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动对对联范文

自动对对联精选(九篇)

自动对对联

第1篇:自动对对联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强烈,自助旅游逐渐出现并迅速普及起来,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时尚旅游方式。

一、自助旅游的简述

(一)自助旅游的概念定义

自助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是一种非常时尚和流行的旅游方式。它可以让人们很轻松的身处大自然之中,它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完全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全程没有导游陪同并且表现个性化旅游的一种方式,从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旅游中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所有事情全由自己搞定,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但却摆脱了从前旅行社预先安排好的行程模式,更加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充满了个性化元素。

(二)自助旅游的特点

自助旅游不同于团体的旅游,它在形式上强调自主性和灵活性,参与度非常高,可以按照喜好自由的决定旅行中的一切。它具备以下特点。

1、自助旅游的自主性强,相对于传统的通过旅行社组织出游的方式,自助旅游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够独立自主的自由行动,自行的选择旅游的地点和时间以及方式。同时还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旅途过程中根据爱好和心情随时调整行程或者改变行程,也可以深入的了解民族文化,体验民族风情。

2、自助旅游是计划性旅游,属于深度旅游,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没有导游陪同的,需要自己去安排一切,想玩的愉快,玩的深入就要有一定的计划,所以说它需要在旅行前做好足够的准备,这样才能更好的深度旅游。

3、对目的地和出游时间选择的避热性。自助旅游者一般是爱好旅游的人士,热衷于自助旅游的人往往会选择一些目前不太知名或者比较偏僻的旅游地区,以期获得魅力和冒险的双重体验.正是由于自助旅游者的发现和口碑相传,很多以前名不见经传的旅游地区才能在短短时间里迅速为大家所知。

4、与团体旅游相比,自助旅游的出行规模小,同行者志趣相投,更易达成一致;同等规格标准下,比参团旅游花费更高,并体现出特殊的消费心理。

5、自助游对相关信息的需求量大

自助游其最大特征就是自主性,自助游者在旅游前更需要旅游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出决策。自助旅游过程中没有规划好的路线,也没有专业的导游,所以,旅游信息越丰富,越能增进旅游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进而发现他们所感兴趣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节目。自助旅游这种出游方式决定了自助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资讯的渴求程度远远超过团队游,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决定了旅游活动的成败。旅游者的出游决策往往以对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为前提。优质的信息服务可以强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从而较好地发挥旅游信息导向作用。

二、移动互联对于自助游发展的影响

(一)移动互联对于自助游发展的推动

2003年―2012年,可以称为中国自由行旅游从开创到爆发式发展的十年。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改变,自助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自由行十年”也可以说就是互联网旅游服务业的十年,在线旅游的兴起成为散客自由行的推动力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和旅行结合的速度和深度超出想象。移动互联网由于其信息发送和获取的实时、实地性特点,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日常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传统的PC端使用模式相比,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特点在于信息维度丰富,客户端流量比例高,动态性和交互性突出,人们出行已不会手握地图或攻略图书,一台手机就可以解决路途上的诸多问题,旅游相关的APP成为游客出行必备,更成为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交流互动的端口,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1、移动互联网提高了自助旅游的便捷性

移动互联网络背景下的旅游者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便捷,由于有先进的网络技术作后盾,即使在旅途中,每一个旅游者都可以通过在信息量巨大的数据库中进行查询,从而轻松地获取使他们对来自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服务做出最佳“价值”决策的所有信息,进而自己组合不同的线路、机票、酒店等元素,然后将自身独特的旅游需求传达给旅游网络服务商或旅游产品经营者,最终形成一个完全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2、互联网加强自助旅游活动的安全性

近年来,自助旅游的安全问题逐渐突出,由于参与者经验不足,旅游地点偏僻,缺乏自助旅游的专业化组织等原因,自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受侵害事件增多。而互联网的出现,则可以显著提高自助旅游活动的安全性,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结交可信度高的旅伴,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安全程度和自助旅游的安全预防知识,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专业救援等,这对提高旅游者的安全意识以及旅游过程中的安全行为都有很大帮助。

3、互联网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自助游者的主动性

互联网络以其独特的互动方式改变了旅游者和旅游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即旅游消费由厂商推动转向消费者拉动。旅游者占有了大量的旅游信息。自然增加了主动选择的机会。网络型旅游者和网络辅助型旅游者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个性化,主动地通过网络查询信息、输送请求、选择旅游产品。

三、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不足及解决对策

(一)移动互联网的不足

相比较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弱势在于信息展现范围较小,网络体验相对不稳定,客户的粘性较低。因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搜索方式也有别于传统互联网,目前看来,根据信息的涵盖程度,比较常见的应用方式包括传统通用搜索、独立APP应用和细分领域的垂直搜索,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搜索方式目前主要的问题在于信息覆盖面、开放性、用户体验等几个关键维度上难以兼顾。

(二)解决对策

1、从行业趋势看,最好的解决方案便是通过行业综合性垂直搜索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整合和呈现,并借助智能终端平台和综合性APP应用投向市场。旅游行业产业链较长,信息覆盖范围广、数量大、维度多,传统搜索的用户体验劣势更为凸显,同时行业的复杂性也造成了更多“独立作战”的行业个体,即便在特定细分领域形成信息量和客户优势,也由于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等原因无法进一步实现整合和开放,这就使得在线旅游综合性垂直搜索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2、在用户体验方面,由于移动终端的界面特点,屏幕所能显示的信息量有限,但在线旅游的信息量又十分庞大,不加改进的沿用传统的在线服务设计思路会造成极其繁琐的操作界面和流程,进而很快的消耗掉用户的使用耐心,造成用户流失,而只有通过垂直搜索的信息多维度整合和挖掘,才能更为自如的应对用户体验所提出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界面更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操作使用习惯,简化操作步骤,同时在后台搜集用户操作习惯,以形成定制化的界面呈现格局。

四、总结

第2篇:自动对对联范文

关键词:线路安装;施工质量;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0(C)-0187-02

一、典型案例

南宁市某大型住宅小区,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备点数3500点左右,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过如下情况:(一)消防报警主机经常显示大量故障,现场设备如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模块的编码丢失;(二)220V交流电串入报警回路线,造成报警主机回路板烧坏;(三)风机厂家配送的控制箱线路接线错误,220V交流电从远程控制接线端子串入报警回路线,烧坏报警主机回路板;(四)消防设备联动时,部分栋号消防警铃不响、多叶送风口不动作,工作不可靠;(五)打雷后,报警主机故障,显示器黑屏。经仔细检查,查明原因如下:1、消防报警主机经常显示大量故障,因线路绝缘电阻过低。施工时,线路受损,所有接线头没有经过焊锡处理,没有用500V兆欧表逐一测量导线对导线、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值。甚至发现有一段双绞线拉出来时已经断掉,线芯呈黑灰粉末状,系穿线工人施工时,刚好差一段线,就地捡一段其他人用作临时排插线的普通劣质双绞线顶替。经过对每组线路处理,每个接头重新焊锡,用500V兆欧表逐一测量导线绝缘电阻值不低于20MΩ,排除线路故障,报警主机恢复正常。2、因之前所有的线管预埋均由总包单位的水电班组完成,其中有个别位置,照明线路的线管与消防报警线路的线管共用同一个接线盒。总包单位水电班组接线时误将220V交流电串入报警回路线,造成主机回路板烧坏;3、风机厂家配送的控制箱线路接线错误,其远程控制端子带有220V交流电,报警线路接入时没有事先测量该端子,没有隔离设施,造成主机回路板烧坏;4、消防设备联动时,因同一24V电源回路,连接的用电设备多,同时动作,产生压降,供电不足,造成部分栋号消防警铃不响、多叶送风口不动作,工作不可靠;5、打雷后,报警主机故障,显示器黑屏。因有部分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位置较靠近室外,容易受雷击感应,需加强屏蔽措施保护线路。

二、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配管、布线问题

在消防工程中,配电管线施工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进行的第一步,也是工程量最大、要求最高的一项工作,而且涉及面广,我们在施工中,发现很多问题是由配管布线引起的。为保证系统良好的运行性能,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一)配管。对新建建筑物,我们均采用管线盒在建筑构件内预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规范也明确规定要做好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及记录。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预埋的管子不通,必须进行疏通处理,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同时也为后期施工增加了难度。因此,在线盒预埋时,须做好管、盒的固定:用铁丝将管线捆扎在底筋上,使之不易移位,将金属管子入盒,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管口应用封口胶封好,接线盒内用木糠填满后,封口胶包好,固定于模板,做好位置及管路走向标记,便于查找。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对传输线路的布线要求作出了规定:“应采用金属管、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规范对管路的敷设要求主要侧重于保护消防配电导线免受机械损伤及其阻燃、防潮等作用,却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即导线管路应兼有屏蔽和泄放交流电、漏电、静电、雷电及电磁干扰的作用。在施工中,接线盒必须选用金属接线盒,电线管入盒时,外侧应套金属锁母将管子锁紧,接线盒内侧应装护口。如采用金属线槽布线,在线槽交接处应用U型镀锌金属槽,两边用金属螺丝固定。总之,需保证金属管路全线联通,才能起到屏蔽和泄放交流电的功能。(二)布线。在穿线前,不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也不用锉刀将线槽或管头处的毛刺清除、管子入盒时盒外侧不套锁母、内侧不装护口,致使穿线时划伤导线;对接线盒内的接线头不焊接也不采用防水胶带包裹,降低了导线接线头处的防水和抗拉性能,而且增加了接触电阻;在金属管内设有接线头,穿线时使接线头处的包裹胶带脱落造成短路;对敷设在室外或潮湿场所的导线不采用屏蔽电缆,而是将导线穿在防渗漏措施较差的金属管内;对埋人地下的屏蔽电缆接线头,不做防水、防腐蚀和外屏蔽层连接处理。以上工程施工方法其结果不仅加速了导线老化,缩短了使用寿命,也使导线线与线间以及线与管间的绝缘电阻不合要求甚至短路,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三、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导线的选用问题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中,仅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的线芯最小截面面积作出规定,而对导线线型没有明确要求,设备生产厂商对自己的产品所用导线规格也仅仅提出推荐建议,具体要求各有不同。如某品牌产品设计手册中,对信号线“推荐采用BVR型双绞线,普通平行线也行”。某品牌生产厂对报警总线“推荐采用ZBN-BV线”。由于指导思想比较混乱,在消防工程施工中,选用导线也仅考虑阻燃要求,只要价格便宜,施工穿线方便,造成选用信号导线的随意性、盲目性,有的一概使用单根(BV)铜芯线。

随着火灾报警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型火灾报警控制器已获得大量使用,信号传输已由过去的开关量发展为数字式,数字通信在二总线传输时(报警总线为二总线),要求二线之间的分布电容越小越好。如果容抗越大,对传输波形发生畸变越严重,发生误报的概率增加,对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经有关部门测试,数字通信传输波形在二根平行的导线中传输300m,其畸变失真的程度相当于双绞线导线1000m的距离。因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类通信总线及探测总线均应采用双绞多芯铜导线,对于承担系统通信任务的电缆线亦应采用双绞线屏蔽电缆,只有电源线或多线制控制线可采用单根多芯铜导线。强调采用多芯铜导线是因为多芯铜导线较柔软,在穿线及接线过程中不易折断和划伤。工程施工单位对信号线的选用不能有随意性,必须满足技术要求,才能保证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应对措施

考虑到由于配管、布线安装施工质量不佳,对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一)按照规范,正确、合理地敷设电线导管,尽量采用金属线管;穿线之前彻底清除管中杂物、积水,管头加护口,以防导线绝缘层受损,降低其绝缘电阻值;(二)选用适用于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国标优质铜芯导线,尽量减小导线的接头,且所有接头都要焊锡,防止氧化,以减小导线内阻;(三)导线敷设连接完成后,应查对传输线路的敷设、接线是否正确,无误后采用500兆欧表,检查探测回路线、通信线是否短路或开路,测试导线对导线、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兆欧;检查报警设备的接地是否正确,测试阻值不应大于1欧;(四)禁止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线路与其它不同电压等级的系统共管或共桥架,以防线路串通造成系统故障或信号传输受干扰;(五)靠近室外敷设的线路,增加屏蔽措施,以防雷击感应造成报警主机受损;(六)统计消防联动设备数量,选用电源导线应能满足相关消防设备同时动作的要求;(七)分时控制同一时间内需要控制的设备,防止瞬间工作电流过大,满足消防设备的可靠动作;(八)消防控制联动系统电源采用24V直流电源,所以应让多线联动控制线控制24V直流电,采用末端转换方式(即:由启泵按钮控制24V直流继电器动作,用继电器的触点去控制交流电的启动动作电流的接通),避免混入交流电的危险。

通过充分考虑上述这些因素,在施工阶段充分注意工艺和质量,才能可靠地保障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桂邕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第3篇:自动对对联范文

关键词:联动控制时间 二次确认

A discussion on “Timing” issue in auto-warning control system and lingage control of building fire fighting

LIU Feng-you, ZHANG Qi , LIU Yuan-feng

(Heilongjiang Haige Smart-equipment Installing Ltd., Harbin 150090, China)

Abstract: I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on auto-warning contoal system and lingage control of building fire fighting,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concepts of “timing” issue and “second assurance”, suggesting an “in time” and specific secure and linkage system in avoidance of malfunction.

Key words: linkage control time; second assurance

一、前言

不论公共或民用建筑,当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发出早期预警(火灾报警信号)后,科学合理的实施联动控制成为及时、有效控制火灾发生、发展、最大限度降低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环节。正确把握实施联动控制的时间(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设置)是实施准确联动、识别误报警、避免消防设施误启动的根本保证。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实际作一探讨。

二、消防自动报警控制系统联动控制的“时间”问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联动控制时间”的概念是指:当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接收到来自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触发器件的报警信号后启动消防联动控制设施的“时间”,这一“时间”不是信号的传输与设施启动的物理时间,而是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经现场火灾确认或有效排除“误报、误操作”等非火灾报警因素的“二次确认”后的启动消防联动控制设施的时间。这一“时间”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在日常使用运行中其触发器件中感烟、感温探测器难免受到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干扰产生非火灾报警的情况。手动报警按钮也会出现人为错误或外力损坏造成的非火灾触发。如果由于“误报警”原因造成联动设施的非火灾启动,势必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按规范要求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在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要求对相应的消防联动设施实施联动控制启动,并接收其反馈信号确认联动设施的启动状态。如:防、排烟系统及空调送风系统,在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要求关闭火警相关部位防火阀、停止空调送风,启动相关部位排烟阀、可控式档烟垂壁及其它防、排烟设施,避免火灾蔓延,利于人员疏散。而对于有些联动设施的启动,则应经二次确认,即“火灾发生确认”后实施联动。如:当火灾发生后应切换或启动相应部位火灾应急广播(火灾相邻层)、启动火灾警报装置、切断非消防电源、启动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电梯全部“迫降”至首层等。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忽视联动控制的这一“时间”概念,这些联动设施接到报警信号后,未经火灾发生的“二次确认”即启动,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因此,在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必须有一个“二次确认”火灾发生的过程。

三、消防联动设施“手动、自动”控制问题

另一个影响上述“时间”概念的是联动设施“手动、自动”控制的设置。规范中对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些消防设施规定了自动与手动的操作方式,而实际上这种手动与自动的操作应是相对而言,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模糊的概念。

首先是手动与自动的相对性。在水灭火系统中,消火栓系统的启动(消火栓泵的启动),有三种不同“位置”的启动控制。即:消火栓报警按钮(消报)启动控制;消防泵房消防泵控制柜启泵控制按钮(手动与自动);消防控制中心自动报警联动控制柜的启动按钮。这三处启动控制相对独立而又系统共存,采用逻辑“或”的系统控制关系启动消火栓泵。这些启动均为手动实现启动,而控制柜的“自动”转换开关,则是系统中其它启动点的远距离启动。对于水喷淋灭火系统,喷淋泵的启动则有所不同,其“自动”是由水喷淋灭火系统中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的动作(联动)启动喷淋泵,而“手动”是消防控制中心或消防泵房控制柜启动按钮直接手动启动。喷淋泵控制柜上的“自动”即包含了系统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动作的自动启动,也包括消防控制中心的手动启动。在防火卷帘门的控制中,消防控制中心通过防火卷帘门两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自动控制其下降(一步降或二步降)关闭,但防火卷帘门两侧的手动按钮则具有“手动优先”,以此来保证火灾区域内人员的撒离。因此,上述的手动与自动是相对而言的。

其二是手动与自动的合理设置。对于气体灭火系统,不论有管网或无管网系统,虽然设计上有手动和自动启动,但是为了保证气体灭火系统的安全可靠,避免灭火气体误喷发,对于有人值守的消防控制中心,一般应以手动启动为主。要求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状态,接收系统报警及灭火气体喷发释放等阶段的反馈信号,同时联动控制相应的消防设施。在自动启动状态下,其灭火气体的喷发释放必须经火灾发生的“二次确认”。这种“二次确认”,一是采用两组不同位置的探测器,设置为逻辑“与”的系统控制关系。二是在两组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的间隔时间,进行现场人工确认,以此避免灭火气体误喷发释放的可能。对于泡沫和干粉灭火系统,一般不强调自动启动。规范中未明确要求“自动”启动控制的消防联动设施,如:火灾警报装置、应急广播、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电梯迫降、非消防电源切断、防排烟系统等,均不应设置为自动启动。而是接到火灾报警信号后,经“二次确认”即火灾发生确认之后,由控制中心控制启动。以保证消防联动设施“准确、可靠”的启动。

四、确保联动“时间”及时、准确实施联动的保证措施

通过以上所述,在有效消除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环境因素、人为错误、抗干扰等非火灾原因导致的误报警及消防联动设施的“无效”启动的同时,又必须保证“二次确认”即“火灾发生”确认的“及时、准确”。这种“及时”应是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准确结论并及时处理,以免“延误”消防联动设施正常启动。在实践中首先突出“有人值守、人机结合”,第一时间以现代通讯工具通过现场人员予以确认。其二,在有视频监控系统的场所结合视频监控系统,将现场摄像头与火灾报警信号实施联动控制,当有火灾报警信号时自动将视频监控信号切换至“火灾报警”现场或区域,通过视频监控给予现场情况确认。其三,强化日常及定期的设备维护、保养,保证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特别是火灾探测器的健康、安全运行。这些措施其核心是有效的消除或减少“误报警”的发生、缩短“二次确认”的时间,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准确的实施消防联动设施的启动。有了这些保证措施,会使上述消防设施联动控制“时间”的概念更为完整、准确、安全、可靠。

第4篇:自动对对联范文

如果这个战略放到十年以前,或许还能起到指导企业争取市场的作用;如果这个广告拿到十年前去投放,应该说是传播效益可观,然而如今,竞争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仍然依靠过去成功的模式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推动企业发展战略,无疑是不合时宜的。

竞争环境的转变,“满足需求”难以成为战略方向

当今竞争环境特征是,消费者面对选择太多,面对信息太多,消费者已经完全改变了对一个品牌的认知习惯。之前竞争不太激烈的时候,消费者需求存在很多空位,整体的消费环境下对产品需求量大,所以,小天鹅的洗衣机做成了老大,海尔洗衣机依然有很大市场。然而,随着整体竞争环境的转变,而消费者却置身于其中,在很多领域已经是产品高度同质化,消费者选择已经过剩了,而且信息传递也显得高度过剩,消费者面对如此纷扰的市场环境,已经显得无所适从,只能找一个最简单的理由使自己对某个品牌产生信任,而这个理由一旦确定,就难以改变。比如,消费者认为格力空调最好,认为格兰仕微波炉最好,认为方太抽油烟机最好……,消费者做出如此的认知并没有太多的理由,只是这些品牌牢牢占据了消费者大脑使然。那么,联通重新规划品牌战略的时候,不能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就是消费者的认知特性。

换言之,消费者对中国联通的认知特性是什么?信号不好,价格便宜,低端品牌。这就是消费者对联通的品牌认知。也正因为如此,联通耗费巨资推广CDMA,即便这个产品的确很好,但是也不能更改消费者对“中国联通”的固有认知,这就是CDMA难以分割全球通市场份额的根本原因。假如联通的C网,包括其随后推出的世界风,能完全独立于中国联通这个母品牌,而去抢占消费者的认知,其市场效益应该远远高于现在,可惜的是,联通以为自己的品牌价值很高,而且已经与移动形成两大巨头的竞争格局,凭借联通的品牌效应能拉动CDMA的品牌建设,同时又可以凭借优于G网的C网去分割联通一直以来垂涎的高端客户,抢占全球通的市场份额,并能反过来拉动中国联通的品牌形象。然而,事与愿违,“中国联通”已经在消费者心智中深深烙上“低端”的印记,无论如何推广,都不能改变消费者认知。

那么,中国联通日前推出来的“以应用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战略能否真正实现联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从竞争环境及消费者认知特性上来看,非常值得怀疑。其一是,未来通讯市场的主角是谁?无疑是3G应用,那么,联通开展3G业务,移动是否袖手旁观?恰恰相反的是,移动已经将其品牌定位由之前的“移动通讯专家”调整为“移动信息专家”,其目的就是抢占3G应用的制高点。面对移动对联通的拦截策略,联通如何应对?满足消费者需求吗?那么,移动是不是也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如果联通与移动同时满足消费者同一个需求,消费者会选择谁?

因此,面对竞争环境,消费者已经对联通形成了“低端”的定位认知,联通仅仅依靠“以应用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根本不能构成其核心竞争力,若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那么这个所谓的“战略”意义何在?

形象传播难以促进品牌建设

无论是日前在央视投放的联通形象广告,还是中国联通标识的更新,都是集中于品牌形象的建立。事实上,形象就如同一个人的服装服饰,我们通常讲,人不可貌相,就是讲不能凭借一个人的外表而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换言之,形象只是一个品牌的外表,而非一个品牌的内核。譬如,中国移动在传播“移动信息专家”,这是让消费者相信的一个“事实”,因为,中国移动就代表了移动通讯领域的权威专家。这是移动品牌的内核,而不是外表。CDMA之前的形象也做得不错,但收效甚微(最终还是依靠降价及集团的团购行为完成当年700万的目标),关键原因是品牌区隔性不符合消费者对联通的品牌认知,导致消费者不知道把CDMA放到大脑的哪个位置。一旦品牌认知模糊,得不到消费者认可,就会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不信任感,在购买产品时,选择品牌的几率就低。

联通更换标识,显示其国际化的形象,对于股东来说是一件让人振奋的消息,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就如同一个跳梁小丑,因为消费者会本能反应:联通怎么会是国际化品牌呢?它是一个低端品牌呀!所以,现在的形象传播仍然是让人不知所云,严重违背认知的广告传播,根本就难以进入消费者大脑,品牌传播的效益又从何谈起?

“让一切自由联通”的品牌诉求,更是让人琢磨不透,按照消费者对移动通讯品牌的认知,实现“让一切自由联通”最佳的品牌是全球通,而不是中国联通呀。“乒乓联通你我”更是让人不知所云,因为消费者从来就没有拿着手机打乒乓球的生活经验,看这个广告就如同看《无极》一样,好玩,但是假的。“假”的广告传播能拉近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距离吗?

竞争环境越来越恶劣,噪声越来越多,消费者只会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内容,而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品牌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品牌自身的绚丽形象。类似与联通这样的形象传播,只是联通自己的形象展示,并不是消费者眼中的“中国联通”,如此文不达意的广告传播,除了再一次宣扬了联通的知名度之外,就只有传播资源的浪费了。但是,联通缺乏知名度吗?

品牌战略源于品牌战

一个有效的品牌战略在于,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首先,制定品牌发展战略的目的在于,提升品牌竞争力,取得市场份额上升以及利润率增加。其次,要实施有效的品牌战略,必须明确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针对竞争对手存在的战略空区进行挑战。当年可口可乐就是针对酒精饮料容易让人醉的特性,提出“提神醒脑”的战略而建立起来;百事可乐则是针对可口可乐是一个老品牌而提出“百事新一代”的战略,成功地从可口可乐市场份额中分割出年轻人的市场。而中国的水井坊则是成功以高价战略从茅台和五粮液中分割出市场。那么,中国联通的战略,如果不能从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中分割出市场的话,这个战略基本上就是毫无意义。对于“满足需求”而言,并不能从移动的市场中争取份额,因为移动也在满足消费者同一需求。

第5篇:自动对对联范文

[关键词] 新世纪 西方国家 维和行动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3.0087.06

国际维和行动(简称“国际维和”)是联合国、区域性组织、自愿国家联盟以及国家 等行为体所实施的一切维和行动的总称。冷战期间,西方国家是国际维和行动最早和最主要 的参与者,联合国则是它们参与国际维和的主要平台。冷战结束后,由于武装冲突的数量急 剧上升以及维和行动的职能日益多元复杂,联合国难以独自承担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任 ,区域组织和自愿国家联盟在国际维和行动中异军突起。西方国家“领导”世界的愿望强烈 ,它们凭借雄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以区域性组织和国家联盟(包括临时性联盟)为 平台,积极通过维和行动谋求对全球事务的主导地位,成为国际维和行动中最有影响力的力 量之一。

择重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联合国已先后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开展了10项维和行动,这些行动的 实施,标志着联合国维和行动再次进入高潮。根据联合国维和行动部官方网站的统计,截至 2008年10月31日,联合国为维和行动部署的军警总数达到90243人,其中军事人员78118人;而在1999年12月,联合国为维和行 动部署的军警总数和军事人员总数分别只有18460人和10025人。[1 ]就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部署的军警人数成倍增长的同时,西方主要国家对联合国维和行 动的出兵数量却大幅度下降。2000年12月,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人员和警察最多的15 个西方国家共计派出军警人数12448人,其中,军人9646人,警察2 802人。[1]到统计截止的2008年10月31日,这15个西方国家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 遣的军警总数急剧下降到6123人,军人和警察总数分别下降到4691人和 1432人,军事人员的下降幅度更大于警察(见表1)。[1]除法国外,其余14 个国家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兵的数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法国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兵 人数增加,主要是因为法国向其前殖民地国家的派兵人数较多。

虽然从总体上来说,西方主要国家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出兵份额已大为减少,[2] 但他们 对联合国在不同地区开展的维和行动还是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态度。对于战略优先地区的联合 国维和行动,西方主要国家仍然高调显示其存在,而对于非战略优先地区的联合国维和行动 ,则鼓励他人“出头”。欧洲和中东无疑是西方国家的主要战略关切地区,对在这两个地区 开展的联合国维和行动,西方主要国家不仅积极参加,而且始终占据主导地位。[3] 事实上 ,西方主要国家向联合国派遣的人员中主要分布在科索沃和黎巴嫩的两个联合国特派团。

在欧洲,1999年6月,经过北约部队78天的狂轰滥炸后,联合国成立了科索沃临时行政特派 团(简称“联科团”),负责承担管理科索沃的临时任务。自成立起,联科团的主导权就始 终掌握在西方国家的手里,作为特派团最高权力象征的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先后由法国 、芬兰和意大利等国的人士担任。联科团四项主要任务中的两项全部由欧洲国家独立承担, 即欧盟负责科索沃的重建与经济发展,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负责科索沃的民主化与制度建设 。负责科索沃安全的科索沃部队则完全由北约国家提供。

在中东,2006年7月爆发的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武装冲突结束后,联合国将驻扎在 黎巴嫩人数不足两千人的维和部队(联黎部队),增加到1.5万人。在联黎部队截至2008年 10月31日实际在位的12733人中,前述15个主要西方国家有5个(法国、德国、爱尔 兰、波兰和葡萄牙)向联黎部队派兵,派兵总数达2782人,而另外12个西方国家的 派兵总数则达到4564人,两者相加,西方国家向联黎部队派兵总数达7346 人。(见表2)

强化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主导地位

虽然西方国家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出兵大幅度减少,但它们并没有放弃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 主导权,相反,它们凭借自身的优势强化自己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主导地位。

(1)发展维和理论,引领维和方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在冷战期间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运转 失灵的背景下“摸着石头过河”的应景之作,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走过了前40个年头。 冷战结束后,武装冲突形势发生了迅速而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派遣观察团和维和部队执行单 一军事任务的维和模式已经远远不能胜任时代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抛出了一个 又一个的理论,来引领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方向。一是以安全观念由领土安全向人类安全 转变为借口,鼓吹“人权高于”,进行人道主义干涉,使联合国维和行动在索马里和前 南斯拉夫遭受失败;在“人道主义干涉”因此失去一定市场后,西方国家又提出“保护的责 任”论,即以保护平民为由,对“失败”国家进行干涉。二是创造了和平行动这一概念,将 维持和平行动、强制和平行动等内容统统纳入和平行动的范畴,混淆了维持和平与强制和平 之间的界限,为其借维和行动之名进行军事干涉巧妙地留下了方便之门。三是,借联合国维 和行动的职能由单一向多元转型之机,为联合国维和行动设计了政治改革、安全领域改革、 法治改革等制度和能力建设的内容,以帮助国家重建为名,推广它们的所谓“民主价值”。

(2)利用人才优势,谋求关键岗位。联合国维和行动所需的领导人才必须精通联合国维和行 动工作语言(有的还需要精通冲突国家的当地语言),丰富的职业经历,尤其是在多国背景 下工作的经历。在这些方面,西方国家的人士具有天然的优势。西方国家对联合国维和行动 尤其是在非洲地区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出兵不多,但它们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制订对已有利 的人才选用规则,谋取对关键维和岗位的把持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维和行动空前 高涨,秘书长已经不能像冷战期间那样直接指挥联合国维和行动。为此,联合国前任秘书长 加利在他的《和平纲领》的报告中建议落实《联合国》本来的设想,让联合国军事参谋 委员会(军参团)真正发挥作用。但美国不愿让自己无法真正控制的军参团发挥作用,故推 动成立了维和行动部,负责制定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政策,并对联合国在全球开展的维和行动 实施指挥与控制。自1997年以来,主管维和行动部工作的副秘书长就一直由法国人担任。 [ 4]在联合国向各地派出的维和特派团,西方国家也积极谋求关键性岗位。联合国维和特 派团 的最高首长为秘书长特别代表,在联合国目前运行着的16个维和特派团中,有9个特派团的 最高首长由西方国家的人士担任。对于维和特派团各级司令部的参谋人员,传统的做法是, 根据派兵多少按比例从成员国派出的人员中选拔担任,这对出兵少或者根本不出兵的西方国 家是不利的。于是,西方国家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维和行动部占据主导地位并制定政策的有利 条件,将参谋军官的任用由根据派遣人数多少按比例选拔,改为由成员国直接派遣。这样, 他们只需派出少数人员就可以在特派团司令部占据重要的参谋岗位,并借此为特派团制定规 则。例如,英国只向联合国刚果(金)特派团派遣了4名军官,但占据了东部师参谋长、维 和部队司令高级助理、司令部情报处长、计划处长等关键岗位。[5]美国更加露骨 ,在有的 特派团,要求联合国必须为它所派出的人员保留它所中意的位子。法国《青年非洲》周刊刊 文指出,维和行动的分工很不平等。富国负责决策,穷国尤其是亚洲和非洲穷国负责输送“ 炮灰”。[6]这一观点或多或少反映了当今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现实。

(3)提出附件条件,攫取直接控制。2006年8月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冲突结束后,联 合国安理会通过1701号决议,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的兵力由近20 00人增 加到1.5万人。欧洲国家一方面承诺向黎巴嫩派兵,另一方面向联合国提出了派兵的附件条 件,即为联黎部队设立一个专门的战略指挥部。该机构可以绕过联合国维和行动部对联黎部 队进行指挥,[7]并直接向主管维和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法国人)报告工作。 [8]144面临兵源困境的联合国不得不接受这一条件。

以区域组织或自愿国家联盟为平台主导冲突后安排

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联合国毕竟不是西方 的联合国。随着其他国家的发展壮大,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能随心所欲。因 此,它们对联合国并不完全放心。对于战略优先地区的冲突,它们更愿意以其所主导的区域 组织或国家联盟为平台,通过维和行动来完成对这些地区的冲突后安排。在这些地区,西方 国家独揽维和行动的主角,只允许联合国充当配角。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北约谋得了科索沃维和部队的联合国授权,[9]却不愿将这支 部队交 给联合国指挥。人数达1.7万多人的科索沃部队全部由北约国家的部队组成,北约不仅“理 所当然”地获得了这支部队的指挥权,并且将这支部队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塞尔维亚和黑山。 这样,科索沃战后最为关键的安全问题就牢牢掌握在北约的手中。科索沃临时行政特派团( 联科团)虽然由联合国领导,实际上联合国也徒有其名。联科团的最高首长一直由西方国家 的人士担任,联科团四项主要任务中的两项(重建与经济发展以及民主化与制度建设)分别 是由欧盟与欧安组织负责的。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之前,欧盟就已决 定向科派遣约2000人的法治特派团。欧盟特派团部署后,联合国不得不对联科团进 行改组, 并让出了联科团的另一项主要职能:警察与司法。与此同时,科索沃当局一再声称,建立联 科团的安理会1244号决议已不再适用于科索沃,科索沃没有遵守这一决议的法律义务。2008 年11月,联科团首长、联合国秘书长特派代表对安理会说:“科索沃当局最近的所做所为已 使联科团行使临时行政职能变得不可能,也不现实”。[10]联科团的首要任务(临 时行政)已经名存实亡。至此,联科团已被彻底边缘化。

在阿富汗,美国通过反恐战争政权后,为了巩固亲西方的卡尔扎伊政府的地位, 美军不仅自己继续留在阿富汗开展“持久自由”行动,而且策划了由北约领导、以北约盟国 为主、其他西方盟国为辅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并且取得了联合国的授权。这样,美国 的西方盟友就以维持和平为由,名正言顺地进入阿富汗分担起美国的“反恐”责任,并为卡 尔扎伊政府巩固执政地位出钱出力。而联合国只能承担起人道主义救援、复兴等援助任务, 为美国的“反恐”行动以及北约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当起了“配角”。

在伊拉克,美国的“倒萨”行动取得成功后,联合国很想利用自己在纳米比亚、东帝汶等地 充当临时权力机构积累的丰富经验,为伊拉克战后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重建活动发挥积极 作用。但是美国根本不愿意让联合国主导伊拉克的战后安排,于是由伊拉克临时政府“请求 ”其继续为伊拉克的战后稳定提供援助,联合国也只好“盖章”同意。

2008年8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暗中支持下,格鲁吉亚军队突然向南奥塞梯发起进攻,引 发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大规模武装冲突。经过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的调解,双方 达成了停火协议。欧盟随即向这一地区派遣军事观察员,对俄军从这一地区的撤军以及双方 之间停火进行监督。而早已在格鲁吉亚派有军事观察团的联合国则一点也插不上手。

维和行动中的强制与干预色彩浓重

西方国家借维和之名进行军事干涉的例子并不鲜见。20世纪90年代的索马里与前南斯拉夫维 和就是典型的例子。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并未收敛,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 在阿富汗、黎巴嫩和达尔富尔。

在阿富汗,北约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最初的任务区是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其周围地区,人数只 有几千人,主要使命是协助阿富汗过渡政府稳定喀布尔局势。虽然联合国安理会赋予其“采 取一切必要措施”完成使命的权力,但部队最初的交战规则并不包括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 2003年至2006年,经过四次扩张,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责任区已覆盖整个阿富汗,人数增加 到2万多人,部队的性质也逐步由维持和平行动向强制和平行动蜕变,并相继发动了代号为 “奥卡巴”、“梅杜莎”等的一系列行动,对叛乱武装进行清剿。为了鼓励北约在阿富汗的 扩张,美国将1万多名美军士兵纳入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此时,国际安全援助部队与美国领 导的反恐联军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执行的也已是不折不扣的反恐任务。[11]

在黎巴嫩,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的任务本来是监督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 [12]协助黎巴嫩政府恢复在黎南部的有效权威。 2006年8月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 之间的武 装冲突结束后,在法国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赋予了联黎部队新的使命,其中包括:协助黎 巴嫩政府军在黎南部建立一个(除黎政府军及联合国部队外)没有武装人员、设施及武器的 区域;确保没有武器从黎巴嫩边境及任何其他地点进入黎巴嫩。其实质是要解除已被美国宣 布为恐怖组织的真主党的武装。尽管联合国事后澄清说联黎部队的使命并不包括解除真主党 武装,但授权决议中含糊的措辞还是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事实上,一些西方国家并不理 会联合国的澄清,它们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向联黎部队派遣了主战坦克、防空 导弹发射车、自行榴弹炮、反坦克自行火炮等重型装备。德国等几个西方国家还向黎巴嫩海 域派遣了十多艘军舰,以实施武器禁运这一并不存在的使命。从前文提到的设立战略指挥机 构,到部署重型装备与军舰,西方国家准备一有机会就敲打真主党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在达尔富尔,阿拉伯游牧民与当地黑人之间的冲突,本来是因为严重干旱引发的对水源和土 地的争夺所造成的,在本质上是属于发展问题。但是,冲突发生后,西方一些国家不顾这一 事实,立即将冲突定性为种族屠杀,并说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他们对非盟和中国的 调解努力缺乏应有的耐心,一再威胁要派部队进行人道主义干预,给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部署 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扰。2009年3月,国际刑事法院还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为名发出了对苏丹 总统巴希尔的逮捕令,对国家的内政公然进行干涉,引起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强烈谴 责和严重不安,给达尔富尔的维和行动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多种方式将触角伸向全球

近年来,西方国家利用自身的综合实力优势,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全球范围的影 响力。

(1)增加对非洲的维和援助。尽管非洲并非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战略优先地区,对在非洲大陆 开 展维和行动出兵很少,但它们并没有放弃对非洲施加影响的努力。相反,它们加大了对非洲 国家在维和领域的援助。近年来,非洲国家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非洲问题的意识加强,但非洲 经济落后,维和资源和能力欠缺,影响了其自主开展维和行动的能力。美国和欧盟均利 用自己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积极帮助非洲提高自主维和的能力。2005年7月,八国集团领导 人在格伦伊格尔斯首脑会议上决定进一步强化非盟的主要机构,并重申支持非盟建立自己的 维和部队。[8]176根据“全球和平行动倡议”计划,美国将在2010年前在全球范围 内为7.5万 人(重点是非洲国家的部队)提供维和技能培训。[13]美国政府为2005―2009五个 财年申请 的维和援助资金高达6.6亿美元。[14]加拿大、丹麦等国为一些非洲国家派出的维 和部队提 供了装备,北约为非盟驻达尔富尔维和部队的部署提供了运输服务。英国等西方国家还帮助 非洲建立地区维和训练中心,并派出培训人员到训练中心担任教官。

(2)加强维和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西方国家还通过维和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自己 的 影响。交流与合作内容包括:为联合国举办的维和国际研讨与培训活动提供资金或联合举办 这类活动,主办或与其他国家联合举办维和国际研讨与培训活动,与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举 办维和演习与联合训练等。由瑞典政府资助的“挑战”研讨项目历时十年,伙伴机构14个 ,研讨足迹遍及瑞典、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尼日利亚、阿根廷等六大洲十多个 国家,研讨成果以总结报告的形式正式提交给联合国。

(3)通过派遣维和使团向外拓展势力范围。西方国家还将维和行动的触角延伸到本地区以外 的 国家和地区。欧盟向刚果民主共和国派遣了警察特派团和法治特派团,向乍得和中非共和国 派遣了维和部队作为先头部署,向印度尼西亚的亚齐派遣了监督团,北约向伊拉克派遣了训 练援助团。丹麦、意大利和挪威向巴勒斯坦的希布伦派遣了军事和民事维和人员,丹麦、芬 兰、冰岛、挪威和瑞典向斯里兰卡派遣了监督团。[15]

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国家在维和问题上的主要做法是,在减少对联合国维和 行动出兵的同时,保持自己在其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加大自主开展维和行动的力度,并通过 维和领域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全球的影响。其依托自己所在的区域组织开展的自主 维和与联合国维和起到了一定的互补作用,客观上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护;其对非洲 国家的维和援助也对非洲的维和能力建设以及维和行动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维和政 策的实质是维持西方治下的和平,维持由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其维和政策的主要基点 ,一是服从和服务于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二是将维和行动作为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工具,对 “脆弱”或“失败”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三是主张通过武力来达到维持和平的目的。因为 如此,其做法也不可避免地给维和行动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注释:

[1]见省略/Depts/dpko/dpko/contributors/index.htm。

[2]据美国纽约大学国际合作中心发表的《2009年全球和平行动评估》统计,截至200 8年10月31日,联合国维和行动部署的军事人员来源分布情况如下:中亚和南亚占39.1%, 非 洲占29.8,中美和南美占8.1%,东亚占6.7%,中东占2.8%,欧洲和北美仅占13.5%(其 中北美0.1%)。

[3]欧美在中东地区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出兵份额占61.6%,而在非洲仅占1.8%。数 据来源同注释[2]。

[4]分别是伯纳德•米耶(1997年1月至2000年10),让•马里•格诺(2000年10月 至2008年10月)以及2008年10月上任的阿兰•罗伊。

[5]根据与有关人士的访谈。

[6]参考消息,2009.03.23:5

[7]联合国维和行动部是联合国所有维和行动的总指挥部。

[8][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编.SIPRI年鉴2007:军备•裁军和国 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时事出版社,2008

[9]联合国安理会1244号决议。

[10]UN News Centre. Kosovo: Pace of UN Mission's Reconfiguration Picking up.Ban, March 19, 2009

[11]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世界军事发展年度报告(2008年).军事科学出版 社,2008:303.305

[12]以色列已于2000年5月完成了从黎巴嫩的撤军,这一使命已告完成。

[13]Serafino N M. The Global Peace Operations Initiative: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2006

第6篇:自动对对联范文

微软对联是由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组研究开发的计算机自动对联系统。我们只需给出上联,系统就会自动提供若干下联供我们选择,我们可以通过交互手段优选字词来生成满意的下联,当确定一副对联后还可以生成四字横批。用微软生成后,只需拷贝到字处理软件简单处理一下,就可以打印输出。这样,今年过年就不需要自己到市场购联了,是不是别有一番情趣。

第1步 生成对联

在微软对联站点(/)有两套系统,清晰板和压缩版,我们任选其一进入对联系统。在“上联”文本框中输入上联文字,如“猪拱华门岁有余”,注意最多八个汉字,并且不能包含标点符号。单击“开始对联”按钮(见图1),稍等片刻,系统会输出数个候选下联,选择中意的一个,将其右侧打上对勾。这样,选中的下联就会出现在“下联”文本框中。

第2步 优化对联

如果对对联比较满意,可以单击“确定对联”按钮进行展示,查看效果。如果对整个对联都不满意,可以单击页面中央的“更新对联”,得到新的下联候选集合。如果对对联中的个别字还不太满意,可以将鼠标在需要修改的字旁单击,然后按键盘上的退格键,删除该字,重新输入自己喜欢的字即可(见图2)。将鼠标移动到下联的两字中间,若这两字可组成一个词,将出现一个红色竖线标记。单击则此词被定在下联上。双击则可看到候选词列表,选择一个中意的即可。通过这种交互方式,我们可以在下联框内自行输入字词甚至全句。

第7篇:自动对对联范文

[关键词]楹联 课程资源 民族文化 文化素养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门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实用艺术,对联依然继续焕发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以及近年来许多中、高考试题与对联的“亲密接触”,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为此,认真挖掘和开发对联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在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笔者即试图就对联这一课程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对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学生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

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和珍贵的文化遗产,对联以精巧、典雅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表现生活,抒感,同时熔铸了政治、历史、地理、哲学、建筑、宗教、军事等许多元素,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通过欣赏、创作对联,不但可以提高中学生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而且能让中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族气息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精神的深邃内涵。这对当前青少年文化底蕴薄弱的难症,无疑是一味“中国特色”的良方。

2.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对联是在一定的限制中求得表达的思维建构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方式,通过对联训练,让学生从语言最细微的基础起步,掌握词性、结构,学会炼字、炼词以至立意、取象,不仅能培养良好的语感,让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得到有效地提高,而且能促进其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3.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品位。

对联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具有绘画美、节奏美、建筑美等特点,尤其是很多名联构思精巧,形象鲜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联不但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文字的艺术。与书法、灯谜等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紧密结合。几者相互映衬。更显出一种神秘飞动、瑰丽典雅的艺术美。这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形成健全人格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对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首先,中学生学习对联属于入门性质,因此可以将编写简明的对联教材(或讲义)纳入这一课程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既可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板块中“奇妙的对联”的拓展与延伸。又可成为高考“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和“仿用句式”专题复习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作为高中校本课程(选修Ⅱ模块)开设的教材。在编写时,既不宜过于繁琐,又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序列性,力求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为一体。使同学们逐步了解、喜欢、熟悉和掌握这门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具体章节及内容可安排如下:

其次,我们还可通过网上搜索以及运用电脑的视频、音频采集软件,把各大网站、DVD等音像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如中央电视台2002年春节特别节目《佳联趣对贺新春》中的对联FLASH动画、《百家讲坛》之《楹联的故事》、《铜齿铁牙纪晓岚》中纪晓岚与和坤对联斗智的片断、相声《趣说对联》等)进行剪辑、组合、链接,作为教材(或讲义)的重要补充。

三、对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形式

1.立足课堂。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音、色、声等优势,增强对联学习的直观性、生动性、高效性。

作为一项趣味性、实用性极强的课程资源,我们可运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精心制作对联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其音、色、声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过程、方法的学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引进竞争机制。限时、限人或分小组进行当堂演练,加强思维碰撞,营造开放、充满生气的课堂。

“对对子”本身就是一种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智力和文字游戏,更何况许多对联暗含“机关”,或嵌字。或藏谜,或双关,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同时,对联一般短小精悍,限制性较强,很适合在课堂上进行当堂演练。因此,笔者在实施过程中经常采用包括限时抢答、抢对、小组合作组对以及主动到黑板上对写上(下)联、评选优秀对(出)句等在内的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尤其是对联的对(出)句本身并无所谓的“标准答案”,也永远不会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课堂上生生、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智慧的交流与情感的沟通,充满激励与竞争,更多体现了开放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这种开发与利用形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而且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3.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网络搜索等各种形式,搜集、评介对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对联课程资源的宝藏是无穷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图书文献、网络等都可以成为对联课程的资源。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有关章节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课外实践的环节,让学生或走进社区、街道、名胜,抄录民屠、商店、古迹对联,或上网、上图书馆,搜集某个主题(如春联、回文联、顶针联等)的对联,同时将抄录、搜集的结果以“对联评介会”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请同学们走上讲台,演示并鉴赏、探究其中自己最喜欢的对联。这样既可以让同学们领略到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在民间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培养在生活中学习对联的兴趣和意识,又锻炼了他们自主搜索、提炼信息和在思考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学会合作、交流与共享。

4.坝占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尝试即兴、即景、即事创作、修改对联。

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这是对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离开了创作和修改,对联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脱离生活的文字游戏。为此。笔者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围绕各种主题(如元旦、春节、中秋、校庆、奥运会、科技节等)让同学们尝试着学创作对联,通过亲身感悟和实践,真正体会对联的形式之奇、意趣之美以及创作过程中炼字、炼句的苦乐滋味。这与高考复习中的撰写主题对联或宣传语等训练内容“如出一辙”,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培养同学们在各种场合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意识与能力。

第8篇:自动对对联范文

一、目前互联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集中统一的互联网管理机构,管理效率不高按照我国对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法律,国务院信息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保密、公安和国家安全等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对互联网信息内容实施监督管理。由此可以看出,仅对互联网的信息监管就有多个政府部门参与。在这种多元化的互联网治理体制下,各个管理部门仍按传统的职责权限分工,各自为政,多头执法,造成了多个部门职能交叉,权力冲突,结果是得实惠的就抢着执法,无利益的时候就退避三舍。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国家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2011年4月为期两个月的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都是没有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缺乏专职监管机构主动治理的表现。往往是网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时才由政府牵头,联合多部门进行治理,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跟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后面进行被动的治理。结果是加大了监管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没有协调统一和自上而下的领导管理机构,国家无法对互联网发展过程的全局性问题进行研究规划,难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建立互联网治理的长效机制。

(二)网络相关立法滞后于网络的发展我国关于互联网的管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涉及互联网信息服务,出版管理,传播文化,新闻着作权,电子商务,安全等多个方面。这些法律对规范管理互联网建设、正常网络的秩序、维护国家安全起到了积极重大的作用,同时也为网络管理相关部门提供了依法管理的法律依据。但相对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法律法规无论从立法还是立法内容都滞后于网络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随着微博、即时通信、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创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经常出现立法后很快过时,或者网络法律法规无法规范时被动立法的状况,以至于一些虚假信息或网络活动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与互联网相关的社会教育引导不足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然而与此极不相适应的是互联网相关的教育引导培训严重缺乏。首先是现行的基础教育没有把互联网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和网络伦理道德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应试考试也很少涉猎。其次是现行的高等教育既未将相关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也几乎没有开展互联网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结果是社会上网络治理人才匮乏。再就是有些互联网服务企业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经济利益,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对接受服务的网民的网络道德教育漠不关心,引导教育措施缺失。这些因素都降低了公民网络法制道德意识,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各种网络虚假信息屡禁不绝,网络的频繁发生,这形式上似乎是某些网民网络素养的问题,其实是我们的教育培训引导不足的体现。

(四)互联网应用创新快速发展,网络治理机制模式面临挑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其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各种互联网应用创新技术层出不穷。以微博、即时通信、

移动互联、社交网站等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往方式,民众已不再把网络仅仅视为一个信息平台,而是把其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上虚拟社会已经步入现实社会,演变为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社会公共空间,面对互动性越来越强的网络应用,如果政府还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墨守现实社会的传统管理机制和模式,运用行政之力对互联网进行生硬的管理,既不会达到管理的目标也不会给互联网带来更好的秩序。这种治理模式也不利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更不符合我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二、互联网治理的机制与模式研究

前不久,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由此我们不仅看到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加强和创新信息网络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也明确了今后我国的互联网管理方向。针对目前网络管理的现状,我国互联网治理的机制与模式亟待完善和改进以下几方面:

(一)尽快建立自上而下统一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的治理仍然沿用的是对待实体社会的管理机制,由管理实体社会的相应职能部门行使各自的行政职能,分散管理。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已很难对具有跨平台、跨行业特性的网络进行高效治理。在这方面有些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可为我们借鉴参考。如新加坡的媒体发展局,韩国的国家网络安全中心,都是政府主导的互联网管理机构。但对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互联网体系庞大的我国,由一个办公室或者中心进行互联网监管是很困难的。我们需要对过于分散的网络管理职能集中合并,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机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政令统一,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这样既利于互联网发展的科学统筹,全盘规划,又可以使管理具有制度化长效化的保障,切实解决目前我国互联网治理职能重叠,权责不清,监管被动的问题。

(二)政府监管与社会公众监督相结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安全的日益密切,世界各国政府对互联网的监管正在不断加强。就是在一向标榜“互联网中立”的美国,政府不但从未放弃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强化对互联网的控制,首次在世界上组建了“网军”和网络战司令部,时刻监控着本国甚至世界互联网。在互联网的治理中政府的监管是行使政府职能的重要部分,所以我国的互联网管理应在政府主导下,由政府设立的统一的监管机构具体实施管理,监管机构负责对互联网服务企业进行审批、许可、注册、备案和审查,受理举报,违法处置等工作,以保障互联网的正常秩序和网络安全。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互联网的治理,积极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也是互联网治理不可或缺的有效一环。为此我们要提高认识,转变治理的观念和思路,建立和完善公众举报奖励和处置制度,及时响应处理网络公众的举报信息,培养网络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公众是互联网应用的主体,通过公众参与监督,网络信息也会得到自我净化,互联网治理的效率会更高,更经济,更易被公众接受。

(三)依法治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在互联网的运行中如果哪一方面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哪里就会导致网络秩序的失常,而这些失常又会迅速引起现实社会的震动和反应。最近不断出现的各种网络虚假信息、微博躁动都是相关的法律缺失和不完善、自律性不高产生的。建立和完善互联网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互联网管理的基础。通过立法一方面可以明确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权限,使监管机构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有效提高监管效率;另一方面也明确了与互联网管理相关的个人和组织的权利及义务,有助于增强网民和网络行业自律的自觉性。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法律法规约束结合行业自律作为互联网治理的模式之一,既坚持依法治理又特别重视行业自律的重要性。如美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对互联网进行立法,把互联网看作是现实社会的一种自然延伸,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随时对没有自律的违法者“事后算账”。英国则由政府牵头成立互联网行业自律性组织“网络基金会”负责对互联网的管理,网络企业主动遵守其制定的自律章程。面对我国互联网治理的现状,首先我们要用好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依据网络发展的新情况及时完善和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其次要尽快加强互联网企业的自律制度的建设,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让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互联网的治理活动,带领业界共同制定并监督实施行业规则,把握职业操守和承担社会责任,协调彼此的利益关系,维护公平公正的网络环境。

第9篇:自动对对联范文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运营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商业模式,本文在分析手机终端、手机电视、移动支付等移动互联典型商业模式基础之上,探讨对运营商的借鉴性。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运营模式运营商

移动与互联两网日益融合,web2.0业务风靡全球,手机正成为新的互联接入工具。截止到2009年6月,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55亿,半年内增长了32.1%[1],而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人数将会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互联网企业围绕各主流业务纷纷走上多业务发展道路,并且快速布局移动互联业务领域。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合理布局,夺得移动互联产业链的主导权,从战略进攻角度和战略防御角度均有重要意义。

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融合趋势从战略进攻角度:能够支撑运营商战略转型、增强用户忠诚度、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夺取产业主导权、增强业务创新能力。

从战略防御角度:一方面能够应对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压力。传统互联网企业布局移动互联战略,渗透电信领域业务,运营商需抵御互联网企业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能够应对竞争对手的威胁。竞争对手进入互联网领域,获取协同效应,从而提高竞争力,逐渐侵蚀客户和收入。电信和联通利用宽带优势和固网运营经验,对互联网与媒体化具有自身优势。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概念,是企业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高度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营系统,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并通过最优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同时使系统达到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的本质: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而这种价值创造逻辑包括顾客价值创造逻辑、伙伴价值创造逻辑和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逻辑[2]。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是商业模式。各细分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中国移动集团副总经理鲁向东指出,“WAP网站没有正常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无线的信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肯定会比有线信道成本高得多,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不可能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认为,“Web2.0的挑战在于没有商业模式,一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可以,两年找不到商业模式也可以,三年、五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就会出问题”;爆米花总裁吴根良说,“未来视频分享将插播付费广告”。

二、移动互联网典型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互联指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为接入手段,以无线接入方式,通过各种网络接入互联网(还是通过TCP/IP通信协议、WAP通信协议)。移动互联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终技术到业务的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推动,才能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3]:(1)通道:访问速度;(2)终端:接入方式;(3)业务:产业链各方以合作、开放、共赢的态度开发出更适合移动终端用户所需要的业务。

移动互联网增值业务主要有五类:(1)通信类:语音、视频电话、PushtoTalk、公共无线局域网、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等;(2)信息类:资讯、手机导航等;(3)交易类:手机购物、功能集成、移动信用卡等;(4)娱乐类:下载、手机游戏、娱乐信息定制、FLASHDIY等。(5)移动互联类:移动社区、移动RSS、移动博客、手机邮件等。

本文选取三家移动互联细分领域旗舰企业进行深度研究,挖掘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而总结对运营商有哪些借鉴性。

(一)移动终端—iPhone与运营商合作分成盈利

第一,运营模式

iPhone运营模式第二,盈利模式。(1)与运营商合作分成收入。通过与运营商签订协议,终端销售帮助运营商提高用户规模和收益,所得到的运营商收入分成收入;合作销售终端收入。(2)增值服务收入:基于终端提供长期持续的内容服务,包括影音娱乐、应用软件、互联网应用等在线服务。(3)自有渠道(专卖店、网上商店等)终端销售收入。

(二)手机游戏—空中网按游戏时间和增值服务收费

第一,运营模式

空中网运营模式第二,盈利模式。手机游戏业务主要盈利模式:(1)按游戏时间来收费;(2)虚拟物品和游戏周边来收费。而百宝箱单机版游戏,主要以包月、一次性下载等收费模式为主,空中网和运营商收入分成模式。虚拟物品和服务通过第三方收费平台或是运营商代收费的方式付给空中网。

(三)手机音乐—TOM音乐与运营商分成音乐服务收入

第一,运营模式

Tom音乐运营模式第二,盈利模式。TOM音乐收入主要来自与运营商分成收入。运营商通过包月下载、流量等形式收取费用。

三、对运营商的借鉴

互联网行业的领先企业,在战略上都将向电信领域进行渗透,Google等企业的跨界战略已取得相当成绩,电信运营商以积极姿态应对这种渗透的战略与执行,日益紧迫。

在我国,手机的普及率已明显高于电脑,但手机用户对移动信息服务的使用活跃度处于较低水平,提升ARPU值是个难题,更好地从发展移动互联服务获益,大势所趋。

移动互联——获得价值以分享价值为前提。

对于各移动互联业务,运营商首先需要决策的战略是:是否完全基于自身的资源进行发展;对于一些难以基于自身资源进行发展的业务,不论是主导合作还是对等合作,均需要明确各业务的运营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成功与否,是业务发展最大决定因素;伴随对“客户价值”理解的深入,所有使客户为我们带来价值的业务,都由运营商行使绝对主导地位,并不科学。有时,获得价值是以分享价值为前提的[4]。

按照市场当期获利性与运营商资源完备性(自有资源对业务的支撑完备性)两个维度衡量,运营商具体应采取的策略如下:

(1)运营商资源完备性强且市场当期获利性高的业务(比如:移动IM、手机邮箱等),应通过加速研发获得加速发展,在提升用户黏性前提下拓展收入。

(2)运营商资源完备性弱且市场当期获利性弱的业务(比如:移动商务、移动流媒体、移动搜索等),运营商应通过共享获益,以合作姿态提升市场获利性为主

(3)运营商资源完备性强且市场当期获利性弱的业务(比如:移动社区、手机广告等),市场未成熟,但紧握先入为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

[2]王欣,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讨,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