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生护理范文

护生护理精选(九篇)

护生护理

第1篇:护生护理范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04-01

本人作为一名妇产医院的进修护士,在产科病房进修期间,认识到剖腹产术后护理的不稳定性因素非常多,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与之相应的剖腹产后的护理也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理的护理和心理的护理。本文主要就此两方面展开探讨。

1 生理护理

1.1 一般护理 首先,产妇一定要注意个人的清洁与卫生。产妇需要做到保持口腔的卫生和身体的卫生,所以要每天早晚刷牙,并且定时洗澡。根据天气情况以及身体的情况,做好洗澡的工作,同时要防止污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其次,要注意房间的卫生和室内环境。产妇的房间要做到安静、清洁,要随时把窗户打开,确保空气流通和空气新鲜。产妇房间的温度也要适中,一般室内温度应该在20℃ 至25℃之间。最重要的是,产妇不能在剖腹产后护理期间感冒,这样非常不利于产后身体的护理。再次,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产妇在分娩期间消耗了非常多的体力,伴随着出血、出汗等情况的产生,产妇的身体非常虚弱。所以在剖腹产后,产妇的睡眠非常重要,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有利于产妇恢复体力,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充足的睡眠还能帮助产妇提高食欲,促进乳汁的分泌。另外,要注意饮食。产妇的饮食非常重要,营养充足、热量充足的食物适合产妇剖腹产后护理时食用。产妇应当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钙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帮助产妇补充充足均衡的营养。

1.2 切口疼痛的护理 手术后的6-8h,产妇刀口的疼痛剧烈,发生率约为94.6%[1],很多患者通常难以忍受,我们会给予一些止痛药治疗,一般可缓解,但也有处理效果不佳的情况,所以可以改为止痛药间隔服用,每隔4-6h重复给药,手术后的24h后,疼痛缓解。将可以忍受疼痛的患者置于舒适的卧姿,避免关节、肌肉疲劳,叮嘱患者在咳嗽的时候应按住伤口。也可加腹带避免刀口震动。

1.3 子宫收缩的护理 有的产妇在手术后发现腹部有一包块,并伴有疼痛,痛时阴道流血,对于疼痛,护理人员应积极向患者解释这属正常生理现象。静滴催产素也有可能引起这种现象,所以应缓慢静滴,对于其它输液也要缓慢静滴,一般不需要药物止痛。

1.4 发热的护理 产妇在手术后的3d内,产妇的体温会升高到38℃,通常为术后吸收热,这是机体的正常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通过多喝水可以缓解症状[2]。如3d后体温仍超过38℃时,即应考虑伤口感染或乳汁分泌不畅等因素了,以防切口感染及乳腺炎的发生。应及时给婴喂奶或用吸乳器吸乳,同时用热毛巾敷在患者的处并按摩,使乳汁排出通畅。在此基础上加强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1.5 排尿困难护理 应积极、督促、鼓励,帮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排尿,同时利于子宫收缩及肠蠕动恢复。拔除导尿管后,每日行0.01%高锰酸钾擦洗会及尿道口,术后24小时起坐或下床活动,督促患者排尿。还可行热毛巾、热水袋敷下腹部,以利膀胧扩约肌收缩,促使排尿。也可利用已建立的条件反射,让产妇听流水声或用温开水冲洗会而排尿。

2 心理护理

产妇容易出现的还有心理上的问题,最易产生的情绪是产后抑郁。剖腹产后抑郁的症状表现在情绪异常低落,容易患得患失,思维迟缓,整天闷闷不乐。妇女产后容易哭泣、失眠,容易感觉到疲倦,而且情绪非常不稳定。出现这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原因一般是因为妇女在分娩时荷尔蒙及内分泌的变化太大,加之产妇的心理压力加大,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使得产妇的睡眠失调。缺乏家庭的关爱等一系列因素也会让产妇的内心变得抑郁。

因此,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必须要做好。护士必须加强语言、情绪控制、行为意识调节等方面的训练,加强心理文化修养和专业技术修养,做一名让病人认可的护士,这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护士要以极大的同情心宽慰疏导产妇,说明其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可造成各种不利影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勇于战胜自我。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帮助其树立信心,同时指导家属不要在产妇面前流露不良情绪,以免对产妇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护士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督促、帮助其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产妇感受到亲人的关爱。家庭成员应该随时注意倾听产妇的心声,做她们精神上的支柱。同时护士还应该在生活上给她们关心,尽可能的帮助她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此外,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对产妇剖腹产后的心理护理有很大的作用。产妇的睡眠必须充足,护士应该协助家属为产妇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3 出院指导

出院时向产妇宣教产褥期保健知识,加强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及预防接种情况;按期产后访视了解产妇的恢复情况;指导术后患者执行腹部肌肉增强运动,术后2个月内避免提举重物,防止腹部肌肉用力,避免阴道冲洗和性生活,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随诊。

4 讨 论

4.1 护理服务面对的不仅仅是患有疾病的患者,他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结合体,也就是说要关注其生理,心理和精神等各个层面,由于关注点的广泛性与覆盖面之广,所以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要努力学习先进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护理理念,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社会时事政治经济,各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此具备人文关怀的知识和修养,为各层次患者提供高层次人性化护理服务[3]。

4.2 始终牢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尊重生命、关心患者,把患者当亲人,换位思考,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尽自己所能主动热情满足患者需求,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强化人性化护理的理念,增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缩短护患距离,充分展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理念和整体护理的内涵,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4.3 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可以以科室或小组为单位,有针对性的定期对护理服务进行考核,评价,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肯定,并且大力倡导,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找出解决的方法,调动护理人员对待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自觉性,从而不断提升产妇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少琼,聂玉敏,伍靓.浅谈对剖腹产病人的整体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2):1048-1049.

第2篇:护生护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在我科实习的64名护理实习生,根据护理部随机原则分为16组,根据进科时间的先后顺序1~8小组为试验组,9~16小组为对照组。两组护生进院时的考试成绩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教员由护理部统一培训获得带教资格的护师。

1.2方法 按照轮转要求,每组4名护生,试验组进科第1d由教学组长介绍科室的环境及科室规章制度,按照西南医院操作技术评分标准,护生与护生之间进行静脉输液、氧气吸入进行操作考试。考试后由教学组长进行点评,对出现的护理缺点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再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4w的临床带教。对照组进科第一天由教学组长介绍科室的环境及科室规章制度后由带教老师根据大纲要求进行4w的临床带教,出科时进行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考试。

2结果

2.1两组护生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操作考试成绩见表1。

2.2两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操作考试中及临床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见表2。

表1示,两组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操作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

表2示,试验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操作考试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33%、氧气吸入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26%,在临床实习4w,发生护理缺陷4例。对照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操作考试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12%、氧气吸入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15%,在临床实习4w,发生护理缺陷1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

3讨论

改变护生操作考试的时间是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护理是一门实践型学科,护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试验组,在护生入科时教学组长带领护生就针对科室操作较多的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操作进行操作考试,由护生监考,考试后由教学组长进行护理缺点分析,并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护理缺陷加深护生的印象,临床护理缺陷案例分析加上护理缺陷查找训练考试,不同于传统的操作考试,说教式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并与各种护理法律法规链接,让护生认识到缺陷,及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护理缺陷危害的认识,增强其职业道德责任感,及护理缺陷防范意识。

护生入科时进行操作考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护生入科时教学组长带领护生组织护生进行操作考试,由护生互相监考,互相找出对方的护理缺点,充分体现以护生为主体的教育理练,大大增加了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提高护理缺陷的敏感性和控制力。从表2可以看出,护生入科进行操作考试能有效地减少临床护理缺陷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等。

护生自己当考官进行护理操作的考试提高护生的责任感:护生在学校期间接受主要是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而护生自己操作时,经常忽略一些步骤,当教员时能对操作标准进一步熟悉,对操作步骤一环扣一环严格要求其他同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发生护理缺陷906人次中,其中上岗2年以内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296人次,占32.6%,列在第一位,明显高于从业时间较长的护士[3]。分析原因,可能与新护士的角色转换、环境适应、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等原因有关,但是绝对无法排除责任感的培训不足有关。

护理缺陷查找训练能有效提高护生护理缺陷的防范意识: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高效的护理流程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实践的细节制度落实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4],护生入科时的操作考试,就是在护生进入科室时,教学组长就对护生在科室操作较多的操作进行把关,进行护理缺陷教育,是提高护生防范护理缺陷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提高了护生对护理缺陷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护生是我们护士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我们怎样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生的缺陷教育,强化护生的责任感,建立一个环节控制中的前馈控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健,刘经蕾,朱红,等.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中的护理缺陷防范教育[J].护理研究,2010,9(24):2423.

[2]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27-135.

第3篇:护生护理范文

2010年初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优质护理服务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广大患者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如何使实习护生及时了解优质护理这种全新的护理理念,使她们在临床实习期间就能够对优质护理服务有清晰的认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做好带教老师的选择与管理

对带教老师的选用严格把关,选拔那些工作能力强、知识全面、沟通能力较强的责任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带领实习护生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为所负责的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程无缝隙的护理,切实履行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职责,使学生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有明确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

发挥带教老师的模范、表率作用:带教老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带教时做到认真教导、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一丝不苟。以敬业、认真、负责、慎独的职业素养给护生做出榜样,使护生热爱护理专业,树立为护理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

注重带教老师带教能力的提高:定期组织带教老师进行带教经验交流,分享带教经验与体会,创新带教方法,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

重视带教方法的改良与创新

在岗前培训时增加优质护理相关知识介绍:对所有护生在入院时进行规范的岗前培训中加入优质护理服务相关内容介绍,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意义及我院优质护理开展情况,讲解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和排班要求,使学生对优质护理服务有初步的认识。

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并认真落实:医院要求各临床科室结合科室的工作特点,制定出详细的带教计划并认真落实,各科室安排带教组长1名,全面负责本科室的护生带教管理,每2周组织带教讲课1次,操作培训1次,出科前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护理部每个月组织全院性带教讲课1次,每半年对学生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1次,所有考核成绩及参加培训的情况均计入个人实习手册,作为实习鉴定及毕业后留用的参考和依据。

采取灵活的带教方式:实习期间,带教老师根据操作技能的难易程度和护理风险等因素,指导护生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患者实施各项治疗和护理。在实习后期,为了不断提高护生责任心和实践能力,我们选择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让学生在老师的带教指导下单独管理患者。通过这种压担子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单独锻炼的机会,学生的责任心大大提高,工作能力也快速提升。

实行双向评估,检验带教效果:在护生在出科前,带教老师根据其平时表现对每个护生做出鉴定,对做得好的护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做得不足的护生帮助他们找出差距,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她们改进和提高。定期召开护生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考评带教老师,通过双向测评方式,促使带教老师钻研业务和新技术,以确保教学质量[1]。

强化护生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端正认识:实习护生初入临床,对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愿意学习各种技术性较强的操作,对临床各项基础护理工作普遍缺乏学习热情,通过积极的引导和老师的言传身教,逐步端正学生对基础护理的认识。护生在老师的带教下,按照分级护理的要求,帮助指导患者完成各项基础护理,既能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利于早日康复,又能体现出护理服务的专业性,护生也从护理实践中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护生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等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对护生进行规范的培训及考核,确保护生能够正确熟练的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重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注沟通能力培养: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良好的沟通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认可,增加患者满意度,是优质护理不可或缺的因素[2]。多次组织专门的沟通技巧讲座和情景对话演示,提高护生对沟通技巧的把握,在临床上遇到患者对护生不满意的实例时,及时组织护生进行讨论,探讨哪种沟通方式更容易取得患者的理解,同时举一反三,使护生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正确处理,不断提高其沟通能力。

培养护生慎独精神: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慎独精神,带教老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让护生明白自己的任何操作都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随时检查护生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护生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理念,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强化护生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健康教育是护理服务的职责之一,住院期间扎实的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使患者及早康复,更有利于其日后的自我健康管理,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科室均根据专科疾病的特点制定有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资料,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不同疾病的健康教育的内容,每周负责一名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带教老师及时检查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纠正偏差,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重视护理实践中的安全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是优质护理的基本要求,在整个护理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始终要做到放手不放眼,要求护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各项技术操作,不得单独执行治疗性操作,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加强法律知识培训:组织护生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一些典型的护患纠纷案例,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观念规范护生行为,使其懂得护理专业是高风险的职业,既要使患者得到实惠,又要使我们的行为得到法律的保护[3]。

临床实习是护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是护生实现从学生到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通过实习期间的认真带教,使她们及时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模式,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今后正式迈入护理队伍时,必将会成为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深入落实的生力军,为我国的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莉.改进护理带教方法提高临床带教质量.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4(3):7.

第4篇:护生护理范文

[关键词]临床实习;护理指导;体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9(a)―111―02

临床实习是整个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专护理学生由学校到医院,由理论到实践,由于不能适用角色的转变,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能适应医院环境;护理操作不熟练,不能胜任工作;难以与病人沟通;担心出现医疗事故等。针对上述问题,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通过加强护理技能、护理礼仪、人际关系和医院见习等方面的指导、训练或强化,对于消除护生的疑虑,效果显著。

1 强化护理礼仪训练,提高文明素养

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应该具备出色的技能,更应该具备较高的文明素养。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为提高护生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强化护理礼仪训练是必要的手段。训练内容包括:护士仪容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言谈礼仪、交接班及护理工作礼仪等。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巧妙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临床模拟训练,效果显著。学生每四人一组,老师演示后。学生在小组内反复练习,为强化效果,可设计模拟病房,学生分别扮演病人、陪护、护士等角色,从正面和反面内容训练,最后,老师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通过护理礼仪训练,学生学会了护理工作的礼仪技巧、学会了怎样礼貌的善待病人、怎样取得病人的配合和理解。

2 加强护理技能训练,增强自身信心

具备出色的护理技能,是一名护生从学生转变为护士的必备条件。护生在临床各学科的教学中,虽然经过了学习理论、实验、技能操作等多个环节,但仅仅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初步过渡,为使她们在进入实习医院后能较快地适应临床工作,在进入实习医院前,利用4周左右的时间,集中进行护理技能强化训练,增加学生的临床实践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巧练加勤练,全面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1 开展互评操作

老师对每一项护理操作严格按照护理三基训练操作规程逐项集中讲解,并发放护理操作评分表,学生两人一组,采取你点我评、相互纠正的方式,按照护理操作规程反复练习。练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开展互评,既要找出存在问题,又要找出可取之处,让每一名学生既担任了护士的角色又担任了老师的角色,学生兴致很高,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中。例如:在练习静脉输液时,学生有排空气方法不正确,不敢对同学静脉穿刺等问题,经过反复练习,互相评议后能熟练应对输液过程中各项问题。

2.2 模拟临床训练

为给学生创造一个临床的环境,可模拟临床病房,假设一种或多种护理操作场景,学生分别扮演护士、病人、家属,开展各项护理操作的治疗工作。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既掌握了护理技能又学会与病人沟通和交流,学会怎样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3 组织技能比赛

每次训练结束,组织一次护理技能比赛,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抽签参加比赛,以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赛规则由老师作评委按照三基训练的操作要求,考核学生。从着装、言谈举止、操作的解释用语、操作规程、操作后的关注病人的反应等各方面考核学生。让学生有身临于临床工作的感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例如:学生在无菌技术比赛中,能熟练操作,较短时间内完成比赛任务,做得又快又好者获胜。激励了更多的学生认真仔细地练习和学习。

3 增加临床见习机会,适应医院环境

在护理技能训练的同时,为让学生充分熟悉医院的环境,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就近到医院、诊所、卫生室见习,通过熟悉医院环境,深入接触病人,观摩临床护理操作,为学生实习后能尽早融入医院环境奠定了基础。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知识,强化技能训练的兴趣。

4 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学会有效沟通

第5篇:护生护理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综合疼痛干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代表,入选时间为2018年5月~2018年12月。将所有患儿按照单双号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将常规护理的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胎龄39~41周,平均(39.64±0.89)周,出生时间3~26d,平均(19.64±2.87)d,体重2764~3985kg,平均(2972±236.13)kg,1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例呼吸道感染,10例咽下综合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胎龄40~41周,平均(40.05±0.63)周,出生时间2~27d,平均(21.05±1.23)d,体重2684~4120kg,平均(2846±138)kg,1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例呼吸道感染,12例咽下综合征。将组间患儿基线信息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接下来比较。纳入标准:①出生时间为28d以内患儿;②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评分在6分以上;④一次性采血成功患儿。排除标准:①在本研究开始前48h内给予患儿镇静或镇痛药物;②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无法判断患儿疼痛程度;③先天畸形患儿;④家属不支持本次研究患儿。

1.2方法:对两组患儿进行同样致痛方式,均为足跟部位采血致痛,在实施致痛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证组间患儿针刺深度和力度相同。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护理,即轻抚患儿身体;指导母亲与患儿尽早皮肤接触;指导母亲实施母乳喂养;告知患儿家属新生儿护理方式与方法,利用良好质量被褥对亲生儿进行包裹进而降低患儿疼痛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患儿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具体表现为:①创建良好的病房环境:将患儿病房中光线调至适量强度。必要时,可利用遮阳布遮挡光线;避免病房中过于嘈杂,防止因环境不安静导致新生儿哭闹,提升其能量的消耗。同时,可为患儿播放轻缓音乐,进而提升患儿应对疼痛刺激;②抚触护理;患儿在接受足跟采血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头部、前胸等部位进行轻抚,使患儿感受到关心。当患儿进行足跟采血结束后,及时对患儿进行抚触,满足患儿情感需求,使患儿受到有效安抚,降低患儿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使其充满安全感,进而降低疼痛感;③非营养性吸吮:在患儿进行致痛过程中采用无孔橡胶奶嘴对其患儿进行安抚,通过提高新生儿吮吸动作以促进神经运动中枢及感觉中枢的完善。有研究表明,当新生儿吸吮频率到达每分钟30次时,无孔橡胶奶嘴会产生一定的止痛作用,④糖水护理:葡萄糖水同样具有一定止痛作用。有文献提出,口服葡萄糖水可降低侵入性操作带来的疼痛感,葡萄糖水由甜味刺激内源性阿片,进而产生镇痛效果,在此过程中患儿进行吸允动作,可有效降低患儿不良情绪,减少哭闹,从而减轻患儿痛苦。

1.3观察指标:利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护理前与护理后疼痛评分情况,新生儿疼痛评估量中主要包括面部表情、呼吸形式,哭闹程度,胳膊、下肢与觉醒六方面,分数为0~7分,其中无疼痛为0~2分;中度疼痛为3~4分,4分以上为重度疼痛,痛感越强分数越高。

1.4统计学分析:将SPSS21.0统计学软件应用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与护理后5min、30min、60min疼痛评分变化比较:实施综合性疼痛护理的观察组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进行护理前患儿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护理干预5min、30min、60min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6篇:护生护理范文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3~10月本院出生并接受出生后护理的新生儿106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和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鸟巢式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各53例。新生儿在入组检查中均未发现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及并发症。产妇方面无影响实验结果的严重糖尿病、心肺肝胆系统疾病等。在家属知情并同意实验后,对新生儿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新生儿中男46例,女60例。新生儿在母体内的时间,对照组36~38周,平均(36.8±0.8)周;实验组37~40周,平均(38.2±0.6)周。生产方式,73例新生儿通过顺产产出,33例新生儿的生产方式为剖腹产。两组新生儿在基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1.2.1对照组新生儿的护理

采用常规的新生儿护理。保证温和适度的光线,保证新生儿的身体清洁,及时调整新生儿的睡姿,对新生儿的脑部等易受伤部位起到保护的作用。按照一定的营养供给计划供给新生儿营养。预防护理中发生感染,注意护理中的卫生。对新生儿皮肤等处清洁需加以注意,清洁新生儿的外耳道口等处,注意新生儿口腔的清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体温,预防新生儿眼部等炎症的发生。

1.2.2对实验组新生儿的护理

在上述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新生儿采取鸟巢式护理。对照组新生儿在采取卧位时,将传统的浴巾折叠,对折2次后将新生儿平放于浴巾中,向下方将浴巾的左右两侧边缘卷入,直至新生儿躯干两侧为止。在对实验组新生儿采取卧位时将浴巾或足够大小的棉布卷为温暖的鸟巢状,围绕于新生儿的四周,将新生儿固定于鸟巢状的“鸟巢”中。需要注意鸟巢的长度、宽度与新生儿形体基本吻合,使新生儿能够基本包裹于人工鸟巢中。

1.3观察指标

在所有新生儿均出箱并进行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后,对新生儿的痛觉进行评分,平均出箱时间进行比较,基本身体发育状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新生儿的疼痛进行评分

对照组新生儿疼痛评分为(5.63±1.68)分,明显高于实验组新生儿的(2.16±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新生儿的出箱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

对照组新生儿的出箱时间为(18.83±0.29)h,较实验组新生儿(14.26±0.38)h的平均出箱时间明显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身体发育情况的比较

对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的情况进行测量对比中发现,对照组新生儿的平均身高(10.62±1.58)mm/10d,平均体重(21.34±3.23)mg/10d,平均头围(6.27±1.73)mm/10d;而实验组新生儿的平均身高(12.35±1.49)mm/10d;平均体重(25.49±3.18)mg/10d,平均头围(7.31±1.36)mm/10d。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7篇:护生护理范文

肚脐多久“痊愈”

肚脐的前身是脐带,它是宝宝和妈妈连接的纽带。当宝宝出生的时候,医生一般会用止血钳把脐带剪断,然后扭曲并用纱布覆盖且包裹。正常情况下,脐带残留端在1―2天内会自然干瘪,3―4天后开始脱落,形成一个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肚脐。大多数宝宝的肚脐在半个月左右可以自行愈合。由于肚脐上面没有神经末梢,所以整个脱落的过程中,宝宝都不会感觉到疼。

如何预防感染

炎热的夏天,新生儿的肚脐更容易引发感染,妈妈们在护理时更要小心谨慎。

1 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爽

勤给宝宝换尿布,以防止大便、尿液污染脐部。注意不要让尿布覆盖住脐部,让它处在脐带残端下面为宜,或购买专门为新生宝宝设计的带有槽口、能把肚脐露出来的尿不湿。这样可以让脐带残端暴露在空气中,而不是浸在宝宝的尿液里。

给宝宝洗澡是可以的,只要注意不让肚脐碰到水就行。因为洗澡可以让宝宝感觉比较清爽,对宝宝来说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在比较炎热的夏天。即使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滴溅到了宝宝的肚脐上,妈妈只需立即把水擦干净,一般是不会引起肚脐感染的。

为宝宝创造一个洁净的居住环境,所用的床上物品、宝宝的内裤、毛巾以及宝宝尿布等,应经常晾晒,以抗菌织物做成的为最好。

在脐带未脱落的时候不提倡用“护脐贴”、“护脐带”等,以免不透气而加速细菌繁殖,延长脐带脱落的时间。

应该给宝宝穿着宽松纯棉的衣服,这样比较透气,肚脐会干得快一些。尤其是在夏天,新生儿也不需要过分地里外包裹,只需要比大人穿得多一层衣服就足够了。

晚上睡觉时也不要给宝宝盖得过厚;一旦发现肚脐有潮湿状况,应立即用棉布轻轻吸干。

2 消毒不得马虎

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脐部时要细心。妈妈把宝宝放在床上,左手暴露宝宝的脐孔,右手用蘸有酒精的医用棉签成螺旋形慢慢地进行消毒,把脐孔里的一些分泌物等脏东西彻底擦干净。

棉签不可二次使用。消毒时要甩掉棉签上多余的酒精,转着棉签从宝宝肚脐孔里自内向外进行消毒。消毒一遍后,换一根棉签,重复以上动作。最后,再换根棉签消毒肚脐周围的皮肤。有些妈妈为了节省棉签或怕麻烦,一次消毒只用一根棉签。殊不知,这样更容易引发细菌感染!

每次洗过澡后或被宝宝大小便不小心弄脏了脐部时,都要进行消毒。

如果没有感染情况,消毒10天就可以了。然后等待它自行脱落。

Tips:

1 新生儿洗澡后涂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因为这样不利于脐部的正常呼吸,而且有感染的危险。并且长期刺激会形成慢性脐炎。

2 如果宝宝的脐带残留变成千黑色,就表明脐带快脱落了,妈妈不用疑惑。妈妈可以用浓度稍高的酒精(95%)轻轻擦洗“干黑色”处,有助于脐带尽早脱落。脐带残端脱落时,可能会在尿不湿或尿布上发现一点血迹,这是正常的。在自然脱落之前,千万不要急着扯掉脐带残端,哪怕它好像只是连着那么一点点了。更不能盲目地去剪断。

一旦感染,不用怕

一旦宝宝的肚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妈妈们也不要太过于担心,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肚脐流脓

有的宝宝脐部会有少量液体,或者脓液流出,但是没有红肿等其他症状,这个时候妈妈不用太着急。因为这还没有发炎,只要加倍护理,脓状就会逐渐消失。

护理要点

1 可用医用棉签蘸75%的酒精把脓液轻轻擦干净,然后再换根棉签把酒精从脐根部开始,慢慢向外擦拭脐部周围皮肤,不要来回乱擦,以免加重感染。

2 每天可多擦几次,并注意观察“流脓”的情况。

3 切记不要用龙胆紫涂在脐部流脓处,因为这不但会影响对脐部状况的观察,而且还会使脐部表面结痂,阻碍脓液的排出,使症状更加严重。

肚脐红肿

有的宝宝的肚脐一直都不见痊愈,有时还出现红肿状况,宝宝的身体也每况愈下,这个时候宝宝很可能是患了脐炎,妈妈就要特别注意了。

护理要点

1 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肚脐部位,特别是红肿处。

2 为防止灰尘的污染,可以轻轻用盖一下。

3 如果宝宝的脐部未见明显好转,要及时就医治疗,看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需就医的紧急异常

1 脐部的分泌物增多,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出现,并同时伴有恶臭味。

2 脐部潮湿,并且肚脐周围腹壁的皮肤有持续红肿现象。

第8篇:护生护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患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 B849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健康教育已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患病学生的心理关注较少。高校患病学生是患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远离亲人,孤身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同时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在患病时更容易处于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状态。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化等过程都与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和行为等相关。心理因素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产生生理性变化,对病情发展和治疗有较大影响。治疗期间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好转,加速学生康复,节省治疗费用,减少治疗时间,缩短治疗过程。而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有可能使药物效果变差,病情恶化加重,增加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过程。由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相应技能的掌握,而且目前大多课程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治疗时间必定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若治疗时间过长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度,跟不上同班同学的学习水平,影响其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强化患病学生的心理护理,对于帮助患病学生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早日康复。

1心理护理的作用与意义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 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2,3]。我国中医的"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心理与疾病的关系,在患病过程中若发生忧、思、怒、恐等情绪,则不利于疾病的治疗[4],通过心理护理能减少或防止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使心理活动朝向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病学生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疾病产生和发展过程,消除其不必要的心理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机体处于良好的应激状态,促进药物发生作用,帮助患病学生快速恢复健康。

2心理护理的措施

2.1在思想上要认识心理护理的作用和意义 心理护理应是有意为之,而不是无心之举。护理人员应该清楚认识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病情,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进而能够快速有效地达到治疗效果。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受外界输入信息的影响,这些输入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等[5],因此护理者应该明白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作用,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而不像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心理护理跟心理咨询一样,一定要和被护理的人(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才算是心理护理。只有在认识到心理护理意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使心理护理更有成效。

2.2在业务上,要求技术娴熟,动作规范,给患者以信心。若在业务上不熟练,动作生疏,得不到患病学生的信任,导致其产生不安全感,会严重影响心理护理效果。在护理工作开始前要认真了解患病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病情,以便增强护理的针对性。注意按规范穿戴工作服,调整好情绪,不把工作之外的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来,做到衣帽干净整洁,精神饱满;护理时动作要规范、准确,力度适中,在护理操作时,不能强行拖拽,只顾达到自己的操作要求,而不顾患者的感受。在生病期间,因身体抵抗力较弱,要特别嘱咐患病学生注意保暖和饮食卫生,同时注意使居室的光线充足,温度、湿度适宜;护理操作完毕后,要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2.3在言语上,充分利用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实现心理护理的目的。说话时态度要亲切,语速要适中,语调要柔和,通过语言表达出对患病学生的关切之情,尽量得到患病学生的信任。接诊时注意对患者要热情真诚,询问病情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从对话和表情中了解患者的情况,消除患病学生的紧张、恐惧、害羞等不良心理,让其尽量完整、全面地讲述发病过程,疾病的诱发原因,便于医生掌握发病过程,了解病情,进行对症治疗。特别是一些女生对于妇科疾病羞于启齿,难以开口,有时甚至故意隐瞒某些症状,对疾病的确诊造成不利影响,耽误了治疗。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病学生的反应,反应有以下几种形式:如语言反应,即通过语言直接向护理人员反映治疗的效果,药物对于身体的作用等;肢体反应,如用药后患者在病床上翻来覆去,这时应关心是否有不适的症状产生。这些症状是否是药物的正常反应,若是正常反应,则应向其耐心解释说明,使之不会产生恐慌心理;若是不正常反应,则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情况,进行必要处理。

进行心理护理时还要注意针对性,高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外地,独自一人来到不熟悉的城市求学,在患病时无亲人陪伴,同时由于高校学生自尊心强,即使患病也不愿开口向身旁的人求助,因此更容易产生孤立无助的感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有迫切康复的愿望,以致对身体的细微变化都变得非常敏感,不利于疾病的痊愈和身体的康复。因此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这些特点,有的放矢,通过心理护理让学生感觉到患病时即使孤身在外,没有亲人陪伴也一样有人关心和帮助,不会孤单;同时帮助患病学生了解疾病的产生、发展和痊愈是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时间,正确认识治疗必须进行的各个环节,消除其急躁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帮助患病学生树立和增强战胜疾病信心,调整好心理状态,使身体处于较好的应激水平,使患病学生能够尽快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需要护理人员进一步增强认识,提高护理操作水平,通过护理活动中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更好地为患病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贵英,唐平,程文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42-44.

[2] 李湘桂.浅谈整体护理中的心理护理[J].广西医学,2002,24(8):1315-1316.

[3] 曾晓实.开展心理护理工作的体会[J].广西医学,2001,23(5):1265-1268.

第9篇:护生护理范文

通讯作者:李会民

【摘要】 目的 了解护生对潜在护理法律问题认知的情况。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85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对潜在护理法律问题认知度较低。结论 护生的护理法律意识有待提高,应重点从学校基础教育与临床带教两方面抓起,从而满足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护理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 护生; 法律问题; 护理

目前,随着我国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各项新的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正在迅速提高,增加了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的医疗责任风险。护生从法律角度讲只能在教师或护士指导下,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才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为了解护士对潜在护理法律问题认知的程度,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2010年在临床实习的护生85名,其中男11名,女74名,年龄20~25岁,中专学历32名,大专学历39名,本科学历14名。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法,内容为护生对潜在护理法律问题的认知、对护理法律知识的态度以及护生的法律知识来源,2次发放问卷共85份,收回有效答卷8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对护生潜在护理法律问题认知的调查结果 见表1

表1 护生潜在护理法律问题的调查结果

2.2 护生对法律知识态度及知识来源的调查结果 见表2

表2 护生对护理法律知识态度及知识来源调查结果

3 讨论

3.1 调查表显示 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法律问题认知率为30.6%,了解护生具有法律身份的占15.3%,大部分护生认为在实习期间个人不具有法律身份,这表现在实习后期,护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可擅自进行护理操作或自作主张处理一些技术性操作,没有认识到若给患者带来损害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另外,护生对国家法律法规认识不足,表现在护生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了解率分别占41.2%、24.7%,均不超过50%,对新形势下举证倒置了解率仅占10.6%,大部分护生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知道护生的护理行为受法律法规制约,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护士有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等,缺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

3.2 原因分析 护生对潜在护理法律问题认知低的原因有多个方面,调查表2显示,护生重视法律知识的占49.4%,大部分护生对护理法律知识重视程度不够,学校课程设置中虽已设置了法律基础,但未设置有关护理的法律法规课程。护生进入临床前进行岗前培训护理法律知识的仅占43.5%,且临床带教中涉及护理法律知识的仅占40%,大部分带教老师把重点放在护生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方面的培训上,忽视了法律知识的传授与考核[1]。

3.3 对策

3.3.1 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把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之一,切实贯彻和渗透到各类课程中去,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科课程,无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均应贯彻其中或独立为一门必修课。如《药理学》中毒麻药品管理的法律依据,《护理学基础》中三查七对执行医嘱,技能操作中的言行等均应有相关法律知识的表达或以独立课程设为《护理法学》,并根据学科综合性指导思想制定一定比例的授课时间和课时量。

3.3.2 对护生进行法律知识岗前培训 护理部在护生进入临床前,采取对护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生必须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等,重要的是使护生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培养和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引导护生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护,正确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4]。

3.3.3 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综合知识水平 带教中贯彻法律知识的讲解,临床带教老师除具备专业知识,精湛娴熟的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2]。护理部应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知识水平,使带教老师熟悉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带教过程中结合实际讲解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健康教育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提高护生的安全防范意识[4]。让护生真正明白学法、懂法、守法不仅是保护和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样也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3.4 护理法律知识来源多样化 医院应定期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讲座,举办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培训及法律知识竞赛,放映一些与护理法律知识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制作护理法律知识宣传册以供护生学习,另外出科考试应涉及有关护理法律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赵粉变,李拽枝.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重新认识护理与法的关系.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B):72-73.

[2] 方秀新,郝玉玲.护理临床教学.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3:348.

[3] 罗再芳.对实习护生医疗法律知识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3(1):26.

精选范文推荐