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电影行业报告范文

微电影行业报告精选(九篇)

微电影行业报告

第1篇:微电影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 网络剧;微电影;广告植入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044-02

1 网络剧、微电影发展数据

微电影的收入主要来自网络广告和用户付费。根据艾瑞咨询集团提供数据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中国网络剧的视频覆盖人数则呈迅速增长态势,由2013年1月的1314.4万人增长至2014年10月的5171.3万人,增长幅度高达293.4%。2014年新媒体影视行业发展呈爆发性增涨态势,行业收入大幅度增长、广告营销价值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2年微电影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而2014年微电影总收入逾700亿元,较2012年增长了6倍。微电影广告收入2014年可达450亿元,较2010年增长9-10倍[1]。移动客户端的数据增长明显,至2014年6月底,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4.8亿,相比2013年2月增长了1.5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91.1%,智能手机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2]。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761.6亿元,同比增长111.8%,环比增长4.0%。另外,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硬件的更新发展以及游戏、广告在移动端不断创新应用推动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2 行业管理

网络剧微电影市场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别于2012年7月和2014年1月《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针对网络剧、微电影的制作、审查、监管、市场准入等方面做了规范化管理。

通知规定从事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播出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须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从事生产制作并在本网站播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须同时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相应许可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且对网络剧、微电影的内容审核、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不得播出未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机构制作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上网播出前应完成节目信息备案;上网播出后,群众举报或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发现节目内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立即下线。视频网站今后运作的每部网络剧或微电影需有3人以上审核通过后才可播出,制作团队也需持证运营。

3 品牌植入方式多样化

传统媒体时代,“广告赞助”长期被认为是媒体的核心商业模式。而新媒体时代,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掀起了一场“免费+参与的”革命。由于准入门槛较低微电影、网络剧的投资、拍摄,制作已呈现出了井喷状态,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传统企业等都在跃跃欲试。其植入方式更是呈现多样化发展,依托剧情将品牌产品功能、服务内容与理念等融汇于剧情当中,让受众更为自然的接受,而不产生距离与隔阂感。植入形式逐渐进行理念升级,从早期的标识植入如LOGO产品曝光给观众,或者直接使用产品作为道具。到剧情中进行体验式植入如台词、场景中将产品的功能属性优势特点传递给观众,到深层次的传达品牌理念与生活方式。

在微电影、网络剧植入多样化的今天一些优秀作品也不断涌现,例如新百伦青春治愈爱情微电影《伤心料理》,总是赤脚的料理店老板为有过感情伤痕的客人烹制治愈系料理。影片通过新奇的菜色系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温情故事,引发大家对爱情的感悟。该片上线当天,就收获了千万点击量。影片整体风格温情治愈,延续了“青春永不褪色”的话题,对新百伦产品574三原色的宣传十分自然,故事本身也容易引发青年消费者的讨论和关注。用润物细无声的表现手法将品牌意识进行了表达,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天猫网站连续多天占据首页位置,带动了该品牌产品的销售和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

4 存在行业问题

4.1 “泛低俗化”明显

微电影、网络剧因制片质量要求、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生产数量逐年增多,已经成为影视公司和专业从事互联网视频制作公司的重要收益来源。目前,微电影收入来源的70%至80%来自于客户定制,可说是广告定制剧支撑着这个产业的发展。但收入回报毕竟有限,部分影片的制作方和播出方打起“球”,还对低俗的内容大肆宣传。自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以来已有多部涉嫌违规微电影、网络剧做下线处理。如微电影《猎天》描写的校园生活缺乏学习气氛,多处情节展现群体玩电子游戏、打架、逃课、泡妞、抽烟等不良行为,易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微电影《上位》影片描述了5个混迹于各个片场将近毕业的艺术院校女生,为得到演出机会,不惜出卖肉体,甘愿被导演“潜规则”的故事。以上两部微电影其植入品牌均出自网络游戏类。微电影、网络剧的低俗化已将触角伸向了校园,呈现出收看群体低龄化的趋势。“泛低俗化”对于品牌的提升毫无助推作用,其忽视社会责任,在网民和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

4.2 过度植入

微电影、网络剧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方式相对于企业传统的广告片有着更为轻松和宽广的传播途径,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视频网站迫切的内容需求,与广告商们强烈的营销需要不谋而合。但企业为宣传特定产品而打造的微电影、网络剧,如果单纯的以计算暴露产品Logo频次和反复强调商品呈现为目的话,反而会降低该产品的大众接受指数弱化产品传播价值,沦为加长版的广告片。当今网友可以有选择性的观看自己喜欢的微电影与网络剧,洗脑式的广告营销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网络发展需要。如果网友不能接受此类营销方式,影片不被广泛关注与转载,企业的投入也就付之东流成为无效的营销。所以适度真正提升到重视传递企业核心价值,以企业品牌精神为核心,达到艺术表现与品牌传达的和谐统一,才能做到打动人的营销。

5 结论

传播,分享是一种信息生活方式。微电影、网络剧符合现代人的碎片化时间承受能力,参与分享为广告商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宣传途径,大数据的应用使影片的推送更加精准,强烈的参与交互性更填补了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空白。许多视频网站已经将弹幕作为更贴近网友增加参与感的一种方式。为广告厂商量身定制专属影片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与认可。随着行业的逐渐规范与成熟,广告商日趋理性的投资推广,锁定目标客户群的消费方式及生活方式网络化更加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品牌营销。微电影、网络剧跨越了电影和商业的界限,打造社交互动的新模式确实值得人去借鉴和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篇:微电影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微电影;微时代;广告

1绪论

(1)网络微电影创作市场的国内发展现状。随着“限娱令”“限广令”等系列政策措施的执行,国内视频网站的平台价值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空间。乐视、优酷等视频网站收到了广告投放的青睐,网站收入大幅增加,大有与传统播出机构并行之势。在如此背景下,微电影版权销售在其中将大有可为,而这对网络微电影的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发展契机。综合来看,微电影更为贴合品牌传播需求。据专家估计,我国微电影长夜价值将在未来五年内达到100亿元以上。

(2)何谓微电影。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来势汹汹,最大的推动力来自网络视频平台。网络视频的火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微时代”来临,不仅是微小说、微博盛行,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也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2微电影的分类

(1)广告式微电影。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被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2010年末,微电影的《一触即发》非常成功。这是一部由凯迪拉克投资,吴彦祖主演,投资过亿,充满好莱坞大片风格的短片。《66号公路》、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就让观众在获得电影观赏感受的同时带动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

(2)作者式微电影。这类微电影有着强烈的作者个人色彩。主要是毕业作品,这些短片成本极低,基本也不带商业性质,但制作精良,含义深刻,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电视或电影等媒介上播放,从而投入到网络上传播;二是网友们的原创搞笑视频,代表作有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后舍男孩系列MT、《看你妹之网瘾战争》等,这些网友一时兴起制作的短片,影响较大但时效性短。某些优秀的作品时效性也很长,比如当年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伍仕贤的《车四十四》、宁浩早期的《星期四,星期三》、《绿草地》,都引发了许多共鸣。

(3)电影式微电影。这类微电影与传统意义的电影短片最为类似。2010年下半年,优酷开始推出自筹自拍自推的10部电影短片《11度青春系列电影》,将优秀的原创作品与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有效良好的结合。加盟的11位年轻导演围绕“80后的青春”这一主题,各自创作一部短片。其中,以《老男孩》、《泡芙小姐》为主打的微电影系列反响热烈。

商业定制是微电影发展的另一趋势,也可以说是加长版的广告。微电影以电影与广告植入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电影里硬性的广告植入而导致的观众抵触情绪,且更为生动,情节更为丰富,更能吸引观众眼球。盛大首部原创者定制微电影《星辰变―昨天》创作的主题曲《昨天》也是一大卖点,成功吸引了众多音乐爱好者。如此可见,微电影成为了更为成熟的商业定制营销手段。

3对于微电影发展的建议

(1)政府部门应严格审查机制,控制影片质量。虽然微电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业内对微电影仍忧心忡忡。不难看出,微电影创作的流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微电影的拍摄播出基于网络平台,不需要审查。与此同时,很多无法通过电视渠道播出的内容,都有可能通过微电影在网络各大平台展示,久而久之,数量和质量都将无法控制。因此,面临当下监管问题,政府应加大力度采取新管理制度对此进行监管。

(2)网络平台应合理收费,保证潜力导演的利益。网络平台是微电影创作的最大舞台,然而现时这种免费的浏览模式,让很多有兴趣的草根导演在时间与金钱的双重压力下放弃了制作权。有多少有能力的草根导演被埋没,商家又错失了多少商机,这些都不得而知。综合考虑网络平台的盈利以及长期发展计划,网络平台应改变现在的免费模式,大力发展培养新媒体传播特性的商业模式,除了贴片、植入广告模式外,用户付费模式应当大力开展。这一模式的正式开展,微电影新媒体时代的成熟发展指日可待。

(3)创作者应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制作技术。鉴于现时对于草根导演来说,微电影投资高而收成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倘若想在影视媒体行业能有所成就,草根导演的创作应多考虑广告植入,与商家合作模式来开展。首先,个人创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制作技术都应着重加以提高,底子好了产品深度也就有了。同时,对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对市场尺度的拿捏更要把握好,对同行更是要取精华去糟粕,做到精益求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4)观众应用心建议,诚信发帖。网络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将言论自由这一权利发挥得最为淋淋尽致的广阔平台。在网络这个交流虚拟的平台,网民说话不用负责的意识可谓潜移默化,同时也带了越来越多的虚假点击率,刷记录、刷信誉、刷帖子等作假行为层出不穷,我们的只字片语无一不体现我们个人的素质涵养,而对艺术的鉴赏更需要这一份真诚。人人赋予一份真诚,用心欣赏每一个作品,用心评论每一个观赏的作品。观众的支持与肯定,观众的建议与批评,才是创作者最大的动力源泉。

4结论

通过对中国网络微电影创作市场发展趋势的深入探索,我对微电影创作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整个研究探索过程中,有助于我们坚定微电影创作发展定向,对将来的创作准备工作立下基石。到目前为止,微电影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是未来具有发展前途的传媒产业之一,只有不断地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推陈出新,微电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而作为创作者,第一步即冲入创作市场。而面对当下强劲的竞争市场,冲入市场的首要的必须要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努力大胆推陈出新,以专业以创意打造自我完善自我。接下来我们不仅要探索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在迎合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开发市场,树立自己创作理念,打造个人乃至企业品牌。硬件软件并驱,必能在微电影创作市场大展拳脚。

参考文献:

[1] 吴晓东.微影:大荧幕时代里的草根游戏能玩多欢[N].中国青年报,20118.

[2] 百度百科.微电影百科名片.

[3] 陈春花.没钱没平台创作微电影不容易[N].南方日报(广州),20129.

第3篇:微电影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网络视频;广告营销;微电影的现状

(一)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1]

虽然业内至今没有一个公开且让各方都认可的完整定义,但它的微播出平台、微规模投资、微周期制作、微时放映的“四微”特征已被业界所公认。微电影的最初尝试可追溯到2001年,宝马北美公司集结8位世界级一流的导演, 推出8部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创新性的电影短片,而当年香港导演伍仕贤打造的片长11分钟的影片《车四十四》则可以看做是国内微电影的最初火种。2010年末,被称为史上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 开始真正让微电影的风暴“一触即发”。

(二)微电影的产生背景

1.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放平台,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版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昂的版权购买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和投资决策的风险都更加可控。

2.微时代电影受众的需求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经济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们显然已跨入了“微时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在“微时代”,媒体的表现因人们消费媒体的需要而不断改变。当人们面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时,我们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2]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大,已经很少有人每天守在电视机前或者泡电影院了,甚至花几个小时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成为一种奢侈。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观看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微电影这种免费的、灵活的、短小精悍的电影形式更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受年轻观众的青睐。

3.广告营销新阵地的需要

随着中国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有些浏览器甚至可以直接将这些广告过滤掉。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66号公路》就让观众在获得电影观赏感受的同时带动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灌输了品牌理念,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使得广告中的系列车型在部分城市出现热销。

(三)微电影的优势

1.门槛低,制作周期短,发行方式相对简单

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一是投入资金低,相比于传统电影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投入资金,微电影的投入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制作成本低得多;二是对拍摄器材的要求低,不需要高清摄像机或者DV,只需要一部单反相机或者iPhone就能拍出具有完美创意的完整故事。同时,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周期短,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导演和演员更易空出档期进行拍摄,尤其是对于名导和名演员,大大提高了拍摄的可操作性。而相比传统电影庞大的制作发行方式,微电影的制作发行也相对简单,目前主要通过网络发行。国内微电影的主要制作方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草根表演、制作的微电影;一类是广告主量身定制的名导、明星担纲的品牌营销微电影;一类是视频、门户网站发起并寻求广告品牌合作的,对导演和演员没有很强专业性要求的剧集型微电影。

2.互动性、开放性、娱乐性强

微电影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较强,只要你有兴趣、有想法,就可以写剧本、当演员、当导演,制作自己的微电影,人人皆可参与,而每一个人的评论和转发也参与到了微电影的宣传过程中。“快女微电影”的上亿点击率主要靠在人人网、微博等社区网站的分享和口碑宣传。微电影拥有开放的传播平台,除在网络上播出之外,还可在手机、公交和地铁的移动电视等多种移动终端上播放,优秀作品还可在电影院线播放。优酷的“11度青春微电影系列”就率先开通了网络与院线播出的双平台。此外,微电影为了符合年轻人的胃口,多采用轻松幽默、诙谐恶搞的话题,而利用微电影为演艺界新人进行宣传造势,以赢得更多粉丝的支持也逐渐成为新趋势,由此可见微电影娱乐功能的强大。

3.创作环境自由,表达机会更多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从制作到播出都是基于网络平台,目前国家并没有严格的审查机制,这也使得微电影获得了更为宽松的创作空间,更易于新锐导演和演员电影理念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微电影为更多有志于电影创作的人提供了成就自己的机会,他们的执著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天才想象必将带来更多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而微电影的创作也为年轻导演今后的电影之路积累了经验,这也将改变中国电影的面貌,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

转贴于

二、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一)内容为王,创意制胜

如果说传统电影强调意义,那么微电影则侧重于趣味性,微电影的“微”决定了它必须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这就对微电影的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容上不仅要新鲜有趣,而且要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适当采用较为诙谐的网络语言。

而随着观众审美趣味、欣赏水平的提高,它的深度也不容忽视。执导微电影《纵身一跃》的蔡康永曾用震撼、提醒、讯息、启发四个词来概括微电影,如果微电影缺乏一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那整部电影将成为广告的附庸,失去思考的力量和社会关注价值,继而失去观众兴趣,沦为庸俗娱乐。现在的微电影多是噱头大于创意,但是好的微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创意。比如佳能的《Leave Me》,没有明星出镜,却用短小精悍的故事打动人心。[3]虽然明星增强了微电影的可看性,但绝不能走“明星轰炸”的老套路,否则只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只要题材创新、形式灵活、制作精良,即使起用新人也能收到很好的播出效果。

(二)平衡数量和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

对电影艺术在文艺片和商业片之间的纠结,以微电影的形式提出来,不仅是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质问,也是对微电影前景的一种审视。[4]尤其在各大网站相继开辟微电影疆域的当下,微电影数量每周甚至每天都在增加,保证品质,适量植入应成为网站和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2011年引起微博热议的桔子水晶酒店的星座系列微电影,就因其巧妙地运用了植入技巧而聚集了大量的网络人气,达到了企业营销的目的。

(三)差异化经营,打造微电影品牌

各大网站要根据自身实力制定不同的策略和方向,可以走高端精良制作的“大片”路线,也可以选择亲民的“草根”路线;可以拍单集的电影,也可以拍系列的网络剧;可以以校园爱情、星座为主题,也可以采用旅行、城市的话题。业界的新浪、优酷、网易、奇艺等网站已率先走上了差异化经营的道路。

微电影是大众流行消费产品,大众品牌消费的今天,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微电影品牌的塑造尤为重要,品牌效应将带来更长远的收益。可以打造网站自身的品牌,如在业界具有良好口碑的“优酷出品”、“奇艺出品”,也可以利用明星、导演的品牌效应,还可以通过改编微小说、畅销书、名著来形成品牌效应。

(四)丰富微电影类型,培养微电影人才

目前出品的微电影,以剧情片、爱情片、喜剧片为主,话题也多集中在青春、爱情、梦想、亲情等方面,而微电影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在影片类型上进行多种尝试,如纪录片、动画片、音乐片等。公益微电影、院线电影番外篇也应成为新类型的思路。贾樟柯监制、联想集团出品的公益微电影《爱的联想》,就采用了纪录片的手法,真实再现了联想公益计划支持过的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草根公益团队的成长历程和感人事迹,在传播微公益理念的同时,也塑造了企业良好的形象。而由网易打造的电影《东成西就2011》番外篇、《雪花秘扇》番外篇《闺蜜》在创造高点击率和转发率的同时,更是带给微电影创作一个新的思路。微电影的创作从剧本到导演都需要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特别是品牌营销类的微电影,要求创作人员兼具电影和广告两个领域的知识,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各大网站和企业要通过电影大赛、影人计划、微电影节等平台发掘新人,培养微电影人才。

(五)扩大传播效果,实现规模盈利

由于微电影时长的局限,要想收到好的传播效果,在制作上可借鉴美剧边拍边播的模式,即采用预告片、正片、花絮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看到预告片后先产生兴趣和期待,同时也可根据观众反馈及时调整拍摄内容。在平台选择上,要利用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络传播,一是注重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二是通过设置奖品等形式鼓励网友转发,扩大微电影的人际传播。

微电影要实现规模盈利,就要走产业化道路,使获利方式更加多元。除了依靠广告、点击率外,还可开拓周边产品、微电影版权、艺人经纪、微电影节等获利渠道。同时,还应加强与影视公司的合作,实现自身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盛大旗下的华影盛世已经率先开始尝试:盛大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聚合平台,拥有盛大文学、游戏、音乐、视频等海量原创内容。对于盛大来说,各种资源就像零散的珍珠,通过微电影整合起“文学—剧本—影视—游戏”的产业链条。[5]目前,盛大已推出了改编自起点中文网小说的微电影《昨天》和改编自盛大游戏的微电影《星辰变》。

2011年,微电影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是未来具有发展前途的传媒产业之一,只有不断地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推陈出新,微电影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4342291.htm.

[2]“微时代”来临:更多表达更浮躁[N].新华日报,2011-05-18.

[3]定制微电影 国际名牌营销利剑争相“出鞘”[N].经理日报,2011-07-22.

第4篇:微电影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企业 微电影 营销思考

微电影以其微时长、微周期、微规模著称。微电影时长不定,一般在30秒—300秒之间,也有十几分钟的。相对电影大片,微电影的制作周期一周至数周不等,远远短于电影大片制作周期,并且从投资规模上看,微电影无论在拍摄设备,还是资金,团队,流程等方面都要求较低,这大概是微电影受众多企业欢迎的部分原因。

比较其他几种常规形式的企业宣传方式,微电影确实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硬广告虽然传播速度快,“杀伤力”强,涉及对象广泛,而且经常反复可以增加公众印象,但成本高,投入大,消费者接触程度低,对品牌印象肤浅。软广告宣传内容详细,渗透性好,对消费者影响潜移默化,兼具知识性,但传播速度慢,涉及对象相对狭窄、有限,时效性太差。活动营销,集促销、公关、推广等一体,零距离接触消费者,变被动为主动,但需要活动组织筹备一系列准备,易受规模大小影响,时效性短,易让消费者产生惯性思维。事件营销,受众面广、突发性强,在短时间内能使信息达到最大、最优传播的效果,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宣传成本,但切入点不易把握,只是短时影响大,不利于长期效应。公益营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美誉度,但企业品牌不易融入,若陷入“作秀门”,评价不利品牌形象。

微电影与上述企业营销方式比较,有以下优势:

首先,从微电影的作品表现手法与制作角度看,微电影配合品牌与剧情,将产品实物融入故事情景之中,突出产品特点,避免了硬广告的说教,在制作过程中还可以选择企业部分实景拍摄,更具有代表性,实现广告片无法达到的效果。

其次,从企业宣传成本与影响角度看,结合企业品牌,微电影采用专业演员出演,非明星大腕,可以节省不小的费用,当然也可以像硬广告那样采用品牌代言人、明星出演,不过相对费用较低。

第三,对于企业品牌与传播,微电影这种当前流行的艺术宣传形式,一经传播立刻引起受众注意,并且形成永久持续性推广,同时主动式、互动性的宣传方式,在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方面作用更加明显。

不过微电影营销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

首先是故事情节的广告植入。微电影有一个优点,就是创意,一位业内人士说“微电影的参与者多是年轻人,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大的资本就是没有束缚的自由的创新理念”。微电影发展与发挥微电影制作者的创新思维密切相关,这也是微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微电影可以让创作者尽情的发挥思维能量,而一旦为企业营销服务,那么微电影剧情就要更多的照顾产品形象,品牌形象,那么这个时候如何传递品牌价值,如何为市场销售服务,就需要颇费一番心思。如果植入的产品元素,品牌元素少,则起不到营销的作用,但如果植入广告过多之后就会拍成广告片,令人反感,这个程度不好把握。

其次是微电影的宣传推广。一部广告片,企业可以拿去电视媒体投放,在这方面有固定的模式和稳定的费用,但微电影做不到,时长、剧情、艺术形式,都限制了它不可能像广告一样投放。如果走电影路线,那会如何?常规电影都有大的投入,所以选择报纸、电视台的报道,还可以召开新片会等方式,只要宣传出去,然后进入影院就会有他的观众,但这些资源是微电影所缺乏的。因为微电影本身的投入并不大,少则上千多则数万即可,所以在宣传推广上就成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当前微电影的宣传,一部分是创作者自己想办法,一部分企业自己想办法,大部门的微电影作品都走向了网络炒作,以点击率来衡量它的效果,不过在大量的网络信息包围中,能够吸引了上百万,或近千万的点击量,这样的景象是非常稀有的。一些网络媒体对微电影的大力支持为其发展带来了正能量,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娱乐频道合作做微电影上映推广,四大门户娱乐频道鼎力推荐,这使得电影关注度迅速提高,取得了非常好的推广效果。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电视媒体在纷纷开篇微电影栏目,这让微电影走上电视荧屏看到了希望。

第5篇:微电影行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微电影;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96-01

一、微电影产生的背景

(一)广告发展的需要

今天广告信息随处可见,传统广告形式中,最常见的广告方式就是枯燥强调和不必要的重复,以此来强迫观众记住自己的品牌。这样的广告虽然能在短期内达到众所周知的效果,但是就长期而言,这些广告是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的。如果能以微电影的模式进行广告,把需要广告的产品放置在一个有来龙去脉的故事里面,通过故事对受众产生感官刺激,使其产生对产品的近亲感与信赖感,比呆板说教和直白叫卖的广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视频网站业务发展的需要

今天网络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出平台,各大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热门影视剧价格被炒的越来越高。庞大的营运成本高昂的版权采购费用,使很多视频网站入不敷出。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严重,网站想要发展,必须要找到一条差异化的竞争路线,自制微电影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不仅成本低,还能保证视频网站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投拍一些受欢迎的微电影。

(三)广告受众的需要

当今微博、微信、微小说大行其道,人们面临着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获取更多信息需要,我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微电影这种自由、灵活、短小的形式非常符合现代人的观看喜好。同时中国广大网民对一些单调、生硬、简单的销售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广告想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只有采用更灵活、更易让人们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微电影则成为了行业新的发展趋势。

二、微电影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盈利模式单一,盈利困难

目前可以盈利的微电影应该还是比较少的,因为微电影盈利模式是存在问题的,微电影除了广告植入和赞助商鸣谢这两种盈利模式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盈利模式。

(二)宣传投入不足,推广困难

微电影投入比较少,很可能只有数千元的投入,根本没有资金去通过报纸电视等渠道进行报道,也不会去因为一个小小的微电影召开一场新片会,因此微电影在宣传推广上是非常的困难。

(三)缺乏品牌,很难形成品牌效应

由于微电影诞生的时间短,各微电影制作公司产品数量较少,所以至今没有形成较为知名的微电影品牌,同时由于微电影的投入较少,很难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品牌的推广。因此缺乏品牌,很难形成品牌效应是微电影发展的一道坎。

(四)质量水平偏低,难于规范

很多人制作微电影完全是出于娱乐或者搞笑的目的,并没有太多的追求,因此在制作的时候并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因此现在整个微电影市场是极其不规范,首先微电影缺乏政策和法律的监督,同时它是在较为开放的网络平台上进行播放的,因为缺乏规范,就导致了微电影的内容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促进微电影发展的举措

(一)与广告结合,凸显商业价值

目前微电影没有非常好的收费模式,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站稳脚跟,只能依靠植入广告来回收成本,微电影篇幅较短,极易插播广告,同时是免费观看的,与观众的经济利益并无瓜葛,所以微电影基本没有因为广告过多而遭受批评,反而因为其独特的广告创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达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因此,微电影目前已经成为企业和广告商的新宠儿。

(二)坚持创新,丰富的微电影类型

“创意”指创造性的独特主意,具体说来其实是把不同的元素做新的组合。在信息爆炸的社会,想要在冗杂的信息战争中脱颖而出,创造力是必不可少的,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来源,设计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打破习惯性的恒常心理模式,将习以为常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通过某种关联重新结合在一起,发别人所未发,想别人所未想,提出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创意。

(三)确保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

每一部微电影都可以说是由视频短片和商业广告构成,而每一个微电影的制作着首当其冲的是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首先要有足够的商业广告已保证成本的回收,其次要避免过度的商业化,把微电影直接变成了一个广告片。因此作为制作团队要严格把关,保证微电影的质量,为它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差异化经营,打造微电影品牌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微电影企业务必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制定出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以达到建立一种比较竞争优势,获得竞争的主动权。

品牌作为一种识别系统,它是特定产品和服务的识别标志。今天能够提供给观众的微电影越来越多,加之微电影制作的越来越精良,观众的选择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当观众在面对熟悉品牌的时候往往会去快速的选择。

第6篇:微电影行业报告范文

与常规的微博、事件等互联网营销相比,移动互联网营销更潮流。电影《整容日记》和《催眠大师》就找到了一个被业界认为是颠覆传统的移动营销方式—微乐动态壁纸推广,该推广方式正是网秦2014年的重点业务方向—移动广告平台—上最创新的一环

电影宣传方通过该移动广告平台被制作成海报、游戏、活动题材的锁屏壁纸,用户通过观看电影预告片、兑换优惠券、关注明星新闻、购买周边产品、选座订票的形式与电影本身去互动,创新的推广形式不仅仅是对手机壁纸功能的开拓,更将观众群的潜力挖掘到极致。

定制营销推动电影“移动化”

早在《催眠大师》和《整容日记》之前,陈思成导演的《北京爱情故事》就采用了网秦移动广告平台作为新营销的手段。“旗下微乐动态壁纸为电影制作的主题锁屏壁纸和动态壁纸,上线一个月,电影预告片被播放了30万次。”网秦方面负责人介绍,《北爱》动态壁纸是微乐的第一个电影案例,这次试水给团队和其他电影投资方都带来了移动广告营销的信心。随后,《冰封:重生之门》、《催眠大师》、《整容日记》等热门电影纷纷与网秦合作,希望在电影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中占据先机。

网秦根据各个电影不同的风格和需求定制动态壁纸和动态锁屏壁纸。其中《冰封:重生之门》主题动态壁纸更是借助网秦的国际化优势与资源被推广到北美、东亚、东南亚等地区,覆盖全球网秦平台用户,量身定制的锁屏壁纸手游“冰封小飞侠”则为电影推广画上了创新一笔,更无意中衍生出一门新的行业“壁游”。围绕《整容日记》男女主角郑中基、白百何的经典海报和对白场景,设计制作的女主角特写的动态锁屏壁纸,和电影上院线一起推广,放映期间,该款壁纸的平均使用时长高达16小时,预热推广下载18万次。正在热映的《催眠大师》推出的是一系列海报款动态壁纸,上线6天,在未作任何额外推广下,该壁纸平均使用时长达到12小时。网秦移动广告平台负责人表示:“动态壁纸与电影推广的合作把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导流到电影上来,手机用户不用上网,直接可以从锁屏上了解到影片海报、片花、影评和上映时间的信息,。

此外,为了增加用户活跃度,这种壁纸未来还会有很多积分兑换礼品、兑换优惠券的活动,比如,用户累计使用时长超过3天就可获得星巴克的优惠券,这也为电影营销带来二次推广的机会。

空间大但持续是关键

如今,广告主在对App中如果做推广又不破坏用户体验的夹缝中感到迷茫时,寻找一种更符合手机用户需求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方式迫不及待,业内人士认为,从《催眠大师》等电影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案例中已经可以看出不少电影产品已经先于其它传统行业找到了全新的方式。业内人士分析,因手机壁纸的属性,微乐动态壁纸具有年轻化、时尚化特点,用户群与影迷契合的特性。同时,微乐动态壁纸颠覆壁纸的原有功能,整合媒体属性及O2O功能为移动广告营销提供了新玩儿法。

网秦方面表示,未来会加大拓展移动广告平台上新的用户体验,如兑换优惠券、积分换礼品、完成任务换奖励、哼唱搜歌直接跳转购买等,这不仅带给广告客户更多的吸引用户的办法,也为与年轻人的品味和手机使用习惯无缝对接,用户认为,手机那么小,要是让我点开很多步骤、找很多地方、又看到一个应用里有其他广告,光是想想就要崩溃了。

第7篇:微电影行业报告范文

龚文祥选择了拒绝。

“360跟方舟子打架,京东跟苏宁打架,在这些事件当中,微博的广告收入是最多的,有人甚至愿意出5000到1万发一条微博的价码,让我表达一下立场,但我都拒绝。”为了保持自己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中立,龚文祥在所有的电商大战和舆论口水战中不接受任何一方的广告和公关稿。“立场太偏了,会影响到它的媒体的属性。”

龚文祥的第一单微博生意是叫卖自己整理的电商PPT营销资料。“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共成交50单,销售额25000元,微博私信补充又卖了25000元。”

一天5万,让他开始考虑尝试利用微博实现商业价值,不过当时是将微博作为销售渠道,而不是自媒体。今年7月,他辞去了任职一年的华强北在线副总经理的职位,成立深圳触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职微博创业。

创业三个月,龚文祥确认了一件事:“个人自媒体这个模式是可行的,一方面保持了内容的发展,一方面从商业化角度也能够保证一个体面的收入。”

但持续性的问题也很快凸显。龚文祥在微博中把自己推到台前,个人在电商行业中的威信与微博盈利密切相关。如果把广告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自媒体的容量毕竟有限,广告在其中占据多大的比例,是否会伤害到自媒体的中立与公信力?这些考虑让他在拿到第五个客户时便不再接受新的广告生意。

广告还是公关,内容还是平台?每一个选项上都有自媒体人的探索,他们在不同的方向上寻找着自媒体的最优出路。

命系广告收入

自媒体人的现实尴尬

“大家因为信我才天天看我的微博,所以自媒体不仅仅有广告的效应,还有就是我个人的信用。”龚文祥的微博现有10万粉丝,在此之前,由于他经常率先一些互联网尤其是电子商务业内的独家消息,也能给出许多对行业的独到分析,让他成为微博上的电商达人。他自己分析, 2万是传统企业的电商,2万是B2C的专业人员,1万左右是电商的VC。受众是媒体价值的所在,粉丝的定位让他的微博成为一个更有针对性的自媒体,触电的商业模式就是帮客户在这10万个粉丝中打响知名度。

现在,他每天更新“触电报”,梳理当日电商圈内要事,结合“麻辣点评”。同时他的“触电会”每周组织一次10个人的聚会,参与的全部是电商企业的管理者,这些都不是“赚钱的生意”,龚文祥把它们当作“免费服务电商兄弟,积累触电的人气和影响力”的方式。

在接单上,龚文祥不接散单,只签年度协议。现在他手头有五个电子商务服务商客户,能够维持每月十几万块的收入。对于广告在微博中的比率,他认为10%是可以被粉丝理解的,所以他每天写50条原创微博,广告不能够超过5条,“再多的话,微博就没有价值了,人家觉得太商业化”。因为控制广告的比例,虽然他的微博广告公开报价是1000元/条,但现在“给钱也不发”。

这样一来,作为一个自媒体,龚文祥已经看到它发展的天花板。

他把自媒体分为两类,一种诸如“电商行业”、“电商头条”、“电子商务那些事”的文摘式,粉丝并不知道这些微博是谁做的。另一种就是“蛮子文摘”、“触电报”、“云科技”,是薛蛮子、龚文祥、程苓峰等这些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人站在前台。在他看来,如果是文摘类的自媒体,就不会有广告的限制。

“两种自媒体都有它的利和弊。像我们这种,个人冲在前台,靠个人的个性去吸引关注,但是危险性会比较大,因为个人的操守或者性格、脾气,说错话就会被攻击、打压,很容易失去自媒体的公信力和粉丝的信任,而且在广告上也必须克制自己。而文摘式的个人自媒体是传统媒体式操作,可以不受限地接广告,有更多商业化可能,不过因为没有一个有号召力的人站在前台,会影响到这个媒体的个性化、碎片化。”

微博营销的广告收入现在是龚文祥唯一的收入来源,这是自媒体发展中比较尴尬的一幕。“我们在形式上是个人自媒体,或者说社会化营销的前端,社会化营销应该有很多的创新,有新颖的形式,既保持营销的效果,又能保持独立性,但是我们在商业化方面又回归到了传统媒体的老路”。比如他的“触电会”每周会组织10个传统企业电商负责人聚会,这在现阶段只能是增强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能直接变现。

咨询式培训是龚文祥正在培育的另一个商业模式,也就是把有经验的电商高层职业经理人聚合起来,通过自媒体平台的人脉分享,面向电商创业者进行管理培训,能产生收入,又能产生社会效应,但这还在思考阶段。

中介生意的构想

陷落“被工具化”?

今年7月,龚文祥在自己的微博上了一则“项目推荐”:“中国最大的化妆品社会化电商草莓派项目公开融资,推荐理由:1.团队靠谱,只要团队好,最终可以做成事情;2.真实坦荡靠谱:是我见过数据全部真实的唯一商业计划书;3.数据靠谱,草莓派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标准。公开融资400万美元出让25%股份。有兴趣的VC可联系我发商业计划。”

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有30多家VC向他索要商业计划书。按照行业内2%的提成,如果能够达成投资,龚文祥也会拿到可观的收入。“如果真的是一个好的项目,我可以同时向2000多个VC去推荐,成功的可能性就会非常高。”

类似的还有人才推荐。龚文祥现在每天都在发简历,据说已经成功推荐了30个电子商务的总经理、总监或者副总裁,如果按照年收入30%的猎头费来计算,这一项一年应该有200万的收入,但他现在做不到收费,“没有公司化运作,也懒得去跟踪人家是不是录取了”。

“你要真正地做到收费,就要提供服务,必然要有相应的中介经纪服务,一步一步地去跟踪。”比如对接资本与创业项目,就得涉及到从商业计划书谈判,到达成投资协议,才能赚到这几百万、上千万的中介费。自媒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线下运作,背后一定要有一个团队去跟踪,但现阶段龚文祥只能依靠自己的影响力、人脉或者资源,无法实现投资中介和人才猎头的商业价值,他十分无奈地说,“这类生意不强求,重在撮合双方,太功利性质的项目,不适合自媒体现在”。

但他确定自己一定会走上这条路,“随着个人自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会有合适的时机让我走出这一步。特别在电商行业还处于朝阳产业的趋势之下,一年有那么一两个项目推荐成功,就比现在的收入要高很多了。”

但这似乎与传统中介公司的经营方式没有差别,同时与自媒体的定位似乎有些背离,自媒体最后只能被工具化,扩大个人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某种增值的工具。

与资本的暧昧试探

前景不明朗的规模化

但凡有机会,龚文祥总是乐于和其他电商个人自媒体碰碰头、聊聊天。最近他刚刚牵头了华南电商微博大号的聚会,他还筹划着搞更大规模的“电商微博圈”聚会,他在微博上简单地分了分工,华南的@电商行业、@电商报、@网店运营那些事儿,以及触电报由他自己来协调,华东的@电子商务的那点事等,由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来组织,华北地区则有@EC品牌观察、@电商经理人联盟、@电商头条等,他还希望再丰富这个圈子的名单。

龚文祥有一个设想,将电商微博大号整合起来,为公司或产品做推广。“前十名的电商微博加起来真实有效的粉丝差不多有100万,已经足够覆盖整个行业了。大家以这种集群的方式共同构建一个新的、大的自媒体出来。我们以个人公信力为支撑,制造微博上集体发声的力量,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这些电商自媒体人已经建立了群,定期聚会,保持着紧密的沟通。龚文祥透露,对于整合,如果能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保障,多数人无疑很支持。“电商自媒体当中有许多人是兼职做,如果有投资,他们愿意辞职专门做这个事情。”他说。这需要资金,需要资本或者第三方来整合。

虽然有投资方对此感兴趣,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达成任何意向。“投资方担心风险,自媒体是依附于个人的,个人毕竟不是完美或者不是100%正确,肯定会有很多缺点,也有说错话的时候。以我自己而言,占据‘电商微博第一个人自媒体’这个位置,每天会遭受不同的攻击。自媒体极有可能被攻击下来,攻击下来以后就是什么都没有了。”

目前对电商微博感兴趣的VC,主要是已经投资了一些电商企业。“他本来投了十几个电商,已经投了几千万美元,可能只花几百万就有一个媒体替这些电商说话,对他们(投资方)来说是很划算的投资。”但这对自媒体们来说却并不一定有利,“资本投资电商自媒体更多的是考虑到它的附加价值,而不是考虑这个生意本身能够做多大”。

要不要进行公司化运作,还是坚持纯粹的个体户方式?单兵作战还是集群作战?龚文祥自己也在犹豫摇摆。“有投资方进来以后,很多事情就不能自己说了算了。另外,公司一大,又是几十个人一起,想起来就头大,虽然是一个大的事业,但是就少了自媒体的自如。到现在我还没有想清楚。”但他并不会轻易放弃在这个方向上的探索。

对于规模化整合的前景,龚文祥也心存忧虑。“整合以后这个生意能做到多大?几个亿、上十个亿是不现实的,至少短期两三年之内我自己都没信心。”

远离大战的是是非非

最优的出路在哪里?

龚文祥提醒电商行业前十名的自媒体人,“不该赚的钱千万不要赚,不要介入纷争,不要介入有纷争的广告,打大战的时候不要去任何一方站队,你一旦表达一下立场,就会影响到几十万粉丝。”

这是自媒体人比较纠结的境遇。保持自媒体独立的媒体属性,不被某些机构、力量豢养,这是龚文祥希望坚持的。所以,他的微博上将广告明码标价,并在微博上公开哪些是广告。

但他所拒绝的却是现在看来最有物质诱惑力的。而且,即便是坚持自媒体人独立属性的他,所构想的“整合微博营销资源”,似乎也脱不了“养草根大号”的嫌疑。

龚文祥曾在站长大会上高呼,“过去十年是淘宝创业的时代,现在是微博创业的时代来临。通过自媒体摆脱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自媒体可能会成为你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他身边的现实状况是,绝大多数小有名气的电商自媒体人,都是以兼职的状态在干自媒体的活儿。虽然利用的是碎片化的时间,但势必要牵扯一部分精力,在内容上也会碰到供职机构的话题,这时候你是职业经理人还是自媒体人?因为他们的职位不是特别高,目前矛盾还不明显。

龚文祥坚持认为自媒体人只适用于部分人创业。

第8篇:微电影行业报告范文

一、电视的微博营销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微博的出现更是拉平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差距。电视台以媒体的身份参与微博,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缩放自如的心态。电视媒体需要放低身价,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使用微博,不仅要“融进去”,还要融得不露痕迹,这才是电视媒体进行微博营销的首要任务。目前,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各电视专业频道都开设频道微博、栏目微博,各微博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协力。集团也出台了微博(客)管理使用规定,由各频道安排专人进行微博管理,节目预告、电视剧信息以及节目动态等相关内容,每天及时进行信息更替。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微博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和延伸,有了微博,电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强,原来实现不了的想法现在得以考虑和实现。另外,微博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网络营销平台,可以弥补电视等传统媒体在网络上影响力不够的局限。以浙江卫视为例,浙江卫视中国蓝借力电视营销平台,其官方微博、《我爱记歌词》等栏目微博、主持人朱丹、华少以及超级领唱们的微博的粉丝量稳步提升,保持着良好的活跃度与关注度。通过微博开展频道宣传和栏目推介、线索征集、活动报名、节目预热、明星主持人互动,微博的种种功能有力助推了浙江卫视中国蓝的整体品牌战略,提升了浙江卫视和各档栏目的电视网络影响力。浙江6频道名牌新闻栏目《1818黄金眼》自2010年开设微博后,在运作方面可谓另辟蹊径,而效果亦是可圈可点。微博与新闻栏目互动,途径有:发挥微博的常规信息功能;利用微博平台征集和获取新闻线索;利用微博扩大栏目活动的影响力;借助微博实现媒体的社会公益性。通过这些方式,传统的新闻栏目借微博之力更上了一个台阶,也受到了更多观众的认可。因为良好的收视效果,今年《1818黄金眼》的微博冠名售卖了200万。

二、微电影开启新营销时代

新媒体发展出现的另一个“微”营销方式———微电影,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成为抢夺电视广告份额的又一个新型营销模式。在电视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行情下,微电影的广告凭借强大的互联网传播平台和更为优越的表现形式,成为新型的广告营销新阵地。电视台要借助微电影的表现形式,利用其自身强大的制作团队,形成制作与传播的良性互动,开拓电视广告营销新途径。除了视频的直观、生动、到达率高的优势外,微电影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亲民煽情的剧情,一般在5分钟~30分钟,吸引了网民分享、转载,反复观看,成为商家推广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微电影一般取材生活,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大众身边的人和事,如婚恋、就业、工作、住房等等,每个人都对此类题材有很深的体会。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孤寂失落,常常能反映人们的迷茫、困惑、伤感和追问,代表了草根阶层的心声,所以常常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特别容易引发社会的共鸣。引力传媒副总裁桑智勇说:“我们不认为微电影是一个要体现品牌冠名或广告植入的载体,它是情感营销的手段,服务于互动营销,与消费人群进行情感沟通交流,从而让消费者记住品牌,甚至认同企业的文化和社会责任感。”微电影前景广阔,或许会成为电视广告强有力的竞争者。麦肯锡一份调查报告中预测,中国互联网视频的观看人数在未来3年内将达到7亿。引力传媒对其100多家品牌客户作过调研“,快消品”在新媒体投放广告的比重占总体广告投入的10%,“耐用品”占这一比重的20%-30%。推广传播平台和新颖的创意内容的优势,是微电影广告迅速发展的因素。优酷高级运营副总裁魏明认为,品牌商在完成了品牌认知度后,微电影的作用是放大美誉度,将品牌背后的逻辑、情感与态度表述得更清楚。微电影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电视媒体应该充分认识到其潜在的广告营利空间。电视媒体本身具有强大的专业团队,加上雄厚的资金保证,以及专业的营销团队,就能奠定在传统广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可以贯穿从剧本的策划到拍摄、推介等环节,影片创意、剧本创作、演员选拔、影片拍摄到微电影宣传推广,都可成为微电影盈利的途径。电视覆盖面广的传统传播优势,使其有可能吸引知名品牌投资合作,实现有形产品和无形资产的双赢。电视台可以利用主持人自身的影响力,制作精美的有故事情节的公益微电影,在推广主持人的同时,也为品牌合作、提升品牌的公益形象,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广告模式。2009年,浙江影视娱乐频道携手新浪网打造多媒体迷你剧《因为?爱》品牌,由电视台制作节目,新浪网联合电视网络营销。这样一个单一的电视节目,华丽转身成为跨媒体、多媒体的品牌节目,其内涵与外延因传播模式的改进而大大丰富,获得了极大提升。作为《因为?爱》的核心诉求———中国80后的感情实录,新浪网也特别推出了网络互动专题“中国80后的感情实录”,一经推出,网络的反馈就非常好,网络流量逐渐增加,据数据显示,除了全国各省市以外,还有来自于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的网民,都参与了互动讨论,网友都觉得应该把自己的感情观或爱情观通过网友的这种交互方式和情感平台来呈现他们的观点,这无疑也给电视节目创作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节目素材和创作灵感,而且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剧情素材。

第9篇:微电影行业报告范文

微电影起源于什么时候?又是怎样发展的?它的营销价值、对于从业者有什么要求、盈利模式等等,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微电影时代

微电影,又名小型电影,指的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从视觉停留的角度来讲,微电影有其特殊的意义,它能更清楚地让观众记得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故事,而且在长时间内,依然记忆犹新。

微电影出现在2006年,始作俑者在胡戈和“筷子兄弟”之间。胡戈的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筷子兄弟”的《男艺妓回忆录》、《祝福你,亲爱的》都创造了疯狂的点击率。很难说,谁是微电影的第一个制造者。但从此开始,“小型电影”进入视线。

2009年网上开始有了网络连续剧,网络短片。DV、单反相机等数码产品的诞生扩大了视频的圈子,不少电影爱好者已经不再只是爱好。他们学习剧作、剪辑、导演。随着电影方面教育教学系统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作品诞生于互联网。电视平台的“爱拍电影”“华夏微电影”“幸福微剧场”也会征集一些优秀作品。《一触即发》是源自“微时代”的产物,其剧本来自微小说《一触即发》。剧情通过90秒的“微时间”讲述吴彦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敌手中途突袭,为了将新科技安然转送至安全地带,吴彦祖联手女主角Lisa施展调虎离山等计策,几经周折最终成功达成目标。全片场面宏大,制作精良,也是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

2010年初,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共同推出了“11度青春系列电影”项目,“筷子兄弟”凭借《老男孩》一举成名。《老男孩》的成功,让许多投资人找上门来。其中,尤以广告客户为多。而沉寂了几年的胡戈也火了起来。2012年1月,为了承接广告,胡戈还专门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巨雷文化传播公司。

由于微电影有“参与性强”、“成本低”、广告植入更灵活等特点,全国各地的传媒公司,广告公司争相开发。很多人都看好它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情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是桔子酒店。2010年底,他们没有投放任何广告,而是仿照正在热播的《让子弹飞》,推出了一部诠释酒店品牌的微电影《让火车叫》。整部片子只有4分51秒,但在一个粉丝量较大的朋友的微博上首发后,效果却出奇的好,一个星期内播放量达40万,转发量超过1万次。桔子,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目前,微电影已普遍被关注和接受,好片也不断出现。诸如《老男孩》《一触即发》《66号公路》《安全感》等等。也有私人开拍微电影,比较有名的就是王东鉴,自《来信》后又推出《交易》。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互动影视的重要内容,其市场规模早已超越百亿大关,形成了从前期策划、营收、制作、播出、直至后期推广发行的完整产业链,迎来了更加成熟的规模化纵深发展,并能够帮助广告主实现精准与立体相结合的整合营销思路,其互动性带来的广泛而深层的传播效果为广告主提供了一个进入品牌娱乐营销的创新切入点,其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广告主的认可,其中旅游、汽车、网游、家用电器等几大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微电影的市场份额快速膨胀。

从2010~2012,微电影从零散无序的萌芽状态到爆发式的持续增长,经历了关键期的蜕变,朝着更加清晰明朗的产业方向成长,未来的发展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微电影是在2010年诞生的营销概念。也有人说,微电影的营销价值似乎被过度开发了,也有人说,微电影更多的是娱乐大众,愉悦自己,赋予的营销内容会影响其在网络上的传播。无论怎样微电影确实火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规范其内容和传播也提升日程,毕竟,微电影释放的能量不一定微小。

五大因素助力微电影发展

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名称富有中国特色,事实上脱胎于国外早已有之的“短片”。 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但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次的,是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登堂入室,上升到电影的层次。投资规模也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

微电影的发展有其必然性。

网络视频平台竞争推动其发展。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影视剧播放平台,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版权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高昂的版权购买费导致了巨大的运营成本。同时,网络视频同质化竞争严重,网站需要寻找差异化的竞争路线,提升原创能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自制微电影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自制微电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证网站在运营中享有更多主动权,同时,微电影的灵活性和投资决策的风险都更加可控。

微电影是Web3.0的必然产物。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广告的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可以一句话概括为Web3.0 造就了微电影。企业广告的演变离不开媒介形式的演变,企业的广告形式在Web3.0时代需要创新,传统的硬广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2011年广电总局更是颁布了“限娱令”,“限广令”更是进一步压缩了电视植入式广告的空间。此时,活化的软性植入方式必然是未来企业广告的走向。

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是微电影产生的直接驱动力。影视技术突飞猛进,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技术壁垒越来越低,甚至用照相机、手机就可以拍摄制作微电影。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没有影视技术的进步普及就不可能有微电影,这是微电影制作的最现实的物质基础。

“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说微时代催生了微电影的诞生发展。微电影形式简单,短小精悍,恰好在“体型”上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它既可以满足时间上的“碎片化”需要,也可以满足传播上的“碎片化”需求。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包括坐车、等人、排队等闲暇时间,用3G手机或网本看完一部“微电影”,感受一场关于青春和梦想的共鸣、旁观一场海枯石烂的爱情。

广告营销新阵地的需要。随着中国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有些浏览器甚至可以直接将这些广告过滤掉。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产品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品牌的认同感。

在实际操作中,微电影确实也是最为自由灵活的一种方式。电影、电视剧受制于制作成本、票房压力和很长的运转流程;而微电影则在以上几个方面占据完全优势,因而成为民间草根力量发掘社会热点、抒发时新感慨的绝佳手段,亦成为各大电影节选拔电影新生力量的重要渠道。

微电影的钱景

现在,微电影的投资、拍摄呈现井喷状态,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传统企业竞相发掘这一原创视频内容的商业潜力。甚至连行业头龙华谊兄弟也不愿失掉这块“蛋糕”。

微电影是电影还是广告,是娱乐形式还是变相的传播载体,其实一直存在分歧。而且,微电影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产业规模是否能做大也令人担忧。

现在的事实是,网络时代纷繁复杂的传统广告已经无法再轻易打动见多识广的网民,于是就逐渐有了品牌赞助微电影拍摄、出巨资拍摄剧情广告,甚至拍摄无剧情MV式精致广告长篇。敏锐的品牌广告商们看中了微电影的发展前景,商业品牌冠名、植入、赞助等,已经是世界各国影视产业里长期且固定的游戏规则。因此,微电影由影视工作者、视频网站、广告主三方合作,操作得当,完全有可能实现三赢。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概念的日益火热,有越来越多的商业动机介入到微电影中来。

纵观如今充斥网络世界的品牌推广行为,在这一派“乱象”之中有两条从网络趣味恶搞中演化出来的不同分支——其一是纯视觉效果、品牌理念的高投入剧情广告,其二则是挑战话题性内容、风格性叙事手法的实验试水作品。只不过前者愈演愈烈,几乎已经大有资本掌控天下的趋势。

清科研究中心的《2012年中国影视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众多资本正在瞄准风头正劲的微电影市场。其中不乏华谊兄弟、优酷等行业龙头。

虽然钱景看似很美丽,但前景不一定美丽。有专家表示,现在微电影存在商业模式单一,过度营销的风险。

视频网站、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投资微电影,除了回报,更多的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但从吸引投资的角度看,PE/VC对此类项目非常谨慎。目前微电影的盈利主要靠广告植入,能否持续不敢保证,而且投资过热导致泡沫放大。

而实际上,在铺天盖地的微电影中,真正盈利的屈指可数。据了解,全国现在每天都有成百上千部微电影出炉,而成功案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作品,多是昙花一现,知者甚少。

对于微电影制作公司而言,能否做到规模化是考验盈利上水平的关键,这也是资本关注的因素。所以微电影也只是这些公司产品的补充,也不是要优先发展的项目,并不是主流盈利项目。目前除了广告定制的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并且能够取得盈利,其他的都还在初步探索中。

另外,电视剧、电影的观众都具有固定性跟黏性,品牌植入需要多次曝光,单次曝光的时长也比较长,而微电影多半都是根据某一个客户来加以“深度定制”,一部作品中比较少有其他植入客户,客户对制作方的选择性很强,而受众也更具有自主感受与选择权利。也就是说,“品牌内容营销”其实应当是个非常精巧细致的活儿,微电影的深度定制甚至要比普通影视广告植入来得更加谨慎。

而当微电影中充斥了过度营销的意象时,无论是自发的恶搞,还是理想的创意,还是双赢的品牌推广,都将不复存在——因为受众是根本不会去点开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