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微电子技术范文

微电子技术精选(九篇)

微电子技术

第1篇:微电子技术范文

微课作为教学领域的新起之秀,不仅适用于单独课程方便学生知识拓展、查缺补漏,也可以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增强课程趣味性。本文通过课前预习、课中练习、可课后复习三个方面介绍了微课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结合使用方法,着重分析微课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关键词】

微课;教学模式;电子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微博、微信的到来给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对教学领域也提出的新命题。于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诞生了。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微课时间短。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堂课45分钟,微课模式的一节课时间在5到10分钟之内,简短的时间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微课内容精。相对于传统教学,微课只涉及一个知识点,主题突出,教学明确。第三,微课风格多样,资源多样。易于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第四,微课的传播方式便捷。学生可以自行下载到自己的手机或电脑中,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第五,微课可以实现一对一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方式及观看次数。根据微课的特点,可以将微课作为单独课程方便学生知识拓展、查缺补漏,也可以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丰富以往的教学过程,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兴趣。

1.微课在课前预习时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一些重点难点录制成微课视频,提前发送给学生,提醒学生课堂上需要学习的新课程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预习,提前感知实训内容。这样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时,学生可以及时的和老师进行互动,也可以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例如在讲稳压电路时,我提前将两种稳压电路的仿真过程与结果录制成微课发给学生,让学生复习稳压电路。上课后,先简单的介绍了稳压电路的组成、稳压电路的工作过程,由于已经将稳压电路的仿真结果做成微课发送给学生,学生已经看过并了解了两种稳压电路的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与老师讨论两种稳压电路的优缺点。如此既节省了上课时间,有效利用了课上的45分钟,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互动的兴趣。对于电子技术课程中知识点较难的部分,例如整流电路、放大电路、直流稳压源等,都可以采用微课提前预习的方法,解决上课时间短带来的缺陷。

2.微课在操作练习时的应用

电子技术课程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非常多,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反复操作,多加练习。对于这样的知识点,老师也可以应用微课进行教学。首先将实际操作的内容录制成微课提前发送给学生,在学生需要反复练习的时候,让学生对照微课的视频进行操作。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快速并逐步了解操作过程,避免出现后面步骤记住前面步骤忘了的现象。也可以解决学生参差不齐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观看微课一两次就完成实训内容,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完成实训内容。这样可以实现一对一教学,更好地让学生完成实际操作。例如在检测晶体三极管的教学中,可以将检测过程录制成微课。在学生练习检测三极管的过程中,可以对照微课视频,先检测三极管的类型,是NPN型三极管还是PNP型三极管。然后再逐步检测三极管的各个管脚极性。通过微课方便了学生学习,还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反复观看加强记忆。改变了传统的做一个步骤问一个步骤的麻烦。对于电子技术课程中大多数实训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办法。

3.微课在课后复习时的应用

课程上完以后,可以将本节课的知识点汇总录制成微课发送给学生,方便了学生的复习。学生可以将微课保存在自己的手机或者电脑上,可以在课后第一时间复习所学习的知识点,也可以在考试前通过微课复习课上的内容,如同教师又亲自讲解一遍。例如收音机的安装与调试这个项目,内容复杂,知识点多,需要通过几节课才能完成,项目完成后,学生可能已经忘记第一节课讲授的内容,这时老师可以将整个项目的步骤、需要注意的事项做成微课发送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从元器件的选择、元件的检测、电路的焊接到收音机的调试整个过程。学生在课后可以反复观看,加深记忆。通过微课教学,改变了原本电子技术课程枯燥无味、步骤繁琐、练习不到位等困难。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麻烦,还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微课的引入使学生更加喜欢上了电子技术课程。学生们通过微课拓展了知识、强化了练习。张一春教授总结微课时说,微课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微课的口号是见微知著,意在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用微课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微课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产物,不仅可以在学校课堂内使用,而且适合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适用于电子技术课堂,也适用于其它科目的教学。

作者:顾明明 单位:本溪市机电工程学校

第2篇:微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智能;用电应用;分析

前言

微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其应用范围很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现阶段我国智能电表企业的发展机制不够完善,电子生产的工作环境还不能有效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相关的配套制度尚未建立,适合微电子仪表的生产和使用的环境还不完善,我国的智能电网系统存在一些不足等等。微电子技术已在智能电力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为满足用户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本文将以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为切入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微网的健康发展。

1智能用电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1.1尚未完善智能电表产业体系

智能电表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是智能用电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企业展示更高效的生产技术,推进生产一体化,全力支持智能电表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生产智能电能表时,技术含量较低,科学的管理方案仍存在争议,智能电能表等关键技术可用于售后维修方面缺乏专业术语。科学技术内容的缺乏不利于智能电表行业的长远发展。然而,现有的智能电表行业不知道改进相关功能的开发过程。因此,“智能”的作用并不大,它的作用只体现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上,实现终端开发。智能电表行业只有不断改善自身功能和特点,促进更新和继续发展。

1.2工作环境有待加强

该公司的微电子设备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另外,由于其自身缺乏完善的功能,在其使用过程中也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微电子设备的使用环境还没有明确的特别规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微电子器件的腐蚀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导致微电子器件难以正常运行。

1.3体系化发展待完善

智能电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智能电网编制的电力系统,其不完善将直接影响智能电力的发展。显示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主要基于为国家电网终端提供数据处理,而分布式微电子元器件无法有效提高国家智能电网的效率,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进。

2在智能用电中运用微电子

2.1应用信息采集系统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更加一體化,将更加系统地推动高效双向通信网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电力资源,提高用户用电稳定性,满足用户用电需求。与此同时,通过微电子技术收集电网能耗信息,促进电网建设人性化发展。随着智能化的发展,电网建设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微电子学也可增加分析和预测功能,用于收集和使用用户信息。通过对关键数据的分析和对客流信息的分析,提高了数据流处理的效率和效率。

2.2能源转化

如今,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积极发展低碳经济,采用可再生、清洁能源,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减少能源消耗,推广节能技术。随着微型电网的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系统需要更好地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要。对风力发电的研究,在我国取得成效。为实现对间歇性风能的有效控制和收集,采用间歇性控制能源技术可以提高电力供应链和分配系统的整体稳定性,避免能源浪费。重视能量转换技术的应用,提高能量转换对微网应用的适应性,根据技术特点和实际需要,合理调整电源结构,有效地减少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首先是对电网进行动态控制,通过逐步提高控制能力,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3在智能电表中的应用

随着居民对智能电表需求的增加,更多地体现居民用电意愿,智能表是连接智能电网与用户的中枢。智能化仪表的研发不仅体现了信息采集和传输的功能,而且注重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使仪表更加人性化,数据分析更加科学。通过对微电子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丰富智能电表的功能,如增加终端控制功能、数据传输处理功能、防盗功能等智能功能。而智能电表的广泛应用,可有效降低国家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加电网管理的便利性,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要,体现在电力用户有能力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用电计划和用电,从而促进用电计划的科学实施。它优良的性能,是智能电网应用过程中微电子技术的基本内容,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人们的接通率。

2.4电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配电网的分布连接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由于电力损耗过大,一方面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效率配电的要求,导致电力系统的传输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不规则的波动和干扰,使得配电系统提供的电能质量常常很差,因为公司对特定频率和电压的要求。所以在配电网高稳定、低损耗是电力系统外接时必须解决的问题。电力电子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变压器在输送电能时,能及时对电能进行转换和控制,并动态地控制电网谐波,以提高配电系统的效率,同时可根据电力需求自行调节,以降低输送效率。有效解决了配电系统电能质量低、传输不稳定、传输功率低的问题。

第3篇:微电子技术范文

1、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中期第一个集成电路研发成功之后,我们就进入了微电子技术时代,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微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军事领域,目前更是在商业领域中获得极大的应用和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微电子技术一直是以集成电路为主要的核心代表,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律,最典型的莫过于摩尔定律。当然,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也进一步刺激了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新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其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势必要与需求相结合,并受需求的影响。微电子技术也不例外。在其发展进程中,微电子制造技术无疑是微电子技术最大的“客户”,正是因为微电子制造技术提出了各种应用需要,才使得微电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可以说,微电子制造技术正是微电子设计技术与产品应用技术的“中介”,是将微电子技术设计猜想转化为实物的“桥梁”。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实物转化的过程也会对微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并直接决定着微电子器件的造价与功能作用。为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中,微电子制造技术是最重要的核心技术。

2、微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制造工艺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微电子制造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集成电路与分立器件的生产工艺上。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在制造工艺上并无太大区别,仅仅只是两者的功能与结构不一样。但是受电子工业发展趋势的影响,目前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相对更广,所以分立器件在微电子制造技术应用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少,集成电路逐渐成为其核心技术。

在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微电子制造技术主要被应用在材料、工艺设备以及工艺技术三方面上,并且随着产业化的发展,这三方面逐渐出现了产业分工现象。发展到今天,集成电路的制造产业分为了材料制备、前端工艺和后端工艺三大产业,这些产业相互独立运作,各自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发展。

集成电路的种类有多种,相关的工艺也有差异,但各类集成电路制造的基本路径大致相同。材料制造包括各种圆片的制备,涉及从单晶拉制到外延的多个工艺,材料制造的主要工艺有单晶拉制、单晶切片、研磨和抛光、外延生长等几个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流程都从单晶拉制走到外延,比如砷化稼的全离子注入工艺所需要的是抛光好的单晶片(衬底片),不需要外延。

前端工艺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图形制备、图形转移和注入(扩散)形成特征区等三大步,其中各步之间互有交替。图形制备以光刻工艺为主,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光刻工艺是45nm工艺,借助于浸液式扫描光刻技术。图形转移的王要内容是将光刻形成的图形转入到其他的功能材料中,如各种介质、体硅和金属膜中,以实现集成元器件的功能结构。注入或扩散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外在杂质的进入,在硅片特定区域形成不同载流子类型或不同浓度分布的区域和结构。后端工艺则以芯片的封装工艺为主要代表。

3、微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主要表现形式

总体上,推动微电子制造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应用需求和其自身的发展需要。作为微电子器件服务的主要对象,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是微电子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信息的生成、存储、传输和处理等在超高速、大容量等技术要求和成本降低要求下,一代接一代地发展,从而也推动微电子制造技术在加工精度、加工能力等方面相应发展。

从历史上看,第一代的硅材料到第二代的砷化稼材料以及第二代的砷化稼到以氮化稼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大都是因为后一代的材料在某些方面具备更为优越的性能。如砷化稼在高频和超高频方面超越硅材料,氮化稼在高频大功率方面超越砷化稼。从长远看,以材料的优越特性带动微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技术的提升和跃进仍然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氮化稼材料的突破直接带来蓝光和白光高亮LED的诞生,以及超高频超大功率微电子器件的发展。

微电子制造技术发展的第二个主要表现形式是自身能力的提升,其中主要的贡献来自于微电子制造设备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关配套材料技术的同步提升。光刻技术的发展最能体现出微电子制造技术发展的这一特点。光刻技术从上世纪中期的毫米级一直发展到今天的32nm水平,光刻设备、掩模制造设备和光刻胶材料技术的同步发展是决定性因素。这方面技术的提升直接促使未来微电子制造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圆片的大直径化,圆片将从目前的300mm(12英寸)发展到未来的450mm(18英寸);二是特征尺寸将从目前主流技术的45nm发展到2015年的25nm。

微电子制造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表现形式是多种制造技术的融合。这种趋势在近年来突出表现在锗硅技术和硅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兼容以及MEMS技术与硅基集成电路技术的融合。由此可以预见的是多种技术的异类集成将在某一应用领域集中出现,MEMS可能首当其冲,比如M压MS与MOS器件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的推动和电子科技市场需求的影响下,微电子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制造技术水平的提升。现如今微电子制造技术已经能够实现纳米级的集成电路产品制造,为电子产片的更新换代提供了良好的材料支持。以当前科技的发展趋势来看,微电子制造技术在未来的电子器件加工中还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我们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微电子制造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奇.浅谈微电子技术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3)

[2]李宗强.浅谈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1)

第4篇:微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022-02

1 微电子技术概述

从本质上来看,微电子技术的核心在于集成电路,它是在各类半导体器件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在信息化时代下,微电子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与传统电子技术相比,微电子技术具备一定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1)微电子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固体内的微观电子运动来实现信息处理或信息加工。(2)微电子信号传递能够在极小的尺度下进行。(3)微电子技术可将某个子系统或电子功能部件集成于芯片当中,具有较高的集成性,也具有较为全面的功能性。(4)微电子技术可在晶格级微区进行工作。

2 微电子技术发展历程概述

微电子技术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1947年,巴丁、布莱顿与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这使得电子技术有了极大的突破,也为微电子技术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至20世纪50年代末,集成电路的出现推动了电子技术革命,这也意味着微电子技术变得愈来愈成熟,并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同时,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让微电子技术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也奠定了微电子技术在高新技术当中的核心地位[2]。如今,微电子技术已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的制造、生产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的支持。同时,微电子技术也成为了国防工业、印刷工业、汽车工业等工业生产当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甚至可以说微电子技术无处不在,它已经与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微电子技术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的微电子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在纳米集成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并且集成规模也变得愈来愈大。其中华为公司在移动芯片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旗下的海思芯片已经能够与高通、三星等芯片一较长短。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类电子市场,在市龃碳は拢我国微电子技术整体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

3 微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1 硅基CMOS电路

在硅基技术不断进步、不断成熟的情况下,硅基CMOS的应用深度也在不断提升。从硅基CMOS电路发展趋势来看,硅晶圆片的尺寸正在不断扩大,然而特征尺寸(光刻加工线条)却变得愈来愈小。早期的硅片尺寸为2英寸居多,经过3、4、6英寸的过渡发展,如今已经达到8英寸水平[3]。近年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使得硅片尺寸已经达到12英寸以上,直径超过300mm。硅片尺寸的扩大,意味着整体生产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英特尔公司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2011年开始英特尔便具备了成熟的32nm制造工艺。近年来,由32nm工艺到22nm工艺,再到如今主流的14nm工艺,体现了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两年内,器件的主流特征尺寸将朝着10nm、7nm方向发展。当然,在硅基CMOS电路特征尺寸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器件结构的物理性质会变得愈来愈大,不可能完全按照摩尔定律一直发展下去,甚至可以说硅基CMOS电路已经遇到了一定的发展瓶颈。要让其突破发展瓶颈,必然需要新材料的支持。高K材料、新型栅电极及新制造工艺将是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3.2 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是微电子技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生物芯片是一种微阵列杂交型芯片,其中微阵列主要由各类生物信息分子所够成,包括DNA、RNA、多肽等。它是典型的生物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融合性产物。在阵列当中,各分子序列是预先所设定的序列点阵,并且序列与位置都是已知的[4]。以生物分子特异性作用为基础,可将生化分析过程集成于芯片表面,这样便能够实现生物成分如DNA、RNA、糖分子、蛋白质、多肽等的高通量快速检测。在生物芯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其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例如,Santford与Affymetrize公司所生产的DNA芯片上含有超过600种的基因片段。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先在玻璃片上蚀刻出微小沟槽,在将DNA纤维覆于沟槽上,以不同DNA纤维图形来体现基本片段的差异性。利用电场等手段可让某些特殊物质将部分基因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实现基因检测。又如,三位美国科学家被授予了一项关于量子级神经动态计算芯片的专利。此类芯片功能性较强,可进行高速非标准运算,这给量子计算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该芯片是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的结合产物。以仿生系统为基础,在接口界面通过突触神经元连接,可实现反馈性学习,无论是运算速度,还是运算能力均具有较高水准。一旦该技术成熟后,可在民用及军事领域大范围应用。

3.3 集成系统

集成系统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以往微电子芯片都是以集成电路芯片为基础,然而,电子信息类型及数量的不断增多对集成电路芯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具备更低的功耗、更快的速度,并且能够快速处理不同类型的复杂智能问题。在此需求下,SOC(系统级芯片)概念愈来愈受到关注。SOC具有极强的集成,不但能够将信息处理系统、执行器集于一体,还能集成生物、化学、物理敏感器[5]。目前,SOC已经成为了移动终端中最为主流的芯片解决方案。部分手机的SOC性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甚至接近于桌面级CPU。以苹果的A10芯片为例,A10晶体管的数量已经超过30亿,其整体性能较上一代A9芯片提升了约40%,所集成的GPU性能较A9也有50%的提升,但整体能耗却下降了30%。同时,SOC当中还集成了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控制器模块、存储器单元模块等多个模块,可以胜任各种任务。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SOC还将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成为社会生产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4 微电子制造工艺

穆尔定则指出,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3年左右就会成倍增长,而特征线宽则会下降30%。特征线条愈窄,也就意味着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愈快,并且单元功能消耗功率也会一定幅度下降。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增大对相关制造技术(光刻技术、蚀刻技术、扩散氧化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光刻技术。利用波长为436nm光线,即可获取亚微米尺寸图形,从而得到集成度为1M位与4M位的DRAM。然而i射线曝光设备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光刻技术整体水平。利用i射线曝光可获得半微米尺寸及深亚微米尺寸图形,得到16M位与64M位的DRAM。目前主流的光刻技术为248nm DUV技术及193nm DUV技术,未来纳米压印光刻技术及极紫外光刻技术均存在较大潜力,极有可能成橄乱淮的主流光刻技术。(2)蚀刻技术。在高密度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由于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对蚀刻工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相关工艺的不断成熟,采取CER等离子源及ICP高密度等离子源,并将其与静电卡盘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提升蚀刻效果。(3)扩散氧化技术。以往的气体扩散法需要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扩散,才能获得扩散层。新一代的离子注入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扩散氧化效果。采取离子注入技术,可在任意位置置入杂质,再经过低温处理,便能得到扩散层。

3.5 立体微电子封装

在电子产品集成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微电子封装已经成为主流封装技术。相对于传统封装技术而言,微电子封装技术具有高性能、高密度的特征,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及更高效率。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微电子封装技术将朝着少封装、无封装的方向发展,平面型封装会逐渐转向立体封装。立体封装是基于传统微电子封装技术发展而来[6]。立体封装可将两个及以上的芯片在单个封装中进行堆叠,即实现正方向上的多芯片堆叠。换句话说,立体封装是一种典型的堆叠封装技术。通过立体封装能够大幅度提升组装密度,提升幅度可达200%至300%。目前立体封装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即有源基板立体封装、叠层立体封装及埋置型立体封装。上述三种封装方式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芯片。

4 结语

在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影响力变得愈来愈大,并逐渐成为了衡量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未来,微电子技术还将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它将成为引导人类社会发展、推动技术革命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肖李李.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分析[J].电子制作,2016(16):98.

[2]李彦林.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5(20):36.

[3]金撼尘.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新领域[J].电子世界,2014(09):5-6.

[4]邓海刚,席宏扬,尤晓亮. 浅谈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电子制作,2013(17):93.

第5篇:微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航空系统;发展

1 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现状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加强了航空电子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使航空电子系统重新焕发生机。传统的航空电子系统是按照雷达、导航、通信、电子战的物理任务划分结构体系的。微电子技术在航空系统中应用之后,变成按综合探测器、综合显控系统、综合处理机的逻辑功能来划分系统的结构体系的。完成了航空电子系统从量到质的飞跃。

当前,在航空电子系统中,军用飞机的发展一般经历了4个阶段:

1.1 离散式的结构

20世纪初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的军用飞机处于离散式结构阶段,作战飞机的测量设备主要是火控雷达和光学瞄准。它的子系统有自己独有的显示器、传感器、控制器和计算机,中心计算机并不对整个系统进行操控。这种结构适用于专用性强,但是大量信息难以交换,灵活性差,如果要调整必须通过处理硬件系统才能实现。

1.2 集中式的结构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而航空电子系统中更面临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美国空军Wright实验室开始向公众介绍数字式航空电子信息系统,使用LSL和MSI可以使控制部分和航空电子系统实现综合化。在当时,因为子系统都是模拟式的,综合化的性能效果大打折扣。

1.3 联合式的结构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联合式的结构在软件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通过1553B的数据总线配合火控计算机来实现对飞机上各个独立功能的子系统进行管理。通过这一技术,拟补了以前的结构功能上的不足,能够使整个飞机上的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4 综合共享式的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微电子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ASIC技术促使电子系统的体积、性能和可靠性增强。Wright实验室希望通过Pave pace计划,把综合化范围发展到天线孔径和射频通道一级。

2 微电子技术中包含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

根据我国航空电子装备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微电子技术在其中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我国军用飞机通过对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各方面的能力大幅度地得到了提高,例如空对空的作战能力;精确制导武器具备了的对地攻击的能力等,这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同航空相关的微电子技术在发展中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2.1 超高速的集成电路

超高速集成电路是组成航空电子设备的部件。在第三和第四这两代战斗机上我们主要采取的是硅超高速集成电路。超高速集成电路让电子设备实现了小型化,大幅度降低了集成电路的总数和体积。设备故障也同时减少了。加快了数据处理速度,加大了储存能力。然而硅超高速集成电路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比硅超高速集成电路效率更高的是砷化镓集成电路。可以预见的是砷化镓集成电路在航空电子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2.2 专用的集成电路

根据需要,制造了专用集成电路的微电子芯片,应用在航空电子系统中,使性能得到提高。设备保密性增强。美国第四代机已经应用专用集成电路,主要装配在通信等保密的微电子元件。专用集成电路的制造成本比较高,所以这也阻碍其发展。

2.3 微电子新技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SOC的概念。它把各层次电路、处理机制、模拟算法、软件、芯片结构和器件设计都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一块芯片来完成以前几个芯片组合才能完成的功能。SOC技术使微电子技术由原来的电路集成走向系统集成。SOC技术考虑了整体因素,减少了复杂性,所以造价成本降低。

微电子技术得到充分发展之后,出现了微电子机械系统,微电子机械系统把微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结合在一起,可以感受到来源自自然界的光、热、声、等信号,并且经过加工转换成电子系统识别的电信号,电子系统接受信号之后,完成该信号的指令。MEMS把感受到的外部信号进行处理,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操作。MEMS技术的应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领域,许多产业通过它,降低了成本,并且完成了以前的大尺寸机电系统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在磁场中像蜻蜓大小的飞机等。

3 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

3.1 新微电子对于航空电子的促进作用

现代武器系统得益于微电子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无论在作战能力还是威力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其体积越来越小、可靠性越来越强,可以实现对整个机的功能提升和小型化。在现代的战斗机中,我们主要应用在雷达、通信、武器等设备中。因为应用了微电子技术,无论功能和性能稳定性的得到提高,这点在雷达的技术应用中格外显著。

3.2 微电子技术在航空微处理器中的发展

在显控处理机和任务处理机中,航空微处理芯片是不可或缺的,随着航空微处理芯片处理能力的提高,任务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也不断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使任务计算机可以完成所有武器机器攻击的火控解算(依据雷达、计算机所接收到的信息,通过火控计算,讲分析结果传递至显示器上,供飞行员瞄准、发射),其二是增强任务计算机为系统其他非数据准线接口设备提供总线接口的能力。随着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航空微处理器能力的改造加强,核心处理系统技术的建设,任务计算机模块会逐步取代显控处理机模块的位置。从而航空电子系统整体的智能化水平将会随之提升,其数据融合、人工智能算法起其他的一些网络控制算法都会随之加强。

3.3 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推动航空电子综合化、模块化

SOC概念的应用使得微电子技术由原先的电子集成变为了系统集成。从整体与联系方面来看,对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方面考虑研究,推动航空电子综合化的进程,包括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中的子系统、设备、技术等方面。从系统的方面来说,应始终致力于对整体同环境之间、整体同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综合地对所应进行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在部分同整体的相互结合、相互依赖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对系统运动的规律与特性进行揭示,并对其的功能、组成、联系的方式以及结构等方面进行有话,以达到实现航空电子系统综合的最优化的目标。

4 总结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必然能够带动航空电子设备的不断创新,对性能与功能都将会有着很大的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战争方式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微电子技术在当前的战争技术领域中将会发挥出起不可替代的时代性作用,航空电子设备经历了分立式和组合式,不断的深化和提高。可以想象,在未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促进航空电子系统更加完备,不断地朝着模块化、综合化以及智能化的目标不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代忠,张安,史志富.微电子技术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J].电光与控制,1671-637Ⅹ(2005)04-0040-04.

[2]陈远知.专用集成电路推动航空电子的革命[J].微电子学,1999,29(3):154-157.

[3]江帆,鞠建波,邓小涛.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新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3(20):32-34.

第6篇:微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微电子专业教学 应用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高校专业教学相结合,可以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微电子专业是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一个多学科综合、高技术密集的新兴专业,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器件与工艺和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理论和技术。微电子专业教学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短、涉及学科多、理论性强、同时又与实践结合紧密。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微电子专业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微电子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最典型、最广泛的具体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指采用图像、动画、视频等新颖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特别是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和有益的补充。针对于微电子专业的特殊性和综合性,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媒体表现方式,分别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幻灯片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通常由多页幻灯片组成。在幻灯片中可以插入各种对象如文字、图片、图形、表格、艺术字和声音等,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效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微电子专业课程理论较多,信息量大,直接讲授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使用幻灯片教学后,色彩丰富,图形清楚,概念清晰,有助于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问题简明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1.2动画演示

电脑动画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和效果。动画能够将微电子专业课程中遇到的深奥的理论问题和复杂的内部机理,通过简单的画面动态地表示出来,从而使学生加快加深理解,特别有利于重点难点的掌握。另外,电脑动画能够逼真地再现微电子工艺流程的加工过程,可以模拟实际操作步骤,从而可以代替或辅助部分实践教学。

1.3录像放映

微电子专业的实习单位往往是高投资、大规模、贵重设备云集的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管理制度严格、专业程度高,对在校学生进企业实习有着很多限制,同学们经常只能去参观工厂环境,远眺机器的运作,甚至有些生产企业不对学生开放实习。这样,教学得不到生产实践的支持,使得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降低了教学效果。而将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拍成录像,或者购置相关内容的影像资料,通过多媒体放映给同学观看,可以近距离地观摩生产流程和设备运作、了解技术细节,对不甚明白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同学们纷纷反映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不仅对课程里所学的内容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且了解到产业的前沿发展。

2.虚拟仿真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得益于计算机硬件的飞速进步和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仿真技术成为当前流行的新型教学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局限于实验室购置的设备和仪器,特别是微电子专业的实验设备价格高昂、操作复杂、容易损伤,使同学很难得到上机锻炼的机会。而使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教学方式,过程简单灵活,交互方式多样,结果直观明了,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虚拟仿真技术在微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电路设计方面,基于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技术实现对电子线路(包括集成电路与版图)的模拟仿真;二是在微电子工艺与器件方面,基于半导体工艺和器件的计算机辅助技术(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TCAD)实现对微电子制造工艺和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工作过程的仿真与演示。使用仿真软件所提供的强大功能,包括软件所具有的可升级性,在课堂和实验中通过软件设计微电子电路、工艺和器件,在屏幕上模拟其功能,可使教学概念清晰,内容生动,过程可视,还能够大幅节省实验设备的购置和维护费用,经济高效。

3.网络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网络技术更加普及,也更加方便,特别是校园局域网的建设,提供了学生随时随地使用各种终端进行网络学习的教育环境。这也促使我们把教学平台从教室向网络拓展,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形式和基本架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一方面可以作为信息资源库,为微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教学教案、课件、习题等资源的下载和在线浏览;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师生课外互动的平台,进行答疑、作业提交、通知等教学活动。这两种方式也是目前微电子教学中最主要的网络应用手段。使用网络教学有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教学信息的丰富,以及多元化教学,等等。网络教学的推广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网络技术在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将会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主流之一。

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结合微电子专业特点,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学实践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培养出更优秀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子良.发挥幻灯片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52(6):22-24.

第7篇:微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 雷达 微电子技术 分析

在现代化的军用雷达与电子设备之中军用微电子技术属于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是现代军事信息作战的基础。在军用微电子工业当中,集成电路属于最具活跃的产品。在美国非常重视开发与应用军用集成电路。美国相关的国防部门早在十几年前曾提出^超高速集成电路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发展规划。只要真正的实现这两者的发展计划对于军用雷达与武器装备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打赢未来信息战争发挥举足轻重作用。

一、超高速集成电路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特点

1、超高速集成电路的特点。在未来的信息作战当中,电磁信号的环境十分汇集而且复杂,军用雷达与电子情报系统需要面对一百至二百万脉冲美妙的信号方面的强度,处理信号的系统极有可能需要执行几十亿条指令。面对极其复杂的信息作战环境,然而目前一般的集成电路处理信号系统的效率很难满足相关的需求。要想真正的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美军便加大力度促进超高速集成电路发展。

2、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特点。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超高速集成电路以及超高性能集成电路使用至数字电路中的微波电路,它属于集成电路处于微波电路中主要的发展。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将诸多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管线集中至一个芯片上,制成许多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移相器等。仅有很少的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芯片组合起来就能组成一个收发构件,用来代替很多元件。

二、超高速集成电路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

1、超高速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美国国防部门早在很多年前年对超高速集成电路的发展就已经开展实施以硅为主要材料发展计划,之后又转化成将硅和砷化稼作为主要材料并举的超高速集成电路发展计划,为了促使军用电子系统发展的快速进程。此计划主要是为了促进民用半导体商家的发展所难以解决的军用信号需要的元器件工艺,就是为了满足军用信号处理、抗辐射、故障容限等能力的有关需求所提出的。这个计划的的总提目标就是为了研制出功能先进、价格合理、高质量的超高速集成电路芯片,确保处理信号速率、功耗减少、可靠性、维护性合理提高的终点目标,并且使目前具备处理数据的速度必须提升一级。其实际的目标是为了使芯片的微加工线宽达到标准的规格,各项功能要比同样种类民用的产品高出百倍,将其的可靠性提升十倍。按照制定的范围超高速集成电路应当于1990年完成计划,共投资量达到十亿美元,通过集中开发了来实现亚微米特有的尺寸要求的技术。

2、60年代中期才得到逐渐的发展,70年代,砷化镓材料制造工艺的逐步成熟,对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发展形成了很大影响。因为砷化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比硅高出7倍,且半绝缘砷化镓的电阻率的高度达到108,因此砷化镓属于最合理的微波传输介质材料,非常适合用在单片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衬底。正是因为砷化镓技术的普遍推广,促进了工业界集团朝向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方向发展。

三、超高速集成电路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在信息作战领域的应用

1、超高速集成电路在雷达和军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超高速集成电路应用至军事雷达与电子装备系统中有效的提高了的在战场上获取情报、侦查情报、分析目标、处理数据等方面的能力;在很大幅度上,有效的提高了雷达、电子设备、武器系统在复杂的环境当中,以最快的速率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实现了信息作战武器系统的高速、高效和精准性。

2、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在军用雷达中的应用。与普通使用的陆基雷达相比较之下,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器件与之同样的雷达在相同条件下所耗费的性能提高十倍。相控阵雷达的真正优势在于产生的微波功率的与传输效率较高,发射机的功能消耗等于使用功率管的三分之一,同时接收机的灵活度也提高了2倍。另一方面的优势在于可靠性较强,在此过程中,就算其中有百分之五的构件失灵。雷达系统依然能保证供应更好更多功能工作性能。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T/R组件极具紧凑、可靠性高、重量轻、成本低等结构方面的优势。

结束语:综上所述,超高速集成电路能够有效的提高处理信号与处理数据的能力,还能增强信号方面的接收、传输、发射能力的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电路能实现构建出新一代全新的军用微电子系统,这种系统在军事信息作战领域特别是雷达和电子设备中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下一代中的军用雷达关键特征在于它器件方面的模块化与集成化,而超高速集成电路与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属于提高军用雷达器件集成化、模块化过程中最重要手段之一。

参 考 文 献

[1]严伟. 微电子组装技术在现代雷达中的应用[J]. 微电子学,1994,01:59-63.

第8篇:微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研究

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是将生物医学与电子显微技术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以电子显微技术为研究手段对生物医学进行研究和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法是一种兴起于医学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目前在西方教育界非常兴盛,被誉为当前国外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多年来专业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1-2]。在我校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室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教学课程当中,旨在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效果。

1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突破传统的陈旧教学观念,提高创新教育意识,创建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今后从事医疗工作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对象

2013年选修《医学电子显微技术》课程的研究生和2014年选修《医学电子显微技术》课程的研究生。

3研究方法

2013年选修学生为实验组,2014年选修学生为对照组。学生均来自不同专业随机分组。实验组引入PBL教学模式:①课前数日由教研室全体教师精心选择临床病案,设计相关问题,然后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使学生对每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②自学讨论,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基础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深层次理解知识。③归纳总结,每堂课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和及时作出课堂小结。教师根据自学情况进行评价,对讨论结果加以概括。对照组则按照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以多媒体课件为主,挂图板书为辅,适当上机观察切片,课后书写实验报告。

4研究结果

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1,问卷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肯定了PBL教学法的优势。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1,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有显著差异。

5讨论

电子显微镜是生物、医学、化学、农林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某些学科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电子显微镜技术已成为上述各领域研究工作者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内,电子显微镜的应用已不再单纯局限于对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学观察与描述,而是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3]。因此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课程意义非常重大。我校从2004年面向研究生开设了此课程,开设初期我们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属于大型高精密仪器,不能让学生逐一操作,因此很多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难以理解的,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影响教学效果。PBL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2013年我室将PBL教学法引入到该课程的部分章节当中,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医学电子显微镜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展望未来,PBL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已逐步成为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4]。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PBL教学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NandiPL,ChanJN,ChanCP,etal.Unde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com-parisonofproblem-basedlearningandconventionalteach-ing[J].HongkongMedJ,20006(3):301-306.

[2]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2012,(4):3-7.

[3]付洪兰.实用电子显微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一版.

第9篇:微电子技术范文

【关键词】微课;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

一、微课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和开发的短小精悍、支持多种学习的网络视频课程。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1]。为现实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国内学者胡铁生2011年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从此微课概念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相关实践和应用也迅速展开,从相关文献了解到,微课有多种微视频类型(如故事讲述型、知识复习型、技能演练型等)并且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使用,围绕微视频可以增加微教案、微课件、微学习任务单、微练习和微作业,甚至结合翻转课堂等模式开展教学,并且在小学、中学、技工学校等逐步推广应用。

二、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特点

电子技术课程是技工院校各个电类课程的基础学科,主要学习的有电子元器件的构成、电路的构成和直流稳压电源的构成等[2]。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特点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短,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微课的时常一般在10分钟以内,以5~8分钟居多;二是微课的主题较为突出,微课因为实践原因,通常只在一节课中只有一个主题,讲述一个知识点或者讲述一个问题;三是使用更为便捷,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微时代,学习已经转变为一种碎片化学习,利用零散的时间通过电子设备(3G手机、ipad等)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视频学习知识。

三、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现在可以将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及教师制作微课水平及经验不足、技工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1.教师制作微课水平及经验不足

微课实现的途径是通过互连网进行视频性质的传播,那么这个教学视频制作的质量就直接决定了这堂微课是否成功。现阶段,微课视频的制作是困难的,它需要教师对于讲解知识点作出合理选择,需要制作的视频保持连贯,对时间作出合理把握,并且有一定的精彩度,而技工院校的教师对于微课制作的水平和经验是相对不足的,这样会影响微课教学视频作用的发挥。

2.技工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技工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相对薄弱,且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缺少自主学习意识。很大一部分的同学对于微课并没有坚持去学习,对于微课的点击也会因为自身情况断断续续。

3.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现阶段,技工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微课应用存在着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和传统课堂对比起来,微课不能够做到收集学生的及时反馈,老师不能够做到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而学生想要反馈也因为机制的不健全而不方便,久而久之,不会的问题便只能搁置了。

四、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培训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

技工院校需要培训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进而提高微课的质量,提升微课的教学效果,在知识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结合现在电子技术教学的课程,并且针对所教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分析,知识点应该是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的重点或者是教学当中的难点;在制作视频的连贯性上,要求老师在制作电子技术微课教学视频之前,设定教学纲要,且按照这一纲要进行讲解。遇到简单的内容时不可以随意地选择略去,在一单元的视频制作当中,不能跳跃式地去讲解内容,应该做到前后要讲解的内容有联系。在时间的把控上,教师应该做到所讲解内容在有限时间内形成一个整体,做到每一节微课视频都能让同学有所收获,做到条理清晰;在微课视频的精彩程度上,需要教师所制作的视频具有趣味性,可以用一些笑话或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来结合要讲的知识点,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增加一些图片以及实物进行讲解,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程度。同时,在对视频进行设计录制时,视频的整体色彩不能过于艳丽,环境不能过于花哨,要以简洁为主,否则容易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也要注意视频的声音效果,环境不能嘈杂,录制声音要清晰,不能有杂音。学校可以邀请微课视频制作富有经验的其他院校教师到校进行讲解,也可以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可以向影视剧中的视频制作技术进行学习,应用到微课视频制作之中[3]。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在其中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督促作用。首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对观看微课、自主学习的作用进行说明,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以后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让同学们清楚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该对微课的观看情况进行检查,让微课与实际课堂的联系更加密切,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是在实际课堂中留下问题,然后在微课中进行对问题的讲解,这样可以在下一次上课时将同学对问题的回答程度作为检查依据,进而强化同学的自主学习意识;二是在实际课堂开始前,将微课视频进行,对主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然后留出问题,在课堂上检查同学的预先程度,并对留下的问题进行讲解,形成一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微课与实际课堂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教师应该丰富自身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渠道,如建设群组或者贴吧等,让学生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相互的讨论,老师也要参与其中,针对那些学生重点讨论的知识点,和不会的难点予以解决。这样还可以深化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容易确立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应该讲解的知识重点。

五、微课

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如在讲解“电力二极管”时,微课视频应该将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及整流二极管等常见电子电路二极管的图片进行展示,然后提出问题,即二极管是否全部都是功率小且体积小的电器元件,这时同学会在脑海中形成自我的思考,产生研究的兴趣。之后对电力二极管和电子电路二极管进行结构的对比分析。

六、结论

综上所述,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教学手段及改革教学模式的所用,针对现在微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的方法对问题予以解决,并提升微课在技工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