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全球农业发展现状

第1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企业;循环经济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何实现更好发展的问题并不仅仅只是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生态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但要致力于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应当将本企业的发展切实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系统之中,积极发展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新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突破。然而,因为受到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环境、技术能力以及自身认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依然水平不高,部分始终困扰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还是未能得到全面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将本地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合理的环境保护进行全面统一。作为全新的环境保护新观念,循环经济的首要要求是降低经济活动之中源头污染物的产生总量,对源头无法加以削减的废物则应当予以回收利用,让其能够重回循环之中。唯有在避免产生以及回收利用均难以成为现实之后,才能同意对最终产生的废物实施无害化的处理,这对于末端治理来说是一场十分深刻的革命。当然,循环经济注重经济的发展并不代表生产与消费更加多的农产品,而是应当努力提升可以用在消费之中的商品以及所提供服务之总体质量,并且切实提升产品的使用周期以及耐用性。这样一来,就能够让经济发展从数量型的物资增长发展到质量型的服务提升,从而促进经济从粗放型往集约型加以转变。我国循环经济应当全面坚持人本化原则,努力提升人类生活的整体质量,从而为更多人力资源实现就业创设出更加多的岗位以及空间,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且促进传统文明往生态文明方向加以转变。农产品的实质是农业生产一种产出,而农业生产则是依赖于农业环境的一种开放型生产,所以,农产品资源质量之优劣,生态环境之差别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之高下。所以,一定要妥善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相互间的关系,才能够切实保持更好的生态环境。如此一来,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才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保障。应当说,就长期而言,农产品加工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力是促进农产品行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对农产品生产进行了积极扶持,并且引入了最为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广大农村的经济面貌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其中主要农产品的总产量已经处于全球首屈一指的地位。但是,也要看到在农产品领域出现了主要农产品相对过剩的问题,这就是我国之所以是世界性农业大国而非全球性农业强国的原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步入到全新发展阶段,怎样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进而提高农产品行业的总体效益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第一要务。具体来说,从我国农产品的总体产量来观察,我国的主要农产品,诸如粮食、水果、肉类以及奶类等均位于全球第一,成了公认的农业大国。但是,从我国农产品的总产值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以及出口创汇等状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和全球先进水平之间具有极大的距离。

一是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现状。我国是全球性粮食生产以及消费大国,粮食的总量处于全球首位。以往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农产品行业为解决主要粮食的不足,全力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却忽略了农产品的品种以及品质,导致农产品加工工艺十分滞后,所加工出的大米以及面粉的品种相对较少、质量也不高,无法满足于食品加工行业之所需。随着近些年来引入以及自主开发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新型技术,才使得农产品加工水平有了非常大地提高,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距离不断缩小,但是农产品加工装备技术仍需迎头赶上。因为粮食仓储、转化以及深加工能力十分滞后,导致了粮食的高产和高效出现了非同步发展的状况,从而极大地影响到我国粮食生产。依据一项调查,我国储备粮的损耗率居然达到了9 %之多,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损耗率仅仅为1%。同时,我国农产品后加工的损耗率也有3%至7.5%,每一年所储藏和加工损耗的粮食产量达到388亿公斤之巨。可见,当前我国粮食加工行业在整体上还是相当滞后的,还处在初加工或者说粗放式加工的状态下,从而极大地制约了增值效应之提高以及粮食资源所具有的利用率。

二是水果加工企业发展现状。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果树种植时间最长、品种也最多的一个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性的水果生产大国,其总量处于全球第一位。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水果有90%以上为鲜销品,和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有40%至70 %的水果加工率比较起来,尚具有极大的差距。

三是肉奶加工企业发展现状。自从实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肉类的总产量已经出现了连续十九年的大增长,而且年均增长达到了11.3%,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肉类生产性大国,其中猪、羊肉的总量都处在全球首位,但是我国肉类加工企业发展滞后,突出表现在浪费非常大。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积极开发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是中国农产品行业进入到发展新阶段之后的重要任务,十分有助于提升我国农民群体的收入,持续扩大内需,提供更加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我国农产品行业以及农村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这不仅是中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是中国从农业大国转换为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性选择。

三、推动农a品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一)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于循环经济的深入认识

要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开展的循环经济知识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其资源环境意识、节约意识,进而产生强烈的忧患感,切实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方式,有力改变以往片面地追求所谓经济增长但是却忽略环境、资源之倾向。要把发展循环经济视为一项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将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循环经济更好地发展切实转换成为企业的主动行为,不断提升其应用循环经济观念制定各项发展规划的决策力,促进其使用循环经济观念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之中,应当要求其员工积极学习循环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落实好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之中。

(二)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支持体系

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而言,要想发展循环经济就一定要面向资源开发、消耗、再生以及无害化处置等各个主要环节,形成由生物技术、节能技术、清洁技术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等共同建构而成的全面技术体系,从而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为切实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一定要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力度,积极安排精干力量实施与循环经济重要技术相关的技术攻关工作,持续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加工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政府一定要实施好扶持、补贴以及课题招标等多种方式,全力支持企业和富有实力的高校或者科研机构来进行合作,不断引入与培植各种类型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跨部门、跨学科、跨专业的技术创新型工作团队,建立起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以市场为主要导向,产学研彼此紧密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机制,并且推动循环经济共性以及重要技术的研发工作,保障循环经济能够得到技术方面的积极支持。

(三)创建健全的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网络体系

在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和分布较为零散的状况下,各类政府组织在开发信息资源时应当合理履行自身岗位职责,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循环经济体系,要以政府涉农相关部门为其主体,以各大企业以及农业院所、农业科研机构等为其重要依托,由政府组建起宏观化的信息管理平台。企业以及农业类研究机构应当加强联系,组建起符合自身意愿的信息管理网络。要在当地政府的积极主导之下,形成与规范信息搜集、加工、传输以及反馈等工作机制,促进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互动,并且及时相关市场信息,切实推动资源在各地之集聚和利用,促进资源的共享,有效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得到与循环经济有关的各类生产、市场、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为循环经济之应用提供信息上的大力支持。

(四)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形成促进农产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要深刻借鉴与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努力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一是要运用政策上的大力调整,让能够实现农产品加工循环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的企业的经营能够做到有利可图,从而产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外部体制以及内部运行系统。二是要健全完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体系,从而让受污染区域得到较好的治理,让受害者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因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相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也较为薄弱,所以当地政府一定要运用立法手段,将推动农产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列入地方政府的相应职责范围之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十分有利于促进原料生产之中的各类资源节约,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产品加工之中的综合性利用,而且还有助于对秸秆以及林地废弃物进行更加深入地运用,进而推动我国农产品行业以及农村地区循环经济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为我国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湖南农机,2010(05)

[2]王汉斌.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提升福建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3]高艳.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农业循环经济微观组织模式分析[J].中国农机化,2012(03)

[4]王淑琴.循环经济环境下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3(01)

第2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一、分析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现状

为使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水平得以有效提升,?w育教师需秉持事实其实精神,着眼实际分析本地足球教育实况,深度解析本地区足球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顺应新课改浪潮,思考有效提高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学质量的有效方略势在必行。

1.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存在缺失教学场地消极现象。在当今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大背景下,农村地区土地除用于耕地及当地居民基本生活外,均用于建设发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医疗机构、垃圾回收站不断建设,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在农村建设发展大背景下,可用于高中足球教育使用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缺失规范足球运动场地,已然成为制约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良性发展的内因之一。

2.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现象。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农村地区高中体育教师存在沿用口传心授式教学方法消极现象,通常情况下,在教授学生足球运动技巧时,会先示范一遍动作,而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继而落实足球运动技巧教授目标,这种足球教育方法,无法激发学生自主运动积极性,在足球运动教育实践过程中,师生无法形成良性互动,影响足球教育水平提升成效。

二、分析有效提升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水平的对策

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知,高中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足球教育重要性认知,农村缺乏足球运动场地,教师沿用传统体育教育方法,已然成为影响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1.充实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师资力量。农村地区缺乏足球专业教师,足球教育缺乏体系性,仅有的体育教师足球运动专业性较差,影响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事业长远稳健发展。基于此,农村地区高中院校应通过扩展招聘路径,扩充体育教师队伍,提升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师资力量。例如,农村地区高中院校可与知名体育院校合作,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平台,引导在校实习体育专业学生,协助在职体育教师,结合本校学生足球运动相关知识掌握实况,展开足球运动专项教育,引导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朝着体系化方向发展,为提升农村地区足球教育水平夯实人才基石。除吸引体育专业高校毕业生来校实习,留校任教外,学校应注重足球教育,给体育教师足够的课时,有效落实足球教育规划,为引导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足球运动技能,掌握足球运动相关知识,学校应针对足球教育,创设教学实践激励机制,鼓励在职体育教师积极投身于足球教育创新实践过程中,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累积足球教育经验,逐渐完善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体系,使农村地区在足球运动教育资源匮乏前提下,可高效展开足球教育,在有效落实足球教育目标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足球运动兴趣,锻造强健体魄目的,凸显“校园足球”体育运动项目实践价值[3]。

2.解决农村地区足球运动场地不足且不规范的问题。农村地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极具紧缺,为使农村地区高中足球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攻克足球运动场地不规范且不充裕难题,推动“校园足球”运动项目有效落实,农村地区发展建设规划需统筹全局,为高中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留有一席之地,为农村地区高中体育教育助力。例如,农村地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可将供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如公园等大型室外活动场地,以足球运动场地标准进行规划,实现“一地多用”,在高中足球教育需求时,该室外活动场地就是学生们的足球场,在平时该场地就是农村当地居民跳广场舞、聚会、休闲娱乐重要场所,深度发掘活动场地灵活应用无限可能性,实现农村土地资源优化利用。

第3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我国构建和谐、协调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农村体育运动既是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篮球运动在河南农村具有深厚的基础,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主要运动形式。有效地发挥和利用农村篮球运动的作用,对提升河南农村人口素质,加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加快和谐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对河南省――焦作、济源、三门峡、安阳、平顶山五地市的篮球运动发展较好的农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问卷回收率100%),并对乡村领导及相关专家20余人进行访谈。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河南省农村篮球运动发展现状

(1)农村篮球场地设施的建设发展迅速

体育场地设施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奥运增光计划”以及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条件。河南历次体育场地普查报告表明,标准篮球场地呈逐年增加,从1974年的7836个至2004年底已经达到27894个,占体育场地普查标准场地总数37192个的75%。

问卷调查显示篮球运动场地占农村体育场地的93%,有97%被调查者所在村庄有篮球场地。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篮球运动是河南农村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农村的龙头体育项目;它充分地反映了农村体育运动的特点和篮球运动在农村体育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

(2)农村篮球运动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76.7%的调查对象认为各级领导对“农村篮球运动”的发展非常重视和重视。访谈结果也表明,农村篮球运动的发展受到了河南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都充分认识到了篮球运动在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并给以了高度支持。

(3)农村篮球运动得以蓬勃发展

问卷调查显示,89.3%的农民群众喜欢篮球运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河南农村几乎村村都有篮球场地和篮球队伍,他们通过组建业余篮球队伍、举办业余篮球赛等一系列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篮球运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喜欢篮球、懂得篮球、投身于篮球运动中,促进了农民篮球运动的普及开展,使河南的农村篮球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2.篮球运动对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作用

篮球运动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具有群体性、广泛性、竞技性、方便性等特点,以及其他各类体育运动不能替代的作用。河南立足于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和热爱篮球运动传统的自身实际,依托创建新农村为契机,把加快发展农村篮球事业作为最佳切入点,促进农民体育的发展,创建农村体育文化。篮球运动在河南农村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村的经济飞速的发展,平原地区基本实现了农村的城镇化,山区农村也实现了农业作业机械化,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村的目标。这些改变使河南农村人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致使农民的余暇时间增多。随着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方式的改变,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相应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使河南的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较快。同时,河南各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篮球运动的发展,为篮球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现在的河南从城镇到农村,从学校到机关,从厂矿到社区,从老人到孩子,篮球运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在农村成为参与人数最多,普及率最高的体育项目。

问卷调查表明,分别有92.7%的人、83.1%的人是为了增强体质和丰富业余生活而参与篮球运动,很多年轻人因为喜欢篮球运动成为新的体育人口。说明篮球运动在河南的农村体育活动中具有很明显的群体优势,达到了增强人民体质的目的,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随着篮球运动在河南农村的全面普及和发展,使人民群众通过篮球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全民素质,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使全民健身活动在河南有了一个坚实的载体,推动了河南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篮球运动带给了农民群众生活的健康和健康的生活;培育了农村群众的终身体育意识。

3.篮球运动对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促进作用

(1)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从调查看出,大多数农民群众通过参与篮球运动,极大的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增强了自信心和交往能力;发泄不良的心理情绪,改变了个人的一些不良习惯;同时也减少了人们就医的次数和一些医药开支。篮球运动在增强人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促进人们心理素质的稳定,从而提高了人口的综合素质,为农村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

(2)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

农村篮球运动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群众的教育作用: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同时,受到严格的规则、裁判的裁决等约束、限制,规范了参与者的行为语言,增强了参与者社会道德感。

②培养拼搏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篮球是以激烈的对抗形式出现的一种运动,是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化的“战争”。农村业余篮球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群众逢先必争的精神,使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在这种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被激活。

③促进社会公德的进步:如济源市在农民篮球擂台赛举办之初,每一场赛事下来场地内到处都是观众扔下的纸屑、果皮等废弃品,而后来维护环境的清洁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观众的自觉行动。

④改善社区、村际关系:篮球运动不仅是一项健身、娱乐的运动项目,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语言。在河南农村,无论是节庆、典礼,还是村镇之间的联谊、慰问,篮球比赛总是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通过球赛,人们更加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3)改善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

由于篮球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投身到篮球运动中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调查显示,农村的社会治安逐年好转,、打架斗殴、偷盗等案件越来越少,给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三、影响农村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1.影响农村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通过对专家领导的调查,发现影响农村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管理体制滞后、资金缺乏、缺乏教练和篮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匮乏、领导重视的连续性和竞赛水平不高等。

2.农村篮球运动发展的对策

(1)要请进来,走出去。为了促进农村篮球事业的发展,要积极引进高水平专业师资或队员到农村学校或企业工作,建立固定的篮球队伍,以竞技带动普及;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篮球运动发展的管理,提供优秀的基层管理人才。

(2)完善资金投入。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的篮球事业,在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多渠道吸引资金来发展篮球事业,特别是要吸引社会力量来共同发展,应积极创造吸引企业等赞助农村篮球事业的社会环境。

(3)培育农村篮球文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发展农村篮球,要营造良好的人为环境,要树立人们的篮球意识――即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自觉地认知篮球对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指导作用。注意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扬篮球运动的作用,为率先实现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四、结论与建议

1.广泛的篮球运动传统和深厚的人文经济背景,以及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农村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

2.农村篮球运动的发展,丰富了农村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发展了身体、心理素质,改变了一些传统陋习,提高了人口整体素质,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农村篮球运动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的投入还存在一些不足,体育管理人才匮乏,需要领导切实的重视,为农村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第4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 榆林市绿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榆林市糜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园林苗圃现状及发展对策 榆林市中学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榆林市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榆林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探讨 榆林市水管体制改革运行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沙区治理现状及对策初探 榆林市“城中村”拆迁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榆林市路边餐饮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 榆林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襄阳市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体系在榆林市的施工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探析 关于榆林市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分析 榆林市企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王铁林,高天峰.神木:山旱地谷子和黑豆创全国高产纪录[EB/OL].(2009-10-14)[2014-07-20]..

[5] 张瑜,王慧.清涧创百亩旱地黑豆全国高产纪录[N].榆林日报,2012-11-13(1).

[6] 白世贵,刘惠琳,李宝明.榆林市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陕西农业科学,2008(2):117-119.

第5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概述: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商业化进程

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始于1996年,随后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和种植面积持续增加,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1.6亿公顷,已经占全球耕地的10%。现有29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的人口数量超过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和加拿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高居世界前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美国占全球43%。巴西、阿根廷、印度、中国和南非是发展中国家中五个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其中,巴西连续3年带动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增长。

在种类上,全球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25种,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其中转基因大豆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7%,转基因玉米、棉花和油菜分别占32%、15%和5%。

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涉及10个发达国家和19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可谓占据半壁江山,无论从绝对种植面积的增长量还是增长率来看,都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在未来几年那些新加入的转基因作物国家中,将主要是亚洲和非洲国家。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数据还显示,在全球1670万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中,90%是发展中国家的小规模和资源匮乏的农户,中国和印度的农户分别是700万(主要是种植转基因棉花)。

政策:安全体系建设因国而异

自转基因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生产开展以来,其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随着人类对现代生物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各国对生物技术的监管也在更新。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等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以及中国、欧盟和澳大利亚都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安全体系,涉及转基因产品的研究、田间试验、生产、商业化释放、转基因产品的进口以及扩大公众知情权的转基因标识。

美国在转基因农业管理方面建立了分散式的监管体系,为美国转基因农业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稳定的制度保障。美国并未将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割裂开来,而是按照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实质性等同原则,通过原有监管渠道监管。

而欧盟则对转基因农产品上市和安全性一直持谨慎态度。尽管相关当局对生物技术进行统一监管,但由于产业需求和公众认知上的多样化,欧盟成员国对待转基因技术的方式从政策和市场方面可以分为如下四种情况:一是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包括西班牙、捷克、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二是准备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包括比荷卢经济联盟、丹麦、爱沙尼亚、芬兰、立陶宛、瑞典和英国;

三是制定了限制性立法、民意上敌对但农民和产业界支持的国家,包括保加利亚、法国、德国、爱尔兰、拉脱维亚和斯洛文尼亚;四是强烈反对转基因技术的国家,主要是奥地利、希腊、匈牙利和意大利。

相比之下,欧盟转基因产品进口政策比种植政策宽松一些。欧盟畜牧业和家畜业也依赖饲料原料进口,主要供应国也是大豆和玉米的主产国,即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但是,欧盟对转基因产品的进口设置了一些贸易壁垒,如对具体转基因作物实施的国家禁令,欧盟和供应国在审批上的不同步。在这一问题上,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与欧盟存在很大的争端,甚至诉诸WTO机制。

技术:跨国公司主导、第二代受重视

当前,少数跨国公司主导转基因作物市场和农业生物技术,发达国家主导着转基因作物品种、技术的知识产权体系。以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为例,孟山都、拜耳、杜邦、先正达、陶氏益农等五家公司掌控约70%以上的抗虫基因专利和84.5%的抗除草剂基因EPSPS专利。特别是孟山都公司控制着全世界50%以上的转基因抗虫品种和69.2%的抗草甘膦品种。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特性仍以抗除草剂和抗虫性为主。这一类被称为第一代转基因作物,可以使作物免受虫害、杂草和病害,通过减少损失而被动地实现产量的明显增加。第二代转基因作物则依靠自身特性进一步提高产量。目前,转基因作物育种的重点已经从第一代产品转向提升抗旱、抗涝等适应能力为代表的第二代产品上。这种多基因叠加的复合性状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相比于抗除草剂性状的转基因作物5%的增长和抗虫性状的转基因作物11%的增长,2011年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达到31%。

第6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提起农药,多数城市人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蔬菜残留”上。事实上,从一日三餐的粮食、蔬菜延伸至日常所用的家具、衣被,农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虽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农药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它的技术创新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一直以来,全球主要农药产品专利都掌握在6大农药公司手中,他们在全球重要的农药市场都进行了专利布局,并且占据了全球农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我国农药企业研发实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为数不多。

未来5年,将有500多件国内外农药专利陆续过期。在我国农药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国内外农药产品的过期专利,进一步提升我国农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多种国内外农药专利即将到期,对于我国农药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是个难得的机遇。农药企业可以通过改革创新,在原有农药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推动中国农药产业的发展与提升。专家同时提醒,在利用过期专利技术进行创新时,还应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并特别关注其法律状态,比如专利到期的具体日期,从而避免侵权。

重磅专利即将到期国内企业抢抓机遇

在农药领域,国际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格局,主要农药产品的生产技术被全球6大农药公司拜耳、巴斯夫、杜邦、先正达、陶氏益农、孟山都所掌握。近年来,6大公司的农药销售额占据了全球农药总销售额的80%。

在农药巨头的成长过程中,对全球市场进行专利布局是它们惯用的市场策略。因此,大部分和农药相关的专利都掌握在少数农药企业手中。资料显示,在环保农药领域,这6大农药公司在美国、日本、欧洲共提交5054件专利申请,其中,拜耳公司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2000件,排名第一,约占同期全球环保农药专利总申请量的50%。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化学发明审查部农业化学处审查员周宇一直关注农药领域的专利申请状况,他检索发现,2014年至2018年,中国市场将有大约500多件和农药相关的专利到期,专利到期的农药种类包括杀菌剂、杀昆虫剂、除草剂等。针对多件国内外农药专利即将到期的现状,有专家表示,国内企业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即将到期的专利技术,在原有农药的基础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目前,我国农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在农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国内自主研发的农药产品影响力有限,研发属于自己的农药专利技术才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武大绿洲)知识产权总监胡家鑫表示,有效利用即将过期的专利技术进行改进,不仅可以快速提高国内农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不失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种途径。

专利产品品种单一合理运用防止侵权

虽然国内企业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主要农药品种的专利申请方面,一直在“陪太子读书”。据周宇介绍,自2009年以来,我国相关企业每年提交与农药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达3000件以上,申请数量呈上升趋势。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我国企业提交的关于农药品种的专利申请较少。据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江爱兵介绍,目前,我国农药领域已提交过专利申请的微生物农药品种有30个,生物化学农药品种有29个,植物源农药品种有23个,天敌品种有2个,共84个品种,只占所有生物农药产品的13%。

有效利用即将过期的专利技术进行创新,加强国内农药企业在主要农药产品方面的专利申请,成为国内企业迅速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还要注意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武大绿洲一直致力于研发生物农药的新品种,已经研发出拜乐生物灭蟑饵剂、菜青虫颗粒体病毒杀虫剂等16个产品,并提交了菜青虫病毒杀虫剂制备方法、松毛虫病毒杀虫剂制备方法等8件发明专利申请。对于在创新中如何规避知识产权风险,胡家鑫表示,农药企业研发新农药的技术周期长、投资高、风险大,在原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节省成本、降低风险,但在创新时,应该尽量选择和原有技术不同的农药合成方式、剂型和使用方法,以免侵犯原有技术的专利权。与此同时,企业还应避开在中间体、制剂和用途等各方面的专利,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侵权风险。

“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在专利尚未过期时,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生产的产品,否则就会造成侵权。”周宇建议,企业在利用即将到期的专利进行技术创新时,应该特别关注专利的法律状态,比如专利过期的具体日期。

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加强创新成果保护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农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对农药技术的研发投入少,研发力量薄弱,国内企业长期处于模仿国外产品的阶段。若想提高农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还需加强创新。

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直从事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江爱兵介绍,因为化学农药的创新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建议国内农药企业从生物农药领域发掘农药新品种,并在已有农药产品的新用途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国内农药企业还应形成从化合物的发现到绿色超高效药物研制和制剂技术研究的生物农药链式研发体系。

通常来说,研制一个可工业化的农药产品需要高额的成本及较长的准备周期,这对于中小型农药企业来说,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在农药创新方面,受资金和科研实力的影响,国内农药企业在原药研发方面与跨国公司差距较大。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农药企业在本领域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仿制国外产品的阶段。”周宇表示,从长远来看,国内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尽早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原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近期来看,国内企业可以扬长避短,在现有农药原药基础上加强农药剂型和农药复配的研发力度,打破跨国企业的垄断地位。

第7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但现在人们常说的“转基因”却有其特定含义,它是指: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人工分离和遗传修饰,重新导人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能够改善生物体原有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利用上述手段获得的生物就是转基因生物。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转基因”一词其实都表达了上面的含义。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最为成熟也最为广泛。农业上转基因技术通常是从育种开始的,它是将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分子标记、基因融合技术与杂交选育等常规手段相结合的一种先进育种技术。它突破了传统育种方法难以解决的遗传障碍。从而能更有效地改造农作物性状,培育出更加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从而有效地降低农药、化肥投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目的。

据统计,从1996年至2011年,全球种植以抗病虫、抗除草剂性状为主的转基因农作物增产价值达982亿美元。相当于节约了1.087×1013m2的耕地;改善了1500万农户、近5000万贫困农民的生计:减少了4.73×106t化学农药的使用。此外。种植转基因农作物还加快了少耕、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因而增加了土壤中碳的储量、节约了农业机械的燃料消耗,显著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仅201 1年全球就减少了2.31×108 t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020万辆小汽车的排放量)。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服务组织的全球生物技术作物(又称“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最新统计数据。2016年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2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28个国家的1800万农民种植了超过1.81×1013 m2的转基因作物。现在全世界生产的81%的大豆、81%的棉花、35%的玉米、30%的油菜都已是转基因品种。转基因农作物相关区域的人口已占世界总人口的3/4以上。

第8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随着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传播的高效率,全球生活将趋于同步化,时空差别缩小,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推动全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科技、教育及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以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为前提,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为推动力,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教育市场,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并促进高等教育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提高人才素质和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应采取相应措施改革发展,如增加专业人员出国交流、大力引进在国外已取得较大成就的留学人员(如我国近年中组部实施了“”、中国科学院实施了“百人计划”)等,以保证我国不同领域学科发展处于世界前列。农业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全球化的冲击。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培养出能面向社会、面向国际的专业人才,成为高等农业院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创新改革,以完善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体系,促进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我们的强国梦。

二、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状

1.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呈现国际化趋势,但仍需加快步伐。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随着高等农业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留学回国人员的增加,我国农业高等教育逐步与国际接轨,农业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快,甚至不同的学科,如生物信息学、人类医学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始应用于农业的某些研究领域,但高等农业教育国际化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国际化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改革完善。比如高等农业院校设备更新较慢、引进设备利用率较差、师资水平提高缓慢、教学设备陈旧、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落后等。农业院校引进高端人才力度不够,缺乏在管理、教学和科研中有突出成就的领军人物。

2.我国高等农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优势和特色发展。

近些年,高等农业院校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要,纷纷扩大招生规模,提高了更多人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但许多院校把增加学科专业种类、扩大专业规模放在第一位,新增设的学科专业多脱离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更多强调规模的发展,过多注重经济效益,使得高等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优势和特色发展受到影响。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统的涉农学科专业缺乏政府的政策保护,致使部分特色专业招生困难,甚至专业取消。许多涉农专业不能着眼于本区域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特点,不能主动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形不成区域传统与特色。

3.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手段需进一步革新。

我国部分重点高等农业院校的部分专业师资和教学手段与国际接轨,但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多数高等农业教育师资队伍来源于本土农业院校,教学手段缺乏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结合。因此,我国高等农业教育领域需要引进或培养国际化领军人才,需要创新改革现有体制,实施学科交叉,更新教学手段,使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国际化。

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策略浅析

针对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加快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发展,与国际接轨,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改革创新,完善农业高等教育管理机制,使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快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国际化是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高等农业教育国际化,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农业强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模式,推动和促进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借鉴发达国家和农业强国高等农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推动和促进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外高等农业教育先进经验,积极构建有利于中国特色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新机制。如建立高等农业院校与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生产单位之间的协同机制和合作的激励机制。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工作等。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应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大发展的背景和环境下,及时把握国际化动态,适时调整国际化战略措施,切实通过国际化带动特色发展和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2.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共享国际教育资源。

中外合作办学是推进农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更加广泛地开放农业教育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吸收和了解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发展观念和农业管理思想等教育资源,以提升农业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突破,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派出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农业科学文化或者招收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对中国农业教育都是良好的宣传方式,都可提升我国农业教育的知名度,提高我国农业教育的竞争力。通过合作办学,我们可以聘请到世界级专家来华授课,使学生在国内就能享受到国外一流的教育资源,节省大量成本。另外,通过合作办学,可以加快我国教育的对外交流,有利于我国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推动高等农业教育的改革。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的素质。在教育国际化的今天,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任课教师一方面不断提高专业业务水平,熟悉本专业的理论和实践,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水平,并且能将专业课和英语课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已有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国际相关专业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研究取得突破的原因等,并将这些融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

4.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转变陈旧的“传授”教育观念,确立现代农业高等教育新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改革方向,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强化实践、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着力促进高等农林教育发展与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结合学校基础、定位、层次和区域农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三农”,结合现代农业特点和学校自身实际,走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教育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之路,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卓越农林人才的需要。教学模式要立足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发展,教学模式要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增加双语教学课程,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

外语,尤其是英语,是国际化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必备的工具。高校双语教学不仅关系到人才素质的培养,更影响到本科教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影响到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国际化。双语教育不仅可以使其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开拓意识,还可以在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对涉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涉外岗位的胜任能力。

6.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快农业发展,增强我国的农业竞争力。

第9篇:全球农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佳木斯;农村;体育人口

1、前言

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基本尺度之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对此,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把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安邦定国的大事来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基础,农民是关键,而农民的身体健康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健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目前农村体育问题,特别是农村体育人口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佳木斯地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全国著名的“粮仓”,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人口占比重较大,而且这里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一年一季的农作物生产,又使的该地区的农民空闲时间较其他地区多,因此如何发展本地区的体育人口数量、提高本地区人民的体质、增强其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终身体育习惯就更显的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调查研究,为佳木斯地区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从选取佳木斯地区1区(郊区)、6县中随机选取700名年龄在16岁以上的农村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座谈,考察部分县市农村的体育发展现状。wWW.133229.Com这里所说的农村人口是指常年在家务农的人群。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有关农村体育人口方面的论文、国家有关体育人口方面的文件、科研成果以及佳木斯地区的文献资料30余篇,为本论问提供理论支持。

2.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走访专家,设计问卷,对佳木斯地区6县、1区(郊区)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673份,有效问卷651份,有效率96.75%。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运用excel和spss12.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基本状况

3.1.1 体育人口现状

调查中发现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比例仅为4.53%,大大低于我国农村体育人口8.4%的比例,这反映了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相对其他地区有所滞后。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些是从事如、钓鱼等休闲类的人群,如除去这部分人群,体育人口的比重将还要少。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中,20~60岁之间的人群所占比例较多,而在60~70岁之间的老年人,虽然自由支配时间很多,由于长时间务农,没有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加之农村老年人也没有城镇老年人的体育组织机构和活动场所,加上经济状况的因素,使佳木斯地区农村老年体育人口极低。

3.1.2 体育人口的文化程度

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的学历以初中、小学为主,高中以上学历较少,其中文盲还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对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及个人健康知识的了解和行动,许多农民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许多被调查者把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混淆,认为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一样,没有必要在去从事体育运动。

3.1.3 体育人口的经济收入

经济是发展农村体育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提高农民体育健身的积极性。目前农民经济收入偏低,生活压力大是影响农村体育人口的又一因素。调查显示,佳木斯地区农民体育人口的平均收入大约在500—800元之间。有很多人想从事体育运动,但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体育活动。

3.2 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3.2.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排在前3位的是:(1) 为了消遣娱乐;(2)为了增强体质延年益寿;(3)增加社会交往;可见农民对体育健身功能认识还是不够。

3.2.2 喜爱的体育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参加体育健身项目排在前3位的是:(1)篮球;(2)乒乓球;(3)太极拳;但是经常从事的体育项目排在前3位的是:(1)秧歌;(2);(3)篮球。而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他们大部分从事的体育运动只是散步、扭秧歌以及,对于城市开展的如门球、健身操以及佳木斯市区近年来开展的非常好的健步走运动,在农村没有看到,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3.2.3 体育活动的场所

调查结果显示,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在场院;其次是学校操场;然后是住宅区空地等。在调查过程中,看到目前在农村几乎没有像样的健身场馆和健身器材,即使有,由于缺乏专门的人管理以及专业人士指导农民合理利用,也已经成了摆设。农民健身还是保持原来状况。

3.2.4 锻炼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主要在冬季、夏季和节假日进行体育锻炼,而春季和秋季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这是因为春、秋两季正式农忙季节。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佳木斯地区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理解不够也是制约体育人口发展的重要原因;经济落后是制约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4.1.3 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消遣娱乐,对体育的健身功能还是不够重视,这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和没有专门的人指导造成的。在调查中还发现,佳木斯地区农村几乎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农民健身。在对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中是篮球、乒乓球等排在前面,但是从事最多的确不是最喜欢的,出现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冬季漫长,没有室内体育场馆,场地和器材缺乏。

4.2 建议

4.2.1 上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对有限的体育活动场所,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经常性地举办村级、县级体育竞赛,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体育的意识和兴趣。

4.2.2 从佳木斯地区的体育院校选调专家教授组成讲师团赴农村进行一线健身指导,积极营造体育健身氛围,使广大农民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引导他们形成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本地区的体育高校从学生中选派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到农村去实习,组织当地农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

参考文献

[1]须晓东等.江苏省农村体育人口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4)

[2]王晓玲.我国农民体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30-33.

[3]王园园.贵州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49.

[4]肖丰,等.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2):3-8.

3.2.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排在前3位的是:(1) 为了消遣娱乐;(2)为了增强体质延年益寿;(3)增加社会交往;可见农民对体育健身功能认识还是不够。

3.2.2 喜爱的体育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参加体育健身项目排在前3位的是:(1)篮球;(2)乒乓球;(3)太极拳;但是经常从事的体育项目排在前3位的是:(1)秧歌;(2);(3)篮球。而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他们大部分从事的体育运动只是散步、扭秧歌以及,对于城市开展的如门球、健身操以及佳木斯市区近年来开展的非常好的健步走运动,在农村没有看到,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3.2.3 体育活动的场所

调查结果显示,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在场院;其次是学校操场;然后是住宅区空地等。在调查过程中,看到目前在农村几乎没有像样的健身场馆和健身器材,即使有,由于缺乏专门的人管理以及专业人士指导农民合理利用,也已经成了摆设。农民健身还是保持原来状况。

3.2.4 锻炼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人口主要在冬季、夏季和节假日进行体育锻炼,而春季和秋季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这是因为春、秋两季正式农忙季节。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佳木斯地区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理解不够也是制约体育人口发展的重要原因;经济落后是制约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4.1.3 佳木斯地区农村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消遣娱乐,对体育的健身功能还是不够重视,这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和没有专门的人指导造成的。在调查中还发现,佳木斯地区农村几乎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农民健身。在对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中是篮球、乒乓球等排在前面,但是从事最多的确不是最喜欢的,出现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冬季漫长,没有室内体育场馆,场地和器材缺乏。

4.2 建议

4.2.1 上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健身场所。对有限的体育活动场所,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经常性地举办村级、县级体育竞赛,提高广大群众参与体育的意识和兴趣。

4.2.2 从佳木斯地区的体育院校选调专家教授组成讲师团赴农村进行一线健身指导,积极营造体育健身氛围,使广大农民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引导他们形成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本地区的体育高校从学生中选派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到农村去实习,组织当地农民进行体育健身活动。

参考文献

[1]须晓东等.江苏省农村体育人口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4)

[2]王晓玲.我国农民体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