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产管理阶段范文

资产管理阶段精选(九篇)

资产管理阶段

第1篇:资产管理阶段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房地产;投资决策

众所周知,作为我国目前一项高投入、高回报行业,房地产开发同时也蕴含着极高的风险,重视并研究房地产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是理论界和实业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是整个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第一个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能否顺利开展以及开展后成功还是失败,其风险研究和管理不容忽视。本文结合桂林某商贸中心项目的前期运作经验,在此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决策阶段风险分析和管理作简单的探讨,仅供交流。

一、桂林某商业中心项目概况

桂林某商业中心位于桂林市临桂新城区,计划用地50亩,拟建设超大型建筑一栋,集写字楼、商业、酒店、商务公寓功能,成为桂林市又一标志性建筑。

二、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阶段风险的识别

1.开发区域风险方面

政治环境方面,我们国家长期保持了长治久安的局面,国家政策稳定,社会安定团结,因此战争、工潮、社会动荡、政府不稳定等因素的发生概率很小,本项目不构成风险因素。另外社会环境方面,社会稳定,本项目在这方面的风险因素也比较小。

经济环境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等影响,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增加了开发商的资金成本,同时也引起各种建筑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力和管理费用的上升,增加了项目的开发成本,从而降低了开发商的预期收益。但从保值的角度会刺激房地产的需求,这对开发商来说是有利的,但对真正的消费者来说要付出更多的资金,此时便要看消费者有效需求的能力了。所以通货膨胀增长,对本项目是有风险影响的。

政策环境方面,进入“十二五”以来,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工作总基调仍是“稳中求进”,作为国家三线城市,随着桂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入,桂林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上升阶段。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家不断对产业政策、住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加以完善,如国家国土资源部对国有土地进行了彻底的清查,相继下发了关于房地产土地交易的价格规范文件。2001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明确各级政府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001年6月,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健全若干土地市场基本制度;2002 年8 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制度; 2003年6月,国土资源部颁布《协议出让国有土地所有权规定》,要求协议出让必须公开计划、公开信息、公开申请、地价评估、结果公开。严格的土地政策使桂林商业中心项目在土地获取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土地政策的风险是存在的。同时,为控制近年来房地产业过热,国家2009年以来多次出台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更加细化,着重调整住房结构,控制房价,抑制投机、投资需求,将细化方面的内容重点落实。所有相关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阻止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造成桂林某商业中心项目在政策环境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但实际上,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是稳定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也降低了房开公司的开发投资风险。

2.开发园区类型风险方面

桂林某商业中心项目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风险包括:

⑴开发模式复杂

本项目本身是一种专业性强、资金密集度高、利润高、风险高的产业,必须拥有专业的开发管理水平,整合外部众多的社会资源,才能实现期望利润水平。因此,本项目开发模式复杂,为项目的具体运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⑵经营收益的不确定性

由于桂林本地居民消费能力相对有限,造成了桂林市房地产市场上大面积商铺的租售情况疲软,整个市场还需要等待时机,中心的预期收益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⑶场址的建设用地和房屋作为资产注入项目公司的不确定性

由于项目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项目公司虽然有物业收入保障,但前期的收益水平比较低,投资回收期不短,用场址的建设用地和房屋作为资产注入项目公司,涉及评估、国有资产处置、经营性建设用地转让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风险。

3.开发时机风险方面

据统计美国房地产业的周期大约为18-20年,香港约为7-8年,日本约为7年,我们国家的房地产周期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以桂林某商业中心房地产项目开发两年期的时间计算,桂林市的市场仍将保持稳定的投资消费需求,因此,在这方面的风险因素也较少。

综上所述,桂林某商业中心房地产项目在前期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主要是受政策环境方面和通货膨胀方面影响较大,其他方面影响比较小。

三、项目投资决策风险规避的对策和建议

1.做好经济环境预测

房地产发展周期与GDP有密切的联系,房地产周期可以以宏观经济周期为核心和依据,并按市场发育程度及各时期的主导因素再做具体的轨迹波动。主要表现为:房地产业稍后于宏观经济周期进入复苏期;房地产业先于宏观经济周期进入繁荣期、衰退期;房地产业的萧条期长于宏观经济周期;房地产业周期的波峰高于波谷低于宏观经济周期。

2.做好可行性论证

做好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中的重要环节,可行性研究即对项目进行经济、技术和社会等全面调查研究,对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比较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论证其可行性,主要包括对项目的经济评价预估、市场预测、价格预测、收集各种物业价格作为参考。

3.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测工作,培养市场化的各类专业人才

建立企业经常性信息收集和处理机构,研究国家和区域经济政策、行业政策,对本地区各个区域的规划、土地、项目、适宜项目情况,做准确、及时的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积极培养会经营、懂管理、知法规的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尽可能避免投机、政策、担保等风险。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有强烈的风险意识,重视投资可行性的研究,应该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各项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有全面而正确的分析。还应该充分了解项目投资所在地的各项基本情况以及房地产各类物业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通盘考虑,正确决策,尽可能减少整个投资项目的开发风险。

4.做好投资收益的控制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后,设计阶段对项目的造价影响最大,影响可能性在75%~95%;在施工图纸设计结束的时候,影响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而在施工开始之后,其影响只有5%~10%。由此可见在项目决策之后收益控制的关键在于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主要内容有:优选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利用技术经济分析和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将经济指标尽可能量化。

综上所述,房地产投资开发全过程必然伴随着各种风险,开发企业必须从决策阶段开始就要实行动态的、系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风险管理,采用各种风险防范的措施,主动性的控制风险,增强房地产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盖伦E.格里尔著.龙胜平,张锷,梁超群译.房地产投资决策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赵世强.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第2篇:资产管理阶段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1引言

资产作为企业运营的基础保障条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基础,是企业维持发展力的关键因素。面对现阶段的市场环境条件,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开展了深入性的探索分析,并建立更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但现阶段企业在资产管理期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各类资源条件未能有效应用起来,严重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开展深入性的探索分析,并实现改进与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2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所在

(1)企业资金管控未能与预算管理结合。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在战略目标引导之下进行,预算管理的目的性不足导致各个阶段的工作规划效率不佳。尤其是资金预算管理脱离实际,预算超额会导致企业的负担加重。不严格按照季度、年度的预算管理要求开展实践工作,企业各个方面的资金应用不平衡,不能够确保运营管理按照预算目标进行,而最终导致企业出现过多的经济损失。结合实践来看,预算之外及超预算资金使用,出现一些资金管理的缺陷性问题,此时盲目的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就会出现突发情况没有足够的资金条件支持,短期和长期内无论是产品的营销还是服务相关工作,都会加剧一些风险性问题[1]。

(2)企业资产管理体系未能完善建立,影响无形资产管理。现阶段的企业管理在内部的制度建立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常见的是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未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注重实物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忽视包含广义的无形资产相关管理体系建立,导致企业运营与目标发展脱离的现象。尤其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模糊,忽视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性,部门之间的约束引导效果不佳,内部管理混乱。此外针对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目标传达,由于部门之间的配合性不足,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且浪费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条件,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这些可认为是广义上的无形的资产管理表现问题。由于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导致对各个部门的约束力度不足,由此可见需要将资产管理体系优化建立。

(3)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未能完善建立起来,直接影响企业各个阶段工作的规范性。固定资产的购置、利用需要将其在生产经营活动阶段的保障作用展现出来,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有高标准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性不足,且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实践工作阶段未能做好固定资产应用的流程设置,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制度规范性。前期固定资产购置,未按制度、流程进行,后期在进行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期间,实际物质与台账、卡片之间的不衔接,会导致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影响资产应用效率。

(4)存货采购管理问题普遍存在。企业存货采购管理工作主要是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配合完成,企业生产需求计划脱离生产实际,常常会出现采购存货积压以及资金应用方面的问题,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很大的影响。后期入库管理的规范性不足,未能及时进行存货整理、分类、存储、周转等管理,后期的麻烦问题会增多,出现存货积压、丢失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有甚者存货动态信息不准确,导致相应的存货重复性购买,出现相应的资金占用、甚至浪费问题。

3优化企业资产管理的相关举措

(1)确立资金管控规范。企业的资产管理需要经过管理人员的规范性引导开展,定期进行资金预算与管控工作。首先,制定更为合理资金预算,并在季末、年底进行收支情况的分析与评定,将其中的资金管理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其次,资金的应用能够在科学有效的规划引导之下进行,且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性提升,能够避免相应的职权滥用的现象。最后,各项工作规范性地实现资金预算管理、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从源头开始控制不合理的资金应用行为,此时的资金管理作为资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有效发挥价值影响作用。

(2)无形资产的优化管理。现阶段的企业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发展年限较短所以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无形资产也常常会被忽视。首先,包括广义上的无形资产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引导,部门权责清晰,通力合作,不断进行探索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其次,企业应该认识到无形资产作为重要构成部分,需要结合现阶段的战略发展目标,注重其自身潜能的增强[2]。比方在进行员工管理阶段,注重培训指导工作提升专业能力以及自身素养,能够给员工提供发展基础,激励员工为企业献策出力,也是确保企业能获得长远发展的必要手段。

(3)注重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作为固定资产规范性管理依据。其次,需要一批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且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再次,按照企业各个阶段的生产制造基本要求,在固定资产的购置阶段,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对相关的购置细节内容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分析,了解固定资产的型号、性能、参数、质量等各项因素至关重要,此时各个阶段工作的规范性与可信性显著提升,避免一些必要的财产损失。最后,当确立购置计划方案之后,后期的资金应用也需要设定预算标准,并要求相应的管理部门提供发票、单据等,按基本类型明确并做好存档整理,以便后期的使用以及管理工作都能顺利进行。

(4)存货采购管理的规范性与有效性。企业存货采购管理相关工作需要加强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注重市场需求预测及市场发展力的探索,根据市场变化,以销定产。首先,生产部门的合理生产需求计划,为采购数量、批次、库存提供良好条件,加强存货管控,比如:定人、定库、定量、周转等管理。其次,定期进行存货的盘查,准确掌握存货动态信息,有效规避重复购买、积压、丢失等问题,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率,从而推进企业各个阶段良好运营管理[3]。

4结束语

企业资产管理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力,在运营管理阶段要充分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做好各个阶段的资源条件的优化配置应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同行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当企业有意识的将资产管理工作深入落实,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顺利完成企业长远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瑞永.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0000(8):94-94.

第3篇:资产管理阶段范文

一、创业期现金流量

这一阶段是企业初期发展阶段,该阶段现金流量的特点通常是:投资活动活跃,投资活动消耗的现金流量远大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存在大量筹资需求,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巨大;由于净利润尚小,固定资产、各种摊销和应计费用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贡献较大;出于稳健性考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变化额往往表现为净增加;一般会采取少分或不分配股利的政策,很可能采用股票股利形式。这一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是筹集企业建设需要的资金,控制财务风险,权衡投资项目产生现金流的能力、效率与融资现金流的成本、风险,严格选择现金流来源和筹资渠道及方法。由于处于创业阶段,企业知名度不高,具有非常高的经营风险,从债权人角度看,不愿意贷款给企业。而根据公司财务管理所提倡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反向组合的财务战略理念,该阶段企业一般会采取低财务风险的筹资战略,即通过吸收权益资本进行筹资。因此,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量就主要表现为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资金,而几乎没有或有很少有举债所收到的资金。另外,在筹资中应注意根据现金流的变化情况作好财务计划和现金预算。企业应合理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尽可能地减少预算外支出。同时,企业应将筹集到的资金集中用于产品生产、工艺设计、市场推广等领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二、逐步增长期现金流量

进入这一阶段,产品市场需求开始逐渐旺盛,销售也在逐步增长,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前景。但是,此时如果企业不继续扩充厂房设备以迅速发展,达到生产的规模经济,等待他们的命运不是被兼并便是经营失败。因此,这一阶段,企业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企业的营运活动基本正常,经营现金净流量为不大的正数,虽然销售产品以及提供劳务产生的现金流量逐年增长,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严重依赖于折旧、摊销和应计费用。又由于有好的经营项目或预计将会迎来经营活动的大好形势,企业需要扩大投资,这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低于投资活动需要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引入的现金流量仍然相当巨大。所以,此时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在努力扩大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同时,根据企业所需资本及财务风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积极争取资金。第二种情况是企业营运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负数,经营现金流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营运。此时,企业一方面可能需要融资现金流帮助其度过难关,另一方面需要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改变目前的状况。寻找投资项目和融资现金流,管理投资现金流和融资现金流成为企业的关键管理活动。

三、稳定增长期现金流量

当企业创业者经过市场开拓、产品制造等措施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之后,企业就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市场需要量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新进入者,此时企业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自己的营销渠道,以规模经济带来低成本;或是通过市场开发和产品发展为自己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此时的企业已经掌握了良好的市场营销渠道和固定的客户群体,随着市场接近饱和,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额的增长速度减缓。稳定增长期的企业基本上能够实现依赖内部(如折旧额)为增长筹资,随着大部分潜在市场被渗透,企业追加生产能力的速度放慢。该阶段企业面临的挑战是,一方面市场缓慢增长,另一方面竞争日益加剧。该阶段现金流量的特点是:随着销售量增加,销售额和利润不断增加,再加上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也在加大,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数值也在不断增加;设备投资继续进行,但相对于前阶段已减少,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继续出现负值,但净利润和折旧额、摊销额之和通常足以抵偿投资支出,营运资本变动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影响甚微;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使得企业能够支付大量的股利给股东和偿还借款,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通常为负。此时,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加强经营现金流管理和投资现金流管理。一方面要强化经营现金流的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另一方面,投资现金流的管理必须立足于对其未来产生新现金流的能力的评价和投资过程现金流的管理与运作。在需要融资现金流时还会涉及到融资现金流的管理。

四、成熟期现金流量

此阶段企业的经营活动相对稳定,生产成本逐步降低,生产的规模效应出现,战略目标及竞争优势已显现出来,在行业中的地位也基本稳定。但此时的市场需求已达到饱和,企业的销售机会仅限于已售产品的更新,以及因人口增长而新增的销售额。由于企业试图通过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求得增长,该阶段价格竞争通常趋于白热化。成熟期的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较小,顾客对其产品的需求增长缓慢,企业不需要大幅度扩大生产能力。有些经营管理者开始尝试由一元化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化,以寻求新的商机。这种多元化经营导致兼并、重组活动活跃,重组费用高昂。这一阶段现金流量状况的特点是:经营现金流稳定,净流量很大,现金流充足;折旧和摊销足以满足投资支出的需要,即使考虑了通货膨胀,资本性设备的重置成本通常超出原始账面成本,换言之,企业正处于“负投资”的状态;企业倾向于向股东支付巨额股利,甚至回购股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常常体现为巨额流出。由于成熟期的企业现金储备充足,如何管理和经营这部分富余现金是这一阶段现金流管理的关键。企业可以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或对外股权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但同时也应对盲目过度投资保持警惕。企业要通过投资现金流的流出建立新的价值源和现金流增长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投资现金流是这一阶段管理的关键。

五、衰退期现金流量

第4篇:资产管理阶段范文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合理竞争使产品价格趋近于价值。而建设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生产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以及固定不动等特殊性,加之生产过程中,项目决策、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材料价格、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交织在一起,因而构成了建设产品价格的复杂性和可变性,这就客观上要求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由传统的单的定额管理转向全面的、动态的造价管理。新时期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往往存在以下方面问题。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重点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只重视建设项目的承包价、实施过程的变更造价以及结算价,而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一些人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概算是虚拟资金、是非现实的,而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所发生的资金才是真实的。

工程造价管理一直重视造价的控制,轻视造价的合理确定,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我们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我们一直在寻找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但收效甚微,因而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片面现象。造成了在建筑材料价格不稳定时把工程造价的失控归根于材料价格上涨,在材料价格较平稳时把工程造价的失控归根于没有足够重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而很少有人提到工程造价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足够重视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二、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一)建筑工程应该重点把握造价目标

把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前移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关键在于设计。据有关专家分析:建筑设计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的影响分别达75%~95%、35%~75%、5%~35%而在施工阶段,通过优化组织施工设计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所以应该把重点前移到设计阶段,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它是把投资转化为建筑产品的关键环节,仍需重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必须有明确的控制目标并且不同控制阶段的控制目标是不同的。例如,投资估算应是设计方案选择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控制目标;设计概算应是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控制目标;投资包干额应是包干单位在建设实施过程的控制目标;施工图预算或工程承包合同价是施工阶段控制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目标。这些阶段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逐步清晰、准确共同组成投资控制的目标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问题复杂这就要求设置控制目标时严肃和科学实事求是。

(二)建筑工程应该合理控制全阶段造价

项目管理是由多个过程组成的活动,每个项目的全过程必然经过启动、规划、实施、收尾几个阶段,每个项目的过程都不可避免有这些阶段,没有这些阶段就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程项目费用管理是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对建设工程项目来说,就是贯穿于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发包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直到竣工验收等阶段,即从项目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开始至项目竣工验收决算为止,并与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紧密结合。在项目设计阶段,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工程设计招投标管理,加强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与审查,积极推行“限额设计”,确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不突破限额。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在项目决策阶段,采用市场调查及头脑风暴法对项目进行识别和构思,项目组织应鼓励本组织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大胆地提出各种新项目设想,集思广益,减少少数人决策时的失误。对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及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判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施工阶段中前期就必须按项目、按时间进度对建设投资进行合理分配,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作好技术经济分析;在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工程进度计时支付工程款,搞好项目投资的动态结算,并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按规定程序确定工程变更价款。以此为基础,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合同为依据,处理好建设项目和施工企业的关系,做好投资支出分析,帮助承建企业加强建安成本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在项目招标发包阶段积极推行公开招投标和提供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方式,在工程量清单报价招标过程中,采用编制投标控制价方法,在投标控制价范围内,通过竞争降低成本,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是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建筑市场的基础,是推动建筑业有序发展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规范建筑市场交易,增强廉政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建筑工程应该合理运用造价管理方法

1.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所谓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LifeCycleManagement,简称LCM),是将三个相互独立的管理过程DIM,OPM和FM通过集成和统一化,形成一个新的管理系统。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以项目的运营目标导向决策和实施,使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在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实现相关参与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通过及时的信息沟通,使各参与方充分了解项目情况和项目及市场信息,为下一阶段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2.工程造价全过程动态控制。项目管理是由多个过程组成的活动,每个项目的全过程必然经过启动、规划、实施、收尾几个阶段,每个项目的过程都不可避免有这些阶段,没有这些阶段就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程项目费用管理是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对建设项目来说,就是贯穿于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发包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直到竣工验收等阶段,即从项目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开始至项目竣工验收决算为止,并与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紧密结合。

第5篇:资产管理阶段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造价控制;全过程管理

0 引言

为了保证项目设定的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及使业主的投资目的得以保证,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建设项目竣工阶段等各个阶段,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有效地将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限额以内。这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1 房地产项目造价控制现状

①盲目决策偏多,投资估算准确性不足。工程造价受项目决策确定的内容影响很大。投资决策阶段是对工程造价影响程度关系性极高的阶段,甚至能够占到70%-80%,因此决策内容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决策阶段之后各个建设阶段诸如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合理与否。决策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不一样,所以采用科学的估算技术和准确可靠地数据信息资料才能合理估算投资造价,也从而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符合控制要求。②房地产企业对设计阶段重视不足。开发商长期以来对设计重视不够,导致图纸的设计质量偏低,而且一味地追求美观使得经济上不够合理。有的企业把设计时间压缩地很短,把设计费用压缩地很低,所以设计院会设计粗糙,导致各专业不配套,这样就造成在施工阶段出现的问题繁多,变更频繁。而且设计工期过于紧张使得造价人员和设计人员没有太多时间进行交流,这就造成了造价人员无法参与到设计之中。最其实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效率很高,有数据表明,设计费一般只占到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的1%左右,但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却达到70%以上,由此可见,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③招标形式不严谨,造价制定问题多。在很多地方违规采用邀请招标的形式,这种招标方式很容易产生围标串标等违规违法行为。还有一些房地产采用议标方式,这种方式竞争力差,使得承包商在价格方面产生虚高。因此,选用严谨的招标方式使得成本制定更为科学。④发包人过多地依靠工程价款的支付来控制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但是建设项目施工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由于建设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资源消耗多,在施工时受到各种原因,诸如业主、设计或者其他原因的影响使得该阶段的造价管理十分复杂,并非单单能靠工程价款的支付就能控制。

2 建筑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控制措施

根据上面的现状的问题阐述,可以看出只有采用有效的举措,加强建设项目不同阶段每个环节的造价管理控制,就能更大程度上使项目投资效益得到保证。

2.1 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2.1.1 认真进行市场分析,减少决策风险 其中应该做到了解经济与发展形势,了解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房地产政策法规和政府有关措施,这其中就包括:①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②空置面积市场变化情况;③施工面积;④近几年同类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额;⑤销售价格;⑥竣工面积;⑦以至今后几年对各类物业潜在需求与有效需求的分析等等。

2.1.2 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程度 通过仔细整理类似建设项目竣工结算的实际造价资料,结合时间、物价以及现场条件做调差研究,不硬套造价数据,合理估算工程预备费用等等让估算更为准确。

2.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①实行设计方案招标和方案竞赛制度。房地产单位应该在委托设计时应该将竞争机制引入进来,遴选出色的设计单位是可以从设计招投标这个阶段得以实现的,从而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另外还可以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从而避免了因为设计落后而影响了销售情况,造成投资效益无法得到保证。②完善业主设计管理组织,强化管理人员设计管理中的审查、参与、协调工作,加强图纸会审工作。将工程变更确定在施工之前,努力克服施工图上的问题和矛盾,避免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③正确理解限额设计,合理确定和分解投资限额。强化设计人员控制建设投资意识,在拟定技术方案和选择材料设备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限额设计所分解的投资额进行设计,做好各专业的平衡调整,以将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范围之内。

2.3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发包方在施工招投标阶段,要编制招标计划,选择和确定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要求的招标方式、工程发承包模式,确定好工程的发承包范围、计价方法、评标方法。建设单位要充分利用招投标这一有效竞争手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组织人员编制合理规范的招标文件,采用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以及筛选法来更好的审核招标控制价,根据评标要求择优选择承包商,签订完善的承包合同文件。这样对于控制工程造价有重要意义,对减少施工阶段的纠纷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2.4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施工阶段这个阶段造价情况是资金投入最多,资源消耗最大。该阶段的造价管理应采用诸如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之类的措施。建设单位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任务有挖掘节约工程造价潜力来实现实际发生的费用在计划投资之下,并且需要通过工程付款控制、工程变更控制预防并处理好费用索赔。

①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落实每个人员的任务分工和职能分工,如:必须落实从质量检验、计量、审核等等程序落实涉及到的组织和人员用来针对支付工程款。②编制合理的施工阶段投资控制工作计划,规范诸如资金支付、采购、设计变更等主要管理工作的详细工作流程。③深入现场更多的掌握资料和信息,对工程计量应该严格把关,对工程付款账单进行复核,然后签发付款证书。④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对设计变更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把设计变更尽量控制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做好动态控制工程造价。

2.5 竣工验收、后评估阶段的造价管理

2.5.1 控制建设成本 重点审查竣工结算、决算的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防止不应列入成本的计划外费用计入建设成本。

2.5.2 控制工程结算编制依据 其中审核的重点是:①施工以及签署过的协议;②使用的预算定额;③费用定额;④采用的材料价差计算方法;⑤进行的设计变更及图纸会审纪录;⑥施工现场变更签证单的审核;⑦设计变更及图纸会审纪录是否经设计单位盖章;⑧施工变更签证是否由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确认;⑨工程结算取费标准是否与合同签订的标准是否一致。

综上,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以及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在投资决策、招标投标、项目设计以及建设施工的每个阶段都有所体现,所以每个工程建设的有关主体都应该逐渐转变错误观念,主动采取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李艳双.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06.

第6篇:资产管理阶段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造价控制

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将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资源如果不有效进行控制,将会造成工程建设的无序性和各项资源的浪费,从而使整个项目的投资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投入建设工程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的投资,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控制工程投资不超概算,更在于从项目的整体利益出发,以有限的投资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一个工程项目从投资决策阶段、可研阶段、初设阶段到建成投产包括以下程序:即投资决策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相应地,工程造价的确定与工程建设阶段性工作相适应,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投资决策、可研阶段的造价管理;二是设计与计划阶段的造价管理;三是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四是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1.投资决策、可研阶段的造价管理

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项目建设前期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投资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建设标准与建设水平、项目所在地区;项目选址(厂址)确定、项目的规模、施工工艺,生产工艺的确定、设备选型等。

投资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它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指挥棒,是项目建设的总纲领,它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在该阶段,必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审查,项目核准前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因此,该阶段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工程造价:

1.1做好项目建设一手资料的搜集工作

技经人员需要收集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建设所需主要材料和设备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已建类似工程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根据所搜集资料,与同地区,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投资进行对比分析,做好效益及经济分析,形成工程造价初步概念。

1.2做好技术经济论证工作

在此阶段要充分考虑项目投产后产品的需求情况、未来市场价格分析、产品销路、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通过严密的技术经济论证,对项目未来的盈利情况进行预测。

1.3做好设计优化工作

设计方案的优化,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点,一个好的设计方案,不但可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而且,对整个项目的工期以及生产工艺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技经人员应该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2.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本人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多年,通过对所从事工程项目建设以及对其他大型工程项目和造价控制分析与研究,发现项目设计阶段的方案选择对其工程整个投资影响最大,比如煤矿井筒采用立井掘进还是斜井掘进、电厂采用空冷还是水冷等。规划设计水平的优劣,对工程项目总投资、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总平面设计、空间组合(包括层高、层数、室内外高差的确定等)、工艺流程、建筑结构型式、建筑材料、建设地点(厂址)及设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等等。

由此可见,只有在设计工作没有完成,设计图纸未交付使用之前(即工程实施之前)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是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关键的一步。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价值思维,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对比分析,对不合理的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控制造价、节约投资的目的。在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在该阶段,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造价控制:

2.1建章立制,明确权责,奖罚分明

在项目建设之初,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把工程管理人员和技经人员的责、权、利与工程造价管理挂钩,落实终端责任,明确奖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把该的造价管理工作做细致、准确。

2.2建立培训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该阶段造价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设计人员和技经人员只有具备比较好的业务能力,才能起到控制工程造价的技术与能力,因此,要加强各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造价控制的意识和手段。

2.3把限额设计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手段

要求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中推行限额设计,凡是能进行定量分析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计算,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用数据说话,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要和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相适应,同时加强对设计单位的考核力度,对由于设计阶段造成的资金浪费,要对设计单位严格考核。

3.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实施阶段,是把设计变成实物的一个阶段,它在整个项目的周期中所占用的时间最长,投入的资金也是最大的,它是建设项目由价值变为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也是货币资金转化为实体的关键阶段。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工程招投标、合同的签订与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材料管理及竣工结算审核。

虽然工程实施阶段对节约投资的造成的影响不是很大,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投资浪费可能性却很大,因为建筑实体的形成过程是不可逆的,如果在此阶段未能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无法挽回和弥补。在这一阶段,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造价管理:

第7篇:资产管理阶段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分析

一、前言

电力系统越来越依赖电力信息网络来保障其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该数据信息网络出现的任何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都可能波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因此电力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刻不容缓[1,2]。风险评估具体的评估方法从早期简单的纯技术操作,逐渐过渡到目前普遍采用BS7799、OCTAVE、ISO13335、NIST SP800-30等相关标准的方法,充分体现以资产为出发点,以威胁为触发,以技术、管理、运行等方面存在的脆弱性为诱因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合方法及操作模型[3]。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在我国,风险评估工作已经完成了调查研究阶段、标准草案编制阶段和全国试点工作阶段,国信办制定的标准草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4](简称《指南》)得到了较好地实践。本文设计的工具是基于《指南》的,涉及内容包括:

(一)风险要素关系。围绕着资产、威胁、脆弱性和安全措施这些基本要素展开,在对基本要素的评估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业务战略、资产价值、安全需求、安全事件、残余风险等与基本要素相关的各类属性。

(二)风险分析原理。资产的属性是资产价值;威胁的属性可以是威胁主体、影响对象、出现频率、动机等;脆弱性的属性是资产弱点的严重程度。

(三)风险评估流程。包括风险评估准备、资产识别、威胁识别、脆弱性识别、已有安全措施确认、风险分析、风险消减[5]。

三、电力信息网风险评估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文设计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系统是基于《指南》的标准,设计阶段参考了Nipc-RiskAssessTool-V2.0,Microsoft Security Risk Self-Assessment Tool等风险评估工具。系统采用C/S结构,是一个多专家共同评估的风险评估工具。分为知识库管理端、信息库管理端、系统评估端、评估管理端。其中前两个工具用于更新知识库和信息库。后两个工具是风险评估的主体。下面对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介绍:

(一)评估管理端。评估管理端控制风险评估的进度,综合管理系统评估端的评估结果。具体表现在:开启评估任务;分配风险评估专家;对准备阶段、资产识别阶段、威胁识别阶段、脆弱性识别阶段、已有控制措施识别阶段、风险分析阶段、选择控制措施阶段这七个阶段多个专家的评估进行确认,对多个专家的评估数据进行综合,得到综合评估结果。

(二)系统评估端。系统评估端由多个专家操作,同时开展评估。系统评估端要经历如下阶段:a.准备阶段:评估系统中CIA的相对重要性;b.资产识别阶段;c.威胁识别阶段;d.脆弱性识别阶段;e.已有控制措施识别阶段;f.风险分析阶段;g.控制措施选择阶段。在完成了风险评估的所有阶段之后,和评估管理端一样,可以浏览、导出、打印评估的结果—风险评估报表系列。

(三)信息库管理端。信息库管理端由资产管理,威胁管理,脆弱点管理,控制措施管理四部分组成。具体功能是:对资产大类、小类进行管理;对威胁列表进行管理;对脆弱点大类、列表进行管理;对控制措施列表进行管理。

(四)知识库管理端。知识库的管理分为系统CIA问卷管理,脆弱点问卷管理,威胁问卷管理,资产属性问卷管理,控制措施问卷管理,控制措施损益问卷管理六部分。

四、总结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本文在介绍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意义的基础之上,详细阐述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工具的结构设计和系统主要部分的功能描述。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对已有的控制措施进行识别,分析出已有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为风险处理计划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Huisheng Gao,Yiqun Sun,Research on Indices System of Security Risk Evaluation for Electric Power.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Network,IEEE,2007.

[2]Masami Hasegawa,Toshiki Ogawa,Security Measures for the Manufacture and Control System,SICE Annual Conference 2007.

[3]左晓栋等.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J].计算机安全,2004,7:64-66

第8篇:资产管理阶段范文

[关键词] 无形资产 研究阶段 开发阶段 盈余管理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章所指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

(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项目的研究开发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企业应当根据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

1.研究阶段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是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开发阶段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二)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

1.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具体的账务处理

(一)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研究支出――资本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应当比照上述第一条原则进行处理。

(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究开发――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究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例题:2007年1月1日,甲公司经董事会批准研发某项新产品专利技术,该公司董事会认为,研发该项目具有可靠的技术和财务等资源的支持,并且,一旦研发成功将降低该公司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该公司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材料费5000万元,人工工资1000万元,以及其他费用4000万元,总计100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6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

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发生的研发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60 000 000

贷:原材料50 000 000

应付职工薪酬10 000 000

银行存款40 000 000

(2)2007年12月31日,该专利已经达到预定用途:

借:管理费用40 000 000

无形资产60 000 0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4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60 000 000

四、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对盈余管理影响

新准则规定属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形成无形资产时,其支出至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作为确认无形资产的成本。由此看来,无形资产成本的确认过程需要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判断。首先,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本身就是主观判断的过程;其次,支出至预定用途前时间段的确定带有的主观意愿性很强。企业管理层可能会由于某些利益的驱动利用这两点来进行盈余管理。同时,新准则还规定在企业实践中对因故未能研制成功的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发生的费用应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也间接表明,企业管理层即便在当初判断能否形成无形资产时存在人为的失误,也是不违背会计准则的,甚至可以在后期通过会计更正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差错。这显然又为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此外,新准则规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确定为无形资产。但这五个条件,例如“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当无形资产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等,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开发支出是可以确认为资产,而不是必须的。显然,企业管理层选择将开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或无形资产也并不违背会计准则。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层对开发支出资本化额的确定具有最终决定权。企业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开发支出的资本化来实现盈余管理。

五、总结

虽然,无形资产有条件资本化给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但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趋同,符合收入与配比原则,是会计史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8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国财经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2002》.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第9篇:资产管理阶段范文

一、民营企业盈利模式的构成因子分析

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区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并由此确定相应的损益,因而它能更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基础盈利能力。其核心公式为:权益净利率=销售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杠杆贡献率。一般认为,权益净利率(Return on equity ,简称ROE)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该指标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最能体现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从公式中可以看出,ROE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销售经营净利率(Operating margin on sales,简称OMOS)、净经营资产周转率(Net operating asset turnover,简称NOAT)和杠杆贡献率(Leverage contribution rate,简称LCR)。其中,OMOS反映了企业的盈利水平,NOAT反应了企业净经营资产的周转速度,LCR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以及企业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为股东财富所作贡献的能力。因此,OMOS、NOAT和LCR是决定企业盈利模式的基本构成因子。据此,提高ROE的基本途径有:

(一)提高销售经营净利率 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OMOS,最直接最传统的方法就是扩大销量和降低成本。有学者研究发现,国外先进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价值的一半以上,而我国传统的企业主要是依靠有形资产来获取利润。在当代经济生活中,仅仅依靠有形资产的企业已经难以获得超额利润,要想获得更高的OMOS,就必须重视培养和引进无形资产,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速净经营资产周转率 资产周转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部门,要提高资产周转速度,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多拿多占现象,防止贪污挪用、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采用科学的生产技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尽量做到“零存货”;根据企业所能承担的风险程度实施适当的信用制度,缩短收款时间,减少坏账损失;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在保证项目盈利的同时要注重资金的流动性;对闲置资产和不良资产采取拍卖、出售、出租、抵消债务等处理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减少资金占用。

(三)适度利用杠杆贡献率 通常,企业通过借债可以迅速扩大规模,获得短期突破性发展。然而,债务对企业来说是长期的考验,企业通过借债获得的短期繁荣并不代表能赢得长期的昌盛,很多大量举债的企业因后期资金链断裂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走向了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在举债前要做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合理安排债务结构,做到适时、适度举债,还要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信誉,以充分提高债务资本对ROE的贡献。

二、企业不同盈利模式的比较

根据企业盈利模式的构成因子,将OMOS、NOAT、LCR三项指标进行搭配可组合成八种不同的盈利模式(如表1所示)。在表1中,“+”、“-”分别表示各项指标的“强”、“弱”。

(一)“OMOS+,NOAT+,LCR+”盈利模式 在该模式下,企业必须拥有合理的软硬资产结构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广阔的营销网络保证销售规模,拥有规范的生产工序保证成本费用的最小化;同时,该企业还必须拥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能有效地使用资金;最后,该企业应拥有良好的社会信誉,能及时筹措企业所需资金,从而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二)“OMOS+,NOAT+,LCR-”盈利模式 相比第一种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财务杠杆的能力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自有品牌,也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无法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也可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其社会责任或者是经营方向有偏差,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同。

(三)“OMOS+,NOAT-,LCR-”盈利模式 相比第二种盈利模式,企业唯一的优势是利润尚多,这可能是企业前期已经打开的营销市场所带来的回报,也可能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了超额利润所致。这种模式的弱点相当突出:一是经营资产流转不畅,二是无法充分发挥财务杠杠作用。因此,该类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四)“OMOS +,NOAT-,LCR+”盈利模式 在这种盈利模式下,企业利润丰厚,但同时又大量举借外债,且资金周转不畅,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嫌疑。这种企业,若加强对现金、应收账款、闲置资产和投资项目等的管理,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规模,逐渐走向成熟阶段;反之,若企业的净经营资产周转率一直低下,则很可能是通过举债来维系企业资金周转,此时,较高的利润率不可能维持很久。

(五)“OMOS-,NOAT+,LCR+”盈利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利润率比较低,净经营资产周转速度快,举债能力强。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一是随着企业成长,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企业苦于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无法取得丰厚利润;二是企业规模还不是很大,因而管理上得心应手,也或者是企业已经形成健全的信用制度和不良资产处置规定,使得资产周转速度比较快;三是经过前期的合理经营和不懈努力,企业已经树立起一定的社会信誉,故而举债比较容易。

(六)“OMOS-,NOAT+,LCR-”盈利模式 相比第五种盈利模式,其利润率较低,举债能力也较弱。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企业刚刚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还没有树立起良好的社会信誉,行业竞争压力大,企业要生存只能降低产品价格,取得价格优势。企业经营资产周转速度快也与企业处于初始阶段这个原因分不开,因为在初始阶段,企业的资产规模、员工数量、产品种类和经营范围都有限,易于管理。

(七)“OMOS -,NOAT-,LCR+”盈利模式 处于该盈利模式时,企业已经在衰退期,销售额降低,利润很少,资金占用严重,资金周转速度变慢,唯一的优点是依靠前期树立的社会信誉还能运用财务杠杆效应。此时的企业容易出现财务危机。

(八)“OMOS -,NOAT-,LCR-”盈利模式 显而易见,这种模式下,企业已经处在死亡的边缘,销售利润很少,资金周转不畅,举债困难。此时,企业的最终命运必然是重组或破产清算。

三、民营企业盈利模式的理想选择

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使得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是企业在选择盈利模式时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美国学者艾迪斯(2004)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成长、成熟和老化三个阶段。通常认为,在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和管理不善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实际上,民营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制约因素,根据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我国民营企业应选择相应的盈利模式。

(一)成长阶段 我国民营企业处于成长阶段的特征是:企业进入一个新的产品市场,为了应对行业竞争,通常会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从而降低了企业的OMOS;处于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初始投资不会很大,规模一般较小,管理和运作模式也比较简单,固定资产通常是超负荷利用,企业经营资产的周转速度会较快;但由于企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还没有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因此,企业举债很难,无法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无疑,举债难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在成长阶段的短板。综上所述,成长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的盈利模式应该是“OMOS-,NOAT+,LCR-”。

对于潜在投资者来说,处于成长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是最佳投资对象。民营企业家等企业高管通常充满激情和毅力,能克服一切困难求发展,其独裁式的管理利大于弊,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在这个阶段,民营企业奋发向上,快速发展,最缺的是资金,而这正是潜在投资者所能直接提供的。因此,如果企业发展前景和投资收益都良好,潜在投资者应积极投资,推动企业向成熟阶段发展,同时给自身带来更大的投资收益,实现潜在投资者和民营企业的双赢。

(二)成熟阶段 处于成熟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有如下特征:主营产品的市场完全打开,开始涉足多元化生产,技术更加专业化,企业重视无形资产的研发和利用,形成了较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了更多的企业利润增长点;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逐渐条理化和制度化,有健全的信用政策,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日益科学,对闲置资产和不良资产的处理得以加强,使得企业经营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利用财务杠杆来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企业形成自有品牌,已经拥有较强的社会信誉,易于实现融资。显而易见,处于成熟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应多管齐下,其盈利模式的理想选择是“OMOS+,NOAT+,LCR+”。

但是,民营企业在稳定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成为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民营企业家大部分是实战出身,没有学习过管理理论和团队合作,在企业初期,这种独裁式的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然而,进入成熟期后,企业需要的是通过现代管理专家团队的合作来进行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独裁式和家族式的管理有着极大的风险,极易误导企业决策,也不利于人才的引进,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最终很可能导致企业的衰败。

成熟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往往会引起众多潜在投资者的关注。投资者虽然在短期内会取得一定的收益,但是,也应针对成熟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的短板,即管理缺陷,重点关注其管理结构和管理模式。如果企业的管理依旧是垄断式的一人独裁,抑或是家族式的任人唯亲,那么,就算该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也不能算是最佳的投资选择;反之,在发展成熟以后,民营企业如果建立了强大的高级管理层,注重团队合作,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那么该企业的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这样的企业才是潜在投资者的不二选择。

(三)老化阶段 我国民营企业在老化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丧失,创新能力逐渐减弱,产品的销售额慢慢减少,企业规模再也难以扩张,利润水平呈下降趋势;产品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存货囤积过多,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资金周转速度变慢;企业的管理已经涣散,官僚化现象已成为一种常态,依靠成熟阶段建立起来的社会信誉,企业依旧可以实现举债,但是企业的资金链已经难以持续。在这个阶段,企业发展的短板是核心竞争力的丧失。这种情况下,我国民营企业盈利模式的现实选择是“OMOS-,NOAT-”,LCR+”。

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和管理层的涣散,企业往往会通过大量举债来维系紧缺的资金链。然而,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能暂时维持企业的外在表现,所谓“咸鱼翻身还是咸鱼”,此时的企业已经回天乏术,必将走向破产消亡。那么,对于潜在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能透过我国民营企业在该阶段的表现看到其行为的本质,从而避免投资失误。

参考文献:

[1]卿放、干胜道:《ESL:企业盈利模式分析方法》,《四川会计》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