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范文

房屋主体结构设计精选(九篇)

房屋主体结构设计

第1篇: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范文

关键词: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实际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土地资源需求量逐渐增加的同时,人们对房屋建筑设计和房屋质量的要求也在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广大购房者的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很多的房屋建造设计商开始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目前,从房地产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应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房屋得到了大多数购房者的好评和青睐。本文主要围绕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设计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建筑结构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进行应用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对于购房者来说,在进行房屋选购的过程别关注房屋的价格、安全性和外观设计等。而结构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房屋的经济型、适用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等。另一方面,对于房屋的建造商来说,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使用,在满足购房者需求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建造成本来实现房屋建设的最大经济效益,这不仅实现了双赢,而且有助于房屋建筑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1]。过去的房屋设计技术经常是难以同时满足房屋消费者和房屋建筑商的双向需求,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就可以实现。因此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个成功的建筑房屋设计是进行了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的有效结合。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从房屋建筑的整体效应和实际情况出发,在满足房屋各项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房屋平面设计的规模进行布置,然后,通过缩小房屋建筑质量中心与其刚度之间的差距来实现力度承载方向的均衡。建筑结构优化主要包括房屋顶盖的优化系统、房屋基础结构的优化设计、房屋周围护栏方面的方案优化设计和其他结构细节部分的优化设计。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房屋建筑设计优化的模型和具体的优化计算方案:

(一)模型的设计

总的来说,对于建筑机构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对影响结构优化设计的具体相关参数和相关变量的参数进行分析来建立初步结构设计的函数模型,再通过一些合理的计算方案等对初步结构设计进行优化设计。具体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主要有这几点:第一步,结构设计人员要将影响整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设置为设计变量,将影响不是特别大的因素变量设置为预定参数,从而达到从整体上减少设计程序的工作冗余。第二步,将预定参数中房屋建筑切面的尺寸和有关房屋建筑截面积的相关数据用函数表示出来,从而到达对成本总费用进行控制的目的[2]。第三步,规划好有关制约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条件,在进行约束条件的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在满足结构设计优化方案和房屋结构的实际标准的情况下,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各项约束条件进行最佳优化。其中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约束条件主要有预应力的相关参数限制、变形情况的规定、房屋的尺寸规划、结构的整体强度等方面。

(二)计算方案的优化

建筑结构的优化方法,主要是一种以房屋结构可靠性为基础的房屋结构优化方案,这项方案中的变量较多,而且不同种类的数据也比较复杂,但结构设计优化人员一般都是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规划方案的计算时习惯于将一些具有限定条件的问题变为了没有限定条件的问题。在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方案设置时可以采用拉氏乘子法、Powell 等计算方法。

三、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在进行房屋结构优化的实际施工中,设计人员不仅要对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的情况下对房屋结构的实际应用性进行优化,而且要追求房屋综合价值的优化。这样才能才能真正实现房屋结构设计的全面优化和实用。

(一)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

在进行房屋结构整体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建立结构优化模型。优化结构模型主要有三点:第一,选择并且确定合理的设计变量。设计变量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到对设计要求影响较大的参数的选择,也会涉及到参数重要性的区分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计算和编程的工作量。第二,确定优化设计目标函数。首先,设计人员要找出满足函数条件的的目标函数,然后在根据目标函数进行结构设计优化的计算[3]。第三,确定模型的约束条件。在房屋的优化设计中,存在很多的约束条件,如结构强度约束、裂缝约束、变形约束和弹性约束等。在房屋结构的设计中使用设计优化方法,不仅可以在确保约束条件符合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结构设计模型的约束条件与建筑的实际约束条件的进行对比进行房屋结构的最佳设计。

(二)优化设计计算方案的选择和程序的设计

第一,在进行结构的优化过程中,要在充分考虑所有变量因素的前提下,运用各种熟悉计算方法进行将所有的约束条件转为非约束条件的计算,从而达到设计计算方案的优化。第二,在将优化计算方案和结构优化模型构建好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可以将编写好的程序导入计算机中,然后只需要将相关的数据输入到相关的系统中,再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自动运行和计算就可以得到相关的结果。

(三)结果的分析

在得到计算结果之后,就要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来确定最佳的方案。房屋的建筑是一项资金、人力和施工材料等耗费量大的工程,因此,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优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在确保房屋美观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各种成本费用。因此,在进行房屋建造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总体法规的考虑,不能为了资金的节约而忽视设计的优化作用,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节航速上的合理性,导致整个工程项目达不到功能的要求,又要反对只注重技术,而忽略了对经济的考虑。

(四)在进行房屋结构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前期方案的制定对建筑的总投资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结果设计优化时,要注意在前期方案的制定中,就要进行结构优化技术的运用来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另一方面,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在对整个建筑进行整体宏观把握的同时,要关注到细节方面。做好每一个小细节的结构设计优化,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整个房屋建筑的整体结构达到优化。

结束语

总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不仅实现了房屋结构设计方法的更新的突破,而且使房屋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经济型、美观性和适用性的完美的结合。但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决策问题,因此房屋建筑商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经验的总结和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从而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能够真正为我国的房屋建筑的发展服务和产生重大现实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国兴.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8):23-25.

第2篇: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技术;实际应用

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旦发生地震,会使房屋建筑倒塌,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但由于地震具有不可预知性,人们能做的通常只有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抗震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的基本职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场所,以免遭受风吹日晒或其他的极端天气。地震作为一种极端的自然灾害,自身是一种危害,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例如海啸、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其危害性不可小觑。当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房屋建筑作为人们最重要的避难场所,其防御功能就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屋建筑逐渐密集,朝着高层方向发展,一旦发生地震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人们对房屋建筑需求的增加也提高了对房屋结构设计的要求,希望房屋更加舒适,同时还要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抗震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的中应用能有效提升人们生活的舒适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房屋结构设计的规则性

2.1控制房屋高度

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与房屋本身的高度有直接关系,房屋的倾斜程度与高度呈正相关关系,高度越高,地震过程中受到的危害越大。同时房屋层数越多遭受的破坏也越为严重,为了有效降低因房屋自身高度带来的损害,在设计时就要合理控制房屋的高度。结合房屋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保证达到抗震标准的基础之上调整房屋的高度。

2.2规则性设计房屋结构

房屋结构设计中均匀分布结构刚度和质量、规则设计建筑平面与立体结构也是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房屋结构设计混乱、布局复杂,发生地震时无形当中加大了地震的破坏程度。如果房屋结构设计十分规则,发生地震时有可能起到扭转的作用,有效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

2.3防震缝的处理

如果房屋结构设计无法更改,只能采取较为不规则的设计时就要处理好防震缝,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设置防震缝时应将房屋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整体,为了完全分开防震缝两边的建筑,防震缝两边需要留足够的宽度,方便布置墙体。

2.4纵横墙的设置

墙体是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房屋承重能力与墙体的数量有直接关系,如果过分的把承重依赖于墙体,会加大墙体的间隔,降低房屋的抗震能力。因此,为了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在设计时需要合理分布纵横墙,将承重均匀分布在每个纵横墙上。

3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

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主要基于经济、实用以及安全的理念,房屋结构设计作为房屋建筑的基础,尽管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设计,但因其自身能反映出房屋的整体风格,是房屋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要高度重视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抗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抗震技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抗震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1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力

抗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房屋即便在较大的地震灾害中也不会受到大的破坏,降低房屋的破坏程度,因此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首先就要保证整个房屋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地基。地基是房屋的基础,其抗震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整个房屋抗震能力的大小。其次,要保证房屋结构是一个抗震能力较强的结构,可以将一些规则的几何图形应用到房屋结构设计当中,规则稳定的结构设计能提高房屋的稳定性,降低房屋在地震中发生变形的概率。再次,要重视房屋结构设计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例如受力设计、薄弱角落设计等,即便是一些细节也会对房屋抗震能力产生影响。最后,我国对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有着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在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操作,规范房屋的高度、宽度以及密实度等,将多种因素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此外,还要重视房屋的竖向结构,使竖向结构的刚度能够支撑住整个房屋的重量,即便在地震的情况下,房屋也不会出现倒塌的情况。

3.2避免房屋之间的碰撞

地震时为了防止房屋发生碰撞,目前主要采取建筑物基础与主体间加入一个隔震层,也可以采取建筑物顶端设置一个“反摆”的方式,通过这些做法能降低振动幅度,保证房屋内部物品的安全。上述做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得到验证,能有效避免房屋之间的碰撞,但仍有上升的空间,需要加大研究力度。3.

3保证房屋刚度

提高房屋抗震能力的另外一个举措就是保证房屋的刚度,提高整个房屋的坚硬程度。首先,要对房屋建筑材料进行筛选,尽量使用混凝土材料,有效提升房屋的稳定性。其次,对于一些年老失修的房屋而言,不能二次建造,但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固的方式提高房屋的稳定性,我国针对这方面有着较为系统的规定,要根据房屋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加固方式。此外,还要加大对房屋材料使用的研究力度,寻找最优的房屋建筑材料,以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4房屋结构设计的外部抗震

上述抗震技术中的抗震设计主要针对房屋内部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但同时还要注重房屋外部的抗震能力,只有做到内外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4.1科学选择房屋建设地

房屋的选址极为关键,在进行结构设计之前需要考虑周围外部环境,尽量避开泥石流、滑坡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的区域,较为科学的房屋选址是开阔平坦的平原地带。不仅是为了提高房屋的稳定性,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人们在发生地震时逃跑,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逃生场所。一旦发生地震,人们可以在开阔平坦的地带搭建临时安置点,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临时安置的地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为坚硬的土壤,在坚硬土壤的保护下即便发生较大的地震,也不会对房屋地基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提升房屋的稳定性。

4.2提高相关人员的防震意识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要提高房屋结构设计人员的防震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地震的危害以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这样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房屋结构设计。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宣传建筑物安全的标语,但作为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该更加注重房屋的抗震能力,他们承载着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从房屋设计到建筑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贯彻这个理念。此外,还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从房屋结构设计到原材料的引入,再到房屋的具体施工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使每个环节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保证房屋和人员的安全。

5结束语

抗震设计作为房屋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对房屋起决定性影响。我国房屋的抗震技术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以抗震设计为主进行相关阐述,深入剖析抗震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人们居住环境在发生深刻变化,现存的抗震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相关人员加大研究力度,研发出更多的抗震技术,拓宽抗震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范围。

作者:王洋 单位: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

参考文献:

[1]华金钱.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419-419.

第3篇: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成本控制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劣影响程度占据着建筑项目整体的90%左右,同时对工程造价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在结构设计的成本控制上,其控制的关键点主要在结构的选型、结构的布置以及工程的预算,而在建设方式的设计上,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材料是否合理使用也会给工程成本带来许多影响。这也意味着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上,可通过对这些要点的控制来达到节约资金、降低成本的目的,使房屋建筑结构在达到受力要求以及功能性条件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输出。

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阶段成本的控制要点分析

从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整体来说,其成本的控制要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建筑的设计方案,方案的合理性以及优劣性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各个布局以及外观,并且对工程的整体工期也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控制要点上主要包含三个环节,首先是结构布局,建筑的布局设计以及造型设计关系着建筑的体系。其次是结构的布局规则,相对来说,在成本控制上,建筑的布局规则越对称、越简单,那么设计过程则能避免繁复,施工工期越短,成本控制率也越高。再次是建筑方案上,复杂的建筑方案会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而简单的施工方案则能为施工带来许多的便利性,使工期时间得到缩短。第二,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方式,当建筑的布局以及外观确定后,则需要设计者对建筑的功能进行主体设计。在成本的控制要点上,其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是结构拓扑和构造设计。在结构拓扑上,其重点主要放于结构的类型上,如框架式结构、剪力墙结构等。由于方案的差异,其成本的差异也会较大,同时也会给房屋建筑的类型带来影响。在构造设计上,成本的控制要点不仅要在资金上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这些均为建筑结构成本控制的要点[1]。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

2.1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决策环节在常规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环节,大多是由建筑师独立完成,虽然在方案的决策环节结构设计团队也会参与其中提出意见,但大多都是对该方案的可行度进行衡量,不会对方案项目的成本造价进行考虑。对此,房屋建筑在设计环节,应改变这一决策方式,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其中,如施工管理部门、预算部门等,对房屋结构的整体功能、外观、布局等进行综合考量,使其做到在满足各个设计与建设要求基础上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2]。2.2合理选择房屋结构型式。在房屋建筑结构型式上,为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可优先选择常规型式作为设计方案,较为常见的有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及框剪结构等,这些结构不仅建设成本较低,同时抗震效果也存在诸多优势。短肢剪力墙及其它新型结构不仅造价成本过高,抗震性能也十分差[3]。2.3合理确定房屋建筑的层高。在房屋建筑上,若建筑类型属于住宅式,则每层的层高可下降0.1m,下降幅度越大,成本则越低。同时,降低建筑层高还能减少各个支撑构件的长度,降低房屋楼层的竖向负荷承载力,)并减少墙面砌筑材料,缩减工程量。在地下工程中,降低建筑层高能够极大减少土方开挖面积,节约基坑支护的成本支出。因此,在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上,适当降低层高能够给成本控制带来许多优势,在层高降低方式上,可采用降低梁高的方式进行设计,对各个设备的布局和管道的走线方式进行规划,以此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2.4合理设计结构规则。房屋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应以简单、对称为主,保持一定的规则性。在结构的刚度设计上,需保持对称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均匀度,缩短质心和刚心的距离,并提升周边结构的刚度,结构以竖向设计为最佳,在结构侧向设计上,以上小下大最合适,结构的变化过度保持均匀。受建筑功能性设计的影响,房屋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转换,这会使得结构的设计成本难以控制,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尽量减少结构转换,转换方式可选择梁氏转换或箱型转换。2.5合理选择房屋结构基础型式。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出发,房屋建筑结构的基础结构型式优选为浅基础型式,即以天然地基为持力层的基础结构,当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开始应用岩石地基或土质地基作为基础结构,土质地基对房屋的承载力并没有较高要求,能够应用于浅基础结构,也可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桩基础中。多层建筑的岩石地基则可采用浅基础即可达到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相对来说,桩基础的应用成本普遍较高,但若在设计环节对上层结构进行结合设计,则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成本控制要点主要包含了设计方案的优劣及主体结构的设计方式两大方面,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合理选择房屋结构型式、合理确定房屋建筑的层高、合理设计结构规则、合理选择房屋结构基础型式等,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来达到降低设计成本的目的。

作者:熊克明 单位:南昌市新建区建筑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杨嘉缘.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的几点思考[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9):15-16.

第4篇: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 节能设计

在当今能源紧缺的社会背景下,节能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问题,而在房屋建筑行业中,怎样减少建筑能耗问题是当前的主要探讨问题。笔者总结了以往的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些信息资料,发现建筑节能主要包括的是结构节能、采暖节能以及电气系统节能等方面,而在结构节能中,最常见的就是房屋建筑结构外墙的保温形式,主要包括内保温、外保温以及内外混合的保温方法,是当前建筑节能保温的主要技术手段。当然,随着人们房屋建筑的要求不断加大,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也是向着促进人体身体健康、提供舒适的居住、办公环境以及能源高效利用等反面发展。

1房屋设计中节能技术的有效利应用

1.1节能技术中外墙保温技术的有效利应用

在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基本都选用外墙保温的节能技术,普通的房屋建筑中,在冬天制热、夏天制冷的能源利用过程中,将近百分之三十的能源都通过窗户、墙体流失到了房屋建筑外,造成了能量大量浪费,而对于我国传统的房屋建筑来说,建筑结构的护结构的能源损耗的比例是最大的,而在建筑结构的护结构中,墙体的能源损耗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的,所以说护墙体的保温隔热效果的好坏与房屋建筑结构的节能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此可知,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想要做到节能,则必须走外墙保温的发展路线,也就是在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使用保温隔热效果好的墙体材料进行外墙结构的建造。如果在房屋的建筑结构基本不能够改变的情况下,想要达到房屋建筑节能的效果,则可以在建筑节能设计时采用外墙外保温的技术对房屋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是通过减少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所受到的温差,导致温度的变化大小就大大减小,对结构墙体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在进行外墙保温的房屋建筑改造过程中,对房屋建筑的结构影响时比较小的,所以目前建筑墙体外保温节能技术的利用比较普遍的。

1.2节能技术中屋面保温隔热技术的有效应用

在房屋建筑结构中,屋面结构是建筑结构中对室外温度接触最大的结构,同时接触面积也比较大,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如果屋面设计添加保温隔热的措施就会对房屋内温度环境做出良好的改善,能够整体的降低房屋内的整体能耗,可以说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的应用对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对于房屋建筑屋面结构的保温节能设计手法一般都是利用一些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高效保温材料,利用正铺法将材料铺设到防水层与屋面板之间,当然,房屋建筑的屋面保温设计也要因地适宜,根据本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选择轻质、高强、吸水率低的挤塑聚苯板材料,利用倒铺法将保温材料铺设到防水层下。利用倒铺法进行屋面保温材料的铺设,也可以对房屋防水材料进行温度等方面的保护,可以增加防水材料的利用率,在这一点也算是做到了材料节能,但是材料的造价比较高。在此我国大部分房屋建筑的屋面设计都是采用浅色坡屋面,这种设计手法既能够有效的达到排水、防漏的设计效果,又能够做到隔热保温节能的效果。

1.3节能技术中太阳能技术的有效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房屋建筑的节能发展的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而在当前社会,房屋建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的太阳能利用是最普遍的,太阳能不仅仅是可再生资源,更是清洁无污染的高效能源,是建筑行业利用潜力最大的新能源之一。对于我国房屋建筑上的节能技术来说,我国对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利用方式、太阳能热水利用方式、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与空调利用方式以及太阳能发电等利用方式。

1.4房屋建筑门窗结构工程的节能设计应用

对于房屋建筑来说,人们在进行房屋的装修过程中,大部分群众都会关注房屋门窗的气密性以及保温性,而恰恰这两个方面,对房屋住宅的热舒适性以及节能保温功能有着重大的影响。根据调查可知,上海以往传统的房屋建筑,装修时门窗设计都是利用单玻实腹钢门窗,这种结构的门窗保温性、气密性都比较差,群众对其的评价很低,所以现在,上海的房屋门窗装修已经看不到单玻实腹钢门窗的设计了,基本都是采用的内衬钢材门窗的设计手法进行窗户的设计,当然有的房屋门窗设计利用的是断热型铝合金窗。玻璃的选择大多都是选择中空玻璃或者防辐射中空玻璃,这些门窗的设计手法对户内的保温性以及热舒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效果明显。当然,我国房屋建筑节能标准对门窗设计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划,比如对门窗的导热系数做出了调整降低,对房屋门以及阳台门的保温系数做出了调整调高,对门窗的保温系数也做出了调整挑高,比如可以玻璃上增添保温膜,可以在门窗上增碳保温窗帘等方法进行调整。对于我国门窗玻璃保温最普遍的设计就是中空玻璃,中空玻璃就是利用两片或者多片平板玻璃,在四周框将玻璃隔开,并且密封加固,而且在玻璃层中添加干燥剂,使的玻璃层中保持干燥,这种玻璃在可以有效的做到室内的气密性以及保温性,并且造价低廉,是非常实用的。

2结束语

在资源、能源紧缺的社会背景下,节能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主要关心的问题,而在房屋建筑工程中,节能的设计更是成为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工作环节。在此希望各建筑公司,在进行节能设计时并不仅仅要考虑房屋建筑的保温节能,更要考虑能源利用方面的节能,在此不仅要对新能源的利用做出成绩,在建设过程中的建材利用上也要做到节能利用,对资源做到合理高效的利用,为我国的建筑节能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宇.共享全球建筑节能领先技术一访陶氏化学亚太地区市场总监任鹏飞[J]建设科技.

建设科技 .

第5篇: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范文

关键词: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措施

目前我国砌体房屋普遍用于住宅、办公楼、医院、教学楼等民用建筑和公用建筑。其所用材料的脆性,抗拉、抗剪和抗弯的能力很低,抗震能力差,特别未经抗震设计的破坏尤为严重。

多层砌体房屋震害规律主要有:1.不同烈度区震害差异较大,特别在高烈度区以严重破坏或倒塌为主。2. 结构整体性差、抗连续倒塌能力低。3. 未进行抗震设计的老旧房屋破坏严重。4. 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混合体系中砖砌体破坏严重。5. 不同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不同, 房屋复杂体形比简单体型破坏重;房屋震害横墙承重最轻,纵横墙承重次之,纵墙承重最重;空旷底层破坏重,端头大房间的震害加重;大空间顶层破坏重。特别村镇建筑震害严重,是最薄弱的环节。

一.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体型复杂,平立面严重不规则使得房屋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刚度分布不均匀,地震时易因扭转效应和鞭梢效应而严重破坏。

2.房屋超高、超层,建筑在地震中震害严重易倒塌。

3.房屋底层空旷或顶层为大空间,砖墙数量减少而结构又未采取有效方法避免刚度的突变,地震时易破坏。

4.构造柱、圈梁问题,数量不够或配筋不足,结构的整体性、延性和抗塌性能很差。

5.墙体问题,采用120MM或180MM厚薄墙、预制板支撑长度不够、墙肢尺寸不足、山墙开洞过多或墙体承载力不足等,均在地震中易破坏。

6.悬臂构件挑出长度过大,易倾覆。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目标和内容

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继续采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的三水准设防目标。地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建筑抗震设计依赖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概念设计”(conceptual design)要远比“计算设计”(numerical design)更为重要。所谓“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良好的概念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决定因素。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建筑平立面布置及其外形尺寸;抗震结构体系的选取、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及结构质量的分布,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锚拉;材料与施工质量等。

三.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要求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概念设计主要包括:

1. 房屋的高度和层数。限制层数和高度是提高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主要的抗震措施。砌体房屋的高度限制是指设置了构造柱的房屋高度。

2. 建筑形体的规则性要求。科学合理的建筑形体和平立面布置,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尤为重要的。“规则”包含了对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规则的建筑方案体现在体型(平面和立面的形状)简单,抗侧力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上下变化连续、均匀,平面布置基本对称。即在平立面、竖向剖面或抗侧力体系上,没有明显的、实质的不连续(突变)。

3. 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首先,要使所选结构体系的计算简图受力明确、传力合理且传力路线不间断,这是结构选型与布置抗侧力体系时首先要考虑的条件。其次,应使结构体系具有多道抗震防线,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体破坏。一个多道抗震设防的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工作。

4. 结构整体性要求,各抗震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构件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预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件的承载力;装配式结构中各抗侧力构件必须有可靠措施以保证结构的空间协同工作。

四.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

抗震措施不等同于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措施的内容包括,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考虑概念设计对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等)的调整,以及各种抗震构造措施等。根据笔者多年的设计经验,以七度抗震区的多层砌体房屋为例,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层数及高度控制。按照规范GB50011-2010严格要求多层砌体房屋,7度(0.10g)时高度不超过18m、层数不超过6层,为了满足楼盖对传递水平地震力所需的刚度要求7度(0.15g)时高度不超过15m、层数不超过5层。多层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

5. 体系要求。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不应采用砌体和混凝土墙混合承重体系。纵墙开洞率不超过50%保证纵向的一定刚度。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平面内宜对齐,竖向宜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规定抗震横墙最大间距满足楼盖传递水平地震力的刚度要求,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不超过15m,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不超过11m。楼板局部洞口尺寸不宜超过楼板宽度的30%,且不应在墙体两侧同时开洞;房屋错层的楼板高差超过500mm时,应按两层计算;错层部位的墙体应采取加强措施。结构抗震体系采用多道抗震防线,墙体为抗震第一道防线,合理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成为抗震的第二道防线。尽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2. 规则性要求。建筑平立面宜尽可能简洁、规则,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一致。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应超过典型尺寸的50%;当超过典型尺寸的25%时,房屋转角处应采取加强措。尽可能不防震缝,计算模型要符合实际,抗震分析要精确,易损部位要加强。设缝时,缝两侧均应设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70mm~100mm,满足中震不碰。

3. 高宽比控制。最大房屋高宽比7度时不应超过2.5。

4. 局部尺寸控制。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外墙尽端和内阳角至门窗洞口边的最小距离均为1米,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的最大高度不超过0.5米。可防止因局部破坏而导致的整体破坏。

5. 适当增加墙体面积与合理提高砂浆强度。提高墙体面积、砂浆强度等级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6. 其他要求。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楼梯间处构造柱、圈梁和墙内钢筋严格按照2010规范设置,使之成为抗震安全岛。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烟道、风道不应削弱墙体,否则应采取水平筋等加强措施。

7. 抗震结构材料的选用及施工质量控制。尽量采用多孔砖、陶粒泥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板等轻质材料并要满足强度要求。钢材满足屈强比要求。施工程序要规范,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先砌墙后浇混凝土。砌体结构的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咬搓砌筑或采取拉接措施。

第6篇: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范文

关键词:旧层加层 抗震鉴定 抗震设计

1 目前各地采用的方法

1-1主张按加层后的房屋总层数和总高度,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对旧房屋部分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对新建部分(加层加高部分)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适当放宽加层房屋的抗震要求,尽量减少加层房屋的加固工作量,以利于降低造价,及加层施工尽量不影响旧房的使用。

1-2 主张对旧房部分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对新建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旧房已成事实,完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固困难较大,故对其适当放宽。而新房部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无困难,故不放宽。

1-3 主张对旧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对新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使加层房屋新旧两部分抗震能力相匹配。

1-4 主张对旧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计算,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新建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考虑旧房屋抗震不利因素较多,故对其采取加强措施。

1-5 主张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主,参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对加层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采用两种标准结合使用比较现实合理。

1-6 主张对旧房区别对待,当旧房为按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时,此时应对加层新旧两部分均严格按照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当旧房为按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时,对加层房屋新旧两部分也可按旧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这样可使加层房屋新旧两部分的抗震能力保持一致,比较经济合理。

2 目前各地采用方法存在的问题

上述六种意见,各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均存在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方法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新建房屋都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而加层房屋由新房和旧房两部分组成,即使是对旧房进行抗震加固也比新建房屋抗震能力差,如若采用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低的标准(抗震鉴定标准)对加层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则显然房屋的抗震能力更差,故不宜采用此法。

方法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加层房屋的新旧两部分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尤其是对旧房屋部分采用较低的设计标准不够合理,造成加层房屋抗震能力上强下弱,对抗震很不利。

方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比较科学合理,得不够全面,如若采用分离式加层结构方案,此方法就不适用,对与外套结构完全分离的旧房没有必要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

方法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旧房部分按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提高一度采取构造措施,标准偏高且对旧房来说难以满足要求,加大了加层设计施工的难度,提高了房屋加层造价。

方法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定的太原则,具体招待起来困难太大。

方法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造成加层房屋采用的抗震鉴定标准和抗震设计规范不统一,使一部分加层房屋达不到现行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3 建议采用的方法

首先应当明确指导思想,即对加层房屋的抗震要求应比新建房屋更严一些好,还是放宽一些好,还是不严不宽好?此问题解决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笔者认为:对加层房屋采用的抗震鉴定和设计标准不应低于对新房屋采用的标准,也不宜采用比新建房屋更严的标准,建议采用与新建房屋相同的标准。

加层房屋虽也有一些有利的因素,但不利因素更多,如旧房屋部分已使用多年,新旧部分连接整体性较差,对加层时加固的房屋不宜采用比新建房屋低的设计标准。若采用比新建房屋高的设计标准,则需要更多的投资,加大了加层房屋加固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难于执行。采用与新建房屋相同的设计标准符合我国国情,比较经济合理,安全度也有保证,比较合适。根据调查,我国已有加层房屋多数是这样做的,我国正式出版的有关旧房改造(含加层)的专著也均主张按现行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设计和计算。既然对旧房的承载能力应按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设计验算,对旧房的抗震鉴定(包括抗震横墙间距、构造柱、圈梁设置、房屋总高度、总层数限值、高宽比限值、局部尺寸限值等)也应以抗震设计规范为标准。

对加层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具体应采用什么规范和标准,笔者建议如下:

为便于执行,首先把加层房屋分为两大类。

第7篇: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房屋结构,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物质享受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对于房屋质量及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房屋建筑工程作业难度不断加大,同时也对房屋结构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为了确保房屋结构设计满足人们的要求,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房建设计企业必须加强对房屋结构设计进行不断优化,从而实现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达到提高企业市场适应力与竞争力的目的。基于此,本文正式结合这一背景和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的以下几点看法。

1.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急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物质享受质量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房屋质量及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房屋结构设计进行不断优化,能让房屋结构更美观、适用、经济以及安全,这已经成为当前改善人们房屋居住条件的重要手段。房屋结构设计优化主要就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将工程成本的合理计划作为重点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主要就是利用建筑结构与系统的结构方案及系统结构维护方案等阶段,以此做出工程相关的结构优化设计模型,而后通过对各种不同变量参数及各种不同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从而确定出最佳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方案[1]。

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增强了建筑经济性,有利于抗震,节省装修成本,增强了荷载能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性能。第二,降低了工程总开发成本,节约了占地面积,根据相关数据表明,进行房屋结构设计优化能有效降低工程总开发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还能更加合理利用建筑施工材料,能让建筑内部结构及不同建筑单元之间更协调,极大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2.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的内涵

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的内涵就是通过对结构设计的调整让其与建筑美观相互协调配合,从而建造出赏心悦目的建筑。当前人们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就是美观、适用、经济以及安全,而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就能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让建筑更形态更美观、造型更优美、结构更安全、合理、经济,创造出最符合人们心中居住的房屋。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主要包括房屋分部结构设计优化和房屋结构总体设计优化两方面。其中房屋分部结构设计优化又主要有:基础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结构细部设计的优化、屋盖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围护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在实际进行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时,必须做到实事求是,结合房屋自身具有的特点及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对其整体利益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从而制定出最佳结构设计方案。房建设计人员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应选择最优设计方案,以此满足设计目标,并且确保设计的房屋平面布局是合理的、规则的,以便降低刚度与质量之间的差异,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房屋的水平荷载。与此同时,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必须尽可能避免房屋纵向空间中出现转换层,从而有效确保房屋的应力不会集合在一起[2]。

2.1结构设计优化模型

结构设计优化就是利用建筑结构与系统的结构方案及系统结构维护方案等阶段,通过对各种不同变量参数及各种不同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选择主要参数,以此建立工程相关的结构优化设计模型,最后采用有效的方法确定最优结构设计方案。进行结构总体设计优化时的大致流程有:第一,合理选择设计变量。一般情况下设计变量的选择,主要是选择对设计要求产生极大影响的参数,而后把涉及参数根据具体作用进行针对性地区分,对设计变量影响较低的参数一般作为预定参数,采取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计算编程工作量。第二,科学确定目标函数。通过对函数的应用找出符合条件的最佳结构设计优化方案。第三,正确确定约束条件。设计时,必须确保确定的约束条件均达到相应的规范要求。

2.2结构优化计算方案

结构设计优化受较多因素影响和限制,所以计算方法也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得设计人员在计算时,常常将其限制因素转变成无限制因素。一般情况下,主要采用符合型算法、乘子算法、Powell优化算法等计算方法。采用这些计算方法不仅方便而且精准性高,只需利用计算机对这些计算方法进行编程,就能得到最科学合理的最佳结论[3]。

3.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应用

3.1概念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优化的应用

当下的建筑设计中,能充分展示设计思想的重要因素就是概念设计,因而作为设计人员,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利用整体概念进行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是设计工作中最为重要、关键的事情,并正确处理建筑中结构与构件、结构与结构间的关系。设计人员开展概念设计工作时,必须具备丰富的建筑经验基础,且经验越丰富,设计作品就会更成功,这样才能为概念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建筑结构组成的复杂性,即使在一样的设计方案中,其结构组成设计也会具有较多变化,就算是已通过内部结构设计确定的建筑,其不同的分析方法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且上述问题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解决、完成,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自行进行判断及处理。但是工作人员作出的判断及处理必须基于遵循相关的规律为前提,而后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及工程实际,得出最后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概念设计。

3.2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设计勘察是工程的核心,质量的根源。只有优秀的设计,才会有优质的工程。专业的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专业的设计理论,以便在进行概念设计工作时,能更为迅速、有效的选择与确定结构体系,同时还应与建筑工程人员相互交流、配合,共同确定建筑总体结构体系,以便使设计方案概念更清晰、定性更正确,以从而为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及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概念设计能帮助建筑结构降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概念设计将面临极多的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就必须充分考虑外力因素的影响,并将其纳入设计内容。外力因素中,地震是较为常见的,地震发生没有规律,且破坏性极强,因而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地震的破坏性带来的影响,并将其纳入设计内容中,从而采取针对性地抗震措施,并尽可能清除对抗震措施的实施带来的不利因素[4]。

4.结语

总之,本文通过提出的几点看法对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优化房屋结构设计是当前房建设计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房建设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涵养,以便为房屋结构设计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企业升级和转型,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智垚,乐肖军.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技术与其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98.

[2]张文朝,孔露露.房屋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179.

第8篇: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1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概述

1.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况

做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这一准备工作,应考虑到其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完成安全、舒适、经济的工作。那么,就是要在这几年里规定满足人民群众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要求的各种功能。在房屋结构设计中,总结了结构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房屋结构也有六种分类,主要依据不同的房屋承重构件进行划分。房屋承重构件有梁、柱、墙等,使建筑结构可以分为:钢、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砖等结构。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绘制结构平面图、绘制屋顶结构图、绘制楼梯和基础构件。

1.2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作为房屋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首先,你需要全面的房屋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及时和有效的沟通与业主,使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以更好地满足主观和客观方面的需求;其次,设计人员使房屋结构设计需要提前。目前在我国的房屋设计中,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更偏重于基础、基础和上部结构的组成部分,这就导致了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房屋的基本设计和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匹配,会给后期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时有一定的提前量,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与实际情况的良好结合。

1.3房屋结构的受力机理分析

目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普遍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房屋的结构设计不仅要保证房屋的结构能承受水平荷载,而且要保证房屋的施工应能承受竖向荷载的作用。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房屋的结构设计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对房屋的结构设计和完善的规划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唯一的办法是保证房屋结构的设计,满足房屋建筑的需要。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住房建设和四川的舒适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住房结构,在这一阶段,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房屋结构的结构不仅可以影响到房屋的舒适性,而且也影响到房屋的质量,核心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是其抗应力设计。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应将房屋建筑的承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2.1 结构平面图的设计

在绘制建筑结构平面图时,相关规范对其是否需要进行建模做了一定的说明。标准规范里的原意如下:如果抗震设防烈度只有 6 度,那么就不需要对抗震截面进行相关验算。但是,就砌体结构而言,省略掉建模步骤时,在设计阶段要考虑到整体受压或者局部受压的情况。如果地震烈度为7度以上,就必须进行建模。

2.2 屋顶结构图的设计

目前,许多房屋建筑大多采用斜顶结构形式。主梁的结构形式为板与板的叠合,若在大而不规则的楼板平面上,屋面的坡度和屋面的复杂过渡,因而基于此种坡屋面大都选择梁板式。反之,则采取折板式。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这两种板都是偏心受拉构件。

对于建筑物倾斜的屋顶,有2种形式的处理结构:梁板和折叠板。板梁和折板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方法。屋面工程中常用的梁板是相当复杂的,跨度较大的不规则斜屋面,叠板适用条件相反。由于既有钢板的偏移张力,所以当拉力拉力时,通过负筋板部分或全部拉力通过。板厚大于120。该计划的倾斜屋顶,应辅以横截面示意图,以加深理解。

2.3 楼梯的设计

在楼梯的设计中,梁梯的上下楼位置要一致,如有必要,还要使用折板楼梯。此外,同样还要注意梁下的净高要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如果要使用折板楼梯,则应断开其内折角处的钢筋并加以锚固。对于梯板首段的设计,还要考虑其沉降。对于梯梁的设计,一般应用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具体的问题应该具体分析。当绘制楼梯样图应注意楼梯的偏转控制,楼梯梁下净高应满足建筑要求,确保楼梯梁位置上下层互相统一。若局部不符合则应采用折板楼梯,并注意折板楼梯钢筋,尤其是内折角处应断开并分别锚固,从而防止局部应力集中,注意楼梯宽度。

2.4 基础设计

在设计的基础上,应注意钢筋的比例必须满足最小的要求。此外,还有四点要注意:首先,根据标准图纸或详细规范,设置钢筋基础交换位置。其次,在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下不能重复使用,在交叉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调整宽度的底座来满足设计目标。再次,有一个较大的局部荷载条件下,设计人员还可以通过调整底座宽度来提高承载能力。最后,如果定位结构柱的位置无法确定,则可以通过调整底座宽度来找到它的准确位置。

3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3.1地基等基础万向的设计要点

地基等基础方而的设计最主要的原则即是安全原则,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而的因素,例如:仔细查看地质勘察资料、考察地质和地下实际情况等,尽量将地上和基础结构的设计方案做到最好,不可单纯的只追求建筑的耐力极限,耐力极限的大小并非就代表安全与否。一般来说,设计部门在设计施工图之前,应先阅览有关部门对多层建筑的地质做出的勘察报告,单凭周边建筑物的基础设计资料作为设计依据不可取,这一点要格外注意。

3.2构造柱的设计要点

构造柱通常是牢固的置于地梁中,没有设置其他基础,因为若承重柱用构造柱来替代,会使构造柱事先承受压力,也就使得它对墙体的作用力减小,那么构造柱底部的某些部位的承载力达不到整体设计的要求,当压力超出构造柱底部或某些部位的承载力时,就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3.3承重柱截而高度设计的设计要点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时,设计人员一般会让铰支梁作为梁的代表进行分析,即建筑柱和梁之间的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主要结构的力量,超越了顶部的列的弯曲力,在底部的承重柱将裂缝。所以,即便是在很少发生地震的区域,设计人员也不能工作的应力分析,方便和简单的承重柱切割和高度设计,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的承重柱切割高度。

4总结

随着经济增长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房屋建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有效的带动了我国房地产业的繁荣。房屋建筑作为我国城市建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总体而言,房屋建筑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和系统工作,它对房屋建筑的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房屋建筑的不断发展,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求房屋建筑设计师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以解决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从而促进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玉胜.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之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4 (01):105-109.

[2]朱葛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理论研究,2014 (3):25-30.

[3]刘妍.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 .2014.10(12):120-128.

[4]周钰涵.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07) : 156.

第9篇:房屋主体结构设计范文

【关键字】抗震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应用

地震,作为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及不可预测性十分突出,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确保房屋建筑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抗震设计,明确抗震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础性原则,探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可以应用的基本方法,确保房屋建筑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保障建筑功能实现及使用安全。结合某住宅建筑为例,探究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小区住宅二期五栋住宅工程,其建筑总高度为95.20m,地下设计为2层,地上建筑为31层,建筑面积为11261.5O。建筑主体采取框架剪力墙结构。该住宅建筑为丙类建筑,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5g,其结构抗震等级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某住宅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参数表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抗的震能力,对其抗震设计原则及方法进行探究。

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需要遵循的基础性原则

为保障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质量,保证抗震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要求在抗震设计中遵循以下基础性原则:

(一)确保建筑结构构件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确保建筑结构构件的刚度、承载能力、延性、稳定性等属性参数可以满足抗震的基本要求。结构构件设计时,需要依据墙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基本设计原则。在结构构件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构件薄弱问题,为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例如调整地震力系数。

(二)确保建筑结构设置抗震防线数量

抗震结构体系是由若干具备一定延性的分体系构成,通过应用具备延性的结构构件进行分体系连接,从而实现抗震结构体系构建。如在该建筑工程中,其建筑为框剪结构,框剪结构是由延性框架与剪力墙两大分体部分构成,由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在出现地震后,多会伴随发生多次余震,如在建筑结构中仅仅设计有一道抗震防线,则该住宅建筑在经过第一次地震破坏影响后,还需要承受余震带来的损害,通过损伤积累,最终引起建筑物承载力不足,抗震能力丧失最终倒塌。

(三)确保房屋建筑结构构件强弱关系处理的科学性

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针对构件强弱关系进行科学化处理。在楼层内其耗能构件出现屈服后,剩余抗测力构件则仍处于弹性阶段,这种处理方式,能够确保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与延性能力。如抗震设计中存在着部分构件超强,则会导致其他构件相对薄弱,为此,应科学处理构件强弱关系,保障建筑结构抗震性能。

该住宅建筑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综合考虑住宅建筑区域条件,考虑建筑工程实现,遵循抗震设计基础性原则,保障了住宅建筑抗震设计效果。

三、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基本方法探究

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概念设计方法、结构消能减震及隔振设计方法、抗震构造设置等。

(一)概念设计方法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其基础设计思想与设计原则来源于对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建筑工程经验,在其设计思想与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房屋建筑总体结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部构造设计。然而地震其突发性十分强,且地震震动存在着随机性,这种实际的存在,导致无法准确预测建筑工程所可能会遭受的破坏力度及相关参数值,为此,在抗震设计过程中,不能单纯依赖于相关计算的结果,还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实际,结合抗震设计相关理论知识与工程经验进行综合性设计。

采取概念设计方法进行抗震设计,第一步需要做好建筑选址工作,在确定建筑地址阶段,需要规避抗震危险地段,选择出对于开展抗震具备积极因素的地基与场地。通过调查找出工程施工区域地震活动状况,地质勘察获得工程地质状况,抗震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尽量选择在开阔且地基密实均匀或坚硬的持力层地段。建筑施工应避免在软弱土、液化土、边坡边缘、土层状态不均匀等地段进行施工。第二步,需要确保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建筑整体结构设计与建筑布局直接决定了建筑物动力性能。如建筑布局更合理,更简单,其结构设计满足抗震原则,则可以更好保障建筑物具备良好抗震性能。一般在进行房屋建筑平面布置时,多体现出对称性,确保建筑刚度与质量变化具备一定均匀性,避免出现楼层错层等问题。

(二)结构消能减震及隔振设计方法

结构消能减震及隔振设计方法属于一种主动的抗震对策。该方法在房屋建筑体系中设置有隔震层,通过隔震层对地震能量进行阻隔,或在建筑抗测力结构中,设置消能器,通过消能器降低地震能量。这种设计理念,主张通过应用橡胶隔震支座或阻尼器,设置于房屋建筑底部,从而延长构件振动周期,提高阻尼,消减地震能量,保障建筑安全性。、

(三)抗震构造设置

抗震构造措施属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房屋构造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同房屋建筑,其建筑主体结构类型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构造措施不同。针对砖混结构工程,应依据楼板标高进行水平圈梁设置,尽量加强内墙与外墙之间的连接,提高房屋建筑整体性。圈梁属于边缘构件,可以有效提升层盖水平刚度,降低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的影响。

在该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中,采取多种抗震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建筑实际,保证建筑地基稳定性,合理设置建筑布局,应用结构消能减震及隔振设计,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所带来的影响,通过设置抗震构造,如砌体结构圈梁钢梁构造,示意图如下:

图1:砌体结构圈梁钢梁构造参数图

采取综合抗震措施,确保了该住宅建筑抗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实践证明,其抗震性能良好,有效保障了建筑运行安全性。

四、结语

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建筑的主体,为确保高层建筑应用性能及安全性,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重视并确保抗震设计的可靠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抗震设计中应遵循的基础性原则进行探究,从概念设计方法、结构消能减震及隔振设计方法、抗震构造设置三个方面分析抗震设计方法,实践证明,采取有效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保障建筑安全性,有助于实现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志文.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2013,(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