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地的经济发展范文

当地的经济发展精选(九篇)

当地的经济发展

第1篇:当地的经济发展范文

陕北佳县是陕西省红枣生产大县之一,也是全国红枣产区之一,栽植已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佳县红枣因个大肉鲜,营养丰富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鲜枣有“活维生素”之称。家乡红枣在2001年5月,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红枣之乡”称号,2003年8月获得绿色食品认可,2005月10月获得北京华夏五岳国内有机食品认证,2006年9月获得日本农林水产省JAS认证,2006年12月国家便准话管理委员会授予红枣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2009年又获得国家农业部核发的农产品地标志登记证书。

二、发展现状

1.陕北红枣的生长环境

陕西佳县位于陕西北部,黄河边上,它地处黄土高原,一般海拔800-1500米,高院覆盖深后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之间,且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该地区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降水量约490毫米左右,这些气候、土壤条件适合枣树的生长,光嫩资源非常丰富,是红枣种植的理想之地。

2.枣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枣树是陕北地区最优的生态经济树种,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枣树的种植面积已大幅提高,产量也相应增加;截止到2013年5月,红枣的种植面积已达到60万亩,正常年景到3亿斤,有几红枣面积发展到了6万亩,枣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枣业发展已经是当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3.红枣加工业的发展

红枣加工企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出现了国有、集体、个体、股份、合资等多种形式发展红枣加工厂。其中,陕北有名的红枣加工厂又巨鹰集团公司、兰花花枣业公司、红海枣业有限公司等红枣业加工公司,佳县有贵源加工厂属于集体合作社,佳县贵源红枣加工厂属于集体合作社,佳县贵源红枣加工厂厂长刘买元说,他们都是由小户积累到大户,根据红枣的品种、大小、口感加工成相应的成品,其中有酒枣、熏枣、烤枣、醉枣等20多个品种。

4.红枣也的销售不断扩大

为了拓宽红枣销售路,枣区各级政府强化了红枣营销市场和队伍建设,目前已建成清涧、佳县、吴堡、延川四个红枣批发市场,有30多个流通企业经销红枣,众多的农民纷纷加入销售环节,他们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全身心投入销售红枣的队伍。他们购买统一的纸箱,把加工好的红枣装箱入库,等到机会来了,他们就会把这些红枣统一销售到全国各地,部分加工加工产品经其他省区的外贸部门出口到日本、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5.红枣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通过发展红枣业,农民脱贫致富,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水平,改善了生活方式,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开始在村与村之间打了柏油马路,开始全面建设新农村,家家户户安装了电话、自来水、太阳能等一系列城市用品。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买了大卡车,这样方便了枣的运输,完全取代了过去的牛车和驴车运输;枣农都在学讲普通话,枣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效益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三、枣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1.干旱缺水,基础设施落后

陕北佳县地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干旱又少雨,这样导致了春季种植的小树苗难以成活,再加上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这样导致了运水不方便,给农民栽种熟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大多数枣园都位于坡洼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化肥的运输,严重影响了枣树的生长。将近90%以上的枣园没有灌溉条件,制约了新品种高密度、集约化管理的枣园建设,同时也影响了枣园的产量和质量。仅此制约因素,使红枣产量降低约30%,枣区年均减少收入上亿元。

2.枣园品种有限,缺乏新品种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嫁接和支接的发展不断提高,生物技术人员也不断推出新品种,个大肉鲜,营养也比以前丰富了,主要是个大;其次,果实大小比较均匀。但是果农们却不曾增加新品种。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年老的农民消息不灵通;第二,引进新品种的成本过高,包括购进、成长、到最后的结果,它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第三,新品种不同于传统的品种,枣农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3.管理不科学,导致品质下降

虽然枣树种植已有千年的历史,枣树种植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但是枣树种植却是一个复杂而又仔细的工作。管理不科学最容易出现,春季最容易出现病虫害;夏季落花落果;秋季裂果霉烂;再加上鲜枣期较短,保存不好,容易发烂,导致红枣品质下降,给果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加工业发展不健全

从上个世纪起步的红枣加工制造业到现在都发展不健全,加工业只停留在低水平的初级加工阶段,规模小,技术力薄弱,工艺简单,技术转换能力差,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低下,小企业管理粗放,大企业管理不完善;专业市场建设进展缓慢,没有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营销网点,红枣大多以原料出售,市场优势还没有稳定形成,难以跻身国际国内市场。

5.宣传力度不够,品牌难以形成

红枣宣传走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模式,大多数靠消费者的口碑宣传,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现代营销意识,没有形成品牌知名度。同时,由于没有严格的标准等级,没有统一的规格,色泽,果形等。比如,延川执行的是《延川红枣国家标准》,佳县实施的是国家有机产品标准,有的县甚至是盲目种植,无 标准化生产,因此,造成“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市场混乱,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四、陕北佳县红枣业的政策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

陕西省佳县的地形特点是破瓦多,梯田多,沟渠多,平地少。而红枣树就分布在这三种地形上。其中对种植枣树最方便、最有利的就属平地了,但平地面积少;同样,沟渠因为采光不好,光照不够也不适宜种植枣树;最后,之后把目标锁定在坡洼和梯田,梯田便于农民栽种树苗,运输红枣,但坡洼不方便运输红枣。但坡洼可已经枣农修建成梯田,而且修建梯田额成本基本没有,只需付出劳动力和时间,每个枣农都会,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2.引进新品种,提高种植技术

培育优质红枣,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切实把红枣产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培育优质枣苗上。采取改土肥田,加密补习,高接换头,整形修剪,保花保果,品种改良,施专用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带动下,强化优质高产红枣无公害产品,大力发展有机红枣种植,瞄准市场销售前景好的品种。

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完善红枣流通机制,大力扶持红枣龙头企业。首先,要在当地县城办2~3个规模相当、设施相当的红枣加工厂;其次,再聘请具有先进管理技术的人才管理企业,实现生产、加工、营销同步发展,提高整理效益;最后,再新建一批辐射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扩大市场吞吐量;普及红枣加工业的发展,大力支持红枣加工业的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对红枣加工业进行保护。

4.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加强红枣的宣传力度,是当下最迫切需要的做法。首先,我们可以大力宣传红枣的营养价值,提高它的药效作用;其次,我们可以提高改善它的包装,将它包装成绿色图纹的,这样更符合红枣绿色、天然的美誉;最后,我们可以搞促销活动,例如“买一送一”这种超市最常见的促销活动,让广大消费者买了高兴,吃着好吃。这样增加了众多消费者对它的认知;如果采取以上措施的话,一定可以让人们认识到红枣不仅可以当作一种休闲食品,还可以当作一种无害的药材。

5.制定扶持政策,保障红枣加工业的稳健运行

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对红枣加工业制定扶持政策,保障红枣加工业的稳健运行。首先,制定资金保障制度,枣业加工厂一旦收购了枣农的红枣,便会出现资金亏空,但是为了加工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应该大力给予资金支持;其次,要进行网络销售,又当地政府出面,开办网店,把加工出来的红枣制品推广到网络上,这样,就把红枣推销到全世界了;最后,政府要专门成立小组,负责听取加工厂员工的建议;随时准备扩大资金,扩大规模,更换基础设备。

第2篇:当地的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乡镇政府 推动 经济发展

乡镇政府是中国政权结构中的最低一层,是政府与村社沟通的桥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乡镇政府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是具体的组织实施者,他选择的发展途径如何、发挥作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的程度,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大业的进展,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在取消农业税之后,国家实行“乡财县管”,作为中国政权基础的乡镇政府很大程度上处于上级部门的被动执行者,其角色相当尴尬。本文主要针对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乡镇政府运行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乡镇政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以服务发展为主体,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目前我国的乡镇政府,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的乡镇政府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官本位”的思想没有得到铲除,少数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优越感泛滥,习惯于“吃、拿、卡、要”,对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缺少主动的调查了解。有利的事情各个部门争着做,棘手的事情没有人去关心,乡镇政府在运行中“越位”与“缺位”并存。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乡镇领导就要摒弃这些传统的错误思想,及时更新观念,意识到在乡镇政府的工作中管理和服务并重,管理中有服务,服务中有管理。乡镇政府要将职能从“管控”转向“服务”,以服务发展为主体,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可以大力推行“乡镇干部包村”和“乡镇工作人员驻村”制度,将服务责任落实到人。相关干部必须定期到负责的村社走访,倾听百姓的诉求,有效保护群众正当合理的利益,及时化解群众之间、干群之间的矛盾纠纷,排除各种安全隐患;驻村人员要及时有效地跟群众交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乡镇政府应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有利的硬环境。政府要真正退出在微观领域中直接管理社会经济的角色,转而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引进人才,加强乡镇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后工业时代与人本时代、是发展创新与组织变革的时代。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幅度提高,而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的作用相对缩小。可以说人力资源是组织的生命源泉,是组织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我国乡镇政府工作人员队伍中存在结构配置缺乏科学性、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性及人才难留等问题。乡镇政府部门工作难、生活苦、待遇低致使乡镇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自2003年公务员制度改革实行凡进必考以来,大部分优秀年轻的乡镇工作人员被调到了上级机关,而乡镇政府每年招考的补充人员名额有限,再者一些有才华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不愿留在条件艰苦的乡镇上工作,使得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年轻有为的人少、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少。

以四川省盐边县温泉彝族乡为例:32位乡干部中45岁以上的有21位,40岁以上的有25位,30岁以下的只有4位;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只有7位。可见温泉彝族乡政府的人力资源结构相当不合理。乡镇政府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就必须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近年来,四川省达州市的“千名硕博进达州”计划、盐边县 “211”工程院校人才引进计划、四川省甘孜州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等就是很好的举措。乡镇政府不仅要引进高素质的办公人员,还要引进有本领的高级技术人员,比如在有烤烟产业的地区应引进高级烤烟技术人员指导当地的烤烟生产。另外,对现有的工作人员也要及时采取培训、外出学习和进修深造等形式,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接触本行业最先进的理念,掌握最前沿的技术,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积极探索,大力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找到经济发展的支柱

乡镇政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乡镇领导应深入调查研究,帮助各村社出点子、找路子、想法子,引导村组干部摒弃“等靠要”的旧思想,积极探索,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机会。四川省米易县垭口镇政府就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制定了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以铁矿为原料的乡镇企业,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米易县的工业重镇,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米易县撒连镇政府则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水源、地形和土质优势,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积极引导当地农民种植大棚蔬菜,成为了南菜北运的基地,该镇居民每年人均收入上万,几年前就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四川省盐边县的红格镇政府则充分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带动了相关的宾馆、餐饮及房地产产业的发展。这些乡镇都是通过积极探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建立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进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当地的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环京津”;体育旅游;经济发展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加,消费需求方式也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度假观念开始从休闲向保健和追求生活品质转化,寻求更加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回归自然的体育旅游应运而生,并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环京津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开发这一地区的体育旅游将极具商业意义。

一、体育旅游的概念

体育旅游是近几年来兴起的现代旅游方式。所谓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的产物,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为达到返朴归真、休闲度假、释放压力、观光探险、竞技康复、健身娱乐等多种目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从事以体育项目为内容的旅游活动。其主要基调是“轻松”、“快乐”、“刺激”,让处在高科技、高节奏、高竞争社会中的人暂时走出喧嚣的尘世,轻松自如地投奔到大自然中进行健身运动,追求健康文明的行为。通过旅游,振奋精神,解除紧张的精神压力,同时弥补日常生活单调乏味的不足。近年来,这种包含度假型、娱乐休闲型、观光型、民俗型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旅游越来越迎合了我国现代人群的口味,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二、“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的构建

“环京津”是一个地域概念,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以及东北部分地区。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是指以开发区域内的体育旅游资源、设计体育旅游项目为目的,将环京津区域的体育旅游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环状组织。它可按地理区域或项目为标志进行设计。考虑到京津两大客源地的交通状况以及环京津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整个旅游圈的设计应以北京为中心,包括三个环状的层次:一环包括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其中京滓及廊坊处于核心位置,通过把这三地作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的治理层,不断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推出一环其它城市。一环内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可以从事各种项目的开发工作。二环包括石家庄、秦皇岛、沧州、衡水,二环城市距离京津核心圈的距离较远,各地区资源具有地区性差异,需要逐步开发,设计适合各地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三环所涵盖的范围较为广阔,包括邢台、邯郸、内蒙、山西、山东和东北部分地区,三环城市距离核心圈的距离更加遥远,各地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发出适合本地的项目。

三、开发“环京津”体育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政府机关更加重视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对资源的合理规划,加之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经济环境的发展,因此,建设“环京津体育旅游圈”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开发“环京津”体育旅游,通过整合环京津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可以有效地推动环京津一带的经济发展。

首先,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能促进非贸易性创汇,增加旅游收入。环京津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许多外国驻华机构、国际组织、新闻机构、跨国公司等密布于此,而且交通便捷,拥有中国重要的航空、海运口岸,是对外交流的门户和国际旅游者的重要入境地。区域内部已形成了集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水运、民航等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体育旅游有“无烟工业”、“无形贸易”之称,它同农业、工业、商业不同,不直接生产农产品、工业品,不实现商品流通,而是通过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如,通过健身、康复、保健、体育医疗等技术指导,集中体现出体育服务产品所含有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内容,因此,其服务产品所含的附加值较高,外国游客通过享用体育旅游服务进行消费,但不需要消耗能源和物质产品,而我们获得的现汇资金即可投入周转使用。另外,体育旅游创汇不受一般贸易保护的限制,游客从事体育活动或观赏体育比赛不会受到关税的影响。

其次,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能拉动内需、促进消费。5天工作制及“十一”、“五一”、“清明”、“端午”、“中秋”等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颁布实施,使人们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加之国内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这为体育旅游提供了时间和物质上的保证。体育旅游扩大了人们对旅游的选择机会,拓展了人们的消费领域,“旅游有益于健身”,或者说,“旅游为了健康”,已成为人们新的消费时尚。人们的出游理念更多地表现在不断对健康身心的追求,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向减肥、健美、保健、追求刺激和享受的高层次发展,即使付出高昂的体育消费代价也在所不惜。人们到阳光下、草坪上、沙滩上、海洋里,这是高雅的享受和健身,对工作都是一种积极的调理。适应这种需求,体育旅游以其理念的新颖,方式的现代,内容的多样,对场地和经费投入要求高低不一,形式风格自由各异,引起越来越多不同层次,不同的家庭,不同兴趣爱好人们的喜爱和追求,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消费链,因此,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利于调整和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于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加快货币回笼具有重大意义。

第4篇:当地的经济发展范文

一、关于产业集群及其发展情况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里,具有竞争性同时又具有合作性的关联的企业及相关法人机构,由于相互具有某种共同性和互利性而连接在一起,并集聚在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的经济社会现象。专业化是这一现象最重要的特征。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为了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它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体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它任何形式所难以达到的。

我国产业集群大量涌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初期我国有一些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如苏州的丝绸剌绣、景德镇瓷器等,但规模较小,而且都缺乏政府的大力扶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大量专业化区域,进而发展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目前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有温州的皮鞋业、打火机业、低压电器业等。据资料介绍,仅浙江温州一地就有32个这样的小型的产业集群。它们大都以私营企业和家庭企业为主,这些产业由于集群的规模效益,在成本、质量、服务形成的明显的优势,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一段时间以来,温州的皮鞋、温州的打火机几乎是家喻户晓,国际名声也日益增大,以至当人们欲购鞋、打火机或低压电器时,就会联想到温州,而提起温州又会联想到皮鞋、打火机和低压电器。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正是由于这样的作用,这些年来,我国很多地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政府的扶持下,大力培育出了一批各俱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广东省的中山市为例,古镇的灯具业、小榄镇的小五金业、东风镇的电器业、沙溪镇的休闲服装业等产业集群,在全省、全国甚至在国际上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很多省市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福建省在十五期间就形成了60个产业集群,其中超百亿的有14个,十一五期间,预计产业聚集将更为明显,在此期间,福建全省将形成6至8个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30个能参与国内产业分工并处于领先地位、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云浮地区石材加工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在广东省和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发展形成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尽管它所产生的经济总量并不太大,但它在当地所占的经济比重却非常可观,可以说它是广东云浮山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也是解决当地就业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广东石材产业集群主要特色

广东石材产业集群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石材产业集群,它位于广东西部粤桂交界处的云浮山区,它的主要特色是:

1、石材企业多。号称举世闻名的百里石材长廊,仅在324国道两旁就约有大小石材企业4000多家,其中资产500万元以上的有500多家。以该市云城区的云浮国际石材城企业为例,该企业经营面积达30万平米,总投资为3亿元,其内有石材商铺二千多家,分类设置板材、工艺品展区达十多个。此外,这些商家还分别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香港、天津、澳门、福建、内蒙、辽宁等地开设分公司和门市部,有的还到美国、西班牙、伊朗、印度、土耳其等国设立经销点和办事处,企业遍布到世界各地。

2、生产和经销的石材品种多。石材品种可归纳为十二大系列二十三个类别。在色泽上有红、黄、绿、黑、紫、金、银、白、咖啡、花、兰等十多个品种,在构形上有大板、规格板、复合板、薄板、弧形板、圆柱、方柱、石线、灯饰、壁炉、摘花、餐桌、茶儿、拼花、风水球、石雕、马赛克、岗石、微晶石、石粉、石米、家具、盆景、方管、拦河、扶手、门框、文化石等。据介绍,该产业集群每年生产花钯1000多个,异形工艺品近600万套件。在云浮石材产业集群,石材品种、款式是全国乃至全球最齐全的。世界其它地方有的品种,云浮基本上都有。

3、加工工艺技术先进。云浮石材产业集群的石材加工工艺技术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拥有的先进工艺也是全国最多。石拼图是在云浮诞生的,动物像、风景画、石材加工人像、大型精致板等产品制作得栩栩如生,那种天衣无缝地拼合,令人叹为观止,如痴如醉;全国第一条石扶手、生动活泼的风水石,也是在云彩浮问世的;风靡世界的岗石是云浮制成的水磨阶砖的后起之秀,“水洗仿古石”、“无缝圆柱”等品牌已获得国家专利;“条锯界石机”在清代就已在云浮采用;花岗岩界成板材工艺也是在云浮首先成功的,石材复合板、薄板都是最先在云浮设计投产的;各种异形工艺品也是最先在云浮孕育成功的。

4、配套行业齐全。在石材加工的过程中,所需的配套行业较多,尤其是机械、环保行业,云浮石材产业集群所拥有的这类配套行业是在全国范围内最齐全的。云浮现有石材机械厂200多家,机械产品有:界石机、抛光机、碎石机、薄板机、雕刻机、马赛克机;环保产品有排风除尘机、废水处理机、吸声机等。这些机械产品不仅供应给本地,还远销全国各地和国外。所有这些企业中,云浮石材机械城是最有影响的企业之一。另外国内一部分有实力的石材机械厂和锯具企业近日也纷纷聚集云浮,如湖北宜昌黑旋风锯业、河北星烁锯业、福建盛达机械、上海飞岗机械、佛山科达、科泰都在云浮扎下根来。除此之外,云浮还有100多家石材护理企业、50多家专业石材运输企业、20多家石材包装企业。另外还有石料信息咨询、网站等服务性产业,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大量的行业信息,到云浮办石材企业,可以做到不出云浮,就能购置到所需的任何设备,了解世界各地石材商情、动态和发展趋势。

5、石材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多。整个云浮市的人口大约有270万人,从事石材专业业务的工作人员就有30余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11%。目前在石材加工中,高技术的运用还不是很普遍,但对相关专业人员的技能、体能却有相当高的要求。拥有高技能的石材加工专业人员是我们国家急需的人才,他们中有很大一大部分在云浮。另外,在集群内从事石材行业的人员中,约有10万人从事石材营销工作,他们成年奔波于全国各地的石材基地、建筑装饰市场,有的还远涉土耳其、日本、韩国、西班牙、印度、美国、加拿大等国采购石材荒料,联系直销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这类人才也是国家非常重要的人才。

三、广东石材产业集群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广东石材产业集群位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山区云浮市。2005年,该市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为215.29亿,而石材产业集群年产值就达40亿元,占全市的经济总量很大一部分。该市总人口270万,而从事石材业务及相关业务的人员就达30余万,由此可见该集群在当地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概括而言,广东石材产业集群对当地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提高了城市竞争力。所谓城市的竞争力是反映一个城市在国内或国际竞争的地位,它反映城市的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文化体制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力。要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就一定要培植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云浮市根据本地地域特点和产业基础,在广东省的有力支持下,所培植的石材产业集群,就明显具有这一效果。尽管该产业集群的经济总量很有限,但它所构成的石材加工生产体系、市场经营体系、资源供应体系、支撑体系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给云浮山区打造出了一个特有的品牌特征--‘石城’、“中国石材工业基地”、“石材王国”、“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让“石材”这个名称紧紧与广东云浮紧紧相连,“买石材,到云浮”已家喻户晓。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极大地提高了云浮山区的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5篇:当地的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SWOT;分析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为了更加充分积极的响应国家政策的实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逐渐的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始发展自身的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长吉图地区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的经济就融入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行列当中。长吉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对此我们将用SWOT方法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逐一的分析阐述。

一、长吉图地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

(1)丰富的自然资源。长吉图在近些年来大力倡导植树造林,至今森林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当地区域面积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具有独特的优势。除此之外,长吉图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水资源。因此,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长吉图地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2)地理位置优势。长吉图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该地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地理位置优越,与俄罗斯以及朝鲜等地国毗邻,这便增强了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巨大活力。(3)良好的基础设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实施,当地政府已经建设了大量了基础设施,对方便当地的民众生活以及发展当地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长吉图地区在拥有了基础设施的巨大优势之外,可以引进大量的企业到当地来发展。(4)较好的产业基础。近些年来,长吉图地区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已经将当地的产业结构扩展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实施工业与农业相互结合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将强了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建设力度,这对该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都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二、长吉图地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劣势

(1)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由于长吉图地区处于内陆,这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东部沿海一些地区经济发达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地区具有众多的港口,可以与多个地区进行大量的贸易往来,而长吉图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与外界合作的机会与沿海地区相比而言相对要少很多。(2)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长吉图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只是从整体上而言的。如果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行认真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当地的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而一些地区经济则相对比较的落后。因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当中所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三、长吉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

正是因为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具有众多的机遇,才增强了当地政府部门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经济要想得到充分快速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好坏有着非常大的联系。长吉图地区正是抓住了国家的发展政策,才逐渐的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想纳入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比如,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政策,对长吉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广阔的国外市场。由于长吉图地区与多个国家毗邻,因此长吉图地区逐渐的加强了与国外的合作力度。随着国外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施,使得长吉图地区与国外的合作更加的密切。总之,长吉图地区要想更好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必须充分的利用好广阔的国外市场。

四、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有机遇就会有挑战,长吉图地区在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当中,除了具有众多的优势之外,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长吉图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当地传统文化对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所提出的挑战;第二,当地政治的不稳定因素为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所带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实施过程当中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长吉图地区要想更好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那么就必须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正确清楚的认识与了解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参 考 文 献

[1]周瑞娜,南颖,李银河.长吉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SWOT分析[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0(3)

[2]刘敬伟.关于延龙图中心城建设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若干思考

第6篇:当地的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山区农村;林业经济;发展;途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山区农村来说,确实是一大政策利好。这不仅能有效地释放出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能量,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而且将进一步促进山区农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般而言,山区农村在发展中由于耕地少,往往先天不足,但拥有广袤的山地资源可加以有效利用,重点是发展林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山区农村发展,必须要对林业经济加强重视,积极分析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以有效途径及策略积极发展山区农村林业经济,使其进一步加快发展。

一、发展林业经济对山区农村的重要作用

首先,发展林业经济对山区农村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当前山区农村经济增长乏力,亟需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效利用山区农村广袤的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过去一段时间里,在山区发展林业经济都是以农户分散性经营方式为主。新常态下,应该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提倡集中式经营和产业化经营,加大力度发展林业经济,注重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促使山区生态环境得以较好改善,防止水土流失情况产生。同时,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可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尤其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业是一项重要措施及发展途径,在当前合作社经营模式下,对山区脱贫致富十分有利,形成山区特色产业,提升山区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发展林业经济对山区农村可持续具有促进作用。俗语有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可见,发展林业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山区经济能够得以稳定良好提升,十分必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加强山区林业建设,积极实现林业综合性发展,使林业经济所具备环境特色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使林业经济能够实现生态化发展及产业化发展。此外,还应当对林业经营管理加强重视,以农民为服务对象,合理规划及经营,对各种现代化技术进行利用并合理调节,使山区农村经济较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发展林业经济对山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新时期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却越来越严重,发展生态经济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发展方向及目标。无疑在众多经济形式中,林业经济是最具有生态经济特征的形式之一。对经济发展来说,千万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应当加强对国家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严禁乱砍滥伐,避免出现人为破坏情况,确保林业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事实证明,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林业,可使生态系统得以强化,使生态环境得以较好改善,可使社会对于生态环境需求得以较好满足,这在山区经济生态建设方面可提供良好支持及重要保证,可使山区经济得以更加健康发展。

二、当前山区农村发展林业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资源相对较少

当前,发展山区农村林业经济,存在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森林资源相对不足。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总体数量虽然较大,然而人均占有量s较低,森林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导致林业经济未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以L县为例,北部山区由于传统上是林业产品的输出地,其森林资源占有率就相对较高,当地农民发展林业经济的积极性就高;而在中南部地区,受林业经济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影响,则是荒山较多,森林覆盖率明显不足,植物多样性不显著,树木品种有限,当地农民仍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主导,尚未充分认识到发展林业经济的好处,国家虽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投入力度,滥砍滥伐情况仍比较严重,造成植树造林没有砍伐快,林业经济发展缓慢。

(二)植树造林技术较落后

发展山区林业经济,必须加强植树造林。其中植树造林技术是属于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对林业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当前,我国植树造林水平仍旧比较低,尤其对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山区来说,造林技术作用难以得到较好发挥,在有些山区农村植树造林过程中,由于缺乏眼光和必要的技术手段,未能对山地资源进行科学、高效、合理的应用,导致山地被浪费。这不但对环境保护十分不利,而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经济发展。

(三)林业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林业经济结构。而林业经济结构变化会受到很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就是市场价格规律。在市场价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林业种植业以及林业加工业比例均会发生较大变化。比如,在林业加工产品市场比较良好的情况下,林业产品市场价格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林业加工业比例必然就会有一定程度提升。以L县为例,其林业经济结构模式仍以林业种植为主,林业产品加工为辅,受资金、市场以及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林业加工业发展出现不平衡情况,所生产的林业产品质量及效益均比较差;而林业种植方面,也表现为林木品种单一,没有兼顾生态平衡,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四)林业生态破坏情况比较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林木资源需求越来越大。为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很多人不考虑实际情况,对山区森林资源大肆砍伐及掠夺,或者是大量连片种植单一品种,比如在我国很多地方引种的速生桉树林,导致很多林业资源被破坏,尤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直接造成水土流失的环境问题,有些地方还出现土地沙化和饮用水危机,危害和破坏了支撑林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势头,直接影响到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林业生态环境破坏也是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加快山区农村发展林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林业知识宣传力度

为使山区农村林业经济得以更快发展,其首要任务就是应对林业知识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要加大《森林法》及相关法规的普法教育,并扩大其普及范围,使山区人们意识到发展林业就是经济发展、收入增加、脱贫奔康。而林业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周期较长,问题较多,且难度较大。对此,主要还是要从教育入手。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农民进行发展林业经济的教育,促使他们充分认识林业经济是惠及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恩惠;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引导农民学习相关的林木栽培、保养、砍伐等专业技术,作为相关部门也应当积极推广林业种植相关技术,提高他们的林业知识理论水平,保证农民能够对林木进展合理种植,保证林木得以更好生长,激发其发展林业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森林资源能够得以增加,为林业经济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物质条件,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同时还应当积极鼓励农民尽可能多地订阅林业科技期刊,促使其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林业发展前沿信息及市场导向,使林业经济能够得以更好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林业经济产业结构

林业经济要得以更快发展,首先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导向作用,尊重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及时加快转型升级,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合理方式对山区林业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既要发展经济林,也要发展生态林,防止出现产业结构单一情况。以L县为例,可依托各地的资源禀赋开展多种产业项目,要以建设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转变,如大力发展油茶、松香加工、百香果等项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还可以把林业发展与乡村旅游深度结合,对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国家森林公园,积极调整及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林业经济产业结构多样化,积极通过各种方式使林业经济效益能够实现最大化。

(三)合理选择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在山区农村,林业资源得天独厚,因而林业经济模式对农村发展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影响因素。因此,选择合理林业经济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山区农村发展林业,应当注意与地理环境、气候物种相结合,依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林业经济得以更加健康良好发展,如若所选择林业经济模式不合理,不但无法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并且还会对林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最终会对当地经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发展林业经济时,应当对当地实际情况加强调查研究,选择能够与当地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推动林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四)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

为使山区农村林业经济发展得长远,必须要使林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结合,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理想效果。实践中,要引导相关从业人员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及发展观,在林业经济发展方面达成共识,充分认识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区发展林业经济加大统筹力度,对林业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对生态保护及经济发展两者最优结合点应当科学把握,从而实现平衡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当对林业资源所具备的生态型功能充分重视,并且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满足现代社会良好生态需求,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发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破坏生态者予以依法严惩,不断丰富林业资源,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及保证,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避免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四、结语

新常态下,统筹兼顾区域均衡发展是当前最大的目标和任务。对山区农村而言,发展经济仍是当前的第一要务。这就要求必须找准农村发展的着力点和落_点,实施精准策略。在广大山区农村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是一个重要的选项,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并分析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准问题关键所在,结合当前的精准扶贫,选择有效的方法及途径,进一步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推动山区新农村建设更加朝气蓬勃。

参考文献:

[1]张清.浅析加快发展山区林业的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10).

[2]黄广法.加快发展山区林业的对策研究[J].农技服务,2016(07).

[3]杨金山,韩冰.浅析林业在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6(03).

第7篇:当地的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财政职能 县域经济 发展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在逐步稳健的发展,而县域经济联系着我国城市经济和农村的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其体现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能实现财政职能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科学处理,以及发挥财政职能在县域经济中的影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健康、稳定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财政职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探讨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财政职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思路

2015年 4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会:《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在北京举行。报告首先对根据GDP、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三项指标遴选的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年度回顾。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向“新常态”的迈进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性非常的大。尤其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并且财政的职能与紧急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矛盾,以及财政的收支情况很多时候过于依赖当地经济的的发展。所以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实现政府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得发展。

县域财政也要转变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采取是一个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财政调整手段,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并且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县域政府的经济行为的监督力度,然后政府要制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税收政策,为县域企业创造良性发展的环境。以及政府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例如对其实行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的措施,解决县域财政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县域政府要展开对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其中的内容来保证经济发展措施的落实。

二、财政职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改革财政体制,完善对下转移支付制度

现在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直接限制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县域政府对财政的职能不明确,财政权责的问题比较模糊。所以导致政府财政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矛盾和冲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增加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对下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专项资金配套办法等。把财政的权利真实的归还与下级政府,让政府能够宏观的来参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运用科学合理的经济手段来调控当地的经济。在进行政府财政职能的改革过程中,要取消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符合的财政职能,建立能确保新的职能体系的保障制度,使县域政府在当地经济发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然,要建立相关的体制来对政府财政职能进行约束,保证政府不滥用自己的财政职能,而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落实财政政策,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符合我国当前的总体经济发展的环境。通过一些财政的手段,例如,增加财政的投入,调整税率等手段,来刺激内部的消费状况,调整社会供给的平衡,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我过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的发展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认真的贯彻中央的财政政策,科学的发挥政府财政的职能,加快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硬件的保障,从而为县域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硬件基础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促进投资产业的交流,带动经济上的发展。

(三)政府财政引导民间资本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在进行经济发展建设中,资金的投入是不能缺少的。但是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是有限的,所以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与作用,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以积累经济发展的资本。具体措施有: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的措施,如,政府财政直接投入资金,降低税率等。然后进一步完善政府的财政运行的相关机制。其次,就是要增强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协调当地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工作,对市场的运行进行监督,为民间资本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建立城镇互动机制

现在我国很多乡镇的劳动力转向城市,直接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解决现在状况的主要措施就是政府把资金和项目向县级镇重点倾斜,引进适合在当地发展的企业,缓解劳动力流失的状况。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的推进相关企业与乡镇农业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农村经济市场体系,促进当地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其次,政府的优惠政策是乡镇建设的重要措施,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的落实,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解决好进城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突出问题,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是我国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政府要根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政府财政体制,落实相关的财政政策,积极引导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建立县域城乡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职能,以促进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当地的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航空港经济发展区域经济

想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要从理论的层面,先对航空港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明白相关人士为何提出航空港是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这一理念,只有先了解了这个机理,才能从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出发,结合地区的条件,拟定出科学可行的发展政策,充分地将航空港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总结当前相关研究内容可以发现,航空港经济发展是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但是在区域经济敷设宽度方面比较有限,辐射区的经济产业门类都是具有高效、快速特点的,这些特点会让产业形成全新的规模。除此之外还可以敷设区域经济深度,因为一旦区域经济融入了一些来自于航空港的因素,是可以促进原有产业结构高速更新换代的,推动双转移。机场不仅可以履行其承载飞机的职责,还可以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让乘客在机场购物、在机场娱乐,打造一些高端的商务会所。不仅对时间性的要求比较强,而且还可以将货物加工以及货物的分销商吸引到机场中。

1、政府扶持

针对当前正在高速发展的区域经济情况,结构转型以及展业转型过程中,政府究竟应当发挥何种作用,与地区产业机构息息相关。新经济学内容更加的强调自由和放任,并且新结构经济学当中,对经济发展过程以及政府可以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有着明确的要求。和传统的结构经济学相比,这种工作模式的基础内容就是要不断的遵守优势劣势产业发展规律,对航空港建设这一问题来说,政府应当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扶植企业发展、扶植外商投资。在政府方面,需要从内部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投资基础设施,并且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可以让昂先行者补偿的。为了从根本上提升设施的使用效果,所有的项目投资都必须以消除产业多样化因素,提升产业结构为基本要点。通过分析世界各地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发现,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以及企业的交易成本不断提升,减少了企业实际收益效率,所以必须大力发扬基础设施建设,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为提升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外资吸入

外资吸入是比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国家政策的一种促进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工作方式,并且经过多年来的使用,已经证明了吸引外资投入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可以通过人力的形式来吸收一些来自于外界的项目资金投资,和其余各种形式流动资本相比较,外商直接投资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帮助发展。可以在国内进行资金注入并成功建设企业的,绝大部分都是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或者是在某个领域已经取得良好发展的企业,这些企业与郑州本地的企业相比,不论是在管理方式上,还是在产品生产质量或者产品生产速度上,大部分都要比国内企业更加优秀,因为外商投资目标一般来说都是和外商企业经营目标具有一定联系的目标。而且外商的技术以及外商的管理理念、工作理念一般情况下都是比较理想的,属于优势相一致的产业结构类型,所以外商资金的投入可以帮助当地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因为这些方面的要素都是产业结构升级所必须要具备的要点之一。

3、人力资本投资开发政策的拟定

人力资本的本质就是要对资源进行共享,并且也是资源共享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人力资源对地区资源共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和经济相生相伴发展的条件下,产业结构会不断升级,并且各种生产技术也会不断地更新,所以资金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密集。在产业机构不断升级的当下,所有企业都开始沿着产业阶梯攀升到更新的资本密集产业区域中,在面对产业前沿问题的时候,这部分企业所需要面对的风险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在动态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下,不论是产业还是技术,都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劳动技能加以支撑,之后这样才能提前做好各个方面的规划,并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强调。这种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教育成本不仅囊括了学校教育模式,还包含了在职员工教育。想要从根本上提升人力资本,就必须先从物质的角度来进行资产积累,保证企业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否则人力资本可能会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并且从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来看,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理相关方面的问题,还有可能会导致一批高学历工作人员不能找到符合自己条件的工作。政府的职能部门也需要根据不同阶段来设计不同的劳动政策,联合教育部门等,对劳动者技能变化情况进行明确。最后,政府方面还要根据产业优势以及企业的情况来扶持一些企业,并且该扶持方式是可以多种手段相互结合进行的。不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授权等方面,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性银行行为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通过相关的措施来保证日常工作质量,不仅要明确产品以及产业的金额,还要保证优选的目的。优选的选择理念,可以根据经济学的条件分别对其进行甄别,首先确定不同地区优势产业的种类以及数量,减少对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创造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条件的产业运行模式。针对当前郑州地区航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情况来看,将因势利导的作用正面地发挥出来,结合政府政策的影响,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的增加一些针对航空港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可以全面提升航空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可以对航空港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一些企业层面的补贴,通过补贴的方式来控制产业多样化以及产业升级等方面存在的约束条件。可以拟定一些符合郑州地区实际情况的优惠政策,通过这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来自于国外的项目启动资金以及企业建设资金,之后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资源的利用情况,选择最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模式,适当地给予一些政策上的倾斜。最后,推进本地的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培养航空港发展中急需的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并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在职培训,提升现有人力资本的质量。

4、总结

通过分析新结构经济学原理,结合郑州地区航空港经济发展情况,对航空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或者发展方针。与新结构经济学当中提出的内容相同,不论与何种国家相比,国内的发展方式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东南亚属于新兴的工业化经济体制,并且通过分析东南亚经济发展的情况发现,在东南亚国家一级相关地区开展农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政府带动企业,必然会存在一些协调性一级外部性方面的问题,导致政府部门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总结当前相关研究内容可以发现,航空港经济发展是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但是在区域经济敷设宽度方面比较有限,辐射区的经济产业门类都是具有高效、快速特点的,这些特点会让产业形成全新的规模。除此之外还可以敷设区域经济深度,因为一旦区域经济融入了一些来自于航空港的因素,是可以促进原有产业结构高速更新换代的,推动双转移。机场不仅可以履行其承载飞机的职责,还可以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让乘客在机场购物、在机场娱乐,打造一些高端的商务会所,能够全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果产业的整体发展走向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遭遇到转折点,政府可以根据工作开展的情况,起到引导的作用,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入到更加快速的阶段。从国家经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的航空经济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优质发展阶段,并且通过计算发现航空港运输的货物每增加10吨,会为该地区增加800多个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的提供可以有效缓解不同地区就业难为题,促进地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人性枢纽机场客流量增加100万,会让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当地整体GDP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机场是高速公路交通体系当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分别从生产、技术等多个角度,调动产业集群更好更快的发展,构建全新的增民点。从郑州地区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结合优势原则,推动当地航空港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拟定各种问题的解决策略,调动产业机构升级,为地方政府的发展提供契机。

作者:封季媛 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谈琰.国外空港经济发展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启示与借鉴[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05:37-41.

[2]杨波.航空港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机理和政策启示——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框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6:4-7.

[3]崔莹.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交通标准化,2012,01:142-144.

[4]朱斐然.航空港临近区域发展分析与借鉴——临空产业是临空经济的内核[J].中州大学学报,2012,01:59-62.

[5]张占仓,陈萍,彭俊杰.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J].中州学刊,2016,03:17-25.

[6]李国庆.制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02:10-17.

[7]文瑞.论国内外航空港经济的发展模式——兼议郑州航空港建设[J].经济论坛,2015,11:81-85.

第9篇:当地的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商业地产经济;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当前商业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

1.商业地产经济发展过于盲目

在很多人的眼里,商业地产经济往往被视为高利润、低风险的经济领域,这也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房价大范围上涨的重要因素,部分商业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较高的经营利润,过于盲目地进行追求不同的投资盈利模式,造成大型商业网点建设热潮,甚至部分商业地产开发商误以为只要盖了房子就一定能够获取较高的经济利润,而忽视了商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等环节,过于盲目。

大多数商业地产开发商在开发房地产项目时普遍缺乏可行性研究环节,再加上忽视对上下游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以及商业地产经济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过于依靠自身的主观想象力决定是否进行商业地产经济的扩张。另外,“先开发后招商”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的大范围应用,造成商业地产网点分布过于密集,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规模大型化等鲜明问题产生。

2.商业地产经济开发与经营相脱节

通常情况下,商业地产项目所需的投资金额较为庞大,再加上需要较长的运营周期才能够收回资金,目前多数商业地产开发商过于急功近利,不愿意投入太长的资金回收周期,在房子刚刚盖完之后,就开始急着出租或者出卖,而忽视了当前商业地产项目潜在的真实价值。此外,在商业地产经济发展中,开发与后期运营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部分商业地产项目在项目验收后就立即按照建筑面积销售,造成项目开发与后期运营严重脱节问题存在。

3.商业地产经济管理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经济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商业地产经济发展中尤其明显。但是由于商业地产经济是最近几年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商业地产产业中存在着严重的人才匮乏问题。其一,商业地产经济的管理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很大比例上商业地产经济管理人员属于兼职人员,专业管理知识较为薄弱,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意识也有待提升。其二,商业地产经济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自我提升意识,未能够及时更新自身专业知识,难以满足时展需求。

二、当前商业地产经济问题解决策略分析

1.结合时展需求,合理规划商业地产经济

市场经济的稳健、高效发展,离不开时展需求,因而在制定市场经济发展策略时不可脱离当前时展的实际需求,才能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当前商业地产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着过于盲目扩张的显著问题,因而在未来的商业地产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商业地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建设,以确保商业地产的开发与运营符合经济的发展趋势,符合当地经济的发展实际需求,才能够保障商业地产经济处于健康的发展氛围中。

(1)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商业地产发展中,应该基于互联网、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各种媒介更为高效、及时地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确保商业地产发展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避免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不利影响。

(2)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取更为有利的位置。因而,在发展商业地产经济时,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战略及其重要。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该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自身发展现状以及当地经济现状制定更为合理的发展战略。

2.优化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结构,重视后期运营管理

目前商业地产经济在发展中存在开发与运营严重脱节等问题,不利于商业地产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因而,优化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结构,重视后期运营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1)优化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结构

目前大多数商业地产开发商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存在较大的发展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弱。因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优化自身的经济发展结构,力争多元化发展,以持续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升自身盈利空间。

(2)加强商业地产运管管理

优质的商业地产运营服务,有助于商业地产开发商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因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通过加强物业管理,加强招商、提升运营服务质量等多个渠道提升自身的运营管理水平。

3.加强商业地产经济管理团队建设

在商业地产经济发展中,应该努力提升商业地产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薪酬福利待遇,吸引更为优秀的管理人员加入到公司的发展团队中,以切身提升公司经济管理团队力量。此外,在公司发展中,应该加强内部培训力度,以有效地提升公司员工的专业素质能力,为公司经济结构优化及运维服务质量提升等提供最为雄厚的人力资源保障。如果缺乏有效的培训资源,可以考虑与外界专业的培训团队合作,提升公司内训团队力量。

三、结语

商业地产经济是否能够得以健康、稳健的发展,无论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对于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均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在发展商业地产经济时,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当前商业地产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策略,方能够更好更快地推动商业地产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坚.浅谈促进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J].现代商业,2011(07):75.

[2]郭学尚.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困境和出路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