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全球金融经济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危机成因的多元性和危机本质的系统性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推崇的新自由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弊端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总爆发,集中暴露出它们所推崇的金融领域“去规制化”进程严重忽视金融全球化发展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缺乏对金融体系运行的有效监管,丧失了应有的预警功能。
其次,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首次出现的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此次金融危机的政治原因本质上是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的结果。一方面,世界经济体系的全球性市场运行对资源的全球配置需求以及相应的全球经济治理体制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制的充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的经济政策制定的国别化,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矛盾的累积和激化。
二、世界经济格局新的结构性调整和重组拉开序幕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有五方面的影响:
其一,从危机发生至今全球工业产值和贸易规模的萎缩比例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程度已经超过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大萧条时期。
其二,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在各国经济衰退的阴影下有所抬头。
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一)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一些学者研究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制度性和机制性原因。应霄燕认为,主权债务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深化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各种反经济危机政策和措施叠加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和政治危机深化的集中表现。[1]刘志强认为,一国内部制度的策略性博弈、财政收支制度的软约束和非正式规则下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都是财政风险形成及扩大的重要原因。另外,欧元区的外部制度也是促使财政风险向债务危机转化而没有平稳过渡的重要因素。[2]陈新认为,欧债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是因为救助机制失调。基于道德风险考虑,欧盟本无成员国货币救助机制。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试图增强金融稳定机制的作用,但却面临各成员国不同的经济、政治和利益立场歧异导致的决策困境。[3]一些学者从经济结构、财政政策等方面揭示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陈志昂等认为,希腊等国长期以来不仅承受着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同时面临发达国家的生产率冲击,导致产品丧失竞争力,这种结构性矛盾与失衡产生“夹层效应”并最终引发危机。[4]郑慧认为,公共财政负担沉重、经济缺乏竞争力是引发债务问题的根本原因;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别差异较大是引发债务问题的结构性原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二元结构矛盾”、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缺失是引发债务问题的制度性原因;救援计划迟缓出台、措施实施困难重重是债务危机久拖不决的现实原因。[5]郝宇彪等认为,希腊等五国长期形成的高额财政赤字是引发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希腊等五国债券评级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起了助推作用;欧元区的经济制度缺陷与内部的经济结构不平衡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6]
(二)主权债务危机的国际影响
一些学者分析了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孟艳认为,主权债务风险加大将拖累全球经济发展:使经济复苏前景更不乐观,加剧了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动荡,使未来通货膨胀风险日益增大,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面临资产贬值和经济滞胀风险。[7]孙韶华等引用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梁艳芬的观点,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8]一些学者着重分析了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郭春松等认为,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有以下影响:一是使中国外汇储备风险剧增。二是使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增大。三是中国出口业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四是人民币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9]姚铃认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将对中国和欧盟经贸合作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使中国对欧出口增势明显减弱;使欧盟内部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欧盟对华贸易政策会更加激进;欧盟自贸区战略对中国构成潜在威胁;中国对欧“走出去”面临两方面处境,一方面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很多欧盟国家和企业资金短缺,为中国企业扩大对欧“走出去”提供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多数中国企业还不具备在欧盟这一成熟市场开展大规模投资经营的能力,勉强进入,最终可能大败而归。[10]
(三)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谢世清认为,欧洲主权债务与“中国式主权债务”———地方政府债务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却存在本质区别。虽然我国并不具备爆发“欧洲式主权债务危机”的相关条件,但由于地方政府权责不对等、热衷追求GDP和政绩工程、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原因,我国仍存在爆发“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11]郑慧认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有如下启示:审慎退出经济刺激计划,防止宏观经济大幅波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重视地方债务风险,防患于未然;管理好热钱的流动,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完善金融体系,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12]王黎明等认为,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金融市场的监管,避免经济无序发展。在房地产政策调控方面,除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以外,对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行为也要采取适当的行政干预。[13]
一、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严峻,但2012年仍有望维持低速增长态势
受主要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低增长和高失业率交织以及政策空间受到政治和经济制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11年世界各国经济出现集体减速的征兆,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加,总体形势十分严峻。但只要有关国家能够积极携手有效应对,世界经济还是能够避免“二次探底”,仍有望维持低速增长态势。尽管各国际组织也都相继降低了对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结果也不尽相同,但预测方向还是基本一致的,即2012年将基本维持2011年的低速增长态势。2011年9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维持在4.0%的水平;世界银行对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为3.6%;联合国12月的报告预测全球经济2012年将增长2.6%;亚洲最大的信息咨询公司野村证券预测,尽管2011年全球经济屡次受到打击,但仍将实现3.8%左右的增长,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明显面临下行风险,但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有望达到3.2%。①
1、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都不同程度面临债务负担沉重、失业率高企,经济增长乏力等困境的挑战
(1)美国经济复苏放缓,经济形势仍很严峻——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放缓
2011年前三个季度,美国GDP季度增速分别为0.4%、1.3%和2.5%(均为环比折年率),低于2010年3%的水平。②经济复苏放缓的主要原因是紧缩财政政策的困扰和前期刺激性政策效应的弱化,使得私人部门持续疲弱,尤其是个人消费支出增长乏力,无法维持经济增长的动力。投资方面,2011年前两季度美国投资虽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分别仅为3.8%和6.4%,远低于2010年同期31.5%和26.4%的水平。私人消费支出方面,一季度美国私人消费按年率仅增长0.4%,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为复苏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二、三季度情况有所好转,从前三季度整体看,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增速为1.7%,但由于消费需求在美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高达71%,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达到1.2个百分点,可见,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主要原因是个人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其次,就业市场疲软和失业率高企成为阻碍美国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因为美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者开支带动,而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得民众无法增加支出,从而使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面临挑战。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失业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的高位,而且呈现长期化的趋势,出现了四、五十岁白领大量失业的问题。——美国为刺激经济采取了多种措施。从长期来看,为了重振美国经济,美国提出了重振制造业计划,扩大国家创新优势等战略,为未来美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从目前来看,美国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并没有发生,新能源和低碳、信息技术、生物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至今尚不明朗,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较长时期的滞涨,低增长将成为常态。从经济增速变化趋势来看,2011年第三季度经济表现明显好于上半年。而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在节假日个人消费增长带动下,有望高于前三季度水平,达到2.9%。经济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并朝好的方向发展,短期内美国经济已经基本摆脱“二次探底”的可能。尽管各大预测机构认为美国2012年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但都一致认为美国经济下行空间有限,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CBO预计2012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5%左右,“蓝筹共识”(BlueChipConsensus)综合私有部门50名经济学家预测美国2012年经济增速将为2.3%,“大型企业联合会”(TheConferenceBoard)的预测值为2.1%。毫无疑问,时至今日,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还存在,并有可能继续发酵,但我们丝毫不能低估美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目前,美国经济在“阵痛”中已开始深度调整,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已经步入了复苏轨道,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已经恢复稳健。首先,自2010年10月以来,美国消费者信贷按年率一直保持正增长,2011年7月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张。其次,2011年3月以来,美国房价已连续保持上涨势头,房价回升有助于提升消费能力和投资信心,减少银行住房抵押贷款损失。第三,美国工业生产保持旺盛的扩张态势。2011年前9个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均在3.2%之上,是2001年至2008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从制造业新增订单来看,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这也远远超过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另外,美国权威行业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ISM)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26个月扩张,增速比上月略有提高。第四,美国银行体系状况逐步改善,2011年前两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分别实现3.6%和15.2%的正增长,二季度银行贷款违约率降至1.68%,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累加,存在严重衰退的可能
2011年以来,欧元区债务危机几经折转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近期出现了债务危机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蔓延、从公共部门领域向银行体系蔓延的趋势,欧元区经济严重受挫,总体表现为衰退风险加大。首先,从经济增长形势看,欧元区经济下行趋势明显,2011年二季度经济增长由一季度的0.8%大幅下滑至0.2%(环比),曾经表现强势的德、法两国经济几近停滞,英国经济也呈现下行态势。其次,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居高不下。2011年11月欧元区失业率为10.3%,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失业率均创下历史新高,分别高达22.6%、17.6%和12.5%;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失业率分别为9.9%、8.3%和8.1%。此外,外贸进出口增速双双下挫。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严重冲击了欧洲银行体系、消费和投资者信心。目前,反映欧元区经济信心的经济敏感指数、商业景气指数和制造业PMI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下滑,且已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而更为严重的是,组成经济敏感指数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零售业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连续3个月下滑。欧元区经济处于衰退的边缘。如果按照风险程度划分,未来欧元区经济的发展存在以下两种可能:一种情景是欧元区陷入全面衰退:欧元区国家无法有效化解公共债务风险,尤其是在欧洲债务出现大规模重组或者违约的情况下,债务危机通过银行体系冲击到实体经济,2012年欧元区经济将陷入全面衰退。欧盟截止目前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并没有有效地阻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受到波及的欧元区国家数量日益增多,欧债危机从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扩散至西班牙、意大利(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欧元区未偿还债务最多的国家)、比利时,随着资本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也因为施救其他重债国以及本国经济增长疲软受到拖累。2012年一季度为欧洲重债国的债务集中清偿期,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2012年到期债券的本息合计高达3760亿欧元,希腊2012年到期债券和贷款的本息合计563亿欧元,西班牙到期债务本息合计1654亿欧元,比利时到期债券本息合计710亿欧元,葡萄牙到期债券和贷款的本息合计288亿欧元,爱尔兰到期债务本息合计99亿欧元。③如果没有更有力的救助政策出台,欧洲整体经济形势悲观,欧洲经济的下一轮全面危机可能在2012年到来。当然,我们希望欧元区各国和国际社会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各种救助措施帮助欧洲度过危机,不过,一旦政策失误将使欧洲主权债和欧洲银行出现无序重组,2012年欧元区经济将陷入深度衰退,全球经济也将受到巨大冲击,当然此情形为极端假设情形。另一种情景是经过努力到达增长与衰退的边缘:部分欧元区经济体2012年可能出现一到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欧元区整体经济在2012年一季度将会出现轻微衰退,欧元区经济2012年全年处于增长与衰退的边缘。当前,虽然欧债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但危机直接冲击的是居民、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对企业影响是间接的,发达国家企业的现金流仍然充足,技术水平仍然领先,且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欧元区国家工业仍然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2011年8月,欧元区工业生产继续7月的回升势头,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5.3%,前8个月平均水平超过历史同期水平,显示欧元区实体经济基本面尚好。如果在2012年欧洲重债国巨额的债务密集到期来临之际,欧盟、欧洲央行、欧元区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社会能够及时、充分和得当地采取救助政策,能够有序地解决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将危机控制在少数几个国家,在这种形势下,欧元区整体经济则不会陷入全面衰退,增速预计在1%左右。
关键词:经济绿色化;人民币国际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ESG指数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深入,再叠加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下行,中国经济结构亟需调整。原先高速增长的经济模式忽略了环境保护,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目前国外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国经济需要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发展。绿色金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新兴清洁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不同,绿色金融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以绿色金融作为切入点,能够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增长结构转型。2020年6月,世界贸易组织更新全球贸易预测报告,该报告指出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第一季度商品贸易额同比下降3.8%,预测第二季度贸易额下降18.5%,对于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也下调至4.9%。面对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强烈冲击,各国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也更加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使得家庭、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继而造成银行坏账率的上升,银行信贷规模收缩,引发经济下行。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企业向绿色化企业进行转型,转型导致资产价格的重新评估,会造成投资者的财务损失,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引发经济下行。虽然此次肺炎疫情造成了全球经济萎缩,但也推动了全球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得经济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各国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开始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并将其纳入宏观审慎体系,经济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在恢复经济的后疫情时代,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
1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分析
1.1跨境人民币结算
当一国货币能够在国际上自由流动和使用,该国所发行的主权货币就称为国际货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作为充当价值储藏、记账单位以及交易媒介的商品存在。国际货币作为货币的货币,同样具有这些货币的职能。从货币职能的角度衡量一国货币国际化,要求货币首先要成为结算货币。一国货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作为结算货币是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只有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储备职能时,才是实现了一国货币国际化。跨境人民币结算以人民币作为结算工具,降低了因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减少境内外企业的成本,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人民币作为结算工具。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结算职能,也增加了国外央行国际储备中人民币的占比,推动了其储备货币功能的实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9年,中国人民币跨境结算收付总额达到了19.67万亿元,人民币结算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金额比重的38.1%。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使得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人民币份额提升,实现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跨境人民币结算作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其便利度有效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功能,拓宽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投资职能和储备职能。
1.2人民币币值稳定
维持货币币值稳定是实现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当一国货币有升值预期时,国际投资者基于投资获利的心态,持有以该国货币计价资产的意愿强烈,非居民会增加该国货币计价的资产。但是,当一国货币升值预期结束或者货币升值结束,非居民持有以该国货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意愿减弱,就会抛售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货币预期升值从短期来看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但从长期来看,通过货币升值对货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是不健康的。只有使人们对该国货币的信任程度提高,才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人们对货币的信任程度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货币政策的稳定程度以及币值的稳定。
[摘要]伴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事件、美国退出TTP等事件的发生,“逆全球化”成为当下世界经济的关键词。文章首先阐述逆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兴起、分析逆全球化的现实原因以及对我国带来的不利冲击,最后重点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探索逆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我国转型时期宏观经济调控转型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逆全球化;宏观经济管理;转型策略
伴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事件、美国退出TTP等事件的发生,“逆全球化”成为当下世界经济的关键词。当下,全球经济形势呈现出弱复苏、低增长、通货紧缩、高失业等主要特征。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地不确定性。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亦面临着一些压力和难题,如何理性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现状探索宏观经济管理转型策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逆全球化”含义及其兴起
(一)逆全球化的含义
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是相对于经济全球化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特定水平之后市场再度表现出分割态势,其与全球化进程是背道而驰的。逆全球化既包括市场全面开放转变为有条件的限制性开放,也包括市场完全封闭。其表现是在国际市场上增加一些隐性或显性的阻碍因素使得市场中的产品、劳动力或资本无法按照市场规律流动,折射出一个国家对于多边开放态度的转变或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度的转变[1]。通过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经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然而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大萧条(GreatSatgnation),使得各国极为迫切的想要回到经济复苏的理想轨道,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逆全球化问题加以重视,也正因此,回顾全球化的发展历史并从中汲取经验显得十分紧要。
(二)逆全球化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