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当地的传统文化精选(九篇)

当地的传统文化

第1篇: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一.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及要点所在

(一)实用性。就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来说,对于建筑的理解在当时还没有能上升到艺术这一层面,建筑设计也只是工人们进行的口传心授,所以,我国传统建筑更多地体现出的是实用主义精神。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将“实用性”作为首要的要务,注重对建筑空间、尺度以及功能上的强调,并注重在色彩、体形上的结合,我国传统建筑是以功能性作为对建筑衡量的要点的,以此也形成了实用主义的传统建筑文化核心。(二)人文性。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性的体现、人伦的和谐以及人格的健全,而在传统建筑文化上,对这些要求也都有着非常具体的体现。就传统建筑文化来说,更多是注重于对人的尊重,同时也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当前存在的大部分传统建筑都在不同层面上体现出人文性的这一特点文化。因此,这种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思想,也成为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标志。(三)哲学性。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而传统的建筑文化也是强调人生、思想以及自然的集中、统一,在传统建筑物上,这一文化特点也得到了非常突出的体现。天人合一这一哲学思想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诞生、发展的基础,这一文化旨在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相融,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这一思想,由此也构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四)生态性。“风水”是我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生态的一个独特阐释,风水这一学说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在延续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体现出当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性。(五)文化技艺。就当代建筑设计来说,应多多借鉴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对技艺、艺术的处理手法,实现建筑物、环境、材料之间相互平衡的关系。在当代的影响,就我国传统建筑来说,特别重视建筑物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提倡以景观、气候、水文和地质总和为一体的生态性,也由此形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最具特征与代表性的一个内容。

二、当代建筑设计创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要点

(一)文化形式。在当代建筑设计的创新中,应以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作为传承的一项主要内容,在以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为平台的基础上,做深入性地分析、总结与创新。在对建筑设计结构形式的丰富上、对建筑设计审美取向的丰富上,为当代建筑物拟定一个功能性、艺术性、符号性的标志,使我国当代建筑更具艺术文化内涵和艺术层次,提高当代建筑设计水平。(二)文化精神在当代建筑设计工作中,应着重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进行体现,借助于对富有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符号的利用,来表达出我们对当代建筑、建筑文化的理解。在继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当代建筑设计的创新,一方面体现出当代建筑设计蕴含传统建筑的一些特质;另一方面应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技艺进行深入地延展,去除掉粗糙、落后的部分,保留干净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建筑设计文化,使建筑设计达到最好的效果。(三)文化方法。我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着重于对人和自然的共同生存进行强调,着重于关注天时、地利、人和,因材施教。对于当代建筑设计来说,应以此为基础加以拓展,使用更为先进、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使当代建筑设计思想复合传统建筑文化要求。(四)文化意识。当代建筑设计应该在追求更高质量的基础上,应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满足人们在潜意识里想亲近传统文化的这一心态,在当代建筑设计工作中,可以选定传统的文化元素相应地加入其中,使建筑设计在不失现代时尚感的基础上,又能使人们追溯过往,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创新的实例

(一)西安概况。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其地域建筑有着鲜明的文化属性,而在基于传承、发展和超越这一难题的考量下,再当代建筑趋向化、多元化的发展形式下,西安建筑有着既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又有着新世纪创新的特色。(二)传统建筑文化在西安当代建筑中的创新应用。下文就列举几个建筑实例:1.陕西省图书馆其位置坐落在省体育场的东南侧,西安南郊长安路和南二环路交叉口的西北角上,图书馆建筑的檐口一片片“反宇”形状,和檐下的深邃阴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传统建筑文化中“反宇向阳”的这一天人合一思想。图书馆的现代创新主要表现在柱网、层高、荷载的三者统一上,借助于对传统空间序列的适当应用,使整个图书馆的空间形态很好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使人们看到一座传统建筑文化和当代建筑创新有效结合的建筑形式,如图1所示。2.西安钟楼饭店建筑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我国传统建筑基座、墙身与屋檐的“三段式”特征。该建筑形象严格的做到居中、居正、左右对称,这也进一步体现出传统文化中,所赋予建筑的高贵、典雅以及庄重这一形象。而在此基础上,左右相对称的塔楼也借助于现代化的材料做出有一定体量、厚重感的屋檐,在对传统建筑文化沿袭的基础上,又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与传统建筑“重檐滴水”这一效果相为呼应(图2)。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中,就传承传统的建筑文化和浓厚的氛围来说,西安是最具优势的,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正是如此,也予以了西安当代建筑创作的必要前提。在当代建筑中不难看出,其所体现出的风格、造型等因素都是和历史文化互为协调的,是在基于对传统建筑文化承袭的基础上,进行了对当代建筑创新所得的最终结果。

四、结语

传统必然是要发展的,传统发展到当代,是一个不断变革、不断积累、不断代谢的过程。基于时代的不同,一些传统已经无法与当代生活相适应,因此,对当代建筑的创新来说,可在借鉴传统建筑文化优秀的部分下进行,满足当代建筑设计在继承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民族化形式,使我国建筑能绽放出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风采。

作者:王兴彬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娅婷,曹园园.传统建筑文化中的象征[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489-489.

[2]冯琦.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探讨[J].四川水泥,2016,(08):65-65.

第2篇: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传统民居;民居保护;扬美古镇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5-0162-03

一、传统民居概述

(一)传统民居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民居”的定义是:“中国在先秦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开始,宫室才专指帝王居所,而弟宅专指贵族的住宅。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1]龙炳颐先生《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定义为:“民居不单指住宅,在中国的农村社会中,民居建筑还包括祠堂、庙宇、书塾、戏台等;在城市中则包括一层或二层的临街店铺,有按行业分类的专门商店,如医馆、药铺、钱庄、客栈等,也有供应居民日常生活的米店、蔬菜水果和杂货店。”[2]

在本文中采用下面的定义,即传统民居是指分布于广大农村或城市中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公用建筑,在一些保存完整的古城镇,甚至涵盖了古城中的所有传统建筑,因为它们与传统民居一起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旅游者在其中游览时也不可能将它们与民居分开来欣赏,但不包括在这些古城镇中兴建的现代民居建筑[2]。

(二)传统民居的价值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具有反映特定地域历史特性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特定时期建筑艺术特色的艺术审美价值、呈现特定区域社会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的社会风俗价值等。

1.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民居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保存、传承下来的,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留下了历史的印记,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所存在的悠久时间,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特定时期和文化下所具有的建筑形式,所以它有着自身内在的历史文化内涵。广西文化是中国著名的民族区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地域性,扬美古镇传统民居是广西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的产物,是广西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不可再生性,研究扬美古镇的传统民居能够推动对广西的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艺术审美价值。传统民居作为传统建筑艺术的一种,秉承了传统建筑的空间造型艺术,具有艺术观赏意义。扬美古镇传统民居以明清建筑为主,保留较为完整的名人民居,可以清晰看到当时的建筑风格和特色,这些传统民居的内部构造及外部图案的使用等方面都体现着明清时期的建筑美学和艺术特点,具有很好的艺术审美价值。

3.社会风俗价值。广西扬美古镇的传统民居在时代变迁过程中适应了当地的文化、民俗及自然等方面的环境。现在所看到的传统民居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运用适应当地环境、社会发展的建筑技术,体现了现如今当地居民生活的文化特质及风俗习惯等;传统民居建筑上所使用的吉祥图案如宝瓶、如意等,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的信仰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因此,传统民居具有较大的社会风俗价值。

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及社会风俗价值等对现代旅游者来说具有很好的吸引力,传统民居作为旅游资源来看,它是有形资源(自然山水、农田、传统建筑)与无形资源(村寨历史、聚落文化、传说逸事)的完美结合体,因此它还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3]。

二、乡村旅游开发与传统民居保护的关系

(一)正面影响

1.经济方面。传统民居作为一项独具魅力的人文旅游资源,也能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2]。如杨美古镇元明清三代遗留下来的民居建筑,现作为景区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建筑知识研究者和当地学生前来观赏,游客的消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2.保护民居建筑。一方面,因要作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促使当地政府自觉地保护传统民居建筑,以发挥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因发展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传统民居的保护提供了物质基础[2]。如杨美古镇的黄氏庄园、五叠堂、明清代民居、举人屋、魁星楼等民居建筑在旅游发展的基础上现都保存较为完好。

3.乡村传统文化的载体。进行旅游开发就要满足游客对乡村文化体验的需求,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使得很多乡村旅游地太过于商业化,进而忽视了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和物质载体,对其进行旅游开发能够深度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并使其得以传承。

4.增强居民保护意识。当地居民意识到古老民居能够帮助改善经济条件时,会萌发对传统资源保护的想法,随着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会增加对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届时,居民就会意识到独具特色的古老民居的真正价值,而自觉进行保护。

(二)保护与利用间的矛盾

通过对一些著名的古镇、古村落旅游开发实例的了解,发现:第一,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经营者往往会忽略对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衷――保护与传承,为了获得最大收益,自动忽视对传统民居等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盲目进行旅游开发,过度利用,对传统民居等遗产资源造成破坏;第二,旅游经营者为了迎合游客需求,对传统民居进行大肆整修,而失去原来样貌,影响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第三,欠缺保护意识的游客的进入会对传统民居本身及周边环境带来破坏,而对环境的破坏会影响其美学价值。

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对传统民居造成的破坏反过来又会影响旅游景区质量,降低其旅游吸引力,影响传统民居旅游价值的呈现,当旅游资源价值没有充分展现时,就会影响游客满意度。

三、扬美旅游开发现状与传统民居保护

(一)旅游开发现状

扬美古镇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的西南部,距离南宁市区仅36公里,公路、水路、铁路俱通过这里,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繁荣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自建镇到民国年间,一直是近百公里范围的商品集散地,繁荣一时,素有“小南宁”之称,扬美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遍布全镇,现有200多处,大多分布在古镇内的各街巷里,特色鲜明的明清民居有的还完好无损,因此今天又得名“扬美古镇”[4]。

扬美古镇凭借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的优势,2003年评为南宁“十大景观”之首,主要人文景观和古代建筑物有明代民居(七柱屋)、举人屋、黄氏大院(黄氏庄园)、五叠堂、清代青石板街、清代古镇碑、清代圩市禁碑等;2004年荣获南宁市“十佳旅游风景区”称号;2006年扬美古镇旅游景区通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审;2006―2008年,扬美古镇旅游景区被南宁市人民政府授予“南宁市优秀旅游景区”称号[5]。

经过多年的发展,扬美古镇旅游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4年春节黄金周迎来游客潮,正月初一至初七,景区共接待游客达9 380多人次[6];2014年6月举行扬美古镇旅游品牌活动――扬美古镇龙舟上水节,接待游客1 600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6 460元[7];2014年“十一”黄金周游客量为1.3万人,同比增长26%,创扬美古镇黄金周游客量历史新高[8]。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扬美古镇的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支撑因素,旅游发展也已初具规模,在南宁甚至广西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但是,扬美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旅游项目缺乏体验性以及传统民居建筑资源保护不到位等问题,扬美旅游发展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扬美古镇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状况

扬美古镇保留着南宁市最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是南宁著名的以传统民居和文化为主要依托的文化性旅游景区,它的大部分作为旅游资源的古民居建筑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气息。如明代民居七柱屋、举人屋、黄氏庄园、五叠堂等古代民居都保存较为完好,虽部分构件由于破损而重新休憩,但也保留了其原有的样貌,可以清晰地看到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形式,感受当时的人文气息。

以上古民居建筑作为旅游资源很好的保存下来了,但是,当地大部分居民的住房形式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都市游客来到这里,给当地居民的文化意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来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弱势文化很容易受到大都市文化的冲击。现在去到扬美古镇,可以看到很多带有浓重现代建筑风格的民居,当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正在被渐渐地冲击掉,随其而来的是当地传统文化的丢失。所以,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更要注意对传统民居的保护。

(三)扬美旅游开发与传统民居保护存在的问题

1.当地居民保护意识薄弱。对扬美古镇来说,当地居民不仅是传统民居的居住者和使用者,更是重要的保护与传承的主体。但是,通过对当地传统民居的观察和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发现他们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首先,很多传统民居的外观已经被改变,大街小巷出现很多现代化感较强的建筑,破坏了其应有的民居氛围;其次,扬美古镇的居民大部分是老人、孩童,偶尔碰见的年轻人也是前来旅游的游客,虽然扬美的旅游在发展,但是当地居民并没有参与其中,他们更愿意出去打工,挣钱回来改造他们的居所,他们向往城市里的生活,所以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独特的传统民居不以为然。

2.旅游发展与传统民居保护关系失衡。对扬美古镇这一类的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古镇进行旅游开发的初衷是在对我国重要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同时,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但在现实发展中,旅游各主体往往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重视不够,一味地注重经济收益,在扬美古镇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其旅游开发与传统民居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失衡,这样不仅会传统民居造成破坏,同时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扬美古镇的持续发展。

3.割裂了乡村生态景观与传统文化间的关系。扬美古镇的旅游开发侧重点是对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挖掘,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融合于旅游发展中,但扬美古镇的传统文化存在于乡村大环境下。在发展传统文化旅游的同时,也要关注乡村生态资源的开发,并有机结合两个景观,形成资源互补以丰富其旅游产品。扬美古镇作为乡村,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资源,但从其所呈现的旅游景观来看主要是人文景观,忽视了对乡村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割裂了乡村生态景观与传统文化间的联系。

四、实现传统民居保护与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村民参与来强化传统民居保护意识

乡村传统民居的特色演变虽然受社会经济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淡薄。乡村居民是当地传统民居文化唯一的传承者,旅游对其文化的影响最终是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9]。走在扬美古镇的大街小巷,看到的当地居民大部分是老人、孩童,偶尔碰见的年轻人也是前来旅游的游客。从这可以看出,虽然扬美的旅游在发展,但是当地居民并没有参与其中,他们更愿意出去打工,挣钱回来改造他们的居所,他们向往城市里的生活,所以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独特的传统民居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却并没有实现他们的利益。所以,在今后的杨美古镇旅游开发中,要更加注重当地村民的利益,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其中,增强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促进旅游与民居保护的和谐发展。

(二)处理好旅游与传统民居保护的关系

当地政府、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当看到发展旅游与传统民居保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可以为传统民居的保护提供资金支持,旅游的大众性可以对传统民居相关及保护意识的宣传起到重要作用;其次,传统民居作为当地主要的文化性旅游资源,是其旅游发展的主要吸引力,传统民居保存的完整性对其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只有处理好旅游发展与传统民居保护之间的关系,扬美古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从乡村生态景观系统的层面上认识传统村落与民居建筑的地位

乡村生态景观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两大类型,乡村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居民、村落与民居建筑等要素构成了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环境,这一生态系统的平衡构成了特色乡村景观[9]。旅游开发者和政府人员应站在生态景观系统的高度,看待居民、村落和民居建筑环境、生产环境、山水农林环境的关系,意识到传统村落与民居建筑在乡村生态景观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注重协调好整个系统的平衡关系。实践证明,不完整的乡村生态景观系统或者遭到破坏的景观系统对于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而保护好人类生态――传统村落与民居是保证乡村生态景观系统完整性的重要环节,所以充分认识到传统村落与民居建筑的地位对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非常重要,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条件。

五、结论

近几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传统民居作为乡村主要的旅游资源之一,越来越多学者专家认为传统民居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是,传统民居作为较为脆弱的文化资源,在今后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更要注重的是对它的保护,要在科学的开发理念和规划依据指导下进行合理的保护性开发;经营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不要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平衡;政府在充分认识到传统民居建筑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当地居民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同时,当地政府要切实考虑到如何让当地居民成为旅游发展最大受益人,改善居民生活状况,改变他们的抵触心理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旅游发展中。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 蒋慧,黄芳.传统民居进行旅游开发的理性思考[J].经济地理,2007,(2):331-349.

[3] 刘韫.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村落的传统民居保护研究――以嘉绒藏族民居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155-158.

[4] 扬美古镇[EB/OL].扬美古镇官网,http:///.

[5] 扬美古镇[EB/OL].新华网广西频道,2014-05-16.

[6] 韦珊珊.扬美古镇马年春节黄金周迎来游客潮[EB/OL].江南区政务信息网,2014-02-17.

[7] 韦珊珊.江南区扬美古镇举办“2014年扬美古镇龙舟上水节”[EB/OL].江南区政务信息网,2014-06-09.

第3篇: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关键词】地方课程教材;当地传统文化教育;民俗文化;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而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所抛弃,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国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保护和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利用好地方课程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能够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所谓的传统文化就是指当地在长期的文敏演化中所形成的的反应当地文化特色的民族文化。它是一个地方文化思想、民俗习惯的集中体现,反应出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尤其是对于山东这一文化大省来说更是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地方文化特色。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地方课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点,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的教学中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积极的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中去,努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当地传统文化教学分析

1.1与孔子文化相结合

山东省是孔子的故乡,所以省内的各市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教学。比如在小学的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向学生讲解有关的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三字经》时可以以孔子的思想为中心,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尊老爱幼,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少年。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文化传统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讲解时需要更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掌握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比如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还要学会做人的道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这些简短的语句折射出深刻道理,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应学习时需要从文化本身入手,树立学生正确的文化态度,要求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弘扬和发展当地传统文化,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繁荣。教师还可以更具当地的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鼓励学生做文化传播的小使者,向外国人或者自己的父母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种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更能够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进步,系统的形成文化产业链条。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孔子文化的讲解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当时文化思想发展的背景以及文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系统的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学习中能够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促进当地文化思想的创新。在学习时还能够与历史、人生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促进自身文化道德水平的提高,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2与孝文化相结合

对于山东生来说,孝文化历史悠久,这里的人们世代注重孝道,尊老爱幼,所以在进行当地文化教育时,教师需要与孝文化相结合。比如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时可以提高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要积极树立他们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们逐步形成了孝文化这一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在进行孝文化知识的讲解时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孝文化意识。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帮助老人等活动。来提高他们对孝文化的认识。比如说帮助自己的爷爷奶奶洗衣服,通过这种具体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老人的不易。逐渐学会去帮助和尊重老人。所以在这样的理念下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老人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尊老爱幼的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尊老爱幼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小的尤为重要,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越来越容易受到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时应该从小就树立学生的道德文化观念,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除此之外,教师要把家庭中的小爱幻化为社会中的大爱,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家里面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在外面也要尊重老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在进行学习时教师要树立学生的尊老爱幼意识,提高他们对孝文化的认识。认识到传统孝文化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历史中尊老爱幼的典范故事以及典范人物。但是教师在讲解孝文化时还应该结合时展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明辨孝文化中的精髓,提出孝文化中的糟粕,从而来大力弘扬和发展当地的传统孝文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孝文化的学习需要具体化,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孝文化的了解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传统孝文化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陪他们聊天,帮他们整理被褥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多彩的家乡先进的尊老爱幼模范人物,积极向他们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当地传统文化,为今后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3与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相结合

青岛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我国的地理位置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与当地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相结合。在鸦片战争以后,青岛人民就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保卫国家。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当地人民就与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抵抗,积极抵御外国侵略者的入侵。所以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时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料,展现当地人民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教师在讲解八国联军侵华历史时可以重点突出德国强占胶州湾,对当地人民进行殖民统治,在殖民统治时给当地社会带来的严重灾难,从小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们认识到国家的富强与自己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以及当地人民积极反抗的爱国行为,在日本侵华时青岛人民的抗争等。在这些历史性的事件中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再现当时青岛人民的无畏精神。有条件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树立爱国主义精神。青岛作为国家对外交流的大门之一,更需要学生增强自身民族热情,提高他们的素养,展现国人的自信心。

作为中国人,每一个人都需要有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历史讲解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认识,在进行对外交流时也能够做文化传播的使者,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以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所以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想国家强大,就必须要学习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祖国,促进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所以在教育中与当地的传统爱国主义文化相结合符合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是需要。

2总结

综上所述,教育中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以及道德水平。这些传统文化都是当地历史人文的精髓,折射出当地人民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所以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更能够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提高学生对自己家乡文化的了解,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为自己家乡的建设增砖添瓦,最终实现国家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孙燕飞.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第4篇: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关键词】多耶;传承与保护;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64-01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为当代文化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如何保护好传统文化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多耶”――它一直是侗族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并隐藏着侗族文化的基因。由此可见,保护好多耶舞文化就等同于对侗族文化的保护。笔者力图为侗族多耶舞的传承与保护提出可行性的方法和措施,促使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不断推进。

一、侗族多耶舞传承与保护的途径

(一)政府主导、政策保障,加大经费力度。政府在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传统文化保护的工作方针、原则和各项战略部署,使本地区保护工作得以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相关部门要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机制,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并结合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在发展多耶舞传承的同时结合当地发展文化旅游、民俗节庆活动等开展生产性保护,政府要加大经济的投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二)建立侗族传统舞蹈生态文化艺术馆。在各民族,现代生活提高了当地人的经济收入和收入水平,拓展了他们对外界的视野,与传统生活渐行渐远,侗族传统歌舞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因此,当地相关部门应建立艺术文化馆,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拓展艺术道路。

(三)培养多耶舞文化继承人并保护传承人,调动积极性。在传统文化中,是否得以传承,传承人是核心。保护好传承人是保护好传统文化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来补贴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人,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吸引传承人,并通过组织开展艺术活动,进一步提升民间艺术家的荣誉称号、社地位及认同感。

(四)在学校里开展侗族多耶舞文化课程。在传承形式中,教育传承是最有力度的。应将侗族多耶舞文化引入当地学校音乐教育的正式课程中,通过对课堂的教育,让更多侗民从小就接触本民族多耶舞的文化。学校教育作为传承多耶舞文化的艺术转化中介,让更多优秀作品和专业的传承人重新回归到民间,将侗族文化不断延伸。

二、侗族多耶舞传承与保护的意义

“多耶”是中国侗族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之一,盛行于侗族地区从祭祀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多耶舞是侗族人最喜欢的歌舞,透过它的歌舞形式我们可以看到深厚的侗族文化积淀。因此,保护好多耶舞文化传承,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加强了对多耶舞文化的重视,弘扬了侗族文化。通过对多耶舞文化的研究,了解到多耶舞对侗族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措施,挽救了多耶舞传统文化的流失,保护了侗族文化。在多耶舞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凝聚了侗民们重新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与喜爱,增强了民族文化自豪感,而且激励了当地人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弘扬了侗族文化。

(二)推动当代多耶舞文化发展的同时,有力地保留了多耶舞传统文化。在传承与保护的话题中,怎样在有力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有效地保护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学者都关心的问题。现代文化的进入,既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出现了困境。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好本土文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增强了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归宿感,促进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互动,并通过各种渠道,推动原生态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原生态文化的价值。

(三)加大了对多耶舞民俗活动的文化价值宣传。近年来,各个民族都设立有代表当地民族风情的旅游点,侗族也不例外,多耶舞在民俗节庆和商业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通过对原生态舞蹈文化的展现,多耶舞吸引了各地、各国的旅游者,宣传了侗族文化价值,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根本。尽管侗族多耶舞文化备受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多耶舞的传承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更加去重视。

参考文献:

[1]黄小明.侗族歌舞“多耶”的文化变迁[D].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

[2]徐建波.侗乡“多耶”的起源、传承、及现展[D].体育文化导刊,2005.

[3]袁善来.“多耶”与侗族文化[J].文艺评论,2015.

[4]师冠楠.从歌舞“多耶”看侗族民间文化及审美心理[J].大宗文艺,2013.

[5]格桑吾珠.浅谈侗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研究,2015.

[6]莫光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开发与区域产业联动机制建构――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2.

第5篇: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室内设计 ;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之间的关联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民族特性且历史悠久的优良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当代室内设计就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运用各种方法创作出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两者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为当代室内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满足用户需求;其次,当代室内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设计师通过室内设计,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二、当代室内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1.当代室内设计中哲学流派的体现

中国哲学流派主要有儒、道、佛三派,儒家和道家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同的哲学流派,会直接影响室内设计效果。道家追求的是亲近自然,在设计时,可以让外面的光线进入室内,照亮室内,同时,让用户可以看到户外的自然环境。佛家思想提倡通过个体的直接体验来达到精神愉悦的目的。在设计中,可以通过颜色表现氛围,突出佛家禅意,如家具设计中选用一些不太复杂的线条来表现其空间属性,用一些胡桃木、樟木来表现禅意。

2.当代室内设计中传统装饰元素的体现

在古代,人们喜欢用一些装饰性的东西来点缀环境,使空间看上去更加和谐,更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一直在当代室内设计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花瓶、窗花、字画、布艺以及具有一定含义的古典物品,不仅可提高居住环境的视觉美感,也能看出住户的生活态度,拥有传统元素的装饰品可以反映出住户的文化涵养。

3.当代室内设计中书法的体现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最经典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且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书法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艺术感和大众参与性。在古代,书法一直是有志之士所擅长的,他们通过书法作品来表达思想情感。在当代室内设计中,书法作品也一直是设计师惯用的元素,如用书法作品制作的壁画或者屏风,给人一种复古却不失现代风格的感觉。

4.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家具的体现

家具设计是室内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传统文化在家具设计中得到了更好的运用和体现。对于室内环境而言,家具的摆放效果会影响到室内环境的整体效果。在当代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喜欢采用复古、纯朴的传统家具,使家具界面的颜色、图案与整个房间的门窗环境协调一致,从而体现出住户对居住环境的讲究,达到视觉美感。另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家具的实 用性可以更大。木椅改造成简 易楼梯等设计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5.在当代室内设计传统图案的体现

中国传统图案文化既具有美的享受又具有收藏价值,传统图案通常出现在壁画、挂屏等地方。传统图案有老虎、龙纹,在一些高雅的地方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景图画。在当代室内设计当中,图案的装饰作用主要通过花瓶、家具、天花板等体现出来,巧妙地运用传统图案,能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中国文化美感。

三、结语

当代室内设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两者之间有着紧密关联性。当代室内设计是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而转变,注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更方便设计师进行室内设计,一方面可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室内环境作品,另一方面则可以更好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 珍.试论当代室内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J].艺术科技,2014(1).

第6篇: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路径

中国有漫长的自然农业的历史。在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时期,以农民为主,加上小手工业者、小商贩和少数在乡的知识分子,在广阔的农村里,创造了无数的传统村落,受其庇护,安居乐业,也同时见证其兴衰变迁。发展到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村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量的传统村落或人为破坏,或自然消亡,自然、文化景观面临退化和异化的现状。传统村落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减少;二是加速衰亡;三是特色不断丧失。

所谓的传统村落,指的是不仅具有物质形态,还具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并且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社会以及经济价值的村落。

1 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传统村落的概述

通过对湖南省的村落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隆回县虎形山传统村落的位置在湖南湘西的南腹地上面,属于我国最大的花瑶聚集地。崇木凼村是在2012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在2014年被列入了湖南省传统村落的重要保护名单中。崇木凼村中的房屋基本上都是靠水而建,形成了一个三片聚集地。对于崇木凼村的土地来说,主要通过居住、耕地以及林地等方式来开发利用,充分保存了原本的土地形式。崇木凼村的总耕地面积大约有53.49公顷,村庄周围一些比较平缓的地方大部分都建成了梯田,一直延伸到中部的腹地中,而且具有比较分散的布局。[1]崇木凼村的水域面积大约有2.32公顷,以崇木凼村中的山泉、小溪以及池塘水为主。另外,崇木凼村主要以林地为主,面积大约达到有108.2公顷,该村落的森林覆盖率大约为60.15%。

崇木凼村的传统建筑大约有160多栋,比例大约在84%,基本上是单层或者是多层的传统建筑,是在适合当地气候的基础上建设的,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但是,大部分的村民更青睐于楼房,在新建的楼房中,大约有5%与传统建筑的风格相似,其余的全部呈现为混搭形式。对于该地区的传统建筑来说,多层的建筑基本上为两层,能够在房屋的外面看见楼梯,而第二层通常作为架空层,主要是用来储物,如果有需要的话,也可以将其改造成房间。而村民的日常生活都是在一层进行,并用来款待宾客。

2 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2.1 通过科学整治、合理开发来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对于湖南省崇木凼村的传统村落来说,要想实现良好的保护和发展,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发展旅游产业应该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在崇木凼村传统村落中开发旅游产业,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还能提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另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2]要想实现崇木凼村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保留崇木凼村中花瑶文化的真性情,对少数民族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居住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行重点关注。在崇木凼村中开发旅游产业时,要充分研究崇木凼村的村落布局、文化精神以及旅游资源等,在开展旅游业的基础上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科学整治当地的村落,在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基础上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

崇木凼村在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时,还要充分注重对当地居民需求的满足,不仅要改善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还要加大传统村落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村民对传统村落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建立乡土文化的传承体制;对于有利于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实现的各种产业,一定要大力支持,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对传统村落的面貌、风格以及布局等进行保留和优化,使其形成全新的自然环境;建立健全的安全设施,比如消防等,而且要保证水、电以及通信设施的完整,还要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对传统村落进行有效保护,实现传统村落的良好发展。

2.2 促进当地村民和传统村落的共同发展

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过程中,要与当地村民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充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在开发旅游产业的基础上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从而使村民参与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去,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效发展。一般来说,崇木凼村当地的村民都是瑶乡的原住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发展以及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3]要想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崇木凼村的居民必须要回归本土,一直从事劳动型的产业不利于崇木凼村传统村落的发展。因此,要在崇木凼村中开发旅游产业,培养大量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在当地的资源基础上发展旅游产业,防止当地劳动力资源的外流。另外,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过度开发和破坏的问题,避免出现“将古迹当做景点,将遗产当做卖点”的思想,一定要确保当地居民和传统村落的共同发展,平衡对传统村落的利用和保护,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当地居民和传统村落的共同发展。

3 结语

湖南省传统村落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而且还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民俗价值等。因此,一定要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在对湖南省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时,一定要平衡好保护、发展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好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以及传统景观的保护工作,避免出现过度开发的情况,在确保当地居民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传统村落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靖婷,柳肃.瑶族传统村落保护与民生改善研究――以湖南隆回崇木凼村为例[J].中国文化遗产,2015(01): 40-46.

[2] 田慧.福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研究综述[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02):60-63.

第7篇: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关键字:传统 成语文化 旅游开发 融入 探究

旅游开发中大都以文化取胜,旅游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文化享受,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使得旅游开发事业更加繁华。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成语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既可以体现出当地的旅游特色,又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在旅游开发中融入成语文化,对于打造旅游经济的文化品牌,促进当地的旅游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旅游的开发规划中加入以成语文化为基础的旅游品牌,定会提升当地旅游开发的文化上的高度,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前去参观,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下面本文就为您介绍成语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关系,以及成语文化融入旅游开发中会带来哪些效益上的提高。

一、传统成语文化介绍

传统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对传统文化历史的积淀,成语更是我国各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因此传统成语文化和旅游开发的结合必将是完美的协作。以下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下我国的成语文化,加深您对传统成语文化的了解和知识。

传统成语文化中,显示了我国儒家、道教、佛家的传统文化。成语中的“死灰复燃”就是西汉韩国安在狱中受辱后又重返朝堂的故事,其不仅是为了比喻消失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还体现出了韩国安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君子气度。成语文化常常就是因为自身的典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如果将成语运用于我国的旅游开发之中,必将提升旅游开发的文化效应。而且在汉语成语中,还有文学、建筑、音乐方面的表述,这将会方便人们对旅游景点的成语描述。

传统成语也是从古人口语的习语中提炼简化而成的,成语还有很多的典故,都是有据可查的,成语不仅是即成的短语,也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缩影。成语反映出了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得读者可以通过成语来洞悉古人的生活风貌和乡土人情。语文成语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生活的情趣,比如“兴高采烈”就是形容一个人心情的,那时一种兴奋的、激动的、快乐的心情;还比如“暴跳如雷”,就和前者完全相反了,体现了一个人此时心情很不好,最好不要打扰。[1]总之,成语文化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成语是一种对语言词汇的综合表达,成语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为我国的文化增添不少色彩,成语真是一种奇妙的文字表达。

二、旅游文化与传统成语融合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行的要求不再是眼中美景的满足,而是对旅游中当地文化的感触和精神思想的交流,因此传统成语文化的融入,使得旅游文化与成语文化相结合,对当地的旅游开发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成语文化和旅游开发结合在一起,可以将传统成语文化和景区结合起来,加深游客对景区印象和好感的同时,也起到了简单好记口碑推广的好处。

在旅游开发中融入成语文化,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不至于消失,也增添了旅行的乐趣,学到了知识又看到了美丽风景,一举两得。传统成语有着丰富的词汇量,可以满足对景点、景区的宣传,同时在旅行中如果有以成语来引导的旅行方式,必将被大家所推崇。了解成语和景点的融合艺术,把成语故事和景区风景完美的结合,让大家对我国的成语文化加深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旅游开发中景区的艺术品位。

旅游行业作为综合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其中旅游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而成语又是浓缩我国语言的经典之作,如果旅游开发可以和传统成语文化搭配起来,不仅能加速旅游业的发展,也能使我国的成语文化得到流传不至于消失。[2]旅游市场的开发要源于对旅游者的需求出发,没有深刻的内涵和文化底蕴,那么旅行就会没有意义,故此,将成语文化融入到旅游开发之中,必将会引领出旅游开发的新局面,使得我国的旅游开发事业有更好的发展。

三、传统成语在旅游文化中的应用模式

(一)传统成语为主题的开发模式。将传统成语为主题的开发模式引入旅游开发中。传统成语文化往往会因语言的简洁和明理的典故而引人关注,但是传统成语文化还是比较单一的,而且没有综合性,不难想象,没有人会为了一个成语而去一个地方旅行,因此,开发以成语为主题的旅游资源,就可以使您避免这个缺憾,让传统成语故事和旅游景点可以达到完美的融合。例如在武汉的城郊就有这样一个文化公园,里面修建了很多的成语雕塑,这样内容丰富的成语主题公园怎么会不吸引来大量游客呢。还有就是非常具备北方特色的“邯郸成语典苑”,这个位于邯郸市的优美园林,精选了赵国文化的60多条成语典故,最常听说的就是“邯郸学步”,将这些成语刻在碑石之上,展现这个城市的成语魅力,也为这个城市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旅客资源,发展旅游不再是难题。传统成语为主题的旅游开发,不仅丰富人们的知识,也更容易使人们记住这里,因此一传十,十传百,本地的旅游开发业自然越来越好做,城市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二)传统成语文化拓展旅游模式。传统成语本身都有自己的魅力和内涵,将成语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使用成语文化来拓展旅游景区开发的模式,必将带动旅游的发展。可以通过一个成语,开发与这个成语相关的旅行景区,将成语文化连贯地展示给旅行者,增添旅游的兴趣。[3]比如贵州省就在“夜郎自大”这个成语的基础上,拓展了当地的旅游业,在当地开发了很多与夜郎文化有关联的旅游景区,让游客在寻找和品位成语文化的同时,也欣赏了当地的旅游风景。又比如“黄粱美梦”这个成语,邯郸就利用“邯郸梦之旅”作为宣传标语,引领游客进入成语的寻根究源,再附带一些成语文化的小工艺品,建设了全新的成语文化旅行体现项目,让旅客可以在繁华的现代也体验一回古人的生活乐趣,让游客在景区中得到身与心的休息。这种以成语文化为源头的旅游开发模式,不仅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也使增强了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宣传。

(三)以传统成语来开发旅游线路。传统成语有着很强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传统成语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可以用来引导旅行线路。传统成语中的“泾渭分明”、“南腔北调”、“东风化雨”、“南柯一梦”、“日薄西山”、“西窗剪烛”等,我们可以利用意思或者形声来指引旅行线路的开发,不仅是旅游开发中景点的引导创新,也是成语文化的转折。也可以利用一些写景的成语如“山明水秀”“春色满园”、“春意盎然”、“波澜壮阔”、“晴空万里”等,来描述景区的季节、气候、风景的变化,让游客更有兴趣参观,带动旅游开发的同时,也让传统成语的文化应用得到新的载体,让我国的传统成语文化发扬广大。

四、传统成语与旅游文化搭配的作用

(一)有助于以历史为背景开发旅游。传统成语背后一般都会有个典故,而典故也正是成语诞生的源泉,在一个地方开发旅游,如果可以加深当地的历史特色,也必将引起人们对这个地方的旅游关注。对于某个地方的旅游开发来说,可以从成语故事追溯本地的历史文化,再整合当地的形象加以宣传,必将引起人们对此地的兴趣,因此旅游开发也会随之兴起。[4]比如曲阜,就是孔子这个儒学思想家的故乡,因此孔子故里这个地方绝对可以引起旅客的极大兴趣,因此随之而起的孔子六艺城、论语碑苑等也将成为当地景点的重心。成语文化蕴含的信息比如地理、当地风情以及人文,都将给旅游开发带来很大的便利。

(二)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在旅游景点中综合进传统成语文化,会让游客对这个地方产生由衷的尊敬,同时也是对我国历史传统的赞颂,可以提升当地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成语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可以使旅游景点具有生命力,增添其文化内涵,让景点更有吸引力。[5]比如“饮水思源”,将这个成语运用于邓小平纪念馆,增添文化内涵的同时,又有着和时代互动的感觉,旅游开发中的古典和现代达到完美地融合,耐人寻味。成语文化中有很多关于饮食、风俗、服饰等信息,将这些成语和旅游开发的景点相结合,提升景点的观赏性,也提升景点的文化内涵,无形中就提高了旅游景点的客流量。

(三)有助于旅游景点的纪念品推广。成语文化一般都具有很生动的故事情节,将成语和景区结合设计出形象的纪念品,也必将给旅游开发的推广和经济方面带来巨大的收益。语文成语文化大都有着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而且还有着深刻的哲理性,做成旅游纪念品推广是最好的,提升游客游玩的趣味,也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传统成语可以用来宣传旅游景点。传统成语是我国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在生活中的使用率也很高,因此将传统成语文化运用到旅游景点的宣传上,让成语文化与旅游文化关联起来,也必将起到很好的作用。传统成语有正面的宣传也有反面的宣传。因此,传统成语在旅游开发中宣传景点,可以简单直接地表达景点的美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也说明了,只有正确地运用传统成语文化才能在旅游开发中起到景点推广的作用,使景区被更多的人知道。

五、结论

旅游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化石,它可以推进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传统成语融入旅游开发无疑是最完美的组合。旅游以文化和风景取胜,旅游开发中融入传统成语文化,传统成语与旅游文化关联发展,势必会给我国的旅游事业带来更生动、更有意思的新发展模式,让我国的旅游开发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顾奕.汉语体态成语中的传统社会文化内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04).

[2]冯寿忠.成语文化及其研究的价值原则[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01).

[2]申健健.浅议成语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08 (12) .

第8篇: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关键词】传统元素;现代功能;平衡;简约

当今是信息化、现代化的社会,新的生活观念思潮随之而来,外来文化不断的袭击我国的传统文化。宅居环境的经营,最根本的就是要顺应天道,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本,来构建宅居的人工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能更好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之间维持平衡。

一、永州地区的建筑特色

永州地区是湖南的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州古民居门窗雕饰艺术以本土特色为主,也是最能体现建筑特色的部分,它实现了造物中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在环境设计中,很好的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之间维持平衡的如永州柳子大酒店,就是将传统门窗雕饰艺术的使用功能和在室内装饰的具置作了相应的调整,对传统窗窗符号加以简化、提炼,进行再创造,在设计中突出强调现代空间简约美,重视传统装饰元素的应用和传统文化意境的表达,并利用各种现代的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处理。在餐饮空间过道与内墙处理,设计师提取传统窗棂的回纹元素,利用现代的装饰手法,使墙面既有传统的精致典雅之美,又具有利用现代的装饰将传统门窗格花或悬于墙面,当作一幅精美的画作来装饰,起到纯粹的装饰作用。顶部吊顶处理,与灯光结合,或嵌于墙内;以增添空间的流通,渗透与交融,感受空间的韵味。使传统门窗雕饰元素深入渗透到室内的各个空间。设计师在很好地利用当地的本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先进技术,不仅体现了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也使得功能和美感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其最根本的就是保留传统文化然后又不失创新,遵循自然法则,使建筑人文美与环境自然美能达到和谐有机的统一。

好的环境外设计能改变人的生产方式,只有搞清本质规律,生存土壤,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通之处,灵活运用,才可能推陈出新、创造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应用价值。香山饭店是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典型之作。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在香山这个原清代皇家园囿中没有搞琉璃瓦大屋顶,他是把江南民居、传统庭园中许多装饰元素与现代形式融合于一处,象形寓意,意境深远,因地制宜,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传统陈设在现代室内空间环境也体现了功能上的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设计方向:一是以中国传统家具为本,对传统家具作材质与款式的时代更新;二是以现代家具为本,引入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基本元素进行创新。这些陈设品的现代功能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功能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的脉络传承下去,在现代室内环境气氛中展现中国传统艺术的美感。

二、环境设计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之间维持平衡的要点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怎样使传统资源转换为一种当代的建筑实物存在又能使其在两者之间维持平衡,既需要寻找到传统建筑形式上的当代因素与材料,技术上的当代运用及拓展,又要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达到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契合。具体要做到以下四点:(1)形式的当代借用。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呈现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主动式的形式语言。(2)与技术上的运用与拓展。使设计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3)旧有生存经验与当前生活方式的关联。在当前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节奏的生存方式中,在传统积留的生存经验记忆中选取与之对应的设计元素,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失时尚感的情况下追溯回忆,幻想与回归久违的自然,完成一种感觉上的精神释放与安逸。(4)文化保护意识与当代文化建立意义上的共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只能保持在"借鉴”上,当代创造意义是不可逃避的,最终形成的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乡土建筑与作为当代标识的当代建筑的合理共存。

第9篇: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关键词】传统节日;节日文化传播;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概述

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已颇具规模,概而言之,研究内容比较侧重宏观叙事与比较研究,更多的是全局与战略性问题。本研究注重事理叙述,从世俗常见的、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传统节日展开,探讨全球化时代如何有效利用传统节日文化来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

国家是一个综合体,她由地域、人口、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历史等多种要素构成,每一要素都呈现其某种形象,并随时代变迁而变化。以此诸多要素形象共同生成国家总体印象,这是由分散到集中的抽象表现。同时,我们亦能发现,国家形象通过每一种国家构成要素得到比较统一的形象呈现:比如中国地域广阔,涵养出了中国人的宽广胸怀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中国人口众多,激发出国家体量强大;中国文化的多民族性与历史融合性形成今日中华文化的深度与广度;中国经济因地域人口因素而总量广大等等。每一种国家构成要素,在历史衍化进程中都趋于一种总体形象的生成,这是从集中到分散的映射。从这一角度而言,深入探讨国家构成要素的每一内容,都能够探寻到国家总体形象的大致轮廓与整体印象。本文就是从文化角度出发,选取普通民众耳熟能详且日常参与并正在改变着的民俗节日为视角,展开对于应用传统节日传播良好国家形象的研究。

传统节日的广泛性

从传统节日角度研究促进国家良好形象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传统节日的广泛性。这个广泛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参与传统节日人数的广泛性。当前,中华传统节日的参与者主体,除去国内近14亿人口外,还有在全球不仅数量众多且涉及面广泛的华侨华人。至2011年,海外华侨华人数量已“约为5000万人”[1],从分布上看,“东南亚占比已降至73%左右,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日本、韩国等地的华侨华人数量出现较快增长……连近百年来中国移民鲜至的拉丁美洲、非洲和中东各地,也出现了多个数以万计的华侨华人聚居区”[2]。可见全球华人数量可观、分布广泛,几乎涵盖全世界。由于华人传统文化重视血缘宗亲,所以海外华人常常以各种乡亲会、社团等形式汇集聚拢,相互帮持,加强团结,形成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存在的“唐人街”。每至传统节日到来,这些社团都会组织大型活动以示庆祝,一方面是为节日庆贺,更重要的,则是通过庆祝节日加深相互间联系,向西方社会展现华人在当地的存在,为华人在海外生存争取各种空间。因此,海外华人非常重视传统节日的传播,节日的热烈程度与对传统的继承有时较国内反而更强烈。

其次,中华传统节日传播地域的广泛性。伴随着华人向世界迁徙的历史进程,中华传统节日也在全球安家落户。散落于世界各地的华人不仅通过节日庆祝来寄托对祖国的眷恋与先人的纪念,也将自己融入当地国家的民众生活,向异国自觉不自觉地传播中华文化,在不同文明交融中寻找自我生存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华传统节日亦成为他国文化的构成部分,是世界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许多当地国家民众也在相互交融中逐渐接受了中华传统节日带来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近些年来,除了华人,其他世界公民亦越来越多地喜爱并参与到中华传统节日喜庆中来。东南亚自不待言,其他如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欧洲、南美洲、非洲等许多国家在中国农历新年到来之际,不少国家领导人纷纷向华人“拜年”,并将中国农历新年春节定为法定假日,非华人媒体也大量传播关于春节等节日的报道,许多国家更是配合发行传统十二生肖邮票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海外正从华人群体向世界蔓延传播的趋势。这正是节日传播地域广泛性的表现。

再次,中华传统节日传播媒介与传播内容的广泛性。得益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极大地创新了媒介表现形式与内容,基于网络技术的多种新媒介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今天在全球各地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全球华人都能从网络、卫星电视等媒介同步看到国内央视春晚,技术的先进缩短了时空感,拉近了远方华人心向祖国的情感,增强了华人凝聚力。同时,技术的先进促进了文化普及与文化民主。除了官方通过各种媒介形式进行传统的节日传播外,许多普通民众自发创造的节日文化内容也通过网络等新技术传播万里,增加了传统节日文化表现的多样性,成为中华文化在全球化传播时代坚实的民间基础。

关于应用传统节日传播国家形象的基本思考

由于传统节日在广大民众与国内外传播的广泛性与重要文化传承作用,有效利用与引导好节日文化传播,对于塑造传播良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应用传统节日,关键在于政府要引导传统节日传播国家意志。节日文化衔接古今——既展现历史文明,亦表现当下时代。何为国家意志?谭天认为国家意志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由一个权威阶层领导的政治实体的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其本质近似于尼采说的“意志是一种‘命令’”[2]。换言之,国家意志是一种意识形态呈现,我国的节日文化传播必须立足这一前提,这是节日文化传播的基本原则。如果认同尼采“意志是一种‘命令’”,那么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中以政府之手加以引导以体现本国的国家意志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当前我国的国家意志内容为何?张思军认为,“当代中国国家意志是中国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它是政党意志、国家意志、人民意志和社会意志的高度统一”[3]。我国的国家意志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4]。这是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精神。因此,在节日文化传播中,各级政府要有意识地以上述内容进行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节日文化传播中,从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塑造传播社会主义中国形象。

政府对于节日文化传播的引导,是高屋建瓴式的思想纲领,如何付诸实施?第一,要对节日媒介传播内容引导把关。由于节日文化传播内容基本由两块构成:一是传统文化传承,诸如节日仪式、节日传统视觉符号等;二是时代习俗风尚在节日文化中的展现,例如电视节日晚会、贺岁片、传统节日中的洋文化传播等。这两大内容,传统文化延续是当前国家极力倡导的,且多是优秀文化传播,比如对冬去春来希望的期盼与庆祝(春节)、慎终追远的祭祀(清明)、对中华杰出人物的纪念(端午)、对家国团圆民族凝聚力的召唤(中秋)、孝悌之道的人文关怀(重阳)等等。这些节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不会引起歧义的,且是全球华人所遵循并极力维护的,这些传统内容政府只要努力加以保护并积极传扬即可。而对于当下时代习俗风尚在节日文化中的反映,则要有正确的引导。当前,伴随全球化,世界各种文化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在全世界大肆横行。西方文化自有翘楚,但更多的是鱼目混珠、纷繁杂乱。冷战后更有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渗透,所以,政府更应该具有前瞻性,面临西方文化的全面进攻而进行批判性的拿取与抛弃。对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亦应该采取这种态度。对于展现优秀传统的要大力褒扬,对于当下西方一些不正确价值观的泛滥要加以制止与疏导。引导节日文化传播当前国家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以凸显节日文化展现的时代内容,对外传播当代中国新形象,增加世界对中国的正确认知,减少世界对中国片面认知带来的不利因素,对内缓和各种社会矛盾,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民族向心力。对于当前时代文化内容的引导,要以自主、发展、包容、创新为原则,传播节日的时代精神。对于一些表现“怪、乱、奇”等哗众取宠、昙花一现的节日内容,不作宣扬。

第二,加强并引导青少年对于传统节日的正确认知与自觉传播。当前,对于我国青少年加强传统节日教育与自觉传播已是当务之急。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二:一是西方洋节日带来的洋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日益广泛且逐渐深入。现在年轻人流行过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诸多洋节,并接受由此洋节带来的西方文化,诸如强调自我、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注重享受、性泛滥甚至以吸毒为时髦等行为。反观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对于祖先的崇敬与祭祀、尊老爱幼的传统孝悌之道、含蓄委婉的情感传达等反而在青少年身上较少体现。当然这不能全归咎于洋节泛滥,还有其他原因造成,但至少,洋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相比科学技术教育,近半个世纪以来要少得多,当然这与新中国建设急需科技人才有极大关系,但客观上却是我们大陆的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相比台湾地区要少得多。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人的自信增强,才重新反观自己的历史文化,大有“古典热”之风。新世纪以来,各种中国元素的挖掘、各种中国风吹来,不仅仅是吹皱一池春水,更是掀起了传统文化热的高潮,传统节日的加强与发扬光大正是这些思潮的社会反映。正确引导年轻人不盲目崇洋,客观认知自我的悠久文化传统,通过节日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对于历史正确认知,对于传统节日民俗蕴含的深刻文化意义进行探讨,在节日喜庆的民俗中身临感受先人创造这些节日文化的良苦用心,可以促进青少年客观认识历史与当前自我的传承关系,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将优秀传统文化薪尽火传,这对于国家在全球化发展中立足根本、立足民族,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三,加强传统节日在海外华侨华人中的传播发展。海外华侨华人历来是我国对外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中国人无论是主动迁移还是被迫迁徙至海外,都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上文中提到目前海外华侨华人约5000万,这其中可大致分为三类历史延续:第一类是历史上早期迁移海外移民的后代,这类人在国内无直接的当代亲缘联系,他们继承并保持了中华文化而生存于他乡;第二类是20世纪百年间移民海外的,他们或健在或离世不长,或者与民国历史相关或者与新中国历史相关,这类人自己曾经在国内生存过而后落脚他乡;第三类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移民海外,这类人大都健在,与国内联系密切。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大致是由此三部分构成。这些先后走出国门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大多数保持了传统中华文化风俗,使得他们在适应异国他乡生存的同时不忘祖先遗脉。这其中,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的熏陶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为适应他乡生存的日常生活中,华人被迫放弃一些自我文化,却唯独节日文化反而得到张扬,这也算是一种对日常生活的补偿吧。所以,海外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反而隆重异常,同时因为比较少受到国内历史进程影响,一些在国内消失的节日习俗反而在海外华侨华人中得到光大。而他们所处的异国他乡亦正是通过这些侨民的隆重节日习俗来了解中国人的——虽不全面但亦算管窥。近年来,许多国家不仅将农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而且连续发行中国十二生肖邮票,从媒体宣传到商品消费都广泛宣扬,似乎中国年大有“红遍寰宇”之势。[5]传统节日文化在将中国带向世界。因此,国家在重视华侨华人工作、在通过节庆这一特殊时刻联络世界华人、增强凝聚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将当下中国发展建设新内容注入传统节日中,通过海外华侨华人传播到全世界,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目前在海外的中华传统节日传播内容多是传统文化习俗,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面,而更重要的是,还要展现当下中国形象,有重点地推出当前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中国人,以及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影响的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文化创新等新内容。2011年1月亮相于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就是很好的尝试。

重视传统节日在海外发扬光大,还有利于国家形象传播的内引与外输。内引,主要是通过海外节庆文化传播吸引外国人产生到中国旅游的愿望,将更多外国人邀请进中国来,近距离认识中国,一则可以增进了解以释疑,二则也可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外输,通过节日文化将当下中国的良好状态及时传播到世界各地,增强话语权,为我国在全球化时代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开疆拓土,从而避免以西方人的价值体系与话语权来评价中国事宜而使我们陷入西方指责的陷阱。

第四,突出传统节日的地域性,增强传统节日统一性中的差异性文化表现,有利于展现国家多元、包容形象。中华民族在长久发展中,有一个不断进行民族融合的过程。表现在传统节日上,既有各个民族自己保留的独立节日,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回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雪顿节、壮族的牛魂节[6]等等,亦有将本民族文化习俗融进其他民族节日文化中的交融共汇。以春节为例,有很多传播活动是少数民族对于汉民族的补充,诸如春节的游艺活动,一些骑射、杂耍、蹴鞠等多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7],而苗族的“开春歌”、侗族的“打侗年”、满族春节时“插红、黄、蓝、白旗”等表明自己的族群[6]等等,也是各少数民族对春节形式的变通。我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正是中华民族包容、多元精神的历史证明。在当前全球化时代,我们不仅要传播我们大一统的优秀历史传统文明形象,同时亦应重视传播中华民族的这个大一统是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的辩证统一。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长期以来“选择性失明”,带着有色眼镜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片面失误扩大化宣传,在世界上造成不良影响,国人总结为“妖魔化中国”。事实上,中国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下,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种民族文化并存的大一统文化状态。因此,从节日传播角度而言,我们不仅要加强保护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更要强调各地区根据地域特色、人民习俗保留自己的节日地域文化特色。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即使同一节日也会有不同的节日习俗与传承,以端午节为例,除全国各地常见之习俗——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内容,各个地区还有自己的独特风俗习惯,诸如河北省端午忌打井水、山东邹平县早起均须饮酒一杯、浙江桐庐县具礼于师长、广东从化县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6]等等,都是各个地区因自己的历史传承附加进端午节日文化中的。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彰显了节日多姿多彩之魅力。多样性、民族性、传承性的地域民族节日,不仅丰富了节日文化内涵,更加反映出包容、开放、多元的国家形象。

第五,政府在引导节日传播良好国家形象的同时,要注意方式与渠道。从西方国家软性传播方式看,是相当成功的,尤其是美国。美国国家形象的良性构建,很少是通过政府渠道、官方模式的强硬传播,而是通过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剧、畅销小说、饮食、服饰、艺术作品与创意设计等表现形式,巧妙地展现美国世俗文化。同时,通过强势广告营销,培育西方式的消费意识与观念,从而颠覆甚至改变他国民众的日常行为。看看我们今日的青少年张扬、叛逆、追求享乐、提前消费、吃着汉堡饮着可乐看着迪斯尼动画等多种行为,都验证着美国文化传播的极大成功。美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我们很少看到政府出面或者官方模式,没有受到强硬的压迫去接受,但是他们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却日益在他国走俏。这种柔性的方式或者说软传播是很值得我们国内政府学习的。西方人对于我国官方色彩浓重的宣传往往带有不信任感,部分原因是意识形态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西方人因为受“民主”意识熏陶,更加注重普通民众的反应与行为。从这个角度说,传统节日恰恰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它是属于广大人民年复一年的庆祝方式,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这也是西方人接受各国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的政府对于传统节日的良好应用传播,一定要注意柔性的方式,即宏观管理引导,把握大方向即可,具体实施方法则最好不要参与或者不要直接参与,将节日传播还原为纯粹的民间交流,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政府所要做的,是提供传播交流的平台,让传统节日的文化展现出来、传播出去,畅通传播渠道,配合媒体积极宣传的工作,即助推力的作用,而不是干涉作用。让传统节日真实地展现当下的中国,展现现代中国人对于传统的继承,展现中国人在当前时代面临全球化冲击的选择困惑与迷失,这种最自然的状态将是最好的传播。

结 语

国家形象构建是个大工程,涵盖面极广。良好形象建立关联有效传播方式,从民间的、非政府途径进行传播,是软性传播的一种方式。传统节日因其与广大民众紧密相关且传播面广泛而成为软性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宏观把握与引导,通过节日传播来塑造良好国家形象。这个宏观把握与引导,是战略性的,而非战术性的或硬性传播。政府更应该有效应用传统节日的民间途径展现柔性的、非官方性质的推进渠道,为节日文化交流提供各种舞台,促成节日文化传播的良性渠道,这对于国家形象的民间基础构成会起到重大作用且产生良好效果。

[本文为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JC860010);中国博士后第51批面上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M510776);2011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JCWH21YB)]

参考文献:

[1]约5000万:全球华侨华人总数首次得出较明确统计数字[EB/OL].2011-11-3019:25来源:新华网http:///roll/201111/30/10000307_105270103.htm.

[2]谭天.国家意志·民族意志·个人意志与艺术价值[J].美术观察,2010(6).

[3]张思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当代中国国家意志[J].天府新论,2009(5).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5]张红,赵艳.中国春节香飘海外 看外国人的红火中国年[N].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cn/culture/txt/2010-02/02/content_19347664.htm.

[6]严敬群.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读本[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7]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节俗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