组织1次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针对重症患者应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稳定交接班,有序地完成护理计划。(3)分析问题[5]:通过查房、询问患者,了解优质护理工作情况,并与评价标准比较,分析其中问题,常见的护理问题为护理服务资料分类不详、护理文书书写不及时、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护士名字、健康宣教力度不足等。(4)应对措施[6]: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集体学习护理先进理念及措施,整理护理实践经验,明确护理制度中的缺陷,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明确护理人员工作职责,规范护理服务流程,制定应急预案,限制护理人员负责的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护理人员应满足患者的正当需求,了解并掌握所负责患者的病情及体征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以及护理差错(错漏医嘱、给药错误、采样错误)发生率。制定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7],从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整体护理等护理服务方面评估护理服务,由患者自行填写,发放80份调查卷,收回80份调查卷,收回率为100%,每项评估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制定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调查表[8],由患者自行填写,了解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其分为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知晓度=(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生活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整体护理等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提升(P<0.05)

2.2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比较

见表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

2.3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

见表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3讨论

品管圈应用于妇产科优质护理中,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还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康复[9]。另外,品管圈活动还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为患者服务的工作中,也有利于护理管理的不断规范,使护理管理制度得到更好的完善[10]。妇产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也能提高患者对妇产科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使其意识到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治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韦东梅.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妇产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3):438-439.

[2]李婵婵.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288-289.

[3]刘静.品管圈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5,21(25):109-110.

[4]矫克云.品管圈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21-322.

[5]李红英.品管圈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9):5-6.

[6]余亚君,孙秀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妇产科患者健康满意度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4):563-564.

[7]王静英.品管圈管理对提高住院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128-130.

[8]程秀娟.品管圈活动在分娩室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49-50.

[9]卢海燕,卢静.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5,2(5):107-108.

第2篇: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风险;人性化管理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务[1]。然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的复杂发展,人们对医护人员要求的增强,和对医院管理制度的不信任,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困扰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伴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升级,对于临床妇产科护理而言,护理风险就不断升高,导致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上不断出现问题和反馈问题。为了更好地调节这种医患关系,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我们做出了以下的调查,并做出相应的临床分析,为更好地了解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相应做出人性化的管理措施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3年,在我市某医院的妇产科妇女中,随机以自愿原则选取76们入住的妇女,其中孕产妇共53名,占比例69.7%;妇科治疗患者共23名,占比例30.3%。其中患者最大年龄为48岁,最小年龄为19岁。

1.2方法:首先,严格规定妇产科护理人员学历、实践经验等“硬标准”,对出入院的护理人员实施业务素质考核、性格测试等“软标准”考核,通过双重考验的护理人员依照年龄、资历划分岗位与工作组;然后,进行全面的妇产科护理工作思想教育,帮助护理人员树立坚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学习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技巧;学习意外事故处理方式;锻炼护理人员书写护理文书、严谨记录护理项目与过程,全面提升业务能力,避免护理业务引发医患纠纷[2]。

提升护理技术、改善医疗设备。充分分析医院常见护理事故类型,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及医院设备及技术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护理器具、设备,聘请专人教授先进的临床护理技术。

强化设备、物品管理。定期检查护理设备质量,及时发现设备质量问题并进行科学处理;每日进行护理用具、药品数量、质量核查,做好记录,为紧急护理事故预留一定的缓冲余地,确保设备、物品的充足、完备。

1.3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规划:患者人院时,护理小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治疗方案进行合理、人性化的护理方案规划,并护理方案预留一定的调整空间,确保实际护理工作紧贴治疗工作、按部就班开展。在产妇分娩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保健护理方案,详细列出产妇产后1、2、3d的护理项目及护理方式、注意事项,为实际护理工作奠定基础[3]。

心理护理占首位。从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就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温和、微笑服务,积极掌握患者基本信息及治疗方案,向患者耐心介绍治疗流程、时间、治疗优势及后期康复计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帮助患者稳定情绪,让患者与家属在了解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4]。

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应单独、重点实施,针对孕妇待产期情绪不稳定的特点,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尊重孕妇,鼓励孕妇调整情绪;鼓励孕产妇适当宣泄不良情绪,用温和的语调消除孕产妇焦虑心理;将病房温湿度调整在合理范围内,将病房布置得优雅、温馨,帮助孕妇温馨待产、产妇稳定恢复。

耐心、优质基础护理。加强营养供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严格控制产妇用药,如催产素的用量及时间应严格根据宫缩情况控制;强化产后基础护理,产后3h内小便,注意感染预防,告知产妇产后饮食、睡眠、卫生、活动注意事项,帮助产妇产后的早吸吮以利于产妇顺利泌乳,并帮助产妇学习挤奶的方法。

1.4评价标准于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满意度统计及意外事故调查,满意度调查分为基础性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心理护理等10个项目,每项1O分,满分100分;事故统计分轻度事故、中度事故及重度事故,以此统计分析妇女治疗、生产过程护理满意度及意外事故发生率。

2.结果

76名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护理服务综合评价为:非常满意为47名;满意为11名;一般为9名;不满意为3名。总体上满意度为76.3%。

3.讨论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现代分子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生殖内分泌学及免疫学等医学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医学诊疗检测技术的进步,拓宽和深化了妇产科学的发展,为保障妇女身体和生殖健康及防治各种妇产科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5]。

妇产学科研究范围主要分为六个方面:普通妇科学、妇科肿瘤学、围产医学、女性生殖内分泌学、计划生育研究、妇女保健学。目前,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集中在患者、护士性格态度方面,还有护理技术、药物使用等影响因素。人性化的妇产科护理工作是应对妇产科护理风险的主要途径,应着重从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开始,完善护理制度,实施日常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专项护理工作质量的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郭燕红.探讨和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52~953.

[2]李雪芬.妇产科专业护士的培养和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48~149.

[3]甄丽基.防范医疗护理事故的临床实践与成效[J].现代临床护理,2004,3(4):50.

第3篇: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优质护理;妇产科;产妇;分娩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19-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的需求也慢慢随之提高,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护理模式要求医疗服务从“疾病”到“病人”的转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趋势,临床中推出了全新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已经是护理工作的最高境界[1]。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核心和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工作态度、护理管理理念、护理工作程序等方面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笔者现将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1年分娩的产妇967例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此组作为对照组;我科在2012年分娩的产妇1129例进行实施有效的围产期优质护理服务的新型模式,此组为观察组,其中两组产妇的孕周均在38-41周,平均(39.6±1.28)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在20-33岁,平均年龄(25.12±5.20)岁,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合理的人员配备 将我科的护理人员按床位数配备各级各层次护理人员合理的班次,结合各项护理内容的知识含量及技能含量来计算整体护理工作量,考虑到完成总护理内容应具备的临床经验、专业相关知识、护理操作技能等全方面实施,制定一个适合我院模式化管理的病房细节工作制度。产科门诊宣教室实施定期宣教。

1.2.2 制定护理目标 主要的护理目标是使产妇顺利完成“接受认识参加自觉行为”的全过程[2],达到分娩整个过程的良好状态,使新生儿窒息率降到最低,提高母乳喂养质量,产妇分娩后的角色适应良好,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职业成就感得到增强。

1.2.3 人性化具体实施方法 (1)分娩前的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待分娩的产妇采用赠送书面资料、集中授课、开设电话咨询热线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健康宣传教育。(2)产妇的入院护理:向入院的产妇介绍科室的环境、相关制度、护理人员以及病房内产妇,运用整体的护理程序对产妇的分娩前的认识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评估情况制定教育计划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使产妇做好迎接分娩的身心准备工作。(3)分娩过程的优质护理服务介入:①呼吸训练:根据分娩的每个产程的特点及呼吸方式,可以针对产妇选择合适的呼吸节律进行指导呼吸训练,直至产妇能正确的进行呼吸使用腹压使胎儿分娩出;②陪伴疗法:产妇进入分娩室后助产士即陪伴床旁给予安慰和鼓励,缓解或消除产妇的恐惧、焦虑、紧张以及疲劳的心理情绪,使产妇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顺利完成分娩;③暗示疗法: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可以选用轻声吟法鼓励的语气唤醒产妇的潜能,增强产妇的分娩信心,克服整个分娩过程中的痛苦所导致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4)病房开展协同式护理:待产妇分娩后回到病房由责任护士进行身体的全面评估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向产妇讲解产后保健及母乳喂养的知识,协助哺乳,指导哺乳技巧,使产妇进行充分休息,恢复体力。24h后开始指导产妇进行自护能力的训练,直至产妇得以掌握[3]。其主要内容包括产后疼痛的护理、产褥期护理、生活调节、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新生儿沐浴、换尿片、预防接种等。产妇出院时由护士长或责任组长对产妇进行评定,判断完成认知参与的整体程度。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两组针对产妇的生产情况以及效果比较,观察组在各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优质护理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关爱病人、温馨服务,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为服务理念,使病人真正的感受到了优质护理服务,病人满意度大大提升,减少了医疗纠纷,促进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疾病的恢复及预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医院产生了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魏晓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体会[J].现代护理杂志,2009,12(8):67.

第4篇: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理念,充分发挥计生服务网络优势,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形成计生、卫生、民政等部门配合参与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网络。通过深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提高计划妊娠比例,提高计划怀孕夫妇优生优育知识水平,增强孕前风险防范意识,改善计划怀孕夫妇健康状况,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二、工作目标与原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计划怀孕夫妇参加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加,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计划怀孕夫妇预防出生缺陷的风险意识和防护能力提高,计划怀孕夫妇优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基层服务机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能力提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及评估建议告知率达95%以上,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率达85%以上。

(二)工作原则。

1、知情自愿原则。认真做好对计划怀孕夫妇的宣传倡导工作,提高群众参与优生检查的自觉性,帮助群众做到知情自愿,落实知情同意制度,严禁强制服务,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宣传倡导和知情自愿基础上,努力提高人群覆盖率。

2、免费服务原则。为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每孩次提供一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如果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接受免费孕前健康检查后未按计划怀孕,或怀孕后出现流产、死胎、死产再次准备怀孕时,应根据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自费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流动人口中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原则上在现居住地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3、科学规范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管理方案和技术规范各项要求,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科学普及优生知识,规范开展优生检查,正确进行咨询指导,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工作规范运行。

4、方便群众原则。对已做婚前健康检查的农村夫妇,6个月内安排生育计划的,原则上不再要求做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沟通、相互配合,不得要求服务对象重复检查,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把好事办好。

5、资源共享原则。要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优势,在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同时,重点做好群众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组织发动、健康教育和随访工作,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统一纳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并与孕期保健、妊娠结局随访等服务有机结合,与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相互对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能。

三、服务对象及检查项目

(一)服务对象。

1、辖区内常住人口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

2、辖区内流动人口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

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是指一方或双方户籍为农业人口或农村居民的夫妇。流动人口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农村夫妇是指在现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且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夫妇。

(二)检查项目。

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教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19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其中医学检查内容14项,包括实验室检查9项、病毒筛查4项、影像学检查1项。

四、部门与服务机构职责

(一)部门职责。

1、人口计生部门。

(1)区人口计生委:负责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统筹安排、组织协调和效果评估;编写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材料,开展各类人员培训;负责质量控制,建立统计信息档案,维护数据库;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等工作。

(2)办(镇)计生办:负责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宣传发动、摸底调查、计划怀孕夫妇的资格认证,组织计划怀孕夫妇参加孕前健康教育和检查。

(3)村(居)计生办:负责收集辖区内计划怀孕夫妇信息,协助开展健康教育、组织计划怀孕夫妇参加孕前健康检查、收集报告早孕及妊娠结局线索等工作。

2、宣传部门:加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育龄群众对参加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3、监察部门:对工作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评估,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4、民政部门:提供结婚登记信息,发放宣传材料,动员服务对象自觉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5、财政部门:及时拨付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相关经费,确保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顺利实施。

6、卫生部门:配合参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专家咨询和业务指导。

(二)服务机构职责。

全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定点服务机构为区计划生育服务站,两镇计生服务站负责做好配合工作。

1、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负责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制定岗位职责,定期开展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和服务对象优生知识讲座;承担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出具评估建议告知书,对高风险人群开展面对面咨询指导;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建立并保存档案。

2、两镇计生服务站:负责开展计划怀孕夫妇信息调查、病史信息采集、填写检查项目技术服务家庭档案基础信息、提供健康教育、签订知情同意书、开展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信息管理和上报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与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等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第5篇: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确保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深入开展

 

—托依堡镇妇幼保健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为积极探索妇幼保健工作发展的新路子,托依堡镇实行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与妇幼保健机构合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完善和强化了我镇服务网络,拓宽了优质服务的领域,形成了生殖保健服务的整体合力,提高了服务意识,收到了群众满意和计生、妇幼工作“双赢”的效果,但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将我镇妇幼保健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托依堡镇妇幼保健站建成于2003年,是成立比较晚的一所妇幼保健、优生优育、计划生育于一体的托依堡镇镇唯一的妇幼保健机构,该站占地面积54.7平方米,建筑面积74平方米,现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开设病床9张,设有3个职能科室,新生儿护理抢救中心、高危妊娠监测、妇幼卫生监测系统。配备有多功能B超、新生儿高压氧舱、电解质分析仪、麻醉机、心电图、X光机、激光治疗仪等一批专科医疗设备。产科还开展了“一对一”全程责任制助产服务,在不增加收费的情况下,使产妇享受到全程优质服务,减轻了产妇负担。2004年初,按照新生儿科标准计划重新设计装修功能齐全的新生儿中心吸氧、中心负压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为抢救打好基础。

2005年上半年,对全镇5957名适龄妇女进行了免费检查,有有孕妇女206人,已产妇女121人,高危产妇2人,无死亡产妇。在幼儿系统管理方面2004年上半年,共新生婴儿123名,其中生活婴儿120人,死亡3人。

二、指导思想

托依堡镇妇幼保健站在镇党和政府以及县卫生局的重视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站的实际,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立足“以母亲安全、儿童健康”为中心,不断深化妇幼卫生改革,围绕“一法两纲”,大力加强专科内涵建设和农村妇幼保健工作,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服务,强化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医疗护理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为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了大量的工作,我站两个文明建设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是开展妇幼保健优质服务是目标

在开展优质服务工作中,我们把不断满足群众需求作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了以下服务:

1、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妇幼保健优质服务”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优生优育和妇幼保健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在镇广电站、计生办开展妇幼保健专栏;充分发挥妇幼保健网络作用,在各村人口学校普遍开展妇女健康、生殖保健、幼儿护理等知识培训;制作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的进村入户宣传品,发放到每个家庭,各类宣传品入户率达到84%以上。

2、围绕“三大工程”,开展妇幼保健全程服务。一是在普及妇幼保健有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及时帮助群众指导群众落实妇幼保健优质服务措施。二是严格妇幼保健常规,保障妇女、儿童的安全与健康。三是加强服务对象的定期随访,及时、准确地了解妇女、儿童的情况。四是在全镇29个村场开展妇幼保健知情选择工作,选择率达55%以上。五是开展妇幼保健普查普治工作,建立《妇幼保健普查档案》1.7万个。

在利用基础网络配合卫生部门搞好妇幼保健工作的同时,提高了产前检查率、住院分娩率、产后访视率,降低了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3、围绕生产、生活、生育开展妇幼保健综合服务。制定出台《托依堡镇妇幼保健优惠政策》,加大部门帮扶力度,把对妇幼保健家庭的奖励和优惠政策落实到实处。全镇累计帮扶面达51.7%。

四、存在的问题

1、服务意识不够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环境单一,应对现有的环境进行进一步绿化、美化。

3、设施、项目不全,需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五、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措施

(一)、强化服务意识

1、开展“树立良好行风作风”教育;

2、召开“优质服务动员大会”;

3、举行“爱岗敬业、优质服务”演讲比赛;

4、选拔“优质服务先进分子”

5、推行服务过程的“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

(二)、美化服务环境

1、旧站外墙装修;

2、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

3、环境的美化、绿化;

(三)、改善服务态度

1、在与病陪人交谈时,要使用“文明用语、服务敬语”,杜绝使用“服务忌语”,禁止与病陪人争吵。

2、在接诊病人、接听电话时,要态度和蔼、热情,用你好作为开头语。

3、在接到病人或家属的提问时,要认真、详细地解答,不要敷衍应付,更不能推委不理。

4、导医要提前10分钟上班,导医护士要主动、热情帮助病陪人解决问题。

5、在接诊留医人时,医务人员要详细介绍站情况、住站规则及注意事项;

6、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要送病人到科室门口,并做好站宣教。

(四)、增加服务设施、项目

1、儿科住院部、儿保门诊增设幼儿玩具;

2、儿保室增设家长休息室、母乳喂哺室;

3、门诊大厅增设免费量身高、体重;

4、门诊24小时应诊服务;

5、开展无痛代分娩、无痛人流、无痛采血技术;

6、免费接送孕产妇;

(五)、增加不良服监督、投诉措施

1、门诊大厅设站长信箱;

2、公布不良服务投诉电话;

3、门诊摆设不良服务投诉表,方便病人、家属书面投诉;

4、定期组织检查;

5、定期征询病陪人意见。

以上是我镇开展妇幼保健优质工作的一些做法和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考核标准不规范等问题。我们将借这次汇报工作的东风,按照县卫生局的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扎扎实实妇幼保健优质服务工作。

 

 

 

 

 

第6篇: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母婴健康安全行动计划

为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自2018年起,在全国组织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为核心,以落实母婴安全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抓手,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为保障,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温馨的妇幼健康服务,全力维护妇女儿童健康。

二、行动目标

自2018至2020年,通过开展母婴安全行动,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到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全国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在此基础上,树立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

三、行动范围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助产机构),重点是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妇产医院。

四、行动内容

(一)妊娠风险防范行动。

1.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以科学备孕、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为重点,制订孕产妇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发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材料。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微信、微博等大众媒体,制作参与科普节目,积极撰写科普文章,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孕育健康知识,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使每个孕产妇成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积极参与配合医疗保健活动,提升自我保健和风险防范意识。

2.做好备孕咨询指导。将妊娠风险教育作为孕妇学校开班第一课。设立生育服务咨询室,汇集妇科、产科、生殖、遗传、心理、中医等专业力量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规范提供生育力评估和备孕指导。综合评估妇女基础健康状况、生育能力和年龄等因素,客观告知妊娠几率和风险,引导群众正确认识高龄高危妊娠风险。

3.开展妊娠风险评估。按照《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对孕产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作出明显标注。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一般风险)”、“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和“紫色(传染病)”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对患有疾病可能危及生命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4.提供生育全程服务。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产后避孕、儿童保健等内容,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打造无缝连接“一条龙”服务链。规范有序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服务,严格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综合防控措施。指导产妇分娩后及时采取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合理控制生育间隔。

(二)危急重症救治行动。

5.加强高危人群管理。筛查妊娠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孕产妇,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严格实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密切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转诊。

6.查找救治薄弱环节。每半年组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等业务科室和医务科等职能部门召开至少1次联席会议,梳理在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方面存在的管理、技术问题,完善诊疗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孕产妇用血、转运等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

7.针对死因完善预案。结合区域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情况以及本机构实际,针对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主要死因建立抢救流程与规范,明确相关科室和人员职责任务,确保急救设备和药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建立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医患沟通和媒体沟通机制。

8.建立救治协调机制。设立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协调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会诊、转诊等机制。建立院内多学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小组。完善产科、儿科协作机制,鼓励产科与儿科共同确定分娩时机,儿科医师按照院内会诊时限要求准时到达。

(三)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9.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产科、儿科应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医疗质量安全案例警示教育。

10.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强化产科探视管理,新生儿在院期间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完善新生儿出入管理制度和交接流程,做到身份有识别、交接有登记。规范处理医疗废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胎盘和死胎(死婴)。加强新生儿病房、临床检验实验室、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有效防范医院感染。

11.促进质量持续改进。针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围绕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考核指标。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当每月开展自我评估与分析,制订并落实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医疗质量安全信息。

12.定期报送母婴安全信息。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定期报送住院分娩、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等个案数据以及服务资源数据,发生孕产妇死亡后第一时间通报辖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

(四)专科能力建设行动。

13.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以各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提升产科、儿科专科诊疗水平。综合性医院着力加强妊娠合并症处置、危重孕产妇多学科联合救治,重点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分娩量较大的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着力加强产科亚专科和新生儿科建设,逐步建立产科重点专病医疗组。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方法,开展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促进孕产妇和婴幼儿安全应用中药。加强危急重症中西医临床协作,提升诊疗救治能力。

14.促进保健专科发展。开展妇幼保健专科示范单位建设,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内容,加强人才建设,促进预防保健与临床医疗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后保健、儿童眼保健、儿童听力保健等保健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推广应用中医防病保健方法,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15.强化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辖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情况,确定技能培训主题。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队急救演练,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紧急剖宫产自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DDI)应当努力控制在30分钟以内并逐步缩短。保障产科医师、助产士、新生儿科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

16.推进科研攻关和临床转化。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在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处理及出生缺陷防治、早产风险提示、早产儿救治等方面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加快推进产后出血防治、新生儿复苏等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便民优质服务行动。

17.优化诊疗资源配置。按照开放床位和配置标准,足额配备医护人员和设施设备,确保服务资源与服务量相匹配。在门诊合理安排B超等设备,增加胎心监护等可穿戴设备,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优化产科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集中产科门诊、超声检查、胎心监护、采血、尿检、缴费等环节,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自助服务设备,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在儿科和儿童保健门诊设立母乳喂养室。

18.推进全面预约诊疗。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的产科预约诊疗率≥70%,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在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的前提下,推广预约住院分娩,对预约孕产妇优先安排住院床位。

19.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通过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方式,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等候时间。提供自助打印、网络查询、手机信息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规范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惠民利民政策和措施。

20.倡导温馨舒适分娩。营造温馨、舒适的产房环境,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积极开展专业陪伴分娩等非药物镇痛服务,鼓励开展药物分娩镇痛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展家属陪伴分娩。

五、行动步骤

(一)2018年工作安排。

1.2018年1-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母婴安全行动计划》部署相关工作。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行动计划和当地实际,制订本省(区、市)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做好动员部署、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各省(区、市)的实施方案要对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较高的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重点区域制订针对性的策略措施。

2.2018年6-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二)2019年工作安排。

1.2019年1月,总结2018年度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2.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2018年度情况,部署2019年工作。对2018年度母婴安全示范单位进行表扬,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3.2019年3-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三)2020年工作安排。

1.2020年1月,总结2019年度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2.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2019年度情况,部署2020年工作。对2019年度示范母婴安全示范单位进行表扬,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3.2020年3-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4.2020年10-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母婴安全行动计划3年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推进母婴安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六、行动要求

(一)细化落实行动措施。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确定部分重点联系医院,强化督促指导,定期了解工作进展。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要建立重点联系单位制度,督促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切实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委管医院要发挥“国家队”表率作用,省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要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深入挖掘、树立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根据各地推荐的示范单位,遴选出一批全国示范单位组织系列报道,供各地交流学习。

(三)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第7篇: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柔性管理;妇产科;护理管理

妇产科为特殊科室,专科技术性强,对护理服务有很高要求。妇产科护士工作内容繁重而复杂,护理风险更高、差错率更大,有更大的工作压力,而服务对象期望值很高,又很脆弱、敏感,亟需更合理实用的护理管理模式加以引导[1]。本研究为寻求更好的妇产科护理管理方法,对我院妇产科全体护士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对柔性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1年12月妇产科26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3±5.1)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2±2.1)周;初产妇110例,经产妇159例;平均产程(4.85±0.58)h;分娩结局:难产34例,最终母婴健康。2012年1月~2012年10月应用柔性护理管理的260例孕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7.6±2.4)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7±1.4)周;初产妇119例,经产妇141例;平均产程(4.98±0.43)h;分娩结局:难产18例,最终母婴健康。两组基础资料与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基础常规护理管理。

1.2.2 柔性护理管理组

柔性护理管理组开展柔性护理管理:

转变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找准妇产科护士心理及行为规律,认真研究日常护理工作内容、难度、强度以及主要出错和纠纷问题,引导护士消除抵触和消极情绪,激发主动性、自觉性,从管理方面率先减轻护士工作与心理压力,尽可能取消不必要的加班与考核,新制定的规章制度要照顾到护士情感需要。

建立弹性管理体制。对高年资护士执行自由开放管理,尊重其自尊心理,满足其成就感,让她们自觉带动低年资护士开展护理工作;对低年资护士则以支持、鼓励为主,及时发现并肯定她们的进步,增加工作满足感,树立工作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

宽容和引导护士的失误。护士对护理中出现差错会有愧疚感和压力,若管理方面过于严肃紧张,就会影响护士正常发挥和心理健康,实际管理中对护士的失误持平常心对待,不小题大做,尤其出现无法避免的一些状况时,要适当安抚开导护士,尽可能避免责备、惩罚,从而避免激发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反而给护士直面错误、反思和改进的空间。不定期开展工作交流活动,让护士相互讲出苦恼与困惑,并相互指导、换位思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取经,真正提高工作能力、降低护理风险。

改善工作环境。营造工作中和谐融洽的交流相处的环境,私人区域和工作区域都考虑护士的建议以及情感需要布置,日常工作规划、重大决策以及工作总结都要询问护士的想法和建议,认真交流和采纳,作出更正确的规划和决策,让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并塑造护士积极主动的主人翁意识。

1.3 评价标准

评价2组孕产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统计各组差错率、投诉率、护理质量评分[2]。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结果

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76.92%,护理质量评分(70.8±5.1)分,护理失误26例(失误率10%),投诉6例(2.31%);柔性护理管理组护理服务满意度100%,护理质量评分(91.5±4.9)分,护理失误0例(失误率0%),投诉0例(0%)。柔性护理管理组护理质量及评价满意度、意外及投诉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表1 2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妇产科护理意外频发、易出错、护患纠纷多,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为寻求更好的妇产科护理管理方法,对260例孕产妇实施柔性护理管理,对比常规护理管理的护理评价,柔性护理管理组护理服务满意度100%,护理质量评分(91.5±4.9)分,护理失误0例(失误率0%),投诉0例(0%).柔性护理管理组护理质量及评价满意度、意外及投诉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柔性管理即以非强制化、教条化的管理模式引导员工积极、自主投入工作,直面问题,自我反思,不断提升,积极解决问题,主动交流帮助,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所有成员为共同的工作贡献思想和力量,发掘和发挥自身潜能,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和高度的集中力投入到工作中[3]。柔性管理模式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也正尝试此种管理模式,此种手段的运用利于推动妇产科护理工作进行,提升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

本研究所采用的柔性管理模式更加关注护士本身的健康、状态。注重情感上照顾和关注每一位护士,尊重护士的人格和付出,鼓励护士之间交流帮助,管理者也乐于倾听护士困惑和想法,引导护士更好地投入工作,让护士在人性化的关怀下更轻松、更积极、更自信地开展护理工作。在实际工作规划、评价方面充分采纳护士意见,避免决策失误和计划不合理、脱节,照顾到护士身体情况,让护士始终以最好的状态工作[5]。

另外,我院还在工作环境等方面作出了调整,充分考虑妇产科的独特性,为护士助产、接生等方面的护理工作提供便利,并在休息区域改变压抑和严肃的环境布置,尽可能布置成温馨、轻松、舒适的空间环境,让护士能够更好地休息和调整状态,及时释放压力;另外,我院还鼓励同事间交流互助,相互倾听、相互帮助,更好解决问题同时增进了解、加深情感,从而营造温馨、和谐、互助的有机良性循环的环境[6]。

社会的发展与院内护理水平的发展其实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与人们选择的管理手段的改变有关。柔性管理是这个全新的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人性化新型管理模式,相比传统管理模式更注重护士的人性化管理和引导,关心、理解、尊重、帮助护士接受问题,解决问题,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工作,因而此种管理模式下的护士自觉性、热情更高,这种管理模式也是促进护士、管理者、护士团队以及全院长足发展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 钱敏.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的刍议[J].中外医疗,2012,31(5):121-121.

[2] 秦玉君.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6):199-201.

[3] 胡芳.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1,09(19):1759-1759.

[4] 陈曼华.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4-95.

第8篇: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临床路径;护理

    临床路径是针对某疾病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当、有顺序和时间的计划。2010年9月作为广东省临床路径试点单位开展临床路径模式管理,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术的患者,结合创优质服务病房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在我院住院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患者,其中按目标选择实施临床路径产妇217例,所有患者能按标准选择并完成进入临床路径计划。随机抽取未进入临床路径的择期手术产妇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胎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工作方法:路径组根据计划性剖宫产术临床指标及医疗规范,按广东省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产科临床路径流程表。成立了院科两级管理小组,根据科室的护理路径程序表,分为:产科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爱婴区产妇服务路径、产后宣教路径、产妇满意度调查表等产前、产后临床路径表等。由责任护士、助产士按标准进行护理治疗,以时间为轴,把入院指导、评估、用药、检查、治疗、术前准备、饮食指导、手术情况、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制定了标准化的护理流程。第1天,接待产妇入院,自我介绍,进行入院宣教,入院护理评估,完善各项检查,产前健康宣教指导,向产妇及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术前常规准备及注意事项、物品准备、不良反应等术前心理护理。第2天,执行术后护理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宫底及阴道流血、尿液引流情况,给予会阴抹洗、乳房护理,帮助产妇早开奶,进行术后饮食及活动指导,鼓励母乳喂养,指导家人婴儿拍背方法及安全监护的注意事项。3~4天,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预防接种及观察护理要点,指导产妇各体位哺乳姿势、产后操、婴儿更衣、换片技巧,新生儿足跟采血进行新筛检查。第5天,办理出院手续,宣教出院后注意事项。未进入临床路径的产妇按照产科医疗护理常规工作模式实施护理计划,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进行护理评估,步骤不做统一规定要求。

1.3  评价指标:产后护理路径评价指标及要求:①产妇及家属知道病区环境及探访制度;②产妇能说出责任护士的名字及有事找谁;③产妇及家属知道术后饮食要求、初乳及勤吸吮的好处,协助第一次乳头吸吮;④为产妇用药、擦浴、检查操作轻柔、解答问题耐心清楚;⑤术后第1~2天,产妇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掌握哺乳姿势及新生儿安全监护内容,学会喂奶后给婴儿拍背的方法;⑥术后3~4 d,产妇掌握各体位哺乳姿势及产后操,学会给婴儿换尿片、穿衣、抚触、脐部护理及新生儿盆浴的要领;⑦进行出院宣教,产妇知道办理出院及出生证等手续的程序、知道出院后自已及新生儿方面的注意事项及与医院的联系方式等。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满意度情况

组别

平均住院时间(d)

平均住院费用(元)

满意度(%)

路径组

5.74

4 606.00

99.02

常规组

6.10

4 744.00

98.00

2.2  两组产妇手术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

表2  实施临床路径的不良反应改变情况(例)

组别

改变分娩方式(阴道试产)

产科并发症,需特殊处理

术后合并产科外并发症,延长住院

合计

路径组

11

2

3

16

常规组

13

3

3

19

3 讨论

实施临床路径进一步规范了计划性剖宫产术产妇的管理,保障分娩的连续性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产妇满意度评价较高,达99%以上。

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为产妇制定了合理的护理计划,进一步规范了护理人员的医疗行为,对患者产程及产后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使助产工作和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士从接待患者入院时,知道要为患者做些什么事情,何时做,怎么做,并根据流程逐项落实,护理程序清晰,责任护士工作分工明确,工作效率高。两组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减少0.5~1 d,实际住院时间与产前计划住院时间相符率达100%。

临床路径也让患者和家属对住院、手术、产后整个流程较为熟悉了解,预知所需要的检查、治疗、护理及费用情况,对于各期的注意事项和手术配合,做到心中有数。资料显示:入院前掌握信息程度达97.91%。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接受护理治疗中能积极配合,使整个住院期顺利进行,恢复快。整个分娩过程中,都有主动参与权和知情权。满意度调查表从医疗护理、医患沟通、服务质量等共37项作为出院评价指标显示:对住院期间指导、书面信息告知、解释、接受治疗要求、医疗护理技术、工作态度、质量、保护私隐、受尊重、用药知情、产后康复等26项评价满意度达100%。

应用临床路径对产科计划性剖宫产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减少。说明临床路径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有重要作用。对常见并发症:如出血、发热、感染、腹胀、乳胀等,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和控制[1]。调查显示:产妇对住院期间总体评价满意度达100%。

通过应用临床路径对产科计划性手术患者进行流程化、制度化、具体化管理,减少了护理行为随意性、盲目性。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的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有效增进了护患关系,促进健康教育成效,并能与家属及孕产妇个性化地提供正确的产褥期指引。护理人员根据路径日程安排,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使产妇能真正掌握、了解、主动参与护理治疗计划,充分享受优质安全护理服务。

第9篇:妇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产科护理;临床效果;分析与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水平有了越来越高的认识和要求,在产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对医院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是当前医院护理的要求[1]。近年来,我院对产科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本文对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产科住院产妇260例,平均年龄(20.5±38.6)岁,育龄产妇为150例,高龄产妇为110例,患者文化程度不均等。

1.2方法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护理人员服务观念、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成立优质护理服务测评组、制定优质化护理服务方案。

1.2.1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注重培训

(1)提高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以爱岗敬业精神正确引导护理人员的价值观,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身处于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理念、形象、技术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培训,以整体的感染力为医院赢得良好的口碑。科室病房护士长对护理工作的计划及目标,对所需解决、协调的问题进行交流。安排、组织产科中的优秀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护理经验。

(2)产科护理采取人性化护理的措施: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后,护理人员要接待患者,并进行合理安排;看病、办理相关手续时护理人员给予必要指导,将产科中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交代给患者及家属,明确看病流程及费用缴纳明细。人性化服务最重要的是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产生恐慌、焦虑的孕产妇要给予心灵上的安慰,向孕产妇交代清楚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事项及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及较好的心理状态[2]。

1.2.2转变护理人员服务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对出路起着影响作用,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才能满足护理服务工作中的需求。科室要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角度,突破传统思维,科学培养传帮带的培养路径,聘用护士不仅是满足工作的需要,还要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为聘用护士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大胆选聘合同制护士为编制外护士,发挥其最大能动性,不断提高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完善适应当前时展的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方案[3]。

1.2.3成立优质化护理服务试点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测评组

成立优质化护理服务试点科室,以产科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充分调动产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主观能动性,根据产科护理的特征,不断完成和完善健康教育读本、便民服务措施以及科室护理服务指南等工作,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实际的产科护理服务工作中[4]。在产科成立优质护理服务测评组,要求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观较为知名或护理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的医院,吸收其他医院成功的护理经验,不断加强学习产科护理中的理论知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和能力等。

1.2.4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整体的护理工作都会产生影响,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有效促进护理质量及护理效率的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包括3个月面的内容:

(1)塑造良好的护理人员形象,提升产科及医院整体的形象。

(2)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操作水平和护理能力。

(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观念,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知法守法,保障护理的安全。

2结果

针对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中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健康教育、情感支持、爱岗敬业等多个方面的评价,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对上表进行填写,并向患者介绍每一项调查项目的含义与内容,确保调查工作的客观性、真实性,并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及“不满意”代表。满意度计算方法: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260*100%。经过公平、公正的问卷调查、评价后,结构显示,患者对产科护理人员满意程度由78.6%上升为98.2%,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的不断加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5]。

3讨论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出错率,使科室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内容及制度有更深层的了解,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产科的争取引导下,产科护理工作稳步向前发展,护理人员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沟通能力都有所提升,重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综上所述,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护患之间更加融洽、和谐。

参考文献

[1]刘燕辉.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应用的成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96-97.

[2]王宇,王荔红.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中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2):168-169.

[3]徐文玮.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高危孕产妇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4):234.

[4]瓦静雪.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6):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