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精选(九篇)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第1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预防控制;易感人群;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7-02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病原体经过人体的咽腔、鼻腔、支气管、器官等器官侵入人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热传染性强、难以控制等特点,是对人类生活具有较大威胁的传染病类型。上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都对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也在非典后做出相应的隔离防护标准,使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所成效,但是随着不同类型呼吸道疾病的逐渐发生和发展,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始终不能放弃。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传染特点,及其有效临床预防和控制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72岁,平均(5314±2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头痛、流涕、咳嗽、水痘、风疹等。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有效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系统研究[1]。主要针对患者的发病特点、传播途径等进行,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特点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总结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13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表现为呼吸道传染病、阴性传染源、动物等,经临床对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31 感染源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十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表现为病毒、细菌和衣原体等,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病毒,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2]。呼吸道传染患者是引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水痘、麻疹、百日咳等不具备携带病原状态的传染病,携带病毒的患者是其主要传染源。其次,健康带菌人群和隐性感染也是传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感染源。此外,禽鸟类等动物也会携带较多病毒或细菌,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

32 传播途径 猩红热、麻疹、肺结核、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尘埃、飞沫、气溶胶等方式传播,其中飞沫传播方式只是在患者与传染源距离很近或接触时才能被传染,在无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只要与感染源之间的距离保持>2厘米就能绝对防治感染[3];此外,部分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经过间接接触传播。

33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儿童、婴幼儿、来年人等,其中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季和春季比较多发,主要原因表现为季节性的门窗进步,房屋内空气不流通,气候变化大等。

4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较为广泛,且不易治疗,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具体的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41 隔离 隔离带有感染病菌的患者是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传染病患者是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感染源,有效的将病毒携带者、传染病患者等隔离治疗可以从根本上减小健康群体感染传染病的几率。

42 追踪接触者 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群会携带细菌、病毒等,根据消息的监测信息确定影响其影响人群和范围,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新病例,并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

43 带菌患者用药治疗 对携带喜剧行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疫情发生时可以给予敏感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44 保护易感人群 季节交替是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冬春季节应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疫情爆发时要对老年人或儿童等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进行急性接种或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4]。

45 环境处理 生活环境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传染病的感染源、污染范围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必要的环境处理,保证生活环境的清洁、空气流畅,并给予必要的消毒处理。

46 健康教育 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于发展与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关系密切,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将抗教育,使之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告知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小雁衢州市4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11,18(07):109-110

[2] 于亚军各地要做好冬春季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13(04):198-199

第2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脑一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方法。 方法 124例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积极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并配合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及自我管理水平,降低死亡风险。

http://

关键词 感染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159-03

[作者简介] 焦承玖(1974-),女,河南沁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较强的传染性等新发特性,大部分人群对其缺乏免疫能力,极易出现大范围流行性传播,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呼吸衰竭及严重并发症,重则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该研究分析了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124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124例,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8~74岁,平均为(55.2±8.4)岁。其中,20例为确诊病例,42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7.8~41.3 ℃。其中,18例呼吸急促,32例咳嗽,19例呕吐或腹泻,4例重症患者。对照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10~71岁,平均为(53.7±8.9)岁。其中,21例为确诊病例,41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8.0~41.5 ℃。其中,19例呼吸急促,31例咳嗽,11例呕吐或腹泻,3例重症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感染控制措施

1.2.1.1防控措施根据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进行全面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用具穿脱方法以及心理培训。设计并完善的病区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入院及出院流程、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以及出入病区的流程、物品交换流程。针对性地制定并完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感染控制监督以及管理措施。

1.2.1.2隔离措施对病区进行分区管理,分为确诊区以及疑似区,确诊患者允许多人同住,但对于疑似患者应予以单间隔离。病区应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以及清洁区3个部分,并设置缓冲带,做好明确的标识。患者均应佩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在隔离病室内,所有诊疗活动均应在病房内完成。同时,应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不予陪护。所有医疗器械均应进行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处理。

1.2.1.3防护措施所有出入隔离室、污染物品处理、患者标本接触者以及医疗废物处理者,均应接受二级防护。加强手部清洁消毒,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品。应设立监督岗,监督出入隔离室医护人员严格正确佩戴、脱卸防护用品。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应加强体温监测,2次/d,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感染科并予以有效隔离治疗。

1.2.1.4消毒措施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对通风不良应按照换气扇,而重症患者应进入层流病房护理。隔离区所有物品表面以及地面均应严格清洁消毒,并完善终末消毒处理。对于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后应置入双层布袋中进行封存,并以500 mg/L含氯消毒液予以浸泡15 min,然后清洗消毒处理。所用氧气湿化瓶、面罩以及防护眼镜均应以5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30 min以后,清洁干燥。体温计均应专人专用,听诊器以及血压计等在用前及用后均应严格消毒处理。隔离室内均应设置锐器盒以及密闭式污物储存装置,对生活垃圾以及废弃物进行分装,并由专人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收集和处理。

1.2.2护理措施

1.2.2.1心理护理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因病情突然、需隔离治疗等,多存在恐惧、担忧、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丧失治疗信心,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及病情康复。故在护理全程中应贯穿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其心理障碍,协助其树立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2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介绍医院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制度、病区消毒隔离情况等,提高其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讲解各项检查以及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强化卫生宣教,讲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疾病防治及康复的影响,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予以其充分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坚定其治疗和胜病信心。

1.2.2.3重症护理(1)急性期护理 ①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肛周护理以及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洁净衣物,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或者更换体位,预防发生褥疮。强化营养支持,如无法经口进食,则予以鼻饲营养物质,将床头抬高45°角~60°角,速度宜控制在30 mL/min左右。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并判断其咳嗽性质以及痰液量、颜色、唇及甲床是否存在紫绀现象,并维持酸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对于体温>38.5 ℃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解热止痛药物。对于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者,应及时予以氧疗。③机械通气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处理,并及时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出去。积极进行气道湿化处理,以免形成痰痂。④管道护理:各类管道应准确放置并妥善固定,加强管道巡视,以免导致管道牵拉或者脱出。

(2)缓解期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变化,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指征。针对性地予以胸部物理治疗,视患者的肺部呼吸音情况予以叩背,叩背时患者应取俯卧头低脚高位予以体位引流。强化营养支持,予以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饮食。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密切监测用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处理。

(3)康复期护理 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食新鲜蔬果以及高蛋白软食。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情康复。加强对症护理,并遵医嘱予以增强免疫的药物。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手等,被褥及衣物均应勤换洗。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症状越严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情况及自我保健意识,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者独立填写问卷表格并当场回收,该次共发放124份问卷,均全数收回。

1.4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结果

2.1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及SDS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主要有甲型H1N1、SARS、H7N9流感等[2]。由于人群对这类疾病缺乏特异性免疫能力,极易造成大范围传播,导致社会公众恐慌,对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严重影响[3]。

对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完善的应急体系以及护理流程是根本保证[4]。及早发现、隔离、诊断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是改善临床预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同时,应完善各项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5]。李晓燕[6]对956例确诊或者疑似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防控原则,结果显示,住院期间仅6.4%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认为对于这类患者应针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点、表现、体征以及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在严格掌握病因及传染途径的同时,综合分析传染期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4]。贾淑娟[7]在其研究报道中指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基因结构变异大、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类型复杂、传播途径多以及普遍易感性等特点。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操作制度,加强健康知识及疾病防控知识宣教力度至关重要。新发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加之病情突然,患者多存在焦虑、恐惧、担忧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以及病情的康复。该研究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为(46.32±12.03)、(46.72±11.79)分,SDS为(41.08±10.11)、(41.26±10.19)分,得分均较高,证实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故对这类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该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疾病风险。同时,将健康教育与各项护理工作相结合,全程贯穿心理护理,在消除其负性情绪的同时,使其能够自觉养成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消除疾病康复及健康危险因素,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对疾病疾病进行分期护理,从急性期、缓解期以及康复期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相比于传统的整体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全程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予以针对性处理,预防病情突变,降低死亡率[8]。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感染控制措施、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以及重症监护,结果显示,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获得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率均在80.0%以上,而对照组均未超过5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证实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尤其是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感染防控措施并完善各项护理以及管理流程,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http://

参考文献

[1]孔庆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2.

[2]夏志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措施研究[J].当代医学,2013,(33):93-94.

[3]李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0):131-132.

[4]邓琼英.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31):374.

[5]区月团.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控制、护理工作要点[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179,180.

[6]李晓燕.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956例防治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78-80.

[7]贾淑娟.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及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53-55.

第3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

【关键词】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策略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人体鼻腔、气管、咽喉及支气管等受到病原体侵入后导致的感染,患者出现传染性症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同时可通过间接接触或者直接接触传播。目前临床较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麻疹、脑脊膜炎、腮腺炎、水痘、风疹等,疾病一旦流行,控制难度较大,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及学习,因此探讨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策略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笔者对我镇近两年防控策略实施前后呼吸道传染病控制情况进行观察,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镇疾病控制中心自2012年1月-2013年检查的20所单位,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中小学、乡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普查总人数为3000人,其中呼吸道传染病患者134例,其中2012年肺结核32例,流腮28例,手足口28例,2013年肺结核27例,手足口19例。

1.2方法

1.2.1强化领导能力,我镇疾病控制中心经过统计部署,抽取若干疾控人员亲自到检查单位进行督导,观察辖区内预防接种工作、防控传染病的措施实施情况。各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到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及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严禁出现麻痹、侥幸心理,加强领导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疾病预防及控制的能力,同时周密部署落实预防及控制责任制,保证相关防治措施能够被良好落实。

1.2.2加强健康教育,由我镇疾控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到人员密集地区对传染病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等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呼吸道传染病,尽量使得人民群众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人们自我保护能力。将传染病疫苗使用的有效性等告知人民群众,从而做好传染病疫苗的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控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个学校、医疗单位、相关托幼机构的合作力度,建立完善的疫情通报制度,同时保证各个场所的良好消毒及通风。创建传染病防控小组,不断加强对相关科室人员的培训,设置发热门诊,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或者分类收集。开展培训时,逐级进行,扩大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对于流动人口进行重点督促,从而保证疾病防控的良好进行。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策略实施后,观察我镇自2013年至2014年传染病发生情况,对防控效果进行评价。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

防控策略实施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镇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情况如下:肺结核10例,流腮1例,手足口2例,与防控前比较出现明显减少(P<0.05)。 讨论

鼻腔、咽喉、支气管及气管等为呼吸道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受到外界病原体感染侵入时,患者可出现系列疾病,而一旦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出现较多严重并发症,甚至出现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导致流感出现[2]。春冬两季为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一旦人群较为密集区域有传染病患者,流行开来极为容易,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因此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远离传染病,加强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我镇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我部门特意抽取相关专业人员深入到学校、乡镇卫生院等多地区进行宣传及督导,并对不同部门传染病预防控制情况进行督导,要求医疗机构创建完善领导组织,健全制度建设,同时加强院内人员疾病预防知识的培训。通过本次督导,同时发现目前我镇较多部门在传染病的防控上同时存在较多缺陷及问题,如门诊日志等级不全面、预诊分诊不规范、报告出现漏报现象,麻腮风疫苗接种率较低等,针对上述现象进行整顿后,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率明显下降。

为了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居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户。②春冬等呼吸道传染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拥挤、人多场所次数,外出时,尽量配戴面纱口罩[3]。③减少与传染病病菌携带者的接触,避免通过直接的身体接触而出现的病原体传染,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常洗手,清洁并消毒。④熟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若出现发热、流鼻涕等症状时,尽早到医院接受诊断、治疗,严禁擅自用药,避免疾病被耽搁。⑤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量删减或者添加衣物,严禁着凉,出现感冒。⑥尽早接种预防。⑦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日常多喝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提高自身健康。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实施后,我镇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0.05),因此,相关医护人员要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监测,不断宣传,同时对于已经明确的患者,尽早报告、隔离并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有效防控呼吸道传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晓玉,徐斌,危国强,等.2008-2012年广西武鸣县学校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4,30(34):497-499.

[2]肖靓靓.2012年贵州省黔南州度学生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4,30(02):265-267.

第4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除了感染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目前发现有7种冠状病毒可感染人类,其中4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1种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1种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后2种症状较重。

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是造成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第7种感染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

二、人冠状病毒的抵抗力

人冠状病毒中在室温24℃条件下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

该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常用消毒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不耐酸不耐碱,最适宜PH值为7.2。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轻症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可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表现。据已公布的病例情况初步估算,重症比例约为17%,病死率约为5%。

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尚未找到。

(二)传播途径

疫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掌握,病毒存在变异的可能,现在已经出现了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情况。

(三)易感人群

通常而言,人群对新型病毒普遍易感。现有资料显示,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危重症者多为老年人、有基础病者及肥胖者。

(四)传染期

推断一般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14天均具有传染性,当重症病例出现明显咳嗽、咳痰时,排毒严重,传染性增强。

(五)潜伏期

发病前1-14天。

五、主要防控措施

(一)病例隔离治疗

所有病例(含轻症病例)均须隔离治疗。目前无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生命体征策略进行治疗。

(二)检疫

病例发病后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均须进行医学观察。

(三)预防

个人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城市应取缔活动物(野生动物)交易。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例,如需接触时须做好呼吸道防护。

(四)免疫接种

目前无可用的预防性疫苗。

六、密接接触者的排查和管理要求

(一)密接接触者定义

指病例发病后,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学习;或照顾、探视、诊疗病例;或与病例同室治疗、同车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二)密接接触者管理要求

1.方式可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2种中任一方式;

2.期限为末次接触后14天;

3.居家医学观察对象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原则上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4.医学观察期间,由指定的管理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询问其健康状况后登记上报;

5.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则立即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

七、法定传染病管理的相关要求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要求防控的传染病共39种,其中,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非典型性肺炎、肺炭疽属乙类,但要求采取甲类管理措施),丙类11种。近日,国家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病种。

甲类传染病的防控要求:(1)报告时限短:2小时进行网络直报;(2)传染源管理严:病例管理需在有隔离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3)密切接触者管理严格:需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由指定管理人员负责测量体温,密接者原则上不能外出,必须外出需经管理人员批准,并佩戴一次外科口罩。(4)采取强制性手段:对于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5)实施交通检疫: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乙类传染病的防控,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没有强制要求病例医院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没有强制要求,没要求必须由专人负责体温测量,没有要求密接者原则上不能外出。

八、防护用品(口罩)的选择

第5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今年要召开会议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公共卫生科落实好此项工作。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充分认识禽流感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加强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期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力度。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抗病能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卫生防治宣传日,广泛宣传有关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全民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非典、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醒公众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食用禽类肉蛋时完全熟透,到正规镇场购买检疫过的家禽,防止疾病发生,如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对能够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控制工作提出要求。实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消除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隐患;加强对没有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其他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可能发生疫情暴发流行的,根据人群免疫水平,认真组织做好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工作,严密关注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

四、加强疫情监测,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第6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

2、 连续三周咳,怀疑得结核

3、 控制结核,远离贫困

4、 防治结核病,国家有政策,咳嗽过三周,检查可免费

5、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6、 咳嗽咳血莫小视,合理排查要及时连续三周咳,怀疑是结核

7、 咳嗽咳血莫小视,合理排查要及时

8、 依法控制结核病,防止结核病蔓延

9、 防治结核,造福人民

10、 遏制结核,消除贫困

11、 连续三周咳,怀疑是结核

12、 依法控制结核病,防治结核病蔓延

13、 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结核病

14、 珍惜每次健康呼吸,从控制结核病开始

15、 提高公众对结核病防治意识参与和支持

16、 结核流行广泛,控制从我做起

17、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当地疾控中心可获免费检查和治疗

18、 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

19、 依法控制结核病,防止结核病蔓延

20、 结核病—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实行归口管理,有效控制结核病

21、 珍惜每次健康呼吸,从控制结核病开始

22、 政府组织,群策群力,防治结核

23、 防治结核,坚持不懈

24、 结核能防能治好,规范治疗最重要

25、 防治结核病,人人保健康

26、 怀疑结核早检查,可防可治不可怕

27、 得了结核病,家人要体检

28、 积极防治结核病,依法管理结核病

29、 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

30、 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促进结核病防治工作

31、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当地疾控中心可获免费检查和治疗

32、 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全程

33、 结核病威胁每个人的健康

34、 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结核病

35、 咳嗽咳血莫小视,合理排查要及时

36、 防治结核,消除贫困

37、 坚持归口管理,依法防治结核病

38、 结核不可怕,治疗要规律

39、 结核病是传染病中的第一杀手

40、 坚持归口管理,依法防治结核病

41、 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促进结核病防治工作

42、 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

43、 发现并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主要措施

44、 政府组织,群策群力,防治结核

45、 依法控制结核病,防治结核病蔓延

46、 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结核病

47、 结核能防能治好,规范治疗最重要

48、 得了结核不可怕,政府免费治疗他

49、 结核病——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实行归口管理,有效控制结核病

50、 结核流行广泛,控制从我做起

51、 依法控制结核病,防止结核病蔓延

52、 防治结核,消除贫困

53、 积极发现,治愈肺结核病人

54、 结核病是传染病中的第一杀手

55、 连续三周咳,怀疑是结核

56、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当地疾控中心可获免费检查和治疗

57、 结核不可怕,治疗要规律

58、 结核病威胁每个人的健康

59、 防治结核,造福人民控制结核,远离贫困

60、 结核不可怕,治疗要规律

61、 提高公众对结核病防治意识参与和支持

62、 结核能防能治好,规范治疗最重要

63、 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

64、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65、 珍惜每次健康呼吸,从控制结核病开始

66、 结核病是传染病中的第一杀手

67、 政府组织,群策群力,防治结核

68、 我们面临结核感染的危险

69、 珍惜每次健康呼吸,从控制结核病开始

70、 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

71、 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结核病

72、 咳嗽咳血莫小视,合理排查要及时

73、 结核流行广泛,控制从我做起

74、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75、 防治结核病,人人保健康

76、 坚持归口管理,依法防治结核病

77、 结核不可怕,治疗要规律

78、 防治结核,消除贫困

79、 结核病—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实行归口管理,有效控制结核病

80、 防治结核病,国家有政策,咳嗽过三周,检查可免费

81、 积极防治结核病,依法管理结核病

82、 防治结核病,人人保健康

83、 怀疑结核早检查,可防可治不可怕

第7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

一、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以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等全身症状为主,可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体检可见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轻度充血。化验检查显示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增多。由于流感的传染性强,因而在发病后至少应隔离到热退的48小时后。流感急性期患者要卧床休息,多饮水和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对症治疗,如降温、补液,保护心功能等。免疫力偏低者还可考虑给予抗病毒药或干扰素治疗。预防流感除了要注意保暖防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呼吸道传播机会之外,还要对老年人、婴幼儿和慢性病患者特别加以保护,最好在流感流行前几个月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或在流行期间给予药物预防,如病毒灵0.1g,每日2次口服,连服1周左右。

二、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随着麻疹疫苗的普遍接种,目前儿童麻疹的患病率已显著下降,按周期性流行的规律消失,发病年龄向后推移,青少年及成年人麻疹患病率则有所上升。麻疹的临床表现较为典型,最初表现为发热,为头痛、咳嗽、流涕、声嘶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畏光、流泪,眼睛浮肿等眼结膜炎症状。发病3~5天后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开始,逐渐延至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手掌、足底等部位。皮疹出齐后的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而后按出疹顺序在2~3天内退疹,疹退时有糠麸样脱屑及浅褐素沉着。因此,在流行季节遇到同时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和眼结膜炎的患者,务必要检查口腔,如果在口腔内见到麻疹黏膜斑,就可判定为麻疹,及时隔离与治疗。预防麻疹的关键是按程序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第8个月时进行皮下注射接种。

三、小儿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2~5岁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小儿风疹的临床特点是:先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症状轻微。1~2天后迅速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颈部和四肢等部位。皮疹形态多样,多为淡红色斑疹、班丘疹或丘疹,常伴耳后、枕部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持续2~3日消退,消退时无脱屑,也无色素沉着。明确小儿风疹后应及时隔离,一般隔离至出疹后的第5日。预防小儿风疹的发生,惟一措施是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一般于婴儿出生后的第15个月中接种。

四、幼儿急诊 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常见于1~3岁的婴幼儿。临床特点是:起病急,早期出现高热,但全身症状轻微。高热持续2~4日后迅速下降,但随后迅速出现皮疹。皮疹呈淡红色斑疹或班丘疹,腰臀部较多,面部和四肢较为稀少。皮疹持续1~2日后消退,消退时无脱屑,也无色素沉着。幼儿急疹的治疗以护理和对症处理为主。重点为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幼儿急疹的预防尚无特定疫苗接种,因此,主要预防措施是减少与患儿的接触。另外,对有过接触的儿童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发热就应隔离治疗,需要隔离至疹退之后。

五、水痘 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染病,经呼吸道传播,1~6岁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临床特点是:初期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症状轻微。发病1~2天后出疹,先见于躯干和头部、而后逐渐蔓延至面部和四肢。皮疹以躯干居多,四肢较少,呈向心性。皮疹初期为红色斑疹,后为丘疹,再后为椭圆形疱疹。疱疹常常分批出现,壁薄表浅,大小不等,疱液先清澈,后混浊,基底周围有红晕,伴有瘙痒。由于水痘的传染性极强,故而在明确诊断后至少应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之后,或者从发病之日起隔离时间不得少于2周。出疹期间要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继发感染,一旦溃破应在溃破表面涂上龙胆紫溶液或抗菌素软膏。目前尚无预防水痘的减毒活疫苗,对易感者使用免疫球蛋白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及减轻病情。

六、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居多。临床表现是:起病急,初有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1~2天后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数日后对侧腮腺也有肿大的可能。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肿胀皮肤发亮,灼热但不红。具有弹性和触痛,张口、咀嚼或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一般情况下腮腺肿胀可于1~3日达高峰,持续4~5日逐渐消退,总病程大约为10~14天。由于流行性腮腺炎自潜伏期起直到腮腺肿大消退时均有传染性,故而需要一直隔离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止。

七、百日咳 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见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新生儿因缺乏天然免疫力,也有发生百日咳的风险,一旦发病其病情往往较重。百日咳的临床特点是: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有低热、打喷嚏、流涕及咳嗽等呼吸道症状,2~3日后咳嗽逐渐加重,7~10日后进入痉咳期,每日咳嗽发作达数十次,尤以夜间为甚,持续数周后逐渐恢复。由于百日咳自潜伏期末至发病的6周内均有传染性,以病初2~3周传染性最强,所以,患者应自发病之日起应至少隔离40天,或自痉挛性咳嗽开始后的30天内要加以隔离,防止引起传染。百日咳的预防多采用百白破混合制剂作为基础性免疫,一般自孩子出生后3~6个月中进行首次预防接种,而后每隔4~6周复种1次,共3次。

第8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

1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

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

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

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员自觉接种流感疫苗,并可“组织流感疫苗的自愿接种工作

:如果流感和禽流感这两种病毒混合,再演变为人传人的病

毒,那将是人类的一场灾难!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

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

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

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

3日内注射水痘带。 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 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

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

(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5、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

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6、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

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

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

防护意识。

3、居家、教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幼儿园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长安一小学生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2 秋季空气干燥,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引起一些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容易引起暴发流行,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而在学校出现较容易引起流行的是:

流感、流腮、水痘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下面就将这些常见传染病的有关防治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 秋季学校常见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

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

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

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染期为

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 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

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 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 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 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

7-10

天可治愈。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

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 多见。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

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 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一、 流感的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

1、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同时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我们每天的大课间对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十分重要,所以希望同学们没特殊情况都要参加。在假期中同学们每天早上也可以进行晨练,增强体质。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3 、净化环境:每天早上第一个到教室的同学要先把门窗打开通风五分钟,保持空气流通;尽量不要拉上窗帘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4 、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所以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作息时间表,让父母监督自己严格执行。

5 、冬季干燥,应多喝热开水。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还具有一定的抗感冒的作用。同时豆制品,鱼虾蛋类等能够提供优质的蛋白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6、免疫预防:没有患病的同学也可到防疫站或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

二 、食物性疾病预防

天气转凉,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就不像夏天那么注意了。而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发季节,人们应该提高警惕。时值冬季,更应该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卫生问题,防患于未然。

人们所说的肠道传染病,医学上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该类疾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传

播。特别是现在长时间不下雪,气候干燥,空气中的细菌较多,如预防措施不力,极易引起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腹泻、呕吐、腹痛、腹胀是很多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共同症状,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着手,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在教室准备好自己的杯子,不要和他人共用。

(2)加工菜品必须煮熟烧透,尤其是海产品、水产品更要煮熟烧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比如说诺瓦克病毒,主要就是通过粪口传播。这种病毒在冬季隐藏在贝类海鲜等食物中,人吃进去后可通过人体的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空气传播,所以一定不要吃生的或者是半生的海产品。

加工好的菜品要妥善保存,避免熟食品与生食品接触,用于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餐具、案板等要分开,所有置备食品的用具表面必须干净,抹布应每天清洗,以防止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相互污染。

(3)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禽、蛋、肉、水产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要食用发芽的土豆及霉变玉米面。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包括一些野生植物、野果等)和水。

(4)在学院食堂用餐,不要在外面小店用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饮用安全卫生的水,不要喝来历不明的水,避免喝生水,尽量饮用开水。

(5)加强个人体质锻炼,做到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小结:只要我们加强注意,提高预防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炼造一个强壮的体魄,就不怕寒冬的来袭。

冬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1、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过室内;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4、增加营养。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讲究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常剪指甲,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

7、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8、早发现、早治疗。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第9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范文

[关键词] 冬季 呼吸道疾病 病因 防治措施 危害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207-01

猪呼吸道疾病是冬季频发的一种疾病,由细菌、病毒、环境应激等因素在相互作用下引起,症状为:猪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反复、耳尖发红,部分出现口吐白沫、眼鼻分泌物增加等症状。该病多发于寒冷干燥的冬春季节,此时日夜温差变化大,环境温度低,地面潮湿,空气不流畅,猪栏的氨气超标、细菌病毒增加,生猪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

一、生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和危害

1. 病因

第一,原发性感染病原,主要包括兰儿病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蛔虫、弓形体等。

第二,营养因素。生猪出现营养过剩或是营养不足,食用低品质营养品,饲料出现霉菌毒素污染等都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

第三,猪群生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不佳,猪栏中的有害气体严重超标、温湿度不适宜等都是生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因。

第四,不同健康状况的猪混合饲养,因疫苗质量过低、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免疫失败都有可能导致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这个时候的猪呼吸系统极为脆弱,抵抗力不足。

2. 危害

冬季是生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全国各地的猪场都无法规避该病的侵扰。当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会迅速在整个猪场中传染,影响非常大。据调查,冬季猪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为10%-60%,而死亡率高达20%。而且,该病还会出现继发性感染和混合性感染,诊断和治疗难度加大,治疗时间长,短则1个月,长则2-3个月才能使病情得到基本控制。染病期间,猪的生长速度放缓,平均减少16%,这样就会推迟猪上市的时间。而且,饲料的利用率野降低了,平均每头猪要多消耗10-20kg的饲料。药物治疗也需要成本,每头猪的用药成本在10-30元之间。如果母猪在怀孕期间感染呼吸道疾病,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出现流产、死胎、弱胎现象,对于养猪户来说又是一笔经济损失。公猪感染呼吸道疾病有可能出现炎,影响猪场的后续生产。所以说,呼吸道疾病将会给养猪场带来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猪场的生产性能降低。

二、防治措施

生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发因素多,单一的防治措施没有什么效果,养猪户应根据发病规律、病因以及自身状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该疾病的危害。

1. 环境措施

1.1 消毒工作

消毒能有效减少该病的感染源,给生猪提供健康的生活的环境,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根据猪场的情况制定系统的消毒计划,加强猪场内外环境的卫生消毒,每周一次的猪舍和猪消毒,每10-15天一次的猪场全面消毒。当猪场出现呼吸道疾病时,适当增加消毒的次数,空舍时要进行全面消毒彻底切断病原体、细菌等的生存链,可以采取“冲-烧-刷-消-熏”的步骤做好消毒工作,猪舍的用具也一起消毒。把好人员、物品的消毒关,在每栋猪舍门口设消毒盆和洗手池,经常更换消毒液,确保药效;消毒液的品种也要经常更换,避免出现耐药性。外来车辆、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避免带入外来病原体。

1.2 “全进全出”制度

为了保证猪群生长的均衡,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应及时清理猪粪,保持猪舍的清洁。冬季时既要保证猪舍的温暖和干燥,还要注意通风,提高猪舍空气质量,切不可因温暖而忽视通风。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开窗,有效降低猪舍内的氨气含量,减少细菌、病毒数量。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切断病原体、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生存链,防止交叉感染。一旦发现猪感染了呼吸道疾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而没有治疗价值的猪则要及时淘汰掉,避免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呼吸道疾病是一种传染病,所以说,坚持“全进全出”饲养制度是切断传染源最根本的措施。这种饲养制度有利于切断病原的循环感染,利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也有利于饲养管理,实施规模化的机械化饲养,提高劳动效率。目前,“全进全出”制度已经为全国各地的养猪场广泛应用。

1.3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就容易出现空气质量变差问题,不利于生猪的健康成长,提高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一般来说,保育猪的猪舍密度应在0.4/头为宜,生长猪的猪舍密度在0.8/头,育肥猪的猪舍密度为1.2/头。

2. 营养均衡

生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求,而养殖户则要根据其生长规律为其提供营养均衡、口感好的饲料,保证猪的健康成长,提高其抵抗力,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在这个过程中,饲料的品质非常重要,不能用变质、霉变的饲料喂养猪群。为了降低外界过激因素如:打疫苗、断奶、换料等的影响,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中药、维生素等调理猪群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外界过激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

2.1免疫接种

按照正常的免疫程序给猪群注射疫苗,其中以猪瘟、猪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疾病的疫苗为主。种猪、后背猪还要做好驱虫工作。定期检测猪群蓝耳病、猪瘟等疾病的抗原体,掌握猪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某些猪携带隐性病毒体,及时隔离治疗或是淘汰,降低不良影响。

2.2治疗

当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应在其饲料中添加药物,断奶的猪仔使用支原净+金霉素,连续使用一个月;母猪则应在产前1周和产后一周使用支原净+金霉素。同时还应给所有猪喂养三仙汤,提高未染病猪的抵抗能力。还可以采用注射的方式,每天注射一次蛤蟆王或得米先或炎毒咳喘,连用3天。

结束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和危害,并为防治该疾病提出几点建议,供养猪户参考,降低该病的不良影响,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南祥祝.秋冬季节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防控[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3,34(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