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手段范文

健康教育的手段精选(九篇)

健康教育的手段

第1篇:健康教育的手段范文

2011年4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人口数量为222 394 325人,占16.6%;15~59岁人口数量为939 616 410人,占70.14%。[1]虽然0~14岁人口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但由于中国人口绝对值相当大,这个人群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在中国,每年有大约2 000万人进入性成熟期,处于10~20岁青春发育期年龄段的青少年达到3亿以上。[2]青少年是未来劳动力市场和国家经济的脊梁。他们是否能够承担起肩上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健康地成长,是否能够避免对健康不利的因素,特别是有关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会对其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

儿童青少年时期正经历着剧烈的生理、认知、情绪和社会变化。无论是在家庭、社区还是整个社会,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年龄、性别、健康有关的机遇和危险同时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导致正面或负面截然不同的健康结局。

目前,儿童青少年面临的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危害主要包括少女怀孕、感染性病与艾滋病和性暴力等,这些危害造成了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并严重损害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例如,怀孕少女失去了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未来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增大,而且少女母亲产下的婴儿面临着高死亡率的风险。

这些危害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儿童青少年不具备对信息做出判断的能力,缺乏避免危险行为的知识和技能,缺少能够被儿童青少年所接受的获取生殖健康信息服务的渠道,加之贫穷和失业等环境危险因素的存在,这些都将儿童青少年置于极度的高危状态。而且,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的通讯和电子技术在某些程度上也促进了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如网络色情内容、电视电影中的暴力情节等。[3]

实际上,在儿童青少年性态度与的形成过程当中,会受到外界暴露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例如各种媒体、同伴或是同学、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等。如何辨识哪些信息是正确和科学的,这对于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而言是非常困难且不现实的。作为正规教育机构,学校理所当然应当承担起儿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责任。已有证据表明,促进儿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学校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在社会上对性教育实际上还存在恐惧感,认为性教育会促进青少年的性活动,增加少女怀孕的危险,增加患性传播疾病的几率。但是,有调查研究证明综合性的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青少年面临性问题时有助于他们做出健康的选择并采纳健康的。美国对性教育和性病与艾滋病预防项目的评估显示,开展性教育并没有促使发生率上升,没有降低年轻人初次发生的年龄,没有增加的频率,也没有增加的人数。[4][5][6][7][8]

当然,要开展有效的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必须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要体现年龄适宜性

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年龄适宜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体而言要按照学生的年龄进行分层,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所开展教育的内容、方式、重点应有所不同;二是同一年龄段学生所处的发育阶段也会有所差异,在教育过程中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

对于分年龄段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教育部于2008年12月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9]《纲要》把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分为五个领域,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纲要》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把五个领域的内容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级水平,合理分配其中,每个水平都制定了相应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鉴别在学校性健康教育中如何体现年龄适宜性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由于儿童青少年所生活的背景如社会经济、文化、家庭和社区等不同,因此,无论是个体间还是群组间,男孩和女孩在性和生殖系统的成熟,以及与批判性思考和冲动控制有关的认知能力发育的时机与顺序会有所差异。[10]正是由于儿童青少年的年龄与发育阶段不同步,导致某些生理现象的发生时间在个体间有很大差异,例如女孩的月经初潮和男孩的首次遗精,同一班级中的孩子其发生年龄可以相差4~5岁。而且,一般而言,男孩的发育通常晚于女孩。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在授课上可以考虑采取男、女生分班上课,对于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尝试根据学生的性发育阶段分班教学。

对学校性健康教育进行需求评估也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的内容不仅包括儿童青少年想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和需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还要包括儿童青少年对所传授的信息做出何种反应。儿童青少年对于所获取信息的质量评估、理解程度以及与实际生活关联度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儿童青少年的需求,也使教育人员能够知道哪些教育内容和信息最贴近儿童青少年目前的发育阶段,能被他们所接受。

二、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要与生活技能教育相结合

生活技能是专指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指人能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的、积极的行为能力。生活技能教育采用的是全参与式教育方法,已被证明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能力;(2)增强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3)预防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4)是促进儿童青少年终生健康的有效途径。[11]生活技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控制冲动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些在避免与预防危险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项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以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作用的调查中,对北京市5所初中、4所高中的1 257名学生分组进行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教学干预,对实验组进行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专题教育,研究结果显示,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学生态度的转变和拒绝技能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与家长、同伴的交流。[12]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的系列学校健康文件之《以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中明确规定,在性与生殖健康和性病与艾滋病预防方面,学校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生活技能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沟通和人际交流技能,包括沟通、倡导、协商或是拒绝;第二,做出决定和批判性思考技能,包括决策与批判性思考;第三,应对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压力管理、提升个人自信、控制、承担责任、促成改变或是转变。[13]

三、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要与支持性环境建立相结合

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他们会面临众多的与性和生殖健康有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有观点认为,就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养成而言,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可能会比单纯的改善个人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更加有效。而且,相对于单纯地减少危险因素而言,儿童青少年要获取和保持安全的性与生殖健康行为,比提供更加多的保护因素会更有效且更可行,例如减少逃学现象和保证校园安全等。[14][15]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有关的问题,由于其话题的敏感性,由父亲或是母亲与孩子进行交流更易被接受。但是,有调查显示,中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性教育相当缺乏。例如,有35.8%的家长从未对孩子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分别只有15.2%、23.8%、20.2%、19.8%、33.3%的家长和孩子谈论过预防艾滋病、如何避免性骚扰及犯、青少年不应该发生婚前、如何抵制可导致婚前的诱惑、如何抵制来自同伴的不正确压力等问题。在有男孩的家长中,只有23.7%的家长和孩子谈论过男孩的遗精现象。[16]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适宜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非常重要,包括的使用、紧急避孕和少女怀孕的应对等。但是,有许多因素制约了儿童青少年利用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有些地区没有配备适当的设备、设施和人员以提供适宜的服务;第二,有些地区缺少适当的设备、设施和人员,不能够满足所有人员的需要;第三,在大多数地方,虽然提供相应的卫生服务,但是由于某些政策和法规的原因,包括未婚妈妈之类的少女不能有效利用相应的卫生服务;第四,由于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青少年不能够使用相关的卫生服务,例如服务机构位置偏远、费用过高、就诊时间不方便、医护人员的不友好和存有偏见态度以及缺乏保密措施。因此,要增加儿童青少年对相关卫生服务的利用,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消除他们的偏见;卫生服务机构要向用户友好型转变;要争取社区的支持。[17][18]

参考文献:

[1].

[10]Awusabo-Asare K..Adolescent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in Ghana: Results from the 2004 National Survey of Adolescents[Z]. New York, Guttmacher (Occasional Report no. 22), 2006.

[1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2]王超,马迎华.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19(3):167-171.

[13]WHO.Skills for Health -- Skills-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cluding Life Skill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Child-friendly/Health-promoting School[Z].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

[14]王书梅.社区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5]WHO.The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of Younger Adolescents―Research Issu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1.

[16]陈晶琦,李宝光,孔艳秋,王冬梅,肖文平,王瑜.某中学学生家长对子女进行性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6):467-469.

[17]WHO.Adolescent Friendly Health Services: An Agenda for Change[Z].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第2篇:健康教育的手段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对比

健康教育学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是医学与行为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贯穿于现代医学各学科的实践中。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健康教育者面对不同层次背景的对象,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使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同时提高疾病管理技能。健康教育在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已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随着当前对健康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课程教学的关注也日渐提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健康教育学课程开设情况的相关文献,对比国内外课程的发展历史、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并分析发达国家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值得借鉴之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提供建议。

1国内外对比

1.1发展历史

发达国家的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起步较早,“健康教育”一词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于加拿大的公共卫生文献,作为预防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健康教育在全球迅速发展,学科体系逐步形成。此后,健康行为理论的兴起推动了西方健康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在西方各国中,加拿大被公认为国际社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倡导者,加拿大政府于1974年发表里程碑式的政策性宣言——《加拿大健康新展望》,是西方国家政府第1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健康促进”作为国家战略。1979年,多伦多大学创建加拿大首个健康促进专科学位。20世纪90年代,西方健康教育学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美国的126所医学院校中有65%专门为学生讲授个体患者的健康教育技能,有74%向学生提供社区健康促进课程[1]。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注重以行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的时效性[2]。日本是亚洲地区较发达的国家,1991年,大阪大学健康体育部教授大河内寿一就曾指出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必要性[3]。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医学院校开始创立健康教育专业。1991年,天津师范大学开设了专业大专班,之后上海、江苏、北京、广东等地也相继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当时健康教育学课程主要开设于卫生学校等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等高等学府相继创办了健康教育的专科学习,开展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4]。1993年,健康教育学曾作为“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进行设置。2002年原国家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将健康教育学列入规划教材编写计划,2004年,第1版《健康教育学》出版。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重要性也日益提升。“十一五”期间,国家各部委出台了《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法案》等相关政策,提出“让每位医生不仅仅是治疗者更是健康促进者、保护者”的目标,开启了健康教育学的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体系”,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被提升到战略高度。2020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更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其专业人才培养”,“医疗卫生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总体而言,历经30多年,健康教育学在我国不断发展,实现了办学层次提高、授课对象扩大、理论性增强和教学手段优化。

1.2授课对象

国内外医学院校主要针对护理专业、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医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该课程。此外还有一些综合性高校还对体育教育学专业开设本课程。随着健康教育对象和功能的扩大,以及基层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需求的增加,有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学习需求的人群也日益扩大,除医护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外,还包括营养师和社工志愿者等健康教育从业人员;人员从业岗位包括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等。这些接受过健康教育学课程专业培养的人才服务于相应岗位,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善我国专业健康教育队伍的薄弱状况,而且对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切实推动作用。

1.3课程内容

总体而言,国外健康教育学课程专理论、重实践。健康教育以行为科学为理论基础,如知信行模型、健康理念模型、阶段变化理论等。这些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对健康教育学科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因此国外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行为科学理论及其模型的应用。其次,由于国外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教学注重面向社区和基层,如新加坡尤其重视实习期间的社区健康教育[5]。此外,各国的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结合地方特点各有特色:日本由于历史原因和老龄化严重,有专门的核辐射后遗症防治教育和老年康复护理专业教育;全球范围内,根据疾病发展特点,艾滋病、慢性病和心理疾病的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健康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正逐步优化。主要发展趋势体现在加强现代健康教育理论与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和模型的教学,突出现代健康传播方法和新媒体在健康教育领域运用成果的教学,并且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1.4教学方法

国外健康教育学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除理论教学外,强调课堂实践。新加坡多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即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料,经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5]。德国的教学以行动为导向,教师给学生提供信息并提出问题;学生在得到信息后要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再最终得出结论[2]。日本还经常采用颇受师生好评的角色扮演法,学生们组成4~5人的小组,通过扮演患者、医生、家属等角色在模拟情景中真实体验健康教育学的学习成果[6]。很多国家临床医学院的学生也会在高年级的临床实践中深入康复医院、社区医院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我国的健康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过去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实践,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后仍不具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20世纪末,随着我国的健康教育学科迅猛发展,学校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逐渐运用在课堂之中,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也日益受到重视。首都医科大学运用整合式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课外实践等手段,发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项目教学法,在课堂中导入项目情景、落实项目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8];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实践,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9]。

1.5师资力量

发达国家健康教育学发展时间久远,设置了专业学位,学历教育体系完备,培养了许多专业的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如美国有200多所大学或学院设有授予健康教育学士学位的健康教育系,有22所大学和公共卫生学校设有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健康教育系[10]。我国健康教育学目前尚未设置独立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专业性。师资力量主要由具备经验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学等专业人员构成。这些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许多并不是健康教育专业出身,理论功底略显不足,因此,专业师资建设任重道远。

2国外健康教育学发展的政策与社会背景

2.1政策保障,推动健康教育学科发展

西方国家政府重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的社会基础好。以加拿大为例,早在19世纪80年代,加拿大政府就开始以传统媒体为媒介,开展以传播卫生信息为主的健康教育。1969年,《医疗保健法案》(MedicalCareAct)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通过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降低卫生费用支出的目标[11]。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表了《加拿大健康新展望》,这是西方国家政府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倡导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作为提供公众健康的重要策略,健康教育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11]。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1986年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在渥太华召开,发表《渥太华宪章》,标志着健康促进理论体系正式建立。健康教育学在西方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2.2开展从业者的准入和专业化要求助推学科发展

西方国家建立了严格的健康教育从业者准入制度,这一制度对于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在美国,只有通过CHES(CertifiedHealthEducationSpecialist)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才能从事健康教育工作。在加拿大,要想成为专业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者,必须经过加拿大糖尿病教育认证委员会考试认证,并且每满5年要进行资格的重新认定[12]。一方面,严格的专业认证制度保证了健康教育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这种准入制度也推动了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职业准入的衔接,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2.3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大批实践人才

健康教育事业在国外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大批专业人才在这一领域的理论推广和实践传播。回溯到国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相较于国内,更多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医学院校会特别注重临床见习中面向社区的健康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造就了既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又具备开展健康教育实践能力的传播者和推广者,推进了健康教育在国外的蓬勃发展。

3对我国健康教育学发展的启示

3.1建议把健康教育学纳入高等院校通识课

目前,各高校主要把健康教育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护理学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但随着慢性病患病率的提高,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广大医学生面对患者的必备技能。同时,随着基层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建议医学院校增加课程教学对象的覆盖面,可以将健康教育学作为通识课程开设,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

3.2开展继续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专业活动,健康教育者除了需要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我国目前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很多没有接受过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的专业学习或培训,这将限制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上述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①建立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②吸纳志愿者等社会力量,通过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知识,承担健康教育工作;③未来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尝试建立准入制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推动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职业准入的衔接。

3.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健康教育“金课”

在当前大学课堂要打造“金课”的时代潮流下,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虚拟教学平台等手段来实现课堂现代化。既可以使课程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鼓励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线上、线下交互学习;又能够扩大课程的辐射面,使得教学对象不仅局限于在校学生,满足临床医护人员、健康管理机构从业人员、社工志愿者等的学习需求。

3.4不同高校在教学中探索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第3篇:健康教育的手段范文

【关键词】传播方式;部队;健康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D26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70-01

部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具有独立性,在这种形势下,促使官兵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多表现为训练伤、意外伤害及心理疾病等。针对部队官兵而言,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增强官兵保健能力与自我防护能力,减少伤病率,提高战斗力。在啊现阶段,高效的传播方式作为实施健康教育的关键手段,为了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目标,必须要积极改善传播方式。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来实践经验,立足于健康教育角度,深入探究传统与现代传播方式对部队健康教育的效果影响,旨在提高部队官兵的健康素养水平,促使其得到全面建设,提升部队战斗力。

1.部队健康教育概述

1.1健康教育的科学内涵

针对健康教育而言,主要是指经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接受健康生活与行为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影响,以达疾病预防目的,进而保证生活质量。从本质上来讲,健康教育核心主要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其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从而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尽可能地消除健康高危因素。

1.2部队健康教育现状

据2009年全国健康素养研究报道表明,中国健康素养居民占6.23%左右,而部队官兵健康素养状况较为突出,大约7%的官兵对自身的健康情况较为了解。笔者通过对某部2011年新入伍的1560名官兵进行调查发现,大约50%的部队官兵健康知识知晓率≤7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养成率在70%以下,健康基本技能掌握率在69%以下。这充分表明,现阶段部队军官健康素养情况不容乐观。在此形势下,必须要强化部队官兵健康教育,积极提高健康素养水平,促使其树立健康理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增强其自自我保健能力与我防护意识,降低非战斗损伤,提升部队战斗力。

2.传统与现代传播方式对部队健康教育的效果影响分析

针对传统健康教育传播方式而言,主要包括单纯授课、板报、发放宣传单等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已经得到了完善,不再局限于传统健康教育传播方式,诸多部队官兵对授课、板报、宣传单等手段的接受性大大降低。笔者开展健康教育调查问卷,结果提示实施健康教育活动后,以传统传播方式或现代传播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活动可在短期内提高部队官兵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养成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基本技能掌握率,提示健康教育是维护部队官兵身心健康,提升自我保健能力、自我防护意识的关键手段。而以现代传播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活动所获取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养成率、健康知识知晓率等优于传统传播方式。

现代多媒体传播方式融合了文、声、像、形等要素,能激发受众兴趣,提升其接受核心信息能力,强化了健康教育效果。现代网络通讯手段、传媒、微信微博交流平台等方式促使部队官兵利用点滴时间,依据自身的具体健康状况,强化健康教育,能显著提升自我维护健康能力。从本质上来讲,现代传播方式具有延展性、内容丰富性、便捷性、连续性,受到了部队官兵的广泛推广。以分众传播方式为例,其方式可细分目标受众,按照受众需求层次、心理动机、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将其分为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从而明确健康教育方式,可增强部队军官健康教育适应能力,扩大健康教育影响力。同时,其服务内涵深刻,注重健康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按照受众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为其提供有关的健康新技术、健康新信息、健康新产品,可满足其服务需求。另外,采用分众传播方式来开展健康教育,以健康信息、健康产品、健康服务为导向,不断规范部队军官的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可有效改善其亚健康症状,预防并治疗潜在危险因素。

基于客观条件局限下,且考虑到部队官兵存在来源上的多元性,故要重视个体需求特点,综合运用报纸、板报、书刊、电话咨询等健康教育形式,从官兵健康需求出发,采用灵活、新颖的形式,将传统与现代传播健康教育活动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建立部队健康教育长效体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现代健康教育传播手段开展健康教育,强化部队军官健康需求评估,以其健康教育盲点为导向,综合媒体整合优势,将传统与现代传播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拓宽健康教育目标受众覆盖面积,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减少健康知识盲点。

参考文献

[1]孙晓娟.军队医院对部队官兵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

[2]邹正.提高我军基层官兵健康教育质量的课程设置及对策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

第4篇:健康教育的手段范文

【关键词】 甲亢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在对甲亢患者围手术期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患者迫切需要哪方面的健康知识,找出患者的需求,采用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实现护理的最终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2例甲亢患者均为在我科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其中男5例,女87例;

最大55岁,最小40岁;专科以上文化程度10例,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22例,初中文化程度40人,小学及文盲20例.

1.2 调查方法 (1)根据甲亢围手术期护理特点自行设计调查表,6项28条调查。①您想了解的疾病有关知识。亢发病病因;甲亢病理生理及转归;甲亢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特殊检查及治疗原则;②您需要的术前相关准备知识,术前检查的意义及目的。心理护理;营养及饮食指导;药物准备;眼睛保护;术前指导及训练;③您需要的手术后的护理知识。引流管的护理;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术后恢复与功能训练;手术费用情况;④您愿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结合疾病各时期讲解;家属在场讲解;反复讲解一次性讲解;⑤您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护患交流;发放健康知识手册; 病友间交流。⑥出院健康指导。康复训练;继续用药方法;定期复查时间;电话随访。由护理部审定,调查表主要对医护人员和病房的需求和对疾病健康知识需求两部分进行调查。(2) 采取多项选择法,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多项教育内容,按每项内容被选择的人数进行排序,计算百分率。(3)调查在患者出院时进行,以问卷方式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患者完全理解后填写,1 h后收回;对文化程度低者,其问卷由患者口答,调查者填写后收回统计处理。

2 结果

95%以上的患者需要了解主刀医生、主治医生、麻醉医生,责任护士。患者对有关疾病健康教育内容的6项28条调查。其中23条需求在80%以上。

3 分析

3.1 加强入院宣教,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甲亢患者多数都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过度兴奋,患者多言,性情急躁,易激动,患者有对住院产生的恐惧感。因此医护人员要注意“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用。

3.2 转变护士观念、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1]。患者对自身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渴求。因此要引导护士明确健康教育目的,加强护士素质的培养,要求护士具备心理学、康复学、预防医学、保健营养学、药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熟练掌握有关甲状腺疾病知识及与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包括患者教育程序、患者教育需求评估、患者教育方法、护患交流技巧、健康行为指导、教育效果评价和教育计划制定等。制定科学的甲亢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计划,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引导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护能力;同时对护士本身来说在工作中能提高理论水平,体现自身的工作价值。

3.3 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个体化。患者愿意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表明,患者文化程度差异,各自的心理定势,使相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及方式,不同阶段护士进行讲解、示范,并在讲解过程中增加“督导与心理干预”环节,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有针对性地,以患者能够接受为前提,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治疗手段而异,采用多种方式让护士与教育内容和谐起来;指导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康复过程,理解和支持患者,协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督促患者及时就医和坚持治疗。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应对计划的目标进行检验,目标是否实现,从患者的言语及行为的表现中可反映出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被接受和掌握。教育效果可分为三级,即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据此衡量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这一过程达到教育总目标。要强调护士不能只管实施,而不管实施的效果,并不断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把以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 考 文 献

第5篇:健康教育的手段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医院

在以疾病及患者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如何开展医院高水准服务的健康教育,是深化整体护理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

1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应掌握的相关知识

医院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医学由单纯治疗服务向以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健康教育符合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1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 随着卫生观念的转变和保健医学的兴起,健康教育作为医院的重要职能被明确重视起来。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引进,为医院健康教育研究 提供了契机,其内涵也由狭义向广义扩展。狭义的健康教育,是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及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广义的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为改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社会成员及医院职工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2]。所以,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开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2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疾病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要治疗这些疾病,最根本的办法不是靠药物,而是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健康教育的突出作用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改变人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对临床各种诊疗起到增效作用。

1.3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护士的职能往往被局限在"保护生命,减少病痛"的层次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未被列入重要的护理内容,而现在的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满足患者的身心整体护理需要,为患者减轻痛苦,增进健康,护士既是组织者,又是教育者。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且形式多样,要针对受教育者的需要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3]。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要经历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心理调适过程,护士要根据患者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同时注意对他们身心的保护,避免不适当的打击而增进病情发展情况,这种教育确实为医院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降低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4开展健康教育应掌握的相关知识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所利用的原则,来自医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在医院健康教育中行为科学、传播学和预防医学是应借鉴的主要基础学科[4]。行为科学是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的主课,而健康教育又是培养健康行为的科学。全院护士积极参与本科常见病单病种的健康宣教材料,内容包括病因、症状、治疗、药物、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康复过程及配合出院指导等[5]。

2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形式

健康教育是沟通健康信息与卫生实践之间的桥梁,是构建这架桥梁的技术和工具。我院护理部强调遵循健康教育的自身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形式,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1以护理程序为基础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 以我院外科系统为例,根据患者整个住院过程,制定周密的健康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时间和利用必要的工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专题的健康教育。①入院教育,包括入院介绍和采集病历。②术前检查教育,讲解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各项检查的必要性及配合。③术前准备教育,介绍术前准备的各种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术后近期为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其配合方法。④术后教育,包括术后康复过程的指导。⑤出院教育,包括自我护理与自我保健指导,远期并发症的防治及随访等,这5个阶段体现出健康教育是一个具体的、连续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而每一阶段又有所侧重。

2.2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且各具特色 通过语言、图文、形象化、电化及实践教育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如:个别谈话、咨询、讲座、宣教材料、科普读物、模型、照片、等,使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3人际传播技巧始终贯穿于健康教育之中 在护理健康教育中,人际传播技巧是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这要求护士掌握谈话的技巧,就是要使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受教育者提供适合个人需要的信息,谈话的内容要明确、有针对性、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语速要适中。同时,倾听是交流的基础,通过倾听才能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对某些问题的想法及其产生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的指导。才能作出清楚、完整而真实地回答,从而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

3结果

通过科学的实施医院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进一步掌握了医疗保健的常用知识,帮助患者建立了自觉的护理意识,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发作,降低了发病率,对人们的健康及疾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讨论总结

通过对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探讨,说明了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也是临床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健康教育能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使之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0.

[2]刘霞.护理学论文撰写中的几个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2003,5.

[3]程金莲.实施整体护理后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6.

第6篇:健康教育的手段范文

【摘要】我院妇科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总结方法:根据妇科病人特点,有效把整体护理体系应用到健康教育中,通过评估、计划、制定目标、实施计划、评价,使健康教育更为系统、有效。

【关键词】整体护理 健康教育 体会

在这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医疗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的护理事业也进行了一次改革――转变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全方位的整体护理。随着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对于社会的人来说,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并不是疾病问题本身,而是伴随健康问题所出现的各种反应,在这些反映中,人们特别是病人明显地表现出对健康知识的渴求和需要。而当下的文明社会,护士的职责应更多地转变到对健康人群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当中,俗话说健康在于平时对疾病的预防,以预防为主,应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理念。在我科护理人员在实施整体护理时,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来促进患者的健康,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下面将介绍我们在妇科病房实施整体护理之健康教育时的一些体会:

1 患者的基本资料

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们对妇科病人做了一个初步调查:住院病人年龄段为8岁-86岁,平均年龄35.5岁;文化程度:45.5%为大学程度,25.8% 高中程度,21.1%初中程度,7.6%小学程度;治疗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为13.25天。

2 健康教育基本步骤

2.1 评估:自病人入院时,我们应通过观察、交谈、倾听等多种与病人沟通的方式来收集有关病人身心、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料。(1)妇科病人的心理临床表现有:害羞、睡眠不好、多梦、心境抑郁、紧张、恐惧易激怒、焦虑等,而这一系列的消极反映又加重病人的失眠、胃纳差等,形成一个对疾病康复极其不利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应重视(2)那些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资料如: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到什么程度,还需要了解到什么,患者对防治效果的信心如何,实现基本需要的能力和日常活动的能力如何,其精神和体力是否允许接受健康教育等。由于病情是发展的,思维是动态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会有相应的变化,所以评估是动态的。

2.2 计划:

2.2.1 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重点: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确定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其内容包括(1)获其相关疾病知识:如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其疾病的简单概念,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在住院期间注意观察自己身体有无其他不适,如何合理安排饮食、休息、睡眠。用药的注意事项,如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时应用天花粉应注意过敏反映及其发生药物副作用如高热、全身酸痛时自己应采取哪些措施。妇科需手术的患者要介绍术前的各项常规准备和注意事项,术后的用药、休息、饮食、康复期的锻炼等。(2)学习操作技术,比如:怎样用1:5000高锰酸钾粉坐浴;针对子宫脱垂患者怎样进行提肛肌锻炼等;(3)改变个人心理和情感状态等三大范畴。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还应有侧重,如:葡萄胎患者的出院指导及其重要,包括严格的随诊时间,随诊期间应注意避孕;宫外孕患者出院后应随诊,进行输卵管再通术,做好避孕等。

2.2.2 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目标是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后思想、感情和行为改变的表现。如老年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情绪低落,精神紧张,失眠、饮食欠佳等,通过系列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况接受手术。在指定目标时,应有一个时间的限制。如:

第一阶段:患者1天内能熟悉病区环境,知道主管医生及护士;

第二阶段:患者3天内能了解自己的基本病情,治疗方案及手术的必要性。调整自己的情绪,睡眠时间延长,饮食量增加;

第三阶段:患者5天内能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及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

2.2.3 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教育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通过口头讲解、图文宣传、视听材料播放和示范训练等进行。其中口头讲解为基本也是主要方发,对文化低或老年患者效果较好。该法可分为三种形式,即主动、被动和沟通。图文宣传采取宣传栏、宣传卡片、图文像册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交给病人自己阅读,该方法适合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病人。在教育形式上可灵活开展个人宣传、小组式宣教和病人座谈会等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为目的。

2.2.4 实施:我们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应了解病人接受健康教育前的心理准备,(2)人在患病后的心理适应过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及即①不相信现实②走向醒悟③再组合④承认自己的变化。在第三阶段即再组合阶段,病人开始逐渐增加对别人的依赖性,如果家庭无法接受这种依赖性,则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进入第四阶段即承认自己的变化阶段,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或机能丧失已经明确,并开始寻求那些和自己患同样疾病的人的支持。我们一般在病人的第三、四阶段进行健康教育较为合适。我们按照已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最终达到预定的健康教育目标。

2.2.5 评价: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应针对计划的目标进行评价。包括两个部分内容:1.目标是否实现:通过我们与病人交流、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观察病人的言语、行为可得出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被接受和掌握,健康教育目标是否被实现。教育效果分为三级,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患者通过我们系统的教育,值得提出的是,健康教育目标有时必须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比如对一年轻女性有吸烟的习惯,我们预期目标是患者一个月内停止吸烟,可患者半个月就可以出院了,出院时患者只是减少了吸烟量,尽管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但预定时间未到,故难以评定,因而在评价时有一定难度。2.重审教育计划:对部分掌握和未掌握的病人要分析其原因,如目标是否定得过高,方式是否妥当,一次宣教内容是否太多,重点是否突出等。通过重审教育计划,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把将来的宣教工作做得更好。

3 讨论

健康教育在我科是一个重点,在实施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诸如:教育健康知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些病人由于文化较底,接受能力很差,一次两次的为她介绍,她的收获都没什么进展,评价不理想;还有老年病人,由于记忆力下降、反映不灵敏、性格怪异、自我观念很强的特点,导致她们接受健康教育的效过不佳。所以,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很大的耐心,责任心、同情心和信心,多挤一点时间给她们,不厌其烦,选择适宜的时间反复讲解。

总之,健康教育在人们的预防保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 ,我们将会继续学习,克服更多的困难作好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梁涵岚,李海玲.浅析家属陪护促进患者康复的正性心理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0,6.186.

[2] 蒋冬梅 整体护理与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程序与操作,2000.6.

作者单位 650021 昆明市延安医院妇科1

第7篇:健康教育的手段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健康教育

1 多维发展,确立教育目标新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②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③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④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就教学宗旨来看,体现了以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的价值取向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的转变。

2 多育并重,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是对体育认识的一次飞跃,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进取、开朗、豁达的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务;“食育”,即饮食科学教育。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性科学,打破性神秘,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3 多方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新体系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①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将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趣味)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技能构建有效载体。②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的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③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育诸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以体益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④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⑤坚持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

第8篇:健康教育的手段范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幼儿掌握良好的健康知识

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匮乏,对自己的身体缺乏认识,独立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弱,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片面、零碎,而正确的健康知识的获得直接关系到健康行为的形成。俗话说:“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只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从改变幼儿群体存在着的行为习惯入手,运用投影、电脑、动画等电教手段。这样不仅传递了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创设了学习情境,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让幼儿获得不易亲身感知和接触到的经验,使枯糙、单调、抽象的健康知识浅显易懂,幼儿更易接受。如:“干净食物人人爱”活动中,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动画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谈话兴趣。然后通过鼠标的点击,让幼儿通过感觉器官识别事物的特征,判断他们的正确行为,并再现幼儿的讲述内容,使他们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要领技能,这远比教师点着图片空洞的讲述要生动很多,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辅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健康态度

幼儿健康教育是有特殊规律的,幼儿对待健康的认识、态度与行为往往并不一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良好的健康态度很重要,它是一种包含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掌握的健康知识越广,某种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要让幼儿把接受的健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就必须改善幼儿对健康的态度。运用多种电教手段,能够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认知对象,发挥其优势,唤起幼儿对知识经验的回忆,促进健康态度的形成。例如健康活动《痰吐在哪里》、《保护牙齿》活动,枯燥的讲解、简单的图片不能吸引幼儿,也无法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不良的成因及带来的危害。

课件中导入的动画片如《细菌大战》、《蛀牙大王》等图文并茂、形象逼真,情节生动,没有乏味的大道理,还能使抽象繁杂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形象,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晰地再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幼儿的观察、理解、记忆。幼儿一看完动画片就告诉同伴:“我以后再也不乱吐痰了。”“我可不想当蛀牙大王。”“睡觉前不能吃零食!”“小朋友每天都要刷牙。”……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幼儿健康教育注重幼儿将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态度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健康行为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应根据既定的教育目标灵活加以选择,有时与其针对某个幼儿,不如从改变幼儿群体的行为习惯入手。如果仅凭简单空洞的说教,没有事实的证明,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幼儿好模仿,通过运用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的有机结合,运用范例、榜样的作用,可以强化和加速健康行为的形成。如:《安安全全玩滑梯》,幼儿通过观看课件,从一些典型的案例中,从受伤孩子的痛苦表情中,加深了对安安全全玩滑梯的印象,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提供了机会,从而提高了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教师的鼓励、评价加上经过集体的练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加深和巩固了对健康行为的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优化幼儿健康教育过程

第9篇:健康教育的手段范文

关键词: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应用

1格林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格林模式又称PRECEDEPROCEED模式,是美国著名的健康教育学家Green和Kreuter在对社区人群的健康行为变化进行群体干预的基础上,借鉴以往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型和观点,并综合各种心理认知和外部社会环境因素最终提出,主要用于探索健康知识获得和行为变化发展的历程[5]。1970年首先提出PRECEDE框架,随着该模式在使用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的积累,2005年PROCEED框架被加入其中,后又重新修订分为PRECEDE和PROCEED2个阶段,包含5个计划阶段、1个执行阶段和3个评估阶段[6]。其虽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但为各种行为改变相关理论及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框架。随着格林模式推广,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是应用格林模式进行疾病预防、认知行为干预以及自我管理,其研究对象包括健康者和病人,研究类型包含实验研究、类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等。

2格林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格林模式具有从“结果入手”的程序特点,即充分考虑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并作为重点干预的目标,运用政策、组织等手段进行健康干预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实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中,健康信念模式重视对个体的认知水平及影响个体认知的内外因素进行评估[7];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则是在评估病人和家属知识、性格等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8];自主性健康教育模式要求研究对象具备一定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与上述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格林模式在社会学、流行病学、行为与环境、教育与组织等的评估更加全面,并且对研究对象的知识、能力无严格要求,此外格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全程评价,故其干预过程更全面、系统、连续,也更易实施。

3格林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3.1疾病预防

目前促使个体或群体行为改变的模型、模式有很多,例如跨理论模型、健康信念模型、系统模式等,而格林模式是其中最常用的模式之一。来自10个国家的多学科研究小组ToyBox应用格林模式实施以幼儿园为基础、家庭参与的健康教育计划预防儿童肥胖[9]。Lyons[10]以格林模式为健康教育框架,定性研究俄亥俄州制定的Claire法律对婴儿的摇晃婴儿综合征发病率的影响。Aldiabat[11]按照格林模式的9个阶段对加拿大老年病人实施健康干预,探究吸烟与相关疾病风险和死亡率的关系。此外,也有针对妇女心血管疾病[12]、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率[13]等健康干预内容。虽然上述研究中应用格林模式干预的内容不同,但均以格林模式为健康教育的理论框架指导整体研究思路,最终降低各种疾病发病率。

3.2认知行为干预

格林模式可使人们通过内省重新认识到健康信念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而对其信念和行为进行修正并改善自身健康状况。Moshki等[14]以格林模式为指导通过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探索其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态度的影响。Hosseini等[15]对伊朗农村卫生中心的40例高血压病病人实施2个月基于格林模式的教育干预方式,结果显示可增强病人的倾向、促进以及强化因素,改变病人的生活方式。贺成城[16]利用格林模式进行调查和访谈,分析影响手卫生的认知程度、依从性的因素并有侧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最终发现护生手卫生认知、执行率以及正确率均较前明显提高。因此,以格林模式为干预框架指导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研究对象的行为依从性,提高其健康维护意识。

3.3自我管理

目前应用格林模式对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干预的研究主要是从影响教育与组织诊断的因素入手,通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董翠萍等[17]通过对食管癌病人及责任护士深入访谈,将影响食管癌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归为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并给予相应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李玉雪[18]根据病人掌握情况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行为技能实施两周的指导,评价其干预前后病人饮食、运动、认知以及自我监测误区得分。谭敏琪等[19]运用格林管理模式于社区高血压病人,通过建立沟通平台了解影响病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使其对服用药物及日常生活习惯进行管理,提高其躯体活动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这也与黄雪珠[20]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可知,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自主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4格林模式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格林模式基于多学科视角进行系统评估,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主要从影响行为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三方面实施干预。PRECEDE阶段即在教育和环境的诊断、评价中应用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规划[21];PROCEED阶段是指在执行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则及组织的手段,通过有效干预实现预期的计划目标,不断进行过程评价,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两个阶段共包含9个基本步骤,其前后呼应形成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22],使整个干预过程也更加全面、系统。但是格林模式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①教育者应注意到个体行为是不断变化的。格林模式的干预步骤是非常系统的,但是个体的行为受经验、环境、社会等因素影响,因此教育者应动态评估目标对象的需求与状况,适当调整健康干预措施。②教育者应注意个体具有主动性。格林模式属于参与式行为研究,重视目标人群的参与[6]。教育者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个体从思想上转变为健康行动者,积极探寻健康促进的方法,发挥自身主动性。③教育者应注意不同文化差异。格林模式虽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领域,但国外对其理解更透彻,模式的应用也更深入,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结果[22],因此如何将其正确、科学地在我国进行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