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精选(九篇)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第1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 浅谈电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 论提升电视新闻短评的舆论引导力 对当前电视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思考 电视新闻舆论引导作用研究 地方新闻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思考 新闻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舆论引导责任探讨 电视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 电视新闻媒体应理性报道医患纠纷 试论电视新闻媒体基础建设 电视新闻故事化与舆论引导力的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如何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试论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艺术 试述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主流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关键词 论提高地市台电视新闻的舆论引导能力 在媒体融合时代积极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如何传播与引导公众舆论 电视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媒体现场直播SNG运用的不足及解决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8-30)。这段话诠释了全媒体时代新闻人应具备的政治素养、职业操守、社会责任、知识结构和需要具备的技能,换句话说,它概括了全媒体时代新闻人应具备的全媒体素质。

电视新闻记者全媒体素质提升的自律修炼极为重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重人格的修炼和道德水准的提升;锻炼作为记者的独到眼光,对话题或事件的敏感性,及过硬的工作作风;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修炼、学习摄影、写作、编辑及等多种技能,成为符合全媒体时代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新闻人。

5.结束语

电视新闻媒体是传统主流媒体的重要代表,是党和政府宣传思想的重要媒介,是承担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力军,也是舆论的旗帜。在新的舆论生态中,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电视新闻媒体人只有沉到一线,全方位的锤炼舆论引导能力,才能真正成为新型舆论阵地的主体。相信,电视新闻媒体将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核心,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强劲引擎。

参考文献:

[1]马洪香.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J].青年记者,2013(4):20-21

[2].张真敏.试述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J].大周观察,2012(33):14-15

[3]陆文喜,陈琰辉.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引领现代舆论场[EB/OL].人民网,2014-8-12

第2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网络舆论 舆论引导 能力建设

近几年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移动、电信等网络支持下,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者或新闻制造者,这给政府监管网络和掌控舆论走向带来新挑战,迫切要求政府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网络舆论控制水平。

1 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

1.1 舆情发展的多变性

新媒体背景下,人人都有发言权、参与权。公众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都有知情权和评价权。新闻舆情的参与者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元性,就会导致网络舆论多种传播力量,竞相博弈,共同影响舆情发展,导致舆情发展一路多变,走向难以预料。如陕西“表叔”事件,先由一个不适宜的表情,到佩戴名贵手表,再到贪腐行为,最后导致司法机关介入,表叔落马。

1.2 舆情信源的控制难

在新媒体时代,任何公众都可以在网络的支撑下成为新闻发言人,这些信息或者信息碎片经过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可以得到迅速传播。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得舆情信息源头追溯难、控制难。如PM2.5数据的公布,一开始就是有少数网民在网络上发出的质疑和抱怨声音,但这个舆情源头究竟是哪个地方、哪个人,无法得知。

1.3 权威声音作用难发挥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获取信息或者信息,可以不经传播者的许可。接收者可以对信息进行直接转发、评论或质疑。面对社会热点问题,任何公众都可以发出声音,这就导致权威声音效果弱化,甚至被众多的群众声音所淹没。媒介具有平民性、无序性,网络具有隐秘性和无限性,某一小小的负面舆论可变成群体性舆论,并且能在瞬间内爆发,使舆论走上极端,权威声音显得力不从心,意见领袖也是无可奈何。

2 当前政府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的表现

2.1 引导网络舆论观念落后

当前有些地方政府在对待网络上的舆论热点,不是利用政府微博、政府网站、新闻会和传统媒体第一时间披露事实真相,引导社会公众舆论,而是采取非理性的方法,有的是阻挠媒体记者到现场采访;有的是对披露事实真相,边拖延边掩盖,让网民继续捕风捉影,以讹传讹,坐等网络信息进一步发酵,事态进一步扩大。

2.2 利用新兴媒体理念滞后

政府依然以发文、开会、领导讲话等形式或者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信息。但这些官方舆论场是宣传部统一口径下的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化。在新媒体时代,网民通过论坛、微博客、新闻跟帖等方式形成的自下而上的民间舆论场,对官方舆论场以质疑、谴责为主,站在官方舆论场的对立面。政府不利用新媒体信息,就给社会公众以听谣、信谣、传谣的机会,导致民间舆论牵着官方舆论鼻子走。

2.3 快速透明应对机制缺乏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应对处理重大社会事件、引导网络舆论中,表现为反映不够快速,信息不够透明,态度不够诚恳,没有把公众的关注点或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方向上来。政府在回应舆情时,要么是遮遮掩掩,导致人们要继续刨根问底;要么是有结论而无证据,导致人们将信将疑;要么是虚假信息,欺骗社会公众,导致网民调侃官方信息:“官方说是假的,事实就是真的”。

3 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举措

3.1 政府要利用主流媒体营造主流舆论

各级政府要加强舆论引导,想方设法利用主流媒体在网上营造主流舆论强势,把党和政府的声音营造成在各种声音中的主流声音。充分利用新华网、人民网等全国性主流媒体,积极利用各级地方主流媒体的网站和政府网站。通过这些平台形成正面舆论强势,以正面舆论压倒负面舆论。在重大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发生时抢先发声,通过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全面客观的信息,让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真相,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安情绪,杜绝虚假消息,积极引导舆论走向。

3.2 政府要利用新媒体掌握舆论主动权

当地方发生重大社会事件,政府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第一时间权威声音,减少不实言论的传播,及时疏通网络民意,做到"先入为主",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当发现有一些网民在新媒体上讨论本地问题时,政府就要在其没有形成热点之前,作出快速回应,予以合理引导,及时处理极端言论,有效化解舆情事件。政府必须重视网民的参政热情,主动介入网络舆论管理,可以在一些网站论坛中设置"领袖人物",引导网民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公共事务讨论,这样就可以避免盲从和跟风,形成虚假信息集群。

3.3 政府要完善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都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舆情监管机制,把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政府要设立专门的舆情监测机构,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自动收集系统,定期对本地网络舆情进行监测评估,从海量信息中筛选过滤、收集分析发现主流民意,对重点网络舆情进行适时监测,缩短网络舆情收集时间,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不让非理性言论占主导地位,科学引导网络舆情,提高网络舆情的化解能力和引导能力。

3.4 政府要应急联动全面提升舆情引导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政府要建立完善的舆情应急联动机制,自上而下各级政府网站和主流媒体网站之间要保持信息畅通,及时传递和沟通舆情信息,舆情联动,上通下达,信息共享,要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让别的声音形成不了气候,自生自灭。舆情事件发生前后,政府要主动与大众传媒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反馈事件真实情况,充分利用这些容易控制的传统媒体,消除谣言,澄清事实,满足民众的信息需求。同时政府要借助立法监管,既要保护网上言论自由,又要依法打击利用网络传播、煽动、犯罪、恐怖等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分子,全面提升舆情引导能力。

4 结论

总而言之,网络舆论力量非常强大,近年来所发生的许多危机公关事件,都是由网络触发、传播、放大。网络信息的和传播能对社会稳定和个人隐私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这就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要加大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利用主流媒体营造主流舆论,利用新媒体掌握舆论主动权,完善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大力发挥政府在网络舆论造势上的调节功能,为构建安定、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2]杨彩云.政府网站的舆情引导功能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第3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关键词:媒体融合 舆论引导 特征 机制 平_ 路径

全媒体时代,媒介的融合发展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增强舆论引导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的媒体都在积极地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大力发展新媒体,媒体环境可以说焕然一新。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出现的问题

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只有推进媒体的深度融合,才能够在媒体竞争中提升实力,实现引导舆论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媒体都在不断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和策略,新闻舆论环境气象一新。可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多元化与真实性产生矛盾。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传播的信息承载了更多的监督、协调与导向功能,这就对信息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真实性是决定大众对媒体信任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媒体的社会影响力”。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必备工具,人们可以随时接受多元化的信息,只需要鼠标一点,就能看到自己想关注的信息,接收信息或者传播信息都很便捷。但是当人们收到虚假信息时,如果缺少判断能力,就会将虚假信息的危害和不良影响传播出去,这就与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二、正面传播信息引不起重视。新媒体时代,大量的互联网信息迅速膨胀和传播,为了吸引眼球,增加关注度,不断制造热话题,以抢占媒体的头条,使得社会的一些真实信息或者先进人物的事迹报道引不起人们重视,主流媒体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报道屡屡遭受质疑,甚至陷入“你越说我越不信”的恶性循环中。网络舆论分散也不利于形成强势主导性舆论,给社会增加了大量的不良信息,同时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舆论和道德的健康发展。

此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发展较为普遍,问题在于很多媒体只是集中在娱乐和服务类板块。比如新闻类报道与新媒体互动大多停留在事件发展的跟踪和跟进上,舆论引导能力不强,一些“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宣传和正面信息尽管占据主流媒体的重要位置,但是在新媒体面前缺少说服力和引导力,也难以引起重视,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三、商业化助推舆情的负面影响。一些媒体受商业利益的影响,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制造大量的负面信息,通过热点话题的发酵与泛滥,让大众沉浸在心理情绪营造的自我暗示中,只关注事件的表象,而疏略对事件本质的理性思考。“特别是娱乐化、媚俗化倾向容易模糊舆论的焦点,大众常常摇摆于网络舆论与传统主流媒体之间。而网络新闻的‘标题党’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的‘碎片化’更是加速推进这种舆论怪圈的形成”。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一定要强化创新和服务意识,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媒体新环境下媒体舆论引导工作的规律和特征,努力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弥补在媒体融合道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媒体深度融合舆论引导特征

一、凸显公共舆论价值,缩短传播时间。传统媒体往往在报道一个重大事件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但是在媒体融合发展阶段,随着大量新媒体的介入,尤其是微信和微博的广泛应用,让舆论的发酵和酝酿时间越来越短,缩短了大量的传播时间,为大众参与舆论提供了快捷有效的工具,凸显了公众舆论价值。

在近期“辱母杀人案”的舆情传播中,媒体营运者以法律和正道作为关键词眼,让大众积极的转发,并进行投票,迅速地占据了社会道德的高地,一时间成为引导大众道义的指向标。比如:让大家积极转发,看似是普通的传播,实际是动员了大众在向法律讨说法,吸纳公共诉求中的理性成分,让司法机构作为理性判断,助推舆情的发展,实现法律法规的合理导向。

二、扩大公共议题讨论范围,激发人文关怀。公共议题的建构是一种选择性建构,社会议题要成为公众议题必须经过选择和淘汰机制来实现,这种选择的重任往往落到媒体身上。可以说,社会议题被扩散成为公众议题的前提条件必然包括扩散的可能性和经济成本等因素,扩大的扩散范围是形成公众议题的前提条件,新媒体具有的时效性和传播广度这些优势,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公共议题讨论范围,使得扩散和协商成为可能,既能激发人文关怀,也能较好地引领舆论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三、传播手段与形式的转变创新。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与手法,开辟了新的传播平台,并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改变和创新传播形式,开始两微一端、动漫、视频的利用,将传播的角度面向更多的大众,传播的语态更加亲民,以人们乐于接受的网络传播方式传播信息。

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面对小众化、碎片化传播趋势,传统媒体在引导舆论传播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兼容并蓄,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路径

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猛烈冲击下,大多数传统媒体面临困境,受众快速流失,广告收入直线下降,骨干人才流失,导致舆论引导能力和效果降低。国家提出的媒体融合战略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下降的问题。如何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更好地实现媒体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调整创新内部机制。要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要按照新的业务流程调整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破除采编部门间相互分割、自成一体的藩篱,破除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和新媒体采编发环节的壁垒,创新内部组织结构,建立采编分离、全媒体生产的运行机制”。③

观察媒体融合工作,很多媒体只是停留在表面,随波逐流。深度的媒体融合不单单是建立一个网站,开通个微信、微博就能实现改革,应该尽快健全和改革体制,卸掉传统的媒体发展包袱,打破传统格局,选择复合型的新媒体发展人才,通过网络、移动客户端、电视、报纸等融合发展。事实上这些都涉及传播理念、报道手法、运营机制乃至新闻体制的综合性改革。当前传统媒体的机制大多秉承传统媒体时代的运营理念,这些机制极大地阻碍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进度。因此,媒体融合发展要求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建立完善的辟谣机制、预警机制、自净机制、监督机制,建立媒体内部创新机制,培养媒体人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设立扁平化的工作平台,实现不同平台与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打造媒体的真正重组与融合。

二、平台再造和组织重构。从媒体深度融合的诉求上讲,要把所有不同性质的媒体打造成一个融合全媒体,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传播阵地,需要把内容生产、技术创新、用户集聚、服务营销连成一体,从而将传播价值链较好地连起来。这些转变,离不开良好的支撑体系,这就需要传统媒体打破传统束缚,用互联网的思维去重构企业组织构架。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研发支撑媒体融合的新型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媒立方”,在新媒体平台上集聚了互联网注册用户6.6亿。以“大编辑中心+垂直采编部门”模式为牵引,实现了三个“重构”,即传播格局重构,建立以互联网传播为主要渠道的新型传播格局;采编流程重构,建立以全媒体指挥中心为枢纽,以中央厨房为牵引,三端(报、网、端)融通的一体化采编流程;采编队伍重构,以项目制为载体,以“媒立方”“记者包”等为支撑,以传播力指数、KPI考核为激励约束手段,推进采编人员全媒体转型,力图打造一支具备全媒体采编传播技能的“新军”。

人民日报社2014年启动“全媒体平台”即“中央厨房”项目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和架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将传统意义上的采编人员重新定义为指挥员、信息员、采集员、加工员、推销员、技术员等岗位。指挥员针对重大选题进行策划与指导,其他各“员”有效分工合作,最终将制作的新闻产品送达人民日报社旗下各发稿终端以及有合作关系的国内外媒体终端,实现重大报道“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通过技术手段升级,打通人民日报社体系内的所有媒体和终端,可以实现各媒体的稿件共享和网页、客户端、微博、微信的同平台。

当然,传统媒体传播渠道再造和组织架构重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根据不同的融合发展层面,改进传播渠道和组织架构。

三、提高舆论信息内容生产的质量。媒体深度融合,要求报道的内容和形式随之发生深刻的转变。首先,在品质上要追求专业权威;在传播上要多在“微”字上做文章,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要认真研究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舆论引导的实效性,“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点对点推送到用户手中,做到量身订做、精准传播,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④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综合运用音视频、图文、动漫等多种形式,满足受众丰富多彩的需求,多措并举,方能保持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在这方面,中央媒体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现在,打开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网页,看到的已经和传统通讯社、报纸的网页“判若两人”,不仅有文字、照片,还有大量的视频、直播、动漫、H5动画、游戏、图文产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下属有“数据与可视化实验室”,新华社甚至组建了90多人的无人机拍摄团队,推出的航拍作品令人惊艳。2017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在首页首屏开设全国两会报道融媒体专区;新华社客户端推出了升级后的“现场新闻”全媒体直播态产品,带给受众更加真实、生动、立体的感受;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推出了可视化评论栏目“两会微视评”,推出《数据新闻:看懂国家账本――财政预算报告》《动漫视频:奔跑吧,国社》等系列全媒体产品。

四、注重收集网络民意与新闻材料再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强大,新媒体的受众包括中青年群体、少儿和老年群体。而且,网络环境的匿名性表象下隐藏的是其非匿名性的实质,“85%的人认为自己在网络上的性格和他们在现实中的性格表现完全或基本一致,这样环境下人的心理认知和群体压力是一定存在的。”⑤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的推动,大众每天接触的信息很大,面对大量丰富的信息应该如何甄别和筛选,这就需要媒体人注意网络民意收集与新闻材料加工,网络民意的搜集与引导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一是要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贯彻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能够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可以对各类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优化与整理,再加以创作,这样出去的新闻才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真正现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2016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推出一个名为《傅莹邀请你加入群聊》的H5互动产品把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答记者问的现场用微信群聊的形式生动展示出来,交互式的对答场景,让人犹如亲临会场,结果引爆微信朋友圈,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300万次。这是收集网络民意与新闻材料加工的绝佳案例。

结论

舆论引导是营造社会文明和谐氛围的“定海神针”,人民群众认同的价值观应当居于舆论引导的核心地位。“所谓的舆论即是人民大众意见的总和,舆论的引导效应来自于大众对社会价值的选择与传播的舆论价值的认可,媒体融合就要突出舆论引导的意义。”⑥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原有舆论阵地的占领,又要充分发挥融合时代的自身优势,实现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注释:

①孟 建,赵元珂:《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国际新闻界》,2006(7)。

②李宗建,程竹汝:《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挑战与对策》,《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5)。

③刘奇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中国记协网,2017/01/12。

④本刊评论员:《着力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求是》,2015(17)。

第4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媒体;自媒体;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G206.2

新闻作为一种记录社会事件、传播时事信息的文体,其传播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从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再到如今的网络,传播载体的多样化催生了当下的新媒体时代。而作为我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一个功能与核心命题,同时也是新闻传播的一个基本职能,舆论导向性也在随着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正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进一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建设。舆论导向正确可以引导人们和社会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反之,如果舆论导向错误,谣言四起,则会引起人们的不安甚至社会动荡,危害国家的安全。因而我下面着重讨论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建议。

一、新媒体和舆论导向的概念

1.新媒体

媒体是人们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介载体,“新媒体”自然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现今意义的新媒体一般是指经由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传播技术等新兴媒介而形成的一种传播形式。相对于旧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传播更快、更便捷、受众更广的优势,这就决定了新媒体当下主流媒体的地位。

2.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指通过运用舆论来引导操纵人们的思维意识,从而达到控制人们行为和社会活动的目的。舆论导向主要包括制造社会事件的舆论以及对社会舆论进行评价和引导这几个方面,网络新闻的作用则是偏向于引导社会舆论这方面。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正面引导原则、分流原则、有度原则。

二、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的特点和舆论导向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有着突出的优势和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新闻媒体来说,网络新闻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加上其受众更广,因而网络新闻也就具有更高的舆论导向性。作为重要的社会舆论引导力量,网络新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动态和事件新闻,并允许人们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来,既传播了党和政府的声音,又向党和政府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有助于政府的运作和社会建设工作。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阶段,具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这些政策会必然会引发社会的舆论;又或者在某个事件中,政府的工作和行动没有得到良好的信息公布,引起民众的不理解和质疑,就会产生不和谐的舆论。这些舆论如果没有经过合理的导向,就会引起并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反之如果导向处理得当,就会产生正面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2009年11月16日的温州典雅花园人质劫持案中,负责宣传报道的温州网工作组就及时介入了事件新闻处置,通过积极掌握网上的舆论动态,争取网上舆论的主动权,化解群众的负面影响和疑虑,为处理该事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也为维护社会稳定、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网络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危害

然而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新闻虽然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但也因此引发了很多的问题。

1.网络新闻存在的问题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很大一部分新闻媒体人的收入和待遇是跟新闻的点击率挂钩的,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已然沦为了“新闻的民工”,为了点击率在真实的事件上添油加醋,甚至虚构捏造出许多“新闻”,这些所谓的新闻有时候甚至比小说情节还要“精彩”,在赚足观众的眼球的同时,也满足了部分无良新闻作者的腰包。但是虚假的新闻若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舆论影响,这些影响往往是恶劣的。再者,部分媒体人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和娱乐心理,往往还会对一些名人明星的话题和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营销炒作,通过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来牟取不正当利益,而置新闻的真实性不顾。

此外,网络新闻媒体人职业素养的低下也在不断危害着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在传统的新闻媒体中,对于新闻媒体人都有着一定的入行门槛,必须具备相应的新闻专业学习培训经验和行业规范,而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人,我们又称之为自媒体人,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途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经过网络的大量转发传播就可能变成一则虚假的“新闻”。

2.网络新闻问题的危害

网络新闻并不是真实社会事件的一种再现,它只是通过对事件的描述来向人们展示一个象征性的事件环境,但人们仍然需要通过这个描述来了解事件、认识世界。因此,不真实的或者虚构的网络新闻就会蒙蔽人们的双眼,歪曲人们对事件和世界的认知,在侵犯人们知情权的同时,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作为网络新闻的媒体,如果了不真实的新闻,就会严重影响媒体的公信力。人们一直以来都是通过新闻媒体来了解社会动态,认知这个世界的,而当一直信以为真的新闻媒体被发现了虚假的新闻,无疑会使其大大丧失权威性和公信力,并对整个社会媒体的发展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即便往后真实的新闻,其价值和影响力也会大大降低,达不到应有的新闻传播目的,也无法产生足够的舆论导向效果。

四、解决当前网络新闻问题的建议

1.提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在@个全民网络的时代,没有人可以置身网外,网络方便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舆论风险,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网络新闻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要最大程度引导其往健康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从新闻媒体一线工作人员的规范化抓起,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是网络新闻的者,也是第一任的把关人,其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了网络新闻的质量和真实性,因此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任职必须严格把关。然而在当下人人自媒体的时代,仅仅是加强对专业媒体工作者的把关还不够,还要规范普通媒体人员的行为,这就需要提高全体网络公民的媒体素养,提高他们的自律性和自觉性,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可以通过将媒体职业规范纳入学校的教育课程当中,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人们正确的新闻媒体观念。

2.规范网络传播平台的行为

网络传播平台是网络新闻的传播途径,如果作为“守门人”的传播平台都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没有做好传播内容的把关工作,势必会引起虚假新闻的传播泛滥,因此必须对新闻网络传播平台进行规范管理,建立新闻核查制度,严格把关,多层审查,对新闻的内容要先核查审实后才能,从源头阻止不实新闻的传播扩散。并建立相关的追究责任制度,对传播虚假新闻的媒体工作人员采取警告处罚甚至辞退的措施,虚假新闻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3.完善的网络新闻传播机制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造成当前网络新闻环境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让一些不正当的人员钻了空子,使得虚假新闻可以毫无约束的随意传播。虽然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大程度的自由言论环境,但必须控制好这个自由的度,过度的自由只会造成混乱。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新闻传播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新闻和舆论导向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正确引导舆论的走向,同时加入网络公民的实名制,让所有传播出来的信息“名言有主”,对造谣的人采取教育警告措施,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从而从根本上杜绝虚假网络新闻的传播。

五、结语

新媒体时既是一个极其便利的信息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利益诱惑的时代,在全民网络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新闻的受众,同时也是网络新闻的监督者,甚至还会成为网络新闻的传播者,为了营造一个健康真实的网络新闻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洁身自好,监督好自己,不造谣,不虚假信息,同时也要监督好各种传播媒体,擦亮慧眼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不因无根据的舆论而扇风点火。作为网络新闻的传播平台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仅仅是为了获取点击浏览率而传播不实的虚假新闻,更重要的是通过优质的网络新闻传播来提高媒介的素养,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申 璁.关于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局限性探究[J].科技传播,2015(2).

[2]疏宜菲.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3]李先锋,董小玉.分层次推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12(24).

[4]李 路.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现状与引导对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6):82-83.

[5]谭 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湖南社科学,2003(5).

[6]胡维娜.关于增强我国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问题的思考[D]. 西安:西北大学,2008.

[7]白海滨.网络舆论及其调控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8]钟 诚,刘 唱.加强战时网络新闻舆论管控的几点思考[J].军事记者,2011(1).

[9]张 颖.浅析网络新闻评论的引导舆论功能[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2).

[10]陈 燕.论提升网络新闻专题的舆论引导力[J].新闻爱好者,2011(4).

[11]葛晨光.论高校网络新闻宣传中的舆论引导[J].新闻爱好者,2011(6).

[12]张 晴.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煽情化问题及其治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第5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广播电视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大幅提升,成为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新闻传播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传播媒介多、信息传播快、舆论影响广、突发事件多的情况下,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应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根据新形势、新需要,积极调整战略,有力地表达和反映舆论,有效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一、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格局及现状分析

广电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舆论引导的排头兵作用。目前,河北省广播电视已经形成以时政新闻节目、舆论监督节目、民生新闻节目为主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舆论引导格局。其中,时政新闻节目是形成主流舆论导向的主体。河北电视台的《河北新闻联播》、河北电台的《河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北方快车》等综合性新闻和深度报道节目是重要新闻的集散地,是广电媒体中最权威的信息源,强大的公信力使其成为主流舆论的风向标。在此基础上,舆论监督类节目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聚焦重大新闻事件和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多面切入、深刻剖析,从而澄清错误认识,通达社情民意,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等舆论监督类节目已经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节目。此外,民生新闻节目是近些年风生水起的新闻节目形态,它顺应了广大群众的需求,也是新闻媒体汇聚民意、凝聚舆论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河北电视台的《“三农”最前线》、石家庄电视台的《民生关注》、《小吴帮忙》等节目关注百姓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已经成为很多群众的知心朋友,形成了较强的舆论影响力。

总体来看,河北省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现状表现为:

(一)一些品牌节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目前,河北省广播电视的品牌新闻节目越来越多,这些节目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如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三农”最前线》,石家庄电视台的《民生关注》、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等,这些龙头节目在舆论引导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重大新闻报道迅速及时,导向正确

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广播电视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传播做到了迅速、公开、透明,应对能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河北省广电媒体在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传播中,也积极应对,不断总结探索新经验。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暴雪事件以及“河北省三年大变样”、“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事件和主题报道中,广电媒体深入一线挖真相,通过大量真实、生动、权威的报道有效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需进一步重视舆论引导规律,提高舆论引导效果

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接收终端等新媒体的发展,社会语境的开放性、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传播范围的国际性和舆论环境的复杂性等变化随之而来,这对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个中不足也愈加凸显。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广电新闻节目(栏目)忽视新闻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和受众的主体性,引导方式单一、呆板、缺乏引导艺术;广电媒体在重视开发新闻节目(栏目)舆论引导功能的同时,忽略非新闻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舆论引导效果有待提高。

二、制约舆论引导实效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忽视新闻舆论引导规律,舆论引导模式化、单一化

当前,媒体处在一个加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受众信息需求日新月异,审美需求日益多元。河北省广电媒体也在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改版。河北卫视继2007年推出“快乐家+家”的全新频道定位后,2010年又再度升级,以“和谐社会,快乐家庭”为主旨,推出我国第一个“快乐家庭频道”,并打出“品牌全国化”的口号,节目更加时尚、品牌栏目更加突出。

虽然广播电视媒体都在精办节目,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但仍存在忽视舆论引导规律的问题,表现为新闻报道模式僵化,尤其是时政新闻、会议新闻还难逃窠臼,面孔生硬,亲和力不足,难以吸引受众。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认识上的误区。新闻舆论引导必须遵循舆论形成、运动的规律。有的媒体误将新闻舆论引导等同于宣传,将舆论引导的主体片面化为政府与媒体一方,而忽略了广大受众。殊不知舆论作为一种公众意见的集合,是公众对特定事态的公开评价及其多数人的一致性的意见。舆论的形成绝不是单靠意识和观念的灌输,而是在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得以呈现的。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舆论,必须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如果新闻媒体与公众舆论是“两张皮”,对于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媒体“顾左右而言他”,不主动触及,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 (二)舆论监督力度弱化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转型期种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日渐突显,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重视。进入新世纪,网络等新媒体成为舆论监督的主力。自2007年以来,重庆“最牛钉子户”、厦门px项目、山西娄烦矿难、深圳“高官涉嫌酒店猥亵女童”等影响中国进程的重大事件,无一不是源起于网络媒体。与此相反,传统媒体却在后面扮演着亦步亦趋的跟随者。由于缺乏法律保障、主体地位缺失以及监督阻力大等问题,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呈现出范围窄、力度小、数量少的弱化趋势。

河北广播电视媒体一贯重视舆论监督,以《阳光热线》为代表的一批舆论监督节目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同类节目的领跑者。但是,不可否认,近年来,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弱化。河北卫视现有四档新闻类节目,却没有一个是专门的舆论监督类节目。河北电台的舆论监督类节目也仅有《阳光热线》一枝独秀。除了舆论监督类节目(栏目)数量较少以外,还存在回避敏感问题,批评监督不到位等现象。

(三)传播模式缺乏互动,引导方式及平台亟待创新优化

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舆论引导方式是否符合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模式仍然影响着今天的新闻传媒,这种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有利于形成集中统一的舆论环境。但在当前思想观念解放、社会舆论环境相对宽松、公民参政意识普遍增强的氛围下,有些旧有的传播方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广大受众的需求。由此导致的一个负面结果是,公众难以以平等的地位,多元、公开而理性地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舆论引导难以取得最佳效果。此外,舆论引导媒介平台有待融合。目前,新媒体迅速占领了舆论传播的新阵地,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河北广电媒体在建设舆论引导传统平台的同时,对新媒体传播平台重视不够。虽然很多电台和电视台都已经向新媒体领域进军,开辟了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网络广播、户外屏媒体等传播平台,但其舆论影响力还较弱。导致广电传统媒体舆论与网络舆论的“两张皮”,使受众舆论与政府、媒介舆论无法顺利对接。因此,增强河北省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一步融合新媒体,打造新旧媒体联合互动的平台。

三、新形势下提高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认识舆论引导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更新、深化舆论引导理念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必需牢固坚守的一项基本社会职责。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传播生态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传统的办台理念受到很大冲击。巩固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必须更新理念,树立舆论引导的全局观念,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热点主动引导,针对热点深入引导。

(二)尊重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规律,扬长避短,改进舆论引导方式

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在新时期呈现出三个新规律:第一,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具有较强的舆论传播力。在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三鹿奶粉事件、玉树地震等突发事件报道中,广电媒体以独有的传播优势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主力作用。第二,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趋势使舆论传播形态、舆论引导方式多元化。目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正进入实质攻坚阶段,广播电视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北京、沈阳、南京等地都成立了广播电视台,河北省石家庄、邢台、衡水、唐山等市也组建了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使节目形态更加丰富,舆论引导内容和方式也应不断创新变化。第三,新媒体加速了媒介融合,改变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目前,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受众对信息可以进行选择性订制和接收,并自主便捷地互动参与。

受众群体广泛是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先天优势。电视长期以来占据第一媒体的强势地位,广播在上世纪末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迷后,以分众化传播为契机,目前也已经走向复兴。通俗化、现场感强不仅是广播电视最大的传播特点,也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和大众娱乐化的文化诉求。因此,提高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关键在于充分把握自身的新闻传播规律,扬长避短,突出广播电视直观、生动、富于表现力的传播优势,在增强互动性、提高服务性、打造亲和力上做足功课。近些年,随着广播电视受众市场的不断细分,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已经逐步形成了小众化、专业化的传播格局。相应地,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也应适应传播模式的变化,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宣传引导。

(三)以全面、及时、准确、公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增强媒体公信力,强化舆论影响力

信息传播的质量也决定着舆论引导效果。随着新闻竞争的白热化,一些媒体心态浮躁,片面追求收视率、收听率,新闻报道只求哄动效应,忽视真实性,造成假新闻层出不穷。加之以网络等新媒体为传播源的信息传播,由于传播过程的开放性和强大传播影响力,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信息传播强势,造成舆论失控的局面。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广播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利用自身完善的传播结构,严格把关,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信息传播中做到全面、有序,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不偏听偏信,不盲从跟风,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提升舆论影响力。

(四)以品牌新闻节目(栏目)为龙头,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舆论引导高地

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品牌节目的传播优势。目前,河北已有一些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广电节目,它们是提升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龙头和抓手。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节目在资金、人才、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将节目办精办细。第一,注重选题策划,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专题做深做实。重要政策和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舆论的聚焦点,集中体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广电媒体应加强此类报道的策划,关注百姓的利益诉求,以本土化、贴近性为目标,解读大政方针,真实、全面、公正地报道重大新闻事件,使舆论导向深入人心。第二,深入实际,洞察社会舆情。当前,我国正进入群众言论勃兴时期,公众舆论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关注群众言论,根据社会舆情的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第三,以亲民报道革新时政新闻。在时政新闻报中要增加民生新闻的比重,在报道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变严肃、呆板、生硬的“播”新闻为活动、生动、平和的“说”新闻,增加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五)以优质非新闻节目为补充,丰富舆论引导内涵

舆论引导不仅是政治引导,还包含思想引导、价值引导、行为引导、文化引导等。在新闻传播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不仅新闻、社教类节目承载着舆论引导重任,综艺、娱乐等非新闻节目也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如果新闻节目里刚刚宣传了主流价值观,而在综艺节目中却大大鼓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仅自相矛盾,形不成舆论引导合力,更有损媒体形象。从低俗化的娱乐选秀节目、张悟本事件,到电视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娱乐节目屡屡暴出的不和谐音广受诟病,如何在娱乐节目中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媒体必须直面的严肃课题。

发挥非新闻类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内容为王——河北广电节目中有大量综艺娱乐节目,比如《综艺传奇》、《激情大冲关》、《大地欢歌》等,提高节目的舆论引导力除了注重形式上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外,还要在内容上严格把关,重视节目中所传递的社会价值取向;二是注入文化内涵——文化是综艺娱乐节目的长久生命力,文化的浸润性不仅能提高节目品位,彰显地方特色,还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舆论引导作用;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学习借鉴优秀节目成功经验的同时,要根据本地受众需求进行“嫁接”,同类节目要有差异化定位,切忌盲目模仿。

(六)以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为依托,增强舆论引导的创造力

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工作作风严谨、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人才队伍。目前,河北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平衡、整体素质偏低、高端人才较少、复合型创新人才稀缺等问题。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培养专家型、学者型和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方向。优化广播电视新闻队伍的关键在于改革人事制度,完善用人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提高新闻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七)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舆论引导的多维传播与互动

1.广电区域内及跨区域整合资源,构建多维舆论引导格局。广播电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为区域内的广电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集中人才、资金,充分发挥品牌节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高优质节目的社会效益。除了区域内的合作,不同地区间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可以形成合作联盟,在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报道中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实现集约化的信息传播。目前,河北已经成立了河北广播联盟,遍布全省的记者网络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提供新鲜、生动的现场报道,有效提升了广播新闻报道的质量。广播与电视应在机构整合后,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尽快完善合作机制,实现全方位的多维传播格局。

2.加强与网络等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广播电视所具有的传播时效强、内容生动、便于互动等特点与新媒体有着极强的融合力。广播电视向网络等新媒体领域扩展,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这是提高广播电视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渠道。河北广电媒体目前已经开始了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河北电台的新媒体广播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开创了与户外屏媒体合作,发展可视广播的先河。河北移动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目前新旧媒体的融合还主要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内容上的深度融合。应根据不同媒体的主要受众和传播特点,对新闻内容进行精细化加工,通过融合共通的全媒体传播,实现舆论引导的最优组合。

第6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广播电视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大幅提升,成为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新闻传播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传播媒介多、信息传播快、舆论影响广、突发事件多的情况下,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应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根据新形势、新需要,积极调整战略,有力地表达和反映舆论,有效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一、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格局及现状分析

广电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舆论引导的排头兵作用。目前,河北省广播电视已经形成以时政新闻节目、舆论监督节目、民生新闻节目为主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舆论引导格局。其中,时政新闻节目是形成主流舆论导向的主体。河北电视台的《河北新闻联播》、河北电台的《河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北方快车》等综合性新闻和深度报道节目是重要新闻的集散地,是广电媒体中最权威的信息源,强大的公信力使其成为主流舆论的风向标。在此基础上,舆论监督类节目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聚焦重大新闻事件和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多面切入、深刻剖析,从而澄清错误认识,通达社情民意,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等舆论监督类节目已经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具有良好口碑的品牌节目。此外,民生新闻节目是近些年风生水起的新闻节目形态,它顺应了广大群众的需求,也是新闻媒体汇聚民意、凝聚舆论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目前,河北电视台的《“三农”最前线》、石家庄电视台的《民生关注》、《小吴帮忙》等节目关注百姓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已经成为很多群众的知心朋友,形成了较强的舆论影响力。

总体来看,河北省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现状表现为:

(一)一些品牌节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目前,河北省广播电视的品牌新闻节目越来越多,这些节目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如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三农”最前线》,石家庄电视台的《民生关注》、河北电台的《阳光热线》等,这些龙头节目在舆论引导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重大新闻报道迅速及时,导向正确

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广播电视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传播做到了迅速、公开、透明,应对能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河北省广电媒体在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传播中,也积极应对,不断总结探索新经验。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暴雪事件以及“河北省三年大变样”、“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等重大事件和主题报道中,广电媒体深入一线挖真相,通过大量真实、生动、权威的报道有效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需进一步重视舆论引导规律,提高舆论引导效果

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接收终端等新媒体的发展,社会语境的开放性、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传播范围的国际性和舆论环境的复杂性等变化随之而来,这对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个中不足也愈加凸显。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广电新闻节目(栏目)忽视新闻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和受众的主体性,引导方式单一、呆板、缺乏引导艺术;广电媒体在重视开发新闻节目(栏目)舆论引导功能的同时,忽略非新闻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舆论引导效果有待提高。

二、制约舆论引导实效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忽视新闻舆论引导规律,舆论引导模式化、单一化

当前,媒体处在一个加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受众信息需求日新月异,审美需求日益多元。河北省广电媒体也在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改版。河北卫视继2007年推出“快乐家+家”的全新频道定位后,2010年又再度升级,以“和谐社会,快乐家庭”为主旨,推出我国第一个“快乐家庭频道”,并打出“品牌全国化”的口号,节目更加时尚、品牌栏目更加突出。

虽然广播电视媒体都在精办节目,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但仍存在忽视舆论引导规律的问题,表现为新闻报道模式僵化,尤其是时政新闻、会议新闻还难逃窠臼,面孔生硬,亲和力不足,难以吸引受众。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认识上的误区。新闻舆论引导必须遵循舆论形成、运动的规律。有的媒体误将新闻舆论引导等同于宣传,将舆论引导的主体片面化为政府与媒体一方,而忽略了广大受众。殊不知舆论作为一种公众意见的集合,是公众对特定事态的公开评价及其多数人的一致性的意见。舆论的形成绝不是单靠意识和观念的灌输,而是在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得以呈现的。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要正确引导舆论,必须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如果新闻媒体与公众舆论是“两张皮”,对于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媒体“顾左右而言他”,不主动触及,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 (二)舆论监督力度弱化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转型期种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日渐突显,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重视。进入新世纪,网络等新媒体成为舆论监督的主力。自2007年以来,重庆“最牛钉子户”、厦门px项目、山西娄烦矿难、深圳“高官涉嫌酒店猥亵女童”等影响中国宪政进程的重大事件,无一不是源起于网络媒体。与此相反,传统媒体却在后面扮演着亦步亦趋的跟随者。由于缺乏法律保障、主体地位缺失以及监督阻力大等问题,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呈现出范围窄、力度小、数量少的弱化趋势。

河北广播电视媒体一贯重视舆论监督,以《阳光热线》为代表的一批舆论监督节目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同类节目的领跑者。但是,不可否认,近年来,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弱化。河北卫视现有四档新闻类节目,却没有一个是专门的舆论监督类节目。河北电台的舆论监督类节目也仅有《阳光热线》一枝独秀。除了舆论监督类节目(栏目)数量较少以外,还存在回避敏感问题,批评监督不到位等现象。

(三)传播模式缺乏互动,引导方式及平台亟待创新优化

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舆论引导方式是否符合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模式仍然影响着今天的新闻传媒,这种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有利于形成集中统一的舆论环境。但在当前思想观念解放、社会舆论环境相对宽松、公民参政意识普遍增强的氛围下,有些旧有的传播方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广大受众的需求。由此导致的一个负面结果是,公众难以以平等的地位,多元、公开而理性地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舆论引导难以取得最佳效果。此外,舆论引导媒介平台有待融合。目前,新媒体迅速占领了舆论传播的新阵地,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河北广电媒体在建设舆论引导传统平台的同时,对新媒体传播平台重视不够。虽然很多电台和电视台都已经向新媒体领域进军,开辟了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网络广播、户外屏媒体等传播平台,但其舆论影响力还较弱。导致广电传统媒体舆论与网络舆论的“两张皮”,使受众舆论与政府、媒介舆论无法顺利对接。因此,增强河北省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一步融合新媒体,打造新旧媒体联合互动的平台。

三、新形势下提高河北省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认识舆论引导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更新、深化舆论引导理念

舆论引导是新闻媒体必需牢固坚守的一项基本社会职责。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传播生态的不断变化,广播电视传统的办台理念受到很大冲击。巩固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地位,必须更新理念,树立舆论引导的全局观念,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热点主动引导,针对热点深入引导。

(二)尊重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规律,扬长避短,改进舆论引导方式

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在新时期呈现出三个新规律:第一,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具有较强的舆论传播力。在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三鹿奶粉事件、玉树地震等突发事件报道中,广电媒体以独有的传播优势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主力作用。第二,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趋势使舆论传播形态、舆论引导方式多元化。目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正进入实质攻坚阶段,广播电视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北京、沈阳、南京等地都成立了广播电视台,河北省石家庄、邢台、衡水、唐山等市也组建了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使节目形态更加丰富,舆论引导内容和方式也应不断创新变化。第三,新媒体加速了媒介融合,改变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目前,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受众对信息可以进行选择性订制和接收,并自主便捷地互动参与。

受众群体广泛是广播电视舆论引导的先天优势。电视长期以来占据第一媒体的强势地位,广播在上世纪末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迷后,以分众化传播为契机,目前也已经走向复兴。通俗化、现场感强不仅是广播电视最大的传播特点,也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和大众娱乐化的文化诉求。因此,提高广电媒体的舆论引导水平,关键在于充分把握自身的新闻传播规律,扬长避短,突出广播电视直观、生动、富于表现力的传播优势,在增强互动性、提高服务性、打造亲和力上做足功课。近些年,随着广播电视受众市场的不断细分,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已经逐步形成了小众化、专业化的传播格局。相应地,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也应适应传播模式的变化,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宣传引导。

(三)以全面、及时、准确、公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增强媒体公信力,强化舆论影响力

信息传播的质量也决定着舆论引导效果。随着新闻竞争的白热化,一些媒体心态浮躁,片面追求收视率、收听率,新闻报道只求哄动效应,忽视真实性,造成假新闻层出不穷。加之以网络等新媒体为传播源的信息传播,由于传播过程的开放性和强大传播影响力,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信息传播强势,造成舆论失控的局面。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广播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发挥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利用自身完善的传播结构,严格把关,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信息传播中做到全面、有序,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不偏听偏信,不盲从跟风,通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提升舆论影响力。

(四)以品牌新闻节目(栏目)为龙头,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舆论引导高地

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品牌节目的传播优势。目前,河北已有一些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广电节目,它们是提升广电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龙头和抓手。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节目在资金、人才、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将节目办精办细。第一,注重选题策划,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专题做深做实。重要政策和重大新闻事件往往是舆论的聚焦点,集中体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广电媒体应加强此类报道的策划,关注百姓的利益诉求,以本土化、贴近性为目标,解读大政方针,真实、全面、公正地报道重大新闻事件,使舆论导向深入人心。第二,深入实际,洞察社会舆情。当前,我国正进入群众言论勃兴时期,公众舆论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提高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必须关注群众言论,根据社会舆情的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第三,以亲民报道革新时政新闻。在时政新闻报中要增加民生新闻的比重,在报道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变严肃、呆板、生硬的“播”新闻为活动、生动、平和的“说”新闻,增加时政新闻的亲和力,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五)以优质非新闻节目为补充,丰富舆论引导内涵

舆论引导不仅是政治引导,还包含思想引导、价值引导、行为引导、文化引导等。在新闻传播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不仅新闻、社教类节目承载着舆论引导重任,综艺、娱乐等非新闻节目也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如果新闻节目里刚刚宣传了主流价值观,而在综艺节目中却大大鼓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仅自相矛盾,形不成舆论引导合力,更有损媒体形象。从低俗化的娱乐选秀节目、张悟本事件,到电视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娱乐节目屡屡暴出的不和谐音广受诟病,如何在娱乐节目中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媒体必须直面的严肃课题。

发挥非新闻类节目的舆论引导作用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内容为王——河北广电节目中有大量综艺娱乐节目,比如《综艺传奇》、《激情大冲关》、《大地欢歌》等,提高节目的舆论引导力除了注重形式上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外,还要在内容上严格把关,重视节目中所传递的社会价值取向;二是注入文化内涵——文化是综艺娱乐节目的长久生命力,文化的浸润性不仅能提高节目品位,彰显地方特色,还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舆论引导作用;三是加强自主创新——学习借鉴优秀节目成功经验的同时,要根据本地受众需求进行“嫁接”,同类节目要有差异化定位,切忌盲目模仿。

(六)以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为依托,增强舆论引导的创造力

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工作作风严谨、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人才队伍。目前,河北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平衡、整体素质偏低、高端人才较少、复合型创新人才稀缺等问题。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培养专家型、学者型和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是新闻队伍建设的方向。优化广播电视新闻队伍的关键在于改革人事制度,完善用人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提高新闻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七)整合优势资源,实现舆论引导的多维传播与互动

1.广电区域内及跨区域整合资源,构建多维舆论引导格局。广播电视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为区域内的广电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集中人才、资金,充分发挥品牌节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高优质节目的社会效益。除了区域内的合作,不同地区间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可以形成合作联盟,在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报道中形成合力,优势互补,实现集约化的信息传播。目前,河北已经成立了河北广播联盟,遍布全省的记者网络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提供新鲜、生动的现场报道,有效提升了广播新闻报道的质量。广播与电视应在机构整合后,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尽快完善合作机制,实现全方位的多维传播格局。

2.加强与网络等新媒体的融合互动,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广播电视所具有的传播时效强、内容生动、便于互动等特点与新媒体有着极强的融合力。广播电视向网络等新媒体领域扩展,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这是提高广播电视传播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渠道。河北广电媒体目前已经开始了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河北电台的新媒体广播产生了一定影响,并开创了与户外屏媒体合作,发展可视广播的先河。河北移动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步提高。但是,目前新旧媒体的融合还主要停留在形式上,缺乏内容上的深度融合。应根据不同媒体的主要受众和传播特点,对新闻内容进行精细化加工,通过融合共通的全媒体传播,实现舆论引导的最优组合。

第7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舆论引导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论坛、微博、微信客户端、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发展较快,为公众直接参与舆论形成及传播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自媒体时代,每个独立个体都可成为信息的“源”与“传播者”,舆论形成的方式也从单一的宣传体制下的瀑布模式变为传媒多样化下的蒸腾模式,单一信息传播渠道和自上而下的舆论引导呈衰弱态势,这就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掌握舆论引导的规律,许多突发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就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遵循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规律,创新政府舆论引导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要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敏感、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努力消除和化解不和谐因素,疏导公众情绪,引导社会舆论朝正面发展.

1自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面临的严峻挑战

(1)舆论形成与传播速度加快在传统媒介传播环境中,由于地域及传播方式的局限性,舆论形成及信息传播常常受到诸多限制.而由数字化技术衍生出来的博客、微博、直播等新媒体形态,则彻底打破了舆论形成与传播的局限,信息源也跨越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使得舆论“瞬时传播”成为常态,且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内容突破了传统媒体以文字为主的传播方式,朝着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的方向发展,同时,舆论形成的时间大大缩短,很多热点事件、敏感事件借助自媒体在更大范围、更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与发酵[1].

(2)舆论监控难度加大传统媒介环境中,“把关人”的角色至关重要,舆论在形成阶段的传播内容与途径是“可控”的,传播阶段因互动性少,传媒组织决定着大众所接受的新闻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掌控着整个传播的过程.然而,在自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的作用被弱化,传播主体的准入资格较传统媒体更低,每个独立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源”;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变为多向传播,网络的便捷性为舆论迅速形成提供了土壤;由于缺乏严格的网络审核程序,一些未经证实的虚假消息有可能趁虚而入,公众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会在无形中充当传播的工具,使得网络谣言大肆传播,“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就使得舆论监控难度加大.

(3)公众影响舆论成常态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官方媒体是舆论信息的集合地,掌控着舆论引导的方向;公众多是信息的“接受者”,几乎不会直接参与舆论的形成与引导过程.然而,在自媒体环境中,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部分信息的话语权与权,他们参与话题讨论的热情较高,往往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发表意见,并做出个人化的判断与解读.某些网络营销号与大V甚至形成了自己的粉丝团队,赢得一批网民的支持.公众影响舆论的态势也越发明显,一方面,网民参与社会话题讨论的热情越来越高,决策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倾听网民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化;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碎片化的信息、非理性的评论等,在网络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体系中,某些所谓的敏感事件与热点事件常常被过度解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果不能在舆论形成与传播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则会出现非常被动的局面.

2提高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能力的策略

(1)正确认识自媒体时代媒介的社会价值自媒体时代,论坛、微博、微信客户端、直播平台等多样化的媒介在舆论形成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顺应时展潮流,创新宣传载体,正确认识自媒体媒介的社会价值.当前,越来越多的职能部门开设的官方微博与微信平台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最具代表性的“平安北京”微博粉丝达1200万人,它曾多次通过微博及时通报相关信息,辟除谣言,是自媒体时代官方进行宣传的成功案例.

(2)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国语•周语上》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2]因此,如何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言路,是考验当代政治家和地方党政领导在新环境下政治智慧和领导艺术的重要指标.堵、沉默和回避都不能适应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社会巨大转型期面临利益格局重新分配、社会冲突和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群众基础,让事情变得更糟.疏、导结合才是一种积极态度.相关管理人员要在以民为本、科学执政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网络给政治生态带来的深刻影响,解放思想,敢于接受不同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和环境.[3]宣传部门要在加强政府网站、主流大众传播媒介建设、抢占舆论主阵地的基础上,主动引导公民提出合理的批评与建议,及时采纳意见并改正错误.要善于将各种传媒平台作为社会矛盾的减压阀[4],以便及时抒发群众心中的不满和怨气,把矛盾和冲突控制在起始状态或可控的范围内.

(3)加强媒体舆论监督政府要在正面引导新媒体传播的基础上,对网络要进行必要的监管,倡导网络文明,促进网络民主和谐健康发展.要对一些在网络中肆意泛滥的恶意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乃至危害公众和社会利益、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信息和观点立场鲜明地予以反击.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是各级部门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维护稳定的重要任务.政府在加强网络舆论监控时,一要重视民意,尊重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并建言献策的热情,尊重其诉求表达的权利,加强透明执政的水平,而非停留在形式主义层面上.二要充分尊重公民参与决策的过程[5],为公众实现民主决策和当家作主搭建平台,通过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将潜在的矛盾消除,避免公众采取非理性的表达方式.三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具备基本的素养[6],懂得自媒体发展规律;官方媒体要有相应的新闻审批制度,对舆论形成及引导要有责任制度、监管制度、奖惩制度等.四要完善政府新闻危机应急预案,通过完善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制度,统一口径,有效消除公众非理性民主、情绪式民主带来的消极影响.[7]

(4)疏、导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当前干部队伍中,亟待改进和提高民主意识和科学利用传媒的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是一种可以改变政治生态的力量,必须建立起适应网络传播的媒体观、民主观,一味疏和一味“堵”都不是网络时代舆论引导可取的方式.政府既要保证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又不能让网络成为引发政治动荡和社会经济混乱的温床.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政府要掌握正确的媒体应对方法,通过官方消息,疏导民众情绪,杜绝流言散播.

(5)建立预警机制,从源头把控舆论的正确走向事件发生后的舆论形成与引导固然重要,然而中国历来讲究“防患于未然”,以史为鉴,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从过往的舆论事件中总结规律.舆论预警机制不同于灾害预警,是可以客观评估等级与制定应对措施的,因此,舆论预警机制的建立必须参照过往舆论事件的实例,用事实说话,在重大社会热点事件形成前政府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与应对能力,对舆论形成与传播有基本的判断与应对措施,从源头上把控舆论的正确走向.如2016年某市7.19洪灾发生后,某村庄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网络流传由于政府没有及时通知民众转移才导致伤亡.该市政府在村民围堵高速路口,与公务人员对峙升级事件不断发酵后,才首次通过媒体发声,还原事件真相.随后《焦点访谈》栏目进行了实地探访,从自然原因、政府作为、民众等多角度进行了采访、分析,才还公众以事实.在整个事件中,该市政府由于缺乏相应的舆论预警机制,对网络传言缺乏应有的重视与舆论应对措施,才导致事件发生后舆论不断升温.这足以给各级政府以警示.

3结语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纷繁复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本着尊重事实、尊重民意的态度,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菲菲.中网络舆情政府应对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2]古丘明.国语译注[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7.

[3]陈海锋.网络舆论引导和危机处置当把准“三度”[N].人民武警报,2016-06-25(04).

[4]胡线勤.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论引导能力[N].人民日报,2012-02-06(07).

[5]谢新洲.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凝聚社会共识[N].南方日报,2016-04-29(02).

[6]朱亚.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探讨———基于媒介公关视野[J].新闻界,2009(2):118-119.

第8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关键词】传统舆论 网络舆论 舆论引导 互动互融

大众传媒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功能,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某种行为公诸于世,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从而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舆论正是这样一种经由大众传媒引导而产生的一种规范和标准。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曾经指出: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舆论的引导作用。在当下的一种全新的舆论环境中,面对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载体,尤其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对接和整合,对于我们实现好舆论引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传统舆论同网络舆论的差异

本文所指的传统舆论主要是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上的舆论为主,网络舆论也主要是以网络上的各种意见的表达和舆论的汇成为主。笔者认为传统舆论具有以下特点:

(一)权威性。传统舆论根植于传统媒体,由于传统媒体大多是把关作用较为凸显,所以相对来说审核严格,而且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所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权威性。

(二)滞后性。由于大众媒体在新闻的制作和获取上同网络媒体相比会有一些天然的不足或是短板。新闻资源的获取存在渠道单一、受众相对较少等缺陷,在新闻的制作和播出上,由于制作相对复杂和审核严格,因此时效性上相对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相对应的网络舆论的特点也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自发性。网络媒体由于信息的门槛较低,信息的随意性也就决定舆论的形成上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的特点,但是其把关作用较弱,在权威性上必有所欠缺。

(二)群众性。网络的生存一方面需要依靠广告商的赞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点击量的获取来实现自负盈亏。而且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其把关原则有所弱化,所以其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性。

(三)时效性。由于网民的数量众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新闻线索的来源,而且可以及时、直接地。审核的便利性和的低门槛等都决定了网络舆论的形成具有传统舆论所无法比拟的时效性。

二、传统舆论与网络舆论的互动互融

在当前的一种全新舆论环境中,由于受众迫于自己的视野和精力有限,所以他们需要在网络所提供的海量信息中去找寻自己感兴趣或者与自己相关的新闻,但是由于网络所存在的一些固有的缺陷和弱点,比如说便捷、快速的信息平台决定了其把关人作用的减弱,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虚假或者不实的新闻报道,这时候就需要相对权威的传统媒体来进行佐证或者反驳,以此来形成一种互动。应如何整合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力量,如何面对多元化传播渠道积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呢?

最为关键的是,两者需形成合力,而在形成合力的同时又要注重吸收各自所长,以此实现取长补短。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它是各类新闻信息广泛快速传播的有效载体,是各类新闻信息的整合器和放大器,而传统媒体更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具体做法是,政府部门加强对于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论坛社区的扶持和指导协调力度,支持重点新闻网站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建成权威的互联网上宣传渠道,同时,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使新闻网站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在关键时候引导网络舆论,发出权威的声音。此外,还必须加强对主流媒体的建设和新兴媒体的建设,从社会舆论结构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趋势,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增强重点新闻网站论坛正面声音的说话力度、速度和可信度,提高其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

三、以“杭州五・七飙车”案为例的分析

2009年5月7日晚8时许,浙大学生谭卓在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被胡斌所驾驶的改装三菱跑车撞飞,后经急救,不治身亡。有目击者声称,谭卓被撞出大约5米高后再重重摔在20米以外的地方,可能为当场死亡。同日,肇事者胡斌被刑事拘留,但有网友发现肇事者QQ还在进行更新,因此质疑肇事者是否被及时拘捕。5月8日,杭州交警召开新闻会,提及“当时车速在70码”。

由于肇事双方身份的特殊性(肇事者的“富二代”背景身份以及受害者作为名牌大学毕业生),警方言论一出立即引起了广大群众和网民的极大不满,并由此在网络上产生了广泛的激烈的讨论,引起了轩然大波。随后在天涯社区、猫扑网站等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此言论的讨论和认证贴,讨论的人数众多,跟帖达到了上百页,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也开始大量报道和评述此次事件。在网络舆论的强烈压力下,同日,杭州警方承诺将秉公办理此案。5月11日,杭州警方承认肇事者存在违法超速行为。5月14日,杭州飙车案事故鉴定完成,专家称“车速肯定不是70码”。杭州市公安局当日向媒体交通肇事案鉴定报告,认定事故车在事发路段的行车时速在84.1公里到101.2公里之间。5月15日,杭州警方以交通肇事罪向检察院提请批捕,并认定本次事故由胡斌承担全部责任。同时受害者谭卓家属与肇事方已经达成协议获赔113万元。随后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对“5・7”交通肇事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胡斌有期徒刑三年。

近年来诸如此类的事件还有“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官太太团出国事件”、“贫困县县委书记戴52万元名表”、“躲猫猫事件”、“史上最牛的中部地区处级官员别墅群”、“史上最牛的官员语录”、“史上最牛公章”等几乎都是依靠网络舆论的关注,并配合传统媒体的舆论形成互动,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或者说是社会压力,从而使问题得到了最终的解决和处理。

结语

对于舆论的作用,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舆论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具有重大影响。随着当前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必然会有一段共存期。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从传统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差异性比较中找出一条适中而且合理的舆论引导方法,使得各类媒体能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从而有效肩负起其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5

②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0

第9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

一、正确舆论导向的内涵与特征

舆论是老百姓对某些人或事的议论、意见、建议、批评的汇集,也就是民众的声音。正确舆论导向则是指政党、政府或社会组织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大众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的行为与过程,其实质是政党、政府或社会组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正确反映民众心声的过程。舆论导向正确与否的判定标准,通常要看是否合乎规律、合乎时代、合乎发展。

正确舆论导向与一般舆论有很大区别,通常来说,正确舆论导向有以下特征。

1 政治性。舆论是关系政党执政、政府运作的重要软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舆论就是人心,所以世界上各个政党、政府都力图控制和主导舆论,谋求舆论的主动权。符合执政党政府需要的舆论引导,有利于维护执政党政府运作的舆论,都被执政党政府认定为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反之,则被认定为是错误的舆论导向。可见,正确舆论导向必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 众意性。舆论是社会大众对人物、事情、事物的看法.正确舆论导向则是反映社会大众正确认识与看法的舆论导向,或是将社会大众的认识与看法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的过程。而社会大众的认识与看法显然不是单个人的意志体现,而是他们整体意志的反映。因此,正确舆论导向是一种合乎大多数民众意志、意愿和意向表示的舆论引导。

3 共鸣性。正确舆论导向通常反映了社会大众的共同心声和意愿,所以很容易在社会大众中产生共鸣,使大众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

4 及时性。正确舆论引导要抓住最有利的时机。时机抓得准,舆论导向正确就很容易达到;丧失时机,把偏离正确轨道的舆论再引导回来往往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正确舆论引导必须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最佳时机将社会大众急切想知道的焦点、热点问题公诸于众,满足社会大众的关注和认知需求。

5 责任性。正确舆论导向是一种真正负责任的舆论引导,它体现了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对人民利益负责、对未来发展负责的基本精神。它要求把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看法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大家倾向于采用统一、正确的标准去判断分析问题.这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真正负责的表现。如果舆论引导错误,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和看法就会被带到错误的轨道上,最终将会造成行动上的损失或失败.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

二、建构正确舆论导向的路径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保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弓l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按照这一要求。建构正确舆论导向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构建科学的舆论引导格局。建构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舆论引导正确,要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一般说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的政治色彩更为浓厚一些,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的娱乐色彩更为浓厚一些。它们在舆论引导中发挥各自主体功能的同时,要努力寻找切合点、实现互补性,形成引导社会舆论发展的整体合力。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是,是正确舆论引导的中流砥柱,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引导的基本方向,坚持责任在肩、守土有责,在任何时候都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积极主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近年来,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在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正逐渐成为社会舆论发展的重要推手。这就要求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要加强自律、提高品质.有关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它们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凝聚共识的科学机制。、建构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从群众关注点入手,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一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引导社会舆论不是盲目的,必须围绕一个轴心展开,这个轴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客观上就使各种社会舆论有了一个基本的准绳,使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引领有了一个基本的标准。二要注重舆情分析研判。舆论引导的正确,有赖于舆情分析研判的准确。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综合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客观的判断。三要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很容易引起群众的关注,并诱发。因此,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尤其要注重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根据舆情变动趋势及时准确地将社会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近年来,社会舆论在引导上出问题,很多时候是由于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出现以后,新闻报道、新闻不及时,没有在第一时间将民众最想了解的东西告诉民众造成的。因此,强化新闻报道、新闻的及时性,对正确社会舆论导向的建构极其重要。健全应急报道机制,关键是要拓宽新闻报道网络渠道、细化新闻线索收集的触角、培植广泛的新闻工作者队伍,保证热点事件发生之时就有新闻报道第一时间跟进。同时,要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建构正确的舆论标准,明确舆论引导的方向;对社会舆论进行科学判定,明确界定在特定时间、地点、情势下,什么样的舆论走势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舆论走势是错误的;重点针对错误舆论进行全方位、耐心细致的疏导。

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由于新闻媒体具有辐射面广、信息传播快、导向性强等特点,所以近代传媒业兴起之后,新闻媒体的监督在舆论监督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1849年马克思就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喉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275页)。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必须勇于担当、义不容辞。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大力发挥舆论监督

的作用。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新闻纪律,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新闻媒体应自觉加强行业自律意识,自觉抵制和杜绝通过新闻报道进行舆论监督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

提升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平。正确舆论引导的主体是新闻从业人员。新闻从业人员能不能真正担当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能。一要看其政治业务能力,二要看其职业道德水平。近年来,少数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丧失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弱化了自己的职业道德。在新闻报道中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向金钱低头、向权贵低头、向腐败低头,撰写虚假新闻,传播错误观点,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在正确舆论导向的建构中,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必须保持高度的职业良知,自觉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和锻炼,决不能拿职业操守作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