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装配式工程管理范文

装配式工程管理精选(九篇)

装配式工程管理

第1篇:装配式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工程是当下最新颖的建筑模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建材的损耗,还拥有非常多的优势是传统的建筑模式没办法代替的。预制构件在预制建筑中的应用,它取代了传统工程中的混凝土搅拌、浇筑、振动工序等。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员的使用量并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同时,可以避免过多的建筑垃圾,实现环保。使用标准预制构件还可以降低施工材料的使用量,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节能环保效果更好。除此之外,使用传统工艺进行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渗漏、开裂等质量问题,再加之质量管理制度、管理责任、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都无法确保质量管理的效果,因此应从根本上来转变施工工艺,实现标准生产的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预制建筑可以为项目质量提供有效保护,建筑中使用的部件均是按照工厂标准生产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施工准备的影响因素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之间搭配混乱以及构件不合理的堆放都是影响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准备施工之前,相关企业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规划,并且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来应对紧急情况。其次,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设备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另外,科学的施工方案以及建筑质量的规划方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质量。

2.2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的影响因素

经过大量的建筑探索发现,装配式建筑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因而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但事实上,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掌握相关的管理技巧,对比于与同行业其他建筑类型,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人员在技术操作水平以及管理手段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甚至有些管理人员依然采用最传统的管理办法,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积极引进新颖的管理方案、掌握新型管理技术,否则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此外外因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良好构建,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

2.3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

相对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工程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技术水平等方面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因为技术水平的飞跃式进展,装配式建筑的管理组织也将面临更为苛刻的要求。所以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协调,主要包括:建筑质量方面的协调、构件生产方案的协调、图纸、技术方针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协调。除此之外,要想建筑工程质量过关的话,与监管方与户主方之间也要进行很好的协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还需要安排相应技术人员,积极有效的开展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为了保障施工环节得以顺利的开展,还要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并且在管理上为其提供坚实可靠的后盾支持。

3简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3.1改变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要想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应根据时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管理人员应充分的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传统建筑模式管理中大部分施工企业通常没有做好组织工作,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也相对较弱。所以一定要及时转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理念,同时还要严格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做好相应的施工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从而充分保障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同时还能提高施工的质量。

3.2进一步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传统的工程施工项目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体制缺失等情况,如果将其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无法实现管理的目的。因此,为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有效的管理,符合发展要求,装配式建筑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构建起一套适合应用的施工管理体系。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纳入其中;同时还应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制定出容易执行且可以发挥出管理作用的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优化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管理工作;此外,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不断的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施工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达到管理的目的。

3.3采用工程总承包的模式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主要沿用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来招投标,一方面能够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装配式工程管理总承包的管理和检验通过率。总承包企业要加强施工许可、发包承包、质量监督以及完工检验等核心步骤的管理以提高整体水平。

3.4建立健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监督管理涉及到图纸设计、部件生产、部件加工等环节,所以必须要针对各个环节实行追溯制度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节能产品的认定,要加强各方主体责任的管理,如果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必须要严厉查处。此外,建筑企业要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防水防火以及防腐蚀力度,严格实施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强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百姓的信任度,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监督管理以及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3.5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就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然而事实上,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确严重阻碍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打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多的有专业素养的人才,为其长远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装配式建筑行业还可以依据现实状况选择相应的学校展开合作关系,有针对地培养有用的人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部分,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在企业的工作中应当得到格外的关注,在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相关管理人员要协调各方面人员发挥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巨大优势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另外,在这个庞大的过程管理体系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尽自己最大可能提升管理水平及其业务能力。并且引进先进的学习理念,勇于创新,吸取各方先进知识提升本企业的业务能力,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司红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8.

[2]才红,宁尧.浅析装配式建筑在吉林省的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门窗,2015(11):155+157.

第2篇:装配式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成本控制

1装配式建筑概述

在早期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外观比较单一,多样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化建筑工艺的创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模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装配式建筑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并且在多样性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可移动性。移动式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类型。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操作比较简单,只需要按照设定好的图纸完成预埋件和管道铺设,并根据建筑的具体构架构造柱梁板等结构框架,最后完成构件装配就能完成整个建筑施工。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建筑生产标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对原有的传统建筑施工工艺进行改进,使其朝着简单快捷的方向转变。而装配式建筑是解决传统建筑工程中由繁到简的重要技术,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流程,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施工现场环境质量,有利于降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1]。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相对较晚,而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理念,并且在90年代已经开始利用工厂化以及部件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建筑行业施工效率,并且住宅内部结构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日本的装配式技术也相对先进。在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中,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装配式技术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理念,才能够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推动我国装备式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2工程造价预算内容

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开展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对工程造价工作进行有效的细化,按照精准原则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的造价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并且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各项资源加强资源配置与优化工作,确保人力、物力等工程成本降到最低,防止出现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开展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作时,需要对每一个施工部分的项目造价合理性进行分析,主要判断其是否超出预算以及工程造价是否还具有优化余地。在工程建设中要以全工程内所有具有一定相关性的项目开展造价预算,保证造价结果的精准性,提高工程造价的精细化。这就需要开展多次反复计算和对比,对造价工作的计算对对象要进行细化,并根据设计图纸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开展改善工作。在精算工作中要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原料资金、人力资金以及器械资金等进行全面分析,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将造价结果控制在最低水平[2]。

3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资金投入,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第一,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时准确性不足。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但是一般情况下进行预算造价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相对较低,在对建筑进行模拟时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这会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前期的准确性。工程造价预算结果不精准会导致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资金超过预算容易导致工程停工,不能如期完成。预算过多会导致在工程结束后存在不能使用的建筑废料,这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完整性和建筑周期产生极大影响,导致建筑计划被打乱,很容易导致建筑变更或者受到资金损失。第二,在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中,对相关的信息处理不明确,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资料数据进行全面准确掌握。但是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没有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会影响后期造价预算结果。因为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过程中,信息量本身比较巨大,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出现统计错误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再加上数据量比较大,会导致人工造价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缓慢,影响信息计算的效率。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传递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失真问题,这也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第三,在当前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规模发展相对较慢。因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很多技术和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规模的发展水平。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模相对较小,不能形成规模化并且预制混凝土配件运输方法以及装配技术等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相关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难度相对较到较高,一些厂商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材料的价格上升。再加上国内市场需求相对较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厂商固定投入成本以及可变动成本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制混凝土配件的市场价格,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在后期装配式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规模不断增加,会促进混凝土构件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大厂商的固定资本投入会逐渐减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而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产生一定影响[3]。

4提高转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水平的措施

4.1加强工程造价预算规划工作

为了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控制,需要尽可能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水平,要以装配式建筑以及现浇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对比,获取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比较高的原因。这样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较高的原因对成本进行有效管控。一般情况下,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相比会产生混凝土配件以及生产运杂费等。在对其成本进行管控时,需要测算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以及管理监察人员的费用等,并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对市场价格准确掌握。为了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水平,需要从降低原材料成本的角度出发。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最大可能上提高装配式建筑部件生产规模,同时要保证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这样能够降低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成本,从而对装配式生产构件的资金投入进行合理控制。只有对当前装配式建筑不能大规模生产的现状进行有效改变,这样才能从设计阶段以及生产链方面出发,提高混凝土构件与其他配件的生产利用率以及制作水平。在混凝土构件衔接部分进行设计时,同样要提高设计方案的准确性,降低在混凝土构件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情况而导致部件浪费的问题。在混凝土构件模具设计时,必须保证设计的精准性,才能确保后期在现场施工时能够快速安装,防止后期装饰修补导致开支增加。在对混凝土部件进行运输时,厂家需要根据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具体情况,清点运输车的编号,并将构件尺寸、重量等信息记录在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案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构建的完整性。还要对混凝土构件的运输车辆进行合理安排,防止出现车辆浪费的问题。在混凝土构件装车过程中,要先与现场施工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进度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具体顺序。根据混凝土构件的使用顺序和频繁程度进行装车,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后期在混凝土构件安装过程中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4.2加强施工方案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保证施工计划的合理性,尽可能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工程项目的主要核心是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确保施工计划的合理性是对整个项目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内容。为了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计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以施工设计图纸为基础,由专业的造价工作人员对整体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并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特点按照总平面图与各建筑图纸说明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工作。由专业造价人员进行分析和初步预算,对设计图纸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防止设计图纸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随后根据优化完成的设计图纸,制定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达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的目的。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成本是影响其资金投入的重要因素。装配式建筑中的重点支出项目包括主体构件费用以及工程施工费用。对这两方面的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可以达到控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成本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工作,对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积极帮助。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综合发展,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郁婷.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价值工程,2018,37(17):79-82.

[2]玉美袁.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工程建设,2020,3(4).

第3篇:装配式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BIM;绿色施工;应用;实践

1引言

预制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受到欢迎,是因为这种建筑在建房的时候所采用的是工业化方法,即施工中使用的构件大部分在工厂内完成,对于需要使用的构建运到施工现场,经过技术人员按照设计图纸拼接后可安装在建筑结构上。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构件应牢固连接,以确保建筑物的可靠性。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在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按照三维设计图拼装,取代传统的按照二维平面图进行浇筑施工和现场拼装的方式。这样,建筑的外观就与传统方法建造的房子一样,施工方法却截然不同。预制装配式建筑应用BIM技术,缩短了施工现场的工作时间,减少了用电、用水和人力资源,简化了施工过程。此外,还可以减少各种污染物,减少了垃圾量,避免了施工环境的污染,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非常有利。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介绍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加快。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施工采用装配施工方式,在生产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运行机械装配线的方式,对于零件的生产不再采用人工操作方式,使得零件有更高的精度,确保每道工序符合有关的规定,建筑结构的各个部位得以改进,工程施工质量有所提高[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施工都采用装配模式,施工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整个施工过程按照一定的产业流程进行,部分结构零部件在工程中完成,实现了施工标准化操作,使大部分生产环节比传统的施工模式更加完善,当然这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施工中采用工业管理模式,结合现场施工管理,使施工项目既实现了现代化,又实现了自动化运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是,采用预制模式,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现状来看,已经实现了半自动作业模式。与手工生产操作相比,这种生产方式的速度更快,生产质量有所保证。所以,建筑施工中整体化操作,使得施工的进度加快,缩短了施工时间。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与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模式相比较,工期大大缩短,原材料的使用量明显减少,由此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3.1预制吊装施工技术。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对于预制外墙板要使用车辆运输到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将外墙板的数量清点正确,对编号都要核对好,外墙板使用专用的吊具,将其吊到建筑结构上,放置在指定的安装位置。施工人员对外墙板初步就位之后,将临时的支撑系统设置好,还要采取必要的固定限位措施[2]。外墙板与楼层面限位固定的时候要做好清点工作,对编号进行核对,防止产生错误。当预制楼梯运输到施工现场并清点完毕,对编号予以核对,使用专用吊具将预制楼梯段运输到预安装楼的板位置,由施工人员安装就位。3.2墙面施工技术。应用预制装配式技术,主要的目的是实现绿色施工,对工程的整个建设环节实施一体化管理,如此形成一个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避免管理不当造成材料和资金的浪费。在预制装配式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综合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导致资金投入量增加。在承重墙建设以及剪力墙建设中应用BIM技术设计和施工,流程简化,工程建设效果更好,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工程施工中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从建筑结构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墙体建设,应用BIM技术规划建筑结构,根据立体化、透视化的设计图进行拼接,在加工部件的时候可以测试承重能力并对所获得的数据精确分析,对于不当之处适当调整[3]。在墙面施工的过程中注重绿色化,将预制装配式模式发优势发挥出来,结合使用BIM技术可以避免拆除重建,可以一次性成型,同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施工效果良好。

4应用BIM技术实现绿色施工

4.1应用BIM技术设计模型。工程项目部在施工的初期阶段将BIM应用小组建立起来,应用BIM技术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模型。将BIM技术应用于施工实践中,就是通过运行工作软件进行设计,主要使用的软件包括Autodesk、Navisworks、Revit、斯维尔二维算量和广联达场地布置等,所设计的模型惟妙惟肖,而且是立体化呈现,具有良好的透视效果,每个细节出现问题都能够及时修改,方式施工中发现予以返工,由此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保证工期[4]。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BIM技术,考虑到建筑的主体结构所采用的是框架结构,以屋面护系统和墙面护系统为主,按照绿色理念,外覆双曲造型所使用的铝板幕墙和玻璃幕墙。按照BIM模型,就是将各种构件拼接起来,构成多种形式的实体[5]。节能与环保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中心筒部分施工中,工序复杂,难度大,对施工精度有较高的要求。对于这种情况,BIM小组运行BIM建立模型的时候,以树权部位的二维模型为主,临时支撑间距在设计的过程中计算出来,根据计算的结构排布支撑,还要与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对施工的工序进行四维施工模拟。应用BIM模型对施工技术进行交底,避免设计与现场施工存在不符之处,保证施工质量。4.2设置临时支撑。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屋面的结构安装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将屋面的梁挠度减少,在进行树权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临时支撑设置好。在确定临时支撑型号的时候,需要根据受力计算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受力,要保证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之后,按照设计图纸将临时支撑拆除,如此可以起到转换受力体系的作用[6]。某建筑工程的上施工中,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屋架的下方所设置临时支撑,所选用的材料为钢管,规格为152mm×5.0mm,材质为Q235,钢支撑的高度介于3.2m~5.5m之间,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选择。钢支撑之间的距离设定需要根据钢梁跨度进行布置,介于3.5m~4.8m之间,在支撑的上部与屋架梁底部可以采用钢接的方法,这种连接方式比较简单。支撑的下部如果不在树权部位,可以将型钢连接到混凝土结构,型钢的规格为H200mm×200mm×8mm×12mm,使用膨胀螺栓连接,支撑钢管连接到型钢件上,采用刚性连接的方法。与树权部位交接的部位,可以直接在主杆件的顶面连接。由于螺栓在圆管的外侧布置,整个结构更加简洁,而且节省了材料[7]。4.3应用BIM技术模拟施工应用。BIM技术模拟施工是BIM技术的一个重要优势。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用BIM技术进行模拟操作,对施工的现场情况都能够模拟操作,发挥虚拟建造技术的作用,通过操作软件构建模型,合理设置时间参数,在计算机中操作虚拟软件就可以将头脑中形成的思路用模型体现出来,然后进行虚拟操作,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操作。在工程项目建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成本[8]。比如,当某工程没有按期完成工程造成的损失,施工中存在材料浪费的问题等,使用BIM技术就可以实现虚拟软件建造,对工程设计图进行模拟操作,合理规划施工的每个环节,将施工中所存在的难点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都能够展示出来,从而对施工过程管理予以优化。在进行异型树权钢结构施工之前,需要将BIM模型建立起来,还要进行模拟操作,对每个设计环节在施工中的效果都能够体现出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调整,避免施工中产生问题导致不良后果。工程施工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协调,具体的实施中,就是应用三维信息模型实施管理。立体化的施工设计图发挥指导作用,对于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施工现场解决,避免施工中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导致返工。展示三维信息模型的时候,就是将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综合,使得工程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全面呈现,BIM软件的运行中可以起到有效协调的作用[9]。同时,应用BIM技术还可以实现精细管理。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用BIM技术,使得复杂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打破了原有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而是从整体施工高度角度出发展开,如果存在问题,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作出调整,由此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各个施工环节都能够合作进行,相互配合良好。发挥BIM技术的作用,可以使得复杂的设计问题和施工问题及时发现,并准确定位,对于问题的处理简单化,确保整个的施工中发挥设计图的指导作用,各项工作更加有条理。具体的应用中,就是发挥BIM技术的作用,通过实施模拟对施工现场优化管理,对施工现场的障碍快速解决,施工质量有所保证。

5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发挥优势。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筑施工的能耗大、资源消耗量也大,而且往往工期比较长,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结合BIM技术,使传统施工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如此,建筑工程更加完善,使建筑业的发展符合中国绿色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谭道君,张树潮.BIM技术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装饰,2019(11):134.

[2]张黎.BIM及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9(5):20+110.

[3]曾浩,梁文锦.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居业,2019(2):39.

[4]贺红伟.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20(11):112~113.

[5]周乐.探索BIM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住宅设计中绿色节能的应用[J].华东科技(综合),2019(8):1.

[6]邓昌丽.探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下),2019(11):314.

[7]黎睿.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与装饰,2020(11):92.

[8]彭聪,李杏,乔亚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应用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12):173~174.

第4篇:装配式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结构设计

引言

一、装配式建筑的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复杂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建筑的作用一般只有一个,是做住宅、办公、商场、还是剧院。此过程一般都是建筑外观设计,明确设计任务,考虑到建筑信息化,主要是建立项目的工程信息。最好还能给详细设计软件提供统一的设计模板,模板可以是一个配置文件,可以是一个数据库,里边规定了本项目中应用的一些构件属性的限制值。比如使用的入户门宽不能小于多少,梁、柱的承载力不能小于多少等等。设计室负责人将从设计师的草图中挑出相对较好的创意,通过各种绘图软件进行精细效果图的绘制,建筑项目的信息化从这里的开始。

二、装配式建筑的详细设计与并行化

设计精细的效果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详细设计,数字模型工程师能够使用BIM 软件使建筑模型由精细效果图变为三维建筑信息模型。这种模型包含各种基本的建筑构件以及构件的尺寸、材料、强度等等物理特性。在装配式建筑的详细设计的过程中,基本包括3 个专业:建筑、结构、设备。BIM 软件的发展使建筑、结构、设备进行并行设计成为可能。

2.1构件的详细设计、分析与制造流程

装配式建筑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建筑信息模型,应包括装配体、子装配体和单个设备等相关的所有数据,都会与三维模型的数据联系在一起,包含在一个统一的建筑信息模型中,同时连装配体如何装配,装配的顺序都会有所说明。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有包括建筑构件设计、构件生产工艺、构件装配工艺、后期的构件维护工艺人员参与其中。经过BIM 软件系统仿真后获得结果,知道满足需要为止。

2.2设计领域的改变――并行化

并行工程已经在制造业十分成熟了,但在建筑行业,并行工程的提法还很少见,并行技术是绿色建筑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建筑设计的并行化是面对建筑领域的绿色倡导,同时降低成本,缩短时间的唯一捷径。

实现并行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并行工程集成管理环境。其中关键方面包括以下几点:

1)建筑软件(包括建筑、结构、设备专业)的信息化。BIM 软件的大力发展,为并行工程提供统一的协同平台与数据管理平台,便于各个专业充分在数据层面表达自己的设计。

2)建筑的详细设计过程改变。详细设计过程变成一个类似敏捷开发的过程,逐次修正迭代。一个项目在详细设计阶段由众多专业的工程师参加,每个专业都会对模型做出本专业的修正,但每次修正表现在整体的模型上不一定总是积极的,出现消极冲突的时候,就需要相关专业的人员对修正进行讨论迭代,趋向于共同解决消极修正,以此避免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冲突返工。

3)分布式管理、统一协调、持续的跟踪,也就是人的作用。随着并行工程的进行,工程内部系统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剧,问题也多样化,分布式管理便于信息收集、统一协调,并与信息整理,持续跟踪便于问题的解决。

随着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大力推广,并行工程一定会得到重用。

三、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的BIM 与射频技术

装配式建筑的统一制式,有利于BIM 软件的管理,同时装配式建筑的大空间的移动离不开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射频技术的大力支持,射频技术是BIM 数据从虚拟三维计算机空间输出到现实的捷径,两者都是装配式建筑转向绿色全寿命周期建筑的关键技术。

3.1 BIM 技术

BIM 技术是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核心管理技术,避免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产生阶段性的信息孤岛。建筑设计多专业协同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是BIM 技术的优势,装配式建筑需要的管理系统正式这样管理系统。BIM 以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数据为核心,对装配体、子装配体和单个设备等相关的所有数据继续管理,同时提供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接口,便于导入数据到分析软件进行建模计算,也可以实现一些耦合软件,在整体与构件之间做分析。

3.2射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

射频技术能随时随地的记录构件的几何、物理信息。因装配式建筑是在工厂内生产,项目地组装,会涉及到构件的生产、仓储、物流、安装与验收,各个环节都需要能随时识别出构件的身份,避免产生阶段性的信息孤岛,减少人工信息录入出错的可能性,有利于BIM 模型信息及时更新。同时射频技术有利于工程材料的物联网监控管理,极大方便构件的动态运输。

3.3维护的技术难点

在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建筑的维护、加固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轻型装配式物流中心仓库有过替换的实际工程,但是又太多装配式建筑还没有发挥出这一优势。如何找到那个合理的“千斤顶”是装配式建筑能够像机械一样做替换的关键。

四、结束语

未来预制装配式技术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工厂预制件和现场装配的优势,将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应用到建筑上,使结构与建筑及设备等专业密切配合,充分优化建筑性能与功能。 随着低碳、节能、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深入人心,预制装配式建筑会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密切关注国家建筑产业政策,转变观念,积极推进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应用,从而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栗新.工业化预制装配式(PC)住宅建筑的设计研究与应用[J].建筑施工.2008(03)

[2]严薇,曹永红,李国荣.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发展与建筑工业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05)

第5篇:装配式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装配式建筑是在建筑施工之前将所用的构件提前生产加工,在利用合理的运送方式,在现场进行拼装加工。以目前的建筑业发展来看,装配式建筑施工是产业模式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未来十年的建筑规划当中,也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比重不断的提高,这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装配式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装配式建筑施工基本情况

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大大的改善施工过程中的诸多质量问题,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对于整体的质量安全体系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在现有的装配式施工中,能够利用不同种类的装配方式,给决策者提供工作的决策选择。同时,装配式建筑利用合理的调配方式,能够很好的节约建筑资源,在建筑配置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对于建筑的总承包模式和建筑企业之间的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起到了降低管理风险的效果。利用装配式建筑能够将零散的建筑工序作为一个管理体系进行操作。在管理建筑的使用寿命的同时,附加上更多的建筑的经济值,在建筑管理中,将人、机、物、料等调配在体系当中进行控制,也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在建筑施工中,现场的施工管理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质量管理,尤其是混凝土、砂石和钢筋的使用会出现大量的消耗,对于施工的成本控制有直接的影响,装配式施工在厂房中对构件进行预制,能够最大程度的对材料进行控制,装配式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能对质量进行很好的控制,同时安全方面也能有很好的保障,只要对现场装配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就能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装配式建筑还是存在一定的操作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能够强化装配式管理的水平。

2装配式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2.1设计方面问题

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是近些年来用的比较多的施工方式,由于发展的速度较快,规范化的水平相对滞后,在很多管理的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各地的装配式施工标准不一致,完全是为了追求工作效率,对预制构件进行大量的批次生产,而且生产的构件比较零散,在操作中,使得安装难度加大,很多重点和关键环节无法满足现场的安装尺寸,给现场的施工带来不小的影响,直接做法就是在现场对构件进行改造,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和安全性得不到保证,装配式的优势也无法显现出来。在一些支撑部位,没有达到一定的设计强度,安全问题直接暴露。这就是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没有对现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直接利用套图的方式对施工构件进行设计,导致这样的结果方式。目前在国内,装配式的标准不统一,在部分工程当中用的标准在其他项目中无法使用,构件种类繁多,给操作增加难度。

2.2材料方面问题

在工程建设当中,材料费的使用占整体预算很大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为了达到更高的利润,使用不同种类的材料,有些材料的参数难以满足实际的质量要求,在现场的管理人员在不借助仪器检测的情况,对材料的优劣无法辨别,导致材料不合格的情况下生产的构件出现质量不均衡的情况,在实际的工程案例中,短期材料不会出现较大问题,但是随着结构物的使用,建筑物出现开裂等现象,直接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2.3施工方面问题

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方式,装配式施工较为便捷,在很多关键的环节操作方面,这反而变成施工中偷工的原因,在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的经验,在操作中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对于预制板中的螺栓距离不按照设计要求随意布设,没有按照设计的要求对防水层进行处理。直接导致在使用中结构物出现裂缝,在受到雨水的浸透,预应力钢筋出现腐蚀的情况,对结构物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平台

在物联网的环境中进行装配式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利用在集成化管理的思想上建立起来的控制系统,定义了构配件生产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量化的形式对构配件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并能根据相关信息对构配件的质量进行分析报送。(1)检测系统是平台的中枢部分,检测的前提是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和实践经验列出质量问题核查清单,进而确定需要采集上传的信息,将现场采集的信息与BIM模型的要求进行匹配,根据允许误差进行问题检测,检测通过即可进入下一个工序。(2)信息采集系统是平台运行的起点,基于上一节质量问题分析,列出构件尺寸、构件强度、钢筋直径间距、灌浆饱满度、坐浆层厚度、安装尺寸偏差六大检测方面,借助激光扫描仪、物联网、电子回弹仪、电子靠尺等技术或设备完成数据采集。(3)管理统计系统是平台协同管理的核心。平台的检测系统可自动生成管理统计系统,该系统包括六个子模块,即生产问题统计、运输问题统计、施工问题统计、工作效率统计、施工进度统计、员工培训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互动。平台可以分析出生产、运输、施工问题的发生时间、频数、批次,确定质量管理监控重点,还可将质量问题与相关操作工人信息联系起来,定量评估特定工人的工作水平及效率,发现工作漏洞并有针对性的监督,便于提高工人工作效率。

4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发展趋势

以上介绍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平台和相关方式也是基于实践总结出来,结合了以往的建筑施工管理经验,在实际的操作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新技术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发展趋势,管理的手段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最为关键的是找寻新技术最为适合的发展方式。在目前的状况下,装配式施工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的标准制定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企业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在这种模式下,就可以大力推广和打造优先企业。通过对使用装配式的企业中比较优秀的建筑项目进行大力推广,在响应国家对产业升级的同时,对有创新式设计、施工管理的企业进行表彰。其次是强化装配式生产的培训力度,不断对培训内容进行更新,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单一的整体的管理水平进行培训,还要对现场一线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专项集中进行质量安全培训,起到实作方面的培训效果,利用培训的机会,提高生产一线的人员水平,对现场的管理水平也起到了帮助作用。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大力鼓励创新的发展模式。由于装配式的施工特点,在厂房中生产能够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周期进行把控,不断的调整生产的方式,为现场的施工条件进行服务,生产出更为适合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水平,还能很大程度的对材料进行节约。如前期在生产中,预制混凝土构建中,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对板件进行调整,将相邻的圆孔板位置进行调整,多个侧面结合部位的螺栓安装更为便捷,在操作中钢筋笼的板件连接更为密贴,满足剪力墙受到力矩作用,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达到了设计的简便操作。

第6篇:装配式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质量控制

1导言

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很多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不具备的优势,也是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十三五”期间,我国多地推出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如上海市在2016年发文: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2016―2020发展规划的通知》(沪建建材[2016]740号),通知要求:2016年起,上海采用比例及装配率双控手段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借鉴外国建筑行业人士的工作经验,从而不断解决我国建筑行业在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良性发展。

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它对施工质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施工组织能力以及图纸拆解质量等方面都要求的相对较高。该种结构及施工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大部分构件均需要预制,利用定型模板的平面作业方法替代传统的现浇结构作业方式。这种施工作业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2.2由于结构的大部分构件均是由工厂生产出来,可以利用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对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也将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施工现场的粉尘等污染物。

2.3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是一种较为前沿的工程技术,该建筑结构形式对前期设计质量和后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需求均比较高。

3装配式建筑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

3.1灌浆施工和构件连接管线安装问题

3.1.1灌浆施工不饱和。板墙在纵向连接的过程中灌浆施工的饱满程度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确定,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构件灌浆孔堵塞现象。通常情况下灌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从板的最上面孔洞顺利流出就算完成灌浆施工,但真正意义上的施工完成难度非常大,因为灌浆板内部的具体情况很难了解,并且在灌浆时饱和度很难做到精准化,常常会因为加工生产构件过程中的失误或施工人员对灌浆孔清理不及时,造成灌浆孔堵塞而出现的灌浆施工不饱和现象发生。

3.1.2套管链接错位问题。在构建套装连接过程中,因为钢筋套筒的安装位置问题常常会出现偏移现象发生,一边偏移现象产生分为两种:

3.1.2.1常规部分偏移。发生这种现象时是能将钢筋洞内,控制偏移。

3.1.2.2重度非常规完全偏移。只有通过重新加工安装构件,才能控制偏移现象,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无法做到与原设计重叠,给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3.2管线或者构件预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线或者构件在预埋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构件预埋管发生堵塞或者脱落,从而导致预埋构件的位置发生偏移,而对施工现场穿线造成阻碍。主要原因是构件在生产过程中,预埋管线连接不到位,使得管线发生堵塞,或者管线和预制构件的固定不到位,在振捣期间发生脱落或者偏移。

3.3安装尺寸偏差问题

安装尺寸偏差问题主要表现在墙板拼接接缝处理超出规范要求,墙板、阳台板之间的接缝上下不通顺、宽窄不均,厨房、卫生间降板处标高误差等方面。

1)人员方面。与技术发展成熟、工程实践经验颇丰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目前装配式项目较少,工人实战经验偏少,预制构件安装经验和操作技能有待积累和提高。2)物料方面。构件本身质量不合格导致安装误差累加,包括构件尺寸误差的累加、构件平整度误差的累加、构件预埋件位置误差的累加。3)机械方面。缺乏实用的精度控制工具,导致墙板拼缝误差偏大,拼缝宽窄不均,与工业化建筑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吊装构件时构件晃动不易控制安装精度。

4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加强辅助工具使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中,由于大部分PC构件重量体积大,给工程吊装和安装施工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加强辅助工具使用。比如,使用转角板“L型”吊具。转角板在运输、管理、吊装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折弯和损坏现象,为了最大限度保证转角板的质量,在吊装过程中使用“L型”吊具,把转角板吊装时所承受的张拉力转移到“L型”的吊具上,亩保证转角板的质量。又如,设置合理的平板护角。根据预制构件的型号和种类,设计制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可以重复使用橡胶护角,从转角板出厂以后,就将护角套在的转角板的四角。从而减少转角板的损坏率。

4.2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机制

很多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施工人员造成的,而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或者预制构件在生产加工中存在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控制在萌芽当中,进而减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以便更加全面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监理工作。规范工程监理在施工方案审核、构建生产监督、构件出厂进场验收、样板房见证、灌浆防水等关键环节的旁站、安装风险点防护监督以及结构工程验收等方面的工作。

4.3选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应当采用射频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这两种关键技术能够推动装配式建筑向绿色建造发展的进程。其中射频技术能够将构件的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在组装和生产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在验收、安装、物流、仓储、生产等环节准确的辨识出构件的信息,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问题,降低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率,从而便于及时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技术,有效的防止了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在构建建筑信息模型的时候,模型的核心数据主要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数据,持续管理单个设备数据、装配体数据等,通过建模计算对构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分析其与整体的耦合度,判断出装配的合理性,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

4.4基于BIM的构件设计和施工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中,通过BIM技术应用,进行精准的三维建模,以解决结构构件之间、预埋管线之间和交错钢筋之间的相互碰撞,指导预制构件生产、施工安装以及工程验收。

4.5加强对施工人员培训

邀请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专业人士,对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施工技术培训,从而规范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或者派遣人员到国内外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单位进行学习,把先进的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应用在施工过程中,从而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点的建筑和施工形式,具有施工效率高、生产周期短、节约建材、降低人工成本、施工质量较好、施工工人安全较易保证等特点,但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不断出现,影响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但是通过建筑技术人员的不断学习改进能够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合理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月霞.试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7,02:268.

第7篇:装配式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监督管理;措施

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绿色环保口号的提出,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又是刚兴起的建筑施工模式,因此国家对其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施工监督管理工作也给质量监管部门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

1 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安全问题。尤其是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由于应用的年限较短,在施工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因此,为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对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监督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没有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是不行的,而国家要求对其实施质量监督管理是本着对全国人民高度负责的原则。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不乏有为了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在工程施工中忽视质量问题、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的建筑商,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监督管理部门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将这种行为扼制在萌芽阶段,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的安全。其次,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为建立有序的商品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最后,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监督管理是促进建筑工程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和责任感的重要措施,也是建全建筑市场质量体系的重要条件。

2 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监督管理的现状

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监督管理是保障人民安全,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企业对监督管理越来越重视,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安全。

2.1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多样化发展趋势的推动,监督管理部门在质量管理中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现象,没有发挥出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另外,目前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仍是传统的行政委托制,这就使监督管理部门在实施和开展管理工作时常常束手束脚,无法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个环节中去。

2.2 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是直接影响其质量安全的最要因素之一。首先来讲,目前国家对建筑混凝土构件质量监督管理没有完善的制度,这使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时缺少必要的法律依托。其次来讲,监督管理部门对建筑施工单位及建筑项目单位的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管理权限没有一个清晰的划分,使两者之间在质量管理中常常出现越权、弃权等现象。最后,对施工方与项目方的质量责任制确立不明确,使双方在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推卸责任,大大增加了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

3 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监督管理措施

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监督管理是保障国民居住安全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要在监督管理上下足功夫。

3.1 实例分析

国内某城市近几年来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大量地被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去,虽然该混凝土施工方式满足了绿色环保的要求,但由于是新技术,在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该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针对此事大力进行研讨,经不断的努力,将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安全控制提高了五个百分点,大大加强了工程的质量安全系数,下面是该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

3.2 加大施工过程的各项管理力度

3.2.1 构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预制构件出厂时,应提供构件质量证明文件,包括构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和抽检报告。构件应在便于现场识别的部位设置出厂标识,包括生产企业名称、制作日期、品种、规格和编号等信息。落实驻场监理制度,监理单位要切实履行相关监理职责,实施原材料验收、检测、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编制驻场监理评估报告。预制构件模具既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又要有较强的整体稳定性,同时模具面要有较高的平整度,需定期对模具平整度进行检测。预制构件在生产时,应设计明确吊点的位置,要保证吊点处的钢筋与主筋有效连接。

3.2.2 运输、堆场与吊装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构件在运输和堆场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成品保护,特别是空腔侧壁、立槽、滴水槽以及水平缝的防水台等部位的保护。A制构件应设置专用堆场,并满足总平面布置要求。应根据预制构件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堆放方式及堆放层数,同时构件之间应设置可靠的垫块;若使用货架堆置,货架应进行力学计算,满足承载力要求,堆放好以后要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以防止构件发生倾覆等。除此之外,从事预制构件运输和吊装的工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吊装操作工人须持有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特殊工种证书。

3.2.3 现场安装与现浇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施工单位应对每批预制构件全数进行进场质量验收,并经监理单位抽检合格后方能使用。验收内容包括构件是否在明显部位标明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收标识;构件上的预埋件、吊点、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构件外观及尺寸偏差是否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严重缺陷等。同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还须复核预制构件产品质量保证文件,包括吊点的隐蔽验收记录、混凝土强度等相关内容。发现不合格的构件,特别是存在影响吊装安全的质量问题的,应立即退场。除此之外,为保障构件安装后的稳定性,预制构件安装的临时支撑体系等应经验收通过并挂牌方可投入使用。在构件安装并固定后,还需进行垂直度和水平度校核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3 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

无论是哪个行业,要想长久发展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建立健全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该监督管理部门在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监督管理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并要求工程方与施工方必须要遵循制度控制施工质量。其次,该监督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方在招投标上进行控制,严禁不达标的施工单位进入工程抬投标中来,从源头上控制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该监督管理部门对工程项目方与施工方签订的工程工期及工程造价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一般来讲,在实际的施工中,造价的刻意节省和工期的变更是导致施工质量安全隐患的最大因素。因此,该监督管理部门在工程施工中严格把控工程的工期的造价及工期问题,将工程质量安全隐患降至最低。最后,该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也就是说,按照合同规定,哪一方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严重违反施工合同的现象,要对其进行严肃的处罚,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权构件监督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管理中,必须要加强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使其发挥最大的监督管理能效,从根本上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仪,马海英,石福弟等.关于对整体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监督管理的探讨[J].工程质量,2015(z1):84-85.

第8篇:装配式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工业化

工业化的基本原则是:专业社会化、加工机械化、生产批量化、出厂标准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而建筑装饰施工目前的状态是:

(1)作业手段的原始性。虽然使用了一些小型电动工具。但就整体操作实质而言,仍然是手工作业性质。

(2)生产过程的含糊性。构配件加工和安装不分开,混杂地由一组人自原材料开始制作至安装到位最终完成;就现场操作空间而言,构件加工与安装过程混杂在“混合车间——装饰施工现场”,不可能按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技术难度和技术等级不同进行专业分工。

(3)产品形成的非标性。大多数仍然采用一张桌凳、几件小型工具,由于现场手工作业缺少系列标准和协调能力,很难通过调节设计数据、调动原材料供应商等手段,使具有个性的装饰产品达到技术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生产批量化的工业化观念。

显然,这种施工方式遏制了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标准提高的可能。建筑装饰施工需要工业化。应该让计算机控制的专用机器设备来完成大量的、重复的、高精度的加工,让人来设计和指挥生产及安装。

汽车、电脑这些高度工业化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供借鉴——集成总装(或总成)。把集成总装(或总成)的概念应用在建筑装饰施工上就形成了所谓总成装配式,它是指:装饰工程将零部件加工和构配件安装按照体系加以划分开来,构配件完全在工厂里加工和整合,形成一个总成或若干个总成,施工现场只把总成安装在墙、地、顶面上。而且,加工体系不仅仅局限在木装修等几个装修内容上,而是遍及、覆盖所有装修施工内容。总成装配式装饰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施工深化设计。现场技术管理内容、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

首先我们分析吊顶工程,吊顶工程中最常用的是矿棉板、纸面石膏板、以及金属饰面。

从目前情况看,矿棉板、金属饰面吊顶施工大部分工作是骨架安装和饰面板安装,骨架片安装已有专业供应商成套供应,只有边端饰面板常常需要现场加工。纸面石膏板吊顶似乎困难大些,其实并不尽然。纸面石膏板吊平顶,需要现场加工的内容也仅仅局限在边端石膏板。造型跌级、双曲线吊顶预制装配施工困难大些。但是,通过技术创新,有的企业已经成功完成一些跌级吊顶和双曲线吊顶预制装配施工。

再说墙体饰面。墙体饰面中最常用的是石材饰面、玻璃、玻璃镜、软包饰面等。

石材饰面。从技术上看,矩形板材预制已经不成问题,一般认为弧形板材要实现预制装配比较困难。随着CAD制图排版精确率的提高,电脑控制水刀切割技术的成熟和趋于普及,以及预先胶粘、统一研磨技术的应用,弧形石材预制装配式施工已经成功。从目前情况看,我们不仅解决了弧形石材的预制装配式施工难题,而且,解决了金属嵌条与弧形石材镶拼的预制装配施工难题,使复杂的弧形镶嵌金属条石材施工,通过预制装配总成施工达到更高精度的施工质量。

玻璃、玻璃镜、软包饰面。目前,这些饰面施工已基本采用预制装配式。不足之处在于某些局部未采取现场精确测量、排版设计,造成少量部件需要在现场加工。一旦总成装配管理思路确定,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然后分析地面饰面部分。地面饰面中最常用的是实木地板、复合地板、塑胶地板、抗静电地板、地毯、石材饰面、面砖饰面、涂料饰面等。

复合地板、抗静电地板、地毯由于材料特性,本身采用成品装配,只要加强事先现场测量和排版,是完全能够做到彻底预制装配总成施工。

石材饰面、地砖饰面的情况如墙体部分相同,经过努力也是能够实现预制装配的。

实木地板饰面。过去“龙骨”骨架需要在现场加工。目前,随着机芯式膨胀螺栓固定“地龙骨”技术的出现,通过对“地龙骨”工厂预制,基本上能实现预制装配施工。

总成装配式施工还与预制装配式施工有所区别,预制装配只是具体的一个方法,是一个构件的行为,实现预制装配只要局部的突破。总成装配式施工是一个覆盖装饰工程系统的新概念,它属于装饰施工模式范畴,是把相关构件经深化设计后组合而成的新产品,因而实现总成装配施工需要系统的配套措施。

配套之一,企业必须确立总成装配施工发展目标,并坚定不移地步步推进。

目标和实践制约着总成化所需要的其他一切技术条件。有了目标就有导向,技术人员的引进也好、转型也好都会围绕这一目标实现,技术人员的能力也会随着导向朝此方向发展。

配套之二,现场技术人员基本技能转变。

传统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熟悉现有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监督为主。总成装配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不仅熟悉以前的预制装配式方法,更要针对现场不同的具体情况,以现场测量、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数据为主,熟悉和了解相关机电专业的知识,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他们对总成预留、机电洞口预留、安装偏差调节等设计,将构配件加工尺寸相对统一,便于各种总成批量加工和现场安装。

配套之三,项目管理重心转变。

项目技术管理将由现在重点管操作工人转向重点管施工深化设计和供应商配套。在总成化施工方式中,施工深化设计成为项目技术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施工方法、加工方法、安装方法的简易程度,决定着施工成本的高低。

配套之四,加强技术规划、开拓力量。

在发展总成化施工过程中,公司层面总的技术规划相当重要。主要体现在:

(1)宏观规划,确定各个针对性课题,组织攻关,逐个解决。

(2)专人大力开发、收集、消化能直接或间接用于总成施工之中的材料、技术和方法。

(3)施工深化总成模块的定型和普及推广。装饰总成化发展进程中,各个项目部会创造许多新的施工设计和方法,不断为预制总成装配施工提供新的元素。

配套之五,设备配置转化。

设备配套重点是工厂内大型数控加工机械的质量和数量,而现场重点发展设备为新型、简便、快速、精确的3D空间测量仪器、简便的设计计算软件、笔记本电脑以及网络通讯设备。通过提高技术人员设计配套能力和控制厂方的加工设备,提高总成装配化施工的速度和质量。

我认为,实现总成装配施工方式,推动建筑装饰施工走向工业化,至少有下列优点:

(1)大幅度提高建筑装饰加工质量水平,生产高精度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装饰要求。

(2)大幅度提高建筑装饰施工效率,告别手工作业,减少现场作业,减少因施工占用,建筑物无法投入使用影响。

(3)大幅度减少建筑装饰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提高对嗓音、废气、废液的控制和回收,以及边角料回收利用。

(4)大幅度减少建筑装饰施工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第9篇:装配式工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装配化;绿色建造;前提条件;推进建议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1-011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标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恰逢其时。

1.施工现场装配化与绿色建造

1.1施工现场装配化

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大对装配式构件的研究。装配化就是对建筑构件进行生产,按照设计的尺寸,提前将构建生产出来,运到施工现场,并在现场进行拼装的过程。由于装配式建筑发展时间较短,并没有形成标准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严重影响了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建筑装配式的建筑构件都需要提前在工厂预制好,并且能够保证预制的质量。在制作时,相关厂家需要加大与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之间的联系,以更好的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其次,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需要认清自身职责以及自身工作,能够保证相关构件按照要求完工。整个安装过程中,会大范围的应用施工机械,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与操作相关设备的能力;再次,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十分复杂,我们需要编制标准的管理计划进行管理工作,其主要是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制度以及相关人员进行管理,确保其相关工作的正常运转;最后,做好检查工作,检查人员需要对装配式的建筑有深入了解,能够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做好检查工作,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1.2装配化实施的前提条件

首先,设计工作的标准化,装配化的建筑为了实现工业化生产,设计单位就需要保证相关构件具备标准的模型,按照模型进行施工。并且能够保证在生产相关构件时,能够按照标准顺序进行生产,确保构件的质量;其次,构件的生产单位需要做好对生产设备的检查,确保设备能够按照质量要求生产出相关的构件。生产厂家需要做好对标准构件模型的收集工作,确保生产出多样化的构件;最后,构配件的生产需要保证相关构件能够正常连接在一起,保C生产质量。建筑构件在生产时,需要突出一个城市的特色,生产单位就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融人本城市的特色,生产出属于本城市的建筑构件。

1.3与绿色建造的关系

绿色建造就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积极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建设工程的实际装况,做好绿色建造工作。以往的施工主要是以现场现浇等方式进行,在施工时会造成大量施工材料的浪费,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施工现场装配式就是为了实现绿色建造,装配化的过程就是将施工过程由室外转移到室内,提前将相关构件生产出来,搬运到现场进行拼装。整个过程中,合理的使用了各类资源,也减小了对施工现场的影响。在施工现场不一定要实现绿色建造,但是需要加大对细节的掌控,主要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正常开展,正常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融入绿色建造的理念,在管理时提高绿色建造的质量。绿色建造是未来发展方向,方便我们对绿色施工进行推广和深化。

2.发展中需要强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2.1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整体抗震性能

建筑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就是其抗震性能,那么在对预制构件尽心设计和研究的时候,需要加大对抗震能力的研究。研究过程中需要以科学实现为主,在试验过程中修补问题。每经过一次试验,就必须进行总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保留优点。研发出具有抗震性能的构件,需要及时编制施工规范,确保相关构件正常的安装,并且能够正常发挥其抗震作用。

2.2护结构热工性能、混凝土收缩及防水技术

预制构件的设计工作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护结构,主要是对相关的节能材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节能材料进行应用。未来发展过程中,节能材料将会越来越多,只有不断的对相关构件进行创新,才能够使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例如,在对外墙防水材料等进行研究时,就需要全面分析相关构件的作用,制定标准计划,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弱点加大对综合性技术的研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相关构件的质量。

2.3基于工业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构配件生产

装配式构件将会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工业化的特征就是集信息化和自动化于一体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建筑构件时,相关厂家需要保证相关企业能够正常的进行生产活动,也方便我们进行管理工作。就本文而言,在生产的时候,需要加大对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生产的应用,保证构件的质量。相关生产厂家,为了提高建筑构件的质量,可以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

2.4基于绿色建造的装配化施工技术研究

绿色建造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对建筑构件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虽然解决了现阶段存在的资源浪费现象,但依旧没有形成标准的生产理念,也不能够完全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未来的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对相关构件生产方面的研究,尽可能满足发展规律,做好对细节的处理工作。

2.5现场施工装配化配套政策及法规研究

绿色建造是时展的需要,未来发展过程中,将会对相关技术进行不断优化和升级,相关企业需要加大对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尽可能满足发展需要,处理好其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近几年,国家为了规范建筑市场,不断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施工单位或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加强研究,积极做出调整,以求适应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